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说.爸妈这样做孩子少生病.2(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02:25:00

点击下载

作者:《健康时报》编辑部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科医生说.爸妈这样做孩子少生病.2

儿科医生说.爸妈这样做孩子少生病.2试读:

 序  有健康相伴,才能走得更远!  从祈福到感悟再到守望,从观察到发现再到思考,我们试图用最质朴的探究,用最平实的文字,描绘带着我们体温的书刊。  一次次时光轮回的自省,一个个节点上的自律,一点点尝试求证中的自悟,我们在一年年风雨兼程中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  盘点与回望,是为了更快、更好地成长,也是为了前行的步履更矫健!  一年一度的“健康中国”年度盘点,旨在为我国医药卫生健康产业助力,并基于媒体立场、社会责任、健康促进等原则,全面梳理医药卫生领域、健康领域和公益领域的大事、要事和精彩事;也是为“健康中国”的专家们加冕,见证和感悟“健康中国”。而专家们的文稿、讲座、访谈,无不是他们成果和心血的见证,都值得我们重温和学习。  因此,我们满怀感动和敬畏,从历年的报纸中精选出优质文章,从庞大的专家库中优中选优,邀请其著书立说。本套丛书由此诞生。  本套丛书有两大特点,一是专家阵容非常强大——有上百位专家,且大多数是像洪昭光、向红丁、胡大一、马冠生等一线健康专家;二是内容覆盖广,实用性强。  从日常饮食到运动健身,从中医保健到心理健康,从婴儿的喂养到老年人的看护……我们始终坚持“以品质聚揽读者,用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以“锐”的视角保持“柔”的状态,始终探寻与您最合拍的内容。这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养生丛书,是老百姓居家养生必读的健康读物。  需要提醒的是,本套丛书中有部分文章、访谈等源自历年的《健康时报》,编辑部在收集整理文稿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小小的修改和调整,与《健康时报》上的文章略有差异。丛书中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正,以便在再版时一并改正。  我们以青春的矫健、扎实的成长、守望的责任、领跑的姿态,与所有期盼健康的人携手同行,传递生机蓬勃的能量。与这个美丽的时代一道:领跑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编辑部第一章 跟医生学育儿,看看医生怎样养孩子  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养育宝宝的乐趣。同时,宝宝的健康成长,对于家长们来说,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宝宝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对于缺乏育儿经验的父母来说,有时候看起来一个小问题,都可能会手足无措。  那么,就跟着儿科医生学育儿吧。让家长们更从容地处理小天使们在成长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更恰到好处地给予宝宝呵护和爱。养孩子,先看看这十条  刘春阳│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  吃:饮料不能代替母乳  指南一: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控制零食和饮料摄入量。  母乳是任何其他乳制品不能替代的婴儿最理想的食物,一般至少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断奶最好在宝宝1岁后。饮料(包括含乳饮品)绝不能代替母乳,如果宝宝口渴,建议喝白开水,常喝饮料会养成其只喝饮料的不良习惯,还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和肥胖。给宝宝吃零食时注意避免豆类、坚果、果冻等易呛入气管的食物,正餐前1~1.5小时和睡前半小时不宜吃零食。  睡:分床不分房最优  指南二:不建议同床睡眠,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睡眠习惯。  很多家长觉得与宝宝同床睡是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可是熟睡中家长翻身等动作很容易吵醒婴儿,因此,建议家长分床不分室,即在同一个房间睡,也要给宝宝准备单独的婴儿床。另外,孩子的睡眠模式是可以培养和学习的,对少数不能自动入睡的孩子,不建议采取过度摇晃、含着妈妈乳头睡觉等干预措施。  长:拔苗助长不可取  指南三:不要违背孩子内在的生长发育规律。  宝宝在成长发育中,应遵循什么年龄干什么事的成长规律。比如,6~8个月的宝宝能独坐5秒或更长时间,两只手能同时各握一块积木。2~3岁的宝宝能举手过肩抛球,能通过精细动作模仿成人画直线,能模仿成人用积木搭桥等。3~4岁的宝宝能用一只脚独站5秒,不扶任何物体独脚连续跳两次或更多次,通过精细动作可自己握起勺子连贯进食。促进发育的重点应放在其各种能力的提高上。  罚:两种方式最伤娃  指南四:增强沟通,惩罚和斥责会影响心理健康。  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绝不是家长个人的附属品,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想法,家长平时应多和孩子沟通,多听听孩子怎么说,而不是强制孩子必须按家长的要求做。  孩子做错事时,家长最好不要采取打骂、唠叨、放任不管的态度,也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训斥、打骂孩子,这两种错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都很大,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做:适当放手才是爱  指南五: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过多“代办”会阻碍孩子发展。  1~2岁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机,可以让孩子在以下这些时间段尝试独立完成事务:12~15个月,学习用餐具自己吃饭;15~18个月,可以做简单的洗澡动作,宝宝开始有能力协调身体各部位,如将洗澡泡泡涂在身上;15~18个月,宝宝可以自己整理玩具,此时宝宝可自己行走,也能完成一些简单指令,如模仿妈妈做家务和收拾玩具;18~24个月,宝宝可以自己吃饭、洗手、脱穿衣服等。  安:多控环境,少控娃  指南六:创造安全环境,但不要过度约束儿童的活动意愿。  这不许、那不准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如果为了安全而过度控制孩子活动,同样不好,如孩子异常胆小,遇事退缩不敢尝试;有的孩子则会逆反,越不让做越想做,家长不注意时就可能造成更大事故。为防意外,家长要做好意外伤害危险因素识别,控制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在公园或游乐场要检查场地,避免危险器械和错误使用游乐设施的情况;1岁多走路不稳的孩子避免在尖锐物体周围活动。  阅读:孩子挑,一起读  指南七:让孩子参与挑选书籍,但阅读不要完全单独进行。  让孩子参与挑书,可提高其阅读兴趣;常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对其语言和智力发展很重要,但有的父母把书交给孩子,完全让他们自己读,事实上,即使是最简单的连环画,如果没有成人指导,宝宝的解读能力也很有限。1岁内的孩子把书当玩具,可挑色彩丰富、触觉柔软的布书,增加其视觉、触觉刺激;1~2岁的孩子开始发展语言,可选有情节的故事书;2~3岁的孩子口语发展更好,可增加数字、动物、交通工具等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  电子产品:建个“无电”区域  指南八:不能让电子产品取代传统阅读。  不少家长制止孩子哭闹的方法就是给他们玩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然而过早接触电子产品,或每天玩的时间过长,会阻碍孩子的智力发育、注意力发展等。家长可为孩子建个无电子产品的小区域,增加书本、玩具等物品;陪伴孩子时,家长要关掉电子产品。  玩具:也是学习助手  指南九:重视玩具对儿童能力培养。  在成长中,玩具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培养动手能力、促进认知发展、促进交往能力等。给孩子选玩具要注意材料、涂色是否安全,是否易误食或小零件落入气管引起窒息,是否有过强的声、光等过度刺激。  习惯:自己收拾玩具  指南十:别取代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的角色。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养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可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孩子整洁爱干净和“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可用些小方法,如启发孩子“玩具宝宝要睡觉了”,而不是直接命令他们收拾而让孩子感到这是一种负担。妇科大夫的育儿经  章蓉娅│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我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所有观点仅代表我目前的个人体会。因为生孩子、养孩子是一门实践科学,知道得再多也不如亲自生育一个。没有一个孩子会完全按照书上的知识生长。  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养育宝宝的乐趣。新妈妈,一起来研究吧!  排便  豆豆出院后一直没有排便,由于出院前已排过黄便,考虑墨绿色胎便已排净,兼之母乳少,水和奶粉食物残渣很少,所以豆豆妈咨询儿科医生后一直让豆豆观察至今。一天洗澡时,豆妈给宝宝做了腹部顺时针的按摩促进胃肠蠕动。豆爸下班回家突然听到宝宝排便声,欣喜若狂,奔走呼告:“豆豆排便啦。”  晒太阳  阳光灿烂,豆爸一早就抱着豆豆上阳台晒太阳。宝宝晒太阳有利于补钙,因为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3合成,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同时可以晒晒宝宝的小屁屁,可以减少红屁股的发生。晒太阳应无衣物和玻璃阻挡,避开中午紫外线强烈的时间,每次晒15~30分钟,不宜过久,以避免紫外线灼伤;还应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的眼睛。  晚上加餐  豆豆最近表现越来越好了,每天晚上只醒一次,经过这几夜的观察,发现豆豆晚上哭闹的原因是吃得不够饱,夜里那顿得比白天多50毫升。白天每次哺乳后把双侧剩余的乳汁吸净,存放在冰箱里,既能避免乳腺导管堵塞,又能给宝宝半夜加餐,一举两得。  补水  如果宝宝是纯母乳喂养,且妈妈奶水足够,宝宝每天每千克体重有超过100毫升的奶量,且体重生长在正常范围内,每天小便6~8次,小便颜色清淡、不黄浓,即表示宝宝身体的水分已足够,不需要给宝宝刻意补水。如果是混合喂养或喝配方奶粉,可在两餐之间每次加30毫升水,最好是白开水,忌给宝宝喝含糖的果汁。  洗澡  做好准备工作,备好温水、洗漱用品、大小浴巾、尿布、换洗衣物;用浴巾包住身子,一只手托住脑袋并压住耳廓以盖住耳道,清洗头部并及时擦干头发,避免感冒;再用浴巾包住头发并清洗全身;及时擦干全身。  剪指甲  新生儿的手指甲长得很快,若不及时剪去,宝宝会抓伤自己。豆豆才5天没有剪指甲,手指甲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结果把自己挠伤了,看来以后得一周给豆豆剪两次指甲了。最好时机是宝宝入睡后以及洗澡后,因为入睡后宝宝不会张牙舞爪、洗澡后指甲比较柔软;还需要很好的光线,若不慎误伤宝宝,做好压迫止血、消毒工作即可。  起居  宝宝对温度、湿度、光线有一定的要求。适宜新生儿宝宝的居住条件包括:室温23~26℃,湿度大约40%;光线宜柔和,以散射光源为佳,应避免直射光;宝宝适宜睡在背光一面。如果室温无法达标,可通过增减衣物来调节,以宝宝后背温热没有汗为宜。医生妈妈给新手父母的建议  欧茜│广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医疗中心儿内科主治医师  第一次养孩子,很多新手妈妈们手忙脚乱,不得要领。有些小窍门,能让宝妈们更加得心应手。给大家支招,教你做个淡定妈咪。  1.每天测量体温,喂奶前安静状态下测量最能反映宝宝真实体温。  2.宝宝皮肤娇嫩,更易被晒伤,外出应注意遮挡,6个月前避免阳光直晒。  3.提前熟悉附近医院的交通、营业时间以及是否有儿科急诊和就诊环境,办好医疗卡。  4.学习婴幼儿急救常识,定期带孩子到儿童保健科评估发育状况。  不做焦虑的妈妈  最让妈妈们不淡定的,便是但凡孩子碰上个头疼脑热的,妈妈们就坐不住,恨不得住在医院里。我曾在门诊遇见过24小时内带孩子去了三家不同医院的焦虑妈妈。  “只要孩子体温超过38℃,她在家就待不住,一定要到医院才有安全感。”  “当你焦虑时,就把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去关注他的状态和平时的差别。”“如果孩子的精神状况跟平时没什么差别,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哪怕感冒也有3~5天的恢复期。只要孩子能吃能睡,都不必过分担心。但如果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没有其他症状也要去医院就诊。”  1岁就带孩子看牙医  身边很多朋友总是等孩子牙齿出现问题时才想起看牙医,但最好的办法是不能等牙齿坏了再去看牙医,在孩子没长牙前就要密切关注。  “女儿1岁的时候,我就带她看牙医,现在她自己就养成了向牙医报到的习惯,反而会提醒我们带她去,从来不会为了看牙大哭大闹。”  很多妈妈担心,孩子看牙会感到害怕,对带孩子看牙医心存顾虑。“第一次带孩子看牙医前要先跟孩子沟通,可以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分美化看牙这件事,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  2岁开始训练孩子上厕所  很多家长在孩子1岁半时就想让孩子养成排便习惯,但临床研究显示,孩子到2岁半时膀胱功能逐渐发育完善,才会有大小便的感觉。  在女儿2岁的时候,开始训练孩子上厕所。“我给她买了专门的儿童马桶,也给她看成人马桶,告诉她上厕所需要用这些东西。”  等女儿要大小便时,就分别告诉她大小便的感觉是怎样的。“让孩子把大小便的感觉和名词对应起来,她很快就学会了。”  此外,家长们的示范也很重要,在上厕所时,带上宝宝,让孩子知道你正在做什么。同时,可以辅助一些绘本,用孩子熟悉的图画语言帮助孩子理解,这些办法都可以让孩子很快学会独立上厕所。  相关阅读  孩子发热了,想去看医生,如果给孩子吃了退热药,退热了再去看医生会影响医生判断病情吗?  欧茜:这种想法过虑了。只要是带孩子去医院看病,都建议包里备一支体温计和一瓶退热药,以便必要时随时使用。3个月以上的宝宝发热,如果体温高且因此感到不适,就应该按体重计算好药物剂量给宝宝先服药。  发热会烧坏脑子,烧成肺炎吗?  欧茜:发热只是人体受到病毒细菌入侵或是接种疫苗后的正常保护性反应,除非是41℃以上超高热,否则发热本身,甚至是单纯的热性惊厥,均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反而有助于提高机体抵御病原菌的能力。但是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可能是肺炎,甚至脑炎。  孩子感冒7天了,我没给他吃药,让他多喝水,结果他昨晚发热了,是不是我没给他吃药造成的?  欧茜:孩子感冒时,家庭护理很重要,多喝水、多休息是基本原则。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一切照常就不必过于紧张。服用感冒药并不能预防发热,也不能阻止病情发展,而且对于2岁以下的儿童,并不建议使用复方感冒药来“治病”。  孩子发热了,捂汗能退热吗?  欧茜:孩子高热时常常出现头部躯干滚烫、手脚冰凉的情况。如果这时给孩子穿很多衣服、盖厚被子捂汗,往往越捂越热,难以退热,且大汗很可能导致脱水。  正确做法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其充分散热;而手脚冰凉的部位则可以用温水敷一敷,用手给孩子搓搓手脚等,使肢端循环得到改善,手脚变暖了才更容易散热。  孩子发热了,家里老人说孩子不能洗澡,不能吹空调,不能扇电扇,对吗?  欧茜: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如果孩子不排斥,泡个温水澡往往能让孩子觉得更舒服。发热的时候开空调和吹电扇都能让环境变得更有利于散热,对退热有好处。中医育儿的四原则  琚玮│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金元四大家张从正说,“贫家之育子,虽薄于富家,其成全小儿,反出于富家之右。”  中国传统医学从来都反对过度育儿,提出了“淡食、薄衣、慎药、寡怒”四条中医育儿原则。  淡食  “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婴幼儿对食物的需求量特别大,但脾胃脆脆,稍不注意就会呕吐或泄泻。过度进食会增加孩子的脾胃负担,五谷壅积在中焦,不能正常运化,最终积食蕴热,引发疾病。  孩子对食物有种天生的诉求,但自身神志未开,见物则爱,不能节制。很多孩子生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吃多了。育儿首要就是遵循“淡食”原则,勿食肥甘厚腻之品。  薄衣  “薄”并不是让孩子冻着,而是不要过度增添衣服。有时孩子啼哭不停,到了医院,将襁褓稍微打开就不哭了,这就是过热导致的。  中医育儿强调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抱孩子出去玩耍,可使其血凝气刚,肌肉紧密。若是经常将孩子藏在屋子里,看似暖和,其实孩子的身体软脆而不耐风寒。  要注意根据孩子的部位给予不同的温凉,例如孩子头部是六阳之会,宜凉不宜捂;腹部为脏腑俞募,宜暖不宜凉。  慎药  小儿应尽量不用药或是少用药,即使用药也用一些平和的药物。古代医家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寒热虚实,转变迅速,不能随便用药。按照现在有些家长和医生的观念,孩子一生病,轻则打针吃药,重则静脉注射,长久下去,难免会对孩子机体造成损伤。  其实孩子乃纯阳之体,其阳气当发,生机蓬勃。对于某些轻微的疾病,身体正气在与淫邪做完斗争后完全可以痊愈,还可以增强孩子自身的抵抗力。  寡怒  有一些被过分溺爱的孩子往往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苦恼生气。  中医认为怒伤肝,肝在志为怒,肝属木,木克脾土。情绪的波动会引起肝气上亢,肝气上逆犯脾,进一步影响脾胃的功能,脾胃衰则百病皆生。  因此家长育儿不能过分地溺爱孩子,适当节制孩子的欲望,使其养成少欲寡怒的习性,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很有帮助。医生奶爸们这样育儿  父爱意味着理性、宽厚、自然与博大,爸爸的爱更需要表达。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却指出,中国爸爸在照料和教育儿童的过程中角色陪伴及教育作用明显不足。  逗乐:我给宝贝做冷饮  祝勇│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我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南方,家里生活并不富裕。夏季,爸爸常常购买新鲜、便宜的甘蔗(去掉外皮),回家后切成手指长的小段,放进盘子中覆以保鲜膜冷藏起来。等我在外面玩累后回来,取出食用,美其名曰“甘蔗冰棍儿”。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办法不仅解暑,而且健康。甘蔗味甘、性寒、无毒,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谓之“脾果”,能助脾气、消痰止渴、清热除烦。  现在我做了爸爸,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外面那些饮料依然进不了我们家的门儿,一则喝太多甜的饮料不好,容易湿热上火;二则很多饮料里面都添加了色素、防腐剂。我的秘诀亲自给宝贝做冷饮。  我通常选用新鲜的黄柠檬,因为黄柠檬酸度适中,且口感好,更易于孩子接受。柠檬籽有些苦,可去掉。冲泡柠檬水时采用热水冲泡或冷水冲泡均可。若平时孩子脾胃虚弱易腹泻,最好用开水冲泡;若脾胃并不虚弱,但容易感冒、过敏,可以考虑用常湿纯净水冲泡,并加入适量鲜薄荷叶(2~3片),可以起到利咽解毒的功效。  惊险:鼻腔异物不能擤  何世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宣传干部  那天晚上临睡前给儿子讲故事。虽然关着灯,但是仍然可以依稀地看到孩子的面孔。我发现这小家伙隔一两分钟就抠一次鼻孔,跟我说话时鼻子囔囔的。看着儿子这么难受,我这当爹的有点坐不住了,赶紧把灯打开。心想给他掏掏鼻屎或许能缓解缓解。于是拿了棉签,想给他清出来。在灯下,我果然看到儿子鼻孔里有块黄黄的东西,于是我拿着棉签往外拨。拨到一半儿时吓了我一大跳,这哪里是什么鼻屎,分明是一块折了两三层的塑料纸。  幸好在医院工作这么多年,还掌握了些急救知识,为了避免吓到儿子,我神情上故作镇定,固定好儿子的脑袋,一会儿就把这异物挑了出来。注意,我是“挑”出来的,而不是让他“擤”出来的,这是因为当宝宝知道鼻腔内有异物时,通常会比较紧张,让他像擤鼻涕一样把异物擤出来,他可能会乱了分寸往里吸鼻涕,结果异物被吸到深部。当然,若父母没把握,最好带他去医院,由医生取出异物是比较安全的。  装怒:对儿子咬人说不  王欣│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脑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儿子在三岁左右的时候出现了咬人的情况,为此,幼儿园老师专门找我谈话,说我家孩子有暴力倾向。我只能信誓旦旦地保证回去后一定把孩子好好管教管教。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责罚儿子,只是适时地对他进行引导:“对你喜欢的人有多种表达方式,比如亲一下。”因为我知道儿子不是有意去袭击别人,谁对他好,谁亲近他,有时候他就会打谁一下,这个时期的孩子分不清好与坏,这也许是他表达喜悦的一种方式。但我也没有完全由着他的性子来,并告诉家人:“儿子咬人后,千万别笑脸相迎,一定要表情严肃甚至假装愤怒地告诉他,嘴不是用来咬人的,这是不对的。”当儿子接近四岁时,咬人的习惯基本上没有了,而且还主动帮老师做一些小事情,给了老师大大的惊喜。  偷闲:抽时间陪孩子  张思玮│医学科学报采编部主任  自从儿子出生之后,我几乎推掉了所有的出差任务,也尽量不再像以前那样无限制地加班,而是腾出更多的时间来陪着他一起长大。  现在,他已经一周岁半。家里常常被他“祸害”得乱七八糟,比如,马桶是他必须光顾的地方,手机、钱包等物品都被他扔到过里面。不过,我刚想批评他,他一句“爸爸”,就会让我彻底败北。是啊,孩子的幼年时期就这么短短几年,有时我还真怕一眨眼他就长大了,想为他收拾“战场”都没机会了。  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带着儿子去室外活动的时间明显增多了。平时工作没有时间,只有下班后,才能带着他在小区里面玩玩。但通常周末,我都会开车带他去四处转转,如游乐场、公园、动物园、自然博物馆……  渐渐地,你会发现,孩子的好奇心真的非常强。一个干枯的树枝、一块石头、一条小鱼、一只小鸟……都会成为他的兴趣点。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地陪伴他,而不是按照我们大人的思维,干涉他太多;否则很有可能遏制他的好奇心,进而影响到他对事物的感知及认知程度。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多“点赞”,而不是一味地责怪、指教。所以我几乎从不严厉地斥责他,并且会经常伸出大拇指对他说:“棒!棒!”希望在他快乐的童年里,得到的更多是鼓励的话语。一个医生老爸的育儿体会  王海泉│山东省立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  “我的孩子一天一只海参!”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如此标榜自己有多疼孩子,岂不知,有多少孩子因此而营养过剩;还有的孩子,一发热就被带去医院打点滴。我曾见过一个才出生25天的新生儿因咳嗽已注射过20天抗生素!作为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爸爸,我想在此分享一些育儿保健体会,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保健:抚触加推拿  第一个体会就是在小儿保健中,小儿抚触疗法和小儿推拿的密切结合,对于孩子非常好。  婴儿抚触的英文名叫Touching,是指经过科学指导,抚触者通过双手作用于被抚触者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并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它能促进婴儿体重及免疫力的增长。  在小儿推拿过程中,我把小儿抚触的一些手法和思想贯穿到了其中。在小儿推拿前,进行几个简单的抚触手法,可起到与孩子交流情感、减缓孩子对医生的恐惧、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小儿推拿疗效的作用。  我建议家长掌握一定的小儿推拿和小儿抚触的方法,很有必要。  吃饭:10厘米理论  医生老爸的第二个体会就是,粗放式喂养好。我楼下一个孩子看起来1岁多,而实际上快3岁了。他的家长说,孩子不爱吃饭,每次都要喂两小时。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曾看过小猪的出生过程,小猪一般一窝有十几头,生下来后,小猪会颤颤巍巍地以最短距离找到母亲的乳头去吸奶。这是一种本能,而吃饭和吃奶一样,是人最基本的一种生理反应。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若是你想吃一样东西,慢慢去吃,慢慢去品,就会很香。而如果旁边三个人轮着向你嘴里塞,你就吃不出香来了。  孩子也是如此。这一口还没咽下去,下一口又塞上了。这样的话,孩子能觉得很香吗?吸收能好吗?吸收不好,下一顿还想吃吗?长此以来,他的食欲就这样慢慢被消磨掉了。  我有个建议,就是喂饭时,一定不能喂到孩子嘴里边,尤其不能塞进去。喂的时候,一定要停到离孩子嘴巴10厘米距离的地方。无论多大的孩子,坐还是站,他想吃时,10厘米距离,一探身子就能够得着。而且,有了这10厘米的距离,当孩子看到,反应过来,这期间有零点几秒时间,这时他的唾液腺、胃液及一些消化酶都瞬间分泌出来,他嚼起来也香,消化得也好,吸收得也好。  穿衣:伸手知冷暖  医生老爸的第三个体会是别给孩子穿得太多。现在的孩子,缺衣少穿的几乎没有,而更多的感冒,不是冻出来的,是热出来的。家长给孩子穿得太多,孩子出了汗,再不恰当地减衣,就易受凉。  给孩子穿衣服,怎么才合适呢?我有个建议,有个词叫“伸手知冷暖”,就是把手伸到孩子的脖子下边,摸一摸后背上有没有汗,看是凉的还是温的。如果伸手进去温乎乎的、没有汗,这就是最合适的。一旦汗多,抓紧时间给他减衣。一般体质的孩子,应该比父母穿得略少一点,晚上睡觉盖得略薄一点,因为孩子是纯阳之体,气血很旺盛。  “伸手知冷暖”,包括晚上孩子睡觉时,盖得多了少了,伸手摸一摸他的背上是不是有汗,如果有汗,就减一减衣,这样也避免他夜晚蹬被子。  卫生:无菌未必好  前几天,看到一个洗手液广告:孩子在外边踢足球,手上身上脏乎乎的全是细菌,老师和家长都说这些细菌很有害,然后经过洗手液清洗后,细菌没了,这就成了所谓的“健康”。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肠道当中有很多细菌,而细菌和病毒这些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更多的是有益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细菌和病毒,在我们身体特定情况下才会成为致病因素。  适当接触所谓的有害因素,更有益于孩子自身免疫力的产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种痘(注射疫苗)。为什么要强制性种痘呢?疫苗就是一种经过灭活处理的致病物质,但它经过处理后会刺激人体产生足够强的抵抗力。  我的孩子在家吃饭时,食物掉到桌子上,她会立刻捡起来放进嘴里,对此我没刻意去纠正她,她有自己的抵抗力去对抗一些不好的细菌。  鼓励:多贴正面标签  第五个体会就是少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比如说,孩子不爱吃肉,或蔬菜,或水果。其实,也许他只是最近胃口不好,并不是对这些不感兴趣,但你早早地给他贴上这样的标签:我那孩子不吃肉。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心理暗示,当他想吃肉时,他就感觉“爸爸都说我不吃肉了,再吃似乎不合适”,渐渐地,孩子就真的不喜欢吃肉了。  我经常听很多家长交流时,不自觉就把标签贴到孩子身上:我那孩子总感冒,我那孩子一怎么就流鼻涕,一怎么就发热。从心身医学来讲,这种暗示也会起到一定的“致病”作用,孩子会想:“我怎么还不感冒呀?感冒了就能得到更多关心!”  孩子是一张白纸,建议多给孩子贴些积极的标签,比如说,我的孩子很聪明,我的孩子很爱学习,我的孩子很有礼貌,我的孩子很懂事。  吃药:尽量少用药  第六个体会就是,尽可能拒绝药物对孩子的损害。我曾在一个场合问一个班的孩子,有没有没打过点滴的。30多个小朋友,只有1个小朋友说没打过。而在另外一个场合,和两个50多岁的朋友聊天,这两个朋友说他们一辈子也没打过点滴。  很多时候,像孩子的感冒,就是一个5~7天的过程,喝点热水,捂一捂,发发汗就好了。即使发热,稍微用点退热药,然后做些推拿就可治愈。儿科医生的育儿经  陈英│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孩子太“安生”,往往预示病得重  2岁半的小军,两天都不吃、不喝、不下床活动。大家想想,正常的2岁半男孩,除了吃饭睡觉,有消停的时候吗?两天不下床了,一定是很严重。但是一开始,家长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两天后才觉得孩子状态不对。当时孩子是夜里被送来住院部的,接诊医生看孩子没发热,心跳呼吸都正常,并没有引起重视,就按普通的病情处理。幸好,孩子一夜平安没出状况。  第二天,主任带着大家一起查房,发现孩子颈部强直,克氏征、巴氏征等一系列反映大脑神经系统的体查项目都不正常,结合孩子很差的精神状态,我们都怀疑可能是孩子脑部出了问题。于是准备给孩子做腰椎穿刺检查(简称腰穿检查)。  腰穿检查属于有创性的检查,按照现在的医疗规范,每家医院做这个检查之前都要和家长签一个腰穿同意书。看完同意书之后,因担忧和恐惧,小军的父母早已泣不成声,于是我安慰他们:“腰穿在儿科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检查手段,同意书上说的并发症都极少发生,我们做过很多例患者,基本上没发生过上面的情况。抽取极少量的脑脊液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小军的爸妈把小军送进穿刺室后,被我们礼貌地请了出去。很多孩子一进到穿刺室就开始号啕大哭、挣扎反抗,往往需要药物镇静后才能进行穿刺操作。而小军不怎么哭,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只是在穿刺针进皮的那一瞬间轻轻地缩了一下,就又乖乖地不动了。旁人可能会觉得孩子很乖巧,但有经验的医生知道,这个孩子病得不轻。  正常孩子的脑脊液是慢慢出来的,而小军的脑脊液几乎是喷出来的,压力超过了400毫米水柱;正常孩子的脑脊液压力只有100毫米水柱左右,并且小军的脑脊液不像纯净水,更像混浊的淘米水。检查结果确诊为颅内感染。  所以说,体温的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是“烧”得越高,孩子病情就越严重,精神状态才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金指标。孩子天性好动,只要有劲儿,绝对不会歇着,除非病得严重,孩子的精神和体力才会受到影响。即便孩子高热达40℃,只要活蹦乱跳的,家长就不用太担心;即便孩子不发热,但提不起劲儿,总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家长也得警惕他(她)可能病得很严重。  湿疹迁延不愈,试试过敏源检测  通常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得了湿疹一定就是因为过敏,甚至很多儿科医生也是这样下诊断。但是,有很多孩子长期饱受湿疹的折磨,家长也跟着煎熬,却怎么也找不出过敏源。  甜甜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从1岁就开始反复出现全身皮肤湿疹,每年春天发病最严重。甜甜的过敏史比较漫长且痛苦,5年间,甜甜妈妈带着她不停地求医,用过各种湿疹药物,有时用了激素软膏后湿疹症状能稍微减轻一些,但还是没有办法彻底改善。  因为日夜饱受皮肤瘙痒的折磨,甜甜吃不香、睡不好,甜甜妈妈以为孩子的湿疹是因为食物过敏导致的,所以严格地限制她的饮食,牛奶也不敢给她喝,生怕再次过敏,引起湿疹加重。于是,甜甜的生长发育受到了影响,身高体重明显落后于正常孩子。  甜甜第一次来我的诊室时,又瘦又小,看起来只有三四岁孩子那么大,再加上机灵的眼神和灵敏的思维能力,她看上去像个小精灵。  甜甜从进诊室开始,就不停地隔着衣服抓痒。我掀起她的衣服检查,却发现这根本不像一个正常孩子的皮肤!甜甜全身皮肤摸起来像触到树皮的感觉,很粗糙,抓挠留下了一道道的疤痕。妈妈一边讲述甜甜的病情,一边落泪:“这孩子长湿疹,真的好难带……”  因为甜甜的湿疹持续时间太长,而且症状严重,我还是建议甜甜进行过敏源检测,两天后回报的结果显示,甜甜对霉菌和螨虫严重过敏,而食物过敏源没有阳性显示。  我们说过,过敏源检测不是绝对准确的,所以食物过敏源没有阳性显示,不一定代表绝对对食物不过敏。但是,也没有必要再过度限制甜甜的饮食了,因为不合理的饮食限制已经让甜甜的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了。  甜甜的检测结果明确提示对霉菌和螨虫过敏,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居家清洁,去除霉菌和螨虫,以及做好最重要的皮肤护理。  第一,做彻底的除霉、去湿、防潮处理。家中的霉变物品一律处理或丢弃,保持室内干燥,空气流通。另外,现在很多家庭里都铺有地毯,孩子也喜欢在地毯上玩耍,但是对于容易过敏的孩子来说,最好不要这样,地毯上的霉菌或螨虫很可能会诱发孩子的过敏症状。  第二,加强孩子局部皮肤的保湿。湿疹皮肤的保湿不像我们平时那样早晚涂保湿霜就够了,往往需要更多次、更大量的涂抹,让皮肤持续保持湿润,才有利于增强皮肤免疫屏障功能。  第三,考虑辅助外用软膏。可选择激素类药膏或非激素类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药膏。若激素软膏的效果不明显,或使用时间超过安全范围,那么必须在医生建议下更换非激素类的湿疹软膏。  甜甜妈妈依从了我的建议,2周后,甜甜来复诊,光滑白净的后背让我很欣慰。哄孩子,儿科大夫这样做  朱小燕│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面对恐怖的针头和压舌板,面对身边一起哭喊的小朋友,哪个小患者心中不是充满着恐惧和不安?儿科大夫都有什么妙招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安静下来好好配合?其实这些高招,对家长们揣摸小家伙的心理也很有帮助呢。  法宝一:抱到一旁喂点吃的  原理:利用孩子爱吃的本能。  吃东西是孩子的本能,遇上实在哭个不停的孩子,可以让妈妈把孩子抱到一边,喂一下奶,从心理上给予安慰,吃完奶后的孩子就会安静许多,再进行诊查就方便多了。  家长可借鉴:带孩子出门,包里最好装点吃的喝的,即使在他不那么饿的时候,有好吃的,就能缓解一下他紧张的情绪。还有的专家说,在带孩子出门前,最好让他吃饱喝足,因为,饿着肚子的孩子更容易情绪不安。  法宝二:打打电话、照照镜子  原理:转移孩子注意力。  “宝宝,我们来打个电话,好不好?”一名3岁左右的儿童因为发热来就诊,医生拿起手中的听诊器,在孩子面前晃一下,原本一直躲在妈妈怀里哭的孩子好奇地看了一下听诊器的听筒。随着新鲜事物的出现,被好奇心驱使的孩子立马忘记了自己到底为什么哭,而乖乖地安静下来。完成了基本的问诊后,就可以认真地询问病史了。  对年龄再大一点、四五岁的孩子,可以给他们“照照镜子”(听诊器的反面很光滑,类似于镜面),温柔地说:“阿姨这儿有面镜子,我们照一下,看看你漂不漂亮?”  家长可借鉴:孩子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即使他正感到紧张或者害怕,只要有意思的东西,就能马上顺利地把他的注意力转开。所以家长不妨在育儿过程中利用这个特点,用突然出现的新生事物来让他形成条件反射。  法宝三:面带笑容、声音放小  原理:拉近与患儿距离。  虽然医学是严谨的科学,但这不意味着医生要绷起脸、一脸严肃地给患者看病,尤其是对小患者。轻柔的声音、温和的面容,一下子就从心理上拉近和孩子的距离,避免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心生恐惧和排斥。其实孩子有很强的观察力。当孩子哭闹时,大吼大叫远远比不上放低声音有效。孩子哭闹不止,这时大人再声如洪钟,无异于“火上浇油”。大吼的一瞬间,孩子可能会暂时安静下来,但是随即肯定会哭得更厉害。  家长可借鉴:当孩子大声哭闹时,家长别仗着自己个儿高、力气大,就非要用盖过孩子的音量来解决他的哭闹。专家说了,你的声音越小,孩子越能安静下来,因为,他虽然在大声哭喊,但也想听清楚你在说什么。所以,下回试试这个办法吧,用你温柔的声音安抚孩子的暴躁与不安,即使当时你也很生气。毕竟,你是成年人了,应该比他理智得多,不是么?养孩子,医生有话要说  裴洪岗│深圳市儿童医院原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  李元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治医师  朱盛│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药师  李清晨│哈尔滨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治医师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掌上宝,关于孩子健康更是无小事。为了让家长们少跑医院、孩子少遭罪,在孩子生病之前不妨熟知一些儿童保健知识,一起来听听医生们怎么说吧。  海淘族,小心“神药”变“毒药”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人们对国外产品的过度热衷,很多家长已经从代购孩子的纸尿裤转移到了代购药品,开启了儿童用药海淘风,那么从国外海淘回来的药就真的安全吗?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神药”,海淘儿童药品也如此。因为经常在网络上做科普,曾有家长问裴洪岗:“宝宝发热38.8℃,同时给他服用了国内退热药泰诺林和德国HEXAL退热栓,退热过快会有危险吗?”裴洪岗提醒大家,这两种退热药都是对乙酰基酚在起效,这就相当于给孩子用了双倍剂量,不仅不能让孩子快速退热,乙酰基酚的过量使用还很可能造成孩子肝损伤,因此,把海淘儿童药品当作神药胡乱吃,小心适得其反,甚至会影响孩子健康。  针对家长们提出的如何才能选到安全有效的海淘药,药师朱盛提醒家长在选择海淘药物时,至少要满足两点。一是海淘渠道要正规,二是家长自身外文水平和理解能力要过关。目前国外很多退热栓虽然品牌名称相同,但是剂量和适用年龄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家长自身英语水平不过关,没有发现药物间的区别,一旦给孩子服错药,孩子非常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用海淘药之前,一定要有能力看清楚药品名称、主要成分、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适合的年龄段等相关事项。  很多家长本身并没有专业的医学常识,面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大事,药物安全性尤为重要,家长们应谨慎使用海淘药品,建议向医生请教,千万别把海淘过来的“高级药”变成了伤害孩子的毒药。  3岁前,别弄丢孩子的安全感  不少家长认为,只有有了记忆认知的孩子才会出现心理障碍,其实并不是。主治医生李元媛指出,宝宝3岁前是心理安全感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未能获取充足的安全感,很容易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及性格养成。  安全感对于0~3岁这些仅有家庭关系的孩子来说十分重要。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导致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过程中出现胆怯、畏缩、偏激等心理问题的外部表现。  3岁前,孩子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还不完善,那么家长如何才能更好地辨别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呢?李元媛提醒,一要看孩子生活状态的变化,很多宝宝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原先井然有序的生活就会被打乱,比如过度哭闹、频繁吸吮奶嘴、入睡困难、突然很黏人等。二是看孩子的发育变化,有些孩子在心理出现问题后会出现发育倒退,很多已经有完整表达能力的孩子突然只能说一两个字,如果出现这些情形,那家长就得注意了。  家长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在管教孩子时,千万别用羞辱的方式,虽然在耻感作用下,孩子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家长的要求,但实际上会损伤孩子自尊心,造成更大的伤害。同时,家长切勿对孩子过度控制,长期因为自身焦虑而控制孩子行为习惯的方式,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使其长期缺乏安全感,进而出现健康问题。  祸从口入,警惕消化道异物  孩子平时爱吃手、随手捞到什么吃什么,尤其是6个月至3岁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却无法辨识食物。有时候家长稍不留意,孩子就抓起手边的东西送到嘴里,不卫生不说,有时候甚至会给消化道造成负担。裴洪岗介绍,孩子一旦吞下异物,异物会随食物一起沿着消化道往下走,一旦异物通过食管进入到胃里,95%可以自行排出,大部分在4~6天内导致消化道穿孔的不到1%,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如果遇到诸如误吞硬币、纽扣这样不能自行排出的,或者有毒性、腐蚀性的东西,也可以通过胃镜取出。在等待的过程中,家长需要观察孩子有没有异常状况,比如肚子痛、呕吐、发热等,注意检查孩子的大便。如果3~4周都没有排出,导致消化道穿孔的可能性也不大,但要警惕孩子是否存在消化道畸形的问题。  但是,如果孩子一不小心吞下了尖锐的异物,因为尖锐物品容易损伤胃肠道,所以就会很危险。裴洪岗提醒,如果异物还在孩子的胃里,可以用胃镜取出来,否则,如果异物进入小肠,再想取出来就只能做手术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尖锐的异物进入肠道都会对其造成伤害,人的消化道有时甚至能神奇地排出很多异物。  救命方,治疗小儿腹泻,关键要防脱水  孩子腹泻很常见。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因此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腹泻的经历。据悉,腹泻至今仍是导致5岁以下孩子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裴洪岗强调,实际上腹泻的致死原因很多并非是腹泻本身,而是小儿脱水。因此,为避免孩子因腹泻死亡,关键在于预防脱水。  那么家长如何判断孩子脱水呢?裴洪岗介绍,脱水体征的判断有一定的主观性,家长很难自己准确判断脱水程度,碰到心里没底的事,还是应该让医生进行鉴别。小儿腹泻除频繁如厕、大便不成形之外,还可能出现疲乏、烦躁不安、口渴、口唇干、眼窝轻度凹陷、皮肤弹性差、四肢凉、尿少等症状。此时家长要谨慎观察,孩子可能已经出现轻中度脱水。婴儿的免疫力较低,症状较易恶化,如若出现没精神、不喝水、眼窝深陷、解血便、频繁呕吐,甚至昏迷等状况,这时候很可能就已经是重度脱水状态了,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儿科医师李清晨表示,如果小儿轻中度脱水,并不是都需要去医院输液,绝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可以在家用低渗口服补液盐兑水给孩子喝,不仅可补充水分,还能补充电解质,但不推荐自己在家给孩子调盐水喝。一旦补液纠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以免腹泻情况加重。在孩子腹泻过后可补锌10~14天,硫酸锌、醋酸锌和葡萄糖酸锌都可以。第二章 宝宝这样吃,家长才放心  儿童发育时期是最需要营养的阶段,也是容易挑食的阶段。想让孩子好好吃饭,可是个技术活。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饱含学问。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才是健康的第一步。  同时,给孩子吃“好好”的饭,也有学问讲究。烹制儿童餐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将儿童菜做得既讲究又美观,如何调养孩子的脾胃……这些都要知道。孩子吃得好,身体壮,家长才更放心。喂娃是个技术活儿  钟雪梅│首都儿科研究所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喂孩子吃饭谁不会?看似简单的事,其实挺有学问。这不,在儿童消化科专家门诊里,就有不少因“饮食不合理”导致的便秘、腹泻、呕吐等小患者。  便秘:慎用开塞露,关键多喝水  门诊里,便秘的孩子真不少。一个两岁女孩已便秘快两个月,据她妈妈讲,孩子超过三天不解大便,就明显吃不下饭,于是就给她用,开塞露。  我摸了摸孩子小肚子,说:“孩子便秘不算太重,不建议长期用开塞露,以免形成依赖。超过三天不解大便,用开塞露没错,但一般是严重便秘或孩子有其他问题,如果便秘较轻,可再等两天,给孩子自己排便的机会,建议从饮食上改善。”  妈妈点头:“我们挺注意饮食的,每天给她吃蔬菜、红薯、香蕉,但还是不管用呢。”“给孩子喝水多吗?”家长很无奈,“不多,她就是不爱喝水。”  “对付便秘,多喝水最关键。只有摄入足够水分,大便才会软化,尤其是春天干燥,补足水分很重要。”建议给孩子煮些梨水、苹果水喝,家长也要多喝水,给孩子做榜样。  腹泻:除感染,多与过敏有关系  门诊中,腹泻宝宝也不少。如果孩子大便中混有血丝,则多与过敏有关,尤其是还在吃奶的小宝宝。  怀疑过敏性腹泻的宝妈都得到一个医嘱:避食,如不吃牛羊肉、鸡蛋、牛奶、海鲜等,可吃猪肉、鸡肉,水果、蔬菜正常吃。只要还在哺乳,避食就要进行。奶粉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则要从普通奶粉转为深度水解蛋白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很多小宝宝对动物蛋白和牛奶蛋白等过敏而出现腹泻,应对方法就是不摄入含这些蛋白的食物,主要是牛奶和鸡蛋。  “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奶水会不会质量差?”妈妈问。“不会,可以吃猪肉、鸡肉嘛,我们小时候生活条件差,不也长得很好吗?”  腹痛:原因多,及时就医最明智  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因腹痛就诊,既不便秘,也没有腹泻,血常规结果也正常。我认真考虑后,让家长带孩子查查血铅,“有的孩子血铅超标,也可能会引起肚子病。”  妈妈听后表示:“不太可能吧,孩子两岁时查过血铅,没超标,而且我们特别注意,不吃鱼头之类。”我解释说,血铅水平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就有改变,除了饮食,铅还可通过接触等方式进入体内,比如在幼儿园,家长看不到就可能会接触到。  孩子肚子病有可能是功能性的,肠胃遇冷、热刺激时就会痛。排除这种可能后,腹痛原因就较复杂了。有的孩子是过敏性紫癜,在皮肤出现红点前,先表现为腹痛;还有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做碳13(13C)呼气试验排查;还有的是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需及时就诊排查。  呕吐:别大意,可能是急症  呕吐,是易被家长忽略的问题,尤其是孩子吐得不是那么频繁,家长可能以为孩子吃坏了东西,吐干净就行了。其实,有些呕吐可能隐藏着大问题。  一对家长带着十来岁的儿子就诊。孩子偶尔有呕吐,时好时坏,最近症状加重。在其他医院做了B超检查,医生怀疑是继发肠息肉,可能要手术。家长不放心,带孩子再来查。  看完B超单,我怀疑是肠套叠,让孩子再做一次B超。结果出来后,果然是肠套叠。“赶紧去挂外科急诊!”我叮嘱,孩子有肠套叠,一定要及时干预,轻的通过灌气就可解决,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如果耽搁,孩子套叠的小肠可能会出现坏死。  前几天还接诊了个呕吐的孩子,结果发现是暴发性心肌炎导致的,幸亏就医及时。注意脑子里长肿瘤也可以导致孩子呕吐。养儿,关键是养脾胃  李荣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孩子消化不好,免疫力就会下降,去医院多过去公园玩耍。所以说,要想孩子健康不生病,最重要的就是养好脾胃。怎么养?医师李荣辉建议:家长喂养孩子必须要适时、适量、适当。  适时:不能孩子一哭就喂奶  中医讲“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喂养宝宝的时间很重要,这里说的时间是指要有规律。不同年龄的婴幼儿喂养要有差别,不能一味地多吃多喂。“很多家长喂奶没有规律,导致宝宝出现肠胃问题。”6个月内母乳喂养新生儿可以2~3小时喂一次,2个月后要3.5~4小时喂一次。稍大一点的婴儿也不能一哭就喂,家长必须有规律地按时喂奶和给予辅食。  夏天,孩子在外面玩回来,经常满头大汗回来就吃冷饮、吹空调,导致身体受凉,出现肠胃炎的症状。儿童吃冷饮一定要注意时间,不要空腹吃、不要满头大汗的时候立即吃。  适量:蛋黄从四分之一添起  吃得过多,对宝宝的脾胃也不是一件好事。现在,有些三四岁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吃过三餐,但是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吃不饱、吃不好,往往晚餐后又让孩子再吃一顿。这会容易导致孩子积食,长此以往,会产生营养过剩和肥胖的症状。还有些新手爸爸妈妈,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没有循序渐进,总怕孩子营养跟不上,导致喂得太多。  孩子在添加辅食时也要慢慢来,保质保量。以鸡蛋为例,最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要从四分之一个蛋黄开始,不要用整个鸡蛋喂养。喂得过多,宝宝吸收不了,还容易伤脾胃。  适当:别忘了吃一些粗粮  婴幼儿的肠胃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切记不要以大人的观点来喂养。家长要坚持母乳喂养,即使用配方奶粉喂养,也不要一味迷信贵的、进口的就是好的。要找到适合宝宝自身的配方奶粉,适当地添加。孩子在适当吃一些水果、肉类、主食的前提下,别忘了吃一些粗粮,保证膳食平衡,避免肥胖和其他疾病。夏季,食物易腐败,不建议给孩子吃剩饭,争取每顿饭菜都是新鲜的。即使无法避免吃剩饭,也要妥善保管剩饭,加热的时候一定要热透。  除了保证喂养适时、适量、适当之外,平时也有一些小办法帮助孩子健脾胃。比如,用山药、莲子、薏仁熬粥给孩子养胃;容易积食的孩子,可以用山楂、乌梅、甘草泡水给他喝,夏天再放入一些冰糖,酸酸甜甜,既养脾胃,又不失为一道可口的饮品。两类辅食别吃太多  余高妍│原上海市儿童保健所儿科主治医师  同学的孩子刚满8月龄,最近说宝宝越长越黄了。做了体检,宝宝的身高体重都在正常范围,发育也无异常,只是手掌、脚掌和面部的皮肤明显发黄。  怎么回事呢?问了一圈,我才发现问题所在:同学说,宝宝辅食添加后几乎有一个月每天都爱吃南瓜粥。  门诊中,常常遇到家长急匆匆地带着8~9个月龄的宝宝来看黄疸。查看宝宝的身体,会发现他的手掌、脚掌和面部的皮肤明显发黄,但巩膜不黄,饮食、睡眠、大小便及生长发育均正常,甚至查肝功能,检查结果也正常。询问家长宝宝近期吃些什么,原来宝宝连续几周的辅食不是胡萝卜就是南瓜。  虽然,胡萝卜、南瓜、柑橘等都是非常有营养的食物,但是进食的频率需要控制。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在体内的代谢速率较慢,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出现以上症状,医学上称之为“高胡萝卜素血症”。好在从食物中大量摄入类胡萝卜素一般不会引起毒性,停用后,皮肤黄染的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如果已经出现“高胡萝卜素血症”,无须惊慌和用药,建议辅食多样化,暂停食用类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即可。  另外,在刚开始添加辅食时,还有一类不宜多吃,就是粗粮。虽说粗粮有益身体健康,但如果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粗粮摄入应控制在每周1~2次,每次适量为好。  给宝宝添加粗粮的目的是增加膳食纤维,出发点很好,但要知道,相对精细的谷类和新鲜的蔬果已经能给婴儿提供不少膳食纤维,而单位体积的粗粮所提供的热量较少,并不利于宝宝的发育成长。吃软不吃硬,易说话不清  刘长伟│南京市儿童医院营养科医师  在门诊经常会碰到两岁左右的孩子,说话像讲“天书”,别人听不懂。经检查,孩子的智商没问题,也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究其缘由,原来是孩子一直“饮”食惹的祸。  前阵子,我们一位医生接诊了一个这样的孩子。自从添加辅食后,孩子就一直在“饮”食。家长把孩子所吃的食物打碎,做成糊状,认为这样有利于消化吸收。孩子快两岁时,家人也想给孩子尝试固体食物,但一吃稍微硬点的固体食物,就会恶心或呕吐,无法下咽,后来家长干脆继续给他“饮”食。  我们怀疑孩子的发音问题可能跟饮食模式有关,就告知家长回家逐步转变孩子的饮食性状,之后再来给孩子进行语言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可以吃固体食物了,经过康复训练,孩子终于可以清楚发音了。  为什么一直“饮”食会导致孩子说话不清呢?说话离不开发音器官,发音器官无形态及功能异常,但发音得不到足够训练,也会导致构音障碍。婴儿期,辅食引入不当,口腔运动能力得不到应有训练,就可能影响宝宝今后的咀嚼、吞咽能力及舌头运动的灵活性,甚至影响正常发音。  足月健康出生的宝宝,满6个月后需及时引入辅食。孩子发育有个体差异,但引入辅食时间不能早于4个月,也不能迟于8个月,这期间是训练宝宝咀嚼、吞咽及口腔协调的“窗口期”,错过的话会造成很多问题。  添加辅食后,需不断改变饮食模式,由稀到稠,由软到硬。满4月龄添加流质状食物,满6月龄就需尝试添加泥状食物,如婴儿米粉、肉泥、鱼泥、菜泥、水果泥;7~9月龄就可逐步过渡到末状食物,如稠粥、烂面条、肉末、菜末、水果块等;10~12月龄就可逐步过渡到碎馒头、软饭、碎肉、馄饨、水果条等。满1岁后就可逐步过渡到成人饮食模式了。1岁后就能喝酸奶  刘长伟│南京市儿童医院营养科医师  宝宝能喝酸奶吗?多大以后喝比较好?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这个问题困惑着很多家长。即使从医务工作者口中也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作为一名营养专业人员,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根据澳大利亚2012年婴儿喂养建议,满6个月的宝宝就可尝试喝酸奶,将酸奶作为辅食之一,但不建议把酸奶作为其主要奶类来源。  而根据我国婴幼儿膳食指南,1岁以内的婴儿应进行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1~3岁的幼儿仍首选母乳或配方奶粉。此外,每天可适量进食酸奶,尤其是容易便秘的幼儿。喝适量酸奶可能有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而乳糖不耐受的幼儿也可以进食酸奶。所以,1岁以后,只要没有禁忌症,就可以给宝宝正常进食酸奶了。  相对于鲜奶,酸奶是由鲜乳或复原乳及益生菌等发酵的,也是钙的良好来源。经发酵后,钙等矿物质不发生变化,但发酵后产生的乳酸,可有效地提高钙、磷在人体中的利用率,所以酸奶中的钙磷更易被人体吸收。  每天吃多少呢?并没有严格界限。对于满6个月的婴儿,可尝试喝点酸奶作为辅食之一。如1岁以后,每天可安排100毫升益生菌酸奶,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安排更多的酸奶。随年龄增加,可酌情增加,贵在坚持。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幼儿,酸奶可能成为饮食中奶类的主要来源。  需提醒的是,有些产品看似酸奶,其实只是酸饮料,多为添加剂调配而成,几乎不含奶类。但由于口味好,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加之广告的大肆渲染,小朋友于是放弃了乏味的纯奶类。对于幼儿来讲,建议最好选择纯酸奶。  小提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