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心理学——逆境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13:28:50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众心理学——逆境心理学

大众心理学——逆境心理学试读:

内容提要

逆境心理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阻碍或干扰,以致使预期的动机和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可见,逆境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而且是人类个体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心理现象是以负情绪为主要特征的。

第一章 逆境心理概论

逆境心理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阻碍或干扰,以致使预期的动机和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可见,逆境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而且是人类个体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心理现象是以负情绪为主要特征的。

□逆境心理的界定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无论是来自外界的,还是来自自身的,都在所能免的。每当遇到困难和障碍无法克服时,人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感,有时甚至痛不欲生,这便是逆境。用心理学术语准确地表达:逆境是指个体从事目的活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阴碍干扰,以致使预期的动机和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满足时而产生的情绪状态。可见,逆境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而且是人类个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是以负性情绪为主要特征的。所谓负性情绪即至少包括了失望、痛苦、紧张、焦虑、悲伤、抑郁、恐惧、愤怒等情绪,而非单一的情绪。

分析某种心理是否属于逆境心理,必须符合以下五个条件:

●主体必须具有某种动机和目标,而且动机和目标含有与自我相关的成份。

●主体有达到目标、满足需要的手段或行动。

●通向目标的道路上碰到不能克服又不能的超越了障碍,构成挫折情境。许多障碍仅是一种剥夺,而不逆境,因为这些障碍并不是可克服的。

●主体必须明确感觉到客观障碍的存在,否则不能构成逆境情境。

●主体在逆境情境下产生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

可见,不是所有的负性情绪可视为逆境,而只是符合上述五个条件和心理现象,才可称为逆境。

从实质上说,逆境是一种“感觉”。同一具客观事实,甲感受到逆境,乙未必有同样的感觉,因而逆境是一种“感觉”。它是一种当某人向某种特定目标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某些障碍时所产生的感觉。当某一障碍看起来是无法克服时,当这无法克服的障碍对某个的个人利益造成威胁时,就会产生逆境感觉。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各种逆境,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及个体矛盾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人们的逆境心理比比皆是。大致有以下几类逆境心理。

□事业失败而导致逆境心理

事业,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夫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人类的事业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政治即仕之业;另一类是业力即专业之业。

先看第一类,政治厄运导致的逆境心理。

仕途受挫、官场失利者古今中外大有先例。许多德才兼备、正直、忠城、刚直不阿的仁人志士,满怀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片赤城,敢于对面昏庸无道的统治者言相谏,敢于揭露、痛斥那些奉迎拍马、阴险狡诈、祸国殃民的小人之流的丑恶嘴脸,最终,未能逃脱被迫害的厄运:一次次被冷淡、排挤、革职、放逐、甚至受,对他们都是一次次沉重的打击,他们爱国爱民、治理国家的宏图大志、伟大目标和强烈的事业心被亵渎,产生了沉重的逆境心理。但是,在逆境面前,他们是强者。

现代社会因仕途不通而遭挫折者也不在少数。某些掌权者在用人上任人为亲、任钱为重,为一些心求不正、钻营投之辈创造了条件,致使许多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品德高尚、胆识过人却不会搞歪门斜道的栋梁之才终生活不上权力的边缘,他们深感报国无门,怎能不产生逆境心理。

再看第二类,专业之业受阻而产生的逆境心理。

从事专业的人,遇到的挫折也不亚于从事政治的人。如:资金不足、设备老佬、人力资源缺乏、掌权者的刁难,尤其是科学设想的屡遭贬低,科学实验的屡次失败,这些都必然使专业人才因事业的失败而产生逆境心理。

□名利分配的不公平引起的逆境心理

人毕竟是生活在充满名利诱感的世界里,而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名与利是人生追求的两大实惠。虽然不少人在得不到名利为了自我安慰而言不由衷地说“名利乃身外之物”,然而,其内心也和所有人一样不厌弃名昨,因为名利除了给人带来实际的物质利益之外,还会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快慰,例如激动、兴奋、荣誉感、自尊心的满足、自我价值的体现……总之是快感。得到名利的途径自然不少,有靠旁门左道、斜门歪道取之者;有靠老子、票子、门子、路子取之者;但大多数还是靠个人奋斗堂堂正正地获得名利。谁料想,某些角落却世风日下、正气不足、歪风渐盛,使得凭真才实学、踏实肯干的老实人得不到自己的该得到的名利,怎能不心灰意冷、逆境感严重呢?

□经商致富破产或生活出路被堵而产生的逆境心理

借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不少头脑灵活、精通财路或探险精神的勇士们,或下海经商,或本就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个体户,他们跃跃欲试,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商海中,创业时付出的辛苦与破费被他们认为是铺路奠基,心甘情愿,只出不进也不抱怨,指望耕耘播种之后便是收获的喜悦。然而,世上之路是坎坷的,想从财神爷手里拿钱不那么容易。渐渐地,不断地就有亏损、破产、竞争失利,关、停、倍、转的消息从各个商海传出,那些最初神气十足、信心百倍、只望着大把大把收金子的“淘金者”们,此时有的只是哀叹、摇头、沮丧、失望甚至绝望的逆境心理。

此外,由于经营者的失败,或者企业的裁员,而使大量的普通参与者失业、下岗、待业,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物质生活保障都没了着落,最基本的生活出路都被堵,他们的逆境心理不是更普遍更直接吗?

□人际矛盾产生的逆境心理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类一种基本需要,不满足这种需要就会使人空虚、焦虑、孤独,甚至心理变态。然而,与人的交往涉及到许多的因素,甚至可以把交往称为一门艺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交往成功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就出现了不少人不善交往,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成了不合群的孤雁,因而带来无尽的烦恼与痛苦——逆境心理产生。进一步说,由于人与人之间各咱利益的摩擦,必然会导致相互之间的矛盾,有的甚至由于人际矛盾而导致嫉妒、憎恨情感支配不下的违法犯罪行为,被伤害者因受到伤害后产生的逆境感。

□社会适应不良而产生的挫折心理,又由挫折引起攻击行为——违法犯罪,再因服刑而产生新的逆境心理。

人只有适应社会,才能被社会所承认。适应社会就要用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及相应的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约束使个体感到不如自己为所欲为便痛快、更自在,所以,对于那些为所欲为或在某方面不能适应社会的人来说,社会的约束使其个人目标和动机受阴,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挫折感。更有甚者,以逆境感为动力,爆发出报复社会的攻击行为——违法犯罪。这是一种反向挫折,是社会所不允许的,但高墙电网下的服刑者中,不少人是在这种反向挫折的支配下走向深渊、触犯了法肉,被投入高墙内的。同时,被判刑入狱对他们来说,又是一次极魇挫折,这种报刑的挫白感拉随着他们整个来说,又是一次极大的挫折,这种服刑的挫折感位他们整个刑生活。而且重返社会之后,又会遇到许多困难与障碍,又会因为再一次的社会适应不良而产生新的挫折,有的人甚至会因此而重新犯罪。可见,社会适应不良会导致某些人逆境心理的恶性循环。

□恋爱、婚姻失败而产生的逆境心理

仅从爱情的角度讲,恋爱、婚姻应该是建立在纯洁的爱情基础上,然而,芸芸众生中,谁能测量了真正纯洁的爱情纯度有多少?谁又不知道爱情是有条件的?其中有物质条件、外貌条件、年龄条件、学历、地位、家庭门第、气质、性格、爱好等方方面面的条件。正是由于上述条件的限制,造成了许多恋爱、婚姻中的悲剧;有的恋爱双方情投意合,只因某项条件不足,而不被对方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所接受,使有情人未成眷属,他们要承受挫折的情感折磨;有的恋人或夫妻一方变心,喜新厌旧,正是把对方的某些条件与第三者比较所致,这样,就使扔旧痴情的一方已经燃起的爱情之火不昨不被迫熄灭。可想而知,在熄灭爱情之火的同时,他或她产生的又是什么?是挫折感,是极义难忍的愤怒、痛苦、失望、仇恨等负性情感合成的挫折感;有的已婚夫妻,由于上述在某方面的条件在婚前被忽略了,而婚后支渐渐成了主要问题,例如经济收入或气质、性格。因而影响了夫妻感情,随着余下的人生岁月的递减,家庭矛盾却是递增,家庭战火越燃越旺,每一次“战火”的燃起都使他们生产极强的挫折体验,甚至多次想到以死来结束这场争式的家庭生活。但是为了孩子能得得父母完整的爱,他和她又不得不维持这个经常布满硝烟的家。因为他们知道,父母离异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许我青少年犯罪案例以铁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当然,他们之间的还是相爱的,谁都不下了决心舍弃对方。可是,这种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要忍受多少次痛苦情感的折磨?要有多么坚强的对逆境的承受能力啊!

□在“温室”里成长的青少年,因意成薄弱而产生的逆境心理。

在优越、顺利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受到家长的娇宠,结果,由娇宠养成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等弱点,社会学专家称之为“温室效应”。在“温室”中成长的孩子自尊心太强却又意志薄弱,很难经受逆境,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很差。遇以困难束手无策,跌倒了,自己很难爬起来。据《北京青年报》1997年9月30日报道,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一位15岁的初三女生,因与另外几位同学议论别人受到老师的正常批谰,回家后又受到家长的责问,于是,便于凌晨1时和4时分别以割腕、跳楼方式两次自杀,未遂。据了解,该学生曾连续6年级被评为三好学生,小学毕业前夕被评为北京市段秀少先队员,当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市重点中学,现在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就是这样一名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学生,竟经不起老师的正常批评而产生挫折心理,在不能自我调节的情况下轻生。除此,因高考落榜而产生挫折心理导致自杀或杀人者国内外不乏例证。就是在大学生中因脆弱、经不起挫折而自杀的也大有人在。足见,在“温室”中成长的青少年们极易产生逆境心理。

□天灾和疾病引起的逆境心理

当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狂风、洪水)给自己带来的灾难和打击时,人们会产生很强的逆境感,这是天灾引起的逆境。除此,意外事故和疾病造成人的重伤、残疾和不治之症,阻碍了人的正常生活目标的实现,人们更会产生逆境。

□逆境心理性质

逆境心理的性质差异,是指立体的目的,动机及行为后果的社会意义在本质上的不同。即是符合社会规范的、适应社会的,还是违章社会规范的、反社会的。这里需要强调提,立体的目的、动机与行为后果不一定是一致的,比如,目的、动机可能是答符合社会规范的,但立体的行为后果可能是反社会的。根据逆境的目的、动机的性质及阻碍其目的、动机实现的因素性质决定逆境的性质,可分为五种:正向逆境、反向逆境、先正向逆境后反向逆境、先反向逆境后正向逆境、中性逆境。

□正向逆境

所谓正向逆境是指主体朝着顺应社会的正确方向行动(主体的目的动机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受到不正确因素的阻碍而产生的逆境感。简单地说,正向逆境包括合理又现实的需要受阻而引起的逆境和合理但不现实的需要受阻而引起的逆境。例如,某人向领导者提出合理化建议,目的是让领导者纠正一些错误做法,领导得不但听不进正面的意见,反而对提意见的人大发脾气、打击报复,使提意见的人自尊心受到极大的逆境,因而产生极强的逆境感。但受挫后不采取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态度和行为去攻击领导,而是采取正当手段得到解决或自我调节。正向逆境的例子还是很多;高考落榜、失业或择业受挫、婚姻不幸、仕途遭贬、晋升受阻、正当要求被驳回、主持正义遭报复、学习或工作成绩突出遭嫉妒等等。这些受挫折者的需要和目和都是合理的,即性质是符合社会规范的,是正确的,受挫后都以合理的手段解决或自我调节。

正向逆境者的心理特征如下:

第一,主体的活动目的和动机的正确的,需要是合理的。

第二,主体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受挫后一般不采取反社会的过激言行。

第三,方体产生积极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反控制心理。旨在改变一个人动机的外力,反而强化了这个原来的动机,这种心理反应叫逆反心理或叫反弹心理。逆反心理有积极逆反和消极逆反之分。积极逆反是指自己本来所做之事是正确的,有人却阻碍、打击、陷害。这样却使被打击者在产生挫折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原来的目标。例如,反动派企图软硬兼施地瓦解革命者的意志,反而命名革命者识被了反动派的本质,更加憎恨敌人,坚定革命意识,这就是积极的逆反心理。再如,十年动乱期间,许多正真的仁人志志被关在牛棚里或下放到农村改造,剥夺了他们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权处,可是却使他们更加珍惜宝贵的时间,许多知识分子被划为臭老九,下放到农村改造,他们却利用劳动之余在田间地头用树枝、土块在地一地研究科学公式或定理。挫折使他们更加酷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种逆反都带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主体委屈感较重。由于这类主体的目的和动机是无可非议的,是符合社会规范的,所以,当他们处在逆境中就感到十分委屈,尤其是因领导压制、人际关系失调引起的逆境,便使他们在委屈中又增添了不公平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使他们感到非常痛苦,有的甚至因此而消沉、冷漠、厌世。

□反向逆境

所谓反向逆境(逆境是指主体朝着反社会或逆社会的错误方向行动(主体的目的、动机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受到正确因素的阴碍而产生的逆境感。简单地说,反向逆是合理需要受阻引起的挫折。例如,做错事受到舆论谴责而产生逆境。因犯罪而被判刑入狱服刑改造的罪犯,在服刑初期大多数人产生是反向逆境,他们的犯罪目的、动机和行为是反社会的,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使他们产生了人生历程中最大的逆。

反向逆境的心理特征如下:

●反向逆境者的目的和动机是错误的、违背社会道德或法律规范的,需要是不合理的。

●反向逆境者的自我调节和控制以力较差。他们的多数人当自己采了合理的手段无法满足自己的不合理需要而自己又控制不了这些不合理需要时,就采取不合理手段满足,因而受到社会惩罚。

●反向逆境者产生的消极反心理。所谓消极的逆反心理是指主体的目的和动机来是错误的,可是在受到正确因素的阻碍和限制后却顽固地坚持自己的错误目标。尤其突出的是犯罪后被强制服刑改造罪犯,其消极逆反心理十分突出,表现出如下的特占:其一,逆反事物的两极性,即对监狱机关提倡的正确事物不信、否定、反感、对立、对法律的判决的不服,对惩罚改造的抵触;相反,对政府禁止的东西认同、支持。其二,逆反对象的整体迁移性和个体的特定指向性。整体迁称性是指在同一类人内部迁称。比把对法官的逆反迁移到监狱干警身上,都是同一类——执法者。个体的特定指向性是指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干警逆反强烈,而不是对所有监狱干警都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干警逆反。其三,逆反程度的偏激性。即认识偏激、情绪否定、行为对抗。其四,逆反持续的主观固执性,罪犯的逆反会持续很长时间。

●反向逆境者的多数人受挫后能悔过自新,错误意志由强变弱、正确意志由北变旨,但也有少数反向逆境者的错误意志顽固。比如,某些抗改罪犯、信仰型罪犯;或某些主观固执者,犯了罪错受惩罚后不思悔改,仍然坚持自己的罪错。

□先正向逆境后反向逆境

先正向逆境后反向逆境是指逆境的目的和动机是正确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而且碍其目的和动机实现的因素是不合理的,引起了正向逆境。但逆境后却采取了错误的或的态度和行为,又受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制栽,好阻碍其不合理行为的因素是合理的、正确的、又引起了反向逆境。例如,有些穷乡僻壤的大龄男青年,好不容易从人贩子手里买个媳妇,期望已久的夫妻生活即将开始,作为人的正常需求,这是无可非议的。但由于买来媳妇与他无感情,拒绝与他过夫妻生活,他受到冷落甚至反抗,于是,过正常的夫妻生活的目的和动机受阻,需要无法满足,产生了逆境感。这本来是正向逆境,即挫折前的需要是合理的,但挫折后的未满足的强烈需要与激情支配下,强行与夫妻发生性行为,构成违背妇女产意志的奸行为,况且,有的还未领取结婚证就强行与买来的媳妇过性生活,这就构成了强奸犯罪,这就由正向逆境导致了反向逆境,即自己的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爱到惩罚而产生了逆境感。

先正向逆境后反向逆境者心理特征如下:

●主体在受到正向逆境前其目的和动机的和动机是符合社会规范的,需要是合理的,但反几逆境下却违背了社会规范。

●主体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不足,才导致在正向逆境的基础上又产生反向逆境,所以实施了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过激行为。

●主体虽也产生反向逆境,但其正向逆境的需要、动机、目的在其心理中仍占主导地位,即这类人主导方面是好的。

●主体虽以自己的反向行为补偿了正向逆境感,但其内心反向行为是后悔和内疚的。

□先反向逆境后正向逆境

先反向逆境是指受挫者最初的需要、动机、目的是不合理的,受到正确因素的阻碍后产生的逆境。后正向逆境是主体在改正错误或罪行、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过程中,又受到错误因素的阻碍、打击而产生的逆境。比如,某人因工作失误使公司损失很大,受到处分而产生逆境感,这是反向逆境。后来,他努力为公司弥补损失,积极想办法多创收,工作埋头苦干、废寝忘食,却改变不了公司领导对他的看法,把他打入另同,他又一次产生了逆境感,这一次是正向逆境。再如,犯罪的人被判刑入服刑改造,产生反向挫折。但是在监狱干警的教育下他们能认罪服法,认真改造,这时又因为犯人中少数牢头狱霸或反改造的犯人的欺侮、讽刺、打击而使他们改造积极性受到伤害,又产生了逆境,这一次是正向逆境。

先反向逆境后正向逆境者的心理特点如下:

●主体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反应的逆境心理占主导地位,比如:消极逆反心理较强;甚至一部分人不服上级处理或不服法判决的情绪持续很长的时间。

●主体在产生正向逆境时,会使他们已经减强或消失的反向逆境体验以又重新萌发。“比如,某人在改正错误或忏悔罪行后做好事时被讽刺打击,他就会后悔自己不该错误或认真改造罪行,应该继续坏下去,因为”好人受气。这便是反向逆境体验又萌发。

●主体由反向逆境变成正向逆境,这是旧与新两种心理的斗争,否则不会产生正向逆境,与仅仅是反向逆境的人相比,先反向逆境后正向者逆境者内心是发生了好的转化的,是较前者进步的。

●先反向逆境后正向逆境者,对正向逆境的心理承受力较强。因为正向逆境者要坚持自己的正确目的、动机、巩固自己的正确需要,而先反向逆境后正向逆境者内心的良好需要和正确目的、动机本来就是较脆弱的,所以,一旦受到伤害而产生逆境感后则很难承受。

□中性逆境

中性逆境是指由自然逆境引起的逆境。因为自然逆境无正确与错误可言,完全是自然现象或意外因素,而逆境面对自然逆境的目的、动机也无明显的社会意义上的正确的与错误之分,所以,在自然逆境中产生的逆境可称为中性逆境。

□强者在逆境中的心理特征

人生处处都有可能碰到逆境,逆境是把双方刃剑,它既能使人坚强,也会使人脆弱,从来没有人能经历磨难后而毫无改变。只是有砦人能够胜战胜和超逆境并站立起来,而有些人则被逆境击垮。在逆境中站起来的是强者,被逆境击垮的是弱者。弱者在逆境面前只看到困难和威胁,只看到所遭受的损失,后悔自己的行为或怨无尤人,因而整天处于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精神沮丧等负性情绪之中。而强者却能战胜逆境。正如鲁迅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渗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古今中外,强者战胜逆境的感人事迹人胜枚举。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了一系列敢于忍受逆境、面对艰难困苦的逆境而毫不气馁、奋发向上的例子。司马迁说:“昔日伯拘疣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是古人战胜逆境的范例,今人战胜逆境的例子也许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吧,仅举几例如下:

□贫困的逆境不是强者的障碍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少伟男”说的就是“逆境成才”。许多家境贫寒、环境不利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下面就是几例强者不畏贫困障碍的例子。

贫困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逆境,但是面对贫困,强者和弱者却有明显的区别,强者能够勇敢地正视贫困而不自卑,并以行动战胜它。在千军万马挤下独木桥向高等学府冲涌的成千上万个学子中,有不少就是在贫困线上挣扎、拼搏出来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95级学生师彪就是这些“穷书生”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师彪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县的一个贫穷山村,他6岁时父亲重病去世,9岁时母亲摔断了腿成了终生残疾。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中学毕业,都是靠边上学边给人干杂钱维持生活的。但贫困没有削弱他求知的欲望,他终于在与贫困的抗争中以自己的聪明和勤奋考上了大学。大考学前夕,母亲又离开了人世。成了孤儿的他是带着4000多元的债务走进大学的。入学后他不申请特困补助,不要求减免学费,仍旧是靠一边讯书一边做家教挣钱,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97元以内,他总是吃最便宜的菜,也未添过一件新衣服,他把做家教挣来的钱全部寄回家乡还了债。面对贫困,师彪没有丝毫自卑,却很乐观,他说,对于健全人来说,贫困不是障碍。我再补充一句,对于强者来说,贫困不是障碍。

师彪是独立奋斗战胜贫困,自己是弱者。在战胜贫困的强者中,还有许多伟大的父亲和母亲。天津郊区的安金鹏,现在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获得者之一,也是贫困中挣扎出来的天之骄子。在他那骄傲和自豪的金牌中除了浸透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汗水外,还饱含着他母亲的伟大母爱。正因为他有了刚毅、开明、不向贫困屈服的母亲,才使安金鹏从贫困中走进了知识的高级殿堂。像安金鹏母亲一样的强者还有一位叫张希玲的东北农村妇女。张希玲这位吉林省九台市东北角一个最贫穷小村落的一户家庭主妇,在丈夫长年重病卧床不起的情况下,靠她一个人养猪和种烟业维持生活,而且使五个孩子在家境极贫困的情况下没承受免交学费的自卑感,都很体面地和其他孩子一样交学费上学读书。刚强的母亲唯一让儿女回报的就考试第一名。她的孩子们不负母亲重望,五个人都考上了哈尔滨电工学院;同年,二儿子聂文江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1984年,三儿子聂文波考上了长春建工学院;1985年,四儿子聂文涛考上了天津纺织工学院;1988年7月,女儿聂文英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邻居们都说:“聂家的孩子是天才。”孰不知他们的心中有一个最原始伟大的动力,那就是他们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但又不畏贫困的刚强的母亲。

□逆境挡不住真正的爱情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好事多磨”,人间最多磨的好事要数爱情了。古往今来,许多真城相爱之人却遇到重重阻力。难结姻缘。面地阻力,弱者有屈服者,有自杀者,有意念成病而自废者,也有以死抗争而未成者。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外国人爱情悲剧的代表;“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爱情悲剧的典范。虽是悲剧,却被世代传颂久传不衰。然而,传颂得不论多么久远,悲剧就是悲剧,除了让人对他们纯真爱情的赞叹外,更多的是让后人为他们悲伤、流泪。当然也为无法实现的家情的现代人提供了一份精神慰藉。他们是对爱情逆境的勇敢抗争者,可谓是强者,但是,他们最终以死来求得爱情的圆满,他们是强者,却是悲壮的强者,这不是真正的强者,而真正的强者是勇敢地与逆境抗争,赢得真正的爱情,有情人终结良缘。在爱情上真正的强者莫过于“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结合了。宋庆龄与孙中山的爱情故事世人皆知,人们为宋庆龄那不畏家庭阻力、勇敢地追求爱情的强者风采所深深打动。那么,宋庆龄以及与她相同的爱情上强者的风采来源于什么呢?

●强者对爱情的追求有明确的独立性。独立性是思维的独立性与意识的自觉性有机结合的心理品质。他们认准了自己选择的爱情的正确的,所以,不为别人的反对和阻挠所动摇。

●强者高压力下对爱情有正确的决断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高压力下个体反而选择了与压力完全相反的对象,这是一种逆反心理,这种逆反是对高压力完全相反的对,这是一种逆反心理,这种逆反是对高压的逆反。对于聪明度不高的人来说,这种逆反可能带有赌气的性质,而对于真正的强者来说,这种逆反却是理智清醒的反抗,他们能清醒地判断压力的程度,然后采用理智的方式顶住压力,而不轻易采取以下死抗争的下策,因为死是最下策。为了实现自己真正的爱情,他们对压力有极强的心理承受力。

●强者能采取付压力的理智行动,去到达爱河的彼岸。罗密欧与朱丽叶或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向爱情的阻力反抗,但是他们采取的是不理智的行动,而真正的强者采取的是理智的行动,即采取巧妙的方式避开压力。宋庆龄在被锁在家中的情况下,不是以死抗争,而是理智地想办法与在日本的孙中山取得联系,并在女拥人的帮助下,在一个静静的夜昨,偷偷地打开窗户跳下阳台,利用床单结绳,顺绳坠下二楼,再越墙而出,乘船去日本与孙中山完婚。这种巧妙的反抗行为,浸透着宋庆龄的聪明智慧,这才是强者的独特风采。

同样是在贫困中、同样是爱爱情的阻力,面对相同的逆境,弱者会手足无措或者怨城尤人,等待观望、哀声叹气、悲观绝望或盲目寻短见;而强者却能果断地面对逆境,认准一个目标不动摇,立即采取行动,唯有行动才能使自己在断逆境后恢复信心,进而产生了新的勇气。战胜逆境的行动使他们在感受到艰辛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愉快,这种愉快会成为一一种动力,更加强化了强者战胜逆境的信心和力量。

我们仅举上面几例来说明逆境不久,强者必胜。那么,强者为什么能在逆境中取胜呢?强者战胜逆境的内在变化过程中或根本的力量。心理机制就是产生某种心理的内在变化过程或根本的力量。强者战胜逆境的心理机制,就是强者面对逆境引起强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心理变化过程是强者才有的,同是逆境,切不会引起弱者这些心理变化。那么,强者在逆境这种特定的环境而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换句话说,就是逆境引起强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心理变化过程是强才有的,同是逆境,却不会引起弱者这些昼变化,那么,强者在逆境中会产生哪些心理特征或逆境会引起强者如些心理呢?

□逆境使强者冷静反思

逆境并不都是坏事,它给人带来灾难还是给人带来福音,关键是能否正确对待它、勇敢地驾驭它。强者之所以是强者,就是因为他们敢于面对逆境、不逃避、不屈服、冷静地面对逆境。逆境使强者产生挫折感,而强者在逆境后能够冷静地思考逆境的根源,思考如何避免逆境给人带来的灾难。于是想办法补救或改善,实在改变不了的就另辟蹊径,这便是逆境中产生的创意思考。例如,如果你下岗了,你应该感到最高兴,也许你一直想调换个工作下不了决心,这不正是个好机会吗?这正像巴尔扎克所说的:“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逆境使强者学会了思考。

□逆境似“激将法”把强者激怒而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

逆境是不顺利的境遇,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甚至是痛苦。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很多杰出的伟人都曾遭受心理上的打击以及形形色色的困难,若非如此,也许他们是不会付出超群出众的劳动和做出超群出的成绩的。只是刻骨铭心的失败才能够激起一个人成功的欲望。那么,为什么逆境会使强者做出一般人做不出的成绩呢?首先,逆境引起人的痛苦。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痛苦可以促使本人去设法改变引起痛苦的处境或解除引起痛苦的原因”。逆境强者痛苦,但是他们会忍住痛苦去改变逆境、战胜逆境,使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其次,逆境引起人的愤怒,愤怒可以转化为一种内在动力。逆境引起人的愤怒;有的愤怒是直接的,比如,有人故意诬陷自己而使自己愤怒;有的愤怒是由痛苦化而来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过分的痛苦可以转化成愤怒和仇恨。愤怒和仇恨是否定性极情感,积极情感可以使人产生活力,成为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支配人产生积极的行为。当然,这种积极行为有双重性。一方面,愤怒引起的攻击行为可导致破坏,也可瓦解认知、智慧活动。例如,蒋爱珍杀人案就是在逆境下痛苦变成愤怒而支配她实施杀人行为,使理智上受到一定的善操作达到更有效的活动结果。就是逆境中的强者常说的:“我要争口气,一定要做个样子给那些整治我的人看看!”这就是逆境压抑下迸发出的愤怒力量。这力量使强者瞥足了这一口气要干大事;这力量使强者像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小草,看上去柔弱,而实际上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逆境阻碍了人的合理需要的满足,为了满足需要,强者奋力与逆境抗争。

心理学认为,需要人的心理活动的原动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支配而产生的。人的生命不息,需要不止,人若没有了需要,生命也就停止了。但是由于人的需要受到了的制约,个体需要的产生发展及满足需要的手段都要受社会的物质条件、文化条件、道德和法律制约。只要满足需要的手段是合理的,个体需要就是适应社会的,就是无可非议的,这样,就使人们在适应社会要求的情况下希望尽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逆境阻碍了人的合理需要的满足,就会使人产生挫折感。例如,贫困使人物质需要的满足受到限制;个别人的诬陷、诽谤使正直者的自尊需要的满足受到了阻碍和破坏,等等。这些都会使阻者产生挫折感。在挫折面前,弱者会自甘暴弃,而强者却认为自己的合理产生了巨大的行为动力,最终以战胜逆境使自己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为止。例如,某男青处,在大学读了四年,成绩出色,临分配时却被人占了留京的指标,结果分配回到县城。这是人为的逆境阻碍了他合理的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与逆境抗争,两年后,他发愤读书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又只用了两年他又攻读博士,终于留京工作。

□逆境能够锻炼强者的勇敢、适应能力和毅力

从广义上说,对一个人提出过高的社会社会要求也是一种逆境,这一点在“逆境与挫折心理的产生”一章中我们已谈到过。因为这种过高的要求需要个体很大努力才能达到要求,所以是逆境。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逆境阻碍个体特定目标的实现。旨者与强者的区别就在于:对待逆境是未战之前先找逃跑的路还是激流勇进、百折不挠。强者能够勇敢地面对逆境,勇往直前。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勇敢就无法战胜逆境。失掉勇敢就失掉了于一切。歌德这样说过,另一位名也人这样说过:失去金钱损失甚少,失去健康失损甚金,失去勇气损失一切。强者勇敢地承担社会对自己提出的过高要求,自觉约束自己,逐渐地也就适应了这种社会逆境。同时,在与其他逆境抗争的过程中,也由困惑、缺乏经、情绪难平静逐渐到清醒、成熟、情绪平静,增强了对逆境的适应能力。不论是承受社会过高要坟的逆境,还是与阻碍自己特定目标实现的其他逆境抗争的整个过程,都使个体的毅力得到了锻炼毅力是个体坚强的意志品质,它是三种意志品质的综合:包括意志的自觉性即行为有特定目标;自制性即能克制自己不利于特定实现目标的不良心理;坚持或坚韧性即能自始至终地为实现目标坚持到底,持之民恒。(在有些学看来,毅力仅指坚持或韧性。)强者的毅力是在逆境中锻炼出来的,逆境为强者设置阻力,使强者感到苦、感到累、感到厌烦和失望。但强者毕竟是强者,也许他们在童年的经历和生活中的榜样使他们学会了吃苦和忍耐,学会了不达目标不罢休。越是经历逆境多的人,其毅力越强。-

□逆境使强者立志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逆境是主体以外的因素,是主体自己不能控制的,它反倒会控制主体,主体在逆境中产生挫折,会有一种被人摆布、任人宰割之感,这就使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强者产生要主宰自己命运的切身感受和需要。每一个立志干一番事业、立志成才的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认识自己、调节自己、提高自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的有力语言,使逆境中的强者找到了主宰自己命运的勇气和力量。

第二章 逆境心理和心理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有各式各样的逆境心理反应,这种不良现象,通常是因不良刺激的程度,所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逆境也因不同轻重,而相对产生着。

□焦虑心理

□什么叫焦虑

焦虑是一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人们社会生活环境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不愉快体验,即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这种情绪,每个人在不同程序上都有过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逆境、困难和失败,从而受到不良刺激。通常因不良刺激的程度轻重不同,焦虑也相应有轻重之别。但这样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并不是焦虑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还是一种有益的保护性反应,焦虑使你设法应付不良的处境和遭遇,从而避免了不良后果。如担心出现事故而小心谨慎,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或伤害。可见,正常的焦虑在生活里还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然而,焦虑症却与一般的焦虑不同,它是一种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恐惧。但与恐惧又有不同的。恐惧是面临现实存在的危险时的反应,常伴有适应性的躲避行为,而焦虑症的表现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忧心忡忡,似乎是大祸临头,却又说不出究竟怕什么或会产生什么样的灾难和不幸。

焦虑症发有缓有急,缓者症状常持续存在,急者症状却突来突去。主要症状表现过分地担扰,如身体健康、工作、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过分忧虑;也可以表现为莫名其妙地惊恐,怕出事故,怕大祸临头等。患者往往是心慌意乱。烦躁不安,容易紧张,不能放松,易动感情,易发脾气。许多的焦虑症患者在发作时常伴有躯体的种种不适感,包括运动性的紧张和不安,如肌肉紧张、抖、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经常就换资势等,以及植物性神经功能和紊如心跳加快、呼吸紧迫、胸闷、心悸、心慌、多汗等症状。

焦虑症在急于发作时,患者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面色苍白、出冷汗、两手发抖,好似死亡临近。此时,心脏剧烈地跳动,撞击胸膛,似乎要从喉头冲出去。一次发可持张数分钟或数小时,很难立即恢复。

□焦虑形成的原因

一般认为,焦虑症的产生除了与人的性格特点有关以外,大多数都可找到明显的精神因素的。这主要包括那些可能造成内心冲突或挫折的负性生活事件。常见的引起焦想情绪和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因适应困难而产生焦虑。当一个人置身于新的,不得不依靠自己的独立安排生活的环境中时,常常因不知如何做而产生的焦虑。随着时间的延长,一个人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会不断提高,这些因适应困难而产生的焦虑一般也会逐渐消失。因此,有这种焦虑情绪的人不应沉湎于对这种情绪的体验中,而应面对那些引起焦虑产生的各种适应问题,积极地做出努力加以改变。

另一种常见的焦虑情形是因为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而产生的焦虑。有人因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紧张,难免存在一些可能使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如失眠、疲惫不堪及各种躯体疾病等,当这些因素作用于那些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的人,便有可能导致焦虑的产生。对于这种情况,要想克服焦虑,首先就要对人的脑力活动对健康的影响有正确有认识,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注意带逸结合,而不应该沉湎于对自身身状况的过分关注中,因为这有可有通过暗示作用使自身的各种不适感加重,从而加重焦虑情绪。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引发焦虑的情绪,那就是在面临动机冲突和困难选择的时候。如学习与工作、交友、恋爱之间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等。我们每个人都在某种情况下体验过焦虑,你也许为一次手术而惴惴不安,为期末考试而忧心忡忡,或为求职面试而焦虑不安。没有谁免得了焦虑,学生为成绩而担忧,职员为工作业绩而操心,商人为利润焦急。这些冲突和难以选择的情也常常是诱发焦虑产生的因素。由于动机和需要都是“非此即彼”的,因而使人思臣万千,顾虑重重,影响正常的生活。

需要;你也许过于忧虑老佬,于是从穿着打扮到言谈举止上都模仿年龄比你小得多的年轻人;你也许必须与某些人打交道而又非常怕沟通不符的事情或强迫别人接受某种他们并不认同的情感时,焦虑便产生了。

□焦虑障碍的表现形式

每一位焦虑障碍患者,其表现形式中不相同。因此,必须从识和辩别一些特征性的症状。尽管每个焦虑患者的体验非常个体化,专业人士认识到一些担忧、害怕和腐烂虑具有不同的特征,并对各种具有不同特征的焦虑障碍分别给予不同的诊断名称。你可能已经历了其中的某一种。最常见的类型有:恐怖症、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身体障碍和疑病症、情感爆发、创伤后应激障碍。

恐怖症害怕是一种常见的反应,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但当这种害怕反应异常强烈且导致的回避行为,损害了正常生活时,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恐怖症。应该了解的是,一些强的害怕表有时对我们的健康是有利的,如:害怕把手放在炉火上,对一只咧着大嘴的狗感到惧怕等,这些反应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对于恐怖症患者,若能避免他们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就可以什么症状也没有,也不夫妨碍他们的生活。然而,如果他们不得不面对他们所害的事物时,就会对生活造成妨碍。如一位登梯恐怖症患者,若他不必登梯,就无所碍干他;若他是一位室外建筑的装饰工,就会影响到他的工作。

恐怖症患者一般都知道,也承认他们的害怕是过分和不合理的。尽管如此,恐怖症照样持续存在下去。这是由于他们总是高估所害怕情境和事物的危险性,以及回避性的反应所致。这样的结果,是使他们丧失了体验所害怕的现实的机会,也妨碍了发展应付害怕情境的技巧,而这种应付巧可以提高面对恐怖情境的信心。

恐怖症是一类恐怖性焦虑障碍的总称,它有三种主要的类型:简单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幽闭恐怖症。

简单恐怖症相当常见,所恐惧的对象也是各式各样,但其害怕的特定对象或情境却容易只别。最常见的恐惧对象有:小动物如狗、猫、蛇、老鼠等,昆虫如蜜峰、蜘蛛等,登高、雷电、坐飞机、等等。

社交恐怖症不同于简单的恐怖症,它表现为对一种或多种人际环境持久的强烈恐惧(显然是异常过分和不合理的)和回避行为,如当众讲话或求职面谈。它的基本特点是恐惧暴露在可被他人评价的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讲话。具体可表现为:恐惧被别人注视,恐惧自己会做出丢脸和言谈举止或表情尴尬。这种人也许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张口结舌,怕吃饭时由于有人注目丑态百出,在公共厕所里怕因恐惧而解不出不便,或者,由于旁边有人而恐惧得手发抖以致无法写字。

在恐惧情绪出现的同时,患者有典型的身体表现(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释放的变化),台脸红、心跳加快或心慌、心悸、发抖、出汗、呼吸困难等。在将要与人打交道时,照例有同样的症状。

这种预期性的焦虑将损害患者的行为表现,导致患者临场言谈举止失措,从而迫使患者的;回避社交,影响了其社会交往能力,这样往往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以致恐怖长期持续下去。

它不是指恐惧一个宽阔的地方,而是恐惧离开一个安全的地方。如一离开家门就紧张恐惧,恐惧在很少行人的街上行走,恐惧自己会晕倒或死去,而旁边没有亲人。这种恐惧是对即将发生危险的一种预期,预感到自己或所爱的人或财产将发生可怕的后果。广场恐怖症的症状复杂多样,常常含有其他内容的恐怖症;在恐惧反应十分强烈的患者身上还常伴有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是指患者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或恐惧感,同时伴有明显的身体症状的一种心理障碍。其身体症状常常剧烈心跳、胸痛、咽喉部有阻塞感和窒息感、头晕、视力模糊、耳鸣、全身发麻和针刺、呼吸快而浅等。与此同时,患者有强的恐怖,可有短暂的人格解体体验,常有死亡迫在眉睫的恐怖,或者恐惧自己会发疯。有些患者软瘫在沙发里,有些人一发作就惊呼求救,跑到别人的房间里去。有些患者惊恐发作后卧床不起,软弱无力,肌肉酸痛,尤其是以一身冷汗最为典型。发作来最很突然,不限于任何特殊的环境,无特定的诱发原因,其范围很广,如面对恐怖情境无法处理时,胸痛误以为是心脏病发作,头痛误认为中风的先兆,都可诱发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和其他焦虑障碍同时发生。它的引发常是由于个体习惯于任何可怕的推论所致,如:“我无法应付!”“我快要死了!”由于对症状的错误认识、过高地估计危险性、预期性的危险、过度呼吸以及回避性反应,都会使得惊恐发作反复发作。

广泛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它的特征是:持续性、弥慢性的焦虑,及由此引起身体和心理上的持张不适。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解释说:“我的心情从未摆脱过烦恼”。“我很难让自己放松,总有些事让我苦恼!我一直心烦意乱。”广泛性焦虑障碍得持续存在的,而非发的性的,病态烦恼心情至少持续六个月之久。这种持续性的焦虑会从身体和心理上慢慢地折磨着患者,缓慢地消耗一个人的精力,患者容易感到疲劳。

为什么广泛性焦障碍会长期地在一个人身上存在呢?大家普遍的观点是,由于对多生活环境的担忧或各种现实危险性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广泛性焦虑随意。因此,在治序时,需要对各种担忧的事件全面收集,分别予以处理。

强迫症强迫症是指患者自己反复完成某些特定的动作,或强迫自己反复思考某些特定的观念或想法,以减轻痛苦,强迫动作指患者感到必须和不得不做某种动作和某件事以减轻强迫现象造成的痛苦。例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已关好的煤气开关。

强迫观念是指反复出现患者自己强求的和患者不愿意有的观念、意向或冲动,这些强迫现象往往被认为是无意义的。如反复出现家庭的安全问题,反复出现污染的观念。强迫症发生的过程是:首先,被觉察到的威胁激发了一种忧虑性的思维(观念);然后,这种观念强迫他去思考一种安全的想法或去做一个动作。

一个患者称强迫症是所有焦虑障碍中最痛苦的,而且这种心理障碍难手清除。然而,如果这种提忧的观念的观念没有过分夸大的话,则是一种有的反应。当一个人要离开家门时,会想到“我是否关好煤气,若没有关好会发生危险”。这会使你去检查一下。一位妇女读一篇有关子宫癌的文章时,会引起她的担忧是否患有此病,从而促使她去医院检查。一位父亲开回家时,看见一位姑娘所骑的自行车没有车后灯,而差点被撞,便联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有被撞的危险。故当他们每天骑车外出时,都要检查一下车后灯是否完好。以上这些例子都说明他们的反应是有的,然而若他们反复多次去检查煤气开关,对身体担忧而多次去医院,或不断对孩子安全担忧而重复多次检查以让自己放心,这样的放就会成为一种障碍。

强迫症患者常常采取回避的方式,这会使得强迫症的症状长期存在。如,为逃避对着火担忧的一种痛苦,会反复回家二十多次检查煤的开关;为逃避患病的恐惧感而反复去看医生,以寻求安全保让;严格地检查孩子的行为,以逃避对他们健康的一种担忧心理。结果是,受害者无法认识到自己所表现的恐惧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无法认识到自己所表现的恐惧是可以容忍的,从而促得强迫症长期地存在下来。

身体障碍和疑病症读到这里,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应该激反应包括各种身体反应,若这些反应持续存在,则会感到明显不适,并导致身体障碍。

身体障碍的出现,往往表明一个人遭受了过度的应激。常见的身体障碍有:失眠、胃道功能紊乱、头痛、血压升高、哮喘恶化、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泻。

应激既可以导致身体障碍,又可使之持续存在。一个孩子由于学习压力造成了应激,出现恶心和腹泻,这些身体障碍可引起孩子的担忧,从而加重他的应激使血压上升。

疑病症是恐惧或相信患有某种严重的疾病的一种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患者总是担心患病,对正常的身体感觉他们却有异常的反庆,或者对轻微异常的感却有强形象烈或夸大的反应。

尽管疑病患者已多次得到了没有得病的保证,但他们强烈的担心恐惧心理,还是难以相信这一切。这种强烈的安全的需要阻碍了他们学习如何使自己放心,阻碍了他们消除对身体的恐惧感。疑病症的长期存在还与病人反复求医,重复各种检查有关。一般来说,我们身上的不适感大数是没有危险的,我们每个人都会发生诸如头痛、皮肤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