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基础教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09:33:36

点击下载

作者:红方,郭欣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素描基础教程

素描基础教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素描基础教程作者:红方,郭欣排版:aw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9-01ISBN:9787810856133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由于它是美术中最单纯的造型形式,所以成为每位习画者和美术爱好者基础训练阶段的必修课程。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造型能力和艺术素养,是对自身进行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训练。

长期以来,素描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培养造型能力,训练基本功。即以锻炼观察和表现物象的形体、动态、结构特征和明暗关系去显示物象的形体特征,揭示素描包含的绘画造型所具备的基本规律。借助于长期的素描训练,掌握造型的基本法则,被认为是造就画家专业技巧的重要内容。

而随着艺术设计专业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古老的素描认知与教育已经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近年来,高校教育中以“设计素描”为课题的教学,已经说明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者、艺术家们对于素描的实际运用方面的多方位思考、研究、探索和实践。

作为造型基础的技能方面,学者要学会观察(眼)、表现(手)、构想(脑)的协调性,并最终确定以对形体与空间的认识为基础的造型观念,这是素描长期以来的学习目的。作为基础及艺术造型素描方面,学习素描在于培养独特的艺术观念、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高品位的审美眼光。这里要更加强调的是主观性的思维能力,是素描的发展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当然,这也只是在一个时间阶段对素描的探索,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考究,那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第一章素描基础知识第一节 素描基本概念一、何谓素描

为了给素描下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各种对素描的理解。让我们惊讶的是,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影响,对于素描概念的认知有许多方面的论述。这里列出几条比较常用的定义,帮助我们全面理解这一概念:

1.用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1]个阶段。

2.素描通常意味着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工具有如蜡笔、炭笔、钢笔、画笔、墨水及纸张,其他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沾了墨水[2]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损。

3.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3]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4]

4.在《西洋美术辞典》这本书中,与素描相关的解释,只有速写一项。文中认为作品或作品部分的粗略草图,是艺术家针对光影、构图和全幅之规模等要点所作的研究和探讨,它是全幅画的初步构图或其中之一。一幅出自风景画的速写、素描通常是一幅小而快的记录,用来表现风景的光线效果,同时也是为将来重新作画时的构思做准备。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概念是不同方面的,基本内容也是大相径庭。总的来说,我们将素描分解为:素描(DRAWING)、设计(DESIGN)、速写(SKETCH),只是各自所突出的方面不同而已。

素描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形式日益多样化,用途广泛。素描除了艺术的自身特点外,在各种传播媒介(电视、广告、动画、设计等)、生产产品设计、教育、科研等部门都经常需要用素描做辅助工作。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创作体裁已有悠久的历史。它可分为习作性素描和创作性素描。习作性素描包括各种基本练习素描和辅助性学习素描。习作性素描的各种基本练习主要是通过写生的方式,对物象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在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并借以理解造型艺术的某些规律。习作性素描除了长期和短期的写生之外,还有速写、默写等练习(见图1、图2、图3、图4)。不论是创作性素描,还是习作性素描,都包括思考认识和表现技术两个部分。

素描是美术创作的造型基础,素描基本练习与创作相结合。素描基础练习主要是为创作完成打下表现技术的基础,提供思想认识的基础,并为创作收集素材。作为素描的练习要有严格性的表现:思路明确、观察正确、形体结构准确、表现完整及精神实质深刻。学习素描要有创作性的努力方向,力求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要有诚实而谦逊的学习态度及探索精神,在正确的艺术思想指导下来发挥个性。这就要求学生用扎扎实实、深厚稳健的素描功底来锻炼自己的德与才。[1] 见《艺术家杂志》。[2] 见《艺术视觉百科全书》。[3] 见《不大列颠百科全书》。[4] 台湾雄师图书公司出版。二、素描概念的理解

将素描以中国文字概念细化来讲,“素”,可以解释为本色、白色或颜色单纯;“描”,即描绘,二者结合在一起,即为素描。素描的范围很广,泛指一切单色绘画。具体而言,素描就是用某种单色的线条或明暗的调子来表现对象的绘画。它是一种朴素的绘画。从狭义上讲,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课程。

素描是相对于色彩描绘而言的。任何物体在光的作用下,都会呈现一定的色彩。为了正确地理解形体,同时为了造型的方便,往往有意避开色彩,只是用单色的线条或黑、白、灰不同层次的明暗调子来塑造、描绘形体。如同黑白照片,它能更客观地表达对象的本质特征、形体结构和空间位置等。图1 坐着的裸体青年/伦勃朗图2 圣赛巴斯提安(基督教的殉教者)/提香图3 写作中的托尔斯泰/列宾图4 自画像/达·芬奇图5 学生作品/简单静物组合图6 风景/郭欣

在学习素描时,我们所要掌握的是正确、真实、充分地表现对象,同时生动、艺术地概括对象,如果能达到科学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也就把握了素描的核心。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忠实于对象的写生,即忠实于对象本质的刻画、忠实于从对象实际出发的真实感受。第二节 素描的种类及地位一、素描的种类

素描原是为绘画、雕刻等艺术服务的,后因其流畅、充实和美观,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素描的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一)根据绘画工具划分

素描的工具种类很多,在后面的文字中我们会有具体的介绍。我们可将素描划分为:铅笔素描、炭笔素描、钢笔素描、毛笔素描等。(二)根据绘画题材划分

素描的题材可以取自任何事物,不受拘束,一般以肖像和风景为主,而西方的素描常是人物和静物;到19世纪出现了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素描;20世纪的素描主要是反映不安、动荡的社会和科学进步的;超现实主义者的素描着重表现潜意识心理,表现主义画家追求表现一个场面的感情,而不是描绘事物的现实外表(在这类画中,主要体现在X射线的技法上,即同时看到外部和内部);而文学作品中的素描插图,一般是为某段文字描写而作的图画说明;与此相关的还有漫画,这是用于社会批评而创作的一种假定性画面,并由此发展成连环画,进而演变成现代卡通动画片。

总的来说,可概括为:静物素描、动物素描、风景素描、人物素描、石膏模型素描、场景素描等。(三)根据功能划分

我们可以将各种形式的素描划分为实用素描、技术素描和意向素描等。

实用素描要清晰地记载一件客观事物,从总体上说,它不审美,而是突出技术设计。技术素描包括为科学目的而作的插图与说明,很多艺术家都作过科学说明的素描,如对机械零件的描绘及内部结构的阐述。而意向素描着重体现作者的情感,不一定描绘事物的现实外表,但它同样能给人启发,作者对物象的幻想就有可能成为某物体的设计。(四)根据表现方法划分

根据表现方法可分为结构素描、明暗素描等。

结构素描,又称“单线素描”或“勾线素描”。在观察方法上,以排除自然光线对物象的直接影响,以研究物象本身结构为中心;在表现方法上,以线为主来塑造形体,通过线的粗细、浓淡、虚实、长短、曲直、刚柔、疏密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状、结构、体积、质感和空间等变化。结构素描要求严谨、明确地表现形体的基本结构关系。

明暗素描,又称为“调子素描”或“光影素描”,主要特征是在固定的光源下,用明暗调子来控制形体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并通过调子的明暗变化来塑造形体。需要体现出对象的立体感、空间感、质感和光感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绘画方法,具有较强的直观效果。

当然,素描还有很多的划分种类,比如创作性与习作性素描、具象与抽象素描等等,这里就不逐一列出,待学习者在素描学习和素描作品欣赏中去体会。二、素描的地位(一)独立的地位

从美术史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知,经过漫长的时期,素描由最初的附属品发展成为现在的一门独立的艺术,由实用品演变成为了能代表人类创作能力的艺术品,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二)是其他艺术的必然基础

1.造型艺术的基础

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静止的、孤立的物体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现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面对一个物体,需要把人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恢复过来(这是一种根据客观存在的联想),同时也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这样才能掌握艺术造型的方法。实践证明,素描是解决这些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它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2.学习美术必然要从素描基础开始

素描是造型艺术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决定它必然要成为其他艺术的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雕刻(浮雕);另外对于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园林设计等,也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因为所有的这些学科都包含着大量的造型艺术因素。

虽然素描被视为是两度空间(二维空间)的艺术,不需要颜色及第三度空间(三维空间),但它却能同时暗示这两者。例如两个线相交所构成的角形,可以被认为是某一平面的边界,但再加上第三条线就可以在画面上产生立体感。(三)特殊性

素描可以作为复制或摹写的基础,从一幅作品的开始便存在;而它同时也可以是画家工作的最后成果,但以它的性质而言,它是独特的。虽然各种艺术不一定都要先绘出素描稿,但素描却是一切观赏艺术的基础。因为素描在于培养正确地观察、分析、综合对象,并把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的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当它不再是一种技术准备工作而独立出来后,有着广泛的表现范畴:能表现体积、空间、深度、实质动作和情感。这时,它已不仅具有实用地位,也成为能代表人类创作能力的艺术品。第三节 透视原理

透视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掌握一定的透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表现物体的距离和形体结构比例,提高观察、判断能力。对初学者来说,了解一些透视的基础原理是必要的。一、透视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一)视点

视点是指画者眼睛的位置。(二)基面

基面是指地面、平面、桌面等水平的画面。(三)视平线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四)心点

心点是指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五)视中线

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六)天点

天点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七)地点

地点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八)消失点

消失点又称“消点”、“灭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延到视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由两条平行的水平直线通过透视朝远处伸延,越远越靠拢,最后交于一点,即为消点。二、透视的种类

透视可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散点透视、空气透视、空间透视和色彩透视。后三种透视都是通过空气和空气中灰的作用而产生的视觉感受。(一)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面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见图7)。图7 平行透视(二)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以立方体为例说明其概念: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见图8)。图8 成角透视(三)倾斜透视

我们在仰视或俯视高大建筑时,建筑物的垂直会产生倾斜的感觉,这是“倾斜透视”效应。倾斜透视又称为“三点透视”,是指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所形成的透视(见图9)。图9 倾斜透视(四)其他透视

平行、成角及倾斜透视都是通过消失点的多少来分类的。散点透视也同样,只是它不受视点和停点(视点向下做垂线与地面的交点)的限制,这种透视多用于中国画中。空气透视是以明度差异表现空间深度的变化;空间透视是用强弱虚实的变化表现空间深度的效果;色彩透视是用色彩纯度的差异变化来表现空间距离的远近变化。三、透视的规律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透视规律是在长期的写生练习中逐渐总结出的,当然也必须在实践中得以证明与运用。我们所能体会的简单的透视规律,如等长的物体,越远就显得越短;等宽的物体,越远就显得越窄;等粗、等大的物体,越远就显得越细、越小等等,总结在一起即是“近大远小”原则。这个原则可以演变出更多的规律,如透视变化的规律。在作静物画时,离画者较近的物体,透视明显;而远时,变化则越弱等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垂直圆的透视。垂直圆的透视是一个椭圆,椭圆的最长直径只有一条,而且永远垂直于椭圆的中心轴。垂直圆产生变化后,长轴与基面不垂直,这时才会产生透视变化。也就是说,当中心轴垂直于画面时,垂直圆就不会产生透视变化。

透视规律的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说“形”塑造得正确与否,主要是依据透视原理而定。初学者在透视上常容易产生误解,要不断进步,要通过观察、练习不断总结其中的规律。当画面给人的感觉舒服、合理、平稳的时候,画者就算是悟出了透视的基本原理(见图10)。图10 静物写生以俯视的角度绘画,通过地面的透视来达到平衡。第二章素描的要素

我们在欣赏绘画及评论一幅素描作品时,没有一个正确的标准,但大致上可以从构图、物体形体、结构、轮廓、比例、明暗、立体表现(空间感、体积感、质量感)等几个方面来看。除了某些画家刻意地去追求对某一方面的突出外,对于初学者以及学生而言,在写生习作中,都应该全面、综合地反映客观对象。因此,理解素描的要素及掌握表现形式便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节 素描的常用术语一、形体“形”是指物象的形状,即物象的形体特征,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体”是指物象的体积,突出的是空间存在。“形”与“体”是联系起来讲的,所有的物象都是有“体”才有“形”,这样说也就凸显了它的空间存在。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它的高度、宽度和深度混合而成,即三维空间。因此在观察及描绘对象时要用立体的眼光及思维去理解“形”、“体”。任何形体都具有它自身的构成因素,形体是由结构和它的作用决定的。作画不能模仿形体,须对物体结构加以理解和熟悉(如动物有动物的结构,人物有人物的结构),才能获得真实的表现。结构是指物体是如何结合构成的。分析、研究物体的结构关系及构成规律,是素描训练中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通过这一阶段,才能分析物体的“形”、“体”及运动中产生的变化是否合理、准确,使形体得到充分准确的表现。但结构关系的准确不能代替形体的准确(见图11)。二、轮廓

在用素描作画时,常会提到轮廓线。物体的轮廓表现出它的外形及结构特征。塑形是找到轮廓线,造体则是将内外轮廓结合起来表现体积。素描中“塑造形体”就是围绕着轮廓的明确性、正确性来进行的。内外轮廓的组成部分是互相转化的(如画正面人像,耳朵是外轮廓,鼻子属内轮廓,若改侧面则相反),不要只抓住外轮廓而忽略内轮廓。只要发现轮廓有问题,必须去更改。所以轮廓始终贯穿于整个绘画中(见图11)。图11 形体与结构三、构图、比例、平衡(一)构图

构图是画面结构各种关系的总体,是画者依照经过设计的格式,将客观对象的各部分进行配置,按照一定的比例或重复的体系安排在画面中的艺术。

素描写生的构图形式多样,初学者往往会忽略构图的重要性,这里,要说明构图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写生对象主体的范围大小应与画幅尺寸相适应。画得过大、过小会影响画面效果。物体在画面中的摆放应遵循上紧下松的视觉特点,如静物写生中,画面上面的空间略紧些,物体可较集中些;下面的空间放松些,不宜画过多的物体。同时要注意物体的大小对比、摆放方式,使物与物之间有协调的感觉。等大的物体放在一起会影响主次;排列成直线构图会显呆板,没有空间纵深感。

2.同一对象,由于视点的不同,构图会有变化,主要是体现在轮廓位置关系的确定上,但色调的深浅和线条疏密变化等因素同样影响构图。要做到构图准确,在勾画轮廓时就应注意主次、虚实、远近大小、参差关系、明暗关系等变化对比。从落第一笔开始,就考虑着整体发展,这是一个良好的构图习惯,培养这种习惯在作素描速写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3.西方的素描是比较严谨的,而中国画更多地是追求“意境”。构图在我国传统画论中称为“置阵布势”,是强调“势”的体现。而“势”是通过动感来体现的,这就要求“险”与“稳”的结合。例如:画山需要上轻下重的感觉,求“稳”;而生动感的体现是由线条的走向和疏密决定的,求“险”。图画中的“落笔”也很讲究,签字题名不能喧宾夺主,破坏构图,而应更加造“势”,有时呆板的画面或许因为“落笔”而显得生动。构图运用各种对比,达到变化统一。如宾主、虚实、远近、大小、明暗、浓淡、简繁、疏密、藏露等对比变化统一,并有所侧重,为了使构图更有把握,画者应从中择取。(二)比例

比例显现的是一部分跟另一部分或整体在量或尺寸方面的关系。物体本身的长度、宽度、深度也具有一定的比例。在作画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才能准确地表现整体关系。有时,刻意地突出或缩减某一个体或部分的比例,有助于突出主体,表现生动。但初学者不宜使用这个方法,应遵循客观规律,不应过早放任主观意识发挥。在素描写生时,必须正确理解比例关系,同时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对比例关系的敏感能力,准确理解比例关系。我国人体的长度通常为七个到七个半头长,我国民间也形成“立七坐五盘三半”这一比例说法(西方国家一般认为是七个头长)。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素描中具体人物的比例关系。但每个人的形体特征不同,必须做客观分析、具体观察,才能掌握对象的具体比例特点。在素描写生中,先找准正确的比例关系,从大到小,由近及远,先从大比例的关系确定开始,逐步深入到局部细小的比例关系。如画站立人物,首先应确定头脚两端的位置界限,接着就要明确人物上下两部分的中心点,然后根据身长确定肩的宽度和头的大小。只有在头的大小与身长协调后,才能确定五官大小的比例(见图12)。图12 人体比例(身长七个半头)(三)平衡

1.画面的平衡在构图上体现为轻与重、主与次、大与小的对比。一般来说,主体物给人以重的感觉,放在画面偏上的位置,偏大容易引起视觉关注。在旁边亦有“轻”或小的物体做陪衬,构成完整的画面。

2.在明暗关系上,黑、白、灰达到协调是一种色感平衡。暗色旁边也有亮色辅助,而灰色调能调整整个画面调子,使之达到统一的效果,这种传统的表现技法让人感觉变化丰富。而强对比的素描打破视觉平衡过渡,只留黑、白,而黑白对比多而细腻的部分会形成灰色部分,稍大面积的黑白对比块面能给人更强的视觉冲击。这是一种比较强烈的表现技法。

3.在质感上去追求平衡,要求粗中有细,柔中有刚。不宜将质感相同的物体在同一画面中显现。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讲,质感太相似、相同或质感太杂的物体放在一起会较难表现,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四、明暗

明暗是表现物象立体感、空间感的有力手段,对其真实地表现对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明暗现象的产生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反应,建立在物理光学的基础上。没有光就不能产生明暗。倘若光线射在某一立体物体上,就不难看到不同的明暗现象。由此可见,明暗现象的产生,是物体受光线照射的结果。

光源照射下物体的明暗变化,是由各类物体都具有吸收一部分色光、反射一部分色光或透过某些色光的能量大小,以及物体的各个转折面和光源照射的角度变化所决定的。同一物体虽然由于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而出现不同的明暗变化,但是光线不会改变对象的结构,因为对象的结构是固定的,而光线是可变的。所以,在物体明亮调子的变化中,结构是主体,光线是客体。

物体受光线照射后出现受光部和背光部。受光部又称“亮面”;背光部分由于受环境反光和反射光的影响并不是一片漆黑,人们所感受的是浓重的深灰色,称为“暗面”,这样就形成了明、暗两大系统。而斜受光部分,称为“灰面”,它是色差的一个过渡。黑面、白面、灰面也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三大面”。

由于物体结构的各种起伏变化,明暗层次的变化是很多的。我们把这种变化所具有的一定规律,归纳起来称做明暗五调子,即亮部、中间色、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其中,亮部和中间色属于物体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属于背光部。它们构成物体的明暗两大关系(见图13)。图13 石膏/贾玺五、空间感、体积感、质量感(一)空间感

客观存在的物体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范围。物与物之间的距离,通过空气透视的变化,在视觉上都会有纵深感,而我们则要通过观察和描绘,将物体的体积及远近的距离关系表现出来。素描中的空间感可以通过近明远暗、近实远虚的透视关系来表现,也可以依靠线的粗细、浓淡、虚实、黑白层次的强弱、深浅等因素来表现(见图14)。其关键在于将近处的对比加强,远处对比减弱,便会产生深度感,这在风景画中,对于近景、中景、远景的描绘尤为突出。图14 结构素描运用线条的变化拉开空间感。(二)体积感

体积感,也就是常说的立体感。在描绘物象的时候,是用立体的眼光思维、观察与理解“形体”的,那么所记录下的物体的高度、宽度和深度都应该是一种理性认识的反映。在结构素描中,是依据物体的轮廓线与结构线来形成体积感的(见图15);在明暗素描中,则主要是依据物体受光块面和明暗调子的强调对比来表现,明暗交界线要有交代,但也不能太硬。一般来说,受光面的边缘线较清晰肯定,背光面较虚而模糊(见图16)。图15 结构素描通过对不同体积的静物的描绘来增加对比。图16 石膏/刘源/指导教师:郭欣(三)质量感

因为所画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它一定是由质与量组合的有机整体,质与量是不可分割的。对于物体质量的素描,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深入到对质量的表现才能使画面生动并显出真实感。由于各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组织结构、质地、颜色和光泽等独有的特点,因而需要我们认真地观察,以及把自己体会(触碰)到的感受通过理性的分析后,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区别、表现。例如:棉布与丝绸的不同,可以通过用线条的粗细和线条的软硬等来区分。棉布的反射光比丝绸弱,棉布上的用线比丝绸的用线粗,在笔的选择上,可以选用较软的笔;而画丝绸则要用细线,用硬的笔,当然画布、丝绸之类的物体所用的线条都要比画刚硬的东西柔和很多。在一般情况下,光滑、坚硬、淡色的物体,对光的反射要强烈些,明暗对比也相对清晰;粗糙、蓬松、深色的物体,明暗对比就相对模糊。

每个人对于质感的感受与表现技法都不同,这就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去总结,追求更多的表现形式(见图17)。图17a 衬布写生除了注意皱褶变化方向,还要注意质感的描绘。图17b 石膏胸像写生石膏除去背景单独表现时,不宜过重,否则会失去石膏的感觉。图17c 人物头像人物的面部也需要质感描绘,大多数是通过头发质感与之对比来完善。第二节 素描中的四点要求及理解

在素描绘画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白所要达到的效果,然后再开始作画。对素描绘画要求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胸有成竹”地进行绘画。当然,这是对于有一定素描学习经验的人而言的,至于初学者,应在一定的实践体验后更进一步地理解。一、立体感

要学会立体地观察和表现物体,为此必须深刻地研究体积的概念。从最初下笔描画开始,就应意识到:不是在纸的平面上,而好像是在纸的深处来造型。从这一点出发,画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前面我们提到过轮廓与轮廓线。在研究体积结构时,往往最先吸引我们注意力的“轮廓线”实际上并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它是从属于整个体积的一部分。雕塑家罗丹曾说:“没有线,只有体积,当画素描的时候,千万别关心轮廓,但要关心起伏,要知道,起伏是支配着轮廓的。”

雕塑的道理揭示出起作用的不是虚构的和自然界不存在的轮廓线,而是把物体体积范围和空间划分开的界线。因此写生素描不是从所画物体的周边轮廓开始,而是从探索整体的处理开始。首先应确定基本动势和相应的中心线,因为形体的发展就是以此为方向的;而当画出实物的大体的结构和动势后,就需要转入逐渐地确定其体积范围阶段。这样养成立体的观察和描绘物体的习惯,只有经过仔细分析实物的形体后,轮廓线才能最后确定。例如:在画石膏头像时,首先要想到这是一个六面体。在它的正面,有眼睛、鼻子、嘴巴等,不能只注意到五官,而把整个头部的立体、重量感都忽视了,把头画成平面图,没有最基本的体积(见图18)。图18 石膏写生要始终把握石膏整体的立体感。二、描画的整体性

这里所指的是,在画素描的过程中,使个别部分和细节服从于素描的总体处理。要掌握这样的原则,就是要由整体到局部,要善于描绘细节而不破坏整体。

要整体表现对象,必须整体地观察对象,要一眼看到整个物体的全貌,而不是在它的局部上转来转去。当我们把眼光扩到整体的时候,多余的东西便消失了,只剩下必要的、基本的东西。

要从统一完整和相互联系的原则出发,不能使某一部分和总的整体脱节。作画就是画关系。作画时,采用比较的方法,关键在于不死盯某个局部,要概括地看、整体地看。

从整体出发,才有可能全面地比较,才能辩证地从整体与局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来理解世界,这样才能把物体画得栩栩如生。

同样,当描画个别形体时,不要丧失对实物的总的观察,不要失去各部分的联系,画细节是为了充实整体,而不能因此破坏了整体。

例如:画人物头像时,应该注意到头发及部分衣物的刻画(见图19)。画人物半身像时,除了头部描绘外,衣服、手部等也不能缺少细节描绘(见图20)。图19 人物头像写生图20 人物半身像写生三、分析思维的发展,对物体结构的理解和表现

这是将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升华的部分。如果不了解人体结构,画者就不可能正确地画出其形体,所以必须去研究人的骨骼、肌肉。这里所指的不是平面的解剖图,而是活生生的、在空间透视中的、立体的人体结构,这必须在素描实践中才能解决(见图21、图22、图23、图24)。图21 人体素描/苏里科夫图22 人体习作及比例示意/米开朗基罗图23 人体骨骼图图24 老年男子人体/徐悲鸿四、形象的表现

在描画时,要寻找对象的特征及探讨表现它的方法、形象,使画面具有最大的表现力。画人像必须抓住这个人的特征,画各种物体应该表现出它们的质感,如金属的感觉,瓷器、织物、玻璃的不同质感(见图25)。图25 静物写生不同的静物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

总之,要像物体实际存在的那样和我们所感觉到的那样去描绘对象,把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把物体的“实质”和“外形”同时表现出来。第三章素描写生的工具及基本方法

了解及掌握了基本的素描知识及要求,我们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体验、证明、创新,总结更多属于自己的经验。第一节 素描的工具及性能

素描的工具种类很多,如石笔、炭笔、铁笔、粉笔、毛笔、铅笔和钢笔等;也有用钻子和金刚石作画的。工具的不同关系着素描的性质和构图,工具也能影响画者的情绪和技巧。一、铅笔

在素描学习的基础阶段,一般首先是多画铅笔素描,然后再用木炭等其他工具材料进行素描。

铅笔有软芯铅笔、硬芯铅笔和一般铅笔之分,主要区别是铅芯有不同等级的软硬。硬的以“H”为代表,如:1H,2H,3H,4H等,前边数字越大,硬度越强,即色度越淡,适合于刻画亮面;软的以“B”为代表,如:1B,2B,3B,4B,5B等,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度越黑,适宜暗面刻画。初学绘画者可从HB到4B中选择。铅笔能表现丰富细腻的层次,调子色域宽、固定,而且又易擦拭、修改,也能大笔涂抹。二、炭笔

炭笔的用法与铅笔相似,它的色泽深黑,有较强的表现能力,但画重了很难擦掉。三、木炭条

木炭条是用树枝烧制而成的,色泽较黑,质地松软,附着力较差,画完成后需喷固定液,否则极易掉色,破坏效果。四、炭精棒

炭精棒常见的有黑色和赫石色两种,质地较木炭条硬,附着力较强。五、橡皮

橡皮在素描中既是一种涂改工具,又是一种特殊的绘画工具。

一般常用的绘画用的橡皮有绘图橡皮和橡皮泥,橡皮泥一般用于调整画面,而绘图橡皮则擦得很干净。

橡皮是特殊的绘画“软笔”,这是很多初学者不知道的。用橡皮可遇错就擦。六、画板和画夹

画板和画夹都有不同的型号,大小可以随自己的画幅而定,初学者选用590×440mm左右的为宜。画板比较坚固耐用,画夹则方便携带,是外出写生的好帮手。七、纸

纸除了颜色的差别之外,还有质地的软、硬、粗、细、厚、薄之分。画纸要选用纸面不太光滑且质地坚实的素描纸最佳,素描纸的附铅性强,且质地坚实,可反复擦改,不易损坏纸面。第二节 作画的基本要领一、辅助线

在素描写生时,为了准确地确定物体形象在画面上的位置,便于观察比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需要确定物体正确的比例和形状角度,通常用一些辅助线条确定形体的比例、透视关系。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常用且必要的过程。

水平辅助线和垂直辅助线是辅助线中最基本的直线,便于检查接近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斜线的倾斜度及透视方向,而斜辅助线则表现形体轮廓转折的角度,用以呈现物体的动势(见图26)。图26 学生作品起形阶段的辅助线可以保留,以便分析空间感。将物体结构分析出来,可以帮助理解描绘时的明暗关系。二、线条的艺术表现

线条是一种明确的富有表现力的造型手段,能直接地、概括地勾画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和形体结构,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随着对象的不同,要求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

构图时充分运用“先长后短”、“宁方勿圆”的原则,将长线条与短线条相结合,描出物象的形体;并把曲线用无数短小的折线表示,用直线切割法描绘曲线的方法,可使画者避免繁琐的细节形象的干扰,准确地画出形体块面的轮廓线与转折方向。

线条还有一种表现节奏的作用,轻重起伏的波纹式线条,或刚柔相间、长短穿插、曲直变换、抑扬顿挫的线条,能给人以音乐的节奏感。门采尔的画作《轧铁工厂》就给我们以这种心理效果(见图27、图28)。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