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36字足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11:50:11

点击下载

作者:满城

出版社:华阅经典图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话不多说,36字足已

话不多说,36字足已试读:

前言

常言道:“言多必失。”其实不然,话说得多不一定就有所失,关键还看你怎么说,会不会说。尽管“说话”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说好话还需要后天的培养。一个人不管他有多聪明或是多有能耐,如果他不会说话,出口便伤人,他也不会得到朋友。

人们常感叹,得到一个朋友需要很长时间,但要得罪一个朋友则只需要一句话的功夫,由此可见语言的力量。正所谓“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愈”。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正因为有了情感的交流,说出来的话难免就容易得罪人。一说话就得罪人的人,不仅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且也会使自己在需要人际关系的社会中寸步难行。那么怎样说话才是最好的方式呢?“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话,一般是用来批评别人的油滑、投机、不诚恳的。但是现在应该重新看待这句话。“见人说人话”就可以和“人”沟通;“见鬼说鬼话”,就可以和“鬼”沟通。如果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那就不能沟通了。再比如,同是“恭维”,对于领导就要“捧”,对下属就要“赞”,对亲人则要“恭”,而对陌生人则要“夸”,这样才是对症下药。

本书立足于现实用浓缩的方法从与你在日常交际中有可能接触的各种类型人入手,把一些前人的经验,今人的感悟及自身的体会化为36字诀。用或说理或摆事实的方法比较全面地向读者提供一套如何说话不罪人的方案。这36个字诀根据不同类型的人不同特点而作出归纳,相信你每读一个字诀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本书所讲述的多种技巧和方法,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上都能派上用场,希望你相识满天下。第一章说话不得罪人的自我提升字诀一、“音”字诀

小说家阿诺德·本奈说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冲突纠纷,大都起因于那些令人讨厌的声音,声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因此,要想说话不得罪人,首先就要从声音入手。1.自我提升从声音开始

一个人的声音是有神而无形的文字,动听的声音也是美丽的画卷。

在写作方式中,有种方式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往往很多人物的出场都是由声音开始的,由此可见声音对于一个人的对外形象也是至关重要的。

声音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之一,电话中我们往往能从对方的第一句话就能判断出他是谁,同样,声音对语言有着强大的辅助作用。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是展现出另一种人生。

对一个正常人来讲,其发音有12至20个音阶。当然,那些职业演员和歌唱家要更高一些,有的可达到36个音阶。但不幸的是,有些人的声音可能只有5个音阶,他们发出来的声音让人听起来就像一根弦在拨动,十分单调,令听者感到头脑发胀。由此可见,一个人发出的声音是否能吸引住你谈话的对象,这对你的交往是否成功非常关键,在商务交往中更是如此。当你与他人讲话时,你所发出的每一个声音应首先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力求让人更好地了解你,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征服力。

艾米莉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资深业务经理,她最关心和留意客户的销售问题,并总是乐于帮助他人解决难题,但她的声音却让人听来讨厌,那尖叫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女孩发出的叫声。她的老板私下说,我很想提升她,但她的声音又尖又孩子气,让人感到她说的话缺乏认真。我不得不找一个声音听来成熟果断的人来担任此职。显然,艾米莉就是因为自己说话的音调不合适而失去了提升的机会。另外,生活中,即使有些人有着天使的面孔,但如果她的声音不够悦耳也是不讨别人的喜欢的。

事实上,一个人的声音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一些技巧训练,可以克服你平时的一些怪癖和不良习惯,从而改善你说话时的语调、发音、音量、节奏、速度等:(1)为了更加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声音,你可以将录音机放在电话旁边,听听你每天打电话时的声音。(2)请家人或朋友对你的声音作出一个真实的评述。(3)将你在停顿或静默时反复使用的语气词记下来,在今后的谈话中尽量避免使用。(4)进行发音训练。你可以在图书馆找到一些有关的书籍,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训练。或者找一些语言磁带和录像带进行训练。(5)进修一门公共言谈或演讲的课程。

总之,让我们变得更加成功的许多优异的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通过自身改变原有的东西。声音就是这样,你试着改变一下,也许你会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2.美丽的声音最动人

一个人有美丽的外貌那不足为奇,因为那是父母给的。但一个人如果拥有美丽悦耳的声音,那才是最动人的。

芳是某公司的业务员,其说话的嗓音“珠圆玉润”,不仅为公司获得了大笔订单,而且赢得一位优秀男孩的爱情。足见美丽的声音是有一种直达人心的魅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印象80%靠视觉,其余20%中有14%靠听觉。可见听觉在对人的印象中的重要性,这还是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如果接听电话,由于双方不在现场,交际的效果完全靠声音来完成,那声音的重要性更不用说了。

想必你有这样的经验:打电话到某公司,接听小姐的嗓音如果是轻柔圆润的,你的情绪也许会一下子轻松愉快起来,很乐意跟这家公司合作,而如果小姐的嗓音是干枯平淡的,你的心里会不自觉地一沉,情绪受到影响不说,对这个公司的感觉和信任度也有可能会受到影响。

有专家建议人们微笑着说话,笑着说话表明你心情愉快,这种愉快的情绪也会感染别人,可活跃交际的气氛。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声音富有感染力呢?

语言是一个人与别人沟通的工具,声音的大小与语言的威慑是两回事。不要以为大喊大叫就一定能说服和压制他人。声音过大只能迫使他人不愿听你讲话而讨厌你说话的声音。与音调一样,我们每个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也有其范围,试着发出各种音量大小不同的声音,并仔细听听,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声音。在任何场合大声说话,会使对方产生压迫感,心情紧张,神经容易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降低交际效果。如果大声到“喧哗”的地步,引起不相干人的注意就更不明智了,这违反了交际场合“不要让自己引入注目”的原则。一般在交际场合的音量以对方听见为宜,电话中还要略低一些。

在语言交流中,讲话的快慢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你向他人传递信息。速度太快如同音调过高一样,给人以紧张和焦虑之感。结果你说话太快,以致于某些词语模糊不清,他人就无法听懂你所说的内容。音速最好是不急不慢,让别人感觉到你在与他谈心,他自然也感到精神放松,交谈也越来越愉快。

研究表明,当人们把音高控制在其音域的中低部位时,他们的声音将取得最佳效果。

不论面对什么人,都要从心底里把对方看成是与你平等的,并对他怀有爱、尊敬、体贴、关怀等等的诚挚感情,如果没有这种感情而只有技巧,一时可能取悦于人,终不能长久,而且自己也很累。如果内心有了感情,再加上熟练的技巧,这样做才自然流畅,悦人又悦己。3.保持语调与内容的一致性

语调是与人讲话时最直接、最直观的东西。在利用语言沟通的方式中,语调是非常重要的。

你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无论谈论什么样的话题你都应保持说话的语调与所谈及的内容相配合,因此,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1)注重自己说话的语调——语调能反映出你说话时的内心世界,你的情感和态度。当你生气、惊愕、怀疑、激动时,你表现出的语调也一定不自然。从你的语调中,人们可以感到你是一个令人信服、幽默、可亲可近的人,还是一个呆板保守、具有挑衅性、好阿谀奉承或阴险狡猾的人。你的语调同样也能反映出你是一个优柔寡断、自卑、充满敌意的人,还是一个诚实、自信、坦率以及尊重他人的人。(2)注意你的发音——我们所说出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由一个个最基本的语音单位组成,然后加上适当的重音和调整。只有清晰地发出每一个音节,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3)不要让发出的声音尖得刺耳——我们每个人的音域范围可塑性很大,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单纯,有的浑厚。说话时,你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态度。

有时,当我们想使自己的话题引起他人兴趣时,便会提高自己的音调。有时,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又会故意降低音调。但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在自身音调的上下限之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4)不要用鼻音说话——当你用鼻腔说话时,发出的声音让听者十分难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姆……哼……嗯……”的发音,这就是鼻音。如果你使用鼻腔说话,第一次见面时绝对不可能引人倾慕。你让人听起来似在抱怨、毫无生气、十分消极。有些人将“哼嗯”这种鼻音视为一种时髦的说话方式,但如果你想让自己所说的话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如果你期望自己的语言更加富有魅力,就尽量少用或不用鼻音说话。(5)充满热情与活力——响亮而生机勃勃的声音给人以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之感。当你向某人传递信息、劝说他人时,这一点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当你讲话时,你的情绪、表情同你说话的内容一样,会带动和感染你的听众。(6)注意说话的节奏——节奏,即说话时由于不断发音与停顿而形成的强、弱有序和周期性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根本不考虑说话的节奏。而说话时不断改变节奏以避免单调乏味是相当重要的。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己独特的重音和语速。法语不同于德语,英语不同于西班牙语,汉语又不同于英语。人们容易认为,诗歌与散文的节奏有很大差别,其实两者的相对区别则在于一种规则与不规则的重读上。诗歌具有规则的可把握的重音,散文的形式则是不规则的。人们处于一种压力之下时,他们便不由自主地使用一种比散文更自由的节奏讲话。二、“实”字诀

有的人讲话往往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而像这样的泛泛之言也往往最招人嫌。因此一定要提升自己语言的份量,在自己的语言中多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1.言之要有物

在交往中,最忌就是夸夸其谈,大话连篇。因此,要自我提升还需言之有物。

一个说话言之有物,内容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虽不至“才高八斗,学富五年”,至少也是“胸中有物”。“胸有成竹,欲发则出;积之愈深,言之愈佳”。对交谈者来说,知识是多方面的。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要求,不同的人,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但作为交谈者,应当掌握最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1)掌握交际应酬的基本知识

社会是一个整体,而我们每一个人则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必然有牵连。要想使自己的言语达到彼此交流沟通的目的,就必须掌握交际应酬基本知识,这样,才能说出与当时的情境适宜的言辞。如果不懂得这些知识,在交际过程中,就会因某一细微疏忽讲错话而造成不良后果,导致交际失败。

在日常生活中,诸如称呼、访友、求职、待客、赴宴、送礼、赠物、探病、致歉、打招呼、打电话、问候、介绍别人、自我介绍、拒绝、祝贺、吊丧等等,所有这些,都各有自己的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这些规矩,一般都是自然形成或约定俗成,勿需去特别地学习、钻研;只要不脱离社会生活,耳儒目染,即可把握。但若想进一步提高说话水平,就必须积极投入社会生活,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处世言辞。只要掌握文明、礼貌、得体、合适的原则即可。

比如,你去别人家里做客、拜访,最好应电话预约。不通电话的,或其他原因而径直上门的,人家有门铃,应按门铃;无门铃,应轻叩其门。按后或叩后要稍待一下,若无动静,再接或再叩第二次。一般说来,按、叩第二次后仍无动静,就不宜再按、叩下去。这种情况说明一是主人不在家,二是此时主人不愿让人打搅。若主人开门后,应先向主人问好。待主人请你入室时,要留心是否要换拖鞋,最好主动提出:“我换双拖鞋吧。”如果来开门的是你不认识的人,则应问:“请问,这是不是某某先生的家?”得到肯定后,还得问:“他在家吗?我是某某人,有点事儿拜访他一下。”如果找错了门,应当向开门者表示歉意。如果需向其打听你所要找的那家之所在。无论其是否知道、指点,都应表示谢意。(2)掌握社会生活的常识

人们经常说一些人是:“可以原谅你没有知识,但不可原谅你没有常识”。常识较之知识而言,更是与人们惺惺相惜的。

人们要想丰富自己的语言修养,实现与人沟通交流的目的,必须具备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常识、经验、教训、风土、人情、习俗、掌故等等。一个即是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如果不明世事,也会被看成“书呆子”,说话、办事的时候容易闹笑话、受挫折,成为被别人轻视和嘲讽的对象。

生活常识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但有时对某些知识,人们却没有实践的机会或可能。比如你从甲地到乙地,对甲地的基本情况,你可能具备,而对乙地的,你可能就不具备了。但你却不能没有言辞的表达。怎么办呢?这就得学、得问。孔子有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国历来也有“入乡随俗”之说,到哪个地方,就要了解哪个地方的世事。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照搬甲地的世事或不顾乙地的世事,都会自讨苦吃。

清洋务大臣李鸿章一次出访美国,在一家饭店宴请美方人士。开席前,他按中国习俗讲了一番客套话:“这里条件差,没有什么可口的东西招待各位,粗茶淡饭,谨表寸心。”不想饭店老板却火冒三丈,认为李鸿章诋毁了饭店的声誉,非要其公开赔礼道歉不可。李鸿章的客套话,在国内是很普遍的,但美国却没有这样的习俗,老板冒火也在情理之中。(3)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渊博,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经济、法律等这些方面的知识都能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开拓视野,从而使表达者的言辞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但这些知识的获得,要靠大家孜孜不倦的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言辞的表达才会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但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某些方面的文化知识不足,那就不要轻易涉及这方面的话题,倘若擅自发言,闹笑话,会影响交际效果。

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行业,每一个行业都有专门的知识。一个人处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工作,应当具备本行业、本专业的知识。

专业知识的获得,一是靠学习,二是靠实践。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即使原来专业知识已经很丰富了,在新的形势下,也会产生许多的盲点,如果不认真学习,既不利于自己的工作,更不利于本行业言语的交际。2.说话有力,平时下功

你是否是一个会说话的人,你说话会不会得罪别人,这更多的是取决与你自己在平常的实践中下了多少的功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羡慕那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这些人很会说话,而自己却不怎么会说话的。他们感觉那些在他们眼中平淡无物的东西在那些口才好的人嘴里就变有趣了,他们谈什么都很动听,只是因为他们的口齿伶俐,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固然,有些会说话的人,多多少少有赖于天赋,但说话的实际基础却是建立在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兴趣广泛、常识的丰富,以及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没有上述所列举的基础,光是口齿伶俐,也不能成为一个口才好的人。俗话也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追本朔源,一个善于说话的人,必须经常在观察和思考上面下功夫。他们不断地扩充他们的兴趣,积累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那么他们谈话的题材源泉也将非常地充实,那你呢?是不是每天看报纸?你看报纸的时候,是不是只看看副刊上的小说消遣而已?同时是不是也很注意重要的国际及本地的新闻呢?是不是很留心地去选择节目?是不是随便听听就算了呢?你是不是选择有意义的、精彩的电影和戏剧?是不是看戏时集中精神地去欣赏它们,而不是坐在戏院里打瞌睡?

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哪一天我们对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成为语言方面的富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具体学习、锤炼语言呢?下面介绍几种可行、有效的方法:(1)深入生活

生活是语言最丰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一个闭门造车,与外面世界无接触的人,是很难如愿的。老舍曾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这话具有很深刻的道理。比如改革开放,神州巨变,即使是村姑野叟、市井平民,也能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些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联产承包、农民进城、别出心裁的广告、奇形怪状的楼房、五光十色的舞厅、色彩斑斓的服装、“老九”下海、孔雀东南飞……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称赞人民是一班语言的“大家”。语言的“天才”,是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比如我们讲话常用程度副词——“特”,而由此演化一些诸如“特棒”、“特靓”、“特正”、“特红”、“特香”、“特佳”……数不胜数。通常,广大群众所使用的生活用语都是数量惊人,丰富多彩,活泼动人的,这一切也都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2)扩大知识面

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贫乏,特别是词汇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没有相应的词汇来描写贾府上上下下的规矩、内内外外的礼教,那么塑造的人物也就没有特色而显得干瘪无味,王熙凤的泼辣、干练、狠毒性格就肯定难以惟妙惟肖;《水浒》里面描写的108个梁山好汉的形象之所以如此小栩栩如生,并不表示其作者就干过那些江湖勾当,开过茶坊……而在于作者看过的东西多,见识广。

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新词语铺天盖地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大有“爆炸”之势。如今,人们都喜欢用“爆炸”这个词来形容某一方面的快速增长,比如: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人口爆炸等等。语言学研究工作者李宇明先生在其《改革开放大潮下语言大变幻》一文中,信手举了如下许多例子:

交通:巴士、的士、打的、面的;

通讯:邮政专递、大哥大;

商贸:跳蚤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星期天夜市、皮包公司;

服装:牛仔服、文化衫、蝙蝠衫、休闲衫、迷你裙、三点式;

娱乐:迪斯科、贴面舞、卡拉OK、摇滚乐、镭射电影、闭路电视;

教育:电大、夜大、函大、委培、自费生、博士后、无围墙大学、文凭热、希望工程;

其他:特区、三资企业、第二职业、炒鱿鱼、停薪留职、打工仔、外来妹、桑拿浴、应召女郎、修长城、电脑红娘……

甚至还有一些特别能生成词语的格式,如:“××迷”“××热”“××王”等,利用这些格式可以生成一大批词语。这些词语或者从国外引进,或者是时尚的创造,或者是旧词的复活。有些词语,如AA制、B超、阳机、T恤衫、卡拉0K,汉字与洋文夹杂,就是词典专家也被它们弄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把它们放在词典中排序。

词语是社会生活最敏感的反应器,新词爆炸反映了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反映了我们当今社会在改革大潮中的迅猛发展,反映了我们当今生活在开放洪流中的日新月异,我们对这些新的词语应及时掌握,学会运用。(3)广泛阅读名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自会吟”的经验之谈,是大家所熟悉的,它告诉人们要学习口头语,提高说话的技巧,就应多读名著。“穷书万卷常暗诵”,吟咏其中,则可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兴味。摸熟语言的精微之处,则会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笔,则会获得丰富的词汇,自己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亦会不召自来,这并非天方夜谭之事。只要我们潜心苦读,勤记善想,揣摩寻味,持之以恒,就能尝到醇香厚味,如果反复地用,不断地学,久而久之就可以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他”了。3.用知识武装你的舌头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对于充实你的言谈同样适用。

最近几年,快餐文化已成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最新流行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一味存有这样的侥幸心理,极易造成对事物的曲解。因为,对任何事物真相的了解,都有一个认知过程,那些只要求稍具某种专业知识的人,其实不过是个积累符号的机器。因此,一旦你希望成为一个“人”或一个具有“涵养”的人,就应广泛猎取各种知识,即使对与己无关的事物,也应有相当的关注,并努力地学习、了解。

我们在与人进行谈话之前,必须有这种心理准备,预备一些知识性的话题,这对于你口才的发挥相当重要。

话题的准备来自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妨以自己身边的见闻、经历或体验作为素材,或者收集些你觉得很有意思的资料。将其输入自己大脑,再视谈话的时机或气氛,适当而巧妙地运用这些话题。

将自己感动的事物与别人沟通,最容易使对方产生良好的印象。但是,好的题材并不是处处都有,它与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平日多留意你身边的事物,广泛博览,才能增长见闻,丰富谈话内容,给自己的语言增添新的题材。

这其中,书本就是增长知识的重要工具,即使是最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得自书本的资料。

读书!这就是成功的秘诀。想要增加及扩大文字的储存量锻炼口才的人,必须经常让自己的头脑接受文学的熏陶。

英国著名演说家福克斯每天都高声朗诵莎士比亚的著作,以使他的风格更趋完善。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及政治家狄摩西尼斯亲笔抄写历史学家修昔底斯的历史著作达八次之穷。英国桂冠诗人但尼生每天研究圣经,大文豪托尔斯泰把《新约福音》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可以长篇背诵下来。

林肯也是使用这个方法,获得了惊人的成就。他能把布朗特、拜伦、柏思斯的诗集整本背诵出来。后来他进入白宫,内战的沉重负担耗费了他的精力,磨难在他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但他仍然忙里偷闲把英国诗人胡德的诗集放在床边好在休息的时候躺在床上翻阅。有时候他在深夜醒来,不经意地翻开这本诗集时,会意外地发现特别启示他或令他感到高兴的一些诗句。他在白宫时,也经常抽空反复看他早已背熟的莎士比亚名著。罗宾森在《林肯的文学修养》中说:“这位自修成功的人物,用真正的文化素材把他的思想包扎起来。可以称之为天才或天子。”这位“自修成功的人物”所依赖的方法就是永不停止地读书。三、“信”字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要想说话不得罪人,要么就是不轻易承诺,倘若一旦许下承诺,勿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实现,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1.能帮则帮,不轻易许诺

办事要量力而行,许诺要注意掌握分寸。因为,诺言的能否兑现不仅有自己的努力程度问题,还有客观条件的限制。

为人处世,信守诺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受欢迎的人,常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把他们的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任何时候都有守信、遵约的美德。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可以说,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行,行必果。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秋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听见天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天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路,范式怎会来呢?”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一千多里路啊!”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备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

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已的尊重。但是,我们反对那种“言过其实”的许诺,也反对使人容易“寡信”的“轻诺”;我们更反对“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

在社会交往中,如果真能主动帮助朋友办点事,这种精神当然是可贵的。但是,办事要量力而行,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因为,诺言的能否兑现不仅有自己努力的程度问题,还有一个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办到的事,后来由于客观条件起了变化,一时办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朋友面前,不要轻率地许诺。有的事,明知办不到,就应向朋友说清楚,要相信朋友是通情达理的,是会原谅的,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在朋友面前逞能,轻率许诺。这样,不但得不到友谊和信任,而且反而会得罪朋友,以至最后失去这个朋友。2.言而有信,做人讲原则

说出去的话尤如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做人言而有信,那么做事就有一种人格的力量来担保。

在闻名世界的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数百公斤重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看上去很普通,可是仔细再看,会发现这块石头有一个缺口,顺着缺口看进去,发现里面是一块闪光耀眼的紫水晶。关于这石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本是一块扔在一个美国人院内的废石,后来主人觉得它些挡事,让人把它移走。在把它往车上搬运的时候,工人不小心把它摔到了地上,摔出了一个缺口,露出里面包着的紫水晶——价值连城的宝物。当主人得知真相后,很平静地说:“这块石头,我本来就是要丢掉的。现在虽然发现它是宝物,想必是上苍的旨意。我一言既出,绝不反悔。我决定不占为已有,而将它送给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来欣赏。”

这里涉及到的是一个做人的原则问题。石头主人说将石头扔掉,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一句话,并不是信誓旦旦的诺言,当真也可不当真也可,但说话人去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说过的话。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说正人君子,是要讲信义的,只有小人才不顾信义,而看重那些蝇营小利。石头的主人虽然是一个外国人,但他说“一言既出,绝不反悔”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一致的,想必他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所以很看重自己的形象,宁可失去宝物,而不使自己形象受损。宝物贵重,终可用金钱买到,而形象受损,万金难赎。这是大义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求得生活坦然。

在做决策的时候,确定的事不能轻易更改,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但是,这种运筹如果不稳定,你的下属再有勇气再有办法再有办事的能力,怕也不知道劲往哪使,长此以往,下属们就会对你产生不信任,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前途可言。工作也已经失去了任何的弹性吸引。

中国有句古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作为领导就更应该这样了。特别是在做决策的时候,确定的事不能轻易更改,决策可以说是领导的核心要素,左右着企业长远发展,“帅凭谋,将凭勇。”朝令夕改,今天是一明天是二,你的下属再有勇气再有办事的能力,怕也不知道劲往哪使,这只能证明你的禀赋、经验的积累不够,这样的领导当得就有点不够格了。

长此以往,下属们就会对你产生不信任,也不再为你卖力,因为在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前途可言。工作似乎已经失去了任何的弹性吸引。

世界上所有闻名于世的领导,无论他来自工业、农业生产一线还是机关的干部,或是企业的总裁,他们都知道言语的金贵,君子说话是讲究准确的,那些说话通篇狂妄之言的人素来为他们所鄙夷,人的信誉树立起来难,砸倒是非常容易的。

有时候,你可能是说时无心,殊不知听者有意,他们把你天南海北的话当作真事,继而企盼憧憬。当失望的时候,那是双重的痛苦,然后就是对你一万个不信任。

所以说,你单图嘴快似乎不负责任,当一个人责任流失时,他就会变本加厉地胡说八道,全然不顾你的感受。但是,有一点你不应该忘记,你的下属之所以要跟你在一起共事,决不是为了听假话来的,当然,他们也会有出尔反尔的时候,这就要求对他这种行为给予批评并适当点拨。如果你去谈生意,虚虚实实的或者有意义,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从来没个准,这不就成了大问题了?

还是郁达夫说得好,语言是极为必要的,但是“言语的沟通灵魂,远不如沉默来得彻底,沉默的严肃便是爱和死和生命的严肃。”诚哉斯言。

其实,言语的重要性直接和人的品性是一致的。人无信,则无以立。三十而立,既是生理年龄,也是社会心理上的年龄。

以身作则和言之有物同样不能缺。你的行为将带动与推动团体的力量;言之有物的“物”不能空洞且不确定。

既然每天生活中的时刻都是确定不疑的,那就十分有必要将行为和言语也具有时钟的特性,如此,计划就切实,收获就丰盈。四、“正”字诀“正”就是指表达的意思要正确,要正面,很多时候,得罪了人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因为你的意思被对方误解了。1.注意说话的正确性

很多时候,说话得罪别人的原因并不是你说错了话,而是你的意思被别人误解或曲解了。因此,要说话不得罪人,首先就要从自己做起,即注意说话的正确性。

一个人被误解或被冤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此,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造成误解的几种原因:(1)言词不足

有的人不管是在表达信息,或者说明某些事情,常常在言词上有所缺失,结果弄得只有自己明白,别人一点也搞不清真相。这种人就是缺乏“让对方明白”的意识,以致容易招来对方的误解。(2)过分小心

有的人不管什么事,都顾虑过多,从不发表意见。因此,个人的存在感相当薄弱,变成容易受人误会的对象。

这样的人总寄望对方不必听太多说明就能明白,缺乏积极表达自己意见的魄力。对于这种类型的人而言,含蓄并不是美德,这一点要深自反省。(3)自以为是

另一种人是头脑聪明,任何事都能办得妥当,但是却经常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即使着手一件新工作,也从不和别人照会一声,只管自作主张地干活。这么一来,即使自己把工作圆满完成,上级及周遭的人也不会表示欢迎。(4)外观的印象不好

人对视觉上的感受印象最深刻。虽然大家都明白“不可以貌取人”,但是,实际上双眼所见的形象,往往成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这个印象可能是造成误解的原因。如果让周遭的人有了不好的印象,且造成误解,若不早点解决,恐怕不好收拾。(5)欠缺体贴

纵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若造成对方的不快,恐怕也会导致意想不到的误解。甚至是一句安慰、犒劳的话,如果对方接受的方式不同,也可能变成误解。因此,在说话之前,一定要先考虑对方的状况以及接受的态度。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有自己说的话被别人误解的时候。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话不被别人误解呢?(1)不要随意省略主语

从现代语法看,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是可以省略主语的。但这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容易造成误解。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在一家商店,一个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大。”

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号的帽子,他都嚷着:“大,大。”

售货员仔细一看,生气了:“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

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

售货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旁边的顾客“扑嗤”一声笑了。造成这种狼狈结局的原因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2)要注意同音词的使用

同音词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在这时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3)少用文言词和方言词

在与人交谈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词,文言的过多使用,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有这样一件事:有个小伙子,年过三十仍没娶妻,他母亲非常着急。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几天后,他写信告诉母亲:“女方爽约”。母亲非常高兴,认为约会是爽快的,逢人就讲儿子有对象了。一年后母亲要求见见姑娘,儿子才把“爽约”解释清楚。母亲连连责怪儿子话没说清楚,耽误了时间,小伙子也后悔莫及。如果小伙子当初把“爽”字改为“失”字,或许早就有妻室了。(4)说话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

书面语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明白、动听,减少误解。有些人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特别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不注意停顿了。有一次下班途中,一位青年遇到一群刚看完电视球赛的学生,就问:“这场比赛谁赢了?”

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

这位青年迷惑了:到底是中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还是日本队获得了冠军呢?他又问了另一位学生,才知道是中国队胜了。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使人明白、轻松地听你谈话。

被人怀疑与被人误解同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谁都曾经怀疑过别人,也被人怀疑过,其中的酸甜苦辣无不一一品尝过。但是惟有真正具备机智应对功夫的人,面对别人的怀疑才能处理得非常好。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容易产生怀疑是一件不可以完全避免的事情,那么,您面对客观存在着的这一现象,既不应当回避它、惧怕它,也不应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确的态度是要承认它、认识它,科学地对待它。(1)“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去掉自己的一份疑心,被人怀疑的事情也许就会减少一些。(2)要尽量避免他人对你产生疑心。

面对怀疑的挑战,你既应当有随时接受怀疑挑战的心理准备,又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强烈心理意识,即尽量减少被人怀疑的契机。主动说明情况,最好能用事实回答。(3)用真诚去换取信任,切不要犯“以毒攻毒”的错误

人与人之间相处,莫过于真诚的可贵。有了真诚就能赢得信任。如果您对别人的怀疑也采取怀疑的态度,以疑对疑,雪上加霜,那么,怀疑非但不能消除,还会产生新的不信任情绪。

被上级批评或指责,虽然应该诚恳而虚心地听取,但并非说你一定要忍气吞声,不管他说得对不对都要一古脑接受,必要时应该勇于辩护,并且要作积极的辩护。

晋文公的时候,厨官让人献上烤肉,肉上却缠着头发。文公叫来厨官,大声责骂他说:“你存心想让我噎死吗?为什么用头发缠着烤肉?”

厨官叩着响头,拜了两拜,装着认罪,说:“小臣有死罪三条:我找来细磨刀石磨刀,刀磨得像宝刀干将那样锋利,切肉肉就断了,可是粘在肉上的头发却没切断,这是小臣的一条罪状;拿木棍穿上肉块却没有发现头发,这是小臣的第二条罪状;捧着炽热的炉子,炭火都烧得通红,烤肉烘熟了,可是头发竟没烧焦,这是小臣的第三条罪状。君王的厅堂里莫非有怀恨小臣的侍臣么?”

文公说:“你讲的有道理。”就叫来厅堂外的侍臣责问,果然有人想诬陷厨官,文公就将此人杀了。

这明显是个冤案,如果直接辩解,有可能使晋文公火上浇油,怒气更盛而获死罪。因此,厨官采取正意反说的方式为自己辩解。他装着认罪的态度供认了三条罪状,其实是为了澄清事实:切肉的刀如此锋利,肉切碎了而头发居然还绕在上面;肉放在火上烤,肉烤焦了而毛发犹存。这明显不合乎事理。至此,厨官已证明自己无罪,因此进而提醒晋文公,是否有人陷害?立刻真相大白。厨官的辩解顺其意,却能揭其诬,可谓灵活机巧。这种做法也是非常必要和适当的。

有些人面临麻烦的事常用辩护来逃避责任,这就走到另一个极端了。这种推御责任的辩护,偶一为之,无伤大雅尚可原谅。倘一犯再犯,肯定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有时候,做错了事责任不全在下级,大部分却是由于上级的缘故,这时应大胆辩解了。不辩解,只能使上级对你的印象更加恶化,而丝毫不会考虑到也有自己的责任。

所以,工作中,同事之间,尤其是下级与上级之间,由于地位不同,而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时,不要害怕会被认为是顶撞,应积极地说明理由,沉默不语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而难以化解。2.多用正面的话语

人们都喜欢听顺耳的话。所以与人沟通时不管对方遇到什么事情,你应顺着其心思讲,他则会在心理上产生对你的亲近。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恶语”当然是指那些侮辱贬损、攻击谩骂的话。其实,伤人的话不只是恶语。你没有骂人,但却经常从反面说话,含沙射影的,那也照样会伤害别人。至少会使对方抵触反感,从而阻碍交流和沟通,影响人际关系。所以,我们不妨树立这样一种新的意识:正面说话三冬暖,反面说话六月寒。那么究竟什么是正面说话?什么是反面说话?为什么一定要正面说话,而不要反面说话呢?

正面说话就是从肯定的、积极的、鼓励的、满意的、希望的和爱护的等方面说话,给人以良好的刺激;反面说话则是从否定的、消极的、贬斥的、不满的、嫌弃的和责怪的等方面去说话。

其实正面说话与反面说话这与人的心态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同是半杯水,正面说话则是:“还有半杯水,”这是一种乐观的心态,意即希望还在;而从反正说则是:“只有半杯水了,”这是一种悲观的心态,意即没多大希望了。很显然正面说话更给人以信心和勇气。

人际交流不仅是彼此交换信息,而且是在感情上的相互刺激影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和喜欢良好的刺激,不需要也不喜欢不良的刺激。反面说话或轻或重、或多或少总是给人以不良的刺激,这就必然会激起对方或大或小的自我防卫心理,产生抵触反感的情绪,或明或暗地和你唱对台戏。所以,惟有正面说话才能进行正常而有效的人际交流,反面说话只会阻碍交流,有害无益。

我们再以谈生意为例来加以对照比较。甲乙双方在交货的时间存在矛盾,怎么谈呢?

反面说话:如果贵方不在时间上按我方要求办,那就甭想达成协议!

即使乙方很想达成协议,甲方如此从反面说话,也会使对方抵触反感,从而一口咬定在时间上不可能按甲方的要求办,结果不欢而散。甲方如果能从正面说话,那就会争取成功,至少还有商量的余地,有可能获得成功。

正面说话:如果贵方能在时间上尽力提前20来天,我们达成协议就没多大问题了,请您多加关照好吗?

这样说话会促使对方通过逻辑推理,权衡利弊得失,进一步考虑你的要求,也就很可能改变局面,达成协议了。

假如双方在开价问题上还有差距,你可以比较选择哪一种说法有利。

反面说话:不行,你的开价过高了,你至少低一个百分点,我们才能打交道。要不然,我就去找别的公司了,你可别后悔!

正面说话:在开价问题上,咱们是不是再商量一下。你知道,我很愿意和你打交道。我们之间具有长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双方都愿意把这种关系发展下去。现在这个价钱,我本人觉得还可以,但我们领导不太同意,因为他刚刚得到一个情报,说有家公司的开价,比你们的开价低一个百分点。我希望咱们还是合作下去,请你照顾一下我的难处,好吗?

显然,你从反面说话,对方即使担心后悔,由于情绪上的抵触反感,也会嘴硬气冲起来,一口拒绝。而正面和婉转地说话,能够争取感情上的沟通,让对方理智地思考,就容易把事情谈成。

某大学管理系邀请一位学者举办现代管理科学的系列讲座,因为内容新颖,表达生动,踊跃来听讲的学生不仅有管理系的,而且还有其他系的同学。由于人数众多、座位有限,管理系的学生晚来一步的就没有座位了。为此,负责举办这次进座的老师向大家发出一个通告:“同学们,我们这次举办的讲座来听的人很多,为了保证我们管理系的同学都有座位,请其他系来的同学一律坐在第10排以后的座位上。谢谢大家的合作!”

这番话的意图无可非议,但这样说会使其他系的同学有一种“外人”的感觉,似乎不受欢迎。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把话说得顺耳中听一些呢?比如这样说效果就比较好:“同学们,这次讲座来听的人很多,不论是哪个系的同学,我们都很欢迎!但由于座位有限,为了让别的系的同学也都尽可能坐下,请管理系的同学一律坐在前10排以内!谢谢大家合作!”你看,同样的事情和意图,可以从这个角度说,也可以从那个角度讲。我们为什么不选取最佳的角度,力求最佳的效果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正面说话,而不要从反面说话。第二章说话不得罪不友好人的字诀一、“硬”字诀

现实中,往往有一些不那么不好说话的主儿,他们往往蛮不讲理,难以沟通。对于这种人,你想以圆胜之,他根本就不吃这一套,这时你就需要以硬碰硬,直到他低头为止。1.黑脸白脸软硬兼施

面对与自己不友好的人,如果一味地退让,则会助长他的嚣张气焰。因此,你要根据他的弱处,强硬压他,待他不再硬时,施以好言好语。黑脸白脸一起唱,效果自然好。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很多人都是“欺软怕硬”,因此对待他们要软硬兼施。如果能用硬压住对方嚣张气焰,用软取得同情,予人面子,便会让对方有顺水推舟的心理。和你敌对他没什么好果子吃,而你这“硬汉”又给他留足了余地,他何乐而不为你效力呢?

下面这位大学生的经历,可作为“软硬兼施”战胜对手最好的例证,真是可圈可点。

前些时候,我与一同学去北京游玩,晚上找地方住,我俩被一中巴客车拉到一旅店,本以为这次花的钱最多,条件当是很好的,可事实却让人大失所望,黑白电视没一台也可不说了,可换鞋用的拖鞋也无处可觅。所谓的双人间里只有两张可怜的硬板床,真是比校寝还要糟糕十倍。躺在硬板床上,心里总觉着不是滋味,于是我想退房。“想退房?没门儿。”老板一开口就是大嗓门。

我见势真有点害怕,想退缩以息事宁人,但心里又不服,于是狠了狠心,决定拼出去了。我学着老板的腔调吼道:“你凶什么,你想怎的?这北京城,不说来过十次,至少也有七八次了,我一点也不生。你,别瞎叫;我,想退房,要退房,坚决退房!”听我威胁要给监督局打电话,老板拨弄了一下算盘说:“退房可以,但要交十元钱的手续费。”我一听可退房自然高兴,但平白无故地要扣十元所谓的手续费又不甘心,便说:“如不是你那接客员把我骗来,又怎么会这样?要怪只能怪你的接客员骗错人了。还有,我受你们的骗,这笔账还没算呢!”但老板咬定了那十元钱怎么也不肯松口。如此一来又僵住了。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我有点焦躁不安,想就此罢休。正在这时,外面来了几位旅客要住宿,我及时送店老板一根软骨嚼,说:“老板,我看还是全退了吧,想你也是明白人,如果我一嚷,那几位还没登记的旅客必会自行告退,孰轻孰重,聪明的你不会不明白吧!”最后老板在无可奈何中把钱全部退还给我。

这次舌战之所以取胜,这位大学生总结说,主要是采取了以下策略:①以硬制硬。老板大嗓门,我也大嗓门;老板说,不退房,我就偏要退房;老板让我站一边去,我则以给监督局打电话威胁之,给他一个此人不好对付的印象,因此不得不改变策略。

②以软对软。老板虽然软下来了,答应退房,但坚持要手续费,我来了个以利诱之的策略:如果吵嚷开来,尚未登记的旅客,必然自动离去。收了我一个人的手续费不要紧,丢了几个旅客的生意,太不合算了。他权衡利弊,为了留住更多的新旅客,只好把钱全部退给我。

对待这样的人,如果一开始就软,他必然认为你好欺负,而对你更加强硬;如果你硬到底,他下不来台,来个“死猪不怕热水烫”,你也没办法。有效的办法是:软硬兼施。关于先硬还是先软,则要因事、因时、因人而异。2.抓住他的“小辫子”

在不友好的人中,有一种高傲的人,他们也没有什么直接敌对的表示。对待这种人,就不能直接来硬的,而最好能抓住他们的“小辫子”来攻击他。

英国驻日公使巴克斯是个傲气十足的人,他在同日本外务大臣寺岛宗常和陆军大臣西乡南州打交道时,常常表现出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态,并且还不时地嘲讽寺岛宗常和西乡南州。但是每当他碰到棘手的事情时,他总喜欢说一句话:“等我和法国公使谈了之后再回答吧!”于是寺岛宗常和西乡南州商量决定抓住这句话攻击一下巴克斯,使其改变这种傲气十足的行为。

一天,西乡南州故意问巴克斯:“我很冒昧地问你一件事,英国到底是不是法国的附属国呢?”

巴克斯听后又挺起胸膛傲慢无礼地回答说:“你这种说法太荒唐了。如果你是日本陆军大臣的话,那么完全应该知道英国不是法国的附属国,英国是世界最强大的立宪君主国。”

西乡南州冷静地说:“我以前也认为英国是个强大的独立国,现在我却不这样认为了。”

巴克斯愤怒地质问道:“为什么?”

西乡南州从容地微笑着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因为每当我们代表政府和你谈论到国际上的事情时,你总是说等你和法国公使讨论后再回答。如果英国是个独立国的话,为什么要看法国的脸色行事呢?这么看来,英国不是法国的附属国又是什么呢?”

傲气十足的巴克斯被西乡南州这一番话问得哑口无言。从此后他们互相讨论问题时,巴克斯再也不敢傲气十足了。

西乡南州抓住其语言上的弱点展开的攻势,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谁都难免有自己的弱点,而傲气者的弱点也就是他们的傲气,因为许多人显出他们傲慢的一面,只是他们内心自卑的表现,他们是借这种傲气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虚弱。我们只要抓住这一点,用其傲气来攻击其傲气,只要令其高傲的资本瓦解了,他也就高傲不起来了。3.他说话嘴硬我更硬

不友好的人说话往往与你对着干,虽然他们也知道自己没理,可偏要嘴硬,这时你就要义正词严、针锋相对,保准他退避三舍。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冯玉祥将军还在任陕西督军的时候,一天,美国亚洲古物调查团的安德里和一位英国人高士林私自到终南山打猎,打死了两条珍贵的野牛。他们洋洋自得,回到西安来见冯督军。

冯督军在帐篷内会见他们。他们十分得意地述说了行猎的收获,以为冯将军会赞赏他们的枪法。只见冯督军听着听着眉头就皱了起来。冯督军问:“你们到终南山打猎,曾和谁打过招呼?你们领到许可证没有?”

这两位洋人骄横惯了,自然不把冯督军放在眼里,他们十分傲慢地说:“我们打的是无主野牛,所以不用通知任何人!”

冯督军一听,更加生气,慷慨激愤地驳斥他们说:“终南山是陕西的辖地,野牛是我国领土内的东西,怎么会是无主的呢?你们不通知地方官府,私自行猎,这是违法的行为,你们知道吗?”

他们不服,辩解说:“我们此次到陕西,贵国外交部发给的护照上,明明写着准许携带猎枪字样,可见,我们行猎已蒙贵国政府的允许。怎么会是私自行猎呢?”

冯督军立即反问:“准许你们携带猎枪,就是准许你们行猎吗?若是准许你们携带手枪,那你们岂不是要在中国境内随意杀人罗!”

美国人安德里自知理屈,便沉默不言,而英国人高士林仍狡辩说:“我在中国已经15年,所到的地方从来没有不准许行猎的!再说,中国的法律也没有不准行猎的条文。”“中国法律上没有不准外国人行猎的条文,难道又具有准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吗?”冯玉祥慷慨激昂地质问道:“你15年前没有遇到过官府禁止你行猎,那是他们睡着了。现在我们陕西的地方官,没有睡着。我负有国家人民交托的保土维权之任,我就非禁止不可!”

在冯玉祥将军慷慨激昂的正义面前,两个外国人无言以对,只好低头认罪,并请求饶恕他们,以后再也不重犯。

所谓“邪不压正”,即使一个人他有多大的权势或有好多的优势,只要他做的是违背公理或道义的事,无论他有多么盛气凌人,我们也要义正词严地当堂断喝,在公理和正义面前,这些人也会退缩的。

当今社会也有一些不知深浅的人,经常在公众场合聚众闹事,一方面污辱人格,一方面寻衅滋事,对于这种人也要毫不客气,予以痛击。

中纪委常委刘丽英到某县查处一起案件,驱车返回时,突然被300多名闹事的群众拦住了汽车。在一些人的煽动下,不明真相的群众要求公布调查结果,有的甚至谩骂动手。

在这种群情激愤的情况下,靠一般讲理是无济于事的。于是她来了个下马威,面对乱哄哄的人群,用十分威严的口气大喝道:“我是奉命来执行任务的,不是来发动群众的,村有村规,国有国法。法律不允许把调查的情况公开,你们的要求是无理的。你们辱骂国家的办案人员,拦截车辆,妨碍公务,也是法律不允许的。”

接着刘丽英义正词严地介绍了《民法》、《刑法》,说明了妨碍公务罪等法律内容。刘丽英以法律为武器,一声棒喝,把闹事群众震慑住了。

在你洞明对方故意耍弄手腕欲寻衅挑事时,就可抓住要害,先发制人,开门见山,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不啻于给对方以“当头棒喝”,给他一个下马威,制服对方,从而避免冲撞的发生或升级。

总之,面对这些不友好的人,只要你是站在正义的一方,大可不必怕这怕那不敢说话,而是应大胆地说清事实,摆明道理,让他气短,让他理亏,最后让他服输认错。二、“退”字诀“退一步海阔天空”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久历江湖,练达人情之人都守得一个“退”字。退不仅是一种谋略,更是一种与不友好人打交道的手段。1.不必追求无益的个人“胜利”“退一步海阔天空”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而在面对不友好的人时,又何尝不需要这种气度呢?

明代冯梦龙在《广笑府·尚气》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刚直,无论什么事都不对人低头,也不让人,甚至是后退半步也不愿意。一日,家中来了客人,父亲命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儿子拿着钱在屠夫处买了几斤上好的肉,用绳子串着转身回家,来到城门时,迎面碰上一个人,因为城门过人的口很窄,一次只能通过一个人,但他们谁也没有让步的意思,于是,面对面地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长时间。

日已正中,家中还在等肉下锅待客饮酒,做父亲的不由得十分焦急起来,便出门去寻找买肉未归的儿子。刚到城门处,看见儿子僵立在那儿,半点也没有让人的意思。父亲心下大喜:“这真是我的好儿子,性格这么刚直;又大怒:那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放肆?”他蹿步上前,大声说道:“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为父的站在这儿与他对抗!”

话音刚落,父亲与儿子交换了一个位置,儿子回家去烹肉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对面,如怒目金刚般挺立不动。如此行为惹得众多的围观者大笑不止。

一般而言,在处世中我们还是比较推崇这种刚直的性格,这种性格一般不容易吃亏,受人钦佩,但太刚直了会走向反面,这种人往往固执己见,严守自我的做人准则,不退让,不变通,没有半点柔弱的气象。

人生在世,无一点刚直之气是不行的,没有刚直之气的人犹如一块没有经过锤炼的钢铁。因此应该拥有一些确定的做人准则,这样,人们可勇气倍增,可与人抗争、与社会黑暗的东西抗衡,凸显出自我的个性和风貌。

但是,刚直并不是赌气,不是去追求无益的个人“胜利”,就像冯梦龙先生笔下所叙述的这对刚直的父子,仅仅为了避让的小事,就与人对着干,不管其他的事,这就走了极端,久之会引起别人的厌恶,最终会在人生旅途中碰得头破血流。2.敬“鬼神”而远之

生活中有些人往往是我们得罪不起的人,说是得罪不起,并不因为他们能晓之我们多大的利害,而是与这些人争斗于己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不妨以退为进。(1)亡命之徒

亡命徒是生活中最让人头痛的一类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视生命为儿戏,拿生命做赌注,不怕付出任何代价,是一种心理变态的人。这种人层次很低、品质恶劣,自以为是,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蛮横不讲理,很难对付。

亡命徒的典型语言就是:“死都不怕,还怕活着”、“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有我没你,有你没我”、“只要给我留一口气,总有一天会剁了你”。这样的人为丁点大的事,就敢下毒手,动辄拼个你死我活,惹上亡命徒就会给我们带来数不清的麻烦和损失。在亡命徒眼中,伦理道德、正义、法律一钱不值,无所顾忌,还有什么能压服他们呢?

不跟亡命徒较劲,主要原因是为了不搅乱我们的正常生活,而不是懦弱害怕。我们多数人都是有正经事要去办的,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就不能与这类人较真,否则会耽误了大事。

聪明人不会作无谓的牺牲,不会卷入没有价值的冲突。社会自有正义在,秩序自有法律来维持,亡命徒迟早会受到惩罚的。但我们在日常交往中,还是尽量去识别亡命徒、避开亡命徒为妙。

我们在与亡命徒相处时,至少需要在行为界限上把握住以下三点:其一,要学会老老实实地做人,不轻易刺激或触犯脾气大、心狠手辣的人。把握住行为分寸,不给对方造成误解和幻想的机会。其二,在冲突的苗头刚出现时,要采取有效办法补救,稳住对方情绪,消灭对方的火头。其三,抓住对方欺软怕硬、欺生怯熟的心理,巧妙地做出暗示,让对方了解你的实力,晓得你的厉害,放弃拼命的念头。(2)“泼妇”

中国人习惯上把那些凶悍不讲理的女人称作泼妇。在女性群体中,泼妇是素质比较差的,也是很难对付的,不仅女士们怵泼妇,男士们也不容易“降”得了她们。触犯了这样的人,有理也讲不清楚。一旦某个群体中有这么个泼妇,在无法隔断与她往来的情况下,人们都应该小心谨慎,能在行为上把握好界限,避免与之发生抵触。

避开泼妇最积极的理由就是“投鼠忌器”。投鼠忌器语出《汉书·贾谊传》,意思是用器物打老鼠怕损坏了器物,不是怕老鼠,而是为了保护器物。对泼妇也是这样,我们不去招惹她、不与她计较,是出于我们的正事考虑,为我们的尊严和水平考虑,不要损害了我们这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3)“小人”

小人之所以常常给别人气受,甚至乐此不疲,主要是因为这样做是有所图的。要么是为了损人利己,争得一些好处,要么纯粹是为了陷害别人,避免别人胜过自己,谋求心理上的平衡。由此可见,小人是有不同层次的。

有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鼠辈小人,他们的眼睛牢牢地盯着我们周围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令人防不胜防,他们平时或许能潜藏在团体内部在背地里做手脚,但猴子的尾巴终究藏不住,终有败露的那一天。

小人是整蛊专家,可以为一点小恩怨付出一切代价,因此对付小人没有一套办法是不行的、要避开小人。小人固然厉害,但我们并不怕他,避开小人是因为我们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没有价值的争斗上。一旦把握不好自己的行为界限,得罪小人,他就会想方设法来陷害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于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所有想干好正事的人都必须绕开小人。避开小人必须在行为界限上把握好以下几点:①识别小人,摸清他的喜好和忌讳;②言行周密,有备无患,小心提防;③关键时刻要多一个心眼,不要上小人的大当。忍让和宽恕必须把握住一定的限度与人相处的时候,忍让和宽恕是一种美德,但是,必须把握住一定的限度,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不必斤斤计较,但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退让。一个人如果不敢坚持原则,以牺牲根本的东西来换取一时的苟安,他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人们的眼中,这样的人只能是窝囊无能、懦夫的形象,只能是个“受气桶”的形象。

对于不友好的人来讲,说话得多等于浪费口水,这是因为他们听不进良好教养的语言。像那种得寸进尺的人就是恶棍。遇到这样的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