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昆虫养殖致富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23:24:14

点击下载

作者:181066:姜文虎,刘军侠$${0},{1}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资源昆虫养殖致富经

资源昆虫养殖致富经试读:

前言

昆虫——这个动物界最大的类群,是人类应当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是解决动物蛋白质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保障食物供给的新途径,是改善环境的最佳选择。昆虫世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性生物资源。

虫业既是一个新兴产业,又具有悠久的发展史。传统的养蚕业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养蜂业也有4000余年的历史,此外还有五倍子蚜虫、紫胶虫、白蜡虫等传统工业原料昆虫。2000年以来,黄粉虫、蝗虫、蝇蛆、土元生产养殖和应用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并且引起国内外政府和应用市场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虫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将会得到政府、社会的全面认可。虫业由于其投资规模可大可小,生产周期短,效益显著而备受农民的欢迎。虫业项目能够充分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同时具有保护、优化环境的功能,这为虫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与百万种之多的昆虫种类相比,品种产业化开发的种类实在是太少太少。昆虫养殖技术也不同于其他经济动物,在养殖上有其特殊性,农村掌握养殖技术的人才不多,信息资源也比较短缺,愿此书能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打开致富之门有所贡献。编者2008年5月

美丽的养蝇姑娘

一提起苍蝇,很多人都会想到肮脏的垃圾堆旁,那一群群乱舞的小飞虫,浑身沾满了细菌;而那一窝窝白色的蝇蛆,慢慢蠕动,更会让常人害怕、恶心甚至呕吐。对苍蝇,人们恨不得立马拍之而后快。

可是,在河北馆陶有一个23岁的小姑娘,却在自己的家里养起了苍蝇、喂起了蝇蛆,而且靠养殖苍蝇,她还发了家、致了富。如今,人见人恨的苍蝇在她那儿变成了“宝贝儿”。她是谁?她叫靳任任,人们都管她叫“养蝇姑娘”。

那是2000年的春天,刚过完春节不久,几个客人到酒店吃饭,走的时候丢下一张报纸。那是一张《科技信息报》,上面登了一些关于养苍蝇的新闻,就是讲如何利用农村的鸡粪、猪粪、秸秆之类来养苍蝇,用蝇蛆养鸡来降低成本。在酒店上班的靳任任感觉特别好,就跟一个姐妹说想回去试试。这个姐妹被吓了一跳,说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养苍蝇脏死了,不行不行。靳任任就说,农村里鸡粪、猪粪、秸秆多了,在农村养苍蝇肯定合适,可以去试试嘛。后来的几天,她又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养苍蝇的信息,最后觉得应该去实地看看,大概半个月之后就辞职了。播种——蝇蛆丛中觅希望

任任先后去了北京、湖北、山东等地,请教了有关专家。专家的介绍更加坚定了任任的想法,专家告诉她实验室繁殖已经取得了成功,她可以回去试一试。

任任就又一次去了北京,在一家研究所花800块钱买了一瓶蝇种。任任手里的“宝贝”,在别人那儿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一回到家她就遇到了难题。家里人听说要养苍蝇,都生气了,恨不得把她撵出去。他们说你在酒店干,刮风吹不着、下雨淋不着的,好歹也比较稳定,回来养苍蝇不是头脑发热吧。她就说那她自己养吧。于是,倔强的任任把以前的养鸡房改成了苍蝇房,那时候没有专门的笼子,就去买了睡觉用的蚊帐,改造成简易的笼子,把苍蝇放在里面养。

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可后面还有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任任。任任养苍蝇的事情迅速在村里传开了,乡亲们少不了在背后说三道四的。如果说任任的父母不同意她养苍蝇还仅仅是嘴上说说,那么三妹妹则是采取了实际的行动,她把任任的苍蝇给放了。经妹妹这么一闹,任任养苍蝇的事儿在村里更炸开了锅。有好心的人就劝她回酒店干,养啥苍蝇嘛。也有人就说,小女孩要养苍蝇,以后咋办,连婆家都找不着。要没有什么出息,还得在农村里种地,什么也干不成。

反正有人说话可难听了。无奈之下,她只好搬到了村外继续养苍蝇。就在这时候,一个意外的事情改变了大家对任任的看法。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村里的鸡都开始生病,产蛋量明显下降,又是买药、又是打针,都不顶用,这可急坏了村民们。可是让村民感到奇怪的是,任任养的鸡却没事儿,不但不生病,还照样下蛋。其实,苍蝇体内有一种物质能保护苍蝇不受病菌侵害。鸡吃了蝇蛆,能提高免疫力。有人问任任能不能让他们也回去养着试试。任任说:“行啊,你们回去试一试,要是行,再还我本钱。”就这样,村里人也学着养起了苍蝇,或者从任任那儿买回蝇蛆当饲料养鸡。

家人也慢慢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她爸爸特别心细,精打细算。他看任任用蝇蛆喂鸡成本低,生长快,又不用喂药,慢慢地就改变了看法,也帮着任任干。就这样在父亲的帮助下任任继续养蝇,年底一算账,居然赚了5万元。那一年是2000年。痛苦——人生路上遇坎坷

任任有个QQ号,网名就叫“养蝇姑娘”。“网上好多人都问我为啥叫这个名字,我说我就是养苍蝇的。他们都不信,都说哪有姑娘喜欢养苍蝇啊。呵呵。”任任笑了,笑容里分明是自信、满足。通过网络,任任结识了很多朋友。在朋友们的建议和帮助下,任任建起了第一个网站——“中国苍蝇网”。网站开通了,生意做大了,收益也提高了。而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也在网络的那头,等着这个涉世不深的农村姑娘。

上海有个养殖场主知道了任任养苍蝇的事情后,提出以年薪10万元的高薪聘请任任去做技术顾问。“我只负责技术这一块,经营管理他们负责。养苍蝇技术并不难,很容易学会,一人基本上操作几遍就都会了。慢慢时间长了,人家把技术学去了。然后他们就开始挑毛病了,说我们也没赚到钱什么的。”就这样,任任被东家炒鱿鱼了。“当时,我可生气了。在那儿好几个月时间,他们只给了点回家的路费。回家我哭了好几天。”年轻的任任在人生的征途中付出了代价。收获——蛆蛹化蝇终美丽

据了解,任任养蝇六年来,先后带出了4000多个养蝇专业户,往日里并不起眼的小姑娘,现在已经变成了“桃李满天下”的大师傅。

继“中国苍蝇网”之后,任任先后办起了“中国工程蝇”、“中国昆虫网”、“中国苍蝇养殖网”等网站。通过网络,任任的生意不仅打开了国内市场,而且还走出了国门。美国一家文化公司通过网络向她定购了一批萤火虫和蟋蟀等娱乐昆虫,这趟生意下来,任任就赚了9万元。

韩国国家电视台KBS-2《惊奇亚洲》栏目组也专程跑到中国来,拍摄了专题片《中国女蝇王》。节目播出后,任任在国外也出了名,不断有越洋电话打进来,咨询技术、寻求合作。生意做大了,客户多起来了,原来的养殖规模显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任任又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建苍蝇养殖场。几经努力,2004年任任的第一家苍蝇养殖场终于在老家河北馆陶建成。现在,任任的苍蝇养殖基地已经达到了60多个,养殖场里生产的鲜蛆不仅可以供应各地养殖户的需要,而且鲜蛆烘干后还销售到了国外市场。“养蝇姑娘”成了名副其实的“女蝇王”。

2005年10月,雄心勃勃的任任果断决策,移师中原,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一天,郑州的一个机关干部到养殖场考察。他说我养苍蝇很成规模,而且鸡也很多,就是老家那个地方交通不太好。他说让我到郑州去发展,说他们那儿黄河一带全部都是养殖户,养鱼的数量几十万亩,而且养鸡、养鸭也很普遍。我想,郑州属于省会城市,以后在这里发展,肯定各种条件都要比河北老家要好。”就这样,在那个干部的建议和帮助下,任任很快在郑州建起了一个养殖场。“说实在话,在老家养鸡那是属于圈养,因为没那么大的空间,不会像现在这个环境,它能跑得开。”

养殖基地建好后,任任又在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上下起了功夫。“我们的鸡用蝇蛆喂养,不用吃药,鸡肉鲜美,维生素含量高。普通鸡蛋蛋清跟清水一样,我们这个浓。拿到市场上很好卖,我们的鸡还注册了商标哩。”任任开心地笑了起来,“我们的‘虫子鸡’可以卖到100元一只,鸡蛋我们也论个卖,现在一个一块多。”记者对价格表示惊讶,真担心市场销售的情况。她好像看出了记者的心思,说:“不信啊?我们全国各地都有代理商,卖我们的‘虫子鸡’;好多单位发福利什么的,都来我们这里订货的。”讲起自己的产品,任任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也让记者大开了“眼界”。除了“虫子鸡”和鸡蛋,她还把目光投向了昆虫蛹菜的开发,现在,经她开发的昆虫蛹菜已经达到了三十多个品种,而且有许多已经摆上了高档餐厅、酒楼的餐桌。此外,为了提高苍蝇养殖的高附加值,她还与其他公司一起开发了系列昆虫胶囊和昆虫活性蛋白粉。

现在,机灵的“养蝇姑娘”又盯上了“昆虫王国”。她看到一些城市的展览馆里仅仅是一些昆虫标本的展示就能吸引众多的参观者,每天的门票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她想如果利用自己的苍蝇养殖农场,把黄粉虫、蝎子、蝴蝶、蜘蛛等几十种昆虫集中在一起,利用城市郊区创办集昆虫养殖、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昆虫餐饮为一体的“昆虫王国”,肯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到时候,城市里的居民周末不用跑很远,就可以到这里来观光、游玩了。”

发家致富的任任还惦记着老家,如今已返回河北馆陶,在县城创建了全国首家特膳食品厂,主要开发蝇蛆蛋白,甲壳素及虫子禽蛋加工,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养虫致富。(选自《畜牧市场》2008年第1期)

点评:信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靳任任就是利用好信息打开了财源之门。而她又是充分利用信息互联网的作用,使自己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农家女走进深山养苍蝇

永吉县双河镇以北约3公里处,便是连绵不断的大山。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山坳里,两排破旧的砖瓦房格外引人注目。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女就住在这里,这位农家女名叫张娜,今年28岁。

有一天她翻看弟弟拿回家中的一张《家庭主妇报》,一篇介绍河北女孩靳任任饲养苍蝇喂鸡致富的事迹吸引了张娜。两天后,她郑重其事地对父母说她也想养苍蝇。父母一听宝贝女儿要养苍蝇,吓坏了,以为她的神经出了毛病,非要领着她去看病不可。

张娜给父母念了那篇文章后,父母仍然不同意。母亲哭着说:“你一个姑娘家,长得也如花似玉,干啥不好,非得养脏苍蝇干啥。”但铁了心的张娜先对东北三省的养鸡情况进行了调查,随后又走访了省农科院的一些专家。

2005年3月,胸有成竹的张娜只身来到河北,找到了养苍蝇的女孩靳任任,经过几天考察后,她更加坚信养苍蝇是一个好的致富项目。10多天后,张娜带着一叠厚厚的资料回到了双河镇,并认真钻研起来。

2005年5月,张娜怀揣东挪西借来的5000元钱第二次来到河北,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认真地向靳任任学习了养苍蝇的技术。随后,张娜将一万只蝇蛹小心翼翼地装入一个小木盒,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中。“老张家的姑娘养苍蝇了,是不是疯了?这么大的姑娘整天摆弄苍蝇,也不嫌埋汰。”此后,村里人见到她后都躲着走,还在背后指指点点。

一万只蝇蛹拿回家后,父母却死活也不让养。任性的张娜一门心思养苍蝇,她把家中的纱窗拆了做成了笼子,并放到了父母家中的北炕上进行孵化。在父母严加拒绝时,她绝食了3天,每天只喂食刚刚孵化出来的幼蝇。看到女儿养苍蝇的信念坚决,父母心软了,在同意她养苍蝇的同时还主动帮忙。

5月份的天气已经很热了,但张娜怕孵化出来的苍蝇跑了不敢开窗户。有时为了使室温达到27℃至28℃,她还得猛烧土炕,经常热得汗流浃背。3天后,大多数苍蝇都孵化出来了,张娜不敢大意,整天守着笼子,就连晚上睡觉时也搂着。白天她趴在笼子旁,认真地观察苍蝇的交配、产卵过程,并一一认真记录。

张娜的弟弟名叫张恒,19岁的他看到姐姐整天与苍蝇为伍,就好奇地每天跟着忙这忙那。几天后,他也爱上了这群嗡嗡乱飞的苍蝇,决心和姐姐学技术,一起搞苍蝇养殖。苍蝇的繁殖速度奇快,很快姐儿俩养的苍蝇数量就达到了10万只。

家里放不下了,他们开始四处寻找养殖场地,但找了许多地方都不理想。最后通过认真思考,他们决定走进大山深处。在双河镇以北约3公里的一处大山深处,姐弟俩将两幢废弃的旧砖瓦房重新进行了修缮,一幢养苍蝇,一幢买来2500只蛋鸡进行饲养。

因为资金有限,没能力雇用别人,所有的活都是兄妹俩干。山里的夜静得有些疹人,每当夜幕降临后阵阵狼嚎声此起彼伏。兄妹俩只好关紧门窗,相互依偎着度过一个个恐惧的夜晚。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张娜饲养苍蝇的总数已经达到了200万只,每天产蝇蛆100多斤。同时,饲养蛋鸡的数量也增加到了5000只。平均每天产蛋3500枚。经过反复实验,张娜研制出了蝇蛆喂鸡的配方。在喂鸡时,她将10%的蝇蛆、苍蝇、蛹壳添加到由玉米粉、豆粕等混合成的饲料中。蛋鸡产下的蛋当然与众不同,蛋黄呈红色且营养丰富,每枚批发价达到了0.80元,而普通鸡蛋仅为0.20元。

张娜的养苍蝇事业成功后,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许多乡亲和养鸡户上门找到她要求学习养苍蝇技术,黑龙江、辽宁、沈阳的人也纷纷慕名而来。此外,吉林市、永吉县、双河镇的领导也主动上门考察,鼓励她扩大规模,多养苍蝇多养鸡,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么多的苍蝇是否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呢?张娜笑着说:“没有任何污染,我养苍蝇的房内没有一点儿味,蛋鸡吃了蝇蛆后,肠道能得到净化,排出的粪便臭味也小。”

走进养苍蝇的砖瓦房,还没有进屋,就传来阵阵嗡嗡声,推门进去无数只苍蝇呼地一下扑面而来。张娜笑着说:“别怕,它们并不脏,都是经过人工孵化的无菌苍蝇。”在一个个白色的塑料盆中,无数只乳白色的蝇蛆在蠕动着,张娜用手轻轻地捧起,就像审视着自己的宝贝。“这就是成品,可以添加到饲料中喂鸡了,目前200万只苍蝇每天可以产蝇蛆100斤。如果需要量大的话,我们可以自由地调整苍蝇的总量。”

张娜介绍,“苍蝇的寿命虽然只有25天至30天,但它们的繁殖能力特别强,每只苍蝇一次产卵上亿,成活率也高达95%。苍蝇的食量特别小,主要吃红糖和奶粉,200万只苍蝇,每天喂一遍20克就足够了。”

现在她的养苍蝇、养鸡事业已经到了收获时期,每年收入30万元不成问题。山脚下的小村庄名叫大阳沟屯,几位村民谈到农家女张娜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一位姓杜的村民说:“在山里饲养苍蝇的那个女人真了不起,我们都管她叫‘苍蝇司令’,真没想到,这年头养苍蝇也能致富。”(选自东北新闻网2006年6月30日)

点评:致富信息使张娜走上了致富路,执著的追求使她的养殖事业获得了成功。家蝇的活动受温度影响较大,要控制好温度,同时要注意成蝇的饲养密度。

中国虫王郎颖菲

郎颖菲,1973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清苑镇郎庄村,6岁时父母离异,在继母的呵斥中度过了她的少年时代。庆幸的是她高中毕业考入河北医学院。在郎颖菲读大三的时候,她的老师将自己在市歌舞团工作的儿子李浩介绍给她。然而在他们热恋一年时,郎颖菲的男友患了白血病,为了挽救男友的生命,她踏上了艰难苦涩的求医问药之路。尽管他们找到了医术最好的医生,使用了疗效最好的药物,但还是阻止不了死神的脚步。在李浩弥留之际,他们举行了婚礼,结为正式夫妻。不久,丈夫撒手西去,给年仅22岁的郎颖菲留下了一纸浸满血泪的结婚证书和高达20万元的巨额债务。

为了早些还清债务,她跑回老家开了一家私人门诊,可是上门讨债的人的吵闹让她的门诊无法经营。因此,她又南下广西去养蛇。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建起了自己的养蛇场,开始规模养殖。但2003年的“非典”让郎颖菲的养蛇场几近毁灭,债台高筑。

她坐在电脑前,在互联网上不断地寻找新的出路。林蛙、土元、蝎子等养殖项目她都一一否定了。在凌晨3时许,眼前的显示屏上出现了“黄粉虫是饲养家禽、蛇类、鸟类及水产养殖的优质饲料”几个字。黄粉虫是什么?再查就没有下文了。郎颖菲在网上全面搜索“黄粉虫”这三个字,然后,把各种零散的信息拼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信息:山东农业大学全面开发利用黄粉虫资源的科研成果问世。黄粉虫是饲养家禽、蛇类、鸟类及水产养殖的优质饲料,市场前景广阔。这让郎颖菲兴奋不已,似乎在长夜中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

等到早晨8点人们上班后,郎颖菲通过电话一遍遍地向山东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山东省虫业协会等单位进行详细的咨询。经过对各方提供的情况进行分析,郎颖菲认为发展黄粉虫养殖业可能是一条好路子,但必须到当地进行考察,并对市场前景作出科学的分析。如果可行,就引种养殖。

于是,郎颖菲决定去山东泰安一趟。一是考察市场,二是学习养殖技术,三是购买种虫。她盘算了一下,坐火车硬座来回约300元钱,考察市场、学习养殖按10天计算,每天伙食费10元钱,交通费一天30元钱,住宿选最便宜的,一天50元,学习费1500元。一次性购买种虫必须是12万,租车运输费2500元,再加上种虫包装费,过路过桥费,总共下来需要13万元钱。而目前自己身无分文,这13万只能借了,可自己又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去哪里借呢?郎颖菲又犯难了。

这些年来,郎颖菲都是在钱上犯难。曾经承包万蛇山庄建筑工程的一位老板听说郎颖菲正需要钱,就马上让自己媳妇给郎颖菲送去了15万元。郎颖菲打了一张13万元的借据,退回了2万元。这位老板的媳妇也知道她是守信用的。

在蒙蒙细雨中,郎颖菲出发了。郎颖菲来到距泰安10公里的一个村里,走进农户一看,满屋子摞着一层层的木盒子,木盒子里蠕动着无数只黄色的小虫子,这就是黄粉虫。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为多汁软体动物。它虽然是仓储中的害虫,却有着“蛋白质饲料宝库”之称,蛋白质含量高达50%~60%,脂肪含量达30%,并含有多种矿物质以及动物生长所需的16种氨基酸,其营养成分居各类饲料之首,是饲养家禽、蛇类、鸟类及水产养殖的优质饲料。

养殖户是一个50岁的农家大嫂,见文静的郎颖菲在细细地看自己养黄粉虫,以为是省里来的女记者,就热情地唠起来了。她说养这黄粉虫很简单:花钱让人做一些抽屉一样深浅的木盒子,把黄粉虫放进去,每天往里面洒点麦麸、放点菜叶或南瓜片、萝卜片的,它就能活。如果想多养的话,可以扎木架子或铁架子,你这样一层层地摆上。黄粉虫的繁殖速度很快,一只能变八只,月月循环繁殖。除冬天室内需要加温外,其他季节都可以在常温下养殖。

听到这些,与蛇打过交道的郎颖菲明白,养殖黄粉虫也就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只要用心,就会有收获。

在这位大嫂的介绍下,所见所闻让郎颖菲兴奋不已。尽管没有人提及养殖黄粉虫的市场前景如何,但她从大家喜悦的目光中作出了判断:刚刚兴起,前景不错。于是决定缩短在泰安的停留时间,买回种虫回湖南养殖。

两天后,郎颖菲租了一辆卡车,把在山东花12万元买来的2000斤种虫小心翼翼地放在车里,上路了。

从山东省泰安市到湖南安化县是2000多公里的路程,如果这辆车以时速80公里的速度不停地行进,约需25个小时抵达安化。要是在途中加油、加水、吃饭,或遇到堵车,那就不止25个小时了。这就意味着她要做好接受30个小时煎熬的心理准备。

而郎颖菲并没有把30个小时煎熬当成一回事儿,因为这些年她受的苦太多了。这次她把时来运转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这黄粉虫身上了。养殖户说黄粉虫的繁殖速度惊人,一只能变八只,月月循环繁殖,车上的这2000斤种虫每个月就是16000斤,市场卖3块5一斤,16000斤就是56000块钱,一年就是672000元。

郎颖菲越想心里越高兴。真是苍天有眼,菩萨相助啊。

7个小时后,车驶入了河南省周口境内。此时,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降临了。

郎颖菲让司机把车停下来,要看看车上的黄粉虫。她冒雨爬上车,掀开苫布,打开包装箱一看:她的头轰一声,接着眼前一黑,顿时感到天旋地转,身子摇晃,险些从车上栽下来。

原来,一车的黄粉虫因为长时间密闭不透气全憋死了。虫全由黄色变成了褐色,并粘连在了一起。活生生的12万元,就这样没了。一年挣几十万元的梦,瞬间破碎了。

郎颖菲让车返回,自己从周口乘火车一路泪水,一道悲伤地回到了安化。

她几天不出门,不吃不喝,坐在床上,头倚着墙,面容憔悴,目光呆滞,脸上的泪水在无声无息地往下流,心里在不断地向苍天发问:我郎颖菲这倒霉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尽头?“不行,我不能这样消沉,再拼一次!”郎颖菲擦干眼泪,决定再去山东购进种虫。她又开始借钱。可对方回应的却是:你天生就是穷命人,别再折腾了,你怎么折腾也发不了财。再说,谁家的钱能经得起你这样折腾啊?

看来,人要是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别无选择的郎颖菲只好向大学的几名同学求援。不到一星期,十几万元就汇到了郎颖菲的手里。

这次去山东引种虫,郎颖菲吸取上次的教训,注意车内通风,勤停车查看,顺利地把种虫运回了湖南。

湖南安化的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期短,让来自山东省的黄粉虫得到了很好的生息繁衍。

郎颖菲想让黄粉虫长得快一些,她一天喂一次,这黄粉虫见到好吃的也是可劲地“造”,结果是吃得多,拉得也多,三天就要清理一次虫粪。这清理虫粪可与清理鸡粪不一样,它是把虫粪从养殖箱里一点点地筛出来。2000斤种虫要放在400个木箱里养殖,清理一次虫粪要用筛子筛两天半。这让瘦弱的郎颖菲一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

接着,黄粉虫开始繁殖了,2000斤黄粉虫变成了16000斤。郎颖菲的劳动强度也增加了8倍。她想雇几个人,可是已经负债累累的郎颖菲却没有能力去支付雇员的工资。她知道这样下去,自己会被累死的。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些黄粉虫留下一小部分自己养,剩下的部分找村民代养,她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回收,这样既省事又能多挣钱。

可当地农民根本就不知道黄粉虫是何物,从来就没有见过。听说郎颖菲要让大家养黄粉虫,人人都摇头。还有人说,咱千万别上那个女人的当啊,她是骗子!不是骗子,也是一个疯子。咱庄稼人灭虫子还灭不过来呢,还养什么粉虫?不知道想玩什么把戏呢!

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郎颖菲想做点事比上青天还难!此时此刻她明白“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有哭的时间不如多想想办法。实际上她已是欲哭无泪了。曾经在万蛇山庄当服务员的几个妹子,看到郎颖菲如此艰难,就主动地找到这位郎总经理,要求代养黄粉虫。这一下子可帮了郎颖菲的大忙啦。

此时村民们一看,养殖黄粉虫并不复杂,只要做个盒子放到架子上,每天喂些麦麸、玉米面、蔬菜残叶等就能活,于是一些村民就主动提出代养。一个月以后,郎颖菲按照合同回收了代养的黄粉虫,见养虫子真的得到了实惠,为郎颖菲代养虫子的村民越来越多,这虫子也撒着欢地不停地生长繁殖,这回郎颖菲的生意可做大了,可是此时的郎颖菲又犯难了:2000斤种虫此时已变成了2万斤商品虫,而至今还没有买主。

郎颖菲急了。她在安化县满城里张贴小广告。白天怕被城管抓住罚款,就晚上活动。她一手提着自己用白面做的糨糊,一手拿着几十张用毛笔写的小广告,看看四处没人,就往墙上、电线杆上张贴,贴完就跑。没几天,整个安化城到处是郎颖菲张贴的小广告。安化人也由此熟悉了“黄粉虫”这三个字。

她等待着电话,盼望买主。一天天过去了,买主却一直没有出现。

如果这2万斤黄粉虫再不出手,十天后金黄色的小虫子就会蛹化,变成蛹的黄粉虫对于那些只吃活虫子的动物来说就没有吸引力了,半个月以后蛹变成黑褐色的小甲虫。如果变成了小甲虫,郎颖菲所做的一切就等于白废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郎颖菲急得火烧火燎、坐立不安、彻夜难眠,她眼睛始终以每1.2秒眨一次的速度,在急切地寻找着办法。就在这个时候,她眼前一亮:上网,在互联网上发布黄粉虫供货信息。一条54个字的供货信息在网上发出去了。

转眼间七八天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消息。

郎颖菲想,这一下子又算完了,厄运在时时刻刻地缠绕着自己,在时时刻刻地左右着自己的一生。看来人不与命争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那就顺其自然吧!她彻底绝望了。

突然,她的电话响了,是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说他是浙江省一家公司的,专门做黄粉虫出口生意。听到这儿,绝望中的郎颖菲立即重新看到了希望。可对方说,出口的黄粉虫必须是经烘干后的干虫。如果有货马上给发4吨,并要求虫体完整,色泽金黄。

郎颖菲一听,天啊!我们没有干虫,就是烘干,2.5斤鲜虫加工一斤干虫,手里的这些鲜虫都加工成干虫,也不够4吨啊。这可怎么办呢?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飞来的订单又飞走了,郎颖菲心一横,还是把订单接下来了,因为这是一家长期客户。

郎颖菲忙活起来了,她架上大锅,生上火,开始炒黄粉虫,结果炒出来是黑的。是火太大了?用小火,炒出来黄粉虫还是黑的。是用火不均匀?那就不停地用铁锹翻炒,还是黑的。

这是怎么回事啊?郎颖菲急得团团转,汗珠子不断地往下流。这时有人建议,试试用炒瓜子的旋转炉来炒。郎颖菲一听有道理,她马上派人去买炒瓜子的旋转炉,几个人帮着忙活了一天,旋转炉买回来支好了。她把黄粉虫倒进去开始加工,五六分钟后倒出来一看:哎呀,还是黑的。把火减小,再试一炉,又是黑的。

这一下子可让郎颖菲没咒念了,不由得失声哭了起来。

哭有啥用?还得想办法啊。郎颖菲打开电脑,在“百度”里搜索如何加工黄粉虫的信息。在一个条目中,出现了山东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的电话,她按照这个号码打了一个电话。对方告诉她说:烘干黄粉虫必须用微波炉,温度设定在100度上,然后加热7分钟即可。郎颖菲一听,噢——原来如此。她马上到一家商场赊了100台家用微波炉,歇人不歇机地昼夜加工。

很快那2万斤鲜黄粉虫都加工完了。可是离客户要求的数量还差很多。怎么办呢?

在关键时刻,郎颖菲眨眼的频率又加快了,办法很快出来了:她先把这部分货发出去,然后自己背着两台微波炉去了山东。

在山东,她租了一间民房。白天,她走乡串户,3斤、5斤、10斤地收购农户手里的鲜黄粉虫,晚上,她打开两台微波炉对黄粉虫进行烘干。为了省钱,她连方便面也不舍得吃,饿了就抓一把黄粉虫塞在嘴里,她知道,这黄粉虫是高蛋白,一把黄粉虫足够体内所需的能量。20天过去了,她终于在对方要求的期限内,完成了4吨黄粉虫的供货合同。此时的郎颖菲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

不过,让郎颖菲感到兴奋的是,销出去这4吨货,去掉所有的费用,包括那100台家用微波炉的费用,纯赚了两万多元钱。她用手一张张点着这两万多元钱,虽然,这两万元钱,还不到她当初预算的一个零头,可她心里高兴得简直无法形容。之后,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了这样的一句话: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敢想敢做,那就一切皆有可能!

通过做这第一笔黄粉虫生意,郎颖菲发现,黄粉虫发展的市场空间很大。如果要赚很多的钱,必须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这样,即能保障及时供货,所生产的黄粉虫又能符合出口要求。2003年底,她成立了郎氏虫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把根据地迁至交通方便的湖南益阳。努力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集昆虫种源繁育、生产养殖、技术推广、科技培训、产品开发、加工销售、科工贸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并且与相关产业企业形成了经济联合体。她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在当地培植起100多家黄粉虫养殖户。很快黄粉虫的月产量猛增。就在郎颖菲翘首期盼浙江省那家公司的下一个订单时候,一件大家最害怕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对方打来电话说,韩国的那家公司暂时不要货,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郎颖菲一听,头又懵了。上次是有订单咱没货,这回又是有货没订单,这不是老天在故意地捉弄人吗?不管老天是不是有意地捉弄人,可养在家的这十几吨黄粉虫照生不误。一公斤的黄粉虫一天大约吃60克麦麸类饲料,每公斤麦麸成本就是一块钱,十几吨黄粉虫一天要吃掉多少钱哪。这样吃下去,没等虫子卖出去,就会先被虫子吃穷了。

再说,养殖户光给咱养黄粉虫却赚不到钱,时间一长,肯定不愿意,他们会把自己建立起来的黄粉虫生产网络给搅乱、拆散的,想再重建?那就困难了啦!

郎颖菲愁得连觉都睡不踏实,一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黄粉虫,就连做梦也梦到自己头发上、身上全都是虫子,整个世界都充满了虫子。

在无奈中,郎颖菲打开日记本,两眼盯住上面的一行字: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敢想敢做,那就一切皆有可能!

这“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临界点在哪里呢?如果突破了这个临界点,这个“可能”又有多大呢?想到这儿,她开始在自己经营策略上寻找原因。她渐渐地明白了:黄粉虫销路受阻,不能怨天怨地,还是怨自己,原因是自己对黄粉虫的推介不够,造成了“兰生幽谷无人识”的被动局面。

那么,用什么办法推介自己的黄粉虫呢?去中央电视台打广告?咱手里没钱;在当地电视台打广告?其覆盖范围太小。此时,郎颖菲眨眼的频率又加快了,办法也来了。不过,她没有在网上简单地发布几十个字的黄粉虫供货信息,而是以最短的时间注册了中国第一个黄粉虫网站,用中英两种文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介绍自己的企业,推介自己的产品。

所有的信息通过网站发出后,郎颖菲昼夜守候在电脑旁,希望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到她出售黄粉虫的信息,并予以反馈。一天深夜,她惊喜地发现,网上出现了一份来自德国的订单。这家德国公司在详细列出了对产品的要求后,提出要5吨干虫。没过几天,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订单也通过她的黄粉虫网纷至沓来。这让郎颖菲惊喜不已。一箱箱包装好的干黄粉虫不断地向港口汇集。她算了算:一吨干虫的销售价是3.3万元人民币,除去各种成本每吨能赢利一万元,每个月各地订单量加起来超过10吨,一个月就能赚10多万元,这一年就是上百万啊!

郎颖菲的那句“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敢想敢做,那就一切皆有可能!”用事实得到了印证。

销量越多,养殖户的干劲越大,大家挣到的钱也就越多。郎颖菲也由以前的“女蛇王”变为“女虫王”了。这个时候,郎颖菲又开始琢磨另一个问题了:外国人花大价钱买黄粉虫用来做什么呢?是用来做面包,还是用来做啤酒呢?如果单纯是用来喂鸟、养观赏鱼,那成本也太高了。她从网上查看了一些资料,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2004年1月,郎颖菲决定去美国一趟。她通过在美留学的几个老同学的关系,四处打探美国公司从中国进口黄粉虫的用途及其产品的价格。没过两天,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到郎颖菲那里,原来他们是用黄粉虫去做饲料和食品添加剂,而且市场需求很大。销售价格要比购买黄粉虫原料高出好几倍。郎颖菲想:这外国人好聪明啊,他们赚的是大头,而咱们起早摸黑地干,赚的却是小头。不行,我要与他们争这块巨大的蛋糕,把黄粉虫开发成添加剂直接投入饲料市场。

可是怎么把黄粉虫做成添加剂呢?这必须有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此时她想到了山东农业大学。说来也巧,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玉升,一直从事经济资源昆虫开发利用的科研教学工作,1994年开始研究黄粉虫的资源利用,他研发的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示范应用项目,获得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就是这样好的一个科研成果由于缺乏经济上的支持,一直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郎颖菲从湖南只身来到位于泰安的山东农业大学,找到了刘教授,向他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刘教授一听,这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好事,欣然地接受了。

黄粉虫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6%~58%。在此之前,刘教授曾经用1000只两组肉鸡进行了5个月的应用试验,结果证明:食用添加了黄粉虫饲料的肉鸡成活率比食用等量国产鱼粉的成活率高5%,增重率提高13%。而昆虫体内所含的抗菌肽是动物防御体系天然形成的抗菌物质,能够促进畜禽的生长,降低病死率,是替代抗生素的天然物质。这样,平均每只鸡还节省0.5元药费。养殖厂家或养殖户也很愿意接受这类天然的饲料营养源。

晚上,郎颖菲站在宾馆客房的窗前,泰安城的夜景尽收眼底。

夜幕下,对面那巍峨泰山的身影依稀可见。她望着泰山玉皇顶上的点点灯火,心里在想,黄粉虫养殖是刚刚兴起的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在国内还处在一家一户小作坊式生产的状态,尽管各地也出了一些各种名目的黄粉虫养殖发展公司,但以炒种为目的的居多,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黄粉虫养殖加工这个新兴的产业就可能被毁掉,而自己的产业也因此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郎氏虫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应该有所作为,主动地承担起“龙头老大”的作用,用自己企业的科学运作来规范黄粉虫养殖市场,用自己已掌握的出口渠道,为广大养殖户拓宽销路,让他们有利可图,有钱可赚,看到希望,健康发展。而在山东泰安搞黄粉虫产品深加工,一是有技术保障,二是有充足的货源。自己则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快速提升加工能力,走规模化生产的路子。郎颖菲经过一夜的沉思,决定把自己发展黄粉虫产业的第二战场选择在泰山脚下。

几天后,益阳公司的几个业务骨干奉命挥师北上,在山东泰安成立了益阳郎氏虫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泰安分公司。

接着,郎颖菲根据山东农业大学刚刚研制的一套加工黄粉虫干粉的生产工艺方案,投资建造起了年产量超过100吨的黄粉虫加工厂。有了这个黄粉虫加工厂,一年就需要270多吨鲜黄粉虫,这样就拉动了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省的黄粉虫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到现在,郎颖菲已在全国建起了70多个黄粉虫养殖基地,年产黄粉虫1800吨,并在山东、安徽、湖南等地相继建了七条黄粉虫加工生产线,成为全国黄粉虫出口行业的领军人物,掌握着全国95%以上的黄粉虫出口份额。

一次,她在天津口岸与欧盟的一个黄粉虫进口商交谈时,发现欧洲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对中国的黄粉虫特别感兴趣,这是什么原因呢?郎颖菲有意识地不断引申话题,让对方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所欲知的答案。

原来,随着各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动物蛋白类饲料资源出现了危机。传统的鱼粉也随着海洋资源的日渐枯竭,其产量每年以10%减少,另外,由于海洋环境的污染,作为鱼粉生产原料的杂鱼类体内所含的重金属已严重超标,这样就成了危害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欧洲各国畜牧业养殖场家,从动物性食品安全和自身经济利益考虑,纷纷将动物蛋白类饲料资源取向由过去的鱼粉转向昆虫粉。另一个原因是,昆虫体内所含的抗菌肽是动物防御体系天然形成的抗菌物质,它可替代饲料中所加入的抗生素、磺胺类和激素等药物,是杜绝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的有效物质。

这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从天津返回山东的路上,郎颖菲在脑海中酝酿了一件大事,就是她要用小虫子在中国畜牧业中引领一场变革。她回到公司后,首先在自己的中国黄粉虫网站的首页上加上了这样几行滚动字幕——一个新兴产业在21世纪初叶悄悄兴起,并孕育着一场伟大的农业革命。

昆虫,这个经过4亿年进化形成的最大的生物类群,在世纪之交,人类蓦然回首,才发现竟是地球上最大的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

昆虫资源,正以传统养殖业为基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进行着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昆虫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这是一个曙光乍现的朝阳产业。了解它、加入它、推进它,它就会如朝阳般冉冉升起……

的确,作为本世纪的一个新兴产业,郎颖菲是最早介入这个产业的人之一,在与率先使用昆虫粉国家交流中,她切身地感觉到了昆虫产业正孕育着一场革命。

人类与昆虫,这两个物种之间进行的战争由来已久,无论是远古时代的火烧烟熏,现代条件下的飞机灭虫等等,至今仍然没有决出谁胜谁负。当人类生存出现危机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自己的对手,竟然是挽救自己的资源。

人们还记得,2002年1月25日,欧盟根据其单方面对我国兽药残留监控的考察报告作出全面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性食品的决定,并且这一决定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我国出口的动物性食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措施,以致后来发生了蜂蜜出口遭禁、封存在荷兰港口的产品被销毁的事件。我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对动物性食品从养殖生产、屠宰、到储运加工、流通、零售等诸多环节进行了抽样监控。时刻关注这个事件势态发展的郎颖菲清楚,要从根本解决药残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说白了,就是要从饲养添加剂抓起,就是利用昆虫体内所含的抗菌肽替代饲料中所加入的抗生素、磺胺类和激素等药物,这样才能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

为了托起这个曙光乍现的朝阳产业,郎颖菲的郎氏虫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引入山东农业大学的营养学配方,开发出了野葛昆虫蛋白粉、精制昆虫蛋白粉、三虫粉等黄粉虫系列产品。她希望用自己的这些产品来解决动物性食品药残问题,同时,也作为新型蛋白资源对产量日渐减少的鱼粉类蛋白资源的一个代替与补充。

长期从事天然饲料综合利用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资源研究室主任于小英,对郎颖菲开发的昆虫系列产品非常感兴趣,称郎颖菲已经站在了中国昆虫饲料利用开发的最前沿。

郎颖菲所酝酿的变革,就是用昆虫蛋白粉替代传统的鱼粉,彻底解决中国动物性食品药残问题。现在,国内许多饲料厂家,包括过去的鱼粉生产企业也正在积极地和她洽谈,要求供货。看来,郎颖菲用小虫子引导的变革即将实现了。(选自CCTV.com 2006年12月27日)

点评:在过去几年中,黄粉虫产业的推进是最为迅速的。“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示范应用”作为国家农业部的“丰收计划”项目,标志着国家部门的认可;在社会上培育了一批大型专业化公司,使得黄粉虫养殖应用在社会上得到空前认可。郎颖菲历尽艰辛,终于选对了致富门路,她的胆识为自己敲开了成功之门。

赚“蝇头小利”成千万富姐

在奉化市尚田工业开发区里,有一个特殊的工厂。近4000平方米的厂房里,生活着180万只苍蝇,它们被圈养在一只有一立方米大小的网笼中,它们在这里进食、产卵。每天都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带着一群工人进来伺候这些苍蝇。女孩25岁,名叫汪日露,四年前,她放弃了在宁波市区一家眼科医院的工作,回老家养起了苍蝇。在汪日露眼里,人人讨厌的苍蝇却如美丽的“天使”,她从苍蝇里掏出了真金。不当医生改养苍蝇

五年前,汪日露从杭州卫生学校毕业,成绩优异的她应聘到宁波市区一家眼科医院,如愿穿上白大褂。2000年12月,一则偶然的消息改变了她今后的道路,南开大学的教授发现蝇蛆中含有大量有益物质,并成功养殖。汪日露的父亲从事水产品养殖已经数十年,为提高产量就得给鱼、虾增加蛋白质,偶尔也会喂些黄鳝、鸡蛋等,但成本太高。在饲养中,他们发现把蝇蛆喂给鱼虾或者鸡鸭吃,动物会纷纷抢食。“能不能工厂化养蝇?”一直为此思考的汪日露看到消息后如获至宝:“蝇蛆既含高蛋白能够提高产量,又有自然抗生素抵御病害,真是一举两得。”第二天,汪日露就联系上南开大学的杜荣蹇教授,经过诚恳的谈判,杜教授同意把技术传授给她。同时,汪日露毅然决定辞职赴天津进修,基本上掌握了国内最先进的养蝇技术。赚“蝇头小利”成富姐

三个月后,汪日露回到老家,决定自己创业。她的举动令乡亲们大惑不解,也遭到家人强烈反对。关键时刻,父亲站了出来,投入全部的积蓄,支持女儿办起了家蝇养殖厂。两个月后,工厂化养殖家蝇试验成功,蝇蛆的日产达到了200公斤。汪日露生产的蝇蛆在父亲的水产苗种场试验,试验后发现,鱼、虾、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和抗病性都有所提高。此后汪日露投入资金60万元,购买了1500只小鸡,用蝇蛆养鸡。109天后,她养的鸡开始陆续产蛋,与常规养殖相比,产蛋期提前30天。蝇蛆饲养的生物鸡蛋还特别好吃,在宁波市区的一次展销会上,她的鸡蛋被识货的宁波人抢购一空。去年,汪日露还为自己首创的“蝇蛆饲养生物鸡蛋”技术申请到了专利。如今,蝇蛆不仅用于水产养殖,更多的养鸡户也用上了蝇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蝇头小利”,竟为汪日露带来滚滚财源。像对宠物一样伺候苍蝇

其实,养殖苍蝇,汪日露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有村民找到汪日露,不许她养苍蝇:因为苍蝇是“四害”之一,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弄得汪日露哭笑不得,只好费尽口舌解释,她所养的苍蝇,是无菌苍蝇,它和家蝇、野蝇是有区别的,它所产的卵粒,状如泰国的珍珠米,洁白晶莹,它们都是在绝对卫生的条件下发育成长的。刚开始,汪日露面对这些在蝇箱里四处乱爬的蛆虫,也是心有余悸,一见到它们就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整天与蝇蛆打交道,有时连吃饭都没有胃口。但时间一长,恐惧恶心感渐渐消失了,她开始与这群“小讨厌”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后来,竟敢大胆地将手伸进蝇箱,像呵护宠物一样,轻轻地抚弄它们。戴口罩手套上班的“农民”

如今,与传统拿着锄头的农民不一样,汪日露笑称自己是戴着白口罩、白手套上班的“农民”。随着蝇蛆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汪日露在工业开发区办起了工厂,盖起了四层楼房及配套养蝇厂房。面对未来,汪日露表示将继续投资建厂,扩大生产规模,今年打算再投资400万元,建造两幢现代化的养蝇厂房,蝇蛆年产量力争达到1000吨,带动周边500家养鸡户共同致富。同时将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将蝇蛆这种活体饲料进行深加工,争取销往全国及世界各地,并计划对蝇蛆进行深层次开发,早日生产出功能食品、药品及化妆品……(选自浙江农网2005年11月23日)

点评:蝇蛆的生产养殖结合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生物处理而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主要是作为新型饲料蛋白质添加剂应用,部分用于医药领域。汪日露也是家蝇养殖的受益者。家蝇养殖最好和家禽养殖、水产养殖形成养殖链,同时也形成了规模化,这样,既可使养殖效益最大化,又减少了养殖风险。

恶心的虫子值钱的蛋

山东聊城一带的居民有吃蚕蛹、蚂蚱的习惯,据称经过油炸后吃起来很香,所以在当地很受欢迎。东昌府区的刘波有一天打起了黄粉虫的主意,黄粉虫又叫面包虫,按道理来说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昆虫,可是她自己经过一阵试验后,却顺藤摸瓜找到了另一个更赚钱的门路。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王连村,每隔两三天,刘波和姐姐刘慧都要到农户家去送一种特别的料。这种特别的料,不是粮食生了虫子,而是刘波专门把活体黄粉虫掺到粮食里面配成的,一只鸡每天喂200~300克,根据养鸡的多少限量卖给合作养鸡的农户。鸡是普通的鸡,吃了刘波配的料后,回收的鸡蛋是0.6~0.7元/个。从2006年3月开始,刘波又以每个鸡蛋1元钱的价格,每天要在聊城市场上卖掉大约1.2万个鸡蛋,单卖虫子鸡蛋,她一年就有上百万元的收入。可在四年前,刘波还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打工仔。

今年28岁的刘波是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后刘村人,2003年7月,她花3万多元买了蝎子种苗,没几天,刘波却发现大大小小近千只蝎子几乎死光了。原来是母亲怕蚊子咬了刘波,点了驱蚊药片,不想弄巧成拙,帮了倒忙。心血白费不说,还搭进去了一万多元钱,钱没赚到却被打击得不轻。

2004年7月,刘波发现市面上黄粉虫当饲料卖很好销,价格为8元/千克,于是她利用母亲原来废弃的猪场养起了黄粉虫。黄粉虫每年可蜕12~14次皮,有4批成虫循环产出,3千克麸子和1千克青菜可产出1千克黄粉虫,刘波每个月能产出2吨黄粉虫。可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虫子鸡的项目后,刘波就不甘心单纯卖虫子了,她要利用虫子养鸡赚钱。

2005年4月,刘波买回了2000只半大土鸡,她用五谷杂粮掺上黄粉虫来喂鸡,2个月后,刘波发现鸡越长越胖,趴在窝里不动弹。胖倒不是坏事,重要的是2000只蛋鸡,每天怎么也应该收1500个鸡蛋,可鸡胖了以后产蛋反倒少了。刘波发现是饲料配比中活体黄粉虫占的比例太高影响了鸡的产蛋率,她只好试着按五谷杂粮和活体黄粉虫的不同比例同时喂养5组蛋鸡,2个月后终于摸索出了最佳配比,按她的饲料配比,鸡的产蛋率达到了85%以上。

2005年9月,刘波的虫子鸡蛋上市了,每个卖1元,可在聊城市却没人认可她的鸡蛋。为了让人有所认识,刘波先在农贸市场免费送出了600多个虫子鸡蛋,但那里人口流动性太大,形不成固定客户群。后来,她又发现幼儿园门口是个送鸡蛋的好地方,只要产品好,家长也舍得给孩子花钱,她免费给每个孩子家长两个鸡蛋,还附上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刘波家人在幼儿园门口连送了一个星期,送出去4000多个鸡蛋。还是没有回头客,刘波坐不住了,再这样白送,自家可没有那么多钱往里扔。

刘波想通过买一送一的方式既让人们了解自家的虫子鸡蛋,又可降低一点成本,可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家里人的坚决反对。每天近千个虫子鸡蛋白白送出去,对于这个资金并不富裕的家庭不是一个小数字,他们心里也清楚,如果再这样下去,很难坚持太久。好在一周以后,终于有幼儿园的家长打电话来买虫子鸡蛋了,仅这家幼儿园每天就能买走2000个鸡蛋。当时聊城市里没有代销点,仅靠幼儿园无法打开市场。刘波到处找门市部代销,经销商觉得价格太高了,没有一家店愿意代卖。刘波用先送给经销商品尝的方式,陆续敲开了聊城市很多代销店的门。

2006年3月,刘波又发现了设立代销点的诀窍,靠近医院附近的代销点平时销售也很旺盛。原来,当地有探望病人送鸡蛋的习惯,既不多花钱,还送去了营养,刘波的虫子鸡蛋又有一个体面的包装,销售优势就出来了,她迅速在聊城市20多家医院门口都增设了代销点,每个盒里装30个鸡蛋,30元钱批发给经销商。

现在,刘波的虫子鸡蛋进入了聊城市140多个代销店及超市,和30多户农民合作养鸡1.5万只,月回收黄粉虫7吨以上,年纯收入在百万元左右。不久后,刘波新开发的虫子鸡也要上市了,每千克60元的虫子鸡将成为她的又一个新卖点。(选自《农村实用技术》2007年第12期)

点评:创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困难面前,不仅需要勇气和毅力,更需要聪明的头脑去解决问题。要将昆虫蛋白质由非常规蛋白质向常规蛋白质应用推进,将昆虫特种养殖业与传统畜牧业的饲料生产、健康养殖紧密结合,生产生态虫子鸡、特禽、特禽蛋等特色产品,最大程度地拓展应用空间。

黄粉虫成就致富路

一个意外的选择

寇红艳,40多岁,学过厨师,开过饭店和美容院。2005年7月,当她得知北京西郊要开发旅游的消息,便把办得不错的美容院交给老公,自己来到斋堂镇桑麻黄园,投资开起了农家院。门头沟区斋堂镇桑峪村是寇红艳的老家,她表哥在当地有200亩果园,而一条通往景点的必经之路就在果园前面。寇红艳和表哥合作在路边辟出3亩地盖了房子,在院里种了菜,养了鸡,开了个集采摘、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农家院。

寇红艳想靠吃住一体的农家院吸引游客的同时,利用房前屋后现成的果园把采摘也带动起来。她觉得一旦景点旅游火起来,肯定能赚到钱。可事情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简单。12月份以后,天气逐渐转凉,根本没有什么游客了,只开了半年的农家院就这样闲了下来。更让寇红艳郁闷的是,果园里还积压了上万斤的水果。这些水果有五六个品种,都是过了采摘季节剩下的落果。这些水果的价格卖不上去,只能放在家里自己吃,吃又吃不完。

寇红艳琢磨着再找一个项目做,这个项目得既能消化积压的水果,又能在冬闲的时候弥补正常的开销。去哪里找这样的项目呢?她开始广寻门路。

2005年12月,寇红艳偶然间从电视中看到了养殖黄粉虫的项目,并且了解到黄粉虫可以吃水果,就产生了兴趣,她打算买点种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