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002:英雄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00:12:44

点击下载

作者:赵春阳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史002:英雄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

国史002:英雄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试读:

序一

董志新

不久前,读到忘年交春阳学友的《三国武将排名》一书。新奇的研究视角,新巧的评论方法,新颖的思想观点,令人深受启发。那部书发行不错,首版印行只三个月,就售罄再印。在图书市场下滑的当下,可谓异军突起,闯出一匹黑马。更奇者,近日他又电邮一部书稿:《英雄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且已联系好出版单位,又令我惊诧惊叹。

这部书再次体现出他的研究视野开阔、思想独到新颖和写作灵动机巧的特点。新时期以来,三国文化的研究——以《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为主要文献的研究,其成果表现在著述上,可谓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笔者收藏各种书籍即超百种。但是,从地缘研究切入,分析三国时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以及地缘人才组群,并形成专著,此书可谓开风气之先。

三国军事地理大势,《三国志》里有较多记载,《三国演义》中有详细描写。二者的相同相似度很高,反映了三国时期历史的大趋势和基本面貌。三国时期的战略家,如魏国的曹操、荀彧、郭嘉,吴国的孙权、周瑜、鲁肃,蜀国的刘备、诸葛亮等人,都能谋深虑远,俯视全局,洞彻古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甚至刘晔、张昭、庞统、张松等人,战略眼光,地缘智谋,也非常了得。且不说正史中刘晔劝曹操乘隙夺取汉中是战略高着,就是演义中描写的“张松献地图”论巴蜀形胜的战略谋划,也绝非凡俗之见,足可以依此定西川,取汉中,逐鹿中原,争夺天下。春阳此书,论理取证以《三国志》为主,又随时兼及《三国演义》的相同描写,不仅指出史实的差异,而且丰富证据材料。所以,此作是他阅读和研究这两种书的心得,也就可以作为读者诸君再读三国史志和演义小说的参照和向导!《英雄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在书稿构成上最主要特色是文图并茂。有一种说法:现在是读图时代。“一图胜千言”,形式简捷内涵丰富的图片,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看懂许多地缘知识和道理。本书插图有三种:一是自创的三国政治势力区划图,如各种“中字模型”图;二是区别于平面图的地理地貌示意图,如“汉中与关西之间的军事通道图”“曹操征讨刘备的路线图”等;三是拍摄和选取的三国时期古战场、古关塞、古战道的现场实景图,如“剑门关图”“长坂坡遗址图”“阳平关遗址图”“襄阳古城墙遗址图”等。这些图的制作,利用了现代技术,高清晰,高保真,看起来赏心悦目。增加了书稿的可读性,也增加了书稿的思想分量和厚度。春阳说,制图配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做一张插图要费四五个小时的工夫。可我由衷赞赏此事,因为我从中品味到读图的快乐。相信他的工夫不会白费!

从地缘角度研究三国文化,把握三国大势,吸取三国智慧,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我还联想到平时读书读史时,也见到一些从这个角度解读《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零星资料和片段史实。如军事统帅毛泽东读《三国志·陆逊传》就留下这样的记载。《三国志·陆逊传》中讲到刘备蜀军被陆逊火烧连营一役。为《三国志》作“集解”的卢弼,在这里引用了清代学者钱振皇的评论:“陆逊破先主,无他奇策,只令军士各持一把茅耳。意先主连营,皆伐山木为之,故易火;若土石为之,逊其如之何?!”钱振皇说陆逊攻破刘备蜀军的办法,不过是用火攻;如果刘备不用山木扎营,以土石垒营,陆逊又有什么办法攻破蜀军呢?毛泽东读1957年版的《三国志集解》,至此批注道:“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接不暇,可以各个击破。”(《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第161页)毛泽东指出了两点:(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山木为营,还是土石为营。土石垒营,虽不怕火攻,但由于蜀道险远,粮草供应不便,也不可能保障刘备持久进攻。(二)刘备欲胜吴军,其办法是“打运动战”。从吴军防守较弱的夷陵南边的澧水流域进攻,使吴军分散兵力,然后各个击破。第一点蜀军粮草供应不畅是因蜀道险远,第二点蜀军从澧水流域进攻,这两条谋略都有军事地缘条件在其内。谁都知道,毛泽东是打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大师。他为刘备设谋,与他一贯的军事战略思想是一致的,也是他从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体会。这里说的“打运动战各个击破”,可谓“夫子自道”。当然,从刘备所处军事态势的实际着眼,毛泽东的两点建议也是胜敌之策。至少,刘备不至于遭此惨败。

我由此想到:我们今天从地缘角度研究三国文化有什么意义?有利于引导读者很好地解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价值不消说了,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引导人们修炼整体意识、大局观念和战略眼光。现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许多事情要与国际接轨,短见、浅说、近视都于事无补。只有大处着眼,通盘考虑,顶层设计,才能于事有益。常听有人慨叹:现在缺少各方面的战略家!是的,战略家要靠战略文化来滋润,来修养,来培育。三国时代智者的地缘政治学、地缘军事学,就是一种战略文化。常读这样的书,常思考这样的题,常做这样的事,你就会成为战略智者,成为战略人才。古人说:向高处站,向远处望,向阔处行,向大处做!古人又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古今至理名言:学其大者,思其大者,做其大者,成其大事也!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统帅,他读史吸取政略军谋之大者以自雄,诚可谓原因之一也。我辈岂能不起而仿效!简述我读《英雄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书稿的收获,在于我为这些新见所折服,想把它们介绍给有机会读本书的朋友。我的收获只是一得之见,可能只是抽取春阳研究成果于什一,读者诸君尽可以自行阅读本书去搜奇猎宝,我相信你们会满载而归!

是为序。(本序作者为军事专家,《毛泽东读三国演义》《毛泽东品孙子兵法》作者)

序二

许盘清

三国在中国历史的地位非常特殊,记得小时候几乎所有老人,包括不识字的,都多少能说几句三国名言。村里人,全能说几句三国的歇后语。可以说,除了论语外,没有哪一本书能与《三国演义》的影响相比!至今,我国有大量的三国学会,三国研究领域中成果始终不断,人才济济,30多年来学会每年开会,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

记得早年,用计算机研究《三国演义》首推首都师大的周文业老师,周老师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才生,开创了计算机研究《三国演义》版本的新领域。后主攻《红楼梦》,成果丰硕。本书的作者赵春阳也是学计算机出身。

今年读到了春阳的上本著作《三国武将排名》,其思路让人豁然开朗,是典型的理科生思路,先定义武力的概念,再以单挑时的胜负决定双方武力的高下……这为三国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又是青少年喜爱的方式。

今天又读到春阳的新著《英雄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激动万分,虽为同行,实乃长江后浪。这本书呈现了三国地理研究的又一新手段,且与传统方式完全不同,犹如数学模型,可喜,可贺。数十万字的著作,全为干货,付出的辛劳可想而知。

全书以“军事地理单元”为基础,将纷乱三国军事地理简化为“中”字模型,实属一大创新。作者首先定义“军事地理单元”:是地形上相对封闭,资源上能够自给自足的地理区域。一旦天下大乱,这种区域易守难攻,钱粮充足,很容易形成割据。据此,根据三国时的实际地理情况定义了11个军事地理单元,再抽象成一个“中”字模型,置于地形地图之上,一目了然,老少皆宜。然后,再运用三国早期四大战略家荀彧、诸葛亮、鲁肃、周瑜的谋略,包括隆中对,来验证中字模型,验证的结果完全符合三国实际情况。

下一步是横向(相当于地理时空学说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面的形式详细论述11个军事地理单元的演变过程。方法是,先以地形图、卫星图等现代手段,绘制出每一单元的山脉、关隘、重镇、湖泊、津要、江河等的分布,论述该单元的风土人情,说明构成军事单元的地理及人文要素。其次,按年代详细叙述各个单元的军阀统治过程和政权易手的经过,最终分久必合。

全书的重头戏是“军事地理单元间的战争”。其理论依据是数学中的图论,以单元为点,点与点之间的关系用线来定义,详细论述了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包括它们之间的地理通道。以中原(曹操的根据地)为例,作者详细解读了曹操统一各大军阀的过程:中原与河北(袁绍,方向向北),中原与南阳(张绣,方向向南),中原与关西(马超,方向向西),中原与徐州(吕布,方向向东),这种解读三国地理的方式是全新的。

三国史学家多以人物分析作为研究对象,这种现象长期以来少有创新。这次又是一位计算机专家,以军事地理的方式横刀立马杀入三国疆场,犹如一股春风吹进了三国研究领域,我相信一场更为波澜壮阔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吧!

后生可畏。是为序!(本序作者为三国地图专家,《三国风云地图说》《地图三国》作者)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三国演义》绪论 英雄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棋盘:中字模型《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读《三国志》相当于以第一人称视角感受三国历史。《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以事件为中心,看《三国演义》相当于以观众视角欣赏三国故事。《英雄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将以军事地理单元为中心,与您站在上帝视角一起俯瞰三国时代英雄的棋局。

东汉末年,最乱的时候地方割据势力多达11股,分别是袁绍、韩遂、曹操、吕布、张鲁、张绣、袁术、刘璋、刘表、孙策、士燮。当时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郡县三级,全国共有13个州,州下设郡,共有158个郡,郡下设县,共有1190个县。在11股割据势力中,袁绍坐拥冀青幽并四州但只是一股势力,而袁术只有淮南一个郡但也是一股势力,看来,用13州划分11股割据势力是不准确的。于是我们就要引入一个概念:军事地理单元。

军事地理单元指的是地形上相对封闭,资源上能够自给自足的地理区域。一旦天下大乱,这种区域易守难攻,钱粮充足,很容易形成割据。汉末三国时期,中国版图上的军事地理单元正好有11个,分别是:河北、关西、中原、徐州、汉中、南阳、淮南、巴蜀、荆州、江东、岭南。这11个军事地理单元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中字模型来表示。中字模型

我们再把割据势力加上去,就可以得到汉末群雄割据模型。汉末割据模型开局:汉室倾颓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地方势力增强,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政治上州牧只手遮天,如刘璋、刘表、士燮。东汉的地方行政机构沿袭了秦汉以来的郡县两级,全国一共有158个郡,1190个县,在郡之上,设有州,全国一共有13个州。不过,州仅仅是个监察单位,州刺史只负责考核郡守和县令的政绩,既无政权也无兵权。但汉灵帝采纳太常刘焉的建议,把州设为郡县之上的更高一级行政单位,设置州牧,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只手遮天,逐渐形成割据。

二是经济上豪族富可敌国,如袁术、袁绍。东汉的经济制度可分为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随着东汉末年天气变冷,粮食减产,小农经济濒临崩溃,土地兼并和人口依附加剧,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许多豪族富可敌国,逐渐形成割据。

三是军事上军阀拥兵自重,如韩遂、吕布、曹操、张绣、孙策。东汉末年,狼烟四起,西有羌族叛乱,东有黄巾起义,北有匈奴侵扰,后又值董卓乱政,一批军阀在战争中锻炼了自己,壮大了部队,拥兵自重,逐渐形成割据。

四是思想上宗教领袖一呼百应,如张鲁。东汉末年,瘟疫流行,在现有医学失效的情况下,老百姓只能求助于宗教。一些宗教领袖以治病救人为幌子,广招信徒,一呼百应,逐渐形成割据。

地方势力增强的同时,中央皇权却开始衰微。东汉中后期10位皇帝的平均登基年龄为10.6岁,平均死亡年龄为18.7岁。皇帝太小无法执政,皇权就落入外戚和宦官手中。少帝时,外戚和宦官在对抗中同归于尽,董卓乘虚而入,独揽大权。董卓为了扶持自己的势力,废少帝,立献帝,迁都长安,东汉皇权仅有的一点尊严丧失殆尽。

州牧、豪强、军阀、宗教领袖,每一种势力凭借自己的优势都具备了独霸一方的实力,董卓乱政的导火索一经点燃,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东汉王朝就此崩溃。落子:群雄割据

东汉末年,中国版图上一共有11个军事地理单元,到了建安年间,11个军事地理单元被11股势力割据。这11股势力之所以能割据成功,是因为军事地理单元满足地理封闭性和资源自足性。

河北北有燕山,南有黄河、山东丘陵,西有太行山,东有渤海,形成天然屏障。河北境内有海河平原,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由海河、滦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灌溉便利,盛产小麦。河北地区又与北方草原临近,可以提供优良战马。

关西北有黄土高原,南有秦岭,西有大漠,东有华山、崤山、黄河,形成天然屏障。关西境内有渭河平原,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由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灌溉便利,盛产小麦。关西的陇右地区为草原,盛产优良战马。

中原北有黄河,南有伏牛山、桐柏山、淮河,西有华山、崤山、黄河,东有微山湖、铜山、骆马湖、洪泽湖,形成天然屏障。中原位于黄淮平原,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由黄河、淮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灌溉便利,盛产小麦。

徐州北有山东丘陵,南有淮河,东有大海,西有微山湖、铜山、骆马湖、洪泽湖,形成天然屏障。徐州境内有苏北平原,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由微山湖、骆马湖、泗水、洪泽湖等水系冲积而成,灌溉便利,盛产小麦。

汉中位于汉中盆地,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西有岷山,东有武当山,形成天然屏障。汉中盆地又称汉中平原,由汉水冲积而成,灌溉便利,盛产水稻、小麦。

南阳位于南阳盆地,北有伏牛山,南有汉水、大洪山,西有武当山,东有桐柏山,形成天然屏障。南阳盆地内有唐白河平原,由唐河、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灌溉便利,盛产小麦、水稻。

淮南北有淮河,南有长江,西有大别山,东有大海,形成天然屏障。淮南境内有江淮平原,由肥水、巢湖、施水、濡须水冲积而成,灌溉便利,盛产水稻、小麦。

巴蜀位于四川盆地,北有大巴山,南有大娄山,西有邛崃山、大凉山,东有巫山,形成天然屏障。四川盆地内有成都平原,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又有自古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发达,盛产水稻。

荆州位于两湖盆地,北有汉水、大洪山,南有五岭,西有巫山,东有大别山、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形成天然屏障。两湖盆地又叫两湖平原,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两湖平原古有云梦大泽,河湖密布,灌溉便利,盛产水稻。

江东北有长江,西有大别山、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东南皆为大海,形成天然屏障。江东西有鄱阳湖平原,东有太湖平原,连接两者的是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河湖密布,灌溉便利,盛产水稻。

岭南北有五岭,东南皆临大海,西有云贵高原,形成天然屏障。岭南地区西有红河三角洲,东有珠江三角洲,总面积超过7万平方公里,河流密布,灌溉便利,盛产水稻。

汉末三国时期,11个军事地理单元割据沿革如下表所示:对弈:弱肉强食

虽然汉末三国时期的11个军事地理单元相对封闭,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通道,可以进行军事行动。

中原与河北之间有邺城到许都的捷径,由邺城南下,经过黎阳、白马、延津、官渡,到达许都,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即发生在这条路上。

中原与关西之间有从洛阳到长安的两京古道,曹操曾沿这条路征讨马超、韩遂。

中原与徐州之间道路平坦,由许都经睢阳过小沛可到彭城,曹操沿着这条路先后进攻过陶谦、吕布、刘备。

汉中与关西之间自西向东有祁山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曹操征张鲁、诸葛亮北伐、姜维北伐、钟会灭蜀分别从中取道。

南阳与中原之间有宛城到洛阳的宛洛大道和许都到宛城的方城夏道,孙坚曾由宛洛大道讨伐董卓,曹操先后3次由方城夏道征讨张绣。

淮南与徐州之间道路平坦,由下邳可到寿春、钟离、盱眙、淮阴等地,袁术与刘备、吕布在这些道路上有过多次交锋。

汉中与巴蜀之间有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刘备征汉中走的是金牛道,张郃进攻巴中走的是米仓道,邓艾灭蜀走的是阴平道。

南阳与荆州之间有江陵到襄阳的荆襄古道,曹操南征荆州,关羽北伐襄阳走的都是这条路。

淮南与江东之间有三条水路,分别是皖县到皖口,合肥到濡须口,广陵到京口,曹魏与孙吴之间的多次战争都围绕3个渡口展开。

荆州与巴蜀之间有白帝城到江陵的三峡通道,夷陵之战刘备走的是陆路,刘备入川、王濬灭吴之战走的都是水路。

荆州与江东之间有夏口到柴桑的水路,孙权剿除黄祖的系列战即由这条水路进军。

荆州与岭南之间西有衡阳到桂林的零陵峤道,东有衡阳到番禺的桂阳峤道,步骘南征吴巨时走的是零陵峤道。收官:三分归晋

建安末年,11股割据势力只剩下曹、刘、孙三家,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此形成。三国时期的中字模型如下:

之所谓从11股势力缩小到了3股而不是2股或4股,是因为这3股势力处于三种地形上:魏国在平原、蜀国在山地、吴国在水乡。也就是说,从更高的高度俯瞰三国,11个军事地理单元可以缩减到3个:北方平原、西南山地、江南水乡,中字模型变成了品字模型。在冷兵器时代,单一兵种统一单一地形相对容易,但是跨兵种跨地形作战相对困难,因此从190年到220年,11股割据势力剩下了三家。

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63年,长达43年的时间里,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非常稳定,谁也无法拿到对方一个军事地理单元。三足鼎立局面为什么会如此稳定呢?原因有二,一是资源大体相当,二是兵种各有优势。

由于魏国的强大,吴蜀两国总体上保持着结盟的状态,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可以看作魏国与吴蜀联盟之间的南北对峙。在中字模型的11个军事地理单元中魏国占有6个,吴蜀联盟占有5个,如果去掉汉中、南阳、淮南三个南北通道,双方各占4个,魏国和吴蜀联盟在资源方面大体相当。

兵种方面,魏国地处平原,配备金戈铁马的骑兵强大;蜀国地处山地,配备强弓硬弩的步兵强大;吴国地处水乡,配备高帆大船的水兵强大。蜀国坐拥高山之利,魏国的骑兵无所适从;吴国凭借长江之险,魏国的骑兵也只能望洋兴叹。而吴蜀两国都缺少强大的骑兵,无法与魏国逐鹿中原。

魏蜀吴三国经过43年的平稳发展,魏国逐渐掌握了蜀国的造弩技术和吴国造船技术,制造了大量的弓弩和舰船,在装备上追上甚至超过了吴蜀两国。而战马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短时间无法大量繁殖,吴蜀两国与魏国始终存在差距。

公元263年,优势最终转化为胜势,魏国在汉中这条南北通道上取得突破,并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短短17年内由魏国的替代者晋国统一天下。三足鼎立时的中字模型第一章 棋盘中字模型中字模型的建立

三国,是英雄的棋局。

世人以纹枰为盘,石子为棋,计算胜负。

英雄以大地为盘,兵将为棋,争夺天下。

想要看懂棋局,先要理解棋盘,三国的棋盘是天下,为了建立天下的模型,我们从《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说起。一提到煮酒论英雄,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曹操对刘备所说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我们更关心他们之前提到的诸位英雄候选人: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但虚构的是故事细节,而非天下大势,从上帝视角看,《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差别很小很小。煮酒论英雄中,刘备一共提名了8位英雄候选人,分别是: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这与当时的天下大势完全相符。但刘备还忘了一个人,就是割据交州的士燮,另外,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发生在曹操擒杀吕布之后,如果算上之前的吕布,再加上曹操自己,东汉末年成气候的割据势力一共是11股。

东汉末年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郡县三级,与现在的省市县三级类似。当时全国一共有13个州,分别是:司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州下设郡,全国共有158个郡,郡下设县,全国共有1190个县。在11股割据势力中,袁绍坐拥冀青幽并四州但只是一股势力,而袁术只有淮南一个郡但也是一股势力,看来,用13州划分11股割据势力是不准确的。于是我们就要引入一个概念:军事地理单元。

军事地理单元指的是地形上相对封闭,资源上能够自给自足的地理区域。一旦天下大乱,这种区域易守难攻,钱粮充足,很容易形成割据。汉末三国时期,中国版图上的军事地理单元正好有11个,分别是:河北、关西、中原、徐州、汉中、南阳、淮南、巴蜀、荆州、江东、岭南。我们把11个军事地理单元与11股割据势力一一对应,得到下表。

这11个军事地理单元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五横三纵”来概括。“五横”指:

一横:黄河以北的河北。

二横:黄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的关西、中原、徐州。

三横:秦岭淮河以南、大巴山长江以北的汉中、南阳、淮南。

四横:大巴山长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巴蜀、荆州、江东。

五横:五岭以南的岭南。“三纵”指:

一纵:位于我国地势二级阶梯的关西、汉中、巴蜀。

二纵:位于我国南北大动脉的河北、中原、南阳、荆州、岭南。

三纵: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徐州、淮南、江东。

其中,汉中、南阳、淮南较小,而且东西方向无法进行军事行动,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为南北通道。另外,在军事地理上,最北端的河北只与中原相连,最南端的岭南只与荆州相连。由此,我们可以把11个军事地理单元的位置关系简化一下,得到一个三国军事地理大势的简化模型,这个模型很像中国的“中”字,我称之为中字模型。 我们再把割据势力加上去,就可以得到汉末群雄割据模型。中字模型     汉末割据模型中字模型的验证

魏蜀吴三国形成过程中,都有谋士为各自主公提出过统一天下的战略计划,曹操方面是荀彧,刘备方面是诸葛亮,孙权方面是鲁肃和周瑜,我们看看中字模型能否简洁直观地解释他们的战略计划。荀彧的战略计划

荀彧提出战略计划时天下大势如图。

荀彧的战略计划分为两步,首先:

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间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三国志·荀彧传》)荀彧提出战略计划时的中字模型

然后:

原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三国志·荀彧传》)

荀彧战略计划的第一步是稳固中原,然后东破徐州吕布,再与江东孙策联合共讨淮南袁术。第一步实现后,南阳张绣投降曹操,荀彧又为曹操规划了第二步:北定河北袁绍,南临荆州刘表。到了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荀彧的战略计划基本得以实现。荀彧的战略计划基本实现

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曹操兵败赤壁,荆州被周瑜夺取,荀彧的战略计划就此终止。诸葛亮的战略思想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计划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当时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天下大势如图。诸葛亮提出战略计划时的中字模型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之策: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在诸葛亮看来,荆州“北据汉沔(南阳),利尽南海(岭南),东连吴会(江东),西通巴蜀”,刘备应该以此为基础,然后西进巴蜀,吞并汉中,等待时机,命一位上将军从荆州北伐南阳、中原,刘备同时从汉中北伐关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诸葛亮的战略计划基本实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关羽北伐襄阳,孙权趁机袭取荆州,擒杀关羽,诸葛亮的战略计划就此终止。诸葛亮的战略计划基本实现鲁肃和周瑜的战略思想

孙权方面的战略计划由鲁肃和周瑜先后提出,鲁肃的战略计划即是著名的榻上策,当时天下大势如图。

孙权继承孙策不久,询问鲁肃该如何建功立业,鲁肃说: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鲁肃传》)鲁肃提出战略计划时的中字模型

黄祖镇守的江夏郡是荆州与江东的临界点,鲁肃计划先剿灭黄祖夺取江夏,然后进一步讨伐荆州,占据长江以南的荆州和江东,以长江作为屏障,建国称帝,图谋天下。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击败曹仁获得荆州,鲁肃的战略计划基本实现。

榻上策实现后,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又为孙权提出统一天下的战略计划:

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周瑜传》)

周瑜的战略计划是先攻取巴蜀刘璋,再吞并汉中张鲁,然后留奋威将军孙瑜固守汉中,与关西马超结盟,周瑜回到荆州占据南阳的襄阳,对抗曹操,图谋北方。这个计划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如出一辙,真称得上英雄所见略同。但是,在筹备这个计划时,周瑜不幸病逝,周瑜的战略计划就此终止。

荀彧的战略计划提到了中字模型中的中原、徐州、江东、淮南、河北、荆州。诸葛亮的战略计划提到了中字模型中的江东、南阳、岭南、江东、巴蜀、中原、关西。鲁肃和周瑜的战略计划提到了中字模型中的江东、荆州、巴蜀、汉中、关西、南阳。魏蜀吴三家的战略计划包含且只包含了中字模型的11个军事地理单元,彼此方位也与中字模型一致。由此,我们认为,中字模型可以反映三国时期的天下大势。周瑜提出战略计划时的中字模型第二章 开局汉室倾颓豪杰并起

东汉末年,地方势力增强,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政治上州牧只手遮天,如刘璋、刘表;二是经济上豪族富可敌国,如袁绍、袁术;三是军事上军阀拥兵自重,如曹操、孙策;四是思想上宗教领袖一呼百应,如张鲁。政治上州牧只手遮天

刘璋、士燮、刘表、陶谦等割据势力都是由州牧过渡而来。

东汉的地方行政机构沿袭了秦汉以来的郡县两级,全国一共有158个郡(或国),1190个县,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县令。在郡之上,全国设立了13个州,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州刺史。不过,州仅仅是个监察区,职能是考核郡守和县令的政绩,州刺史既无政权也无兵权。因此,东汉地方最高一级军事长官还是郡守,由于郡国众多,实力比较分散,很难形成割据。

这种政治结构在东汉末年被打破。迫于黄巾起义的压力,中央政府决定整合资源,把郡国的军事力量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办大事。汉灵帝采纳太常刘焉的建议,把州设为郡县之上的更高一级行政单位,设置州牧,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包括司马光在内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一事件是东汉王朝崩溃的标志。

州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地方行政机构变成了州郡县三级,州牧独揽大权,只手遮天,逐渐形成割据。经济上豪族富可敌国

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都是由豪族过渡而来。

东汉的经济制度可分为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随着东汉进入气候学上的小冰河时期,天气变冷,粮食减产,小农经济濒临崩溃。而庄园经济体量巨大,设施齐备,受到的影响较小。因此,许多自耕农变卖土地,甚至他们自己也沦为豪族的依附,脱离了国家的户籍,不再向国家交纳赋税。随着土地兼并和人口依附的加剧,许多豪族富可敌国。比如冯翊郡有桓氏、田氏、吉氏、郭氏,天水郡有姜氏、阎氏、任氏、赵氏,吴郡有顾氏、陆氏、朱氏、张氏等等。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汝南袁氏,从袁绍的高祖父起,袁家四世三公,门客众多,袁术母亲死的时候,前来送葬的有3万多人。

迫于黄巾起义的压力,豪族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防备黄巾军的侵袭,开始建立私人武装,逐渐形成割据。军事上军阀拥兵自重

曹操、刘备、孙坚、马腾、吕布、董卓、张绣等割据势力都是由军阀过渡而来。

东汉末年,狼烟四起,西有羌族叛乱,东有黄巾起义,北有匈奴侵扰,后又值董卓乱政,一批军阀借机登上历史舞台。

董卓与羌人有过100多次战争,曾斩杀羌人首领,获得俘虏超过万人。

曹操陈留起兵之时,恰逢青州黄巾军进攻兖州,曹操击败黄巾军,获降卒30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在剿灭黄巾军的战斗中,孙坚身先士卒,攻下宛城;在征讨董卓的战斗中,孙坚又斩杀华雄,击败吕布,把董卓赶出洛阳。

马腾、马超父子曾与匈奴单于呼厨泉作战,马超带伤上阵,大破敌军。马超部将庞德亲手斩杀敌将郭援,逼降匈奴。

这些军阀在战争中锻炼了自己,壮大了部队,逐渐形成割据。思想上宗教领袖一呼百应

割据汉中的张鲁就是由宗教领袖过渡而来。

东汉末年,瘟疫流行,就连医圣张仲景的家族,三分之二的人都因为感染瘟疫而死亡。在现有医学失效的情况下,老百姓只能求助于宗教。当时,好几股宗教势力趁机兴起,他们用神符圣水愚弄百姓,信徒逐渐扩大,少则几千,多则数万,甚至数十万,其中较大规模的有张角领导的太平道、于吉领导的太平青领道、张鲁领导的五斗米道。

一旦品尝到了权力的味道很难戒掉。这些宗教领袖打出来的都是治病救人的幌子,但是揣着的都是称王称霸的野心,时机成熟后,纷纷造反。虽然张角和于吉都相继被镇压,但张鲁却在汉中广招信徒,扩大势力,逐渐形成割据。董卓乱政

东汉皇帝从第四代和帝开始,就陷入登基早驾崩早的死循环:

我们可以算一下,刨除被认为是明君的前三代皇帝和末代皇帝汉献帝,东汉中后期10位皇帝的平均登基年龄为10.6岁,平均死亡年龄为18.7岁。

对于这种现象,除了基因问题,我们只能这样解释:因为小皇帝登基早没有后代,就要早早生孩子,这对小皇帝身体造成了伤害,也违反了优生优育的原则,死循环因此无法跳出。

皇帝太小无法执政,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就有了专权的机会,于是东汉中后期形成了外戚和宦官“狗咬狗”的局面。黄巾起义激化了外戚与宦官的矛盾,大决战的时机到了。

袁绍为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势力出了一个馊主意:调董卓进京铲除宦官。事情暴露,官宦势力的代表张让谋杀了何进,袁绍又杀了张让。左右东汉政局100年的两大政治势力同归于尽,在阴间相逢一笑泯恩仇了。中央政府一瞬间进入了空置状态,姗姗来迟的董卓捡了个大馅饼。

为了扶持自己的势力,董卓废黜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自封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挟天子令诸侯,甚至奸污宫女和公主,大逆不道。东汉皇权仅有的一点尊严丧失殆尽。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群雄组织义军,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屯兵酸枣,威胁洛阳。面对关东军的势力,董卓大为震惊,先鸩杀了废帝刘辩,又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

如果这时齐心协力一同追击,关东联军很有机会彻底消灭董卓。但是,能把董卓赶跑他们已经很满意了,对大多数诸侯来说,征讨董卓只是他们的一次实兵演习,他们的兴趣在于彼此兼并,扩大自己的势力,没有人愿意冒险去与董卓作战。在讨董战争中,真正打仗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曹操,一个是孙坚。

开了100天的酒会,董卓跑了,关东联军也解散各回各家了,群雄讨董卓的闹剧就此收场。

董卓退回长安,虽然挟持了献帝,但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股势力而已。

各路诸侯回到自己的老巢,着手发展自己的势力,忘记了那个小皇帝。

在这个乱局中,谁还在乎所谓的皇权呢?

董卓乱政的导火索一经点燃,州牧、豪强、军阀、宗教领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群雄割据的大戏正式上演。第三章 落子群雄割据中华龙首:河北河北的地理环境

河北北有燕山,南有黄河、山东丘陵,西有太行山,东有渤海,形成天然屏障。三国时期,河北地区包含冀、青、幽、并四州,相当于现在的河北省全部、山西省东部、山东省北部,是当时最大的军事地理单元。其中,冀州在今天河北中南部,冀即河北的简称;青州在今天山东北部,虽然位于黄河东南,但由于山东丘陵的阻隔,在地理上青州与河北联系更加紧密;幽州包括现在的河北北部、辽宁大部、朝鲜半岛北部;并州在如今的山西东部。《读史方舆纪要》形容河北的地理环境:“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漳卫襟带于南,居庸锁钥于北,前襟漕河,北枕大漠,川归毂走,开三面以来八表之梯航;奋武揆文,执长策以扼九州之吭背。”从元朝开始,中国历代都城都设在河北。河北地形图

河北境内有海河平原,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由海河、滦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灌溉便利,盛产小麦。河北地区又与北方草原临近,可以提供优良战马。《读史方舆纪要》形容河北:“鱼盐枣栗,多于瀛海、碣石之间。突骑折冲,近在上谷渔阳之境。修耕屯而塘泊之利可兴,振师干而开宁之疆在握,此真抚御六合之宏规也。”

河北与中原以黄河和山东丘陵为界,河北袁绍与中原曹操之间曾发生过著名的官渡之战。

由河北过碣石山走辽西走廊可到昌黎郡和辽东郡,即今天的辽宁省西部和辽宁省东部,曹操征讨乌桓、司马懿平定辽东都走过辽西走廊。由辽东郡再往东南方向走可到乐浪郡,即现在的朝鲜。

河北的治所在邺城,“邺”之名始于虞舜的辅臣大业的始居地。三国时,袁绍曹操先后在这里建都,著名的铜雀台和曹操墓都在邺城。河北的割据沿革袁绍时代(198年—207年)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其高祖父袁安在汉和帝时担任司徒,从袁安开始,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豪族。袁绍母亲是婢女,为了摆脱庶出的身份,袁绍礼贤下士,很多士人都归附于他。大将军何进提拔袁绍为御史,不久升迁为中军校尉,一直做到司隶校尉。

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与袁绍密谋清除宦官,太后不同意,于是二人召董卓进京,想以此威胁太后。宦官们听说此事,都去何进处谢罪,袁绍劝说何进将宦官杀死,但何进不同意。后来,宦官们借召何进入宫议事之机杀死何进,劫持少帝逃走。袁绍率兵抓捕宦官,无论大小全部诛杀。有些没有胡须的男人为了防止被误杀,看到袁绍的士兵就脱下裤子露出下体。

董卓进入洛阳后,想废掉少帝,拥立陈留王刘协,与群臣商议,袁绍当面反对董卓。董卓按着剑柄呵斥袁绍:“小子,你怎敢放肆!天下大事,完全在我,我想做的,谁敢不从?你以为我的刀不够锋利吗?”袁绍勃然大怒,说:“天下豪杰难道只有你董公?”于是把佩刀横过来,向众人鞠躬后离开,把司隶校尉的官印挂在门上,离开洛阳前往冀州。董卓担心袁绍利用家族的影响力起兵反对自己,赦免了袁绍,封他为渤海太守。《三国演义》中,袁绍说的是:“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更加针锋相对。

正如董卓所料,袁绍在渤海起兵,自号车骑将军,号召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关东诸侯响应袁绍的号召,结为联盟,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与冀州牧韩馥要拥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但是刘虞坚决不接受。董卓畏惧关东联军,迁都长安,讨董联盟随之解散。

赶走了共同的敌人董卓,关东联军开始互相兼并,袁绍计划以冀州作为根据地夺取河北。袁绍曾问曹操:“假如大事不成,有什么地方可以据守?”曹操说:“足下的意思呢?”袁绍说:“我南据黄河,北方依靠燕代地区,团结少数民族,向南争夺天下,大概可以成功吧!”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袁绍派出荀彧的哥哥荀谌游说冀州牧韩馥让出冀州。荀湛对韩馥说:“公孙瓒向南进攻,袁绍向东进攻,我们觉得您很危险。”韩馥说:“那我该怎么办呢?”荀湛说:“公孙瓒锐不可当,袁绍一时豪杰,都不愿久为人下。冀州是天下重地,如果公孙瓒和袁绍合兵一处,兵临城下,就大难临头了。袁绍是将军您的故交,而且曾经与您结盟讨伐董卓,不如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得到冀州,必定厚待将军。冀州交给好友,将军有让贤之名,比泰山还安稳,不要犹豫了!”韩馥生性怯懦,在荀湛的游说下,让位给袁绍,袁绍成为冀州牧。

袁绍占据冀州后,沮授为袁绍制定了统一天下的战略计划。沮授说:“将军20岁就在朝中做官,名扬四海,董卓乱政之时,愤然反抗,单骑出走,董卓畏惧。您北渡黄河,渤海投降,率领一郡士卒,聚合冀州人马,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然黄巾军狡猾,黑山军跋扈,但如果举兵东进,青州可定,回军征讨黑山军,张燕可灭,再率兵北上,公孙瓒可败。这样,戎狄匈奴等少数民族也会归附于您。横贯黄河之北,聚合四州之地,招揽英雄之才,拥有百万之兵,把汉献帝从长安接回来,恢复洛阳的宗庙,号令天下,征讨叛逆,谁与争锋?数年之后,大事可成。”袁绍大喜,说:“正合我意。”此后,袁绍的行动基本按照沮授的计划展开兼并河北的战争。

初平二年(191年)冬,袁绍亲自率兵征讨公孙瓒,两军在界桥南20里处交锋。公孙瓒步兵3万余人排成方阵,骑兵在两翼,左右各有5000余匹战马,白马义从作为中坚力量,也分为两队,左队射右边,右队射左边。袁绍令麹义率领800名精兵为先锋,以强弩千张为掩护,袁绍亲率数万步兵殿后。公孙瓒见袁绍兵少,下令派骑兵发起冲锋。麹义的800名士兵俯伏在盾牌下不动,等到公孙瓒的骑兵距离几十步时,同时一跃而起,向前冲杀,强弩齐射,公孙瓒的骑兵应弦而倒,公孙瓒率军逃走。麹义乘胜追击,一直杀到界桥。袁绍随后赶上。袁绍见公孙瓒被击败,掉以轻心,帐下只有强弩数十张,持戟卫士百余人。公孙瓒逃散的2000多名骑兵赶到,把袁绍团团围住,箭如雨下。别驾从事田丰扶着袁绍,要他退入一堵矮墙里,袁绍把头盔摔在地上,说:“大丈夫应该冲上前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他指挥强弩手应战,射伤公孙瓒大量骑兵,公孙瓒的士卒没有认出袁绍,也渐渐后退。等到麹义领兵前来,公孙瓒的骑兵才撤走。《三国演义》中,界桥之战赵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先是救下被文丑追赶的公孙瓒,又刺死麹义,这些故事都是虚构的,赵云并没有救过公孙瓒,麹义也是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的。

初平四年(193年),袁绍私署长子袁谭为刺史,以武力夺取了公孙瓒控制的青州。董卓死后并州牧空缺,袁绍又任命外甥高干为刺史。这样,袁绍在冀州的基础上又控制了青、并二州。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沮授建议袁绍把献帝接到邺城定都,袁绍不听。后来曹操迎奉献帝迁都许县,挟天子令诸侯,袁绍这才后悔。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大举进攻幽州,所向披靡,直抵易京。袁绍围攻易京,挖地道一直挖到易京城楼下,用柱子撑住,估计挖到城楼的一半,便纵火烧毁木柱,城楼随即倒塌。公孙瓒杀死姐妹妻小后自杀,幽州归属袁绍。

至此,袁绍坐拥冀、青、幽、并四州,士卒超过10万。袁绍命长子袁谭掌管青州,次子袁熙掌管幽州,三子袁尚掌管冀州,外甥高干掌管并州,沮授认为这会为日后争夺继承权埋下隐患,袁绍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曹操时代(207年—266年)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袁绍谋士许攸叛逃,告诉曹操袁绍的粮草都在乌巢,曹操于是奇袭乌巢,烧毁袁绍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建安六年(201年)四月,曹操率军再次在仓亭打败袁绍部队。

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病死。九月,曹操率军渡过黄河,进攻黎阳。同袁军在黎阳城下大战,袁尚、袁谭不敌,退入城中固守。

建安八年(203年)二月,曹操再次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大战,袁谭、袁尚退守邺城,曹操占据黎阳。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趁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攻审配镇守的邺城。五月,曹操引漳河水淹没邺城。八月,曹操攻破邺城。

建安九年(204年)十二月,曹操进军平原,在袁谭城门下安营。袁谭不敢交战,退至南皮,曹操进入平原,统一了青州。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进攻南皮,袁谭逃跑,被追兵杀死,曹操统一了冀州。

建安十年(205年)三月,袁熙受到部将焦触、张南的攻击,与袁尚一起投奔辽西郡的乌桓部落。焦触、张南归降曹操,曹操基本统一了幽州。

建安十一年(206年)正月,曹操率兵进攻并州高干。三月,攻下壶关。高干与数骑逃亡,曹操派人将其捕杀,统一了并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出兵乌桓征讨袁尚、袁熙,八月,曹操攻破乌桓,袁尚、袁熙投奔辽东公孙康,公孙康不愿得罪曹操,将袁氏兄弟杀死,把二人首级献给曹操。至此,曹操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占据了河北地区。制命天下:关西关西的地理环境

关西,指潼关以西的地区,赤壁之战前周瑜分析曹操的劣势,曾说“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指的就是这里。

关西北有黄土高原,南有秦岭,西有大漠,东有华山、崤山、黄河,形成天然屏障。三国时,关西包括司州西部和凉州,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和甘肃两省大部分地区。

以陇山为界,关西分为关中地区和陇右地区,关中古称秦,陇右古称陇,因此关西地区又叫秦陇地区。陇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超越2000米,山势陡峭凶险。陇山是六盘山的南段,现在常用六盘山代指陇山,毛泽东曾作词《清平乐·六盘山》:关西地形图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因为陇山的阻隔,关中地区和陇右地区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和文化,关中地区以平原为主,孕育了农耕文明,是周朝的发祥地,尊礼崇乐;陇右地区以草原为主,孕育了游牧文明,是秦朝的发祥地,尚武好战。

关中之内有关中平原,西起陈仓,中经长安,东至潼关,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350公里,现在的1公里相当于古代的2里多点,350公里大约为800里,战国时秦国凭借关中统一天下,所以古人称关中平原为“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由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灌溉便利,盛产小麦。

关中在四关之中,因此得名,四关即“关中四塞”:东潼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散关通汉中,潼关通中原,在三国时期相对重要。古人常用“百二秦关”形容关中,意思是在关中用2万人就可以抵挡敌人百万之众。关中对中原有高屋建瓴之势,《读史方舆纪要》称:“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泾渭分明

秦末,项羽灭秦后三分关中,设有京兆、冯翊、扶风三郡,因此后人常用三秦代替关中,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就有“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关中最重要的3个城市为扶风郡的陈仓、冯翊郡的潼关、京兆郡的长安。陈仓在关中西部,南通汉中;潼关在关中东部,东拒中原;长安居中,是关中政治军事中心。中国所有强大的王朝,如汉、唐,皆在长安建都。

陇右在陇山以西,古人以右为西,因此称作陇右。陇右地区大体相当于现在的甘肃省,甘肃省的简称即是陇。以黄河为界,陇右又可以分为河西四郡和陇右四郡。

河西四郡指的是河西走廊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酒泉古称甘州,张掖古称肃州,甘肃即因此得名。敦煌设有玉门关和阳关,过这两个关口即为西域,东汉在西域设有西域长史府,汉人的统治力有限,正所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国时期,河西四郡属凉州,董卓、马腾、韩遂常年在这里抵御羌人。

陇右四郡指的是天水、陇西、南安、安定四郡,陇右地区的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这四郡,狭义的陇右指的就是这里。在陇右四郡中,天水郡的地位最重要。夏侯渊平定陇右、诸葛亮第一次和第四次北伐都发生在这里。天水地区干旱,汉武帝时期发生过一次地震,地面塌陷,恰逢天降大水,聚集在塌陷处,形成湖泊,当地人称天水湖,天水郡也因此而得名。天水郡的治所在冀城,著名的祁山、街亭都在天水郡。

古时称陇右的少数民族为羌族,古羌人以羊为图腾,男人称羌,即“羊儿”,女人称姜,即“羊女”,这反映了羌族游牧生活的特征。河西四郡和陇右四郡都有广袤的草原,草肥水美,是战马的天然牧场。河西四郡产大通马,陇右四郡产河曲马,都是名马。早在西周时期,秦非子就曾为周孝王牧马,汉武帝曾在陇右设置官马场26处。曹操曾对荀彧说:“关西诸将,恃险与马。”

关中大路平坦,从长安西侧的咸阳骑马到陇山,只需要一个白天,唐代岑参有诗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但是,从关中穿过陡峭的陇山困难重重。

陇山南部设有陇关,汉武帝过此时遇到雷震,改名大震关。因为有关口的存在,所以陇山南段也叫关山。《木兰辞》中的“关山度若飞”的关山指的就是这里。但是,关山艰险,想要“度若飞”是不太现实的,三国时期,蔡文姬作《胡笳十八拍》曾说:“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估计《木兰辞》的作者没亲自去过关山,正如李白所说:“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陇右羌人的羊崇拜关陇通道

三国时期,从关中到陇右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南线的陈仓狭道,一条是北线的汧陇古道。

陈仓狭道从陈仓出发,沿着渭水西行,过临渭县,到天水郡的治所冀城。此段道路为水陆并用,但由于水道数段狭窄,两岸山崖险峻,导致其通行能力效果不佳,因此称之为陈仓狭道。建安十九年(214年),张郃曾带5000精兵从陈仓狭道进入陇右击败马超。

汧陇古道从陈仓出发,沿着汧水(也称汘水、千水)北上,经陇县西行,过街亭,由兴国南下到天水郡的治所冀城。汧陇古道开凿较早,是三国时由关入陇的主要线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张郃曾由汧陇古道进军战胜镇守街亭的马谡。关西的割据沿革董卓时代(190年—192年)

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人,年轻时喜欢行侠仗义,曾经在羌人领地游历,同当地部落首领交好。董卓武艺高强,力大无比,骑马时带着两个箭袋可以左右开弓。因抵御羌胡有功,董卓被朝廷封为前将军,领并州牧。

灵帝刘宏死后,少帝刘辩即位,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密谋斩除朝中的宦官,但太后不同意。为了逼迫太后,何进召董卓率领兵马进驻京都洛阳。董卓还没到洛阳,得到消息的宦官们杀死何进,挟持皇帝逃走,董卓追上,把皇帝抢回宫中。董卓又勾结吕布,杀死执金吾丁原,兼并丁原的部队,掌握京都兵权。《三国演义》中,董卓拉拢吕布时曾送吕布赤兔马,正史中,吕布的马的确叫赤兔,但并没有史料说是董卓送给吕布的。赤兔应作“赤菟”,菟即虎,赤菟指红色的老虎。

为了扶持自己的势力,董卓废黜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自封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挟天子令诸侯,甚至奸污宫女和公主,大逆不道。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群雄组织义军,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屯兵酸枣,威胁洛阳。面对关东军的势力,董卓大为震惊,先鸩杀了废帝刘辩,又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离开洛阳前,董卓焚烧皇宫,挖掘历代皇陵,偷走陪葬品。

到了长安,董卓自号尚父,出入乘坐青盖金华车,华贵至极。董卓任命自己的弟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典兵,家族内外都担任朝廷要职。群臣见到董卓,都要在车前拜见,董卓从不回礼,尚书以下的官员都要到董卓家里议事。

董卓法令残酷,不分好坏,随意施刑,被诬陷冤死者前后达数千人。百姓怒不敢言,道路以目。董卓废除五铢钱,改用小钱,于是物价飞涨,一斛谷要10万小钱。

董卓在长安修建与长安城墙一样高的郿坞,储备了30年的粮食,他说:“大事若成,称霸天下,大事不成,足以坚守到老。”此时的董卓,虽然挟持天子,但也沦为一股割据势力了。

董卓知道自己树敌太多,担心有人谋害自己,便命中郎将吕布跟随自己左右做护卫,董卓宠信吕布,与吕布父子相称。吕布弓马俱佳,膂力过人,当时人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但是,董卓性格暴躁,曾因小事不满而向吕布掷出手戟,险些击伤吕布,吕布事后向董卓道歉,董卓才原谅吕布。后来吕布又与董卓的婢女有染,担心被董卓发现,心中十分不安。《三国演义》中吕布戏貂蝉的故事妇孺皆知,貂蝉这个名字于史无本,董卓的婢女应该是她的原型。

吕布去见司徒王允,述说他险些被董卓所杀的经过,王允此时正和李肃密谋除掉董卓,便让吕布做内应。吕布有些犹豫,说:“董卓和我毕竟是父子,怎么好下手呢?”王允说:“将军姓吕,不是董卓的亲生骨肉,如今你保全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呢,还说什么父子,董卓用戟掷你的时候,在乎父子之情了吗?”吕布于是答应与王允一起除掉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汉献帝大病初愈,董卓进宫朝贺,由吕布担任侍卫。董卓进入宫门,李肃上前用戟刺杀董卓,董卓内穿铁甲,未能刺入,只伤了手臂。董卓大叫:“吕布何在?”吕布说:“有诏讨贼臣!”董卓大骂:“庸狗,敢如是邪!”吕布用矛刺死董卓,并命令士兵砍下董卓头颅。主簿田仪及董卓的奴仆扑到董卓的尸前,吕布将他们杀死,一共杀了3个人。吕布随即从怀中取出诏书,对官兵们说:“皇帝下诏,只讨董卓,其他人一概无罪。”将士们听到后都立正不动,高呼万岁。《三国演义》中称董卓临死前准备篡位登基,但根据《三国志》记载,董卓并没有篡位的打算,只是前往朝贺汉献帝大病初愈。

百姓听说董卓被杀,在大街上唱歌跳舞,长安城中的男女卖掉珠宝首饰买酒买肉,互相庆贺,街道上水泄不通。董旻、董璜以及董卓宗亲,都被他们的部下杀死。董卓的尸体被拖到街市中,当时天气渐热,董卓身体肥胖,油脂流到地上,看守尸体的官吏便做了一个大灯捻,放在董卓的肚脐上点燃,从晚上烧到天亮,一连烧了几天。受过董卓迫害的袁氏家族门生把已被斩碎的董卓尸体收拢起来,焚烧成灰,撒在大路上。董卓修筑的用来存贮粮食的郿坞中藏有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绫罗绸缎、奇珍异宝堆积如山。

除掉董卓后,献帝任命王允主持尚书事务,吕布为奋威将军,封温侯,与王允一起主持朝政。吕布以自己诛杀董卓有功,到处夸耀。王允认为吕布只是一勇之夫,瞧不起吕布,引起吕布的不满。王允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