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11:56:49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巴林

巴林试读:

文前辅文

中国驻巴林大使馆(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Kingdom of Bahrain)

地址:Building 158,Juffair Ave.,Block 341,Manama,Kingdom of Bahrain

领事保护热线:(0973)17723800

网址:http://bh.china-embassy.org/chn/序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向全世界宣告了亿万中国人民谋求和平发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合作、共建繁荣的美好愿景。“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无疑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系统性工程,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道之大者,为国为民。作为中华民族金融业的旗帜,中国银行早已将“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信念植入血脉。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不断顺应历史潮流,持续经营、稳健发展,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机遇期,以“担当社会责任”为己任,以“做最好的银行”为目标的中国银行,依托百年发展铸就的品牌价值和全球服务网络,利用海外资金优势,实现全球资源配置,护航“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金融业是经贸往来的“发动机”和“导流渠”,是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坚力量。中国银行作为国际化、多元化、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15年底,已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未来,将持续完善全球布局,增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覆盖。可以肯定地讲,中国银行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国家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为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做出重要而独特的贡献。“一带一路”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金融需求跨地区、跨文化差异明显,这对银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跟上国家对外投资的步伐,如何为“走出去”企业铺路搭桥,如何入乡随俗、实现文化融合,成为我行海外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文化中行—“一带一路”国别文化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手册》从文化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我行已设和筹设分支机构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金融发展业态、民俗宗教文化等,为海外机构研究发展策略、规避经营风险、解决文化冲突、融入当地社会提供实用性、前瞻性的指导和依据。对我行实现跨文化管理,服务“走出去”企业,指导海外业务发展,发挥文化影响力,实现集团战略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最好的银行离不开最好的文化。有胸怀、有格局的中行人,以行大道、成大业的气魄,一手拿服务,一手拿文化,奔走在崭新又古老的“丝路”上。我们期待《手册》在承载我行价值理念,共建区域繁荣的道路上占有重要一席,这也正是我们实现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2015年12月

第一篇 国情纵览

一 人文地理

1 地理概况

巴林(Bahrain)全称是巴林王国,位于西亚地区,海湾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位于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之间,大约在沙特东北24公里、卡塔尔半岛西北28公里处,与沙特有跨海大桥相连接。巴林地理位置

巴林是一个多岛屿的国家,国土面积为767平方公里。在巴林的40多个岛屿中,只有6个岛屿有人居住,它们是巴林岛(也称阿瓦利岛)、穆哈拉格岛、锡特拉岛、那宾萨利赫岛、吉达岛和乌姆纳桑岛。

巴林岛是巴林国最大的岛屿,也是该国的主岛,是一个海拔30~60米的石灰岩台地。南北长48公里,东西宽16公里,面积为562平方公里。巴林岛地势由沿海向内地逐渐升高,其海拔最高点为137米。巴林岛大部分是较低的沙漠平原,到中部缓慢抬升为低平的断崖,还有部分是由粗糙石灰岩组成的石山和沙地。在巴林岛中部高耸着杜汉山,石油井大都位于此山附近。巴林的其他岛屿也仅略高出海平面,以沙漠为主。多泉水,北部沿海依靠泉水和泵井灌溉种植农作物。西南海岸低地有盐沼。杜汉山山麓产石油,油田中心在阿瓦利。炼油厂设在该岛东北部,靠近首都麦纳麦。油港设在附近的锡特拉岛。穆哈拉格岛位于巴林岛的东北部,穆哈拉格是巴林第二大城市,建有巴林国际机场、船舶制造厂。在盛产石油的杜汉山地区,一条通畅宽阔的堤道将巴林岛和穆哈拉格岛连接起来。巴林锡特拉港口建有海水淡化工厂、发电厂和石油储备库。锡特拉岛是巴林石油公司的储油站。最小的岛屿是位于巴林岛和锡特拉岛之间的那宾萨利赫岛。巴林西北部的吉达岛和乌姆纳桑岛是监狱、游戏场所、巴林皇族的私人领地以及富人花园别墅所在地。卡塔尔西部的哈瓦尔岛一直是巴林和卡塔尔领土争夺的对象,实际上无人居住,为候鸟栖息之地。2 历史沿革

巴林在公元前3000年即建有城市,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到此定居,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从1507年起,巴林先后被葡萄牙人、波斯帝国、英国占领和统治,1971年8月15日宣告独立并建立巴林国。2002年更改国名为巴林王国(简称巴林)。2002年以前,巴林是传统世袭制酋长国,哈马德国王于2002年推行政治改革,此后巴林成为世袭君主制王国。巴林城堡 图片提供:达志影像

巴林本土人多数是阿拉伯人的后裔,其他是印度人、巴勒斯坦人、孟加拉国人、伊朗人、菲律宾人和阿曼人的后裔,也有少数波斯人和犹太人的后裔。3 人口综述

2014年巴林人口统计数字为123.5万人,其中本国人口有60.52万人,外籍人口有62.98万人,外籍人占51%。首都麦纳麦(Manama),有26万人。40%的巴林人在20岁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9%。

巴林城乡人口界限模糊。交通和运输设施的改善、市场体系的整合使巴林成为由一系列小村庄连接起来的大都市,这些村庄在历史上是巴林的农业中心。村庄居民中文盲较多,识字率比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低,说阿拉伯方言。巴林人口集中居住于三个不同的社区,即贝都因社区、里法社区和阿里社区。

巴林外籍人口所占的比重大,来源地范围较广,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来自阿曼、伊朗、伊拉克和海湾其他国家的人也占较大份额;朝鲜、泰国和菲律宾劳工也占据一定的份额;另外还有少部分英国人和美国人。4 语言文字

巴林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少数民族还说乌尔都语、法尔斯语等。

特别提示

★巴林属东3时区,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

二 气候状况

巴林气候多属热带沙漠气候。春、秋两季短,冬、夏两季长,其中1月、2月、3月、4月、11月和12月气候舒适宜人。岛内温差变化较大,每年4~10月为夏季,气候炎热,气温接近40℃。6月和7月,巴林最高气温高达52℃。巴林冬季气温在10℃~20℃,较为舒适。巴林年均降雨量为77毫米,农业灌溉依赖自流泉。从9月到次年3月,巴林地区刮起夏马风(Shamal,中亚地区及海湾一带的一种寒冷的西北风),将潮湿的空气从东南部带到岛上。巴林岛在夏天经常有来自西南部的闷热、干燥的季风,但6月偶尔也有一丝凉风光临,为巴林增添一点凉意。

三 文化国情

1 民族

从民族构成来看,巴林居民大多数属于阿拉伯民族,约占62.1%。其余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东南亚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的外来移民。2 宗教

巴林人信仰的宗教有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与祆教。在波斯帝国统治巴林期间,犹太教、基督教和祆教先后传入巴林。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巴林,成为巴林人信仰的主要宗教。巴林有8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占70%,逊尼派占30%。

巴林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内的外籍居民大部分信仰基督教,占外国人的92%,其余外籍居民大多信仰印度教、佛教和犹太教。

扩展阅读:巴林伊斯兰教的主要教派

巴林伊斯兰教的主要教派包括居主导地位的逊尼派和处于次要地位的什叶派。前者与逊尼派主导政权的阿拉伯国家联系紧密,后者坚持伊斯兰教的十二伊玛目学说,长期与伊朗的什叶派密切联系,并经常去伊拉克圣城纳杰夫和卡尔巴拉朝觐。

什叶派

15世纪,巴林与伊拉克的库法和纳杰夫一道成为什叶派宗教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中心。1782年,信奉逊尼派的哈利法部落征服巴林,结束了什叶派在当地占主导地位的历史。什叶派遭到驱逐和杀戮,不得不退居岛屿的西部与北部,岛屿东部则被逊尼派占据。19世纪20年代,来自沙特的达瓦斯尔部落受邀协助哈利法部落夺占岛屿土地,什叶派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什叶派村庄由被哈利法部落征服时的313个缩减为现今的50个。自18世纪末期起,哈利法家族成为巴林的统治者,什叶派文化在当地的兴盛宣告终结。这是以统治者哈利法家族为核心的逊尼派和当地什叶派矛盾的历史根源。自此,哈利法家族自称“征服者”,而把可以合法去攻击和剥夺财产的当地什叶派称为非穆斯林,相应的,许多巴林什叶派至今仍然把哈利法家族看作外来的侵略者和压迫者。

在哈利法家族占领巴林后,许多逊尼派阿拉伯人随之进入岛内,但什叶派始终在当地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巴林什叶派按民族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本土巴林人,属阿拉伯人,约占总人口的50%,他们是反对哈利法家族的主要力量;另一类是伊朗裔什叶派,在20世纪之前进入巴林,约占总人口的20%。尽管什叶派占巴林人口的绝对多数,但他们在国家中处于边缘地位,无论是政治和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实力都无法与以哈利法家族为核心的逊尼派相提并论。什叶派政治地位低下,无力影响国家决策,由于各种限制,难以享有政治权利。涉及国家安全的部门只雇用逊尼派,什叶派基本被排除在外。在王室法庭、国民卫队和情报机构中完全没有什叶派人员,在内政部和军队中什叶派人员则不到3%,在政府中任职的什叶派人数所占比重远低于其所占人口的比重,即便什叶派人员担任内阁部长,也只能主管卫生和劳工等没有实权的部门。什叶派人员向政府部门提交的求职申请绝大多数遭到拒绝,而逊尼派的则往往获得通过。在2002年的议会选举中,议员名额分配极不合理。居民主要来自逊尼派的南部省,398名选民即可选出一名代表,而什叶派聚居的北方省则在13655人中才能选出一名议员。由于什叶派在政府中缺少有力的政治代表,根本无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多数什叶派人生活贫困,他们构成巴林贫民的主体。虽然巴林人均国民收入很高,2005年达到14370美元,但贫富分化严重,国家财富高度集中于少数逊尼派人当中,尤其是哈利法家族不仅拥有巴林岛的大部分土地,也掌控着全国的石油资源。相反,绝大多数什叶派人的收入在平均收入水平以下。逊尼派几乎都居住在城市,农村居民几乎都为什叶派。什叶派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逊尼派。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林经济增长乏力,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官方发布的失业率数字不到2%,但实际数字远高于此,有人估计男性为16%~30%,而女性则比此更高。即便什叶派人找到工作,大多也工资很低,难以维持正常开支。在农村,什叶派贫民住房简陋,不少10人以上的大家庭拥挤在3间小屋之中,至少4万个家庭在等待政府承诺资助的住房。

什叶派遭受多种歧视和限制。巴林什叶派的身份从其姓名即可辨别,因此极易成为受歧视的对象。不论是教育还是就业,什叶派都无法享受与逊尼派同等的待遇。虽然什叶派忠于国家,但无端受到猜疑和防范。国家安全机构宁愿雇用外国逊尼派穆斯林,也不肯雇用本国什叶派人。外国警察往往随意搜查什叶派人员的住所,恶意破坏其财物,引起了什叶派的极大不满。另外,哈利法家族为了安全,还在巴林岛实行隔离政策。岛屿繁华的西部里法地区由哈利法家族居住,东部地区只对逊尼派开放,什叶派不能在里法居住,更不能在那里拥有土地。政府的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和里法地区,致使逊尼派和什叶派居住地区的生活条件和设施形成巨大的反差。为了改变国内两大教派的人口结构,巴林政府还鼓励外国逊尼派人移居巴林。

除此而外,比敦(含义是没有,即没有国籍)人的境遇也颇受外界关注。他们生活在巴林社会的最底层,主要是来自伊朗的什叶派。20世纪中期以后才进入巴林,有2万~3万人。比敦人虽然有些已到第三代,但不拥有巴林国籍,没有合法的居住权,无法享受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他们被视为外国人,不能送孩子进公立学校,也不能接受免费医疗。比敦人生孩子还要向政府缴纳100第纳尔(约263美元)的生育税。

逊尼派

尽管巴林逊尼派人数较少,但自17世纪以来,逊尼派一直得到最有势力的哈利法家族的支持,在巴林占据优势与统治地位。18世纪,哈利法家族从卡塔尔移居巴林,宗教权威一直与部落权威形影相随。到19世纪末,统治者任命逊尼派法理学家主持诉讼法院,包括处理巴林部落间的争斗和私人家庭纠纷案件。宗教与政治形成统治联盟,前者为后者寻求政治合法性,后者则为前者提供庇护与保障。

特别提示

★巴林伊斯兰教中什叶派人数多,但是地位低,生活贫困,受到歧视;逊尼派人数少,但占据统治地位,生活富裕。3 风俗与禁忌

巴林人家庭生活规范主要以部落习俗和伊斯兰教为基本准则,但处于中东各种力量汇聚的地缘政治格局,使得巴林家庭更具大都市开放性社会的特征。

家庭是巴林社会的核心单位,男人和女人大都按照宗教和习俗所规定的性别角色来规范自己。但是,巴林比中东很多国家更自由、开放,大多数城市妇女接受过教育,能够在企业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居住在乡村的妇女一般遵循传统的宗教规定和生活秩序,担负着相夫教子的职责。《古兰经》允许穆斯林男子娶4个妻子,条件是丈夫有能力供养他们,并一视同仁。巴林男子大都娶一个妻子,在家庭中,男人一般地位较高,享有权威。巴林小孩一般和家人住在一起,直到结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做主,年轻人不允许私下约会,不过现在年轻人已经掌握了婚姻自主权。(1)民族服饰

在乡村地区,大多数巴林人穿传统服饰。在首都麦纳麦等大都市,不少城市居民也穿着西方的流行服装。巴林妇女可以在公共场所抛头露面,头部、脸部和手可以露在外面。妇女穿传统棉丝做成的长袍,里面穿松散的内衣。长袍一般颜色明亮,上面有刺绣等装饰品。在特殊场合,妇女可以佩戴金银饰品。妇女遮脸的话,使用的是一种名为米尔法的网状遮盖物。男人的传统装束被称为思瓦卜,是带有长袖、没有领子的白布棉织长袍。男子在冬天一般穿着由驼毛制成的长袍。(2)饮食文化

伊斯兰教对饮食有严格的规定,不食猪肉和不反刍的狗、马、驴、鸟类及没有鳞的水生动物。不食用非经伊斯兰方式宰杀的动物,也禁食动物血液制品。禁止饮酒。

巴林为伊斯兰国家,正式宴请须用清真餐,无猪肉食品,不上酒。但巴林社会比较开放,很多饭店可以提供猪肉和酒类。巴林人的饮食有丰富多彩的烹调风格,传统菜肴主要利用本地原料,包括水产品、羔羊、稻米和椰枣。鲜美食物一般都要加入香料。

巴林岛内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多种蔬菜和水果,如椰枣、香蕉、柑橘、石榴、黄瓜和西红柿。肉类主要来自其他国家,但在本地很容易获得鱼类和虾类。

巴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一样,有喝咖啡的传统。巴林人会在咖啡中加上小豆蔻、藏红花,用小杯品尝。传统的习俗要求客人在饮尽一杯咖啡后,再饮第二杯。客人可以通过摇动杯子表示拒绝。(3)日常礼仪

居民日常生活以伊斯兰教的生活方式为主。伊斯兰教徒每天要做五次礼拜,星期五和伊斯兰重大节日在清真寺集体做礼拜。伊斯兰教历9月全月为斋月,每天日出前1.5小时,至当天日落期间禁止饮食甚至不准吸烟,还禁止餐饮业在斋戒时间营业,并禁止任何人在公共场所公开饮食。

巴林人注重人际交往,十分重视礼仪。伊斯兰教律规定,同他人谈话时要面对对方,语言要文明、优美,说话要低声,待人和颜悦色,切忌粗暴。在社交场合一般行握手礼,十分亲密的友人行拥抱吻礼。如果女士同意,男女可握手。

官方会见无特殊礼节与风俗,穿着无特殊禁忌,商务场合应穿西装;女士无须穿黑袍、戴头巾,但裙装不可太短,须过膝。

访问均须先预约。按照当地的习惯,上班时间,政府机关实施一班制(早7点半至下午2点),民间为两班制,因此要注意拜会时间的安排。主人不邀请不能去家里拜访,贸然到访是不礼貌的行为。和中东其他国家一样,前往洽谈生意,要有礼貌及耐心,要持英文、阿拉伯文对照的名片。

特别提示

★必须尊重伊斯兰教的习惯,切勿拿宗教开玩笑。

★切勿强劝当地人吃猪肉和饮酒。

★切勿打扰当地人一日五次的礼拜;每年的斋月期间,切勿白天日落前公开进食、饮水、抽烟。

★根据会谈、社交、工作和休闲不同场合恰当着装。

★见面要先互致问候,再交谈。

★握手、敬茶、递物时均要用右手,用左手会被视为不礼貌。

★巴林有不少奇特的风俗和纪念日。相传在每年的伊斯兰教历8月15日夜,安拉决定人们一年的生死祸福,因此在这一天,穆斯林白天封斋,夜间诵经、礼拜,以求安拉赐福人间。4 重要节日

巴林是伊斯兰教国家,星期五和星期六为周末休息日。政府部门工作时间一般为早7点半到下午2点;工作日为星期日至星期四5天。

商业部门的工作时间通常为早8点半至下午1点,下午4点半至9点;营业时间从星期六到星期四,共6天。

国家法定节日有14天,其中,每年1月1日(新年)、5月1日(五一劳动节)和12月16~17日(国王登基日)为国家假日。伊斯兰宗教主要节日有伊斯兰新年(伊斯兰教历1月1日);阿舒拉节(伊斯兰教历1月9~10日);圣纪节,即穆罕默德生日(伊斯兰教历3月12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1~3日);宰牲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12日)。

扩展阅读:巴林的主要宗教节日

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1~3日。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为斋月,凡成年健康的男女穆斯林,都应全月封斋,即每日从拂晓至日落禁止饮食、娱乐和房事。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果不见月,则再封斋一日,共30天,第2日为开斋节,庆祝一个月斋功圆满完成。

宰牲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12日。这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70天举行。据说,伊斯兰教的一位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在一天晚上,梦见安拉命令他宰杀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以祭献安拉,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易卜拉欣遵从安拉的旨意,安拉很受感动。第二天宰杀伊斯玛仪时,安拉派天使吉卜拉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羊代替伊斯玛仪作祭物。从那以后,穆罕默德就把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开始的3天定为“宰牲节”。

伊斯兰教新年:伊斯兰教历1月1日。第二任哈利法欧麦尔执政时,为纪念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向麦地那的迁徙,将这一年确定为伊斯兰教历的纪年元年。

阿舒拉节:伊斯兰教历1月9~10日。“阿舒拉”是阿拉伯文“第10日”的音译,是伊斯兰教圣日。在阿舒拉节上,一些什叶派穆斯林会用铁链鞭打自己以纪念穆罕默德外孙侯赛因的遇难。

圣纪节:伊斯兰教历3月12日。阿拉伯语称之为“冒路德”节。相传,穆罕默德(约公元570~632年)的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3月12日,穆斯林为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复兴伊斯兰教,遂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宗教集会,后逐渐演变为伊斯兰教节日之一。节日活动通常由当地清真寺的伊玛目主持。届时,穆斯林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到清真寺做礼拜,听阿訇念诵《古兰经》,讲述伊斯兰历史和穆罕默德复兴伊斯兰教的丰功伟绩。

第二篇 政治环境

一 国家体制

1 国体、元首及国家标识

巴林实行世袭君主制,国内禁止政党活动。设两院制议会,司法独立,实行三权分立。国家元首由哈利法家族世袭,掌握政治大权、经济大权和军事大权。

1999年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继任埃米尔。继位后,哈马德注意保持内、外政策的连贯性,政权实现了平稳过渡。2002年2月14日,巴林国更名为巴林王国。2011年2月,受西亚、北非地区部分国家政局突变影响,巴林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要求国王解散政府、改善民生、促进民主。应巴林政府要求,海合会军队进驻巴林协助维持秩序。2012年以来,巴林国内局势逐步恢复稳定,但小规模示威游行时有发生。2013年2月,巴林宣布重启新一轮全国和解对话,包括反对派在内的各政治派别出席,但对话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巴林国旗巴林国徽2 宪法概述

巴林独立后第一部宪法于1973年6月2日颁布,同年12月开始生效。2000年11月,哈马德埃米尔发表敕令,成立民族宪章全国最高制定委员会,负责制定民族宪章。2001年2月,巴林举行全国投票,以98.4%的支持率通过了《民族行动宪章》。2002年2月14日,巴林颁布新宪法,改国体为王国制,修改国旗,确定新国歌,埃米尔改称国王;设两院制议会,加强司法独立,实行三权分立。

2012年5月3日,巴林国王哈马德宣布修改宪法,给予议会更多权力。

二 政治制度

1 政体概述

巴林政体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元首继承制度化,实行世袭的长子继承制,国家由哈利法家族进行统治。这一制度化的继承结构有利于限制王室内部的争权夺利,以实现政治权力的平稳过渡。巴林宪法规定,巴林的统治权实行世袭制,现任国王将传位给他的长子,如此世代相传。但是,国王也可以以继位诏令指定另一个儿子为继承人。自独立以来,哈利法家族一直统治着巴林。哈利法家族成员占据内阁职位一半以上。教育委员会和卫生委员会主席、警察与公共安全部大臣等职分别由王室成员担任。除中央一级外,巴林4个自治市、2个农村自治区委员会成员的一半由选举产生,另一半则由王室控制。

巴林在理论上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但实际上国王权力超越三权之上,拥有号令一切的权力。依据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王与国民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内阁和各部大臣,司法审判权由法院以国王的名义实行。巴林拥有1500人的武装力量和1500人的安全部队,还有两支忠于政府的军队,都由国王领导,国王是国防军最高统帅。(1)国民议会

1972年巴林选出制宪议会。1973年成立国民议会,1975年被解散。2002年10月,根据新宪法成立由众议院和协商会议组成的两院制国民议会,两院享有同等立法监督权,通过的法律草案须呈国王批准。众议院由40名直选议员组成,议长由议员选出。协商会议由国王任命的40名议员组成,主席由国王任命。两院议员任期均为4年,期满可连任。本届议会于2014年12月产生。

2012年8月,巴林修改宪法,进一步扩大国民议会中众议院的权力,包括众议院有权否决首相提出的组阁名单并对副首相及内阁大臣进行质询,有关官员本人必须应询;有权对首相提出不信任案动议,2/3议员同意即可通过;国民议会议长由协商会议主席兼任改为由众议院议长兼任;取消协商会议对内阁大臣的质询权,使其仅作为立法机构,不再具有监督权;每年审议下年度政府财政预算,监督当年预算执行情况。(2)最高司法委员会

最髙司法委员会享有最高的司法行政管理权,对各法院及其协作单位的工作进行管理。国王领导最高司法委员会,根据最高司法委员会的建议敕令任命法官。(3)国王和政府

国王是国家元首兼军队最高统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国王由哈利法家族世袭,现任国王哈马德于1999年登基,其长子萨勒曼·本·哈马德·阿勒哈利法任王储;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内阁首相由国王任命,对国王负责。

政府的日常工作委任给一个由23位大臣组成的内阁处理。本届内阁于1971年成立,最近一次调整时间为2014年12月,共有23名成员,首相是国王的叔叔哈利法·本·萨勒曼·阿勒哈利法。2 政治中心

巴林首都麦纳麦(Manama)位于巴林岛东北角,面积为16平方公里,人口有26万人,是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也是巴林最大的城市。麦纳麦市郊的阿瓦利是巴林的石油工业中心,阿瓦利炼油厂也是中东最大的炼油厂之一。麦纳麦港是一座现代化深水海港,能同时接纳多艘远洋轮船,是连接上下海湾和东西大陆的重要枢纽。麦纳麦一直是世界天然珍珠贸易中心,还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有阿拉伯世界的“苏黎世”之称,被誉为“中东的香港”。

20世纪40年代,麦纳麦北部修建了通往巴林海峡的大门。到巴林的访问者一般都通过该拱门进入巴林。进入巴林海峡拱门后,便可以看到麦纳麦古老的露天剧场或者商场。巴林市场的货物价廉物美,样式齐备。巴林的黄金市场驰名世界。

麦纳麦是阿拉伯地区著名的绿色城市,被称为“海湾的新娘子”。在城市宽敞整洁的马路两旁和空地上,到处都是成排成片的树木,高大的椰枣树和棕榈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风格迥异的街心公园里有各种热带植物,整个城市给人宁静安逸的感觉。在城市边缘的高速公路旁有两座纪念碑:一座是“珍珠”纪念碑,高达几十米的六根柱子托起一颗大珍珠,晚上在各色灯光的照射下,这颗大珍珠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另一座是“航海”纪念碑,两边各有一个巨大的风帆,中间夹着一颗大珠,象征着巴林采珠业的发达。

麦纳麦有众多的宾馆、浴场、体育俱乐部和名胜古迹,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苏美尔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古墓,是海湾地区的旅游中心。

巴林国家博物馆也是著名的旅游佳地,这里活灵活现的人造物品显示了巴林7000年的历史轨迹。《古兰经》研究中心藏有阿拉伯书法和《古兰经》手稿,学校和清真寺也是展示巴林传统文化的地区。麦纳麦地区有两个清真寺十分突出,一旧一新,对比鲜明。大约建于1000年前的卡米斯清真寺的两个尖塔是在15世纪才加上的。法塔赫清真寺建于20世纪90年代,内部可以容纳7000人。3 主要政党

巴林禁止成立政党,但允许成立政治性团体。民间目前有全国团结协会、国家行动宪章协会、伊斯兰正统协会、伊斯兰全国和解协会、全国兄弟协会、权利运动、民主爱国行动协会、民主进步论坛、民族民主集团等30多个政治团体。4 主要政治人物

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巴林现任国王。1950年1月28日生于麦纳麦。曾在英、美军事学院读书,创建了巴林国防军。1964年被立为王储,其后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71年巴林独立后任国防大臣。1999年3月6日即位,成为巴林第十一任埃米尔,2002年2月14日改称国王。

哈利法·本·萨勒曼·阿勒哈利法:巴林首相。1935年生,国王哈马德之叔。1957年任教育委员会主席。1959年任政府秘书长。1960年任财政内政大臣。1966~1970年主持国家行政委员会工作。1970年任国务委员会主席。1973年被任命为首相。

萨勒曼·本·哈马德·阿勒哈利法:巴林王储。1969年10月21日生,国王长子。1992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哲学硕士学位。1995年被任命为国防部次大臣。1999年3月9日被立为王储,同年3月22日被任命为巴林武装部队副统帅。2013年3月11日起兼任第一副首相。5 政治局势

近年来,巴林政局最显著的特征是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巴林国内种族和教派势力复杂,以国王和贵族为代表的逊尼派穆斯林占本国人口的1/3,受到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合会)其他逊尼派国家的支持,在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占人口总数2/3的什叶派穆斯林在国家中处于边缘地位,政治地位低下,无力影响国家决策,由于各种限制,难以享有政治权利,因此,不论是政治和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实力都无法与以哈利法家族为核心的逊尼派相提并论。他们多年来一直进行抗议斗争,要求政府提高其政治地位,增加就业机会,许多反对派领导人被捕。直至1990年,哈马德国王登基后,同意政治改革,释放反对派领导人,使反对派看到了希望,局势开始变得平稳。

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发,摩洛哥、也门等国的民众通过抗议示威行动成功推翻了政府,驱逐了独裁统治者。受“阿拉伯之春”的影响,巴林反对派于2011年2月14日(巴林《民族行动宪章》公投十周年纪念日)开始走上街头抗议游行,要求教派平等,民主自由,要求逊尼派王室进行政治改革,并给予什叶派平等的政治权利。由于巴林王室一直未满足反对派的要求,反对派的抗议活动持续进行,并因后来举行的议会选举和曝出的王室贪腐丑闻而不断升级。抗议者并非仅针对政府,而是以改变整个政治体制为目标。巴林当局无力弹压,只好向海合会求救,海合会出兵驱散了占领接头的示威人群,和平示威逐渐变为暴力流血冲突。

2014年1月巴林举行了第二十八届全民对话,但没有取得太多实质性成果,反对派继续举行街头抗议示威活动,与政府之间的暴力冲突时有发生。

2014年11月22日,巴林举行全国议会选举,选举新一届议会议员。这是巴林于2011年发生示威活动以来举行的首次议会选举。

根据巴林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字,共有266名候选人角逐40个议员席位,但在第一轮选举中,只有6名候选人获得本选区超过半数选票而胜出。29日,巴林民众来到所在选区的投票站投票,选出22日议会选举中未赢得超过半数选票的议员席位。

巴林选举委员会还说,尽管占巴林人口多数的什叶派反对派进行抵制,但在第一轮选举中,巴林约35万名选民的投票率仍高达52.6%。不过,什叶派最大反对党维法格党称,投票率实际只有30%,选民是在压力之下被迫投票。而巴林政府指责反对派采取威胁恐吓和设置路障等手段阻止选民投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