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6:50:1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试读: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付芳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主要讲授经济学考研专业课程,曾在多家教育辅导机构主讲经济学相关课程并编写过经济类考研复习纲要;付老师能够很好地把握出题人的意图,正确切入答题要点,同时引发新的题材,博批阅人的眼球。曾独立指导多名考生专业课复习,效果非常显著。

授课特点:注重结合实际,深入浅出,不拘泥于课本教材。

第一篇 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情分析[视频讲解]

一、西南财经大学院校介绍及学姐备考经验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

作为一所区域性财经院校,西南财经大学在南方特别是华南地区很有名气(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去了深圳等华南地区工作),就业情况非常不错。

西南财经大学绝大部分经济学相关专业初试考试科目为“802经济学二”(部分专业初试考试科目为“801经济学一”)。

二、参考书目

近年来,西南财经大学不指定考研参考书,但给出了专业课考试大纲。根据之前年份指定的参考书以及参照历年考研真题,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试科目参考书目为: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曼昆《宏观经济学》、逄锦聚《政治经济学》、刘诗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刘诗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根据考试大纲以及参照历年考研真题,复习过程中,建议严格参照考试大纲进行复习。为便于考生复习备考,圣才考研网特编写了考试大纲解析:

1.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微观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2.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3.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另外,考试大纲所列的知识点绝大部分可以在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以及逄锦聚《政治经济学》教材中找到,部分知识点可以参见其他教材,如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曼昆《宏观经济学》等,如学有余力的话,建议微观部分再看看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三、复习规划安排

1基础复习阶段(1月~9月)(1)前期教材一轮,结合重难点资料和大纲解析复习一轮。(2)重难点理解记忆,真题练习,真题全部弄明白。(3)查缺补漏,强化不足,理解记忆参考真题及知识点。

2强化提高阶段(10月~11月)(1)深入强化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整理重难点。(2)历年真题学习计划。真题一定要自己做,做完再对着答案和课本去弄懂。

3冲刺阶段(11月~12月)(1)做专业课模拟题或者冲刺卷进行训练。(2)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回归教材。(3)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

四、802经济学二考题风格

通过研究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历年考研真题,可以发现,该考试科目试卷呈现如下特征:

1.立足基础知识

总体来看,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不难。考卷注重立足基础知识,考察考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2.考卷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考卷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需要考生灵活地把课本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尤其还要跟进我国国内外重大的经济事件或政策理论前沿。

例如:(1)【2015研】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一项决定,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该政策实施一年来,城市“单独”夫妇提出二胎的申请比例却远远低于预期。另一方面,在我们国家农村地区,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却很普遍。请运用相关原理,对我国农村和城市夫妇在生育方面不同选择做出解释。(2)【2013研】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看法。(3)【2013研】针对春节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现象,请你用供求理论分析其中的原理,并据此提出解决的办法。(4)【2012研】现在房价越来越高,但是交易量和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因此有人说房价不符合需求定理,请问你觉得呢?(5)【2012研】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特别是像温室效应这样的问题往往需要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请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温室效应是一个什么问题?按照科斯的理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难点是什么?

第二篇 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历年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2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

2002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及详解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怎样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之间的关系。

答: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货币无法购买到劳动力,则即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也无法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货币就不能成为资本。(1)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商品是指成为市场交易对象的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①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即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②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既没有生产资料,又没有生活资料,他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2)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谋求自身增值的货币。资本不是一般的商品价值,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为了使货币资本带来剩余价值,这正是资本总公式(G-W-G′)中价值量发生变化的原因。(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

资本流通公式是:G(货币)-W(商品)-G′(更多货币)。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值,即产生了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

①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流通过程中发生的都是等价交换,因此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②价值增值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值。

③价值增值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值。

④价值增值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为什么借贷利息不能相当于全部的平均利润?

答:资本主义的借贷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取得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借贷资本家把闲置的货币资本作为具有榨取利润权力的手段贷出去,不能让别人无偿使用,必须取得一定代价。职能资本家使用借来的资本所剥削的剩余价值不能独得,必须分出一部分作为借用别人资本的报酬。因此,职能资本家为了取得贷款需要分给借贷资本家一部分平均利润。由于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利息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则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态。借贷资本的运动公式直接表现为G-G′,即贷出货币资本,收回更多的货币资本的运动。在这一运动公式上,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进行增值价值的过程不能显示出来,产生了货币资本自身能增值价值的假象,掩盖了借贷利息的真正源泉。

借贷资本不能参加利润的平均化,借贷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这是由同一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所决定的。由于借贷关系,同一货币资本取得两重存在:借贷资本家作为资本所有者,把货币资本当作资本贷出;职能资本家作为资本使用者,把货币资本作为借入资本。但同一资本虽有两重存在,却只能由资本的使用带来平均利润。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只能对同一资本带来的平均利润进行再瓜分。借贷资本作为一种闲置的货币资本,只能分取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3简要说明企业制度的演进。

答:企业制度的演进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个人业主制企业。个人业主制企业是由单个资本家出资,完全归个人所有和控制的企业,它在法律上被称为自然人企业。这种由资本家个人投资、个人经营的企业一般来说生产规模都较小,生产经营结构单一,在其发展初期生产经营活动一般都以小工场、小作坊、小商店形式进行。

个人业主制存在三个缺陷:一是企业的信用和资金来源有限,发展速度和规模十分有限;二是承担无限的清偿责任;三是企业的寿命有限。(2)合伙制。合伙制是由两个以上的投资主体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企业,有一般合伙制和有限合伙制两种类型。在一般合伙制企业中,所有的合伙人按一定的比例提供资金和劳动,并且分享相应的利润或承担相应的亏损。有限合伙制是由两部分合伙人组成:一部分为有限合伙人,即在有限合伙制企业中的债务责任仅限于他们在合伙制企业中的出资额,不负无限清偿责任的合伙人;另一部分是一般合伙人,即在有限合伙制企业中对债务承担无限清偿责任的合伙人。

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最主要的优点是创办费用较低,组织形式相对简单。但是,其严重的不足是:债务的无限责任制及其权益资本不能灵活地转让,使得投资主体的风险不能得到有效转移;由于直接融资受到限制,企业的规模扩张也存在局限性;特有的产权结构,使得企业的生命周期难以摆脱投资主体的自然人寿命周期的限制等。(3)公司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按公司制改制形成的国有独资公司。

现代公司制度的主要特点有:

①投资主体的多元性与直接融资功能。股份公司是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募集资本金而组建的企业,投资者就是股东,享有作为投资者的法定权益。这种投资主体多元性结构的首要功能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这种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业主制、合伙制企业融资有限性的缺陷。

②债务的有限责任制与投资风险的锁定功能。股份公司股东的债务责任只以他的投资额为限,在公司资不抵债时,股东不负连带清偿责任,这就锁定了股东的投资风险。

③股票的流通机制与风险的转移功能。在公司制度中,股票所有者与公司的实际资产相分离、投资人与企业法人相对分离,既保证了公司资产的稳定性,又使得投资人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流通机制转移风险。

④层级式的企业治理结构与专业化经营管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组成企业治理结构,各个层级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益,在经营管理和控制的分工基础上形成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这使得专业化的经营管理者有权支配营运资产,实现经营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

二、论述题(20分)

试论当前扩大内需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

答: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其中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进行的主动选择,来直接影响整个经济中的总支出进而影响经济活动总水平。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汇率政策是指通过调节本币汇率水平以调节国际收支从而实现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收入分配政策是指政府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的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最终是为了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1998年以来,我国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适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但当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把经济增长放到主要依靠扩大国内需求上来,才能发挥国内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经济发展才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实践已经证明,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并不断完善扩大内需的方针,是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根本保证。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通过发行国债,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工业技术改造、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快速增长,国内可供使用的资金比较充裕;国际收支连年盈余,外汇储备比较雄厚;财政赤字和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国际警戒线以内。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国债发行规模,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不会引发大的风险。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注意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调整、优化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除确保重大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外,要加大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城镇就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扩大投资需求要同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消费结合起来,实现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双重拉动。要继续遏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伏。同时要继续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增长,加快培育和完善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必须把财政增收节支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

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要继续保证国债项目配套贷款的及时发放,各金融机构要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对农业、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稳步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和企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建设项目。要规范发展货币、证券、保险市场。

要继续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扩大内需,关键在于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进而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要继续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作用,妥善处理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和扩大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范围,以解决人们在医疗、养老等的后顾之忧,充分释放消费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通货膨胀问题,防止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水平的提高,赶不上物价水平的上涨。西方经济学部分

三、什么是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点?(10分)

答:(1)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一种分析方法,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无差异曲线的绘制如图所示:

图1 无差异曲线

图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的数量X和商品2的数量X。曲12线所代表的商品1和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X,X)=U,其120中,X、X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U是常数,表示某个效12用水平。(2)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①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②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四、为什么说MR=MC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决策条件?(10分)

答:MR=MC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条件,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如下:

厂商的利润等式为:π(Q)=TR(Q)-TC(Q)。

对厂商的利润等式求导数,得:

dπ(Q)/dQ=dTR(Q)/dQ-dTC(Q)/dQ=MR(Q)-MC(Q)

当厂商利润最大化时,有:dπ(Q)/dQ=MR(Q)-MC(Q)=0,即:MR=MC。

所以,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确定最优的产量,以实现最大的利润。如果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表明该企业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因而需要继续增加产量;如果产量增加到使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因产量过多而减少,因此需要减少产量。可见,唯有MR=MC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条件。

五、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有哪些特征?为什么市场经济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12分)

答:(1)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阻止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数量。(2)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即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常常会不足。

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们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

从社会整体角度而言,公共物品由私人来提供,会造成社会整体帕累托低效率,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因此,必须由政府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

六、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利用变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实行财政政策常常是为了稳定经济,减少经济波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政策会存在“时滞”。财政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到最后产生效果,中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会产生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影响时滞。认识时滞即经济运行出现问题到政府通过分析指标认识到要采取措施所经历的时间;行动时滞是指政府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执行政策所经历的时间;影响时滞是指政策执行到其发生影响中间所经历的时间。这些滞后效应的存在,将会严重影响财政政策的有效性。(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实行财政政策时,政府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不确定:第一,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第二,政策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而在这一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3)挤出效应。财政投资的实质是借用民间资金来投资,增加政府用以投资的财源。但这会相应减少民间用于投资的资金。即由于公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挤出作用。(4)大部分竞争性部门政府投资的效率不如民间投资。政府投资规模一般很大,持续时间较长,这些都会造成全社会投资效率的下降。长期使用财政政策还会抑制民间投资的积极性。(5)外在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也可能导致财政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所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尽量使其效果接近预期目标。

七、说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调节的主要手段。(8分)

答:中央银行主要是从调节基础货币量和货币乘数两方面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其调节手段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1)调节基础货币方面。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或再贷款率。

①公开市场业务。当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购买证券时,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量,当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出售证券时,则减少基础货币。与证券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相联系的是外汇市场上的公开操作,当中央银行买进外币时,基础货币增加;当中央银行卖出外汇时,基础货币减少。

②改变再贴现率或再贷款率。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或再贷款率时,商业银行可以从中央银行借更多的款项,商业银行将从中央银行的借款放贷出去形成准备金,从而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量。(2)改变货币乘数方面。中央银行可以直接通过改变法定准备金率来改变货币乘数,同时中央银行也可以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来影响货币乘数。

①改变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准备率来调节货币和信用供给。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负相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升高,则货币乘数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则货币乘数升高。

②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形式间接影响货币乘数。同样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影响商业银行行为,从而影响货币乘数。比如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信用配额、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直接干预等等。

2003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

2003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辨析题

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15分)

答: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原因如下:(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概念。商品经济是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通过市场实现劳动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是针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而言,是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商品经济的特点是:①商品必须有用。②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一般需要劳动产品。③有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的新产品。④商品必须经过交换才能满足他人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针对资源配置而言,是与计划经济相关的概念。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态,而市场经济则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2)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又是相互联系的。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则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式,它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集中体现在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等范畴上。就市场机制而言,商品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工资、利率、竞争等市场机制来运行的,而市场经济的涵义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两者有着共同的机制。就市场体系来说,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范围必然扩大,逐步形成一个包含资金、技术、劳务、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完整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的形成,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表现,二者有着共同的内在要求。

二、简答题(共95分)

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0分)

答:(1)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效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它本身并不代表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关系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其统一表现在:构成商品的二因素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相反,一个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没有人类一般劳动凝结在内,因而没有价值,也不可能成为商品。只有同时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的物品,才能成为商品。因此,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其对立表现在: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拥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一切有用物品虽然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他生产的商品是为了交换,对他有意义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对于商品购买者来说,他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对他有意义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其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购买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这个商品的价值。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可能既占有某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同时实现它的价值,这就是矛盾。

2简述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10分)

答: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自力更生是指在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前提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靠对外剥削和掠夺来发展自己的经济,不能完全依靠外国的力量来实现现代化,只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才能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特别是中国这样拥有13亿人口和广大幅员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两者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又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1)对外开放必须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和前提,在发展对外经济联系时,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国力,并且通过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进一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所必需的。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挖掘本国的一切潜力;离开本国人民的努力,一味依赖外国,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我国是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更有必要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经济。这样可以激发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同心协力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还必须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使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经济联系,各得其所、相互促进。(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决不是闭关锁国,盲目地排斥同外国进行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有效地促进本国经济关系的发展,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当然如果片面地夸大对外经济的作用,不把立足点放在依靠本国力量的基础上,单纯地依靠外力,是十分有害的。只有从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本国的法律和政策为依据,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什么是支持价格?举例分析支持价格的利弊。(15分)

答: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新兴产业或弱质产业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运用支持价格比较普遍的产业是农业,各个国家都通过各种直接的或间接的手段保持农产品价格水平,这是由农业的特点所决定的。我国实行的农产品收购保护价,实际上就是支持价格战略,这样可以保证生产者的收益水平,防止农业的萎缩。一般来说,支持价格是鼓励生产者生产的行为,在弱质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出现比较频繁,尤其是在弱质产业方面,这对保证在国民经济中及其重要、但产业效率不高的产业发展极为重要。

对某些行业实行支持价格,可能出现需求量大量萎缩,反而损害生产者的情况。以我国的航空业为例,航空业的固定资本比较大,为了保证航空公司的利润水平,有关管理部门对航空业实行了统一的最低定价。在这种定价机制下,由于飞机票价过高,飞机的乘客量很少,这既损害了生产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应取消对航空公司的最低限价,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消费者对乘坐飞机的需求弹性比较大,并且航空业并不是弱质行业,加强航空业的竞争更有利于航空业的发展。

4短期个别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它与短期市场供给曲线有何关系?(15分)

答:(1)供给曲线是用来表示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品的数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可以用短期平均成本以上的边际成本SMC曲线来表示,具体说明如下:

对完全竞争厂商来说,有P=MR,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又可以写成P=MC(Q),此式表明: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P,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Q,使得P=MC(Q)成立,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这意味着价格P和厂商的最优产量Q(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厂商的SMC曲线恰好准确地表明了这种商品的价格和厂商的短期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图1 由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到短期供给曲线

图1(a)中SMC曲线上的E、E、E和E点明确地表示了这些1234不同的价格水平与相应的不同的最优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但必须注意到,厂商只有在P≥AVC时,才会进行生产,而在P<AVC时,厂商会停止生产。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如图1(b)所示,图中SMC曲线上的实线部分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S=S(P),该线上的a、b、c和d点分别与图1(a)中SMC曲线上的E、E、E和E相对应。1234

由图1(b)可见,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是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短期供给曲线就是指市场上生产这种产品的所有企业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之和。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由位于AVC曲线以上的那部分MC曲线所表示且向右上方倾斜,因此行业短期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5在寡头市场上,粘性价格经常存在。用相关模型解释其原因。(15分)

答: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些寡头市场的价格相当稳定,即价格呈粘性。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提出了寡头市场的斯威齐模型,解释了寡头垄断市场上所存在的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原因。

斯威齐模型的假定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根据以上假定条件,可以推导出寡头厂商的弯折的需求曲线,如图2所示,E点即为弯折点。

图2 斯威齐模型

由于需求曲线有弯折点,对应边际收益曲线也就成为间断的两段:MR和MR。那么当边际成本曲线MC位于F和G两点之间的任何12一个位置上时,厂商的最大利润所对应的产量和价格都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只要边际成本曲线MC的位置变动不超出边际收益曲线的垂直间断范围,寡头厂商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不会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在一定条件下,寡头垄断厂商变动价格往往有弊无利,因此,寡头垄断企业一般不轻易进行价格竞争,而是把竞争重点放在改进技术和降低成本上。故而寡头市场上粘性价格经常存在。

6作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其政策含义。(15分)

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指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弗里德曼指出,企业和工人关注的不是名义工资,而是实际工资。当劳资双方谈判新工资协议时,他们都会对新协议期的通货膨胀进行预期,并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相应地调整名义工资水平。根据这种说法,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由此,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这里所说的“短期”,是指从预期到需要根据通货膨胀作出调整的时间间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可表示如图3所示:

图3 菲利普斯曲线

图3中,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若设u代表自然失业率,则可以将*简单形式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π=-ε(u-u)。

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换关系。由此,向右下方倾斜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就是:在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过程中,政府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如果追求低的通货膨胀率则意味着高的失业率,如果追求低的失业率则意味着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可以设定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区间,当实际通货膨胀率或失业率超出设定区间时,可以通过调整另一个经济变量以达到经济的重新均衡。如通货膨胀率高于预定水平,可以紧缩通货增加失业率,以控制通货膨胀程度;当失业率高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时,可以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通货膨胀率以降低失业率。

7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5分)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一般不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其中生产要素由土地、劳动和资本存量组成。(1)土地。所谓土地或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自然环境等。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但从经济增长角度看,尤其是在现代世界中,自然资源的丰裕既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2)劳动。劳动或人力资源包括一国投入的劳动数量和劳动的质量。一般来说,就业人数越大,劳动的投入量就越大,但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就业人数的增加,至多只能增加一国的产出总量,而无法提高人均国民产出。劳动的质量包括劳动者各方面的能力,如掌握的知识,具体的技能、体力,个人的追求、价值取向等。在现代世界中,劳动的质量比劳动的数量更为重要,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3)资本。资本包括各种机器设备、生产性建筑物、道路等各种基础设施、存货(包括原材料存货、在制品、成品、零部件存货等)。资本数量的增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高储蓄率往往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同时,资本也是多种多样的,高效、先进的资本品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既是经济增长的体现,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4)技术进步。这里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企业家精神等方面,技术进步最终体现在新生产要素的采用、生产过程的改进和新产品或新劳动的引入等。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上述四种要素是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技术进步与土地、劳动、资本的联系极为紧密。技术进步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以及自然资源,而且,许多技术进步的产生本身,需要以高质量的劳动和高质量的资本设备,以及一定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同时,技术进步也改变劳动就业和资本投资的机会,增加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数量和种类,提高劳动和资本的质量。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分析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研究的侧重点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20分)

答:(1)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定义

资本循环是指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资本循环属于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在循环中采取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三种形式,经历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三个阶段,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资本循环的统一。

资本周转是指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其目的是实现在资本的持续增值。(2)两者研究的侧重点

资本运动过程,从单个资本来说,表现为资本的循环和资本的周转,但考察研究的重点不同。

考察资本循环,重点是分析资本运动过程所经历的阶段及采取的形式,以阐明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及其矛盾,揭示通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如何连续地生产出剩余价值。

考察资本周转则是把资本的运动当作一个周转的过程,从资本运动的时间和速度,及它对剩余价值的影响的角度分析的,它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资本的现实运动一般是周而复始的,因此,资本循环是资本运动的抽象形式,而资本周转才是资本运动的具体形式。或者也可以说,对资本循环的分析,是在抽象形式上对资本运动进行的考察;而对资本周转的分析,则是在具体的形式上考察资本的运动。(3)两者的内在联系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具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在:第一,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流通运动的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第二,资本循环一次的时间和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都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起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价值以同样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的时间止,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2试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关系。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1)公有制为主体的内涵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2)非公有制经济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国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不能成为社会经济的惟一形式,这就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即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已是我国当前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004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15分)

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偏离违背了价值规律。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派生公式的经济涵义。

2简述我国现阶段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意义。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谈谈劳动价值论在当前的深化和发展。

2试分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西方经济学部分

四、为什么外部性会导致竞争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10分)

五、运用AD-AS模型分析说明人民币贬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10分)

六、联系图形说明卡特尔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卡特尔组织的内在不稳定性。(15分)

七、为什么价格在短期具有粘性,宏观经济学是如何利用价格粘性来说明短期供给曲线的?(15分)

八、联系信息不对称中的逆向选择理论说明劳动力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并分析教育信号在克服这种逆向选择中的重要作用。(25分)

2004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及详解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15分)

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偏离违背了价值规律。

答:该观点错误。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偏离的现象,实质上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而不是违背了价值规律,理由如下:(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的地方,价值规律就客观存在并发挥作用。(2)商品的价格和价值规律偏离的现象,实质上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为:

①商品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而进行的;

②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期来看,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其涨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它的平均价格同价值还是一致的;

③从不同商品的不同价格的涨落来看,无论价格怎样涨落,总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

因此,价格背离价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自发的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派生公式的经济涵义。

答:简单再生产是指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全部消费掉,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实基础,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要从分析简单再生产开始。(1)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m)=Ⅱc。

这个公式的含义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应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只有在这个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才能顺利实现其价值,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这一公式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它表明,要使简单再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Ⅱ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之间,以及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第Ⅰ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之间,都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这一公式是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也是平衡条件。(2)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Ⅰ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Ⅰ(c+v+m)=Ⅰc+Ⅱc。

这一公式的含义是,第Ⅰ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应该等于两个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

这一公式表明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需要之间的关系。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Ⅰ部类的生产资料供给应该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相等。(3)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Ⅱ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Ⅱ(c+v+m)=Ⅰ(v+m)+Ⅱ(v+m)。

这个公式的含义是,第Ⅱ部类每年生产的消费资料总价值,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或者说,每年生产的消费资料总价值等于当年新创造的总价值。

这一公式表明消费资料产品的实现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之间的关系。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Ⅱ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在价值上应该同全社会工人取得的工资与资本家的剩余价值之和相等,在实物上,应该同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相适应。

所以,简单再生产虽然有三个公式,这三个公式也具有不同的意义。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公式只有一个,就是Ⅰ(v+m)=Ⅱc。它既是前提条件又是平衡条件。此外,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还要有第Ⅰ部类内部的平衡和第Ⅱ部类内部的平衡。

2简述我国现阶段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意义。

答:劳动力市场是对劳动力流动进行社会调节和管理的专门服务机构,劳动力市场能够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布局,把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功能和分配机制的作用落实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从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实践上看,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具有重大的意义。(1)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作为生产要素市场之一的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调节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而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也应充分发挥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劳动力市场是重要的一环。(2)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我国现行的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和劳动制度存在许多缺陷,如管理权限过度集中,管理方式陈旧单一等,使劳动力流动难于合理、迅速地进行。随着企业改革,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熟练工人有一个合理流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大中专毕业生,面临寻找工作岗位的问题。建立劳动力市场对于为这些劳动力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开通渠道和提供服务具有重大意义。(3)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是保障用人单位权利和求职人才权利的需要。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的重要差别,在于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它排斥任何特权。在劳动力市场上,求职人员与用人单位双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自由的。用人单位有用人自主权,求职者享有择业权,双向选择,保障了劳动力供需双方的权利,有利于实现人与事的良好配合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劳动力市场打破了部门、所有制限制,促进了全社会范围的劳动力流动,意义重大。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谈谈劳动价值论在当前的深化和发展。

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对的新情况、新的现象。面对新的情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劳动价值理论也必然随之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1)从对劳动价值论的作用角度分析其在当前深化与发展的必要性:

①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出发点发生了变化。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理论是要通过对价值源泉的分析,为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最终揭示资本对劳动剥削的秘密,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历史局限性,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当前研究劳动价值理论,是要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关系,为制定各项改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处理各种经济问题。

②当前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马克思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如机器大生产阶段来研究劳动价值理论的,是在劳动与资本相对立的环境中来分析价值问题的。我们今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来研究劳动价值理论,总的说,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对立的经济关系。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但同时又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环境下来研究价值问题的,对价值问题的研究是为了使我国改革和各项措施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③当前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所具有的生产力基础发生了变化。马克思当时研究劳动价值理论,生产的社会化和劳动分工还处在机器大工业时代,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在这一生产力水平下,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不可能是非常充分的。当前是在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劳动分工有了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下,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要深刻得多,因此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研究。(2)劳动价值论在当前的深化和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劳动分工也越来越多样化。生产日益突破单个工人的局限,由许多的劳动者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生产过程,已成为当今生产发展的基本状况。这样,在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也突破了单个劳动者的局限,是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这种“总体工人”的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直接生产劳动的分离,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是局限在生产工人的认识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从“总体工人”的角度来认识价值创造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拓展。在今天,创造价值的劳动无论从形式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都要比以前丰富得多。

②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价值是与财富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不仅财富的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财富的存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精神财富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科技创造的非物质形态财富,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起着日益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