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06:59:26

点击下载

作者:林之满,萧枫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

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试读:

编写说明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

为了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感悟世界各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我们组织数十位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这一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丰富精彩的图片鉴赏于一体的50卷本《话说世界》系列丛书。每一卷都系统而深入地展示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50卷本又在总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把世界历史从单纯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框架中释放出来,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涵盖历史、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重新演绎世界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给读者尽可能丰富的知识看点。《话说世界》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 源远流长的世界古代史;

第2卷 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

第3卷 辉煌灿烂的世界中古史;

第4卷 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

第5卷 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史;

第6卷 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

第7卷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

第8卷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第9卷 浑厚深沉的古印度文明;

第10卷 高贵典雅的古希腊文明;

第11卷 包罗万象的古罗马文明;

第12卷 夕阳辉映的拜占庭文明;

第13卷 传宗布教的的阿拉伯文明;

第14卷 血泪交织的希伯莱文明;

第15卷 光耀美洲的的印第安文明;

第16卷 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学;

第17卷 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

第18卷 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筑;

第19卷 妙笔生花的世界绘画;

第20卷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

第21卷 摇曳多姿的世界舞蹈;

第22卷 低吟浅唱的世界戏剧;

第23卷 精华荟萃的世界教育;

第24卷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

第25卷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

第26卷 创造生活的科技文明;

第27卷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

第28卷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

第29卷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

第30卷 神圣辉煌的著名宫殿;

第31卷 独领风骚的工艺美术;

第32卷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

第33卷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

第34卷 狂放粗犷的原始艺术;

第35卷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

第36卷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

第37卷 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

第38卷 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

第39卷 划破时代的世界变革;

第40卷 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

第41卷 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

第42卷 惊心动魄的世界战争;

第43卷 同遵共守的世界条约;

第44卷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

第45卷 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

第46卷 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

第47卷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

第48卷 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

第49卷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

第50卷 扑朔迷离的世界之谜。《话说世界》希望通过一些通俗的语言和故事体裁,对世界历史做一个概述。它只讲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人物和对关键阶段的描述,而且选择了一种通俗的简明形式。其原因很简单,鼓励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去阅读一本生动的书,比沉闷枯燥的文字吓跑一个读者,对文化的意义更大。这本书可以作为历史专著的补充读物。你可以用非常休闲的方式去阅读它,读读停停,我们相信在历史人文的浪漫风景中,你不会感到乏味。当然,本书也无意于去取代那些优秀的历史专著。如果你对某一个局部历史细节有特殊的兴趣,还可以参考详尽的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话说世界》不同于现存于世的多种版本的世界通史,其往往“为通而通”,结果常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主干虽有,枝叶嫌乏。而《话说世界》则运用现代分类科学,在结构设计方面有总有分,有经有纬,条分缕析,纲举目张。《话说世界》重点选取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若干话题,逐一论说。纵横全书,既能看到世界历史的大脉络、大走势,又能细察世界历史的每一个横断面,完整而丰满。《话说世界》用生动的文本和精美的插图,再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恢弘画卷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人类社会的世界史简明百科全书,串联起全部人类文化的瑰宝,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话说世界》丛书编委会2008年2月

《诗经》:中华民族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中国〕民间作者简介

诗经并非一人所作,它原是商周时期的民间歌曲,后由人采集和编选而成。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问题,过去有所谓“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传说。前者就是对大量诗歌最初被采集的解释,后者就是对这些诗歌删编成书的解释。目前流行的说法是:《诗经》是周王朝经诸侯各国协助采集,最后命史官和乐师整理编选而成。孔子对它进行过整理研究。背景介绍《诗经》是中国商周时期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产生的地域涉及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作者中有贵族、农夫、牧人,也有士兵和奴隶。先秦时代,统称《诗经》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将它奉为经典,才称为“经”。现存的《诗经》,是由西汉时期鲁国人毛亨和赵国人毛苌所传,自东汉末年大行于世,因此也被称为《毛诗》。内容概述《诗经》中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它是我们的祖先在两千余年前的黄河两岸用质朴的声音吟唱着的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这中间有追求爱情时的欢乐,如:《国风·关睢》、《郑风·出其东门》等;有失恋的痛苦,如《卫风·氓》等;有劳动的愉悦,如《秦风·蒹葭》;有生活的磨难,如《豳风·七月》、《伐檀》、《硕鼠》等。人们将他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直诉出来,使我们今天仿佛还能闻到田野中的清香,听到春风拂动的树叶声,看到蓝天绿水之间一派悠闲的农作场面。

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在《诗经》中数量很多。这些情诗产生于不同时代、地域,但大致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男女恋爱生活是比较自由的。这些诗大多数是当事者率真大胆的表白,感情真挚、强烈、质朴、健康。虽然同属爱情题材,内容却很少重复,凡属恋爱生活里所有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都有所表现。《诗经》中的情诗大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健康的感情和严肃认真的态度。

除爱情诗外,《诗经》对统治者的压迫与战争徭役所带来的苦难都有所揭露。除直斥统治者的丑恶外,人们还表达了劳动生活中的快乐,表现了热爱和平与坚决抵抗外辱的爱国主义情怀。《诗经》在赞美爱情,歌颂生活,嘲讽黑暗,揭露暴政的同时,大量巧妙地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寄物喻人,咏诗言志,其白描、写实的艺术风格,令人赞不绝口,许多名句千古传唱,今天的少年儿童大多耳熟能详。欣赏与评析《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它的内容、手法和形式都为后世之人取用和效法。《诗经》句法多为四言,有规矩,但又灵活多变。它最早运用了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成就巨大,深刻地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它的很多优秀作品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不但描写生动,语言优美,而且富有韵律,思想健康,虽经历千载,仍不可替代。《诗经》最大的成就是在诗歌创作上建立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显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其所采用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影响较大;在形式上,《诗经》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多采用复沓方法,创造出浓郁的诗意。

《伊利亚特》:代表古希腊人智慧结晶的文学名著

〔古希腊〕荷 马作者简介

荷马在古希腊被尊为希腊的民族诗人,当时人们很崇拜荷马,认为“荷马教育了整个希腊”。然而,关于这位远古时代伟大诗人的生平,已无从考证。只能根据普遍流行的说法推测他是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的一位上了年纪的盲歌手,过着流浪生活,是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背景介绍《伊利亚特》是“特洛伊”的音译,这首诗共1.5万多行,描写的是公元前13世纪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第10年的故事。

战争的起因是特洛伊国王的儿子帕里斯诱拐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阿伽门农决定为他的兄弟和家族受到的耻辱报仇,率领军队去特洛伊夺回海伦。双方打了整整10年,但都无法取胜。内容概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合称荷马史诗。它是以特洛伊战争传说为题材的。由于阿基流斯的父母在婚宴上没有邀请争吵女神厄里斯,于是厄里斯在席间投下了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结果引起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的争夺。最后由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评判。虽然赫拉许他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为最伟大的英雄,但帕里斯最后还是接受了阿佛洛狄忒的许诺:给他一个天下最美的女人。结果金苹果归阿佛洛狄忒所得,这使赫拉和雅典娜极为不满。后来帕里斯又在阿佛洛狄忒帮助下拐走了斯巴达之后海伦,从而导致了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希腊各族推阿伽门农为首领攻打特洛伊。

天神也各助一方,最后奥德修斯巧施木马计攻下了特洛伊。《伊利亚特》就是集中描写了10年战争中的最后51天。史诗一开始就点出“阿基流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阿伽门农和联军中最勇猛的阿基流斯争夺一个女俘。阿基流斯受辱后愤而退出战场,并祈求他的母亲说服宙斯惩罚希腊人,致使希腊军节节失利,一直退到海边。此时,阿伽门农才意识到自己的鲁莽造成的严重后果,他向阿基流斯求和,但遭到拒绝。危机时刻,阿基流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借了他的盔甲,杀上战场,他虽然率兵挡住了敌人,自己却被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杀死。阿基流斯见好友战死,悔恨自己的过失,决定重新参战。在战斗中阿基流斯怒不可遏杀死了赫克托耳,并把他的尸体拖在马后奔驰,以示报复。赫克托尔的父亲、特洛伊的老王普里阿摩斯跪求阿基流斯归还儿子的尸体,全诗在赫克托耳的葬礼中结束。欣赏与评析

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称《伊利亚特》是一部“神圣的书”,是古代希腊人“宗教和道德的源泉”。这部史诗以战争为中心,广泛地反映了荷马时代(公元前12~前8世纪,氏族社会末期)的希腊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风俗、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认识价值。它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而且也是研究古代希腊历史权威的史学典籍之一。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这部史诗的魅力还在于它那特异的故事和人物。这部史诗因为是产生于史前时期的作品,所以它的很多观念,是在文明时代那种有明确创作意图、有鲜明思想倾向的文学作品中见不到的。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它的特异魅力,来自于它作为“人类童年”的观念和意识,而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

史诗写的是一场神人交混的战争,众神的形象也是应该提到的。战争一开始就似乎是按神的意志,甚至是在神的直接参与下进行的。但史诗中的神,并不具有至高无上的主宰和权威意义。宙斯要用黄金秤来确定双方的胜负和某位英雄的生死,可见最终决定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命运,这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命运观念。

从艺术上,这部史诗具有民间说唱文学的特点,经常有程式化的描写和叙述,也有不少的重复。它最值得称到的艺术成就是:其一,结构宏伟,布局合理,剪裁得当。10年的战争,集中写第十年中的51天战况,其中又有详有略。其二,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其三,巧妙地使用了比喻、侧面烘托等艺术手法。如海伦的美,只是从特洛亚长老们的侧面议论(她真像一位女神,怪不得人们为她进行长久而痛苦的战争)见到,比直接描写她的美貌更能让人信服。史诗中的比喻,被称为“荷马式比喻”。

《奥德赛》:极具史料与思想价值的悲剧文学

〔古希腊〕荷 马作者简介

荷马在古希腊被尊为希腊的民族诗人,他的生平简介在《伊利亚特》时已经作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背景介绍《荷马史诗》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是古希腊人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是古代西方最伟大的史诗。

史诗如实反映了当时希腊社会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风俗等社会状况,是希腊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概述《奥德赛》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已近10年后,仍滞留于归家途中。而这一期间,100多个贵族青年向他妻子求婚,每天聚集在他家里摆设宴席,大肆挥霍他的财产。

女神雅典娜鼓励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外出寻父。他找到希腊英雄中最后返家的墨涅拉俄斯,得知父亲在女神卡吕浦索的岛上。

卡吕浦索强迫奥德修斯留在海岛上与她结婚,但他时刻思念家乡,最后女神服从宙斯的意旨放了他。于是他启航回家,但途中遇上风暴,又使他漂流到腓尼基人的岛屿。

国王阿尔基诺斯设宴招待他,席间奥德修斯讲述了自己9年间返乡的经历。他曾用计战胜了吃人的海神之子、独目巨人波吕菲摩斯,把人变成猪的神女喀尔刻,以歌声迷人的人首鸟身的女妖塞壬和海中巨怪卡律布狄斯与斯库拉;他还游历了冥土,看到了特洛伊阵亡英雄的鬼魂;同伴都在海难中丧身,他一人漂流到卡吕浦索的岛上,被挽留了7年。国王听完他曲折艰苦的经历后很感动,厚礼相赠并派人送他回家。

奥德修斯化装成乞丐回到家中,与儿子共同谋划杀死了全部求婚者。史诗在夫妻团聚的喜剧气氛中结束。欣赏与评析

两部史诗,《伊利亚特》主要表现集体的战争场面,而《奥德赛》则主要表现个人的经历。虽然这部史诗中也提到了许多人和神的名字,但差不多可以说是主人公的陪衬,核心的人物是奥德修斯。在希腊的神话传说中,奥德修斯以机智著称,特洛亚战争的结束,就是因为他献出了木马计,攻下了坚固的特洛亚城。在这部史诗中,奥德修斯的性格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足智多谋,做事深思熟虑。在这部史诗中,虽然也写了奥德修斯过人的勇力,但他一次一次的历险,靠的主要不是勇力,而是他超群的智慧。面对各种艰险情况,他不像其他同伴那样简单从事,而总是分析形势,采取一个最为妥善的办法去应对。回到家中后,他不急于露出真实身份,假扮一个可怜的老乞丐,试探那些求婚者,也包括他分别20年的妻子。

其二,执着的个人意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追求精神。这部史诗的焦点,集中于奥德修斯的还乡。从特洛亚海边出发,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不曾打消他回家的念头。

其三,维护个人财产和个人利益的明确意识。奥德修斯之所以坚持奔向他的故乡,一个本原的动力,是他在家乡的地位和财产。他的全部行动都有和财产有联系——或者为了获得新的财产,或者为了重新掌握原来属于他的财产。

在艺术上,这部史诗除了与《伊利亚特》一样具有民间说唱文学的特点和“荷马式比喻”之外,它在叙事结构上有独到的开创。

它把奥德修斯10年海上漂流的故事压缩在最后一年的四十多天之内讲述,集中紧凑;它用奥德修斯一个人的经历为线索,引出了广泛的空间和情节,内容丰富且线条明晰;并且在对奥德修斯海上历险故事叙述时,让奥德修斯自己在国王阿尔喀诺俄斯的宴会上来讲述,巧妙地使用了倒叙手法,是欧美长篇小说叙事结构的雏形,对后代长篇小说的发展有不小的影响。

《论语》:记录先哲智慧的传世语录

〔中国〕孔子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早年丧父,家境衰落,生活艰苦。但他天资聪颖,“十五志于学”,“好学不厌”,精通礼、乐、御、射、书、数,到30岁左右,他的“博学”已名闻遐迩。

孔子青年时代作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吏。三十四岁时,他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授徒讲学,据说弟子有三千,著名者七十二人。背景介绍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代是最动荡也最具特色的一个时期。当时周王朝在各路诸侯眼中已形同虚设,道德政治失去往日的效力,新兴政治势力纷纷崛起,群雄竞出,大国争霸,国体、人性、伦理道德等都急待一种更新的思想体系来解决。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鲁国内乱,孔子离开鲁国去齐国,他希望在齐国实践他的政治理想而未果。孔子在齐不得志,返回鲁国,又开始收徒授业;同时,结合春秋后期的社会现实,系统地总结前人的文化思想遗产,深入地研究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等重大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与主张,为后人留下许多精辟的论说。《论语》即是他的语录集。内容概述《论语》全书一共有20篇,约11000余字,每一篇都包含有记述一件事或数句话的若干个小章。每篇都以正文第一句取两三字为篇名,如《学而》、《泰伯》、《卫灵公》。《论语》的主要内容由以下几部分所组成:

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理想是纳仁入礼,他讲“礼”,以“仁”为思想基础,所以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讲“仁”,以“礼”为政治原则,所以说:“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提倡“德治”,反对滥用刑罚,反对过分剥削。他主张“仁者爱人”,并对百姓进行“教化”。这些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并留下了许多到今天依然十分具有启发性的宝贵思想。

孔子提倡在“多见而识”的基础上学思并重,理性自觉,他要求人们做到言行一致,“其身正,不令而行”,主张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还主张学习的态度要求实、要学思结合。学知、求实、慎思、明辨,是孔子对为学的基本要求。

文艺思想。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善和美的统一,即高尚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的统一,而又把善放在首位。在他心目中,文学艺术首先应在内容上符合崇高的政治伦理要求,不然形式再好也有欠缺。

孔子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精辟概括,则在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他认为诗歌具有能使读者精神振奋的强大艺术感染力。一是能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观察政治得失和社会风尚;二是可以发现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倾向。孔子的这些精僻见解,对后世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论语》虽然是语录体,但是其中的某些描写是具有一定情节和波澜的小故事,具有相当的艺术构思成分。欣赏与评析《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而成的,是集中体现孔子思想的儒家经典,也是世界上完整辑录哲人言行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是孔子思想的载体,它从东汉起被列入儒家经典之列,到南宋经理学大师朱熹集注后又被列入《四书》之列,是2000余年来中华读书人必读的典籍,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论语》虽然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但同时却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这首先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论语》以当时通俗平易、明白晓畅的口头语言为主,又吸收古代书面语言精粹洗练、雍容和顺、迂徐含蓄、典雅严谨的长处,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朗朗上口的独特风格。《论语》词汇丰富、新鲜、生动、活泼,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大量出现。句式灵活多变,舒展自如,长短不拘,有很强的表现力。尤其善于把深邃的哲理凝聚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说理文字具有某种诗意。《论语》中经常采用“比物连类”的含蓄手法,造成特殊的意蕴和审美效果。如《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师生双方皆用隐语,设喻问答,心照不宣,委婉而富有风趣。又如《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瓠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连用三件具体实物,一层进一层地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把微妙的心理寄寓在浅近的形象之中,再辅以重叠反诘的句式,更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苦衷,耐人寻味。《论语》的许多篇章有很强的现场感,寥寥数语,人物情态,场景气氛活灵活现。

《楚辞》:中华文明的艺术奇葩

〔中国〕刘向作者简介《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集,是由西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编纂而成的。

它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和宋玉。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7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秭县(今湖北省秭县)人,是楚国的同姓贵族,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后因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转任三闾大夫,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后来,楚国因接连遭到秦、齐、韩、魏的围攻而陷入困境。屈原眼看曾经兴旺的国家已经衰败腐朽,悲愤交加,怀抱石头自沉于汨罗江,传说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屈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外交方针上,屈原主张联合齐国与强秦对抗,很有远见;在内政方面,屈原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对政治抱有某种理想主义的态度。

同时,屈原还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背景介绍

楚文化的兴起比中原文化迟,原始宗教——巫教的盛行可以说是楚文化落后的表现。但在其他方面,楚文化有许多地方甚至远远超过中原文化。在楚国,艺术,无论娱神的还是娱人的,都是在审美愉悦的方向上发展,展示的是人的活跃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楚地的歌谣演变出了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如《九章》中的《橘颂》全诗都用四言句,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看作是《诗经》体式的渗透。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是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以前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在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成为一种文学样式。

汉代起,“楚辞”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内容概述《楚辞》是以先秦楚国诗人屈原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收入屈原所作《离骚》、《九歌》(共11篇)、《天问》、《九章》(共9篇)、《远游》、《卜居》、《渔父》,宋玉所作《九辩》、《招魂》,旧题景差所作的《大招》,旧题贾谊所作的《惜誓》,淮南小山所作的《招隐士》,东方朔所作《七谏》,严忌所作《哀时命》,王褒所作《九怀》,刘向所作《九叹》,共16部作品。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部分重要篇章的内容梗概:(1)《离骚》《离骚》是《楚辞》中最重要的作品,经常被用作《楚辞》的代名词。它集中反映了屈原两个意义上的斗争与挣扎,一则与楚国群小党人激烈的冲突,二则在困境中与自己犹豫一面的冲突,两种冲突激起的感情强烈燃烧,以至于使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的更番迸发,从而形成他诗歌形式上的回旋复沓。长诗的最后一部分记述屈原驱使龙凤,挥斥云霓,遨游于广阔无垠的幻境之中,他的精神超脱了现实的羁绊,离开了人间苦痛的深渊。

他那知识分子的独善情怀、高洁品格,政治家的用世激情,爱国者的依依乡恋与残酷、无奈、失意的现状交织在一起,化作悲剧性诗的火焰,在屈原心中灼烧,诗人快要自焚了,这时的屈原已近乎癫狂状态了,他以峨冠博带、与日月争光的形象自许,但行吟在汨罗江畔的他却是形容枯槁、颜色憔悴了,披头散发落魄已极了,他要以诗人的方式全美自己,他也只能以诗人的方式全美自己!伟大而孤独的诗人在重重困境中以命中注定的悲剧的方式坚守了自己的心灵与理想,汨罗江的浪花永远吟唱着屈大夫最雄伟壮丽的诗篇——《离骚》。(2)《湘君》、《湘夫人》

此二篇出自《九歌》,是主祭湘水男、女二神的。《湘君》是一篇凄婉的悲歌。湘夫人在江边徘徊,若有所待。她看到湘君的身影,便乘着桂舟去迎接,吹着凤箫相召唤。湘君终于驾着飞龙降临了,他向北走,涉洞庭之波,绝大江之口,见湘夫人在为想恋他而叹息,他则欲言而未言。全篇写湘夫人对湘君的追求和渴望,而湘君的态度则较冷淡。《湘夫人》同样是一曲悲歌。湘君在洞庭兴波、木叶凋零的季节迎候湘夫人,但可望而不可即。湘夫人终于降临了,她虽有思念湘君之心,却不敢明言。湘君以水中宫殿等待湘夫人,但湘夫人旋来即返。全篇也都写湘君对湘夫人的追求与爱慕,但结果只能忍恨终生。(3)《山鬼》《山鬼》是《九歌》中最美的一篇。

在朦胧的深山幽曲处,美丽的山鬼闪现了一下,她身披萝带荔、乘豹从狸、含情带笑,以山中女神特有的风韵神采出场了,匆匆赴约的路上她没忘记折一枝香花给自己的情人,还自我埋怨别误了幽会。带着最热切的期待和渴望来到相约的地方,她登山眺望,急切找寻与等待情人,忽然间浓云昼晦、东风飘雨袭来,痴情的山鬼仍苦苦等待。夜雨滂沱,猿猴哀鸣,风声飒飒,木叶萧萧,山鬼一片痴情却未得到应有回报,她陷入了深深的思恋与惆怅中。多么美丽,多么痴情,多么幽怨的山神啊!(4)《橘颂》

这是一篇借咏物以抒情之作,名义是颂橘,实际上是以橘自喻,通过颂橘来述志。橘的纯洁品德,高尚情操恰恰是诗人“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不凡心志的写照。欣赏与评析

楚辞原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到西汉前期,已成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总称。《楚辞》是自《诗经》问世后最优秀的诗作,它标志着作家文学的出现。《诗经》、《楚辞》并称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但是它们又有着质的区别,我们在《楚辞》中可以看到《诗经》中所没有的浪漫主义的特质。

深婉细腻的情致和无处不在的“我”。《诗经》的情大多典雅平和,可到了《楚辞》中,感情则变得炽烈、激越、昂扬或缠绵、细腻、深沉了;同时诗中有了“我”,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有了个性,诗的生命也就充满了内质与魅力,直指向我们的心灵深处,给我们带来感动、眼泪、欢喜、惆怅。屈原的笔有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他将充满原始意味的神巫故事、寓言神话引来了,他将楚人的俗词鄙语、淫祀巫风引来了,它们化作神秘的气氛、浪漫的情调、优雅的韵致、绮丽的色彩、迷狂的激情点染着《楚辞》;他又引来天地万物驱遣比兴,他用兰花香草、荷衣蓉裳来象征自己品格之纯洁高尚,他将群小党人比作萧艾臭草、恶禽秽物。这一切的特色,专家们往往称之为浪漫主义。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中国〕司马迁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精通百家,有志于论著“天下之史文”,未能如愿。司马迁少年时,随父并师从董仲舒、孔安国学习经史。二十岁时,司马迁开始漫游全国名山大川,探访古迹,考察民俗风情,采集民间传说,不久被擢升为郎中,并常随武帝巡视各地。父亡后继任太史,为完成父亲遗志,广泛搜集资料,于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公元前99年,司马迁受李陵案牵连下狱,被施以宫刑,精神上受到强烈打击,但他忍受巨大的痛苦,将全部心血投入到《史记》的著述中。到公元前91年,司马迁终以非凡的毅力、才华完成这部历史上的伟大著作。背景介绍《史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中国散文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史记》是我国最早的通史巨著,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前后约三千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融会贯通,脉络清晰,叙事完整,其中对战国、秦、汉的记述尤为详尽。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取材广泛,忠于史实,许多对古史的记载已为出土文物史料所证实。它语言生动、文笔简洁、饱含情感,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史学思想方面,《史记》体现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目标。《史记》还综合以往的史学成果,创造了一种比较完备的史学表述形式——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正史的楷模,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自班固的《汉书》开始近两千年来的史学基本都沿袭《史记》的体例。内容概述

司马迁以自己厚重、睿智而又深情的笔触开拓了一个更广大的天地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最光彩夺目的是一批充满豪气的悲剧英雄。他们是英雄,但往往带有悲怆、苍凉、壮烈、激昂的悲剧色彩,当然正是这种悲剧命运使英雄们更加可歌可泣,令人景仰。项羽24岁起事,在7年的时间里睥睨天下,纵横万里,以狂飙巨澜的气魄号令诸侯推翻强秦,自封西楚霸王,真正旷古未有,但就在第八年却演出了一幕垓下悲歌乌江自刎的人生结局;同为将相,伍子胥辅佐两代吴王称雄东南,最后竟死于吴王赐剑之下;信陵君为战国四君子中最贤者,当时公子无忌威震天下,秦兵不敢出攻魏国,但最终因他人谗毁魏王疑忌,忧郁而死;屈原正道直行,滋兰树蕙,追求美政,致力改革以振兴楚国,但同列的贵族诋毁他,两代楚王疏远他,踽踽独行的屈原只能怀沙自沉汩罗;韩信一生破敌立功无数,为汉高祖打下江山,但天下大定后见疑于刘邦,被杀于吕后之手;李广将军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最终自刎而死,……他们的成功,荣耀与悲惨结局成为永恒的对照。有的悲剧英雄为了坚守节操或某种信念而从容赴死,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终于饿死;为了对于赵氏孤儿的郑重承诺,程婴自杀了。有的悲剧英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为解救国家和朋友的危难而奋不顾身,荆轲感燕太子丹知遇之恩,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写下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永远的悲歌;为了魏信陵夺军救赵的成功,侯赢北向而自刭;也有一生困顿壮志难酬的孔子、孟轲,也有推动历史终遭不测的商鞅、晁错,这一系列的悲剧英雄在《史记》中相遇、交织、碰撞,散射出最眩目最撼人的锋芒。欣赏与评析《史记》上起传说中的轩辕氏,下至汉武帝,纵贯三皇五帝至秦皇汉武的历史全程,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叙事完整,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是要“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伦理、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医学等都被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作为纪传体,《史记》又不同以前史书所采用过的编年体或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这是史学体例上影响极为深远的创举。此后,从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清史稿》近两千年来所修正史,基本上都沿袭《史记》体例。《史记》规模宏大,全书共130篇。按编排顺序,包括“本纪”(历代帝王的传)12篇,“表”(用表格的方式,将历代帝王、诸侯之间的大事简明扼要地排记)10篇,“书”(典籍、文献)8篇,“世家”(诸侯、贵戚及有重大贡献的将相名臣的历史,《孔子世家》与《陈涉世家》是例外)30篇,“列传”(各个时代各个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不同民族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其中包括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70篇。《史记》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它成功地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它笔下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各阶级、各阶层、各集团、各行业的,大都写得栩栩如生,主要是通过人物的重要活动、事迹,予以表现。《项羽本纪》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郑板桥说:“《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作者正是抓住这三件事,人物活动的三个场面,以同情的笔触,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这个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在八年之间骤起骤灭的悲剧性人物,突出了他的主要性格特征。《史记》以其卓越的成就,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文学上,司马迁把我国的历史散文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唐宋古文家无不标举《史记》为典范,明清古文家无不熟读《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巨大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所给予的高度评价和精辟概括。

《源氏物语》:日本平安时代的浮世绘

〔日本〕紫式部作者简介

作者紫式部(987~1015年),日本女作家。作品有《源氏物语》、《紫式部日记》、《紫式部集》等。父亲为左大臣藤原冬嗣之后,此家系中不少人为歌坛名人,母系中曾祖父藤原文范亦是敕撰歌人。紫式部幼年丧母,随父学汉诗汉文,她聪颖好学。才华超过其兄,父亲藤原为此时常感叹“式部没有生为男子是我家的不幸”。背景介绍

紫式部一方面被作为一流学者的父亲承认自己的才华而产生优越感,另一方面又因父亲叹息自己为女子而深感自卑,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促使她深入思索身为女性的自我存在价值。这两种意识的对立常常使她处于极度的矛盾和痛苦之中。紫式部与比她年长20余岁的藤原宣孝成婚,仅仅两年丈夫便与之死别,此后她的歌中多见对世事无常、悲凄命运的感叹。后进宫,出任一条天皇中宫妃彰子的女官。此时她目睹后宫争权夺利和贵族统治者浮华、空虚的宫廷生活和颓废、糜烂的精神世界,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她能淋漓尽致地施展艺术才华,创作出举世瞩目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内容概述

桐壶天皇专宠的一位更衣生于光源氏后,由于备受右大臣之女弘徽殿女御等众嫔妃嫉恨,郁郁寡欢而早亡。光源氏12岁时,娶左大臣之女葵姬为妻,但夫妻感情不和,后与酷似生母的继母藤壶妃子私通,生下一子(即后来继位的冷泉帝)。光源氏生活放荡荒淫,先后与六条妃子、空蝉、夕颜、末摘花、花散里、胧月夜等发生关系。他又收养酷肖藤壶妃子的10岁女孩紫姬,葵姬死后,将其扶为正室。桐壶帝驾崩,弘徽殿女御之子朱雀帝继位,右大臣一族专权;光源失势,被迫到荒僻的滨海须磨闲居,与明石道人之女明石姬同居,并生一女。光源氏后被召回京城,其私生子冷泉帝继位后,他受到太上皇的厚遇。他将昔日相好女性均接入私邸,共享荣华。光源氏40岁时,受隐居事佛的朱雀帝之托,娶其女——年仅14岁的三公主为妻,正妻紫姬为此心情郁闷,重病而亡。三公主后与青年贵族柏木(葵姬外甥)私通,生于薰。三公主内心羞愧,削发为尼,柏木因畏惧光源氏报复而病故。光源氏痛感这一切都是自己早年放荡的报应,心情抑郁,50余岁去世。薰成人后,为其身秘所痛,欲离尘求佛。他拜见隐居宇治山庄,深通佛典的失势贵族八亲王。八亲王临终委托薰照顾遗留的两位女儿。薰专情于大女公子,但此女矢志独身,不久病故。二女公子由于薰的引荐,嫁给源氏之外孙戢皇子。薰后又找到八亲王的私生女浮舟,因其酷似大女公子,而苦苦追求,戢皇子得知后,闯入浮舟私室。浮舟不堪于两个男子的纠缠,欲投江自尽而误入寺院,被救后,出家为尼。欣赏与评析《源氏物语》多方面地反映了日本平安朝时代贵族社会的生活。它广泛地描写了宫廷贵族和地方贵族的心理及精神面貌,剖析了他们空虚无聊的灵魂,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客观上展示了封建贵族行将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比较全面地描绘和揭露了宫廷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小说围绕着光源氏,塑造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贵族形象。从天皇到太子,从大臣到一般官吏,无一不是玩弄女性的酒色之徒,灵魂丑恶的花花公子或争权夺利的政客。小说再现了以光源氏为代表的皇族和以弘徽殿女御为代表的外戚力量之间的权力之争。弘徽殿女御为确保自己的地位,排挤桐壶帝宠爱的更衣,迫使桐壶帝将光源氏降为臣籍,立自己的亲生子为太子。朱雀帝在位,弘徽殿女御大权在握,气焰嚣张,排斥异己力量,使光源氏不得不客居他乡。封建贵族为了争宠争利,明争暗斗,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为了给子女争个宫廷肥缺,他们相互拆台,各不相让。头中将因女儿没有当上女御,对光源氏耿耿于怀。小说通过对一系列纷杂矛盾的展示,客观上反映了封建贵族的统治已危机四伏。

《一千零一夜》:一部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阿拉伯〕民间作者简介《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书中有些故事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区的民间口头流传,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左右。《一千零一夜》约在公元8、9世纪之交出现了早期的手抄本,到了12世纪,埃及人首先使用了《一千零一夜》这个书名,但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才基本定型。背景介绍《一千零一夜》这部鸿篇巨作,故事的最早来源是公元8世纪到9世纪中叶,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建国初期从波斯文翻译过来的一本名叫《赫扎尔·艾福萨那》的故事集。“赫扎尔·艾福萨那”原意就是“一千个故事”。《一千零一夜》有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出自阿拔斯王朝的伊拉克,一是出自马木鲁克王朝的埃及。10世纪,伊拉克人哲赫舍雅里收集阿拉伯、波斯、罗马、印度等民族的故事,以夜为单位,试图编一部故事集,但他编写到第480夜时便死去。这便是《一千零一夜》的雏形。13~15世纪,马木鲁克王朝的埃及成为当时阿拉伯经济、文化中心,《一千零一夜》在此时此地注入新血液,经过说书艺人、文人的整理加工,于1517~1535年成型。内容概述《一千零一夜》的结构令人叫绝,这是一部将散珠用红线串起来的巧妙艺术构思:让山鲁佐德和山鲁亚尔的故事成为总体框架,然后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办法将二三百个故事嵌入。相传在古代印度和中国之间,有个海岛国家“萨桑国”,由兄弟二人分别统治,在他们的宫廷中,都存在着皇后不贞的情况。哥哥山鲁亚尔国王发觉后,便产生了对女人的报复心理,每天娶一女子,第二天早上便杀掉。国王残暴的行为引起了老百姓的极大恐慌。青年女子不是被他杀死就是逃往他乡,被迫为国王搜寻年轻女子的宰相虽对国王的暴虐行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一天,宰相正为没能给国王找来女子而发愁,他的大女儿山鲁佐德对父亲说:“把我嫁绐国王好啦。我要牺牲自己,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父亲不允,他给女儿讲了一个“水牛和毛驴的故事”,警告她固执冒险的后果,但女儿认为目前的事情人命攸关,所以她坚持原意,并恳请父亲送她进宫。父亲无奈,只好送女儿进宫。山鲁佐德进宫后,就哀求国王能让她和妹妹见上一面。国王派人接来了山鲁佐德的妹妹。姐妹见面,分外亲热,妹妹就按照姐姐事先的吩咐,要求姐姐给她讲个故事,好让大家快快活活地消遣一夜。姐姐故意说:“只要德高望重的国王许可,我自己是非常乐意讲的。”国王本无睡意,姐妹俩的谈话,也引起了他的兴趣,便欣然应许。于是在这一千零一夜的第一夜,山鲁佐德开始讲《商人和魔鬼的故事》,之后,又讲《第一个老人和羚羊的故事》。当讲到故事关键的时候,天色已亮,不能再讲下去。这时妹妹叹道:“姐姐,你讲的这个故事多么美丽!多么甜蜜!多么有趣啊!”山鲁佐德说:“要是主上开恩,让我活下去,那么来夜我要给你们讲的故事,比这个更有趣呢。”国王想,我暂且不杀她,等讲完下面的故事以后再说。白天,国王忙于处理政务,晚上,山鲁佐德又继续讲老人和羚羊的故事。随后几夜,把三位老人挽救商人的故事也都讲完,但每到故事精彩的时候,也正是天亮的时候,这样,山鲁佐德得以继续在夜晚讲下去。

山鲁佐德夜复一夜,讲啊讲,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当她讲完《补鞋匠马尔鲁夫的故事》后,起身对国王说:“英明的君主,我是你的奴婢,在一千零一个夜晚,我向你讲述了古人的美谈和先贤的教训,现在能让我向您提出一个希望吗?”国王道:“你怎么想就怎么说吧。”山鲁佐德便让人把她为国王所生的三个男孩带来,说道:“国王啊!这是您的亲骨肉。看在他们的份上请您将我赦免。你若杀了我,他们将变成没娘的孩子,也找不到能很好地抚养教育他们的妇人了。”国王听后,激动地哭了,他将孩子们搂在怀里,说道:“山鲁佐德,以安拉发誓,在这些孩子到来之前我已赦免了你,因为我早就看出你是位纯洁无瑕的女子。安拉保佑你,赐福你全家。”

喜讯传遍了京城,山鲁亚尔无比兴奋,他召集文武大臣,赏赐宰相,赞扬他把女儿嫁给自己,从而避免了自己更大的无辜杀戮。欣赏与评析《一千零一夜》这部东方巨著,内容丰富,描绘了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故事涵盖了各阶层人物,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对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做了广泛的艺术概括。《一千零一夜》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的浪漫主义,这种浪漫主义表现在那种神话的色彩和丰富的想像力上,如著名的《乌木马的故事》、《渔翁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力的认识及人类智慧和美德战胜魔鬼的伟大力量。

在人物的塑造上,《一千零一夜》运用对立与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如《阿拉丁和神灯》中阿拉丁的善良正直,《第二个僧人的故事》中公主的坚贞不屈,都与魔鬼的邪恶和残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内容和形式上,《一千零一夜》具有东方民间口头创作的特色。如框架结构和故事套故事的形式,既给人以宏伟壮丽的气势,又有鲜明的节奏感,曲折多姿,变幻莫测,是一部迷人的故事集。

《窦娥冤》:中国古典悲剧文学中的典范

〔中国〕关汉卿作者简介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年)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中国古代戏剧创作的代表人物,生平事迹不详。南宋亡之后,他不愿做官,便出入歌楼、戏场之中,为人倜傥不羁,滑稽多智,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在元代杂剧作家中,他的创作活动开始得比较早,是元代杂剧界领袖人物。他擅长歌舞,精通音律,不但创作了大量为人民所喜爱的戏剧,而且能粉墨登场,亲自表演。他一生共创作六十三个剧本,保留至今的只有十五个。

关汉卿的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余部杂剧,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背景介绍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蒙古人用他们的精兵铁骑征服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吞并了腐朽的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蒙古人依种族将全国的人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第三等是汉人,指黄河流域原来受金国统治的人民;第四等是南人,即南宋统治下的人民。当时汉人和南人的地位低下,不能做官,很多事情都受限制。

元代的知识分子境遇更惨,他们与普通民众一样常常被掳掠为奴隶。因元代初年不设科举,士人失去了晋升的机会,又没有谋生的能力,很多人混入勾栏瓦肆,成为戏子。

当时社会的黑暗催生了《窦娥冤》这样描写与抨击社会现实的作品。它是中国古典戏曲悲剧中的典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窦娥短暂而不幸的一生,深刻地揭露了元代社会邪恶势力横行的情况。该剧强烈地表现了受迫害、受压迫阶层的人民对社会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和对正义者取胜的热切渴望,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所触及的社会内容之广泛,震荡思想感情之强烈,为其他元剧所不可比及。内容概述

楚州(今江苏淮安)穷苦书生窦天章借了蔡婆婆二十两纹银,第二年连本带息合为四十两,经蔡婆婆几次催要,窦天章仍无力偿还。窦天章有一女儿,名叫端云,三岁丧母,这时正值七岁,生得可喜可爱,为蔡婆婆所喜欢。窦天章为了还债和筹措上京应试的旅费,只好同意将女儿端云送给蔡婆婆做童养媳。

窦天章走后,蔡婆婆待端云也如亲生女儿一般,并改了小名,起名为窦娥。窦娥十七岁时与蔡婆婆的儿子结婚,可惜不到两年,丈夫得病去世,窦娥成了寡妇。婆媳俩从此相依为命。窦娥把孝顺侍候婆婆作为自己的惟一职责。

一日,蔡婆婆向城南开药店的赛卢医要债。这赛卢医乃江湖庸医,一直靠行骗为生。他谎称钱在庄上,叫蔡婆婆一道去取。在无人处,赛卢医企图用备好的绳索将蔡婆婆勒死。正要动手时,被路过的张驴儿父子撞见。蔡婆婆被救下,赛卢医逃走。

这张驴儿乃楚州的流氓,当他得知蔡婆婆家只有婆媳两人时,便要她们婆媳配与他们父子。蔡婆婆起先觉得这样做不合适,没有同意。张驴儿便也要用绳索勒死蔡婆婆,以示威胁。为了保全性命,蔡婆婆只得暂且答应,将张驴儿父子带回了家。窦娥得知情况后,反对婆婆的承诺,坚决不同意嫁给张驴儿。而张驴儿见窦娥貌美如此,便更下了决心要得到窦娥。

一日,蔡婆婆生病,张驴儿以把柄在手威胁卖药的赛卢医,强迫赛卢医卖给他毒药,企图用毒药毒死蔡婆婆,使窦娥失去了依靠,就会答应嫁给他。他故意叫窦娥去拿盐醋,支开窦娥,偷偷地将毒药放进窦娥为婆婆煮好的羊肚汤里。这时恰好蔡婆婆作呕难受,让张驴儿的父亲吃。那老头儿吃了一口,便一命呜呼。张驴儿当即诬赖是窦娥毒死其父,并以窦娥答应嫁给他作为不告官的条件。窦娥认为自己清白,宁愿见官,也不屈服张驴儿的要挟。

没有想到的是,楚州太守桃杌竟是个昏官,他只听张驴儿巧辩之词,认定窦娥有谋害之罪,对窦娥实行严刑逼供。即便如此,窦娥仍旧矢口否认,表现了刚烈不屈的性格。太守见窦娥不招,又下令拷打蔡婆婆。窦娥因为不忍婆婆受皮肉之苦,只好屈招,因而被定为死罪,第二天斩首。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痛感满腹冤屈,她指天骂地,控诉自己深重的冤情和世道的不公正。她请求监斩官带她走后街,怕前街的婆婆见了伤心。见到婆婆后,她又再三叮嘱婆婆多保重。临刑时她对天发誓:死后,一、血溅白练;二、六月降雪;三、三年大旱。果然,刑后这三桩誓愿一一应验,证明了窦娥的冤屈。

不久,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做了官,到处寻窦娥不着。窦娥托梦给父亲,痛诉冤情。在窦天章的主持下,此案得到复审,由于窦娥的冤魂参审和赛卢医的供认不讳,张驴儿巧言难辩,作恶者最终归案伏法。窦娥的沉冤大白于天下。欣赏与评析《窦娥冤》剧作之所以富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作者把现实主义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强有力地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作者不仅让窦娥不畏强暴痛骂官府和鬼神,而且还让窦娥的反抗精神成为支配天地的强大力量,提高到感天动地的高度。《窦娥冤》虽被列为世界悲剧,但它毫不令人感到压抑和悲观,而是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在人物刻画与情节的安排上,作者也揉进了自己的大胆的想像、夸张,如窦娥在法场上临危不惧的三桩誓愿,都是作者对浪漫主义的积极运用。卓越的艺术手法,不但使得结构严谨,而且使得戏剧冲突十分尖锐、鲜明。它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去描写主人公窦娥,而是把她放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加以塑造,并且通过戏剧冲突的展开,揭示她的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如窦娥被押送法场时所喷发出的对封建官府的满腔怒火,使她的反抗性格发生了飞跃,从而把全剧推向感天动地的高潮。作者不愧为戏剧能手,在他的笔下,每一个情节都充满戏剧性,如窦娥悲愤激昂的痛骂后,作者笔锋一转,自然而然地刻画了窦娥深恐婆婆看到自己披枷带锁绑赴法场受刑的场面,和希望婆婆能为自己祭奠的心理活动。这些浪漫手法的运用,在古典戏剧中可谓成功的典范。

在关汉卿笔下,窦娥的形象有血有肉,个性十分突出。她心地善良,具有舍己为人的品格。她为免使婆婆遭受拷打,不惜在公堂上承担“药死公公”的罪名。在绑赴法场的途中,她还嘱咐刽子手不要从前街走,不愿意让婆婆看见她无辜被斩而痛心。她秉性正直刚强,一口拒绝了张驴儿的逼婚,还嘲讽了蔡婆婆让张驴儿父子进门的糊涂行为。这是她反抗性格的初次流露。她的头脑里本来充满了孝顺、贞节等等封建伦理观念,对封建官府的清明也抱有幻想,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被一步一步地推向刽子手的刀下。

蔡婆婆懦弱怕事,甘心忍辱受屈。这个孤苦老妇人的形象,正好成为不向暴力屈服的窦娥形象的陪衬。她还兼有高利贷者的身份。关汉卿对她既有同情,又有批判。两个主要的反面人物,欺压良善的地痞张驴儿和见钱眼开、草菅人命的赃官桃杌,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邪恶的黑暗势力对人民群众的迫害。关汉卿揭露了他们的丑恶面目,对他们所代表的封建统治集团进行了鞭挞。

《西厢记》:开创中国戏曲史的传世之作

〔中国〕王实甫作者简介

王实甫(生卒年代不详),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活动的年代大约与关汉卿相距不远。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1295~1307年)前后,至少活了六十岁。早年做过官,后来隐退,经常出入于勾栏瓦舍之中。他创作的杂剧计有十四种,其中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仅存一折曲文有《饭茶船》、《芙蓉亭》;他也作散曲,但流传下来的极少。王实甫的杂剧多写反封建礼教的爱情题材,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善于提炼文句,长于细腻多致的描绘,所写曲文典雅清丽,有诗一般的意境。故能在杂剧中自成一家,与关汉卿分别开创了中国戏曲史上文采和本色两个重要流派。背景介绍

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时代,原始歌舞就是戏曲的萌芽状态。元杂剧的直接源头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调”,一是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和金院本。

元杂剧是直接继承金院本,又糅合了诸宫调的多种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表现手法。元杂剧已经成为具有完备的文学剧本、严格的表演形式、完整而丰富的内容的成熟戏剧。在体制方面,元杂剧有如下基本特点:结构方面,一般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来表演一种剧目;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唱词和演唱方面,元杂剧的核心部分是唱词,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四折可以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内容概述

唐德宗元年,崔相国死后,其夫人郑夫人携女儿崔莺莺和丫鬟红娘护送崔相国的灵柩回家乡安葬,到了河中府的时候,因为道路受阻,只好暂住在普救寺的西厢房内。这时书生张生赴京赶考,也途经普救寺,在佛殿上窥见到了美丽的莺莺,顿生爱慕之情,便打消了赶考的打算,也在寺中住了下来,所住之处与西厢房后花园仅一墙之隔。从此,张生和莺莺两人暗中往来,互表倾慕。就在这个时候,叛军头目孙飞虎用重兵包围了普救寺,扬言要抢夺崔莺莺为妻。郑夫人便许下诺言,谁若能解普救寺之围,就将莺莺许配谁为妻。恰巧,张生的故交白马将军的军队就驻扎在附近,张生便写信请其前来解围。白马将军果然顺利地解了普救寺之围。按理,张生和莺莺可以结成秦晋之好了。可是,郑夫人又临时悔婚,只允许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一气之下病倒不起。莺莺焦急万分,在红娘的热情相助之下,几经周折,两人私订了终身。但此事很快就被郑夫人知晓。郑夫人拷问了红娘,红娘机智灵活,沉着应对,把郑夫人驳得无言以对。不得已,郑夫人只得同意了这门亲事。但是,她又提出“相门不招白衣女婿”,命张生上京应考,考上之后方可娶莺莺。张生答应了郑夫人的要求。后来,张生果然考中,此时,郑夫人的侄子郑恒来骗娶莺莺。他编造谎言,说张生在京做了卫尚书的女婿。莺莺听后也悲痛欲绝。正在这时,张生回来了,在红娘和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最后郑恒因羞愧撞树而死,崔莺莺和张生终于结成美满姻缘。欣赏与评析

围绕着《西厢记》的主题思想而展开的有三对戏剧矛盾。首先是老夫人和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老夫人要把莺莺许配当朝尚书之子郑恒为妻,不许外人窥视;而莺莺、张生不仅一见钟情,还在此后一连串或明或暗的交往中加深了解,互相爱慕,不顾封建家长的反对,坚持自愿结合的婚姻;红娘则是积极帮助他们结合的人物。这就在封建家长所极力维护的礼教与青年一代所全力追求的爱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构成一条贯穿全剧的主线。

老夫人作为相国遗孀、封建家长,在家庭内部有支配一切的权力。她在跟莺莺、张生、红娘的矛盾冲突中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她道貌岸然、背信弃义、口不应心,为了维护封建礼教,不惜牺牲爱女纯洁的爱情和终身的幸福,严酷地设置了几乎难于跨越的障碍,从而激起了莺莺强烈的反感,和张生、红娘联成一气,一步步走向背叛她的道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