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养生“磨”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13:59:12

点击下载

作者:胡维勤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五谷养生“磨”方

五谷养生“磨”方试读:

自序 中南海保健之路——五谷食疗养生是伟人的长寿秘诀

1971年9月16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有幸进入北京中南海门诊部,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警卫局保健处,成为了一名保健医生。在中南海,我有幸为朱德、华国锋、谷牧、姚依林等老首长服务,他们都很长寿,寿命较长的有92岁,短的也有87岁。时光荏苒,遥想当年,已有四十余载。回想在这些德高望重的领导人身边工作时的情境,让我对人生有了很多的感悟,也让我对保健工作、对养生有了更多的体会。

相信许多朋友一听说中南海,都想通过我们这些在那里工作过的专家了解一些特别的护理知识和所谓的养生“秘诀”,或者先入为主的想着有什么所谓的“大内秘方”,而实际上,问我这个问题的人也不少。这种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没有根据,就在主观上把首长的保健工作神秘化。社会上流传的那些“保命针”、“特效药”,说领导人一定有什么保秘的方法,封锁起来不让普通人知道,那都是误导人的,是一种误解。

保健是什么?据我的理解,保健就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而最主要的手段呢,就是要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入手。尤其要说的是饮食,很多人有这样的观念,一说养生饮食就要吃药膳,就会想到那些中药。其实不然,药膳的药用价值并非体现在那些地道的中药材上,而那些我们用来做饭、做粥、做糕等等的五谷杂粮以及各种我们常见的籽实,都是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只是没有得到我们的重视罢了。可以说食用五谷养生是千年传统中华养生学的精髓所在,古人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原则,同时也说明了五谷杂粮在饮食中的主导地位。

要说中南海保健工作有什么“秘诀”,饮食上以“谷类为主,食物多样”可以算作一条,老首长们深谙此道,都在生活中实践着。比如说有位领导人,他的主食离不开五谷杂粮,一般都用大米、小米混着来煮饭,或者是黑豆米饭、蚕豆米饭、粗杂粮。朱老平时很重视生活规律。一般都会按时作息,劳逸结合;饮食方面注意合理营养,家常便饭,粗细搭配,荤素菜混吃,尤其喜欢蔬菜和水果,食不过量;不吸烟,不饮酒。小平同志更是讲究饮食营养,主张食补而不要药补。他饮食简朴,但重视营养搭配,早餐爱吃馒头、稀饭、鸡蛋、泡菜;午饭、晚餐常是两素、一荤、一汤。值得一提的是他对豆类很是喜欢,常常会自制豆腐菜来吃。说到这,顺便提一下,小平同志早年留学法国时,曾和周恩来总理一起勤工俭学,开设“中华豆腐坊”,自操磨杆做豆腐,还到巴黎的餐馆酒店做豆腐菜。还有享寿91岁的陈云同志,他的饮食也很有规律,还有个特殊的习惯,每餐一小碟花生米,永远是十三粒。陈老的夫人于若木女士是中国著名的营养学家,曾担任中国营养学会会长,他针对陈老的体质特点,专门为陈老开了一份保健食谱——早餐两片面包、一杯豆浆、一碗稀饭、一个煮核桃仁;午餐米饭100克、一素一荤(动物蛋白70克);晚餐米饭75克、豆腐约100克、蔬菜约150克。另外老首长们脑力消耗较大,所以他们的食谱中有不少健脑、养心的食物,如核桃、杏仁、豆类、芝麻、葡萄酒等。

由此可见,老首长们长寿的秘诀,和这些五谷杂粮有很大的关系。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饮食也日趋丰富和多样化,并且过分的追求精加工、精制的食物。这些食物虽然秀色可餐,但其中的营养素必然会因过度加工而流失,口感替代了营养,久而久之,必然会造成营养不均衡,身体内的某些物质严重失衡,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而五谷杂粮是天然食物,加工过程一般不会太复杂,避免了营养流失的问题,既保留天然口感和味道,也保留了食物本身的养分。另外,不同的五谷杂粮,各有其功效,对人体健康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比如谷芽可以开胃助消化,荞麦能降气宽肠、消积开胃,小麦、玉米可以保健抗癌,高粱可以健脾止泻,黑豆可以滋补肾阴,绿豆可以清凉解毒……合理、均衡地摄取五谷,是现代人养生、祛病的精华之法。

综上,我认为应该提倡五谷养生,而且也得到很多有识之士的支持。比如说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时任“香磨五谷”筹备组运营总监的李总,一聊才发现,这个团队多年来收集、筛选、开发了很多食疗养生配方,其中甚至还包括不少老领导们日常的饮食方案。虽然我以前很排斥商业,但了解了香磨五谷团队希望把中医食疗发扬光大,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愿望之后,我愿意把我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与“香磨五谷”的研发团队分享,希望我们能一起全心全力,努力将五谷养生这种绿色、天然、安全、无添加剂,完全没有药物和保健品的副作用,但却没有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的养生方式发扬光大。力求让更多老百姓了解它的好处、享受它的实惠。这也是我编写这本书的初衷所在,同时也希望我的读者朋友们,通过我的介绍,能够对食疗养生有一个新的认识,收获健康与幸福!——胡维勤本书作者,原中央警卫局中南海门诊部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先后为朱德、华国锋、谷牧、姚依林等多位领导同志做过保健医生,并在党和国家的多次重大会议和活动中担任保健工作,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医学科学家”,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

推荐序1 五谷百籽是上天的健康礼物

说养生,不能不说食疗。《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这“味”指的就是食物。

我们中医讲究“药食同源”,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黄帝内经》对药与食的研究有很详尽的说明,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从这个原则也可以看出来“药食同源”但同时“药食有别”,它们是有分工的,不能混淆。生病的时候,需要药物的偏性去纠正身体的病邪,平时没病的时候,其实可以靠简简单单的谷肉果菜就能养生了。可现在很多人正好相反,平时没病的时候不重视饮食,老想着吃点养生、保健药,真正有病了却又不想吃药,总想着吃点什么就能把病治好。这种混乱的现象,让我这个从事了几十年医务工作的人深感担忧。也正是这种现状,当我在看到这本讲述怎样通过我们日常食用的五谷杂粮来养生的书籍时,眼前一亮,欣然提笔,想写点什么。《黄帝内经》说:“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又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认为五谷杂粮才是养生的根本,充分道出了谷类的重要性。中医也认为“四时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而谷物主食是胃气的主要来源。同时,“安谷则昌”的思想和现代营养学的理论也是一致的。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五谷杂粮等主食位于宝塔的底端,是整个膳食结构的基础,能维持旺盛的生命,保证身体健康。另外,这些五谷杂粮,不仅有果腹的效果,还有很多平常人意想不到的药效,就拿小麦来说,它可以养心安神、厚肠益脾。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有一道著名的“甘麦大枣汤”,即用小麦、甘草、大枣,以水煎服,可治疗因情绪抑郁或思虑过度、心脾受损,引起的神志不安、悲伤欲哭等症。其他如大麦可和胃宽肠;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燕麦粒益脾、养心、敛汗;黑米开胃益中、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滑涩补精;荞麦能消积开胃,薏米能健脾除湿,绿豆可清热解毒……可以说,五谷百籽,是上天赐于我们人类最好的健康礼物。

所以,我认为把五谷养生提出来,并去宣传和推广是极有好处的,随着人们逐渐尝试和接受,这种绿色、平衡的食疗养生法将会成为新的饮食潮流,从而促使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更健康、更合理,这也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在这里感谢作者和“香磨五谷”的研发团队为国人的健康所做出的努力,衷心希望朋友们能够将养生融入到生活之中,在不知不觉间受宜!——王凤岐著名食疗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知名专家,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及新闻发言人。

推荐序2 五谷食疗养生,一路见证健康奇迹

我们总把健康挂在嘴边,那什么是健康呢?

有人说健康就是“遗憾”——它在的时候,你我都毫无感觉,视若无睹,不去想它,不去重视它。但是一旦失去,才知道它曾存在过,并且追悔莫及,这不是“遗憾”是什么?

的确如此,像现在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很多人饮食没有规律,说“省”就省了一顿,久而久之,胃出了问题,当被一阵阵钻心的胃痛折磨得冷汗直流时,才清楚地感觉到体内有一个器官叫做“胃”;很多人没日没夜连轴转,晕倒之后,才知道自己不是铁做的超人,也是普通的血肉之躯……没病的时候,恐怕谁也不会想到病是怎么形成的,谁也不去想那心、肝、脾、肺、肾是什么东西,而真的出了问题,才意识到健康原来是那么的重要。

比如说我,四十岁出头,由于工作需要忙于应酬,难免常在饭桌上和人打交道,也可以说是食遍人间美味,可随着年龄的增大,体重不断上升,身体逐渐增胖。很明显就感觉到自己的体力不好,活动力减弱,肩背肌肉常常有酸痛感,四肢末端发麻无力……一开始想着可能是因为工作太忙,累了,休息一阵子或许会好,可是就算在家连着休息几天,还是感觉疲劳,去医院一查,原来是血脂过高。经过了解,我知道高血脂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可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进而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这些病因为平时没有明显的症状,被称为“隐形杀手”。也正是此时,我有幸结识了从中南海门诊部退休后,专心于食疗研究的胡维勤教授,向他咨询后,他安慰我不必担心,建议饮食上要注意“粗纤素食”,用五谷食疗的方法来清血降脂,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全谷、豆类和含有优质植物脂肪、亚油酸的坚果类。当时正接手“香磨五谷”这个项目,本来把它当做是工作,没有想着自己会用,而这时正好“因利乘便”,就按照胡维勤教授给的配方来用,身体真的改善了许多。

这个生活中的小插曲,一是让我对健康有了新的体悟,二是让我对五谷食疗养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这些日常生活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刮目相看”,尤其是让我对五谷食疗养生这项事业充满了信心。也因此更加坚定了和胡维勤教授合作的信心,踏踏实实地以“把中医食疗发扬光大,让老百姓真正受益”为目标,来进行五谷食疗的宣传和推广,可以说,我们的团队,一路走来,是不断地学习、感受五谷养生功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见证五谷养生谱写健康奇迹的过程。

千金易得,健康难求。正像坊间常说的那样:“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而五谷百籽,正是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厨房里最常见、最普通的饮食,也是我们最好的健康良药,所以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通过本书,通过“香磨五谷”,把健康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凯罗香磨五谷项目总监

第一章 饮德食和,千载食疗中的养生智慧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中国人的饮食思想。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国医学上第一部总结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有关饮食的理论不下四十余篇,透析出中医学和饮食文化之间源远流长、紧密相关的联系。中医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食养”和“食疗”的作用。《养老寿亲书》指出:“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除了运用药物来防治疾病外,谷、肉、果、蔬等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它们可以营养身体、补益精气、增强抗病能力。因此可以说,我们健康的根本就在于生活中的一食一饮。

1.药食同源,健康的根本在于一食一饮

祖国医学传承数千年,它的思想不仅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也融合了东方的思维和智慧,而“药食同源”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理论。

相传在神农氏时期,古代先民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遭受了许多疾患、病痛之苦。神农氏体恤黎民,怜悯百姓,不畏艰险开始“尝百草”,终于发现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可以吃的。同时还发现,有一些动植物,不仅可以充饥,还具有治疗疾病、减轻病痛的作用,比如误食某种食物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但食用一些其他的食物后,这些症状会缓解,甚至消除。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选择了那些最为安全、有效的“百草”,作为果腹充饥的食物。另一些,则归属于药,按其性能,用以治病。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人们是没有把食物和药物区别开来的。

其实,“药食同源”还可以从《黄帝内经》中得到印证,其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意思是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要小一些,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要大一些,谷肉果蔬,只要不过量食用,都可以养人。认为可以将“食”当作没有多大副作用的药,也可以说“药”是有较大副作用的食物,只是作用程度的不同,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这样的食物种类繁多,俯拾即是。比如:乌龟、牛肉、羊肉、麻雀、鹌鹑、葱白、生姜、山药、薏米、莲子、苏子、苏叶等等,它们既是富有营养的食物,又是作用温和、疗效很好的药品。尤其是葱白和生姜,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而作为药物,它们在治疗伤风感冒、风寒感冒、流行性感冒方面,其疗效甚至比现代一些所谓最好的感冒药还胜过一筹。在人们对感冒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很好的治疗方法之前,它们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或许,它们将会永远成为对付感冒的一种温和、有效而又廉价的药物。

唐朝时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说明了食物与药物之间是可以转化的。正是由于食物可当作药物,药物也可是食物,所以,古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甚至把一味食物当作一个名方来看待。如清代名医王孟英曾说:“甘蔗,榨浆名为天生复脉汤。”这是将一味甘蔗汁的功用比作益气滋阴的名方“复脉汤”。《本经逢原》里对西瓜的记载为:“西瓜能解太阳、阳明中渴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这又是将一味西瓜比作清热名方“白虎汤”。梨子甘寒生津,润燥止渴,《随息居饮食谱》则言:“绞汁服,名天生甘露饮。”名方“甘露饮”成了梨汁的代名词。

明白了“药食同源”的道理,就可以使人们对食性有进一步的理解,对中国传统食疗观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上古时代的人们“饥不择食”,误食食物后会引发疾病。现在的人们“温饱”已不再是问题,便开始胡吃海塞,猎奇尝鲜,这样吃来也导致了很多疾病的发生。但倘若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利用食物不同的属性,明确人在生活和病理情况下如何择食以养,科学合理地配膳,调节阴阳平衡,却可以有效地防治很多疾病,达到食疗的良好效果。

中医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食养”和“食疗”的作用。《养老寿亲书》指出:“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临床上除了运用药物来防治疾病外,谷、肉、果、蔬等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它们可以营养身体、补益精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确保健康。

药物虽然作用强,但偏性也大,稍有不慎还会引起别的不适,一般不能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性质平和,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地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食物并不亚于药物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至今中国民间仍习惯探寻食物的“有益”或“无益”。这一切,正显示了饮食疗法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纵观药食发展过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出现分化。“物极必反”,也许再过若干年,返璞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未尝不可能。

2.五谷为养,《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有此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它给我们提供了世界上最早而又最全面的饮食指南:既要吃得杂而全面,又要吃得有主次之分。在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膳食配比中,第一强调的也是要多吃五谷杂粮。然而,《黄帝内经》里的饮食之道远不止此,它还蕴含着更多的饮食要义、饮食文化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学习。

饮食要合理均衡《黄帝内经》倡导“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就是指人们的膳食要均衡,不可偏颇。谷肉果菜都是饮食营养的基本物质,而且有各自不同的性味功能,最好是均衡搭配食用,以保证营养全面,培补人体的精气。可是现在有的孩子吃的都是精心加工出来的精细食品;有的人怕患高血压、心脏病不敢吃荤;也有不少人为了保持好的体形只吃水果餐、蔬菜沙拉,结果得不偿失,出现了各种病症。吃“精品”的孩子脾胃越来越弱,“不敢吃荤”的人气血渐渐不足,“只吃水果餐、蔬菜沙拉”的人面色一天天向“菜色”靠近。吃得杂一点,谷肉果蔬都接受。即使吃粮食,也要细粮、粗粮相结合,谷物豆类相宜。古人说得好:“烹龙炮凤何足贵,劝君杂食颐天年。”

中国传统饮食的特点是既提倡杂食,又强调主次,以素食为主而又均衡合理,是一种全方位吸取“营养”的饮食模式。与西方国家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而很少谷物的膳食结构相比,它大大减少了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及结肠癌等众多疾病患发的概率,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饮食要节制适时《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把“饮食有节”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主张“谨和五味”、“饮食有节”的饮食方式,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不良生活习惯。过节或聚会时,人们常常会失去节制,暴饮暴食,结果吃出了肥胖病,吃出了高血压,吃出了肝硬化。要健康,无论何时都应该做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已饥方食”,吃起来味香爽口,虽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胜于美味佳肴;“未饱先止”,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要吃得过饱过撑,“每餐七八分饱,健康长寿活到老”,“七分饱”最养生。

但“饮食有节”不仅仅是不暴饮暴食,还有按照节令、按照大自然的节律来安排饮食的意思。如春季阴消阳长,就要适当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夏季天气炎热,流汗较多,就应该多吃一些清凉养心的食物;秋季干燥伤肺,去燥止咳、滋阴润肺的食物就成了上选;冬季天寒地冻,万物潜藏,高热量的温阳食物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大自然的节律也不是死的,有的年份,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这时候,饮食又该有所变化了。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灵活变化也是“饮食有节”的体现。

饮食要寒温适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食物本身有寒、凉、平、温、热之性,寒性食物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通便、清热燥湿的作用;热性食物具有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益气补中、补肾壮阳的作用。食用时需注意保持寒热平衡,不要偏寒或偏热。只有平衡组合,寒温适中,真气才能内守,邪气才无法进入人体内致病。我国百姓夏天喜喝凉性的绿豆汤、菊花茶,以西瓜为餐后水果;冬天则喜食温热的涮羊肉,或羊肉火锅等。这种食物的选择及菜肴的搭配,正是基于对食性平衡的了解。

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轻者咳嗽气喘,重者腹泻便溏。体虚胃寒的人尤其要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阳气升发的夏天更应注意。反过来,饮食也不可以太热,否则容易烫伤胃脘、咽喉。现在流行的麻辣烫,人们越吃越辣,越吃越烫,觉得这样才过瘾,然而过瘾的背后隐藏的却是病患。

因此,《灵枢经·师传》告诫人们:“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脏腑经不起折腾,不少人老毛病经常复发,或者突然就感觉胃不舒服,在很大程度上都缘于冷热无度的饮食。

饮食要五味不过“五味”指咸、苦、辛、酸、甘,“过”就是味太重,即超过了人们所能承受限度的意思。好的东西吃得太多,吃的味太重都会生病。在《素问·奇病论》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这里所说的“消渴”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糖尿病,致病的原因就在于过多地进食了肥美甘甜的食物,所以现代人又叫它“富贵病”。糖尿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还会并发骨折、肾衰竭等症,原因也在于过食甘味,“甘伤肾”。至于过食五味中的每一味会引发哪些病症,《黄帝内经》在《素问·五藏生成》中有更为精细的说明:吃的太咸,会抑制血脉的生发,因为血脉凝聚使人看上去面无血色;吃的太苦,会因为肺气得不到宣发而皮肤枯槁,毛发脱落;吃的太辛,手爪会因为筋肉失去弹性而显得干枯;吃的太酸,会因为肝气盛而脾土衰,使肌肉角质变厚而嘴唇外翻;吃的太甜,会因为肾的收敛之功受到影响,造成头发的脱落。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吃了不洁净的东西而生病,好的东西吃得太多,吃的味太重都会生病。“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数千年来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在素食的基础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在饮食内容上做到多样化的同时,并做到食而不偏,量不可过,冷热适中,五味相宜。现代医学和营养学也一再提倡要均衡饮食,只有均衡地摄入各种营养物质,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才能健康不生病。

3.四气五味,用古老智慧“解析”你的食物

四气五味是中医对中药性质和味道的的概括,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过比较系统的介绍,用以指导人们治疗疾病。常言道:药食不分家。除了生病之时服用的药物之外,人们平时所摄入的食物同样具有四气五味。如果能够了解所服食物的四气五味,就能根据自己的身体体质及天气季节的变化等各种因素,作出适宜精当的选择。这样的话,如果身有疾患,就可以起到调治疾病的作用;如果身体正常,也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功效。

明四种性质,保一身健康

古人认为“气生于天,味成于地”,于是总结出了药材食物的四气,它指的就是寒、凉、温、热四种性质。宋代一姓寇的医生为了避免四气的“气”与香臭之“气”的混淆,就把四气改为了四性,今天一般都称为四性。四性就是讲这种药材或者食物的性质是寒的还是凉的,是温的还是热的。比如绿豆的性质就是寒的,大麦的性质就是凉的,核桃的性质就是温的,辣椒的性质就是热的。总的来说,寒凉属于一类性质,温热属于一类性质,这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相互克制。而在“寒”与“凉”之间、“温”与“热”之间,它们只是程度有些不同,按照古人的说法,那就是“凉为寒之初,而寒为凉之极”,“温为热之初,热为温之极”。在中医看来,要治疗热症,就得使用寒凉的药材;要治疗寒症,就得使用温热的药材。

到了后来,在四性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一种平性,意思就是既不寒也不热,既不凉也不温,居于温凉之间。一般来说,无论是寒凉的东西,还是温热的食物,都不宜长期地吃、经常地喝,如果摄入过多的话,不是产生小疾,就会生出大病。只有平性的食物才能供给人们长期食用,而不会使得身体产生毛病,还能对人的脾胃进行滋养补益。比如我们经常所吃的大米就是平性之物,能够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无论是体质寒凉之人,还是体质温热之人,平性食物都可以长期地食用。

正所谓“热则寒之,寒则热之”,一般来说,也只有热疾和寒证,而没有所谓“平病”。在治病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个指导来取药,寒凉的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可以用来主治各种热证。而温热的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可以用来主治各种寒证。那么日常的饮食也是一样的,故如果身体偏寒,就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进行调理;如果身体偏热,就可以吃一些寒凉的东西来中和。如果是身体患有寒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食用温热的食物来辅助治疗;如果身体患有热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摄入寒凉的食物来辅助治疗。如果天气寒冷,就应该多吃温热的食物;若是天气炎热,就可以多吃寒凉的食物。

中医还讲求人体的阴阳平衡,既不能阳气太盛,也不能阴气太盛,既不能阳气太虚,也不能阴气太虚。如果阴阳失去平衡,那么就得通过药物食物来进行调节。寒凉的食物则可以用于阳病,温热的食物可以用于阴病,也可以理解为,寒凉食物可以补阴,温热食物可以补阳。只有寒热相宜、阴阳平衡,才能保持身体的强健康泰。

每味药不只是有气还要考虑它的“味”,气和味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药物的作用,而具体的作用也是千差万别,平时在饮食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故在选择食物之时,要论食物的味道,更要明了食物的性质,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身体的健康。

懂五味玄妙,知四季饮食“五味”,指的就是酸、苦、甘、辛、咸。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里面所说的味道,跟我们平常人所了解的味道有些不同。平常人所知道的味道都是口里面所感觉出来的一种味觉。而中医上的“味”,它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味觉,更倾向于一种特性,它是对药物各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因此,中医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平时觉得味道并不甜的东西,中医里面也认为是甘的,比如我们日常所见的大米。

中医的五味跟人的五脏存在密切联系。《黄帝内经》里面早就讲得非常清楚,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味食物入于肝脏,苦味食物入于心脏,甘味食物入于脾脏,辛味食物入于肺脏,咸味食物入于肾脏,彼此一一对应。同时,五味与五脏又相互排斥。《黄帝内经》说:“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这是因为中医的五脏、五味跟五行一一对应,彼此之间存在着相克的关系。五行之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因为金克木,金对应肺,木对应肝,辛味属于金,酸味属于木,如果得了肝病的话,也就是木患了病的话,再让人吃辛辣食物,也就是给人体摄入金,而刚好金克木,那么就会使得肝病的病情加重。既然味道、五行、脏腑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那么五味之间除了具有相克关系之外,自然还存在相生关系,五行之中,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果患了肝病的话,不能让患者吃辣,而应该让病人吃咸,因为咸味食物对应水,水可以生木,对于肝病的恢复自然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以此类推,患了肝病要吃咸的,患了心病要吃酸的,患了脾病要吃苦的,患了肺病要吃甘的,患了肾病要吃辣的。

中医还认为,五味跟季节一一对应,酸对应的季节是春季,苦味对应的季节是夏季,甘味对应的季节是长夏,辛味对应的季节是秋季,咸味对应的季节是冬季。可是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的意思就是这个季节的这个味道很重,在饮食上就要尽量少吃这种味道的食物,而应该选择能够中和或者克制这种味道的食物,而不至于使得某种味道太盛而伤及脏腑。同样按照五行的相克关系,那么春天就要减酸增甘以养脾,夏天就要减苦增辛以养肺,长夏就要减甘增咸以养肾,秋天就要减辛增酸以养肝,冬天就要减咸增苦以养心。

正确掌握五行、五味、五脏、四季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生相克的道理,用以指导我们的日常饮食,有助于保护我们身体一年四季的健康,而对于一年四季所遇到的疾患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辅助作用。表1-3-1 五味与四季养生的对应关系

4.综辩施养,选择适合你自己的食疗处方

有人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辆奔驰的车子,如果我们只是懂得驾驶技术,而不对它细心保养,那么它就无法一路平安地载着我们穿越人生的旅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知道可以用健康换取财富,却不能用财富来换取健康,于是纷纷开始学习养生。但是要知道,通过食疗来调养自己的身体,不可能是千人一方,而要注意辨证施养,综合调治。

独一无二,辨证施养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这个世界也没有体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此,中医在治病上,十分强调辨证施治,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两个人患了同一种病,中医开出来的药方可能并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患了同一种病,但由于时间的不同,中医开出来的药方也会不同。所以中医里面很少说,一个药方包治一种什么病。拿感冒来说,人们都知道姜茶可以治感冒,可是姜茶只能负责治疗风寒感冒,如果是风热感冒,喝姜茶就不灵了。

中医在给人治病的时候,患病的部位,居住的地域,身边的环境,年龄的大小,性别的差异,凡此种种,都会一一加以考虑。那么,个人在调配食疗方子来进行养生保健的时候,同样需要考虑各种因素。

就拿年龄来说,不同年龄的人,在选择药膳的时候也应该有所侧重。小孩子的年纪较小,脾胃的生理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消化功能就会比较差,一旦饮食不节,就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所以,对于小孩子来说,在配伍食疗方子的时候,就要更多地考虑一些具有补益脾胃、帮助消化的食物,比如鸡蛋、扁豆、麦片;青壮年身体器官生长成熟,一般来说都非常健康,不需要进行特别的补益,可是很多人由于工作繁忙劳累,往往会身体透支,造成虚劳过度,也会因此而滋生心火,那么就得适当地补充一些滋养清补的食物,比如可以考虑老鸭、禽蛋、水果之类;而人到了老年之后,肾气渐渐地衰弱,往往形成肝肾不足,这就需要选择能够养肝补肾的食物,除此之外,老年人血气渐衰,无法上通头部,有的常常出现头昏,有的时常发生眼花,还有的则是有耳鸣的现象,这就需要给他们摄入一些益气补血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蜂蜜就可以作为老人的常备之物。

关于食疗方子的配伍,在性别上也要注意,比如男性跟女性就不同。一般来说,男性的生存压力和生活负担比女性要大,往往会由于劳累而造成肾阳亏虚,应该适当地选择一些补肾壮阳之物。而对于女性来说,尤其是对于青年女性和壮年女性来说,由于她们要经历月经、妊娠、生产等等,这些都会导致血液亏虚,那么在食疗方子中就要多选用补益肝血的食物,比如大枣、红糖、芝麻、桂圆等等。

当然,配制食疗方子,更要考虑自己特殊的体质,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如果平时喜欢热害怕冷,那么可能就是寒性体质,在食疗方子中就要考虑加入一些温中驱寒的食物;如果你平时喜欢冷而害怕热,那么可能就是热性体质,这就需要考虑多加入一些能够清热凉血的食物。更重要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如果你脾胃不好,那么自然就得加入补脾养胃之物;如果你的血气不佳,理当加入补益肝血之物;如果你肾气虚弱,那么就得加入补肾之物。

总之,作为自己的食疗处方,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绝对不能抱有一方治百病思想,更不应盲目地跟随他人服用某一个方子,这样非但对身体无益,还有可能生出毛病。那么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学习有关中医食疗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清楚地认清自己的体质,知道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的食疗食物,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综合调治,殊途同归

在了解清楚个人的特殊体质之后,就可以进行食疗调养了。在食疗上来说,采取多种补益方式,都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综合调治,殊途同归。

根据综合调理的原则来进行调理,会使得身体早日康复。心脏有问题,不能只是补益心脏,肝脏有毛病,不能只是调理肝脏,脾脏有问题,也不能只是调理脾脏,而是要在整体上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从各个方面一齐着手,加入具有不同补益作用的食物,使之共同改善身体某一病患或者生理功能。

比如说青壮年女性往往容易出现血虚,如果面色枯黄或者泛白,指甲苍白,并且全身疲乏无力,往往还伴随有头昏、眼花、耳鸣、记忆力差,那么这就属于血虚。而血虚有心血虚和肝血虚,如果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来说,面色枯黄、心不在焉,那就是心血亏虚,就得在食疗方子中加入补心养血的食物;如果指甲发白,头昏目眩,那就是肝血亏虚,因而在食疗方中就要放入滋补肝血的食物。实际上,高明的中医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即便是心血亏虚,在加入补益心血的食物的基础上,更会加入补益肝血的食物,用来补益肝脏。为什么呢?因为中医看病总是以一个整体观来观察身体,认为身体的五脏都是紧密联系的,“心为肝之子”,根据虚则补其母的道理,在补心的时候往往也同时补肝。

实际上,心血亏虚的时候,除了补肝之外,还会联系到其他各个方面,同时进行补益。“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肝,往往还需要补肾,故在食疗方中还需加入补肾的食物。除此之外,脾胃还是血液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当心血亏虚的时候补血还需补益脾胃,那么在食疗方中还需要加入补益脾胃的食物。气可以推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如果气的功能减退,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就减退,又因“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虚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故在补血之时还要适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之效。再者,血为阴液,易生滋腻而淤阻血脉,而致新血不生,故在补血同时应配伍活血生血之食物。如此看来,心血亏虚,在配制食疗方子的时候,既要有补心的食物,还要有补肝的食物,补肾的食物,补气的食物,凉血活血的食物。如果还要联系到天气季节等因素则还可以加入具有其他作用的东西。

学习食疗养生,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体质,看自己身体到底需要补充什么,然后从各个方面来进行调理,方可起到高效、速效的作用。

5.得谷者昌,揭秘五谷百籽中的天年玄机

何谓五谷百籽?一般来说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稻指的是稻米、糙米,黍指的是黄米或玉米,稷指的是小米,麦指的是大麦、小麦、燕麦等麦类,菽指的是大豆、绿豆、红豆等豆类,百籽指的是除了五谷以外的杂食,例如南瓜籽、薏苡仁、西瓜籽、冬瓜籽、核桃仁等。总的来说,五谷百籽是指粮食类的作物。

五谷百籽是天赐的长生礼物

五谷是我国的传统主食,百籽也有不错的养生保健效果,吃五谷百籽养生是传统养生术的精髓所在,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医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原则,说明了吃五谷百籽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饮食日趋丰富和多样化,大量的精加工食品充斥着我们的日常饮食。虽然精加工的食品精致而且能够诱人食欲,但是在加工过程中使营养素过度流失,长期食用,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五谷百籽类的食物是天然食物,既保留天然口感和味道,也保留自身的养分,对人体健康长寿能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比如谷芽可以开胃助消化,小麦、玉米可以保健抗癌,大麦可以调整肠胃功能,荞麦可以强心降压,黑芝麻可以补肾明目,黑豆可以滋补肾阴,红豆可以消肿补血,绿豆可以利尿消肿、清热解毒,蚕豆可以降低胆固醇。《周礼》中提到:“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在我国,五谷杂粮是每日饮食的基础,也是预防疾病产生的根本,因此,合理、均衡地摄取五谷百籽,是现代人养生保健最为实用的选择,是天赐的长生礼物。

五谷分性味——调养身体,需科学食用五谷

如同中草药有性味,能够作用于不同的脏器,五谷百籽也分性味,各有“脾性”,因此要了解五谷百籽的“专长”,针对不同的体质,科学食用五谷百籽,以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小麦、莲子心、绿豆等食物性寒,能清热解暑,祛除热证,有热性症状或者阳气旺盛的可以多吃;薏米、大麦、小米、荞麦等食物性凉,能降火气,减轻热症,也适用于有热性症状的患者;核桃仁、燕麦、大枣、何首乌等食物性温,有祛寒补虚的功效,适用于有寒性症状的患者,有热性的肉桂等对于有寒性症状的患者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黄豆、芝麻、枸杞子、粳米、芡实、杏仁等食物性平,能补益虚损,开胃健脾,适用于各种体质的人。

五谷百籽的“性”不同,适宜于不同体质的人,“味”不同则表明归于不同的脏腑,濡养五脏的作用各异。比如黑米、大枣、黄豆、山药等味甘,能入脾,有调和脾胃,补虚止痛的作用;山楂、酸枣仁等味酸,入肝,有生津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大麦、小米、核桃仁等味咸,入肾,能泻下通便,消肿,软坚散结,用于防治大便干结,肿瘤等疾病;桃仁、杏仁、苦荞麦等味苦,入心,能清热下火,解毒,除烦;苏子、芹菜籽、葱籽等味辛,入肺,有活血行气,发散风寒的功效。五谷百籽养生,要明了各种事物的性味,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误用,以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四季五谷——顺天时而食五谷的养生之道

中医传统养生向来讲究遵从自然规律,顺应气候节令来养生,比如我们常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中医上认为春为“发陈”,万物欣欣向荣,“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遵从春天的气息来养生,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春生”;夏为“蕃秀”,万物华实,处于繁茂的时期,“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夏长”;秋为“容平”,讲究“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最重要的是收敛;冬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主要就是要藏,“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并且《黄帝内经》中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足见顺天时而养生的重要性。

那么顺天时而养生,在饮食上是有讲究的,吃五谷百籽也要顺从节令,才能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作用。《黄帝内经》认为春“在味为酸”,可以吃些山楂等一些酸性的食物;夏季“在味为苦”,可以多吃杏仁、桃仁等苦食;长夏“在味为甘”,可以吃大枣、山药等味甘的食物;秋“在味为辛”,可以吃苏子、芹菜籽等味辛的食物;冬“在味为咸”,吃一些大麦、核桃仁等味咸的食物比较好。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食物来食用,顺天时而食五谷,这也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

群分五谷——不同年龄段,对五谷的选择各有讲究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充满憧憬的青少年,勤勤恳恳的中年和安享天伦之乐的晚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食用适宜的五谷百籽类食物,会有更好的保健作用。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消化功能比较弱,中医认为儿童脾常不足,因此,在平时多吃些有健脾益胃作用的小米、南瓜、山药等食物比较好;中青年男性工作繁忙,劳心费力,最易伤肾,那么黑米、黑豆等有滋阴补肾、益气强身作用的食物,是中青年男性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中青年女性最关心美容养颜,想让自己永葆青春,选择薏米、黑芝麻、核桃仁等食物,既能调养五脏,又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老年人身体渐趋虚弱,消化功能也减弱,因此不宜多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吃一些补脾、和胃、清肺的大米或者糙米,也可以选用其他养生保健效果好的食材如枸杞子、何首乌等,做成容易消化的粥品食用,对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有很好的效果。

6.逢籽必捣,五谷百籽的最佳健康吃法

现在超市里的食品琳琅满目,可是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这些食品美妙的口感大多来自食品添加剂,长期吃这些肯定是不利于养生保健的。而食用纯天然的五谷百籽就不会有任何的危害,还会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可能有人会担心口感上好吃吗?其实,在日常饮食中把五谷百籽做成不同形式的食品,就能够满足不同人的口味,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吃法。

方便快捷养生糊

我国民间一直以来就有一种饮食习俗,就是把一些五谷百籽类食物研磨成粉末,然后用开水冲调成糊,趁热食用,不仅味道可口,还有养生保健的作用,颇受人们的喜爱。中医上把这种做法叫做药糊疗法,养生糊加减灵活,制作方法简便。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就是黑芝麻糊,记得小时候,一碗浓香的黑芝麻糊承载着更多的母爱,母亲细心地把黑芝麻磨成粉,熬成浓香四溢的黑芝麻糊,而我们则迫不急待地想要大饱口福。黑芝麻性味甘平,入肝、肾、肺、脾、大肠经,有补肝肾、润五脏的功效,主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大便燥结、须发早白等症。芝麻外皮是一层难以消化的膳食纤维,如果直接食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养生保健的作用,因此,把它捣碎研磨调成黑芝麻糊来食用是一种最为实用的方法,像核桃、红枣、糙米、荞麦、黄豆等难于消化的食物都可以经过研磨后冲成糊来食用,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其营养成分。

滋补营养养生膏

养生膏是指我们所食用的膏滋,在中国,历来就有“膏滋进补”的风俗习惯和“膏滋治未病”的传统观念。一般来说,膏滋选用大有补益效果的五谷百籽类食物,来营养人体五脏六腑,因此,养生膏主要是以滋补来达到养生保健效果的。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提出:“膏方者,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

膏滋相当于人体各个脏器的养料和雨露,以食物精华来滋养五脏六腑,使它们各司其职,发挥正常的功能。对于气血不足的体质虚弱者、产后身体虚弱者等有各种虚症的人及老年人等,都可以服食膏滋。这些人都属于“五脏六腑之枯燥者”,因此平日以养生膏来滋养机体,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养生膏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养生膏滋养五脏六腑,让女性气血充足、明眸皓齿、乌发红颜、身材匀称。像具有美容保健作用的阿胶羹、秋梨膏等已经成为女性养生养颜的佳品,极受女性朋友的青睐。当然,膏滋一般需要长期服食,并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要做到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源远流长养生粥

各种各样的五谷杂粮,都有各自的最佳吃法,从而把营养效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在我们传统饮食中最为常见的还是粥。中国人爱喝粥,在饮食上选用五谷百籽的食物熬粥,吃饭时喝上热乎乎的一碗,不仅美味,而且能够濡养五脏,防病养生。在我国古代医学书籍中就记载着许多食疗粥品,《本草纲目》中收载了62款食疗粥,《老老恒言》中介绍了100种粥品,清朝末期的《粥谱》中记载粥方200多种。

比如最常见的山药粥,平时用来佐餐,有补脾胃、滋肺肾的功效,能治疗脾虚泄泻、虚劳咳嗽等病症,也适用于体质虚弱者的日常保健;枸杞粥有补肾益血、养阴明目的功效,既能用于防治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等肝肾不足的病症,也能起到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特别适合于中老年人食用;再比如有温阳益气、生津养血作用的荔枝粥,既能用于治疗五更泄泻,经过加减还可以用于女性的丰胸养颜。因此,选用五谷百籽类的食物做成粥来食用,适于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食用,能起到防病养生的功效,是一种比较好的饮食形式。

酥香软糯养生糕

在中国传统饮食中,人们也比较偏爱香甜可口的糕点,一般做糕点,都离不开五谷百籽类的食物做原料。比如我们常见的绿豆糕、红豆糕、八珍糕、黑豆糕、桂花糕等糕点,都需要配备五谷百籽类的食物,诸如绿豆、红豆、黑豆、糯米、薏苡仁、芡实、山药等等,这些糕点不仅仅酥香软糯,诱人食欲,还有益于身体的养生保健。

绿豆糕适宜于在夏天吃,老少皆宜,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保肝益肾的效果;红豆糕味甜爽口,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还能用于高血压、便秘的辅助治疗;各种五谷百籽类食物还可以经过搭配,做成更为可口、保健效果更好的糕点,比如八珍糕,就是把八种五谷百籽类食物经过精心制作而成,其中有山楂、麦芽、山扁豆、薏苡仁、芡实、山药等食材,诸味食材按一定的比例调和在一起,就能起到健脾益胃、益气和中的作用,适用于防治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食少腹胀、食欲不振等症,是一款老少皆宜的健脾益胃的糕点。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五谷养生的形势下,把有营养价值的五谷百籽类食物做成糕点也成为大众乐于接受的饮食形式。

第二章 药祛食随,五谷磨方防治常见病

感冒、咳嗽、口腔溃疡、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这些不大不小的常见病困扰了不少人。吃药吧,吃多了会“失灵”,还有副作用。不吃吧,又实在难受。怎么办?“欲疗疾,食为先”。得病之后,应以食疗为先,能不用药物就尽量不要去用。是药三分毒,而食物较之药物更为平和。《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食物疗法。意思是一旦病邪已衰,在用药治疗的同时,饮食营养必须及时跟上,以恢复正气,增强其抗病能力。可以说,无论是病初还是病后,食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心神不宁常失眠,酸枣仁粥安神入梦

现代社会失眠的人越来越多。虽然能导致失眠的原因很多,比如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但是大部分人的失眠可以说是心神不安所致。针对这种情况就得补心安神。

失眠从古至今都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南朝时期刘义庆所编《世说新语·赏誉》记载:“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睡眠不足的表现来,如果患者的睡眠时间或质量不能满足身体需要,就会影响白天的社会活动,会感到头昏眼花,精神不振,想睡打哈欠,反应迟钝,记忆力差,体倦乏力,面容憔悴等等,严重影响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严重一点还会导致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有时候甚至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重大事故。人体就像一台机器,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一旦不能正常休息,超负荷地运转,必然会产生机器故障。

失眠有暂时性和长期性之分,暂时性的多因环境的改变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如乘车、乘船、坐飞机、卧室内强光或噪音、天气的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失眠。不过只要回到熟悉的环境,马上就可以让睡眠恢复正常。可怕的是长期性的失眠,有时候达到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就需要及时调理、医治,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有的人患上长期失眠之后,就开始服用安眠药,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常常用安眠药来催眠,这是不可取的。服用安眠药后的睡眠不同于平常人的正常睡眠,它虽然能使人较快地入睡,但醒来依然会感觉疲乏、迷糊,且注意力通常在短时间内集中不起来。相反,正常入睡的人醒过来之后不仅会感到精神饱满,且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程度也会有很大的提高。长期服用安眠药很容易上瘾,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而且对身体的危害很大。安眠药在体内大多是经过肝肾脏代谢的,长期服用会增加肝肾的负担,有的还会引起肝脏肿大、肝部疼痛、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要想治好失眠,就要找到失眠的原因。如今很多青年人失眠,大多是精神因素造成的,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精神不能放松,以至于造成大脑皮质的内抑制下降,神经易兴奋,睡眠的时候不易引起广泛的抑制扩散,简单地说就是长期的紧张无法很快地放松下来,难以入睡或睡得不够深沉,容易惊醒或睡眠时间太短,或醒后又难以再睡。白天就会头昏脑胀,精神萎靡,学习、工作效率低下,让人深感痛苦,而到了晚上又担心失眠。因焦虑而失眠,由失眠而焦虑,互为因果,反复影响,最终成为心神不安的失眠症。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一些能够补心安神的食物来缓解失眠,比如莲子、大枣、酸枣仁、燕麦、莴笋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随意选用。在此,我特别推荐一个治疗这种失眠的古方——“酸枣仁粥”。补心安神——酸枣仁粥【方源】《太平圣惠方》【用料】酸枣仁50克,熟地黄10克,粳米50~100克。【制法】先将酸枣仁微炒之后捣碎成末,再将酸枣仁与熟地黄一起煎煮取汁(共可加水煎煮3次)。在药汁中加入粳米煮粥。【用法】每天3次,空腹食用。【功效】养阴益肝,补心安神。可治失眠多梦。

这道粥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就有比较明确的记载:“治骨蒸不眠,心烦:用酸枣仁一两,水两盏,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再煮匀食。”酸枣仁又称枣仁,我们出去郊游,常会看到野外的酸枣,平常光知道吃枣肉,而吐掉枣核,却不知道我们吐掉的这一部分果仁,正是酸枣的精华所在。它味道甘、酸,入心、脾、肝、胆四经,能够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生枣仁与炒枣仁的镇静作用并无区别,但生枣仁作用较弱,而炒过之后药力比较强,不过久炒油枯后则药性失效,所以其镇静的有效成分可能与油有关,这就需要在炒酸枣仁的时候十分注意。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味甘性温,归肝、肾两经,能够补血滋润,益精填髓,常同茯苓、酸枣仁、党参一起用于心悸失眠的治疗。

这道粥对于心神不宁所致失眠多梦比较有效,是失眠患者的得力药方。如果老年人长期服用该方,亦可收养心安神之功。

由于失眠多由心志因素所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尽量放慢自己的生活步伐,减轻自己的身心压力。比如可以练一练动作轻缓的太极拳,学一学让人安心定志的健身气功,此外也可以看一看古典书籍,都能让人的心放松下来。

2.肾亏体虚多健忘,杞子五味茶益精提神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遭遇——找钥匙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结果发现它却在自己手里。刚走出家门时,突然想起来忘了关上煤气开关……我们把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叫做健忘。中医看来,很多人的健忘是由于久病肾亏或是年老肾亏所导致,治疗上就要补肾提神,增强记忆能力。

健忘让很多人感到畏惧。这里我要纠正一个记忆力衰退的认识误区,那就是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会逐渐衰退。从总体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二十多岁之后,尤其是在老年人群里,的确存在年龄增加而记忆力有所衰退的现象。但从整体上讲,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严重。社会上对于老年记忆衰退的错误认识与老年人对自己记忆的信心的丧失,是加速记忆衰退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比年龄增长对记忆力衰退的影响更大。实际上,现代科学表明每个人的记忆力潜力都非常之大,认为人脑的记忆潜力犹如浩瀚的海洋,真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消除对记忆的错误认识,从对记忆衰退的烦恼情绪中解放出来,对于防止记忆衰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医讲“肾藏志”,指人的记忆力或意志,与肾关系密切。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气充盛则脑髓充而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肾精气不足,则精神不振,健忘。像现在很多人健忘,都是因为平时太忙,长期劳累导致肾精亏虚,或者是由于长期生病,还有老人易出现的自然亏虚,而导致肾精不足,从而引起记忆的衰退。这种肾亏所致健忘之人,常常表现得精神萎靡,干什么事情都显得无精打采,浑身感觉酸酸的、软软的没有力气,有时候还常常失眠,甚至出现头晕心悸,耳鸣眼花的现象,有的则在晚上常常有尿频或遗尿的现象,更为严重的男性还会发生滑精早泄。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有提高记忆力作用的食物进行调养,无论是肾亏导致的健忘还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记忆力衰退,我们都可以吃些核桃来进行改善。核桃在国内被称为“万寿果”,在国外被称为“益智果”,每天可以吃两次,每次吃一两颗,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记忆,消除疲劳,使大脑功能恢复正常。也可以常常食用一些葵花籽,长期食用葵花籽有一定的补脑健脑的作用。实践证明喜欢吃葵花籽的人,不仅可以保持皮肤红润细嫩,而且使得脑子特别灵活、记忆力特别强,言谈有条不紊,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另外每天吃一定量的大豆,也有增强记忆的作用。除了多食用这些食物,常用我下面推荐的这道增强记忆力的食疗方,对于肾亏所导致的健忘也十分有效。

中医里面把药材分为上、中、下三品,枸杞子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被列为上品,它归肝、肾两经,可以滋补肝肾,枸杞子能益精,所以它还会造成遗精之害。所以古人的告诫“离家千里,勿食枸杞”,意思是已婚成年男性如果长期出差在外或远游,夫妻分居日久的话,而又多食枸杞子,可以增强性欲引起性兴奋。但是,对于肾虚的人,包括有肝肾阴亏、头晕、健忘等病症的人,枸杞子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美味与妙药,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保健营养品。益精提神——杞子五味茶【方源】《摄生众妙方》【用料】枸杞子20克,五味子9克。【制法】把枸杞子和五味子放到保温杯或者是保温瓶中,用适量沸水进行冲泡,盖上盖子泡15分钟以上。【用法】代茶饮用,可以经常服用,每日1剂。【功效】补益肝肾,敛津生精。适用于病后体虚导致的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安等。

五味子俗称山花椒,它“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因为五种味道集于一身,所以有五味子之名。跟枸杞子同样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归于肺、心、肾经,具有补肾宁心之效,对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能够提高人的记忆力。

枸杞子和五味子合在一起,对于肝肾亏虚、身体衰弱而导致的记忆力减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它能够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精神,是补益保健之佳品,尤其适用于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此外,加强思维活动和体育锻炼也可缓解健忘。多思考问题,多动脑子可防止大脑迟钝,使大脑皮层的记忆神经永葆青春。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有助于记忆。还要保持良好情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使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对提高记忆力颇为有益。健康贴士每周最少食用两次沙丁鱼芬兰的科学家研究证实,更多地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来自鱼类的Ω-3脂肪酸,具有防止健忘的作用。Ω-3脂肪酸的最大来源便是沙丁鱼,食用沙丁鱼可以有效防止健忘,所以,如果想防止健忘,那么每周最好能够食用两次沙丁鱼。

3.南瓜山药粥,控制血糖的“稳定器”

糖尿病一旦患上就无法再摆脱,如影随形,让人苦不堪言。从中医上讲,糖尿病是由阴虚燥热引起的肺、胃、肾三个脏器的虚衰,尤其以肾脏最为关键,因为它是“先天之本”,贮藏着我们生命活动最需要的精气,因此,通过日常饮食调养脏器,控制血糖是不错的办法。

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和“三多一少”。血糖升高就是超过了我们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一般为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过6.7mmol/L就具有诊断意义了。“三多一少”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但是体重反而减轻,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症状。中医上把糖尿病叫做消渴,意思就是消瘦和烦渴。并且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上消主要是渴而多饮,多累及肺脏,中消表现为吃得多,且容易饥饿,出现大便干燥,这主要累及脾胃两脏,下消主要表现为口渴咽干,小便次数多,尿液混浊如膏样,这多是累及肾脏。总的来说是由于燥热伤阴,是各脏器阴虚火旺,灼伤津液。因此要滋阴清热,调整各脏器的阴阳平衡。

糖尿病还无法做到彻底的根治,它是一种惹不起的疾病,一旦惹上了就抛不开,丢不去了。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防微杜渐,比如说要定期体检或者有了糖尿病的前期症状就要尽快治疗,防止糖尿病降临在自己的身上,尤其需要注意,有糖尿病家庭史、中老年、体型偏胖的人以及高血压、高血脂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这类人群平时要定期做一下检查;反复患上感染性的疾病,比如说顽固性外阴瘙痒,或反复外阴、阴道霉菌感染,或屡发疮疡痈肿的人,也有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有不少女性病人就是因外阴痒去妇科就诊而发现患上糖尿病的;另外出现多尿、口渴、多饮,近期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或视力下降等状况,这也是患上糖尿病的危险信号;还有一些年轻人发生了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疾病,这也应该去做一下关于糖尿病的检查。

防治糖尿病在饮食上要多加注意,如果在饮食上能够做到合理的搭配,也能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在饮食上要做到饥饱适度,少食多餐。糖尿病患者的食量并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经常处于饥饿的状态下,血糖则不容易控制,少食多餐可以使血糖稳定。至于具体吃什么食物也是很重要的,含糖的食物和饮料当然要做到严格的控制,主食可以吃些淀粉类的食物,像小米、玉米等,还可以多吃些豆类或豆制品以及蔬菜,豆类中比如说黄豆,黄豆性味甘平,能入脾、胃和大肠经,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蔬菜大多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维生素、植物纤维,可以缓解饥饿感,这对于糖尿病的病情控制都能起到不错的作用。我在这里向大家重点推荐的是一款食疗粥,叫做“南瓜山药粥”。全面控制血糖——南瓜山药粥【方源】《医学衷中参西录》【用料】南瓜5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制法】将南瓜炒熟研成末、山药洗净,然后和粳米共煮为粥。【用法】可以用来佐餐,每天吃1~2次。【功效】健脾,益肾,润肺,止渴。适用于糖尿病诸症。

南瓜山药粥是由《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山药粥加减而成。南瓜有补中益气,润肺化痰的功效,并且含有丰富的果胶,在肠道内形成一种凝胶物质,可以延缓对糖的吸收,可以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山药能入肺、脾、肾经,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由于它上能养肺,中能补脾,下则益肾,药性平和,阴阳俱补,不燥不腻,是治疗糖尿病不可多得的一味食材。粳米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消渴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说它“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能够缓解糖尿病口渴多饮的症状。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的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慢性是说得了这种病后痊愈的可能性比较小。全身性即是全身各处都会受影响,比如会出现眼部的视网膜病变或者下肢坏疽等,代谢性疾病是说会引起体内代谢紊乱,不只是血糖不好,也很容易并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病症,急性并发症时还会酸中毒,导致患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饮食上的控制调养,保证血糖处于稳定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健康贴士夏日炎炎,切忌以饮料代水一般来说,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可是现在有些青少年竟被诊断为糖尿病,而且可以排除遗传的因素,这就令人费解了。这种现象很大的原因在于现在年轻人在炎炎夏日,口渴难耐,往往用冰镇的饮料来代替水解渴消暑,我们知道这些饮料是很容易损伤脾胃的,脾胃受损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因此,年轻人一定不要在夏天以饮料代水,以免步入糖尿病的大门。

4.不让血压高上去,试试芝麻核桃糊

有人说,高血压已经坐上了“富贵病”的第一把交椅,这话是有道理的。我国高血压病的患者人数确实比较多,而且这种病的病程都比较长,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把血压控制在正常状态呢?同样,我们可以在饮食上多想想办法。

高血压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年以上的人群,尤其是中年以上的脑力劳动者,一般进展缓慢,病程长。有很多中年人在一段时期内出现头晕、头疼、头胀、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很有可能就是高血压病悄悄降临了。这意味着从此以后要尽一切的努力去保持血压稳定,除了药物降压,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上也要多加调养。

在中医上讲,高血压常被称为“眩晕”、“肝阳上亢”,多与肝肾阴虚有关。肝属木,喜条达,一有不适,肝风就会上窜头目,就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在这里可以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来自我诊断高血压,在生活中做好防范。第一个就是看眼睛,肝开窍于目,肝风内动就会在眼睛上表现出来,一般来说,高血压病人的眼压会很高,出现眼睛酸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第二个是看舌头,如果舌质出现暗紫色,或者有淤点、淤斑,舌苔黄腻等症状,也是高血压的征兆;第三个是看嘴唇,看看嘴唇有没有“唇撮”,如果成年人有“唇撮”,多是肝风内动的兆头。

长期的高血压可以使心、脑、肾的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我们的血管就像运输管道,高血压可以使管道阻塞,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输,通常会造成心绞痛、脑血栓等病症。由于脑部的血管比较薄,甚至会造成血管破裂,这就是危害性最大的脑出血了。

高血压的危害如此之大,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多加调养,无异于坐以待毙,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维持血压的工作。高血压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持好心情是稳定血压的妙招。中医上讲“怒则气上”,怒气上冲就会扰乱心神,促使血压升高,出现头晕目眩。

除了保持情绪,食疗就是一种最实用最方便的选择。高血压病人饮食需要定时定量,可以少食多餐,但不要暴饮暴食,要减少食盐摄取量,每天应该限制在3克以下。如果身体出现明显的浮肿,就更应该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少吃动物脂肪、动物内脏、甜食等,还要尽量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品,如辛辣的调味品。高血压病人尤其要戒烟,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刺激心脏和血管,使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稳定血压的佳品——芝麻核桃糊【方源】《锦囊秘录》【用料】黑芝麻、核桃仁、桑葚子各250克,适量的蜂蜜。【制法】将黑芝麻漂洗干净,然后炒香,和核桃仁、桑葚子共研为末备用。将上物盛入碗中,用开水冲调成糊状,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即可。【用法】每天服用2~3次,每次服用30克左右,空腹服用。【功效】补益肝肾,养血健脑。适用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等病症。

高血压病人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比较好,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红柿等,吃含钾的食物不仅能保护心肌细胞,还能缓解吃钠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就不适宜吃含钾多的食物了,因为体内钾积蓄过多,会导致心律紊乱以致心脏骤停。平时可以多吃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芝麻、绿豆、玉米、荞麦、西瓜子、向日葵子、莲子心、豌豆、蚕豆、海带、紫菜、菊花、罗布麻、萝卜、胡萝卜等等。

我在这里为大家推荐的一款食疗方是“芝麻核桃糊”,是日常生活中用来稳定血压的佳品。

该食疗方是根据《锦囊秘录》中的芝麻粥加减而成。黑芝麻归肝、肾、肺、脾、大肠经,有补肝肾,润五脏的功效,主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大便燥结,须发早白等症。中医上把高血压病归入“眩晕”、“肝阳”、“肝风”的范畴,因此,黑芝麻对于稳定血压是有积极意义的。核桃仁也能入肝、肾经,有补肾固精、润肠通便的功效,中医上认为高血压的形成与肝肾两脏的阴阳失调有很大的关系,核桃仁则有调养肝肾的功效,因此,可以用来稳定血压。桑葚子性味甘寒,有补肝益肾,滋阴息风的功效,能治疗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等症,《随息居饮食谱》说它能“滋肝肾,充血液”,这对于防治高血压也有着积极意义。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慢性病,尤其是一些急进型的高血压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对身体的危害更大。在治疗上还是要听从医生的意见,以药物治疗为主,食疗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稳定血压的作用。健康贴士降压,可以试试足浴方防治高血压病的方法很多,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能够防治高血压的足浴方。准备夏枯草、桑白皮、丹参、白芍、牡蛎各30克,牛膝、地龙、磁石、首乌各12克,决明子、石决明各15克,乌药、钩藤各20克,丹皮6克,独活3克,当归9克。每日煎取一剂,取药液2升,加入少许的冰片和盐,浸泡双足20~30分钟。每日洗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这种方法对于治疗高血压是有一定作用的。

5.“沉默杀手”高脂血,玉米粉粥助消脂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病,中医认为高脂血症是由于体内津液输布代谢异常,五脏功能受损引起的。俗话说“病从口入”,不合理的日常饮食最容易损伤各个脏器的正常功能,导致高脂血症,那么,我们应该想办法把吃上来的高脂血症吃下去。

高脂血症不为人所熟知,可是它同高血压一起可以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让人感到防不胜防,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做一个详细的了解,让各位朋友在生活中能够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高脂血症就是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异常增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遗传基因缺陷、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是由某种基础疾患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病等引起的,最重要的是治疗原发病,原发病得到治愈,继发性高脂血症就会恢复正常。

对于单纯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来说,很多人抱怨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这也是不少人忽视它的原因。少数人会出现乏力、犯困等症状,或者在眼睑、肌腱、肘、膝、臀或踝部出现隆凸于皮肤的黄色瘤。可是很多人还是要通过血液化验才能被检查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关注身体的轻微的变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定期检查一次,这样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了。高脂血症吃什么——玉米粉粥【方源】《食物疗法》【用料】玉米粉50克,粳米100克。【制法】将粳米洗净,放入锅中熬煮,快煮熟时把玉米粉放入大碗中用冷水溶合调稀,倒入锅内共煮,再加上适量的水,边煮边搅以防黏锅,直至粥成。【用法】早、晚温热服食。【功效】益肺宁心,调中开胃;能够防治高血脂动脉硬化的心血管疾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体内脂肪吸纳过多,造成脂肪中的胆固醇在人体内过剩,形成高脂血症。在饮食上通过合理选择、巧妙搭配也可把高血脂“吃”下来。对于仅有甘油三酯增高而胆固醇不高的患者,首先是要限制进食,增加运动,把体重降到正常范围;其次,尽量少吃或不吃糖类,这是由于糖可以在体内转换成甘油三脂;还需要戒酒,这是由于血中酒精浓度增高的话可以促使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这类患者对鸡蛋、蚌、螃蟹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可适当放宽一点,偶尔吃点动物性脂肪也未尝不可。如果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增高,对饮食的控制就要比较严了,既要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又要降低体重,还要戒酒。

对于仅有胆固醇增高而甘油三酯正常的患者,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应忌吃或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动物大脑、脊髓、内脏、蛋黄、蚌、田螺、鲍鱼、墨鱼等。像胆固醇含量并不高的瘦猪肉、牛肉、鸭肉、鸡肉、鱼、牛奶也是可以适当吃一些的,豆制品、洋葱、大蒜、蘑菇、木耳等有降胆固醇的作用,可以尽量多吃。

黄豆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每日摄入30~50克黄豆蛋白能显著降低有害的胆固醇水平,而不影响对人体有益的胆固醇水平,而且黄豆中还含有一种叫豆固醇的物质,可以阻止肠道吸收食物中的胆固醇,还有一种卵磷脂,能够使胆固醇无法沉积在血管壁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除此之外,还可以常吃黑木耳,黑木耳能调血,现代医学认为黑木耳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和阻止血胆固醇沉积的作用,因此,老年人经常食用黑木耳能够防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海带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清除附着在人体血管壁上过多的胆固醇,海带中的食物纤维能调顺肠胃,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控制胆固醇的吸收,也是一种能够起到降脂作用的食材。经常食用荞麦、燕麦、大麦,对于降低血脂也有不错的效果。

日常饮食中的许多食物是很好的降脂“良药”。下面介绍一款能够感化高脂血症这个“沉默的杀手”的粥品。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我们常吃的“玉米面粥”嘛,可别小看了这道粥,玉米性味甘平,有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的功效,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尤为显著。相传以玉米为主食的印第安人中几乎没有人患高脂血症,由此可见玉米降血脂的功效确实非同一般。

在现代社会,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它们共同的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与血脂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控制血脂过高将是有效的预防途径,而食疗又是控制血脂的最佳方法。健康贴士平时多运动,防治高脂血症运动和体力活动可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高脂血症及其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非常有益。老年人闲暇时间比较多,运动最重要的是适量,循序渐进,不要心急,用力过大,运动时感到发热,微微出汗,每天锻炼30~40分钟即可。如果出现心率加快,应该间断休息。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慢跑、散步、练太极拳等,身体运动配合饮食疗法对于防治高脂血症有药物代替不了的效果。

6.降脂茯苓薏米粥,为脂肪肝“减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中医上认为脂肪肝多是人们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从而导致脾胃、肝胆功能紊乱,肝气淤滞,湿热熏蒸所形成的,因而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生活方式,可以起到降脂,为肝脏“减肥”的作用。

脂肪肝,顾名思义,就是指肝内脂肪含量过多。正常肝脏含少量脂肪,约占肝脏总重量的5%,超过这个重量就被认为是脂肪肝,是肝的代谢功能异常所致,因此是可逆性的。可逆的意思是能够恢复的,不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旦得上就很难摆脱纠缠了。肝脏内蓄积的过多脂肪消除后,肝功能大多可以恢复正常,也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脂肪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脂肪肝类似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少见。但是这两种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肝脏疾病。因此说脂肪肝决不是肝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具有传染性的,但脂肪肝只是肝内脂肪堆积所致,自然就没有任何传染性。

慢性脂肪肝一般可以通过B超检查来诊断,一旦发现脂肪肝,就要及早治疗,脂肪肝可大可小,千万不要忽视。在老年人当中,慢性脂肪肝较为常见,起病缓慢、隐匿,病程漫长,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是在做B超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以及右上腹胀满和压迫感等症状。

肥胖能引起脂肪肝,严格控制饮食,防止营养过剩,增加体育锻炼,把体重减下去,是防治脂肪肝的一个重要措施;长期大量饮酒也是造成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原因,经常饮酒,肝脏负担太重,会危害身体特别是肝脏的健康,因此,预防脂肪肝尤其不宜经常饮用烈性白酒,更不宜酗酒。

脂肪肝对人体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但是目前对于脂肪肝的治疗却缺乏有效的药物。慢性脂肪肝的发生与人们的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尤其应该重视饮食调理,在饮食上多加调养。首先,要控制热量,要保证充足蛋白质的摄入,比如鱼、虾、瘦肉、海米等;多吃含维生素、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鱼子、脑髓等脂肪含量高、胆固醇高的食物,少吃煎炸食物、甜食和刺激性食品;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克之内。还要多饮水,晚餐不要吃得过饱,睡前不要加餐。

为了缓解因减轻体重而带来的饥饿难耐感,膳食中还可以选取低热量的食物,如蔬菜、糙粮等,可以增加饱腹感并延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脂肪肝患者平时可根据饮食口味多吃些具有降低肝内脂肪的食物,如大枣、海带、生姜、菠菜、黄瓜、水芹菜等。祛湿降脂——茯苓薏米粥【方源】《直指方》【用料】薏米60克,茯苓30克,山楂肉15克。【制法】将茯苓和山楂肉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共煮30分钟,然后过滤去渣取汁,把薏苡仁放入所取汁液中煮熟即可。【用法】可以经常服食。【功效】健脾、化湿、去淤。适用于脂肪肝的防治。

俗话说:“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可见对于疾病的治疗,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调养防护的,我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款防治慢性脂肪肝的疗方,名叫茯苓薏米粥。

本方是由《直指方》中的白茯苓粥加减而成,茯苓能入心、脾、肺、肾、膀胱、小肠经,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薏米能入脾,肺,肾经,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功效;山楂肉归脾、胃、肝、肺经,有消食积,散淤血的功效,三味食材合力,对于需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的脂肪肝来说大有裨益。另外,茯苓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它药性缓和,益心脾,利水湿,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一种食药皆宜的佳品,由于它对肥胖症有不错的作用,因此,对于需要减肥的脂肪肝患者来说也是不可多得一味食材。

慢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隐匿性,因此在平时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比如出现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时就应该提防脂肪肝的发生,要把脂肪肝消灭在萌芽状态。脂肪肝有肝大、肝区疼痛等症状时,要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鉴别开来,以免耽误了治疗。健康贴士配合饮食多运动,减掉肝内脂肪面对脂肪肝的威胁,用运动疗法缓慢降低体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都知道那位感动中国的母亲,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儿子做肝移植,她加强运动,终于消除了自己的脂肪肝,完成了自己救儿子的愿望。这足以说明运动可以消除脂肪肝,运动的话可以选择游泳、慢跑(120步/分)等有氧运动,使心率达到100~160次/分(170次减去年龄),每周坚持3~5天,每次持续20~30分钟,平时坚持运动,并且和饮食调理一起,这样可以有效防治脂肪肝。

7.火热偏盛鼻出血,清热止衄藕米糕

很多时候,有些人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鼻子出血的现象,把大家吓得惊慌失措。很多人会说,这是“上火”了,的确,很多时候,鼻子出血主要由于火热偏盛所致,要防治鼻出血,那就得清热止血。

流鼻血这种情况在中医称为“鼻衄”,衄血的意思是,不是因为外伤所导致的出血。通常来说,流鼻血和肺脏有关系,中医讲“肺开窍于鼻”,鼻子就好比是肺的一道门,肺部的问题,一般都会从鼻子上面表现出来,最常见的冬天寒邪袭肺,就会鼻塞流涕,同样的道理,当人体受到热邪的侵害,有时就会表现为流鼻血。有时候出现流鼻血的情况,我们还会听到“血热”这种说法,血热指的就是热邪入血,气候过热,曝晒过度,在非常热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过度出汗不及时补充水分,或者吃炒的、油炸等燥热性的食物,还有服用一些兴奋剂,都可能导致血热。血液热了之后,一是热邪使血行加快,迫使血液妄行横溢,容易导致出血;二是热邪可灼伤血络,使血出脉外,也容易造成出血。鼻腔毛细血管密集,有温暖、湿润的功能,使外界的空气在进入肺脏前变得温暖湿润,所以鼻黏膜一般都处在湿润的状态,过于干燥,会使毛细血管壁弹性降低,变得脆弱,就很容易破裂,导致流血。总的来看,鼻出血多和火热过盛有关系,如《外科正宗》卷四就说:“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这里说的就是肺火过盛而导致鼻出血。《寿世保元》卷四说:“衄血者,鼻中出血也,阳热沸郁,致动胃经,胃火上烈,则血妄行,故衄也。”说的就是胃火过盛而导致鼻出血。这类体热偏盛的鼻出血往往还有口里发干或口中发苦的感觉,鼻子往往也显得非常干燥。

流鼻血时,有些人都习惯于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实是错误的,这样做只是眼不见血外流,但实际上血还是继续地在向内流。其好处就是不会把鼻血流到地板上,但不会止住鼻血,反而会让鼻血流进咽喉里,甚至可能引起呕吐和窒息。所以如果是想不让血沾污其他的东西,可以在流鼻血的鼻孔中塞上一团小棉球以吸收血液。

有些小办法可能让流血停止,比如在脖子上围一条冰毛巾或湿毛巾会起到止血的效果;也可以当左鼻孔流血时,就举起右手臂,右鼻孔流血就举起左手臂,这样几分钟后也可止血;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方法,就是把大蒜去皮捣成蒜泥,敷在脚心上,用纱布包扎好,可较快止血;或者可以将双脚浸泡在热水中,也有止鼻血的效果,当然,在民间还有各种各样的止鼻血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要想从根本上治疗鼻出血,就要根据流鼻血的原因来斩草除根。我这里特别推荐一个清热消火,凉血止血的“藕米糕”。清热消火,凉血止血——藕米糕【方源】《本草纲目拾遗》【用料】藕粉250克,糯米粉250克,白糖250克。【制法】将以上食物混在一起,加水揉成面团,放在蒸笼上蒸熟,然后切成块。【用法】分顿随量服用。【功效】健脾养胃,补虚止血。适用于虚弱少食、鼻出血、吐血等。

藕粉味道甘咸,性质平和或偏于寒凉,莲藕粉的营养价值高,药疗作用也好,除了有清热解暑作用,凉血止血的作用也很强,常常用于治疗衄血。中医普遍认为藕粉是治疗热病血症的良品。藕米糕除了可以治疗鼻出血之外,还具有开胃健脾的作用。《本草纲目拾遗》说:“藕粉,大能和营卫生津……而不知其功用更专益血止血也。凡一切症皆不忌,可服。”藕粉加糯米粉和白糖,味道更为可口。对于治疗鼻出血,还有一种方法更为简易,就是做鲜藕汁饮,把鲜藕清洗干净,然后磨烂挤汁,再用少量白糖调匀,把藕汁炖滚后服用。这样可以清热解暑,凉血止血,对于鼻出血也有良好的调治作用。

对于鼻出血,要尽量避免使人上火的食物,比如辛辣干燥的东西,辣椒自然不能多吃,对于那种越辣越过瘾的人就需要特别禁止,少吃一些川菜。一些油炸油煎的食物也要少吃,比如油条,还有火烤火烧的食物也要少吃,特别是烤羊肉串,那是大热的,千万要禁止。酒不能喝,烟也不能抽。同时还要改掉挖鼻子的习惯,挖鼻子很容易使鼻部损伤,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挖着挖着,鼻血就流了出来。健康贴士“局部压迫”止血当鼻子不是严重出血时可用“局部压迫”法止血。将头部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用手指由鼻子外面压迫出血侧的鼻前部(软鼻子处),也就是一般以手夹鼻子的做法,直接压迫约5~10分钟。大部分病人都可以此种方法进行止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压迫超过了10分钟后血仍未止,则可能代表着严重的出血,可能有其他问题存在,此时就需要送医做进一步的处置。

8.脾胃虚寒易呕吐,温中补脾肉豆蔻莲子粥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呕吐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要想让人停止呕吐,谁都知道需要找到一种止呕药。很多人的呕吐是由于脾胃虚寒所引起的,对于这种呕吐的治疗,就需要温中补脾。

生活中呕吐很常见,酒喝多了会呕吐,怀孕了会呕吐,看见恶心的东西会呕吐,吃了不好的东西会呕吐……一般人都“尝”过呕吐的苦头,但却未必对它有多少了解。在古人眼中,“呕”与“吐”应该分开来解释。金代李东垣认为“声物兼出谓之呕”,即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哕”也就是“干呕”了,另外,无声无物则是“恶心”。因为呕与吐经常同时发生,所以后来大多并称为“呕吐”。温胃止呕——肉豆蔻莲子粥【方源】《仁斋直指方》【用料】肉豆蔻5克,莲子60克,粳米50克,食盐适量。【制法】分别将肉豆蔻、莲子、粳米清洗干净,然后将莲子去芯(因为莲子芯是苦的),放入锅中加水一同煮粥,等粥熟后加盐食用。【用法】可以作为早餐和晚餐服用。【功效】温胃健脾,行气止呕。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呕吐和食欲不振等。

除了喝酒、怀孕等特殊情况,值得一提的要说“吃”出来的呕吐。最常见的是许多人一吃凉的,尤其是在夏天里,喝点冰镇的啤酒,吃点冰冻的雪糕,或吃一些像葡萄那样性质寒凉的水果,就很容易引发呕吐。这都是脾胃虚寒造成的。

脾胃虚寒包括两点,一是虚,脾胃主管消化食物、吸收食物中营养物质,身体健康的人,吃饭后食物在胃中经过消化,传输到大肠。而脾胃虚弱的人,吃饭后食物停留在胃中,不能消化,不能正常传输到肠道,故而会出现饭后胃胀不适,甚至呕吐的症状。第二,脾胃的性质是喜欢干燥,不喜寒凉,一旦受到寒冷的过度刺激,就会丧失它的作用,使得食物逆流而上,从口中吐出来。隋代医学家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就指出:“呕哕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则呕”,这也说明了呕吐的发生是由胃受邪气所致。对饮食的不加节制可以说是造成脾胃虚寒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久病体弱,或是一直忧愁不堪,也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寒。

一旦脾胃虚寒,脾胃就不能运化水谷。这时候的人常常出现是这样的情况,害怕冷的东西,喜欢热的东西,或者是害怕冷的天气,而不怕热的天气,总是不想吃东西,对很多食物感觉没有什么胃口,而且一遇到吃冷的和喝冷的就会产生呕吐,四肢常常是冰冷的,饮食不容易消化,吃进东西之后,过一段时间就吐了出来,虽然吐得可能不是很厉害,但就是时不时地来一次。

要调治脾胃虚寒所引发的呕吐,就得温中补脾,可以吃一些具有温热和补脾的食物,而忌讳食用寒凉之物。可以多吃一些肉桂、山药、荔枝、莲子、肉豆蔻等。肉桂味道辛甘,性质是大热的,往往用来补火助阳,虚寒导致的呕吐的药方常常会用到它。山药入肺、脾、肾经,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的药方。《普济方》认为山药可以治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不思食,脘腹胀满”。荔枝的性质是热的,《泉州本草》就说荔枝具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能治呕吐逆气等证,对于温中止呕有作用。我推荐一个针对脾胃虚寒导致呕吐的一个方子,叫做肉豆蔻莲子粥。

肉豆蔻在有的地方又叫肉果,常常作为药用,味道又辣又苦,还带有一点涩涩的感觉;性是温的。入于脾、胃、大肠经。能够温中健脾,行气止呕,常常用来治疗脘腹胀痛、食少呕吐。莲子则是常常都能够见到的,甘甜中略带有一点涩,具有健脾之效,可以治疗反胃吐食。整个方子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具有良好的调治效果。

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患者,在日常护理上还需要适当地注意一下,因为患者阴虚内寒,多喜温喜暖,所以室温宜偏高,要多呆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这个病症的特征是时不时地呕吐但是并不剧烈,可是时间长了就容易损伤正气,所以应该多休息以颐养正气,不过不能每天都躺在床上不起来,这样反而会导致气血不畅、精神不振,总之日常活动要以不感劳累为度。吃饭要以软食为主,少食多餐,比如用一些可以温热或补脾的食物和大米一同熬粥,每隔几个小时就热一热,吃上一碗。此外还可以用热毛巾对胃部进行热敷。健康贴士生姜可以温中止呕生姜除了可治疗风寒感冒外,还可以用来温中止呕。李时珍称之为“呕家圣药”。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具体做法:买到新鲜的生姜后,把根须和泥沙除去并清洗干净。将鲜姜用刀削去外皮,切成薄片,再切成细丝,然后剁成细末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醋、精盐、味精、香油,调拌均匀而食。

9.肺燥肾虚会咳嗽,杏仁煎膏为您止咳

当人感冒的时候,常常会有咳嗽的现象。咳嗽或者由咳嗽连带出来的气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肺气受损所引起的。故治疗咳嗽,润肺是不可缺少的手段。而很多人的咳嗽还与肾气虚弱有关,那么这个时候除了润肺之外,还得补肾。润肺止咳——杏仁煎膏【方源】《瑞竹堂经验方》【用料】杏仁与胡桃仁等量。【制法】将杏仁去皮去尖,然后与胡桃共研磨为膏。【用法】睡觉之前用姜汤冲服,一天一次,每次1匙。【功效】补肾降气,润肺止咳。适用于肺肾虚弱引起的咳嗽气喘,睡卧不宁等。

说起咳嗽,古老的中医分得十分详细,《河间六书·咳嗽论》中有这样的说法:“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但实际上,它们是很难分开的,到了今天,往往就连咳带嗽一并称为咳嗽了。咳嗽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可以把堵塞在呼吸道的废物排解出来,故每当我们看到有人咳嗽的时候,总是会有各种异物出现,有的时候是痰液,有的时候甚至是血液,还有的时候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东西,而是一团浊气。排出异物之后,就会减轻身体的负担。故想要咳嗽的时候,千万不能忍,不能因为处于人群之中而不好意思,否则就会让异物积压在体内。

偶尔咳嗽一两次自然是无关痛痒,可如果是长期地、频繁地和剧烈地咳嗽的话,那就会严重影响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还会引起身体的病变,有的是喉咙疼痛,有的是声音沙哑。

咳嗽跟肺的关系十分密切,或者是因为外邪犯肺,或者是由于脏腑受伤累及于肺。当肺气损伤的时候,往往就会导致咳嗽。《医学三字经》说:“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这就明确提出了咳嗽离不开肺。而对于“咳嗽不止于肺”的看法,宋代医学家杨仁斋就给出过解释,认为咳嗽也跟肾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说肺是主管出气的,肾是主管收气的,凡是咳嗽引动的四肢百骸,感觉气往上走,这就是肾虚不能收气。因而对于咳嗽的治疗当以润肺为主,而对于肺肾虚弱导致的咳嗽来说,则需要双管齐下,一是要补肾,二是要润肺。现在治疗咳嗽的药物很多,既有中药,也有西药,无论是哪一种,一般都会有很好的疗效。

不过,“是药三分毒”,而俗话又说:“三分治,七分养”。对咳嗽的治疗,应加强饮食调护,以养肺为主。一直以来,杏仁和胡桃仁都是养肺之物的首选。这里我推荐一个著名的方子,叫做杏仁煎膏。

杏仁入于肺、大肠二经,能滋润肺燥,能够治疗咳嗽和气喘。不过杏仁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甜杏仁无毒,性味甘平,长期食用的话最好选甜杏仁。而苦杏仁性味苦温,带有毒性,过量服用会导致中毒,所以不宜长期食用。

胡桃仁就是通常所说的核桃仁,是经常食用的食疗之物,归于人体的肾、肺、大肠经。可以补肾,还可以温肺润肠,常常用于虚寒所导致的气喘咳嗽。

杏仁与核桃仁的作用极为相似,一起合用具有很好的止咳平喘的作用。对于一般的咳嗽都具有调治之效。而对于肺肾皆虚的情况来说,那就是再好不过。尤其是很多患者或是老年人,特别适宜选用该方,因为这个方子除了可以治疗咳嗽和哮喘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润肠通便,对于老年人常常容易遇到的便秘问题也具有缓解之效。还有一点就是,老年人或者久病之人,一般都有肾亏的情况,而本方还可以起到补肾的作用。此外,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这个杏仁煎膏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当然,如果是脾胃虚弱的人,尤其是已经患有慢性腹泻的人,就不宜使用这个方子了,因为它的润肠通便作用使得腹泻变得更加厉害。

当然,也可以直接用杏仁或者胡桃仁熬粥食用,在《医食心境》里就有杏仁与大米煮粥治疗咳嗽、气喘的方子。而在《济众新编》里,也有杏仁和胡桃仁跟大米煮粥的记载,具体做法可以先把杏仁磨出液汁,然后跟胡桃肉和大米煮粥。也可以起到补肾敛肺,止咳平喘的作用。

咳嗽的原因非常之多,那么除了润肺之外,还得调理其他的脏器。生活中,我们还发现当气温降低时也可诱发咳嗽,故在冬天,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时候,很多老人都会咳嗽起来,如果是有习惯性咳嗽的人,那么这个时候就要事先进行调治预防。健康贴士“咳呼导引功”治咳嗽平坐在椅子或沙发上,脊背不要后靠,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之间的角度成一个直角。身躯保持平直,全身要求放松,不要有杂念和其他的压力,下颌微微收缩。用鼻子吸气,吸气要深,要细,要匀,要长。就是说一次吸气的时间要尽量延长,但是速度既要缓慢,也要保持匀速。吸气完毕之后,闭气稍微停顿一下,咳嗽一声使得气从胸中向上冲喉而出。咳嗽之后继续像前面一样吸气,反复进行24次或是36次。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10.肝肾亏虚致目眩,枸杞子粥调“花眼”

有的人常常无缘无故出现眼花的情况,看东西看不清楚,这往往是由于肝肾亏虚所引起的。要想远离这种眼花,那就得补益肝肾,养血明目。

眼花是一种通俗的说法,中医里面常常把它说成是“目眩”,而且常常跟头昏联系在一起,说成“头昏目眩”。眩就是眼睛昏暗看不清楚,就像傍晚时分看东西一片模糊。看东西一时看不清楚,或者是感觉眼前发黑,有的时候感觉静止的东西晃来晃去,甚至还有的时候还会感到天旋地转,但是过了一会可以恢复正常,尤其是老年人会经常出现这种眼花的情况。补肝益肾——枸杞子粥【方源】《本草纲目》【用料】枸杞子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制法】将枸杞子煎汁去渣,把粳米清洗连同枸杞汁一起熬粥,待熬好之后添加红糖食用。【用法】可作早餐,也可作晚餐,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导致目眩、久视混暗等。

遇到目眩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停止一切活动,可以躺下来,将头放低,调整头的位置至不觉晕眩为止。若在行走中感到目眩,可以蹲下来休息,一直到恢复正常为止。当然这些做法只是应付一时之急,不能消除目眩的发生,过了一段时间很有可能会继续复发,故必须从根本上进行调治。

中医看来,肝开窍于目,眼睛上面的问题,多是由于肝脏出了问题。一般认为目眩的原因,就是肝血不足无法上通于目,因此首先就必须补肝。另外如果是目眩比较严重,还需要补肾。因为肝为肾之子,根据子虚补其母的原则,肝血亏虚也需要补肾。虽然中医在临床辨证上有气血亏虚和肾精亏虚的说法,但往往是肝肾同补。肝肾亏虚导致目眩的时候,往往还伴随有一些这样的症状:面色枯黄没有光彩,嘴唇、舌头指甲没有血色,浑身感觉疲倦乏力,手足有时候还会发麻等。

根治肝肾亏虚所致目眩,既可以吃一些具有补肝作用的食物,也可以吃一些补肾的食物。而最为常见的就有龙眼、松子、红枣、黑芝麻、黑豆、枸杞子等等。龙眼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味补血之物;松子归于人体的的肝、肺、大肠经,具有养血的功能;红枣更是为我们熟知的具有补气养血之效的养生佳品;黑芝麻则是既能补肝,又能益肾,是补充精血之佳品,因它可以补肾益精,很多人常常把黑芝麻当做肾虚的食疗之物,很多头昏眼花之人坚持食用黑芝麻往往都能收到奇效;黑豆跟黑芝麻一样,也具有补肾益肝之效,除此之外,还可以起到活血的作用。经常用上面这些食物熬粥服用,时间一长就会变得气血充足,目眩现象很可能就随之消失。

除此之外,这里我推荐一个治疗肝肾亏虚所致目眩的良方,那就是枸杞子粥。

枸杞子归肝经、肾经和肺经。可以补气补血,而它滋补肝肾的作用更是被人们所看重。《本草纲目》记载:枸杞子粥,补精血,益肾气。此外还可以去热降火和除风化湿。难怪《神农本草经》里将它列为上品。古人很早就用它来治疗眼疾,晋朝道家学者葛洪就用枸杞子捣汁滴在眼上,用来治疗眼科疾病。唐代名医孙思邈用枸杞子配合其他药制成补肝丸,用来治疗眼睛昏暗不明。宋代大诗人陆游到老年,两目昏花,视物模糊,常吃枸杞治疗,因而留下了“雪霁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用枸杞子煮粥,再加上具有补血作用的红糖,可以补肝益肾,养血明目,适合患有目眩的肝肾亏虚之人食用。除此之外,由于老年人的精血日益亏虚,所以还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目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作息是目眩的诱因,要避免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要懂得劳逸结合。要尽量避免会引起目眩的动作,不要突然转动头部,也不要剧烈运动,不长时间保持紧张姿势,也不要突然站起来或突然蹲下,活动的动作要尽量缓慢。健康贴士“按压中渚穴”治目眩手背的第四掌骨上方有个叫“中渚”的穴位,在小指和无名指指根之间往下两厘米的手臂凹陷处,用力按压这个穴位会有力量散失或脱落的感觉。用食指与大拇指夹住手掌内侧和外侧,深呼吸之后进行按压,经过6秒钟之后再缓慢吐气,吐气后继续按压。左右手交替,各做5次。这个方法对于治疗目眩可以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11.肠燥便秘苦不堪言,润肠通便试试杏汤

便秘是一件痛苦的事,长期便秘不仅让人身体难受,还会诱发痔疮、肛裂,损害肝功能,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甚至会造成不孕,并且妨碍和谐的性生活。便秘种类很多,但是很多人都是由于肠燥而引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润肠通便。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想要大便却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较以往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在时间上没有什么规律,大便显得非常干硬。事实上,由于体质和肠胃不同,有的人一天排一次大便,有的人两天才排一次大便,有的人排泄大便的时间甚至更长。便秘者不仅仅是大便排泄不通,还往往伴随腹部胀大、食欲减退、情绪欠佳、头痛、呕吐、肚子疼、腰痛、下半身不舒服、发烧、生痔疮等,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就是两三天才排一次便也是正常的。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便秘呢?环境改变,睡眠不足,所吃的食物太容易消化或纤维素较少时,而我们实际上要靠食物中的纤维素刺激肠壁蠕动,此外,运动不足的人,他们的肠部运动会比较迟钝,从而造成排泄不通;辛辣、烧烤、油炸等厚味食物吃得过多,致使肠胃积热,耗损津液,大便变得干燥,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另外饮用太多浓茶,以及妇女在妊娠时期,都有引起一时性便秘的可能,这种便秘不需要急着诊治,只要消除这些原因,注意平时的饮食和运动,可以马上恢复正常。润肠通便——杏汤【方源】《养老奉亲书》【用料】杏仁10克,火麻仁10克,板栗15克,芝麻15克。【制法】将杏仁去皮尖(皮尖有毒),砸碎;将板栗炒熟去外壳;把芝麻炒香;把麻仁打碎;将以上食料放入砂锅加水煮汤,去渣饮汤。【用法】空腹,每天早晨起床服用一次。【功效】益气补虚,润肠通便。适用于气津两亏,肠燥涩滞而致的大便秘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肠燥便秘,它属于虚症,由脾虚运化无权,肠道传送无力,血亏津少造成。主要表现为面色无华,心悸头晕,特别爱出汗等。多是由于身体衰弱,或是大病初愈,津液没有恢复,大肠液亏,没有足够的滑动力,导致大便不通。老年人由于身体亏虚,往往会患上肠燥便秘,产妇和病人也常常患上此症。

这样的便秘往往是长期性的,很多人在无法排泄的情况下,只有出一下策,通过服用泻药来解燃眉之急。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过度使用泻药和通便剂,会使肠粘膜麻痹,它们对于便秘只有短期的效果,治标不治本,究竟该怎么办呢?对于肠燥引起的便秘,需要通过食物来慢慢调理,可以多吃一些具有补益身体、润肠通便的籽仁,比如核桃仁、芝麻、杏仁等等。用这些籽仁来煎汤熬粥,通过长期的食用,就可以渐渐缓解便秘的烦恼。其中有一个“杏汤”,可以作为润肠通便的理想选择。

杏仁入于肺、大肠二经,能滋润肺燥,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但杏仁分为两种,一种是甜杏仁,一种是苦杏仁。甜杏仁无毒,性味甘平。苦杏仁性味苦温,有毒,过量服用会导致中毒。进行长期保健,则当选用甜杏仁。

火麻仁性味平甘,归脾、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之效。《药品化义》说:“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秘。凡年老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病后元气未复,或禀弱不能运行者皆治。”

板栗味甘性温,入于脾、胃、肾经。《本草纲目》中指出:“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由此可见,板栗对于肠胃系统有补益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板栗的纤维素能强化肠道,保持排泄系统正常运作。

芝麻在古代叫做胡麻,认为是从西域引进我国的,有黑白两种,因为黑色入肾,肾是先天之本,补益药用则以黑芝麻为佳。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能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对芝麻十分称赞,他说:八谷之中,惟此为良,仙家作饭饵之,断谷长生。

由上可见,我们这道汤有显著的润肠作用,故对于肠燥引起的便秘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方常用于肠燥便秘的调治,又因为本方所用之物都有滋润补益之效,故老年人可以用作保健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体质差排便无力引起的便秘不宜食用,否则会引起腹泻。

此外,便秘患者还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最好能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肠道的清洁通畅,不要拖延时间。还可以多饮当天烧开后自然冷却的温开水,每天至少要喝十杯左右。定量多做一些运动,比如每天早晚慢跑、散步。健康贴士揉腹功治便秘两脚分开站立,如果是男性,那么就用左手捂住肚脐,用右手掌的掌心贴住左手手掌的掌背;如果是女性,则用右手捂住肚脐,用左手掌的掌心贴住右手手掌的掌背。两手绕着肚脐做顺时针旋转,旋转的速度要慢。同时可以想象肚里面的肌肉和肠子也是随着同样的方向转动。共转108圈,早晚各做一次。这个功法可以促使腹肌和大肠蠕动,缓解便秘。

12.胃寒胃痛别疏忽,散寒止痛桂花粥

“西药解决酸胀痛,中药养胃治病根”,如今类似这样治疗胃病药物的广告数不胜数,可见胃痛对人们的困扰。很多时候,胃痛是由于胃寒所引起,好发于秋冬季节,常表现为畏寒、四肢冰凉等症状。这类患者,应该采用暖胃的方法,在治疗上补胃助阳,散寒止痛。

很多人认为胃痛不过是小事一桩,吃点镇痛药,照样忙碌地奔波,努力地工作。胃痛算不上是病,是一种症状,很多消化道疾病当中都可以发生,属于中医所说胃脘痛范畴,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脱垂等都会引起胃部疼痛。也就是说,您觉得可能是无关轻重的一点点疼痛,也许代表着您内脏器官的严重病变,应该及早提高警惕。散寒止痛——桂花粥【方源】《粥谱》【用料】糯米60克,栗子30克,桂花卤15克。【制法】先把栗子煮熟,去掉壳后把栗子肉切成细米的形状;然后把糯米淘洗干净,放进锅里加入清水烧开;再洒入栗子肉一同熬煮成粥。最后放进白糖和桂花卤,调匀即可。【用法】作早餐或点心服用。【功效】散寒止痛,开胃生津。适用于胃寒疼痛、口干、嗳气等。

养护我们的脾胃,除了注意饮食有规律外,还要注意情绪。生活中我们形容忧愁会说“茶不思,饭不想”,形容生气会说“我气得胃疼”,这在中医看来,是很有道理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是息息相关的。中医学视人为一个整体,脏腑之间是互为影响的。忧思恼怒,肝气失调,肝若过热,会影响胃液的分泌,这情况称为肝气犯胃。以五行学说解释,肝属木,脾属土,而木克土,因此肝火过盛会令胃部同样过热不适。同样,一个人整天处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比如怕工作做不好,考试考不好,自然也就会“食之无味”了。

另一件要特别注意的事就是胃要暖,很多人常常胃口不好,感觉疲倦无力,怕冷,口淡却又不想喝水,一到冬天四肢冰凉,泛酸通常是泛出清水,一旦遇到天气变冷,或者是稍微吃一点寒凉的食品,就会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之感,喝杯热开水症状就会减轻。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呕吐。这些都是脾胃虚寒的表现,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一时吃冰冻的西瓜,一时吃冰激凌,一时吃桃子,一时吃苹果;有的人经常把冷热食物一起吃,一边喝冰镇的啤酒,一边吃烤羊肉串;有的人不按时饮食,今天十点吃饭,明天十二点吃饭,今天吃早餐,明天不吃早餐,这样就会使人饥饱不均,久而久之也会造成胃寒而生胃痛。

对于胃寒胃痛,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能够温中益气的食物来进行调治。糯米、栗子都是补益胃阳的食物,这些东西便宜,对于胃寒的改善却十分有益,其中“桂花粥”就是一个很好的食疗方。

糯米在中国北方常常称之为江米,在性味上是温性的,是甘的,归于人体的脾、胃、肺经,有健脾养胃、温补脾胃阳气的作用。《本草纲目》就说过糯米可以“暖脾胃”,《名医别录》也认为糯米可以“温中”,还能够“令人多热”。所以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尤其是寒冬腊月,人们常常用糯米来煮糯米粥吃,只要一碗下肚,往往都会顿感热气上腾。

栗子有“干果之王”的美称,性质也是平性偏温的,归于人体的脾经、胃经和肾经。同糯米一样,也是具有补脾健胃,温中益气的作用。尤其是在古代医书中,更是推崇它的益气作用。清代黄元御所编的《玉楸药解》对于栗子有这样的记载:“补中助气,充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

把糯米和栗子配伍煮粥,可使温中益气作用更强,更易于驱散脾胃之中的寒气,所以桂花粥对于胃寒引起的胃痛,自然是调治良品。而桂花卤就是把新鲜的桂花加糖腌制而成的,古人说桂为百药之长,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桂花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作用,桂花香气浓郁,沁人心脾,再加上糖,更是香甜可口。故桂花粥不但是一个治病良方,更是一道美味佳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糯米和栗子都是不能多吃的食物,多吃难以消化。今天的街头上到处是炒板栗的,千万不能因为嘴馋,而吃个不停。《本草衍义》更是明确强调小孩不能多吃:“小儿不可多食,生者难化,熟即滞气隔食,往往致小儿病。”胃酸过多的人更是不宜食用,因为胃酸过多的人本就会烧心,再食用温中益气的板栗无异于火上浇油。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防。既然我们知道了造成胃痛的原因,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