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美德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16:01:52

点击下载

作者:彭书淮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学生美德书

中学生美德书试读:

责任义务

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我们背上的背囊里就多了一件甩也甩不掉的行李,这件行李就是——责任。

责任常常是双向的,就如同权利和义务一一对应一样。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又对父母有赡养的责任;个人对社会有奉献的责任,同时社会对个人也有责任。一个国家没有责任感是可怕的,一个民族没有责任感是可怕的,一家之主没有责任感是可怕的……所有的一切归结为一个人没有责任感是可怕的。

是不是觉得很沉重?肩膀不够有力?哦,不,不要这样想。能够承担责任的人都被称赞为勇者。古人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训,才有历史上种种惊天动地之举。无论哪个时代,都需要人们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无论哪个家庭,其成员都要相互承担责任;无论哪一个人,都应该承担责任,这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顶天立地之人。

当然,责任并非仅在口头,还需要勇气,并且付出艰辛的劳动。有些时候,这种艰辛伴随而来的是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你怕了吗?不用惧怕,因为巨大的痛苦之后就是你用行动换回来的莫大的自由,这种自由比你头球破门所带来的感觉还要快乐。

所以,不要犹豫。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高呼一声:“扛起来吧,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少年侦探

相对于今天处在和平环境中的我们来说,这个故事显得有些遥远,但在战乱年代却时常发生。12岁少年用行动告诉我们:不管是处在什么年代,保卫祖国,永远义不容辞。

1859年,法意联军因拯救伦巴底与奥地利发生了战争,法意联军曾多次打败奥军。这就是发生在当时的故事。

6月里的一个早晨,天气放晴,一队意大利骑兵队沿着乡间小道缓缓前进,边走边侦察敌情。这队骑兵,是由一个士官和一个军官指挥的,他们一路上都没有交谈,只是专心地注视着前方,看看是否有敌军前哨的影子。在树林中,他们走到了一家农舍的门口,看见一个12岁左右的少年站在那里,正用小刀切断树枝,把留下的主干当作杖棒。农舍的窗户上方飘着三色旗,屋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可能是因为怕敌兵来袭,所以插上国旗逃走了。那少年看见骑兵过来,就扔下手中的工作,举起帽子致意。这是个大眼睛、活泼而英俊的男孩,没有穿外衣,露出了结实的胸脯。“你在干什么?”军官停下马问他,“为什么不和你的家人一块儿逃走?”“我没有亲人,我是孤儿,靠替别人打零工维生,也想留在这里看打仗,所以哪儿都没去。”少年回答说。“那你见到奥地利的士兵走过吗?”“没有,这三天都没有从这里经过。”

军官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跳下马,命令士兵注意前方,自己则爬上农舍屋顶向远处望去。可是那屋顶太低,望不了多远。军官又跳下来,心里想:“看来只有爬上树才行。”恰巧农舍前面有一棵高大的橡树,树梢在空中摆动着。军官考虑了一会儿,又上下打量树梢和士兵们的脸,然后突然问那少年:“嘿!孩子,你的视力好吗?”“视力吗?好得很,连一里外的麻雀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那你能爬上这树梢吗?”“树梢?那简直太容易了,用不了半分钟。”“那么,就请你爬上树梢,帮我们打探一下,看看前方是否有敌兵、炊烟,或是有刺枪的亮光、战马之类的东西。”“你的吩咐就这些吗?”“我应该给你多少报酬呢?”“你是说我想要钱吗?不,不要,我很乐意做这些事。如果是敌人叫我做,我才不干哩!只有为国家做事才是英雄。我也是伦巴底人呢。”那少年高兴地回答。“好吧,那你上去吧。”“等一下,让我把皮鞋脱掉。”

少年脱了皮鞋,扎紧腰带,把帽子扔在地上,抱着树干就往上爬去。“小心点!”军官的叫喊声使孩子转过身来,用他那深蓝的眼珠望着军官,似乎有些疑问。“没什么,你上去吧。”

那少年像猫一样爬上树梢。“注意前方!”军官向少年大声喊道。这时候,少年已经爬上了树梢,他的身体被浓密的枝叶包围着。树叶遮住了他的脚,从远处可以看见他的上半身。他那蓬乱的头发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树很高,从下面仰头看去,少年的身体变得很渺小。“一直朝前看!”军官对他大叫着说。

少年把右手遮在眼睛上,向远方望去。“你看见了什么吗?”军官问他。

少年低下头,将手放在嘴边当作喇叭回答说:“在前方路上,有两个人骑着马。”“离这儿有多远?”“半英里吧。”“他们正向这边移动吗?”“没有,只是站在那里。”

少年又向右方望去,然后接着说:“靠近墓地的树林里,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我猜那是枪刺。”“你没看见人吗?”“没有,可能都躲在稻田里。”

这时,只听“嗖”的一声,子弹从空中飞过来,落在农舍后面。“快下来,敌人已经发现你了,有这些情报就够了,快下来。”军官对他大叫着。“我根本就不害怕。”少年回答。“下来!”军官又叫道,“难道左边没有什么吗?”“左边?”“嗯,是的。”

少年又把头转向左边。这时,又听到一个比上次更尖锐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少年一惊,然后叫道:“他们差点就击中我了。”子弹正从少年身旁飞过,真是毫发之差。“下来!”军官着急了,命令少年快点下来。“我马上就下来,有树叶遮住我,很安全的。你是说看左边吗?”“是的,是左边,但是你不要再看了,快下来吧。”

少年又把身体转向左边,大声地说:“在左边的寺庙那儿……”话音未落,又是一声尖叫。这次,少年从树上掉了下来,士兵们以为他先靠在树干上,不料,他松开了手,像石头一样砸在地上。

士兵们大叫着跑上前去。

那少年仰着天,躺在地上,手臂向两旁伸着,看来已经死了。军官和两个士兵立即从马上跳下来,士兵伏在少年身上,解开他的外衣一看,原来子弹打中了他的右肺。“已经没希望了。”士兵叹息着说。“不,还有气。”军官说。“唉,真是可怜的孩子,多么难得啊!”军官说着,用手帕盖着少年的伤口,少年微微地张了张双眼,然后头垂向一边,死了。军官哀伤地看了看少年,然后把少年的外衣铺在草上,将尸体横放在衣服上面,自己站在那里看了好久,有的士兵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有的则机警地望着前方。“可怜啊!这勇敢的少年……”军官反复地说。突然一转念,把那窗口的三色旗取了下来,裹在少年的身体上当成尸衣,士兵们把少年的皮鞋、帽子、小刀、棒仗等,放在旁边。他们默默地站在那里,为少年致哀。过了一会儿,军官对士兵们说:“抬一副担架过来。这孩子是为战斗而牺牲的,我们要以军人的礼仪来葬他。”军官看着少年的尸体,吻了自己的手,再把手放到尸体上,当作是吻了那少年,然后,他转向士兵们命令道:“上马!”一声令下,全体官兵上了马,继续前进。

太阳下山时,另一队意大利射击兵从田野的小径通过,那名少年的英勇故事,在战士们出发前已传遍全队。这队所选择的路径,与那农舍只有几步之遥,走在前面的将领,看见大树下用三色旗遮盖的少年身体,经过时举起了剑表示敬意。另一位将领亲自到小河岸俯身摘了一把花草,然后将那花草散开,撒在少年的身上,全队的士兵也都一同把花投向尸体,不一会儿,少年已埋在花海之中。此时,只听将领、士兵齐声高呼:“勇敢啊,伦巴底少年!”“再见了,亲爱的朋友!”“金发少年万岁!”一个军官把自己挂着的勋章投向少年,还有一个则走到少年身边亲吻他的前额。军队中有许多士兵继续将花草投过去,鲜花像雨一般地落在那英勇的少年脚上、染着血的肩膀上,以及金黄色的头发上。少年静静地横卧在草地,露出苍白无色的笑脸,好像也听到了许多人对他的称赞,为自己的英勇献身死而无悔。

(亚米契斯)

爱国少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净土,不管自己多么贫穷和落魄也不允许他人践踏,这片净土就是我们的国家。热爱祖国,是我们的责任。

一艘法兰西的轮船正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舱里坐满了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个11岁的少年,他穿着破旧,躲开人群,像野兽般盯着大家。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两年前,在乡下务农的父母将他卖给了戏班子。那里的人对他拳打脚踢,让他挨饿,逼他学习把戏,带他四处奔波。

当戏班子到了巴塞罗那,他再也无法忍受饥寒交迫的生活,找机会跑了出来。他到意大利领事馆请求保护,领事十分同情他,就给热那亚的警察署长写了封信,让警察署长送他回到父母身边。领事让孩子带着信,搭上了这艘船。少年浑身是伤,十分虚弱,坐在二等舱的乘客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有人问候他,他也不搭理,在他眼中似乎人人都是邪恶的。这个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有三个喝得有几分醉意的西班牙人仍然不死心,不停地问他许多问题,最后他终于开了口,用混合着法兰西腔和西班牙腔的意大利语向人们述说自己的经历,少年的话虽然有些含混不清,但加上手势,船上许多乘客都听懂了孩子的话,对他悲苦的身世感到十分同情,那几个喝了酒的西班牙人继续不停地和他说话,后来又酒兴大发,施舍般地拿出许多钱扔在桌子上,对那孩子说:“给你,拿去吧!”

少年向他们表示感谢,将钱装入衣袋,苦闷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笑意。他回到自己的位子,将挂帘拉上,闭上眼睛想着:“我现在有钱,可以买点好吃的东西,两年了,都没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这次可以好好享受一下。到了热那亚,先买件像样的衣服;带着钱回家总比空着手要强。”对他来说,金钱足以左右他的命运。

正当他开心地想着的时候,那三名西班牙乘客正围着桌子,边喝酒边谈着旅途中的见闻,当谈到意大利的时候,有个人说那儿的旅馆糟透了,另一个则说铁路状况十分恶劣。随着几杯酒下肚,他们的谈话也更加肆无忌惮起来。有一个说,与其到意大利,还不如到北极,意大利满街都是骗子和土匪;另一人则说,意大利的官吏目不识丁。“愚蠢的国民。”一个人说。“卑鄙的民族。”另一个说。“土匪……”

第三个人的话还没说完,忽然有无数个铜币砸向他们,他们的头部和肩上都被打中,铜币在桌上及地板上翻滚着,发出丁丁当当的声响。三个旅客暴跳如雷,抬头向少年望去,等待他们的又是另一把铜币,直砸到他们脸上。“把那些臭钱拿回去。”少年向他们大声吼道,“你们这些可恶的家伙,竟敢侮辱我的祖国,我不会要你们一分钱的。”

(亚米契斯)

“我要用中文”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履行热爱祖国的天职是一种最纯洁、最温柔、最敏锐、最强烈、最高尚和最值得敬重的行为。

丁关海是丁肇中的父亲,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王隽英是丁肇中的母亲,当年也在美国留学。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一心想把丁肇中生在中国,但是因为早产这个意外,丁肇中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物理学界一直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由3种夸克组成,但是丁肇中却不相信只有三种。他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组成物质的第4种最小结构。因为中文的“丁”与英文的“J”很相像,所以丁肇中便把这个新发现的粒子命名为“J粒子”。

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只有40岁。

美国总统福特在发给丁肇中的贺电中说:“基本知识的重大进展,能够导致科学上的更进一步的突破,进而造福人类。”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丁肇中是位科学家,更是一位热爱祖国的人。在这非常激动和幸福的时刻,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庄重而神圣的决定,通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瑞典皇家科学院积极、友好地表示欢迎。

同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又不无担心地问:“谁做翻译?”

丁肇中答:“我自己做翻译。”

这一消息见报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深深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叹:“丁肇中是要将荣誉献给自己的祖国。”

可是,美国驻瑞典大使找到丁肇中,非常不满地说:“我们美国和中国的关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对的。”

丁肇中十分珍惜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期盼美中两国关系的不断改善,但面对指责,他毫不留情地顶了回去:“你管不着这个,我愿意用什么文字就用什么文字。”

就这样,这位美国驻瑞典大使碰了一鼻子灰。他大概永远也不会理解:丁肇中这个出生在美国的公民,为什么会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

有人说,祖国是父亲的土地,语言是母亲的舌头。也有人说,语言是历史的档案。在那次颁奖典礼上,丁肇中在致词时又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他使这个金色大厅里回荡起有史以来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语言——中文。

最近,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节目主持人问道:“那您当时选择中文的目的是什么?”

丁肇中答:“就是因为在颁奖典礼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中文。中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主持人问:“但是您在用中文做演讲的时候应该说绝大多数的人、现场的人,都是听不懂的?”

丁肇中答:“那与我没关系。因为它是全球广播。”

主持人为了进一步验证和确认自己的判断,又问:“您希望更多的中国人,或者说中文的人能够听得懂?” 丁肇中只答了一个字:“对。”

(蒋光宇)

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辉煌不光是眼睛所看到的那么简单,如果希望得到高职,就必须承受随之而来的种种压力。

公元前4世纪西西里东部的叙拉古王迪奥尼修斯打击了贵族势力,建立了雅典式的民主政权。虽然他统治着西西里最富庶的城市,住在一座美丽的宫殿里,里面有无数美丽绝伦、价值连城的宝贝,一大群侍从恭候两旁,随时等候吩咐,但他的统治遭到了不少贵族的不满和反对,这使他感到虽然权力很大,地位却不可靠。

每一次他向宠臣达摩克利斯谈这个问题,达摩克利斯就对他说:“您多幸运啊,您拥有人们想要的一切,您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一天,国王听腻了这样的话,对达摩克利斯说:“你真的认为我比别人幸福吗?那么我愿意跟你换换位置。”他为了让宠臣达摩克利斯体验一下,决定把宫殿交托给他,并赋予他有完全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任何欲望。

于是达摩克利斯穿上了王袍,戴上金制的王冠,坐在宴会厅的桌边,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鲜花、美酒、稀有的香水、动人的乐曲,应有尽有,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达摩克利斯在大庆宴会时,抬头看到在自己的座位上方天花板下,沉甸甸地倒悬着一把锋利的长剑,剑柄只有一根马鬃系着,眼看就要掉在头上,达摩克利斯身体僵住了,笑容也消失了,脸色煞白,双手颤抖,不想吃也不想喝了,只想逃出王宫,越远越好。

这时迪奥尼修斯王便走出来说道:“怎么了?你怕那把随时可能掉下来的剑吗?我天天看见,它一直悬在我的头上,说不定什么时候什么人或物就会斩断那根细线。或许哪个大臣垂涎我的权力想杀死我,或许有人散布谣言让百姓反对我,或许邻国的国王会派兵夺取我的王位,或许我的决策失误使我不得不退位,如果你想做统治者,你就必须冒各种风险,风险永远是与权力同在的。你头上这把利剑就是每分钟都在威胁国王的危险象征,至于国王的幸福和安乐,只不过是外表的现象而已。”

达摩克利斯说:“是的,我知道了,除了财富和荣誉之外,您还有很多忧虑。请您回到您的宝座上去吧,我回我的家。”

从此,达摩克利斯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

国王阿尔福雷德和蛋糕

阿尔福雷德大帝是9世纪英国萨克森的国王,他保护英国免受丹麦人征服的决心和他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使他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国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图谋大业必须从注重细节开始,这和领袖的责任是密不可分的。

你知道阿尔福雷德大帝吗?几个世纪前,他是英格兰的国王,是一个精明而又有正义感的人,是英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国王之一。

在阿尔福雷德统治时期,英格兰的形势很复杂,国家受到凶猛的丹麦人的入侵。丹麦入侵者跨过海洋如潮般涌来,他们个个剽悍勇猛,几乎百战百胜。如果他们继续势不可挡,将会征服整个英格兰。

阿尔福雷德的英格兰军队经过多次战役,已经溃不成军。每个人,都只能各自设法逃生。阿尔福雷德也一样,他乔装打扮为一个牧羊人,穿过森林和沼泽,只身逃走。

他漫无目的地游荡了几天,饥寒交迫,终于发现了一个伐木工的小屋。他敲开房门,乞求伐木工的妻子给点儿吃的东西,并希望能借住一宿。

女人并不知道他是谁,同情地看着这位衣衫褴褛的男人。“请进吧,”她说,“我会供你晚餐的,现在我要出去挤牛奶。你给我看着炉子上的蛋糕,等我回来,可别让蛋糕煳了。”

阿尔福雷德礼貌地道了谢。坐在火炉旁边。但是他的精力很难集中在蛋糕上。

要怎样重整军队呢?重整旗鼓后又怎样去迎战丹麦人?……他的烦心事充满了脑子,他越想越觉得前途渺茫,开始很沮丧地认为继续战斗也可能将无济于事。阿尔福雷德想着这些问题,忘记了自己在伐木工的屋子里,忘记了饥饿,更忘记了炉上的蛋糕。

小屋里烟熏火燎,蛋糕已经烤成焦炭。可阿尔福雷德仍然呆坐在炉边,眼睛盯着炉火,他根本就没意识到蛋糕已经烤焦。女人回来了,看到这个情景,非常地生气。“天哪,你这个懒鬼,窝囊废!”女人叫道,“你既然想吃东西,就不能袖手旁观!看看你干的好事吧。这下好了,现在谁也别想吃晚餐了!”阿尔福雷德羞愧地低下头。“住嘴!”伐木工回来了,看到妻子正在责骂的陌生人,他告诉她,“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伟大的国王阿尔福雷德呀!”

女人听到丈夫的话,惊呆了,她跑到国王面前急忙跪下,请求国王原谅她的粗鲁。

明智的国王请女人站了起来。“不用道歉,你责怪我是应该的,”他说,“我答应你看着蛋糕的,可蛋糕还是煳了,是我的失职,我应该受到惩罚。任何人做事,无论大小都应该认真负责。我相信像今天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再发生了,我的职责是做好国王!”

阿尔福雷德那天晚上是否吃了晚饭,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没过多久,他就重整自己的军队,把丹麦入侵者赶出英格兰,保卫了自己的国家。

少了一个马掌钉

这个著名的传奇故事出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1485年,他在哦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莎士比亚的名句“马,马,一马失社稷!”使这一战役永载史册。它告诉了我们一个小的疏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国王理查三世迎来一场关键性的战役,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带领着军队正迎面扑来,理查准备拼死一战了。

战斗进行的那天早上,理查派了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的战马。“快点给它钉掌,”马夫命令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噢,好的,但是你先得等等,”铁匠回答,“前几天我给国王全军的马都钉了掌,现在已经没有铁片了,我得找点儿来。”“现在等不及了,”马夫不耐烦地叫道,“敌人就在眼前,我们必须在战场上迎击敌兵。不要去找了,有什么你就用什么吧。”

铁匠遵从马夫的命令,开始埋头干活,他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可是钉子只够钉三个掌,第四个掌没有钉子来钉了。“我需要一两个钉子,”铁匠看看等在一旁的马夫,说道,“得需要点儿时间砸出来。”“我告诉过你等不及了,”马夫急切地说,“你就不能凑合凑合?”“可以的,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它不可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牢固。”“那能挂住吗?”马夫问。“我想应该能,”铁匠回答,“但我没有把握。”“就这样了,”马夫叫道,“动作快点,耽误了时间,国王会怪罪到咱们俩头上的。”

两军交锋了,“冲啊,冲啊!”理查国王大喊着,率领部队冲向敌阵。

远远地,他看见战场另一头有几个自己的士兵退却了。他知道,如果别的士兵看见他们这样,也会后退的,那就只有失败了。所以理查策马扬鞭冲向那儿,想去召唤士兵们继续战斗。

可是他还没走到一半,一个马掌掉了,战马跌倒了,理查也被掀倒在地。

还没等理查再抓住缰绳,惊恐的战马就跳起来逃走了。他的士兵们纷纷转身撤退,亨利的军队迅速包围了上来。

他在空中挥舞着宝剑,“马!”他悲愤地喊道,“一匹马,国家倾覆就是因为这一匹马!”

没有了战马,他眼看着自己的军队分崩离析,士兵们自顾不暇。

不一会儿,亨利的士兵把理查俘虏了,战斗结束了。

从那时起,就有了这个说法: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个马掌,

少了一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一个小的疏忽——少了一个马掌钉。

架桥者

这首诗讲的是每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责任。

老人走在孤寂的路上,

夜晚的天阴沉而寒冷,

他走向宽广幽深的峡谷,

一股水流缓缓地流过。

黄昏时分,老人跨过峡谷;

面对缓缓的水流他无所畏惧;

平安到达对岸后,他却转过身,

建起了横跨峡谷的一座桥。

"老人啊,"一个同行的朝圣者说道,

"你在这儿架桥真是徒劳,

日暮时分,你便要走完旅途,为何还把心操?

你再也不用越过这宽广幽深的峡谷

为什么你要在黄昏里铺路架桥?"

架桥者扬起了满头银发的头颅,

"好朋友,我来的路上还会走来

年轻的后来人,他们必须走过这条峡谷。

这个峡谷对我来说已毫无意义,

对那金发的青年也许是陷阱,

他一定要在黄昏中走过峡谷,

我的朋友,我是为他们来架桥。"

韦尔·艾伦·德罗姆戈尔

斯科特·菲斯杰拉德给女儿的一封信

在这封信里我们看到一位父亲温柔又很细致地告诉女儿她的责任是什么。

亲爱的小甜心:

我非常关心你现在所做的事情,你能多给我讲讲你读法语的事情吗?我很高兴你过得幸福——但我不太相信幸福,也不相信痛苦。那些都是你在舞台上、屏幕上或书上看到的,在生活中你从未经历过。

生活中我只相信对美德的回报(依你的才能)以及对不履行职责的惩罚——后者要付出双倍的代价。如果营地图书馆里有书,你请泰森夫人让你查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里面有一句是这样的:腐烂的百合闻起来还不如野草。

如果没有思想,今天的生活就像读《星期六晚邮报》一样。一想到你,我总是心情愉快;但如果你再叫我“老爸”,我就把你的“白猫”拿出来,狠狠地打它的屁股,对你的无礼加以六倍的重罚。你以后还敢吗?

我会安排你野营的开销。

好吧,我得就此止笔了。你需要考虑的事情:

勇气

清洁

效率

骑术

不该费心考虑的事情:

公众意见

玩具

过去

将来

成长

在你前面的人

胜利

失败(除非是你的过错)

蚊子

苍蝇

昆虫

父母

男生

失望

快乐

满足

要思考的问题:

我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和同龄人相比,我在以下的方面做得怎么样?

a)学问

b)我真的理解他人并能与之和睦相处吗?

c)我是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还是忽略了它的存在?

深爱你的父亲

富兰克林的十三项做人原则

富兰克林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政治家,他在科学发明和政治活动两方面都创造了辉煌。富兰克林又是道德的典范。22岁时,他为自己制定的十三项做人原则,是他成为一代伟人和道德典范的力量源泉。

富兰克林的十三项做人原则是:

1.自制。自我克制,不放纵自己。

2.慎言。要说于己于人有利的话,不作无益的闲扯,注意沟通方式。

3.秩序。充分利用时间,每一件事都要安排好时间。

4.坚定。该做的事必须去做,既然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

5.节俭。花钱应对人对己有利,不可浪费。

6.勤勉。不浪费时间,做有用的事情,力戒无益的行动。

7.诚实。不以骗术待人,思想要存有良知,说话亦如此。

8.公正。不做损害别人的事,要做对人有益的事,这是一项义务。

9.宽容。以德报怨,别人冒犯你时你要善于容忍。

10.整洁。不允许身体、衣物存在不洁,注重个人形象。

11.平静。不为小事或寻常之事或不可避免之事而惊慌失措。

12.忠贞。对家庭、妻子保持贞洁,对朋友保持忠心。

13.谦虚。仿效耶稣和苏格拉底。

(富兰克林)

对兄弟的忠诚

面对险境,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而文中的士兵却冒死也要把兄弟尸体背回来,这是内心源自对忠诚的渴望。而忠诚总是责任在掌舵。

有一对兄弟,他们在法军的同一支部队里服役。在一场战斗中,其中一人被德军的子弹击中了。幸免遇难的另一人请求他们的长官,希望允许他去把他的兄弟背回来。

长官说:“他可能已经死了,你还冒着生命危险去把他的尸体背回来是没有用的。”

但是在他的一再请求下,长官同意了他的要求。

那名士兵成功的背回了他的兄弟,可是他们刚回到营地,他那身负重伤的兄弟就死去了。

长官摇摇头,说:“看吧,你冒死把他背回来,真是毫无意义。”

但这名士兵回答道:“不,长官,我做了他所期望的事情。我也得到了回报。因为当我摸到他身边扶起他的时候,他对我说:‘汤姆,我知道你会来的——我就是觉得你会来。’”

这个故事的主旨在于,有的人可能期望我们做出高尚、出色而无私的举动,而可能有的人只期望我们能够忠诚。

(沃尔待·麦克匹克文)

轻骑兵的职责

这首诗是阿尔弗雷德根据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1854年10月25日的巴拉克拉瓦一役写成的。在这次进攻中,673名征来的骑兵中只有195人幸存。一小队英国骑兵在与俄国的炮兵队的残酷战斗所体现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勇敢的美德既让我们无比尊敬,又让我们感叹惋惜。

半个军团,半个军团,

半个军团齐向前,

即使身处死亡谷,

骑兵六百冲向前。

"向前进,轻骑兵!

紧紧握住手中枪!"

即使身处死亡谷,

骑兵六百冲向前。

"向前进,轻骑兵!

可曾有谁会胆寒?"

可是他们不知晓,

悲剧正慢慢酝酿:

他们不想去做答,

他们不想问原因,

直面战斗和死亡,

即使身处死亡谷,

骑兵六百冲向前。

右边炮声起,

左边炮声起,

前边炮声起,

大炮齐发声如雷;

即使四周枪林弹雨,

他们勇敢直向前,

踏上死亡的征程,

走到地狱的入口,

骑兵六百冲向前。

军刀齐闪亮,

军刀齐出鞘,

军刀刺向敌炮手,

骑兵六百冲向前,

世人为此而吃惊:

冲入弥漫的硝烟,

穿越敌人封锁线;

哥萨克和俄国兵,

面向军刀而退缩,

他们分开又四散。

英勇骑兵踏归路,

可是数目不如前。

右边炮声起,

左边炮声起,

前边炮声起,

炮火齐发声如雷:

四周满是枪林弹雨,

马儿、英雄倒战场,

他们已经完使命,

死亡征程凯旋归,

地狱入口快快回,

多数战士不复还,

六百战士不团圆。

英雄精神永不灭,

忠于职守世人叹!

盛赞战士尽职责,

盛赞六百轻骑兵。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高贵的补鞋匠

补鞋匠对待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并从工作中得到极大的乐趣和满足。这不仅是一种尽职尽责的表现,更好似有一种崇高的品性。和只讲求实利,只要“有利可图”,随便怎样都可以的人相比,真不知道高贵了多少倍。

他是个上了年纪的补鞋匠,铺子开在巴黎古老的玛黑区。我拿鞋子去请他修补,他先对我说:"我没空。拿去给大街上的那个家伙吧,他会立刻替你修好。"

可是,我早就看中他的手艺了,他是个巧手的工艺匠。“不成。”我回答说,“那个家伙一定会把我的鞋子弄坏。”“那个家伙”其实是那种替人即时钉鞋跟和配钥匙的人,他们根本不大懂得修补鞋子或配钥匙。他们工作马虎,替你缝一回便鞋的带子后,你倒不如把鞋子干脆丢掉。

那鞋匠见我坚持不让,于是笑了起来。他看了看我的鞋子,然后叫我用粉笔在一只鞋底上写下自已的名字,说道:"一个星期后来取。"

我将要转身离去时,他从架子上拿下一只极好的软皮靴子。他得意地说:"看到我的本领了吗?连我在内,整个巴黎只有三个人能有这种手艺。"

我出了店门,走上大街,觉得好像走进了一个簇新的世界。那个老工艺匠仿佛是古代传说的人物——他说话不拘礼节,戴着一顶形状古怪、满是灰尘的毡帽,奇特的口音不知来自何方,而最特别的是,他对自己的技艺深感自豪。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只讲求实利,只要“有利可图”,随便怎样做都可以。人们视工作为应付不断增加消费的手段,而非发挥本身能力之道。在这样的时代里,看到一个补鞋匠对自己做得很好的工作感到自豪,并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实在是难得遇到的快事。

出色的工作就是高贵的荣衔。一个认真而又诚实的工匠不论做哪一门手艺,只要他尽心尽力,忠于职守,除了保持自尊之外别无他求,那么,他的高贵品质实不下于一个著名的艺术家。

{法}利·玛利尼

亚述的大钟

这个古老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世间正义的本质就是人们应该履行相互保护的义务。

亚述是意大利一座非常古老的小城,它建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上。

据说在很久以前,亚述的国王买了一口精致的大钟,把它挂在城中市场的一座塔里。为了让最小的孩子也能拉住绳子敲响大钟,钟上拴的绳子长长地拖到地上。“这是正义之钟。”国王说。

等到大钟开始启用了,人们像过节一样高兴。男女老少都来到市场观看这钟。多么漂亮的大钟啊,它像金光灿灿的太阳,光芒四射。“什么时候才能把钟敲响呢?”人们问。

这时国王从街上走来。“也许他是来敲钟的。”人们猜测着。众人肃立,看国王到底要做什么。

但是,国王并没有敲钟,甚至连绳子也没有动一下。他来到塔边,停下来,举起了手。“百姓们,”他说,“你们看见这口漂亮的大钟了吗?这是你们的钟,它是正义之钟!无论何时,任何人有冤屈都可前来敲钟,法官会立即前来,倾听申冤人的诉说,当场作出裁决。不论穷人、富人、老人和儿童,都可以来。但是,只有你确实有冤、确实需要它的时候才能敲响它。”

人们都很遵守国王的规定,谁也不乱敲响这口大钟。大钟无数次的响起,法官们聚在塔前进行裁决,使冤案得到昭雪,不义之人受到惩罚。很多年过去了,拴在钟上的麻绳被磨损得很厉害,最底下的部分松开了,绳股都断了,绳子也变短了,现在只有高个子才能抓到它。“这样可不行。”一天,法官们说,“孩子们够不到绳子,要是受了委屈,我们就不能知道了。”

于是,他们下令马上接上绳子,要一直垂到地上,以便最小的孩子也能够到。但是亚述全城都找不到一根绳子。他们都很着急。要是有冤案发生了怎么办呢?受到伤害的人抓不到绳子,法官们怎么能知道呢?“我想我可以接上它。”站在旁边的一个人说。

他跑进果园,拿着根葡萄藤回来了。“这可以当绳子。”他说。他把葡萄藤拴在钟上,柔软的葡萄藤上还带着叶子和须子,一直垂到了地上。“恩,好呀,真是根好绳子,就这样拴着吧。”法官们都说。

有个年老的骑士住在村子边的小山坡上。他年青的时候,骑马走过很多地方,打过很多仗。—匹强壮、气派的骏马,一直是他最好的朋友,它驮着主人经历了很多危险。

骑士老了,不再想骑马参战,也不再想建功立业了,现在他想的只是金子,成了个守财奴。除了这匹马,他变卖了所有家产,住在了山坡上的一个小屋里。每天,他坐在钱袋边,一遍遍地数着他的钱,盘算着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金子。一天又一天地,马儿被主人遗忘了,孤单单地站在那个没顶的马厩里,忍饥挨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还养着这匹马有什么用呢?”一天早晨,守财奴对自己说道,“它一个星期得吃那么多的东西!卖也卖不掉,但我也不能把它送人。那就让它自己想办法吧,随便去哪儿,如果饿死了,最好不过。”

就这样,勇敢的老马被赶出家门,在光秃秃的山坡上寻找草料。它又瘸又病,在路上蹒跚而行,寻找草叶和蓟。孩子们向它扔石头,狗冲它叫唤,没有人同情它。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街上没有人,暑热把人们都关在了家里。市场的大门洞开,老马碰巧踏进去了,它四处游荡。它看见了正义之钟上垂下的葡萄藤。因为藤才挂上去不久,叶片和须子还又嫩又青。对一匹饥饿的老马来说,这真是一顿丰盛的午餐啊!

它伸出了瘦长的脖子,咬了最诱人的一口。咬下来还不太容易呢,它用力拉扯葡萄藤,上面的大钟被敲响了。亚述全城的人们都听到了,钟声好像在说:

有人欺负了我!

有人欺负了我!

噢!快来给我 评评理!

噢!快来给我 评评理!

我受了委屈!

法官听到了钟声,他们立即穿上制服,穿过炎热的大街走向市场,心里想着是谁在这个时候鸣钟呢。他们穿过市场大门,看见老马正在啃着葡萄藤。“哈!”一个法官喊道,“那是守财奴的马。谁都知道它主人对它不好,它也来找公道了!”“它虽然不会讲话,但一样可以进行申诉。”另一个法官说。“对!它会得到公道的!”第三个法官说。

这时,一大群男女老少,冒着酷热拥进了市场,急切地想看看法官这次要断的是什么案子。他们看着老马,都若有所思地站在了那里。大家都准备告诉法官,他们看到老马在山上徘徊,没人喂它,没人管它,而它的主人却只坐在家里数金子。“马上把守财奴带到这儿来。”法官下令说。

守财奴来了,法官命令他站在一旁,等候裁决。“这匹马跟随你好多年了,”法官说,“年轻的时候,它救你脱险,帮你挣钱。现在它老了,你就应该保证它有一个舒适的晚年。我们命令你:把你金子的一半拿出来,建一个牧场,供给它足够的草料;建一个暖和的马厩,让它有一个舒适的住处。”

守财奴不得不服从法官的判决,低下了头,因痛失金子而难过。人们为老马能得到公正的对待而兴高采烈。老马被牵到马厩,吃了一顿很长时间没有吃过的丰盛的午餐。

“诺曼底”号遇难记

在危难的关头,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般屹立在舰桥上,像一尊雕塑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海底。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游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7岁,是1863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15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4点钟,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船上载着500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快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诺曼底”号上有28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20分钟。”“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快干!”船长又叫道。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雨果文)

(张汉钧译)

华盛顿首任就职演说

华盛顿(1732~1799)是美国第一届总统。面对总统一职,他的心情毫不轻松。因为他深知国家要求自己恪守尽忠,无数双群众的目光在注视着自己,可是巨大的责任该如何承担?演说词言简意赅,道尽了总统的复杂心情。

(1789年4 月30 日)

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公民们:

在人生沉浮中,没有一件事能比本月十四日收到你们送达的通知更使我焦虑不安。一方面,国家召唤我出任总统一职,对于她的召唤,我只能肃然从命。但我却十分偏爱、并曾选择了退隐,我还满怀奢望,矢志不移,决心以此作为我暮年的归宿。星转斗移,我越来越感到隐退的必要和亲切,因为喜爱之余,我已经习惯;还因为岁月催人渐老,身体常感不适。另一方面,国家召唤我担负的责任如此天大而艰巨,足以使国内最有才智和经验的人度德量力;而我天资愚钝,又没有民政管理的经验,应该倍觉自己能力的不足,因此必然感到难以担此重任。怀着这种矛盾的心情,我惟一敢断言的是,通过正确理解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来恪尽职责,乃是我忠贞不渝的努力目标。我惟一敢祈望的是,如果我在执行这项任务时因沉溺于往事,或因由衷感到公民们对我高度的信赖,因而过分受到了影响,以致在处理从未经历过的大事时,忽视了自己的无能和消极,我的错误将会出于动机纯正而减轻,而大家在评判错误的后果时,也会适当宽忍产生这些动机的偏见。

既然这就是我在遵奉公众召唤就任现职时的感想,那么,在此宣誓就职之际,如不热情地祈求全能的上帝将是一件非常不当的事。因为上帝统治着宇宙,主宰着各国政府,它的神助能弥补人类的任何不足。愿上帝赐福,保佑一个为了美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组建的政府,保佑它为这些基本目的而作出奉献,保佑政治的各项行政措施在我负责之下都能成功地发挥作用。我相信,在向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的伟大缔造者献上这份崇敬时,这些话也同样表达了各位和广大公民的心声。没有人能比美国人更坚定不移地承认和崇拜掌管人类事务的上帝。他们在迈向独立国家的进程中,似乎每走一步都有某种天佑的迹象;他们在刚刚完成的联邦政府体制的重大改革中,如果不是因忠诚的感恩而得到某种回报,如果不是谦卑地期待着过去有所预示的赐福的到来,那么,通过众多截然不同的集团的平静思考和自愿赞同来完成改革,这种方式是难以同大多数政府在组建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相比的。在目前转折关头,我产生这些想法确实是深有所感而不能自已。我相信大家会和我怀有同感,即如果不仰仗上帝的力量,一个新生的自由政府就无法做到一开始就事事如意。

根据设立行政部门的条款,总统有责任“将他认为必要而适宜的措施提请国会审议”。但在目前与各位见面的这个场合,恕我不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而只是提一下伟大的宪法,它使各位今天欢聚一堂,它规定了各位的权限,指出了各位应该注意的目标。在这样的场合,更恰当、也更能反映我内心激情的做法不是提出具体措施,而是称颂将要规划和采纳这些措施的当选者的才能、正直和爱国心。我从这些高贵品格中看到了最可靠的保证:其一,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念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的大联合政权;因此,其二,我国的政策将会以纯正不移的个人道德原则为基础,而自由政府将会以赢得民心和全世界尊敬的一切特点而显示其优越性。我对国家的一片热爱之心激励着我满怀喜悦地展望这幅远景,因为根据自然界的法则和发展趋势,在美德与幸福之间,责任与利益之间,恪守诚实宽厚的政策与获得社会繁荣幸福的硕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我们应该同样相信,上帝亲自规定了永恒的秩序和权利法则,它决不可能对无视这些法则的国家慈颜含笑;因为人们理所当然地、满怀深情地、也许是最后一次地把维护神圣的自由之火和共和制政府的命运,系于美国人所遵命进行的实践上。

除了提请各位注意的一般事务外,在当前时刻,根据激烈反对共和制的各种意见的性质,或根据引起这些意见的不同程度,在必要时行使宪法第五条授予的权利究竟有多大益处,将依靠你们来加以判断和决定。在这个问题上,我无法从过去担任过的职务中找到借鉴,因此我不提具体建议,而是再一次完全信任各位对公众利益的辨别和追求;因为我相信,各位只要谨慎避免作出任何可能危及团结和政府利益的修订,或避免作出应该等待未来经验教训的修订,那么,各位对自由人特有权利的尊重和对社会安定的关注,就足以影响大家慎重考虑在何种程度上坚定不移地加强前者,并有利无弊地促进后者。

除上述意见外,我还要补充一点,而且觉得向众议院提出最恰当。这条意见与我有关,因此应当尽量讲得简短一些。我第一次荣幸地奉召为国家效劳时,正值我国为自由而艰苦奋斗之际,我对我的职责的看法要求我必须放弃任何俸禄。我从未违背过这一决定。如今,促使我作出这一同样决定的想法仍然支配着我,因此,我必须拒绝对我不相适应的任何所有个人津贴,因为这些津贴可能是列入并成为政府部门常设基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我必须恳求各位,在估算我就任的这个职位所需要的费用时,可以根据我的任期以公共利益所需的实际费用为限。

我已经把有感于这一聚会的想法告诉了各位,现在我就要向大家告辞;在此以前,我还要再一次以谦卑的心情祈求仁慈的上帝给予扶助。因为承蒙上帝的恩赐,美国人民有了深思熟虑的机会,有了为确保联邦的安全和幸福,用前所未有的一致意见来决定政府体制的权利;既然如此,上帝将同样明显地保佑我们逐步扩大眼界,稳定地进行协商,并采取明智的措施,而这些都是本届政府取得成功所必不可缺少的依靠。

宽容谅解

宽容也是一种幸福,我们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我们也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是一种看不见的幸福。

宽容更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便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它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升值,逐渐把精神转化为物质。它是一盏绿灯,帮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顺利通行。选择宽容,其实就赢得了财富。

说宽容是一种能力,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在东方,人们会常说:“上天是宽容的。”在西方,人们都会说:“上帝是仁慈的。”是呀,连上帝都宽容了,你心里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呢?不会宽容的人,其内心必定是痛苦的。

宽容是一种美德,它的公共形式就是和解,使紧绷的空气化为通畅。它最直接的表现出一个人的气度问题。面对他人过错,笑一笑,用爱心来包容他,你将会获得好人缘。面对罪恶,托尔斯泰认为应当得到惩罚,但不是以复仇和报复的方式,而要以善的方式,因为人们惩罚罪恶是为了结束和制止罪恶而不是重新制造罪恶。“以恶报恶”只能带来更多的恶、更多的痛苦。

关于这一点,《丹麦士兵》一文给我们狭隘的心胸以最强烈的撞击,连国王都自叹不如;《

这也会过去

》用最现实的事例为我们阐述什么是度量;《

善待对手

》告诉我们怎么用和平的方式保持竞争……这一章最值得身处优越环境的独生子女细细品读,从中体味什么是谅解、什么是包容……

冒牌的管家

对于一个失足的少年来说,宽广的胸襟就像一个救命的救生圈,于危机之时的缓急之物。

一天中午,埃德蒙先生刚到厅门,就听见楼上的卧室有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对于他来说太熟悉了,是阿马提小提琴的声音。“有小偷!”埃德蒙先生一步冲上楼,果然,一个大约13岁的陌生少年正在那里摆弄小提琴。

他头发蓬乱,脸庞瘦削,不合身的外套里面好像塞了某些东西。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小偷。埃德蒙先生用结实的身躯挡在了门口。

这时,埃德蒙先生看见少年的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那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眼神。刹那间,埃德蒙先生想起了往事……

愤怒的表情顿时被微笑所代替,他问道:“你是丹尼尔先生的外甥琼吗?我是他的管家。前两天,丹尼尔先生说你要来,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那个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应说:“我舅舅出门了吗?我想先出去转转,待会儿再回来。”埃德蒙先生点点头,然后问那位正准备将小提琴放下的少年,“你也喜欢拉小提琴吗?”“是的,但拉得不好。”少年回答。“那为什么不拿着琴去练习一下,我想丹尼尔先生一定很高兴听到你的琴声。”他语气平缓地说。少年疑惑地望了他一眼,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

临出客厅时,少年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埃德蒙先生在歌德大剧院演出的巨幅彩照,身体猛然抖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

埃德蒙先生确信那位少年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没有哪一位主人会用管家的照片来装饰客厅。

那天黄昏,回到家的埃德蒙太太察觉到异常,忍不住问道:“亲爱的,你心爱的小提琴坏了吗?”“哦,没有,我把它送人了。”埃德蒙先生缓缓地说道。“送人?怎么可能!你把它当成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埃德蒙太太有些不相信。“亲爱的,你说的没错。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迷途的灵魂,我情愿这样做。”看见妻子并不明白他说的话,他就将经过告诉了她,然后问道:“你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吗?”“你是对的,希望真的能对这个孩子有所帮助。”妻子缓缓地说道。

三年后,在一次音乐大赛中,埃德蒙先生应邀担任决赛评委。最后,一位叫里特的小提琴选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了第一名!评判时,他一直觉得里特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颁奖大会结束后,里特拿着一只小提琴匣子跑到埃德蒙先生的面前,脸色绯红地问:“埃德蒙先生,您还认识我吗?”埃德蒙先生摇摇头。“您曾经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有了今天!”里特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也以为自己彻底完了,但是您让我在贫穷和苦难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

里特含泪打开琴匣,埃德蒙先生一眼瞥见自己的那把阿马提小提琴正静静地躺在里面。他走上前紧紧地搂住了里特,三年前的那一幕顿时重现在埃德蒙先生的眼前,原来他就是“丹尼尔先生的外甥——琼”!埃德蒙先生眼睛湿润了,少年没有让他失望。

自私的巨人

自私的人是不会获得友谊和爱的,因为它不会宽容对待他人,拒绝和他人分享幸福和快乐。

在一个很古老的乡村里,住着一个巨人,他有一座城堡和一个大花园。

多么可爱的花园啊!绿茸茸的青草地,美丽的鲜花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花园里的桃树,春天来了就开出粉扑扑的花朵,秋天到了则结下累累的果实;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唱着欢乐的曲子……

每天下午,住在附近的孩子们放学后总喜欢到巨人的花园里玩耍、嬉戏,聆听鸟儿的鸣唱,相互高声喊着:“我们多么的快乐啊!”

这些美好的时光都是在巨人不在家的时候,他到自己的妖怪朋友科尼西家串门去了,七年的时间里他把要讲的话都讲完了,就决定回自己的城堡。“你们在这儿干什么?”巨人一进家门,看到在花园里玩耍的孩子们就粗声吼叫起来。“我的花园就只属于我一个人,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看着孩子们跑走的身影,巨人说道。他是一个非常自私的巨人。于是,他沿着花园筑起了一堵高高的围墙,还挂起一块很大的警示牌:闲人莫入,违者重罚!

从此,可怜的孩子们放学后没有了玩耍的地方,他们常常在高耸的围墙外徘徊,回忆着、想像着墙内花园中的美丽景色。“在里面我们是多么的快乐啊!”但是没有人敢违反巨人的规定。

春天又来了,整个乡村生机勃勃,到处开放着小花,处处有小鸟在欢唱。人们看到了什么:自私的巨人的花园依旧是一片寒冬景象。没有孩子们的身影,鸟儿无心歌唱,树也忘了开花。一朵从草丛中探出头来的花儿看见警示牌后,又把头缩了回去,继续睡觉了。“春天忘记了这座花园,我们可以一直住在这儿了!”雪和霜乐不可交地叫喊着。没有了春天的阻挡,北风和冰雹也相继来到这个花园里,开始了他们的杰作:雪撑开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盖得严严实实,霜给所有的树木披上了外套,北风对着花园整天都在呼啸,冰雹每天三个小时在不停地敲打着城堡的房顶,把石板瓦砸得七零八落,又围着花园猛跑起来,呼出一阵阵袭人的寒气。

花园里冰天雪地,寒风呼啸。“我真不明白,冬天怎么这么漫长啊,春天怎么还没到呢?”巨人坐在窗前皱着眉头看着花园的景象。他等啊盼啊,但是春天迟迟不来,夏天也不见了踪影。巨人一直待在城堡里,他不知道除了他的花园,围墙外面千家万户的花园,早就得到了春天的洗礼,夏天的眷顾,秋天的垂爱。“他太自私了。”她们都说。就这样,巨人的花园里,只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蹿下跳,北风和冰雹比赛跑。

一天上午,巨人照例躺在床上,他已经再没有兴趣坐在窗前观看他的花园了。“恩?哪儿来的这么美妙的音乐声?”巨人的耳边传来阵阵悦耳动听的声音,“一定是国王的乐师经过这儿。”原来窗外唱歌的是一只小红雀,只因巨人好久好久没有听到鸟儿在花园里歌唱了,此刻才感到它的声音美妙无比。巨人注意到,房顶的冰雹已不再狂舞,北风也停止了呼啸,敞开的窗户有缕缕芳香扑面而来。巨人欣喜若狂,从床上跳起来,朝窗外望去,“我相信春天已经来了!”

他看见了什么呢?

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啊!孩子们爬过墙上的小洞已经进到了花园里,这时每棵树上都坐着一个孩子,看到孩子们的到来,树木早已脱去了白色的外套,用鲜花把自己打扮了一番,兴高采烈地挥动着手臂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花朵纷纷从草丛里伸出头来,看着快乐的孩子们露出微笑;鸟儿们也在树梢上翩翩起舞,兴奋地欢唱着……咦?花园最远的一个角落,怎么仍笼罩在寒冬之中?一个小男孩孤零零地站在那儿,看着被霜雪裹的严严实实的正在邀请他爬上去的树木,他哭泣着不知所措,他个头实在太小了。“我真是太自私了!”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化了巨人的心。“现在我明白春天为什么不愿意到我的花园里来了。我要把那可怜的孩子抱上树,然后把围墙推倒,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玩耍的场所。”他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感到万分羞愧。

巨人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前门,走到花园里,他要告诉孩子们,花园是属于他们的。但是孩子们看到走出来的巨人,都吓得从树上跳下来逃走了,没有了孩子,花园再次回到了冬天。只有那个小男孩眼里充满了泪水,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没有看见巨人走过来。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焦急等待着的树枝上。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们也飞回枝头放声歌唱。小男孩高兴地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其他孩子看见巨人不再像以前那么凶恶,都纷纷跑了回来,春天也跟着孩子们来了。“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巨人说。接着他找出一把大斧头,把围墙全都给砍倒了。中午的时候,当乡村里的人们去赶集路过这里,欣喜地看见巨人和孩子们一起,在他们所见到的最美丽的花园中游戏玩耍。

巨人和孩子们玩了整整一天,夜幕快要降临了,大家互道晚安。“你们的那个小伙伴在哪儿呢?就是我抱到树上的男孩。”巨人问。他最爱那个男孩,因为男孩吻过他,才让其他的孩子不再害怕他。“我们不知道啊,”孩子们回答说,“他可能已经走了吧。”“那你们帮我告诉他,叫他每天来这里玩。”巨人又说道。“但是我们从前都没有见过他啊,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儿。”孩子们告诉巨人。巨人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是谁呢?

从此,每天下午,孩子们放学后就来找巨人一起玩。巨人对每个小孩都非常的友善,每天生活中充满了欢乐,虽然如此,巨人也常常感叹:“我是多么的想念他啊!”他喜爱的那个小男孩再也没有来过,他很想念他。

许多年过去了,巨人慢慢老了,身体也日渐衰弱,他已经没有力气再和孩子们一起玩耍了,只能坐在一把巨大的扶手椅上,一边看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欣赏自己的花园。他常常自言自语:“我有好多美丽的鲜花,但是孩子们才是花园里最美的花朵!”

又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巨人起床穿衣时朝窗外望了望。突然,他惊讶地揉揉眼,定睛看了又看。眼前的景色真是难以置信:在花园尽头的那个角落里,一棵树开满了逗人喜爱的白花,满树的枝条也金光闪闪,枝头上还垂挂着银色的果实,更让巨人诧异的是他特别喜爱的那个小男孩就站在树下向他招手。

巨人等了那么多年,终于又见到那个孩子了,他激动地跑下楼,出门朝花园奔去。他急匆匆地跑过草地,奔向孩子。来到孩子面前,巨人看到孩子的每个小手和小脚上都有一个钉痕,他心疼极了,脸红脖子粗地愤愤说道:“谁敢把你弄成这样的?”

男孩只是微笑着看着他。“谁敢把你弄成这样?”巨人吼道,“告诉我,我去取我的长剑把他杀死。”“不要!”孩子轻轻地摇了摇头,回答说,“这些都是爱的烙印啊。”“你是谁?”巨人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奇特的敬畏之情。他不由自主地跪在了小男孩的面前。“你让我在你的花园里玩过一次,而且玩得很开心,今天我要带你去我的花园,那就是天堂。”小男孩面带笑容的说道,并用他的小手拉住了巨人的手。

那天下午,孩子们放学后再跑进花园的时候,看见巨人安详地躺在那棵树下,已经死了,身上盖满了白花。

一杯水和一湖水

生活中免不了会有痛苦、悲伤、失意等烦恼,如何让它不影响到我们的心灵,那就需要你拥有博大的胸襟。烦恼的多寡取决于你承受能力的大小。

有一个人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烦恼。于是,他便去请教圣者。

他见到了圣者:“圣主啊!为什么老天对我这样不公呢?别人总是很快乐,而我却有那么多的苦恼?”

圣者让他取一些盐和一杯水来。这个人照做了,圣者让他把盐放进杯里一会儿再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

这个人说:“很苦。”

圣者又让他取来相同的盐,然后带着他一起来到湖边。圣者让他把盐倒进湖里,然后再喝点湖水。

这个人喝了一口。“味道怎么样?”圣者问。

这个人回答道:“很清凉。”“有苦味吗?”圣者又问。“一点也没有。”这人回答。

这时候圣者对这个人说道:“上天赐予每一个人的都是一样,就像你倒进杯中和湖里的盐是一样的。可是为什么你品尝到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呢?所以当你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时也要有一个像湖一样宽广的胸怀,而不是一杯水。”

《宽容》序言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年),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921年因《人类的故事》的出版一举成名。其代表作有《人的故事》、《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本篇是其《宽容》一书的序言。

在宁静无知的山谷里,人们幸福地生活着。

没有尽头的山脉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绵延。

知识的小溪流沿着幽深而残破的山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往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没有江河那样汹涌澎湃的波涛,但对于只有微薄需求的村民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

晚上,村民们喂罢牲口,把水桶里灌满了水,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人生之乐。

思想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门,他们整个白天都呆在荫凉的角落里,苦苦思索着一本神秘的古书。

他们对儿孙们念叨着那些稀奇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总想着玩那些从远处带来的石头。

这些字眼的涵义经常含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一个如今不为人知的部落在一千年前写下的,因而神圣不可亵渎。

在愚昧的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敬重。谁否定先人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派人的冷落。

所以大家在一起相安无事。

恐惧总是跟随着人们。谁要是分不到果园里一个份额的果实,又能怎么办呢?

夜深的时候,人们簇拥在狭窄的街头巷尾,讲述着那些情节早已模糊不清的往事,论说那些勇于提出质疑的男男女女。

这些男男女女后来都走了,再没回来过。

另外一部分人试图攀缘挡住太阳的岩墙陡壁。

但结局是他们横尸于山崖脚下,白骨累累。

岁月流逝,年复一年。

在这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幸福地生活着。

黑暗中,一个人正在爬行。

他的指甲已经磨破了。

他的脚上缠着破破烂烂的布,由于长途跋涉流出的鲜血已经把布浸透了。

他跌跌撞撞地来到最近的一间草屋,敲了敲门。

接着他便晕了。借助颤动的烛光,他被抬到一张吊床上。

到了早上,全村的人都知道:“他回来了。”

邻居们围在他的身边,无奈地摇摇头。他们明白,这是早已注定的结局。

那些敢于离开部落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在村子的一个角落,思想迂腐的老人们摇着头,压低了声音说着恶狠狠的话。

他们并非生来残忍,但法律就是法律。他违背了那些思想陈腐的长辈们的意志,就是犯下了滔天大罪。

他的伤势一旦痊愈,就必须接受判决。

迂腐的长辈们本想慈悲为怀。

他们没有忘记他母亲怪异的跳跃着光芒的眼眸,也回想起了三十年前他父亲在沙漠失踪的悲剧。

不过法律就是法律,法律是不可违抗的。

而那些思想守旧的老人就是这法律的执行者。

那些迂腐的老人把出游的人抬到闹市区。人们都毕恭毕敬地在周围站着,鸦雀无声。

出游的人由于饥渴,身体还很虚弱。老人们让他坐下。

他拒绝了。

他们让他闭嘴。

但是他坚持要说。

他转过身背对老人,眼光在人群中搜索不久前还与他志同道合的人。“听我说,”他恳请道,“请听我说,大家会很高兴的!我刚从山那边回来。我的双脚踏上了一片新鲜的土地,我的手被其他的民族抚摸过,我的双眼见到了奇妙的景象。

小时候,父亲的花园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早在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花园东西南北各个方位的边界就被确定下来了。

只要我问起边界的那一边藏着什么,大家就把头摇个不停,口里发出嘘嘘的声音。但是我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他们就带我来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看那些蔑视上帝的人的森森白骨。‘骗人,’我大声喊道,‘上帝偏爱英勇的人。’于是,迂腐的长辈们走过来,为我读他们的圣书。他们说,上帝的旨意已经决定了天地间万物的命运。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来掌管,飞禽走兽和花朵,还有果实和鱼虾都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决定它们的命运。但山是上帝的。我们不应该知道山对面的一切事物,直到世界的末日。

这就是他们说的,他们在撒谎,他们欺骗了我,就像欺骗了你们一样。

山的那一边有牧场,有和我们一样的牧草,那里的男女老少有和我们同样的血肉之躯。那历经了一千年的城市,被能工巧匠雕刻得雄壮美丽,光彩闪烁。

我已经找到了一条大道,可以通往更美好的家园,我已经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曙光。跟随我走吧,我带着你们奔向那里。上帝在别处有和在这里一样的微笑。”

他停下来了,人群发出了惊恐的叫喊声。“亵渎,这是对神灵的亵渎。”顽固不化的老人大声叫着,“要让他罪有应得!他已经失去理智了,竟敢戏谑一千年前制定下来的法律。他死有余辜!”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头。

他们杀死了这个出游的人。

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底下,以此训诫其他那些胆敢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没有多久,一场特大干旱爆发了。湍湍的小溪流干枯了,牲畜都干渴而死,田地里的粮食都枯萎了,无知的山谷里到处都是饥渴的呻吟。

不过,那些顽固的老人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所有的一切都会转危为安。至少那些先知先觉的圣书上是这样写的。

而且,他们自己已经很老了,吃不了多少粮食了。

冬天来临了。

村庄里荒无人烟。

饥寒交迫夺去了大多数人的生命。

活着的人把生存的惟一希望寄托在山的那一边。

但是法律却说:“不可以!”

法律是必须要遵守的。

一天夜晚,叛乱爆发了。

绝望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以勇气。

迂腐的老人们无力地抗争着。

他们被推到一边,还在抱怨自己不幸的命运,诅咒儿孙的忘恩负义。但是当最后一辆马车驶离村落时,他们拦住了它,迫使车夫把他们带走。

就这样,投奔前途未卜的新世界的旅程开始了。

从那个出游者回来到现在已经过了很多年了,所以要找到他开辟的道路,决不是容易的事情。

成千上万的人在路途上饥渴而亡,人们终于找到了第一座用石子垒起的路标。

从那以后,旅途中的磨难少了一些。

那个细心的开拓者已经用一把火在一望无际的险山乱林中烧出了一条宽阔大道。

沿着这条大道,人们一步步地走到了一个有着绿色牧场的新世界。

人们相顾无言。“他到底还是对的,”人们说,“正确的是他,错误的是那些冥顽不化的老人……”“他的话是真实的,那些陈腐的老人在撒谎……”“他的尸首腐烂在山崖下,可是那些顽固的老人却坐在我们的车里,还唱着那陈旧不堪的歌谣。”“他救了我们,我们却杀害了他。”“我们确实对这件事情非常内疚,不过,当时我们如果知道的话,当然就会……”

接着,他们为牛马解下套具,把牛羊赶进牧场,建造自己的房屋,规划自己的土地。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几年之后,人们为智慧老人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大厦作为住宅,并准备把英勇的先驱者的遗骸埋在里面。

一支庄严的队伍回到了早已荒芜人烟的山谷。但是,山崖脚下空空如也,开拓者的尸骨已经无影无踪。

饥饿的豺狗早就把尸首拖入了自己的洞穴。

人们在开拓者足迹的尽头放上了一块小石头(那里现在已经是一条大道),他们把开拓者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是第一个挑战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的人的名字,是他把人们带向了新的自由。

石头上还写着,它是由前来感恩朝拜的后人建造的。

这样的事情过去发生过,现在也还在发生,不过将来(我们希望)不要再发生了。

吸烟

伟人表现其伟大的方式,是对小人物的宽容与体谅。在很多伟人身上都会有宽容的美德,这种美德是他们能够被人尊敬的原因之一。

在开往费城的火车上,一个自纽约的妇人上了车,进了一节车厢,坐在了座位上。这时候,走过来一位略显肥胖的男子,坐到她前面的座位上,然后就点燃了一根香烟。她禁不住咳了几声,身子也挪来挪去。可是,那个男子丝毫没有注意到她的暗示。

最后,妇人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你多半是外国人吧?大概不知道这趟车有一节吸烟车厢?这里是不让抽烟的。”那个男子一声不吭,掐灭了香烟,扔出了窗外。过了一会儿,列车员过来对老妇人说:“对不起,夫人,这里是格兰特将军的私人车厢,请您离开。”她听了后大吃一惊,恍然大悟刚才坐在她前面的就是内战时的大英雄格兰特将军。

她站起身往门口走,边走边觉得将军刚才的举动奇怪。这时候,她看着将军一动不动的身影,心里有些着慌和害怕,就这样一直退到了门那里。而整个过程中,将军仍像刚才一样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没有给她任何难堪,甚至也没有取笑嘲弄她的神情。将军在那个妇人面前表现出了自己的涵养,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贵而轻视她,相反的,他却顾及到了平常妇人的尊严,从而让妇人获得了一次感动,也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做人的学问。

丹麦士兵

饶恕一次容易,饶恕两次很难。对于能够在别人以怨报德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再原谅别人第二次,这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情操。

在17世纪,丹麦和瑞典发生战争。一场激烈的战役下来,丹麦打了胜仗。在战争结束以后,一个丹麦士兵坐在战场上,取出水壶放到嘴边准备喝,突然听到哀求的声音。原来在不远处躺着一个受了重伤的瑞典人,正双眼看着他的水壶。“你的需要比我大。”丹麦士兵走过去,将水壶送到伤者的口中,但是瑞典人竟然伸出长矛刺向他,幸好偏到一边,只伤到他的手臂。“嗨!你竟然如此回报我。”丹麦士兵说,“我原来打算要将整壶水给你喝,现在只能给你一半了。”

这件事后来被国王知道了,特别召见这个丹麦士兵,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杀掉?他轻松地回答:“我不想杀受伤的人。”

一个小小的士兵,能够有如此的胸襟,实在是国王都自愧不如。这也会过去

对于一个足球王国来说,没有拿下世界杯的奖杯是一种莫大的悲痛。然而,宽容的巴西人民用温暖迎接了失落的球员。四年后,世界杯奖杯回到了巴西的怀抱。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1954年,巴西的男女老少几乎一致认为:巴西足球队定能荣获世界杯赛的冠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足球的魅力就在于难以预测。在半决赛时,巴西队意外地输给了法国队,结果没能将那个金灿灿的奖杯带回巴西。

球员们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足球是巴西的国魂。他们懊悔至极,感到无脸去见家乡父老。他们知道,球迷们的辱骂、嘲笑和扔汽水瓶子是难以避免的。

当飞机进入巴西领空之后,球员们更加心神不安,如坐针毡。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另一种景象:巴西总统和2万多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有两条横幅格外醒目:“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这也会过去!”

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总统和球迷们都没有讲话,默默地目送球员们离开了机场。

球员们对“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的理解是比较深透的,可相比之下,对“这也会过去”的理解却不够深透……

四年后,巴西足球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

回国时,巴西足球队的专机一进入国境,16架喷气式战斗机即为之护航。当飞机降落在道加勒机场时,聚集在机场上的欢迎者多达3万人。在从机场到首都广场将近20公里的道路两旁,自动聚集起来的人群超过了100万。这是多么宏大和激动人心的场面!

人群中也有两条横幅格外醒目:“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这也会过去!”

球员们对“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很容易理解;对“这也会过去”的理解依然朦朦胧胧……

后来,巴西足球队的队长断断续续向一些人请教,应该怎样理解“这也会过去”的含义?

真是无巧不成书。队长请教的一位老者微笑着说:“这也会过去”的横幅都是他写的。他给队长讲了下面的故事:

据说,伟大的所罗门王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

一位智者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至理名言。这句至理名言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能使他得意的时候不会趾高气扬,忘乎所以;失意的时候能够百折不挠,奋发图强,始终保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状态。

但是,醒来之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句至理名言。于是,所罗门王找来了最有智慧的几位老臣,向他们讲了那个梦,要求他们把那句至理名言想出来,拿出一枚大钻戒说:“如果想出来那句至理名言,就把它刻在戒面上。我要把这枚戒指天天带在手指上。

一个星期过后,几位老臣兴奋地前来送还钻戒,戒面上已刻上了一句勉励人胜不骄、败不馁的至理名言:“这也会过去!”

(蒋光宇)

鸡蛋·名片

学会宽容,用一颗宽容心去待人,会将所有的不愉快都化解掉。

(一)

有一天,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个广场上举行公开演说。当时广场上聚集了数千人,突然从听众中扔来一个鸡蛋,正好打中他的脸,安全人员马上下去搜寻闹事者,结果发现扔鸡蛋的是一个小孩。威尔逊得知之后,先是指示属下放走小孩,后来马上又叫住了小孩,并当众叫助手记录下小孩的名字、家里的电话与地址。

台下听众猜想威尔逊可能要处罚小孩子,开始有些骚动起来。这时威尔逊对大家说:“我的人生哲学是要在对方的错误中,去发现我的责任。方才那位小朋友用鸡蛋打我,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虽然他的行为不对,但是身为一国首相,我有责任为国家储备人才。那位小朋友从下面那么远的地方,能够将鸡蛋扔得这么准,证明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所以我要将他的名字记下来,以便让体育大臣注意栽培他,将来也许能成为棒球选手,为国效力。”威尔逊的一席话,把听众都说乐了,接下来的演说更有亲和力。

(二)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一个小孩也有过一件趣事。

有一天,克林顿到医院探视病人,有一位小孩突然钻到他的身边。

这个小孩不断地看着克林顿先生,什么话都不说。

彼此沉默了几秒钟之后,克林顿首先开口:“你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吗?”“我想要你的签名!”小孩用洪亮的声音说。

克林顿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拿起名片,很快地写上名字,正要交给小孩时,小孩又要求说:“我可以要四张吗?”

克林顿一脸笑意:“为什么要这么多张?一张不够用吗?”

小孩回答他:“我要用三张你的签名去换迈克·乔丹的一张签名照。”

克林顿总统并没有因此而不高兴,他又接连拿出三张名片,都签上了名字,同时开心地说:“我有一个侄子,最喜欢迈克·乔丹,改天有空我也要帮他去换一张迈克·乔丹的签名照。”

(蒋光宇)善待对手

人生中由于有了对手,才会时刻激励我们保持旺盛的斗志,不断去挖掘自身的潜力。善待对手,因为他的存在就像是一针强心剂;感谢对手,他会使你成为一只威风凛凛的“美洲豹”。

动物园最近从国外引进了一只极其凶悍的美洲豹供人观赏。为了更好地招待这位远方来的贵客,动物园的管理员们每天为它准备了精美的饭食,并且特意开辟了一个不小的场地供它活动和游玩。然而客人始终闷闷不乐,整天无精打采。

也许是刚到异乡,有点想家吧?谁知过了两个多月,美洲豹还是老样子,甚至连饭菜都不想吃了。

眼看着它就要不行了,园长惊慌了,连忙请来兽医多方诊治,检查结果又无甚大病。万般无奈之下,有人提议,不如在草地上放几只美洲虎,或许有些希望。

原来人们无意间发现,每当有虎经过时,美洲豹总会站起来怒目相向,严阵以待。

果不其然,栖息之所有了美洲虎的加入,美洲豹立刻变得活跃警惕起来,又恢复了昔日的威风。

喀布尔人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具有巨大影响的作家。他的这篇作品告诉我们一个人需要有宽厚之心,方能理解别人的善意。

我5岁的女儿敏妮,没有一天不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我真相信她这一生没有一分钟是在沉默中度过的。她母亲时常为此生气,总是拦住她的话头,可是我就不这样做。看到敏妮沉默是很不自然的,她倘若半天不说话,我就不能忍受,因此我和她的谈话一直是很热闹的。

比方说,一天上午,我正在写我的新小说第17章的时候,我的小敏妮溜进房间里来,把小手放在我的手心里,说:“爸爸!看门的拉蒙达雅,管乌鸦叫‘五鸦’。他什么都不懂,对不对?"

我还没有来得及向她解释世界上的语言是不同的,她已经转到另一个话题了:“您猜怎么着,爸爸?普拉说云里有一只象,从鼻子里喷出水来,天就下雨了!"

当我静坐在那儿思索着怎样来回答她最后的问题的时候,她忽然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爸爸!妈妈跟您是什么关系呢?"

我不知不觉地低声自语着:"她在法律上是我亲爱的妹妹!"但是我绷起脸来敷衍她道:“去跟普拉玩去吧,敏妮!我正忙着呢!"

我屋子的窗户是临街的。这孩子就在我书桌旁,靠近我脚边坐下来,用手轻轻地敲着自己的膝盖玩。我正在专心地写我小说的第17章。小说中的主人公普拉达·辛格,刚刚把女主人公康昌拉达抱住,正要带着她从城堡的三楼窗子逃出去,忽然间敏妮不玩了,跑到窗前,喊道:“一个喀布尔人!一个喀布尔人!”下面街上果然有一个喀布尔人,正在慢慢地走过。他穿着宽大的污秽的喀布尔族服装,裹着高高的头巾,背着一个口袋,手里拿着几盒葡萄干。

我不知道我女儿看到这个人有什么感想,但是她开始大声地叫他。“哎!”我想,“他要进来,我这第17章永远写不完了!"就在这时候,那个喀布尔人转过身来,抬头看这孩子。她看到这光景,却吓住了,赶紧跑到妈妈那里去躲起来了。她稀里糊涂地认为这大个子背着的口袋里也许有两三个和她一样的孩子。这时那小贩已经走进门口,微笑着和我打招呼。

我书里的男女主人公的情况是那样紧急,当时我想既然已经把他叫进来了,就停下来买一点东西吧。我买了点儿东西,开始和他谈到阿卜都拉曼、俄闲人、英国人和边疆政策。

他临走时问道:"先生,那个小姑娘在哪儿呢?"

我想到敏妮不应当有这种无谓的恐惧,就叫人把她带出来。

她站在我的椅子旁边,望着这个喀布尔人和他的口袋。他递给她一些干果和葡萄干,但是她没有动心,只是更紧紧地靠近我,她的疑惧反而增加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会面。

可是,没过几天,有一天早晨,我正要出门,出乎意料地发现敏妮坐在门口的长凳上,和那个坐在她脚边的大个儿喀布尔人有说有笑。我这个小女儿一生中除了她父亲以外,似乎从来没遇见过这么一个耐心地听她说话的人。

她的小纱丽的角上已经塞满了杏仁和葡萄干--她的客人送给她的礼物。

"你为什么给她这些东西呢?"我一面说,一面拿出一个八安那的银角子来,递给了他。这人不在意地接了过去,丢进他的口袋里。

糟糕得很,一个钟头以后我回来时,发现那个不祥的银角子引起了比它的价值多一倍的麻烦!因为这喀布尔人把银角子给了敏妮,她母亲看到这亮晶晶的小圆东西,就不住地追问:"这个八安那的小角子,你从哪里弄来的?"

"喀布尔人给我的。"敏妮高兴地说。

"喀布尔人给你的!"她母亲吓得叫起来,"呵,敏妮!你怎么能拿他的钱呢?"

我正在这时候走进了门,把她从危难中救了出来,我自己就对她进行盘问。

我发现这两个人会面不止一两次了。喀布尔人用干果和葡萄干这种有力的贿赂,把这孩子当初的恐惧克服了,现在这两人已成了很好的朋友。

他们常说些好玩的笑话,给他们增加许多乐趣。敏妮满脸含笑地坐在喀布尔人的面前,小大人似的低头看着这个大高个儿:“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你口袋里装的是什么?"

他用山民特有的鼻音回答说:"一只象!"也许这并不可笑,但是这两个人多么欣赏这句俏皮话!依我看来,这种小孩和大人的对话里面,带有一些非常引人入胜的东西。

这喀布尔人也不放过开玩笑的机会,便反问道:"那么,小人儿,你什么时候到你公公家去呢?"

孟加拉的小姑娘,多半早就听说过公公家这一回事了,但是我们有点儿新派作风,没有让孩子知道这些事情,敏妮对于这个问题一定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她不肯显露出来,却机灵地回答道:“你到那里去吗?"

可是在喀布尔人这一阶层中,谁都知道,"公公家"这几个字有一个双关的意思,那就是“监狱”的雅称,一个不用自己花钱而照应得很周到的地方。这粗鲁的小贩以为我女儿是指这个说的。“呵,”他就向幻想中的警察挥舞着拳头说,“我要揍我的公公!"听到他这样说,想像到那个狼狈不堪的"公公",敏妮就哈哈大笑起来,她那了不起的大个子朋友也跟她一起笑着。

那是秋天的早晨,正是古代帝王出去东征西讨的季节。我在加尔各答我的小角落里,从来也不走动,却让我的心灵在世界上漫游。一听到别的国家的名字,我的心就飞到那边去,在街上一看到外国人,我的脑子里就要织起梦想的网——他那遥远的家乡的山岭啦,溪谷啦,森林啦,布景里还有他的茅舍和那些远方山野里人们自由独立的生活。也许因为我过的是植物一般固定的生活,叫我去旅行,就等于当头一个霹雳,所以在我眼前出现的漫游景象,加倍生动地在我的想像中重复掠过。看到这个喀布尔人,我立刻神游于光秃秃的山峰之下,在高耸的山岭间,有许多窄小的山径蜿蜒出入。我似乎看见那连绵不断的、驮着货物的骆驼,一队队裹着头巾的商人,有的带着古怪的武器,有的带着长矛,从山上向平原走来。我似乎看见——但是正在这时,敏妮的母亲来打扰了,她央求我“留心那个人”。

敏妮的母亲偏偏是个极胆小的女人,只要她一听见街上有什么声音,或是看见有人向我们的房子走来,她就立刻断定他们不外乎是盗贼、醉汉、毒蛇、老虎、疟疾菌、蟑螂、毛虫,或是英国的水手。甚至有了多年的经验,她还不能消除她的恐怖。因此她对这个喀布尔人充满了疑虑,常常叫我注意他的行动。

我总是笑笑,想把她的恐惧慢慢地去掉,但是她就会很严肃地向我提一些严重的问题。

小孩从来没有被拐走过吗?

那么,在喀布尔不是真的有奴隶制度吗?

那么,说这个大汉把一个小娃娃抱走,会是荒唐无稽的事情吗?

我辩解说,这虽然不是不可能,但多半是不会发生的。可是这解释还不够,她的恐惧始终存在着。因为这样的事没有根据,那么不让这个人到我们家里来似乎是不对的,所以他们的亲密友谊就不受约束地继续着。

每年一月中旬,拉曼,这个喀布尔人,总要回国去一趟,快动身的时候,他总是忙着挨家挨户去收欠款。今年,他却匀出工夫来看敏妮。旁人也许以为他们两人有什么密约,因为他若是早晨不能来,晚上总要来一趟。

有时在黑暗的屋角,忽然发现这个高大的、穿着宽大的衣服背着大口袋的人,连我也不免吓一跳,但是当敏妮笑着跑进来,叫着"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的时候,年纪相差得这么远的两个朋友,就沉醉在他们的往日笑声和玩笑里,我也就觉得放心了。

在他决定动身的前几天,有一天早晨,我正在书房里看校样。天气很凉,阳光从窗外射到我的脚上,微微的暖意使人非常舒服。差不多8点钟了,早出的小贩都蒙着头回家了。忽然我听见街上有吵嚷的声音,往外一看,我看见拉曼被两个警察架住带走了,后面跟着一群看热闹的孩子。喀布尔人的衣服上有些血迹,一个警察手里拿着一把刀。我赶紧跑出去,拦住他们,问这是怎么回事。众说纷纭之中,我打听到有一个街坊欠了这小贩一条软浦①围巾的钱,但是他不承认他买过这件东西,在争吵之中,拉曼把他刺伤了。这时在盛怒之下,这犯人正在乱骂他的仇人,忽然间,在我房子的阳台上,我的小敏妮出现了,照样在喊着:"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拉曼回头看她的时候,脸上露出了笑容。今天他胳臂底下没有夹着口袋,所以她不能和他谈关于那只象的问题。她立刻就问到第二个问题:"你到公公家里去吗?"拉曼笑了,说:“我正是要到那儿去,小人儿!"看到他的回答没有使孩子发笑,他举起被铐住了的一双手。“ 呵,”他说,"要不然我就揍那个老公公了,可惜我的手被铐住了!”

因为蓄意谋杀,拉曼被判了几年的徒刑。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被人忘却了。我们仍在原来的地方做原来的事情,我们很少或是从来没有想到那个曾经是自由的山民正在监狱里消磨时光。说起来真不好意思,连我快活的敏妮,也把她的老朋友忘了。她的生活里又有了新的伴侣。她长大了,她和女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她总是和她们在一起,甚至不像往常那样到她爸爸的房间里来了。我几乎很少和她攀谈。

一年一年过去了。又是一个秋天,我们把敏妮的婚礼筹备好了,婚礼定在杜尔伽大祭节举行。在杜尔伽回到凯拉斯去的时候,我们家里的光明也要到她丈夫家里去,把她父亲的家丢到阴影里。

早晨是晴朗的,雨后的空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阳光就像纯金一般灿烂,连加尔各答小巷里肮脏的砖墙,都被照映得发出美丽的光辉。一清早,喜事的喇叭就吹奏起来,每一个节拍都使我心跳。拍拉卑②的悲调仿佛在加深着我别离在即的痛苦。我的敏妮今晚就要出嫁了。

从清早起,房子里就充满了嘈杂和忙乱。院子里,要用竹竿把布篷撑起来;每一间屋子和走廊里要挂上丁丁当当的吊灯。真是没完没了的忙乱和热闹。我正坐在书房里查看账目,有一个人进来了,恭敬地行过礼,站在我面前,原来是拉曼,那个喀市尔人。起先人们不认识他。他没有带着口袋,没有了长头发,也失去了他从前的那种生气。但是他微笑着,我又认出他来。

"你什么时候来的,拉曼?"我问他。

"昨天晚上,"他说,"我从监狱里放出来了。”

这些话听起来很刺耳。我从来没有跟伤害过自己同伴的人说过话,我一想到这里,我的心就瑟缩不安,我觉得碰巧他今天来,这不是个好的预兆。

"这儿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着。你能不能过几天再来呢?"

他立刻转身往外走,但是走到门口,他迟疑了一会儿说:"我可不可以看看那小人儿呢,先生?只一会儿工夫。"他相信敏妮还是像从前那个样子。他以为她会像往常那样向他跑来,叫着:“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他又想像他们会和往日一样在一起说笑。事实上,为了纪念过去的日子,他带来了一点杏仁、葡萄干和葡萄,好好地用纸包着,这些东西是他从一个老乡那里弄来的,因为他自己的一点点本钱已经用光了。

我又说:"家里正在办喜事,今天你什么人也见不到。"

这个人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说声"再见",就走出去了。

我觉得有点儿抱歉,正想叫住他,发现他已自动转身回来了。他走到我跟前,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送给那个小人儿。你可以替我交给她吗?"

我把它接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您是很仁慈的,先生!永远记着我。但不要给我钱!--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儿果子给您的孩子——不是想赚钱的。”

说到这里,他伸手到他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他很小心地打开这张纸,在我桌上用双手把它抚平了。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一张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街上卖货的时候,他自己的小女儿的这个印迹总在他的心上。

眼泪涌到我的眼眶里。我忘了他是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但是,不对,我又哪儿比他强呢?他也是一个父亲啊!

在那遥远的山舍里的他的小女儿的手印,使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小敏妮。我立刻把敏妮从内室里叫出来。别人多方阻挠,我都不肯听。敏妮出来了,她穿着结婚的红绸衣服,额上点着檀香膏,打扮成一个小新娘的样子,含羞地站在我面前。

看着这景象,喀布尔人显出有点儿惊讶的样子,他不能重温他们过去的友谊了。最后他微笑着说:“小人儿,你要到你公公家里去吗?"

但是敏妮现在懂得"公公"这个词的意思了,她不能像从前那样回答他。听到他这样一问,她脸红了,站在他面前,把她新娘般的脸低了下去。

我想起这个喀布尔人和我的敏妮第一次会面的那一天,我感到难过。她走了以后,拉曼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就在地上坐下来。他突然想到在这悠长的岁月里他的女儿一定也长大了,他必须重新和她做朋友。他再看见她的时候,她一定也和从前不一样了。而且,在这八年之中,她怎么可能不发生什么变故呢?

婚礼的喇叭吹起来了,和煦的秋天的阳光倾泻在我们周围。拉曼坐在这加尔各答的小巷里,却冥想着阿富汗的光秃秃的群山。

我拿出一张支票来,递给了他,说:"回到你的家乡你自己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

因为送了这份礼,在婚礼的排场上我必须节省一些。我不能用我原来想用的电灯,也不能请军乐队,家里的女眷们感到很失望。但是我觉得这婚筵格外有光彩,因为我想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和他的独生女儿重逢了。

(泰戈尔/文 冰心/译)

①离德里不远的一个印度城市。

②一种印度音乐曲调名。

不懂你们这些是什么人

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如何请记住:穷人也是有自尊的,穷人也需要被尊重,不能因为富有而丧失对穷人内心世界的体察。

伐丽卡和巴妮迦手牵手在街上走。她们放学回来。小姑娘们平日总是在路角分手的:巴妮迦转进一条小路,伐丽卡沿着大路往前走。

但是这一回伐丽卡不放巴妮迦的手,把她拉到身边。

"走吧!走吧!到我家去吃饭。"

"不…….."

"教师婶婶说的,那么就该去。"

伐丽卡不听巴妮迦的,把她拉到身边。她比自己的朋友胖些,也强健些、胆大些。巴妮迦知道教师婶婶要伐丽卡请求她的爸爸供给一个穷苦的同学一顿午饭。本来教师认为谁去都一样,既然这两个小姑娘很亲热,那么就让巴妮迦去好了。然而巴妮迦不愿意到伐丽卡家里去吃午饭,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不愿意罢了。

伐丽卡知道,今天巴妮迦是属于自己的,随便怎样也不肯放掉自己的朋友。她紧紧地抓住她的手,领着她,更确切地说是拖她一起走。伐丽卡觉得把朋友带到自己家里去是非常自豪的事。她焦急地希望快点儿跑到大铁门的里面去。她知道,只有在那时候,巴妮迦才跑不了。

"妈妈,妈妈!"她叫着向母亲扑过去,"教师婶婶说的,现在巴妮迦要在我们家里吃午饭,一直吃到复活节!"

妈妈笑起来,亲吻了女儿好几次。她感到非常幸福,伐丽卡这样可爱、动人和健康,这样迷人。

"教师婶婶说的?哦,这真是位教师婶婶…….. ”

她重又亲了女儿几下,才把伐丽卡领来的女孩子看了一眼。

"这是真的吗,小姑娘?"

但是小姑娘默默地站着,低下头,扯弄着自己的衣服。

伐丽卡继续很快地说:

"因为她是一个穷苦的孩子,每个穷孩子都应该到一个同学家里去吃午饭,教师婶婶说的。”她拉下背上的书包,从里面找出一封教师婶婶写给母亲的信来。

妈妈拿了信,看完后说:

"好吧,小姑娘,把你自己的东西放在前房里,然后到浴室去好好洗洗手。你也去洗洗你的脏爪子。”她拍拍女儿,甚至亲了一下女儿的脏手。

于是她把女孩子们领到浴室,开了水龙头。水从发亮的管子里流出来。妈妈把水盛到脸盆里,放在一个非常漂亮的小白凳上。她先仔细地洗了伐丽卡的手,然后亲了几下她那现在已经是粉红色的小手指,对巴妮迦说:"你也去洗洗手,不过要好好地洗!"

说完后,妈妈走进餐厅,告诉女仆,叫她在桌上再添一套餐具。

"到浴室去,洛齐,"她补充了一句,"好好地洗一洗这小姑娘的手!老爷不能容忍吃饭时候有孩子的脏手的。”

洛齐到浴室去了。她很好地做完这一切,巴妮迦甚至不想把手放到脸盆里去。洛齐抓住女孩子,仔细地洗了她的双手和脸,然后从自己头发上拿下一把梳子,替她梳了一下头。

"好了。"她满意地说。

伐丽卡和巴妮迦恰巧准时走入餐厅。这时,老爷也来了,马上就问:

"这女孩子是谁?"

伐丽卡搂着爸爸的脖子说:

"她要每天到我们家里来吃午饭,一直到复活节为止!"

"哦!"

"是教师婶婶吩咐的!"

妈妈扼要地解释了这回事,拿出信来。

巴妮迦低下头站着,等待着。

"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爸爸轻轻地问。

"巴妮迦!"伐丽卡叫了一声。

"我没有问你,"爸爸说,"请说吧,你叫什么名字?"

"巴妮迦。"小姑娘回答。

"很好,你的父亲叫什么呢?"

"爹爹。"巴妮迦说。

"这是你这样叫他,人家怎么叫他呢?"

"主人。"

"他别的名字你不知道吗?譬如雅诺希·伐耳迦……..米哈依·高佛奇·人家怎么叫他呢?嗯?到底怎样?"

"我不知道。"

"吓,你父亲连这也没有教你……..那么你叫什么?"他转问女儿。

"伐丽卡。"女孩子回答。

"不错,那么我叫什么?"

"爸爸。"

"哦,你也是个小笨蛋,小猴子!别人怎么叫我?"

"老爷。"“啧啧,你已经跟这个……..学会啦!我说得不错吧!和各种身份的孩子一起念书,无论如何是不合适的。这小猴子在里面只是越变越愚蠢罢了。现在吃饭吧!我饿了。"

大家都靠着桌子坐了下来。伐丽卡占住了自己的老位子,女仆给巴妮迦在椅子上放了个坐垫,让她坐在上面。

桌子上盖着白台布,台布上放着白碟子,桌子当中是白盆子。每只碟子上都镶着金色的边,只是巴妮迦的碟子上没有,不过也是漂亮的碟子。

妈妈倒汤给伐丽卡、爸爸和自己,末了倒给巴妮迦。

"你喜欢汤吗?"她问女孩子,但是女孩子不作声。

第一道菜吃完后,爸爸对伐丽卡说:

"你真的不知道我叫什么?"

"安达尔·伐特凯耳基博士。"伐丽卡回答。

"看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人都有。而你的朋友,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叫什么?"

巴妮迦垂下了头。

喝完了汤,送上来的是卤汁肉。妈妈把肉切成小块,先给伐丽卡,然后给巴妮迦,说:

"应当用叉吃。"

巴妮迦看看叉,拿起来使用它,但是肉怎么也叉不住。

"让她照习惯用匙吃吧。"爸爸说。

用匙来帮忙,巴妮迦就比较容易对付肉和卤汁了。她甚至把面包撕碎,放在碟子里,但是一听见伐丽卡的笑声,脸就红了起来,又垂下了头。

接着送上了通心粉,好吃的、白的、拌着油腻的凝乳的通心粉。他们答应巴妮迦也用匙吃这食物。

"但是以后你一定要学会吃东西。看,伐丽卡吃得多漂亮!"

当大家从桌边站起来的时候,爸爸说:

"哦,孩子,现在回家去吧!转告你父亲,叫他到我这里来一次,我想跟他谈谈。”

巴妮迦迅速拿起自己的外套,穿上预备走。

"慢着,吃好饭以后,照例应该道谢;临走以前还应该向大家告辞。"

但是巴妮迦站着,一句话也不说。

"不要紧,会学会的,"爸爸说,"到复活节时间还早哩。"

爸爸说这话的时候很亲热,甚至笑了,一点儿也不生气。可是巴妮迦重又低下头,向门口走去。

他们没让伐丽卡到街上去,怕她着凉。

"叫你爸爸立刻到这儿来,我要给他一点事情做做。"

爸爸躺下睡了一个钟头,醒来的时候,巴妮迦的父亲--一个贫穷的、衣服很破的短工——已经站在门廊里了。爸爸从屋里出来见他。老爷出来的时候,短工脱下了帽子。老爷身材高大,脑满肠肥;短工是憔悴的、瘦小的人。

"你叫什么?"

"雅诺希·塔卡洛。"

"很好……..你的女儿要每天在我家吃午饭,一直吃到复活节……..明白吗?"

短工默默地点点头。

"假使她行为端正,她会得到我女儿的旧衣服和旧鞋子,一切必需的东西,她都会得到的,不过叫她一举一动都要好好的。你靠什么生活呢?"

"我是失业者。"

"很久了吗?"

"收割刚开始的时候。"

老爷默默地看着短工,短工也不吱声,手里抓着帽子。

"那么你们怎么过日子呢?"

短工扭了扭肩膀,仍旧不作声。

"你有几个孩子?"

"六个。"

"六个!既然你没有办法去赚钱吃饭,你怎么敢养这么一大群孩子呢!哦,反正一样……你听着,我的朋友,我要照看你的女儿,她可以每天和我女儿一起来,一直到复活节。而且,你不必为这些付一个钱,懂吗?为了不使你觉得好像我白白养活你的孩子,你去做些家务事吧!你看见那边的柴房吗?"他指指院子最里边的小屋,“到那边去劈些柴,我们就彼此不欠人情了。”

他一转身回进了屋子。

短工也回过身去,戴上帽子,穿过院子,沿着清除了雪的小路走向小屋。他找到斧头,就动手劈柴。劈了两个钟头,不对人讲一声,就走了。只在近黄昏的时候,女仆洛齐通知老爷说,短工走了。

"不要紧,"老爷说,"走了就算了,我还想给他一杯果子酒哩。"

第二天,巴妮迦没有上学校去,也没有来伐丽卡家里吃饭。

伐丽卡因为巴妮迦不在而哭了。

"不要紧,明天她会来的。"

但是巴妮迦不再来了。

过了几天,大家也就忘掉了这小姑娘。

有一次,老爷在市自治会的大厦前看见了短工,短工忧郁地站在失业者的人群里,老爷就对短工说:

"你是雅诺希·塔卡洛吧?"

"是的。"

"你的女儿在哪里?为什么她不来吃饭?"

短工不回答,经过长时间的询问后,才阴郁、冷峻地说:

"我不喜欢人家问我们穷人靠什么过日子。"

老爷惊奇地看看短工,说:

"不懂!难道你女儿没有面包吃,干坐着挨饿,你不难过吗?不懂你们这些是什么人!"短工不回答,他转过身去,阴郁地凝视着空旷的地方。

(齐格蒙特·莫利兹 文)

(左挺 译)

风筝

对于自己幼稚的行为伤害到对方,宽容的人总让它随风飘逝。而当我们偶然记起的时候,对方的坦然总让我们很懊悔。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在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向来是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意。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鲁迅 文)

度量

宽容是化解仇恨的最佳武器。我们不应以片面之见否定一个人。像林肯一样,用大度的举动最终化敌为友,并为自己赢得了功绩和荣誉。

林肯曾用爱的力量在历史上写下了永垂不朽的一页:当林肯参选总统时,他的强敌斯坦顿为着某些原因而憎恨他;斯坦顿想尽办法在公众面前侮辱他,又毫不保留地攻击他的外表,故意用话使他窘困。

尽管如此,当林肯获选为美国总统时,须找几个人当他的内阁与他一同策划国家大事,其中必须选一位最重要的参谋总长,他不选别人,却选了斯坦顿。

当消息传出时,一片喧扰,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跟他讲:“恐怕你选错人了吧!你不知道他从前如何诽谤你吗?他一定会扯你的后腿,你要三思而后行啊!”林肯不为所动地回答他们:“我认识斯坦顿,我也知道他从前对我的批评,但为了国家前途,我认为他最适合这份职务。”果然,斯坦顿为国家以及林肯做了不少的事。

过了几年,当林肯被暗杀后,许多颂赞的话语都在形容这位伟人,然而,所有颂赞的话语中,要算斯坦顿的话最有分量了。他说:“林肯是世人中最值得敬佩的一位,他的名字将留传万世。”

谅解和友谊

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

有两个男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不仅在一个学校里,而且在同一个班里,俩人情同手足胜似手足,终日相处形影不离。他俩都是独生子,很得家长的喜爱。

一个星期天的清晨,他俩相约到海边游泳。夏日的海滨,细细白沙柔软而蓬松,蓝蓝的海水不断地轻轻亲吻着他们的脚背,吸引他们恨不得一下子投向大海的怀抱中。这对年轻好胜的小伙子互相比赛着向深处游去。

突然,风云骤变,阳光隐没在厚厚的云层里,那碧绿的海水顿时变得混沌暗黑。不一会儿,暴风雨便如同瀑布似的铺天盖地倾泻下来,狂怒的海水发出呼呼巨响。这两个小伙子在滔天的白浪中与危险苦苦地搏斗着,他们刚刚游在一起,就被一层巨浪分开了。他们高声喊叫着,竭力保持联系,同时,拼命往岸上游去。

风越来越大,浪越来越高了,海浪时而像无数隆起的小山,把他们抛向高空,时而又如凹下去的狭谷,使他们掉进无底的深渊。啊,一个小伙子仍在高叫着同伴的名字,却怎么不见回音?他心急如焚,拼命向同伴那里游去。人不见了!他不顾一切地喊叫着,寻找着,直到凶猛的巨浪把他打昏。

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好友不幸溺水身亡。后来,他伤愈出院了,但他心中的忧患却日渐加剧。是他主动找好友去游泳的,是他没把好友抢救出来。他失魂落魄地终日在海边徘徊,向着一望无垠的大海轻轻呼唤着好友的名字,但是只有那阵阵涛声作答。

他来到好友家里,请求伯母的宽恕,那失去独子的母亲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无暇顾他,他每次都怀着一颗负疚的心情悻悻而去。

这种痛苦的心绪一直伴随着他离开校门,走上了社会。为亡友而产生的伤感也注满了他的新房,甚至在蜜月中也不时地影响到新婚的热烈气氛,这使新娘惊诧不解、思绪万千。她看到丈夫总爱在海边定睛伫止、魂不守舍,便生气道:“你总来海边,那你就去跟大海一块过日子吧!”一气之下,便离家而去了。妻子的离去,使他陷进了更大的苦恼之中。

一天,有人轻轻地敲他的房门。来了两个人,一位站在门外,另一位妇人进来,轻吻了他的额头,亲切地说:“孩子,还认得我吗?”他抬头一看,来的正是他亡友的母亲。“伯母,想不到是您来了!”他惊喜地扑上去。

妇人亲切地抚摩着他的头发说:“我的孩子,过去了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曾经对你也不够冷静,请你多多原谅!”说着,两行晶莹的泪水无声地流淌在她那苍白的面颊上。“伯母!我的好妈妈!”他再也忍不住了,痛悔和欢喜的泪水尽情地涌出。

然而,这已不再是难过的泪水,而是互相谅解的热泪。她冷静了一下,说:“我今天来,是想对你说,我从你身上看到我的孩子还活着。你为他倾注了自己的哀思,我从你的情感中感受到人生的欢乐。让我们互相谅解吧,让我们如同一家人那样互相体恤吧。我从你妻子那里了解了你的感情,我觉得你是可敬的。但是,我与你、她与你之间还缺乏谅解的精神。现在,我把她找来了,愿你们永远相互体谅,互敬互爱,白头偕老吧!"

从此,他心头的忧虑消除了,小夫妻俩和好如初,相亲相爱,他们还把亡友之母接来同住。

放大镜与望远镜

放大镜和望远镜是一个很好的处世哲学,聪明的人总能参悟出其中的道理。

在一次大型的演讲会上,一位演讲者说了这么一段话:“如果现在有一位长得国色天香的美女来到我们的面前,任何一个人拿着一只五百倍的放大镜来观看这位美女的脸庞,一定都非常失望,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将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一张难看的脸;但现在我们每个人如果拿一只望远镜来看远处的一座高山,我们看到的将是青山绿水,绿荫葱葱,仿佛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在人际交往中,有人总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得自己无法信任他人,交到朋友。相对的,有的人是拿着望远镜,始终都能欣赏到别人的美好一面,就是这种不拘小节的特性,常常使宾主尽欢,无往不胜。但这不等于说,放大镜就没有用了,放大镜的焦点应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地请求他人,对自己提出最严厉地批评,这样放大镜和望远镜就能同时发挥最大的效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是对放大镜与望远镜的最好诠释。

自立自律

关于自律,很多人都不明白它的具体含义,自律就是人用自己的理智自觉地为自己确定原则和纪律,协调或者克制自己冲动的本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原则的人。

简言之,自律就是当你的朋友约你去上网而你还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你拒绝了;当电视里放了一个非常好看的电视剧时,你匆匆走开了,因为你要准备明天的演讲;当你的父母出差,剩下你一个人生活时,你勇敢并且出色地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当你看到同学的书桌上有一张你梦寐以求的邮票时,你握住了要撕下邮票的手;当你的朋友或父母做错事而你很想发脾气时,你压抑住了自己,因为你知道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

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自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它还会影响甚至左右我们的生活和人生轨迹。康德认为看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主要看他能否自律。因为一个理性的人往往被他服从欲望驱使的本能所压制,一个幼稚的人总是那种任性胡来的人,不仅管不住自己,也没有管住自己的愿望和能力。而托尔斯泰则说得更加明白:“在一件事上不加节制,会削弱我们在其他事上节制的能力。无节制的习惯就是一座房子下面的暗河,这样的房子是不免要倒塌的。”

因此,不要小看一些自认为无所谓的事情,不要放任自己做一些没有道理的事情,不要给自己“仅一次”的暗示。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该做的事即使想做也能克制自己不做,否则,等待你的将是一个难以下咽的苦果。

如果……那么……

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也代表了天下父母的爱子情怀。这首诗曾影响了很多人,对照下文,看你触犯了哪几条?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的儿子的一首诗:

如果在众人六神无主之时,你能镇定自若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在被人猜忌怀疑之时,你能自信如常而不去枉加辩论;

如果你有梦想,又能不迷失自我;

如果你有神思,又不会走火入魔;

如果你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而在灾难之后也勇于咀嚼苦果;

如果你看到自己追求的美好破灭为一摊零碎的瓦砾,也不说放弃;

如果你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为了新目标你依旧冒险一搏,哪怕功名成乌有;

如果你跟村夫交谈而不变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

如果他人的爱憎左右不了你;

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

如果昏惑的骚扰动摇不了你的意志,你能等自己平心静气,再作答时——

那么,你的修养就会如天地般博大,

而你,就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了,

我的儿子!

麦克尼克斯四兄弟

这是一个发生在苏格兰的真实故事。它讲述了小渔村里的四个兄弟如何在父亲遇海难后学会自力更生的过程。

在苏格兰的一个小渔村里,住着麦克尼克斯一家。这家有四个孩子。老大罗伯特17岁,眼睛乌黑发亮,性情活泼,身体健壮。他的两个弟弟分别叫邓肯和尼科,表弟内尔也和他们住在一起。

罗伯特经历了他人生中最悲痛的时刻,他父亲的遗体运回了他们所租的住所。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人生残酷的现实。

几个孩子不得不自己面对今后的生活。“内尔,”罗布(罗伯特的昵称)对他的表弟说,“我们现在有麻烦了。我们身上的钱只够付这个星期的房租,而尼科每周有三个晚上还得去上学。这样的话,我们就是把渔网掏个见底也不够!”“恩,是不够。”内尔点点头说。“内尔,”罗布说,“你想,如果我们有一张渔网的话,你不觉得会好一点呢?或许我们能捕到鳕鱼。”他停了一下接着说,“内尔,我们可以利用棚子里的破网,自己做一个,你觉得呢?”接着他又说,“你说裁缝彼得会不会同意,把他的船租给我们用,每周只要一先令啊?”

很显然,这个计划的细节问题,罗布考虑的很仔细,因此不仅得到了内尔,也得到了邓肯和尼科的热烈响应。在罗布的带领下,四个少年开始立即行动。

罗布的弟弟和表弟内尔,在他的吩咐下,拿上他们粗制的钓竿,去海边的礁石上,看看一个下午能钓上哪些鱼类。而他去了那个存放杂物的棚子,在获得允许后,在好多人们丢弃的旧渔网中,挑选了几张他认为派得上用场的,带回了家。但是自己做渔网,鱼漂和铅坠又是个问题了。也许在海滩上能捡到足够的软木,可是人们在丢弃渔网的时候,总会把铅坠取下的。

※  ※  ※

罗布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伙子。他想:如果在围网的每个端点,安上一根专门用来钓大马哈鱼的拉索竿,然后在拉索竿的末端系上一块铅,这样拉网出水的时候,网就还能保持竖直了。这个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他搜罗到一些结实的竹竿,和铁匠讨价还价拿到一大块铅,这些准备工作,耗去了罗布下午大部分的时光。然后,他赶忙去了其他三个孩子钓鱼的地点。

他们的运气很好。罗布看到他们旁边的礁石上,躺着两三条鳕鱼、一条大鲆鲽、两条肥硕的绿鳕以及起码有一打的明太鱼。罗布把这些鱼洗干净,用绳子把鱼的鳃部一穿,提着它们,快步往村子的方向走去。

村里的人都是以卖鱼为业,所以他丝毫不感到有什么羞耻。所以他走进了杂货店。“您要买鱼吗?”他询问说,“很新鲜的鱼。”

杂货店的老板看了看罗布手中的鱼。“你想换什么?”“一团合股线。”“我想告诉你,罗布,”老板听了罗布的话,严肃地说,“像你这样的孩子,应该想的是放风筝以外的事情了。”“我不是要放风筝,”罗布看老板误会了,忙说,“我是想用来补渔网的。”“哦,那就不一样了。”老板笑着说道。这样,罗布得到了他需要的合股线——而且是一大团。

他从杂货店出来,急忙去找他的同伴。“好了,走了,我还有别的事要你们做。”

※  ※  ※

几个孩子一连忙了几天,才好不容易弄成一小张围网状的渔网。罗布也将他设计的拉索竿安了上去。四个少年一起去杂货店,以大有收获时就给老板留出几条鲜鱼为条件,从老板那儿拿到了许多旧绳子。接着,罗布前去和裁缝彼得交涉租船事宜。尽管彼得抱怨了半天,但是最后他终于同意,收罗布他们每周一先令的租金。

事情进行的很顺利,罗布高兴地回到了家。他们马上采取行动,开始对船进行了彻底检修:检查桨、桨架,在船底放了一块新的软木。他们都很兴奋,只要太阳一落山,他们就要用自己做的网第一次下海捕鱼了。

就在那天的傍晚,暮色正浓,整个村子的人,都被一个陌生的叫卖声惊住了。“有人要买鳕鱼吗?码头西边有鳕鱼卖,100条只要6便士!”原来是内尔·麦克尼克斯站在村头大声的吆喝。

鳕鱼卖得很快。当人们散去的时候,除了罗布特意为杂货店老板留出来的一打鱼之外,其余的皆被一抢而空。“我们总共卖了多少?”内尔问正在数钱的罗布。“3先令9便士。”“3先令9便士!哇,真不少!把它们存银行吗?”“不,内尔,还不能存,”罗布说,“我们的渔网还不行,周围必须用更结实的绳子才行,当然,还要有铅坠。”

※ ※ ※

前些天卖鱼所挣的钱,在把房租、船租和尼科的学费付清之后,剩下的,每一个子儿都投入到了修网上。十天后的一个下午,他们又下海了。

那天下午,他们计划去一个宁静的小海湾。邓肯和尼科摇着桨,罗布则悠闲地东张西望。忽然海面上有什么不平常的情形,引起了他的注意。细看之下,原来是渔民们所说的“破浪”——大群鱼游过时所造成的急流。“快看,快看,内尔!”他指着那片海面,嚷道,“肯定是鲐鱼或鲱鱼,我们试试吗?”

船上的四兄弟都显得非常地兴奋。两个弟弟则拼命地将船划向那片不平静的海面。

在那奇怪的嘶嘶作响的海水的不远处,罗布轻轻将拉索竿放倒,避免渔网被拖到船的后面,然后他迅速地把渔网松开了。

其余三个少年使劲地划着船,终于使船舷正对着漂在水面上的拉索竿。而另一根拉索竿在靠近船尾处,竿端的绳子牢牢地系在船的横坐板上。几分钟之后,罗布终于抓住了第一根拉索竿,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掌握了渔网的两头。

可是,水面突然静了下来。周围看不见一片鱼鳍在动,可是渔网又好像很沉。鱼儿扎进了深处,还是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了?“罗布,”内尔双手紧紧地抓着渔网,说道,“我们抓到了它们。”他的声音几乎轻得不能再轻了。“现在还没呢,不过它们已经落网了。真有点担心渔网会撑不住!”

事实上,细致的修补工作和结实的滑轮发挥了它们的作用。他们成功地网住了相当多的鲐鱼,渔网重得都拖不上来了。

当他们看到海水中一大群水银似的游鱼时,连两个小弟弟突然之间,都仿佛拥有了巨人般的力量。罗布的大声警告;收网的艰难;鱼儿漏网的危险;还有四个人都站在船的同一边拼命使劲,可能会造成沉船的后果。但是,这些都难掩那种收获的狂喜。

渔网里一大团耀眼的“水银”终于被拽了上来。这四个少年的衣服全湿透了,累得都跌坐在船上,可他们的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嘿!罗布,你觉得怎么样?”内尔兴奋地看着罗布。“这还用说吗?”罗布笑得合不拢嘴,“我想,如果我们再碰上一两次这样的好运气,就马上买下某条捕鱼船的一份股票,这样我们就有机会捕鲱鱼了。”

※ ※ ※

有了这巨大的“收获”,他们立即掉头回家,无心再去想什么捕鳕鱼的事儿了。船在码头一停妥,罗布就径直向贩鱼人的办公室走去。“鲐鱼是什么价?”罗布问道。贩鱼人看着罗布,不禁发笑,以为他不过是钓到几条而已。“我不收鲐鱼,”他说,“半打半打的我可不要。”“我有半船。”罗布骄傲地回答。

贩鱼人朝码头停泊的船瞥了一眼,看见裁缝的船吃水很深。“我和你一块去码头看看吧。”

他和罗布来到了码头。贩鱼人惊讶地打量了一下船里的鲐鱼。“好吧,我要了,”他对罗布说,“100条2.5先令。”“2.5先令?”罗布说,“噢,太少了,3先令6便士我才肯卖。”“我没那么多给你。100条3先令,已经是好价钱了。”贩鱼人想了一下说。“行吧。”罗布表示了同意。

这船鲐鱼让四个少年总共得到了两英镑8先令。其中两英镑存进了银行,8先令用来改进渔网。

※  ※  ※

他们每天辛勤地劳作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银行的存款也渐渐多了起来。最后罗布向大家宣布:他们心仪已久的那条船的一份股票,他们的积蓄已经足够买下了!

这四个孩子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

一天,罗布正走在街上,“罗布,”银行家巴利先生把他叫进了办公室,他问,“你看见了船坞里的游艇了吗?”“它多气派呀!”罗布经常站在那艘新游艇旁,一边端详它那美丽的线条,一边心里暗自感叹。听到巴利先生的询问,语气里不禁透着一丝渴望的回答:“看见了。”“那么,罗布,”巴利先生善意地注视着他,继续说道,“我造船的目的其实是作为一种投机。现在呢,我从邻居那儿知道了很多有关你的事情,你和你的弟弟及表弟做事非常小心认真,都是好海员。告诉我,你认为你能负责这艘新船吗?”

罗布听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发生在他的身上呢?“噢,先生,我非常感谢您。您愿意等我跟内尔商量一下吗?”

很快全村的人都知道了,新游艇“阿盖尔郡的玛丽”的船长,是罗布·麦克尼克斯,而且他的弟弟和表弟也都上了船。

罗布卖掉了他在原来那条船上入的股份。在去接受“阿盖尔郡的玛丽”的检阅时,这些身材瘦小的新船员,都穿上了罗布给他们购置的针织紧身套衫、黑色的靴子和黄色的防水服,这样的打扮,使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非常整洁帅气。

※  ※  ※

终于,出海捕鲱鱼的首航期到了,整个村子的人都出来观看。罗布自豪地登上“阿盖尔郡的玛丽”的甲板上,坐在了尾桨手的位置。“罗布——”船到了港口,傻子桑迪(一个罗布总是友好相待的反应迟钝的老人)划着小船赶了上来,等他靠近的时候,他喊起了罗布的名字。“你有什么事吗?”罗布大声问道。“我也想加入你们,和你们一起出海,罗布。”老人说话的时候,他的船已经挨到了游艇的尾部。“罗布,”他一边系着缆索,一边低声说道,“我答应过你,要告诉你一件事情的。现在我就来教你怎么能发现鲱鱼。”“你?”听到桑迪的话,罗布很是诧异。“是的,罗布,”傻子桑迪十分肯定地说,“相信我,我会让你发财的。我会告诉你一个秘密,整个村子都没人知道,全苏格兰都没人知道!”

桑迪看罗布没有拒绝,就开始央求罗布带他晚上去捕鱼。他告诉罗布,他已经发现了任何渔民都不知道的判断鲱鱼出没的可靠迹象——那就是水面上冒出的小气泡。

罗布·麦克尼克斯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情,他不相信桑迪的话。但最后他们还是把船划回了岸边,因为他无法拒绝老人的央求。到了傍晚,桑迪上了“阿盖尔郡的玛丽”,和四个少年一起,出航了。落日的余晖已尽,他们一边慢慢地划着船,一边凝视着光滑如镜的海面。

※  ※  ※

随着夜幕的降临,他们已经离家很远了。老桑迪一直在守望着,观察着海水的变化,满怀期待。终于,他极度兴奋地抓住了罗布的手臂。大家知道他可能发现了什么,都把身子贴到船沿上,看到暮色中的海面上有无数气泡正往上冒。

他们马上行动了。“铅坠上再放些石头,罗布,”老人低声吩咐道,仿佛怕鱼儿听见,“深点,深点,再深点。”

长长的飘网在撒出去的时候并不费力,甚至有时能达到15英尺深。但收网对四个兄弟来说,可绝不是轻松的事情,要是网里装满了鱼,那就更是费力了。

但是伴随你一寸一寸地把网拽起来,棕色的网眼露出银光闪闪的鲱鱼时,甚至连少年也会有大人的力气。桑迪则在一旁笑个不停。“罗布,现在总算相信气泡的事儿了吧?是不是在想:也许傻子桑迪并不那么傻哩。这个秘密除了你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桑迪得意洋洋地说。

罗布累得气喘吁吁,答不上话来。网里银色的宝贝全拖到了船上,但他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他们还得把沉重的船奋力划回去。等他们终于到达码头时,太阳已经冉冉升起了。一夜的劳累和无眠,他们都已经筋疲力尽了。而此时码头上站满了人。

那天晚上,没有一条船捕到的鱼,总共超过两三鲱斗重的,而“阿盖尔郡的玛丽”却不仅捕到了鲱鱼,在当地从未见过的好鱼,而且是10鲱斗!巴利先生走上前来与罗布握手,并向他表示了祝贺。

就这样,麦克尼克斯一家的四个少年依靠自力更生,过上了舒适、体面的日子了。

后来呢?“阿盖尔郡的玛丽”和船上的渔网,被他们从银行家手上一次性买了下来;他们在山上建了一座石头小屋,傻子桑迪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承担着管家、煮饭、种花和补网的活儿。

乔治·华盛顿的礼仪规则

大约在1745年,那时乔治14岁,正在弗吉尼亚弗雷德里克斯堡上学。他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大约110条“人与人谈话时的礼仪规则”。经研究发现,小乔治的这些规则可能是从一本1664年出版的法国书的英译本中誊写下来的。其中大多数规则仍可用来指导现代人的行为。对美国第一任总统有益的东西对我们也有益。此文选择了其中54条“礼仪规则”。

1.和别人在一起时,自己在言谈举止方面必须尊重他人。

2.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不要自己哼唱,也不要用手指敲打东西,或者用脚踢什么东西。

3.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别人停下来后,不要自己走。

4.不要背对别人,尤其是在与别人说话时;当别人看书写字时,不要摇晃书桌;不要靠在别人身上。

5.不要奉承别人,不要和不喜欢与别人玩的人玩。

6.和别人在一起时,不要看信、读书或看报纸;如果确有必要做上述事情,也一定要请求离开。如果没有事先得到别人的允许,不要走近或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别人写信时,也不要离得太近。

7.脸色和蔼,但是在严肃的场合要严肃一些。

8.别人遇到不幸,不要面露喜色,尽管他是你的对手。

9.有身份或任高职者在各个方面都拥有优先权,但是在他们年青的时候,应该尊重在出身或其他方面与自己平等的人,虽然这些人没有担任任何公职。

10.与别人谈话时,应先让别人开口,尤其是和上司说话时,绝不能自己首先开口。

11.与商人谈话时一定要做到内容简短而全面。

12.看望病人时,如果自己不是医生,切忌越俎代庖。

13.给别人写信或与别人谈话时,称呼要符合这个人的地位及其居住地的习惯。

14.不要和上司争论,而是要谦虚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15.不要对同事指手画脚,因为这样做往往给人以傲慢的感觉。

16.如果一个人已经尽其所能,即使没有成功,也不要责备他。

17.向别人提建议或批评时,要认真考虑一下场合:是当众还是私下提出,现在还是另找时间提出。此外,还要注意措辞。在批评别人时,不要露出一点愤怒的神情,口气应该温和一些。

18.不要嘲笑或讥讽任何重要的事情;不要开尖刻的玩笑;如果你要说幽默或诙谐的话,首先要控制住自己不要笑出来。

19.如果你想为某事去谴责别人,自己在这方面必须没有错误。因为榜样比规则更具说服力。

20.不要用责备的语言说任何人,也不要责骂或斥责别人。

21.不要轻信有关贬低他人的传言。

22.穿着要朴素,要追求自然而非他人的羡慕。遵循地位相同者的时尚;根据不同场合,做到衣着整齐,礼貌待人。

23.不要学孔雀,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看自己打扮是否得体,鞋子是否合适,袜子是否整洁,衣服是否漂亮。

24.如果你看重自己名声的话,一定要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与其和品质恶劣的人交往,不如一个人独处。

25.说话时不要带有恶意或忌妒,因为这是一种温顺与值得称赞的性格。无论遇到何种可能会惹你生气的事情,都要保持理智。

26.不要不怀好意地鼓动朋友去发现他人的秘密。

27.在成年人或有学问的人中间,不要谈低级或肤浅的事情。也不要在无知者中提很难的问题或谈一些深奥的话题,或者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28.在欢乐时或吃饭时不要说哀伤的事情。不要谈悲伤的事情,如死亡与受伤;如果别人提到这些事情,要尽力改变话题。只对自己亲密的朋友谈论自己的梦想。

29.如果没人感兴趣,不要开玩笑。不要大笑,此外笑也要分场合。切忌幸灾乐祸,即使的确有可笑之处。

30.不要说一些伤害他人的话,无论是开玩笑还是郑重其事。不要嘲笑别人,尽管他们的确有可笑之处。

31.待人切忌鲁莽,要友好,有礼貌。向别人问候时不要犹豫,要先听别人讲话,然后再作回答。应该谈话时,不要沉思不语。

32.不贬低人,也不过分赞扬人。

33.不去不清楚自己是否受欢迎的地方。如果别人没有请你提建议,切莫自告奋勇。如果别人想听一下你的意见,陈述要简短。

34.如果两个人在争论,不要顽固坚持自己的观点。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要与大多数人站在一起。

35.不要责备别人的缺点,因为你的父母、老师与上司都有缺点。

36.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也不要对这些缺点追根求源。应该和朋友私下里讲的话不要对别人说。

37.与他人在一起时一定要讲母语,切忌讲外语;要向有教养的人学习,不要流于庸俗;要认真对待高尚的事情。

38.说话之前要三思;发音要准确,不要急于说话,讲话时思路要清晰。

39.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讲,不要打扰其他听众。如果说话人举棋不定,不要帮助他,也不要向他提醒,除非他希望你这样做。不要打断他,在他讲完后,再提问。

40.有事与别人打交道时要选好时机,不要在别人面前交头接耳。

41.不要把别人互相进行比较;如果赞扬某人的英勇行为,那么不要用同样的话来称赞另一个人。

42.如果一件事你不知道是否属实,不要轻易告诉别人。在谈论你听说的事情时,不要总是说出你是听谁讲的。不要揭露秘密。

43.不要对别人的事情好奇,也不要在别人私下谈话时走过去。

44.不要做你没有把握的事;但是一定要遵守诺言。

45.讲一件事情时,不要感情用事或者轻举妄动,不管听者有多么卑鄙。

46.当上司和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不要插话或大笑。

47.在辩论中,既不要急于战胜对方,也不要让所有人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听取大多数人的判断,当这些人是辩论的评判者时更应该如此。

48.谈话时,切忌单调乏味,离题次数不能太多,也不要把同一件事情重复许多次。

49.不要恶意攻击不在场的人,因为这样做不公正。

50.无论发生什么事,吃饭时都不要生气;即使生气,也不要表现出来;表情要欢快,尤其是有陌生人在场的情况下,良好的气氛能助人开胃。

51.不要自己坐在餐桌的上座;但是如果你应该坐上座,或者房子的主人请你坐上座,不要过于谦让,以免给在场的其他人带来不快。

52.当你谈到上帝或其品质时,一定要郑重其事,满怀敬意,并且听从父母的教诲。

53.你的娱乐活动要像一个男子汉,而非像一个罪犯。

54.要努力保持那团被称为良心的天堂之火在你的胸中燃烧不止。

爱的学校

这是一位慈父的忠告,如果我们能听从他并认真地做,我们的人生之旅将变得更加顺畅而富有意义。

这里有一位慈父给将上大学的儿子的忠告:

跟人讲话时正视对方的眼睛。

对人多说一声“谢谢”。

对人多说一声“劳驾”。

量入为出。

己所欲,施诸人。

每年捐血五次。

结交新朋友,但珍惜旧友情。

严守秘密。

学艺就老老实实去学,切勿浪费时间去学其中的花招。

承认错误。

要勇敢。即使你不是勇敢的人,也要装出勇敢的样子,没有人能辨别真假。

永远不欺诈。

永远不要使别人失去希望;他所有的可能就只是希望。

学会谛听。机会叩门有时候是很轻的。

不要祈求上天赐你身外物,要祈求智慧和勇气。

愤怒时切勿行动。

保持良好的姿态。踏进任何房间时,都要昂首阔步,充满自信。

不要在电梯里谈公事,你永远不知道站在旁边的人是否会偷听。

在完工以前,切勿付钱给人。

要赢得战争,不妨打一次败仗。

当心那些已没有什么可输的人。

执行艰巨任务时,要表现得好像只许胜、不许败。

切勿期望人生的公平。

永远不要低估宽恕的力量。

与妻子吵嘴时,切勿拂袖而去。

做事要大胆、勇敢。将来你回顾过去时,后悔没有做的事总会比后悔做了的事多。

开会没有什么大用,可以不理。

改变世界的崇高新主意往往是一个人独自埋头苦干得来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