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新世纪接班人素质培养:世界历史知识素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06:10:21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版新世纪接班人素质培养:世界历史知识素质

新版新世纪接班人素质培养:世界历史知识素质试读:

内容提要

有了文字,古代的历史就容易了解了。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世界别的地方发现的古代文字,主要有三种:图画式的象形文字,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使用了。还有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楔形文字,大约也是在公元前3500年产生的。这种文字的笔划上粗下细,象木头楔子,所以叫做楔形文字。再就是公元前一千多年腓尼基人发明的字母文字。最初,埃及人写的字象一些简单的图画,后来大部分文字变成了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呢?几千年后人们,很长时间也没有弄明白。

一、揭开古代文字之谜

有了文字,古代的历史就容易了解了。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世界别的地方发现的古代文字,主要有三种:图画式的象形文字,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使用了。还有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楔形文字,大约也是在公元前3500年产生的。这种文字的笔划上粗下细,象木头楔子,所以叫做楔形文字。再就是公元前一千多年腓尼基人发明的字母文字。

最初,埃及人写的字象一些简单的图画,后来大部分文字变成了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呢?几千年后人们,很长时间也没有弄明白。

1799年,侵略埃及的法国军队在尼罗河三角洲的罗塞达河口,发现了一块黑色石碑。把泥土清洗掉后,清楚地看见上面刻着三种文字。这就是著名的“罗塞达石”,现在保存在英国伦敦博物馆中。

当时,法国有一个青年学者叫商博良。他是专门研究古代埃及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罗塞达石引起商博良浓厚的兴趣,他想根据这块石碑弄明白埃及象形文字的读法。

石碑上,上面两种是用不同字体刻写的埃及象形文字,下面一种是希腊文。通晓希腊文的商博良从希腊文知道:这块石碑是在公元前二世纪的时候建立的,上面写着为埃及国王歌功颂德的言词。但是,要问那些埃及象形文字怎么读法,他可一筹莫展了。

后来,商博良发现,古代埃及人写国王名字的时候,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罗塞达石上,也有一些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这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又经过一番探索,商博良对照希腊文,从象形文字中认出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娄巴特拉这两个人名。这样,他就知道了十二个象形文字的读音。

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商博良继续努力,终于在1822年揭开了埃及象形文字之谜。原来,这种文字中,有的符号代表的是一个词,有的表示一些字母的结合。还有二十四个符号,具有现代字母的意义。全部符号有七百多个。商博良读懂了象形文字,使人们对古代埃及的历史有了真正的了解。

楔形文字的故乡在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就是今天伊拉克境内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一带。这里是产生人类古代文化的摇篮之一。苏美尔人用来写字的不是纸张,而是泥版。那时候,他们还不懂得造纸。两河流域又缺少石头,不能象埃及人那样把文字刻在石头上。苏美尔人就用粘土做成一块块长方形的泥版,用芦苇或骨棒削成三角形尖头在上面刻上字,然后把泥版晾干或者用火烤干。这就成了泥版文书。有的泥版还分为内外两层,刻写同样的字,中间撒上干灰。如果外层的字迹损坏了或者被人篡改,可以用内层的文字来校正。一百多年来,人们在两河流域挖掘出了几十万块这样的泥版。

关于楔形文字的辨认,也有个类似“罗塞达石”的东西,历史学家把它叫做“贝希斯顿岩”。

在伊朗西部贝希斯顿村敦墟附近的悬崖上,有一块岩石,上面也刻着三种文字:苏美尔人传下来的巴比伦楔形文字、新埃兰文和古波斯文。人们通过波斯文,读懂了楔形文字。岩石上刻写的,是公元前522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镇压造反者的经过。

公元前1500年左右,楔形文字成了国际交往的通用文字。各国签订条约或者书信往来,都使用楔形文字,就象今天订立外交条约,往往采用词义比较严谨的法文一样。因为那时候,楔形文字具有词汇丰富、字形优美的特点。但是,这种文字的阅读和书写很复杂,不容易掌握,后来还是逐渐被字母文字代替了。

最早发明字母文字的是腓尼基人。他们住在今天的黎巴嫩一带。腓尼基人主要从事商业,经常坐着船到各地去做买卖。他们在记账的时候,觉得楔形文字很繁难,需要一种书写简便些的文字。这样,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有人参照埃及的象形文字,创造出用二十二个辅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现代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来源于腓尼基字母。因此,腓尼基字母文字称得上是欧洲拼音文字的始祖。

古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元音字母,创造了希腊文,他们把发明字母的功劳也归于腓尼基人。希腊人传说:有个聪明的腓尼基木匠,叫卡德穆斯。有一次,他在别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记带来了。他就劈了一片木头,在上面写了点什么,让一个奴隶送给在家中的妻子。他妻子看了木片,一句话也没说,就递给了奴隶一件工具。奴隶惊呆了,认为木片是用一种神秘的方式说出了他主人需要的东西。据说那木片上面写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现的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当然不是卡德穆斯一个人发明的,而是由许多腓尼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集体创造、逐渐形成的。

古代文字产生的时候,人类已经进入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所以,人类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都是奴隶主统治的国家。它们建立在古代东方,也就是今天的亚洲和非洲东北部的土地上。

这些国家中,除了我们中国,还有在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另外,还有波斯、亚述、犹太等国。奴隶社会的历史就要从这些国家讲起。

二、“尼罗河的礼物”

“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这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一句名言。事实也正是这样。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这个文明古国。

尼罗河穿过非洲东北部,是世界上第一大河,全长6600多公里,比中国长江长300多公里。它流经埃及的那一段,只占全长的六分之一。

河流泛滥,一般说来总不是好事。可是,埃及由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每年,当尼罗河发源地埃塞俄比亚山区进入雨季的时候,尼罗河水就上涨。从7月中旬开始,河水逐渐淹没了埃及的整个盆地。11月末,河水退去,留下肥沃的淤泥,仿佛是大自然给埃及的土地普遍施了一次肥料。虽然,埃及是个终年少雨的地方,但是靠着尼罗河,人们在湿润肥沃的土地上种植庄稼,发展生产,使这里也成为了产生古代文明的一个摇篮。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6000多年以前,这块土地上就出现了许多小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王国。首都是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端的孟斐斯城。

古代埃及的国王有避讳的习惯,不许叫他的名字,一般尊称为“法老”。“法老”原来的意思是“大的房屋”。第一个“法老”名叫美尼斯。

考古学家们大都是通过对陵墓的研究和考证,来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的。古埃及最初几个王朝的历史情况,因为缺乏文字记载的材料,很长时间没人知道。后来,经过在尼罗河畔的阿比多斯的发掘,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埃及第一、二王朝入场多国王的陵墓。墓顶稍稍高出地面,墓室在地下10米到17米的深处。墓内有许多装酒的大瓶,瓶口用尼罗河的泥土和稻草密封,上面盖有国王的印记。这些印记就成了辨明陵墓主人的重要根据。在一个叫泽尔的王陵中,发现了一只手臂骨,上面戴着四只美丽的臂镯。这是当时皇宫里宫女们的装饰品。从这点可以知道,埃及成为统一王国的最初200年,已经用宫女、也就是用奴隶来为国王殉葬,这是埃及进入奴隶社会的证据。

从公元前大鸡27世纪起,“法老”们开始为自己营造巨大的陵墓。这是一种高大的方锥形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的,样子就象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在英文里叫它“锥形体”。

现在离埃及首都开罗十多公里的地方,还有七十多座古代修建的金字塔。它们都在尼罗河西岸。据说古埃及人认为日落于西,人死也归西,所以金字塔都建在西岸。

最大的金字塔,是公元前27世纪(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进入奴隶社会),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为自己修建的。塔底占地约529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个足球场那么大。原来塔高146.5米。由于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淋,以及地面沙石堆积,现在已经不到140米了。塔底每边原长230多米,现在也各短了十米。绕塔一周,大约有一公里。塔内有甬道,石阶、墓室组成的“地下宫殿”。

金字塔的意义,决不限于它的雄伟壮观,它是古埃及文化的象征。

胡夫金字塔大约是用230万块巨石垒起来的,每块平均重两吨半,最大的有160吨重。这些巨石从尼罗河东岸的都拉采来,横渡尼罗河,再运到西岸的齐泽,然后沿着斜坡拖到高出河面一百多米的修塔处。在古埃及,不要说起重机、载重汽车,就连马和马车也没有,所有的劳动几乎全靠人力。这么沉重巨大的岩石是怎样翻山过河和堆砌成塔的,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没有人能做出完满答案的难题。人们怎么能不佩服埃及人民的伟大力量和智慧!

金字塔和地下墓室所用的石块虽然都十分坚硬,能工巧匠还是把它们劈凿琢磨成各种形状,而且使石块之间结合得十分紧密,甚至连锋利的刀刃也插不进去,这显示了古埃及人劈山开石的高超本领。

金字塔塔底四边长度的平均误差只有两厘米,四个直角的误差也只有0.12度。这表明,古埃及的几何学和测量技术已经达到很高水平,能够精确地测量和计算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

更令人惊叹的,是放置在“地下宫殿”里、经过防腐处理的法老尸体“木乃伊”。在古埃及,不仅法老、贵族的尸体要做成木乃伊,一般平民也有这个习俗。考古学家估计,从第一王朝到第三十一王朝大约2800年中,埋葬在埃及河谷地带的木乃伊就有二亿具以上。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只有把尸体保存好,不让它腐烂,才能进入天国。

法老的木乃伊制作得非常精致。制成一具,需要七十天。尸体的内脏掏空以后填上香料,整个躯体也涂上香料,然后用麻布紧裹,放在用名贵的防腐木材制作的棺木中。穷人制木乃伊,只能用盐水浸泡以后吹干。在古埃及,不仅人的尸体要制成木乃伊,被人当作神崇拜的牛,死后也要作成木乃伊,葬在石墓中。

由于古埃及人保存尸体的高超技术,使得几千年后的人们还能看到古代帝王的容貌。1881年,在尼罗河畔德布斯的一个秘密的悬崖石室中,发现了从公元前1567年到公元前945年的第十八、十九、二十和二十一王朝的几乎全部法老的木乃伊,加上他们的王后、太子,共有四十个。这些王朝已经没有财力兴建以前那样的金字塔了。然而,法老的木乃伊还是制作得非常精良。其中一位是公元前1304年即位的拉美西斯二世。从木乃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人。

木乃伊的制作,使埃及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在那时候,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对解剖学几乎还一无所知哩。

在胡夫的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旁边,还有一座巨大的狮身人面石雕。这个巨像高20米,长57米,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长,是用一整块石头雕刻成的。它存在了大约4600多年,很长时期却被埋没在沙石里,直到1926年才被法国人挖掘出来。据说,巨像的人面是按照哈夫拉的容貌雕刻的,它是法老威严的象征。

从金字塔到狮身人面像,这些巍峨壮观的建筑物,座座都是古埃及奴隶和农民用他们的血泪和白骨建成的。据古希腊史学家罗多德说,胡夫为了修建金字塔,以三个月为一期,每期驱赶十万人做工,一共用了三十多年才修成。不知有多少人在烈日和皮鞭之下,由于过度劳累而丧失了生命。所以说,金字塔又是奴隶主残酷地剥削压迫奴隶和农民的见证。

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包括巨大的神庙,所有这些古代文物,是应该作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妥善加以保存的。但是,据一九七九年来自埃及的消息说,胡夫的金字塔由于几千年来风雨的侵蚀,成千上万游客的敲敲推推和爬上爬下,塔身侧面的有些石块已开始松动脱落。狮身人面这座巨像,经过几千年的风化,也显露出快要崩坏的迹象:人面上的鼻子已经塌掉;伸出来的爪子,被沙石埋没了很多。因为巨像的颈部受到的损害已十分严重,脑袋也有掉落的危险。

热爱自己民族历史的埃及政府和人民一定会重视这种情况,采取措施保护这些宝贵文物的。

三、巴比伦的兴衰

从埃及渡过苏伊士运河,就登上了亚洲大陆。在亚洲西南部有两条河流平行地向东南流去。西边的一条叫幼发拉底河,东边的一条叫底格里斯河。它们都发源于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高原,又一块儿流入波斯湾。这两条河和尼罗河一样,在古代东方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中国夏朝的时候),世界文明古国——巴比伦王国就诞生在两河相接的地方。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这两条河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个流传到今天的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形:一位巴比伦国王的祖先梦见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诉他,洪水就要淹没大地,来惩罚人类的罪恶。因为他一向对神十分虔诚,所以神要搭救他。这个人听从神的吩咐,造了一只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还带了几只动物和一些种子。没过多久,乌云布满天空,黑暗笼罩了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洪水淹没了一切生命,只有那只方舟在茫茫无边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风住了,河水平静下来。这时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动物放出方舟,将种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开始了。

许多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挪亚方舟的故事也是从这个传说演变来的:一个叫挪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只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过了水灾。当洪水退落的时候,挪亚放出一只鸽子。不久,鸽子衔着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子飞回来,使挪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万物又恢复了生命。后来,西方人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当然,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要战胜洪水,还得靠人们自己。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泛滥的洪水带来大量淤泥,使两岸的土壤变得十分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量充足,庄稼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就是生在巴比伦的。

住在巴比伦北面的亚述人十分强悍。公元前8世纪(中国已经进入春秋时代),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巴比伦被它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也都先后归入它的版图。除了希腊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乎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堤亚人进攻亚述。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杀,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亚述最后一代国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宫殿一起被烧成灰烬。从此,这个庞大帝国连同它的首都斥从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边有两堆很大的荒丘,据说是尼尼微的遗址。英国人拉雅得在这里发掘出两座亚述王宫,发现了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牛身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后来他继续挖掘,三年中又挖出二十八座王宫大厅。但是,这里并不是尼尼微,而是亚述的另一个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曾经遭到米堤亚人焚毁。许多刻有图画和楔形文字的泥版还有大火烧过的痕迹。王宫的两间藏书室堆满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长三米,宽两米多,最小的还不到一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过了几年,考古学家拉萨姆又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大殿和另一处王宫藏书室。图书室内收藏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关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话。亚述的宫殿是由成千上万的奴隶修建的,他们多半是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来的俘虏。奴隶劳动的时候,有的带着锁链和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边还有手执武器的兵士监视着。反映这些场面的图画也被发掘出来了。

在尼尼微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亚述帝国兴衰的历史。

战胜了亚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和那个被亚述灭掉的古巴比伦王国区别开,人们把它叫做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伦城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每边长22.2公里。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米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一百扇铜做的城门。城墙周围还有很深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底下流进来,穿城而过。

尼布甲尼撒的王后是米堤亚人。她的故乡到处山峦起伏,树木茂密,景色十分迷人。巴比伦却只有一望无际的平原。过惯山林生活的王后觉得巴比伦的风光太单调乏味了,竟然得了思乡病。为了让王后高兴起来,尼布甲尼撒下令为她建造一座“空中花园”。先是用人工堆起一座小山,方圆有几百米。再在山上分层种上珍奇花木,远远望去,好象一座花园高县在空中。山上还盖了一所宫殿,楼台亭阁,豪华无比,是供王后观赏游乐的地方。为了灌溉花木,山顶安装了水管,水是由山下送到山上的。这座有名的“空中花园”又叫“架空园”,大约是在公元前604年到562年期间建筑的。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奇观之一。它和埃及的金字塔一样,也是奴隶、手工业者和农民用他们的血汗劳动创造出来的。

正当巴比伦的奴隶主贵州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纵情享乐的时候,他们东面的波斯王国已经出动大批军队,朝着巴比伦打过来了。可是,巴比伦人认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斯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一座水坝,把河水放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了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

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年)。

新巴比伦王国覆灭了。巴比伦的繁华,巴比伦的奇迹,巴比伦的高墙铜门和它的“架空园”,都变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废土。但是,同尼尼微城遗址重见天日一样,巴比伦遗址从1899年开始也逐渐发掘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研究它的过去。

四、漩涡中的软木塞

漩涡是很可握的,人掉进漩涡就有淹死的危险。但是,软木塞在漩涡中是不会下沉的。它一会儿被淹没,一会儿又漂上来。曾经生活在两河流域西面的古代犹太民族,就好象漩涡中的软木塞。他们经历过多次的洗劫、亡国,到处飘泊流浪。有的时候似乎消失了,可是不久在别的地方又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在非洲和亚洲中间,有一片叫做阿拉伯的大沙漠。四千年以前,许多游牧部落为了寻找水草,赶着羊群在这片沙漠中游动放牧。他们是古代的闪族。大沙漠的北方,两河流域连接地中海东岸的一片弧形地区,是块富饶的土地。它的形状象一弯新月,被称为新月形沃土。闪族人把这里看作天堂,长久以来就想占据它。经过多次失败,他们终于打进去了。

闪族中有一支部族叫做希伯来人。他们就是犹太人的祖先。现在犹太民族用的文字就叫希伯来文。希伯来人想占有新月形沃土中一条狭长地带,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迦南人早已住在那里。希伯来人和迦南人为争夺这块土地进行着生死斗争。迦南人十分强悍,希伯来人斗不过他们。

公元前1700年,希伯来人的族长以色列带领他们,赶着瘦弱的羊群,向着一个新的天堂——埃及前进。那是一个遍地羊群,岁岁五谷丰登的好地方。他们终于到达了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草原,在那里定居下来。

过了几百年的安定生活,灾祸降临了。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王、法老拉美西斯第二大兴土木,建造宏伟的宫殿。他把希伯来人变成了奴隶,驱使他们开山挖石,担任繁重的运输工作。这样的奴隶生活,希伯来人一直过了几十年。拉美西斯死后,埃及四邻的野蛮民族和海盗打了进来。希伯来首领摩西乘机带领希伯来人越过红海,逃出了埃及。

离开埃及,行程极其艰苦。在荒漠中,缺水少食,风餐露宿,有不少人想返回埃及,宁可重新当奴隶,也不愿再受这种路途之苦。摩西鼓励他们继续向前,不让他们回去做奴隶。摩西懂得,神的启示和保护能使这些对命运失去信心的人得到安慰和勇气。当他们经过西奈山麓的时候,摩西爬上山顶,祈祷神给他指示。他祈祷了四十天,才从山上下来。他说,他得到了耶和华(希伯来人敬奉的神)的启示。摩西还拿出一个用木头雕的宝座给大家看,说这是耶和华保护他们的象征,叫做“约柜”;有了它,希伯来人就能交好运。后来,摩西成了犹太教的创始人。

摩西打算让他的追随者重回迦南。可是,从埃及逃出来的奴隶们还没有恢复勇气和信心,他们不敢和勇猛强悍的迦南人斗争,只得仍旧在荒野中飘泊。

四十年过去了,摩西已经成为一个衰弱的老人。但是,他的追随者中出现了新的一代。他们经过长期艰苦的飘流生活的磨炼,已经不再是胆小懦弱的奴隶,而是满怀求生欲望的战士。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他们终于到达了约旦河,在迦南定居下来。这时候摩西已经死了,谁也不知道他葬在何处。

当时的希伯来人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他们分成许多部落,其中最大的两个部落是以色列和犹太。羊群是部落唯一的共同的财产。首领是选举产生的,被选的人都是勇猛的战士。传说,参孙是早期希伯来人的领袖。他的气力非常大,曾经空手撕裂猛狮,用一块驴肋骨打死了一千敌人。

一年又一年,一代复一代,希伯来人生活始终不得安定。各个部落没有统一的领袖,在和外族打仗的时候,都是各自为战。可是他们碰到的敌人越来越强大。一个叫做腓力斯人的强悍,从地中海沿岸岛屿向希伯来人发动了进攻。在参孙担任首领的时候,希伯来人还能抵挡一气。参孙一死,就抵挡不住了。连希伯来人的圣物“约柜”,也让腓力斯人夺走了,被当作战利品陈列在他们的庙宇里。

被打败的希伯来各部落都感到了统一的必要。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勇敢的农民,名叫扫罗。他在一次迎击敌人的进攻中,表现得十分勇猛、机智和果断,成了全体希伯来人尊敬的英雄。一些犹太教长老(犹太教中的地方领袖)拥护他当希伯来人的首领。在迦南的高山上,举行了一种叫做敷油礼的仪式,扫罗被尊奉为希伯来王。在这种仪式上,人们把橄榄油涂在称王者的身上,相当于后来帝王登位时给他戴上王冠的加冕礼。

扫罗王的宫殿是一顶帐篷,他的王杖就是一柄短刀。后来,扫罗王因为在一次战斗中失败而自杀了。

一个名叫大卫的青年登上了王位。他当过强盗头子,也当过扫罗的带兵官。他不但会打仗,而且是一个很有计某的人。大卫用了诱敌深入的计策,打败了腓力斯人,这大约是公元前1000年的事。大卫带领军队穿过用石头做的下水道,攻下迦南人的一个小小的堡垒城市——耶路撒冷(意思是“和平之城”)。大卫出身犹太部落,他宣布自己的国家是犹太王国,就首都建在耶路撒冷。大卫还从腓力斯人手中夺回了圣物“约柜”,把它供奉在耶路撒冷的神殿中。这座神殿,其实就是一个帐篷。

大卫还是一个诗人,他写了许多赞颂耶和华的诗。三千多年过去了,他创作的诗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中仍旧流行,叫做《赞美诗》。

大卫在位的时候,打败了周围的敌人,把许多部落的人变为奴隶。他抢掠了许多金、银、铜和木料,开始在国内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神殿,自己也过上了象东方帝王那样奢华的生活。

老百姓开始造反了。各个部落都不愿接受大卫的统治。他的许多儿子进行着争夺王位的阴谋活动。

大卫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了王位。传说所罗门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一次,有两个妇女带着一个婴儿来到所罗门跟前,都说孩子是自己的。所罗门命令用剑将孩子劈成两半,两人各得一半。一个妇女哭喊起来,宁肯不要孩子,也不让劈死他。另一个妇女却无动于衷。所罗门就这样判断出,那个疼爱孩子、不让劈孩子的妇女才是孩子的真正母亲。

所罗门还是一位格言警句的创作者。他的许多格言一直传诵至今。例如:“答语温和,使人息怒,恶言相对,火上烧油。”“万千家财,难买好名,赤子之心,胜过金银。”“让别人夸,不要自夸。”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所罗门并不照他说的那样要求自己。他是一个比他父亲更加暴虐放纵的国王。他下令继续修建宫殿和神殿,甚至强迫希伯来的自由民替他干活,实际上把他们当成了奴隶。修宫殿用的材料是珍贵的雪松、大理石、黄金和宝石等。建筑师是从腓尼基请来的。过了许多年,位于耶路撒冷小山上的宫殿和神殿落成了。耶和华的“约柜”也迎到新落成的神殿供奉。在许多世纪中,这个神殿成了团结犹太人的象征。

所罗门为了自己无止境的享乐,下令修建的庞大工程越来越多。到了从老百姓身上再也榨不出油水的时候,所罗门就采取海盗的办法,派武装船队到海上去抢劫。他还向腓尼基一个富有的国王希拉姆借了许多金子,答应用二十座城来抵偿。可是,这二十座城都是假的。所罗门赖账不还,希拉姆只好自认倒霉。

公元前586年(中国春秋的时候),犹太国被巴比伦灭亡,耶路撒冷全城的犹太人都成了俘虏,被称为“巴比伦之囚”。六十年以后,巴比伦又被波斯征服了。波斯王居鲁士释放了囚禁在巴比伦的犹太人。这以后,犹太人在他们那块狭小的土地上,成了强大国家刀板上的鱼肉,不时被侵占、被宰割。犹太人在绝望中,把希望寄托于“弥赛亚”(救世主)的来临。但是他们迎来的不是救世主,仍然是奴役和压迫。

又过了500多年,公元66年,罗马总督提图斯掠夺耶路撒冷的神殿和殿里的宝物,遭到犹太人的坚决反抗。斗争继续了四年,到公元70年,整个耶路撒冷被提图斯淹没在血泊中,他屠杀了全城的犹太人。另外有97000人被变卖为奴隶,有的送到矿山采矿,有的成了罗马斗兽场的角斗士。

犹太历第11个月第9日是耶路撒冷被毁灭的日子。每年这一天,许多犹太人聚集在那里,倚着城墙哀哭,悼念它的毁灭。这就是耶路撒冷有名的“哭墙”。

时间消逝,岁月流转,犹太人象漩涡中的软木塞,一时被淹没,一时又重现出来,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异常曲折的历史。

五、王子成佛记

2500年前(中国春秋时期),印度有个王子创立了佛教。佛教徒尊称他为“佛陀”,简称“佛”,意思是“大智大觉的人”。

印度是和埃及、巴比伦、中国齐名的东方文明古国。1931年,在印度河流域南部的极深的泥层下,发现了一座五千年前的古城遗址。一些建造得很好的砖屋,许多雕像、陶罐和铜器,证明印度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就有了可以同埃及媲美的古代文明。这座城市是达罗毗荼人建立的。达罗毗荼人是最早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民族。他们的肤色黝黑,在今天印度南部还有他们的后裔。

公元前2000年,自称为雅利安人的民族征服了印度河流域。雅利安就是“统治者”的意思。雅利安人把达罗毗荼人变成了奴隶。他们残酷地压迫被征服的民族,在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根据高级僧侣写作的《摩奴法典》,印度人分成四个界限分明的等级,又叫种姓。僧侣是第一级,叫“婆罗门”,他掌握着印度的古代宗教——婆罗门教,享有种种特权。第二级是武士,叫“刹帝利”,他们的地位比婆罗门低,但是掌握着政治和军事实权。婆罗门和刹帝利都是不劳而获的奴隶主阶级。第三级是一般平民,叫“吠舍”。第四级是被征服的本地居民,很多人成了奴隶,叫“首陀罗”。这四个等级在法律面前是不平等的。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罚款一百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一百五十到二百帕那。首陀罗骂了,要受体刑,包括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相反,如果波罗门侮辱刹帝利,只罚款五十帕那;侮辱吠舍,罚款二十五;侮辱首陀罗罚款十二。首陀罗如果辱骂了举行过“再生”宗教仪式的雅利安人(叫“再生人”),要被割掉舌头;如果用无礼态度评论“再生人”的名字和种姓,就要把烧热的铁钉插入他的口中。

除了以上四个种姓外,还有所谓“不可接触者”,被认为是最下等的人。他们必须穿死人的衣服,用被人家扔掉了的破碗钵吃饭。晚上不得在村落和城市周围走动。白天工作的时候,要带上特殊标志。他们的工作是搬运无主死尸,当刽子手或屠夫。这种种姓制度一直延续到现代。

高种姓的人和“不可接触者”之间,界限非常森严。传说有一个年轻的婆罗门,因为饥饿难忍,吃了“不可接触者”的剩饭。事后,他想起自己是出身高贵的人,怎么能吃低种姓人的饭呢?他悔恨交加,竟然呕吐不止而死。还有一个故事,说两个高种姓的女子进城的时候,看见了两个“不可接触者”。她们就赶快回到家中,用香水洗净自己的眼睛。那两个“不可接触者”被迫逃进森林,死在那里。

这种极为荒廖的不合理的等级制度,得到了婆罗门的拥护。他们用经典、法律来维护这种制度。但是遭到了其他种姓人们的反对。

那时候,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中间有一个释迦族小国,实际上是个部落。国王叫做净饭王,他的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他们属于刹帝利种姓。一家人过着富裕享乐的生活。悉达多十九岁的时候,同表妹耶轮多罗结了婚,家庭也十分美满。可是,这个王子总在想: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是婆罗门,有的人却是首陀罗?而且,婆罗门的子子孙孙都是婆罗门,首陀罗的子子孙孙永远是首陀罗,这又是为什么?

悉达多二十九岁那年,有一天,他出东城游玩,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木棍,艰难地移动着脚步。过了几天,悉达多出南门,又看见一个病人倒卧在污泥中。第三次,他从西门出游,正遇着一群鸟啄食一具尸体。他感到十分烦闷和苦恼:难道人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吗?

最后一次,他在北门外,看见一个人赤着胳膊,捧着一个瓦钵,现出一副心安理得,自满自足的样子。悉达多问随从这是什么人。随从说:“这是沙门,出家修道的人。”悉达多赶忙向沙门行礼。沙门对他说:“世事无常,只有出家人可以得到解脱。”这就是所谓“看破红尘”。悉达多听了沙门的话,全身颤栗,泪如雨下,产生了出家的念头。

回到家中,正好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全城鼓乐阵阵,庆祝净饭王得了孙子,悉达多有了儿子。悉达多走过爱妻的房间,看见她怀抱着的儿子。他多么想进去抱抱这个新生命啊!但,他停住了脚步,叹息说:“要出家是多难啊!”终于,他下定决心,抛开妻儿,毅然离开了家。

第二天,悉达多走出了国境,在一条河边拔剑把头发削去,成为沙门。

相传这是公元前6世纪发生的事。当时印度流行所谓“苦行”,就是少食、少睡,自找苦吃,用这种办法来求道。悉达多也曾经实践过这种修行法,结果弄得精神萎靡,体力衰竭,还是一无所得。他觉悟到,只有身强力壮,才能找到真理;于是,开始注意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他走到尼罗河边的菩提树下,在那里闭目沉思,静坐了六年。第七年的一天,他忽然觉得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后来,悉达多就到各地去传教,招收信徒,希望大家相信他说的一切,并且照着去做。佛教就这样产生了。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他的弟子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化了一些有学问的人,其中有婆罗门种姓的三兄弟,也带领自己的上千名教徒来接受释迦牟尼的教化。这以后,又有许多婆罗门僧侣前来受教。据说,他共有忠实弟子1200人。

释迦牟尼“得道”的过程,只是一个被涂上了神秘色彩的传说。最初,佛教在反对婆罗门特权和它所维护的等级制度的斗争中,曾经起过作用。释迦牟尼认为:“既然恒河流域的四水都流入圣河,不分清浊,信怫的人同属众生,也不应该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因此,佛教不排斥低种姓的人入教,不承认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佛教的基本教义认为,人生充满着“苦”,所谓“苦海无边”。只有信佛,消除一切欲望,才能“回头是岸”,断绝苦根。它要人们相信什么“命中注定”,不要指今生今世,要苦修来生来世。这种说教,只说人生是“苦”的,却不讲“苦”的根源是怎样造成的,这就掩盖了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真相。佛教不容许人们和剥削者、压迫者作斗争,用自己的力量去铲除苦根;反而要人们忍受痛苦,安于现状。这就麻痹了人民的斗争意志。

六、神和英雄的传说

当亚非大陆上先后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国家的时候,欧洲大陆南端的希腊也进入了奴隶社会。希腊是欧洲历史悠久的古国。古代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等地方。

讲到希腊,不能不介绍一下丰富多彩、流传很广的希腊神话。这些神话产生的时候,希腊人对周围世界还不大了解,他们同大自然的斗争是软弱无力的。洪水和烈火,毒虫和猛兽常常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希腊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他们想象这一切全是神在起作用,这些不朽和万能的神掌握着大自然和人类的命运。就这样,神话在希腊人的想象中产生了。

希腊神话中的许多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反映了希腊人在原始社会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模糊认识,表现了他们征服自然的愿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希腊人心目中的神仙不住在天国,而是在希腊北部的奥林匹斯山上。这座山海拔二千九百多米,并不算很高。可是在古代希腊人看来,它就算世界上最高的山了。那云雾缭绕的山上,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希腊人把那些神仙叫做奥林匹斯山的众神。

希腊人认为,这些神都具有人的性格和人的感情,甚至过着象人间一样的生活。神穿着华丽的衣裳,佩带漂亮的武器;既享受家庭的欢乐,也排解同胞之间的不和。他们相处的时候,打架吵嘴是常有的事。有的也会勾心斗角、你欺我诈。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只在于神是永生不死的,比人更有力量。把神比拟为人,神和人同形同性,这是希腊神话的一个特点。

大概,古代希腊人认为人间的幸福和灾害都是神给的,所以在希腊神话中,既有象普罗米修斯那样造福人类的神,也有象宙斯那样残忍专横的神。无所不能、威力无边的宙斯,不但残酷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还把灾难带给人类。他创造了美女潘多拉,让她带着一只金盒子来到人间。在这以前,人类既没有过分的辛劳,也没有疾病的痛苦。但是,潘多拉开盒子以后,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就一齐飞了出来。从此,不幸和灾难充满了人间,“潘多拉的盒子”也被用来比喻灾祸的根源。

智慧女神雅典娜是宙斯的女儿。不过,她不是妈妈生的,而是从她爸爸脑袋中出来的。有一天,宙斯忽然头痛难忍,就命令火神用斧子劈开他的脑袋。这时候,全身披挂铠甲的雅典娜猛地从宙斯脑袋中跳了出来。因为孕育雅典娜的是宙斯的脑袋,她就成了智慧之神。希腊人对雅典娜十分尊敬。希腊首都雅典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雅典娜曾经使岩石上长出一株象征和平的果实累累、枝繁叶茂的油橄榄树,因此成了雅典的保护神。

火神赫菲斯托斯又叫武尔坎,是一个跛脚铁匠。他整天在铁匠铺干活。据说,他的技艺高超,是工匠的始祖。他的铁匠铺在一个山洞中,熊熊不灭的炉火和青烟从山上冒出来,就象一座爆发的火山。英文火山(Volcano)这个字,就是从火神的名字——武尔坎(Vulcan)转化来的。

还有著名的太阳神阿波罗。古希腊人想象他每天早上驾着太阳战车,从东往西驰过天空。这就是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的原因。

爱神阿佛洛狄忒,又叫维纳斯,是最受人喜爱的一位女神。她的儿子丘必特是一个带有双翼、身背弓箭的胖娃娃。丘必特射出他的金箭,中箭的人不是死亡,而是享受恋爱的幸福。

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中,还有一个受小偷崇拜的贼神——海尔梅斯。他是众神的信使。他的帽子和套鞋上都带着翅膀,手上拿的魔杖上也有两个翅膀。他刚生下不久,就悄悄地爬出摇篮,偷走了太阳神的五十头神牛。他把树叶、树枝捆在牛蹄和自己的脚上,赶着牛群倒走。这样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牛偷走了。

希腊神话中,关于英雄的故事最为出色。这些英雄是神和人所生的半人半神,他们都具有非凡的智慧和超人的力量,经常帮助人们去战胜那些凶兽恶鸟、妖魔鬼怪。英雄们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古希腊人和大自然的艰苦斗争,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的力量和智慧。

神勇无敌的海格立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就是他解救出来的。海格立斯杀死了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鹫鹰,使这个为人受难的勇士得到了自由。海格立斯一生中,到处灭妖除害。他曾经擒狮斩蛇,捉妖牛,除怪鸟,还到世界尽头取来了金苹果。

海格立斯在寻找金苹果的途中,路过利比亚,遇到了巨人安泰,两人搏斗起来。起初,海格立斯几次把对手摔倒在地。可是,安泰一旦从地上爬起来,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原来,安泰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从大地母亲身上不断吸取新的力量。因此他所向无敌,击败了所有和他格斗的人。但是,海格立斯利用了安泰不能离开大地母亲这个致命的弱点。他把安泰高举过头,使他不能再从大地得到力量,然后在空中将他扼死了。

忒修斯是类似海格立斯的又一个英雄,他除掉了危害行人安全的拦路大盗普洛夫路斯忒斯。这个坏蛋有两张床,一张很长,一张又很短。碰到外乡到他那里投宿,他就请高个子的睡到短床上,然后砍去那人借出床外的双腿。矮个子的被招呼到长床上躺下。普洛克路斯忒斯用力将他拉长,直到气绝身死。忒修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把这个身材高大的强盗按倒在短床上,将他的肢体砍断,使他十分痛苦地死去。后来,“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成为一句成语,比喻使用暴力强迫别人就范。

忒修斯最大的功劳是替雅典人杀死了吃人的牛头怪物。这个怪物住在一座迷宫里,每隔九年要雅典人送去少年男女各七人供他食用。忒修斯决心为大家解除这个灾难。他自告奋勇和另外十三个少年到迷宫去。杀死怪物并不是一件难办的事,使忒修斯发愁的是怎样离开那难以走出的迷宫。可巧,那里的一位姑娘爱上了忒修斯。她给他一个线团,让他把线头拴在迷宫的门口,带着线团走进宫里。这样,忒修斯将怪物杀死以后,就用手中的线指示方向,走出了迷宫。

忒修斯回到雅典,登上王位。他命令修建雅典城,并且统一了全国。希腊人认为他是雅典国家的奠基人。

古希腊人远渡重洋,寻找金、铜等金属的艰苦经历,也反映在神话中。据说,一群英雄到高加索的科尔希达寻找金羊毛的故事,就暗示着古代的黄金是在科尔希达开采的。

英雄们为了找到金羊毛,一路上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他们在海上航行,要通过两座漂浮的巨大山岩。可是,只要在漂岩之间出现任何东西,它们总是立刻合拢起来,然后又马上分开。英雄们想出了一条妙计。他们把船驶近山岩,放出一只鸽子,让它从两座山岩中间飞过。山岩很快地靠近,猛烈地相撞在一起。不过,鸽子还是安全地过去了,只折断了尾巴。这时候,漂岩又分开了,英雄们便乘机迅速地从它们中间穿过。

英雄们还路过一个长满花草的海岛,这里住着一群女妖。女妖常常用美妙的歌声诱惑来往的航海者,然后将他们害死。当女妖的甜美歌声传到英雄们的耳中,他们也不由自主地停下船来,侧耳细听。但是,一个叫做俄耳甫斯的英雄没有受迷惑。他站起身来,一面弹动竖琴,一面唱起动人的曲子。他的乐声是如此优美,不仅使人倾倒,而且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女妖们也听入了神,竟眼睁睁地放走了英雄。

希腊神话中还有一个关于妖怪斯芬克司的有趣故事。斯芬克司长着美女的头,狮子的身子。她蹲在一座悬崖上面,要过路的人猜她的谜语。猜不出,她就把人撕成碎片吞下去。英雄俄狄浦斯决心除掉这个害人的恶鬼。他自愿到斯芬克司那里猜谜。妖怪问他:“什么东西早晨四只脚,中午两只脚,晚上三只脚?”俄狄浦斯微笑着回答:“这是人呀!在生命的早晨,人还是幼小的孩子,只能用手脚爬行。在生命的中午,他已长大成人,用两脚走路。人到了老年,走不动路,就拄着拐仗作为第三只脚。”斯芬克司听完,又羞又恼,跳崖死了。

古代希腊人创造的许多这样优美动人、具有不朽魅力的神话,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学财富。人们讲述着这些故事,把它编成戏剧上演,根据它提供的素材,创造出精采的雕塑和绘画。有的故事还逐渐演变成典故和成语,被人们经常引用。

七、短命的帝国

从公元前336年到323年(中国的战国中期),在今天的东南欧和西亚北非一带,崛起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马其顿帝国。

马其顿原来是巴尔干半岛中部一个落后的奴隶制国家,它的迅速强大,是和希腊先进城邦的影响分不开的。从公元前五世纪起,马其顿就和希腊一些城邦有了密切的贸易来往。它采用希腊文字,接受了各城邦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马其顿的奴隶主统治者就有了对外扩张的要求。

公元前4世纪中叶即位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征服了国内没有降服的部落,夺取了沿海一带的商业城市。他决心凭借越来越雄厚的国力,去实现他独霸希腊的野心。那时候,希腊各城邦在相互争夺霸权的战争中,已经打得精疲力竭,没有哪个城邦能够阻止马其顿南下的铁蹄了。

腓力二世为了增强军事力量,参考希腊人的阵式,组成更加先进的作战队形,称为“马其顿方阵”。这个方阵的中坚由十六列重甲步兵组成,使用的长枪有七米多长,前锋和两侧是骑兵。马其顿的马又多又好,可是过去打仗只习惯单枪匹马作战,威力不大。腓力把骑兵训练成一支能够集体进攻的整体力量,而且能和步兵密切配合作战。这就使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超过了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腓力为了准备进军东方各国,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

公元前338年,腓力打败了雅典和底比斯两个城邦的军队,把希腊分散的城邦统一成为受他统治的马其顿王国。

当腓力进攻希腊各城邦的时候,雅典等主要城邦的奴隶主在投降还是迎战的问题上,意见分歧。有人反对投降,但是很多大奴隶主希望腓力能统一希腊,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军事专政的强国,去对外侵略,特别是向东方扩张。有个大奴隶主的代言人叫做伊索克拉底,他到处鼓吹打败波斯,称霸欧亚。他向希腊的奴隶主献策说:“只要我们自己停兵息战,我们就能征服亚洲。”他叫喊:“让我们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

腓力果然没有辜负这些大奴隶主的期望。他积极准备向小亚细亚进军,去攻打波斯。可是在公元前336年,就要出兵的时候,腓力在他女儿的结婚宴会上被人刺死了。过了2300多年(即1977年),考古学家们在希腊第二大城市萨洛尼卡以西六十四公里的弗吉纳村,发掘出一座马其顿古墓,发现了两个纯金骨灰盒,一个重五点三公斤,一个重四公斤,据推断,这座古墓就是腓力王和他的王后的陵墓。

腓力死了以后,马其顿的霸业和征服东方的野心,被他刚满二十岁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下来了。亚历山大是一个勇敢的、有才智、有抱负的人物。

亚历山大长到十三岁,腓力王就聘请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给他当老师。腓力对亚里士多德说:“感谢神使我的儿子和你生在同一个时代。我希望经过你的教育,他将成为我的王位的极为适当的继承人。”

亚历山大尊敬亚里士多德,也重视科学。在征服其他国家的进军中,他把沿途的各种见闻写信告诉他的老师;得到了奇花异草和珍贵动物也要派专人送去,供老师研究。亚里士多德向亚历山大讲授地球和宇宙的知识,希望他的学生征服科学的王国。可是,亚历山大要征服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他要成为“世界之王”。

亚历山大十五岁就表现出勇敢、倔强和自负的非凡性格。有一次,腓力买来一匹高大的骏马,性情非常暴烈。优秀的骑手都试着想驯服它。但是,有的根本骑不上去,有的骑上去被它三颠两蹦就摔了下来。腓力大为扫兴。年轻的亚历山大站在父亲旁边,自言自语地说:“不是驯服不了,而是胆量太小。”腓力听了,非常生气,斥责儿子说:“你不应该取笑年长的人,因为你也没有办法驯服它。”亚历山大说:“我能驯服它!”腓力微笑地看着他,以为这不过是小孩子说的一句赌气的话。周围的人赞许地点着头,但是谁也没有把亚历山大的话当真。

亚历山大勇敢地走近骏马,抓住缰绳,轻轻抚摸拍打它,减少它的敌意,再慢慢把马头转过来朝着太阳,因为他知道马是害怕自己的影子的。突然,亚历山大踏着马蹬,纵身一跃,骑上了马背。马在一瞬间被这闪电般的动作镇住了,但是它立即前蹄腾空,高高地扬起脑袋,发出嘶鸣。这声音是对骑手的警告和挑战。一些曾经被它摔下来的骑手听见那充满怒意的嘶鸣,不禁把目光转向腓力。腓力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稳稳地骑在马背上。那间,这匹马如离弦利箭向前奔去,很快就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腓力和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没有多久,亚历山大骑着浑身是汗的骏马回到父亲跟前,烈性的马终于找到了一个能降服它的主人。腓力抱着儿子说:“我的孩子,我这个王国对你已经不够大了,你去开辟新的王国吧!”

亚历山大认为自己的威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他也碰到过一个瞧不起他的人。这个人就是希腊的哲学家戴俄泽尼。

戴俄泽尼没有家,平日住在一个酒桶里,但是他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他蔑视权力,看不起荣华富贵。有一次,这个哲学家被人当作奴隶拍卖。在市场上,他对买主说:“如果你不是想买一个奴隶,而是要买一个主人的话,就买我吧!”亚历山大很想见见这位哲学家。他在进军亚洲之前,去拜访戴俄泽尼。两个人相会了:一个是大帝国的统治者,一个是破酒桶的主人。亚历山大受过亚里士多德的熏陶,佩服有学问的人,更佩服敢于蔑视权势的人。他听说戴俄泽尼自称是“宇宙的公民”,因为找不到他看得起的人,常常白天点着灯走路。亚历山大很奇怪:戴俄泽尼怎么能这样狂妄自大。他向这个哲学家表示,愿意满足他的任何要求。这倒不是亚历山大要炫耀自己的权势,而是出于对他的好感。可是这个正在晒太阳的破酒桶主人,对站在他面前的帝王说:“走开,不要挡住我身上的阳光。”亚历山大只得走开,他对旁边的人说:“假使我不是亚历山大的话,我就想做戴俄泽尼……”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踏上了东方的亚洲大陆,去侵占波斯帝国的土地。他的军队不足五万人,可是拥有当时最好的装备,战斗力很强。亚历山大长驱直入,深入波斯腹地,不断把掠夺来的珠宝财物运回希腊本土。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在小亚细亚的伊苏城大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甚至俘虏了他的家属。过了两年,两国军队在高加米拉进行最后决战,波斯全军溃败。大流士三世在战斗中仓惶逃走,不久,被他的一个亲信部将贝苏斯刺死了。

贝苏斯接着就去向亚历山大投降。他以为自己替亚历山大除去了一个敌手,一定会得到宽恕。但是,亚历山大是一个性格爽直的人。他痛恨那些搞阴谋诡计、反复无常的小人,认为贝苏斯的行为是可耻的。他不但没有收留这个背叛者,而且下令处死了他。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以后,把埃及、小亚细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和巴比伦这么一大片土地都包括在他的庞大帝国的版图里了。可他还不满足,在公元前327年,又把远征军带到他认为是世界尽头的印度河流域。

但是,无情的现实教训了这个狂妄的侵略者。印度人进行的坚决抵抗,完全出乎亚历山大的意外。“马其顿方阵”被印度的战象冲得七零八落,士兵在雨点般的毒箭下纷纷倒下。马其顿人还遇到大自然的敌人:洪水的袭击和骄阳的曝晒。再加上疫病流行,这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被拖得疲惫不堪。亚历山大看到,一向唯命是从的将士,已经不大听他的话了,有的人扔掉剑和盾,要求停止前进。同时,他还听当地人说,印度并不是世界的边缘,在印度的东边还有更广阔、更富饶的地方。

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不得不率领军队从印度分成海陆两路撤退,沿途受到饥饿和病疫的困扰,又死去不少人。第二年,他们才回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新首都——巴比伦。

又过了一年,正当亚历山大计划进攻阿拉伯的前夕,他染上了恶性疟疾,死在巴比伦。这时他才三十三岁。

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只存在了十三年就崩溃了。经过长期的混战,帝国分裂成四个大国和一些小国。这些国家后来陆续被罗马灭亡。其中,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存在了将近三百年。

亚历山大的帝国虽然是短命的,但是,他向东方的侵略,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小的影响。亚历山大是希腊文化狂热的崇拜者。他的军队中有不少随军的文人、学者。他们有的宣扬希腊文化,有的学习东方的知识,有的搜集资料。这些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在东方一些城市中,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的建筑和雕刻。同时,古代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丰富了希腊的知识宝库。

亚历山大向东侵略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开辟了比以前广阔得多的东西贸易通路。从东侵一开始,希腊商人和殖民者就紧紧跟随着马其顿军队的足迹,来到东方。亚历山大在东方各地陆续建立了几十个城市。这些城市起初多半只是军事据点,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亚历山大尼罗河口建立一座新城,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那里有良好的港湾,高耸的灯塔。繁忙的码头上,商船来往如梭。亚历山大港成为托勒密时期地中海上最大的商港。直到今天,它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八、汉尼拔的远征

公元前六世纪末,罗马进入“共和时代”。这时候,和罗马隔地中海相望的非洲北部,出现了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它的地理位置相当于现在的突尼斯。

迦太基的土地肥沃,农业和商业都很发达。奴隶主在大农场里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积累了一套在奴隶制度下管理生产的经验。北岸沿地中海一带,商业非常繁荣。不列颠的锡,西班牙的金、银、铜,非洲的奴隶、象牙、金砂等,都在这里买卖。迦太基的军事力量也很强大。它的海军拥有五十支桨的兵舰几百艘,在当时西部地中海上是无敌的。

在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以前,西部地中海原是一些强大城邦争夺的地方。地中海北岸有高卢人和伊特拉坦克亚人,在西西里岛和南部意大利散布着许多希腊殖民城邦。它们都想称霸海上,垄断贸易,彼此展开了争夺战。为了共同对付实力雄厚的希腊城邦,迦太基和罗马曾经有一段时间结成了同盟。争斗的结果,希腊各城邦被这个同盟打败了。

战事刚刚结束,迦太基和罗马很快就由同盟变成敌国。因为双方都想得到西西里岛。这个岛经过希腊人的开发建设,商业和农业都很发达,有地中海上“谷仓”之称;加上它的地理位置又很重要,所以迦太基和罗马都打定主意要把它夺到手。公元前264年,双方爆发了战争。因为罗马把迦太基叫作布匿,所以,这次战争称为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重建了庞大的海军,沉重地打击了迦太基的海上势力,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根据和约,罗马得到了大宗赔款和西西里岛。

这次战争以后的二十多年中,罗马人一直没有停止对外扩张。科西嘉、撒丁尼亚、波河流域以及希腊半岛西部都被它征服了。战败的迦太基人不愿听凭罗马摆布,决心再和它争个高低。他们把西班牙作为反击罗马的基地,在那里加紧准备。公元前219年,迦太基主将汉尼拔率领大军,在西班牙攻下了和罗马结盟的萨根敦城,这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前哨战。

汉尼拔是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统帅哈米尔卡·巴卡的儿子。他出生的时候,战争还正在进行。汉尼拔九岁那年,父亲命令他在祭坛前发誓:永远把罗马人当做仇敌,誓报战败之仇。汉尼拔从小就经受着战火的锻炼,逐渐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的人物。他不仅胆略过人,而且善于用兵,深受部下的爱戴。有人曾经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常常可以看到他裹着战衣,和那些前哨战士睡在一起。无论在骑兵或者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公元前221年,年轻的汉尼拔接替哈米尔卡成为迦太基军事统帅以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周密详尽的作战计划,还暗中派遣许多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一边。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了。罗马人打算分兵进攻迦太基占领的北非和欧洲的西班牙,企图一举消灭汉尼拔的大军。可是,汉尼拔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不和他们正面作战。他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大军,从小道翻越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突入意大利本土,直捣在波河一带的罗马军团阵地。这样,就给罗马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完全打乱了他们的作战计划。

汉尼拔这次远征,行程将近九百公里,一路上经历了艰难险阻。尤其是翻冰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山高坡陡、岩多路滑;稍不注意,人和战马、战象就会掉进深谷。山民们还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们。但是,汉尼拔的大军以无比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只用了三十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段艰苦异常的征程,到达意大利北部平原。经过一番休整,汉尼拔率领部队攻入波河流域,打败了罗马军队。

第二年六月,汉尼拔采用迂回战术,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米诺湖畔设下埋伏,把两万多罗马军队引诱到一个三面环山、背后临湖的峡谷中,全部加以歼灭,连罗马军队的统帅弗拉米尼也被打死。这一战,震动了罗马。

为了挽救危局,罗马方面任命了新的统帅费边。费边不敢和汉尼拔正面交锋,只派出小部队去骚扰他的大军,消耗他的兵力,尽量避免决战。可是,很多罗马人对这种打法感到不满,认为这有伤罗马的尊严。有人还给费边取了个绰号,叫“踌躇者”。于是,罗马又派了执政官鲍路斯和瓦罗去接替费边。这两个倚仗罗马军队在数量上的优势,决定和迦太基人进行决战。战场选择在坎尼(现在意大利奥方托河的入海处附近)。因此这次决战就叫做坎尼战役。

公元前216年8月,战幕拉开了。罗马的统帅在坎尼布下一个两公里宽的三线阵式。一、二、三线分别由重甲兵、次重甲兵、轻甲兵共八万人组成。每一线有十二个方阵,总共有三十六个方阵。每个方阵有一百八十人左右,成为一个作战单位,进攻退守都比希腊方阵更为灵活。三线方阵是全军的主力。在左、右两翼,还配置了六千骑兵,作为掩护。

汉尼拔针对这种阵势,制定了一个简单而大胆的作战计划。他把军队排成半月形,用突出的一面对着罗马人,战斗力比较弱的四万步兵摆在中央,精锐的部队配置在两翼。右翼两千轻骑兵,左翼八千非洲重甲骑兵,还有六千利比亚重甲步兵。

汉尼拔早已预料到罗马人会采用中央突破的进攻战术。平日练习兵的时候,他就注意训练军队善于对付这种战术。所以在实战中,迦太基军队能够很沉着地迎击罗马军队的进攻。

经过轻骑兵试探性的攻击,迦太基两翼骑兵向罗马阵地两翼猛扑过去,很快将罗马骑兵击溃。罗马军队失去了两翼掩护,指挥官瓦罗赶紧命令全军,集中兵力向迦太基军队中央猛攻。迦太基步兵往后移动,可是两翼的骑兵坚守阵地,没有后撤,这就使半月形的阵势渐渐反过来,形成了一个口袋形的包围圈。到了这个时候,汉尼拔命令两翼骑兵迅速向罗马军团后方包抄,中央部分的步兵停止后退,转入反攻。这样一来,就使罗马军队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方阵被打乱了,几万人被堵截在一个狭小的空地上,人马拥挤不堪,发挥不出战斗力。经过十二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包围圈越缩越小。罗马军队有四万八千人被打死,一万人被俘,一万四千人从迦太基中央阵地与两翼之间的空隙中逃走。汉尼拔只损失了大约六千人。

汉尼拔在坎尼战役获得胜利的原因,首先是他充分发挥了骑兵的作用,增强了部队的进攻力量;其次是他把罗马人数众多的军队逼压在狭小的阵地上,使他们的方阵无法充分展开,失去了机动作战的能力。坎尼战役在军事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打破了兵力少的一方不能围歼兵力多的一方的传统看法。

汉尼拔在意大利虽然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可是他也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孤军深入敌境,兵源和粮食都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罗马方面尽管连遭失败,但是它的军队没有脱离本土,不仅兵力能不断得到补充,而且随时可以截断汉尼拔的供应线。公元前204年,罗马军队在西庇阿统率下,乘迦太基本土空虚,干脆撇下汉尼拔,直接进攻迦太基本土。汉尼拔急忙把军队调回。公元前202年,两军在迦太基西南的扎马城附近进行了最后一战。在西北非的努米底亚国王派来的骑兵支援下,罗马人打败了汉尼拔的大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被迫签订和约。根据和约,迦太基除了赔款和交出海军,还放弃了非洲以外的全部属地。这个和约使罗马取得了在西地中海的霸权。

五十二年以后,罗马深怕迦太基又恢复过来,借口迦太基没有遵守和约,横蛮地发动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再次进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人极端痛恨罗马人的不义,全部居民都动员起来,还解放了奴隶,举国上下作了充分的准备,决心长期抵抗。从公元前149年到147年整整两年,罗马军队花了很大力量,都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到第三年,只是由于迦太基城中发生饥荒和疾病,罗马人才得以破城而入。可是迦太基人仍然宁死不屈,有八万五千人英勇战死。剩下的五万多老弱妇孺,被卖作奴隶。城里所有的财物被罗马人劫掠一空,房屋被放火焚毁,一座繁荣的城市完全被夷为平地。

九、罗马帝国的灭亡

罗马帝国经过两百年的所谓“和平时期”以后,开始走衰落了。

从公元一世纪起,帝国对外大规模的扩张停止了。自从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海盗虏掠人口的活动也平息了。俘虏越来越少,奴隶没有了来源,价格不断上涨。奴隶主为了补充和增加奴隶,必须付出更多的钱。他们从哪里去寻找补偿呢?唯一的办法,只有加重对奴隶的剥削。这样就越发激起奴隶的反抗。奴隶不只是采取怠工、破坏工具、逃亡这些反抗方式,还公开举行起义。虽然这时候的奴隶起义不象斯巴达克起义那样声势浩大,但是参加的人更加广泛,有很多隶农和贫苦农民也参加进来了。

这些隶农和贫苦农民是怎样来的呢?原来,一些拥有大农场的奴隶主,逐渐感到大农场的经营无利可图,便改变剥削方式,把一部分土地划成小块,交给奴隶和破产农民去耕种。他们只收取收获物的一部分作为地租,其余都归耕种的人。这些租种一小块土地、又有一点人身自由的人,被称为“隶农”。但是,隶农的日子也不好过。大奴隶主遇到欠收或者急需,仍然随时可以任意提高地租、加重剥削。这样,隶农和奴隶的命运也连在一起了。

当时,社会上的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生产已经在一天天地下降,但是帝国为了保住它的统治,还维持着庞大的官僚机构,供养了几十万军队,这就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带兵的为了增加军饷,纵容军队去抢劫。当官的争权夺利,贪污成风。奴隶主穷奢极欲,过着荒淫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