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定律、经济学定律大全集(超值金版)(家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超值金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00:05:59

点击下载

作者:凡禹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定律、经济学定律大全集(超值金版)(家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超值金版)

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定律、经济学定律大全集(超值金版)(家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超值金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定律、经济学定律大全集( 超值金版)( 家 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超值金版)作者:凡禹排版:小不点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2-01ISBN:9787510421839本书由北京兴盛乐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 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前言揭秘人生轨迹的黄金法则

有的人出身贫寒,最终却家财万贯;有的人出身显赫,最终却一贫如洗。

有的人忙忙碌碌,始终都碌碌无为;有的人轻轻松松,一生却大有作为。

有的人豪宅名车,每日却郁郁寡欢;有的人漂泊流浪,每天都兴致勃勃。

有的人大把投资,最后却血本无归;有的人小打小闹,结果却大赚一笔。

……

这一切,究竟是命运弄人,还是人生变幻?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从命运与人生说开去。

命运,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话题;人生,是一个永恒而无尽的话题。不管是中国的《易经》,还是古埃及的塔罗牌,抑或古巴比伦的占星术,无不试图洞穿两者之间的秘密,希望寻找到命运背后的那位神秘的主宰者,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人生。

大道至简,对于命运与人的关系,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命就好像是我们已经上了牌照的私家车,其本身的质量好坏已经注定;运则好比我们出行的道路,其好坏就是每段路的路况,即走好运就是赶上好路况,走霉运就是赶上了颠簸难行或拥堵的坏路况。人,就是驾驶这辆私家车的司机。前进的方向,何时加油提速,何时刹车停下,等等,这些都由司机来掌管。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车子有了,路有了,司机有了,那交通法规呢?没错,无论路况好坏,司机驾驶汽车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否则就要受到惩罚。那么,这些交通法规指的又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你一生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学、经济学定律!

正如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其自有的生存定律一样,人生的轨迹也是在那些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与经济学规则下进行着:

我们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进步。——皮尔斯定理

我们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任何时候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情绪定律

我们对于自己的错误、缺点总是可以很轻易地原谅,而对于别人的却不行。——自我宽恕定律

我们越是想预测经济,越是面临着许多测不准的情况,如股市、基金等。——测不准定律

我们都有权使用资源时,就会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公地悲剧

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却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钻石与水悖论

我们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我们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250定律

……

这些神奇的定律,就是我们人生轨迹上的黄金法则,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转弯、加速、停止……它们如同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一个新的天地,让我们从纷乱的表象中看到其本质,然后顺势而为,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它们如同照亮人生的明灯,指引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不再为世俗所惑,不再为外物所累。掌握了它们,我们就可以在彻悟人生的同时,创造出更精彩的人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黄金法则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去运用,运用时又该注意些什么,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命题。

对此,本书分别从心理学和经济学两大角度着手,辑选了近百个神奇而经典的定律和法则,以帮助你看清复杂世界背后的真相,洞悉成功人生的方略。

只要你愿意,本书将让你告别昨日乏味的生活,从现在起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

墨菲定律、皮尔斯定理、不值得定律、布里特定律、250定律……

一个定律就是一盏明灯,点亮盏盏明灯就会启迪智慧、改变命运、重塑人生。上篇彻悟人生的心理学定律何谓人生?是天堂,是地狱,是不可抗拒的生、老、病、死,还是懵懵懂懂的入世与出世?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似乎都若有所思,但又很难彻悟。当我们背起行囊,开始在人生之路远足时,仿佛只能看到这条路遥遥无际,却辨不清沿途的风景究竟如何——是路漫崎岖,还是宽广坦荡?是风雨交加,还是风和日丽?然而,无论我们对此充满幻想、好奇,抑或疑惑、恐惧,始终有一些规则——那些神奇的心理学定律,在影响着我们、支配着我们。彻悟这些规则,我们也就彻悟了人生。第1章皮尔斯定理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是有知的开始

皮尔斯定理由美国贝尔电话电报公司实验室著名科学家、“卫星通讯之父”约翰·皮尔斯提出,旨在告诉人们,做人贵有自知之明,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进步。“不自知”是一种危险

有一只乌鸦,看到老鹰总是能抓到羊吃,而自己也和它一样长着翅膀、尖嘴和爪子,于是它就想自己肯定也能抓到羊来吃。可是,当它扑向羊的时候,不但没有抓到羊,还被羊角给扎死了。

不难看出,这只乌鸦犯的就是不自知的错,它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鹰的差别,只是想当然地认为鹰能做到的它也能做到,结果白白地送掉了性命。

与之类似,人若不自知,同样会非常危险。

春秋时期,有一段时间越国政治混乱,兵力疲弱。作为“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认为,这正是攻打越国的好机会,于是就要出兵讨伐越国。这时,有一个名叫杜子的人前来劝阻。他问楚庄王:“大王要攻打越国,为的是什么?”楚庄王答:“因为越国现在政治混乱,兵力疲弱!”杜子听后,意味深长地说道:“一个人的智慧就好比人的眼睛,能够看清楚很远的地方,却始终无法看见自己的眼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国打败,已经丧失了许多的国土,这是国家的兵力疲弱;有人在国内造反,官吏却无法制止,这是政治混乱。目前,楚国兵弱政乱的情况与越国不相上下,而您还要出兵攻打它,难道您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吗?”听了这一席话后,楚庄王立即取消了攻打越国的计划。

有很多人都像楚庄王一样,只看到别人的不足,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样是很危险的,不自知的人很可能在战争中送命,在生活工作中失败。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谨记中国的那句古训: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也正是皮尔斯定理所要告诉我们的做人精髓。若做不到自知这一点,无论身居显赫,还是大权在握,“不自知”都是一种危险。

不得不承认,人类的智慧可以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却偏偏难以认识自己。因为不认识自己,所以自命不凡;因为不认识自己,所以性情狂妄;因为不认识自己,所以才会逃避;也正因为不认识自己,才会在自己的强项上重重地摔伤。

因此,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才可以让我们不迷失自我,远离危险。自知“无知”是最大的智慧

在古希腊,雅典的一个神庙里,有一道神谕,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却说:“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之所以神说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天下最大的智慧就是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妄自尊大的人,而却缺少那些真正意识到自己无知的人。越是有智慧的人,越能看到自己的无知。一个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却是个真正一无所知的人。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想想看,孔子本身就是一位老师,是一位智者,但他却并不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反而谦虚地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遇到的人中肯定会有自己的老师。不仅如此,孔子还说要“不耻下问”,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是进步的起点,要真正取得进步就要靠不耻下问来填补自己的无知。大家都知道孔子一生收了不少徒弟,却不知他也拜了不少老师,只要他有不懂的问题就立刻向别人请教。也许,正是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不耻下问的精神成就了孔子。

美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总统——林肯也是如此。林肯的父亲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木匠,母亲是一位平庸的家庭主妇,而他却有着超凡的文笔,极强的处理事务和管理的能力。更让人吃惊的是,他一生只进过不满一年的学校。他是如何获得那些学识和能力的呢?原来,林肯从小就能看到自己的无知,无论是农夫、商人、律师还是村儒学究,他都能从其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他说:“每个人都可能做我的教师。”正是这种态度,让他的知识不断积累,让他的能力不断增强,只进过不到一年的学校却能成为总统。

为人应谦虚,而真正的谦虚,是在对自我进行过清晰剖析后,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而流露出来的真实态度,不是表面上做做样子而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真诚的建议,促进自己改正不足。

学海无涯,没有人是无所不知的。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并没有什么丢脸的,反而是促进自己弥补无知的前提。无论你的人生追求是什么,雄心壮志是什么,在达成这些之前,首先要把自己给做好了。换句话说,只有先把自己做好了,你才能达成你的人生追求、雄心壮志。

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最前面,就是因为这是后面几项的前提和根本。只有先修好身,才可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修身修什么?首要的就是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断地去完善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然后不断地去填补空白。如何修?就是要不断地自省,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才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与不足。

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不要让自大阻挡你前进的步伐。正所谓“大智若愚”,那些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不自以为是,而是处处都以“无知”的面目示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谦虚待人,不耻下问。定律画外音:测试你是否具备自省能力

最大的智慧就是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可人怎么能知道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呢?那就要靠自省。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慎独。自省才能自制自律,自律才能自尊自重,自重才能自信自立。你有自知之明吗?你具备自我反省的能力吗?请做下面的测试。

当你在喜欢的异性面前,做了一件失败的事时,你有什么感觉?

A.向她道歉

B.马上离开现场

C.恨不得一死

D.觉得无所谓

测试结果:

选A:你是个很有自省能力的人。你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对于错误和缺点都看得很轻,认为犯错了就改正,有缺点就改掉。无论自己做了什么,自己是怎样的,都敢于去面对,去认识。不仅懂得自省,而且懂得纠正。这样的你,会变得越来越“美”的。

选B:你是个不敢面对真实自我的人。你害怕看到自己的缺点,害怕知道自己是个不完美的人。对于缺点和不足,你没有足够的接受和应对能力。你宁愿逃避和自我欺骗,也不愿承认和面对真实的自己。其实,人无完人,有缺点有不足并不可怕,怕就怕不敢面对,这样你将永远也无法改掉这些缺点和弥补这些不足。所以,勇敢地面对自己吧。

选C:你是个很不会自省的人。你不容许自己犯一点错,如果看到自己的缺点,你就会失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所有勇气。自尊心太强,又是个自哀自怜的人。不管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就那么懦弱又“要强”地活着。你怕自己被人看不起,怕被人批评,于是总是用极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点点污辱都有可能把你逼上绝路。不要害怕被批评,不要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其实,批评是对你的一种帮助,要敢于承担错误、改正错误,不要太消极、太极端。

选D:你是个会自我反省的人。你个性倔强,重视感情,敢于面对,敢做敢当。虽然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而犯下一些错误,但你懂得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做错了。但是,你虽然知错,却并不改错。你很少会向人道歉,觉得自己知错就好,对自己的缺点也很了解,却安于常态,不思改变。这样,虽然知错却不改,对于进步是一点帮助也没有的。所以,还是赶快行动起来,知错也改错吧。第2章情绪定律你的情绪决定你的一切

情绪定律,指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任何时候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即使有人说某人很理性,其实当这个人很有“理性”地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受到他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的,“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情绪是一种惊人的“心”力量

有个岛上生活着一个未开化的民族村落。一天,村里发生了一桩杀人案。为了查清罪犯,人们请来了一名巫师。巫师让所有嫌疑分子都喝了“法液”——一种有一定毒性但不至于毒死人的液体,并告诉他们,这种“法液”只对杀人凶手起作用,清白的人不会有事。结果,喝了法液的所有嫌疑人,几乎都安然无恙,唯独一人,终日绝望,没过多久便死去。

究其原因,我们就要到情绪上找答案了。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兴高采烈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做什么都顺手;情绪一落千丈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事都不顺心,什么都做得不好。其实,这就是情绪的强大影响力。“法液”缉凶的例子亦是如此,清白的人坚信“法液”不会伤害自己,情绪安然,身体也就无恙;而真正的凶手却由于心存恐惧,认为“法液”对身体伤害很大,情绪低落,终日绝望,自然容易走向死亡。

人们常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没错,德国著名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曾因自己的情绪变化,差点儿造成一个天才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有一天,奥斯特瓦尔德由于牙病,疼痛难忍,情绪很坏。他拿起一位不知名的青年寄来的稿件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满纸都是奇谈怪论,顺手就把这篇论文丢进了纸篓。

几天以后,他的牙痛好了,情绪也好多了,那篇论文中的一些奇谈怪论又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于是,他急忙从纸篓里把它拣出来重读一遍,结果发现这篇论文很有科学价值。他马上给一份科学杂志写信,加以推荐。

后来,这篇天才之作发表了,并且轰动了学术界。该论文的作者也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事实上,情绪的好与坏同我们自己的心态及想法密不可分,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情绪定律。一件事,在别人眼中看着是悲哀的,在你眼中也许就是喜乐的,关键是自己怎么想了。下面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糊糊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糊糊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这个棺材,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红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人类拥有数百种情绪,它们或泾渭分明,如爱恨对立;或相互渗透,如悲愤、悲痛中常常掺杂愤恨或愤怒;或大同小异的情绪彼此混杂,十分微妙。在这些纷繁复杂、波谲云诡的情绪面前,语言确实有些苍白无力。“我的情绪我做主”

还记得这样一句广告语——“我的地盘我做主”吗?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把这句话演绎到情绪管理上也非常合适——“我的情绪我做主”。如果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对一件事的看法,我们的情绪也就会得到很大的影响和改善。

有位老人,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雨伞的,小儿子是卖草鞋的。晴天时,她心想:“真糟糕,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了。”雨天时,她又想:“真糟糕,小儿子的草鞋卖不出去了。”所以,老人每天都是愁容满面、忧心忡忡。

突然一天,邻居告诉她,你换过来想一下不好吗?晴天时,你就想小儿子的草鞋可以卖出去了,不是很开心吗?雨天时,你就想大儿子的雨伞可以卖出去了,是不是也很开心呀?老人听了这番话,就照着做了。

从此以后,老人每天都很开心,常常笑容满面。

许多时候,我们也和那位老人一样,对于同一现实或情境,从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如果从另一角度看问题,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漫漫人生路上,要么是我们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我们,而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的,就是我们的情绪。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消极不良时可以像敌人一样袭击我们,积极健康时可以像朋友一样帮助我们。

要知道,自己快乐的钥匙不是掌握在别人手中,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郁闷也好,快乐也好,其实都不是由外界原因所造成的,而是由我们自己的情绪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而不能被情绪所左右。

正如心理学家所证明的:人不仅仅是消极情绪的放大镜,而且也是积极情绪的制造者,生气郁闷只能是折磨自己。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样就可以时常保持积极情绪。

保持积极情绪状态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宽容别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掌握有效的自我调节的方法等。如果你不慎掉进了河沟里,不妨想想也许有一条鱼会游进你的口袋;当你参加一些重要的考试或活动,感到非常紧张,可以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这样自然就会冷静下来,信心百倍;当遭遇困难和逆境时,想想“失败乃成功之母”,振作精神,那么下一步就会走向成功。定律画外音:测试你的情绪是否稳定

下面是一个情绪稳定性测验,请仔细阅读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1.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摄的照片,你有何想法?

A.觉得不称心

B.觉得很好

C.觉得可以

2.你是否想到若干年后会有什么使自己极为不安的事?

A.经常想到

B.从来没有想过

C.偶尔想到过

3.你是否被朋友、同事或同学起过绰号,挖苦过?

A.这是常有的事

B.从来没有

C.偶尔有过

4.你出门之后,是否经常再返回来,看看门是否锁好,是否带钥匙等?

A.经常如此

B.从不如此

C.偶尔如此

5.你对与你关系最密切的人是否满意?

A.不满意

B.非常满意

C.基本满意

6.半夜的时候,你是否经常觉得有什么令人害怕的事?

A.经常

B.从来没有

C.极少有这种情况

7.你是否经常因梦见什么可怕的事而惊醒?

A.经常

B.没有

C.极少

8.你是否经常做同一个梦?

A.有

B.没有

C.记不清

9.有没有一种食物使你吃后呕吐?

A.有

B.没有

C.记不清

10.除去所看见的世界外,你心里有没有另外的世界?

A.有

B.没有

C.记不清

11.你心里是否时常觉得你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

A.时常

B.没有

C.偶尔有

12.你是否曾经觉得有一个人爱你或尊重你?

A.是

B.否

C.说不清

13.你是否常常觉得你的家庭对你不好,但是你又确知他们的确对你好?

A.是

B.否

C.偶尔

14.你是否觉得没有人十分了解你?

A.是

B.否

C.说不清楚

15.早晨起床后,你经常有什么样的感觉?

A.忧郁

B.快乐

C.讲不清楚

16.每到秋天,你经常的感觉是什么?

A.秋雨霏霏或枯叶遍地

B.秋高气爽或艳阳天

C.不清楚

17.你在高处的时候,是否觉得站不稳?

A.是

B.否

C.有时是这样

18.你是否觉得自己身体很好?

A.否

B.是

C.不清楚

19.你是否一回家就立刻把房门关上?

A.是

B.否

C.不清楚

20.当你一个人在家时,你在自己的房间里把门关上后,你心里是否会觉得不安?

A.是

B.否

C.偶尔是

21.当一件事需要你作决定时,你是否觉得很难?

A.是

B.否

C.偶尔是

22.你是否常常用抛硬币、翻纸牌、抽签之类的游戏来测凶吉?

A.是

B.否

C.偶尔

23.你是否常常因为碰到东西而跌倒?

A.是

B.否

C.偶尔

24.你是否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入睡,或醒得比你希望的早一个小时?

A.经常这样

B.从不这样

C.偶尔这样

25.你是否曾看到、听到或感觉到别人觉察不到的东西?

A.经常这样

B.从不这样

C.偶尔这样

26.你是否觉得自己有超乎常人的能力?

A.是

B.否

C.不清楚

27.你是否曾经觉得有人跟着你走而心里不安?

A.是

B.否

C.不清楚

28.你是否觉得有人在注意你的言行?

A.是

B.否

C.不清楚

29.晚上当你一个人走在街上时,你是否会觉得前面有危险?

A.是

B.否

C.偶尔

30.你对别人自杀有什么想法?

A.可以理解

B.不可思议

C.不清楚

测试结果:

以上各题的答案,选A得2分,选B得0分,选C得1分。请将你的得分统计一下,算出总分。

0~20分:表明你情绪稳定、自信心强,具有较强的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你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理解周围的人们的心情,能顾全大局。你是个爽朗、受人欢迎的人。

21~40分:说明你情绪基本稳定,但较为深沉,对事情的考虑过于冷静,处世淡漠消极,不善于发挥个性。你的自信心受到压抑,办事热情忽高忽低,易瞻前顾后、踌躇不前。

41~50分:说明你情绪极不稳定,日常烦恼太多,使自己的心情处于紧张和矛盾之中。

51分以上:这是一种危险信号,请你务必找心理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第3章眼不见为净定律多点勇气,没必要自欺欺人

眼不见为净定律,是指存在一种自我欺骗的行为,或一种自我心理保护的机制,即当人们看到自己难以接受的事物或遇到无法忍受的事件时,一般采取否定、逃避的态度。自欺欺人与自我安慰

眼不见为净定律让我们看到:自己讨厌的东西没有在我们视力范围内的话,这些东西所带给我们的不快就会消失。这也是为何人们常说“眼不见为净”的原因。关于这句俗语的由来,其实还有一个相当有趣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秀才喝酒后在一起抬杠。一个说天下万物水洗为净,另一个却说眼不见才为净。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的,实在是相持不下,便一起去请乡绅判断,并且压了赌注,谁要是输了,就得把自己的一半财产和妻子输给对方。乡绅也认为天下万物水洗为净,因此那位说“眼不见为净”的秀才输了。

那位输了的秀才,愁眉苦脸地回到家里。妻子王氏赶忙来问出了什么事,听了秀才的回答,妻子大哭起来。可王氏是位聪明人,哭过之后,立即就想到了一个解救的办法。于是,她就对秀才说:“相公,你虽把我输给别人,但我走也要走得像个样子。你明天中午去把众乡绅请来吃一顿饭吧!”秀才知道自己对不住妻子,对于妻子的要求半点也不敢马虎。

第二天中午,乡绅们都准时出现在那位输了的秀才家里,其中还包括那天取胜的那位秀才。入席后,酒过三巡,王氏突然从屋里出来,手里还端着一个马桶。只见她把马桶放在门口,用清水把马桶刷了三遍,又用热水把马桶擦了三遍,最后又用清水把马桶冲了三遍。看到这些,众人皱起了眉头,吃饭的心情霎时少了许多。王氏不慌不忙,又用抹布把马桶里外擦了个净,然后带着马桶进了厨房。过了一段时间,该上饭了。只见王氏端着她刚才刷的那个马桶,大摇大摆地出来了,并把马桶放在桌上,打开马桶盖,说:“大家请用饭吧!”在座的人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不过,往马桶里一瞧,里面竟是热气腾腾的白米饭。那个获胜的秀才突然恍然大悟,说:“是我输了。不是水洗为净,而是眼不见为净!”

于是,这个俗语便传开了。

试想,假如王氏不把马桶端出来让大家看到的话,只是用碗盛饭出来给客人们,那么他们也不会认为那米饭是不干净的,肯定也会像往常一样吃起饭来。人们就是这样过于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而不是去分析事情的真相,而且人们也习惯于自我欺骗。

再比如,你的饭里有条虫子,如果你没看到的话,你不会认为饭不干净,但当你发现时,你会再也吃不下去,而且还会想把已经吃进去的吐出来。有时候,衣服上溅了油渍,没看到的时候,你会认为衣服是干净的,如果偶然看到了,就非得把它洗了才行。每个城市里都有污浊的地方,而如果你没有看到过这些地方,你会认为城市的每个地方都很干净,一旦你看到了,就再也不会这样认为。

在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有人说:“管它呢,眼不见为净!”每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一般都认为讲这话的人遇到了什么难办或烦心的事。对于不好处理或难以接受的事时,我们的第一选择一般都是“眼不见为净”。只要那些让我们不快的事不被我们看到,好像那些难办的或烦心的事就不存在了。还有,往往在自我宽解时,我们也会常常说到这句俗语,时常它也会起到很好的自我安慰的效果。然而,这却是一种自我欺骗,事实却没有半点改变。如果将来你再看到那些事和人时,你将会受到更严重的打击,承受更巨大的痛苦。

所以,对于自己,一时的自我安慰是可以的,但是经常性的自我欺骗却是要不得的。与其逃避,不如勇敢地面对

你多半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自己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真的。先否定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然后再慢慢接受它。如钱包不小心丢了,我们就是不愿相信这个事实,总认为它还在某个地方等着我们把它找到。可事实上,它是真的丢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指出,我们身体里存在着一种心理保护机制,当我们遇到令我们不快或痛苦的事情时,就会自觉地采取一种完全否定的态度,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当我们做了我们不该做的事情时,我们也会用否定的态度来减轻我们的负罪感。

例如,儿童不慎将花瓶或杯子摔破后,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而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不敢再看已被打破的东西,就如同掩耳盗铃一般。还有,自己心爱的人离开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大学失之交臂,努力了许久的工作不被肯定,房子突然发生了火灾,朋友突然出了车祸,自己莫名得了重病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究其根本,这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正是用自我欺骗的方法来减轻痛苦,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然而,事实就是事实,不是你告诉自己没发生过,它就不存在了。最终,你必须要去面对。

客观来讲,越早地面对,才会使痛苦减轻到最小;越是逃避,受到的伤害越大。自我欺骗最终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虽然有时会缓解疼痛的程度,但那都是幻象,等到清醒的时候疼痛会加倍。躲在沙子里,敌人也不会放过你,只会让敌人更轻易地抓到你。所以,当坏事发生的时候,当危险面临的时刻,我们首先要接受现实,没有什么是不可接受的。

要知道,对于任何痛苦,当你真的敢于接受时,它的疼痛度就会降低很多。因为,你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只要你拿出勇气,敢于面对,那么这世界上就不存在过不去的坎。

能获得成功的人,是敢于面对自己惨淡人生的人,是敢于接受一切打击磨难的人,是敢于挑战各种艰难困苦的人。所以,与其不断地逃避,不如努力去面对现实。定律画外音:测试你是否会自我欺骗

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每当这个时候为了自我安慰就不得不自我欺骗,以减轻我们的痛苦。告诉自己很幸福,告诉自己很快乐,这些都是真的吗?你现在的生活中存在自我欺骗吗?做下面的测试就知道!

有名的画廊现在正在搞名画特展,在会场靠近出口处有一幅标题为《高楼间的天空》的画作。你认为画家是如何完成这幅画的?

A.站在大楼之间,边往上看边完成的。

B.躺在地面之上完成的。

C.先拍成照片,回到工作室之后才完成。

测试结果:

选A:你有自我欺骗。也许你小时候曾经受过父母严厉的教育,有过多次自己想做什么事情被父母禁止的体验。所以,你就欺骗自己那些东西都是不好的东西,你不应该去想它们,来减轻自己的痛苦。你对于自己真正想的和要去做的,往往隐藏在内心深处,谁也不告诉。

选B:你不会自我欺骗,但是你对自己的评价总是过低。因为小时候有被人当做坏孩子的经历,所以你潜意识里总是有这个阴影和暗示。你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坏人,其实你并未做过什么坏事,但是每当你做好事时,到最后都会改变方向,因为在你看来,自己是坏人,不应该做这种事。

选C:你会自我欺骗。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总是有“或许不会有人喜欢我真正的样子”的不安心理,所以你在人前和人后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第4章晕轮定律管中窥豹未必准,以偏概全要不得

晕轮定律,又称“光环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指人们看问题时,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是一种在突出这一晕轮或光环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从“情人眼里出西施”说开去“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为爱慕之情所迷,觉得所爱女子无处不美。黄庭坚的诗“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斯为得”便是由这句古话而来的。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她)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双方看来也是无所谓的。

其实,这就是晕轮定律的表现。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博达列夫实验,亦证明了同样的道理:

在课堂上,苏联学者博达列夫向两批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告诉第一批学生这是一名罪犯,因杀人而入狱;告知另一批学生这是一个物理学家,曾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然后,他要求学生根据其形象描述他可能具有的性格。结果,第一批学生的评价都是贬义的,而第二批几乎全是赞美的。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效应是由知觉者的情感引起的,对他人的一种主观倾向。由于我们在知觉他人时有一种情感效应,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就容易出现偏差,这一偏差表现为当某人或某物被我们赋予了一个肯定的、令我们喜欢的特征之后,那么这个人就可能被我们赋予许多其他好的特征。

再有,中国有句古话叫“爱屋及乌”,意思是如果爱一个人,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会喜爱。要知道,依我国自古流传的迷信习俗,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那么,为什么还会有“爱屋及乌”的现象呢?

其实,这也是晕轮定律的典型表现。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认识事物时,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或其他事物做出全面的结论。它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和扩张的结果。在晕轮定律状态下,一个人或事物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扩大,其缺点或优点也就隐退到光的背后,被别人视而不见了。

反之,如果某人或某物存在某些不良的特征,那么我们就会被认为他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坏的。后者被称为“坏光环效应”,也被形象地叫做“扫帚星效应”。正所谓“一好百好,一恶百恶”在生活中,“晕轮定律”与“扫帚星效应”经常发生,这些都是人类一种奇妙的内心反应。趋利避害,用好“晕轮”双刃剑

客观上讲,晕轮定律是一把双刃剑,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辩证地对待这顶“光环”。

既然我们知道晕轮定律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和扩张的结果。那么,实际生活中,我们就要注意在评价自己的时候,要实事求是,考虑全面。当别人称赞你的时候,要保持头脑冷静,知道自己的还不足之处;当别人贬低你的时候,也不要自暴自弃,要知道自己还有可取之处,真实客观地看待自己,避免出现以偏概全而导致的错误。

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晕轮定律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麦哲伦如何利用了晕轮定律而成功地获得西班牙国王卡洛尔罗斯的帮助。

在哥伦布航海成功后,为表明自己与投机者或骗子不同,麦哲伦在觐见国王时特地邀请了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路易·帕雷伊洛同往。帕雷伊洛将地球仪摆在国王面前,历数了麦哲伦航海的必要性及种种好处。结果,卡洛尔罗斯国王果然被说服了,使麦哲伦成功地得到资助,进行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然而,在麦哲伦等人结束航海后,人们发现了他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及他所计算的经纬度有诸多偏差。

可见,卡洛尔罗斯国王之所以资助麦哲伦,并不是因为麦哲伦本人或帕雷伊洛的劝说内容,只是因为他认为帕雷伊洛作为专家,其建议一定值得信赖。所以,适当地运用晕轮定律,也将有助于我们积极的发展。

此外,在认识或接触其他人和事物的时候,晕轮定律的负面影响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很大的障碍。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诗人,当他遇到被公认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时,为她的美丽而心动,以至于疯狂地爱上了她。在普希金眼里,—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结婚后,普希金每次把自己的诗读给娜坦丽听时,她总是不耐烦地捂着耳朵说:“不听!不听!”相反,她却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玩,参加晚会、舞会。普希金为了她抛弃了诗歌创作,弄得债台高筑,甚至还为了她与别人决斗而牺牲了生命。

通过普希金的故事,我们要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千万不能让“一俊遮百丑”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和理智。对一个人或事物,不要急于下判断,不要以偏概全,要做全面的了解,避免“晕轮定律”的偏差。

正如著名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先征服自己。”请辩证地对待我们心中的“光环”,理性地走出精彩的人生!定律画外音:测试什么是你心中的“光环”

幻想你在遨游海底,遇到了美人鱼,她送给你一块绽放美丽光芒的宝石,你认为这块石头的光芒是什么颜色?

A.像红宝石一样鲜红的颜色

B.像黄水晶一样黄的颜色

C.像绿宝石一样翠绿的颜色

D.像紫水晶一样泛紫的颜色

E.像钻石一样透明的颜色

F.像珍珠一样雪白的颜色

测试结果:

选A:富有开拓精神,具有发明新事物的才能。如果你将那些新颖的点子付诸实际行动,很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选B:机智而富有知识,头脑聪明、反应迅速。你往往好奇心很强,若好好发挥往往能开创不错的事业,反之则可能会误入歧途。

选C:拥有让身体变得健康的才能。你对身体的科学保养,令你在年龄很大时仍能保持令人羡慕的活力。

选D:充满神秘感,常拥有比常人更为敏锐的第六感。若能好好发挥利用自己的才能,你将取得相当不错的成就。

选E:在潜意识中似乎梦想着发大财,不过想把理想变为现实,你还要培养自己的淘金才能。

选F:具备吸引旁人的特殊气质,拥有超强的人气。相信凭借你的优点,做事时一定可以左右逢源。第5章自我宽恕定律别让自我宽恕成为错误的放纵

自我宽恕定律,是指我们对于自己的错误、缺点总是可以很轻易地原谅,而对于别人却做不到。这种长期的自我宽恕,很容易形成自我放纵,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不怕犯错,就怕不认错

曾经很流行这样一个观念——“我的错误都是别人造成的”。其实,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是坏人,会看到自己的缺点,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虽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或从来都不认为是自己犯了错。

例如,在公交车上,一男人踩了一女人的脚,女人很生气地质问他:“你干什么呢?踩我脚了,你知不知道?”那男人却说:“谁让你把脚放我脚底下的。”从来都不是他的错,什么时候都是别人的错。当然这个例子举得有点夸张,但是实际上这种类似的事真是数不胜数。

当别人指出你的问题时,你一般不是承认,而是狡辩。先来证明这不是我的错,就怕承担责任和后果。对于自己的行为,自己的过失,人们总能找到解释的理由。这理由往往又和他人有关,也就是说人们惯常于推卸责任而不是承担责任。

在人们的心目中,犯了错就要接受惩罚,为了避免惩罚就先把责任推一边去,或者干脆不承认,也不推诿。有些人,让他认个错,比杀了他还难。这是自尊心太强的缘故,他不容许自己犯错。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人,都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这样会有损他的形象和自我评价。自卑的人,也不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越是自卑,就越害怕自己犯错,不敢承认自己犯错,因为这样会被别人看不起,自己也会更自卑。人类的这个天性,真是可笑至极。“所有的错误都是别人造成的,我是被逼无奈的。”一个杀了别人全家的犯人,被抓获后,不仅毫无一丝悔改之意,还说:“是他们逼我的,都是他们逼我的。如果他们不逼我,我也不会这么做。”一个专抢富人的劫匪,在被抓获时,说:“他的钱来路也不干净,我抢他是应该的!”一个盗窃犯被抓后,说:“谁愿意当小偷?如果不是这个社会不公平,不给我一条活路,我也不至于走到今天。”总之,一切罪行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别人造成的,不是自己故意犯的。连罪犯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还有,自己起晚了迟到了,却说:“路上碰着个熟人,非拉我说话。”不小心把别人的杯子撞到了地上,却说:“你怎么把杯子放在这么不安全的地方啊?”泼水泼到了人,却说:“谁让你站那儿的?”反正,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错的。也正因如此,才会出现不可开交的争吵、无法解决的矛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个人都认为个人有理,都看不到别人的理。不懂得互相体谅和宽容,关系只能越闹越僵。

如果说自私是人类的本性,自我保护是人类的天性,自恋是人类的秉性,那么人类就应该在后天中多多学习宽容和体谅他人的能力。

错了就是错了,承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敢于承认错误,才能获得进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了错误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错、不认错、不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在看到别人缺点的时候也要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对自己严一些,对别人宽一些

胡小梅认为自己是个很高尚善良的人,很讨厌那些背地里说人坏话和向领导打小报告的人。但是,她的消息又是最灵通的。每次工作休息之余,她都会向大家爆很多领导和同事的料,当然是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同事们议论领导的话,她有时候也会不小心透露出一些给领导。久而久之,大家发现一直号称最讨厌背地说人坏话和打小报告的人,却是最经常做这两样事情的人。

人就是这样,不喜欢别人背地里议论自己,却喜欢在背地里议论别人。中国有句古话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说的正是自我宽恕定律。自己犯多大的错都是可以原谅的,而别人犯一点错就应该受到重重的处罚。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我们往往对自己放纵,对别人严苛。

人性有个根深蒂固的特点,就是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却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比如,上学的时候,考试结束后,老师让自己统计自己的错题,往往会少算一两道。如果让你去挑别人的错误,那么你会连最小的错误都看到。这就是“自己行,别人不行”的态度。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常言道:“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所以,古人倡导“一日三省吾身”。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即时改正。这本来是件简单的事情,但因为能做到的人太少了,所以才显得难能可贵。

现实生活中,很多纷争都是由于我们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却非得要让对方承认错误而引起的。古人云:“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东风。”如果人人能做到这样,那么这世间将少了那许多的纷争。所以,我们要懂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平时不要太与他人计较,也不能太放纵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步,完善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正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如果能以这样的态度对人对事,那么就能化隔阂为理解,化矛盾为情谊,变错误为机遇,变不足为优势。《菜根谭》里说:“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待自己要严苛,对待别人要宽容。对自己过于放纵,只能让自己的惰性越来越大,错误越犯越多。对别人过于苛刻,只能徒增麻烦和烦恼,让自己越来越不招别人喜欢。

所以,面对自我时,我们要戴上眼镜仔细瞧毛病;而面对别人时,我们要摘掉眼镜使劲想优点。定律画外音:测试你性格中有哪些缺点

每个人的性格里都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而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对于自己,我们往往过于宽容,所以很难看到自己的不足。你有哪些缺点你知道吗?如果不知道就来测测吧!

你经营一家专卖甜品的小店,因为口味特殊多样,所以尽管已经开张五年多了,还是生意兴隆。后来,隔壁巷子也开了一家甜品店,而且搞的是低价策略,使得你的生意大受影响,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A.再观察一阵子

B.研发更多新口味

C.生意难做,决定转行

D.以低价迎战

测试结果:

选A:你的缺点是逃避现实。对于现实,你总是有点恐惧,对于困难你总是感到害怕。所以,一遇到难事或者别人对你的能力产生质疑时,你就会选择逃避,不去做这些事,不去理这些人,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这些事,去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一般会给人留下怯懦的印象。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你不可能一辈子都这样躲躲藏藏地生活。所以,还是学会勇敢地面对现实吧。

选B:你的缺点是习惯性地推诿责任。你总是在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把自己的错推到别人身上,好像你永远都只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这是在欺骗别人,也是在欺骗自己,长此以往,你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还会养成一堆的坏习惯、坏毛病。不要再推卸责任了,学会承担吧。

选C:你的缺点是喜欢占别人便宜。无论如何,总是要占到别人一点便宜你才肯甘心,而且还不想让别人知道你占了他们的便宜,都是暗地里进行的。占到别人的便宜,你会很高兴,总觉得是自己赚了。其实,你之所以爱占便宜,是因为内心深处老是有一股莫名的好胜心在蠢蠢欲动,或许你自己没发觉,或许你假装不承认,但它却是让你无法有大格局性格的主因。

选D:你的缺点是过于有心机。虽然你未必真的会使出什么坏把戏,但总是显得不够敦厚踏实。别人和你交往时总是会隐约感觉到一种不舒服。你太在乎自己的利益,而对于别人的事几乎漠不关心。这样的你,是交不到好友,得不到快乐的。可以变得简单一些,可爱一点。第6章吸引力法则心想事成的秘密

吸引力法则,指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同样性质的东西会因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我们的思想、情感、语言、行动结合在一起后的能量形式,将会吸引与其本质相同的人、事、物。关注什么,吸引什么

你身上发生的一切事情,无论好坏,都是你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吸引来的,你的思想时刻发射出某种信息,影响了你周围的事物,促使它们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哈佛智慧告诉学生:你想要什么,你便会得到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活磁铁,我们生命中的财富、成功、幸福、健康都是我们吸引而来的,同样一个人之所以失败、贫穷,也是因为他内心吸引的结果。这便是吸引力法则。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最关注的事物往往最有可能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仔细想想,这个法则似乎不合常理——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健康和幸福生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也不能说明吸引力法则就失效了。相反,如果我们真的专注于某事,那它发生的概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很多人之所以没有过上他们“希望”的美好生活,主要是因为他们通常并没有专注于拥有这些事物——而是专注在他们没有这些事物上。

这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了吸引力法则的正确性——“关注什么,吸引什么”。如果你专注于自己如何获得健康,如何获得财富,如何快乐地生活,那么你的生活将会充满希望。

如果你渴望获得什么,那么请你首先想象一下获得它之后的感受,这是你吸引它们的唯一途径。然后,你要让自己相信,你一定能拥有这一切,你也值得拥有这一切。最后,你要时刻专注于上述积极的想法和感受。

福特有一句名言:“你认为你行或者不行,你都是对的。”思想决定现实,一个人想什么,他就会做什么,最后他就会得到什么。吸引力法则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强调人的思想和信念对事件结果拥有决定性的影响。要想改变结果,就必须改变思想。

要牢记“宝藏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人的意图统治着人的注意力。

一个拥有坚定信念,并且充满自信的人,其本身所说的话就是坚强有力的,并且可以增强可信度,感染他人,以至于人们对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无意识地感觉到:“一个人的天赋将为他自己创造发展的空间,并把它带到伟人的面前。”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你就能找到你的天赋,然后你的天赋会极大地提升你,并把成功的桂冠戴在你的头上。

只要相信有些事情是可能的,那么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过去的伟大发明都是那些最有信心的人开创出来的。他们的信念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行动和思想等。当信念通过实际行动而得到支持时,它就会带来可观的成果。这便是吸引力法则——一个亘古不变的宇宙法则。发挥吸引力,将爱情进行到底

根据吸引力法则,想获得真诚、永久的爱情,想将自己的爱情进行到底,一定要时刻对你的爱情抱有希望。

通常,实现这种积极的关注和希望,可以通过六个方面进行。

第一,明确你想要的爱情是什么。在你设想甜蜜的情侣关系或美满的夫妻关系之前,你应当知道这对你意味着什么。不要错误地定义你理想的对象是多么特别的人,而忽略了自己所渴望的生活的真实本质。把你想要的进一步明确起来,是感受、情感,还是体验?然后,画出那张“脸”。

第二,用你希望的被爱方式来爱自己,为自己说些自己喜欢的话,做些自己向往的美好的事情。要知道,当你善待自己的时候,别人往往会用同样的方式善待你。

第三,用你希望被爱的方式去爱别人。要想为你渴望的爱情关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就要用你喜欢被爱的方式去爱别人。因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吸引也是相互的,你渴望得到爱,就要学会付出你的爱。这是获得美满爱情的另一个有效办法。

第四,如果你对当前的爱情不满意,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经常空谈自己的伴侣?有可能你无意识地就将自己的伴侣限定了,总是想着他从前是什么样子,而没有为他可能改变的形象留有思维空间。如果是这样,快回到现实中来吧!

第五,敞开你心扉,放开你的思想。随时触摸你内在的想法,包括你的情感、内在的感受和直觉,并尊重它的指引。正如歌中所唱:“跟着感觉走,让它带着我,心情就像风一样自由……”

第六,放弃没有意义的事物。为了迎接你美好的期望,如一段浪漫的爱情、天长地久的婚姻等,你一定要抛开使你情绪低落的事物,把所有让你感觉不好的事物统统抛弃。这样,你才能“腾出空间”,让生活为你带来一些更好的事物。

事实上,人海茫茫,两个人真正走到一起,并能一直携手走到人生的尽头,除了保持彼此在生活、感情上的积极期望外,还要注意保持自身的吸引力,或者提升自身的吸引力。

任何时候,微笑都是保持吸引力的良方。无论在婚前,还是在婚后,你的微笑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总会让对方心情愉悦。

还有,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你要学会倾听。无论他是烦闷,还是极其高兴,听听他的心里话,这样有利于你们有更深层次的共识。

此外,最好不要在对方面前提你的旧情人。因为,那样很容易会伤到你现在的另一半。定律画外音:测试你对异性的吸引力

你是受异性瞩目的万人迷,还是被异性冷落的丑小鸭?做了下面的测试,你就明白了。请由第一题开始,然后依照指示前往下一题。

1.你旅行时,最想去哪个地方?

A.北京→题2

B.东京→题3

C.巴黎→题4

2.你是否曾在观看感人的电影时泣不成声?

A.是→题4

B.否→题3

3.如果你的男(女)朋友约会时迟到一个小时还未出现,你会:

A.再等30分钟→题4

B.立刻离开→题5

C.一直等待他(她)的出现→题6

4.你喜欢自己一个人去看电影吗?

A.是→题5

B.不→题6

5.当他(她)在第一次约会时就要求吻你,你会:

A.拒绝→题6

B.轻吻他(她)的额头→题7

C.接受并吻他(她)→题8

6.你是个有幽默感的人吗?

A.我想是吧→题7

B.大概不是→题8

7.你认为你是个称职的领导者吗?

A.是→题9

B.不是→题10

8.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你希望自己的性别是:

A.男性→题9

B.女性→题10

C.无所谓→D型

9.你曾经同时拥有一个以上的男(女)朋友吗?

A.是→B型

B.不是→A型

10.你认为自己聪明吗?

A.是→B型

B.不→C型

测试结果:

A型:你对异性有很大的吸引力!你应该是一个很有气质的人而且深谙与人相处之道,你很懂得支配你的时间,所以你在异性中很受欢迎。

B型:你很容易便可以吸引异性,但是你并不容易陷入爱情的陷阱。你的幽默感使得人们乐于与你相处,他(她)与你在一起时非常快乐!

C型:你并不能特别吸引异性,但是你仍然有一些优点,使异性喜欢跟你在一起。你应该是一个很真诚的人,而且对事物有独特的眼光。

D型:你并不能吸引异性。你没有十分渊博的知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人格特质。对异性来说,你显得过于平庸,所以你并不受异性的欢迎。第7章不值得定律值得或不值得,因你而不同

不值得定律,指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一个人如果在做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低,即使成功,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如果在做自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就会感到快乐,并认为每一个进展都很有意义。“值得”与“不值得”

世界著名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年轻时和美国最有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柯普兰学习作曲,附带学习指挥技巧。可就在作曲方面一发不可收的时候,他的指挥才能被当时纽约爱乐乐团指挥发现,并被力荐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结果,他一举成名,在近30年的指挥生涯中,几乎成了爱乐乐团的名片。然而,他并不认为自己非常成功,始终受着“我喜欢创作,却在做指挥”矛盾的折磨……

从伯恩斯坦的事例可以看出,在人们的眼中,他是出色的、成功的;但在自己的眼里,他并不是成功的。因为他的大半辈子都活在苦恼和矛盾之中,甚至最后还是带着深深的遗憾告别了人世。

这就给予我们一个深深的启示:“值得”与“不值得”,距离有多远,就在于我们的内心如何衡量。

如今,不少年轻人得到一份工作后,都渴望证实自己的优秀,但因认为简单小事不值得做,从而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和走向成功的契机。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说: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将之变为现实。年轻人本来就心高气盛,认为自己从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得到重用,就应该得到丰厚的报酬,往往会对手头上的琐碎工作不满,动不动就兴起“拂袖而去”的念头,一位先知说过:“无知和好高骛远是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导致频繁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小事也好,大事也好,都是我们内心价值观的一种判断,我们不妨听听比尔·盖茨的劝告:“年轻人,从小事做起吧,不要在日复一日的幻想中浪费年华。”

还有,李嘉诚当初为了开创自己的大事业,离开舅舅的钟表公司独自闯荡。然而,他并不像如今很多年轻人那样浮躁,而是从小事做起,在打工中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开创事业的新局面,终于成就一代富豪的庞大产业。

那么,究竟哪些事值得做呢?通常,这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第一,价值观。一般来说,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第二,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第三,个性和气质。比如,在企业中,让成就欲较强的员工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员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员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热情。

明白了这个道理,做事或做选择时,我们就要理性地对待内心的“值得”与“不值得”。成功=正确的选择+坚持到底

不值得定律让我们明白:智者,应理性地对待心里的那把尺子,在众多选择中,要认清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值得做的,然后竭尽全力,把这些值得做的事情做好;反之,那些没有意义、不值得做的事情,干脆不要做。

世界著名编剧家贝尔西蒙的每部剧作都堪称经典,很多人都认为他有着过人的才能或智慧。其实,在写每一个剧本之前,他都会先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