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的社交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09:36:44

点击下载

作者:段建林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大人的社交课

北大人的社交课试读:

中国人唯有“面子”是万万不可失去的

性格特征做到谙熟于心,然后对症下药。中国人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带有共性的性格特征,不了解这些特点,交际就很难顺利地进行,可以说,掌握了这些特点,便找到了社交的根本。《纽约时报》曾经刊登文章警告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商人,在中国要注意给人“面子”。智威汤逊广告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汤姆·多克托罗夫说:“西方人和中国人做生意的时候,尊重中国人的个人感情至关重要,要记住尊重中国人的面子。”

一位在华外企负责人表示:“如果你能明白,跟中国人打交道只是‘面子’问题——给别人‘面子’、别人给你‘面子’、挽回‘面子’以及不要让别人丢‘面子’——懂得了这些,你就不必担心其他事情了。”

这些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评价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从古至今,“面子”一直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多东西可以失去——金钱、权势、利益,甚至是生命,但唯有“面子”是万万不可失去的,所以有“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说法。

由此,也有很多人批判说,这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对之深恶痛绝。

爱面子真的就是“十恶不赦”吗?事实上,并非如此。面子,换句话说就是尊严。爱面子,实际上就是想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对自己的尊严都不顾及,那还指望他干什么?

所以,对于中国人爱面子的行为,不要嗤之以鼻,要认真对待。尤其是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拿别人的面子当回事。如果你能做到照顾别人的面子,那无论在生活中、职场中还是商场中,你都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

胡雪岩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生意做得非常成功。这一方面得益于他不凡的经商智慧,另一方面就是他游刃有余的为人处世技巧。在这所有的技巧当中,胡雪岩特意提出一点,就是给人面子。

胡雪岩非常注重“面子”的作用,这从他一开始出道就表现出来。

胡雪岩为了资助王有龄进京赶考,挪用所供职钱庄一笔死账为王有龄凑足盘缠。这件事情后来被钱庄伙计张胖子发觉,他将此事抖搂出来,胡雪岩因此丢了饭碗,失去了信誉,以致无法在这一行中立足。那一段时间,胡雪岩的境况可以说是落魄不堪。

后来,王有龄用胡雪岩捐助的五百两银子捐官成功,回到杭州。得知胡雪岩为此丢了饭碗,他当时就要还上信和钱庄的五百两银子,为胡雪岩洗刷恶名。王有龄从海运局支出银子,要和胡雪岩一同前往,去了结这笔账。他穿上官服,吩咐跟班备轿,让人准备鸣锣开道。按他的想法,自然是要以自己的威风为胡雪岩扬一扬名,顺便也替他出一口恶气。

他以为胡雪岩定会感激自己,乐呵呵跟他去出气,没想到胡雪岩拒绝了。胡雪岩看得很长远,信和钱庄的“大伙”就是当初将他开除出信和的张胖子。如果此时他和王有龄一同前往,势必让张胖子非常尴尬,大失面子。而如此张扬而去,传扬开来,张胖子在同行、在东家面前的面子也没有了。而让张胖子没面子,对自己来说有什么好处呢?得饶人处且饶人。所以,他不仅不与王有龄同去,还叮嘱王有龄捧信和几句,也不要告诉他们他已经见到了自己。胡雪岩的做法使王有龄很意外,连声称赞他气量宽宏。

王有龄理解了胡雪岩的用心,单独去还这笔借款时,也做得漂亮。虽然张胖子找不出胡雪岩代王有龄写的那张借据,他还是将连本带利550两银子交到张胖子的手中。通过这件事,张胖子对胡雪岩也是非常佩服,后来对胡雪岩也多有帮助。

既然中国人爱面子,那就不要让人轻易丢掉面子。不管以前有什么样的恩怨,不要抓住不放,气量大一点儿,尽量对他“网开一面”。如果你能保住对方的颜面,他对你必然心存感激。说不定你们还有可能成为朋友。在这个世界上,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给人留面子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何乐而不为呢?

与人交往,面子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既然面子这么重要,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在这上面花些心思,对人际关系的经营会有很大帮助呢?

比如说,公司开会,老总不小心叫错了员工的名字,被叫错名字的员工如果当面纠正,老总就会下不来台。在其他员工无所作为,看笑话的时候,如果你能挺身而出为老板圆场,帮老板找回面子,那以后定然会被老板另眼相看。

一位对面子有研究的人说:“维护领导面子,得领导器重;维护同事面子,得同事帮助;维护朋友面子,得朋友友情;维护爱人面子,得爱人真心。维护别人面子,不仅仅代表你不想让他丧失尊严,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你对他与自己这段关系的重视,这是最重要的。”仔细品味这句话,如果你能悟透其中真谛,就是掌握了人际交往的一大要诀。

◎“如果你能明白,跟中国人打交道只是‘面子’问题——给别人‘面子’、别人给你‘面子’、挽回‘面子’以及不要让别人丢‘面子’——懂得了这些,你就不必担心其他事情了。”

◎维护别人面子,不仅仅代表你不想让他丧失尊严,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你对他与自己这段关系的重视,这是最重要的。

“口是心非”是中国人的特点

每个民族都有他的语言特点。英美人喜欢直来直去,嘴上说的就是心里想表达的,很容易听懂。中国人讲究婉转,不喜欢直来直去,往往“口是心非”,说出的话总会有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要想知道说话人究竟是什么意思,需要听话的人动一番脑筋,用心揣摩、用心领会,才能听明白。

比如,最常见的事情,家里来了不速之客,时间已经很晚了,主人心里盼着客人早点离开,但是嘴上却说:“时间还不算太晚,再聊一会儿吧。”如果客人识趣,就会知道主人已经有送客的意思了,应该马上离开。再比如,中国人招待客人,本来是精心准备了一桌子佳肴,却对客人说:“家常便饭,凑合吃点吧。”

不要以为这种为人处世方式很虚伪,这其实是一种生存艺术。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是拒绝别人的话,直话直说固然痛快,但往往容易伤人面子,造成尴尬的局面,尤其是中国人打从古代开始就非常懂得自保的艺术,知道伤人就是伤己的道理,所以,即使有些时候心里明明不是这么想的,却往往这么说。假如是表现自己,说得太直白了,又显得太过不谦虚,怕招人反感。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往往不太一样的道理。

在古代,中国人就非常懂得说话的艺术,尤其是臣子规谏君主,最讲究含蓄,要让君主听到自己的话外之音,主动改正。如果大胆直接,不仅会惹恼君主,还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楚庄王十分爱马,他的马住在豪华的厅堂里,身上披着美丽的锦缎,晚上睡在非常考究的床上。它们吃的是富有营养的枣肉,伺候那些马的人数竟是马的3倍。这些马养尊处优,又不出去运动,因此其中有一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去了。

这一下可真让庄王伤心极了。他要为这匹马举行隆重的葬礼。一是命令全体大臣向死马致哀,二是用高级的棺椁以安葬大夫的标准来葬马。大臣们纷纷劝阻庄王不要这么做。可是楚庄王充耳不闻,并生气地下令说:“谁要是再敢来劝阻我葬马,一律斩首不饶。”

一个叫优孟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径直闯进宫去,一路伤心大哭,痛不欲生。楚庄王惊问其故,优孟回答说:“大王心爱的马死了,怎能不让人伤心呢?那可是大王最钟爱的马呀,又怎能只用大夫的葬礼来办理马的丧事呢?这实在太轻视了。应该用最高的国君的葬礼才对啊。”楚庄王问道:“那你认为应怎样安排呢?”优孟接着说:“依我看,应该用美玉做马的棺材,再调动大批军队,发动全城百姓,为马建造高贵华丽的坟墓。到出丧那天,要让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开路;让韩国、魏国的使节护送灵柩。然后,还要追封死去的马为万户侯,为它建造祠庙,让马的灵魂长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这样才能让天下所有人知道,原来大王是爱马胜过爱一切的。”

优孟句句话都顺着楚庄王的意思去说,将对马的优待推到了极致。庄王终于听懂了优孟的言外之意:爱马胜过爱百姓是危险的。他自责道:“哎呀!我怎么竟然错到这种地步!”马上取消了对马的葬礼。

优孟的话表达的是一种反意,通过表面的顺从,起到夸大讽刺的效果,引起人的反思,这种表达方式也是“口是心非”的一种表现。

不管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为了表现自己,中国人说话的含蓄劲儿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了。大多数人在与人交往时自然而然习惯于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所以,如果你想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活得舒心,活得明白,就要了解这种说话习惯,懂得中国人的心理,同时也要善用这种方式与人交往。

比如说,经过你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别人夸奖你时,本来心里乐开了花,觉得对方的赞誉毫不过分,你也要谦虚地说:“您过奖了,这么点成绩没什么的。”在表彰会上,明明心里不觉得和上司领导有关系,也要说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大力帮助下,才有今天的成绩。这番“口是心非”的话一出口,结局肯定皆大欢喜。相反,如果你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局面可想而知将是多么糟糕。

◎中国人讲究婉转,不喜欢直来直去,往往“口是心非”,说出的话总会有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要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需要听话的人动一番脑筋,用心揣摩、用心领会,才能听明白。

◎与人交谈,一句简单的话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思,这需要我们联系具体语境去理解。

当他不发表意见时,说明他真的有意见

中国人一般不愿直截了当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反对的意见。那样一来会得罪人,二来也是为了留下转还的余地,以免堵了自己的退路。所以,即使他心里不赞成、不满意,嘴上也不会明说出来,或者是沉默或者说上一句“我没意见”。所以,与人交往时,特别是当你征求别人意见时,如果对方不发表意见,千万不要误以为对方没看法,而是要留心他说话的语气及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如果他是赞成的,表情必然是真挚的,语气也是积极的。相反,如果他面无表情,语气也是硬邦邦的,则说明他意见很大,只是碍于面子或者其他原因不愿意说出来罢了。

比如说,公司组织郊游,你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提出了郊游方案,当你宣布郊游地点时,如果大家的反响并不热烈,就算人人都不提出反对意见,你也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大家对你的提议并不感兴趣。此时,如果你不想开罪众人,或者说,如果你希望获得众人的好感,你就要改变你的提议,转而征求大家的意见。

能力很重要,但是能力之外,人际技巧也很重要,若想圆满解决问题,在能力之外,你要善于洞察人心。不懂得迎合人意,往往会给你的前路带来阻碍。

李强是某企业职员。有一次,老板叫他过去谈话。开始,老板肯定了他的工作能力,对他做出的业绩赞赏有加,说凭他的能力还可以担当更重要的职责。接下来,老板问他,现在行业不景气,公司利润持续下滑,假如他是人力资源部主管的话,会不会裁员。李强愣了一下,但是还是凭着自己的感受说不会裁员,因为公司员工都是和老板一路拼杀过来的。老板听了他的话脸色很难看,但还是说了句“很好,你很重情义”。李强还以为老板真的是在赞赏自己,然而事后李强才知道,老板有意将他升为部门主管,但是他的回答很令老板失望。当时企业现状确实需要裁员,李强不是从企业发展看问题,仅凭个人情感说话,不懂得揣摩老板的心思,与老板的真实想法背道而驰,结果失去了晋升的机会。

也许有人会说,我又不是上司肚里的蛔虫,怎么知道他心里想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去猜,真是太伤脑筋了。

其实,倒不一定需要费尽心思,只要善于“听其声,察其情”就可以了。比如,作为上司的你布置任务,分配完成以后,有时会问上一句:“就这样分头去做吧,有意见吗?”众人若是无精打采回上一句:“没意见。”从这样的反应里你就可以判断,他们一定有意见,或者有什么难言之隐,为了提高工作积极性,这时候你就该及时了解大家的看法,提出更好的方案。如此你才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领导。

总之,听中国人说话,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不仅要听懂表面意思,还要往深里挖掘,看看深层意思是什么,挖浅了,精神领会得不够,挖深了,精神理解得又过了。只有不深不浅,刚刚合适,才能办好事情。

跟中国人打交道,确实有很多门道。但也不要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即使是再高深莫测的人,只要你与他多接触,摸清了他的脾气秉性,听懂他说的话,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且如果你通过思考,领会了别人没有领会的意思,自然会被他高看一眼,这对你来说就是一件好事。

◎碍于面子或者是基于其他因素的考虑,中国人是不轻易发表意见的。有没有意见,有什么样的意见,可以从其神色态度上看出些端倪来。

◎别人的意见要费尽心思去猜,自己的意见要费尽心思去藏。这就是中国特色。

表现得越是信任,猜疑之心越重

要想取得中国人的信任,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即便他们嘴上说相信你,而且还煞有介事地拍着你的肩膀,对你说:“我信不过谁,也不能信不过你啊!”此时,不要天真地以为对方已经将你当做自己人,完全信任你。如果你冷静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他在说这句话时,眼睛紧紧盯着你,在观察你的反应,而他的眼睛深处分明写满了不放心。

中国人的戒备心是很重的,一般不会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而且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得知事实真相,他们的言语行为会反其道而行之,即越是不放心你,就会越发表现得信任你。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上下级之间。

在古代,君主对手下大将很少能做到用而不疑的。特别是对那些劳苦功高的人,他们始终是放心不下。其实,他们内心是很矛盾的,江山社稷离不开这些人,但又怕他们权势日隆,不把自己这个君主放在眼里,甚至是夺了自己的位置。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下,君主常用的办法就是安抚。他们极力表现出对这位臣子深信不疑,宠爱有加,暗地里却在秘密调查他是否有不忠之举。

萧何在刘邦建立汉朝这件事情上居功至伟,刘邦对他也是宠信有加。但是随着萧何声望的日益提高,朝中权势的日益增大,刘邦对他也开始怀疑起来。

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卫,真是封邑晋爵,圣眷日隆。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也非常高兴。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提醒他,皇帝出外南征北战,吃尽苦头,而您坐镇关中,享受太平,反而受到加封,你不觉得这件事情蹊跷吗?这件事情表明皇上已经怀疑您了!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果然,刘邦见此十分高兴。

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一门客对萧何说,皇上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您最好做一些有毁自己声望的事情,才能免除皇上的疑心。于是,萧何便做了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萧何的所作所为马上就有人密报给了刘邦。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凯旋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其实,皇帝的心理,只是众多领导者的一个心理缩影,越是对下属表现的信任,越是对其放心不下。信任是出于使用,怀疑是出于内心的不安全感,怕你做出对不起他的事儿。

人心难测,尤其是上司的心理,更是让人捉摸不透。得到上司的信任是好事,但如果这信任无缘无故,或者有夸大的嫌疑,就值得你推敲了,你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工作真的值得上司如此大加赞赏吗?他对自己的夸奖与信任是出自真心还是他对自己放心不下?

这许多问题都要在心里琢磨一下,别认为一切的信任都是理所当然,在不合常理的举动之下也许另有玄机。这不是教你把问题想复杂,因为这是中国人的特点。如果你轻信了领导的信任,不思考其真正的顾虑,违背了领导之意,可能最后你连为什么不被重用都不知道。

◎口头上的信任很多时候是一种试探,一种策略。

◎心中猜疑,嘴上信任,是一种心理战术,也是一种不安全的心理反应。

表面的热情不代表心里的喜欢

中国人很讲究礼节,因为这个特点,中国人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就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现象,表面上很热情,心里却未必喜欢你。比如说,客人来访,主人对他非常不满意,甚至说非常厌恶,但是出于礼貌,也是为了避免尴尬,都要装出一副神情愉悦、相谈甚欢的样子。客人一走,大门刚刚关上,主人的真实想法就会显露无遗,很可能会对刚刚离去的背影投以鄙视的目光,甚至会骂上几句,与刚才那个热情有加的人,简直判若两人。

这就是真实的中国人。你不能说这样的人虚情假意,事实上,这样的事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你不能保证你会喜欢所有人,总有人你是看不顺眼的,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因为这个人可能会对你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控制自己,就算不喜欢,也要表现得热情。

所以很多人说,中国人的心思很难猜。古人也曾就这个问题发出感叹“人心隔肚皮,内外两不知”、“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难猜归难猜,终究还是要与人打交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且只有弄清楚了交际对象的真实想法,你才能在交际中占据优势。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解决办法,要想知道交往对象是否真的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喜欢你,也并非那么难。如果一个人对你的喜欢是伪装的,那么他就是在作秀。既然是作秀,肯定是演的成分居多,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是好演员,所以演技不会高明到哪里去。有时演得过火了,反而会让人觉得很假,也因此会暴露他真实的心思。

湖北卫视“精诚所至”栏目曾经播出过这样一期节目。一个在读的医学博士顶着母亲极力反对的巨大压力,在节目上向患有不育症的女友求婚。主持人提醒他不要因一时冲动,导致今后追悔莫及。这位在读博士态度很坚决,一直表示女友不育并不影响他对她的感情。男友的伟大让女友很感动,但是为了不拖累心爱的人,其女友忍痛要跟他分手。正当人们为这对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场面揪心时,密室神秘人物的出场,让事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在读博士伟大的爱竟然是一个骗局!这令所有的人都很震惊。原来真正患有不育症的是他本人,并不是女友。为了达到娶女友的目的,他掩盖了自己不育的事实,篡改了女友的体检通知单,然后扮演了一个圣人的角色。骗局被拆穿以后,他说,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太爱女朋友了,怕失去她。

果真如此吗?很多人对此表示了质疑。如果是爱女友,为什么要带给她那么大的伤害?为什么要设下惊天骗局?

显然,他爱自己远远胜过爱女友。得知真相的女友对他的评价是两个字:可怕。从其女友先前的讲述中,可知在读博士对她是相当好,就连她的父亲也认为这是一个好男人。

看来,在他们面前,这位在读博士的演技确实不错。不过,在节目中,他上场仅几分钟,作为嘉宾的资深心理专家,就从他手插裤袋的肢体语言中,读出了他很自我,且心理有很多秘密的信息。后来的真相验证了专家的判断准确无误。

有句话说得好:“再狡猾的狐狸也骗不过老猎手。”演技高超的他还是被阅人无数的心理专家看出了端倪。

所以说,不管人心多么难测,不管一个人把他真实的想法隐藏得多深,只要他口不对心,总会泄露一些蛛丝马迹。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总会看出一些问题。

还有一句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如果不喜欢你,不想与你交往,他会敷衍你一两次,但不会长时间对你热情。长时间违背自己的本心去做事,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要想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愿意与你交往,时间也是一块有效的“试金石”。

另外,我们了解中国人的这个特性,不只是希望看出别人对自己真实的态度,也是要让你知道,与人交往时就算对人有不满,也别表现得太直接,这样既显示出你的教养,同时也减少给自己树敌的可能,这也是不可不知的交际之妙。

◎表面热情,未必就是心里喜欢。无意识的一些举动很可能暴露他的真实想法,留心观察,知其所想,才能对症下药。

◎与人交往时就算对人有不满,也别表现得太直接,这样既显示出你的教养,同时也减少给自己树敌的可能。

在好话面前,人人都会“缴械投降”

好话人人爱听,包括那些声称对好话不太感冒的人。他们嘴上说不喜欢听好话,但是耳朵和心常常会背叛他们。一旦好话入耳,他们也会如沐春风,身心俱爽,顿时对说好话的人好感倍增,自然而然会和这些人亲近起来。

爱听好话,这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不管是多么坚持原则的人,在好话的“轰击”下,都会“缴械投降”。

古时有一位先生,为人正直,看不惯别人的阿谀逢迎,吹嘘拍马,认为那不是正人君子所为。这一天,有两个学生来拜别他,说是要去京城做官。先生教导他们:“做官要光明磊落,不要投机取巧,不要靠给人戴高帽子来升官晋爵。”其中一位学生马上说:“老师,您说的这话确实有道理,不过现如今像您这样襟怀坦荡、不喜欢高帽子的人并不多见啊!”先生觉得这话很中听,脸上顿时笑逐颜开。

辞别老师出来,说话的学生对另一位说:“谁说老师不喜欢戴高帽子,刚才我送的那顶,他不是挺受用的吗?”

人总是喜欢听好话,虽然口里说着“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心中却在沾沾自喜。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奉承话,仍旧免不了那份高兴劲。

晚清重臣曾国藩以善识人著称,但是在好话面前,他那双慧眼也会被蒙蔽。有一次,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来拜访曾国藩。见到曾国藩以后,正色大言说:“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可是在好话入耳以后,也飘飘然起来,觉得此人说话很有道理,放心地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观我所用之人。”此人应诺而出。第二天,这个人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后,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这个人说出了涂宗瀛和郭远堂的名字。曾国藩连连说好,把他当做自己最尊贵的客人,准备重用,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暂时让他督造船炮。过了几天,有士兵向曾国藩报告,说这个人挟带千金逃跑了。这件事情不能不说是曾国藩识人时的一个遗憾。

当然,以骗人为目的的好话是不可取的,但是这则故事至少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在好话面前,没有人会有绝对的免疫力。

很多销售人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所以他们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时,常常不失时机地将对客户的恭维融入对话中,让顾客在身心愉悦中认同他们的看法,接受他们的建议,欣然购买他们的产品。

有一位销售人员上门去推销一种芦荟精的天然食品。他敲开了一位住户的门,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开门的女主人表示自己没有兴趣,这是销售人员经常碰到的事情,这位销售人员并不气馁。他忽然看见主人家阳台上摆着一盆精美的盆栽,顿时眼前一亮,马上将话题引到上面:“好漂亮的盆栽,市场上很少见到,应该是特别稀有的品种吧?”女主人自豪地说:“这种植物叫嘉德利亚,是兰花的一种。我很喜欢它,因为它有一种优雅的风情。”这位销售员一脸请教的神态,女主人饶有兴致地讲了很多兰花的知识。

看见她讲得很起劲,这位销售员巧妙地将她的话题转移到自己推销的产品上,他对女主人说:“太太,您这么喜欢兰花,又知道这么多知识,怪不得一看上去就知道你是一个高雅的人,想必您也知道植物给人带来的好处。我们的这个产品就是从植物里面提取的精华,是纯粹的绿色食品。您不想体验一下吗?”虽然女主人也知道这位销售人员的目的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但是对方能耐心倾听她的讲述,让她感觉很愉快,因为就连她自己的丈夫也不肯花时间听她讲这些东西呢。于是,她很爽快买下了这位销售员的产品。

人在心情愉悦的时候,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或者是请求。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懂得调动别人的情绪,而调动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说一些他喜欢听的话,一些顺耳的好话,如果你能将这些话润物无声地输送到对方的耳朵里,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很融洽。

◎好话取悦的不仅仅是耳朵,更重要的是心灵。

◎在好话面前,没有人会有绝对的免疫力。说好话的最高造诣就是自然贴切,如果你能将好话润物无声地输送到对方的耳朵里,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很融洽。

爱占小便宜,但不爱欠人情

超市打折促销,顾客排成长队;商场门前免费发送小礼品,人们趋之若鹜去领取;有浴场刚开业,免费酬宾,洗澡的人蜂拥而至;菜场里,买主为了多拿一个西红柿,同摊主争个不可开交……许多人从这些琐碎小事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人爱占小便宜。

确实,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你不占别人占了就是吃亏。对于中国人的这种心理,也有人不赞同,总是觉得不太光彩。但是,这个问题换个角度来看,就比较容易接受了。中国人骨子里有种勤俭持家、安守本分的小农意识。他们只是为了让生活宽松一些,他们没有贪心,不会去占大便宜。所以,我们无需对他们的这种行为大加指责。而且对中国人来说,很多时候,占小便宜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与人交往中,向对方讨要一点儿便宜,为的是试探对方有没有诚意。他们认为,如果对方连一点儿蝇头小利都舍不得,对自己必定不是真心的,这种人也不值得交往。若对方能慷慨给予,他们就会倾心相交、竭力回报。

战国时期孟尝君手下有一门客叫冯谖。起初,孟尝君看不起他,以三等门客的礼节对待他。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没有鱼吃。”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外出没有车子。”下人又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归来乎!没有能力养家。”此时,孟尝君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公有亲人吗?”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从那之后,冯谖不再唱歌。后来,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办了三件大事,巩固了孟尝君的地位。

冯谖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就是想试探孟尝君是否像人们传说的那样礼贤下士。在得到孟尝君的“鱼”、“车子”、“供给其母吃用”的小恩小惠后,冯谖觉得孟尝君对他有诚意,于是尽心竭力为他凿得三窟,保住了他的政治地位。

明了了中国人的这种特殊心理后,我们就不要对这种占便宜的心理深恶痛绝了。而且,正是因为人们的这种心理,我们在求人办事的时候,才会多一个突破口。

有位客人,曾乘坐北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去长沙,他随身携带了很多资料。飞机到达长沙的机场后,他拎着这些东西向机舱口走,刚到机舱门口处,飞机上的空姐微笑着递给他两块小方布,并亲切地说:“先生,请您用它裹着点绳子,以免勒到您的手。”这位先生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暖流,深为空姐细心而周到的服务所感动。从这以后,无论是同事们一起出差,还是与家人一同外出旅游,他总是会首先选择北方航空公司。

中国人爱占小便宜,但是也不愿意欠人情。在得到你给的好处之后,为了两不相欠,他会主动为你办事。这样一来,你求他办事就变成了他还你人情,施小利而受大益,这也是好事一桩啊。

◎对中国人来说,很多时候,占小便宜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与人交往中,向对方讨要一点儿便宜,为的是试探对方有没有诚意。他们认为,如果对方连一点儿蝇头小利都舍不得,对自己必定不是真心的,这种人也不值得交往。

◎让别人占一点儿小便宜,舍去的是小利,种下的是人情。

自卑的人不会拥有高人气

一只老青蛙遇见一只老蜘蛛,大吐苦水道:“我一辈子都在辛勤工作,但只能勉强糊口。现在我年老力衰,等待我的却是饥饿而死的命运。而你,我从没见你劳动过,却衣食丰足,即使现在老了,仍不愁吃喝,自有投网者送来美味佳肴,这世道真不公平啊!”

老蜘蛛回答说:“你说得不对,想当年,我每天操劳,日复一日地织我这张网,好不容易生活才有了依靠。就是现在,我还随时要修复经常出现的破洞。你之所以生活艰辛、老而无靠,那是因为你是靠四条腿在生活,而我是靠一张网在生活,网不会因我年老而衰,所以我虽然年事已高,而生活不愁。如果我也像你一样靠我这几条纤细的腿来生活,我会过得比你还惨百倍。”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靠个人能量,搏不过狮子,但倚仗外来的能量,却可以把狮子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所以,个人的能量大小和成功与否,来自于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来自于良好的社交。

在现代社会,社交已经成为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必需,应该说,人人都知道社交的重要性。但是,有一类人始终不敢走进社交圈,他们看着别人靠着交际能力大展宏图,却没有勇气打通交际之路,融入社交圈子,唯有眼巴巴羡慕的份儿,这实在是件遗憾的事儿。这类人之所以不敢大胆迈出社交的脚步,常常是自我心理在作怪。他们总认为自己身上有很多不足之处,不想在人前丢脸,所以他们经常蜷缩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很少或者根本不去参加社交活动。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当前的社会需要的。可以说,对于现代人,拒绝参加社交活动就是拒绝成功。如果你渴望成功,就不要在社交活动面前说“不”。

带着镣铐跳舞,舞姿不会优美。同理,带着自卑的枷锁参加社交活动,言谈举止放不开,于己于人都不会轻松,也就很难融入其中。所以,对于有自卑心理的人,当务之急就是打碎枷锁,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因为某些缺点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及时弥补自己的缺陷,这对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有着很大的帮助。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是一位伟大的总统,他是一个传奇。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1846年,他又当选为美国众议员。1847年,林肯作为辉格党的代表,参加了国会议员的竞选,获得了成功,第一次来到首都华盛顿。1850年,美国的奴隶主势力大增,林肯退出国会,继续当律师。1860年,林肯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最终以200万票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由于林肯对美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一直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总统,当初却一直为自己的贫穷而自卑。林肯家境不好,受教育程度不高,为了维持生计,他从事过很多艰苦的工作。但贫穷并没有打倒他,反倒成了他奋进的动力。为了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憾,他一闲下来,就努力读书,他通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读了《美国历史》,还读了许多历史和文学书籍。他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

除了战胜贫穷和提高学识外,林肯也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林肯竞选总统时曾为脸颊过瘦而大伤脑筋。一位11岁的小女孩格瑞丝·彼黛尔偶然看到林肯画像,不知怎的,她一下子就想到:这个人要有胡子该多漂亮啊!彼黛尔立即给林肯写信:“我非常渴望您能当总统。我有四个哥哥,有两个愿意投您的票,您要是留胡子,我会让另外两个哥哥也投您的票,您太瘦了,留了胡子会英俊得多。所有女士都喜欢有胡子的先生,她们的丈夫也会投您的票,您一定会当选。”林肯就任了第16任总统后,直到临死那年还蓄着胡子。林肯曾乘专列来到彼黛尔的家乡,吻着小姑娘说:“你看,为了你,我已经蓄了胡子。”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看到自己不完美,努力去完善、去改变,这就是进步。

改变的力量来自内心,也来自所处的社会之中。林肯因为一个小姑娘的建议而弥补了自己外貌上的缺陷,消除了烦恼。而有自卑心理的人,除了自我鼓励,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让自己尽早摆脱自卑的枷锁,绽放自信地笑容,尽快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在与别人和谐相处中,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以丰富生活体验,增长见识。当你发现自身独特的价值后,自信将战胜自卑。这是一件很可喜的事情,更为可喜的是,随着你心态的转变,你的生活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会逐渐由原来那个默默无闻、一事无成的“倒霉蛋”,变成人气高、成功频频光顾的幸运儿。这并不是没根据的忽悠,事在人为,只要你不再自卑,愿意走出去与人交往,那么属于你的成功迟早会到来。

◎打开心门,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外界的一切,是交流的最基本前提。

◎处于自卑状态下的人,往往不是缺乏社交的能力,而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能力,也不给自己展示的机会。所以,不妨去试一下,你很可能比你想象的受欢迎得多。

莫将不服输的劲头引向嫉妒的岔路

如今,网上颇为流行这样一个词组——“羡慕嫉妒恨”。三个意思深浅不同的词叠加在一起,起到了一种奇特、夸张的效果。大多数时候人们愿意用这个词组调侃,但嬉笑之余我们会发现,这也的确是一些人真实的心理反应。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其结构,就会发现,“羡慕、嫉妒、恨”这三个词实质上表现了一个人不平衡心理的加重过程。羡慕,只是看到别人得到某种好处、有某种优势或有利条件,希望自己也有,这种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把控不好,这种心理则会演变成嫉妒,即看到别人拥有这些东西,在情绪上予以抵触,对其怀有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嫉妒之意在微小之时还不会有什么破坏力,如果控制得好还可能成为个人进步的动力。然而,若是放任其不断滋长,嫉妒就会转变成怨恨,怨恨一旦滋生,伤害别人的事就难以避免了。

由嫉生恨是人的阴暗心理在作怪,这种心态内潜着对他人幸福的破坏倾向,是极其不健康的心理。莎士比亚说:“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嫉妒的人是可恨的,他们不能容忍别人的快乐与优秀,会用各种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其实,仔细想一想,当你破坏别人的幸福时,就一定能过得舒心快乐吗?不管是你将别人的好事破坏掉还是抢过来,对于你来说,都不会有什么好处。想想看,本来不属于你的东西,你强硬据为己有,被抢的人会甘心吗?其他的人看到你的不善行为会宽恕你吗?至少不会再愿意与你交往。你虽然心理上平衡了,甚至说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但是你算过没有,为了这点所得,你失去了什么。你的所得跟付出成正比吗?如果没有把这笔账算清楚,就糊里糊涂地采取行动,恐怕不是明智之举吧。

历史上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嫉妒心强的人就是庞涓了。要说庞涓,也算是能力很强的人,当时得到魏王的赏识,确实也有些辉煌的成绩。北拔邯郸,西围定阳,还差点将赵国南面领土纳入魏国版图,桂陵之后尽数收回河西失地。功劳之大,能力之强,有目共睹。本来可以千古流芳的,可是他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嫉妒自己的师兄孙膑,并屡次对其加害。这个错误大大改写了他的人生,让他由一代名将变成了嫉人害己的反面教材。虽然他最终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历史还是没有饶恕他,这一行为成为他不光彩的一笔,一直被后人所鄙夷。

以古为鉴,可以知得失。庞涓为自己的嫉妒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师兄孙膑本来可以成为他事业上的帮手,二人本来可并肩作战,打造属于他们共同的事业。然而嫉妒一生,和谐的兄弟情便荡然无存,转而变成了相互的厮杀。

有句俗话说得好:“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不管你的能力多强,本领多大,随着你的交际圈不断扩大,你总能发现能力比自己棒的人,混的比自己强的人,运气比自己好的人,这是现实。你怎么办呢?难道你都要一一打击、一一破坏吗?即使你的目标达成了,你难道就真的志得意满了吗?在洋洋得意之时,审视一下周围,你就会发现人们注视的眼光中多了什么?那里面一定饱含鄙夷、仇视、厌恶。在这种目光注视下,你还能得意起来吗?那种众叛亲离、朋友侧目的滋味能好受吗?人毕竟是社会中的人,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生活氛围,人生才会变得有滋有味,如果因为你自己的嫉妒心,让这种氛围消失,让自己变得无人理睬,那岂不是很悲哀!

话又说回来,假如在你的嫉妒心支配下的破坏行动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你失败了,你又如何自处?要知道,你的能力有限,你的破坏能力也有限,有些人的好运气你是拿不走的,有些人的好事你是抢不到的,有些人的能力你就是比不了的,你怎么办呢?任由嫉妒不断膨胀吗?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毁了你自己。三国时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死不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吗?

周瑜是东吴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文韬武略,超出常人。虽然他如此杰出,但是相比于“卧龙先生”诸葛亮来说还是稍逊一筹,这让周瑜很是不爽。虽然嘴上不承认,但是心里明镜似的:诸葛亮才能高于自己。嫉妒心让他几次三番要除去这个心腹大患,但是他每次精心设计的局都被诸葛亮巧妙破解,最后棋高一着的诸葛亮予以反击,三气周瑜,周瑜满腔悲愤地质问苍天:“既生瑜,何生亮?”最终饮恨而死。

说一千道一万,嫉妒于人于己都不是好事,因为不管你如何折腾,都阻挡不了别人前进的脚步。所以,还是省省力吧。

任何事情都是有解决办法的。羡慕别人是好事,这会成为你追求进步的动力。但是不要将这种不服输的劲头引向嫉妒的岔路。与其嫉妒别人的优秀,不如与这些优秀的人携手,借助他们的力量拉动自己前进。只要你转换思路,化嫉妒为志气,化嫉妒为谦虚,化嫉妒为大气,你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士会向你伸出友谊之手,他们会拉着你共同在成功的路上奔跑。

◎羡慕别人是好事,这会成为你追求进步的动力。但是不要将这种不服输的劲头引向嫉妒的岔路。与其嫉妒别人的优秀,不如与这些优秀的人携手,借助他们的力量拉动自己前进。

◎宽容是治疗嫉妒的好方法。如果能化嫉妒为志气,化嫉妒为谦虚,化嫉妒为大气,那你的人生一定会绽放精彩。

有脾气不是错,乱发脾气就是你的错

人的脾气相对而言,既有好坏之分,又有温顺和暴躁之别。一个人要有脾气,尽量使脾气有情有理、有节有制、有环境、有对象,注意场合,注意分寸地发,千万不要乱发,因为发脾气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有的人能够克制脾气,则表现得大度有涵养,这种人到哪里都受欢迎;有的人脾气一点就着,随意发泄,不加节制,这种人则很难被他人接纳。一个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丝毫不考虑别人感受的人不会有人喜欢,严重的时候还可能遭人记恨,惹来祸患。

三国时的张飞,是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此人英勇善战,威名远扬,但是脾气非常暴躁,常常对手下的士兵发脾气,轻则大骂,重则鞭打。刘备知道后就劝他,你鞭打士兵,还让这些士兵随你左右,早晚会出事的。对待士兵,应该宽容。张飞表面上答应,但在管理士兵时依然故我。当他得知二哥关羽被害,悲痛交加,一心想为关羽报仇,更加失去了理智。有一天,张飞下令,限军中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第二天,帐下两员大将范疆、张达入帐告诉张飞:“白旗白甲,短期内很难筹办妥当,需要宽限些时日才行。”张飞大怒,喝道:“我急着报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贼之境,你们怎么敢违抗我作为将帅的命令!”就让武士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得二人满口出血。打完之后,用手指着二人说:“明天一定要全部完备!如果违了期限,就杀你们两个人示众!”二人气愤至极,回到营中商议,范疆说:“今日受了刑责,让我们怎么能够筹办?这个人性暴如火,如果明天置办不齐,你我都会被杀啊!”张达说:“他杀我,不如我杀他!”范疆说:“只是没有办法走近他。”张达说:“我两个如果不应当死,那么他就醉在床上,如果应当死,那么他就不醉好了。”张飞这天夜里果然又喝得大醉,卧在帐中。范、张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怀利刃密入帐中把张飞给杀了。当夜,二人拿着张飞的首级逃到了东吴。

一代勇将没有战死疆场,却被手下将领杀死在床上,究其原因,不得不说是其暴躁的脾气所致。

生活当中,像张飞这种对情绪丝毫不加控制,乱发脾气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在受到不公对待时(起码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心理失衡,导致情绪变糟,从而冲动发火。但即使是真有不平,有时我们也要加以控制,否则会产生非常坏的影响。

在2006年的世界杯比赛中,马特拉齐在防守的时候,有一个拦腰抱住齐达内的动作。双方在分开时,马特拉齐的一句话激怒了齐达内:“你就是意大利养出来的一条忘恩负义的狗。”这句话后来被法国媒体盛传。齐达内大步走向马特拉齐,然后回身顶翻了他。这一行为被助理裁判看得清清楚楚,随之,主裁判用一张红盘将齐达内罚下。齐达内因此结束了自己世界杯的生涯。

事后,齐达内也为自己当时的冲动后悔不已,他在公开道歉中说:“我首先要说我的行为不够冷静。因为有那么多观众观看这场比赛,他们要教育他们的孩子,这是一个绝对不能宽恕的动作。我要向观众们大声而诚恳地道歉。”

必要的时候发火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大多数情况下,不加节制的发怒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多于正面影响,所谓“冲动是魔鬼”,脾气失控就会冲动,冲动下的行为没有几个好结果。所以,与人交往时尤其要注意控制脾气,别轻易动怒。

当你开始觉得不愉快的时候,气愤的时候,不妨尝试着延迟开口说话的时间。最好在充满怒气时不要说话。怒气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只要你能延迟发火的时间,它也就会慢慢变小直至消失。

当然,从根本上来说,要想不乱发脾气,还是要放开自己的心胸,学会包容别人。包容是一种豁达的情怀,开阔与宽厚是它的叠加与升华,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多一分包容,一切不快都能烟消云散。

◎一个人要有脾气,尽量使脾气有情有理、有节有制、有环境、有对象,注意场合,注意分寸地发,千万不要乱发。

◎怒气是一座活火山,一旦爆发既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社交场上不欢迎仰着脸看人的人

与人交往切忌狂傲自负。如果自恃优越而狂傲自负,必然让人心生反感。在现实生活中,狂傲是没有空间的。因为人人都在寻求尊重,人人都在寻求自身地位的优越感,谁也不愿意总是仰着头看别人。如果你坚持傲视众人的话,被“踢”出圈子则是必然的下场。

三国时的关羽,智勇双全,无人可敌,但是目空一切,总是瞧不起他人,与他人较劲儿。比如,当刘备取得西川以后,封马超为平西将军。关羽听到消息,很不服气,非要离开荆州,与马超比试高低。直到诸葛亮写信说马超比不上他,才作罢。与黄忠同时被封为五虎上将,却声称自己耻与他并列。

对关羽来说,马超也好,黄忠也好,都是自己人,他连自己人都瞧不上,还能把谁放在眼里?正是因为其高傲自负的性格,最终导致了他“败走麦城”的悲剧结局。

荆州作为战略要冲,一直是魏、蜀、吴三方必争之地。尤其对于刘备蜀汉一方来说,荆州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诸葛亮在移交荆州印绶时,对关羽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坚持联孙抗曹的方针。关羽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关羽独守荆州,狂傲自大的性格照旧。当诸葛谨代表孙权来提亲时,关羽竟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耶!”孙权一怒之下,决定跟曹操合作攻取荆州。

东吴大将吕蒙屯兵陆口,一直有吞并荆州之意。他跟孙权说:“今关公提兵在襄、樊,妄自尊大,以为天下无敌,可以趁机袭取荆州。”

其实,一个人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没有弱点。除了关羽本人,他的对手都明白他的致命之处——倚仗自己是个大英雄,便“妄自尊大,以为天下无敌”。

为了进一步激增关羽的骄慢之心,陆逊为吕蒙设计,让吕蒙干脆“托疾辞职”,任命一位无名小辈代守陆口。吕蒙此时四十多岁,他向孙权推荐,由二十多岁的陆逊代替自己执掌帅印。

陆逊一上任,就派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关羽,并写了一封言辞十分恭敬的求和信。关羽读了信,非常高兴地说:“我荆州有泰山之安,吾复何忧。”他居然撤走一大半荆州的军队,赴樊城听调。

于是吕蒙轻而易举地袭取了荆州。孙权先后招降公安傅士仁、南郡糜芳。关羽只能孤军作战,被魏兵与吴兵前后夹击,溃不成军。

关羽被困在荆州路上,进退不得,退至麦城,被吴兵团团围住。关羽派廖化前往上庸求救于刘封、孟达。没想到孟达说:“公以彼为叔,彼以公为草芥耳。”刘封一赌气,就不出兵相救。

关羽无计可施,只能从麦城突围,王甫谏道:“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也。”关羽昂然地说:“虽有埋伏,吾何惧哉!”都兵败如山倒了,关羽的傲气仍然一点儿不减。最后,他悲壮地兵败身亡。

把别人当做人物,自己才是一个人物。眼高于顶,喜欢在人前卖弄,无异于自毁前程。如果你是庸才,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如果你是人才,则会遭到众人的挤兑。谁愿意让一个狂妄自大的人总是在自己面前叫嚣、摆架子呢?

不管你多么了不起,如果改不掉狂傲的个性,就别想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交课成绩不及格,前途也很堪忧啊!要知道,现在早已经不是单打独斗打天下的时候了,狂傲自负,必然到处树敌,没有协作,一旦陷入险境,必然无人援救。这样的人要想成就事业更是难如登天。

所以,如果你本身很强,也请不要狂傲自负,社交场上不欢迎仰着脸看人的人。想要收获好人缘,编织关系网,你必须收敛张牙舞爪的做派,敛气屏声,多看多学,以谦虚低调的心态与人交往。

◎傲气常常会蒙蔽人的双眼,使他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浅薄与无知。

◎纵然自我感觉良好,也要收敛张牙舞爪的做派,敛气屏声,多看多学,以谦虚低调的心态与人交往。

完美没有标准,坚持独特的自己

学习别人的优点,这的确有利于提升你的交际吸引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处处学人家。那些有魅力的人,是在弥补自己不足的同时,做最真实的自己、保持本真的人。每一个人,从出生来到世间那一刻起,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找不到第二个和你一样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上天给了我们很多不能选择的东西,但是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独特,这些独特之处超越了美丑,所以不必要求自己非要符合大众的眼光,越是独特往往越受人欢迎。

你听说过吕燕吗?即使对时尚界知之甚少的人,也少有没听过她名字的人。她的“美”至今仍是富有争议的话题。

吕燕,中国首席名模,是中国第一个走向国际的名模,是中国获得国际国内荣誉最多、知名度最高的模特,也是职业特生涯迄今为止最长的模特。第一届第二届模特大典“国际风尚模特”获得者,在2009年更是获封60年中国十大风尚影响力女性,新中国60年十大时尚人物(唯一入选的女模特)。

按照中国传统审美观来说,吕燕并不是一个很美的人,甚至不是一个美人,但是她长得很有特点,很出位,眼睛很小(眯起眼睛就是一条线),嘴唇也很有特点。刚入行时,吕燕由于她个性的长相,并没有现在这么红,但是她依旧洒脱随性、我行我素,不在意那些挑剔、尖锐的时尚批评言论,更不会想到去整容改变相貌。

吕燕就是这样一个人,虽谈不上美,但见过她的人都不能否认一点,她总给人留下一种“很有味道”的感觉,见之不忘。国外媒体评价吕燕:“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既可以像天使那样笑得很灿烂很纯净,也可以像魔鬼那样很酷很野性。吕燕的独特,使得她在美女如云的时尚台上大放光芒,并在高傲的巴黎时尚界赢得了一席之地,这让国人结结实实地扬眉吐气了一把!吕燕也因此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名模风采的一张名片。

吕燕用自己的经历,自信地向世人证明了她的独特。但是,少有人能像吕燕一样有自信,并且能够认可自己的独特,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很多人忽视自己独一无二的那部分,却有意无意向大众的审美、期望靠近,最终泯然于世,成了泛泛之辈。

外在的东西只是影响人际交往的极小的一个因素,长久相处的根本还是你的个性魅力和积极的心态。每个人都极力向完美的方向发展,但是不要舍弃你身上那些独有的“标签”,不要给别人把你和其他人混淆的任何机会。无论怎样的你,坚持做你自己,你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你只是你自己。这样你才会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别人的关注,才会在社交场上大放异彩。

◎为了得到别人的好感,很多人常常去模仿别人,结果往往弄巧成拙。殊不知,真实才是他人最欣赏的一种美。

◎不管怎么努力,我们都无法成为别人,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魅力。

喜欢引起喜欢,你喜欢他,他才喜欢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喜欢、尊敬,自己首先要敞开心胸接纳别人、喜欢别人。一位老太太坐在小镇郊外的马路边纳凉。有个年轻人来到老人面前问道:“请问老人家,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正打算搬来住呢!”老太太看了一下年轻人,反问道:“你要离开的那个地方的人怎么样?”年轻人回答:“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里没有快乐可言,因此我打算搬到这儿来住。”老太太叹了口气,说:“小伙子,恐怕你要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也和你那儿差不多。”年轻人走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过了一会儿,一位姑娘来到老太太面前,询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她。

这位姑娘说:“哦!住在那里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的工作发展的小镇,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

老太太面露笑容,说:“姑娘,你很幸运。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原来住的地方一样好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人际交往中的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在一般情况下,喜欢注视对方的眼睛,眼睛是藏不住秘密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最能体现一个人真性情的地方不是动作,不是语言,而是眼神。因为动作、语言是可以伪装的,而眼神是伪装不了的。只要你认真观察对方的眼神,你就可以从中看出很多内容。眼神闪烁不定,眼神忽明忽暗,眼睛忽然发亮,眼神充满犹疑……源自内心的各种情绪,冲突、烦恼、愉悦,总会不自觉地透过变化的眼神流露出来。

孟子在《离娄篇》中有一段论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寮;胸中不正,则眸子蚝焉。”先贤的话很有道理,观察眼神,确实是我们识别忠奸的一个有效途径。

历史上的王莽是一个大奸大猾之人,他心机很深,如果不是他后来篡位的举动,仍像未夺得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人们还一直以为他是一个忠厚良善之人。不过,王莽虽然城府很深,但是他的心机还是通过眼神有所泄露。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多年以后,彭宣的话终于应验了。

眼神虽不是有声语言,但却传递着千言万语。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特所说:“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也常常用“含情脉脉”、“暗送秋波”、“眉目传情”等成语来描写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