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生殖健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04:15:26

点击下载

作者:姚吉民

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性与生殖健康

性与生殖健康试读:

序言 浅意深,让“性”不再神秘

初次看到《性与生殖健康》这本书时,其实是颇为吃惊的。众所周知,千百年来国人对于“性”一直都是讳莫如深,甚至是谈“性”色变。商洛市计划生育药具站却能编写出这样一本性知识读物,实在是令人惊讶!

谈及这本书的创作初衷,其实只是基层计生工作人员有感于一些群众对性及生殖健康知识的缺失和认识上的偏差,而这些人往往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性较强的书籍对他们来说又过于艰深,难于理解。即使自己的性生活真的出现了问题,也羞于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而讳疾忌医的后果,就是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生殖系统疾病得不到及时诊治,严重地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生活。

针对这一现状,商洛市计划生育药具站的领导在深入调研后,决定编写一部深入浅出,适宜大众阅读的性知识科普图书,于是就有了这本《性与生殖健康》。

全书从性文化、性健康、性疾病及性用品等几大方面,分章阐述了国人普遍亟待了解的性学常识。从基础的“性”这一概念定义,到关于“性哲学”的学术探讨,将简单的性行为进行深入剖析,从与性有关的观念及意识形态等方面,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让大众对“性”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其行为本身,而是通过各类关于性学历史、青少年性教育等方面的挖掘,让性健康、性文化普及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这对于传播积极向上的性道德理念也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摒弃了一般专业医学书籍的高深,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轻松诙谐的讲述,让“性”文化与生殖保健知识真正走进大众视线。可以说,这本书丰富了国内的“性”科普读物。

对于现阶段国人对“性”知识的渴求日益增强,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推广、宣传性文化和性道德,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学好性知识,从性心理、性生理、性保健、性安全、性和谐等方面认识性行为,从根本上唤起国人对性健康的重视,让“性”不再神秘。我想,这就是本书出版的意义所在。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编者的话

近年来国际上日益强调人口与发展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不仅是人口数量控制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的生存、健康和“性”福等一系列问题。努力促进所有人的福祉都得到提高和加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的目标,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生殖健康和性健康的问题。健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殖健康和性健康涉及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列宁讲过,人的生活包括三部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性生活。因此,性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同样是整个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抓好性文明建设既是全社会面临的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也是群众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在婚姻、家庭、性关系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性功能障碍与性生活不和谐已成为近年离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婚前与婚外性行为的迅速增加,不少青少年受性心理、性生理发育的困扰而倍感焦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育。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明显匮乏,亟待性科学与性观念的普及教育。性教育是人类进步的体现,贯穿于人的一生。性教育的目的是每个人享有负责任的性、安全的性、愉快的性和幸福的性。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观念的极大转变,人们逐渐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对性健康和性和谐美满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之一,因此成人用品(性用品)在人们生活当中,受到一些夫妻和单身人士的特别青睐。成人用品不仅可以增添性趣,提高性爱质量,还能够帮助他们克服性困难,给性健康带来正面效果。正确使用成人性用品,可以减少性病的发生、促进性健康、增进个人幸福、夫妻和睦、家庭稳定、社会和谐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前,全民生殖健康水平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

目前正在全省各地推广的“优活”品牌,利用人口计生部门网络的优势,本着“政府部门引导支持、事业部门组织与监管、社会团体和经营企业参与实施”的原则,努力打造一个安全、优质、温馨、健康的品牌形象,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和产品,将免费服务和社会营销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国家的要求,逐步建立起符合条件和要求的生殖健康产品连锁经营机构,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殖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不同需求。

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性健康知识的科学宣传和普及,并努力遵循“弘扬性文明,普及性教育,提高性素质,享有性健康”的原则。使人们在性方面做到自知、自重、自尊、自爱、自制,使其获得高质量的性生活,达到性的和谐、美满与安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历时两年多得以完成。另外,书中引用和参考了大量学者的文献、著作和报告等资料,为编者写作思路起到了启发作用,也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此向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该书可作为该领域研究工作者,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及学生的学习和参考之用。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及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3年5月20日

第一章 性健康教育

第一节 性与性行为

一、性与性行为概念(一)性的概念

性,产生于生物进化过程中,是生物进化的产物,是生物繁衍的基础,也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现象。性是生物的一种自然本能,生物通过生殖细胞结合产生新的个体,维持种族、延续生命,使物种得以生存、繁衍。人类的性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有性繁殖促进了进化,不断创造出新的物种。人类是生物进化达到最高阶段的社会化动物。性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和感情需要,也是人类延续的基本方式和社会稳定的要求。(二)性哲学

性哲学是对与性有关的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研究的学科。是性学中最早的分支之一。性哲学既包括不同个体、不同人群、不同文化的性信念和性教条,同时也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代的性观念和性教条。表面看来性哲学问题似乎很抽象,但其在日常生活中确是无所不在甚或是相当具体的问题。许多问题如性态度问题、性行为问题、性社会问题、性道德问题、性法律问题、性文化问题等均与人们密切相关。随着性哲学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问题在更多的层面上为人们所认识、所认同,如何正确回答和解决好性哲学问题意义重大,这必将有助于现代性文明的建设,有助于增进社会和家庭的幸福、稳定。

不同个体、不同人群、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宗教、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等对“性”的信念态度和评价可以区别为“性肯定观”和“性否定观”两种。

性肯定观是以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观点看待性欢乐、性亲密关系和性行为。将其视为人类生活中极为自然的一部分,其核心在于承认性欢乐和对这种欢乐的追求。这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健康向上的力量。

性否定观则是人类的性行为可被宗教的传统或某种个人的价值观念系统加以限制和受到压抑。性否定观认为性冲动、性欲、性驱力乃是一种危险的有潜在破坏性的力量,需要加以压抑或以其他方法加以控制,以期维护社会秩序。(三)性价值观念

对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性规范和性文化等的总的认识和态度,诸如恋爱观、婚姻观和对性别角色的看法等,可分为社会性观念和个体性观念两种。

1.社会性观念是指人类社会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变化和发展逐渐形成的对性的总的认识和看法。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虽然因发展历史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性观念,但人类文明发展的共性是主要的。多数文明民族均有着相似的性文化。由于所处的人文环境不同、民族的特征不同,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性观念既有其相同的部分又存在着差异。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性观念对中国传统性观念的冲击使中国社会的性观念面临着剧烈的变化,发扬传统性观念中的精华,摒弃糟粕;吸收西方性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拒绝性自由,以期形成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观念。性是人类的自然生理现象,是人类正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性活动不仅是为了生育后代,也可从中获得快感并有益于健康。

婚姻要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强调夫妻互相忠诚,夫妻性生活男女平等,互相尊重对方的意愿和人格,谴责试婚和非法同居,反对婚外和婚前性行为,严禁买卖婚姻,禁止重婚和纳妾,禁止卖淫嫖娼,惩处强奸、乱伦、猥亵等违法犯罪活动。性变态和性障碍是性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正常的结果,提倡男女婚前对等地保持童贞,自觉克制性冲动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2.个体性观念指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性的总的认识和态度。由于个体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形成的性观念也有差异。个体性观念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社会传播媒介和周围环境等的外因影响,以及起决定作用的内因的个体人格特征的参与而最终形成的。在此过程中,最早形成的是对自己是男还是女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男性和女性的观念。对自己性别的认同,是性观念的启蒙时期。青春期是个体性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和快速发展期,在此期间,青少年非常关心性问题,渴望获得性知识,所以是帮助他们进行系统性教育、接受性道德观的最好时机。青少年在与异性的接触过程中,不断地形成并修正和完善有关恋爱、婚姻等重要的性观念。青春期后进入成年期,对性问题有了比较系统和稳定的认识和态度,此时性观念已经基本形成。个体一旦形成特定的性观念,就很不容易改变,这是性观念的稳定期。

3.社会性观念和个体性观念的关系。社会性观念是个体性观念的总和,反映出大多数社会成员性观念中的共同性。个体性观念是在社会性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反映社会性观念的内容。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性观念,所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的个体性观念存在差异。通常,为了尊重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化,一般不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性观念去衡量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性观念,也不以一个国家的性道德去评价另一个国家的性道德。但是,性观念并非没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正确与错误之别。性观念是性文明的体现,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性观念决定着人们的性行为方式。因此,凡是有利于个体和群体的身心健康、婚姻稳定、家庭和睦、子女健康成长、社会安定的性观念,也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是积极的、健康的、正确的、值得提倡的;否则就是消极的、不健康的、错误的、应该改变的。(四)性行为

通常,狭义的性行为就是性交。但严格说来,性行为的概念要比性交广泛得多,可分为:

1.目的性性行为。就是性交,性交是性行为的直接目的和最高体现。一般说来,人们在性交以后,就满足了性要求。

2.过程性性行为。这是性交前的准备行为,如接吻、爱抚和其他动作。这些动作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性欲,实行性交。性交后还要通过这些动作,使性欲逐渐消退作为尾声,这也属于过程性性行为。

3.边缘性性行为。这种性行为的范围比较广泛,它的目的是为了表示爱慕,或者仅仅是爱慕之心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为了性交,例如眉目传情、一丝微笑等。至于拥抱、亲吻,如果是作为性交前的准备,那是过程性性行为;如果只是爱情的自然流露,不以性交为目的,那么就是边缘性性行为。

人类的性行为,就自然本能来讲与动物是相同的,但由于人的自然本能绝不可能脱离社会的影响而存在,所以人类的性行为不仅仅是生物本能的一种表现,而是有别于动物的,包含着有生理、心理、思想、情感、伦理、精神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在内的一种结合。我们应该把人类的性行为看做生物的本能和社会属性两者的结合和统一,正确地去认识性活动不可以随心所欲,是一种社会行为。要对社会负责,要接受道德和法规的制约。只有在科学文明的基础上,人们才能通过相互尊重、爱慕,使两性以婚姻的形式结合,才能过正常的性生活,继而生儿育女。二、性的生物属性

1.性的自然属性。性的自然属性即性的生物学基础。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认识性活动,对于全面了解性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性别的产生是与生殖进化密不可分的,从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生命进化经历了一次关键性转折,增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有性繁殖的性活动是为了物种的繁衍与进化。

2.生殖细胞的产生。繁殖是生命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从形成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开始就有了细胞的分裂繁殖,生命由简单到复杂朝着多细胞生物的方向进化。多细胞生命的特点是:细胞分化成许多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群,互相配合构成复杂的高等生命,其中也分化出了生殖细胞。

3.两性生殖细胞的产生。生物进化朝着分成雌雄两性的有性繁殖方向发展,有性繁殖通过不同性别生殖细胞的基因结合,提高了生物的适应能力,对于物种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无性繁殖过程,是细胞的直接分裂把遗传基因的载体——染色体DNA传递给下一代,使得下一代和自己完全一样。雌雄异体的有性繁殖,是不同性别的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使得生殖细胞的DNA在一分为二后各留下一半,然后雌雄两性的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合二为一,重新构成下一代的DNA,新形成的子代就拥有来源于两个不同亲体的DNA,这样就把两个生命体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使下一代从遗传上获得双亲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了进化,保证了物种的生存发展。

4.性欲的产生。细胞分化形成两性生殖细胞,不同性别的性细胞分别属于两个生命体。自然选择决定了性成熟后的动物两性个体。具有互相吸引,把两性结合在一起并使生殖器官交接的驱动力就是性欲。它可使雌雄两性在发情期能够互相吸引并实现性交,从而使雌雄性细胞结合在一起,完成繁殖后代的使命。由于繁殖后代事关动物物种的生死存亡,自然选择保留了那些性欲足够强烈、有能力完成繁殖使命的个体,代复一代就形成了动物的强烈性欲。性欲驱使动物在发情期和异性结合。

5.人类的性活动。人类从动物进化而来,具有动物的生物学本质。人类的性活动也具有动物的共性,其目的也是为了满足性欲体验和由此带来的强烈快感。性欲的生物学意义是促使动物完成繁殖使命,对于动物来说,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过程,动物不可能知道性交可以达到繁殖后代的目的,只可能体验到性欲满足时的强烈快感,没有这种激励因素,动物就不会进行繁殖活动。但人因为具有自我意识,能认识到性活动的实质是繁殖后代而不只是追求快感本身,从而使得人类的性活动不仅具有生物学意义而且具有社会学意义。三、性的社会属性(一)性的社会属性含义

人类的性行为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制约作用使人类的性行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生理学和性医学研究的是人类性行为的生物属性,即性卫生知识。性社会学则主要研究人类性行为的社会属性,这是人类性行为的本质。人类性行为的生物属性总是通过其社会属性表现出来的。主要有4个社会因素对人类性社会属性产生制约与影响: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类性行为的方式是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曲折反映。人类通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逐渐认识到性行为的方式和后代体质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社会对人类性关系的干预和限制也越来越严格。在原始社会,人类毫无限制地群婚、杂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是限制父母辈与子女辈的性交,再限制兄弟姐妹间的性交,以后是近亲不婚等,直至发展到近代社会的一夫一妻制。虽然社会生产力水平并不直接影响人类的性行为,但是通过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建立来对人类的性行为产生影响。

2.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人类的性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正像人们的饮食、起居有许多礼仪和科学知识一样,性行为也同样有许多社会规范、礼仪和科学知识,并且受到人们的道德观念的影响。所以,人类的性行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受到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种种制度法律的制约。现代人的性行为还受到许多科学知识的指导,包括性社会学在内的性科学系统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人们的社会需要。人类的社会需要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主要有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出于不同的社会需要决定了人们性行为的不同目的,反过来,不同社会时期的社会风貌也折射出人们性行为的不同社会需要。性行为曾经仅为性本能所驱使,只为繁衍后代,这是最低层次的生存需要。争权夺利者施展“美人计”,是政治的需要;屡禁不止的卖淫行为多是出于经济目的。现代人追求夫妻性生活的科学与和谐,通过文明健康的性生活使自己变得更高尚、更幸福,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发展和享受的需要了。

4.人的思想意识与文明程度。人的意识支配行动,人类的性行为是有意识的社会性行为。所以,这种意识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意识可发挥3个方面的作用:①从过去吸取教训;②为现在建立一个思维方向;③预见行为后果,预测未来。因此,人类的性行为是可以自我控制的,能够做到使人们的性行为适应社会规范的要求,在社会规范允许的条件下满足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的需要,同时从中获取幸福和欢乐。(二)性的社会环境

性的社会环境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那些作用于性方面或者作用于与性有关的诸方面的各种非生物因素,如个人的性关系、性行为和性观念所发生于其中的具体的家庭状况、文化熏陶情况、知识结构、亲友关系状况等因素的总和。通常,性的社会环境也可理解为是一个社会的性文化的总体状况。

在构成性的社会环境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与性有关的传播媒介环境,社会所提倡的性观念、性知识、性的社会偶像、对性的社会舆论等可通过传播媒介灌输到民众中,这便是外界信息的环境。

道德也是性的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道德不仅包含于传播媒介之中,也包含于种种规则之中。道德对个人的性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接受,作为行动的准绳。(三)性的社会阶层在性方面或者以性方面的特征为主要标志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该概念具有两方面含义:①在某个社会中,一些具有相同的或者类似的性活动和性价值观念的人们,常会自发地形成某种可以区别于其他人群的社会群体,若其达到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社会力量和影响力,则会形成一个性的社会阶层。也可按人群的性价值观念和性行为规范等特征划分确定不同的性的社会阶层。例如,在我国传统社会中,人们可被划分为性方面的正人君子、百姓大众和流氓歹徒这样3个最主要的性阶层。不同的性阶层具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②通常,在不同性行为和性关系方面,体现出性阶层的存在和意义。例如,工人、知识分子、干部这三个阶层,在性方面就具有不同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表现出性的社会阶层差异。

性的阶层一旦形成,就会对全社会发挥本阶层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因此,不同的性阶层之间,不仅会在性的社会发展方向上出现矛盾或冲突,而且也往往在一些具体的性问题上发生争议。国际上把妇女和少数种族人口也视为重要的性的社会阶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的妇女和少数种族人口曾经为了争取自己阶层在性方面的正当权益,发起过许多较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在较大的程度上改变了西方各国通行的性观念和一些与性有关的社会制度。(四)性的社会偶像

性的社会偶像是社会为了贯彻所需要的某些性方面的规则而树立的带有理想色彩和虚幻成分的大众崇拜物。一般来说,性的社会偶像往往是该社会中那些在性的道德品质或者风度魅力等方面具有特殊性的典型代表或者楷模人物。这些偶像被社会的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扬和灌输,常常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例如,中国古代就有“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关公、孙悟空等人物,还有武松杀嫂等故事,都成为遵循传统性道德的社会偶像。这些典型人物的真实原型不一定都是性关系很封闭的人或者无性的人,他们的道德形象是被社会加工和改造以后才能成为性的社会偶像并且广为传播。

与此同时,社会也会制造出一些违反性道德的坏偶像作为反面教材,借以批判和威慑那些已经不符合或者试图不符合社会的性规范的伤风败俗者,使世代中国人受到教育。

对于任何个人来说,如果过分崇拜性的社会偶像,就很容易在性方面丧失自我,容易造成某些性方面的困惑、自卑或者困难。因此,性的社会偶像往往是社会对性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四、性的心理属性

人类的性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心理现象,因此,性有其心理属性。性的心理属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性别。性是指男女两性在生物学上的差别。性别则是指男女两性在心理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感知觉、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男女在心理发展上、智力上是有差异的,但仅仅是差异而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性差心理学》(马可比和杰克林著),认为男女心理特征的差别有50种以上,而该书将这些差别归纳为10项:①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②男性的视觉和平衡能力较强;③男性的数学能力较强;④男性更为好斗;⑤女性的触觉更敏感;⑥男性在交友方面更主动;⑦女性更容易表露和叙述害怕焦虑等行为和体验;⑧男性更富于竞争性;⑨男性更喜欢支配他人;⑩女性更倾向于顺从。显然这些性差别主要是由社会环境教育和家庭影响所造成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在心理上的共同性还会逐渐增多。

2.性别同一性。一个人在生物学上的性与他在心理学上的性别、社会学上的性别角色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性心理学上,把人们在体质、性格能力和行为等表现特征抽象出来,即为男性度和女性度两大类,性度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各不相同。

3.性欲。性欲是人的一种基本欲求和需要。虽然性欲是由激素的分泌产生的,但是它受人的社会性文化观念的制约,成为人的情感的强烈表现,所以它是心理现象。

4.性爱。人的情感可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7种。其中的“爱”就包括性爱。性爱是人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社会性情感的集中表现。

5.性行为。性行为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必然受到人的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性行为本身是由做爱的一系列动作和内心的情绪两部分有机结合而成。从系列动作来看性行为有本能的成分,但是人的性行为已经超脱于本能之上,而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一定时间或环境中是否适合发生性行为,以何种方式实施性行为,必然受个人的文化观念、性态度、行为习惯和情绪体验等诸多心理因素的制约。

6.性变态。偏离常态的性欲和性行为模式就是性变态。性变态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心理因素起关键作用,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性别自认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心理偏差常常是酿成性变态的根源。

7.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是人类特有的疾患。有关性行为功能的某种缺损或不全即性功能障碍。研究表明,性功能障碍有85%~90%是心因性的,即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夫妻关系不和睦,情绪紧张、焦虑、忧郁等都是引起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所以,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可使80%以上的性功能障碍者康复。

第二节 性文化

一、性文化(一)文化的概念

认识性文化应首先明确什么是文化。所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

文化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依据其领域的不同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狭义的文化特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是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

文化,是人们多少年来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这只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而从社会学的概念来看,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对社会进行改造后所产生的一切成果,是人类为了求生存与发展,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人为环境、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

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是从动物过渡到人,从人的生物需要过渡到社会需要的明显标志。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作用于自然界,以及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构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就形成了文化。文化是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一切,也是人类自诞生以来所发展了的一切。随着人类的发展,即使是人类的一些生物性的需要也都变成了文化现象。“文化”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概括着人类社会一切时代的文化现象,文化总是通过历史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的。(二)性文化的概念

性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针对性和与性有关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可分为物质方面、制度方面和精神方面三类。物质方面包括人类为了释放不断产生和蓄积的性能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器官和能力;制度方面包括人类为了使性能量的释放与生态-社会秩序相适应而规定的有关性的禁忌、法律、制度等;精神方面包括性的心理、体验、观念、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

性文化是伴随着人类对性有了一些认识,对性行为有了一些限制时,人类才有了最初的性文化。人类的性行为本来是一种自然本能,但是这方面的科学知识、道德观念、法律规范以及形形色色的两性关系等,都变成了文化现象,这就是所谓性文化。性文化,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影响人类生活幸福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性问题既关系到人类的肉体,又关系到人类的精神。

人类自身的种族繁衍及其有关性问题对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性文化密切关联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为,创造文化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繁衍、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两性的和谐和合作。性文化几乎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密切相关,如生产活动、宗教活动、艺术活动、民俗、医学、生物学、道德、法律、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性文化凝聚着千万年来几乎涉及各个领域的学者、思想家以及广大民众的探索、努力、追求与抗争。那些经过漫长的岁月冲刷、积淀而成的性文化,真实地向今日的人们展示了祖先的生活历史,不断地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历史,启示人们去探求这方面的规律,从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性有它的社会属性,也有它的自然属性。在阶级社会中,性文化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受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影响很大。二、研究性文化的目的

研究古代性文化的首要目的就是了解过去,从而指导现在和将来。同样,为了解性在我们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我们也需要知道其历史的起源。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既是一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性的发展变化史。性的每一步发展变化,无不反映出社会的深刻变化。第二个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性能给予人们以极大的欢乐,又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愚昧和落后、剥削和压迫是阻碍人们获得性快乐的两大敌人。第三个目的,是如何对性实行正确的社会控制。为了使社会保持正常的秩序,这种秩序可能是为了使人们过得快乐而正常,也是统治者实行控制的需要。对人类性行为“适宜和不适宜”“正确与错误”“有罪与无罪”的判断,一般包括四个因素:一是统计因素,即某种行为有多普遍;二是生理因素,即行为是否健康;三是道德因素,即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四是法律因素,即行为是否合法。

在人类整个文化史的长河中,性文化贯穿始终。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性观念、习俗、行为以及有关性的知识、文艺、道德规范和诸般社会体制等。研究当代性文化,就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把今后社会的性控制做得更好。

总之,性文化如同饮食文化一样,是自然而必要的。漠视性文化的普及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它不能减少性犯罪的发生;禁止性文化的传播更是对人性健康的戕害。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自然、坦然而朴实的性文化。

第三节 性健康与生殖健康

一、性健康及内涵(一)性健康

性健康是指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正常,无疾病,性生理功能、性心理功能正常,并有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行为。亦即:第一性征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完好,没有畸形;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生殖系统生理功能正常,性心理正常,不存在性心理变态,生殖系统没有任何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具有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1.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正常。作为第一性征的男女内外生殖器官,解剖形态在正常范围之内,没有两性畸形、阴茎短小、尿道下裂、隐睾或阴道闭锁、子宫和阴道缺如、双子宫、双阴道或其他先天异常,青春期性器官发育良好;第二性征的喉结、乳房发育、阴毛、腋毛和其他体毛的分布正常。

2.性生理功能正常。女性月经周期规律、排卵正常、生育能力完好,没有停经、经血过少或过多、经期时间过长或过短、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功能异常;男性阴茎勃起和射精功能正常、精液内精子数量、形态、活动能力正常,没有勃起不能、勃起不全或异常勃起,也没有射精过早或射精不能等功能障碍。

3.性心理功能正常。性欲正常,没有任何形式的性心理异常,具有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性欲克制能力。性欲强度与获取满足时的性兴奋程度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与性交时的心境和外部环境也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每个人的性欲强度和性满足程度只是个体体验,他人不可能感知,也难以用客观方法测定,因此不宜在不同个体之间作无法体验的比较。也不宜提倡或要求人们去追求和获取更强烈的性欲满足,否则,一方面会破坏性心理的平衡,造成夫妻之间的性生活失去和谐,甚至引起婚外性行为和婚姻破裂,另一方面还可能促成纵欲和性功能障碍。

4.生殖系统没有疾病。它是指既没有生殖器官的功能障碍,也没有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除了女性的阴道痉挛、男性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夫妻性生活的功能障碍,明显地表现为性不健康外,男女内外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如炎症、结核、肿瘤以及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多种性传播疾病对性健康的危害更大。此外,男女性的不育不孕症虽然不一定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但是不论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不育不孕症,即使夫妻双方均不希望有孩子,也都不能被视为性健康。(二)健康的性观念和性行为

健康的性观念决定于科学的性知识和符合中国国情的性道德要求。因此,应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婚前克制性欲,不论男女都保持童贞,婚后夫妻互相忠诚,不应有婚外性行为,以性乱为不道德,以卖淫嫖娼为耻辱,这样才能保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心身健康,促进夫妻和睦,维护家庭稳定,减少性罪错,防止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流行。总之,没有健康的性观念就不会有性的全面健康。二、生殖健康及内涵(一)生殖健康

20世纪初一些国际妇女运动组织首先提出生殖健康的问题,但真正形成生殖健康这一概念并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署主任巴赛拉多首先提出生殖健康的概念。1988年他建议生殖健康和有关政策及项目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生育调节;②孕产妇保健;③婴幼儿保健;④控制性传播疾病。1988年在第七届世界人类生殖会议上,巴赛拉多的继任人法赛拉进一步阐述了生殖健康的概念,首次给生殖健康的定义。199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政策理事会正式通过了生殖健康的定义,并将其写入1994年9月在埃及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的《行动纲领》中,还被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和一些国际会议所接受,从此生殖健康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行动纲领》给生殖健康所作的定义是,生殖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一切事宜上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因此,生殖健康表示人们能够有满足而且安全的性生活,有生育能力,可以自由决定是否生育、何时生育及生育多少。即男女均有权获知并能实际获取他们所选定的安全、有效、负担得起的计划生育方法,以及他们所选定的不违反法律的调节生育方法,有权获得适当的保健服务,使妇女能够安全地怀孕和生育,向夫妇提供生育健康婴儿的最佳机会。

生殖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人们能够有满足而且安全的性生活;(2)有生育能力;(3)可以自由而负责任地决定生育时间和生育数量;(4)夫妇有权知道和获取他们选定的安全、有效、负担得起和可接受的计划生育方法;(5)有权获得生殖保健服务;(6)妇女能够安全地妊娠并生育健康的婴儿。

生殖健康是一个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全方位的健康;不仅涉及计划生育、生育健康,还包括了性健康;强调对全体人群的考虑,强调男女双方均拥有生殖健康、生殖权力、和谐的性生活以及社会责任;强调在整个生命周期,从儿童期、青春期、婚育期、更年期直到老年期所应享有的安全和令人满意的生殖健康及保证;充分注意到了性与生殖健康的公平性,强调“以妇女为中心”,促进妇女在性生活、生育以及抵抗各种与生育相关的疾病、伤害的权力和应有的健康、安全和幸福;确保人们享有对生育的自愿调节,具有对各种调节方法的知情权,能够在不违反法律原则的前提下,自由选择安全,可以负担的避孕、节育,包括意外妊娠之后获得安全人工流产等生育调节方式;要求完善和提高生殖健康的服务质量,提供必需的生殖保健技术和服务,保证妇女在妊娠、分娩过程中应获得的保健服务。

从生殖健康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可以看出,生殖健康已不仅仅是生物医学的概念,而是扩大到了社会科学的范畴。生殖健康概念的基础是男女平等,妇女的权利是生殖健康的核心,生殖保健服务是实现生殖健康的手段,强调服务对象的需求、参与、选择和责任是生殖健康的特点。(二)生殖健康目标

1.确保全面和以事实为依据的信息和一个全方位的生殖保健服务,包括对所有使用者计划生育的可及性、有效性、可接受性和便利性。

2.促进和支持各种涉及生殖健康负有责任的自愿政策,如子女生育、计划生育方法的选择,以及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的对生育控制方法的选择等。

3.满足生命周期中不断变化的生殖健康需求,并考虑符合各地区的情况差异。三、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性”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有所侧重。这既与社会制度、社会需求、道德观念有关,也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步科学化的过程。我们认为在我国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地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卫生知识的综合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在这几方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用于各种人群,尤其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普及是一个优先考虑的重点。目前,生殖健康在整个健康促进领域受到特别关注,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殖健康的问题主要是反映在与妊娠、分娩有关的各种死亡和疾病、与避孕节育有关的权利和健康问题,以及在与性行为有关的疾病等几方面。全球生殖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1.性别的差异。生殖健康问题由于受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传统生育文化的限制,在对健康资源的享受、利用以及生育调节上存在明显的性别不公平。如孕产妇问题成为15~44岁年轻成年女性健康的首要问题,生殖系统疾病占育龄妇女疾病和伤残的30%以上,而男性则为12%;性传播疾病在妇女中占疾病负担的8.9%,而在同龄男性中是1.5%。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每年有50万妇女的死因与妊娠分娩有关;每年至少有1500万妇女在忍受着因妊娠和分娩所造成的长期伤残后果。因此,女性在生殖健康方面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2.国家间的差异。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日益不平衡,国家间贫富差距日渐加大,导致生殖健康状况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距。其中,尤以孕产妇死亡率差异悬殊。约99%孕产妇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欧洲孕产妇死亡率大约在10/10万左右;而在非洲一些国家孕产妇死亡率大约在1000/10万左右。

发展中国家目前在生殖健康相关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人口过剩普遍存在。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绝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多生育观念将计划生育的要求与人们对生育的意愿距离甚远,存在性别歧视的社会习俗,直接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

2.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健康保健投资不足,人们享有的生活水平无法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健康的基本需求以及拥有必需的卫生资源。

据报道,到20世纪末,在发展中国家能够接受孕产妇产前保健者不足60%,仅有37%的分娩能够发生在保健机构,妇女在分娩时能够享受到接受过训练的卫生人员接生者大约仅有55%,而每年有8000万的婴儿是在家庭中出生,5500万~6000万的婴儿出生时是由未经培训的传统接生员或其他家庭成员帮助分娩,远远不及发达国家95%的妇女可以享受在医院和保健机构分娩,并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都能享受受过训练的医生或护士的帮助的现实。虽然对发达国家的妇女来说,她们在生育方面相对来说享有较大的自由,她们可以对生育的数量、间隔等进行选择,并且能够享受更多的卫生保健资源,然而发达国家的妇女却也面临着苦恼,依然在财产权、人权与暴力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根据一项以欧盟15国为基础的相关调查研究报告公布的结果显示,在这些成员国中受暴力伤害的妇女达1/5,即每5名妇女中就有1人是暴力事件的受害者,由此影响到妇女的健康以及生殖健康。

3.生殖健康问题发生的低龄化倾向。近年来国际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如经济的一体化、都市化倾向以及传媒业的飞速发展,直接影响了家庭结构和社会观念,特别是性观念的改变,也使青少年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不仅体验到前几代人所不曾有过的经历,且同时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特别是承受着生殖健康的高危险。如全球新发传染病,尤其是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日益增多。

全球艾滋病病毒新感染的全部病例中有1/2为15~24岁的青少年,在每年新发的33300万性传播疾病病人中,有1/3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

另外,在有些社会中,青少年还承受着不同种类的鼓励从事性活动的压力。一些青少年女性,尤其是生活水平低下、收入少的女性青少年常常容易遭受性暴力、性强迫、性虐待、性摧残以及商业化的性剥削,进一步导致性传播疾病、非意愿妊娠、流产,以及各种身体损伤和心理创伤。四、生殖权利与生殖健康(一)生殖权利和生殖健康所包含的内容

针对全球生殖健康的严重问题,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在其通过的《行动纲领》中,论述了如下5个方面的内容:

1.生育权利和生殖健康。为了保证生育权利和生殖健康的实现,《行动纲领》要求世界各国在2015年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制度,提供全面的生殖保健。而这种生殖保健应包括:(1)计划生育咨询、教育和服务;(2)围生期保健教育和服务、母乳喂养及母婴保健;(3)不育症的预防和适当治疗;(4)流产、预防流产、流产后的调理及并发症的治疗;(5)生殖道感染的检查;(6)乳腺癌、生殖系统癌症、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初步检查;(7)性和性生活的咨询和教育。

2.计划生育。目前,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实施计划生育的夫妇已达55%,比20世纪60年代增长了近5成。各种计划生育项目已使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明显下降。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至今仍有35000万夫妇无法享受全面的计划生育方法。另有12000万的夫妇由于缺乏信息和有效的服务,以至不能使用至少一种现代化的计划生育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育龄夫妇的数量每年增长1800万。为了满足这种迅速增长的需要,弥合现有服务的巨大差距,必须充分扩大和提供计划生育的服务和各种避孕方法,努力使计划生育成为广泛的生殖健康项目的一部分。

由此,自由和负责地决定采用计划生育方法,知情选择是行动的基础和目标。具体要求如下:(1)在促进健康、家庭和睦以及尊重个体尊严的总体框架下,帮助每对夫妇和个体实现各种生殖健康的目标。预防非意愿怀孕、高危怀孕,降低死亡率。提高计划生育服务的质量,促进服务的有效性、可获得性,扩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提供更多现代化的避孕药具。(2)政府应当提供充分的经费、人力和行政资源。建立有力的转诊机制,提供生殖保健;评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及其与生殖保健结合的程度;强调适当的随访保健、治疗避孕药具使用后的副作用;加强生殖保健、计划生育管理人员、教育人员和服务人员在性与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方面的培训,包括人际交流和咨询服务的培训。(3)鼓励妇女充分和密切参与计划生育项目。同时促进男性对计划生育的参与和共同分担责任。

3.对性传播疾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疾病的预防。改变女性在社会和经济方面所处的弱势地位,她们更容易面临艾滋病和各种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因此,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应是妇女,尤其是青少年女性。

4.人类的性和性别关系。在这方面强调男女双方对实现和保持性健康和控制生育力均产生影响。妇女在人群中是一个相对弱势的人群,她们在家庭中经常受到暴力、性伴侣高危险性行为的危害,从而处于容易感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高危险之中。因此,涉及人类性与两性关系的目标就是促进两性间的平等、相互尊重,增进个人生活质量。确保男女双方均能平等获得为实现性健康和生殖权利与责任的信息、教育和服务。

5.青少年生殖健康。明确指出青少年人群的生殖健康需求依然被现今的生殖健康服务体系所忽视。其目标就是重视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问题,包括非意愿怀孕、不安全流产、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通过各种方式促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行为,比如自愿禁欲,提供适宜的、特别能为该年龄组接受的服务和咨询;不断减少青少年怀孕现象的发生。(二)生殖保健及其生殖保健服务

1.生殖保健及其生殖保健服务的有关概念。生殖保健是指通过预防和解决生殖健康问题,促进生殖健康的各种方法、技术和服务。

初级生殖保健服务是指通过初级保健制度,为大多数育龄群众提供生育、节育和不育的宣传、教育、咨询和技术服务,降低危害生殖健康的主要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行动纲领》提出:“所有国家应尽早不迟于2015年通过初级保健制度,为年龄适合的所有人提供生殖保健。”简称: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

基本生殖保健服务是指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计划生育与妇幼卫生等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为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不孕不育、优生优育、母婴健康、生殖感染、性健康、性安全等的预防、治疗、教育、咨询和服务,增强生殖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以满足大多数育龄人群生殖保健服务的需求。

优质生殖保健服务是指通过更为完善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为所有的育龄群众提供先进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以满足生命周期各阶段不同的生殖保健需求,使全社会生殖健康达到较高水平。

我国政府赞同生殖健康这一概念,并对实现生殖保健服务做了承诺。结合本国国情,我国提出的生殖保健服务的分阶段目标是:到2000年育龄夫妇享有初级的生殖保健服务;到2010年育龄夫妇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到2021年育龄夫妇普遍享受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

2.实现生殖保健服务目标的主要措施。实现生殖保健服务目标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除了领导重视、部门合作、经费保证、搞好评估之外,从改进人口健康状况和计划生育的角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实行和推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②开展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③提高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的责任感和积极性;④注意特殊人群的生殖保健需求;⑤建立社区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综合服务网络;⑥加强生殖健康教育,即“六期”综合教育,包括青春期、婚前期、新婚期、孕产期、生育后时期和中老年期教育。

第四节 性健康教育

一、性健康教育概念

性健康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系统教育活动,进行关于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科学的性知识、正确的性观念、高尚的性道德和健康的性行为。

19世纪后期,欧美开始出现有关性教育的论著,但是,将性教育引入学校教育课程则是20世纪初期的事。在20世纪早期提倡的性教育,都非常明确地把性的伦理教育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密切结合宗教的性道德观念,旨在教育青少年接受性约束,不要有婚前性行为;宗教教义也告诫成年人忠诚于婚姻,不要有婚外性行为。美国的摩洛医生提出,性行为轻率、混乱会使人传染多种性传播疾病。在他的积极活动下,促使美国于1905年成立了美国卫生与道德防疫协会,宗旨是以卫生道德和行政措施来制止性传播疾病流行。摩洛还帮助一些学校开设卫生课,强调以宗教信仰的道德规范来约束性行为,目的是防止性传播疾病流行。1914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呼吁,重视性卫生教育的重要价值,要求在公立学校讲授性卫生知识。但是,这些早期的努力都未能如愿以偿。1957年瑞典率先在学校开展系统的性教育,在公立学校设置性教育课。

随着20世纪60年代掀起的性自由浪潮,使社会的性道德观念变得极为淡薄,以致在性问题上的是非界限消失。在性自由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小学性教育课程的内容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起,欧美国家普遍开始重视学校性教育。有的国家在讲授性生理课时着重讲解性器官和性交过程,指导使用避孕套;强调性是青少年应该得到自由满足的天性,谁也不应阻止青少年去追求性满足。有些国家则完全取消了性伦理教育,甚至连性道德一词也不再提及。亚洲的日本原来以“纯洁教育”为名的偏重道德教育的学校性教育,到20世纪70年代也改名为偏重性知识的“性教育”。

我国早在抗日战争前,就有潘公展、张竞生等学者提倡过性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性教育,曾为此征求过吴阶平、叶恭绍等学者的意见,并在1963年夏向北京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发表的讲话中,阐述了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可能实施性教育。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撰文系统地阐明了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指出性道德教育在性教育中的突出地位。他在《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刻不容缓》一文中明确提出:“青春期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有极重要的影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仅是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兴衰的重大课题”。吴阶平教授还重视全社会的性健康教育,为在中国普遍开展性健康教育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肯定了上海市在中等学校开展性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发文指令在全国中等学校开设青春期教育课;计划生育机构也越来越重视群众性的性健康教育。1994年,中国性学会成立,普及性健康教育作为该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在中国普遍开展性健康教育创造了条件。二、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内容(一)性健康教育的重要目的

性健康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使青少年获得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性知识,以帮助他们顺利地经受青春期的重要转折。中国的性教育从国情出发,突出性道德教育在性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性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的重点虽然在于青少年,但整个人口的其他组成部分也必须接受性健康教育才能形成健康的社会性观念和文明的性行为规范。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的性健康教育才能获得成功的社会保证。

无论是青少年或是成年人的性健康教育,都应该达到如下的目的:

1.普及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消除性神秘、性愚昧和性无知。

2.树立对性的正确态度,既要改变谈性色变,又要防止性庸俗化。

3.确立科学的性观念,认识性道德的科学内涵以及与人类生存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重要关系。重视性道德的价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性文明传统,既要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错误观念,又要抵制西方性自由的侵袭,认识色情淫秽出版物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视性乱和卖淫嫖娼为社会丑恶现象,明确性商品化和权肉交易是社会腐败的产物。

4.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健康的性行为,防止儿童过早的性唤醒和性心理变态;避免青少年早恋;倡导男女对等地保持婚前童贞,理解婚前禁欲对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价值;正确对待婚恋,重视婚姻稳定的价值,夫妻互相忠诚,促使婚后性生活和谐美满,防止纵欲和性功能障碍,不提倡非婚性行为;洁身自爱,不受色情诱惑,不参与性乱和卖淫嫖娼。

5.遵守男女平等的社会公德,男性要尊重妇女,唾弃大男子主义;女性应自尊、自重、自强、自立。

6.防止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流行。

7.防止性罪错,消除性犯罪。我国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的性文明。(二)性健康教育的内容

性健康教育在普及性科学知识的同时,必须自始至终地将性价值观和性道德教育贯穿于每一个具体教育内容之中。由于性道德本身来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因此是有可能做到的。

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

1.生命的价值及其性别分化对于生物进化的意义。

2.生殖器官解剖结构,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3.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月经和遗精,经期卫生,精子和卵子的形成,受精过程,怀孕和分娩。

4.性心理适应与保健,性别角色养成教育,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慰与手淫,婚前禁欲和性冲动的自制力培养,婚恋期与婚后的心理调适和性和谐,性功能障碍防治,离婚、再婚的心理适应,中老年的性心理,残疾人性心理,性骚扰的咨询。

5.计划生育和人口教育,避孕节育的技能,遗传与优生知识。

6.性传播疾病的防治。

7.性道德教育,形成性道德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性道德的科学内涵。

8.性法制教育与性有关的法律知识的普及。(三)性健康教育计划的制订

开展性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系统活动。因此,应该按照确定的程序有步骤地进行。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教育目标人群,通过教育要解决什么问题和达到何种目的,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教材和教育方法培训师资,编写教材、教育计划的实施过程,以及对整个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

1.目标人群(1)目标人群的确定。性健康关系着人的一生,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状况的人群都应该接受有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不仅要与教育对象的年龄相适应,也应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性活动状况相关。就年龄阶段而言,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更年期、老年期都各自成为不同的目标人群。就生活环境与性活动状况来说,相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职业者又各自形成不同的目标人群。凡此种状况,都表明性健康教育的复杂性,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2)目标人群需求的调查。在确定目标人群后,必须对这一人群的性健康需求进行调查,了解他们中间存在着什么需要通过教育解决的性问题,他们对性的知识、态度、观念和行为的现状等方面内容,通常需采用包括实地观察、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调查方法调查。

2.教材的编写。由于是社会教育,教育方法要不拘一格,形式更可多样化,书面讲义、传单、折页、小册子、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都可选择。为了保证每一种教材都能被目标人群接受,以发挥最好的教育作用,任何形式的教材在定稿前都应经过预试验。

3.教育方法的选择。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应该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特点,选择容易被教育对象接受的方式和方法。通常采取的形式有:①授课或讲座。②讨论会或座谈会。③咨询。咨询作为个别教育方法,针对性强。④展览会。可以是单一的图片文字展览,也可以是集文字、图片、模型、录音、录像于一体的综合展览。⑤文字阅读资料如教材、读本、科普读物、宣传折页、传单等,可以介绍科学的性知识,也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或不同的性问题出版科普著作。⑥大众传播媒介,无线和有线电台、电视台的广播电视节目作为群众性的视听教育形式,是最重要的普及教育手段之一。

4.师资的选择和培训。提高性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是性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性健康教育人员必须符合职业素质要求和经过培训才能适应工作需要。①道德品质要求。②知识的全面性。③热爱性健康教育事业。④培训原则。

5.计划的实施按照制订的教育计划内容,顺序安排每一项教育活动内容,严格保证教育的质量和进度。

6.教育效果的评价。完成一项性健康教育活动后,应对教育情况作出评价,以确切了解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1)评价教育的全过程,看是否严格按照计划的顺序执行。(2)对教育效果实行评价,即对教育目标人群接受教育后,在性知识、性观念、性态度和性行为方面发生何种变化的评价。(四)性健康促进

性健康教育有别于西方性自由生活方式下的性教育。西方的性自由生活方式,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破坏性社会后果,不仅毁灭人类伦理,更使家庭分崩离析,儿童失去双亲爱抚,老人凄凉孤独;致使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流行泛滥。所以,如果不净化社会环境中大量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性行为混乱,仅仅依靠性健康教育是不足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为此,必须提出性健康促进的新概念。这就是在进行全社会的性健康教育的同时,依靠行政力量和全社会的参与,综合治理性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清除色情淫秽出版物,打击卖淫嫖娼,动员社会舆论谴责非婚性行为,反对性自由倾向,教育男女青少年保持童贞,提倡夫妻互相忠诚。尊重中华民族的性文明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的根基。

性健康促进就是要创建可以摆脱性自由灾难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行健康的、道德的社会性行为。性健康促进将是创建现代性文明唯一可以选择的道路。

第五节 针对不同对象的性健康教育

一、儿童性教育

性启蒙教育是性教育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对0~12岁的儿童进行的性教育。儿童性唤起能力在出生时即存在,性教育应从零岁开始。

性启蒙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性态度,防止产生性压抑和性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性别自认和性别角色意识。

儿童性教育必须遵循如下原则:①容许孩子的性好奇。②顺其自然地进行性教育。③坦诚地回答孩子关于性的提问。④对幼儿使用标准用语和正确解释其功能。二、青春期性教育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整个性教育的关键阶段。主要是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的性知识,纠正与性有关的认识和行为偏差,树立健康的性意识,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将重点置于性的伦理、道德、法制、情感、审美、人格等的素质培养教育上。青春期教育,是针对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的,从总体上说是人格教育,人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教育。不仅可指导青少年保持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还可帮助青少年在顺利完成青春期转折过程中建立起高尚的情操,具备自尊、自重、自爱的性观念,以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

青春期教育的目标,是帮助青少年认识和适应青春期身心的急剧变化,能够正确理智地对待性问题,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引导青少年理智地认识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懂得青春期是为成人成才打好基础的最佳时期,珍惜青春年华,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青春期教育的任务,是通过传授科学性知识,帮助青少年解除青春期困惑,提高性本能社会化、文明化的程度,把性生理和性心理需要同社会道德原则结合起来,成为日常生活准则,使青少年行为方式符合社会发展与社会行为规范,做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

青春期教育的内容,是兼顾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性生理发育保健、性心理发育保健与性道德伦理的培养素质教育。还必须进行青春期的社会意义,青春期自尊、自爱、自律和自强等良好素质的培养教育。

青春期教育的途径,应由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齐心协力,创造一个文明、科学、健康的性文化环境。必须有一个有规律的、不间断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指导过程。

青春期教育的原则,应是尊重、理解、关怀和引导。操作时应遵循:①性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③不激发性欲的原则;④尊重隐私的原则;⑤共性与个性相结合;⑥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帮助相结合。三、成人期性教育

对18岁以上的成人来说,为了其更好地生活和为了家庭,仍需要继续接受性教育。同时,他们作为对后代的教育也需要接受性教育。

成人期的性教育内容包括:①通过性教育向成年人及时提供有关性知识的信息,了解夫妇随年龄的增长各自所发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及精神和情感关系的沟通与调适,帮助成年人建立幸福的家庭生活。②成人性道德规范的教育。通过各种教育使人们提高道德水平,规范人们的性道德行为。③进行与性有关的卫生保健及优生优育、优教知识的性卫生教育,目的在于保证人们的生殖健康,防治各种性传播疾病。④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系统性教育,弥补学校性教育中被忽略的知识,以利于对子女更好地进行性教育。

成人性教育的途径:①通过高等学校课程;②通过成人教育课程;③通过中小学校设立的家长学校来传授性知识;④通过医院的健康教育;⑤利用大众传播媒介;⑥通过婚姻家庭咨询;⑦通过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和短期培训;⑧通过有关科研项目的干预和对有关人群的教育;⑨通过社区的健康教育等途径实施。四、新婚性教育

新婚性教育的目的是使新婚夫妇了解自己将对婚姻承担的责任及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些责任。其教育内容包括:①认识婚姻的性质。婚姻是双方彼此自觉自愿的爱情行为,既有道德的义务也有法律的约束,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②了解婚姻生活的要求。婚姻家庭是社会组织的一个成分,婚姻关系中的爱情关系、经济关系、性关系、法律关系,是通过夫妻双方的责任、忠诚和理解来实现的。③新婚夫妻和谐相处。自觉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认识,理解对方,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④正确对待男女思维方式上的性别差异。双方都不应以自我为中心,应将双方的差异作为处理问题的互补因素。⑤实现夫妻间的角色平衡。夫妻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对方的要求和愿望,不断调节相互间的角色,双方应通过完善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尽力缩短彼此的差异来实现夫妻间的角色平衡。⑥双方应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和真诚相处的关系,适应对方的个性和生活习惯。⑦过好新婚性生活,达到夫妻之间性的和谐。⑧学习有关避孕、优生、优育、优教和预防性传播疾病的知识,以提高其婚姻质量和人口素质。五、老年期性教育

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进行的性教育主要内容包括:①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老年人适当的性生活有益于其身心健康。②了解老年人性生理的变化特征。应通过性教育去解决老年人生理变化引起的常见问题和出现的更年期症状。③认识老年夫妇性生活的特点。老年夫妇美满的性生活来自于夫妻间长期保持的亲密感和相互间的关怀,这样才能给双方带来愉快和安慰,带来感情上的满足,有助于消除孤独感,增强自信心。④懂得老年性生活与健康的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全的心理,将会减少性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衰减的程度。⑤老年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影响寿命的核心问题,因此老年性教育必须包括性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调节。六、家庭性教育

在家庭内对孩子进行的性别角色、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法制教育,既是知识教育,也是高尚的情感教育,对健全人格有良好的作用。家庭性教育是对孩子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父母既不能对孩子过分娇纵,也不能使孩子生活在缺乏家庭温暖和爱的情感的环境之中。父母是家庭性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要对孩子身心的良好发育和性意识的健康发展负责。因此,父母要胜任性教育的职责,必须努力做到:有权威,能够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孩子,能和孩子进行双向的信息和情感交流;要信任孩子,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父母要做两性关系的良好榜样;要了解孩子性意识发展过程和青春期身心发育的特点和表现;要注意孩子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把青春期性教育与全面良好的人格教育结合起来。父母还应注意,对待家庭性教育要保持科学正确的态度,要容纳孩子的性好奇,顺其自然地进行性教育,坦诚地回答孩子的性问题。七、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一)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青春期是性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青春后期的大学生,其性发育已经成熟,但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趋于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国内大多数青少年未能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宣传教育这些正规渠道获得科学、系统的性知识,部分人可能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得错误的、有害的性观念。由于我国的性健康教育相对滞后,且多元化价值观和西方“性解放”“性自由”思想的影响给中国大学生的性观念、性道德、性行为也带来巨大的影响,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对大学生加强性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明确个人在爱情、婚姻、生育等方面应有的态度和责任,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性观念的危害,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和创造者。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

性教育是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将性教育纳入到“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范畴”。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普及性科学知识,促进和维护大学生的性心理、性生理健康,解除性困惑和性烦恼,树立健康的性价值观,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的性文明和性伦理道德,培养积极向上的高尚情操,完善健全的人格,充分保障大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实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大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三)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

性健康教育不仅包括性生理教育,还包括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

1.性生理教育。

2.性心理教育。

3.性道德教育。

4.性法制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的教育,如婚姻法等,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防止性罪错的发生。

5.避孕与优生知识的教育。

6.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四)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1.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性生理、性心理的基本常识和保健知识。

2.举办性健康教育讲座。

3.广泛利用媒体开展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4.开展心理咨询消除性困惑,解决与性有关的各种问题。(五)影响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因素

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受自然属性、心理属性、社会属性的影响。人的生物学属性是性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心理因素决定了以生理机制为内在驱动力的性会通过性欲望、性幻想、性梦、性情感表达出来;同时,心理因素使性独立于生物学本能之外,广泛地反映和化解在各种文化艺术之中。社会属性的影响中家庭环境因素对性心理的影响十分重要。家庭性环境对子女的性角色意识、性心理、性的是非、善恶、荣辱观念的初始定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性态度。特定社会的道德观念、社会舆论导向,也会对个体的性心理产生影响。(六)开展性健康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观念、端正思想、态度坦然、言行举止大方、得体。

2.要注意性教育的阶段性。

3.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4.性健康教育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5.学校要重视并加强性健康教育的监管力度。

6.学校应取得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力争做到学校与家长意见上的统一。

7.重视性健康教育的方向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总之,加强对学生性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应该获得的性知识,才能抵御各种有害信息的侵扰,才能保证学生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章 性文化及性教育发展史

第一节 性文化发展史

性文化的内涵包括性的生理文化、性的心理文化以及性的社会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性的知识、观念、道德、行为、制度等。作为人类的性文化,只有从社会进化的角度出发,才能把握其基本的脉络和内涵。一、古代性文化在描述古代性文化之前,必须解释人类始祖的生殖器与性交崇拜现象。这种对性和生殖器崇拜的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先民中,直至今天,其象征意义仍然非常普遍。(一)生殖器崇拜原始初民的生殖器崇拜是跟性交崇拜结合在一起的,人们认为性交产生的快乐是男女生殖器相结合的结果。但是他们不认为生殖器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认为它是独立于自身之外的器物,并具有神奇的力量,从而对它顶礼膜拜。世界各地文化历史中都有把生殖器或者其象征物进行崇拜的考古发现,古埃及底比斯和卡纳克大寺院的壁画中,诸王诸神的像都画着勃起的阴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像中,都突出男子的生殖器;印度从古代开始就祭祀生殖神湿婆,至今全国仍有普遍祭祀,而且用象牙、花岗石、金、银、圣木制成男性生殖器模型为其象征,这种裸体模型在印度有30万之多。(二)性交崇拜

原始初民把一切当时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都归于有神灵在起作用。在性交过程中,对性高潮的感觉使人如痴如醉,他们认为这是神所赐予的快乐;在性交以后又有倦怠之感,或性交不当引起身体的不适,他们又认为这是神所给予的惩罚。于是他们就对性交既敬又畏,当做神的赐物来顶礼膜拜了。古代巴比伦有一巨塔,高高供奉着神和祭祀性交的偶像。南美的印第安人留下了大量的性交崇拜文化。被天主教视为神圣象征的十字架实际上来源于男女生殖器的结合,即性交。所以十字架的产生与性交崇拜有关。现在全世界都流行的戒指,在古代则起源于女子的阴门,而戴戒指的手指则象征阴茎,把戒指戴在手指上则意味着性交。在古印度人的结婚仪式上,人们往往向新婚夫妇赠送性交象征的礼物。(三)中国古代的性文化

1.性观念。中国古代士人从阴阳的角度出发,认为性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一切生物繁衍的基础。有了性,自然界才有了勃勃生机,《易·系辞下》写道:“天地纲蕴,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孟子·告子上》说:“食、色,性也。”孔子有:“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上述这些论述构成了中国古代基本性观念。性是人的自然本能,如同饮食一样,性欲是人的生理需要,性需求和食欲一样是每个人应该获得满足的最基本要求。《老老恒言》说得好:“男女之欲,乃阴阳自然之道。”在古人看来,人的性欲不仅应该获得满足,而且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天地阴阳之道。所以,性与性欲是人的一种本能,是“造化自然之理也”。

2.性文艺。性爱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举凡音乐、舞蹈、雕塑、绘画、诗词、戏曲、小说等,都包括一定数量的含有性内容的作品。这些作品或反映当时社会的性习俗,或追求性关系中的男女平等,或宣扬性享乐。在表现方式上有的含蓄,有的直露,从而构成性文化中一个丰富多彩的重要侧面。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历代的诗词歌赋中不乏表现男女性爱的佳作。中国古代小说滥觞于六朝时期的神怪故事,成形于唐代的传奇,盛行于明清两代。唐人传奇涉及性爱者,内容多为肯定婚姻自主,强调爱情专一,宣扬人性与享受性欢乐。

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从性学的角度分析,书中充满对纯真爱情的歌颂,对丑陋的性现象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对性心理、生理的一些准确描述。

3.房中术。中国古代对性问题的探讨与实践总结被称为房中术,相当于现在的“性学”。早期文献多称之为“阴道”“房中”“房内”,唐代文献中即记有“房中之术”,后世简称为“房中术”,含义偏重于性行为,后世则多以此指整个中国古代性学。

中国房中术的主旨是固精养生,除了遵守性事的节度“节之以礼,交之以时”外,古人还规定了性事生活的诸种禁忌及其注意事项。纵观古人对房中术的论述,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欲不可绝。对于人的性的这种生理需要,古房中养生家认为是不能戒绝的。有研究说明,人的衰老首先表现为性的衰老。行而有节,保持性功能的正常,就可能延缓人的衰老。这可能就是“欲不可绝”的内在含义。(2)欲不可早。简要地说,欲不可早是指性生活的开始不宜过早,不宜早婚。(3)欲不可强。人类的性活动虽然是一种自然本能,不能压抑,只能顺其自然之性而加以调整,但也不能超越男女本身所应具备的条件,包括身体条件、心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等,而勉强行房,不能为之而为之,不可为之而为之,就是所谓强力入房。(四)世界古代的性文化

在古希腊,男子所追求的是一种无约束的甚至是放纵的生活。希腊民族本身就有一种欢乐和活泼的本性,他们常常是直率地表露自己的情欲,追寻生动而强烈的快感。阿里斯托芬的诗中常常描写这一类极坦率而风趣的肉体生活。古代希腊人对性生活毫不忌讳,行为放纵,说话也十分开明。他们豁达乐观,把人生视为行乐,最虔诚的膜拜在希腊人那里也变成了民众的娱乐。希腊人心目中的天上是一个永远不散的筵席,那些快乐而长生的神祇,永远都在歌舞饮宴、寻欢作乐。

古希腊和古罗马有许多神话流传至今。这些神话里的神祇,不论男女,性生活都十分活跃,数不清的爱情故事和枝叶蔓生的性纠纷,构成了这些神话的主要情节,而后世的艺术家们则用细腻的艺术手法对这些风流韵事加以描绘。围绕罗马和希腊万神殿中的主神宙斯和丘比特、维纳斯等展开的神话故事,大量的是神仙与神仙、神仙与凡人之间的爱情争夺与性生活,特别是那个“众神之神”宙斯,玩了数不清的女神和凡间女子,堪称是一个“大淫棍”。这些神话故事实际上反映出人间的性生活状态。

在西方的历史上,淫风最盛的是古罗马。有的历史学家评述,古罗马的灭亡主要是由于它的淫荡,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古罗马、古希腊时代,性的开放带来了极端的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人类先前赖以存在的一系列价值观全部崩溃,人类的信仰也丧失殆尽。

自史前时期起,在日本随处都可见到用岩石和黏土雕塑而成的生殖器官图像。人们在十字路口和村庄旁边塑起具有明显的生殖器形象的浅红色神像,以祈保吉祥平安。现在,这类神像早已不复存在,但它们对日本性崇拜传统的影响却始终没有消失。譬如,18世纪的日本妇女曾流行着一种奇特的性吸引方式,她们在两米多高的木质生殖器标志物上糊上许多小纸条,以此来产生吸引英俊男子的魅力。

17世纪日本的都市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商业阶层不断壮大成为社会主体,才使日本发生了变革。自然,这也带来了色情文学的兴旺和繁荣——浮世文化。“浮世”,意思是“流动”和“浮动”的世界。“浮世”与传统佛教的悲伤观点不同,它认为人生是轻盈无虑的,充满快乐和幸福。“浮世”不是把性看做是恶魔和精神奴役来加以压制,而是将其视为人的天性和乐园。正是这种诚实、无私的性文化,使得这个岛国创造了大量与世齐名的艺术杰作。“浮世绘”就是其代表。“浮世绘”是“性图画”,它不是特别地注意景物比例和真实性,故意运用夸张手法将生殖器画得十分粗大,更强调的是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感受。二、现代性文化

自西方开始工业革命并走进工业社会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海外殖民的扩张,西方文化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向世界各国渗透,打破了不同民族、种族的文化封闭,表现在性文化方面就是各民族在保留自身性文化的基础上具有更大的同一性。

现代社会中最具有革命性的性文化现象就是西方性革命。主要是发生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性文化与性实践的巨大变化。多数学者认为,性革命主要指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后来又传播到西方各国的性方面的变化。也有些学者认为,在时间上,性革命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曾经出现过第一次高潮,但是表现为“静悄悄的性革命”,并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论;在地域上,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性革命主要发生在欧洲,然后美国才发生。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以来在性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其实是一个渐进和累积的过程,并不是突发的革命。无论如何下定义,还没有一个研究者否认性革命这个事实的存在。

多数学者认为,性革命的主要内容有以下这些方面:①性表达和性表现方面的革命,即性的公开化。②性的性别方面的革命,即女性性革命。③性知识的革命,即性学革命。④性与生殖的关系革命,即生殖革命。它的主要内容是:由于节育的发展,尤其是口服避孕药的普及,人类的性行为不再仅仅是生殖的准备阶段,而成为相对独立的、以获得性满足为目标的过程,因此性的快乐主义开始取代传统的“性的唯生殖目的论”。⑤性与婚姻关系的革命,即婚姻革命。它的主要内容是:性在婚姻中的地位提高,作用加大;性关系开始与法定婚姻相对脱离;非专一的性关系开始增加。⑥性的代际关系的革命,即所谓“青少年造反”。它主要表现为:法定婚龄之前的性行为增加;青少年的性权利意识增强;青年的性文化开始进入社会的内圈,甚至开始“反哺”主流社会。⑦性的社会管理方面的革命,即性的私事化。它主要表现为:性方面的法律和社会管理开始放弃唯道德主义的原则,转而奉行功利主义原则和个人权利至上的原则。⑧同性恋革命,即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同性恋者争取与异性恋者同等权利的社会运动。

性革命并不是有组织的统一的社会运动,也不是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理念或者理想的实践。国际性社会学界对性革命的产生原因有众多的解释,但是一般都倾向于认为它是西方整个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的产物,认为它是对于西方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性的风尚的反叛。

如果把“性革命”全面分析一下,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破除对性的神秘感和负罪感。

2.推动了性学研究与性教育。

1975年,美国共出版了1500种性手册;在西方国家都可以方便地买到类似的手册。性生活、性健康、性技巧问题成为许多杂志的一个主要内容,并配有各种相关插图。社会除了大量提供成年人感兴趣的性知识外,很多国家还在各级学校里增设了性教育课程。

3.旧的婚姻模式被新的婚姻模式所取代。

4.推动男女平等的“性角色革命”。

5.使性与生育相脱离。

6.不受任何约束地追求性的快乐。

这种观念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他们认为,以往的种种对性方面的限制是不合情理的,只要男女相爱,性生活就必不可少。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婚前性行为越来越多,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构成越来越低了。婚外性行为的发展趋势也是同样,于是性放纵与性泛滥猖獗一时。

物极必反,性回归这场震撼西方社会的“性革命”越走越远了。它前后喧闹了十多年之久,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家庭的解体,婚姻关系的松散,结婚人数的减少,性关系的混乱,特别是艾滋病的流行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了许多痛苦和不幸。“性革命”本来是一场人性的解放运动,后来却变成了惨重的历史教训。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事实的教育下,人们在性问题上的价值观再次向传统做了某种程度的回归,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小家庭的温馨,建立正常的婚姻关系又成为时尚,青年们开始以较为严肃的态度对待两性关系,把性爱和责任结合起来,人们称之为“性回归”。

目前,西方有不少人开始认识到:感官享受的乐趣是有限的,人们为了得到快乐与满足,不仅需要物质粮食,而且需要“精神食粮”。这“精神食粮”就是对社会、对整体的热爱和作贡献的实际行动:有了这种热爱与行动,人们才会觉得自己的立足之地是最牢固的,一生是最有意义的,是最快乐而满足,同时也是最自由的,这是因为他利用自己的感官为他人服务,帮助他人达到那个高尚的目的;如果逞一时之快、不顾他人地纵欲于一时,也许留下的只有虚度年华的空虚和悔恨。“性革命”从反面告诉人们这一点,使人们学会更好地做人。

向来以“自由”而著称的美国,可以说是“性革命”的发源地和大本营。本来许多人认为“身体是自己的,由自己自由支配,婚姻关系是限制不了的”,但据美国《新闻周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项民意调查指出,认为发生婚外性行为是羞耻的占62%;而根据芝加哥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性调查,对婚外性行为,美国人多视为例外,而不是常态,有75%的丈夫和85%的妻子都说他们从未有过婚外性行为。绝大多数美国人仍是和固定的一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在1992年这一年中,83%的人只有一个固定的性伴侣,或没有性伴侣。在1969年,只有17%的男子和29%的女子认为“没有爱的性是不快乐或无法接受的”;而到了1983年时,认同这一观点的男子和女子已分别增加到29%和44%。在问及“你想从伴侣关系中得到什么”时,回答是“爱”的占了53%,而回答是“性”的只占1%。

当年,美国的《花花公子》杂志的出现,曾经是“性革命”的一个明显标志,也曾在性放纵中起过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现在,它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在它的全盛时期的1972年,销售量达700万份,而到了1986年已下跌至340万份。它的创办人海夫勒一直是鼓吹“性革命”的先锋,一生沉湎于性放纵之中,他告诉别人他曾和上千名女子发生过性关系,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却宣称要严格奉行一夫一妻制了。

纽约的时报广场附近有一条出名的“色情街”,它介于42街和七八条大道之间,人们称之为“美国最肮脏的街道”。在这条街上,20世纪70年代的全盛时期共有20家色情影院,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只剩下4家。纽约市正在实施一个“42街发展规划”,要使这条街成为大商场和高级办公大楼林立的一条新街道,色情业将被“挤出地盘”。这个位于曼哈顿中城的“色情王国”的衰落已成为无可挽回的颓势。

中国人长期处于性禁锢之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开放,这当然是个历史的进步。但是,开放有健康的,也有放纵的、腐朽的。真理只要多向前迈出一点,就会变成谬误。任何事情都要讲究适度,在对待性的问题上尤其如此,在这方面,西方的“性革命”及其回归确实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第二节 性教育的国内发展史及其现状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许多文化知识对当今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其中也包括性教育。近一百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文化的剧烈碰撞,人们的思想(包括对性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未婚先孕及堕胎、性传播疾病的广泛流行及艾滋病的肆虐、性犯罪、婚外恋及婚外性行为、离婚率的增加等性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性,作为一种人类现象,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怎样做好性教育,从而解除人们的性困惑,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谐的性社会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共同面对的难题。本节从性教育的国内发展史及现状方面加以阐述,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变化一致,大体来说宋明以前的性教育是相对开放的,宋明以后则走向了性禁锢的道路,性的教育基本在一些小说或传记中有描述,当然这些不可能正确、全面。近现代以来,性教育在西方性教育思潮的指导下,走上了破冰之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相当的困惑。一、性教育的国内发展史(一)宋明以前的性教育

性教育作为性知识的传道解惑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易·系辞上》写有“一阴一阳之为道”,《易·系辞下》写有:“天地纲蕴,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古人从天地阴阳之道出发,认为男女性交乃天地自然之理。早在先秦西汉时期,有关的性学著作就已在社会流行,自秦汉始至宋代,有关房中的著作就达30多部,390多卷,如《素娥篇》《素女经》《紫金光耀大仙修真演义》《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等。1973年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简中,就有5部房中专著,可以说这些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记载的性学专著,这些书中详细介绍了性生理、性心理知识,尤其是对性反应的描述非常具体,同时指导人们如何通过调节性事以养生,以及如何防止性功能障碍等。受道教及中国医学的影响,古代的性教育注重养生,提倡房中术,注重“采阴补阳”“还精补脑”。唐代名医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据说他也精通房中之术。

中国历史上,对性教育有正式记载的始于汉代。东汉建初四年(79),朝廷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经学讨论会,由皇帝亲自主持,这个会议的记录以后由班固整理编辑成《白虎通德论》,简称《白虎通》,这是当时官方对经学的标准答案,对后世影响很大。《白虎通》还有一节专门讨论“辟雍”。“辟雍”是古代的一种学宫,男性贵族子弟在里面学习作为一个贵族所需要的各种技艺,如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在课程中居然还有性教育。贵族子弟从10岁开始就要寄宿于城内的“小学”,至15岁时进入郊外的“辟雍”,换言之,他们从10岁“出就外傅”至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中间要有10年离家在外过集体生活。那么,为什么性教育要在学校进行而不能在家中进行呢?《白虎通》记录下来的解释是:“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亵渎也。又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妻变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以上这段话里所说的“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妻变化之事”,这就是性教育,在东汉就把这个内容作为贵族子弟学校的必修课了,可见那时人们的性观念(包括统治阶级的观念)还是相当开明的,对研究性的问题相当重视。(二)宋明以后的性禁锢

到了明代,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存天理,灭人伦”等观点的提出,禁欲主义和性神秘思潮在中国崛起,到清代延续数百年,“性禁锢”处于支配地位。尽管性教育在民间从未间断过,但性学研究很长时间得不到重视和发展。受程朱理学“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影响,当时有关性的研究集中在如何提高生育能力上。大部分的性教育散见于一些小说及手抄本中,如《金瓶梅》《肉蒲团》等小说以及手抄本,如《雨花香》是纪晓岚抄本,《海上花魅影》是袁枚抄本。偷香窃玉的《锦香亭》是李渔抄本等,都对性有一些描述。当然,这些以消遣为主的小说对性知识的描述是不准确的、不全面的。(三)民间性教育

中国古代,广大民众有没有性教育呢?当然有,不过没有那么系统、全面,而多用“形象化教具”,进行“暗示引导”的教育方式。“嫁妆画”和“压箱底”就是其中主要的两种。“嫁妆画”实际上是一卷不同性交方式的春宫画,因为社会大量需要,所以多用木版印制,乡土味、民间色彩很浓。在女儿出嫁前,父母往往购买一两卷“嫁妆画”,放在嫁妆之中,随女儿带到夫家去,到了新婚之夜,小两口(他们往往对性是很无知的)就把“嫁妆画”铺在床上,“照猫画虎”地做。关于“嫁妆画”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其实物在民国初年还有不少发现,可见此物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期。

除了“嫁妆画”以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性教育工具是“压箱底”。它是一种瓷器,有的比拳头还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状,有盖,内藏一对呈交合状的男女。平时,人们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儿出嫁前,母亲把“压箱底”取出来,揭开盖以示女,让她体会“夫妻之道”。

当然,古代的性教育也决不仅是“暗示引导”,也有一些性学古籍可供阅读,但不那么普及。少女出嫁时,奶娘、稳婆、小姊妹可能会教她。有时小姊妹们会在新嫁娘窗前唱山歌,这些山歌都有性内容,唱山歌有调笑的成分,但也有性启蒙的作用。(四)近现代的性教育

20世纪初叶,作为交流的、科学的性教育在中国社会初露端倪。1924年,中国性学先驱——北京大学张竞生博士竭力强调性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性教育问题关系于人生比什么科学与艺术更大”。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对封建性道德的批判也是毫不留情,他强调必须破除性神秘论和性罪恶感。他针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提出“要风化好,是在解放人性,普及教育,这是教育者所当之事”。1946年,我国著名学者潘光旦译著的蔼理斯的《性心理学》出版,影响很大。1946年社会学家费孝通写成《生育制度》一书,指出人的两性行为对社会延续和稳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着破坏社会结构的潜在力量。他们为性教育摇旗呐喊,不仅给封建的旧中国以震撼,对今天的性教育依然功不可没。196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医务工作者关心性教育问题时说:“女孩子把月经叫做倒霉,一提怀孕就脸红。”周总理嘱咐说:“要在女孩子来月经以前,男孩子首次遗精之前,把科学的卫生知识告诉他们。”1983年吴阶平主编《性医学》的问世堪称国内性教育的春天降临了,1992年《中国性学》杂志的出版则标志着国家性学高级学术交流进入到正常轨道。以下列举近年来对性教育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1980年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胡廷溢编著的《性知识漫谈》,该书于1985年和1988年再版,发行量达280万册。同年王文彬等编著的《性的知识》也再版,到1981年3月发行总量达560万册。

1986年“上海市性教育研究会”成立。刘达临在上海发起成立性社会学研究中心,并于1988年与深圳赵令德、廖丽珠创办《性教育》杂志。

1987年上海江鱼、王一飞、黄平治等,北京杨文质、曹坚、薛光英等组织男性学学会,并创办《男性学》杂志。

1988年刘达临的《性社会学》,史成礼的《性科学咨询》,潘绥铭的《性社会史》相继出版。国家教育委员会、卫生部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出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届“性科学”培训班。

1989年刘达临开始组织全国20000例“性文明”调查,并于1992年出版《中国当代性文化》专著。

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规定,普通高等院校要开设性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受国家教委委托,《文汇报》在上海创办了《文汇青春期教育刊授学院》,并组织编写了《青春期教育》教材(共6册)。上海举办《人类与性》展览,展出时间5个月,观众30万人次以上。广东孙沫寒、朱嘉铭、修成娟等组织了广东计划生育性教育会,举办研讨会并出版性教育文集和《人之初》杂志。《人之初》是我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性教育刊物。

1991年始,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山西省、湖北省、重庆市、陕西省、广西及四川省相继成立性学会。二、我国性教育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民族特性,大多数父母或家庭对性避而不谈,认为性的问题自然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须知性学作为一门严肃的学科,必须采取科学教育的方法使孩子获得正确的性知识,否则必然会让错误的性知识占领我们的阵地。在性的问题上任何抱有“无师自通论”“封闭保险论(即认为青少年儿童不懂性知识是道德纯洁的表现,对他们封闭性知识最保险)”“救急论(需要时再教育)”的想法都是不正确的。目前性的现状提示我们必须加强性教育。(一)传媒是获得性知识的主要渠道及性教育在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我国,正规的性教育是从中学阶段开始的,在中学以前,性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城市中学性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在初中开设生理卫生课,上课的方式以老师教授和看录像为主,但在个案的研究中,有些中学老师并没有讲授这一部分内容,而是让同学自学,甚至有些老师把仅有关于性教育的内容略过,根本没有讲这一部分内容。目前在上课的内容上,主要讲的是生理方面的一些知识,关于性心理、性道德、性传播疾病的预防,以及异性交往等内容很少涉及。

在对授课内容的评价上,学生们普遍对现在的性教育现状表示不满。大多数学生认为初中生理卫生课讲授的内容太浅,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老师讲的内容还没有自己了解得多,而且所讲的内容并不是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实用性不强。上课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有些老师还没开口自己就先脸红了,搞得学生也不能正确看待科学的性观念,认为性是肮脏、下流的东西,在上生理卫生课时,不认真听讲,故意抵制老师授课。对青少年性教育的专题调查也表明:“36.8%的学生认为初中生理卫生课讲授的内容太肤浅,男生尤其认为内容浮浅,其比例占44%。有24.2%的学生认为所讲内容实用价值不大,只有25.8%的学生认为讲授的内容合适。从效果而言,认为该课很有帮助的学生比例只有5%,其次是表示‘有一定帮助’的占到55.1%,另外39.9%的学生感觉没有帮助。”在自认为对生理卫生课了解的父亲中,约有一半的人认为内容合适,相比之下,母亲对现有的满意度还要高一些。学生与家长对生理卫生课内容评价上的差别,表明家长与其子女对性教育现状的感受是不同的,这反映了两代人对性教育的认识以及性观念等方面是有代沟的,也说明学校与家长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在性教育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是缺乏的。

学生除了从生理卫生课中获取性知识以外,还从报刊、网络、媒体以及亲朋好友等其他渠道中获取性知识。还有一些同学坦言自己的性知识是从动物交配、产子中得来的。一些动物节目,如动物世界、东芝动物乐园成了某些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来源。”这说明学校的性教育是不充分的。学生由于无法从学校得到所需的性知识,不得不从其他渠道获得。同时,调查的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报刊、书籍,这可能与比较容易获得、并且较少受家长的干涉有关。但这种获取性知识的实际情况与学生所希望获得性知识的渠道和性教育的方式有一些出入。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的性教育也是不充分的。在访谈中了解到,许多学生不愿意与父母讨论性问题,家长也十分避讳与孩子在这一方面进行沟通。其中,有一部分家长本身对性问题的认识就有偏见,掌握的性知识也十分有限,所以很难对子女进行教育。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对处于青春期的子女的感情、恋爱等问题十分敏感、过于紧张,表现出对子女的不信任。这也是学生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的一个原因。(二)婚前性行为、未婚怀孕的增加及性道德教育的缺失

性犯罪等社会问题日益增多,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开展性教育。在我国,近几年来(尤其是城市)人们在性观念上有所变化,尤其是青年人对待性问题有更开放的态度和行为。其中有进步的因素,如破除了性神秘、性禁锢,批判了封建的“贞操观”对妇女的危害等。但某些越轨甚至犯法的不健康性行为也带来了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种种不良后果。据许多地方少管所统计,青少年性罪错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大部分源于性无知。近二三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存在着婚前性行为,未婚怀孕增多的趋势。1988年上海5个区、县婚前检查结果表明,婚前有性行为的占73.1%,初次性行为在20~21岁的为82.6%。婚前性行为的直接后果导致未婚怀孕率增高。上海五区、县调查资料表明,15~19岁人工流产率从1982年的4.82%上升到1988年的54.9%,增加了113倍。此外,未婚性行为还会造成新婚性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如有一女同学,因婚前性行为造成阴道大出血,使该同学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甚至想自杀。又如河北医学院第二医院曾调查分析195例新婚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病因,发现14例系因婚前性交失败而造成的。我国道德观念认为婚前不能发生性行为,但有人想偷吃禁果,又缺乏理想的环境和适宜的时机,担心被人发现,在心理上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试图性交,如失败了,误认为自己性无能,甚至产生性交惧怕心理,造成阳痿。因此,性教育在解决由性引起的社会问题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性教育是一项紧迫并且重要的工作,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性教育的各项工作。

另外,长春市少女救助中心发放的2000份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学生中,47%的青少年表示爱是发生性关系的前提,53%的青少年认为没有爱情也可以有性爱。初中至大学阶段的青少年身心迅速发展,自身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渴望洞察异性,然而却往往求学无门。与此相呼应,未成年少女妊娠人数突增;性传播疾病开始在青少年中蔓延;从犯罪人数上看,性犯罪已跃升至青少年犯罪种类的第4位。

第三节 性教育的国外发展史及其现状

古埃及时,性被当做“神明”崇拜,古希腊和古罗马提倡开放、自由、轻松愉快的性活动。中世纪则采取了性压抑、禁欲主义。奥古斯丁教皇坚持认为,性生活是罪恶的起源,性欲是传播罪行的通道,他强调禁欲、贞操和节制性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用他们的文艺作品无情地揭露、抨击了意大利15~16世纪的教会生活方式和道德观的虚伪和堕落,对性活动采取了开放的态度。19世纪英国社会接受了维多利亚式的道德伦理观,重新提倡禁欲主义。20世纪随着弗洛伊德、金西、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等一些性学专家的涌现,开始对性行为进行科学观察和研究。到了20世纪60~70年代,西方世界出现了“性自由”“性解放”的浪潮,传统的伦理道德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而其后出现的艾滋病,给予这股潮流以沉重的打击。如何把性行为的个体满足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性教育,无疑对整个人类社会大有裨益。

性教育活动也有着曲折的历史,几起几落,一直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的斗争,但总的趋势是对性教育这一新鲜事物逐渐采取了接受的态度。欧美是性观念开放较早的国家,早期把性教育看做是人类生殖系统的组织、功能,以及性交、受孕一直到新个体出生历程一切知识的传授。19世纪末,面对少女早孕、堕胎、性传播疾病等现象的泛滥,引起了西方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他们开始重视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性教育。进入20世纪,西方性教育迅速发展。1905年,马罗博士在美国成立了“卫生道德维持会”;在德国,柏林大学校长赫纳克将瑞士生理学家爱尔真关于性学的讲演印成小册子;1912年美国率先提出了“性教育”一词,希望将性教育纳入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大纲之中,同年7月,全美教育联合会作出性教育师资培养的决议。但国外这段时间的性教育正处在起步的状态,还没有走上系统的轨道。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众和舆论都已经放弃了对性持忌讳态度的传统做法,正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性教育。在许多国家,性教育已成为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国外系统的性教育始于20世纪50~70年代。一、世界各国的性教育(一)美国的性教育美国的青春期性教育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性自由”“性解放”运动使青少年对性的理解产生了误解,导致少女怀孕逐年增加。为了减少性传播疾病的蔓延、私生子和性不良行为,培养青少年正确看待异性和与异性建立高尚关系的态度和能力,1965年成立的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委员会提出“安全性行为”综合性教育目标,强调个人的权利,在学校中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课程,教育学生采用“安全性行为”方式,侧重于生理上的教育,使个人健康受伤害程度降到最低,从而更加有利于性的健康和个人生活的幸福。另一派以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为代表,他们提出性和品德教育目标,提倡以品德为基础的“禁欲方式”的性教育,即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应主要进行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保持童贞,直到他们找到准备与之生活一辈子的人,结婚时再发生性关系。他们认为,性行为是由价值观和科学知识决定的,必须教育年轻人运用核心伦理道德观,如尊重、责任来控制自我。

1982年对美国大城市中200多个学区的调查表明,有2/3的学区在初高中阶段都开设性教育课程。1991年,美国由卫生、教育和性学方面的专家共同精心制定了学校性教育大纲。性教育课程是单独开设的,有许多不同名称,如家庭生活教育、人的生长和发育、卫生教育等。不同的名称往往反映了各课程的侧重点,也有许多性教育的内容包括在其他课程之中,如家政、生物、体育等。性教育课程有些是男女学生一起上,有些是分开上,视课程内容而定。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个人卫生、手淫、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月经、遗精、性约束等知识。进入高中时期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传播疾病、卖淫现象、性变态等知识,并向学生发放避孕套。

目前,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禁欲教育”的观点,曾经占支配地位的安全性行为课程试图降低青少年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未婚妊娠和青少年性活动发生率的实践已告失败,更多的人主张以人格为基础,以禁欲方式进行性教育。美国政府曾一直大力推广节欲教育,在这一教育项目投资1.7亿美元。在政府的倡议下,美国很多中学都开设了节欲教育课程,呼吁青少年婚前不要发生性关系。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德州教育工作者为节欲课程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值得等待”。该课程教导学生不要过早尝试禁果:“拉拉手,隔着衣服拥抱都是正常的,但是再有其他行为就会出问题。”(二)瑞典的性教育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其青春期性教育已经开展了半个多世纪。1942年瑞典开始在义务制学校中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1955年性教育课被列为必修课,并把“准确地获得人类生物、心理与社会方面的知识,使青少年在性行为与计划生育家庭方面有能力作出人格与社会责任的选择,通过伦理标准的发展而获得人际关系的满足与责任作为性教育的目标”,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个。性教育的内容包括生物学方面、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经济方面、人际关系、责任选择及性行为的感情、行为准则、准备做父母的知识等。在小学传授妊娠与性生理知识,中学传授生理与身体功能知识。1975年以前,性教育偏重于生理教育,以后增加了性道德、性评价等内容。教师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游戏式等非常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他们的教育有三个特点:非常实用;从幼儿就开始;性科学教育一步到位,不兜圈子。瑞典性教育很有成效,少女妊娠和做人工流产人数明显减少,性传播疾病性犯罪比例也在下降,“未婚母亲家庭”几乎消失。(三)英国的性教育

英国经过多次论证,终于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的法案。但法案只规定实施性教育的权力下放到学校和家长会。校方有权决定采取性教育的方式,但仍保留个别家长不准自己的孩子听性教育课的权利。目前,英国的性教育仍然是以学校为主体。由国家资助与管理的所有中、小学主要根据“国家必修科学课程”的具体规定来进行性教育。国家必修科学课程按不同年龄层划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学生的年龄为5~7岁,主要是初步了解人体外部各器官的名称,知道人类可以孕育下一代,并会区分他们相互之间身体上的异同等。第二阶段为8~10岁,主要掌握人类生命周期的各个主要阶段,包括生殖、生长发育等。第三阶段是11~13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应懂得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以及什么叫月经和受精等。第四阶段为14~16岁,这时的学生开始了解荷尔蒙对人体的作用,医学上使用荷尔蒙来控制与提高生育力的情况以及男女性别的决定因素等复杂问题。除了这些必修内容外,各中学还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与需求,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内容,如性健康、人与人的关系、情感释放、肢体语言等。按教育部的规定,学校在开设以上内容的课程时,必须制定详细的政策与实施细则,供学生家长及监督部门检查。

由于英国的少女怀孕率在欧洲是最高的,因此英国政府决定在中学里开展一项“无性之乐”运动,教育少男少女们保持贞操,降低少女怀孕率,英国政府为这一计划拨款8700万美元。为了引起中学生们的注意,在全国的中学广贴海报,包括在厕所、宿舍等处张贴宣传海报,上面的标语也很别致,比如“做处女很酷”“性:你思考得足够多了吗?”等。好奇的十几岁中学生们会注意这些海报的,耳闻目睹得多了就会受到影响,最后他们会发现保持贞操也就保持了自己的快乐。英国公共卫生部大臣伊薇特·库柏说:“这是一项与中学生直接对话式的运动,让他们了解事实。”库柏下令说要使这项运动达到使人觉得“时髦”和“完美”的效果。(四)日本的性教育

日本青春期性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叫“纯洁教育”,强调对青少年授以正确的性知识,使其保持身心纯洁;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受到西方“性自由”浪潮的冲击,开始了以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的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性指导”阶段,不仅让学生懂点性科学,还要懂得友爱重要和生命可贵。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们在性教育中特别强调性约束、性道德,认为性教育首先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要尊重人的精神,反对以强凌弱,讲究男女平等,而性的卫生教育是第二位的。他们制订的性教育目标为:把性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来综合看待,树立男女平等的正确异性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形成高尚的人格。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开展性教育活动,以后逐渐扩大,大致包括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知识教育、性道德情操教育和思想意识教育。日本的性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均有系统安排。日本注意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在性教育中的作用。社会上出版大量性教育书籍,供不同的人阅读。1972年在东京成立了“日本性教育协会”,到1975年日本就有100多种有关性教育的书籍可供儿童、少年、青年、父母、教师和医务人员等不同年龄、不同的人群阅读。(五)韩国的性教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