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系列3本套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13:17:39

点击下载

作者:胡浪球、彭志雄、张博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农产品系列3本套装

农产品系列3本套装试读:

版权信息农产品营销第1书作  者:胡浪球出  版:博瑞森图书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 现代农业的机会来了

自序 农业需要精耕细作

第1章:农业战略 1.未来十年,中国农业的发展大势是什么2.农产品企业有哪些做大做强的机会3.农业如何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借势求发展4.如何以农业企业为核心来构建“三农”新模式

第2章:开拓市场 1.如何抓住农产品的消费心理特点2.农产品怎样才能够深度商品化3.如何打造特色农产品,实现差异化4.农产品怎样才能变成高档礼品5.高端农产品如何让消费者产生高信任度6.特色农产品如何从“小众”走向“大众”7.特色农产品如何从区域走向全国

第3章:营销手法 1.怎样利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加销量2.农产品怎样做直销3.农产品怎样做专卖店营销4.农产品怎样做餐饮渠道5.农产品怎样做商超渠道6.农产品怎样直接做社区7.农产品企业如何做好展会招商8.农产品怎么做网络营销

第4章:品牌策划 1.农产品品牌的模式有哪些,怎么用2.农产品品牌的内涵要怎么策划3.如何用认证和荣誉提升农产品品牌的信誉4.怎样通过外包装设计让农产品增值5.如何用农产品品牌的节庆营销增效益6.如何通过事件营销打造农产品品牌(本节主要内容摘自《蔬菜》2009年02期“事件营销策略在农产品品牌塑造中的有效

运用”周修亭王亚杰)7.农产品品牌还可以做食谱营销8.怎样做好农产品品牌的关键性口碑营销(本节主要内容基

来自《蔬菜》2008年07期“活用口碑营销促进农产品品牌传

播”周修亭)

第5章:商业模式 1.农产品企业如何选择正确的产业链经营模式2.农产品企业选择什么样的销售模式最靠谱3.农产品企业如何设计交易模式最科学

第6章:农业专题 1.你真的了解有机农产品营销吗2.生态农庄怎么做3.文化食品该如何做营销4.如何增加山货的服务价值

附录 中国中部崛起促进会农业产业化研究中心简介推荐序 现代农业的机会来了《销售与市场》主编梁弘

现代农业的口号提了很多年,但似乎进展不大,因为现代农业只是靠政府的文件来推动。然而,近几年新农村建设的改建及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300多亿元资金涌入,农企上市数量大幅增加,总融资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农业开始成为中国产业投资的焦点。

之后,农业跨界运营的热潮也随之而来——京东商城租地种大米,网易建起了养猪场,联想完成了对现代水果的布局……。商界大佬涉足农业,不但使自己的品牌优势扩大,而且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核心能力也被“嫁接”到农业领域。比如,联想的流程再造能力、京东的渠道等,其示范效应正进一步助推着农业领域的投资热潮。

中国地大物博,丰富的地理环境和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孕育着不同的特色农业。加速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步伐,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刻不容缓。但从事现代农业非常辛苦,其生产周期长、投入大,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成效,在众多过程复杂、步骤繁多的工程中,现代农业从业者需耐得住寂寞。

胡老师作为其中一员,毕业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有着多年的管理和营销实战经验。在众多看似前景无限的行业中,他选择了最难啃的农业,这也是源自于农民出身的他对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土地的依恋,源自于那份对乡亲、对农业骨子里的挚爱。从他为杂志撰写的多篇文章中,足以看出他对这个行业的熟稔,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目前,在我国农业企业,人才匮乏、管理落后、后续投入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最大的挑战依然来自于农业企业家的思维及对市场的认识。正如胡老师在开篇提到的“企业家一开始就走错了路,然后寄希望于咨询公司,希望咨询公司有办法挽救企业的经营。虽然局部的策略短时间有效,但企业要长期健康地发展,战略方向一定要正确。”同时,农业企业在市场操作方面的问题也值得深思和探讨,如怎样理清农产品产地品牌、品种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关系,农产品如何进驻陌生区域市场等。

在中国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安全、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持续高涨,农业产业也开始加速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随着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人才加入,将衍生出多种跨界融合的商业模式,现代农业的发展契机即将到来!自序 农业需要精耕细作

1998年8月的一天,不知道营销是什么的我,口袋里装着6000元市场开办费,独自一人来到广东清远,开设一家知名国产化妆品企业的清远市场部。从租房、招人等日常性事务,到市场推广活动策划、执行,广告媒体选择、监播,深度分销及终端宣传等,无一不是从一无所知到逐渐熟悉。

那时的中国营销书籍杂志,只有两本,一本是派力营销系列,一本是《销售与市场》杂志。在广州购书中心,买来能买到的营销书,边干边学边总结边创新,白天干活,晚上开会总结,半夜看书,早晨早起做方案。在一年半后,我升职成为总公司行销部经理,随后就是白天走全国各地市场,晚上和当地市场部开会总结。这段精耕细作的营销经历,在我的骨子里种下了营销实战的种子。

七年后,我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跟随王建国教授学习并参与《1P理论》的写作。那是2006年的春季,每周二的晚上,在王老师上完MBA课后,我陪他从光华一楼教室走向他蓝旗营的家。一路上,王老师给我讲解营1P营销和六维管理,同时用简单实际的比喻讲授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的知识。那一段昏黄路灯下的经历,让我对商业理论有了本质的认知,系统知识也变得更完善。

随后,我入职于一家从事农业和食品植入营销的咨询公司,带领着八个人的团队为客户做营销实操,开始了农业和食品咨询的历程。从此,我爱上了农业咨询这个行业,也许因为自己是农民出身,对农业有天生的亲近感,也许是在众多农业客户那里,尝到了很多高品质且美味的农产品,如有机牛奶、正宗铁棍山药等。

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农业咨询这个领域,能提供实战营销和战略咨询的咨询专家很少,一方面是因为农业本来就属于投入大、周期长、收益低的行业,没有多少盈余来请咨询专家,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农业企业的管理很初级,营销水平很低,对咨询的需求不是很大,付费也不高。这也就意味着为农业企业做咨询,企业付比较少的钱,而咨询专家要做更多的工作。咨询专家在帮农业企业做营销咨询的同时,还要帮企业做一些简单的组织流程、战略梳理、人力资源工作等。要求高但收费低,这种苦差事一些咨询专家也不愿意干。所以,这些让我愿意投身于农业咨询领域。

鉴于农业企业的营销水平比较低,所以我决定出本有关农产品实战营销的书,把自己十多年对营销的理解,多年农业咨询的经验,以及对农业的研究心得,用简单的语言,结合几十个实际运作案例总结出来。本书内容不但让读到本书的农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一看就明白,而且马上能用到自己企业的经营中,为企业产生效益。

本书的成稿,要感谢很多人。

感谢博瑞森图书的马优编辑,帮我完成这个心愿。

感谢十五年前带我入行的韦总,没有他的慧眼,我不知道今天在做什么。

感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建国教授的言传身教,让我对商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感谢广西和桂集团的黄伟文董事长,八年来一直给予我资金和信念的大力支持,不仅让我在北大潜心修炼三年,还从他那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

感谢河南省中国中部崛起促进会农业产业化研究中心的杨剑军主任,他专注于农业行业研究和资源整合,帮农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实地拜访一百多家农业企业,在给我很多农业咨询实战建议的同时让我敬佩。

感谢《销售与市场》的绳娜编辑,她以自己对职业的敏感,给本书提出了不少建议。

感谢十多年来的客户和朋友,他们教会我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战营销方法。

最后要感谢和君咨询集团,提供我一个平台,感谢和君咨询集团的同事,给予了我很多启发。

本书肯定有很多不足,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在农业咨询的过程中更加的“精耕细作”。胡浪球2013年6月23日清晨于北京海淀学院路第1章:农业战略1.未来十年,中国农业的发展大势是什么

一本有关农产品营销的书,为什么开篇就谈农业战略?

作者在咨询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太多的企业家一开始就走错了路,然后寄希望于咨询公司,希望咨询公司有办法挽救企业。虽然局部的策略短时间有效,但企业要长期健康地发展,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方向。

本章主要论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中国农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大势。(2)农产品企业有哪些做大做强的机会。(3)从资源延伸的角度看,农业可以与哪些产业相结合。(4)农业企业如何与各利益方(农民、农村、政府等)构建新的模式。

农产品企业家在琢磨怎么让产品卖得更多、更贵之前,最好先思考这些问题。未来十年,中国农业发展的“四化”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农业的趋势表现为“四化”: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

第一,区域化

简单的说,就是农产品企业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以及历史,布局农产品生产的品类和品种。例如,沿海地区主要生产海产品,东北主要生产大米、大豆等大宗粮食产品。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生产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河南平顶山农业局的一位官员告诉笔者,当地的蔬菜产业发展艰难,主要是被外地低价菜所冲击,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体悟到蔬菜产业也已经形成了区域化的特征。

第二,专业化

农业的专业化,即农业产业链的专业化,一方面指农业在产业、产中、产后、流通、消费五个环节的每一个节点的专业化,如专业做农资、专业做冷链运输、专业做农产品销售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指专业做一个或者一类农产品,摆脱过去“小而全”的模式。详细内容请阅读第5章内容。

第三,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就是把原来分散的经营,像工业生产一样,集中起来,形成规模,真正让农业形成一个产业集体。从而一方面改变过去“小生产”和“大市场”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化提高农业的各种资源和要素的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的经营水平。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组织化,本质是提高农业资源和要素的利用效率。中国有很多合作社是伪产业化,由于“公司+农户”的形式没有有效对农业的产业链进行组织,所以谈不上提高效率。不管是龙头企业、合作社,还是农业协会,本质是要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没有提高效率的产业化形式都称不上产业化。

第四,品牌化

农业的品牌化,主要指农产品的品牌化,其内涵主要有二点:第一,农产品“品”的提升,这是基础,有了“品”的提升才能打造出“牌”。“品”的提升可以从品类、品种和品质三个方面来提升,关于“品”的提升,可以阅读本书第二章。第二,打造农产品的“牌”,具体内容请阅读本书第4章。中国现代农业的三大转变

转变一:生产方式的大转变

首先,由手工作业到机械化作业。男耕女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用人工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已经没有竞争优势,机械化生产已经在很多农业领域逐步实施,并进一步深化和扩张。

其次,由靠天吃饭到靠技术吃饭。传统农业生产多依赖自然条件,“靠天吃饭”,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随着农业设施的科技化,现代农业生产多了一层科技的保护伞。例如,正大集团的养鸡工厂,通过技术可以精确知道每一只鸡每天的每个部位能长多少肉。高科技的广泛运用,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农业领域得到充分发挥。

转变二:生产要素投入的大转变

以土地和人力投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和科技投入为主。几千年来,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两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和人。在农业社会,一切的政治和经济活动都围绕着土地和人这两个要素运作。然而,在工业革命的强大影响下,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要素从传统的土地和人转变成工业化的资本和科技。过去贫瘠的荒地和盐碱地现在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进行改良,过去一亩地多产粮是一直是农民的奢望,现在一亩地不仅多产,而且通过高科技可以让一亩地产值达几十万元。资本和科技的投入是现代农业的根本。

转变三:生产结果的大转变

农业生产的产品由单一农产品到多种产品(工艺品、创意产品、旅游产品、农业地产等)的结合。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少。随着工商资本大量进入农业领域,农业产业从单纯的单一模式向多产业结合模式发展,具体内容请参考本章第3节《农业如何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借势求发展》。2.农产品企业有哪些做大做强的机会

农业是一个复杂的大棋局,不仅自身的产业链环节,而且牵涉的方面也很广。目前中国的农产品行业处于粗放阶段,这意味着其中有很多的机会。

农产品企业做大做强的机会,总结起来有三大类:资源类机会、产品类机会和市场类机会。资源类机会

资源类机会,指农产品企业通过占有资源而做大做强。资源类机会主要有三种:占有自然资源机会、占有品种资源机会、占有产地品牌资源机会。

第一,占有自然资源的机会

天时和地利是农产品高品质来源的基础。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未被污染的土壤和水已经很少,这些未被污染的土壤和水就是最好的自然资源。如果加上合适的气候,选择适合气候的农产品耕种,这种自然资源就是农产品企业的风水宝地。然而,这样的地方往往交通不发达、人烟稀少,资本也没有关注,所以,占有这些资源的代价往往很低。如,几千亩低坡度、土壤条件好、远离城市、有泉水的山,一年只要几万元的费用。以低成本占有这些风水宝地,即使不开发,在8~10年后,也会大大升值。

第二,占有品种资源的机会

工业化的社会,一切以利益为衡量标准,这就使农产品的品种研发方向是高产、高效、防病。实际上,我国有很多古老的、有特色的品种,例如猪有乌山猪、巴马香猪、湘西黑猪等几十个品种,鸡有清远麻鸡、丝羽乌骨鸡、文昌鸡、等几十个品种。一般这些品种老百姓很少听说,因为这些特色品种的养殖利润没市面上流行的品种高。但是,对农产品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占有这些品种资源,然后开发利用,打造名、优、特农产品,既保护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好遗产,也为企业打造了独有的竞争力。

第三,占有产地品牌资源的机会

根据统计,现在能申请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有15600多件,而已经申请的只有1000多件,不到10%,这意味着就现有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还有90%多的地理标志可以申请。除这些特色农产品外,还有更多的农产品也可以申请地理标志,也就是说,可以申请几万个地理标志产品。占有这些产地品牌资源,就占领了这个区域同品类的制高点。产品类机会

产品类机会指的是农产品在产品方面的机会,主要有产品差异化机会、精深加工机会、品牌化机会。按照品类、品种、品质、品相、品牌,以及农产品精加工出来的食品、保健品来细分,农产品细分产品至少有几万种,随便挑一种,乘以13亿中国人,就能轻松获利。

第一,产品差异化机会

有一个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产品叫“仙草”,一家企业靠经营这样一个品类的产品能挣到几亿元,广东一家用特色养殖方式养殖草鱼的企业突破了10亿元。农产品的品类繁多,每个品类又衍生出很多品种,品种还可以分品质高低。从品类、品种和品质等方面,农产品的差异化机会何止成千上万。至于同一个品类如何实现差异化,请阅读第2章第3节内容。

第二,精深加工机会

中华民族是个食文化非常丰富的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无数种吃法,食物的每一种吃法都可以变成一种产品。例如武汉人喜欢吃的莲藕排骨汤,一家企业通过它就做到了1亿多元,还有培根、火腿肠等西式制品,也是一种吃法变一种产品的模式。

另外把农产品里的各种成分,提取出来加工成工业原料、食品、保健品,附加值会更高。例如,辣椒可以精加工出辣椒红色素、辣椒碱、辣椒精等高附加值产品。

还有就是常见的把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食品或者饮料,例如,苹果可以深加工出果汁、果脯、果酱、果干、果丹皮、苹果罐头等产品。

第三,品牌机会

顾客在菜市场买菜,基本不问菜是什么牌子的,只会说在哪家买的,更何况很多蔬菜本身也没有牌子,这就是机会。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都没有品牌化,特别是水果、蔬菜,肉蛋和粮食的品牌化程度稍高一些,但是也远远没有达到牛奶和食用油那种大品牌几乎垄断市场的状况,也就是说,粮食、肉蛋、果蔬这些品类的品牌化机会更大。例如,以北京市场为主的“德清源”品牌鸡蛋做到了几亿元,如果能做到全国的省会市场,几十亿元大概也能轻松达到。市场类机会

市场类机会指的是农产品企业在市场运作方面的机会,主要有区域市场机会及独特的客户和渠道机会。

第一,区域市场机会

三百多个中国地市级(含县级市场)区域市场,随便开发一个区域市场,随便选一种农产品,市场容量都在几千万元以上。如,做一种产品的几个地级市场的老大,能轻松做到几亿元。或者,做一个50万常驻人口的地级市场的果蔬农产品品牌第一名,只要占10%的市场份额,也能轻松获利。这些都是机会点,抓住其中一个就能轻松赚钱。

第二,独特的客户和渠道机会

农产品的消费对象有三大类:个体消费者、集团消费者、工业原料消费者。这些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渠道丰富多样,有订单农业、农超对接、直销、网络、批发市场、专卖店等。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购买渠道,农产品企业都可以发现自己独特的机会点,例如,专给肯德基供应结球生菜为主的蔬菜企业,一年能做到几亿元。3.农业如何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借势求发展

农业不是单一产业,而是综合产业。

农业除了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外,农村的土地、农村的生态环境、农民的文化生活等,都可以延伸出很多产业。所以,农业还具有就业、生态、文化传承、养生、休闲、体验、旅游等多种功能。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既靠传统农业的提质增效,又依赖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农业与其他产业结合的具体模式

理论上讲,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可以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甚至第四产业相结合。然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必须有利可图。现在常见的产业结合类型主要有:农业与食品加工业的结合、农业与餐饮业的结合、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农业与地产业的结合、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农业与食品加工业的结合

指一家企业首先种出农产品,然后深加工成各种食品,由于农产品本身就是食品加工原料,这种模式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在此不详细论述。农业与餐饮业的结合

指农产品企业自己开餐饮店。这种模式也很好理解,农产品本身就是餐饮业食品的原料,特别是特色强的农产品,更适合企业自己开特色餐饮店。具体内容请阅读第3章第4节。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这是目前发展很迅速的休闲农业模式,按照提供的服务和规模,有小型、个体的采摘、农家饭等基础服务,也有度假旅游、文化体验等高级休闲服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农家乐模式

顾名思义,农家乐模式指农民利用自家的房子,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以及村子的农村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农家乐模式一般提供原生态的美食、采摘、农事活动体验、风光体验等服务。这种模式由于很少提供住宿,游客需要当天来回,所以,农家乐的辐射市场范围比较小,一般在城市周边的30公里范围内。如果太远,农家乐的竞争力就下降许多,因为在路上会耽误很长时间,折腾大半天,吃顿饭或者钓个鱼,游客的体验感会下降很多。

第二种模式,生态农庄模式

由农家到农庄,从规模到服务都提升了一个档次。一家农家乐可能真正的服务主体面积就几十、几百平方米。而一个农庄至少是几十亩,一般都在几百亩。农家乐提供的主要是基础的食、玩、购服务,而农庄提供的是全面的食、住、行、游、购、娱,除此之外,还有的农庄提供教育体验(育)、特色的民俗民乐体验(乐)、其他的精神体验(感)等高层次的服务。基于生态农庄的面积大和高层次的服务,生态农庄的辐射范围也大大扩充。一般来说,特色和吸引力不是非常强的生态农庄在80公里范围内比较合适,如果特色很强,那么最大范围可以在180公里内,也就是说180公里内的人都是农庄的潜在顾客。

详细内容请阅读本书第6章第2节。

第三种模式,农业园区模式。

农业园区模式指利用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博览园等农业园区,为游客提供参加农业活动、参观学习农业高科技、了解农业文化和农业知识的休闲旅游活动。农业园区的主要特征,面积上,至少几千亩甚至上万亩,特色上,主要是高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博览园区,这和生态农庄有显著的不同。农业园区既可以为游客提供农业观光、体验、DIY教育等基础的农业体验服务,也可以提供农业博览会、农业交流会等农业行业交流的机会。游客除娱乐外,还可以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发展商务合作机会等。例如,西安的杨凌农业科技园区,几乎是西部地区农民以及政府协会的农业教育和学习基地,每年一次的杨凌农高会,也是产品销售、农业科技交流的大好机会,吸引了无数农业从业者以及对农业感兴趣的人参加。

第四种模式,度假村模式

前面三种模式,游客的逗留时间一般比较短,而度假村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去度假的,也就是long-stay的旅游模式。因此,要求度假村更加有特色,度假村一般都是在自然风光秀丽的地方,有清新怡人的空气、生态环保的绿色空间,有的还有地热温泉,当然更少不了“农”的特色,如有特色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度假村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养生等服务,同时也提供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产品采摘和购买等基础的农业休闲类服务。农业与地产业的结合

以农业的名义圈地,以农业的名义开发地产,已经成为农业用地的主旋律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农业旅游地产

农业旅游地产是以农家乐、农业园区、古村落等依托,开发度假酒店、山庄,出租或者卖给旅游人群和投资者,同时有很多涉农的配套设施,如生态餐饮、生态渔塘等。还有一种在大型国家级景区的周边,开发各种养老、养生地产,同时配套很多农业生产的设施,也属于农业旅游地产的范畴。农业旅游地产的本质是地产,农业是配套设施,旅游是噱头。

第二种类型:农业工业地产

以农产品深加工名义,建一个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吸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进来建厂,这就是农业工业地产。

第三种类型:农业商业地产

目前在很多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都有农产品交易市场。其本质是什么呢?一方面,市场的运营商建个农产品交易市场,有的是综合型的市场,有的是单一产品的交易市场,运营商可以卖铺面。另一方面,在这个交易市场里,还有更多其他建筑,有的是酒店等商业设施,有的是物流仓库等物流设施,更多的则是住宅。这一大类都可以归类为农业商业地产,在农业的大旗下,做地产生意。地上的产业和农业有没有关系,有多少关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卖了多少地,在这些地上做了多少商业的内容。

第四种类型:新农村建设旗帜下的农村房地产开发

让农民上楼,住在一起,然后把原有的宅基地腾出来,以空间换土地,不仅农民住上了城里人的楼房,政府有了更多可以卖的土地,开发商也可以低价拿到一大片土地,这是目前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逻辑。当然,在卖度假别墅的同时,别忘了配一块菜地,在打造特色小镇的同时,不能忘记请原来的地主——农民来打工。让农民变成拿工资的工人,让农村的土地和资源大幅增值,新农村建设不仅让农民享受了新的生活方式,也让政府和商人获得新的利益,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式。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

几千年的农业社会,给予了农业丰富的文化内涵,把现代的文化创意思维和农业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大大扩大了农业的产业空间。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融入模式

融入模式是把文化创意融入到农业行业里,也就是在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中,融入文化创意的元素,从而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流通和消费这五个环节都可以融入文化创意。最简单的融入方式是在农产品上加入文化创意,例如,寿桃礼盒、创意海鲜礼盒等。复杂一点的可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入文化创意。例如,在大连,农民在种玉米前便设计好迷宫图案,按图种植,当玉米长高后便成为国内首创的玉米迷宫,这便创造了新的价值。

第二种模式:衍生模式

衍生模式是由农业衍生出来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有紧密的关联。一种衍生模式就是农业的产品衍生模式,如日本的男前豆腐店由豆腐衍生出卡通、歌曲下载、文化T恤等文化创意产品,中国台湾南投信义乡的梅子衍生出梅子梦工厂的文化衫、球帽、公仔等文化创意产品。“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有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

第三种模式:文化主导模式

文化主导模式指的是以农业为引子或者起源,以文化创意为主导,结合多种产业发展的模式。最显著的案例就是各种农事节庆活动,例如,赣南的脐橙节、草原音乐节等,这些节庆本质上是文化产业,只是穿着农业的外衣。另外,农业博览馆、农耕文化馆等也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但是,借用了农业的概念,这种也属于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文化主导模式。4.如何以农业企业为核心来构建“三农”新模式“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的问题。

农业问题,主要是指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

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

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农民的非农产业出路极其狭窄。

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规划执行不力,乡村建设混乱。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又取决于农民收入水平。说“三农”问题严重,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必然“三农”问题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农业企业能发展出一种新的模式,不仅解决三农问题,而且自身也将获得巨大的收益。以农业企业为核心构建“三农”新模式的前提和关键要素

以农业企业为核心构建“三农”新模式,要把握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必须以农业企业为核心,这是最重要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必须以农业为根本,因为农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农业。另一方面,必须是以农业企业为核心,这意味着农业企业在“三农”新模式中占有主导权,不管是行业规则还是利益分配,农业企业都要有话语权。

第二,要解决“三农”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农民增收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农民收入比过去多,另一方面,要让农民的收入比外出务工人员的平均水平高一些,并且每年收入都要增一点。

第三,模式一定要“新”。只有新的模式才能吸引政府、媒体的眼球,才能扩大传播影响,企业才能获得相应的资源,否则,企业就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所谓“新”,一方面,要和当地的模式不同,另一方面,要与同行业的模式有所不同,不能完全抄袭,要有所创新和超越。

农业企业要构建出成功的“三农”新模式,有三个关键要素。

第一,必须获得各利益相关方的大力支持

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农民、村镇领导、区县市三级政府,这些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各不相同,有的要政绩,有的要面子,有的要经济效益。对各利益相关方要深入调研、摸底,把握各方需求,特别是主事人的需求,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去满足他们。

第二,要有好的模式

主要是各方利益的合理分配模式,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一方面是和其他农业企业纵向纵向比较的合理,另一方面是利益相关者横向比较的合理,还有企业本身的投入产出要合理,不能光砸钱不见收益,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

第三,要用模式整合各方资源

对于一般的农业企业来说,按照工业类企业先投入后产出的方法,光靠农业企业自身的资源和投入来经营是很艰难的,所以农业企业一方面要大力吸引“三农”的外部资源,例如,引进外部资金、订单农业、引进外部股东等,另一方面要用模式整合运营内部的资源,例如,农村的土地可以用土地入股的方式代替流转租金,这样就节约了农业企业的现金支出。

农业企业为核心构建“三农”新模式的类型

以农业企业为核心的“三农”新模式总共有三种类型:农业产业型、农业工业型、产业联动型。

第一,农业产业型

即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整合农业产业链,并与发达市场网络连接,解决分散、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可以获得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后续收益,又可以获得产业链的平均利润,进而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逐步打造龙头型经济,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第二,农业工业型

农业工业型是按照工业化的标准来进行农业生产,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农田变成车间,采用合同聘用制把农民变成每月领工资的工人,采用标准化、机械化的方法把农产品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这种类型需要农业企业较大的资金投入,因为农业的各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由企业来承担。

第三,产业联动型

指的是农业和其他产业的结合,具体请阅读本章第3节“农业如何与其他产业结合的具体模式”的内容。第2章:开拓市场1.如何抓住农产品的消费心理特点

老百姓购买水果、蔬菜、米面、肉蛋奶等农产品,最关心的三点就是:安全、新鲜、土气。为什么安全是农产品消费的第一关注点

第一,民以“食”为天,但现在食品质量令人担忧

老百姓日常消费的农产品,主要有米面、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但现在吃的大米含重金属镉,蔬菜有农药残留,鸡是吃激素和抗生素长大的鸡,猪是瘦肉健美猪等。

第二,土壤、水等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

祖国大好河山,土壤重金属含量不超标的农田有多少?各种重金属、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都通过废水管道流入江河湖泊,渗入地下水,这样的土和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能不含毒吗?

由于中国目前的农产品生产环节绝大多数是农民个人的生产行为,为了多赚钱,少花钱,各种能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的手段,如杀虫打农药、高产多用无机肥、蔬菜保鲜用甲醛、水果保鲜加层蜡等都用上。

所以农产品消费心理,从20世纪70、80年代吃的饱,到20世纪90年代吃得好,到现在吃的安全。安全是老百姓现在在购买农产品时首要关注的问题,因为病从口入。

第三,安全“三品”产品蓬勃发展

基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三品”的认证,也就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

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7万多个,面积近8.7亿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近7万种,产品总量3.7亿吨;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6622家,产品总数近1.7万个;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1300多家,产品超过6000个。

2011年无公害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9.5%,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按绿色食品标准)99.4%,有机食品抽检合格率99.2%。据农业部市场调查,大中城市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已超过70%和80%,安全成为国内大中城市居民消费的一个“热点”。

第四,农业巨头纷纷打“安全”牌“产业链,好产品”,中粮集团给老百姓传达的是“产业链、好产品,安全品质、好生活”的健康理念。无独有偶,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最近的广告语也换成了“安心之选,首农集团”。无论是中粮的安全品质,还是首农的“安心之选”,关注的都是农产品安全问题。新鲜是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基础

第一,新鲜是农产品营养价值的保证

水果、蔬菜在采摘后,仍然是一个活体,是具有生命力的碳水化合物,具有易腐败、不易保存的特点,如不及时消费,一段时间后,就会腐败、变质,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

第二,新鲜是农产品外观价值的直接表现

老百姓买菜,无法从蔬菜的营养品质、卫生品质去判断,最直观方式是外观,觉得水灵的蔬菜水果就是新鲜的,显得红润的肉就是新鲜的。因此,新鲜的程度直接决定老百姓是否购买。

第三,温度是农产品保鲜最重要的条件

温度越低,产品的营养消耗越少,微生物繁殖越慢,保持新鲜品质的时间也越长。同时,温度变化越小,保鲜效果越好。所以保鲜贮藏要求一个相对稳定的低温条件,大多数农产品最适保鲜温度是0℃左右。“土气”是农产品的本质

农产品的根本在于“农”,不同区域的水土、气候、周期生产出不同品种和品质的农产品。“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一句成语说的就是同一品种,因为气温、气候、光照、土壤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长出不同的果子。特别是区域特色农产品,靠的就是原产地,才独显价值,我们喜欢吃赣南的脐橙、新疆的苹果、五常的大米、焦作的铁棍山药等等,就是这个道理。像日常的蔬菜、猪肉、鸡蛋等很多农产品虽然在各地都能生产,但是,在土里种的蔬菜和无土栽培靠营养液的蔬菜,品质显然不同。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千百年来,农产品的生产依附于“农”,只有以“农”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才是真正符合农产品本来属性的产品。因此,“土气”,才是农产品的本质。“土气”是老百姓认定农产品高品质的根本。

如果说一个东西土里土气,似乎给人的印象不怎么好,但许多农产品却因为“土气”而大受欢迎,因为老百姓在心中很自然的把“土”和“原始”、“生态”、“天然”等现代生活消费的时尚元素联系起来。

在人们的固有观念里,在千百年传承的饮食文化的影响下,“土气”的农产品才是高品质的农产品,这种消费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也不是一个产品广告能改变的,只有生产出符合消费观念的农产品,才能占据消费者的心智,才能既卖得好又卖得贵。

我国名优特产品多,都可以注册原产地地理标志,从而保护区域性名优特产品。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不同区域独特的地质地貌和气候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农产品的品质特征。

据初步估算,全国目前有一定历史渊源和生产规模的地方名特优产品为15600多种,平均每县分布3~5种左右,其中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约占20%。如浙江省的西湖龙井、江西的赣南脐橙、湖南的湘莲、山东博山金银花等。

然而,还有部分地方政府、涉农协会和企业由于没有充分的知识产权意识,而没有申请地理标志产品来保护当地的名优特产品。截至2011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通过公告对国内1200余种地理标志产品实施了专门保护。产品范围涉及特色农产品、葡萄酒、黄酒、茶叶、水果、花卉、工艺品、调味品、中药材、水产品、肉制品等,涉农地理标志产品占1100多种,达总数的92%,产地范围涵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掌握农产品三个消费心理对农产品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

第一,农产品企业必须从三个消费心理审视自己的产品、模式

好的农产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安全、新鲜、土气,缺一不可。

有人开发的“阳台菜园”,是通过给老百姓提供种子、肥料,然后带回家,放在阳台上种。还有人弄的是智能化阳台菜园,不用施肥,用营养液种菜,看似很新鲜,也满足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但是,这样的产品规模做不大,也做不久,因为缺少了“土气”,土不同、气候、温差、日照等都不同,种的菜品质肯定有很大的差异。

第二,三个消费心理就是帮助农产品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占有安全、土气的自然资源是农产品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之一。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不受污染的水和土,已经很稀缺,哪家企业有不受污染的自然资源,就相当于拥有了生产高档、优质农产品的自然条件,这是其他企业难以超越的。

申请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是农产品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之二。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区域特色农产品,而这些农产品90%以上都还没有申请地理标志。哪家农产品企业申请到了地理标志,就相当于控制了这个区域的这类产品的销售价格。有地标的产品和没地标的产品不仅是正宗不正宗的区别,还有价格影响,如阳澄湖的大闸蟹比阳澄湖周边的大闸蟹贵上很多倍。案例1 新鲜鸡蛋引发购买狂潮

南京益洪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老板刘莉兰有段时间伤透了脑筋,因为不知道如何让自己公司养殖的鸡蛋推销出去,鸡蛋市场早已被一些知名品牌占据,自己的产品拿什么和人家竞争。

经过思考,刘莉兰突然想到,以前出国的时候看到国外超市里一周内的鸡蛋价格非常昂贵,而超过一周的鸡蛋会以很低的价格来处理。而在国内要想吃新鲜的鸡蛋也有一个时间过程,从农场到经销商,从经销商再到超市,从超市再到老百姓,这怎么说也得有10天的时间。刘莉兰决定就从新鲜入手,可是怎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把新鲜的鸡蛋送到消费者手里呢?

刘莉兰决定效仿社区送新鲜牛奶的做法,采用直销的方式从社区开始。

在社区咨询时,有的消费者会问:“打电话你就可以送来吗?”刘莉兰说:“可以,你一个月要订多少蛋,每天要多少蛋和我们说清楚,我们可以像送奶一样的送。这是我们的蛋箱,你可以每天拿钥匙开蛋箱取鸡蛋,一个月收一次钱。”

还有的消费者会质疑鸡蛋是不是当天新鲜的,刘莉兰则回答说:“南京市有几万户订我们公司的鸡蛋,我们每天从山上采集好,把鸡蛋集体送到一个地点,然后由这个派送点进行派送。我们每天派送,这比超市的新鲜,时间最多为1~2天之间,这个我不能瞎说。”

鸡蛋不但新鲜,而且先吃蛋后付钱,刘莉兰打出的这个理念迎合了大多数人的消费心理。就这样,刘莉兰每天不停地在社区、学校、幼儿园这些地方穿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赢得了10万家固定的消费客户。案例2 :土鸡比特种鸡好卖

郑江凌与其他4位合伙人在大学毕业后决定创业,经过调查,他们决定养鸡,并成立了巴东县乾元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他们不养土鸡,搞特色养殖,养珍珠鸡,因为珍珠鸡容易喂养,三个月左右就能出栏,且价格比一般土鸡高出很多。走遍恩施自治州的8个县市,几乎没人养珍珠鸡,这个发现让郑江凌欣喜若狂,他认定只要把养珍珠鸡就肯定有市场。

2010年6月,第一批珍珠鸡出栏,郑江凌拉着1000只鸡出去找市场。参照网上报价,他将珍珠鸡市场卖价定为25元一斤。但他跑遍恩施自治州的四个县市,发现客户既不接受珍珠鸡也不接受这个价格。

郑江凌决定去周边城市做市场调查。跑遍各大酒店、农贸市场,郑江凌发现了鸡卖不掉的原因是因为消费者认为用的东西是越洋气越好,但是吃的东西是越土气越好。

郑江凌发现,珍珠鸡新奇,虽消费量不大,但消费者对农户散养的鸡和鸡蛋非常认可。川子架村没有工业,鸡都是自然放养,吃五谷杂粮长大,这成了郑江凌的卖点。而他对创业的激情和坚持,也打动了很多经销商。

郑江凌从宜昌市拿到了一个年200万枚鸡蛋的订单。有了订单,他决定发动农户继续养鸡、卖鸡蛋。郑江凌提供鸡苗,回收鸡蛋,让有经济实力、管理能力的农户作为核心养殖户,发展散户养鸡。2.农产品怎样才能够深度商品化

农产品的商品化,是指对农产品进行的一系列维持和提高品质,实现产品增值,发挥最大使用价值的过程。

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包括对农产品的采收、清洗、分级、加工、包装、储藏等过程。农产品的商品化处理既有利于避免腐烂,减少浪费,又可保持农产品的品质。本节主要谈的是两种更深层次、商品化价值更高的方法。深度分级,把单个农产品“剥开卖”

单个农产品也可以剥开卖。一般的产品分级是按形状、大小等分类,例如,水果按大小、外形等分级,猪、牛、羊按部位不同价格分级等。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苹果能否像猪一样切开卖,苹果皮、外层肉、内层肉分开卖。更进一步,能否把苹果作为原料,粗加工成苹果食品,例如,苹果皮干、苹果肉干等。这主要看农产品是否会由于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价值。

哪些农产品能剥开卖?从技术的层面来讲,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剥开卖,因为不同的部位都有不同的品质,从而产生不同的价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得注意二点:一是,剥开分级越少,价值越低,例如,前面讲的苹果,外层肉和内层肉各方面品质都差不多,把内外层肉剥开卖价值就不大。二是,剥开卖的各层都要有比较成熟的消费习惯,或者有特定的销售对象,这样才能让剥开卖的总价值比单个整卖的总价值高。菜谱化,让农产品组合起来卖

一般情况下,农产品是按种类卖,消费者都是买各种菜,然后回家自己加工、配菜。所以,一般的农产品企业,也是这样卖蔬菜的专卖蔬菜,卖肉的专卖肉,很少有人把蔬菜和肉组合起来,变成一种商品,然后卖给客户。这样的做法就是农产品的菜谱化。

在快节奏生活的城市,时间是人们最大的成本,凡能节约时间的做法都是有很大价值的。把一家一户的分散化的净菜、切菜、配菜的劳动变成一种专业化、规模化的统一劳动,也是很有价值的。案例1 一棵芹菜分四部分卖

2008年前,章丘市辛寨鲍家村的芹菜每斤最多只卖2元,而这两年鲍家村的芹菜竟然卖到一斤近百元,鲍家村人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鲍家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殿明在销售时将一棵芹菜分四等级,最外面一层不经过任何包装,每斤只卖3元,里面一层每斤卖10元,越往里面,价格越高,最贵的是中间的芹菜芽,卖90元一斤。90元一斤芹菜芽主要定位在高档酒店、高端宾馆等地方。

刘殿明认为从外观上能看出质量的好坏,最外边一层秸子发黄,纤维要多点,在里边的秸子发绿,纤维少点,越往里,芹菜的质量越好。

2009年时,刘殿明和他的合作社通过统一分级、包装,90元一斤的芹菜芽每天就能卖掉五六百斤,其他等级的芹菜销量每天也有近1万斤,均价达到了15元一斤,原来怎么也不上价的芹菜成了当地老百姓的财富源泉。案例2 薄薄的海带竟然能分20层,做到几百种产品

2002年5月,荣成市新诚山昆布食品有限公司一共收割了5000吨海带,但由于没有加工设备和技术,它的海带在简单的晾晒盐渍或做成海带丝之后,以平均每公斤2.4元的低价卖了出去。老板李健做梦都在想,自己的海带怎样才能脱胎换骨。

偶然想到1999年在日本的一家海产品展览馆里,他发现了一个奇观,只见一个人一手拿着一条3米长的海带,一手拿着一把菜刀,眨眼工夫就从那条不过几毫米厚的海带上,剥下足足20层海带膜。

李健想:海带能拨20层膜,那它的产品大约能有370多种。接下来的发现让他更吃惊,海带不仅能够剥皮,还能做成几百种口味不同的食品,价格也是原海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受此启发,2003年,李健做出了大批海带膜、海带板以及海带糖等海带产品,但由于日本对海带进口实行严格的配额限制,李健只能寄希望于国内市场。然而,面对变了颜色的海带,市场并不买账。海带变成海带膜、海带板,只是由绿变白,由厚变薄,做法还跟原来一样。李健终于意识到,赔钱是因为一个致命的细节,人们不认识剥了皮的海带,而自己在包装上居然也没有注明食用方法。于是,李健及时更换包装。

2004年10月,威海市举办海产品展销会,李健准备了大量海带,但他并不是去卖,而是让大家品尝。

通过现场验证,李健发现,消费者最容易接受的是方便海带丝、海带膜和海带糖,这三大类海带食品后来成了李健占领市场的主打品种。荣成和威海的市场渐渐有了海带加工食品的一席之地。

从2006年开始,李健的海带年产量达到了1万吨,加工产品在原来三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销售产值达到了上亿元。案例3 鲜切菜和社区配菜可以到一个亿

北京康一品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原来在北京市北务镇有70个大棚的农业观光采摘园。每年“五一”、“十一”黄金周都是销售旺季,而黄金周过后,西红柿、茄子这些应季的蔬菜就不太好卖,最后得白白扔掉。

为了解决销路问题,2007年年底,公司投资100多万元购买了一套切菜设备,将蔬菜做成鲜切菜销往市场,鲜切菜不仅市场需求大,而且利润比较高。公司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配菜,经过清洗、切割、灭菌和密封等工序后,包装成箱后就可以直接送到市民的餐桌。市民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简单的烹调,不仅方便、快捷,省去了择菜、洗菜、切菜的过程,而且还可以省水、省电、省垃圾费。

试运行一年后,鲜切菜不仅受到了很多企事业单位和市民朋友的青睐,而且康一品物流有限公司也成了第29届奥运会北京市政府指定“奥运鲜切菜特供单位”。

康一品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成云算了这样一笔帐:“以前光卖农产品蔬菜,不仅产品单一,需要简单的加工、包装,而且还卖不上价格,而做鲜切菜成本虽高一点,但价格却翻了一番,净利润也能提高三成左右。”

2008年9月底,肖成云首先在北京市中关村建立一个配送中心,主要向销售网点、居民家配送社区菜。

肖成云说:“像宫保鸡丁、鱼香肉丝、辣子鸡丁、尖椒牛柳这一类的,大荤有100多种,小荤有100多种,蔬菜有200多种,可以做到每天菜品不同。”而顾客说自己讨厌切牛肉丝什么的,切完还得下锅,鲜切菜买回去放点油炒一下就行。

到2012年,康一品农产品物流公司已获国家ISO22000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和国家许可的餐饮行业A级准入标牌,有自己的企业标准,有12000亩蔬菜保护地,成为一家集种植、鲜切、焯菜、精品蔬菜配送,农副产品真空包装、冷藏储备、物流配送、营养快餐于一身的蔬菜配送企业。3.如何打造特色农产品,实现差异化

北京的大白菜和济南的大白菜表面没什么区别,超市的猪肉和菜市场的猪肉看上去也没什么区别,于是在老百姓的眼里,同一品类的农产品看似都一个样,而从事农产品营销的行业人士也纷纷感叹农产品是同质化最严重的产品,没法差异化。

其实不然,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很多,而这些因素都可以成为差异化的方向,本书只列举三例:品种差异化、种养殖方式差异化、消费者差异化。

农产品差异化最关键的是农产品从业人员要树立差异化的思维,在农产品普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找出自己的核心差异点,从而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品种差异化

第一,品种是影响农产品品质最基本的因素

为什么杂交水稻比一般的水稻亩产高许多,为什么白羽肉鸡比土鸡长得快,最关键的是因为品种的不同,也就是遗传基因不同。这其实很好理解,就像北方人身高普遍高于南方人一样,所以选择好品种是农产品品质最基本的一个环节。

第二,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品种

同一品类的农产品有几十、几百个品种,各有各的特性。例如,常见的萝卜就可依据根形、根色、用途、生长期长短及栽培等情况分类,依根形可分为长、圆、扁圆、卵圆、纺锤、圆锥等形,依据皮色可分为红、绿、白、紫等色,依用途可分为菜用、水果及加工腌制等类,依生长期的长短可分为早熟、中熟及晚熟,在栽培上一般依收获季节分为冬萝卜、春萝卜、夏秋萝卜及四季萝卜四类。

对于农产品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经济效益。所以,农产品企业选择品种和其他消费品的产品不同,一般的消费品是从市场需求出发,然后通过价格战,或者差异化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农产品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种殖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例如,水稻如果不适合当地,再有市场需求也不行。

其次,考虑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现状。一般的生活必需农产品已经实现了买卖全国,海南的豇豆卖到全国,广西的香蕉卖到全国,因此农产品企业要考虑不同品种,品种的不同,产品品质也不同,这是竞争的一大法宝。

最后,如何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品种。大家可能认为同样的白羽鸡你养,我也能养啊,所以,对农产品企业来说,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种更重要。

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创造属于自己品种的方法,第一个是自己育种,然后给这个品种起一个专属名字,如台湾一种新的菠萝品种就命名为“金凤钻梨”;第二个是把一个大家都用的品种起一个专属名字,如新西兰的奇异果其实就是我国的猕猴桃,神户牛肉本质上还是牛肉。创造新品种的最关键是要注册相关的商标,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种养殖方式差异化

第一,种养殖方式不同,农产品的品质也不同

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现在的菜吃起来没以前香?原因有很多,最主要是因为以前农村自己家养鸡,是散养,平时都是鸡自己找虫子吃,再喂些稻谷,这样的鸡和鸡蛋吃起来和现在工厂化大规模养出来的鸡味道当然相差很远。农产品企业家可以充分利用农产品的多样化种养殖的特性,建立自己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第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种养殖方式

既然农村传统的种养殖方式好,是否每家农产品企业都选择那样的种养殖方式呢?其实也不尽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一种方式有其优势,必有其劣势,例如,农村的散户自己种菜、自己养鸡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难成规模,而且有些种养殖方式还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要素的约束,很难找到合适的、足够的生产要素,如土地、人工、生产资料等。

所以,农产品企业家考虑种养殖方式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经济效益,还得考虑生产所需的生产要素。消费者差异化

不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同。前面我们已经谈过老百姓吃的目标已经由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安全,而农产品的生产,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的短缺到20世纪90年代的供求平衡,到现在的过剩。所以,现在老百姓对农产品就挑着吃,换着吃,不停更换。这样,就给了农产品企业家一个机会,生产符合不同消费者,以及同一消费者不同需求的产品。

农产品企业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指标来细分消费者。一般情况下,大家可能想到的是按收入来细分,富裕阶层、中产阶层、普通百姓,或者按年龄来细分,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等。

对农产品,特别是高端农产品,按照特殊需求来细分更合适。什么是特殊需求呢?例如,家里有新生儿,母亲和婴儿对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品质就有不同的需求;家里有“三高”老人,对于农产品的营养品质要求也不同。农产品企业先决定生产什么,然后与合适的消费群体匹配,把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差异化策略产生高额的利润。案例1 水东鸡心芥菜带动一方芥菜产业

广东电白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明发现,一般的芥菜有一股淡淡的苦味,而偶尔也有那么几颗芥菜又脆又甜。他想既然有这样的芥菜,应该可以提取培育出来,大面积种植的话一定能挣大钱。

结果李华明种出了既没有苦味,又非常脆的水东芥菜。为了这种芥菜,他砍荔枝、修梯田、建大棚、架喷灌,付出高昂的成本。这种与众不同的芥菜,当然不能与普通芥菜卖同一价格。为了不让自己的芥菜与一般芥菜一样,他自断后路,坚决不去街头市场卖菜。

不去菜市场,李华明的芥菜卖到哪?原来他直接把芥菜卖到城里的高档酒店。在深圳的一家高档酒店,李华明的一盘芥菜能卖到40元左右。

酒店工作人员说:“由于芥菜脆、甜,我们平均每天早市销量在200~300盘,每月光这一个菜,整个营业额能够有50万元左右。”

李华明的芥菜销路慢慢打开,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名牌,水东芥菜成了他创造的招牌。

2009年,李华明的芥菜销售额达到了2500万元。在李华明等人的带动下,整个电白县的芥菜也改良换代,年产值达到了9亿元。案例2 脆肉鲩,只因养殖方式不同

脆肉鲩,其实就是草鱼,原产于广东省中山市长江水库,是利用水库的矿泉水,喂精饲料,运用活水密集养殖法养育成的名特水产品。因其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而得名。

脆肉鲩的养殖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溶氧量以不低于5毫克/升为宜,最好引用水库、山溪水,或清新的河水。在急剧流动的池水里,鱼飞速游动,使肌肉经常运动,减少脂肪积累,增加肌肉韧度。而养脆肉鲩的饲料,主要是售价昂贵的纯天然东北蚕豆。蚕豆不用粉碎,整个用清水浸泡一昼夜以上,使其浸透变软、发胀,便于草鱼摄食、消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