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政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19:37:04

点击下载

作者:孔繁荣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非凡的政论

非凡的政论试读: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为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建设,特别是随着经济的腾飞,提出了中国文化复兴的伟大号召。当然,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多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风采。

中华文化就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的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的摇篮,也是推动整个世界始终发展的动力。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在200年前,中华文化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和现代思想。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文化最具博大性和包容性,所以世界各国都已经掀起中国文化热。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但是,当我们为中华文化而自豪时,也要正视其在近代衰微的历史。相对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来说,这仅仅是短暂的低潮,是喷薄前的力量积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5000多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的文化纵深感,蕴含丰富的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经受到社会各界重视。这不但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也是重要贡献。

特别是我国经过伟大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崛起与复兴。但文化是立国之根,大国崛起最终体现在文化的繁荣发达上。特别是当今我国的大国和平崛起之路,必然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随着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能够有力提升我们融入世界的步伐,推动我们为人类进步做出最大贡献。

为此,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搜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作品。主要包括传统建筑艺术、千秋圣殿奇观、历来古景风采、古老历史遗产、昔日瑰宝工艺、绝美自然风景、丰富民俗文化、美好生活品质、国粹书画魅力、浩翰经典宝库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作品全景展现,纵横捭阖,故事讲述,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格调温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在未来世界的舞台上,在中华复兴的绚丽梦乡,展现出具有龙飞凤舞的独特魅力。

思想源流——诸子百家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变革风暴,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士人作为新出现的阶层,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和要求,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在当时,政论之说成为士人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儒家、道家、纵横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开创了我国政论理论的先河,产生了一系列相应的专著,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基础,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最早政论集——晏子春秋

■晏婴雕塑

那是在我国春秋时期,东周王室分封的各个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大,周天子的权威一点一点被削弱了。春秋初期的140多个诸侯列国,经过连年兼并,后来只剩下了几个实力较强的,他们为了争当霸主,不断互相征战。

在整个春秋期间,先后有5个诸侯国的国君成为霸主,他们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被史家称为“春秋五霸”。

齐桓公是齐国国君,是第一个称霸的国君。他任用晏婴为相国,加强外交建设。而晏婴不负重托,多次出使,凭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胆识,维护了齐国的利益,捍卫了齐国的尊严。■ 《 晏子使楚》雕塑

有一次,晏婴出使楚国,楚国大臣按照礼仪为他洗尘接风,但在席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楚国下大夫首先发问,他说:“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你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前来与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啊!”周天子 是西周和东周国王的称号。周王朝国君自认为是上天的儿子,故称周天子。周代政权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传30代37位天子,延续约800年时间。

晏婴答道:“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震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了。就连你们楚国也一样是在楚庄王之后,常受吴晋两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怎么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呢?”

楚国的下大夫红着脸就退下来了。楚国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贪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

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做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秦穆公塑像

这时,又有楚臣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个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

晏婴道:“我听说秤砣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仍旧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让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没礼貌了。”■《晏子春秋》『二桃杀三士』故事图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善于辞令,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终使楚国大臣们败下阵来。晏婴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3朝的卿相,辅政长达60余年,德高望重,人称晏子。

晏子从政睿智,爱民,是春秋时期的人才之一。他出使时能够维护国家尊严,在国内辅助国政时,屡谏齐君。他勤政爱民,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作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有“春秋第一相”之誉的管仲。

晏婴的言行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比较大,后人把他的思想、言行、事迹集结成书,并托名晏婴本人所做,形成了《晏子春秋》一书,也叫《晏子》。它是我国最早的政论集。■ 《晏子春秋》“二桃杀三士”浮雕图叔向 (?~约前528年),姬姓,字叔向,春秋后期晋国贤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他出身晋国公族,历事晋悼公、晋平公、晋昭公3朝,为晋平公傅、上大夫,叔向和晏婴是同时代人,他以正直和才识见称于时,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政治见解和政治风范。《晏子》详细地记述了晏婴的生平轶事以及各种传说和趣闻等,由215个小故事相互关联和补充,构成了栩栩如生的完整的晏子形象。《晏子》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6篇;外篇分上、下2篇。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是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2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6篇相通而又相别。

晏子在当时很有名望,晋国政治家叔向就曾经向晏子请教:“什么样的想法才是高明的呢?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宽厚的呢?”

晏子回答他说:“没有比爱护百姓更高明的想法,没有比让百姓快乐更宽厚的做法。”这就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用晏子的话说,就是“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在治国方面,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做法,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上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

晏子认为,强国富民的根本在于“爱民、举贤、行仁、利世”。《晏子·内篇问上·威当世而服天下》中记载,齐庄公问晏婴:“如何能称霸而使天下人悦服呢?”

晏婴回答说:“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之邪逆;任用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

齐庄公听后非常赞成,从那以后他更加信任晏婴。晏婴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使齐国再次富强了起来。

晏子在书中认为,礼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准。没有礼,人就成了禽兽。晏子把礼看作是治国的根本,统治百姓的工具,在这一点上,晏子与后来的孔子是很有相似之处的。《晏子》不仅鲜明地表现了晏子的光辉思想,而且也记载了许多表现晏子优良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故事,如退思补过、待人宽以约、责人重以周、谦虚谨慎等美德,书中都做了大力宣扬。

在书中,晏子的节俭观念得到了充分表现。晏子认为,节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从心底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批评,他自己则处处节俭,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

齐景公看到晏子的妻子又老又丑,就想把年轻漂亮的女儿嫁给晏子,晏子拒绝了。晏子的这种糟糠之妻不下堂,忠贞爱情,不背叛老妻的行为与品德,在男尊女卑的时代确实难得。《晏子》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地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成为后世许多著名政治家执政为民的指导读本。阅读链接齐景公喜欢捉鸟玩,就派臣子烛邹专门管理鸟。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走了。齐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烛邹。晏子知道这件事后,就请求替齐景公问罪。晏子对烛邹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他请求齐景公下令斩杀烛邹。这时,齐景公却说:“不要杀他,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纵横权谋术——鬼谷子

那是春秋时期,在周王朝的阳城地界,有一个山谷,山深树密,幽不可测,不是一般人所能居住的地方,所以叫“鬼谷”。

在这谷中居有一位隐者,自号“鬼谷子”,相传他是晋平公时人,姓王名诩。传说他是道教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为玄微真人,又号玄微子。

鬼谷子在云梦山与宋人墨翟一起采药修道。墨子不娶妻不养子,云游天下,济人利物,救危扶穷。鬼谷子王诩则通天彻地,其学问之渊博,无人能及。有记载:

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冲举可俟。■鬼谷子画像■ 《鬼谷参易图》

相传鬼谷子的师父升仙而去时,曾留下一卷竹简,简上书“天书”二字。打开看时,从头至尾竟无一字,鬼谷子一时心中纳闷。他与师父相依为命9年时光,感情日笃,师父突然离去,一时觉得无着无落,心中空空荡荡的,无心茶饭,钻进自己的洞室倒头便睡。

可又如何睡得着?他辗转反侧,想着那卷无字天书的竹简,一直折腾到天黑,那竹简仍在眼前铺开卷起,卷起铺开,百思不得其解。

鬼谷子索性爬起来,点着松明火把,借着灯光一看,吓得他跳了起来,竹简上竟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鬼谷子叹道:“莫非这就是世传‘金书’。”

鬼谷子一时兴致倍增,他一口气读下来,从头至尾背之成诵。原来上面记录着一部纵横家书,尽讲些捭阖、反应、内楗、抵峨、飞钳之术,共13篇。竹简 战国至魏晋时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均用毛笔墨书。简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约67.5厘米,抄写经书的长约56厘米,民间写书信的长约23厘米。

第一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先抑制一下对方势头,诱使对手反驳,以试探对方实力。有时可以信口开河,以让对方放松警惕,倾吐衷肠;有时也要专听对方陈说,以考察其诚意。要反驳别人就要抓牢证据,想不让人抓到证据,就要滴水不漏。

第二篇是说,与人辩论,要运用反复手法。如果反反复复地试探,没有摸不到的底细。有时可以运用反问来试探对手,要想听到声音,就先沉默;要想张开,就先关闭;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夺取,就先给予。

第三篇大意是说,要掌握进退诀窍,这诀窍就是抓住君主爱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随心所欲。如能顺着君主情绪去引导或提出建议,就能随机应变,说服君主。

第四篇大意说,凡事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是有裂痕的。在辩论中要能利用别人裂痕,同时,还要防止自己一方出现裂痕。小裂痕可以发展为泰山那样大,所以当裂痕小时要补住,大点时要切断裂缝,当大到不可收拾时就干脆将其打破,裂痕也就消灭了。■ 鬼谷子参易塑像指南针 一种判别方位的仪器。指南针的前身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第五篇大意说,与人雄辩要设法探出对方意图,用飞扬之法套出对方真话,再用钳子钳住,使其不得缩回,只好被牵着走。

第六篇大意说,要想说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才能长短,比较优劣,自身才能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战胜他人。

第七篇大意说,要游说国君,就必须会揣测情绪,当人极度兴奋与恐惧时,就无法隐瞒真情。在这时才能有效地游说和说服人。

第八篇大意说,善于揣摩的人像钓鱼一样不动声色,让鱼自动上钩,把事情办成功,使人不知不觉。■ 鬼谷子居住的鬼谷庐

第九篇大意说,游说国君,要先比较其他诸侯国的地形、谋略、财货、宾客、天时、安危,然后才能去游说。

第十篇大意说,做大事,要有一个计划,就像指南针一样,要先策划好,再按着策划的目的去游说。

第十一篇大意说,游说需要先解疑,解疑的好办法是让对方道出实情。

第十二篇大意说,耳朵要善于听,眼睛要善于看,只有对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无不验,言无不听。

第十三篇大意是,游说要靠巧辞,要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就要采用什么办法和说辞。不要简单直言,要研究讲话的对象,讲究讲话的技巧。

鬼谷子读完这13篇,不禁拍案叫绝。他想起平素与真人辩论时,真人从来不主动发话,原来真人有如此金书啊!他不禁想起与师父一起生活研习的时光,一股股暖流,一阵阵的心酸,不时又增添了几分孤寂。于是,他熄了灯,钻进被窝睡觉了。在梦中,他梦见了自己手持金书游说天下的情形。■ 鬼谷子塑像

鬼谷子第二天醒来,他觉得十分困顿,但他还是放心不下金书,又打开金书想细细推敲,不料书中却一字皆无。鬼谷子从头翻至书尾还是一字不见,他更觉此书乃师父至宝,要十分珍重,便走进内洞将其藏在卧榻之上。然后,他走出洞门按照师父所嘱进行练功。

不觉又是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谷子走入洞内上榻休息,只见金书闪着金光,字迹依稀可见。原来,月光从天窗射进来照在金书上,鬼谷子才发现这金书原属阴性,见日则不显,在月光、灯光下才显其缕缕金文,真乃旷世奇书啊!

鬼谷子走出洞,来到石桌边,点燃烛火,把金书拿来细看。突然发现,怎么换了文章呢?昨天读的本是纵横之言,如今怎么成了兵法呢?于是,他把竹简细细地翻了一遍,左看右看还是兵法,并无纵横之术。这书更加奇了。于是,鬼谷子就一口气读下去,仍然是13篇。诸侯 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代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第一篇大意说,纵横捭阖是方略,是治国的基础。治世安民,一统天下,用兵不是最好的策略。拥有军力而避免交战,通过外交而罢兵,达到不战而胜,以军事手段达到制止战争的目的,才是上策。

第二篇大意说,军机大事在于知己知彼,要有制胜之谋,掌握敌情要快、要全,暴露给敌人的要少、要慢,阴谋与阳谋,方略与圆略,要交替运用,不可固守一端。兵无定策,策无定形,使人无可乘之机。

第三篇大意说,君臣上下之事,有亲有疏,有远有近,不论远近都要有默契,计谋都要大致相同。如果是这样,君主就会重用你,将帅就可能出将入相,就能够建功立业。如果在君主身边不被任用,那是计谋不合,那么卸甲归田才是上策。■ 鬼谷子书院

第四篇大意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自然的规律。圣明的君主,见到世事有了裂痕,就要设法去弥合,而弥合也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诸侯之间的征伐是不可避免的,参与争霸才是上策,不要一味躲避退让。■ “鬼谷子”剪纸画

第五篇大意说,凡要决定远征近伐,就要权衡力量优劣。要考虑敌我双方的财力、外交、地理、上下关系等,那些有隐患的就要征服。征服的上策,要靠实力去威慑。

第六篇大意说:各国之间或联合,或对抗,要成就大业,就要有全面计谋,要有掌控四海和包容诸侯的气魄。不是圣明的君子,没有深层的智谋,就不能统帅国家。没有聪明的人,就不能主持军机大事。要正确确立联合谁、打击谁,关键在于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较双方的长处与短处,然后才能可进、可退、可纵、可横,把兵法运用自如。

第七篇大意说:要谋划国家大事,就必须学会揣测他国的想法。如果不会揣测,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也是没用的。揣测是计谋的根本。甲 这里指铠甲。古代战场上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称甲、介、函等;战国后期,出现用铁制造的铠,皮质的仍称甲;唐宋以后,不分质料,或称甲,或称铠,或铠甲连称。

第八篇大意说:主持练兵,使军队能打胜仗而士兵又没有畏惧感,使军队常在不动兵器、不花费钱物的情况下就能取得胜利,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谋略,而谋略是否成功,关键又在于周密。■ 苏秦塑像阴阳家 是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学派,齐人邹衍是其代表人物。大体而言,邹衍的阴阳家思想表现在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试图进一步地发展,用来建构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第九篇大意说:善于争霸天下的人,必须权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国的土地人口、财富、地形、谋略、团结、外交、天时、人才、民心等国事,然后才能做出重大的决策。

第十篇大意说:凡兵谋都有一定规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

第十一篇大意说:凡是要做出决断,如果有疑惑,可以通过分析来判断的。军中大事,头绪十分复杂,难于决断时,可以用商量的方法决断大事。

第十二篇大意说:在用兵将之时要赏罚严明,用赏最重要的是公正,赏罚严明才能无往不胜。

第十三篇大意说:希望办事成功是人之常情,为此,聪明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宁用愚人的聪明方面,只有这样才不会陷入困境。

鬼谷子发现金书奥秘后,他每夜读一遍,则每夜可得一书。第三夜他得的是致富奇书,里面讲的是一些养殖方法、贸易原则等,讲“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讲“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

鬼谷子在第四夜读到的是《养性修真大法》,里面主要讲述《本经阴符七术》,第五夜读的推命相面之术,第六夜、第七夜,又读到了不同的内容,俱是精要之言,世所罕见。

鬼谷子每夜必读一遍,每次一部新书,天上人间、治国安邦、仕途经济、天文地理、星命术数、丹药养生,无所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鬼谷子视为珍宝,爱不释手。

后来,鬼谷子成了一个很有韬略的政治家和擅长词锋的外交家,更是成了著名的阴阳家、预言家等大家。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所以世人都称他是一位奇才和全才,他被后人誉为千古奇人。

鬼谷子想到,不能让师父留下来的金书失传,他便根据金书的内容,再根据自己的参悟体会,写出了《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两书。■ 庞涓 (?~前342年),战国时期魏国人。曾率领魏武卒横行天下,促使魏国称霸诸侯。其人智勇双全,爱兵如子,但对魏王过于忠心,且为人有恻隐之心,最终因孙膑之计而身死马陵道。他的人生起落成为魏惠王霸权盛衰的标志,他的死为魏国的霸权敲响了丧钟,魏武卒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孙膑 生卒年不详,我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奠定了齐国的霸业。《鬼谷子》共有14篇,分上中下3卷: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包括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以言辩游说为重点,包括飞箝、忤合、揣篇、摩篇、谋篇、决篇、符言、转丸、胠乱10篇,其中转丸、胠乱后失传;下卷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包括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3篇。《鬼谷子》集中表现了战国的智谋权术、变谲辞谈,超出了我国古代哲学书籍《易经》和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阖辟翕张”,其中深刻智谋更是其他兵家秘籍所不及。《易经》 简称《易》,又称《周易》,是我国古代哲学书籍,相传为周人所做。它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运用《鬼谷子》所阐明的道理,可以从事国家外交活动,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稳操胜券;可以指挥千军万马,能够占据山川险要,明察士兵的强弱;还可以认识民众的多寡,分辨君王宰相的贤愚,就可以随机应变消除祸害与隐患等。

事实上,在纵横捭阖的战国时期,《鬼谷子》的纵横学说,是不容忽视的。以至于后来南北朝时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评价说:苏秦 (前337年~前284年),战国时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于是身佩六国相印,叱咤风云。后世敬仰其成就,以“苏秦背剑”来命名武术定式,十分形象,取其纵横捭阖之意。

战国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鬼谷子不仅著书立说,他还认为应该把这些学问不断发扬光大,于是他就招收门徒,开坛授课。他有几位杰出弟子,那就是叱咤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苏秦和张仪,还有著名兵家孙膑和庞涓等。

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佩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使六国合纵土崩瓦解,为秦国立下了不朽功劳。

孙膑与庞涓跟从鬼谷子学习兵法,鬼谷子见孙膑为人诚恳正派,便将兵法正道传授予孙膑。孙膑认真学习后,深得真传,才能远超过了庞涓。■ 鬼谷子与孙膑庞涓的塑像

弃学下山的庞涓被魏惠王拜为上将军,不忘亲自请师弟孙膑出山,但见孙膑才能过人,心生嫉妒,于是用奸计将孙膑处以膑刑。所幸孙膑被齐使淳于髡救走,由齐国大将军田忌招为幕僚。

后来,孙膑被拜为齐国军师。在桂陵之战中,孙膑计擒庞涓,雪软禁之耻。马陵之战,孙膑计射庞涓,挫败魏军,演绎了一场兵家传奇。孙膑后来留下了著名的兵书《孙膑兵法》,充分体现了鬼谷子的兵法思想。《鬼谷子》还有个名字叫《捭阖策》,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由于其中涉及大量谋略问题,对军事问题触类旁通,也被称为兵书。

毫不夸张地说,《鬼谷子》的智慧也就是一部“治人兵法”,它曾对社会尤其是当时纵横家和兵家的理论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阅读链接据传说,鬼谷子是村夫庆隆和东海龙女的儿子。庆隆和龙女被东海龙王压在云梦山中,化作了一道山岭和龙泉,但他们的魂魄并未离去,他们想以凡人之体而继续存在,并为后人造福,于是后来龙女就生下了鬼谷子。鬼谷子因是龙女所生,从小就有许多神奇的法术:会隐形藏体之术,混天移地之法,会脱胎换骨,超脱生死,会撒豆为兵,斩草为马,会揣情摩意,纵横捭阖。总之是个千古奇人,对后世影响甚巨,许多学说都可以在他那里找到渊源。

法家思想大成——韩非子

那是在“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韩国是七雄中比较弱小的一个国家。到了战国晚期,韩国却出了一位非常强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他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对当时韩国的社会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韩非出身韩国贵族,与后来成为秦国丞相的李斯,一同在儒家大师荀子门下求学。荀子虽然身为儒家,但他的思想中已经包含了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人性本恶”。韩非从这点出发,融合商鞅、申不害的法家学说,将刑名法家思想推向顶峰。

韩非所处的年代,正是战国末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年代。他眼见国家政治腐败,在强秦进攻面前一再割地受辱,他多次上书韩王,提出“修明法度”等富国强兵的改革建议,可惜不为韩王所采纳。于是,韩非退而著书,写成55篇10余万言的《韩非子》。■韩非画像申不害 (约前385年~前337年),亦称申子,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治兵强。作为法家人物,他以“术”著称,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史记》评价他“国治兵强,无侵韩者”。《韩非子》共20卷,分为55篇,总字数达10多万言。在体裁上,有论说体、辩难体、问答体、经传体、故事体、解注体、上书体等7种。在内容方面,重点论述“法”、“术”、“势”、“君道”等,用意深刻。其中,以下列5篇最能代表作者思想:《孤愤》论述韩非对法家变法之志难抒的愤慨。《说难》论述对君主进谏的困难,反映韩非对君主的心理分析。《奸劫弑臣》前半部论述奸臣的奸行及治奸之法,后半部反对儒家思想,倡导法家思想治国之道。■ 古书《韩非子》《显学》批判儒家与墨家,阐扬法治,是韩非对法治思想的代表作,也是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史料来源。《五蠹》中的“五蠹”是指5种蛀虫,比喻在国家内部危害整体的木中之虫。在韩非看来,儒家、纵横家、墨家侠者与侠客、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是扰乱君王法治的5种人,应除掉他们。本篇亦为历史上公认的韩非子代表作。

韩非认为人生来就是好利的,只有“利”才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群合作的唯一力量,利害关系才是人类唯一的社会关系,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也是国家执行赏罚、法令的依据。■ 《韩非子》《韩非子》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观点,具有相当的远见卓识。《韩非子》还提到了很多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思路,比如:中央集权 我国古代的政体——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就着手建立,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我国延续了2000多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意思是,具体事务应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韩非子》还提出了君权问题,主张君王不要放权: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意思是说,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书中反对政治治理的原则建构在私人情感联系与当代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上,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强调将君主统治权视为一切事物的决策核心,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君主应当运用严刑峻法和重赏来御臣治民,以建立一个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后来,《韩非子》传到秦国,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拍案叫绝,爱不释手。为了得到韩非,嬴政发兵攻打韩国,韩王只好把韩非送到秦国。韩非的思想在秦国丞相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

韩非吸收了儒、墨、道等诸家的精华观点,所著《韩非子》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治思想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及其著作对我国封建统一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阅读链接“螳螂捕蝉”是《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园中有一只知了在树上准备吮吸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而螳螂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黄雀也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的表现,它的寓意是: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学术嬗变——两汉争鸣

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秦代的严刑峻法,日趋完善的法家思想遭到后来帝王将相和知识分子的强烈排斥。到了汉代,政治统御思想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成为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分水岭。汉初崇尚“黄老思想”,推行“无为而治”,到了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使得政治思想家们的观念归于统一,最终推动了儒家“大一统”的历史局面。在此原则指导下,无论是盐铁会议之论,还是富国强兵之术,都贯穿着儒家思想的精神。

以道治国的论著——新语

那是在秦末汉初时,有个人叫陆贾,不但是个有作为的政治家,还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跟随汉高祖刘邦,是平定天下的功臣之一。■ 陆贾塑像

陆贾能言善辩,刘邦经常安排他作为使者,出使各路诸侯。他曾奉命出使南越,也就是现在两广一带,诏谕赵佗归顺汉王朝。

赵佗原是秦时南海尉,后来自立为南越王。陆贾多次出使南越,成功劝说赵佗废去帝号,恢复了与中原的臣属关系。由于陆贾对沟通南越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深得刘邦信任。

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称赞《诗》、《书》。这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刘邦很反感,刘邦说:“我们大汉是从马背上靠打仗得来的,这些《诗》、《书》没什么用。”

陆贾辩道:“马背上得来的天下,还可以马背上来治理吗?过去,成汤与周武王逆取而顺守天下,文武并用,所以能长久。过去,吴王夫差、智伯都是穷兵黩武,依靠武力治国,所以导致了国家灭亡。秦国依靠严刑峻法来统治国家,所以在赵高的手中灭亡了。如果秦国对百姓仁义,效仿圣人治理国家,陛下怎么能得到这江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