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02:37:59

点击下载

作者:牛踏秋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试读:

前言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西、东两周历经近八百载的风雨激荡,至此已经寿终正寝,在新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大秦横空出世之前,整个东方华夏儿女正经受着废旧立新的剧烈阵痛。

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仁义”的孔、孟,“无为”的老、庄,以及“非攻尚贤”的墨子,“天道自然”的荀子,“刑名法术”的韩非子等,思想的星空光彩夺目;传诵千古而不朽的“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以及东方最早的专业诗人屈原及其骚体诗,一同在文学的百花园中奇葩争艳;孙武、孙膑、赵奢、白起、苏秦、张仪、范雎、李斯……,武将文臣不胜枚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将人类提前推进到开放竞争的地球村时代。

这是一个只需凭才不需“拼爹”的时代。虞卿出身寒门,凭借其才华,到赵国之后,赵王一见即赐予白璧一双、黄金百镒,再见则拜为上卿,第三次接见时,赵王即欲授予相印、封万户侯;张仪贫寒得连侍从都羞于跟随,但凭借其才智,三言两语就让楚王刮目相看,受到楚王及其爱妃的慷慨馈赠,继而显赫于诸侯各国;纵横家苏秦也无特殊背景,但倚仗其精湛辞令和智慧劝说六国合纵,一度身佩六国相印;范雎本为魏国小卒,甚至险些被陷害,但出逃秦国后以其出色的政治谋略,很快击败王公贵族,领衔相府;齐国的冯谖何其贫困落魄,投靠至孟尝君门下,一声声“长铗归来乎”的玩世不恭的呼叫,便求得主人的救助,后来逐步得以重用;孟尝君门下的“鸡鸣狗盗”之徒,平原君门下的侯嬴、朱亥和薛公、毛公,等等,先前都是毫不起眼的无名之辈,后来也都能谋得出头的机会。

在战国这张简单而又复杂的地图之上,山川犬牙交错,七国唇齿相依。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当中,一位位英雄豪杰,一出出精彩大戏,“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四公子”就是战国诸多精彩剧目中名角的典型代表: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四公子当中,除春申君黄歇为楚国贵族,受封于食邑外,其余都是皇亲国戚,出身豪门,典型的“官二代”。

四位公子都喜爱招贤纳士,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手下门客均达到三千人之多,而且包括三教九流各色人物。春申君门客似乎不多,史书也未作具体记载,这也许正是他与其他三公子的不同之处。春申君黄歇门第不高,他没有豢养大批门客的条件,也没有装扮门庭的必要,其本人的才华足以让其获得相当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四位公子分别在各自国家担当重任,均曾司职宰相,孟尝君更是在齐、秦、魏三国称相。但是,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当上宰相都或多或少地与其皇族血统有关,春申君黄歇则完全靠其个人突出贡献获得此项殊荣。

四位公子的结局都不太好,孟尝君数次被罢免,后来客居魏国,客死他乡;平原君三起三落,“三去相三复位”,其精神备受折磨可见一斑;信陵君“窃符救赵”后,一度客居赵国长达十年之久,回国后又因秦国的离间计而遭冷落,最后自残而死;春申君陪伴太子在秦国做了十年人质,太子回国称孤后他被任用为相,但在函谷关之战失利后即遭冷落,后来竟被李园的刺客杀死。

四位公子的跌宕人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伟大时代的风雨沉浮。本人正是怀揣对这段历史及其人物的崇仰追念之情怀,欣然受命,略述拙见,贻笑大方之家矣。牛踏秋第一章好客善营孟尝君

孟尝君并非姓孟,其大名叫田文,战国时期著名公子。之所以获得“孟尝君”的雅称,这里要分别来说。“孟”本来是孟尝君田文的“字”,古代排名有孟、仲、季的顺序,“孟”在家庭诸子中排行老大,而事实上田文却是田婴的小儿子,之所以称“孟”可能与其在战国四公子当中较早豢养门客、较早出名有关。“尝”取自其封邑,孟尝君在封于薛邑前,最初封于尝邑。“君”为官称,相当于后世的“公”“侯”之爵位,因为战国时期诸侯国颇多,尚未出现大一统的“皇帝”名号,诸侯国国君称王,所以 “王”的直系亲属封官加爵只能依次降低规格,作为“官二代”的田文也只能以“君”尊之。

孟尝君田文属于典型的“官二代”,其父亲田婴在齐国最强盛的时期,叱咤风云,名高天下,后来被封为靖郭君。但是,田文在田婴四十多个子女中排行老幺,又是私生子,并且又生在古人较为忌讳的五月(当时人们认为出生在五月的孩子长大后会伤害父母),所以他起初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田婴甚至没有打算要这个“克父”的儿子。也许正因为如此,田文自幼就开始观察世事,力求改变命运,他勤于琢磨,精于钻营,善于自保,最终成为名闻诸侯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第一节爷爷是位真英雄?

山东号称齐鲁大地,巍巍泰山挺拔耸立,为众多王侯将相顶礼膜拜的精神家园;滚滚黄河奔腾不息,是滋养古今英雄豪杰的甘甜乳汁。自从大周国师姜尚分封于此,齐国就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之上。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最强大的当属齐国,齐桓公位居“春秋五霸”之首;战国时期诸侯分化瓦解,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鼎立,齐国位居“战国七雄”之首,而齐国最强盛的时期正是孟尝君的爷爷齐威王田因齐开创出来的。

齐威王之所以能够独步天下,主要得益于一文一武两位贤臣,文者就是邹忌,武者即为田忌,而田忌的军师就是名闻天下的孙膑。一、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个故事记载于《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学课本中的经典名篇。讲的是齐威王能够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从而创造出齐国的太平盛世。

邹忌是齐威王的相国和谋臣,他不仅智慧过人,而且长得伟岸标致,身高一米有八,容貌光鲜秀丽,是位典型的美男子。但这位善于自省自励的相国,并没有沉醉于自身的生理、心理优势,相反却常常用挑剔的眼光来观察自己。

当时齐国都城(今山东临淄)城北有位徐公,是个远近闻名、妇孺皆知的美男子。一天,邹忌早晨起来对镜梳妆,发现自己长得真不赖,就问妻子:“老婆,你看我长得怎么样?有没有城北的徐公标致啊?”

妻子闻言,赶紧上前答道:“老公呀,您是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滋润啊,徐公哪里比得上我的相公!”

邹忌不信,又问小妾道:“你说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小妾赶紧趋身向前,躬身答道:“先生伟岸英俊,徐公哪能和您相提并论?”

邹忌听得耳热心跳,通身温润,但他并没有自鸣得意。次日会见客人时,不等客人发话,他再次提到这个话题,询问客人关于自己与徐公的容貌问题,客人也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徐公不如您。

本来这个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答,但邹忌却非要将这个简单的问题上升到哲学甚至政治层面。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时,邹忌对齐威王讲述了前日的问答,并且很郑重地下结论说:“我真的没有徐公美,但妻子却说我更美,是因为她真的爱我;小妾说徐公不如我美,是因为她怕我;客人说我比徐公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齐威王被邹忌的一席话弄糊涂了,正不知如何接话之时,邹忌接着说道:“刚才鄙人讲的是家庭私事,由此我想了很多,譬如当前我们齐国,国土方圆超过千里,城池一百二十座,这些都属于大王;而宫中的妇人侍从,没有不爱大王的;朝廷众臣没有不怕您的;全国上下都仰仗您的掌控,大家都有求于您。换句话说,无论您是对是错,大家都得说您是对的,就像我的家室和客人都说我比徐公更美一样。由此可见,大王您正处在被蒙蔽的状态呀。”

齐威王一听吓了一跳,赶紧问道:“相国,您说得很对,但是我该怎么做呢?”

邹忌于是抛出观点说:“大王您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允许群众上访,还要亲自接访,鼓励百姓就国家改革发展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能够当面指出大王您的过失的,应该给予上等奖赏;能够书面劝谏大王您的,应该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批评当前时政弊端的,给予低等奖赏。这样,大王您就能够远离错误,大齐江山也就能够坚如磐石了!”

齐威王听后颇受启发,立刻下令照办,结果群臣进谏,齐王府门庭若市。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重大问题由齐威王亲自解决,小问题就由相国邹忌出面协调解决。一年后,百姓即使想获奖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齐国君臣关系更加融洽,一派和谐繁荣景象,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之后大为震惊,纷纷前来齐国朝拜取经,齐国也因此名高天下。二、围魏救赵:孙膑助齐立国威

齐国政治上仰仗相国邹忌,创新制度,发展经济,社会趋于稳定。同时,齐威王着力发展军事,重用大将田忌,聘用孙膑为军师,军事上逐步赢得主动,国土面积日益扩大。

齐国在军事上的巨大胜利主要表现在桂陵和马陵两场战役上,而这两场战役成败的关键在于双方的主要将领孙膑和庞涓。

下面就先说说他们之间的故事。

1.庞涓嫉贤害师兄

孙膑与庞涓本来是一对同窗好友,他们均拜师于我国古代最知名的军事家鬼谷子。庞涓学习够刻苦,成绩也相当不错,但他急功近利,立功扬名心切。在自认为已经学成之后,他早早辞别老师和师兄,下山投奔魏国。

见到魏王之初,魏王问他治国安邦、统兵打仗之道,庞涓便倾其所学,口若悬河,讲得魏王心花怒放。之后,庞涓提出条件说:“假如大王您能够聘任我为大将,则六国尽在我的掌控之中,我可以帮助魏军横行天下,战必胜,攻必克,很快使魏国扬威诸侯、独霸天下!”

于是魏王便任命他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毕竟师从名家,庞涓在军事上的确有几板斧,掌权不久便带兵侵入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连连得胜,使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来魏朝贺,表示归附。

庞涓甚至还领兵打败了当时强大的齐国军队,其声威与地位在魏国君臣百姓中与日俱增。

就在庞涓立威扬名并为此而妄自尊大期间,孙膑却仍在山中跟随鬼谷子潜心学习。看到孙膑那种忘我的学习精神和谦虚的态度,鬼谷子先生也深受感动,不惜拿出看家本领,甚至将其秘不传人的兵法十三篇传授与他。

在孙膑学习兵法日益精熟之际,为了进一步壮大国力,魏王亲自派使臣前来聘请孙膑,想请孙膑下山赴魏为官。孙膑以为是学弟庞涓以魏王名义请他共创大业,便很高兴地接待了他们。老师鬼谷子先生见魏国使者诚恳热情,也爽快地同意了魏国使者的要求,孙膑于是秉承师命,随魏国使者下山。

孙膑的到来,让独步沙场的庞涓十分忐忑:一则自己毕竟学习时间短,功夫不如师兄;二则自己在魏国的地位刚刚树立,师兄的出现有可能直接威胁到自己的权威。在这种不合作、不友善的心态下,庞涓利用自己在魏国已经取得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炮制了一桩叛魏投齐的弥天大谎。

庞涓先是与孙膑假友善、拉家常,继而又炮制一封所谓孙膑堂兄孙平来自齐国故土的书信,信中讲述了孙氏兄弟的思念情谊,告诉孙膑说叔叔已去世,堂兄弟两人已回到齐国,希望孙膑也回到故乡,把几近消亡的孙氏家族重新建立起来。此信勾起孙膑一片思乡之情,孙膑便滋生了回归故土的强烈愿望,于是就写了一封回信,托来人转交给堂兄,但此信落入庞涓之手,庞涓又模仿孙膑的笔迹,在关键处涂改了几句:“仕魏乃不得已,碍于情面,不久一定回国,为齐王效力!”然后把篡改后的信交给魏王,并下结论说:“孙膑久有背魏向齐之心,近日又私通齐国使者。臣为忠于大王,忍痛割舍兄弟之情,现截取孙膑家信一封,请大王过目。”

魏王一看,不觉吃了一惊。庞涓接着说:“孙膑才能不低于我,若放他归齐,将对魏国霸业不利。”于是两人便达成除掉孙膑的共识。不久,魏王下令判孙膑刖刑加黥刑,也就是剜剔下孙膑的两块髌骨,并在其脸上用黑墨刺上“私通敌国”四字。从此,孙膑身体残废。

2. 孙膑助齐立丰功

孙膑原本顾念师兄弟之情,欲与之共建大业,不料却遭此一劫,这也逼迫他重新审视考量这位原本就不地道的师弟。

孙膑身残而志坚,他决心尽快脱离虎口,离开是非之地。他一面答应庞涓提出的撰写《孙子兵法》的请求,一面装疯卖傻。他当着两个卫士的面,忽然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大呕大吐,两眼翻白,四肢乱颤。

这时,真正知道孙膑是装疯避祸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当初了解孙膑的才能与智谋,向魏王推荐孙膑的人。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墨翟。他把孙膑的境遇告诉了齐国大将田忌,又讲述了孙膑的杰出才能。田忌把情况报告了齐威王,齐威王要他无论用什么方法也要把孙膑救出来,为齐国效力。于是,田忌派人到魏国,乘庞涓疏忽,在一个夜晚,先让一人扮作疯了的孙膑把真孙膑换出来,脱离庞涓的监视,然后快马加鞭迅速载着孙膑逃出了魏国,然后,假孙膑才突然失踪。庞涓发现时,已经晚了。

孙膑到齐国不久,就上演了“田忌赛马”的好戏,帮助田忌打败了一直在赛马游戏中获胜的齐王,齐王对其十分敬重,大将田忌更是对其礼遇有加。孙膑也决心为齐国效力。接下来,他被正式任命为田忌的军师,开启了施展才华、助齐称霸的征程。

公元前354年,庞涓统帅魏国军队长驱直入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审时度势,果断派田忌出兵。田忌起兵,要直奔邯郸以解赵国之围。军师孙膑劝止,提出直袭魏国的老巢大梁的战术,田忌便按计行事。

正在庞涓为马上要拿下邯郸而扬扬自得之际,突然传来齐国军队兵临大梁的消息。他惊出一身冷汗,立刻回师解救都城。

按照孙膑的精心安排,齐军在魏军回师必经之地的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设下埋伏,乘其疲惫不堪时,大胜魏军,致其死伤两万余人,一举击溃了庞涓之师。最终,孙膑还是念同窗之谊,放掉了庞涓。三、减灶破魏:齐国从此称霸诸侯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联合赵国,派遣庞涓统领大军侵略韩国,联军一度围困韩国都城郑。韩国被迫派人到齐国求救,齐国君臣忙在朝堂议事。齐王问众臣:救还是不救?相国邹忌主张不救,力主让这两邻国自相残杀,于齐国有利;田忌等人则极力要求去救,因为如果不救,一旦韩被魏吞并,魏国力大增,必要进攻齐国。

军师孙膑道:“这两种意见都不好。我们应该救而不救,不救而救。”并解释说:“不救,则魏灭韩,必危及我国。救,则魏兵必先与我军开战,等于我们代韩国打仗,韩国安然无恙;而我国无论胜败,都要大伤元气。所以这两种意见都不好。我认为大王应采取这样方针:答应救韩,以安其心。韩国必然努力坚持与魏国死战。等到两国都疲惫至极,马上要分胜负时,我们再真正出兵击魏,这样,攻击已筋疲力尽的魏军,不用大力;解救已快失败的韩国之危,他们也必定感激。少出力,多建功,不更好吗?”

齐王于是便命田忌、孙膑统兵,伺机救韩。等韩、魏双方都已打得筋疲力尽之时,果断陈兵马陵(今山东、河南交界的范县附近),帮助韩国伏击魏军。魏王得知后十分恼怒,发誓与齐军决一死战。

孙膑也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提醒田忌要避其锋芒,以智取胜。他下令齐军大造军灶,但一边造灶,一边退军,第一天造灶十万,第二天造灶五万,第三天造灶三万,然后把精锐部队全部埋伏在马陵的深谷密林之中,摆好口袋,张开大网,专候魏军。

庞涓回兵时,齐军已撤离。庞涓决心与孙膑拼个你死我活,下令追击。追击前,他派人去数齐军营垒中的灶迹,一听竟有十万之多,吃了一惊:“齐军人多,我们不可轻敌!”待追了一天,再数齐军遗下灶迹,只剩五万了。等到第三天,齐军只有三万灶了。庞涓再也抑制不住冲动,立刻挥鞭进军,要活捉孙膑。

其实孙膑早已精确计算出魏军回师的行程、日期,他的十万大军并没有逃失一员。他命人在马陵道中一棵大树上刮下大片树皮,用墨写上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然后在附近安排五千名弓弩手,命令:“只看树下火把点亮,就一齐放箭!”

庞涓赶到马陵道时已是黄昏时分。士兵报告:“前面谷口,有断树乱石堵住道路了!”庞涓大喜:“这说明敌军畏惧,而且我们马上要追上他们了!快搬开障碍,冲!”说罢,一马当先,率部队冲入峡谷。正快速前进,忽然被一棵大树挡住去路,他张灯一看,上书“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马上寒气彻骨,周身惊悚,意识到中计了。未等其回过神来,突然一声锣响,万弩齐发,可怜庞涓一命呜呼,魏军大败,太子申也被俘虏。

经此一役,魏国元气大伤,再不敢也无力与齐国抗衡,相反,齐国则获得政治军事上的全胜。公元前334年,齐威王迫使魏惠王“会徐州相王”,霸于诸侯,也为靖郭君、孟尝君的横空出世开创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第二节父亲是个好榜样

像孟尝君田文一样,靖郭君田婴也是父亲田因齐的小儿子。所不同的是,田婴不喜欢田文,而田因齐则对田婴关爱有加。作为典型的“官二代”,齐威王田因齐喜欢的小儿子田婴自然享受到了“官二代”的所有待遇,他既是大将军、相国,又被分封于薛城;作为相国靖郭君的“官二代”,孟尝君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父亲为榜样,不断成长,获得了尊崇的地位。

靖郭君虽然备受齐威王的宠爱,但他很早就开始自强自立。还记得齐威王发动的那两次伟大的战争吧,靖郭君都参与了。围魏救赵的战争中,他抛开贵族的优越生活,直接冲到桂陵前线,奋勇杀敌,既学到了军事技术,还从孙膑那里学到了军事智谋。回去之后,他经常回味演练,得到父亲田因齐的认可。援韩抗魏的马陵战役中,他更是被任命为大将军田忌的副帅,与田忌、孙膑一道大败魏国,还俘虏了魏太子申,诛杀了魏国将领庞涓。

齐威王二十一年(前336),靖郭君奉命出使韩国和魏国,经过他的一番活动,韩国、魏国与齐国结盟。靖郭君陪着韩昭侯、魏惠王在东阿会见齐威王,三国结盟缔约后便离开了。次年,齐威王又与魏惠王在-地会盟。

齐威王二十三年(前334),靖郭君任齐国宰相。齐威王与魏惠王在徐州会盟互相尊称为王。楚威王得知这件事,对靖郭君很恼火,认为是他一手策划的。第二年,楚国进攻齐国,在徐州打败了齐国军队,便派人追捕靖郭君;后来,靖郭君又受到齐宣王的猜忌。但在其门客谋士的谋划下,每次都化险为夷,在齐国为相长达11年之久。一、善待门客:齐貌辨帮助靖郭君保住相位

靖郭君门下有一位叫齐貌辨的先生,这人其貌不扬,又不拘小节,因此门客们都讨厌他,但靖郭君却并不排斥他,对其非常友好。有个叫士尉的人曾多次劝说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都没有接受,气得这位士尉先生拂袖而去。

孟尝君田文也在暗中劝说父亲驱逐齐貌辨,不料靖郭君却大发脾气说:“即使将来有人铲除我们这个家族,捣毁我们这片家业,只要能对齐貌辨有好处,我也在所不惜!”靖郭君给齐貌辨上等的客舍住,并派长子去为他赶车,朝夕侍候不懈。

好心有好报,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由靖郭君的异母兄弟宣王即位。新君初立,靖郭君还摸不清脾气,宣王也对他不感兴趣,于是靖郭君就离开都城到自己的封地薛城,齐貌辨也跟他一同到了薛城。作为前朝重臣,靖郭君虽然负气而去,但总是于心不安,齐貌辨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决定替主人分忧。

不久,齐貌辨决定辞别靖郭君去晋见宣王,靖郭君劝阻道:“君王既然很讨厌我田婴,那你此去岂不是找死吗?”

齐貌辨说:“主上啊,您过得不舒服,下人我活着有什么意思!臣根本就不想活,我一定要去。”靖郭君知道,这个家伙也是死脑筋,他想好的事情根本无法阻止,于是就任其去见宣王。

齐貌辨到了齐国都城临淄,宣王很早就知道他来,所以就满心怒气地等着齐貌辨。齐貌辨拜见宣王后,宣王问他说:“你就是靖郭君手下的那个门客吧,靖郭君是不是一切都听你的呢?”

齐貌辨从容答道:“臣是靖郭君的门客并不错,但要说靖郭君什么都听臣的那倒未必。例如当初君王您还是太子时,臣就曾对靖郭君说:‘太子长了一副不仁相貌,下巴太大,看起来好像一只猪。让这种人当国王,施政必然违背王道,所以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之子效师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臣说:‘不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不忍这样做。’假如靖郭君一切都听臣的话,那么他也不会遭受今天这样的迫害,此其一。”“后来,”齐貌辨接着说,“靖郭君到了薛城,楚相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进谏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却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现在即使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如何向先王交代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他又不肯听从我的。这是其二。”“别说了。”齐宣王打断齐貌辨,长声叹息,脸色也变了,“听先生您一说我就明白了,原来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可以,”齐貌辨回答说,“但您一定要善待他啊。”

齐貌辨回去后,把消息告诉了靖郭君,并帮他进行了精心打扮,两人一起重回都城。靖郭君穿戴着齐威王赐给的衣服、帽子,佩带齐威王赐给的宝剑,虔诚地向都城进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望着靖郭君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兄弟俩重归旧好。二、任用说客:张丑、公孙帮助靖郭君解除楚难?

上文提到,齐国和魏国互相承认称王之后,楚威王非常恼怒,知道这件事情是靖郭君策划的,于是准备除掉靖郭君。当时,周朝虽然已经完全没落,但躯壳尚存,各个诸侯国都不敢轻易会盟称王。而楚国比较强大,各国都尊重楚国。在齐国不断强盛后,楚国本来就很嫉恨,再加上齐魏联手,楚威王勃然大怒,直接派兵攻打齐国。

楚威王在徐州战胜齐国后,要求齐国驱逐靖郭君。靖郭君很害怕,于是向齐臣张丑求救。“没问题,”张丑回道,“我去说服楚王!”

张丑来到楚国,开门见山地对楚王说:“大王,您虽然在徐州取得了胜利,但并不是因为你们军力强大,而是田盼不被齐王任用的缘故。田盼为国家建立了功勋,百姓都为他效力。靖郭君与田盼不和,齐国不任用田盼而任用齐将申缚,申缚是靖郭君的亲信,可是百姓不愿为他效力,所以大王在徐州才战胜了申缚。如果您要齐国驱逐靖郭君,田盼必然会被重用。田盼如果被重用,就会整顿他的军队与大王对抗,这必然不利于您啊。”

经张丑此番游说,楚威王果然放弃了要齐国驱逐靖郭君的打算。

不久,齐王又要封赏靖郭君于薛邑。楚王听说后更加恼怒,准备进行军事干预,阻止靖郭君受封。迫于形势,齐王有意放弃封赏靖郭君。

就在这关键时刻,著名说客公孙闬挺身而出。作为齐国名客,公孙闬本来就是田府的常客,后来又成为孟尝君的谋士和门客。

公孙闬对靖郭君说:“当前,您能否得到封赏,问题的关键不在齐国,而在于楚国,在于楚威王。”“是啊,”靖郭君无奈地说,“可是楚威王对我恨之入骨啊,这该如何是好?”“不要紧,”公孙闬很有把握地说,“待我去说服楚王,让他比齐王更想封赏您。”“事到如今,”靖郭君说,“有劳先生,我就把这件事委托给您吧。”

公孙闬来到楚国,对楚王侃侃道:“鲁、宋两国讨好楚国,而齐国却不讨好楚国,这是因为齐国强大而鲁、宋弱小的缘故。大王您为什么偏偏只看到弱小的鲁、宋之利,却不担心齐国的强大呢?”“什么意思?”楚威王不解地问,“我最担心的就是齐国的强大,我最痛恨的就是靖郭君!”“既然如此,”公孙闬说道,“大王您应该支持齐国分封靖郭君,原因很简单:齐国给靖郭君封地,将使他的势力渐渐扩大,以致权倾国君。这是使齐国弱小的做法。同时靖郭君也会因为自己势力的扩大而逐步妄自尊大,古话说“欲亡之先骄之”,最后靖郭君一定会因狂得病,齐国也会因君王势力衰败而亡国,所以希望您不要去阻止。”“您说得好像有些道理,”楚王若有所思地说,“好吧。”

于是楚威王就放弃了阻止齐国封赏靖郭君的打算,靖郭君又在门客的帮助下获得成功。三、察纳雅言:无名说客献言“海大鱼”

靖郭君获得封地后,非常得意,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找一找做君王的感觉,他还准备在封地——原薛国的地方(今山东滕县东南)大肆修建城池。

然而,还没开始动工,就惹来很多门客的劝阻。靖郭君听得很不耐烦,干脆不见客了,并明确交代守门人说:“不要再为劝谏的门客通报。”言下之意,请劝阻我筑城的人闭嘴。

靖郭君此令一下,说客们都颇多不满,但碍于情面,也都知趣地不再议论。可偏偏有一位先生很不理解,他坚决要求面见靖郭君,并且保证说:“我见到靖郭君只会说三个字,绝不过多打扰。”“如果多说一个字,我愿意领受烹杀之刑!”

所谓烹杀之刑,就是把人放到锅里煮死。“那就让他来吧!”靖郭君无奈地说。“海大鱼。”这位客人说完,扭头就走。

靖郭君听了觉得很奇怪,要他留下来把话说清楚。“我不敢以生死开玩笑。”这位先生郑重其事地说。“没事,”靖郭君说,“这是我请你讲的,对错我都不会惩罚你。”“那就恕我直言。”客人说,“您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什么意思?”“海中大鱼,渔网网不住它,渔钩也钩不了它;然而一旦离开了水,蚂蚁都可以吃它的肉。”“接着说。”靖郭君莫名其妙,急切地想知道下文。“现在,齐国就如同殿下您的水。如果您永远拥有齐国的庇护,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您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还是没有用啊!”

靖郭君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建薛城的打算。

此事虽小,却为靖郭君赢得了低调做人、忠心于齐的美名。靖郭君也因此获得了更多尊重,为家族创设了美好家园。第三节生存的机会靠自己

孟尝君虽然出身豪门,祖父为王,父亲封君(公侯爵),但他活得并不轻松,他是靠个人努力和祖上遗功共同造就了一代名相。一、浪漫五月成缺憾

五月,一个鸟语花香的浪漫时节,在西方,五月象征着生命和春天。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玛雅就专门司管春天和生命,为了纪念这位女神,罗马人便用她的名字——拉丁文Maius命名五月,英文五月May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

但是对孟尝君来说,五月却意味着灾难和死亡。他在五月出生,偏偏是在端午节。端午节本有禳灾祛邪之俗,这与古时的巫傩风俗相关。在古人的观念中,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是恶月中的恶日,是一年中毒气最盛的一天,就连此日出生的孩子,也可能会克父母,故或弃而不养,或另改出生日。至今,每逢端午节,人们还要在大门上挂艾草以驱邪。除孟尝君以外,被金人俘获的宋徽宗赵佶也出生于端午。

孟尝君不仅出生日期不好,还是个私生子,他的母亲因美丽而获得靖郭君的青睐,但又因地位不高而没有获得应有的尊崇。而且,靖郭君妻妾成群,子女繁盛,光儿子就有四十几个,所以,小田文刚呱呱坠地,父亲田婴就对田文的母亲下达指令说:“不要养活他。”

我们能够理解孟尝君母亲的极大痛苦,可怜天下母亲心。虽然她连一个姓名都不曾留下,但这个女人很伟大,她没有听从夫君的劝诫,而是在隐忍中小心翼翼地养育自己的儿子。

小田文在母亲的精心抚育下茁壮成长,他很注意学习和观察,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回报母亲的厚爱。

痛苦是一剂良药,接受它就能够解除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能够释放出意想不到的能量。二、年轻气盛消偏见

小田文逐渐长大,聪明伶俐又颇有抱负,于是母亲尝试着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靖郭君。“夫君,我把您的孩子带来了。”田文母亲战战兢兢地对靖郭君说道。“我早就让你把这个孩子扔了,你竟敢把他养大了,这是为什么?”靖郭君愤怒地责怪道。“尊敬的父亲,”小田文不等母亲答话,立刻上前躬身施礼,并反问父亲靖郭君道,“您不让养育五月出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你不明白,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会跟门户一样高,是要克父母命的。”靖郭君回答说。“既然您相信这个传说,我想问问: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的,还是由门户授予的呢?”

靖郭君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语。田文接着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

靖郭君无言以对,便斥责道:“你不要再说了!”

过了一会儿,田文又瞅机会问他父亲:“儿子的儿子叫什么?”“这个还用问,叫孙子。”靖郭君答道。“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文接着问。“玄孙。”“那玄孙的孙子又叫什么呢?”田文又问。

靖郭君说:“我不知道了。”“尊敬的父亲,”田文继续说道,“您执掌大权担任齐国宰相,到如今已经历三代君王了,可是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加,您自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宰相的门庭必有宰相。现在您的姬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现在您还一个劲儿地加多积贮,想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却忘记国家在诸侯国中一天天失势。我觉得这是很奇怪的。”“这小子很有才啊!”靖郭君在心里陡然生出一股钦佩和怜爱之情,从此以后,他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非常器重他,把他光明正大地领回府上,并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来往不断,田文的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国中。各诸侯国都派人来请求靖郭君立田文为世子,靖郭君答应下来。

后来靖郭君去世,田文也在薛邑继承了靖郭君的爵位。三、韬光养士为远谋

为了赢得应有的政治地位,孟尝君田文必须拥有一批能够为自己服务的谋士和属下。他在薛邑大肆收买各方英杰和侠客,甚至不惜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要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

孟尝君的门客很快就达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他相同。每当他接待宾客,与之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记录自己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

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光,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一样,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结果并没有什么区别,那个宾客羞愧得无地自容。

孟尝君门下有一个毫无才能的门客叫夏侯章,尽管这位先生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主人,但仍然享受着很高的待遇:出行有四马之车,一个人吃饭的花费相当于一百个普通人的消费水平。

孟尝君用上等食客的标准款待,让夏侯章称心快意。而每每谈到孟尝君时,夏侯章都要说他的坏话。很快有人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孟尝君,他却一笑了之:“我是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夏侯公的,你们以后不要再提起这事了。”

门客把孟尝君的善意告诉了夏侯章,并责怪他不该诽谤主人。“谢谢您提醒!”夏侯章回道,“孟尝君虽然声望闻达于诸侯,但他毕竟不是诸侯,却以上等食客的待遇款待我。我没有丝毫功劳,竟得到这样优厚的待遇,我说他的坏话,正是这个缘故。这是为了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孟尝君之所以获得美名,是由于有我说他的坏话。我以自己的身败名裂去成全孟尝君,这哪里是仅仅凭几句话就能做到的呢?”

经过几年的精心培植,孟尝君的势力逐步壮大,为了验证门客的实力,他在闲坐时,专门从中挑出三位进行考察。他故意卖关子道:“希望听听先生们的意见,帮助我改正缺点。”实际上是想看看他们对自己的态度。

一位先生立刻振臂高呼说:“天下诸侯有谁敢冒犯您,我就用自己的鲜血来溅他们的衣襟。”

第二位田瞀不甘示弱地说:“只要在人迹所到的地方,我就要掩饰您的短处,赞扬您的长处。千乘的国君和万乘的国君,都争着与您交往,就像是争着要任用您,又生怕做不到那样。”

另一位也信誓旦旦地说:“我希望您能用府库的财物收罗天下的贤士,为您决断疑难事件,应付突发变故,就像魏文侯以田子方、段干木为师那样。这就是我所要为您做的。”

孟尝君听后,十分满意,他变得更加自信从容。四、谈笑之间去楚难

孟尝君过得并不轻松,田家历来与楚国不和,靖郭君就曾遭到楚王追杀。孟尝君住在薛地时,楚人发兵攻打薛地。

接到战报,孟尝君并没有急于向齐王求救,而是一边应战,一边静候其变。当时,齐国谋士淳于髡为齐国出使楚国,回来时经过薛地。孟尝君让人准备大礼并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他对淳于髡哭诉道:“楚国进攻薛地,先生不要忧虑,只是我以后不能再伺候您了。”淳于髡说:“请您指示。”

淳于髡回到齐国,把主要工作汇报完毕后,齐王关切地问道:“先生您除了以上工作,还有什么见闻没有?”“有啊,”淳于髡回答说,“这一路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楚国人非常顽固,而薛地人也太不自量力。”“你说的是什么意思?”齐王好奇地问道。“薛地人不自量力,他们竟然在那里为先王立宗庙;楚国人顽固至极,非要攻打薛地,所以说薛地人不量力而行,楚国人也太顽固。”“啊!先君的宗庙在那里呀!那楚国进兵,我的宗庙一定危险呀!”

于是,齐王毫不犹豫地发兵去援助薛地,孟尝君因此避免了一场灾难。第四节急于出道立功名

孟尝君觉得自己羽翼渐丰,就开始主动出击,以建功立名。一、出巡不忘博民心

孟尝君准备向各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他把出访的第一站放到老冤家楚国。当时,孟尝君已经小有名气,口碑较好,所以楚王很友好地接待了他,临走时还送给孟尝君一张象牙床。

楚都的登徒官正值班,该他去送象牙床,可是他不想送,于是就求见孟尝君随行的门人公孙闬,对他说:“我是楚都的登徒官,按照安排该由我去送象牙床。但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有丝毫损伤,就是卖了妻子,我也赔偿不了。您如果能让我不去送象牙床,我愿把家传的宝剑送给您。”“行啊,”公孙闬爽快地回道,“我愿意帮助您。”

次日,公孙闬去见孟尝君,对他说:“您难道已经接受了楚王送的象牙床吗?”“是的。”孟尝君回道。“我希望您不要接受。”“为什么?”孟尝君不解。“道理很简单啊,”公孙闬说,“五国之所以都想把相印交给您,是因为知道您在齐国能赈济贫困之士,有振兴国家之才。五国的明君真正仰慕的是您的义气,爱慕的是您的廉洁。”“而现在您初到楚国,他们就要送您象牙床。”公孙闬接着说,“如果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今后那些您还没有去的国家,又将如何来接待您呢?所以,我希望您不要接受这份礼品。”

孟尝君一听有道理,马上说:“好,我把它退回。”

见主人被成功说服,公孙闬立刻志得意满地匆匆离去,还没有走到中门,孟尝君又把他叫回来,质问道:“您叫我不要接受象牙床,这很好。可您为什么这样得意呢?”“主人啊,您不知道,通过您,我获得了三件大喜,另加一把宝剑。”“这是什么意思?”“您门下百多人,没有人敢来劝您,唯独我来劝您,这是我的一喜;我劝您,而您又听从我的规劝,这是我的二喜;我劝您,还能改正您的错误,这是我的第三喜。”“同时,”公孙闬颇为得意地说,“楚王赠送象牙床,楚都的登徒官托我前来劝阻您,还答应给我一把家传宝剑。”“好。那您接受了吗?”“我当然不敢。”公孙闬回道。“您赶快接受了这份礼品吧。”孟尝君下令道,并且令人马上写出布告说,“有谁能宣扬我的美名,纠正我的错误,而在外私自接受了宝物的,赶快来给我提意见!”

楚国之行,孟尝君再次赢得尊重。二、初次入秦受阻拦

既然要博取功名,自然首先考虑到有名望的国家。楚国之行,孟尝君着实声名大震。回来之后,他便又开始谋划,而这次他把行程安排到西边强大的秦国。

有虎狼之心的秦国很不让人放心,尤其是对于经验不足、初出茅庐的孟尝君来说,变数更多,所以劝阻的门客极多,弄得孟尝君不堪其扰,最后只好悬挂免劝牌。

最后门客们让最有说服力的苏秦(《史记》记载为苏代,《战国策》记载为苏秦,事实上他们为同族兄弟)出场劝阻。苏秦刚一开口,孟尝君立刻反驳说:“先生如果有话要讲的话,请讲一讲鬼怪之事,因为人世间的事情,我都知道了。”

苏秦回答说:“臣这次来,本来也不敢谈人间的事,就是专门和您讨论鬼的事情。”“那就请讲吧,”孟尝君说,“我倒要听听鬼的故事。”

苏秦对他说:“刚才在我来到这里之前,路经淄水,有一个土偶人和桃木人在交谈。桃木人对土偶人说:‘你是西岸之土,被捏制成人,到了八月天降大雨,淄水冲来时,你就残而不全了。’土偶人却答道:‘您说得不对。我本来就是西岸的泥土,即使我被冲成泥土,不过还是回到西岸罢了;而你由东方桃木雕刻而成,一旦天降大雨,淄水横流,你就会被流水冲走,连家园也找不到,那么你将漂往何处?’”“您用这个故事要说明什么?”孟尝君问道。“我要讲的是,现在的秦国是一个四面都有关塞的强国,就如虎口一般,而足下若入秦,我不知道您能否安然而回。”苏秦直言道。“原来如此!”孟尝君听后恍然大悟,于是就取消了行程。三、初为秦相被罢免

孟尝君对秦国之行没有成行,尤其对没有能够拜见秦王一直耿耿于怀,直到齐湣王二年(前299),他终于有机会到了秦国。当时,孟尝君已经名声在外,成为众多诸侯国争夺的对象,所以一到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

但好景不长,秦国臣僚中有人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大王您不要忘了,他是齐王的同宗,您却执意要拜他为秦国宰相,今后孟尝君在为您谋划事情的过程中,必然首先考虑齐国的因素,必定要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这样秦国可要危险了!”

受此影响,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第五节鸡鸣狗盗终圆梦

秦昭王不仅罢免了孟尝君,而且在谋士的劝说下,准备除掉他,于是上演了历史上惊心动魄的“鸡鸣狗盗”事件。一、鸡鸣狗盗

秦昭王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并企图杀掉他。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那个宠妾也不回避问题,但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裘。”

孟尝君来秦国的时候,的确带来了一件白色狐裘,价值千金,天下无双,但已经献给了秦昭王。秦昭王经常拿这件宝物向宠妾炫耀,所以宠妾非常想私自占有。今天,那个宠妾突然提出这个要求,让孟尝君很发愁,于是向随行的门客求救。但问遍了几乎所有门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我能帮助您拿到那件白色狐裘。”一位平常很不起眼的门客说。“您怎么能够拿到?”孟尝君急切地问。“我有特异功能,”这位门客说,“我既是人,又能扮演成狗。”“那您就帮我试试吧。”孟尝君吩咐道。

于是这位先生当夜就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的内室,盗取了昭王的那件狐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获释后,立即更换了出境证件,更改了姓名,乘快车逃离,于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可关门紧闭。

果然,秦昭王后悔放走了孟尝君,于是派人寻找,得知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车飞奔追捕。

按照函谷关出关规定,只有在拂晓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可孟尝君一行到达关口时,还是深夜时分。前有重关,后有追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个人挺身而出。“殿下,您不必着急!”这位门客说道,“让我来叫开门。”

原来这位先生没有别的本事,却会学鸡叫,模仿得活灵活现,与鸡鸣无异。在他的鸡叫声中,附近的鸡受到影响,也都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于是守关人按照常规,打开关门,孟尝君一行便立即出示证件,逃出了函谷关。

出关后约莫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只好收兵回营,秦昭王悔之晚矣。

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门客中的时候,诸人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但孟尝君在秦国遭难之际,靠着这两个人得以解脱。自此以后,门客们都钦佩孟尝君广招宾客的做法。二、遭讽屠城

孟尝君一行逃出函谷关之后,很快到达赵国境内,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

赵国人早就听说孟尝君的大名,都想一睹他的风采。于是大家乘孟尝君出来之机,尾随而至,争相围观。

但是观景不如听景,大家一看,原来传说中的孟尝君相貌毫不出众,甚至有些猥琐,让人大跌眼镜。

于是众人都嘲笑说 :“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

孟尝君听到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逃亡路上,他担惊受怕,本来就很窝火,又受到这帮凡夫俗子的嘲笑,孟尝君立刻火往上蹿,下令随行人员跟他一起跳下车来,大开杀戒,一连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解恨离去。三、复仇攻秦

孟尝君回国后担任相国,虽然终于圆了相国梦,但始终忘不了在秦国所受到的囚禁之苦、逃关之难,每每想起,他就会更加怨恨秦国。于是,他准备以齐国曾帮助韩、魏攻打楚国为理由,也就是说借着齐国有恩于韩魏,要韩魏出兵,联合攻打秦国,并为此向西周借兵器和军粮。

当时的秦国非等闲之辈,即使三国联合,也并非秦国的对手。对于这种公报私仇的冒险行为,门客们很不赞同。

于是,著名说客苏代替西周对孟尝君说:“您拿齐国的兵力帮助韩、魏攻打楚国达九年之久,取得了宛、叶以北的地方,结果使韩、魏两国强大起来,齐国实力却因年年战争而被削弱,如今再去攻打秦国就会愈加增强了韩、魏的力量。而韩国、魏国南边没有楚国的忧虑,北边没有秦国的祸患,那么齐国就危险了。”苏代接着说,“韩、魏两国强盛起来必定轻视齐国而畏惧秦国,我实在替您对这种形势感到不安。”“那依您之见?”孟尝君问道,“我恨秦国啊!”“依我之见,您不如让西周与秦国深切交好,您不要进攻秦国,也不要借兵器和粮食。您把军队开临函谷关但不要进攻,让西周把您的心情告诉给秦昭王说:‘薛公一定不会攻破秦国来增强韩、魏两国的势力。他要进攻秦国,不过是想要大王责成楚国把东国割给齐国,并请您把楚怀王释放出来以相媾和。’“这样的话,您让西周用这种做法给秦国好处,秦国不被攻破又能拿楚国的地盘保全了自己,秦国必定情愿这么办。楚王能够获释,也一定感激齐国。齐国得到东国自然会日益强大,您的薛邑也就会世世代代没有忧患了。“秦国并非很弱,它有一定实力,而且处在韩国、魏国的西邻,韩、魏两国必定倚重齐国。”

孟尝君一听很有道理,这样虽然不能解除心头之恨,却实实在在地有利于齐国的长治久安,于是就改变了联合出兵计划,也不向西周借兵器和军粮,避免了一场兵灾。

当时,楚怀王已经到了秦国,秦国扣留了他,所以孟尝君按照苏代的设想,要求秦国放出楚怀王,但秦国并没有照办。四、取悦有方

孟尝君贵为相国,又封有薛地,可谓位高权重,但他时时小心,事事小心,唯恐失宠获罪。

一次,齐王的夫人死了,齐王很是悲伤。孟尝君就大肆操办丧事,让齐王很有面子,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七个妃嫔都受到齐王宠爱,究竟推荐谁来替代齐王夫人的位子呢?

经过深思熟虑,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这天上朝时,孟尝君献给齐王七副玉质耳饰,其中一副经过特别加工打造,最为美观。次日他再到王府观察,七位妃嫔中有一位佩戴上了那副最精美的耳饰。于是,聪明的孟尝君心里有底了,他立刻向齐王进谏,请求将那位佩戴上了最精美的耳饰的妃嫔立为王后,齐王果然应允,并对孟尝君充满了感激之情。第六节狡兔三窟方无忧

自童年遭弃开始,孟尝君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那就是被人遗弃。所以,即使当上宰相,据有薛地,他仍然处在不安之中。好在,他收留了一位忠诚能干的门客冯谖,正是在冯谖的精心谋划和苦心经营下,孟尝君拥有了“狡兔”之“三窟”,方才高枕无忧。一、冯谖初次进相府

当初,贫困交加的冯谖先生虽然一身本领,却生活无依。当听说孟尝君乐于招揽门客,便尝试穿着草鞋远道而来拜见他。“承蒙先生远道光临,有什么指教我的?”一见到这位可怜兮兮的先生,孟尝君就虔诚地问他。“听说您乐于养士,我只是因为贫穷才远道而来,想归附您谋口饭吃。”冯谖直言不讳地回答说。

当时,孟尝君手下已经是门客云集,其中不乏大腕巨擘,加上伙食紧张,于是就把他安置在下等门客的住所里。

十天后,孟尝君还没有忘记这位可怜的先生,他叫来住所的负责人,询问道:“冯谖近来做什么了?”“真是不可思议,”负责人回答说,“冯先生实在太穷了,只有一把剑,还是草绳缠的剑把。而他刚来不久,就表现很差,老是抱怨伙食差,不停地弹着那把剑唱‘长剑啊,咱们回家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听后,就吩咐让冯谖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里,吃饭有鱼了。

过了五天,孟尝君又向那位负责人询问冯谖的情况。负责人回答说:“这次不抱怨伙食了,却想拥有私家车,不停地弹着剑唱‘长剑啊,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于是孟尝君又把冯谖迁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进出都有车子坐。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再次询问那位负责人,负责人回答说:“这位先生的要求真够多,现在他又弹着剑唱‘长剑啊,咱们回家吧!没有办法养活家’。”

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此时,他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冯谖贪得无厌。但是碍于情面,尤其是已经拥有了礼贤下士的美名,孟尝君还是关切地问:“冯公有亲人吗?”“家中有老母亲需要赡养。”冯谖毫不客气地回答。

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不使她感到困苦。自此以后,冯谖不再抱怨,也不再弹剑唱歌。二、冯谖焚契以市义

此后又过了整整一年,冯谖在薛邑,过得优哉游哉。

当时孟尝君正任齐国宰相,受封万户于薛邑。他的门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赋税收入不够供养这么多门客,孟尝君就派人到薛邑贷款放债,以此化解经济危机。但由于天灾不断,百姓收成不好,借债的人多数不能付给利息,相府经济愈显紧张。

对于这种情况,孟尝君焦虑不安,就问左右侍从:“谁能前往薛邑去收债?”“您何不让冯谖先生前往试试?”主管住宿的那位负责人向孟尝君进谏说。“上等食客住所里的冯先生从相貌看,很是精明,又是个长者,一定稳重,派他去收债该是合适的。”负责人又补充说道。“那就试试吧。”孟尝君便迎进冯谖,向他请求说:“宾客们不以为我无能,都前来归附。如今光临我门下的有三千多人,但眼下食邑的收入不能够供养宾客,所以我在薛邑放了些债。可是偏偏遇上薛邑的年景不好,没有收成,百姓多数不能付给利息。宾客吃饭恐怕都成问题了,希望先生替我去索取欠债。”“行啊,”冯谖爽快答道,“先生您待我不薄,我正愁无以报答,既然您相信我,我就试试吧。”

于是冯谖告别了孟尝君,启程来到薛邑。他把凡是借了孟尝君钱的人都集合起来,索要欠债,得到利息十万钱。他用这笔款项购买了许多酒,买了肥壮的牛,然后以置办酒席的名义,再次召集借钱的人,申明能付给利息的都来,不能付给利息的也来,同时一律带着借钱的契据以便核对。

一听到冯谖先生要请客,大家热情很高,纷纷前来赴宴。当日,冯谖先生命人杀牛炖肉,大坛置酒,场面好不热闹。

就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冯谖就拿着契据走到席前一一核对,能够付给利息的,给他定下期限;穷得不能付息的,就取回他们的契据,直接当众把它烧毁。

同时,冯谖先生举起酒杯高声说道:“乡亲们,今天我把大家召集起来,不光是为了收租的事,更重要的是要向你们传达一个信息:我的主人孟尝君之所以向大家贷款,目的是向没有现钱的人提供资金,帮助从事生产经营;而他现在之所以向大家索债,是因为府上没有钱财供养大批无依无靠的宾客。如今,按照孟尝君的指令,请那些富裕的、手头有钱还债的,及时按照约定期限偿还债务;贫穷的、无力还债的,就不再还款,大家刚才都看见了吧,这些人的契据,我已经当场烧掉,请你们不要再有压力,安心生活。乡亲父老们,让我们高举酒杯,为我们能够拥有像孟尝君这样的开明主人而开怀畅饮吧!”

听到这个喜讯,在坐的人都站了起来,连连面向相府行跪拜大礼。三、“市义”远略初遭讥

冯谖替孟尝君收买人心,意在维护主人孟尝君的长远利益,但孟尝君起初并不领情。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谖。

冯谖刚一回来,孟尝君就责问道:“我的封地本来就少,而百姓还多不按时付给利息,宾客们连吃饭都怕不够用,所以请先生去收缴欠债。听说先生一收来钱就大办酒肉宴席,而且把契据烧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大人息怒,”冯谖回答说,“我之所以如此行事,本来就是为了您啊。”“什么意思?”孟尝君不解。“大人您想想,如果我不大办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债民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给他限定日期还债,他们肯定会按约定偿还,这样就保证了您的收入;贫穷的,即使再怎么催逼,十年也还不上债,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到了危急时,就会用逃亡的办法赖掉债务。”“而且,”冯谖继续开导说,“对于那些无力还债的,如果催促太紧,不仅终究没办法偿还,您周围的人都会认为您贪财好利,不爱惜平民百姓,您也可能因此获得背离冒犯国君的恶名,而这可不是用来鼓励平民百姓、彰扬您名声的做法呀!”“最后,我替您果断烧掉那些毫无用处、徒有其名的借据,废弃有名无实的账簿,是让薛邑百姓信任您而彰扬您善良的好名声啊。如此一来,您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孟尝君听后,觉得似乎有些道理,虽然很不舒服,但也不再追究,颇有风度地拍着手连声道谢。四、封地建庙以长安

此后,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便强行罢免了孟尝君。孟尝君无奈,只好回到封地薛邑。

在回薛邑的路上,尚未走一百里,老百姓听说主人回来了,都扶老携幼,迎君于道中。孟尝君一看到这种场面,心里颇觉安慰,就对随行的冯谖称赞说:“先生此前为我市义,今天果然显现效果!”“大人不要骄傲,”冯谖说,“民间俗语说,狡兔有三窟,才能免死。现在大人您仅有一窟,还不能高枕而卧。回头让我为您营造第二窟。”

不久,冯谖向孟尝君要了五十辆马车、五百斤黄金,向西出访魏国。见到魏王,对他说:“齐王罢免了德才兼备的孟尝君,现在诸侯国君都想聘任他,谁先迎取他,谁就能够富国而强兵。孟尝君对您比较钦佩,让我首先来拜见您,这是您和魏国的福分啊!”

魏王也早就知道孟尝君的大名,今天得知他主动求见,十分高兴,马上表示接受。把以前的相国聘为上将军,腾出位置,立刻派遣使者,准备好黄金千斤、车百乘,到薛地聘请孟尝君。

孟尝君得到消息,很是得意,但冯谖赶在魏国使者到达之前就劝诫孟尝君说:“大人,魏国使者带着黄金千斤、车百乘来聘请您,实在够显赫、够诚心诚意了,但我还是劝您不要接受。”

孟尝君知道冯谖老谋深算,就听从了他。结果魏国使者三次来聘,孟尝君都坚决辞让不去。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震惊,君臣们都害怕孟尝君叛国通敌,于是齐王用更高的礼节,派遣太子太傅亲自带着黄金千斤、文车二驷,外加一把价值连城的宝剑,到薛地聘请孟尝君。太傅还带来齐王的亲笔信,信中说:“尊敬的孟尝君,寡人近来厄运缠身,或许是遭到死去祖上的惩戒,所以竟然听从了臣子们的谄谀之词,罢免了您,真是不好意思!希望您能顾念我们同宗同祖之情,原谅我的鲁莽与无知,再回到宰相的位置上,来与我共谋大业。”

在冯谖的谋划下,孟尝君终于如愿以偿,官复原职。但冯谖并未得意忘形,而是提醒孟尝君道:“您现在虽然拥有了两窟,但还不足以高枕无忧。”“您还有什么高见?”孟尝君问道。“薛地是您的最终归宿,”冯谖道,“但是薛地的兵力不足以自保,所以我劝您赶紧借机为田家修建祖庙,这样,一则齐王会因您对田氏家族的尊崇而感激您,二则,为了保护好祖上宗庙,齐王一定会派驻军保卫,这样薛地就会更加安全了。”

按照冯谖的规划安排,孟尝君很快就建好了田氏宗庙祠堂,至此,冯谖才对孟尝君祝贺道:“先生可以高枕无忧了!”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实乃冯谖之计也。五、冯谖良计稳相位

当初,孟尝君遭到罢免之时,门客们纷纷离去。看到那些宾客一个个地离开,孟尝君非常失落。恢复相位后,他对冯谖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可现如今,宾客们看到我被罢官,都背离我而去,真是人走茶凉啊!好在有先生您的帮助,我才得以恢复相位。现在又有不少人回来归附我,他们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先生您错了,”冯谖劝谏道,“我听说,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自然的常规道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我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简单。您难道没看到人们赶集的场景吗?天刚亮,人们向集市里拥挤,侧着肩膀争相进入;日落之后,哪里还有人急着往里进?他们经过集市时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原因很简单,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罢集后他们所期望得到的东西,集市上已经没有了。“先前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这是因为他们所要得到的难以满足;现在您官复原职,他们再次归附,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还能像过去一样。”“听君之言,受益良多啊!”于是,孟尝君不再抱怨,其门庭又恢复了往日的繁闹景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