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09:27:45

点击下载

作者:徐沪生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试读:

Chapter1 一个人的奋斗

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

2015年9月5日,在我二十五岁生日后不到四个月,早上五点钟,爸爸过世了。

他病了七年。从2008年4月,我高三时候,他就病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内血小板含量很低,凝血功能很差。不能磕着碰着,刷牙牙龈出血也很麻烦。好端端的,就会内出血,身上各处都是青斑和血瘀,大小便泛红。

医生说,这病的死亡率很高,让我们有心理准备。血浆置换手术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但也不能保证一定治愈。要做多少次也说不准,得看病人的身体状况。恢复得好,两三次就行了,恢复不好,就是无底洞了。当然,也要看家属的经济条件,一次手术要五千多。

妈妈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还问亲戚朋友借了十来万,终于治好爸爸。出院的时候,爸爸虚弱得就像瘫痪中风的病人,每天躺在床上休息。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因为大量使用激素药,他浑身浮肿,像泡在水里很久的尸体。脸上东倒西歪,都是赘肉,如同橡皮泥捏的一张脸。但妈妈已经心满意足,她只要爸爸能吃能睡,能走能行。爸爸在,这个家,就有个家的样子。

后来爸爸稍微恢复了些,但走路都要扶着墙,弱不禁风。看电视看十分钟就头晕眼花,满头大汗。身子太虚,很容易咳嗽、大喘气。每天躺在床上睡觉,醒来就是吃药吃饭。医生开了一堆药,说千万要好好照顾他,按时吃药,每个月来医院复诊,查血常规。这病只能药物抑制,没法根治,很容易复发。我以为医生是习惯性嘱咐,跟谁都这么说。谁知道后来,我爸真的复发一次又一次。

前两次复发,都是在上海治的,做血浆置换手术,后来实在治不起了,家中已负债累累,再没有可借钱的亲友。回东台老家,在市医院用药物治疗,环保素软胶囊,死马当活马医,居然也治好了,医药费便宜很多。加上家里申请了“低保户”,能报销大半。后来我大学毕业,工作赚钱,把家里的债务还掉不少。比起从前,经济压力小了很多,偶尔复发也能应付。

但这次复发特别严重,往年用过的药都用了,又加了许多新药,都不在报销范围内,一天的医药费就要两千多。我存的钱很快花光了,但爸爸还是没起色,且患上新病,肺部感染,破了一个洞。大概是这些年吃了太多药积累的副作用。病情恶化很快,终于回天乏术。

过世前,他病得没个人样。浑身淤青,手臂上都是紫红色的斑点。一直咳血,嘴边都是结痂的血渍,每口呼吸带着腥臭的味道。嘴里溃烂了,嘴唇上全是破皮,什么也不能吃,只能喝汤水。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神情涣散,很痛苦地呻吟着,简直生不如死,谁看了都不忍心。他挣扎着,有求生意识,可终于还是咽气了。

我哭了一整天。

七年了!从2008年到2015年,从十八岁到二十五岁。整整七年!这七年都过的什么日子!每天提心吊胆,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又要复发,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他。对着他那张浮肿的脸,看着桌上瓶瓶罐罐的药,想起他从前健康壮硕的模样。我想不通,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不公平!

爸爸一旦复发,我更加提心吊胆。不知道又要花多少钱,得找谁借钱。每天跑医院,照顾他,询问医生护士,他情况有没有好转?什么时候做手术?还差多少钱?坐在走廊上的长椅上,惶惶度日。

七年了,同龄人最青春美好的年岁,我没过一天的安稳日子。不知道无忧无虑是什么滋味,总是焦虑,发愁,唉声叹气。心理压力很大,每天晚上做梦,醒来头晕脑胀。常常心动过速,喘不过气来。只求爸爸能活着。大三就在外面实习,拼命赚钱、省钱、存钱,给他治病。我也早有预感,他的病,迟早会要他的命。结果这一天真的来了。二十五岁的我,再没有爸爸。

一向坚强乐观的我,跪在棺材前,咬牙切齿,掉眼泪。我跪着,他躺着。我跪在棺材前,他躺在棺材里。我生,他死。阴阳相隔。我难过。我愤恨。

叔伯们不忍心,安慰我说我爸病了这么多年,拖累家里,他自己也难受。临走前的那个样子,谁看了都心疼。太煎熬,太受罪。现在他走了,对谁都是解脱。我已经尽力了,没有对不起他。换了平常人家,只怕2008年那回就放弃了,就当他多活了七年。

但我还是哭。爸爸没了,能不哭吗?别人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爸从没养育过我,反倒是我养了他七年。我知道我尽孝了,对得起他,但眼泪就是止不住。七年来的压抑和怨怒都哭了出来。从前爸爸在,他是个病人,本就心情不好,我不敢当着他的面流露任何负面情绪,总是很坚强地鼓励他。现在他死了,我也崩溃了。想想就觉得,我这二十五年,简直是一场悲剧。

我是留守儿童,自小跟爷爷奶奶长大。爸妈一直在上海做水产生意,过年也不回来,只因过年生意最好。这些年的除夕夜,我们没吃过一顿团圆饭。只有放暑假了,我去上海找他们。平时很想他们。身边同学都有爸妈陪着,就我没,特别羡慕,特别缺爱。总盼着将来能去上海念大学,跟他们一块过。老师说,上海高校在我们江苏招生很少,分数线很高。所以我拼命学习,保持年级第一。2008年,江苏省高考方案改革,不考物理、化学,总分只剩下四百多分。理科强势的我就选了奥赛的路。为了能被保送,我放弃了很喜欢的数学奥赛、化学奥赛,选了我们学校历年来得奖率最高的信息学奥赛。拿到奥赛一等奖后,我被保送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系,如愿以偿来了上海。虽然水产市场很脏很乱,但一家人在一起就好,我很欢喜。可是,没过一个月,爸爸就病了。此后每年都复发。我也没抱怨。他没钱给我上大学,我就自己想办法筹钱交学费,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学费减免。大学四年没问爸妈要过一分钱。不想给他们添负担。大三下学期就在外面实习赚钱,帮妈妈分担生活费、还债,给爸爸治病。结果,现在爸爸死了。

我很气。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的童年都有爸妈陪在身边,我没有?为什么家长会,同学们都跟爸妈嘻嘻笑笑的,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坐角落?为什么别人上大学都是爸妈给钱,不愁吃穿,我得自己想办法筹钱,省吃俭用,荤菜都很少吃,抠门得像个吝啬鬼?为什么别人都是爸妈照顾孩子,我没被他们照顾过,刚成年就要照顾他们?为什么很多人二十五岁了,还在啃老,总伸手问爸妈要钱,我二十五岁就死了爸爸,户口本上户主一栏换成我的名字,从此我就要照顾一家人?

想起2008年5月,我十八岁生日的时候,在浦东仁济医院住院部十四楼血液科病房里,爸爸要小便了,我就把病床旁的帘子拉起来,帮他脱裤子,把尿壶摆在他裤子里。等他小便完了,拿毛巾帮他擦干净,把裤子穿上,把尿壶拿去卫生间冲洗。

种种心酸辛苦,身心劳累,从前我没抱怨过,因为我爸活着,就是我的精神支柱,再苦再累,我都能撑下去。现在他死了,我撑不住了。这些年,我挺坚强的,但我也有软弱的时候。我也才二十五岁,我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

爸爸过世的这天,我从早哭到晚。跪在灵前烧冥纸的时候在哭,给亲戚朋友递香烟的时候在哭,跟叔伯们商议葬礼事宜的时候在哭,更多的时候,是坐在角落里哭。哭到晚上,头晕眼花,昏睡。希望醒来发现不过是一场梦,爸爸还活着。因为我实在无法想象,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下去。

但是,第二天早上醒来,我没有再哭。我哭够了。脸上都是昨天的泪痕。我还是伤心难过,看到棺材里爸爸的遗体就要掉眼泪,但我更清楚更理性地认识到,爸爸已经不在了,日子总要过下去。

比如眼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爸爸的葬礼。我在这边哭哭啼啼,只顾着自己伤心难过,把什么事都丢给妈妈,太不负责任。妈妈也很伤心,我要体谅她,照顾她。爸爸不在,往后,我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妈妈和奶奶唯一的指望。我也不愿意承担这个年纪难以承担的这么重的家庭责任,但我没的选。我不能矫情软弱,我要坚强,要乐观,要积极向上。

爸爸的整个葬礼,除了在火葬场,要火化的时候,给他的遗体浇酒精,我没忍住,哭了,因为这是我见他最后一眼。除此之外,我没再哭过。偶尔妈妈掉眼泪的时候,我还要忍着眼泪安慰她。我说不上别的话,只说:“妈,你别哭,你别怕,还有我。有儿子照顾你。你别怕,有儿子在。”

我愿意坚强,一半是为自己,一半是为妈妈和奶奶。这世上还有人等着我去照顾,去保护,所以不得不勇敢起来,为她们遮风挡雨。

忙过了爸爸的葬礼,我把妈妈和奶奶接到上海,三个人租了个一室户。妈妈和奶奶睡卧室的大床,我睡阳台的小床。从此一家三口三代人过日子。两个寡妇,一个没爸爸的。单亲家庭,再不想什么阖家团圆饭。

可怜奶奶一把年纪,八十多岁了,还要随我们动迁。只是她老年丧子,爸爸没有兄弟,她只能跟着我这个孙子。奶奶照顾我多年,很疼我,我也很疼她,愿意照顾她。

十八岁的时候,我照顾爸爸,二十五岁的时候,我照顾奶奶。

爸爸的死,让妈妈很受打击。常常哭。有时候跟姨妈打电话,妈妈说,她和爸爸三十多年的夫妻,感情很好。现在爸爸不在了,她很想他,她永远不会忘记爸爸。总记得从前晚上睡觉的时候,爸爸把胳膊给她当枕头。每次说到这些,妈妈就要掉眼泪。

从前爸爸病着的时候,妈妈照顾爸爸这些年,从不说累,从不抱怨,很坚强。也是爸爸一走,她就垮了。

但日子总要过下去。死掉的人死掉了,我们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难过伤心,总是不能免,但再有万般艰难,也要熬下去。总不能跟着寻死觅活吧?

休息了些日子,妈妈在附近一家养老院找了份工作,做护理员,活儿很脏乱,要给老年人喂饭喂菜、擦身子擦屁股、端屎端尿。要是老人便秘,还要戴着手套给他们掏大便。幸好,这些年妈妈照顾爸爸都做惯了。早上六点到养老院,晚上六点下班,管三顿饭。忙起来了,有事情做,她心情就好些,不那么难过。回来也累了,洗漱了就睡,不至于总想着爸爸,睡不着。

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身子骨很硬朗。农村妇女闲不住,在家时,奶奶就一直忙家务,洗衣做饭。现在精神受了打击,偏偏她又是老实人,不爱说话,也不掉眼泪,只是叹气,说不该死的死了,她老不死。活这么大岁数,有什么用?拖累人。我怕她胡思乱想,不敢叫她闲着。叫她洗洗衣服,做做饭菜,干些轻便的活儿。她有点事情做,心情也好些,觉得自己还有点用,没拖累人。

爸爸的病和葬礼花光了我所有积蓄。这些年,我一直很拼命赚钱、存钱,要不是他多年生病、现在过世,我攒的钱应该能在一个二线城市买个小点的一室户。但现在一无所有。所以搬到很偏远的闵行郊区,八号线终点站沈杜公路站出来还要坐一班公交车才到,房租很便宜。因为交通不便,小区住的人很少,都是退休了的老头老太太。

平时我在家里写稿,陪奶奶。有时候外头太阳好,我带她到楼下晒太阳。小区里很多老人牵着小孙子小孙女的手,我是反过来,孙子牵着奶奶的手,搀扶奶奶。

有一回,有个老太太打招呼,说这孙子孝顺呢,体贴照顾奶奶。还摸摸头发,摸摸手。奶奶真有福气。

奶奶叹气。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算什么福气?

元旦时候,奶奶摔了一跤。木头地板本来就有点滑,坐凳子的时候,塑料凳子腿往后一滑,跌坐在地板上。对我们年轻人来说,站起来就好,一点事也没。奶奶年纪大了,八十四岁,且驼背很多年,一跌就爬不起来。我在厅里写稿,听到卧室的声音,吓了一跳,赶紧去把奶奶抱起来。

去医院拍片子检查,医生说只是扭伤了腰,没什么大碍。只不过她多年驼背,脊椎畸形,有旧伤,要好好卧床休息,开了一些口服药和外敷的膏药。

从此以后,便是我照顾奶奶生活起居。一早起床,烧热水,把洗脸水端到奶奶床前,给她洗脸洗手擦身子,换膏药。洗漱完了,做早饭。把昨晚剩下的饭菜倒上热水煮了,熬粥,或者煮面条,然后先盛给爸爸供饭,这是我们农村的习俗。死后三年,子女要给先人供饭。一日三餐,每顿饭先盛给爸爸,搁在案台的遗照前,筷子竖起来,靠在相片上,点些冥纸和锡箔元宝。每次我都跟爸爸祷告:“爸,你要保佑我,保佑妈妈,保佑奶奶。”然后再给奶奶盛,端到她床前。我再自己吃。吃完了,先把爸爸的碗筷收掉,筷子搁下来。把锅碗洗掉。给奶奶喂药。

午饭前,我写稿。到了午饭的时候,淘米洗菜做饭。吃过饭,我写稿。晚饭是妈妈回来做。

偶尔奶奶下床大小便,都是我扶她。时不时摸摸她的手,摸摸她的脚,问她冷不冷。冷了,给她开电热毯,开取暖器,热水袋换热水。平时就把电视开了,声音调小点,由她躺着休息,有事就喊我。

想到中学时候学的李密的《陈情表》里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有时候觉得这日子过得真累。压力很大。尤其晚上写稿的时候。冬天,阳台很冷,窗子透风。我在窗帘上贴满了塑料袋,隔热的,稍微好些。听着外面冷风呼呼刮着,被子冷冰冰的,看着厅里案台上爸爸的遗照,总是难过。

但我再也没有哭过。以前是小孩子心态,缺爱,总想被人照顾,现在要照顾家人,不得不成熟坚强。最多,把伤心难过的事写到文章里。现在我所拥有的,除了妈妈和奶奶,就是读书和写作。

网上有读者朋友给我留言,说我的文章给了他们温暖和力量,很励志,很治愈。但是,我问自己,我的温暖和力量从哪儿来?一个光明的人物,能够增加无数不幸者的生活勇气。我的光明从哪儿来?谁来增加我的勇气?

有天下午,翻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书的开头,便是当事人年纪轻轻就死了父亲,为父奔丧,从此孤儿寡母,受人欺负。想起之前看张爱玲的《金锁记》,曹七巧那病怏怏的丈夫死了,也是剩下孤儿寡母。莫言的《檀香刑》里,刽子手赵甲十岁时候死了爹,十五岁时候死了妈,从此无依无靠,挨家挨户讨饭吃。忍不住要为自己的未来惶恐担忧,内心酸楚。

两年前,我认识一个女生朋友,叫小叶。大二那年,她妈妈过世了。她有两年的时间不能走出阴影,每天跟朋友在外面喝酒玩乐,喝到吐。回家就醉倒在地板上睡觉。她爸爸也受了打击,不管她。

当时我暗自庆幸,幸好我爸还活着。真难想象,要是哪天我爸不在了,我要怎么熬下去?只怕也要很长一段日子走不出阴影了。总归会想不通,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

近来认识许多年纪轻轻便失去父母的朋友,他们很多人有一年到三年的时间,不能走出阴影,整日沉闷,不与人说话。但是,我一个月就走出了阴影。确实,我很难过,很想不通,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世上千千万万的人都活得好好的,怎么偏我爸再没有活着的机会?于是,我根本不去想。我只知道,日子总要过下去。我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无论如何,不能停在这儿。再有,我要照顾家人。这不是世俗人伦的道德束缚,而是多年来,相依为命的一份植入骨血的亲情。她们也是我的精神支柱。要是现在妈妈和奶奶出什么事,我真的受不了。

我不能像小叶那样,因为现实太残酷就百般逃避,不去面对。甚至自暴自弃,伤害自己。如果我逃避了,整个家的担子就都落在妈妈肩上。这太自私。男子汉大丈夫,要勇于承担责任。所以逼着自己过了爸爸的葬礼就坚强起来,再没掉过眼泪。我相信,要是爸爸地下有知,更乐于见到坚强的我。

总记得2010年,爸爸第二次复发住院时候,跟我说,要是有一天他死了,我不能哭,因为到时候妈妈、奶奶都在哭,我要照顾她们。以后,我就是家里的男子汉,顶梁柱,我要当家做主。

当时我哭哭啼啼,觉得我做不到,现在,我没叫他失望。

在我二十五岁的年纪,我的生命里没有了太阳,所以我要发光发热,自己成为太阳,温暖别人。我的生命里没有可依靠的树,所以我要长出枝叶,自己成为一棵树,为别人遮风挡雨。我的生命里没有人来保护我,照顾我,所以我要坚强,勇敢,照顾妈妈和奶奶。

成长,是一个极其残忍的过程。忽然有一天,责任压过来,叫你退无可退。如果有的选,没人愿意过这种悲惨的生活。只是事已至此,逃避也不是办法,日子总要过下去。凡事依靠他人是不行的,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

不是说就不难过了。有时候写稿写累了,出门散步。郊区人少,我站在路边,木然地望着远方,高楼大厦,蓝天白云,想起爸爸,想起自己孤身一人,再无依靠,鼻子发酸,眼眶湿润。

很多次,我在无人的地方,自言自语,当是跟爸爸说话。说我很累,说我支撑一个家,压力很大,很想休息。但很快地,我又说,爸爸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妈妈和奶奶。

回了家,拼命吃饭。我太瘦,一米七四的个子,不到一百斤。爸爸去世那段日子,精神上受刺激,也没什么胃口,加上一天到晚忙着葬礼的事,很疲惫,半个月瘦掉十斤。朋友们见了,都说我皮包骨头。从前无所谓,瘦点就瘦点,现在不行,万一妈妈生病了怎么办?家里没别的男人,我总得把她背到楼下,打车去医院。我不仅要内心坚强,身体也要强壮。拼命吃,大口大口吃。我要成为一个强壮的男人,有很宽的肩膀,很能承担责任。

前些日子,某天晚上睡觉前,看到小叶发了很多插花的照片。她现在生活很好,工作稳定,谈了男朋友,完全走出妈妈过世的阴影。最近在学插花,经常分享她的作品。我不懂这门艺术,很多花叫不出名字来,但也觉得很好看,色系搭配很美。比如一盆黄色系的插花,有百合、玫瑰、秋菊、金绣球,布置得很精美,很有艺术感,很叫人入迷。比郊区路边的杂乱花草好看多了。

后来,我常常翻看她的插花照片。尤其在难过的时候。想爸爸的时候。压力很大的时候。交房租的时候。被编辑退稿的时候。对未知前途感到惶恐不安的时候。奶奶躺在床上说腰疼的时候。妈妈念叨爸爸,掉眼泪的时候。一早五点听到妈妈起床,出门上班的时候。看着那些漂亮的花朵,觉得自己的生活也跟着美好了那么一点。

并不是矫情。只是,人在低谷,走投无路,总要找些美好的事物,使自己对未来怀抱期望。哪怕生活在阴沟里,也要仰望星空。越是捉襟见肘,越要看看这些漂亮的花朵。不要告诉我,玫瑰已经凋谢,要指给我看,百合正在开放。

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喜乐悲欢,人生无可逃避。不想长大,不愿承担责任,那是孩子气的幼稚行为。只是生活太奔波,太疲惫,总要给自己一点温暖和力量,好更勇敢地去面对未来。想着,也许明天会好些吧?

也许明天会好些吧。有个“也许”就够了。值得为此勇敢地奋斗下去,独自走下去。

我承认贫穷,但不为此羞耻

过年回家,住大伯家。大妈见了我,上看下看,说:“就穿这件衣服回来过年啊?怎么年年见你都穿这件羽绒服?在上海也没买件新衣服回来?这都穿了几年了?”

我想想说:“七年了吧。这件羽绒服从2008年爸爸生病那年就一直穿。”

当时我奥赛保送,不用上课,给学校附近一个高一学生当家教。他家很有钱,爸爸是开公司的,妈妈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寒假的时候,他爸爸给他买了件新羽绒服,也送了我一件。是名牌,很贵。据说要七八百。之前天冷的时候,我都是穿厚厚的大衣外套,还不保暖,里面要穿好几件毛线衣。从没买过羽绒服。因为太贵,舍不得买,也不好意思跟爸妈要。穿上那件羽绒服,真暖和啊,里面都不用再穿毛线衣了,穿件稍微厚点的衬衫就行。谁知后来爸爸生病,反复发作,我工作赚钱给他治病,过得很节约,买不起贵重衣服,冬天就总穿这件羽绒服,很保暖。平常天冷也舍不得穿,到了过年时候才穿,怕穿脏了,不好洗,也没的换。“唉哟!一件衣服穿七年!哪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件衣服穿七年的?”

大妈怪心疼的。她理解我家现在处境艰难,但还是说:“过年了,总该买件新衣服的。就算不年年买新衣服,好歹两三年要买一次的。老穿这件,人家要笑话了。”

其实我很意外,家族里男男女女这么多人,大妈怎么就记得我过年时候穿什么衣服了?哦,也是,我平常都在上海,一年到头也就春节时候才回来。她每次对我的印象都是穿着这件蓝色的羽绒服。

我说:“没事,要笑话就笑话吧。大家都知道我家的情况,这些年,钱都给爸爸看病用掉了,没钱了,买了那么贵的羽绒服干什么。我先把妈妈、奶奶照顾好。等以后赚钱了,再买新衣服。不着急。再说,爸爸才走没多久,家里三年都不贴对联的,也不能放鞭炮,我用不着穿那么喜庆。旧衣服也一样穿。不穿了,扔掉?太浪费了。这衣服可保暖了!”

我不仅过年没买新衣服、羽绒服,爸爸生病的这七年,我就没买过几件衣服、鞋子。都是年轻人,谁不想穿得光鲜亮丽的?舍不得钱啊。买的几件都是趁网上打折买的二三十块钱的便宜货。钱都省着给爸爸治病用掉了。食堂吃饭都很少吃荤菜。幸好这些年我身体一直瘦弱,还没一百斤,大学毕业了,穿高中衣服也是一样。

鞋子穿太久,鞋子底穿破洞了,就找附近修鞋的贴块黑色的橡胶垫子,接着穿。我几双鞋子的鞋子底都有块黑色的橡胶垫。就之前第二本书刚出的那会儿,去南京签售、高校演讲,才买了双新鞋子,买了身新衣服,生怕被人家见了旧衣服旧鞋子,嫌我邋遢,要笑话。

不光我,妈妈这些年也是省吃俭用。菜市场总是傍晚去,什么菜便宜就买什么菜。偶尔买点肉回来红烧,能连着吃三五天。肉吃完了,再买点百叶结回来煮肉汤,吸油的。烧汤都是用电水壶烧好的热水,说是煤气烧水贵。电水壶烧水也是晚上十点之后,电费便宜一半。

奶奶也是省。衣服裤子打了一堆补丁。我给她看电视,她看了十来分钟就要关掉,说要让电视机歇歇,生怕看坏了,也怕浪费电。

大妈想说什么又没说,只是啧啧嘴,叹气。

第二天,见了舅妈。舅妈也说:“哎哟,你这个衣服,袖口都脏了,也不换下来洗洗。”

我老实说:“我冬天就这一件外套。穿其他的太冷了,不保暖。”“换洗的都没?”“没。”

舅妈也是叹气,说:“我去拿毛巾给你擦擦。”

我说:“不用了,没事。”“脏了!多邋遢啊。”“反正我又不怎么出门。等天气暖和了,再换下来洗吧。洗了今年就不穿了,明年冬天再穿。”

但晚上回家,我自己用毛巾把脏的地方都擦洗了一遍。我还是要面子的,希望别人不要看出这件衣服太旧。

过年时候,我给大姑姑和小姑姑拜年。小姑姑见了我也说:“怎么过年也不买件新衣服的?去年春节也穿的这件羽绒服吧?”

小姑父说:“小生也太朴素了!买件新衣服不能啊?手机也用的旧手机,不买个新的。”

大姑姑在一旁说:“小生省得很!这件羽绒服他都穿了七年了!”

我纳闷:“你怎么知道的?”

大姑姑说:“那天去你大伯家找你,你不在,你大妈跟我聊天,她跟我说的。一边说一边叹气。”

小姑姑说:“早知道年前也帮你买一件了。年前给你表哥买了件羽绒服吗,也不贵,八百多块钱。”

小姑姑和小姑父是我家最有钱的亲戚。做钢材生意的。这几年爸爸生病,前前后后,借给我家好几万。当然,我以后会慢慢还掉。

我笑嘻嘻地说:“不用不用,我谢谢姑姑的好意,知道你疼我,我心领了。但我不要。我等以后赚了钱,自己买。”

农村妇女是最爱闲聊的,尤其是过年时候,都搁下手上的农活,拿几张长凳横在门前,晒太阳、嗑瓜子、剥花生、聊家长里短。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我就随便跟大妈一提,不过三五天的工夫,三姑六婆都知道我一件羽绒服穿了七年,纷纷表示心疼我,好几个说要给我买新衣服。我当然说不用。反过去安慰她们,逗她们:“没事没事,我现在没钱只是暂时的,以后赚钱了,我立马买好几件羽绒服轮着穿!”

我承认我的贫穷和窘迫,但我很明白,我的贫穷,并非由于自己好吃懒做,无所作为,咎由自取,而是因为我爸的病反复发作,花光了我所有积蓄。我虽然努力赚钱,但他的病太严重,我赚得远没有他花得快,家里负债累累。他现在过世了,父债子还,天经地义。我并不怨怼。我要不断存钱偿还债务,照顾家人,而写作出书也是极其不稳定的事业,我又是刚出道没多久,根基不稳,所以当下不可避免地处于贫困时期,生活窘迫。

但我相信,这都是暂时的,可改变的。我很有上进心,很努力在读书,写稿,准备新书的内容。我会不断写作出书,有新的作品。我相信我是有未来的。我相信将来我会赚很多钱,我会照顾好妈妈和奶奶,使她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好生活。

我不愿被救助。我贫穷,但我要强。不愿卑躬屈膝、放低姿态去感动别人,赢得他人的泪水、掌声和资助。我不需要。我的本质是独立而坚强的。我能接受朋友的支持和建议,但无论如何,我不想依仗别人过日子。我不要别人伸手将我从贫困的陷阱里拉出来,拯救我于水深火热。我要凭一己之力,自己爬出去,慢慢爬出去,赢得光明灿烂的未来。天大地大,唯有自己是最可靠的。我不愿求助他人,亏欠他人,依赖他人。

我也不需要同情。因为我有自信,未来会好起来。相反,穿着这件旧衣服,会警醒我、刺激我,不要懒惰,不要就此混吃等死,要努力,要奋斗,要改变未来。给我无尽的动力和炽烈燃烧的激情。

我承认我的贫穷,我不遮掩,但我并不以此为耻。人贵自重,不管他人如何冷眼看待我,鄙夷我,嫌弃我,瞧不起我,或是同情我,心疼我,我自己从来不会瞧不起自己,更不会同情自己,心疼自己。我相信,这都是暂时的,可改变的。只有无力改变现状的人,才会引以为耻。他们羞耻的,其实是自己的无能。觉得,一辈子就这样了。没法改变了。

我的一辈子才不会就这样。

从负能量到正能量有多远

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大家都读过,讲一个很可怜的寡妇祥林嫂,被婆婆逼着再嫁后,丈夫病死了,儿子给狼吃了,家破人亡,从此疯疯癫癫,沦为乞丐,逢人就哭诉,最后死在风雪里。

当时我们语文老师说,这篇文章表达了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无情鞭挞。要改变个人命运,就要推翻封建制度。祥林嫂是典型的劳动妇女形象,勤劳、善良,但在无情的旧社会,只能被践踏、被迫害。

我非常认真地记笔记,早读课拿出来背:《祝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中心思想是……揭露了……表达了……

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2009年的有段时间,我非常喜欢跟人抱怨,内容都是一样的:“唉,我爸身体不好,血液病,看病把家里钱都花光了,我上大学都是借的钱,以后学费怎么办啊!唉,外婆最近过世了,舅舅身体也不好!我压力好大!我该怎么办!”

就跟祥林嫂一样:“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

一开始,朋友们都很同情我,安慰我,鼓励我。

就像祥林嫂,一开始,大家都同情她,安慰她,鼓励她。

鲁迅对于人性的刻画是非常深入的:“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男人们收起笑容,没趣地走开,女人们陪出眼泪来!这不就是所谓的“男默女泪”吗?敢情鲁迅这篇《祝福》才是“男默女泪文”的鼻祖!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大家渴望悲剧性的故事,需要借以抒发内心的悲剧情感。抒发过了,就神清气爽。对讲故事的人来说,也许是血淋淋的生活,每天都要面对,触目惊心,别人不能感同身受,但对听故事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故事,下酒菜,稍微感动一下,扔两滴眼泪,过两天就忘了。只是单纯的娱乐功能。

听故事的人,都喜欢听新鲜的、刚出炉的故事,就跟看新闻一样。要是同一个故事,你翻来覆去讲很多遍,那就没劲了,都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哪还能情绪激动、万分感慨?虽然你每天都在过这种日子,但那是你的事,跟人家没关系,人家只想嗑瓜子听新鲜故事。

那时候我还年轻,不懂这些。以为大家都是老好人,闲着没事做,会来安慰我,鼓励我。我上了瘾,像个怨妇,逢人就抱怨自己的生活悲苦,说自己有多不容易,也跟祥林嫂一样哭哭啼啼。

终于有一天,一个朋友说:“徐沪生!你能不能别说了!烦死了!你说的那些东西我都会背了!大男人的,哭个屁啊!能不能坚强一点?像个爷儿们!”

就像鲁迅写的(鲁迅的文笔真是毒辣):“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渐渐地,我的朋友们一个个都对我的生活麻木了,包括最有同情心的女孩子,也不再同情我、安慰我、鼓励我,也不想再跟我聊天,通通在线对我隐身,甚至背地里拉了个讨论组,说我全身散发负能量、负面情绪,叫人头疼,不想接近。有什么好玩的,就他们单独玩,不带我。彻底把我划出朋友圈。

我就像一块腐烂的肉,要腐烂的时候,很多人惋惜、可怜,但真正腐烂的时候,大家都躲避不及。

能怨别人冷漠、无情吗?不,他们早对我施以很多关怀。是我贪心不足,沉迷于此,不知上进。是我的错。都是我自找的。人一旦沉迷于自身的软弱,就会一味地软弱下去,最终,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我是在那个时候想到祥林嫂,忽然觉得,她后来的悲剧,也是她自找的。

社会是很现实的,无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们都喜欢积极向上的人,讨厌消沉低落的人。这不是语文老师所说的“封建社会的无情”,而是人性本就是如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笑贫不笑娼,什么年代都一样。你有本事,你功成名就,那你所说的一切都具有社会性的权重,人人都想来吸取经验,想能走捷径。你什么成就都没,就只会抱怨,我又不是心理医生,你又没给我钱,我凭什么整日听你宣泄悲惨故事,大倒苦水?不过是当听戏玩玩了!还真当是同情你呢?说得不好听些,就是在看笑话!

但假如祥林嫂奋发图强,每天都努力干活,从不跟人抱怨自己的悲苦,有人看她勤快,又给她介绍了男人,她又结婚生子,幸福快乐,整日笑嘻嘻的,谁不喜欢她?背地里还要夸奖她:这女人不容易啊,可坚强了!

或者,她更厉害,攒了钱,盖了房子,做了生意,比如卖她秘制配方的辣酱,成了富甲一方的富婆。人人都要传:那个祥林嫂,真是厉害得很!人家苦了多少年,不仅没被压趴下,如今还翻身成企业家了!她的辣椒酱好吃哩!畅销全国!还卖到国外去了!有华人的地方,就知道祥林嫂的辣酱!不容易啊!鲁镇励志一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活在人们心中的,都是狮子猛虎,活在人们身边的,都是小猫小狗。但如果你是蟑螂蚂蚁,就要被人踩死。

大家都讨厌死皮赖脸的人,都喜欢温顺和气的人,都崇拜比自己强大一些的人,都惧怕比自己强大很多的人。

祥林嫂和当年的我,日子可怜,惹人同情,就像小猫小狗。但过于喋喋不休的抱怨,已经把大家的同情心都压榨光了,成了人人厌恶的过街老鼠。

说得难听些,不过像个黔驴技穷的杂耍戏子,从前的“技”就是叙述自身的悲惨经历。大家听了,啧啧啧,这人比我惨啊,哎呀,我那点事儿就不算什么啦,来,给他来点掌声吧!但日子久了,同样的戏文翻来覆去地唱,味同嚼蜡,大家都去听别家的故事了。

当我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时,觉得很惊悚。要是我一直这么祥林嫂式地抱怨下去,就完了!

从那时候起,我很少抱怨我的生活。我很努力地在改变它,实习、赚钱、工作、写作。偶尔心里很难过很压抑,就一个人唉声叹气,或者写日记发泄,总之,从不当跟任何人的面抱怨。不能成为祥林嫂。

后来,我安慰一些挫折中的大学生朋友时,经常会提到我这些年所经历的悲苦。我会先说,我当年也如何如何不容易,甚至比你更如何如何不容易,但是,我都过来了。我会一步一步地细讲,我如何赚钱交学费的,现在如何照顾家人的,还出了两本书。

总之,我会尽量轻描淡写从前的悲苦,不像之前那样大呼小叫、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然后加重我这几年的努力和奋斗,以及我现在的成果。末了,我会对未来做个简单的规划,笑嘻嘻地鼓励他们,要相信未来!

于是他们纷纷觉得我很正能量。表示很喜欢。

因为我给了他们希望。祥林嫂只有悲惨,没有希望。

其实从“负能量”到“正能量”很简单,只需要一个明确的自下而上的转折,让从前的消极和悲惨都成为铺垫,让故事的结尾充满希望。

所以,一帆风顺的人很难给人“正能量”,他们没经历波折,会让人觉得一切都太容易了,不够亲切。尤其没办法让身处逆境中的人们感同身受。所以小市民的逆袭总是为普罗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或者,越是经历过大风大浪大波折,且最终大圆满的,大家最是津津乐道。因为别人比他们经历过更多的不如意,曾经比他们陷落得更低,现在却爬得更高,给了他们更大的希望。

这种“希望”就像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们之所以称颂这句话,因为后面有个转折:“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使这句话变得“正能量”。

如果你只是“苦了心志,劳了筋骨,饿了体肤,空乏你身,行拂乱你所为”,但没有“动心忍性,增益你所不能”,就像祥林嫂那样,天资不够,后天又不努力,还整日抱怨哀叹,白白浪费了老天爷的一番调教,谁要听你的负面故事?

一只老毛驴,失足掉到枯井里,农夫懒得花力气把毛驴救上来,刚好要填枯井,就把驴子活埋了,毛驴在惨叫哭喊中死去。这故事你要听吗?你不要听。你要听的,是毛驴不慌不忙,镇静自若,抖抖身上的泥土,踩在脚下,踩踏实了,从容不迫地从枯井里爬出来,昂首挺胸,踏着欢快的脚步从众人面前走过。你需要的是一个正能量的转折,一个能给你的未来带来无尽希望的结局。

要拯救一个人,有两种方式,第一,告诉他们有人比他们境遇更不好,活得更悲惨,于是他们沾沾自喜,觉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很多人沉迷于此,整日找人比惨,哪怕是虚假故事,只能要安慰他就好。这种方式有点自欺欺人。

第二,兜售未来,贩卖希望。告诉他们,你也经历过黑暗,但现在景况好多了。要相信一切都有好转的机会,未来要靠自己改变。

负能量,只是看好戏,正能量,是贩卖希望。好戏一场看完接着看下一场,不过是图个乐子。“希望”会在你心里播下一个种子,但至于是腐烂发臭掉,还是生根发芽,还是要看个人。

当然,还有第三种方式,把血淋淋的真相完全撕毁给大家看:这就是你们可能走到的下场!醒醒吧!不要再看戏了!逼着麻木不仁的人们不得不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境遇。

鲁迅用的这招。够狠!够辛辣!可惜啊,呐喊的人呐喊了那么多年,麻木的人还是麻木。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这是我的个人职业经历,程序员辞职写作出书的故事。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徐沪生,江苏东台人,1990年出生。2012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系,做了两年多的程序员,2014年辞职写作,现在出了两本书,在准备第三本。

既然我后来要辞职,那当初为什么会选这一行呢?

这得从当年的高考说起。

我是2008届的江苏省高考考生。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方案忽然改革,从原来的“3+2”模式变成了“3+0”,从前考语文、数学、英语,外加文理选两科,现在不管文科理科,只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从我们这届开始执行新方案。

从前考五门,总分有七百多分,现在只考三门,总分才四百多分。我们江苏省的考生非常多,2008届有近六十万人。算下来,分数密集的地方,一分之差就有三四千人!考数学的时候,粗心大意做错一道大题,二三十分没了,可能就从一个很好的名牌大学,一下子连本科也上不了了。压力太大,人人自危。尤其我们物理、化学成绩很好的,等于砍掉了左膀右臂,还靠什么拉分数?

我的高中是在江苏省东台中学读的,是我们东台市的市重点高中。我在强化班,中考时候全东台市分数最高的那一拨人,理科成绩都特别好。平常卷子,无论出题多难,数学、物理、化学总有一堆人考满分,平均分能比普通班高出二三十分。我们就靠数理化拉差距了。但现在不考物理、化学了,怎么办?单靠一门数学拉分数吗?但我们语文、英语并不出众,甚至有些人偏科厉害,语文很差。之前有五门,如果考砸一门,还能靠其他科目补上来,现在只有三门,考砸一门就彻底完蛋。

就那个时候,班主任推荐我们走奥赛保送的路。因为奥赛更适合我们理科强势的学生。班主任说,你要是拿了一等奖,保送大学,就不用参加高考了!现在高考风险太大。

我觉得很有道理。人应该扬长避短,既然我数理化成绩更好,干嘛不发挥自己的特长?于是,特意调查了一下我们学校历届奥赛的得奖人数,发现信息学的得奖率最高。信息学就是编程,写程序。跟数学逻辑有点相关。我急功近利,为了能被保送,不用高考,放弃了很喜欢的数学奥赛和化学奥赛,一门心思学编程,写代码。

拿奥赛一等奖的整个过程还是很辛酸的。全江苏省排名第四十四,怎么会容易?具体的,我在之前出的第二本书《少年啊,前路漫漫》里写过了,开头第一篇文章就是,这边就不再啰嗦了。

拿到信息学奥赛一等奖后,按照我们江苏省的政策,可以报名参加一些大学的保送生考试。当时我报考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其实我一直很想去复旦的,可惜复旦的保送生考试报名很早就截止了。

考完成绩出来,清华我没考上,笔试就没过,差了九分,根本没能去北京面试。其他三个学校我都考上了,最后选的上海交通大学。

填保送生考试申请书的时候,出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我以为可以随便填专业,哪个专业好就填哪个专业。比如清华,我想填建筑系,同济,我想填土木工程。结果班主任说,我是信息学一等奖保送过去的,必须要填编程相关的专业,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技术之类,不然其他的学院根本不会要我。

我想也是。没办法,就都填了软件工程。

后来大学四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据学弟学妹说,现在软件学院已经被兼并到电院里了),我一直在写程序,写C++。到了大三时候出来实习,一开始也尝试过选别的行业,但人家都不要我。然后找互联网创业公司,找写代码的实习,人家一下子就要我了,写PHP、JavaScript、CSS,做网站开发。

说真的,我们上海交通大学的文凭还是很硬的。软件工程系的,出来也很好找工作,工资也高,导致我就一直在做这行。但是,我从来都没喜欢过这行。

从高考方案改革,选了得奖率最高的信息学奥赛,一等奖被保送,只能选相关专业,出来也只能找相关工作。不过是一步一步错到今天。跟蝴蝶效应一样。谁知道当年新的高考方案政策下来,我就走到今天这一步了?

有时候也会考虑:难道我这辈子就被捆绑在这个我并不喜欢的行业上了吗?

我不想,所以后来我辞职了。

我是什么时候想到辞职的呢?

2014年。

因为大三就在外面实习,有项目经验,加上这行本来工资就高,所以2012年,我刚毕业就有八千七百元的月薪,在我认识的朋友里算很高的。2014年,我辞职的时候,月薪有一万多。

我不是在阿里、腾讯、百度那种纯互联网公司,我是在一个传统公司的技术部,网站只是公司的展示平台,并非主业,所以工作并不累。整个网站架构已经稳定,只偶尔有点小维护,或者别的内部小项目做。不比之前在创业公司实习,整天加班,还没加班工资,常常干到很晚才回去。大公司很少加班,偶尔加班也有双倍工资,通常都是按时上下班。

大公司制度流程化,一个很小的项目,明明我三天就能搞定,小组长怕我时间不够,给了一个礼拜。大组长怕我时间太紧,给了两个礼拜。部门经理一看,要两个礼拜啊,再多一个礼拜吧,免得来不及。结果三个礼拜的时间,我只有三天在干活,别的时间都在发呆。每天翘着二郎腿,喝喝菊花枸杞茶,吹吹空调,跟同事们说说笑笑,等着下班打卡,混过一个月,一万块钱到手。

起初我很享受这种生活,但久而久之,就发现每天都在重复,在干同样的事情。早上在同样的时间点起床,吃过早饭,在同样的时间点出门,在同样的地方坐地铁,在同样的站头换乘,出站后走同样的路,路边是同样的店铺,到了公司和同样的人说话,中午在同样的时间点吃午饭,然后混到晚上六点,准时打卡下班,回家吃晚饭,洗漱睡觉。

每天早上醒来,就会想,今天会怎么过,结果还真是这么过的,将来也会这么过下去。

这种安稳的生活让我很绝望。程序化,千篇一律,毫无激情,像机器人。每天刚上班就在等下班。根本就是在混日子。在养老。可我才二十四岁。二十出头,就忙着过八十岁的日子,那以后六七十年还有什么意义?等着老,等着死吗?二十出头,不去抛头颅、洒热血,反而在这儿求稳定,跟个老头子似的,有意思吗?感觉只是活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我不想只是活着,我想要很热烈的生活。就像当年学奥赛,很拼命,很热血,很激情,每天都活力四射。

所以我很早就想过:要不,别干这行了,辞职干别的去?

要是我工作忙点,手头上项目很多,每天都要处理一堆事情,根本没时间容我胡思乱想,或许我就不会想要辞职了。大多数人喜欢安逸、简单、稳定、一成不变的生活,我喜欢波折、复杂、动荡、始料未及的生活。我比较热血。

为什么我没有早早辞职?

因为钱。

我家经济情况很不好,爸爸从2008年生病,每年都复发,每次都要好多钱,家里一直处于负债的状况。连我大一时候,开学报到的学费都是借的,后来每年的学费都是我想办法自己筹,大学四年没再问爸妈要过一分钱。

我误打误撞进了这行,发现这行工资很高,使我很快还清了助学贷款,还清了家里的负债,能很好地照顾家人。

渐渐地,爸爸的身体稍微好了点,复发没那么严重了,加上家里申请了低保户,看病能报销,经济压力没那么大。然后我就想,我才不要因为贫穷,就束缚自己一辈子。

难道穷人就没有追求人生的资格了吗?就必须要为了赚钱,而压抑一生?

想辞职的心态越来越浓。

要是我爸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家里没申请到低保户,一直很缺钱,经济压力很大,也许我就不会辞职了。

在我犹豫究竟要不要辞职的时候,出了个导火索。

我的一个同事辞职了。他是我部门小组长,编程很厉害。他利用周末时间,跟朋友一起写了个网站,拿到投资,辞职创业去了。

当时我很激动。也想跟着辞职。在朋友圈发了个状态,说我同事辞职创业的事,问大家:你们觉得,你存够多少钱,会想辞职看看,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创业、旅行、写作之类的。

朋友们都说没想过这个问题。我让他们现在就想。他们有的说,起码一百万吧。有的说,起码三十年的开销,像是在开玩笑。大概他们根本就没想过辞职的事,就这么混混日子也蛮好的。好端端的,辞职干嘛?但我是真的不想再混下去了,想跳出这个圈子。

我知道钱很重要,我爸每年都要病发住院,没人比我更知道钱的重要性。但我不想为了赚钱而叫自己这么压抑。我真的不喜欢写程序。我只是逻辑思维好,学习能力强。但擅长,不等于就喜欢。

金庸在《白马啸西风》里写过一句话:“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程序员这行工作,也很好,工资很高,很有前途,我很多同学喜欢,但我不喜欢。人应该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不是吗?为什么不把喜欢的事情发展为工作、事业,努力做好它,从中获得报酬,养活自己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凡是做出众了,做出别人都做不到的水平了,肯定能赚到钱的。同样是赚钱养家,我更愿意用这种方式,而不是逼着自己去干很赚钱的、但自己不喜欢的行当。

想明白这一点,我就考虑:要不,我也辞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成工作?努力学习这么多年,一直把自己当应试教育的机器,实在不想继续这么过一辈子。

那我辞职干什么呢?

只想到一件事:写文章。

我喜欢写文章,不喜欢写程序。我想当个作家,而不是程序员。

从小到大,我一直争强好胜,学习很拼,总是年级第一名。初中的时候,遇上几个女生,她们数学成绩没我好,但语文成绩比我好,尤其是作文。我不服输,从此就很认真地看老师给订阅的那些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一篇一篇读,学人家怎么写作文的,每天写日记。

起初很困难,一百字都写不了,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勉强写下来也很干涩。但毕竟是日记,个人情绪很重,对班上谁谁谁很不爽,就写到日记里。有什么不便跟人说的,也写到日记里。渐渐地就写得很多。有时候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刚好是我日记里写过的主题,就直接拿来用,没想到还拿了高分。

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初二时候,有一回,语文老师把我的课堂作文拿去投稿,投的是某家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的报刊。没想到,一个多月后,我的文章居然上报纸了!总以为只有知名作家和作文小天才的文章才能上报纸,没想到我的文章也能上报纸!我可激动了!

我是农村人,村里中学很小,算上老师也不到三百人。一时间全校都知道了这事,轰轰烈烈,自己也倍感荣耀。得意洋洋,觉得是文曲星下凡,以后准是个大文豪!李白!鲁迅!

于是,我把老师给我的二十块钱稿费,还有平时爷爷给我的零花钱,全部用来买信封信纸,每天都把日记用标准的小楷字誊写在信纸上,投稿给某中学生优秀作文选。

很尴尬的是,除了那次上过报纸外,我的作文再没有上过报纸。每次邮递员来学校,我都兴冲冲地跑过去问:“有徐沪生的信吗?”

邮递员翻了翻,说没有。

后来我问多了,邮递员一过来就说:“徐沪生是吧?翻过啦,没有你的信!”

倍感失落。

同学们都问:“徐沪生,你上次作文不是上报纸了吗,什么时候再上啊?”

我特别羞愧。特别不好意思。

连续投了三四个月,全无反应。那时候毕竟才十三四岁,年少气盛,我大受打击,就没有再投稿。但还是持续在写日记。一方面,是想提高作文水平。我争强好胜,永远希望自己是班上第一名。另一方面,写日记写习惯了,有种倾诉欲,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想写下来,跟自己倾诉。

我从初中开始写日记,写了十多年。大学前没电脑,就写在本子上,家里写日记的硬面抄、软面抄堆得很高。大学后有了电脑,就在网上写,各大社交网站都写过。

爸爸生病后,我心情很不好,每天提心吊胆,把他当个婴儿一样照顾,端茶倒水,端屎倒尿。这些事情不好跟外人讲,感觉像在倒苦水,谁要听?就都写在日记里。有时候写着写着,难过得想哭。但还是鼓励自己坚强一些。

有人在网上看到我写的那些文字,看到我大学四年没问爸妈要过一分钱,学费全部都是我自己筹的,省吃俭用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学费减免;大三在外面实习,大四毕业就存了两万块,时不时给爸妈生活费;工作两年存了十五万,爸爸生病都是我在照顾。说我很励志。

我自己并不觉得。我只是喜欢写日记,记录生活的一切,就像三毛那样。只是我运气不太好,家境艰苦,但我一直坚持下来了。其实,如果有的选,没人想过这种悲惨的生活。谁不想开开心心过日子?只是事情已经发生,总不能逃避。我逃避了,担子全丢给妈妈?太不负责任。加上我性格争强好胜、不服输,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愿屈服。《老人与海》里有句话说得好:“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遭遇挫折没什么可怕的,坚持下去就好。反正,经过这些年的挫折,我的心,硬得就像一块钢铁,刀枪不入,更可怕。

所以同事辞职的时候,我就想,要不我也辞职写作吧,当个作家试试。写了这么多年日记,我真挺喜欢写东西的。平常上班没事,同事们都在刷微博、聊微信、打游戏,我就看看书,写写读后感,记记日记。说不定时隔多年,我的文章又能上报纸了呢!

算了算,我存下十五万。我非常省吃俭用,很少买东西。比方说,我刚被保送的时候,曾经给一个高一学生当家教,他家很有钱,爸爸开公司的。寒假时候,他爸爸给他买新衣服,也送了我一件很贵的羽绒服。现在我二十五岁了,还穿那件羽绒服,这是我冬天唯一的外套,很保暖。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可怜的,我只是没什么物欲。只希望爸爸身体健康,希望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个月算上房租、交通费、生活费,大概要两千多。一年最多三万块。爸爸现在病情稳定很多,又能报销看病花费,一年给他两万块不成问题。所以我一年花费最多五万。那么,在完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十五万的存款够我过三年。

辞职三年,我能写出一本书来吗?如果三年内,我能依靠稿酬养活自己,那以后就走这条路。如果三年之后,我一本书也没出,那就算了,大不了再回去找工作,写程序。反正我们交大软件工程系的文凭很硬,再说,我还有两年多的工作经验。

这样,就算失败也无所谓了。至少我尝试过。尽力了。哪怕跌倒,姿势也是豪迈的。

我宁愿尝试了、失败,也不要什么都不做,将来后悔。

想通后,我辞职回家。

所有朋友都反对我,建议我不要辞职,说冲动是魔鬼,要考虑我的家庭情况,考虑我爸的病。

觉得很讽刺。很多人热衷于追随电影、小说那些顽强不屈的主角,不畏艰难险阻、闲言碎语追求理想人生,挑战新生活。他们跟主角同仇敌忾,鄙夷周遭懦弱的反对者,却在现实生活中,对特立独行的人指指点点,对身边敢于奋斗、拼搏的人表示反对,奉劝他们安于现状,搬出一堆日后可能遭遇的困难来吓唬他们。就是不敢勇敢上路,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努力解决,勇往直前。大概,他们身上从来不曾流过一滴滚烫的热血。

不出所料,爸爸也很反对。

他说,他现在病着,家里就靠我。我不上班,哪有收入?好好的工作为什么要辞掉?交大这么好的文凭,为什么浪费掉?早知道现在辞职,当初还上什么学?浪费多少钱?浪费多少工夫?哪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不上班的?为什么不能像别人那样老老实实工作?

我很气。我都存了钱防着你病发了,又不是不管你,你为什么要这样限制我、捆绑我?我这些年来为你付出得还少吗?你为什么就不能支持我一下?有生以来,第一次跟我爸吵架。被压抑太多年了,第一次爆发。

我说,你叫我像别人那样?小时候,我总考第一名,别人总考不及格,你怎么没叫我像别人那样?我奥赛一等奖保送交大,别人考不上本科,你怎么没叫我像别人那样?我大学四年都是自己赚钱,没问你要过一分钱,还给你生活费,别人一天到晚问爸妈要生活费,你怎么没叫我像别人那样?我毕业两年二十四岁就能存十五万,别人毕业三四年了,还在啃老,你怎么没叫我像别人那样?我从小到大考年级第一,都是理所当然,别人考个班级第十名,爸妈就给奖励,你怎么没叫我像别人那样?我十八岁就照顾你在病床上大小便,别人十八岁都在吃喝玩乐,你怎么没叫我像别人那样?我本来就跟别人不一样!我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我对生活有自己的规划,我能力比别人强,我意志比别人坚定,我比别人上进,我比别人努力。爸,我告诉你,我永远都不会跟别人一样!你别指望我这辈子会当个老老实实的普通人!

我情绪激动,说得都要哭了。这些年来,我爸一直对我施加精神压力,几乎是在精神虐待我。从小就跟我说,必须要年级第一。我考第一了,他就要求我下次还要第一,也不夸我一句。我拼命努力,除了自己天性争强好胜外,就是想取悦他,让他觉得儿子很出色。但可惜,他就是不认同我,直到后来他去世,他从没夸过我一句。

我爸要是身体好,肯定会揍我。他病歪歪的,靠我养他,不同意也没办法。

虽然大家都不支持,但我还是辞职了。人这一生,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

辞职后,我每天都在浦东图书馆看书写稿。我运气很好,辞职两个月就有编辑来找我,看中我在网上的人气,想把我网上写的那么多文章挑选了,整理成合集出版。

2015年元旦,我出版了第一本书《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三月份,第二家出版社的编辑来找我,签了我第二本书。九月份,我出了第二本书《少年啊,前路漫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