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从入门到应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23:04:35

点击下载

作者:胡涵林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思维导图从入门到应用

思维导图从入门到应用试读:

前言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却始终找不到破解的方法和解决的思路。这是因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你往往跳不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一味地在采用传统思维去思考问题,而没有尝试新的思考方法。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究竟有没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跳出“思维怪圈”呢?答案是肯定的。本书的主角——能够帮助人们提升思考力、促进大脑联想的思维导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工具。

说到思维导图,许多人可能并不陌生。据相关调查显示,如今,全世界已经有2.5亿人都在开始利用思维导图来学习、梳理和记忆各种知识,并从中受益良多。并且,随着思维导图的优势和重要作用的逐渐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思维导图的使用大军,成为思维导图的忠实拥护者和主动推崇者。

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作为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式,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主题关键词和各级分支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一方面,它具有清晰全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也能增强我们的记忆、训练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维导图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好帮手。

如今,在许多的国家,比如新加坡、澳大利亚、墨西哥等,思维导图早就被引入了教育领域,而我们所熟悉的一些知名学府,比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等,也都在使用思维导图。尽管,思维导图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但它的发展势头却是十分迅猛。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了解一些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已成为了一种大势所需。

那么,思维导图在实际的生活中究竟有哪些具体运用呢?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呢?要想绘制出一幅完整而有效的思维导图,应该怎样操作呢?这些问题,也正是本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书共分为思维导图入门、思维导图优势、使用思维导图前的思维训练、思维导图的绘制、思维导图阅读、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思维导图高效学习、思维导图助力职场、思维导图快速决策、思维导图助力人际交往十个章节,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知识、思维导图的作用意义、思维导图的绘制以及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语言平实、案例详实,旨在帮助大家揭开思维导图的神秘面纱,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思维导图并能够熟练运用思维导图。

不管您是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的“新手小白”,还是已经使用过思维导图多次的“熟练老手”,阅读此书,相信您都会有所收获。

第一章 揭开思维艺术的神秘面纱——思维导图入门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对于初次接触思维导图的朋友,应该怎样开启他们的思维导图之旅呢?对于那些对思维导图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甚至还画过不少思维导图的朋友,又应该怎样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并让他们充分发掘出思维导图的广阔使用空间呢?

在本章,笔者将为大家揭开思维艺术的神秘面纱,和大家一起开启思维导图的学习之旅,让大家认识思维导图的真面目。

本章的内容大致安排如下: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诞生及在中国的发展;

思维导图的常用术语;

思维导图的操作核心;

思维导图的读图规则。

1.1 什么是思维导图

什么是思维导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量的信息不断充斥着我们的头脑,据相关调查显示,世界已有2.5亿人都已经开始利用思维导图来学习、梳理和记忆各种知识,并从中受益良多。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这项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不甚了解。

那么究竟什么是思维导图呢?让我们从定义、种类和特点三个角度入手,一起来了解一下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定义

检索关键字“思维导图”,一张张像树枝一样由内向外扩散的图片马上映入我们的眼帘,而且这些“树枝”上还带了些文字,其实这些图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发明者是英国著名的“记忆力之父”东尼·博赞,他在自己的作品《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是这样定义思维导图的:

它是一种图像技术,基于人类思维的放射性这一功能,它有效地激活了大脑,让人类的思维方式更具逻辑性,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改善其行为方式,并普遍适用于人类的生活和学习。

其实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具有放射思维效果的图形式思维工具。有关思维导图的定义不胜枚举,通过互联网搜索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人就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当然,东尼·博赞对思维导图的定义无疑流传得更为广泛。

无论如何,称思维导图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工具”是毫无疑义的,但要清楚它是一种“思维工具”,而不是“思维的表现工具”。因为思维导图的重心点落在“思维”上,它的作用是引导思维,而“表现工具”只是一种图像形式而已,不能体现思维导图的本质。

有关思维导图的定义,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重点是要使其为我们所用,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思维导图的三大种类。

思维导图的种类

思维导图可以分为图片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和文字思维导图三大类。

1、图片思维导图

图片思维导图指的是全部内容以图片展示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图1-1 图片思维导图

●适用范围:自我简介、篇幅较小的古诗词等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的信息。

●特点:视觉冲击力强,容易吸引读者,便于记忆。

●注意事项:图片思维导图要搭配一定的文字解释方可充分发挥其作用,让人记忆犹新。

2、图文思维导图

图文思维导图指的是既包括图片又包括文字的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是图片和文字的结合体,如图所示。图1-2 图文思维导图

●特点:灵活、重点突出、便于理解和记忆、基本无需语言赘述。

●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记录。

●注意事项:图文思维导图中的图片与文字要相匹配,文字是对图片的说明,图片是对文字的视觉展示,以求内容达到可视化,便于记忆。

3、文字思维导图

文字思维导图指的是只含有文字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图1-3 文字思维导图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个场景,尤其是对见闻、想法的收集、整理和记录。

●特点:简单、快速、绘制方便、延伸性强、层次分明。

●注意事项:文字思维导图完成之后可随着想法的不断完善进行补充和加工,使其更加更加丰满、逻辑性更强。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

思维导图不仅适用于学习中,也适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想要自己的思维导图真正发挥其作用,就要了解它的三大基本特征。

1、美观舒适

爱美是人的天性,外表漂亮的人总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让人心生爱怜之意,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和眷顾。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其他事物,试想一下,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看孔雀开屏?为什么美丽的风景总是让我们忍不住驻足欣赏?不管是动物、周围的环境,还是各色各样的物品,但凡是美丽的东西,都更易在人脑中储存并保持一段长久的记忆。

思维导图亦是如此,只有颜色亮丽、分支明晰、字迹工整的导图,才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继而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并愿意沉下心来分析每个分支的走向。而当我们带着鉴赏的眼光将整张导图看完之后,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一遍导图中体现的知识点,这样既愉悦了身心,又掌握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反之,一张杂乱不堪、单调繁冗、字迹潦草的思维导图,一眼看上去就会让人产生厌烦的情绪,根本不愿意多看一眼,这样一来,思维导图便失去了它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美并不是一定要像画家一样画出多么壮观的艺术品,而重点强调的是“用心”二字。它要求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导图画得整齐而又层次分明,尽量不要出现错别字和乱涂乱抹的地方,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关键词、一根线条,或者一个小小的几何图形,都要用心去面对,这样才能画出工整、干净的思维导图,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

2、具有发散性

每当我们想到一个词或一件事物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想到另一个词或另一件事物,这就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往往与个人的认知和逻辑能力有关,它是人类思考问题的本质方式。一个关键词往往会通过一系列因果关系引发人类的行动。

例如,当我们听到“爱琴海”“旅行”和“半价”这三个词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想到“去爱琴海旅行半价优惠”,可是一旦改变其中一个关键词,将“半价”改为“暴雨”时,我们则容易想到“去爱琴海旅行的途中遇到了暴雨”。

以上例子就是大脑的思考机制。思维导图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将发散思维与逻辑推理进行了有效结合,并将其以图片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出来,让人类的思维可视化、具体化。

再具体的操作中,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一个个关键词充分展示出发散思维的妙处,并且,这些关键词全部都是画龙点睛之笔,切不可以长长的句子代替。关键词一般位于分支枝干上,有时会以图代之,因此便有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图片思维导图和图文思维导图。

3、层次分明

房间乱了可以整理,头发乱了可以梳理,那么大脑和思维乱了该怎么办呢?同样的,人类的大脑和思维也是可以通过逻辑关系进行梳理的,而制作思维导图就是逻辑关系的梳理过程。

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一系列逻辑关系将大量信息进行分层。在一张思维导图中,你既可以看到主干,也可以看到分支,甚至第一分支下面还会出现第二分支和第三分支,由大到小,笼统而又细致地将人类的思维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有关思维导图的分层特性,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去图书馆看书,如果你想要找专业性比较强的书,那么直接通过书架上的分类标签就可以找到;如果你想找与提高记忆力相关的书籍,那么即便不知道该类书在图书馆的具体分类,也不至于会跑到计算机、宗教等方面的书架上去寻找,而会在学习方法或心理学等方面的书架上查看。

思维导图的分层特性能够同时激发左右大脑,让图像和逻辑思维实现了有机结合,并充分体现在了纸上。因此,长期使用思维导图的人逻辑会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能感受到思维导图的妙用。

总之,思维导图既要美,又要简单,能高度概括信息信息的同时,还要通过层层分支体现大脑的逻辑推理性能。

1.2 思维导图的诞生以及在中国的发展

想要彻底掌握思维导图的技巧,知道其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方式,我们就要追本溯源,了解思维导图的诞生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思维导图的诞生

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的“记忆力之父”东尼·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归因于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的一期节目,这期节目讲述了一位有学习障碍的儿童是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取得惊人的成绩的。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思维导图也因此而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么东尼·博赞是如何发明思维导图的呢?

小学时期,东尼·博赞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叫做巴里,巴里认识许多昆虫,对河鱼也非常了解,东尼因此很崇拜他。可是学校按成绩分班,学习成绩优异的东尼被分到了A班,而巴里则被分到了D班,东尼因此而非常懊恼,与此同时,他脑海中也产生了一个疑问:“聪明是什么?如何给聪明下定义呢?”

十四岁那年,东尼·博赞参加升学预考考试,由于升学后会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因此考试需要测试他们的阅读速度。考试结果出来之后,东尼一分钟的单词阅读量是214个,本因这个还算不错的成绩沾沾自喜的东尼,却忽然发现同班同学中有个孩子比自己多读了整整一百个单词。

东尼非常惊讶,于是对老师说:“我也想跟他一样读得那么快。”而听到这话的老师却说:“这不可能。”因为在那个时候,阅读速度被视为一种天资,“就像一个人的眼睛和头发的颜色是天生的一样,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听了老师的解释,东尼又产生了一个疑问,自己曾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便锻炼出了腹肌,身体可以由弱变强,那么眼睛是不是也可以逐渐练得灵活起来呢?进而他再想,大脑会不会因为长期锻炼而变灵活呢?

接下来东尼开始使用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最终他一分钟的单词阅读量达到了一千个以上。通过这件事,东尼体会到了人的大脑具有无限潜能,只要找对方法,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大学期间,作业量逐渐增多,于是东尼到图书馆去寻找可以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的书籍,可是管理员听到东尼的要求之后,却把他带到了有关解剖生理学方面的书架前,在受到东尼的质问时,管理员还冷漠地回答说:“世上哪有你说的那种书!”

东尼被管理员的回答震惊了,一个简单的机器都会配带说明书,为什么大脑却没有呢?至此以后,东尼·博赞便致力于撰写人类大脑的“说明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思维导图。

有关思维导图的出现,还与东尼·博赞的一位大学教授有很大的关系。东尼·博赞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叫做克拉克的教授,据说他知道每一个学生父母的名字和家庭住址,而且这位教授向来不喜欢逃课的学生。有一次,东尼的一个朋友逃课,教授点名发现之后,毫不犹豫的说出了这个学生父母的名字和家庭住址,东尼感到万分震惊,他没想到有关这个教授的传说是真的。

于是,课下东尼向教授请教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经过三个月的软磨硬泡,克拉克教授终于传授给东尼一种“希腊记忆术”。所谓的希腊记忆术,其实就是通过把记忆对象和周围事物相结合的方式来记忆的一种方法,记忆效果既高效又准确。

东尼将这种记忆术记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了记笔记的方法。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忘记自己要撰写“大脑说明书”的愿望。于是,东尼·博赞最终发明了一种由中心向四周放射线条的笔记,也就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中的线条一开始是黑色的直线,后来才逐渐改善为彩色的曲线。东尼·博赞并没有大力普及思维导图,谁知思维导图却因为BBC那期节目的播出而一夜爆火,于是他便开始了思维导图的推广活动。

虽然思维导图广受好评,但真正将其使用起来的人却少之又少,为了大力普及思维导图,东尼·博赞进行了各种讲座,也撰写了很多相关方面的书籍,在他的努力之下,一些人开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和学习,有的人的日程管理也用到了思维导图……之后,思维导图果真成为了“大脑使用说明书”,也成为了一种万能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思维导图的普及,全世界都在倡导用思维导图学习和工作,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公司的管理和应用中来。在新加坡,思维导图甚至是小学生的必须课程。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其最初目的只是用来帮助有学习障碍的人。之后,社会得到了发展,思维导图的普及力度也逐渐加深,其开始融入工商界并得到了有效应用。

思维导图在中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相较于其他国家,其应用和发展仍旧处于初级阶段。但不可忽视的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

中国将2017年定为思维导图普及年,在这一年的四月份,中国思维导图普及工程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大脑派、英国思维导图官方注册导师(全球)培训总部Open Genius、国际记忆科学院(美国)等多家教育平台均参与了会议。在会议上,中国思维导图普及工程的发起人姬广亮先生指出:“中国思维导图普及工程旨在让思维导图走进校园及千家万户,让更多中国青少年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思维导图发明人托尼·博赞先生也通过独家视频的方式,宣布2017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将在中国举办的消息。2017年8月19日,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如期在中国举行,这一赛事预示着思维导图将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全民知识、智力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人民之间的竞争,都发展成为知识力的竞争,只有提高全民知识素养,发展国家知识经济,注重素质、效率和能力的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把我国建立成一个学习型的国家。

因此我们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将思维导图这样优秀的技术和方法充分利用起来,在激活大脑、开发潜能的同时,提高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并将其应用到各个领域,最大化的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和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1.3 思维导图的五大常用术语

思维导图中包含以下五种常用的术语:图1-4 思维导图的五大常用术语

中心节点

什么是中心节点,你可以理解为中心主题,它是在思维导图中位于主要位置的一个主题或节点。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把思维导图看作一篇文章,那么,中心节点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在文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不言而喻,中心节点亦是如此。

我们都知道,核心的东西放在突出的位置往往能加深人们的印象和理解,因此,大多数的中心节点几乎都位于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其目的就是为了能突出思维导图的中心思想和主题,让其一目了然。

当然,什么事物我们都需要辩证地看待,也有些人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中心节点并没有被其放在思维导图的中间位置。这主要是由于每个绘制者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的意图和需要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心节点的位置也会根据其不同的需求而处在不同的位置。

例如下面这幅思维导图就将中心节点放在了最左边,这也是“中心节点”。图1-5 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中心节点对于一个思维导图而言是其灵魂,是一项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内容。只有围绕中心节点,整个思维导图的内容才能够发散开展。换言之,思维导图中的各个节点和内容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中心节点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主节点

所谓主节点,就是指从中心节点延展出来的子主题,中心节点就由主节点组成。主节点在思维导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对中心节点的分解,还是下级内容的中心思想。下图中中心节点分出来的 “一级分支1”、“一级分支2”以及“一级分支3”就是该思维导图的3个主节点。图1-6 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局部图1

父、子节点

父节点、子节点很好理解,它采用父子这种生动形象的比喻来主要描述思维导图中的层级关系。父节点和子节点相连的两个层级中,子节点是父节点的内容之一,父节点包含子节点,它们之间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换句话理解就是父节点包含的内容较多,而子节点包含的内容较少。

在下面的思维导图基本结构局部图中,“一级分支1”的内容包括“二级分支1-1”和“二级分支1-2”的全部内容。“一级分支1”是“二级分支1-1”和“二级分支1-2”父节点,而“二级分支1-1”和“二级分支1-2”是“一级分支1”的子节点。图1-7 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局部图2

主分支

所谓的主分支,就是指由中心节点延伸出来的分支,它的主要内容又包括主节点及其主节点下属的所有内容。所谓的主节点,就是指主分支的主要内容,比如,下面思维导图中的一级分支就是一个主分支。

下面,我们就以这个分支为例,具体的来了解一下主分支的主要内容。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一级分支又包括二级分支1-1和二级分支1-2两部分内容,而这两个二级分支下面又包括三级分支1-1-1、三级分支1-1-2、三级分支1-2-1三部分内容,而以上提到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思维导图中的一个主分支。图1-8 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

子分支

由非中心节点延展出来的分支就是子分支,它是主分支的组成部分,子节点以及其下属层级的所有内容就是子分支所包括的内容。

下面思维导图中由“一级分支1”分解下来的“二级分支1-1”、“三级分支1-1-1”以及“三级分支1-1-2”便是属于“一级分支1”的一条子分支。图1-9 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局部图2

以上便是思维导图的五大常用术语,希望大大能够理解并牢记。

1.4 思维导图的四大操作核心

思维导图法有四大操作核心概念,他们分别是放射性思考、关键词、色彩、图像。接下来让我们依次来了解这四大操作核心的具体概念。

放射性思考

思维导图透过“树状结构”与“网状脉络”来表现其所构成的整体性。

1、树状结构

我们将其层次分为三个操作元素即主题、大纲及内容。依据阶层的上下关系,大致又可划分为分类、因果、联想三类关系,其中分类和因果关系属于逻辑关系,一般用于归纳、统合;而用于发想及创意的联想关系属于非逻辑关系。

①分类关系

分类关系以位阶分类,从上到下,以此类推分为最上位阶代表最大类的概念,次是中类,最后一阶是具体事物名称或描述。

一般分类关系有以下7类:

●本质:根据5W2H分类

●历史:根据发生时序分类

●流程:根据事物进行分类

●人物:根据人物角色分类

●书本:格局主题、章、节分类

●内容:根据事物特性或功能分类

●类别: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或属性分类

下面各举一个简单架构提供给大家参考。图1-10 内别示范图1-11 内容示范图1-12 本质示范

②因果关系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通常是以树状结构来展现。

举个例子,问题解决时,造成问题的原因或因素是最上位阶,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下一阶,再下一阶则是该方案的各种具体作法;应用在问题分析时,代表问题的本质或表征是最上位阶,造成该问题、所衍生广度与深度的问题或影响的原因是往下各个位阶等。

其实在因果关系的结构中,原因、结果的层面也会包含有分类关系的存在。例如下图:图1-13 因果关系

③联相关系

联相关系由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分类,他将联想分为接近(想到树木就想到花草、想到高山就想到河流)、相似(想到篮球就想到地球、想到竹筷就想到竹竿)和对比(想到男人就想到女人、想到白天就想到夜晚)三种。由于这个历史原因,思维导图树状结构最上位阶代表原始或抽象的主题,往次位阶的各个阶层是经由上述各种联想所展开的思维脉络。图1-14 联想关系

2、网状脉络

网状脉络就是所谓的连结。用单箭头或双箭头线条在有关联不同的节点关键词之间指出彼此之间的连结关系,同时也可在线条上加以文字说明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由于一般职场的计划都会比较复杂,不同树状之间所产生的脉络连结就会相对频繁。那么连结在职场的思维导图法应用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下面就刘备、曹操及孙权之间画上一个连结线,代表他们之间的操作关系连结,作一个简单的举例:图1-15 任务示范连接

关于思维导图法的放射性思考,阶层结构包括两个方面:水平思考与垂直思考,我们称之为思绪绽放与思绪飞扬,通俗一些表达就是广度思考与深度思考。任何事情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我们只有让自己的思绪绽放及思绪飞扬的能力得到长期规范的训练,这样在使用时才能迅速地架构出思维导图法。

①思绪绽放

我们可以理解为“水平思考”或“扩散思考”,举个电路原理中的“并联”例子,思绪绽放的功能在于扩充思考的广度,目的在于增进创造力。我们可以看到下图的思维导图范例。以“快乐”为中央主题,由“快乐”所产生的思绪绽放联想就是其围绕在四周的六个第一阶想法。

②思绪飞扬

我们又称之谓“垂直思考”或“直线思考”,同理想象电路原理中的“串联”,思绪飞扬为了能强化问题的分析及推演,它需要增进思考的深度。下图中,我们可以从中央主题的“快乐”会联想到“金钱”,“金钱”会想到“工作”,“工作”会想到“痛苦”,“痛苦”会想到“成功”,“成功”会想到“名车”,“名车”会想到“保时捷”。那么这个串联起来的“快乐-金钱-工作-痛苦-成功-名车-保时捷”就产生出一个思绪飞扬路径。

由思绪绽放与思绪飞扬交织起来而就构成了思维导图法中的阶层结构。无论是从中央主题,还是任意一个支干线条,我们都可以来进行思绪绽放或思绪飞扬的联想。图1-16 Brain Bloom&Flow

关键词

1、词性

词性方面,我们主要以名词为主,动词放在第二位置,形容词、副词或介词等必要的时候当做辅助。对于精简关键词方面,我们又一套自己的判断原则,那就是:如果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删除它、可以省略它;反过来,若删除它会对内容产生误解,甚至改变原义,那就必须保留它。

2、数目

每一个线条上的关键词上要遵守一个原则:以一个语词为原则,特别是在创意发想、工作计划、问题分析等场合。在整理文章笔记时,只有章节名称、专有名词、特定概念等情况下,才允许两个以上的语词写在一个线条上;为了让资料的统整更有结构性,在整理重点内容过程中,还是要尽量掌握一个语词的原则。

3、颜色

当我们进行手绘时,颜色需要与线条同色;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时,也可使用黑色,目的是为了避免屏幕上出现不容易阅读的彩色字。

4、大小

为了在视觉上凸显上位阶的议题、概念或类别,我们需要把位阶越上的字号越大并加粗。

色彩

在色彩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地使用彩色文字、线条、图像或符号,并要用三种以上颜色绘制彩色图像,活络主干及支干上的概念。

原本线条与关键词色彩是可以依个人感受选择,但是因为人类对颜色仍有某些共象,多了解颜色的基本规则,将有助于我们对色彩感受的掌握。关于颜色的基本规则,我们会参考下面六顶思考帽:黄色——正面乐观;黑色——负面否定;绿色——创意思考;蓝色——程序规则;白色——客观事实;红色——情绪感受举个例子,我们可应用六顶思考帽来协助会议的开展。譬如在大家闹得不可开交时,为了有效降低冲突及提升开会效能,若主席规定大家同时戴上哪一顶帽子,就不会有人用不同的帽子在沟通。

图像

1、关于位置:不是随便到处乱加插图,让其失去焦点,而是在特别重要或关键概念的地方加上图像,这样可以凸显重点所在。

2、关于象征:在重要处加上的图像,不仅要有助于激发创意,更应能强化对内容的记忆效果,这样才能代表或联想到重点内容的意涵。

1.5思维导图的读图规则

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放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学会看图和读图。看图的意思就是先浏览一下这张图的大概内容,大致确认一下导图里是否有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其次,从看导图的过程中,也会大致了解导图的内容和作图者的中心主题,迅速了然于胸。

在确定导图中有我们需要关注的内容之后,就需要重点读图了。读图比看图更要“用心”,更加专注。首先,我们在读图的过程中要深入思考、认真体会;其次,在读图的过程中要学会良好的阅读思维导图的习惯;最后,当深入了解导图的意思之后,读图者把自己的理解和导图的思维联系起来,借助工具能方便快捷的在图上画出自己新的思维。

读图是从看图到画图之间的纽带,学会画思维导图不光可以展现思维样式,同时也能锻炼思维能力。这项技能只会看图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认真的读懂导图的逻辑顺序和思维方式,学会思维导图的使用,最终能画出自己心中的思维导图。正所谓“读书有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看图是“眼到”;读图就是要让我们做到“心到”;能画出自己的思维才是“手到”。

那么如何快速读懂一幅思维导图呢?

读图的两大基本规则

以下我们总结出的思维导图的读图的两大基本规则:图1-17 读图规则之一

1、思维导图读图规则之一

①注重系统性

一张思维导图完成以后,它的结构已经固化,中心主题和各层级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阅读者需要从图中读出主题和各层级、主节点和次节点之间的系统性逻辑关系,并发现其中的关联,想一想作图者为什么会这样做,子节点对于父节点的关联是否不可或缺。如果发现子节点并不属于关联的内容,这张导图就不严谨,也没有什么系统性可言。

②集中注意力

思维的方式是习惯性的沿着一个逻辑方向前行,而导图中的主题会分出许多的分支,我们在读导图的时候,没有必要一下子把中心主题的所有分支全部展开。初始读图的过程,是顺着主题其中的一个分支,一块块地读下去,这也是读图过程集中注意力最好的方法。

在读图的过程中,如果同时打开主题的多个分支,大量的内容一下子充斥到面前。当浏览下一分支内容时,上一个分支会容易被“忘掉”;当下一分支恰好是有兴趣的内容,上一分支又容易被“放弃”;等到在当前节点上浏览之后才发现原来并不是自己的关注点之后,才想到去一点点重新查阅个分支的具体情况。

为了提高读图的效率,需要集中精神,培养好的读图习惯,坚持顺着一个分支的方向慢慢读下去。千万不要开始的时候就有选择性的来阅读,特别是在不了解导图具体内容的情况下。

③关注大画面

当对一张导图完全掌握,并了然于胸之后,这张导图会变成我们头脑中的地图和数据。地图是现实环境的缩小,当我们在看地图的时候,思维是带着一种俯视的视角去审视地图,脑海里呈现的就是一张大画面,一种宏观的思维模式。在宏观的思维模式里,无需去在意过多的细节,如同看地图一样,只需要知道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坐标,就能在地图上找到最捷径的路线。“大画面”的能力是慢慢养成的,它会让你站在更高的视界去思考问题。一旦具有这种读图的能力,也就具备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这种能力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很大帮助。

2、思维导图读图规则之二图1-18 读思维导图的基本规则之二

①从主题开始

我们知道主题是一张导图的核心,主题的用词概括了导图的中心思想,在阅读导图的时候一定要对照主题来阅读导图中的分支内容,以免跑题。在所有的导图中,中心主题都是放在导图中央最醒目的位置来显示它的重要性,同时也方便读图者的关注。

②关注主要分支

在一张导图中除了主题之外,分支也是有重有轻的。任何一篇内容,都会有重点和非重点、重要和次要之分。重要的分支需要反复读,认真读;不重要的分支内容一般不会很多,可以简单地阅读,避免花太多心思。

③按顺时针方向读图

托尼·巴赞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已经定义了读图的顺序--顺时针方向阅读,同时,顺时针方向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制图者制图顺序是顺时针,读图者当然不能逆时针来读,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④逐级逐步地读导图分支

思维导图的逻辑关系和分支的关联方式注定了它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而主节点到次节点之间的关联性就是一个小系统。这样一层层的系统关联到最低的分支,形成一条完整的脉络,读图的方式也应该是逐级逐步的按照这个脉络来深入。只有把所有的导图内容全部记在心里,才能跳跃式来读图。

⑤主要分支以下部分的读图顺序是从上到下

按照顺时针顺序来作图和读图是一种习惯和约定俗称,但是在做导图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分支之间连线的麻烦,会习惯性的把主要分支按照顺时针的规则排列,对于其他次要分支,则会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尤其是当分支直接出现在主题的左边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导图的初学者会不习惯。

在上一张导图中,主题旁边的次要分支就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而且从上到下也是一种阅读习惯。

我们一直在用大量的文字语言来解释上面导图中的逻辑内容,但是导图本身的关键词字并不多。为什么寥寥数字的短语,却需要花费这么大的篇幅文字来叙述清楚其中的意思呢?这是不是说导图本身的文字有遗漏,无法阐述清楚呢?

其实,导图所要表达的只是思维的要点,是一种简明扼要的图表,这和文章说明是有区别的。导图只需要让读图的人知道内容大意,无需过多的说明细节;而文字叙述来阐明思维,需要长篇大论,完整不漏地表述。思维表述,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用文字扯清的关系。

思维导图在表述分支结构的关联性上面,使用的是关联连线,这种直观的方式很容易让人一目了然;而文字叙述想要阐明这种关系,必须要大量的文字说明、各种解释这种关联性,解释到最后就形成了长篇大论的文章。两下对比来看,思维导图在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比单纯的文字要有优势。

对于一个已经熟练掌握了思维导图的人,看到上图之后,分析总结读图规则根本没有什么障碍。但对于初次接触导图的人来说,要解释清楚上面的图,还是需要借助文字来讲解其中的含义。在文字的帮助下再去看上图,大多数读者会很轻松地把上图中的所表达的读图规则理解的清楚明白。

思维导图看起来也是由文字组成的,但是它和纯文字的文章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尤其是在解释关联分支的关系上,思维导图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学会理解和欣赏思维导图的魅力。

读图三大“潜规则”

思维导图的读图除了两大规则之外,还有三大“潜规则”。所谓三大“潜规则”就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

下面来列举一下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1、每一个分支的兴趣点不一定相同

读图是阅读者对创作者的思维理解和再加工的过程,即使是创作者自己做的思维导图,也不可能一字不漏地重复自己创作的作品。所以,读图者在创作者的导图上面有自己的思维取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读图者有必要用最快捷的方式在导图中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2、个性化分支有助于识记

读图的过程,就是读图者对导图再进行思维上的选择和判断、认同或反对。这是对导图本身的一种完善,是思想上的加强,也是对创作者思维的一种再现。思维导图是系统性的思维,读图者读图之后,必然会有在这个系统中选择一个分支作为自己的“珍藏”记忆,这就是个性化的分支,应予以标识,便于以后的记忆。

3、结构与内容不要改变,但联系可以有所变化

读书做笔记是一个正常的行为,在读导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对原图做一些修改,但是切记不能改变原图的结构和内容。假如我们有了成熟的修改意见之后,可以试着对原作进行再加工。

读图时的标记工具

思维导图是凝练的后思维,读图的过程就是对原图记录的思维上的再思维。原图的分支逻辑其实就是对读图者思维进行导向,读图者阅读中的选择和判断、认同或反对,都是对导图中的思维进行加强和再现;读图之后,读图者的学习和启发、完善和补充原图,都是再一次对导图思维的创造。

在读图的过程中,我们脑袋中浮现的就是对导图中思维的再现和加强。导图层级上的关键字是非常简洁精炼的,读图者在读图的时候,一定会有自己的思维加工。这种思维上的补充和理解,及时的把它记录下来是有必要的。做笔记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正所谓“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不一定就是为了查看,但是记与不记,还是有差别的。

1、传统的手段

一般常用的做标记的办法例如:改变字体的颜色、大小、背景色;或者是画上线条、调整一下格式、标注一下文字等等。

思维导图为了方便读图者做笔记,功能界面左侧第一个功能就是笔记功能,下面来讲一下这个功能的应用。如图:图1-19 “笔记”功能区

这里不用去逐一的讲解这个功能里面的每一个命令,我们可以利用一副导图就可以把它完整清楚地表现出来。如图:图1-20 “笔记”区域中的命令功能

做标记本身就是对分支改变,是读图者对导图的记忆点。

2、图标与插图

在标注个性化分支的时候,图表和插图是非常好的工具。托尼·巴赞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专门提到过思维导图中的插图使用,这是思维导图作图功能的一项要求。使用过MindManager这一功能的人,都知道它有丰富的图标。

但是在电子导图里面,插图和图标根本不是一回事。使用过程有很多的技巧,在后面的章节中会重点讲解插图和图标的用法。

3、增加关联线

在导图中选择一个分支,然后选择点击,再在菜单栏里找到“插入关联线”命令。这个时候,界面上就会出现一条带箭头的关联线出现,我们再点击需要关联的下一个分支。这样操作就很容易在两个分支之间实现关联。

在“主工具栏”功能界面上选择“关联线”命令,然后分别单击两个分支,就可以在这两个分支之间增加一条关联线,如图所示。图1-21 导图上菜单栏关联线的使用

关联线可以被单独操作,比如在关联线链接的分支上调节方向。关联线还可以被设置,右键在关联线上点击之后会出现一个菜单,里面包含了关联线的颜色、宽度、形状、样式等多种可以编辑的命令,就不一一列举了。

需要注意的是,关联上也是可以编辑标签的,这是对关联线的标记方式,这种标记很常用。同样的,选择关联线,右键点击之后在弹出的编辑框内可以找到。

第二章 发散性思维的最佳表达——思维导图优势

作为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化工具,思维导图采用的是图文并茂的形式,在主题关键词和各级分支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一方面,它具有清晰全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增强记忆、训练思维。

在上一章的内容中,笔者已经为我们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知识,那么在本章,笔者将继续为大家解答为什么要做思维导图的问题。

本章内容安排如下:

传统线性笔记的劣势;

思维导图的主要优势;

思维导图的作用和好处;

思维导图具有科学合理性;

思维导图具有普遍适用性。

2.1传统线性笔记的四大劣势

东尼·博赞称传统的笔记为线性笔记。如今,虽然思维导图已经被大多数人所熟知,但是仍然有许多人会采用传统的笔记来记录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传统的笔记方法往往存在非常致命的弱点。

一般来说,传统的线性笔记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图2-1 传统的线性笔记的三种记录方式

●段落式:把需要记录的信息和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

●条列式:用列表的形式分点将信息和内容中的要点记录下来。

●大纲式:依据需要记录信息内容的层级、次序,以大纲结构的形式把信息记录下来。

不可否认的,以上所提到的这三种传统笔记的记录方式的确可以起到辅助我们增强记忆的作用,但这类记录方式也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劣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图2-2 传统线性笔记的劣势

记录的信息内容关键词不突出

关键词有着提高记忆力的关键作用,因为它是所记录信息和内容的的浓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线性笔记一般并不存在关键词,而只是笼统地将信息做一个全面的记录,是非常不利于记忆的。

但是有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就不一样了。当我们在看思维导图的时候,只需要通过几个简单的关键词,往往就能对所记录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因为有了思维导图的存在,我们想要记住信息内容的大概,只需要记住几个主要的关键词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又问,为何在传统的线性笔记中无法突出关键词呢?这是由于传统的线性笔记为确保记录内容的完整性,一味地追求让读者能通过笔记中的内容了解全面的信息,所以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语句,而忽略了关键词的运用。

传统的线性笔记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传统的线性笔记虽然可以较为全面详细地记录信息内容,但却不能给记录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由于很多人为了尽量详尽地记录下信息,会全神贯注地听和写,从而忽视了记忆和理解信息。尽管这些人在做笔记时非常专注认真,但其实实际情况却是在做过笔记后,他们很有可能仍然不太清楚自己记录下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使用传统的线性笔记会花费较高的时间成本

和上面的情况相同,同样是因为记录者他们常常会重复听或者看需要记录的信息内容,一味地追求记录下详尽地信息,这样无疑只会在记录大量毫无意义的字句上面把时间浪费掉如图所示,以下三个方面就是传统的线性笔记通常造成时间成本增加的原因。图2-3 线性笔记的时间成本

同样是记录、阅读和理解信息内容,通常情况下,我们不推荐大家使用传统的线性笔记,因为记录者使用传统线性笔记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其时间成本要远高于应用思维导图的时间成本。

传统的线性笔记会让我们丧失联想空间

大脑留住记忆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联想。产生联想能加深我们对需要记住的信息内容的印象,以达到有效记忆的目的。比如我们想要记住一个信息内容的时候,可以将需要记住的信息和与其相似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样记忆起来就轻松容易多了。

而传统的线性笔记并没有运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将其与其它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它仅仅是将我们听到、看到的信息内容复制下来,显然这种生硬照搬的记录方式会让我们丧失联想空间,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传达的信息。

2.2 思维导图的五大主要优势

前面我们一起分析、了解了传统线性笔记的劣势,通过对比,思维导图的独特优势便显而易见了。归纳起来,思维导图的优势主要变现在以下五大方面。图2-4 思维导图的五大优势

思维导图的焦点集中、主题明确

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个中心主题,这个中心主题位于整个思维导图中最醒目的位置,这就是思维导图与传统的线性笔最大的区别。

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标题,它是整个思维导图的核心。一个完美的思维导图,中心主题可以不出彩,但是一定要是整个思维导图的概括和总结,同时能瞬间抓住读图者的眼球。

从这个层面来说,与传统线性笔记相比,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就是其焦点集中,主题明确。

思维导图的主干发散,枝干分明

关键词和连接线是思维导图中最主要的要素,在任何一个思维导图中,关键词和连接线都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一个思维发散性较强的思维导图看上去内容会很多,但它绝不是一片混乱,而是主次分明,我们可以从中很快地找到其主干和分支。由于思维导图的主干发散、枝干分明,绘制者向读图者展示了清晰明朗的思维脉络,因此读图者可以依据父节点、子节点有序地阅读思维导图。

总之,思维导图是具有非常清晰的条理和脉络的,读图者几乎不会出现看不懂的情况。

思维导图的层次清晰分明

每个思维导图都有清晰分明的层次关系,逻辑性非常强。虽说思维导图是绘制者思维发散后的结果,但思维导图是依据内容的内部结构以及一定的规律,有逻辑、有条理地发散和安排的,绝对不是随意而为。

在思维导图中,若两个内容以父节点和子节点的方式出现,那么它们就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果图中呈现出同级节点,那么这两个内容就属于并列的关系;即使两个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或是非并列或包含关系,两者在思维导图中也会有连线。

因此,在思维导图中不管两个内容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都能够具体的表现出来。读图者在阅读思维导图时,可以通过某个内容与中心节点、主节点等内容的关系,清楚地知道其处于什么层级。

思维导图具有整体把控性

与思维导图不同,传统的线性笔记几乎都是以纯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略显枯燥乏味。而思维导图除了有文字表达的关键词外,还有恰当合理的连接线和图形等。

大多数时候,读图者甚至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图形或关键词,联想出这个思维导图所表现的内容和含义。因为,尽管思维导图上写和画的内容比传统的线性笔记记录的内容看起来少,但是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却要比传统的线性笔记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比起传统线性笔记,思维导图对于中心主题相关内容的把控和诠释要全面得多。通常情况下,在记录信信息内容的时候,我们总会遇到无法用文字解释清楚的情况,但由于图形可以描述出文字很难描述清楚的信息内容,这时,思维导图中的图形表现形式就突出了它的优势。因此,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和内容通过思维导图能更完整地呈现出来。

思维导图的形式更为丰富

相比传统的线性笔记,思维导图从表现形式上看要更为丰富。因为传统的线性笔记仅仅使用文字表达信息和内容,过于枯燥;而思维导图形式多样,包含有文字、图形、代码、线条,以及丰富的色彩等,具艺术性的同时,更能有利于读图者产生联想,加深印象和记忆。

以上我们便归纳总结了思维导图的具体优势,相信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大家对于思维导图也一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3 思维导图的作用和好处

既然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使用思维导图,那么思维导图究竟有哪些作用呢?利用思维导图我们又可以做什么呢?

思维导图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思维导图的三大作用图2-5 思维导图的作用

1、在思考过程中帮我们提取关键词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它让人类大脑思维实现了可视化,当我们想要针对某一个主题发挥想象力,进行发散思维的时候,思维导图可以将我们在思考过程中所想到的内容的关键字提取出来并进行记录。

因此,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个个关键词进行筛选,这一过程充分调动起人类左右大脑,使其保留与中心主题最为切合的关键词,并将其作为主要分支点,为下一层分支做好铺垫。

思维导图的这种提取人类大脑思维关键词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开发大脑,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提高我们的创新力和思考力。提取关键词的过程其实也是逻辑思维梳理的过程,这让我们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更具层次感,也能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我们的逻辑思维。

2、可以帮我们发散思维并进行逻辑性分析决策

前面我们讲过,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这一点非常符合人类大脑思维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用发散性的思维将大脑中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逻辑性的梳理,从而得出最终结论,并针对此做出下一步的决策,这就是逻辑性分析决策。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逻辑性分析决策的时候,大脑中的所有关键词都会一一呈现出来,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关键词与中心主题的关系,将它们有层次有逻辑地一一连接起来,最后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思维导图所展现的信息不仅全面,而且较为精简,它将中心主题与一系列有效信息进行结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提出观点、做出结论或决策大有裨益。

例1: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由于书中内容比较散乱,很难把控中心,我们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每一个章节进行逻辑分析,找出所有章节的中心思想之后,再将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便可以提炼出这本书的主题。

例2:当我们想要去某一个地方旅行又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去这个地方旅行进行全面的分析,将这趟旅行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以及出游会带来的坏处进行罗列。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找到与去这个地方旅行相关联的所有主节点,并分析其对旅行这一主题的影响程度,最终找到影响出行的主观因素,以助我们更好地决定到底要不要出去旅行。

思维导图能帮助我们进行逻辑性分析决策这一作用,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大脑思维,了解自我,同时还让我们发现一些日常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经常被忽略的思维抑或想法,让我们考虑更为全面,也更能做出优化决策。

3、可以帮我们实现头脑风暴

东尼·博赞先生认为思维导图是从0到1的过程。人类大脑通过一系列放射性思维,会逐渐变得更加灵活,这样一来就更容易实现思维的创新和突破。因此,很多高校和企业都在试图将思维导图融入学习和工作当中,以求实现头脑风暴,得到更大的提升。

那么具体说来,思维导图是如何帮我们实现头脑风暴的呢?

当我们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首先需要在一张白纸的中央或较为明显的位置画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图像,并把主题关键词写出来;接着可以发挥想象,将与主题相关的所有内容都罗列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不用担心自己所罗列的内容到底有没有用,到底符不符合主题,只要是自己想到的,都可以罗列在主题四周,想到的内容越多越好;然后,设法将这些与主题相关的所有内容进行有效连接;最后一步便是筛选,将最切合主题的内容筛选出来即可。这个完整的过程便是思维导图帮助我们实现头脑风暴的过程。

头脑风暴让人类大脑更具创新性,如上面所讲,利用思维导图实现头脑风暴其实就是将大脑中想到的所有信息进行罗列、联系并筛选的过程,经过毛衣系列总结和分析,实现从0到1,从无到有。

思维导图的三大作用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来。

思维导图的三大好处

思维导图与人类大脑思维模式相符合,并融合了大脑放射性思考能力和感官学习特性,因此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和接受,思维导图帮助人类激发潜能、提高创新力、记忆力和组织力,具有以下三大好处:

1、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分析问题

不管做什么事情,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而思维导图的可视化便有效提高了人类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可以将需要分析的问题要点进行罗列,然后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思维的特点对所有的要点进行发散性分析,寻求多种解决方法。这样一来,整个分析问题的过程其实是清晰明了的,能够让我们明确找到分析的方向。

那么为什么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有效分析问题呢?图2-6 思维导图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分析问题

①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我们的思路会更清晰

不管是上台做演说、打辩论还是写论文或者思考问题,都离不开清晰的思路,只有思路清晰了,才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思维导图的分支层次分明,非常有助于我们梳理脉络、理清思路。

②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我们更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

绘制思维导图时会用到一系列关键词,而在我们寻找、总结、抓住关键词的过程中,大脑思维会不断拓展,通过思考、总结和归纳,最终让我们抓住问题的关键,提炼出本质要点。

③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我们思考问题更灵活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因此在绘制利用思维导图的时候,人脑也会进行发散性思维。众所周知,懒惰是人的天性,一旦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后,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去寻求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但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则有效帮助人类克服这一劣根性,督促我们通过发散性思维激活大脑,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

④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我们的思考效率可以得到提升

思考的过程很复杂,而复杂的问题更需要不断思考和记忆,让人烦恼的是,思考和记忆这两件事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利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头脑中思考的重点体现在纸上,这样在下一步思考时就不必回头复习记忆,有效降低大脑的压力,并提高我们思考的效率。因此,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我们的思考效率可以得到提升。

2、有助于大脑处理信息

思维导图有助于大脑更好地处理信息,因为信息量越多,大脑压力越大,而思维导图则将繁冗的信息量用关键字、图像、线条和各种色彩体现出来,更具可视化,不仅可以提高人类的兴趣,而且便于记忆,符合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这一强大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处理各种问题。

例如工作时可以绘制工作计划、会议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思维导图;学习时可以绘制笔记、演讲、论文等方面的思维导图;准备考试时还可以绘制复习资料、学习规划等方面的思维导图。总之,无论做什么事,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大脑处理信息,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比如,我们现在要组织一个研讨会,那么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处理研讨会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呢?

研讨会上经常会出现两种场景,第一种场景是众口纷纭,所有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因此很难把控主题,这容易让研讨会显得毫无章法,不仅浪费时间,问题最终也没有个解决方法。

第二种场景则是人人都在思考自己该如何说,而不去认真听一听别人的想法,这样一来同样是各顾各的,最终没办法统一意见,找到完善的解决方法,因此整个研讨会也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用思维导图组织研讨会就可以避免出现以上现象。在研讨会上可以设置一个白板,在白板中心的位置写下这次研讨会的主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副主题,让与会人员了解本次研讨会的中心内容。

接着让所有人按照一定的顺序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自行在白板上依次写下自己所说内容的关键词,这一阶段 完成之后,白板上就会呈现出一幅思维导图,每个人即可以看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看到别人的观点,通过对比讨论和筛选,便可以总结出最后的议题。

由此可见,在研讨会中使用思维导图有以下几个优势:图2-7 研讨会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好处

利用思维导图处理信息不仅可以将所有信息内容进行有效而紧密的连接,而且还能让繁杂的信息实现有序化,方便我们查看和记忆。

3、能够激活右脑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左右大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最大化的开发和运转,帮助人类提高记忆力和思考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