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第四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00:39:09

点击下载

作者:胡元斌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语故事·第四辑

成语故事·第四辑试读:

八画

狐假虎威

【释义】狐狸依仗老虎的威势来吓百兽。比喻借别人的权势吓人。【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楚宣王当政期间,宣王对一件事不理解。一天他问身边大臣,为什么各诸侯国都害怕楚国大将昭奚恤?

有个名叫江一的大臣,向宣王讲了一则寓言故事:

从前,某个深山老林中有只凶猛的老虎,专门搜寻各种野兽吃。一次,他抓到一只狐狸,想把它吃了充饥。

狡猾的狐狸急中生智,装出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说:“你不敢吃掉我的,因为天帝派我当百兽之王。你要是吃掉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狐狸一边说,一边不经意地看了看老虎,它看到老虎露出不信的神色,又说:“你以为我的话不可信吗?好吧,那么我走在前面,你跟我走在后边,看这深山老林中的百兽见到我之后,有谁敢不逃跑吗?”

老虎觉得这话有道理、不妨照着做,于是跟着它走去。一路上,所有的野兽见到它们都拼命地逃跑。老虎并不知道百兽是害怕威风凛凛的自己,而不是害怕假借“百兽之王”名义的狐狸才跑的。

故事讲完后,江一转入了正题:“大王如今有500里地盘和百万军队,但全把它交给昭将军管辖。因此,北方的诸侯国都怕他。其实怕的是您交给他的军队,就像深山老林中百兽害怕的不是狐狸而是老虎一样。”

狐死首丘

【释义】传说狐狸死的时候一定要将头冲着自己出生的土丘,比喻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念念不忘。【出处】战国·屈原《九章·哀郢》。

战国时楚国宰相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受尽了磨难和屈辱。但他依然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反映人民愿望和现实社会矛盾的不朽诗篇,如《离骚》、《九歌》、《九章》等。《九章》中有一首题为《哀郢》(郢,是当时楚国的京城郢都)的诗,最未几句是: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鸟儿飞出去以后,仍然要回到它生长和栖息的老家;狐狸死在洞外时,它的头还要遥对着它所住的山丘。这是形容离国离家的人对祖国和家乡怀念不忘的心情,也有人说作“越鸟南栖,狐死首丘”。越,指南方(古越国在南方)。南方的鸟飞到了北方,栖息时,也要栖息在向南的树枝上,叫做“越鸟南栖”。“狐死首丘”很早就有了。

欣欣向荣

【释义】欣欣:草木繁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出处】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陶渊明是东晋时有名的田园诗人。他曾担任过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官职,由于对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非常不满,就在他四十一岁那年,即公元405年,毅然辞官回乡,从此开始隐居。

在回家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想:还是辞去官职回去的好啊!如果为了做官一味地违背良心去做事,让自己的良心被形体驱使,这又怎么能不愁闷、不悲伤呢?现在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过去做错的事情,就不要再继续地错下去了,应该坚决地改正过来。

他走着走着,终于回到了家里,受到了家人的欢迎。于是,他就取出酒来,一边自斟自饮,一边观赏着庭院里茂盛的树木。这时,他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啊!

酒足饭饱之后,他完全忘记了一路上的疲劳,又到田园里去走走,看了看。农夫们就告诉他说:“春天已经来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这就是说:春天已经来了,树木春草长得十分茂盛,山泉小溪里的水啊正在细细长流。这种怡人的环境太让他陶醉了。

贫贱之交

【释义】指贫困微贱时结交的朋友。【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

东汉时,有个人名叫宋弘,他非常廉洁自爱,一无所有。光武帝刘秀非常赏识他,封他为宣平侯。

一次,光武帝刘秀召见他,闲聊时刘秀不时回头看屏风,原来那屏风上面画着许多千娇百媚的美女。宋弘就严肃地对他说:“我还没有见过你喜欢崇高的德行像喜欢女色的样子。”

刘秀马上叫人拿走屏风笑着说:“我听到正确的意见就能马上改正,可以吗?”

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她丈夫死后,刘秀很想让她在朝官中物色个人再嫁,就与她一起谈论谁合适。湖阳公主说:“宋弘这个人很好,我看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

过了几天,刘秀把宋弘找来,试探地问:“谚语说,地位高了就会朋友多,金钱多了就会对妻子喜新厌旧,这是人之常情吗?”

宋弘回答说:“我听说贫困时所交结的知心朋友不应该忘记,共同患难的妻子不可以抛弃(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弘走了以后,刘秀对湖阳公主说:“宋弘太爱他自己的妻子了,你还是重新再找个人吧。”“贫贱之知”后作“贫贱之交”。

炙手可热

【释义】炙:烤。手一靠近就觉得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威大。【出处】唐·杜甫《丽人行》。

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任用姚崇、宋璟为丞相,整顿弊政,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后来,由于唐玄宗任用奸臣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他封宫妃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

杨钊是杨贵妃的堂兄。由于杨贵妃得宠,杨钊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给杨国忠处理。

短期内,杨家兄妹权倾朝廷,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史之乱”。

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杜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其中的二句。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垂头丧气

【释义】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意气颓丧。形容失意懊丧、萎糜不振的样子。【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韩全诲传》。

唐朝末年,由于各地藩镇的势力过于强大,朝廷基本控制不了,各地藩镇便拥兵自重,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北方的两大藩镇李茂贞、朱全忠为了争夺控制傀儡皇帝唐昭宗,把持朝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当时有个叫韩全诲的宦官,和李茂贞关系不错。他生怕朱全忠先打到京城长安,自己的性命难保,就哭着劝皇帝说:“朱全忠如果打到长安;一定要皇上禅位给他。臣不忍心看到大唐江山在皇上手中失去,不如皇上到陕西凤翔去依靠李茂贞,再讨伐朱全忠。”昭宗没有同意,韩全诲等人则胆大妄为,竟然放火烧楼,逼昭宗逃向凤翔,朱全忠则紧追不舍,一路打到凤翔,把凤翔府团团围住,昼夜攻城。围城日子久了,城中粮食不够吃,饿死了许多兵士和百姓,连昭宗也吃不饱,不少大将不得不出城投降了朱全忠。李茂贞也慌了,于是写信给朱全忠说:“这次祸乱,是宦官韩全诲等人造成的。我害怕皇上被坏人利用,您当时又没有赶到,只能让皇上在凤翔住下。你若有心主持社稷,我愿意鼎力相助。”

韩全诲等一批宦官把昭宗逼到凤翔,等于帮李茂贞劫持了皇帝,原以为立了大功。不料李茂贞无能,竟要把皇上交给朱全忠。这样,他们几个的性命一定不保,所以韩全诲和其他几个宦官越想越害怕。大势已去,又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一个个垂头丧气,默不作声。果然不几天,昭宗便下命令处死了韩全诲等一批宦官。不久,唐昭宗也被朱全忠杀死。

垂帘听政

【释义】指太后或皇后临朝管理国家大事,用垂下的帘子隔开朝堂,听取官员的意见。【出处】后晋·刘昫等《旧唐书·高宗纪下》。

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经常不能上朝理政,时间一长,奏章堆积如山,国事犹如一团乱麻。

皇后武则天机敏过人,办事果断,她觉得国事不能没人处理,于是亲自批阅奏章,朝廷内外,事无巨细,都由她一人说了算。

当时有一个曾担任过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的上官仪,一向受到武则天的憎恶,麟德年间又被人告发与早已废黜的太子忠通谋。武则天发现告发上官仪的奏章后,毫不手软,立即降诏将上官仪打入天牢,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并最终将他折磨致死。

上官仪死后,也就为武则天临朝听政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此后,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则天总是在御座后垂挂的帘子内端坐着,朝中大小事务都由她参与处理。史称“垂帘听政”。

夜以继日

【释义】原意是白天未干完的事,晚上接着干。现在一般用来表示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干某项工作。【出处】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

周武王姬发攻灭殷商后,建立了西周王朝。但是,他没有继续完成周族的大业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了王位,就是周成王。成王继位时只有13岁,由他的叔父周公姬旦辅佐朝政。

周公旦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哥哥姬发领导的攻伐殷商的事业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担起辅佐朝政的重任后,他忠于职守,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呕心沥血。不论是在吃饭或是在做私人的其他事情,只要一有公事,他就立即停下来办公事。

立国之初,政局还不很稳定。有些贵族猜忌他,在成王面前造谣,说他有篡位的野心。有的兄弟还和纣王的儿子武庚勾结起来,发动武装叛乱。此外,东方的夷族也乘机作乱。但周公坚韧不拔,遵照武王的遗志办事。他消除了成王的误解,挫败了武庚的叛乱和夷族的反抗,制定了礼法和刑律,继续分封诸侯,并建筑洛邑(今河南洛阳),设立了东都成周。

由于为国操劳过度,夜以继日地工作,周公在东都建立后不久就去世了。临死前,他还谆谆告诫大臣们,一定要帮助天子管好中原的事;自己死后要葬在成周,以表示虽死不忘王命。

夜郎自大

【释义】夜郎:汉时西南部的一个小国,在今贵州省西北部。比喻闭关自守,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出处】汉·班固《汉书·西南夷列传》。

汉武帝时,为了寻求一条通往古印度的道路,王然于、柏始昌等人多次抄小路前往西南夷,经过四年的长途跋涉,到了滇(云南)地,滇王当羌问使者“汉朝和我们相比,哪个大?”到了夜郎国,夜郎王也是这样问。原来他们对汉朝的情况很不了解,一直认为自己的地盘非常广大,谁也比不了。使者听了,不禁哑然失笑,便向他们作了介绍,他们仍然不相信。

汉武帝初期,南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经常侵犯我国边境地区。汉武帝在镇抚北方的同时,也派兵去征讨南方。此时唐蒙应召出征,他在向汉武帝的上书中建议要征服南方必须首先结交并镇抚夜郎国,然后再由夜郎的牂柯江南下,作为进取南方之路。汉武帝采纳了唐蒙的建议,并由他率领一万多人和运送大批礼物由长安到夜郎,以便安抚夜郎国,并将夜郎国改为汉的郡县。

夜郎国的故址在贵州西部地区,娄山关东北二十里地方,在西南六十多个部族中还真是较大的一个。国内四面环山,交通不便。

竹多同是夜郎国的国王。相传有一个女子在月逐水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水面上飘过来三节大竹子,并听到竹子里还有小孩子的哭声,赶紧把竹子捞起剖开,竟然是一个男婴,于是便捡回去抚养。他长大以后,既有才学,又有武艺,后来做了夜郎国王,就姓竹。

唐蒙到了夜郎国以后,见夜朗王坐在一把椅子上高高在上,根本不把汉使放在眼里,并一直说夜郎国是世界的中心,汉使便向他转达了朝廷意愿,以封候和把他儿子作为郡守为条件,并赠送了华丽的绸缎等礼物,提出改夜郎为郡县。由于国王从来未离开过自己的国土,也不知外界的情形,所以一直称王称霸。当使者告诉他说汉朝有十三个州府,每个州府又有许多县,夜郎的国土只有汉朝一个县那么大。夜郎国王才同意改为汉朝的郡。

变化无方

【释义】善于变化但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形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有时也用于贬义。【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袁绍、曹操本来不是互不两立的仇家,而是朋友,在袁绍被董卓逼离长安,被迫在渤海郡起义,自任车骑将军,同时又为义军盟主时,曹操就投奔他做了他的奋武将军。

董卓出关向义军进逼,袁绍手下有10多万人,却不敢接战,曹操说:“举义兵是为了诛暴乱,联军已经组成,董卓弃关中之险来攻,我们可以一战而平定天下,机不可失!”结果只有曹操带着几千兵在荧阳跟董将徐荣交战,因众寡悬殊,打了个大败仗。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力量渐增,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局面基本形成,袁绍拥有精兵10万,战马万匹,随时准备攻打曹操的大本营许昌。刘备占领徐州,响应袁绍,曹操向东攻打刘备,许昌空虚。谋土田丰劝袁绍急促进军。

袁绍说:“我儿子正在害病,等他病好了再发军不迟。”

田丰说:“处在战乱的年代,因婴儿生病丢失良机,可惜啊!”

曹操在击败刘备,返回许昌后,袁绍才领兵出发,袁绍又错误地派有勇无谋的颜良打先锋,结果颜良被曹军杀死于阵前。

袁绍另一大将文丑沿河追击主动撤军的曹操,在延津被曹军杀个回马枪,文丑阵亡。

曹操军队继续撤退到官渡。两军在官渡初遇,袁军打了几次小胜仗,袁绍便骄傲地对沮授说:“你们谋士就是怕冲锋陷阵,渡江之前,田丰也劝过我,说是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方,人众虽少,不可轻视。曹操是善于用兵,但我也久经沙场,加上人多势众,压也压垮他。现在不是打了胜仗了吗?”

袁绍依然我行我素,骄傲轻敌,又不肯听谋士们的正确建议,终被曹操击败。

变名易姓

【释义】由于某种原因而改换姓名。【出处】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在夫椒展开了一场征战,最终以越军败北而告终,越王带领余下的队伍在会稽山防守。

范蠡献计,派大夫文种为使者,带了大批财宝美女,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让夫差同意越国称臣,吴国退兵。

越王要雪会稽之耻,范蠡将自己的老师计然推荐给勾践。计然说:“强兵先得富国,富国先要明白财货之利。天旱买车的人多,涝灾时买船的人多。旱灾之后,第二年往往涝灾相继,所以应该变通,应从第一年的生产方式转换为第二年生产方式。农民种粮,商人流通粮食,要是米粮价格太贱,农民就受害了;要是米粮价格太贵,商人就无利可图。农民受害,粮食减产;商人受害,财富就减少。所以说,米粮货物,不太贵,也不太贱,时有升降,生意做活,国家就会富强。物资丰富,货币流通,知道哪些货物充足,哪些货物匮乏,就明白价格该如何确定。贵到上限极点时,价格自然下降;贱到下限极点时,价格自然上涨。货物价扬,要舍得抛售;货物价贱,要大胆购进。货币财物只有像流水一样不壅滞,才能生出十倍百倍的利来。”

勾践听从了计然的建议,并依计行事,10年之后,越国富甲江南,打败吴军,北上跟齐晋较量,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范蠡对文种说:“大王为人不宽厚,只能助他成功,不能跟他共亨富贵,我们功成身退也罢。”文种未能下决心离开朝廷,后来被勾践逼得自杀了。

范蠡闻听此事后,感慨万分:越国用计然老师策略的一部分就达到富兵强国的目的,而我现在已辞官不做,应用它发家致富。

范蠡乘船驶向太湖,变名易姓。后来在齐国做生意,称为鸱夷子皮,回到南方,称为陶朱公。19年之中,三次获利千金,他全都分给贫穷的亲友。年老力衰以后,子孙继续经商,家业钜万,富甲王侯。

盲人瞎马

【释义】被用来比喻瞎闯乱撞,极其危险。【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东晋时期,桓玄、殷仲堪和顾恺之三人是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喝酒聊天。

有一天,他们三人又在殷仲堪家里喝酒。喝了一会儿,桓玄提议说:“我们来说危语,谁说得不好就罚酒,如何?”顾恺之和殷仲堪听了,都赞同桓玄的意见。

于是,桓玄就第一个说道:“矛头淅米剑头炊。”

殷仲堪第二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

轮到顾恺之了,他说:“我说的危语比你们说的还要危险:井上辘轳卧婴儿。

桓玄和殷仲堪听了,都异口同声地说:“说得好!的确危险!”

正在这时,殷仲堪身边站着一位参军,他见说危语有趣,也凑上来说:“我说一句行不行?”

桓玄他们见这位参军也要说危语,就说:“好哇!不过,你要是说得不好,可得罚酒!”参军说:“那当然。”于是他就说了一句危语:“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殷仲堪有一只眼睛是瞎的,他听了这句危语,比桓玄和顾恺之两人更有感触,不由自主地说:“这太可怕了!”

刻舟求剑

【释义】舟:船;求:寻找。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记号,再去找剑。用来讽刺固执而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行为。【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已经来不及了。

同船的人都感非常遗憾,但那楚国人却似乎没那么急,只见他掏出另一把刀子,在他刚才落剑的地方刻了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便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人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吕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写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这个“刻舟求剑”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视同儿戏

【释义】指对待事物极不认真严肃,像儿童做游戏一般。【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汉朝文帝时期,匈奴经常侵扰西北边界,汉文帝命宗正刘礼、祝兹侯徐历和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三个人为将防守霸上、棘门、细柳。但还不放心,常常去看望将士,视察军情。

汉文帝先到了霸上和棘门,在这两处,营门大开,没人看守。皇帝车驾进入大营,畅通无阻,士兵纪律涣散,看不到一点备战的气氛。汉文帝心里正不踏实,一会儿将军带着大小军官骑马列队欢迎皇帝,这些人争着向汉文帝说大话,说是“匈奴不足为虑”。“抵挡匈奴不在话下”之类。当文帝离开霸上和棘门时,心情沉重,他隐隐觉得这两处的军队有点靠不住,他们真能对付匈奴的入侵吗?

随后,汉文帝又驱车前往细柳。他的先行仪仗队到营门外却被卫兵挡住不让进。那率队军官对卫兵说:“皇上亲自来此劳军,车驾马上就到,还不快快放行!”

卫兵回答说:“在军营内只听周将军的命令,没有将军的命令,谁也不准进入军营。”

过了一会儿,汉文帝的车马到了,还是被挡在营门外,文帝只好派人持皇帝的节符交给周亚夫,周亚夫传令,大开营门。卫兵奉令开门时,又告诫:“周将军有令,军营内不许车马疾驰,违令者斩。”

皇帝听了很高兴,便叫队伍不要疾驰,须慢慢前行,周亚夫见了皇帝没有行大礼,而只是行了军礼。

文帝很受震动,他看到了细柳驻军的纪律严明,士兵和军官全部身穿铁甲,手持兵器,操练武艺,列队布阵,像个备战的样子。劳军完毕,文帝不再耽搁,便离开军营。

一出营门,汉文帝叹了一口气说:“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前面那两处的军队,只是视同儿戏罢了,哪里会有什么战斗力!这周亚夫带的军队,谁能战胜他?只有周亚夫的队伍,才是真正的军队,无人可比,有他驻守边界,寡人放心了。”

视死如归

【释义】对死亡无所畏惧,把死看作回到家中去一样,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生命。【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勿躬》。

齐桓公问管仲治理政治、复兴国家的方针大略,管仲答复齐桓公说:“开垦大量的土地,扩大城镇的规模,发展生产,利用土地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我不如宁越,请派他去做管理经济的官;能审时度势,说话有分寸,举止得体,礼仪娴熟,我不如隰朋,请派隰朋去管理外交;能不辞辛劳,不惜个人生命,不计较个人富贵名利,直言耿直,敢冒犯进谏,我不如东郭牙,请派他做主管监察的大臣;整肃军队,打仗英勇,战鼓一鸣,全军将士毫不畏惧,一致英勇挺进,把死看成回家一样,我不如王子城父,请派他去管理军队;断案英明,不杀无辜的人,不冤枉无罪的人,我不如弦章,请派他管理司法。你如果想治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足够了。若你还想称霸的话,那么,还有我管仲在这里。”

齐桓公认为管仲的见解深刻、独特,理据充分。连连称赞管仲任他做宰相,并依照管仲的意见,分派了这五个人的官职,让他们接受管仲的统一领导。这五个人果然在自己的职位上干得很好。在管仲的辅佐下,十年以后,齐国渐渐地强大了起来,成了诸侯国的霸主。

空穴来风

【释义】形容事情凭空发生,没有根据。【出处】战国·宋玉《风赋》。

文学家宋玉,是我国历史上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学生。

有一次,他陪着楚顷襄王到兰台去游玩,到了台上,正好有一阵风徐徐地吹来,顷襄王披着衣襟,迎着凉风觉得很舒服,情不自禁地说道:“这阵风真凉快!这是我和老百姓们共有的呀!”

宋玉知道顷襄王淫乐无道,又听信了他弟弟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的话,把宋玉的老师屈原放逐到汉北去,所以有意乘机加以讽刺,说:“这风是大王你独有的,老百姓哪里可和你共有呢?”

顷襄王觉得风的吹拂应是不分贵贱贫富的,现在听宋说是他独有的,觉得很是纳闷,就叫宋玉把道理说清楚。

宋玉说:“我老师屈原曾说过,枳树弯曲了,就有鸟在上面做巢;空的洞穴中,会生出风来。”(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宋玉用讥刺的口吻,把风划分开来,他说:“在高台上,皇宫里那些清静的地方,风当然是清凉的,所以属于贵族的;老百姓所居住的是低洼的陋巷,即使有风吹来,都是夹杂着许多泥沙和秽臭,所以是属于老百姓的……”

空前绝后

【释义】以前不曾有过,今后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也作“光前绝后”。【出处】佚名《宣和画谱》。

顾恺之是晋朝人,他文采出众才气超人,绘画更是炉火纯青,是个多才多艺的人,顾恺之的人物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与众不同的是,他画人物,从来不先点眼珠。有人问其原因,他说:人物传神之处,正在这个地方。一语道出了其中的诀窍,使人叹服。当时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南北朝时的梁朝,又出了一个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善画山水、人物、佛像,在当时名气很响。梁武帝建了很多寺庙佛塔,都命他作画。据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寺庙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给龙点眼珠。旁人问他为什么不点上眼睛,他说:“恐怕点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去。众人不信,坚持要他试一试,他便点了两条,果然破壁飞去。这一传说虽夸张得近于荒诞,但说明了他作画技艺是很高超的。

到了唐朝,又出了个更有成就的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书法大成于一身。他的山水、佛像画闻名当时,且写得一手好字,有“书圣”之称。据传说,他曾为唐玄宗画巨幅嘉陵江图,几百里山水竟在一天内画好了。他在景玄寺中画了地狱变相图,不画鬼怪而阴森逼人,相传看过这幅画后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大有人在。

所以,后来有人评价这三个画家时,认为顾恺之的画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画成就后人莫及,而吴道子则兼两人的长处。

空洞无物

【释义】指空空洞洞,没有内容,没有东西。比喻文章没有什么内容或不切实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周凯是东晋时的大臣,他性格开朗,为人宽厚,擅长谈吐,幽默风趣,博雅大量。

由于他的才识和品德很高,官居尚书左仆射之职,引起弟弟周嵩的不满和妒忌。一次,兄弟俩一起喝酒,周嵩酒醉,竟拿起燃着的蜡烛朝周凯投了过去。而周凯只稍一射闪,脸色依旧十分平静,一点也没有生气,只缓缓他地道:“阿奴,你用蜡烛丢我,实是下策。”

东晋时期,在一些名士之中盛行着一种“清谈”的风气。那些名士们一边饮酒、一边发议论。他们只注重自己的个性品格,而不在乎礼节。

周凯的家里,也常常有人来喝酒闲谈,其中一位就是辅助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的丞相王导。周家和王家都是中原的名门望族,所以周凯和王导之间的私交十分深厚。一次,王导和周凯谈得十分投机,越谈越高兴。谈着谈着,王导高兴之余,竟得意忘形地侧卧身子,把头枕在周凯的膝上,用手指着周凯凸起的肚子问道:“你这肚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

周凯挺了挺身子,摸着自己的肚子,诙谐地说:“这里面吗?什么也没有,‘空洞无物’。不过,像阁下这种人,倒也能容得下几百位咧。”

实事求是

【释义】如实反映情况,或按实际情况办事。【出处】汉·班固《河间献王传》

东汉史学家班固曾在《汉书》中用这句成语来称赞“河间献王”刘德的好学精神。

刘德是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为栗姬所生,被封为河间王。据传,刘德酷爱藏书,他从民间收集了许多先秦时期的著作。并且都整理得整整齐齐。其中有不少是出了高价收买来的,因为自从秦始皇焚书以后,古文书籍比较少见。有些人听说河间王爱书好学,就把祖先遗留的先秦旧书拿去献给他,有的还因此投靠他,帮他一同研究。有一次,刘德进京(那时京城在长安,当朝皇帝是他的哥哥刘彻,即汉武帝),他同武帝和学官们谈论古代学术上的一些道理时,曾经得到过好评。……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大体上就是这样介绍刘德的,并且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什么叫做“实事求是”呢?到了唐代,有一位名叫颜师古的学者,给班固的这句话作了注解道:“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务必要有事实为根据,以求得正确的结论,这就叫做“实事求是”。从这句成语字面本身的意义来说,这样解释是对的,但是,刘德的学习态度是否果真“实事求是”,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庙堂之量

【释义】庙堂:帝王之宗庙,喻宏大。形容人气量大,遇事沉着冷静。【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

秦王苻坚带领近百万的队伍前去侵犯东晋,吓得东晋各大臣坐卧不安,但宰相谢安态度从容,处事不惊。

谢安的侄儿谢玄向叔父请示,这次出征应如何迎战秦兵?谢安毫不在意地说:“朝廷不是另有旨意给你了吗?”说完就传命备车,要到郊外别墅作乐去。在相府的亲友们都跟了去玩,谢玄当然不便不去,也就跟到了郊外别墅,谢安对谢玄说:“来来来,我们下盘棋,我就以这别墅为赌注,我要是输了,就把它送给你。”二人对坐,下起棋来,平时谢安的棋是下不过谢玄的,而这一次,却是谢玄输了,因为他心里记挂着怎样迎战强大的秦军,哪里还有心思下棋呢!棋局结束后,谢安又提议游山玩水,谢玄也只得陪着,直到深夜方才回城。

中军将军桓冲对现今形式很是焦虑,他派了3000名强兵保卫京城安全。却让谢安打发回去并告之自有安排,不必担心害怕。

桓冲退出相府,对部下说:“谢相国虽然气度大,有所谓庙堂之量,宰相肚里撑得了船,话是不错,但他到底是个文臣,不懂军事,现在大敌当前,眼看着秦军就要打到长江边上了,他老人家还在游山玩水悠然自得,这简直是在开玩笑。而且他所派出迎击敌军的将领都是些小孩子,年轻识浅,怎能对付得了苻坚?我们眼看就要做亡国奴了。”

然而,战争结果与这位军事专家所估计的完全相反。淝水一役,强大的秦军被这几个毛头小伙子杀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地溃败了,当捷报传到京城,谢安正在和客人下棋,他看了看捷报,随即扔到床上,面上连一点喜色也不露,仍旧和客人下棋,客人问:“这报告里写的是些什么?”谢安漫不经心地说:“几个小孩子们把苻坚打败了,如此而已。”他仍旧与客人下完棋才回内堂。

谢安虽然装作没有什么,但内心里是特别高兴的,以至于木屐底上的木齿碰掉了,仍浑然不知。

废寝忘食

【释义】对某一件事专心一意,以致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形容工作和学习专心努力。【出处】春秋·孔子弟子《论语·述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

叶邑大夫沈诸梁听说孔子来到了叶邑,便热情地接待了孔子,他虽然知道孔子是一个思想家、政治家,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但他不知孔子的为人如何,便去问孔子学生子路。

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以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

学富五车

【释义】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天下》。

庄子有一位朋友,名叫惠施,是宋国人,曾做过梁惠王的宰相。他认为,万物都在变,没有静止不动的时候。他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就是说,太阳刚正中就偏斜,万物刚生出就已死去。这是从时间长流的观点来看,惠施认为,无物不变,无时不动。他认为,任何东西的性质都是相对的,因此,事物之间也就没有绝对的区别。他说:“天和地卑,山和泽平。”就是说,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湖一样平。他用诡论的方式说明,天地万物是一体的。他提出了“太一”、“小一”、“大同异”,“小同异”等观点,认为万物相同,也完全相异。

庄子评价他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肯定惠施的学术丰富、广博,涉及多方面,赞扬他的书很多,五车也装不下(学富五车)。但同时又指出惠施的思想“舛驳,其言也不中”,就是说他讲的道理很深奥、驱杂,无所不有,言辞也多有不尽恰当之处。

放荡不羁

【释义】指一个人行动随便,不受拘束。【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王长文传》。

王长文是晋代有名的学者,年轻时就以聪颖好学出名。但他性格寂寞,孤僻高傲,独来独往,时称“怪人”。

有一次,州里召他为别驾(刺史的佐吏)。他便穿了件极普通的衣服偷偷地出走了。后来,王长文闭门不出,也不与别人交往,一心写作。他摹仿《周易》,写了四卷书,起名叫《通玄经》。当时的人都把这部书比作汉代杨雄著的《太玄经》。

晋武帝太康中叶,四川遭到了天灾,发生了大灾荒,官府开仓借粮。王长文因平时家境较贫困,所以借得很多,但无力偿还。郡里就把他送往州里,想惩罚他。

刺史徐干清楚王长文的为人,知道他平时放荡不羁,也就不再追究他还债,而王长文临走时却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说。

放虎归山

【释义】放走敌人,后患无穷,就像把老虎放回山林一样危险。【出处】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

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国依仗国强势大,便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员大将出师讨伐郑国。在回师时,在崤山却被晋军军师先轸带兵打败而被俘。

晋襄公打算将孟明视等三人献于太庙,然后施刑,以表战功。

晋襄公的后母文嬴听说娘家秦国的大将被俘,便对襄公说:“秦晋两国但为婚姻,相交很厚,何不放他们回国,让秦国去处置他们。”襄公不听,文嬴继续劝说道:“当年楚国的成得臣打了败仗,回去后被楚王杀了。秦国难道没有军法吗?再说我们的先君惠公也曾被秦国逮住过,秦国国君以礼相待,并把他放回来了。别人对我们这么有礼,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杀掉这三个人呢?这岂不是显得我们太无情了吗?”

晋襄公是个孝子,不敢违抗母命,就把三员大将放了。那时,先轸正在家里吃饭,听到这个消息,怒不可遏地把刚吃进嘴里的饭吐了出来,立即去见晋襄公。他怒冲冲地问襄公道:“秦国的囚犯在哪里?”

襄公回答说:“母后请求放他们回国,让秦国去处置他们。我已遵照母命把他们放了。”

先轸听了,十分气愤,“呸”地一声,吐了襄公一脸口水,大声说道:“你这小子,竟糊涂到如此地步。我们辛辛苦苦才把他们捉住,你竟听妇人的只言片语而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将来,你后悔就晚了。”

听了先轸一番话,晋襄公醒悟过来,马上派人去追赶孟明视等三人,可哪里还能追得到呢!

孟明视等三人被释放回国后,秦穆公不但没有责备他们,反而继续让他们掌握兵权。过了三年,孟明视等终于打败了晋国。秦国成了西方的霸主。此时,晋襄公才真正后悔莫及。

河伯为患

【释义】河伯:河神。为患:为祸。表示水灾之意。【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西门豹是魏文侯时邺县县令,他关心邺县百姓的生活。得悉这一带人们深受“河伯娶妻”之苦(河伯为患):从前有位叫冯夷的人在河里洗澡,溺死以后成了河伯(神),每年要娶个妻子,如果不依从他,河水立刻会泛滥成灾。其实,这笔搜刮来的钱,十有七八落到三老、廷掾和祝巫们的口袋里去了。

平时,祝巫到处串门访户,只要遇见比较美貌的女孩子,他中意了,就通知这家人说:“恭喜你啦,你的孩子要嫁给河伯了。”于是逼着女孩子离开家庭,沐浴洁身以后,住到河边临时搭起来的“斋宫”里。到了“河伯娶妻”的日子,女孩子被打扮得跟新娘一样,然后坐到放在水面上的床席上,浮到河中心,随着水流慢慢浮到下游去。床席漂过数十里路下沉了,这位女孩子也就溺死了。因此这一带有女孩子的家庭,都逃亡到别地去了。

西门豹闻听此事后,觉得很奇怪,就要求人们在河伯娶妻那天,告诉他一声,他要为新娘送亲。

河伯娶妻的日子到了,四周人山人海,最受人注目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巫女,她背后还带了10个女徒弟,个个打扮得跟神女一样。

西门豹对老巫女说:“河伯娶妻是件大事呀!让我先看看新娘够不够标准?”

大家把新娘从“斋宫”引出来,西门豹见了,皱皱眉头说:“糟透了,这女孩子做河伯的妻子一定会惹河伯生气的!不行,我看还是请大巫婆到河伯面前去讲讲清楚,等我们找到合适的隔几天再出嫁。”没等老巫女回答,立刻由边上的卫士把她抱起来,投到河里去了。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这个老糊涂,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叫她的徒弟去催一声。”立刻又把一个老巫女的徒弟投到河里去了。过了一会,还不见有人回到河上来,又投了一个徒弟到河里去。连续投了三个,西门豹说:“我看得麻烦三老一下,到河伯那里替我们说句话吧。”于是三老也被投到河里去了。随后,他很恭敬地站在河边,等了很长的时间,这一来连一批年老的官吏和老百姓都感到惊慌恐惧了。西门豹才又向四周看一看说:“咦,怎么这批人还不回来?我们再怎样办呢?”意思是想叫廷掾中间再去一个人。不料,这两人听了西门豹的话早伏在地上,捣蒜一样地叩着头,而且额上都撞出血来了,面色也变得如死灰一样,颤抖着不敢抬起头来。

西门豹见他们实在可怜,便也不忍把他们投进河里,就对他说:“好吧,河伯怕是一时不会有回信,改天再说吧?”

从此以后,邺县的“河伯娶妻”这套把戏没有谁敢再谈论了。西门豹便领导人们开凿出12条深渠,引进河水灌溉田地,田里的庄稼年年丰收。

宠辱不惊

【释义】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指人有很深的涵养。将得失看得很轻。【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卢承庆传》。

卢承庆是唐朝时的一名大臣,知识丰富,修养特高,他待人平易,淡泊名利。

唐太宗十分赏识他,封他做兵部侍郎,同时主管五品官员的选拔、考核。

卢承庆却一本正经地上书推辞道:“选拔官员应该是尚书大臣管辖的范围,让我来管是超越本分了。”皇帝更觉得他忠诚可靠,自然没有同意他的推辞,执意让他负责。

有一次,卢承庆正在主持考核、选拔百官的时候,有一个接受考核的官员一不小心,从乘坐的漕舟内掉到了水里。经过好多人的努力,才把他拉上岸来,却早弄得头发散乱,衣衫尽湿,颇为狼狈。

卢承庆觉得此人冒冒失失,决定把他的考核等级定为中下。考核结果向他宣布的时候,这个人一点也不恼火,十分平静地说:“如果不是我能力所能达到的,即使考一个中中,我也不会高兴。”

卢承庆觉得这个人能够那么平静,无论是得宠还是受辱都能镇定自如,实在是个心胸豁达能干大事的人,至于乘船落水,也许只是一时疏忽,不可苛求。于是称赞他说:“你这个人宠辱不惊,堪称大器,考核得中上。”

沾沾自喜

【释义】自以为优越,洋洋得意的样子。【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西汉时,汉景帝母亲窦太后的堂侄窦婴,曾在汉文帝执政时做过吴王刘濞的国相,后来因病离职。

二年后,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起兵叛乱,景帝召窦婴入朝,要他率兵征伐。窦婴推说自己身体不好,不能胜任。景帝和窦太后知道窦婴推辞的原因,心中感到很生气。景帝对窦婴说:“现在国家处于危急状态,你怎么能退却呢?”

于是,景帝封窦婴为大将军。窦婴率军出征,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又封窦婴为魏其侯。

景帝四年,窦婴被委派做太子的老师。不久,景帝又废掉了太子,窦婴几次向景帝进谏,景帝都不听,于是窦婴又托病不上朝。后听从梁人高遂分析,说他这样做会招来祸害,窦婴才又上了朝。

后来,丞相刘舍由于犯错而被免了官职,窦太后三番五次让景帝提拔窦婴做丞相。景帝说:“母后,我不让窦婴做丞相是有道理的。他这个人,平时自以为了不起,沾沾自喜,处理事情却拿不定主意,他是实在担当不起丞相这个重任的呀!”

最后,景帝就封了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郑人买履

【释义】履:鞋子。用以讽刺那些只相信书本,而不顾客观实际的教条主义者。【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国有个人想要为自己买双鞋,于是找了根草绳在脚上量好了尺寸便去集市上买鞋,但是到了集市,却又发现忘带了量好的草绳。

店主是个有经验的,一见他要买鞋便当即拿出一双,要他试穿,可他却说:“不行不行,我忘了带尺码,怎能买鞋?我得回去去取!”

说完,转身便往家跑。回家一看,尺码果然放在凳上,拿起草绳,又返身往集市赶。

到了集市才发现集市早已散了,那铺子也已关了,他十分气恼,捶胸顿足,连连怪自己太糊涂,以致误了买鞋。

路人见状,只觉十分好笑,问道:“你是给谁买鞋呀?”“我自己。”

那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非要去取什么尺码呢?”

那人连忙摇头,道:“那怎么行呢?我的脚怎么会有尺码那么准确呢?”

卷土重来

【释义】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比喻失败后力图恢复。【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

杜牧是唐朝时的大诗人,曾经写过一首题为《题乌江亭》的诗,诗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诗中说的是楚霸王项羽的故事。秦朝灭亡以后,楚汉相争,项羽被刘邦打败了,退到乌江。乌江的亭长早已为他准备好了渡船,劝他赶紧过江。可是项羽不肯上船,他将自己骑的千里马送给亭长,转身去与汉军决战,独自杀死汉军几百人。自己身上也负伤十几处,最后自刎而死。

杜牧游历到此,见到乌江边上的亭子,睹物思人,非常为楚霸王项羽的死而叹息:如果你当时跑到江东,也许会卷土重来呢!

北宋的王安石也写过一首《乌江亭》诗,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与杜牧相反,他认为项羽一败涂地,肯定不能卷土重来了。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苏皖界上的乌江镇。亭,是秦汉时期乡以下的行政单位。

九画

鬼斧神工

【释义】形容一件物品的制作技术高超,巧夺天工,不像是人工创造出来的。【出处】战国·庄周《庄子·达生》。

梓庆是战国时鲁国一名技艺超群的木匠。他制作的各种木器精巧,看不出有斧凿的痕迹,如自然天成一般。有一次,他用木头削雕成一个杗。它外形美观,花纹精细,见到它的人一致夸它好;但又都非常惊奇,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像出于鬼神之手。

鲁国的国君见了这个用木头制作的杗后,也连声喊绝,特地问梓庆说:“你是用法术制作它的吧!”梓庆笑笑说:“我是一个凡人,哪里有什么法术?”国君听他这样说,有点不大相信,又问道:“那你是怎样制作它的?”

梓庆说:“我在制作这只杗的时候,聚精会神,心中没有丝毫杂念,并不想借此获得什么赏赐、封官等等,而是忘掉名和利,集中心思考虑怎样才能制作好它。这时,连自己四肢的形态都忘了。然后,再到山林去仔细观察,找到完全合用的木材。与此同时,心目中对杗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再加工制作。加工制作时,心里只想着杗,把所有的心血都凝聚在它上面,没有一点主观成见。经过这样的专心致志和精雕细刻,就能制作出好的。”

钩心斗角

【释义】原指建筑结构,现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出处】杜牧《阿房宫赋》。

秦始皇统一六国做了皇帝以后。为了供自己享乐,他开始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因为它前殿所在的地方,地名叫做“阿房”,所以当时人称它为“阿房宫”。

阿房宫的规模极大,绵延几百里,从秦始皇做皇帝起开始修建,一直到秦朝灭亡还没有修完。秦朝灭亡以后,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毁了。

唐朝的诗人杜牧,到长安看到秦朝阿房宫的遗址后,便想象到当年阿房官的宏伟富丽,因此作了一篇《阿房宫赋》,描写阿房宫的壮丽气势,其中有这样几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意思是:阿房宫的长廊回环曲折,房顶的檐牙好像鸟的嘴;层层楼阁凭着地势高低而环抱其间;宫室顶部是牢固而巧妙的钩心结构;檐角高耸,那气势仿佛在与谁争斗。

秋毫无犯

【释义】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乱拿百姓一点东西。秋毫:鸟兽秋天换的新毛,又细又尖。【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阳侯韩信原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后来他投奔项梁领导的抗秦起义军,一直默默无闻。改归项羽部下后,多次向项羽献计,都没有被采纳,于是他脱离项羽,投奔汉王刘邦。刘邦派他管理粮饷,同样不重视他。后来在丞相萧何的一再推荐下,刘邦才拜他为大将。

拜将仪式结束后,刘邦问韩信道:“丞相一再谈起将军,不知将军有什么高见指教?”

韩信谦虚了几句后,反问刘邦道:“大王自己估计一下,您在勇敢、仁厚和兵力各方面同项王比,哪个更强一些?”

刘邦沉默了好半天,才回答说:“我各方面都不如他。”

于是,韩信具体地分析了项羽的特点,以及项羽的致命弱点,证明项羽名义上虽然称霸天下,实际上却不得人心,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最后,韩信提出了进兵计划:“现在大王如能采取和项王相反的办法,任用天下武勇能干的人,有什么地方不能讨平呢?把天下的城池分封给有功的部属,谁还会不心悦诚服呢?我们的军事行动符合将士们打到东方去的愿望,有什么敌人打不败呢?再说,大王进入武关的时候,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还取消了秦朝苛刻的法令,和他们约定的只不过是不许杀人、伤人和盗窃这三条法律罢了。关中的老百姓没有不希望大王在那里做王的。现在大王如果带兵东进,关中地区只要发一道布告,就可以收复了!”

刘邦听韩信这么一说,心中亮堂了许多,认为韩信是一个有智谋的将领,立即同意按他的计划行事,让他统领各路军马攻敌。

秋风过耳

【释义】比喻对某件事漠不关心。【出处】东汉·越晔《吴越春秋》。

季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小儿子,贤能懂礼,很受宠爱。寿梦临终前表示,要改变传位给长子的制度,让季札继承王位,但季札表示坚决不受王位。于是寿梦把长子诸樊叫来,要他别忘了自己这一遗命。

寿梦去世后,继位的诸樊与弟弟余祭、余昧一起立下誓约:今后王位不再父子相传,而是兄弟依次相传,最后务必让最小的弟弟季札继位。

果然,诸樊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后余昧继位。季札忠心耿耿地辅佐兄长治理朝政,贤名远扬。余昧临死时,按誓约将王位传给季札,但季札无论如何不愿接受,并且真诚地向朝中人说:“父王离世前,我就表明不受王位。做人要行为正派,品格高尚,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像吹过耳的秋风,我对它漠不关心。”

为了向众人表示自己的决心,季札索性前往自己的封地隐居起来。直到余昧的儿子僚继位后,他才考虑重回朝中,帮助吴王僚治理朝政。

独占鳌头

【释义】鳌头:宫殿门前石阶上巨鳌的浮雕。科举时代,考中第一名的状元要站在鳌头前面。形容在各种竞争中获得第一。【出处】清·问竹主人、入迷道人《三侠五义》。

宋仁宗时,经包拯提议加试恩科。这加试恩科的文书发到湖广,惊动了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南安善村的范仲禹。范仲禹虽是个有学问之人,却家道艰难,勉强糊口度日。

一天,范仲禹在文人雅会上听到了加试恩科的消息,回家后便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对妻子说:“今日与同窗会聚,他们一个个装束行李,准备起程,参加恩科考试,他们都劝我一同去赶考,凭我的才学认为必能独点鳌头,中头名状元。可是我们家如此贫穷,哪有钱支付我进京赶考的费用呢?因此扫兴而归。”

后来,范仲禹在老朋友刘洪义的资助下来到京都赴考,由于包拯当主考官,公正无私,所以考试进行很顺利。范仲禹连考了三场,很是满意。范仲禹趁考毕候榜之际,一家三口同去岳母家万全山。不料因一时找不到岳母家的住宅,范妻白玉莲被威烈侯葛登云抢去,儿子被老虎叼走,范仲禹虽高中状元,却被葛登云家乱棍打疯。经历了一番磨难,后经开封府包公审理,案子方才水落石出。范仲禹照旧金榜题名,夫妻团聚,而葛登云则被包拯用虎头铡处死。

独当一面

【释义】独自担当或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当:承担,担当。【出处】汉·班固《汉书·张良传》。

汉楚相争时,汉王刘邦趁项羽率领大军攻打齐王田荣的时候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率军东进,直捣项羽的根据地彭城(今江苏徐州),并很快攻下了彭城。

项羽得知后,气不打一处来,立马亲率精兵返回救援彭城。结果大败汉军,死伤无数。刘邦逃到下邑(今安徽砀山西)才松了口气。他在休息的时候,气呼呼地对张良说:“这次战败,我军损失惨重,现在士气十分低落,我想只要有人能帮我出这口恶气,打败项羽,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拿出来封赏给他们,以此来鼓舞士气,你看怎么样?”

张良听了,回答说:“九江王鲸布,作战非常勇猛。他虽然是楚国的将领,但他一向与项羽有矛盾。拥有一万多人马的大将彭越,不久前刚扯起反楚的大旗。这二支力量,大王可派人去和他们联络,和他们联合起来。

在大王手下的将领中,惟有韩信可独当一面。大王如果将关东的土地封赏给他们三个人,使他们全力帮你进攻项羽,那么项羽是一定可以打败的!”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派人去和王鲸布、彭越联系,和他们合力进攻项羽。同时,又重用韩信,派他到黄河以北开辟战场,不久又封韩信为齐王。韩信果然不负刘邦的期望,在和项羽的战斗中接连取得了好几次胜利。

这为刘邦取得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西汉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独步天下

【释义】超群出众,独一无二,天下第一。【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戴良传》。

戴良是东汉初期的读书人,年轻时就勤奋好学,名扬四方。他学识渊博,但性情怪僻,不同常人。有一天,他的朋友谢季孝问他:“老兄,你自以为天下谁可与你相比?”

他昂然答道:“我就像孔子、大禹一样,独步天下,有谁可比!”谢季孝虽了解他的不凡,但总觉得这话似乎说得过了头。

其实,戴良并非空口说大话,他确实怀有远大的志向,他的才学和他在当时拥有的声望,足以使他成就一番事业。可是,他看不惯现实人事,决心超然世外,不问政治,官衙曾多次派人请他去作官,跑了一次又一次,实在把他跑烦了,便索性带着妻子儿女,躲到江夏(今湖北省内)的深山里隐居起来,一直到老死。

亲痛仇快

【释义】亲人痛心,仇人快活。【出处】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渔阳属幽州牧朱浮管辖。朱浮是个性情急躁的人,曾向渔阳征收钱粮。彭宠居功自傲,不肯发送,并且口吐怨言。朱浮大怒,写信去骂了他一顿。这样,彭宠对朱浮更怨恨了。

不久,朱浮向光武帝密告,彭宠行为不轨,有反叛之心。于是光武帝召彭宠到京都来。彭宠知道这是朱浮在做小动作,便要求和朱浮同去京都,但光武帝不许。这下彭宠更怀疑并且畏惧起来了。

彭宠的妻子劝他不要去京都,自己宣布独立。彭宠对妻子的话唯命是从,便听从了她的话,拒绝应召入都,并出兵2万余攻打朱浮。

朱浮听说彭宠发兵来攻,写了一封信规劝他。信中说:“现在国家刚刚太平,文武百官,都在为国家建功立业,而你却发狂地自暴自弃。你应该懂得,凡是做事情,不要使亲人感到痛心,而使仇敌感到高兴。”

彭宠看了这封信后,没有听从朱浮的劝告,仍然发兵去攻朱浮所在的蓟城(今北京西南)。光武帝得知后,赶紧派兵去增援朱浮。但彭宠击退了援军,把朱浮困在蓟城里。后来,朱浮好不容易才逃出蓟城。

彭宠夺得蓟城后,自称燕王,一时间得意洋洋,但最后还是以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