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全新修订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12:07:47

点击下载

作者:(美)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全新修订版)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全新修订版)试读:

评论

1923年《时代周刊》创刊以来,(英文非科幻类)最好、最有影响力的100本书籍之一。——Time.com

我2008年大学毕业,彷徨无措地寻找工作。后来收到了人生中最好的职业生涯建议,这些建议就来自您的书《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现在,我拥有一份令同侪羡慕的工作,我的经历完全证明了这本书的力量,我愿意把它推荐给遇到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感谢您写了这本书,我无法描述对它的喜爱。——惠特尼·莫瑞

我非常佩服他优秀的写作和推广能力,他催生了职业规划行业的建立,带动了它的发展。——伯纳德·海德内

当你走进书店,在工作、职业或社交网络类区域,会看到很多书籍。这个区域得以存在,迪克·鲍利斯居功至伟,是他引领了职业规划的蓬勃发展。他的书《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工作中的激情。他是个伟大的人。——吉勒·霍夫曼

这是改变美国职场的书籍之一,我必须把它放在这个位置。自1970年首次出版到1975年每年修订,不仅对美国那些求职者有深远影响,而且在全球被翻译成20多个版本,我们可以称之为“求职圣经”。——美国劳动局

在1982~1983年我人生低谷的时候,我发现了《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这本书,我的命运随之改变。我发自内心地感谢这本书中的职场经验带给我的生活转变。在随后的5年中,我的职业转变要远超过去30年的积累。这本书鼓励着我见到上帝给我开启的另一扇门后的礼物,而这是我以前根本无法发现的。——伊芙琳·马林诺夫斯基

每一个正在寻找职业方向建议或者寻求工作实用信息的人,都该读读理查德·鲍利斯的经典书籍《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它被誉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图书之一是有原因的,除了《圣经》,它比其他书籍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命历程。理查德每年更新书的内容,这保证了本书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艾瑞克·温特沃斯

大爱您的《降落伞》,我手里的2012版,已经是30年职业生涯里买的第三本了。难以置信它一版更比一版好,及时与时代变化保持一致。——安东尼·得利斯

我想说,我非常感谢您和您的书《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5月份我大学毕业,对于想干什么,或者怎么找工作毫无头绪。和别的学生一样,我知道该怎么做事,不需要别人的建议。可过了几个月没有工作的日子后,我才意识到这不对。爸爸买了本您的书送我,直到东闯西撞几个月,连面试机会都没得到后,我才认真阅读,做上面的练习,相信您在里面写的话。我不敢相信自己能找到“我的”工作,完美的工作。我成功地在一家非营利组织找到了我要的,这个组织致力于为中国和印度偏远地区患者提供唇腭裂手术。这份工作符合我列出的每项要求,如果不做书里的练习,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希望在工作中获得什么。相信您每周都会收到几百封类似的邮件,那我长话短说——我在工作中获得了幸福,这完全得益于您的书和爸爸的推荐。我愿意把这本书介绍给所有人,包括陌生人。——海瑟·斯密斯

在我的人生和职业规划里,理查德都举足轻重。他的贡献,比如生命的三个箱子的概念、花朵练习、驱动求职行动的三个问题等,都非常了不起。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个人,也改变了职业顾问和专家的工作。同时,这些概念也将影响组织里的人才发展工作。——理查·费勒,美国职业发展协会(NCDA)前主席

我们管那些教员工和求职者如何找到理想工作(或职业)的人叫职业顾问或职业教练。一个好的教练应该买一批“降落伞”,给他们的付费客户人手一本。——理查德·诺德尔,职业顾问和教练培训师

畅销求职书《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又出新版了!除40年来给求职者的那些靠谱建议外,迪克·鲍利斯在新版里增加了求职效率/求职俱乐部,以及如何管理求职等内容。这本书以26种语言发行,卖了1100万册,绝对是世界上最畅销的求职书。

这版和现实更为相关,鲍利斯站在求职领域的前沿,除了那些依然管用的经典建议外,他又给出了新的真知灼见。——埃里森·杜勒

迪克·鲍利斯根本用不着我推荐,每个人都知道他对于职业发展领域的价值。我要写两句是出于友谊,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快乐、坚韧、慷慨。——艾伦·杰克逊

我推荐迪克是因为他在作家和教练两个领域的辛勤工作。他对处于职业转型期的人的影响不可估量,包括我自己。当时身处互联网泡沫破碎期,他的睿智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坚信所有身处职场的人都该读读他的《降落伞》。——德文·海志

我在职场前20年发现了您这本书,书中的内容指导我在数次转换工作时坚定内心选择。作为求职者和面试官的这些年,我无数次向朋友家人推荐这本书。今年我49岁了,感谢您写了这本通俗易懂并且有帮助的书以及与时俱进的修订。再次感谢您,让我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谢丽尔·利恩

迪克聪明、机智,有很多超棒的点子……——凯瑞·伊丽莎白·德威斯

提到自己的丈夫,梅尔·布鲁克斯,

优秀的演员安妮·班克罗夫特(1931—2005)说:“每每听到他的钥匙转动门锁,

我便心花怒放。

我心想,哦,上帝啊,派对就要开始了。”

对我的妻子,

玛莎·加西亚·门德萨·鲍利斯,

我也有同样的情感。

她来自菲律宾,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我深深地爱着她。

2004年8月22日,我们注册结婚。

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婚姻啊!译者序永远的降落伞——《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终版译序

在翻译这本书时,得知本书的作者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离世,我脑海中想到了《寻梦环游记》里的那句话——“The real death is that no one in the world remembers you.(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然而在过去20年间,几千万人通过《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找到了他们热爱的职业,所以我相信鲍利斯先生并没有被人遗忘,而是化身为一个真正的降落伞,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

2018年,也恰逢中国的准00后进入大学。如果把这本书当成一份成人礼,书中前半部分的职业认知会帮助他们洞察招聘、用人、留任的玄机,了解真实的职业规则,为寻求职业做准备;而后半部分的花图会帮助他们梳理好自己,找到自己的理想职业。

同时,如果你是一名有志于成为生涯规划师的职场人士(企业HR、大学教师等),你也可以利用书里面的工具,帮助客户完成职业规划咨询和辅导,所以本书也是新精英生涯规划师的必备书之一。

与上一版本相比,最新版本有几个重要变化:(1)删减了大量的重复概念,阅读起来更加顺畅。(2)调整了内容的逻辑顺序,使用工具时更加方便。(3)整合了网络资源,重要内容可以通过线上的网络资源获得。

这本书可以是一本扫盲书,针对那些不了解企业、求职的读者;

这本书可以是一本梳理书,针对那些无法认清自己的读者;

这本书也可以是一本工具书,针对那些想要找到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的读者。

当然,这本书也可以是一本魔法书,从今天开始改变你的人生。

再次感谢和我一起进行编译工作的王鹏程先生和陈雁女士,他们的辛勤翻译促成了本书的按时付梓。

最后,怀念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先生,感谢您为我们准备的降落伞。序一求职的“九阴真经”

如果你喜欢看武侠,不可能不知道《九阴真经》。这部秘籍看到的人不多,练的人更少,但凡有缘目睹的,都成了一代大侠,如王重阳、周伯通、东邪,还有随便瞄了几眼就称霸江湖的梅超风等。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名字酷炫的武功——九阴白骨爪、摧心掌、白蟒鞭、移魂大法、蛇行狸翻之术……在此不表。《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就是求职界的“九阴真经”。从1970年第一版出版开始(那一年,比尔·盖茨小朋友还在自己家的车库里面写程序,6年后才创办的微软呢),这本书就成了求职界的真经。到2010年,这一真经已经被翻译成26种语言,销售量超过1100万册,影响了4代人,近1亿名求职者。美国有超过半数大学的职业发展中心用这本书的体系给学生作求职指导。我在2013年参加美国职业生涯发展协会举办的百年生涯大会时,看到该书作者理查德到现场讲了一个主题。他刚说完“Hi”,讲台上下的所有人(讲台上都是美国职业规划界的大拿啊)都起立鼓掌,新任主席在后面也起立致敬。老先生不躲不闪,微笑,显得德高望重,有一代宗师的风范。你今天看到的大部分的教你求职的书籍,几乎都是这本书不同程度的改写版、扩充版,正如武林界的“九阴真经”。

出版了这么久,会不会内容太旧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是我敬佩美国人做事情的地方。每隔几年,《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工作室就会把最新的求职方法、所需能力和整体趋势整合进去,写成新的版本,这本书现在已经升级到第40版。比如这个中文版本,就清晰地讲解了如何用互联网做简历,如何让自己的搜索结果更美观……所有内容都紧跟时代需求。

老外写的,会不会不接地气?这也是“新精英”组织大家翻译的原因。李春雨、王鹏程和陈雁老师在不改变原文精髓的基础上,将书中的资源、链接和例子,对接中国的本土资源,以期让读者学自书中的经验和知识也能应用于中国的职场。

每一个时代都有很多教人求职的书籍、课程和公司,如何区分“九阴真经”还是“九阴白骨爪”呢?我认为真正好的求职教育,应该从“让适合的人进入适合的地方”出发,帮助求职者更好地挖掘和发现自己的优势,用企业能够理解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我,让求职者了解那些学校没有告诉你的求职渠道。而坏的求职教育往往从“如何求职就能进入……”出发,过度追求技巧和诀窍(如让公司的HR匿名授课,告诉你该如何应答某个类型的问题,你就可以得到什么机会)。这样的传授让企业的面试成本越来越高,也让求职者的准备工作越来越多,对自己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却并没有让适合的人进入适合的地方。在我看来,这种求职培训如“九阴白骨爪”,久而必衰。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求职读什么书,我的回答是:读那些活了很多很多年的求职书,因为其中一定记录着在求职过程中,真正有价值的、重要的和不变的规则。《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就是这么一本“九阴真经”。

祝你早日练成自己喜欢的武功!新精英生涯创始人著名生涯规划师古典序二你准备好空降的降落伞了吗?

最近有很多职业经理人跟我讨论关于职业发展机会的选择问题,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当年创业的初衷。2003年,我进入宝洁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在完善的培训与晋升体系下,我依然无法摆脱每个职业人士都不得不面对的职业困惑。于是,2008年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创业,希望能够打造一个真正帮助中国经理人实现梦想和价值的职业发展平台。

今天,“80后”甚至“90后”都已经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更多更好的职业机会可以选择。特别是近两年,互联网思维席卷全行业,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的经理人正在进入新的领域迎接新的挑战。我看到原来在传统行业及外企的经理人,纷纷进入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他们中的很多人成功转型,但也不乏空降失败、后悔莫及的。“空降兵”的生存问题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这是很多经理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无法绕过去的一道坎儿。职场中,每个人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很难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与方法。我想这也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特别的价值所在,它是一本你可以挑着阅读的书,挑那些你最需要的、对你最有帮助的部分去阅读。

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是美国顶尖的职业专家,他的《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也是全球最畅销的求职类书籍之一。本书的目标是让职场人直面自己、直面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遇到的问题,从而了解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找到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审视自己。在轻松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从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问题、对话和故事中,思考出这个时代的不同。太多的时候,我们在职场中一直埋头工作,却忘记抬头看看这个世界。而这本书,恰恰给忙碌的职场人提了这个醒。

有时一个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经理人,也会像初出茅庐的新人一样茫然无措。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有自己的迷惘与困惑,但也许一个小问题的解决会令我们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我希望这本书可以在我们困惑的时候帮助我们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从创业到现在,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为中国的经理人提供一个真正的职业发展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当然,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也许你还需要一把“降落伞”,无论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你的就好。猎聘网创始人兼CEO戴科彬序三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降落伞《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是美国作家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撰写的求职宝典。这本书,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关于求职的思考方法和行事方式。

自1997年以来,我始终致力于推进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求职就业指导工作,深知当代大学生在求职中面临许多困境和难题,诸如: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未来如何发展;缺乏足够的求职信息,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方向在哪里;缺乏应有的求职能力,不知道如何有效求职;不了解招聘要求,不知道如何制作简历和进行面试;求职心态欠佳,缺乏就业能动性。我感到很欣慰,《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的重新翻译出版,能解决求职中的自我、信息和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能提供有价值的基础知识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对于高校学生,当你开始阅读《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并试着了解自己(哪怕只是精确度不高的尝试)时,当你试着掌握《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传授的求职基本技能(哪怕只是最基础的要领)时,你就会有所改变,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

对于在高校从事教育指导的教师,当你拿到《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一书时,它会帮助你真正了解求职的奥秘。你会更强烈地感到自己有义务将这些最基本的求职内容和方法告诉学生,让他们更快地完成某些转变,更有效地求职就业。

自本书问世以来,其最精彩的关于了解自己、熟悉求职、在行动中收获的内容一直在延续。本次翻译的最新版,提及了网络兴起后的新求职方式,在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无疑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资源,获取更多的求职机会。

祝愿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降落伞。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长、教授李家华第一章对于求职者,这是全新的世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狄更斯——(1812—1870)介绍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想对自己了解更多,并想给予这个世界更多;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现在没有工作,想得到些帮助;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工作,并被告知可能永远待业;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正处在生存边缘;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有些不顺;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想努力勾勒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适逢高考无法决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在尝试理解世界,想搞清楚职场是怎么回事儿;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正想弄清楚生活的下一步要怎么走;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刚好高中毕业和父母同住而且还没找到工作;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正准备创业;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正在考虑转行;

这本书是写给你的,如果你正要退休并想弄明白接下来要怎么生活。

本书会帮助国内读者认清职业本质,在求职和跳槽之前做好充分准备。一个两分钟的“职业世界变迁速成课”

查尔斯·狄更斯说得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但是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尤其对于那些求职者和准备转换职业的人来说,游戏规则在不知不觉中毫无预兆地变化了。

求职行为和过去相比,也在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8年。众所周知的事情是:自1929年来,严重的全球经济萧条再次发生。我们确实恢复过来了,但经济基本面已经转变。我们过去的工作方式已经过时。过去简单的事情现在变得艰难。令我们感到沮丧的是:过去如果失业的话,我们就写简历,去求职网站上看有没有空缺职位,然后发到我们想投递的职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但现在,这些都不管用了!

所以,我们确实需要做出应对!这也是本书接下来要和大家提到的。但在更新策略前,我们先看看面临的变化,让我们逐条看看自2008年以来都有什么新变化:

1.雇主变了,求职者没有

求职的人,无论形势好坏,都倾向于用同样的方式找工作。我们的求职方式基本上都是投递简历(电子版或者纸质版)、找中介(私人或者公立)和发广告(线上和线下)。

可雇主不这样。经济形势好,他们用一种方式;经济形势不好,雇主会极力改变招聘行为。

原因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他们通常很难填补空缺,在此状况下往往会投求职者所好。我们喜欢投简历,他们就不辞辛劳地收集、阅读、筛选。我们爱看招聘启事,他们就把空缺公布到我们能看到的地儿:公司网站或者求职网站。

在困难时期,当雇主发现招人很容易,很多人开始不看简历,也不发布空缺了。但我们没变,还用去年,或4年前、10年前,甚至是30年前的方式找工作。我们找啊找啊,到处投简历,但一无所获!曾经管用的方式,再不好使了,我们彻底犯难。这就如同开车前转动钥匙,5年来第一次,发动机没动。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没空缺。而实际情况是有空缺,只是雇主改变了招聘方式。具体请看第三章——每月有800万到1000万职位空缺。

2.找到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间大幅提高

1994~2008年,大约一半的失业者能在5周内找到工作,而2008年以后,很多人得花超过1年的时间才能再次就业。在国内,低薪水的工作很容易找到,而高薪工作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被发现(最近的一份研究表明,44%的人花费3个月找到工作,16%的人用时3~6个月,18%的人用时6个月以上)。

有人预测这种现象会导致人们不再去工作,雇主在招聘启事里说——至少有些雇主说——“失业者不能申请该职位”。在媒体看来,这样的想法很正常,甚至我们听到媒体这样说——“活该他们长期失业”。一个人是否求职成功和个人求职技能息息相关。那么,你的求职技能现在是处于1990年的状态,还是处于2017年的状态呢?求职技能在当下,事关你能否求职成功。

不过我们确信的是,的确有人是因求职时间的关系不想工作,他们或者是被人才市场所打击(77万人),或者是要照顾家庭(24.7万人),或者在上学(22.9万人),或者生病及身体残障(13.1万人),或者因为照顾子女及通勤(81.6万人)。

3.平均工作持续时间戏剧性下降

对于19~24岁的年轻人,69%的人工作持续时间低于1年,93%的人低于5年。难道是年轻的关系吗?不,我们发现那些40~48岁的人,也有32%的人工作持续时间低于一年,69%的人低于5年。

所以,求职者重新定义了他们的求职时间,一些人寻求短期工作,或者有些人就干脆看项目的持续时间。

2008年后,戏剧性的是,短期工作开始有了大幅增长。一份目录显示,对于一些短期项目,比如独立合同商、顾问、自由撰稿人、合同工数量都有所上升。这种趋势最初由作家丹尼尔·平克在2001年出版的《自由工作者的国度》一书中提到。当下,在美国的兼职工人共有2647.2万人。这预示着到2020年,兼职人员、临时工、自由代理人、自由职业者——无论怎么称呼他们,将达到美国劳动力市场人数的40%,即6000万人。

临时工增加的原因,如同你猜测的那样,是雇主想要在面对全球化经济和在线竞争时降低成本,他们会在需要人手时雇人,这是一种有效降低预算的策略。并且他们对这些临时工不需要负担各种福利和假期。事实上,在财富100强公司里面,20%~30%的人不是长期员工,或者是合同工,或者是临时工。在未来的8年里,这个数字预计会上升到50%。即使在那些承诺长期雇用人员的岗位上,一旦经营状况不佳,雇主也会考虑裁员。你以为你会被雇用很多年,他们是那样说的,实际也是那么想的,但随着时运改变,突然间你就会流落街头。

4.工作方式戏剧性变化“几乎2/3的美国家庭现在赚得比2002年要少”。这是2005年3月6日《华盛顿邮报》上一篇文章的惊悚开头。你想知道赚得最少的工作都是什么吗?来给你份名单:餐厅侍应生、农场工人、收银员、女佣和保洁员、保姆和幼师、家庭看护和精神病护工、打字员、洗衣工、停车工等。

深究一下,经济学家指出,年薪在4万~8万美金的光鲜的中产阶级工作看起来比较稳定。这些工作原来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现在却转向金融、销售、医疗健康领域(预计2022年医疗健康领域会有2100万个职位机会,原因是人的寿命增加并且人们关注老年疾病问题)。

最重要的并不是职业的繁荣和消失,而是所有工作都在被重新定义。我们对世界运行的理解能力决定着我们如何在这个世上生存。以前各种没有关联的事情现在纷纷产生了“链接”。这种超链接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合为一体。这起源于“物联网”(IOT)——这个词于1999年被凯文·阿什顿提出。引用一句这位学者的话,“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专家指出,到2020年,300亿~500亿的设备将被物联网互联。

在我们未觉察的情况下,世界被重新定义,我们被那些激进的未来学家告知,在不远的将来,机器人将替代我们工作,所以也不需要那么多人。许多人深信工作将被科技取代。当你问专家,到底多少工作将完全被技术取代时,他们预测是5%,最多19%的工作将被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程序取代。

2016年1月19日,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测机器人将在2020年替代500万个工作职位。我们估算一下,这个替代大概只占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千分之一。但可怕的是,如果你是这千分之一呢?不过,该论坛也没有说机器人将取代我们所有的工作。

机器人和相关的技术不会取代所有工作,但会处理工作中的一部分任务。这意味着大多数工作开始变成人和计算机的相互协作。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类,而不是男人。“机器”指的是电脑程序、Wi-Fi、互联网、中央电脑系统、手机、AI、机器人、3D打印机等。它们通过中央集成电脑平台连在一起。总之,我指的“人”,和由我们发明出来的东西,都是“机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把这种合作关系叫“人机共生”。

那你会问:我们的工作发生了什么变化?当然是由人机协作而带来的变化。大量的工作会因为这种重新定义被替代,一部分已经发生了或者马上就要变化。我们必须开始适应这种变化并且学会和机器打交道。

所以我们要开始学习新的适应技能,开始更加了解自己。想象一下你在野外远足,突然发现脚底下有片水蒸气,你下意识地想找个坚固的地方跳上去。在第七章和第八章,你将会了解你自己、你所爱、你所长、你的思维类型、你发挥最好的工作、你的价值观等。所以当世界变化时,先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然后我们要问自己,在变化的职业世界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学会和机器协作?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观点,开始意识到机器是帮助我们完成某种任务的朋友,而不是偷走我们工作的敌人。

一旦开始进行自我探索,你将会专注于自己想做什么,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样的工作。然后开始职业调查,熟悉职业的各个方面,了解各种关键点,帮助你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5.对许多人来说,找工作正变成重复性行为

这主要是因为工作时间变得不像以前那么长,即使现在有工作,也很可能会再找工作,甚至比我们想得要早。2015年3月31日由美国劳工局公布的报告表明:在1957~1964年出生的美国人,他们在18~48岁这30年的职业生涯中,平均换工作17.2次。找工作不再是一个备选项,而是一种生存技能。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化身“找工作专家”。

6.2008年后,找工作开始倾向于网络求职

如果你还没有学会网络求职,你已经落伍了。互联网初期,就出现了求职网站,最早的是1994年上线的Net-StartInc和The Monster Board(TMB)。1998年Net-StartInc更名为CareerBuider,1999年TMB改为Monster.com。所以,网上求职由来已久。

在中国,2000年新浪网推出了“人才招聘”平台,并分别与中国最知名的三家人才招聘专业网站——中华英才网(www.chinahr.com)、前程无忧网(www.51job.com)、智联招聘网(www.zhaopin.com)先后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2008年以来,网上求职日益盛行,社交媒体和其他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雇主和求职者都知道如何利用这些媒介,越来越多的求职通过网络进行。

求职网站有以下几种类型:(1)搜索引擎:搜集求职信息(2)综合网站:各种职位综合(3)针对性求职网站:针对某一行业(4)公司职位招聘:针对某一类型公司(5)特定年龄求职的网站:针对青少年

不管你失业多久,不管你年龄多大,如果不知道怎么用电脑或没渠道上网,我都建议你在社区大学、成人学校,或最近的一站式求职中心(现在叫美国职介中心)学习电脑课。此外还可以去人才交流中心。

任何在网上找工作的人都需要关注我刚刚提到的社交媒体。

7.语言不通,犹如国外

2008年以后,更为糟糕的是,雇主和求职者虽然使用相同的词,但讲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拿“技能”这个词来说,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可能被拒绝了,一些雇主会说——“你没有我们要的技能”。你以为他们所指的是诸如分析、研究、沟通等能力。不,他们实际上说的是“经验”,虽然用的词是“技能”。典型的雇主说法是:“我们找的是具备5年向24~30岁人群推广软件产品经验的人。”

你应该把雇主的世界看作国外,拜访之前必须学习他们的语言和风俗。

这种想法来自《没人失业》一书的作者。本书建议当你第一次接触商业世界时,你得把它当作外国一样,不得不学习全新的语言、文化和习俗。就业市场也一样,当失业时,我们必须像雇主一样思考,搞明白他们是怎样招人,然后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换句话说,得投雇主所好。

所以,让我们看看雇主的世界。在“招聘”这场游戏里,雇主谈不上绝对强势,但往往大权在握。这解释了为什么就业体系有时让你崩溃,因为它不是为你我而设,而是由他们、为他们而设的。他们和你我完全不同(这是我称他们为外国的原因!),这导致了下面的五个对比:(1)你想让找工作成为录用游戏,但他们把这看作淘汰赛,直到最后才分出输赢。大公司和企业负责人扫视桌上的那堆简历,首先是找出该淘汰的。最后,他们希望只有一个人还站着。(2)你希望雇主翻山越岭、不辞辛劳主动来找你。是的,绝望的时候他们会这么做,一些人事部门员工会没日没夜地上网找人。但总体来说,雇主还是希望你积极点儿,主动去找他们。(3)想到找工作,你希望雇主只从你过去的职场表现——总结在简历里的——来评判你是否合适。而实际上,招聘的人将通过面试对你的行为进行全面评估。(4)你希望雇主很认真地看你的简历,尤其你还在他们的网站上张贴过。但实际上只有45%的雇主会看,而55%的雇主,根本不会看。知道这个,你就会看开了,他们并不只是针对你自己。(5)你希望雇主因为要提高用工率而雇用你。不幸的是,大多数雇主只会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增长时才会雇人。

另外一个事实是,雇主和求职者的核心价值观不同。找工作的时候,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地找遍整个市场,所以追求的是覆盖率。我们海投简历、广泛撒网。

而用人单位首要考虑的是风险。雇主想冒最低风险招到人,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低风险方式,比如内部提升、将临时工转正等方式来填补空缺。因为他们了解这些人的表现。

下图解释了雇主和求职者价值观的不同。很多雇主招人的方式和求职者求职的方式正相反

不论思维如何变化,双方在求职这件事情上都是不平等的,雇主有权力决定要不要你,而你却很少有机会去决定要不要他。所以这不是争论对错的时候,这不是课堂上,在找工作这件事上,我们要考虑得失。总结 不总是坏消息,其实这都是机遇。自2008年以来,劳动力市场确实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随之而来,找工作也发生了这样的转变。所以,希望在于,并不是没有工作,而是你该更新找工作的方式了。当下,你能找到工作并不是取决于你做得有多好,而是应该知道哪里能找到工作。如果你学了这些新的求职技能,会让你活得更棒。这里有些关键点你需要记住,我列举如下,希望你能在本书中一条一条地找到。定律#1:你是主动者求职策略在于,传统方式是你改变自己适应工作,而现在创新方式是你了解自己,寻找适合你的工作。定律#2:自我探索很重要成功的求职者一开始是探索自我(见第八章)而不是寻找职业。定律#3:创新求职要回答三个关键问题:什么?在哪儿?怎么去?什么技能你最愿意用?在哪里你愿意用这些技能?哪个领域、什么组织、和谁?(你的宜居地点、你的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生活的价值和目标、责任和薪水)怎么去发现这种工作的头衔和名字、工作地点以及你的雇主?定律#4:寻找你所爱而不是你能行不是找你能做得好的工作,而是你愿意使用技能的工作。热情加上竞争力才是最好的职业保险。你最有热情的、有天赋的,并具备技能的,才是你的最爱。定律#5:创新求职中,找工作就像职业转换把你过去的工作拆分成零件,然后以一种新的方式组装,这就是一份新的工作。定律#6:处理优先级列出你所有特点的优先级。你需要确信你的工作就是你梦想的工作,我发明了一个优先级工具可以帮你比较和确定。定律#7:无论是否有空缺,去你感兴趣的公司看看不要等对方贴出招聘启事才去看,这时可能竞争者也会增多。定律#8:关注中小企业(25人、50人和100人以下)这是找工作概率最大的企业。定律#9:在公司中,最好避开HR部门HR在公司中就是帮老板去伪存真的,所以尽量不要在面对HR时说错话,尽可能和能决定是否要你的人直接沟通。定律#10:简历是最差的求职方式雇主每天面对成堆的简历来决定先不要谁和面试谁,所以录取率极低(1/270)。如果你懂,有12种找工作的方式,那问题是到底哪种成功率最高?过去4年,我们总结出效率相对较高的4种方式:(1)开始于自我探索(比投简历高12倍)。(2)加入俱乐部(比投简历高10倍)。(3)用电话黄页(比投简历高3倍)。(4)到50人以下的公司,直接面试(比投简历高7倍)。定律#11:用内部人脉获得面试简历只是一种见到雇主的方式,如果有可能,用内部人脉获得这样的面试机会(内部人脉对你想去的公司和你自己都相当了解,所以能做中间人)。定律#12:会用三种不同的面谈方法(详见第四章和第九章)实际上,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你会碰到三类面谈。根据你在寻找什么能把它们区分开来。更重要的区分是:你在和谁谈。(1)谈着玩儿或练习。这是指与同样热衷某些事情的人交流,比如都喜欢剪贴簿、旅游、健身、跑步等。(2)搜集信息面谈。这是指和做过或正在做你心仪工作的人交流,或向信息专家、感兴趣领域的高手请教。(3)求职面试。和雇主交流,不是和HR,而是和那些有权录用你的人交流。定律#13:在面试中雇主最想了解的只有五个问题假设你同一个能拍板的人进行面试,而不是和初面筛选候选人的HR,面试开始到结束,即使雇主没明确提出,这些问题也在表面对话之下,潜藏在其他话题里。面试中,你能做的就是帮助雇主弄清楚这五个问题,这会让你脱颖而出。(1)“你为什么来这里?”这个意思是,“你为什么敲我们的门,而不是去别人家?”(2)“你能为我们做什么?”这个意思是,“如果录用你,你能帮我们应对挑战吗?你有何技能?对这个主题或领域了解多少?”(3)“你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意思是,“你适合吗?你的个性容易相处吗?你和这里的人有同样的价值观吗?”(4)“是什么将你和其他19个,甚至900个申请人区分开?”这个意思是,“你有更好的工作习惯吗?早来,晚走,有始有终,高效率,高标准,不待扬鞭自奋蹄……”(5)“我们请得起你吗?”这意味着,“如果要录用你,我们得花多少钱?我们愿意付、能付那个数目吗?”预算有控制,而且你赚的不能和组织机构图里位于你上面的那个人一样多。定律#14:面试注意守时(1)50—50原则。研究表明,被录取的是那些用50%时间说、50%时间听的人。如果你讲太多,对方会认为你忽略了组织需要;如果你讲得太少,对方会以为你有意隐瞒什么。(2)20和2。研究表明,该你说话或回答问题时,如果想给雇主留下好印象,一次尽量不超过2分钟。实际上,有时一个好答案只需要20秒来阐述。(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人家会觉得你哼哼唧唧,缺乏沟通技巧。)(3)过去、现在和未来。面试官问题的时间框架,越从过去移向将来,你可以认为面试对你越有利。定律#15:面试结束后,询问录用机会面试(终结)前,假如你觉得喜欢对方,你就可以直接问:“谈到这里,你能给我这份工作吗?”这句话经常能帮你获得工作。定律#16:面试结束后当天发感谢信向你接触的任何人发感谢信,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类型。定律#17:记住求职就是一个不断被拒绝的过程求职的过程就像这样一个过程:“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好吧。”所以即使你被拒了,也不要把它扩大化,这只不过是个“不”,失败是成功之母。定律#18:永远有备选项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备选项,这意味着你不止有一条路、一个目标。这个习惯有些人觉得就是应该如此,但有些人还要慢慢养成。加油吧,这是一个全新的求职世界。如果你不是太弱,就开始面对这个不受控制的世界吧。只要你掌握了上述窍门,就会掌握找到更有意义的工作的金钥匙。第二章Google就是你的简历

最终被录用的,

不一定是最能干好那份工作的人,

而是最懂如何才能被录用的人。

——理查德·拉斯罗普——(1919—2001)

我了解你的想法,“我失业了,得找工作。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写简历。”

是的,过去是这样。

在互联网还不流行的时候,是这样的。

那会儿,面试官了解你的唯一方式就是你写的那张纸(或许从朋友渠道对你有些许了解)——简历,或者叫履历(学术名称是Curriculum Vitae,CV)。

纸上是你的总结:都在哪儿待过、干过什么。透过那张纸,雇主可以猜一猜,你现在是怎样的人,未来会成为怎样的员工。

这有好的一面,从你的角度看,可以完全掌控在纸上写什么。

你能躲开过去那些让你尴尬,或者遗憾的事情。

除非雇用私家侦探,或和你前任雇主交流,否则潜在的老板无法更多地了解你。

那不错啊。可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简历误区:第一是不懂怎么写,随便拿个模板做填空题;第二是造假。

2008年以后,甚至更早,至少在城市里,开始有一份新的简历了,那就是Google。雇主要做的,就是把你的名字输入搜索引擎,比如Google,然后,砰!如果你沾过网络,如果你曾经出现在脸书、LinkedIn、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你方方面面的信息都会被一览无余(当然这取决于你私人信息的加密状况)。

Google现在既是名词,也是动词。现在,你有新简历了,虽然“简历”这个词不够严谨,但就是这样。请和“掌控”说拜拜吧。

小提示:现在在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上,我们可以搜索自己名字,编辑和提交自己的简历。

所以,很自然地,大多数雇主在决定录用之前,都会Google你的名字。91%的雇主会在社交网站上浏览你的信息,69%的雇主会根据他们看到的内容拒绝求职者。可能导致你被拒的内容包括:社交媒体上的语法与拼写错误;表明你在简历上撒了谎的任何东西;背后说前任雇主的坏话;种族歧视;偏见;难以理喻的观点;酗酒和吸毒等。总结起来就是一切不恰当的内容。

有趣的是,68%的雇主也会因为Google的内容而录用你。比如网上的内容显示你很有创造性,或者很专业;你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他们;你展示了广泛的兴趣,以及你与他人有良好的沟通、相处经验等。

但你想知道的是,怎么去管理或者消除可能导致潜在雇主拒绝你的内容?

对你的Google新简历,你能做点儿什么吗?是的,当然能。你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编辑,填写,扩展,增加。让我们分别来看一看。一、编辑

首先,想想找工作的时候,你希望潜在雇主在网上看到哪些信息?要录用你的话,他们在乎什么?然后列出一个形容词清单。比如,专业、经验丰富、有创造力、勤奋、诚实、守规矩、可信、善良,还有什么?列一个清单。

然后Google你自己,认真读读搜索引擎找到的内容。研究每一个社交网站,如人人、博客、微博等,删掉所有与你想给人留下的印象背道而驰的内容,因为这些可能会导致潜在雇主想“呃,咱还是不要让他来面试了”。你有清单,就知道该找什么了。

如果不知道怎么从某个网站删帖,可以在类似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中输入“如何从某某网上删东西”。

那个网站本身可能不会告诉你,但是使用你喜欢的搜索引擎,应该能找到某些帖子手把手指导你如何从网上擦去痕迹。

我保证你不是第一个有删帖需要的人,有些聪明人肯定已经知道怎么干了。如果想找最新的指导帖子,就按搜索结果的日期排序,选最前面的。

如果想弄彻底,建议你到所有有关你的网站上做这个编辑工作。

现在该谈搞定Google新简历的第二个方法了。二、填写

在任何职业网站上,如果允许你填写主页,那就完整填写。我的意思是,完整填写,除非有特别的原因,否则都不要空着,并让人检查你的拼写。

更重要的是,确保信息及时更新,是最新的,每周一更,至少每月更新。过时的信息,会使你看起来很不专业。

LinkedIn(领英)

我之前提到的社交媒体,如果你还没用过,一定要用。对你好奇的雇主会第一时间在这类网站上搜索你的信息。雇主和猎头们不用发表空缺信息,而是在该网站上搜寻那些“被动求职者”。不是你在找他们,而是他们在找你。当然能否找到,你控制不了,除非你完整地填写了信息(他们靠关键词搜索)。

在社交媒体上,记得经营自己,虽然很难比上那些网络大V,但至少学会给自己做广告。

背景:这是个“瑞士军刀”式的工作网站,全球至少有两亿人(写这版书的时候)在使用它,包括世界各地那些搜寻潜在员工的雇主。

总体介绍:LinkedIn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主页(Profile),使用标准模板,你可以填写任何关于自己的情况和过往的经历。

对求职者的帮助:如果你联系了某一家公司,大多数雇主在约你面试或决定是否录用你之前,都会到LinkedIn上搜寻你的信息(总体来说,网络上到处都有关于你的情况)。

如何有效使用:记住,这是专业网站。如果你想找工作,别贴任何与专业无关的内容(如派对、约会、休假等)。当雇主浏览这个网页时,怎么让你从浩瀚如海的用户里脱颖而出呢?下面是一些建议:

1.必须有照片。所有调查都表明,没有照片的简介,会被大多数雇主忽略。只照头部和肩部就好,即使用苹果手机拍,也要保证照片上的你是专注、职业的。最好化点儿妆,保持微笑。

2.在“工作职务”(Job Title)一栏,网站提供的职务名称,通常和招聘经理们搜人时用的职务名称不匹配,所以你可以在后面加个短横,填上雇主习惯使用的职务名称。如果你想换工作,输入目前的工作职务之后,加个短横,填上你想找的工作(这样雇主的搜索引擎就能检索到你)。

3.描述“过往工作或经验”(Past Jobs or Experience)时,不要仅罗列任务和成就清单。LinkedIn为你提供了足够的讲故事的空间,所以讲个故事吧。总结一下在某个岗位上的主要成就,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可衡量的结果是什么(节约的时间或金钱、创造的利润等)。

4.在“总结”(Summary)一栏,要记着陈述为什么你认为自己在相关领域具备竞争优势。比如,是什么让你比其他19个申请同一份工作的人更优秀。这个地方用来强调为何你是此类工作的最佳人选(或者,谦虚点儿说,为何你是较出色人选)。

5.在“专长”(Specialities)一栏,列出你能想到的所有关键词,这会让搜索引擎找到你。如果你不知道列哪些关键词,在LinkedIn上找一个从事你所期望的工作的人,看看他们列了哪些,把相关词语复制过来。

6.列出所有爱好、教育、培训、社区服务、你所参与的组织等。

7.添加你觉得能帮你脱颖而出的链接或网址。比如博客(如果你有,并且贴有——只贴有——体现你所在领域专业的文章),Twitter账号(如果你有,并只推送突出你专业领域的内容),Facebook(这个值得怀疑,除非它很专注、专业。如果它很随意、私人,东一耙子西一扫帚,不但不会帮助你受雇,还可能会拖你后腿)。可以考虑拍一段你讨论专业问题的视频,放到YouTube上,链接到你的LinkedIn主页。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拍摄和上传视频,网上有很多免费的指导(YouTube上就有),它们会告诉你一步一步该怎么做。

8.加入一个或多个与你专业相关的LinkedIn团体。当他们讨论你擅长的领域时,经常且言简意赅地发表些想法,这样可以在相关领域里建立名声,至少让人知道你。团体(Groups)位于主页的顶部一栏,点击后会出现“你可能喜欢的团体”字样。网站会根据你的资料给出建议,除了介绍每个团体的信息,还会显示该团体是非常活跃、活跃,还是一潭死水。根据你的专业,加入几个团体,当然,他们至少应该处于活跃状态。注意,如果你加入了某团体,之后却从不发言做贡献,LinkedIn有个可爱的小习惯,它会在不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把你踢出那个团体。事成之后才发个消息通知你说因为不参与活动——“我们把你清除了”(你以为它不会注意,不,它在盯着,正在盯着,将来也会盯着)。

9.你可以用LinkedIn描述自豪的项目、贴照片,或者报告近期的一个专业活动。这些也可以贴在Twitter上,但记着先在LinkedIn上,再在Twitter上。在LinkedIn上先更新,勾选一下Twitter标志,然后点击“分享”(Share)按钮。

第三呢?三、扩展

在网络上扩展你的存在。怎么做呢?有以下几种方式。

论坛。像LinkedIn这类专业网站,根据主题,都有论坛或者团体。其他社交网站,比如人人,也有页面专注特定的领域。浏览这些团体或论坛,注册一两个和你的行业相关,或你感兴趣的。如果你有话可说,并且这些话能体现你是该领域专家身份,就时不时表达一下。否则,保持安静,别啥都说。你希望被看作专家——知识丰富,而且专注。你希望那些正在寻找该行业行家里手的雇主注意到你。

博客。如果还没有,开一个。你的专长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和你要找的工作有关,就开个博客,定期更新。如果不知道怎么弄博客,有些网站可以帮助你,比如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都可以开通博客,可以给你具体指导。顺便说一句,网上有上亿的博客,得考虑如何让你的博客脱颖而出。

如果你已有博客,但上面的主题包罗万象,那么再开一个,就局限在你擅长的某个领域。在上面贴有助益的文章,专注在具体行动步骤上,而不仅仅是想法。比如你是个专业管道工,你可以在博客上发帖“怎么修漏水马桶”。总体来讲,雇主找的是能处理具体问题、有行动方案的,而不是泛泛地谈哲学思想的博客。当然,除非,他们是家智囊公司。

现在博客已经基本上过时了,开始流行微信公众号。

微博。有些专家说博客已经过时了,沟通更趋向简短,并且越来越短。短信息大行其道,所以有了微博,新浪现在有超过三亿用户,每天发送上亿条信息。新浪微博的优势是可以加主题标签,能被Google检索到。精明的雇主知道如何用Google搜微博(或者在微博上搜索)。你要考虑的,就是弄明白雇主在找具备你这样专业和经验的人时,会搜索哪些标签。

视频。现在,演示更强烈地趋于视觉化。人们喜欢看你,而不仅仅是读你。摄像机曾经是最流行而且昂贵的记录自己的方式,可现在已成为历史。正如你能猜到的,人们现在用手机拍摄视频,有时效果惊人地好。

一旦拍完又编辑完,把视频上传到哪儿呢?首先是YouTube,每天十几亿浏览量。关于你的“Google新简历”,你能做的第四件,也是最后一件事是:四、增加

那类一提到就会让人想起来的简历(Google简历前的时代),还是有其用处的。雇主或HR部门得花些时间,来研究从Google上搜到的你的信息,你可以帮他们恰当地组织和总结一下,那就是附一份老式简历。你可以把它贴在网上(Google能搜到的地方),同时带给或发给有兴趣的雇主。

想这么干吗?当然想,对吧?下面是一份大纲,能帮你更好地组织信息。

因为简历是关于过去的,这份大纲提供了回顾过去的框架。简历书写大纲

思考,你天生就具备,或一路积累的工作技能和个人技能。哪些是你骄傲的?哪些工作或生活经历是别人没有的?拿几张白纸,写下答案。

做这个的时候,要有数字可衡量(比如,提及日期、比例、金额、节省的钱或时间、品牌名称等)。

推荐STAR法则:在什么情况下(Situation),你面临什么任务(Task),采取了什么行动(Action),取得了什么结果(Result)。

以下顺序不分先后。

志愿者,义工

1.你为任何组织或机构做过任何形式的志愿者或义工吗?(比如教堂、清真寺、学校、社区,或特殊的组织)

教育

2.工作的同时,你参加过学习吗?

3.取得过任何学位吗?

4.参与过任何委员会吗?

5.学习方面得过什么奖吗?

6.在各类评估中得过高分吗?如果有,那是什么评估,在哪个领域,分数是多少?

销售或客户管理

你做过销售吗?做过的话,取得过什么成就?比如说:

7.连续创造过销售纪录吗?如果有,具体金额是多少,或增长了百分之多少?

8.在某个月或某个季度创造过纪录吗?金额和百分比是多少?

9.和公司里的其他销售相比,你的水平怎样?(比如,“20名销售人员的前三”)

10.提升过公司的市场份额吗?如果有,百分比和金额是多少?

11.为公司争取到大客户吗?

12.你向哪些大客户销售产品或服务?管理过哪些大客户?

13.有过成功让客户继续和你做生意的经历吗?或者提升了原来的合同额?

14.得过任何内部或外部的销售嘉奖吗?

15.出过哪些市场营销点子,并成功促进了销售?

行政管理,客户服务

你做过客户服务,或者管理过业务部门吗?

16.帮助公司降低过客户投诉吗?

17.创造或改善过任何系统或流程吗?

18.从你最初加入公司或参与某一项目,到你离开公司或项目结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用数字来说明)

19.接手过哪些老旧或以纸张为基础的体系,然后成功将其转化为IT形式?

责任

20.负责采购过任何商品或服务吗?(如机票或电脑)

21.做过预算吗?如果有,是什么层次?(如负责部门每年20万美元的预算)

22.管理过员工吗?如果有,多少人向你汇报,汇报什么?

23.负责过任何正式、非正式的培训吗?如果有,属于哪类?给谁?培训过多少人?(比如“负责12名新员工的客户服务及电脑系统培训”)

24.给其他员工做过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教练或导师吗?

活动策划或后勤管理

25.组织过任何活动或会议吗?如果有,多大规模(参与人数和整体预算)?在哪儿?什么时候?

26.参与过任何大的搬迁项目吗?

27.负责管理过任何大的供应商吗?如果有,是哪些供应商?

电脑

28.你会用哪些系统、软件和硬件?水平如何?

29.开发过软件、手机应用,或系统软件吗?

30.自己弄过网站吗?如果有,是怎样的网站?如何积极地影响了你参与的业务?浏览过什么社交网站?如果浏览,玩得多深入?

31.参与过任何超出你岗位职责的项目吗?

手工机械

32.除了电脑,你还有任何机器和设备的操作经验吗?列出清单,并标明有多少年经验。

33.维护过任何交通工具吗?你保养或维修过的飞机、农机具、卡车、汽车、机器,或自行车是什么牌子的?

建筑,施工,电器,下水道

34.在这些领域工作过吗?参与过大工程吗?那些项目有多少预算?(比如,“ABC银行接待室装修——120万美元”)

总体情况

35.你在某个行业工作了多久?(比如,“12年服装行业经验”)

36.你被提升过吗?如果有,什么时候,提升到什么职位?

37.在某个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得过奖励吗?(比如,“先是做前台,三个月后,被上司嘉许,开始接手更多职员工作,如信息录入和应付款管理”)你得到的嘉许不一定是改职位名称或涨工资。

38.你参与,或领导过任何管理培训生或管理发展项目吗?

39.你被邀请参与过任何本职以外的项目吗?或者你主动申请过吗?结果如何?

积极反馈

40.你收到过客户、领导的书面或口头表扬吗?

41.能想到你提供了出色客户服务的情景吗?如果有,你是怎么知道客户很满意的?(同时,成果是什么?给公司带来了什么利益?)

42.收到过公司或行业的任何奖励吗?(比如,“客户服务明星”)

会员

43.你担任过任何委员会(比如,健康安全委员会)成员吗?具体职责是什么?

44.是,或曾经是某些俱乐部会员吗?(比如狮子会、Toastmasters、扶轮国际)

出版物及演讲嘉宾

45.在任何杂志、年鉴上发表过文章、论文吗?如果有,什么时候发表的?你写过书吗?

46.在任何会议上担任过演讲嘉宾,或者进行过公众演讲吗?如果有,你谈论的是什么主题?有多少观众?详细列出来。

向前看

47.你认为可以给潜在雇主的业务带来什么价值?你会成为他们怎样的“资源”,而不是可怜兮兮的求职者?你擅长解决哪类问题?

48.跟具备同样资质的候选人相比,为什么你更出色?

通常情况下,在中国,我们不会做这么详细,不过你可以用这种方式为自己进行梳理。

这份大纲会带给你一个良好的开始,你可以根据自己希望的方式进行任何修改——增加条目,更改用词,怎样都行。

如果需要额外指导,可以在Google上搜寻“电子简历关键词”“简历模板”“如何写简历”“简历技巧”等主题。这样不仅能从网上找到免费资源和建议,如果仔细浏览,还能发现一些专业书籍。

关于简历格式,没有一定之规。唯一的问题是:你明确自己想去哪家公司或哪类行业工作吗?那里有权雇用你的人,会被你的简历说服从而邀请你面试吗?如果能实现这个目的,简历是什么格式并不重要。

为说明这一点,我讲个故事。我有收集“胜出”简历的习惯——那些能带来面试机会,并最终带来工作的简历。我天性爱开玩笑,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我把这些简历给一些朋友看,他们有些是老板。许多老板朋友根本就不喜欢这些简历,“这样的简历不可能找到工作。”他们斩钉截铁。我回答:“对不起,你错了,简历主人找到了工作。我想你的意思是,这个简历不会从你那里得到工作。”

接下来这份简历就是个好例子,看上去过时了,但属于我喜欢的类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