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格与微心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20:25:02

点击下载

作者:李棕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微人格与微心理

微人格与微心理试读:

前言

有人说,人生就如同一部戏,我们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的确,对于任何人来说,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件是认识自己,一件是认识他人。

所谓认识自己,就是不断完善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每个人都有各不相同的人格面具。这些人格面具随着生活情境的不同,也在随时改变。不但人与人的人格面具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人也会有不同的人格面具。而且,有些人格面具经过外界强化之后会变得更加鲜明,而有些人格面具则在长久的沉寂中隐藏于心灵深处,只有受到刺激或者遇到意外情况时才会显现出来。通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一种非常明显的且占据主导地位的人格,帮助人们完善自身,主宰生活。如果各种人格都占据上风,也就形成了人格分裂。因而,我们应该形神合一,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存在。

所谓认识他人,就是要找到与他人相处的最佳方式。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以真面目示人,而正确认识和判断一个人并不难,只要我们能学会细心观察他的表情、说话的语气和他的举止,就能够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起的“微人格和微动作心理学”。因为一些微动作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秘密,如对方的服饰打扮乃至一个细小的装饰品都会透露他的性格、品位;当然,他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如吃相醉态、消费方式、口头禅、看电视的习惯等也是他们的性格和行为状态的外显……除此之外,在具体的环境下,我们最好学会实施一些心理小计策,无论是职场、社交场合还是恋爱中,掌握他人的心理动态,然后对症下药,都能让我们说对的话、做对的事,然后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可见,在这个社会上,只有识人,你才能在交际中左右逢源;只有识人,你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和爱人;只有识人,你才会占领博弈的制高点,赢得与对手的对决。这样才会拥有一个圆满幸福的人生。

可以说,本书就是一本实用的心理学教程。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是一本非常详尽的读心术指导手册,它会教你如何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以及如何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用一双眼睛洞察周围的事物和周围人的想法,从而用一种正确的方式来应对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助你到达成功的彼岸,赢得幸福的人生!编著者2018年4月上篇了解微人格第01章 你对自己的人格类型认知有多少

人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西方语言中“人格”一词多源自拉丁文的“persona”,即“面具”,暗示了人格的社会功能。人格更是体现了一个人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万千世界,自然有不同的人格元素组合成了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个体。现实生活中,若能将人格与心理结合起来,并运用到生活中,我们不仅能找到自己的性格号码,重新认识自我,更能有效地与人打交道,提升我们做人做事成功的指数。认识自己,成为自己的镜子

肖曼·巴纳姆是一位著名的魔术师,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表演:“我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里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受骗。”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不能时刻反省自己,看清自己,也不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来观察自己。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借助外界的一些信息来认识自己。所以,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中,并习惯性地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刻在了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也只能遗憾地说,“认识自己”仍有一段遥远的距离,其原因在于我们并不了解最真实的自己。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昨天我与杰克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需要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才能进去。杰克走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俩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爬了上去,下来的时候,杰克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后面。钻出烟囱后,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杰克的后背、脸上全被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看见杰克的模样,心想我一定和他差不多,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了又洗。而杰克看见我全身干干净净,就以为自己和我一样,只简单地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结果,街上所有的人都笑破了肚子,他们以为杰克是个疯子。”

最后,父亲郑重地对斯因斯坦说:“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我们之所以无法了解到真实的自我,大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诸如他人的言行等,在那些外界信息的暗示下,我们就可能出现了自我认知的偏差。因此,要想真正地看清自己,我们需要避免陷入别人眼光的谜团中,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镜子。

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他就对生活失去了控制感,于是,他内心的安全感也受到了影响。这样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其心理的依赖性将大大增强,比较容易受他人言行的信息暗示。所以,当对方说出一段无关痛痒的话时,我们很容易“对号入座”,这就是一种心理倾向,这将影响到我们对自己做出真实的判断。

我们应该学会面对自己,不要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认为那是缺陷,就通过自己的方法将其掩盖起来,这样的做法极其愚蠢。试想,当你把自己的眼睛蒙上时,你就真的掩盖了自己的缺陷了吗?因此,无论是自身的缺陷还是优点,我们都应该正确看待,因为面对自己是认识自己的必经之路。认知自己,是一个美好的人生历程

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说:“别人借我们过去所做的事来判断我们,然而,我们判断自己,却是凭将来能做些什么事。”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曾见过这样一个姑娘:衣衫不整、蓬头垢面,但长得很美。吉尔伯特教授跟她聊天,她也心不在焉,吉尔伯特教授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她:“孩子,你难道不知道你是个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姑娘吗?”“您说什么?”姑娘惊喜地问,美丽的大眼睛里泛着泪光。原来,在日常生活中,她所面对的是同学的嘲笑、母亲的谩骂,以至于她失去了自我认知的能力。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而患人之不己知。”对每一个人来说,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不够了解自己,不能清楚地认知自己。因此,我们要善于剖析内心,让自己拥有自我认知的能力。

一个人名声的好坏、能力的高低,是别人从事物的外表下的定义,根本就不是这个人的本质,自己真正的能力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然而,一个人最难认知的就是自己的内心,最难以回答的就是:我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不过,当你清楚地认知了自己,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发点,就能够去善待他人。

我们需要拥有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全面认识既包括优点也包括缺点。一旦我们没有真正地认识自我,将导致自负或自卑等心理,最终这些负面心理会影响到我们的一生。

认知自我是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从容,需要冷静地思考,这样才有机会赢得最后的成功;认知自我是一种高度自立的洒脱的生活方式,看清生命的本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认知自我是一种高度责任心的反省,将勇气与真诚注入自己的言行中,认清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要善于剖析内心,在忙碌之后不忘与自己做一次深入的交谈,从而拥有自我认知的能力。

从认知自己到孕育自己,这是一个美好的人生历程。自我认知是一种严谨的人生态度,自信而不自满,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失败困惑,我们依然要保持最平常的心态。像拿破仑一生战功赫赫,但在晚年却遭遇了“滑铁卢”的惨败,此时他依然贪恋富贵,企图复辟王朝,最终只能在绝望中死去。清楚地认知自己,需要我们摆脱一切对外物的依赖,绝不做金钱或权力的奴隶。观察言行举止,判定他人气质特征

何谓气质?从心理学上说,气质就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其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上。因此,通过气质,我们能够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当然,气质与我们常说的“脾气”“性格”“性情”是差不多的,不过,在日常交际中,气质更多地表现为人格魅力,如修养、品德、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表现,有的人高雅恬静,有的人温文尔雅,有的人豪放大气,有的人不拘小节。如果我们能识别其气质特征,再逐一对应,对我们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很有帮助。对此,心理学家结合了大部分人的气质特征,并将其分为四种: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这四种气质都有其鲜明的特征显现,如敏感孤僻的抑郁质、情绪粗狂的胆汁质等。在我们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其言行举止,就可以判定对方属于何种气质特征。

双方的谈判代表进入了会客室,王总吩咐助理将沏好的茶端上来。不一会儿,助理将热腾腾的茶送进来了,不料,正要放在桌上的时候,一不留神,脚下一滑,身子一斜,热茶洒了出来,有几滴滚烫的茶水溅到了坐在桌前的谈判代表张总身上。王总身边的小柯想上前帮忙整理,王总却示意他坐着别动,他想看看张总到底有什么反应。

出人意料,张总只是用桌上的纸巾擦了擦衣服,面对助理的连连道歉,他面带笑容,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反而关切地问道:“小姐,你没事吧,下次可要小心了!”助理点点头,这时,王总才站起身来问道:“张总,没什么事吧?”张总回答说:“只是小事,我们赶紧进入正题吧。”王总看张总这样的表现,判断出他是情绪丰富的多血质,这样的人善于交际,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做事很灵活,不过,内心比较骄傲。有了这样的认知,王总笑了,他知道下面该如何去应付这位谈判对手了。

对助理无意中犯的错误,张总始终面带微笑,表现得异常平静,而他如此的表现正与情绪丰富的多血质相对应。没想到,谈判过程中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成为王总识破对手气质特征的突破口。

一般而言,胆汁质的人情绪比较粗狂,多血质的人情绪丰富,黏液质的人情绪贫乏,抑郁质的人多愁善感。这四种气质特征的人在遇到相同的事情时会如何表现呢?对此,苏联心理学家进行了研究,以“看戏迟到”为特定情境,发现这四种气质特征的人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胆汁质的人很生气,与检票员争吵了起来,甚至想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直接跑到自己的座位上,他们一边吵架一边埋怨戏院的钟走得太快;多血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进去,就悄悄地跑到楼上,自己寻找了一个位置;黏液质的人心想,反正第一场不怎么好看,还是先到外面待一会儿,等休息的时候再进去;抑郁质的人对此闷闷不乐,没想到头一次来看戏就这样倒霉,垂头丧气的他干脆回家了。”

其实,这四种气质特征的人身上都是有迹可循、有特征供识别的。下面,我们就简单地介绍这四种常见的气质特征,希望你借鉴一二,以此识别不同气质特征的对手。

1.多血质

这类人情感与行为来得比较快,去得也比较快,个性温和,感性大于理性,善于交际,很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其语言表达很有感染力,姿态多样,面部表情丰富,个性比较外向。聪明机智,思维灵活,不过,对于某些事情,他们不愿意问个清楚明白。而且,其注意力与兴趣很容易转移,不稳定,做事缺乏毅力。

2.胆汁质

这类人有着较强的反应能力,且反应速度很快。他们在情感与行为上若是有强烈的体验,则会表现得异常明显。性格开朗、乐观,待人热情,为人直率,不过,脾气比较暴躁,喜争强好胜,容易意气用事,在冲动之下往往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他们有着较强的精力,往往以最大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不过,在工作中偶尔会缺乏耐心。思维多灵活,不过,理解问题多是粗粗略过,不够细。

3.抑郁质

这类人情感与行为反应缓慢,感性大于理性。多愁善感,感情喜欢内制而不外露。喜欢想象,机智聪明,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察觉到别人未能发现的东西。意志力薄弱,胆小怕事,做事优柔寡断,在失败后往往心神难安。对人际交往比较冷漠,个性孤僻。

4.黏液质

这类人情感与行为反应迟钝,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情绪稳定,没有太大的波动,即使心中有情绪,他们也不轻易外露,遇到了难过的事情也不动声色,一个人默默承受。其注意力与兴趣比较稳定,难以转移。喜欢思考,有较强的自制力,能够控制自己。平时沉默寡言,办事谨慎细微,不冲动,不鲁莽。不过,适应能力较差,常常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泡菜效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著名的“泡菜效应”。通过这个原理,我们知道,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应直接揭示了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过:“我之所以获奖,是因为我们学校有一种人才共生效应。”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温伯格所在的那一届有10多个人都成了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对此,温伯格坦言学校的环境造就了自己的成功:“那时学校教物理的老师都特别棒,鼓励我们自由思考,作业很少,给我们留有闲暇,当时学校还有个科幻俱乐部,我们都是俱乐部的积极分子。”

恩格斯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抗拒的作用,有人更是提出了“人是环境之子”的观点。《晏子春秋》里曾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其实,人也一样,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我们与什么人相处,就会沾染上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品性,而这些行为特点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努力从周围的环境汲取营养,以此提升自我。

当我们接近品性好的人时,可以学好,心中不自觉地萌发出见贤思齐的想法;当我们接近品性坏的人时,就很容易变坏。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像一个大染缸,很容易将形形色色的人同化在其中。当我们处于修心重德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受到身边人的言行教化,自觉地约束自己;相反,假如我们处在道德败坏的环境中,我们就会受到身边消极观念的影响,随波逐流。因此,要想认清自己,有效地提升自我,我们应该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够得到升华。选择最好的人格面具,做最好的自己

何谓人格面具?所谓面具,顾名思义就是表现出来的样子。生活中很多人都见过面具,当我们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就会以面具遮挡,这样的面具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掩饰。在舞台上,演员也经常戴着面具,饰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格面具则并不是掩饰,而是一种被强化了的人格。在进行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时,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人格面具的说法,并且将其原型归为四大类。在《原始意向和集体无意识》中,荣格提出人格面具是人对应世界的自成体系,这种体系能够帮助人们适应世界,或者应对世界。人格面具具有统合性、独立性和整体性。统合性,是人的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独立性,是人格面具的独特性,每个人都必须把面具与自己的个性区别开来,才能保持认知的独立性;整体性,则指人格面具应该立足于整体人格,并且对整体人格产生影响。

人格面具,不但是我们应对客观世界的自成体系,也是我们了解到的自己的面目。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自以为了解自己,实际上我们并不了解自己,我们了解的只是那个我们愿意展现给世人的面目。

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真正的特立独行,更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有很多人都非常在乎他人的想法,诸如当人们赞许一个人非常友善时,他就会变得更加乐于助人,当人们非常欣赏一个人的稳重老成时,这个人也就会变得更加成熟。如此长期下去,人们这种得到赞许的品质和表现会越来越得到加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一个明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做了慈善和公益,并且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他就会更加注意维持自己的形象,甚至变得更加慷慨。实际上,人的心底里并非和表现在公众面前的完全一致。这和我们在独处的时候,也会与在他人面前有很大不同是一样的道理。

在风靡世界的《蜘蛛侠》中,彼得的形象深入孩子们的心。因为彼得的影响,几乎每个看过这部影视作品的孩子,心中都有当蜘蛛侠的梦想。当彼得穿上那身蜘蛛侠的衣服时,原本内向羞涩的他马上就像变了一个人,转眼之间就变成了惩善扬恶的英雄。

其实,彼得从小就失去父母,被伯父伯母收养,虽然伯父伯母对他视若己出,但是他却非常羞涩,内向。读高中时,彼得尽管成绩优异,但是因为与其他同学鲜少往来,所以他的学校生活过得并不顺心如意。看到彼得整日沉浸在科学的世界中,同学们都调侃他是个书呆子,热衷于运动的汤普森还公开嘲笑他,给他起带有鄙视意味的绰号。

后来,一只受过放射性感染的蜘蛛把彼得咬伤了,彼得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获得了超能力。又因为他的伯父被一个抢劫犯杀死,他从此决定惩善扬恶,伸张正义。不过,彼得显然无法摆脱心底里的羞涩,因而他为自己制作了一身超酷的蜘蛛侠衣服,每当需要出手伸张正义时,他就会穿上这套衣服,以截然不同的形象出现,最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

在这部影视剧中,彼得显然是有着不同人格面具的。生活中的他,总是内向而又羞涩,但是只要穿上蜘蛛侠的衣服,他马上就会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成为万人瞩目的英雄。这样的角色转变,让彼得渐渐认清了自己,也逐渐找回了自信。

我们需要区分人格面具和伪装的区别。因为人格面具是人格的不同表现,是在无意识中形成的。而伪装,则是人们刻意为之的。人格面具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适应和应对外在世界,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是有着多重角色的,诸如儿子、父亲、丈夫、上司、下属等。这些角色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转变,往往需要我们表现出不同的内在以适应和满足角色的需要。很多人在形成人格面具的过程中,都更多地以外界的评价来规范自己。诸如当你夸奖孩子乖巧时,孩子很少变得顽皮,并在你的夸奖之下变得更加乖巧。然而一旦与小伙们在一起,孩子就会马上恢复天性,减少对自己的束缚,让自己恢复孩童的天真和顽劣。通常情况下,一个健康的成人往往能够根据情境的需要改变自己,成功地戴上最合适的人格面具,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那些隐藏的人格是很私密的,总是因为受到长期的压制而没有机会展示。例如,一名教师即使对学生非常厌恶,也不能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而只能继续耐心地教育学生。只有佩戴最合时宜的人格面具,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

也许你已经适应了现在的人格面具,也许你知道自己有些隐秘的人格面具是绝对不能表现出来的,但是你未必真的了解自己的真面目。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存在,是连自己都无法做到真正了解自己的。我们唯有对自己保持客观的心态,尽量剖析自身、了解自身和评价自身,才能给予自己更好的交代。从本质上来说,人格面具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尽管与伪装不同,但是却能让我们表现得更好,更符合社会的期许和他人的评价。由此可见,人格面具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必须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人格面具,做最好的自己。读懂自己,保持心灵的健康

当你拥有的角色越来越多,你所需要的人格面具也越来越多,你还能做到井然有序地调配这些面具在最恰当的时候表现出来吗?就像是小丑表演扔球的游戏,也许球少的时候能够做到井井有条,但是当球越来越多,就难免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新的心理名词,那就是“人格失调”。这个词语很形象,为我们揭示出人格失调的表现和本质。通常情况下,失调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人格面具过度发展。众所周知,过犹不及,当人格面具过度发展时,带给我们的未必是好的影响,很有可能是诸多的麻烦。第二种是人格面具发展不够全面。第三种是由于过于认同人格面具,导致把社会角色与自身的次序本末倒置,无法正确区分和放置。

生活中,有很多人的人格面具都是过度发展的。诸如,有一个人很喜欢做好事,刚开始时,他是出于真心而做好事,但是随着人们对他的赞许越来越多,他被这些赞许绑架,根本不好意思再拒绝帮助他人,甚至是违心地去做一些好人好事,最终导致他所表现出来的乐于助人、大公无私,与他心底的所想所思完全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灵与他的表现就脱节了。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被人格面具所绑架,虽然得到了无数的荣耀和赞许,却渐渐背离自己、失去自我。

德意志大名鼎鼎的“乞丐帝王”威廉一世,骁勇善战,非常重视军事。他曾经将80%的财政收入用于军事,但是他的登基仪式却很俭省,才花了两千银币。从这个强烈的对比上,我们不难看出威廉一世对于军事的重视程度。在他的影响下,国家盛行军国主义作风,主张“服从就是一切”的普鲁士精神。在威廉一世的治理下,全国上下都形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上到王公大臣,下到贫民百姓,没有一个人不过着寒酸的生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鲁士的军队装备一流,而且人员充足。

从皇太子腓特烈很小的时候,威廉一世就让教师们引导他排斥艺术和一切没有意义的活动。可惜天生羸弱的腓特烈非常胆小温柔,偏偏喜欢父亲不喜欢的艺术、文学等。为此,与腓特烈产生了剧烈的争执,也直接导致威廉一世对他的不认可和不欣赏。在威廉一世严厉的教育和凶残的殴打下,腓特烈胆战心惊,直到长大成人,这种阴影还在他的心里挥之不去。在成年之后,腓特烈因为不堪忍受威廉一世的严厉,甚至想要逃到英国寻求庇护。但是他的计划落空了,并因此而锒铛入狱。最残忍的是,威廉一世下令将腓特烈的同伴斩首,还要求腓特烈必须旁观,这几乎撕裂了腓特烈的心。他意识到威廉一世是不会妥协和尊重他的,不得不从此开始戴着面具的一生。他登基之后性情大变,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德意志帝王,堪称疯狂。最终,腓特烈成为与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和拿破仑等相提并论的军事伟人,甚至成为后世拿破仑的楷模。

真相是什么呢?这个胆小怯懦、内向害羞的小男孩,为何能成为拥有钢铁般意志、享誉世界的帝王呢?这就是人格面具的力量。腓特烈的面具极具虚伪性,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始终残忍地压抑自己的本性,与自己所期望的样子背道而驰。不得不说,作为德意志之父,腓特烈是成功的。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腓特烈的人格是有着巨大缺陷的。他的一生,是极度隐忍的一生,是背叛自己的一生。虽然腓特烈最终走向了成功,但是倘若一个缺乏隐忍精神和能力的人这么做,其后果则是极端严重的。不但会造成严重的人格失调,甚至还会导致其不堪重负,最终做出过激的事情。

诸如,现代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比比皆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父母们全都不遗余力地培养孩子,恨不得让孩子变得十全十美,无所不能。然而,有几个孩子是有着超常天赋的呢?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不能做到那么完美,因而只能默默承受。我们看到不少新闻报道,一个个孩子因为不堪学业重负和父母殷切的期望,选择了自杀。因为他们无颜面对心切的父母,也无法面对不能让父母满意的自己。这就是人格面具过度发展的典型现象,也是现代社会的莫大悲哀。诸多孩子的离去让我们警醒,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这样才能让他们更从容地面对生活。

现代社会中,人格面具过度发展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会现象,但是却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当人格面具长期过度发展,就会扭曲人们的心理,让人们在重负之下最终选择放弃,甚至是结束生命。不得不说,这是莫大的悲剧。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帮助自己放松,即使真实的自己不那么完美,我们也应该更加坦然地接受自己,悦纳自己。

除了人格面具过度发展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之外,人格面具发展不够完全或者过于认同人格面具,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既然人格面具是我们适应和应对世界的自成体系,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促进自身人格面具更好的发展,也为我们的美好生活铺垫基础。

在社会生活中,人格面具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会给我们带来帮助,也会给我们带来伤害。作为一个人,我们必须保持心理健康,这样才能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格面具,也能够随时随地自如地摘下人格面具,而丝毫不会觉得无所适从。常常面对自己的内心吧,只有读懂自己,你才能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让人生得到升华。第02章 让人闻之色变的变态行为和怪癖是怎么回事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爱好甚至是癖好,有些爱好甚至是被我们称为“变态”的行为,如暴食症、偷窥癖、异物癖。实际上,每一个“变态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心理秘密,揭开这一秘密,能让我们对这些行为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能帮助这些“变态者”找到梳理心理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对于那些负面的、消极的行为习惯和爱好,我们应该尽力克制,否则很有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变态者”的心理是如何慢慢扭曲的

若干年前,如果我们骂一个人是变态,那么这个人无论是从外表上看或者是从内心来看,定然有着与众不同且不能为大众所接受的异常表现。这种异常表现真的就属于病态的吗?很多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它有可能只是不同于常人。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生活中真的存在一些变态的人,诸如有些男人很喜欢穿裙子,而且还要像女人一样穿丝袜,甚至在几十年前,我们看到一个男人留着长长的头发,也会在心里暗暗骂其变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西方先进思潮和生活理念涌入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对于男人穿裙子已经见怪不怪,变态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流逝,也用在了那些表现越发异常,甚至存在病态的人身上。

早晨,你正在拥挤的地铁上昏昏欲睡,突然觉得身后伸来一只手,在抚摸你的臀部,这时候你一定会马上睡意全无,扭头怒骂:“变态!”有的时候,你漫不经心地走过某一处,却发现有个男人正裸露着自己的私处,而且满脸猥琐地看着你,这样的男人无疑也是变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上承载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无常。有很多虐杀小动物的视频在网络上的播放次数竟高达几十万,为什么有那么变态的人上传这样的视频且又有那么多人喜欢看呢?不得不说,他们的心理多多少少都存在扭曲。变态就是如此常见,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随处可见,那些曾经一见到他们就惊呼变态的人,也都对此习以为常了。不得不说,这是生活的悲哀。

既然现代社会对变态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们也就要想出更加积极的办法应对这些变态行为。当然,有些变态并非真的心理变态,而只是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太大,为了释放自己扭曲的心灵,所以才变成了变态。既然如此,我们也就没有那么容易区分变态和非变态了。很多时候,那些一眼能够看出来的变态并不会对人们造成威胁,反而是那些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实则心理严重扭曲的伪变态会给人们带来大麻烦。因而,我们应该放平心态,保持平和之心对待他们,千万不要随意激怒他们。在北京,曾经有一位女士推着婴儿车挡住了超市停车场出口处的道路,面对司机的鸣笛,这位女士没有及时让路,而是想要与对方理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司机愤怒地下车,并没有给女士机会辩论,而是怒气冲冲地抓起了婴儿车上的孩子,将其狠狠地摔在地上。无辜的孩子就这样受到严重伤害,最终失去生命,不得不说,这是母亲的悲哀,也是全社会的悲哀。近年来,因为与成人吵架而迁怒于孩子的事情时有发生,不得不说,这样的伪变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使得人心惶惶。既然变态见怪不怪了,我们也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人和孩子。

当然,所谓的变态并非全部都是恶意的,其实也指不同于常人的心态和外在表现。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有位男士和妻子的感情非常好,然而,就在他们结婚的第三个年头,因为羊水栓塞,正在生产的妻子骤然离世。男士终日恍惚,精神不振。也许是因为强烈的思念吧,他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梦到妻子,在梦里,他们还像以前一样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一起买菜做饭,一起看电视、去游玩,甚至连夫妻生活都一如往常。渐渐地,这位男士变得嗜睡,不想面对现实生活,只想在梦里和妻子重温往日的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精神越来越不正常,最终精神失常,被送进了医院。

在这个事例中,男士对于妻子炽热的爱,使他沉迷于睡眠之中,以便能够与妻子重逢。殊不知,人死如灯灭,这只不过是他的潜意识把妻子带了回来。当长期沉迷其中,他必然失去神志,导致心理上的变态。曾经有位心理学专家说,一切心理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潜意识的问题。生活中,当我们看到某个受到强烈刺激的人开始自言自语地说笑时,就要警惕了。只有及时帮助他们疏散情绪,才能让他们从沉痛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现实世界。

人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身边有爱喝酒的人,你就会发现当一个人喝酒之后,尤其是喝醉之后,就仿佛变了一个人。这主要是因为在酒精的兴奋作用下,他们的潜意识完全发挥出来,那个隐藏的自我也开始尽情表现。这么说来,变态似乎也没有那么可怕了!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陌生的自己,这就像我们在阳光下都有影子一样。只不过,这个模糊的自己深藏在我们的心里,不到万不得已,很少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不必一谈到变态就色变,其实变态在生活中很常见,而且也没有那么可怕。就当是另外一个自我出来遛弯了吧,你只需要掌握让哪一个自我占据主导位置就行了。认识偷窥癖者

从2011年开始,“控”这个词语开始流行于网络,并且很快在现实生活中盛行起来。所谓“控”,在英语中是“情结”的意思,意为人们无法控制自我地喜欢某件东西。当“控”的领域从具体的物质转移到行为上,就称其为“癖”。生活中,人们的兴趣爱好总是五花八门,甚至有些兴趣爱好根本不符合寻常的社会行为规范,这样的兴趣爱好被称为“怪癖”。怪癖多种多样,如男人喜欢穿裙子,踩着高跟鞋;有些人特别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并且以此为乐;有些人心理变态,总是喜欢虐杀小动物;还有些人喜欢吃钢铁,虽然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某种元素导致的……总而言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很多人都有不为人知的怪癖。如果这种怪癖没有影响到他人的生活,原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偏偏有些怪癖关系到他人的安全,这样的怪癖就会遭到众人的指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

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追星,也因而诞生了记者群体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即狗仔队。不得不说,狗仔队其实是带着些贬义的,因为他们总是在以偷窥的方式探查明星的私生活,从而拿来娱乐大众。偏偏很多粉丝或者追星的人,都对明星的私生活充满好奇,不得不说,这些追星的人也有偷窥的嫌疑,只不过是法不责众,也因为他们的窥探并没有给明星的人身安全带来伤害,所以他们的行为披上了合情合理合法的外衣。

更加危害他人安危的是性质更加恶劣、动机更加卑鄙的偷窥。如今,很多人都乘坐公交车或者挤地铁上下班,在这些拥挤的场合,尤其是夏天穿的衣服比较薄透的情况下,偷窥者变得更加常见。为什么这些人都热衷于偷窥呢?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很多年老的畏缩的男性喜欢偷窥是因为他们的很多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以偷窥的方式进行性幻想,最终使自己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偷窥者不仅仅存在于低层次的人员之中,很多生活在社会高层的人也会产生偷窥心理。众所周知,所谓偷窥就是指偷偷地看,不被当事人察觉,也因为如此,偷窥者才有更多的空间进行猥琐的想象。

作为报社的主编,张君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实际上却是个道貌岸然者。他和下属琳娜住在同一个小区里,就是前后楼,因为他家的楼层只比琳娜家高出几层,所以窗户几乎相对着。有很长一段时间,琳娜都觉得每当自己在卧室里时,总有人盯着她。琳娜跟老公说了好几次,但是老公却神经大条地说:“哎呀,人人都那么忙,谁有时间偷窥你呢!”尤其,琳娜和老公在卧室里拥抱时,这种如芒在背的感觉更加明显了。

琳娜最终决定开始反击,她购买了一个摄像头,悄悄地安装在阳台的一个角上,对着对楼有可能偷窥她的那几层。果不其然,当琳娜几天之后拿出录像来看时,发现对楼上有个人从窗户里探出脑袋,用一个望远镜明目张胆地朝着她家的阳台看过来。最让琳娜惊讶的是,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她的顶头上司张君。看到这里,琳娜气愤极了,当即去商场加急做了一副厚重的遮光窗帘,取下了原本悬挂在阳台上的丝质窗帘。

虽然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偷窥,但是像事例中张君这样的偷窥行为,显然已经危害到了琳娜的安全。因为是上下级的关系,琳娜没有办法直接质问张君,因而只能采取自我保护的手段避免被偷窥的尴尬。如果偷窥已经严重到影响生活的地步,那就只能果断换房。毕竟,没有任何人愿意在别人的监视之下生活。

偷窥癖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至今为止,依然没有准确的定论。但是确凿无疑的是,偷窥是一种非常变态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是以满足自己的心理欲望为动机,对于他人隐私的不尊重和窃取。很多新闻都曾说过,现代社会的偷窥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有老年男性在租给年轻女孩的出租房里安装摄像头的。不得不说,这是严重的偷窥癖。年轻的女性一定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需要注意的是,偷窥和偷窥癖是有区别的。有很多青少年因为青春期的冲动和荷尔蒙的作用,也会有偷窥的行为。但是他们的这种行为往往是阶段性的,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所谓偷窥癖则更加严重。真正的偷窥癖患者,几乎无法控制自己偷窥的欲望,而且会把偷窥作为生活中必须做的事情之一,甚至对此乐此不疲。这种情况是完全病态和扭曲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恋物癖者是如何逐渐心理扭曲的

现实生活中,喜欢美食和漂亮衣服的人比比皆是,但是你听说过喜欢门把手的女人、喜欢胸罩的男人、喜欢泥浆的人吗?没错,这些人的确存在,而且对于“物”的癖好已经达到了病态的程度。在很多正常人看来严重的怪异行为,他们却乐此不疲,只因为他们爱上了某种特殊的物体,这种爱甚至堪比爱情那样纯粹和灼热炽烈。

2015年年初,日本出现了“门把少女”。这些年轻漂亮的女孩,爱上的居然是门把手。她们或者全心投入地亲吻着门把手,或者满脸爱意地摩挲着门把手。在她们眼中,门把手似乎是她们最亲密也最钟情的爱人,能够给予她们很大的安慰和快感。作为一个正常人,甚至嫌弃门把手上细菌丛生的人,很难理解“门把少女”的这种怪异举动。有心理学家专门对于这样的怪异现象进行过研究,最终发现大多数恋物癖患者其实并非真的爱上了某种物体,而是因为心理扭曲,以这种特殊的物体来唤醒自己的生理冲动和心理快感。例如有些男人就特别喜欢女人的胸罩,甚至很久以前有个男性因为四处偷窃正在晾晒的胸罩而被以流氓罪论处,锒铛入狱。实际上,胸罩本身并不能给这个男性带来任何生理上的享受,他只是希望通过与女性用过的胸罩亲密接触,来唤起自己的性幻想,从而得到满足。这才是恋物癖者深层次的心理因素。

作为一个有着体面工作的男人,小松从来不敢承认自己是个恋物癖者。每当与爱人在一起时,他总是贪婪地亲吻着爱人的脚,爱人还以为他这是爱的表达,实际上他只是迷恋女人的袜子。当他亲吻着女人穿过的袜子,马上就会产生性的冲动,简直比很多治疗性无能的药物都更管用。

为何小松会对女人穿过的袜子情有独钟呢?原来,小松在青春期时,曾经因为荷尔蒙的作用,偷窥过女人洗澡。当时,他透过锁眼只看到了氤氲的水汽和扔在地上的袜子。从此以后,袜子在他心目中就成了性的代名词。有一次,小松在办公室看到有位漂亮的女同事的袜子散落在办公桌下,他趁着大家都去吃午饭的时候,悄悄地拿起来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因为爱上了袜子,他也对穿过的袜子特有的气味情有独钟。如此爱屋及乌的表现,在恋物癖患者那里并不少见。

在这个事例中,小松之所以变成恋物癖,就是因为袜子唤起了他的性幻想,也激发起了他的性冲动。很多人的恋物癖都是因为性欲倒错,他们把某件特殊的物品与性联系了起来,一旦看到那个物品,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和心理上的冲动愉悦。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能因为一个人某一次对某种物品产生冲动,就断定他为恋物癖者。要想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患了恋物癖,要看他是否至少在半年的时间里多次以非生命物体唤起自己的性冲动,从中获得满足和愉悦。此外,这种病态行为还要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甚至使他某方面的功能产生障碍,或者缺失。这样,我们才能有充分的理由判断一个人是否患了恋物癖,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帮助其摆脱这种病态,或者协助其进行专业的治疗。

就像在很多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那样,对待恋物癖患者,也可以采取条件反射的方式进行治疗。例如,在恋物癖患者再次靠近所恋的物品时,对其进行电击治疗,或者采取其他方法使其受到打击。这样一来,他就会渐渐意识到所恋之物是与痛苦的感受紧密相连的,从而让身体发生反应,在一段时间的强化之后,一看到所恋之物,就会感到非常痛苦,最终对其产生排斥,摆脱恋物癖的困拢。认识异装癖

在《霸王别姬》中,扮演程蝶衣的程蝶衣娇滴滴哀怨地唱道:“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这句话让观众至今依然印象深刻,正是因为成功扮演了程蝶衣的角色,关于程蝶衣是同性恋的舆论才铺天盖地而来。程蝶衣虽然长得很弱小,被师傅安排扮演旦角,但是实际上他还是很大男子主义的,非常排斥这样的女性定位。然而,生活就是生活,戏剧就是戏剧,最终程蝶衣不得不屈服于师傅的安排,从此以旦角的形象出现在一出出戏中。渐渐地,他居然产生了性别错位,根本无法准确界定自己的性别。所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当戏里戏外都混为一谈时,也难怪程蝶衣无法准确定位自己。更让程蝶衣感到恐惧的是,他居然开始迷恋扮演霸王的师哥,他真正成了霸王的虞姬。为此,他更加热衷于扮演虞姬的角色,因为唯有如此,他才能名正言顺地得到师哥的照顾和爱。直到师哥故意以玩笑话让他回到年少时的纯真,他才如梦初醒,意识到一切已经物是人非。

不得不说,程蝶衣的离去让无数粉丝扼腕叹息。每当出现在戏里,程蝶衣总是要穿上女人的裙子,戴上女人的华贵饰品。不过,这并非是恋物癖,而是演戏的需要。生活中有很多男人也喜欢穿裙子,甚至还有些男人最爱穿高跟鞋,这与程蝶衣女扮男装的初衷完全不同。不是戏子的这些男人,之所以喜欢穿女人的服饰,就是因为异装癖的驱动。

当然,并非只有男性有异装癖,很多女性也有异装癖。不过,现代社会男女平等,而且有很多服装都是中性的,性别特征没有那么明显,因而当女性穿着男性的服装时,并不会显得那么扎眼。试想,一个女人穿着西装短裤,和一个男人穿着苏格兰花裙,哪个更吸引你的眼球,哪个更让你觉得别扭和难以接受呢?在超女节目脱颖而出的李宇春,当年就是因为一身中性的打扮而出类拔萃,甚至吸引得很多女孩子都穿起了类似的中性服装。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时装界的革命和潮流,而并非异装癖。

从本质上说,异装癖也属于恋物癖,只不过异装癖喜欢的并非某一件物品,而是服装。和恋物癖者一样,异装癖者之所以穿着异性的服饰,从心理学的深层来探究,同样是为了得到性的幻想和满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些女性喜欢穿着男性又肥又大的衬衫,其实是在想象自己被高大威猛的男性抱在怀中,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男性呢,他们偷偷地穿着女性的裙子,心里一定也在幻想着与异性在一起温柔缠绵,从而获得生理和心理上满足。当小心谨慎地背着人穿着裙子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时,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穿着裙子走上街头,引来无数人的瞩目。这反而刺激了他们的变态心理,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满足。

案例一

很小的时候,因为妈妈想要一个女儿,所以在豆豆降临人世之后,妈妈便把提前准备好的很多小裙子都给豆豆招呼上了。直到豆豆三四岁时,妈妈还固执地给豆豆穿漂亮的白纱裙呢!渐渐地,豆豆产生了性别错乱,他甚至无法分清楚自己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也因为一直被妈妈当成女孩来养,豆豆变得很女气。妈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丢掉那些裙子,给豆豆换上男孩子的衣服。

案例二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上海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恨不得把每个人都蒸熟了。大街上人潮涌动,车辆川流不息。马上毕业的小梦正在找工作,几乎每天都搭乘地铁四处穿梭。她从散发着蒸腾热气的候车室进入凉气十足的地铁,觉得仿佛来到了天堂。那边正好有个空位,她赶紧走过去一屁股坐下来,终于可以休息片刻了。她吁了口气,开始观察周围的人。突然间,她发现自己的对面坐着一个很妖艳的女性,让人过目难忘。这个女性穿着超短的迷你裙,腿上是黑丝袜,脚上是一双尖尖的恨天高。这个装扮很劲爆,小梦情不自禁地把目光往上转移,突然发现这个女性的脸上脂粉很厚,还有细密的胡须。这真的是个女人吗?小梦继续观察对方的胸部,发现那完全是个模型。这时,小梦突然意识到这原来是个男人。果不其然,她在他的头上找到了波浪卷的假发。小梦突然间起了浑身的鸡皮疙瘩,唉,男人穿裙子招摇过市真的好吗?

第一个事例中,因为妈妈不当的教养方式,豆豆从小就习惯了女孩儿的打扮,甚至心理也发生改变,无法分清楚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现实生活中,父母因为自身的喜好而给孩子不当的装饰,导致孩子出现性别错位的事情非常常见,要想从根源上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父母一定要纠正观念。在第二个事例中,小梦突然见看到一个男扮女装的男人,惊艳之余,不由得产生厌恶的感觉。归根结底,社会的约定俗成对于人们的思想是有深刻影响的。尤其是对于两性之间,社会自有分工,也会有对于两性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异装癖者往往是有心理问题的人。他们在生活中往往表现得谨小慎微,而且都会按照正常的人生程序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他们隐藏很深,有的时候就连他们的伴侣,也是在婚后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之后,才会发现他们的异常。

金星作为娱乐圈的名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她。金星在接受变性手术之后,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从男性变为女性,甚至还与另外一名成功的男士结婚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金星是典型的异性癖,即她不能接受自己原本的男性本质,从根本上就认定自己应该是一名女性。为此,她不但穿着女性性感的裙子,而且还做了多次手术进行变性。相比之下,异装癖则只是喜欢穿异性的衣服,而没有真正想要由心到身地变成异性。这是我们需要认真区分的。

很多人都喜欢戴着有色眼镜去看这些心理和行为上出现异常的人,其实,这是完全不应该的。首先,这种态度对于心理异常的人往往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使他们感到更加自卑,失去信心。其次,对于一个身体患有疾病的人,我们总是竭尽所能地关心,其实心理上的疾病也是疾病,并非患者故意为之,因而我们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帮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千万不要歧视或者排斥。认识裸露癖

正常的人总是非常注意保护自己身体的私密部位,不愿意让其暴露在众人的注目之下。但是,当心理发生异常之后,那些心理扭曲的人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总是故意暴露自己的私密部位,甚至以此追求刺激和快感。和偷窥癖、异装癖等一样,这也是一种怪癖,叫作“裸露癖”。顾名思义,裸露癖就是那些喜欢在公开场合暴露自己的身体,尤其是隐私部位的人。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别人看到他们的隐私部位时,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与恋物癖一样,也是发生了性欲倒错。如果恋物癖是以看到某物激发起自己的性欲,裸露癖则是以让别人看到他们的隐私部位激发起自己的性欲和冲动,获得快感。

有些晚下班的人,在独自行走夜路时,偶尔会遇到这样的裸露癖。这种情况下,最好对其视而不见,千万不要恶意辱骂他们,以免导致他们情绪激动,甚至做出冲动的犯罪行为。也许有人会表现出难以控制的恐惧、惊讶甚至愤怒,这只会刺激裸露癖患者,使其更加兴奋,因为他们觉得裸露的目的达到了。别人的各种厌恶表情在他们眼中就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如果他们误以为你和他们一样充满欲望,后果可想而知。由于裸露癖患者的裸露行为导致很多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因而很多国家都明令禁止在公开场合暴露隐私部位,甚至将这种行为划入犯罪的范畴。曾经有犯罪心理学专家对性犯罪的罪犯进行过深入研究,发现其中的大多数人在最开始萌生犯罪念头时,都曾有过裸露的癖好。由此可见,如果任由裸露癖者继续发展下去,那就是养虎为患,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当然,并非所有的裸露行为都与“癖”字相关。诸如在很多足球比赛上,球迷们因为喜欢的球队进球而过度兴奋,也会脱掉上衣,暴露身体。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种发泄的方式,而并非病态的表现。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对暴露身体的发泄行为和裸露癖进行准确界定。只有准确判断裸露癖的行为,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展开治疗,帮助其恢复身心健康。

前几天下班,娃娃遇到了一个裸露癖。那天正好是娃娃的夜班,所以她直到晚上11点才下班,坐了最迟的一班地铁回家。下车之后,地铁的候车厅里空空荡荡的。娃娃远远地看到石柱下站着一个男人,很安静的样子,也就没有在意。当她越走越近,发现那个男人正对着她笑,便不由自主地多看了他几眼。这一看,她突然觉得满脸通红,血脉喷张。原来,那个男人正在猥琐地把阴部暴露在她的面前。娃娃愤怒极了,脸部都扭曲了,她环顾四周,发现空无一人,只有远处的地铁工作人员正在疲惫地准备下班。想到自己有可能无法及时得到援助,她只得低着头迅速走过,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恶心。

走了很久之后,娃娃看到那个男人居然还在看着她笑,不由得狠狠地朝着他吐了口唾沫。不想,对方更加兴奋了,居然拿起阴部冲着她把玩起来。从此以后,娃娃只要再遇到上夜班的日子,都会让老公提前去单位接她,再也不敢一个人走夜路了。

这个事例中,娃娃遇到的那个男人就是典型的裸露癖。他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独自行走的女性暴露阴部,从而获得性的幻想和心理上的满足、愉悦。幸好娃娃还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在靠近那个男人的时候做出过激的举动,否则万一被他来个熊抱,就后悔莫及了。

对于裸露癖者而言,他们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的隐私部位暴露在他人面前,如果他人对其视若无睹,也许他们就会寻找新的目标。但是如果他人反应剧烈,尤其是当女性受害者对于男性裸露癖表现出明显的愤怒或者厌恶时,非但不能使他们有所收敛,也许反而会使他们更加亢奋,甚至做出过激的冲动之举。

裸露癖并非是暴露就有快感,更多的情况下,他们的快感来自受侵害者的反应。当受侵害者的反应非常强烈时,他们似乎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有了忠贞不二的观众,因而会变得更加兴奋和躁动不安。既然了解了裸露癖的心理动机,我们也就找到了应对他们的方法,那就是视若无睹。暴食症,进食不是享受而是折磨

所谓暴食症,顾名思义就是暴饮暴食。在医学上,暴食症被视为一种进食障碍,又叫“神经性贪食症”。患有这种病症的人,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就像一条贪吃蛇一样,不停地进食,直到咽不下去为止。但是与行为恰恰相反,暴食症患者都是很害怕发胖的人。在无限度地进食之后,他们又因为害怕发胖而采取不恰当的手段催吐,或者不顾后果地节食、进行超负荷的剧烈运动。在如此极端的行为下,他们的情绪越来越焦虑,因而更加陷入暴饮暴食和极度害怕发胖的恶性循环之中。日久天长,他们很难合理控制自己的食欲,也无法抑制地以各种方式清除进食的食物,最终导致身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损伤,甚至无法面对自己。

仅从这几句简单的描述来看,我们都不难想象暴食症患者的痛苦和纠结。进食,在很多时候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不再是一种享受,而是对情绪的发泄,也是对自己的折磨。通常情况下,暴食症是过度紧张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的。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有抑郁症。由此可见,暴食症与忧郁等情绪是密切相关的。

大学毕业之后,丽娜进入现在这家公司工作。由于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也因为深知自己没有后台更没有任何背景,丽娜的心理压力很大。她自从进入公司就一直在加班,几乎每天都要深夜才回家。刚开始时,她只是睡觉之前感到有些饿,想到自己也许是因为加班消耗太大,就会吃些小零食补充体能。后来,她在睡前想要进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甚至有段时间,她每次加班之后都要吃两个巨无霸才能安抚自己的心灵,恢复心绪的平静。

就这样,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丽娜的体重就迅速飙升,足足长胖了20斤。看到镜子里臃肿的身体,丽娜恐惧极了,她可不想就此成为一个胖子啊。然而,进食的欲望是那么强烈,她简直难以自制。最终,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在吃完很多东西之后,再把手指伸进喉咙深处进行催吐,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她的食欲,也能够避免长胖。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丽娜的体重丝毫没有减轻。她又开始节食,在整整一周的时间里不吃主食,只吃少量的酸奶和水果。眼看着脸色越来越苍白,她却依然没有瘦下来。这让丽娜痛苦不已。她的生活渐渐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每天晚上她都吃很多东西,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在临睡前进行催吐和剧烈运动,企图减肥。

当一个人每周至少两次进行这样的暴饮暴食和催吐行为,而且整个事件持续3个月以上,那么这就是暴食症无疑。很多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越是在生活和工作节奏都很快的大城市,暴食症患者越多,且都以年轻的女性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女性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弱,而且她们更注重保持苗条的身材。如果想要避开暴食症的侵犯,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始终保持轻松愉悦。

任何人在行为上的反常,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要想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保持心态的健康至关重要。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进食不但是满足生存的所需,更是帮助我们获得口腹满足的重要方式。如果有一天进食变成一种折磨,那么活着也必然非常痛苦。所以,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畅快就暴饮暴食,更不要为了保持身材的苗条,就刻意以各种不健康的方法催吐。一旦这样的行为成为习惯,你的生活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暴食症对于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危害显而易见。既然这种病症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那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心态,让自己变得平静宽和。有位名人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战胜自己的内心,就没有什么能够打败我们。食欲,恰恰也是我们的本能之一,只有恰到好处地控制好食欲,使其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保障,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否则一旦进食成为噩梦,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