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南及适宜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15:59:35

点击下载

作者:李长宁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南及适宜技术

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南及适宜技术试读:

前言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是儿童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

多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积极倡导健康促进学校理念,主要在中、小学中进行实践,取得广泛成功经验,健康促进学校已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健康促进学校旨在调动学校、社区、家庭的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学校环境,提高学校卫生服务水平,培育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达到改善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并为学生未来一生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健康促进学校理念,截至2011年,有23个省市开展了以中、小学校为对象的健康促进学校试点工作。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纳入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即将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我国多年的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建设了一批效果显著的试点学校,特别是北京、江苏、浙江等地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了“考核—评估—验收—推广”的工作模式。但是,我国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还尚未开展,一些地区的工作缺乏后劲,缺少创新。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全国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科学、规范发展,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国内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的专家,汲取国际健康促进学校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国内先进地区的典型经验,梳理健康促进学校的技术方法,形成了本书。本书介绍了健康促进学校的概念内涵、工作内容、实施步骤和评价方法,整理收录了一些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中常用的技术,并提供了实用案例,希望为各级中、小学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由于编写时间较短,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7年8月第一章 健康促进学校概述第一节 健康促进学校的概念及内涵

健康促进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倡导的学校健康理念,是健康促进理念和策略在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中的体现和应用,也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一、健康促进学校的由来与发展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首次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发布了《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提出了健康促进的五大行动领域: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洲一些国家开始把健康促进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机制引进到学校健康工作中,开始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试点,1992年成立了欧洲健康促进学校网络。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开始倡导健康促进学校行动,首先在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斐济等国家实施试点,1995年颁布“健康促进学校发展纲领”,逐步由试点走向推广。我国自1995年引入健康促进学校理念和策略,先后经历了从试点到部分地区推广,再到全面推广阶段。目前,全球健康促进学校的实践主要是在中、小学校开展。

健康促进学校理念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考虑:①学校是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是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场所,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依赖于疾病防控和健康教育,还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健康的物质环境,需要建立一个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人际和心理环境,需要良好的社区支持环境。二、健康促进学校的概念及特征

1995年,为统一世界各地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新地平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健康促进学校的概念:通过学校、家长和社区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宜的健康服务,让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健康促进学校是把所有决定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组织起来的一个手段,它既把工作重点放在少年儿童当前的健康改善上,也强调确保少年儿童将来成为身心健康并具有正确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健康技能的成年人。简而言之,健康促进学校是一个有益于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综合性场所,通过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在学校的健康政策、物质环境、社会环境、社区关系、健康技能和健康服务等领域开展相关工作,促进并保护学生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促进学校具有以下特征:①联合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和教师组织、学生、家长、社区领导,共同促进学生和教职员工健康。②建设安全健康的教学和生活环境。③提供以发展健康技能为目的的健康教育。④提供综合健康服务。⑤实施健康政策,开展健康活动。⑥促进社区卫生工作。

2009年,国际健康促进与教育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IUHPE)在“健康促进学校指南”指出,健康促进学校有以下优势:①采用整体的健康模式,考虑包括身体的、心理的、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健康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②注重改变学生的观念与行为,向有利于提高健康的方向发展。③意识到物理环境如建筑、消毒、清洁水、安全,食品营养及活动设施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④认识到良好的校风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使得学生互相团结,积极向上,有责任感、成就感和自我认同。⑤加强地方机构和卫生服务部门与学校的联系,共同关注影响学生健康的热点问题,如:蠕虫感染、视力及听力问题、营养不良、心理健康等。⑥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养成受益终生的健康知识、技能和习惯。⑦强调确保女孩、社区妇女和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在教育及享有健康保护方面的公平性。⑧给学校的教职员工提供了安全和良好的支持性工作环境。⑨促进学校与当地社区在健康问题方面进行合作,使学生及其家长以及社区成员都受益。⑩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发展儿童的健康技能,知识和健康实践。三、健康促进学校的主要任务

当前,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有以下主要任务:1.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使其终身受益

健康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来说,提高健康素养,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掌握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健康信息等方面的知识,建立有益于健康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如拒绝第一支烟、掌握应急避险及减少意外伤害的技能,这些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需要学校根据《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GB/T 18206—2011)的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提供健康教育的课时安排。根据需求和开展健康促进优先项目的需要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体现学校、家庭和学生的互动。通过健康促进学校的建设,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技能得到改善和提高。2.提供健康安全的物质环境,营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氛围

物质和社会环境是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健康促进学校的重要任务是为学生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物质环境,营造有益于社会心理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的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及场馆的建设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的要求,器材和场地符合《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GB/T 19851—200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健身器材》编制说明和实施指南(之四)的要求。此外,提供合乎营养要求的午餐,保障食品安全及教室、课桌椅及教学用具符合国家要求等。健康的社会氛围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互爱的关系,通畅的健康诉求渠道,合理的教学管理,以及健康知识的可及性等。3.提供卫生服务,做好常见病预防和控制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和教职工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学生常见病如视力低下、肥胖和营养不良、龋齿与牙周疾病、贫血、沙眼和肠道蠕虫的监测,并制订相应措施。同时,学校还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传染病和其他方面的健康监测。学校应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第二节 我国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概况一、发展历程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初期的工作重点是传染病控制为主。1990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2008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地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及新时期学校健康教育的需求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印发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明确了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场地器材、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以及学生健康体检等方面的最基本要求。2016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健康促进学校规范》。以上这些重要文件的颁布和执行,对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健康促进学校既是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健康的有效策略和重要平台。纵观健康促进学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1.试点为始,逐步推广

1995年11月,中国/WHO健康促进学校示范校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在北京、武汉和赤峰3城市的12所中小学启动“中国/WHO健康促进示范学校”项目。上海市于1995—1996年建立了4所健康促进学校实验基地。1997年,天津市的4所中小学启动“中国/WHO以预防性病艾滋病为切入点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启动。浙江省1998年开始在杭州市、温州市、嘉兴市等地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的试点工作。2002年年初,江苏省加入到“中国/WHO健康促进学校推广与持续发展”项目中,以南京市为试点,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共有14所学校参加到创建活动中。随后,四川、云南、山东等地以控制吸烟、降低学生肠道蠕虫感染、营养、心理以及肥胖控制健康教育等为切入点陆续启动健康促进学校项目。

自2003年起,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研究所)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支持下,先后在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16个省市1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健康促进学校的试点及推广工作。随后,试点工作不断推广,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23个省市共计2158所学校开展了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2.部分地区全面开展并建立长效机制

随着各地试点工作的推进,北京、江苏、浙江、广州等地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工作范围广、力度大,并探索建立了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的长效机制。

北京市政府已将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并纳入各区县教育、卫生系统的日常工作之中。《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要求,2018年前全市80%的中小学校达到健康促进学校的标准。截至2015年7月底,北京市累积创建健康促进学校1547所,占全市中小学校的87.6%。随后,北京市积极探索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星级管理工作,制定《健康促进学校分级评定规范》地级标准。

江苏省卫生厅、省教育厅于2004年4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通知》(苏卫疾控〔2002〕14号),正式启动“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试点项目。2006年初开始,在项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卫生厅和教育厅联合在全省全面推广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截至2015年年底,已创建3916所健康促进学校,覆盖全省55.52%的中小学校。

浙江省自2003年在全省11市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2007年进入常态化管理。截至2013年年底,在全省11市87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健康促进学校1117所,占全省学校总数的17.79%。截至2015年,浙江省有获得金、银、铜奖的健康促进学校1241所,其中金奖学校139所。

广州市从2003年开始,由市卫生局、健教所与市教育局、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等协作,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先后有76所学校开展了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其中48所通过铜奖评审验收,48所铜奖学校里有12所通过了银奖评审验收;2010年,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健康亚运健康广州全民健康活动”要求,广州市教育、卫生两部门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力度。3.当前正在进入全面推广展阶段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健康促进“十一五”首次将健康促进学校作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点工作内容列入。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建立健康促进学校长效工作机制,明确提出每年建设200个健康促进学校的指标,并在健康促进区县内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标志着国家层面开始全面推动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工作。二、工作经验

在我国多年的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形成以下经验:1.政府主导是开展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根本保障

为保证学校健康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支持是最根本的保障。政府提供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经济保障,并促进各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政府主导,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管理办法、考核指标等技术性文件,才能确保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持续有序发展。2.部门间密切合作是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成功的关键

教育和卫生两个部门精诚协作,教育部门是开展工作的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卫生部门提供业务技术指导。除此之外,还要协调其他相关部门整合各种资源。多部门合作、统一领导、分工明确,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极大地推动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全面落实。3.健康促进学校是开展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载体

健康促进学校的宗旨即是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和各部门的健康资源,让学生安全、健康地学习和成长。通过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师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提高了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实现了大教育与大健康观念的有效整合。4.选择适宜的切入点开展学校健康促进项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将健康促进活动与学校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保证可持续发展。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着手解决的重点健康问题,作为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的切入点,考虑学校健康促进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全面带动学校各项工作。5.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健康促进教育模式框架是有效策略

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健康促进教育模式框架是以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为核心取向的,基于社会生态观的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健康促进理论。该策略核心框架为一个互动、三个层次、七个要素,即一个互动表现在个体行为与环境支持的互动;三个层次表现在家庭教育干预、学校教育干预和社区教育干预;七个要素表现为家庭支持、家长指导、学校支持、课堂教育、个体认知、社区组织活动和宣传影响。三、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并指出“要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形成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建设广泛开展的良好局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对新时期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新形势下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应重点加强以下工作:①加大对政府的宣传倡导力度,促使政府重视学生健康工作,积极调动相关部门资源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建设。②落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针,加强部门间合作,特别是教育和卫生计生部门间的合作,加强顶层设计和推进力度,共同促进和维护学生健康。③教育部门应加强重点领域政策开发,如在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改善学校卫生环境、预防控制疾病发生等领域,实现部门职责和人群健康的双赢目标。④教育部门应加强学校健康工作队伍建设,为学校配置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工作专职人员。⑤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卫生计生部门对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技术支持的力度和水平。第二章 健康促进学校的工作内容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Improving Health Through Schools: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trategies》一书,该书指出学校是开展健康促进最理想的场所,同时介绍了巴西、印度和中国开展的国家级健康促进学校的策略。2005年,国际健康促进及教育联盟(IUHPE)发布了首个健康促进学校指南,该指南由全球各地的健康和教育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形成,首次提出健康促进学校应从学校健康政策、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技能与行动、社区联系和健康服务六大方面做起,并且于2009年修订再版。该指南一直是全球各国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的概念性文件,对于全球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第一节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任何健康促进的发展目标,都需要政策的支持。健康促进学校建设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实现学校健康促进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保障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和资源的调配,非常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健康政策。一、WHO提出的学校健康政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促进学校的要求,学校制定的健康政策可包括:

1.关于食品安全的政策。

2.在所有活动中完全禁止吸烟、禁止喝酒、禁止使用非法的影响精神的物质。

3.保证男生和女生在利用学校资源方面完全平等。

4.在药品分配方面有正式的程序。

5.对急救有相应的政策和规划。

6.有适合本地情况的控制蠕虫或其他寄生虫病的政策。

7.有关避免日晒损伤的政策。

8.有健康筛查的政策。

9.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可能危及学生健康情况时关闭学校的政策。

10.当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事件时,学校有切实可行的、保障师生安全的应对计划。

11.有关于预防和控制HIV/AIDS及其安全管理的政策。二、我国的公共政策

我国政府历来关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重视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近年来我国在学校健康教育方面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中法律法规有《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均提及与教师和学生的健康有关的保障问题。

2008年,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对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及新时期学校健康教育的需求而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明确了针对不同水平学生开展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2月推出了《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GB/T 18206—2011),对于学校健康教育的范围、一般要求、实施目标、教育内容、实施途径和评价建议进行了规范,其中教育内容与《指导纲要》相一致。2016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健康促进学校规范》(WS/T 495—2016),以规范新时期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三、学校的健康政策

就健康促进学校而言,学校健康政策是指由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负责制定的、影响广大师生健康的规章制度,这是健康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体现学校决策者的思维观念,影响行动和资源分配。完善的学校健康政策有助于表明校方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态度和工作方向;为师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清晰可靠的目标依据,使每个人都有信心努力实施;让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了解学校健康促进工作的内容和方向;此外也有助于健康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监测与评估。学校的健康政策包括我国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规范、当地教育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的法规和规定、学校整体规划和规章制度、健康促进学校的组织建设等。

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只有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才能将学校师生健康与学校的长远发展融为一体,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体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这是健康促进学校得以长远发展的基本举措。同时,学校还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完善一系列的涵盖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禁止吸烟、教学设施设备的卫生管理、常见病防控、急救、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心理保健、安全管理、体育健身、健康体检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保障健康促进的各项措施能够长期有效地执行。第二节 改善学校的物质环境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学校环境对其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健康促进学校必须为学生创造安全、和谐和健康的校园环境,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物质环境泛指学校建筑、场地、各项设备及器材等硬件设施的提供、维护与安全,以及健康的学习环境、饮食环境等的营造。学校通过控制和改善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以促进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态,并且提供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良好环境。一、建筑环境

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时使用的建筑和设施应有利于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应坚固安全,远离噪声源,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1.学校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主要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建筑卫生,以及学生宿舍、厕所等生活配套设施卫生。学校建筑卫生的参考依据为《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和《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2.教室

每位学生所占的教室面积应达到相关的标准要求,教室人均面积中学≥1.12平方米,小学≥1.15平方米。有完好的降温和保暖设备。教室、走廊以及学生活动的场所地面,如有高低不平,应予以整治。教室门窗、楼梯扶手以及走廊栏杆如存在影响学生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整修。3.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厕所等生活配套设施卫生主要按《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学生宿舍的居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3.0平方米,保证学生一人一床,上铺应设有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栏。4.学生厕所

学校厕所设有洗手设施,蹲位数女生15∶1,男生蹲位(30∶1),45名学生一个水龙头。小学厕所蹲位宽度不超过18厘米;每40人设1米长的小便槽。地面应当防滑,排水良好。厕所无异味、尿池无尿碱,符合《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 18205的要求。5.运动场所

要有足够的体育运动场所。场所中的所有设施应当坚固安全,建立责任人维护制度,定期检查登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维护修正,符合《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健身器材》编制说明和实施指南(之四)的要求(GB/T 19851.1—2005)。二、教育环境

教学环境卫生主要包括普通教室内的课桌椅、黑板、面积、噪声、空气质量、采光、照明等卫生状况,其最低要求必须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1.课桌椅

学生的课桌椅应当根据学生的身高来配备,有条件的选用可升降的课桌椅。学生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应达到80%以上。2.教室布局

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的距离;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米宽的横行走道,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小学不超过8米,中学不超过8.5米;黑板长宽符合卫生要求(小学≥1米×3.6米,中学≥1米×4.0米),无裂缝、反光及眩光;侧(后)墙反射系数为70%~80%。3.采光

左侧采光,教室平均照度不低于150LX,黑板平均照度不低于200LX,均匀度不低于0.7;教室照明灯管排列宜采用其长轴垂直于黑板面布置,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灯具距离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三、生活环境

学校生活环境卫生,最重要的是食堂卫生和饮用水卫生。食堂卫生主要依据《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要求学校食堂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达到相应评审标准。学校饮用水卫生主要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合格和足量的饮用水。四、校园绿化

学校绿化也是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在绿地设置设计中应符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的要求。健康促进学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纳入有益于绿化环境的管理措施,学生参加护绿率达100%。五、校园安全

学校除了有内部安全保卫组织外,还应与当地派出所开展警民共建安全校园活动,切实防范外界不利因素对学校的骚扰。同时做好安全防火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校园门口马路上应设置车辆减速带,以防止学生上学、放学、过马路时发生安全事故。为了杜绝事故的发生,校方应当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期间,组织人员做好交通疏导工作,确保学生安全。第三节 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学校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内学生之间、教职员工之间以及学校的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社会环境可以使得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关怀、信任和友好,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使每个学生的个人优势或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

在国外,健康良好的学校社会环境要求做到:轻松、友好、推动学习;提倡合作而不是竞争;促进平等、合作、开放式交流;重视创新性计划;通过制定反对体罚、提倡在操场、教室和教职员工及学生中进行平等交流等规章制度来禁止体罚、欺凌弱小、骚扰和伤害;通过机会均等和民主程序,保护男女生平等权利。我国结合实际情况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学校成员在同一群体中或不同群体间的相互认知、体验而形成的带有浓烈情感色彩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在校园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营造健康社会环境的重要基础,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加强沟通,相互尊重,共同制定班规、班级荣誉制度,鼓励彼此共同遵守,营造良好的合作意识;学校的各项政策,尤其是与学生健康及奖罚相关的政策,要广纳师生意见,让全校成员有参与感和被尊重感。此外,一个积极的学校社会环境还会受到家长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与沟通,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共同促进学校社会环境的和谐。二、营造彼此尊重的环境

学校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以适应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从而确保所有学校成员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学习和工作,如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学校在建立奖惩制度时应根据学生咨询发展规律并结合学生本人意见,尽量以“奖励”代替“禁止”;教师应多发掘学生的特征和优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一味“以成绩论英雄”。如果学校中有存在特殊问题或困难的学生,学校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如对有残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也为家长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等。三、营造校园健康文化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健康促进学校要将“健康”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设计寓意健康的校园景观,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长廊、黑板报、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等载体传播健康的知识和理念,组织健康相关的社团活动和志愿组织等。四、创建校园无烟环境

烟草使用可以导致多种疾病,也可因加重疾病而导致死亡,是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保护我国青少年免遭烟草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因此无烟校园建设十分重要。学校要建立控烟制度;要做到校园内(包括建筑物内、操场等室外区域)无吸烟者、无烟蒂;重点区域,如大门、教学楼、实验室、行政楼、会议室、教师办公室、室内运动场、图书室、教职工和学生食堂、接待室、楼道、卫生间等有醒目的禁烟标志;不设置吸烟点,不摆放烟具;禁止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禁止出售烟草制品;积极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向学生传授“拒吸第一支烟”、回避二手烟和劝阻他人吸烟的技能;掌握师生员工吸烟动态,并对吸烟者进行劝阻。第四节 强化社区关系

学校的社区关系是指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学校与学校所在社区各组织、团体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学校就处在社区之中,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和家庭都生活在社区之中;另一方面,学校作为一个政府公益机构,必然要与社区之间发展合理的、建设性的关系,这也是由学校的公众性及其运作的法定框架决定的。一、学校与家庭共建关系

家庭是影响个人行为最重要的场所,家长的健康理念与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理念和行为。同时,家长也是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合作伙伴,可以推动健康促进学校发展。学校应定期、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提供学生的健康信息、学生在校的生活情况、学生的健康观念、态度、基本技能等问题;可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健康政策的制订,提供机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健康教育活动中。二、学校与社区共建关系

社区资源可以为学校带来额外的人力、物力或财力支援,发展健康促进学校,可以运用的社区资源主要有教育、卫生、环保、交通、消防等。1.资源共享

学校要了解并确认社区可利用资源,善加利用。学校也可以提供可开放的场地和资源,为社区服务,增加学校与社区居民的交流与认同。2.工作伙伴

双方互为共同工作的伙伴,一起为共同问题而努力。如学校治安、交通安全、社区美化等问题,学校与社区相互沟通,设法解决。第五节 提高健康技能

个人健康技能是指通过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课程帮助学生和其他人获得与其年龄相称的卫生知识、态度、理解力以及技能,以便使他们在本人或社区与健康有关的问题上能做出正确选择,更富于责任感。《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健康技能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并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五级水平,将这些健康技能进行了合理分配。一、小学1~2年级健康技能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垃圾;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勤洗澡、勤换衣、勤洗头、勤剪指甲;不共用毛巾和牙刷等洗漱用品;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正确的读写姿势;正确做眼保健操;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选择适宜的牙刷和牙膏;预防龋齿;适量饮水有益健康,每日适宜饮水量,提倡喝白开水;吃好早餐,一日三餐有规律;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经常喝牛奶、食用豆类及豆制品有益生长发育和健康;经常开窗通气有利于健康;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2.疾病预防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3.心理健康

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与同学友好相处技能。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知道“我从哪里来”。5.安全应急与避险

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行人应遵守的基本交通规则;乘车安全知识;不玩危险游戏,注意游戏安全;燃放鞭炮要注意安全;不玩火,使用电源要注意安全;使用文具、玩具要注意卫生安全;远离野生动物,不与宠物打闹;家养犬要注射疫苗;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二、小学3~4年级健康技能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读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的卫生要求;预防近视;预防眼外伤;不吃不洁、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睡眠卫生要求;生活垃圾应该分类放置;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于健康的物质,避免被动吸烟。2.疾病预防

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病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营养不良、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认识传染病;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冻疮的预防;学生应接种的疫苗。3.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初步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4.安全应急与避险

游泳和滑冰的安全知识;不乱服药物,不乱用化妆品;火灾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及时就医,及时注射狂犬疫苗;鼻出血的简单处理;简便止血方法。三、小学5~6年级健康技能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健康;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日常生活饮食应适度,不暴饮暴食,不盲目节食,适当零食;购买包装食品应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有无涨包或破损,不购买无证摊贩食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食品;不采摘、不食用野果、野菜;体育锻炼时自我监护的主要内容;发现视力异常,应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视力检查、验光,注意配戴眼镜的卫生要求;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不吸烟、不饮酒。常见毒品的名称;毒品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自我保护的常识和简单方法,能够远离毒品。2.疾病预防

贫血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疟疾的预防;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病;血吸虫病的预防。3.心理健康

保持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变声期的保健知识;青春期的个人卫生知识。体温、脉搏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的意义。5.安全应急与避险

骑自行车安全常识;常见的危险标识,远离危险物;煤气中毒的发生原因和预防;触电、雷击的预防;中暑的预防和处理;轻微烫烧伤和割、刺、擦、挫伤等的自我处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四、初中阶段健康技能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有害健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膳食平衡有利于促进健康,青春期充足的营养素,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发育和健康;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吃病死禽畜肉;适宜保存食品,腐败变质食品会引起食物中毒;拒绝吸烟、饮酒的技巧;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拒绝毒品的方法;吸毒违法,拒绝毒品。2.疾病预防

乙型脑炎的预防;疥疮的预防;肺结核病的预防;肝炎的预防;不歧视乙肝病人及感染者;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方法;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技巧;学会如何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吸毒与艾滋病;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3.心理健康

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调控情绪的基本方法;建立自我认同,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状况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异性交往的原则。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痤疮发生的原因、预防方法;月经期间的卫生保健常识,痛经的症状及处理;选择和佩戴适宜胸罩的知识。5.安全应急与避险

有病应及时就医;服药要遵从医嘱,不乱服药物;不擅自服用、不滥用镇静催眠等成瘾性药物;不擅自服用止痛药物;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毒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骨折简易应急处理知识;识别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危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性侵害;预防网络成瘾。五、高中阶段健康技能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食品选购基本知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容。2.疾病预防

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无偿献血知识;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3.心理健康

合理宣泄与倾诉的适宜途径,客观看待事物;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和方法,做到主动、诚恳、公平、谦虚、宽厚地与人交往;缓解压力的基本方法;认识竞争的积极意义;正确应对失败和挫折;考试等特殊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发现不正常应及时就医;婚前性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婚前性行为。5.安全应急与避险

网络交友的危险性。第六节 提供健康服务

学校健康服务是指学校自身或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的帮助下,为学生所提供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以保障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要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保健机构等的支持下,不断提高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提供保质保量的健康服务。一、学校卫生(保健)室的配置

设施设备完善的、符合标准规范的学校卫生(保健)室的配置是提供优质学生健康服务的重要前提。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二、常见病综合防治

学校常见病综合防治主要包括:①学生沙眼与蛔虫病防治。以农村及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实施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措施。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蛔虫防治和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②学生视力不良。这是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要实施综合防治,即宣传教育、近视眼矫正、家庭和学校物质环境改善相结合。③学生口腔疾病。为了有效预防龋齿,应把“窝沟封闭”作为首选的防龋方法。同时,积极开展治疗工作,提高龋齿充填率;积极倡导定期牙周洁治,保持牙周健康;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有效刷牙率。积极推广保健牙刷及低氟地区使用含氟牙膏。④学生贫血、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以宣传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行为,合理安排膳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在群体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对高危学生进行个体行为矫正及膳食指导。⑤学生成年期疾病预防。以筛查、监测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采用针对全体学生和高危学生不同的干预方式,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重点控制高危学生的肥胖、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三、重点传染病防控

学校应建立由校长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传染病疫情处置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项防控措施。应制定校内传染病疫情处置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要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每学期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的传染病疫情形势,增加相关的课程,普及传染病和突发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要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制度建设,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严格做好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与查漏补种,开展学校传染病晨(午)检与因病缺课监测,落实学校传染病经常性预防措施。四、伤害预防控制

儿童青少年是被伤害威胁的主要人群之一。导致儿童青少年受伤的主要类型为动物伤、跌伤和道路交通伤害。学校应加强与公安、卫生、宣传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学生伤害预防控制的多部门合作机制,针对学生常见的伤害类型,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学生伤害监测,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重点伤害类型开展综合干预,如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环境评估与环境改善、提升个人防护意识和技能,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安全。五、心理卫生

学校提供心理卫生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等相关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潜能,并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促进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不仅要针对学生,而且要针对教职员工。针对学生的心理卫生服务,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开设包括心理知识讲座、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在内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课或拓展活动课程,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可以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去影响孩子;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体、团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等开展心理卫生工作。针对教师的心理卫生服务包括: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干预;帮助教师学会自我评价心理健康状况;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合理安排工作和休闲活动,帮助教师自我维护心理健康。六、青春期教育与性教育

健康促进学校针对学生青春期教育提供的健康服务应包含以下内容:创造正确的社会舆论和环境,从而引起社会关注及获得家长的配合;利用学校自身的权威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各种宣传教育途径,扩大影响,然后通过对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的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发现并解决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保证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七、健康体检1.学生健康体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因此,学校应建立和健全每年一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生长发育及健康现况。中小学生健康体检项目参照《中小学生健康检查表规范》(GB 16134—2011)的要求。体检结束后,学校(或体检机构)应对体检结果及时进行汇总分析,把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及向家长反馈,并提出下一步疾病防控措施,完善健康档案管理。2.教职员工的健康体检和健康干预

学校除了要定期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外,还要做好教师员工的健康体检,并予以汇总分析,及时了解、掌握教师员工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健康问题及时加以干预和治疗。可以组织开展针对教职员工主要健康问题的讲座,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资料,组织多种形式的休闲活动和兴趣小组,帮助教职员工形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保持身体健康,体力和精力充沛。第三章 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的组织实施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一个周期内通常要经历五个阶段:准备、启动、实施、评估和维持。第一节 准备创建健康促进学校

准备阶段是为了解师生的健康现状,动员全体师生,营造支持性环境,为实施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要做到理念先行、认识到位。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一项成本低、效果高的良好教育形式。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必须首先转变学校领导和师生的观念,提高其对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树立“健康优先”的理念,把培养健康人才作为教育的第一追求,并把这些思想贯彻到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针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层和全体教职工,集中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宣传活动,阐明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的意义。二、成立领导小组1.省市级层面(1)成立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求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卫生、财政、宣传及文化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多部门、多成员联合参与,充分动员现有资源开展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实施由教育牵头,卫生部门协助,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健康促进学校”日常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发挥承上启下的职能作用。同时,明确领导小组及各个成员部门或机构的职责与分工,保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2)成立“健康促进学校”专家组,负责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与技术评审。专家来自健康教育专业技术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等。加强地区间、学校间的业务联系,获取各地、各校的经验、信息,为创建工作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服务。2.学校层面

开展创建工作的学校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的成员包括: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代表、校医、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区有关单位成员等。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创建工作。三、建立工作机制

制定工作联系、例会、信息反馈、规划(计划)、总结、考核评价、奖惩制度等工作制度和保障措施。保障机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工作是否有效、有序实施。四、开展需求评估

需求评估是所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基础。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需求评估,旨在对学校师生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社区内的组织机构、政策和资源现状进行评估。一般而言,可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查阅师生健康档案等方式开展需求评估,从而了解学校现有的可利用资源是什么?已经制定了哪些促进健康的政策?了解师生的健康需求是什么?他们对哪些与健康相关的事情最不满意?他们认为哪些现状需要改变?了解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状况、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有哪些?许多学校可能已经实施了一些促进师生健康的工作,因此也有必要对这些工作进行评价,找出存在问题,以便更好地启动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五、制定创建计划

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小组应根据负责需求评估结果和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标准,制定本单位的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教职工代表对创建的标语口号、宣传资料等进行讨论,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监督管理机制。工作计划需根据项目需要选择,当然有些工作内容是相互交错的。具体的工作计划可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的目的及目标。

2.健康促进学校的措施与任务。

3.各个部门的职责与分工。

4.项目启动会的内容与形式。

5.项目实施计划。

6.传播活动的制订。

7.项目培训计划。

8.项目监督和评估计划。第二节 启动学校健康促进一、倡导

为了推进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在学校的实施,同时向学校有关人员宣传,取得学校领导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开展的说服和动员工作统称为倡导。倡导并非简单的提倡,而是将健康促进学校的建设思想、理念和行动贯穿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的始终,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健康促进学校有效实施并取得成效,做好以下人群的倡导是成功的关键。1.面向学校师生的倡导

希望所有的教职工关注健康的问题,也关注自身的健康,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还要把培养健康人群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理念和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使学生自觉参与保护环境和资源,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和他人的健康,既是健康促进学校的践行者,也是身心健康的获益者,逐步夯实全社会基础健康人群目标。2.面向家长的倡导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启蒙者,也是学生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形成的第一老师。家庭关系,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与行为、生活态度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及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发育。建设健康促进学校必须有家长的支持与参与。3.面向社区的倡导

围绕学校和社区的决策者牢固树立“学生是健康人群的基础”的执政理念,推出更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政策或措施并实行。二、召开启动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