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的家庭养护(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12:30:39

点击下载

作者:唐翠兰,曹丽雅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银屑病患者的家庭养护

银屑病患者的家庭养护试读:

前言

皮肤是保护机体不受外界侵害的重要人体器官,它同时还是冷热觉和触痛觉的感受器,更重要的一点是——皮肤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外在表现。

当皮肤出现疾患时不仅在生理上是个损害,对心理也是一个打击。它能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处世态度,同时也能影响别人对患者的看法。银屑病患者的生活处境常常很复杂,因为他们要习惯作为一个皮肤明显异常的患者生活下去,这不管对患者的心情还是感情都是一种负担。

当患者意识到自己患有银屑病后往往要经历一段震惊、迷茫、气愤和恼怒的过程,接受这个现实往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因为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银屑病患者也经常陷入心理上的困境。随着银屑病皮疹的出现,患者的心情也变得易怒和消沉,如果不及时调整这种心态,患者的人际关系和自信心会逐渐丧失。对银屑病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决定他们的生活态度。患者的家人、朋友应该去了解银屑病患者的心理世界并学会帮助他们。

对于银屑病的药物治疗,中西医都有众多方法,其方法和药物也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延续性和适应范围,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至今没有一种药物能保证根治银屑病,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伪医、假药也不时出现。因此,提高银屑病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医患共同努力来提高银屑病防治的效果,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机尚不清楚的、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的皮肤病,特别是有些银屑病患者病情本来不严重,但由于缺乏有关银屑病的基本知识而乱投医、滥用药,往往造成病情加重,最终成为脓疱型或红皮症型银屑病而住院治疗。

随着中、西医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中、西医对银屑病都比以前有了更深的认识,临床治疗方案有所改变,治疗效果也有所提高。本书能使患者认识银屑病的发病规律,获得正确的防治知识,与医生充分配合,达到消除和减少复发的目的。

科学在越来越快地发展,新理论、新药物在不断地取代着旧的理论及药物。本书尚有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使本书得到进一步完善。编 者1银屑病概述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容易复发的皮肤病,以红斑、脱屑、表皮增生过度皮损为主要临床症状,男女老幼皆可罹患,但患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15~45岁)为多,多在秋季、冬季发作或加重,春季、夏季减轻或消失,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

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易复发,病程长,且好发于裸露部位,如头部、四肢、前胸、后背等部位。虽不危及生命,但经久治不愈,逐年迁延复发加重,脱屑瘀血,瘙痒难忍,给患者身体和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尤其是少男少女,肌表羞于外露,直接影响美观,给学习、工作、交朋友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皮肤科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第一节 人体的皮肤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它被覆于人体表面,总重量占人体体重的5%~15%,总面积约为1.5~2平方米(新生儿约为0.21平方米),平均厚度(不包括皮下脂肪)约为0.5~4毫米。

皮肤是直接参与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组织器官。一方面,皮肤通过神经、体液与内脏器官紧密联系,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先作用于皮肤,然后通过内脏反射,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另一方面,内脏器官的功能变化,也能影响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在许多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皮肤可以发生许许多多的疾病。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银屑病的发病原因,了解一下皮肤的解剖和生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皮肤的组织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肤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等)。

1.表皮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1)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内侵。角蛋白吸水力较强,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以维持皮肤的柔润,如低于此值,皮肤则干燥,出现鳞屑或皲裂。由于部位不同,其厚度差异甚大,如眼睑、包皮、额部、腹部、肘窝、窝等部位较薄,掌、跖部位最厚。若角质层异常增厚,称为角化过度;若角质层有细胞核残存,称为角化不全。(2)透明层:由2~3层扁平无核的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和化学物质的透过,故又称屏障带。此层于掌、跖部位最明显。(3)颗粒层: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颗粒层细胞由正常的2~4层增至多层时,称为粒层肥厚,常伴有角化过度;颗粒层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但正常黏膜无颗粒层(硬颚及舌背除外)。(4)棘细胞层: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细胞间借桥粒互相连接,形成所谓细胞间桥。(5)基底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状细胞组成。此层细胞不断分裂(经常有3%~5%的细胞进行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从基底细胞分裂到脱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8日,称为更替时间,其中自基底细胞分裂后到颗粒层最上层为14日,通过角质层到最后脱落为14日。基底细胞间夹杂一种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明细胞),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10%,能产生黑色素(色素颗粒),决定着皮肤的颜色。

2.真皮

真皮来源于中胚叶,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构成。接近于表皮之真皮乳头称为乳头层,又称真皮浅层;其下称为网状层,又称真皮深层,两者无严格界限。(1)纤维: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3种。

①胶原纤维:为真皮的主要成分,约占95%,集合组成束状。在乳头层纤维束较细,排列紧密,走行方向不一,亦不互相交织。在网状层纤维束较粗,排列较疏松,交织成网状,与皮肤表面平行者较多。由于纤维束呈螺旋状,故有一定的伸缩性。

②弹力纤维:在网状层下部较多,多盘绕在胶原纤维束下及皮肤附属器官周围。除赋予皮肤弹性外,也构成皮肤及其附属器的支架。

③网状纤维:被认为是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它环绕于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周围。(2)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的、均匀的胶样物质,充塞于纤维束间及细胞间,为皮肤各种成分提供物质支持,并为物质代谢提供场所。(3)细胞:分为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三种。

①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

②组织细胞: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谢产物、色素颗粒、异物等的能力,起着有效的清除作用。

③肥大细胞: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以真皮乳头层为最多。其胞浆内的颗粒,能贮存和释放组胺及肝素等。

3.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来源于中胚叶,在真皮的下部,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其下紧临肌膜。皮下组织的厚薄依年龄、性别、部位及营养状态而异。有防止散热、储备能量和抵御外来机械性冲击的功能。

4.附属器(1)汗腺

①小汗腺:位于皮下组织的真皮网状层。除唇红部、龟头、包皮内面和阴蒂外,分布全身。而以掌、跖、腋窝、腹股沟等处较多。汗腺可以分泌汗液,调节体温。

②大汗腺:主要位于腋窝、乳晕、脐窝、肛周、外生殖器等部位。青春期后分泌旺盛,其分泌物由细菌分解,产生特殊臭味,是臭汗症的原因之一。(2)皮脂腺:位于真皮内,靠近毛囊。除掌、跖外,分布全身,而以头皮、面部、胸部、肩胛间、阴阜等处较多。唇红部、乳头、龟头、小阴唇等处的皮脂腺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其余开口于毛囊上1/3处。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和毛发,防止皮肤干燥,青春期以后分泌旺盛。(3)毛发:分长毛、短毛和毳毛三种。毛发在皮肤表面以上的部分称为毛干,在毛囊内的部分称为毛根,毛根下段膨大的部分称为毛球,突入毛球底部的部分称为毛乳头。毛乳头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以维持毛发的营养和生成,如发生萎缩,则发生毛发脱落。

毛发呈周期性地生长与休止,但全部毛发并不处在同一周期,故人体的头发是随时脱落和生长的。头发的生长期约为5~7年,接着进入退行期,约为2~4周,而进入休止期,约为数个月,最后毛发脱落。此后再过度到新的生长期,长出新发。故平时洗头或梳发时,发现有少量头发脱落,乃是正常的生理现象。(4)指(趾)甲:位于手指、足趾远端的背侧面,是表皮角质层细胞增厚而形成的板状结构,是硬质角蛋白构成的致密半透明的板片,它可分为甲板和甲根两部分。紧接甲板周围的皮肤称为甲廓,由近端甲廓覆盖的部分称为甲根。甲后发白的半月形白色区称为甲半月。甲板下面为甲床,甲根与甲半月下面的甲床为甲母,甲母是甲的生发区。

5.血管

皮肤的血管由皮下深部动脉分枝而来,在真皮与皮下组织交界处分出与表面平行的小动脉,组成动脉丛,供给汗腺、汗管、毛乳头和皮脂腺营养。各毛细血管袢后静脉段逐渐集合成小静脉,汇入皮肤的静脉丛,注入皮下深部静脉。

6.淋巴管

皮肤中淋巴管较少,淋巴循环从表皮细胞间隙和真皮胶原纤维之间开始,淋巴液进入真皮乳头内的毛细淋巴管后,汇集到淋巴管网,再进入皮下组织淋巴管,然后进入大淋巴管。

7.神经

皮肤的神经按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两种。感觉神经来自脊神经和脑神经,为有髓神经,其末端失去髓鞘,成为游离神经末梢,接受各种刺激。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传导的速度与神经的直径成正比,不同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其传导亦与此有关,如直径大于10微米,神经传导为每秒30~60米,对触觉、压觉等机械性刺激传导较好;中等直径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为每秒10~20米,对温度刺激传导较好;直径小于5微米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为每秒1~2米,与痛觉和痒觉的传导有关。运动神经来自植物神经系统,为无髓神经,分布于皮肤的血管、平滑肌和汗腺中,并调节其功能。

8.肌肉

皮肤的肌肉有平滑肌和横纹肌两种。平滑肌主要为立毛肌,其一端固定在真皮乳头结缔组织,另一端经皮脂腺外围而固定在毛囊中部的结缔组织鞘内。收缩时可使毛发竖立,出现鸡皮样毛周隆起。横纹肌起源于筋膜或骨膜,主要分布于颈部和面部皮肤,如阔肌、表情肌等。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皮肤具有防御、感觉、调节体温、分泌排泄、呼吸、吸收以及参与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

1.屏障作用(1)对物理性损伤的防护:角质层是电的不良导体,对电流可产生一定的阻抗;表皮中的黑色素细胞反射和吸收太阳光中大量的紫外线,使内部器官、组织免受其害。(2)对机械性损伤的防护:表皮坚硬而致密的角质层可以抵抗各种压力和摩擦;真皮内粗大柔韧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可以抵御各种机械牵拉;厚实而具有弹性的皮下脂肪,可以缓冲外力和冲击。(3)对化学性损伤的防护:厚而坚实的角质层具有抗腐蚀作用,对酸、碱有一定的抵抗力,同时作为一种天然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止化学物质的渗入。(4)对微生物性损伤的防护:皮肤的角质层可阻止细菌、病毒等直接进入体内;皮肤表面的弱酸性(pH4.0~7.0)又不利于病菌的生长;皮脂中分离出来的游离脂肪酸也有抑制某些病菌的作用。

另外,皮肤的屏障作用还表现在防止体内营养物质丧失,限制体外物质直接透入等方面。

2.调节作用(1)调节体温:皮肤通过浅层血管的舒缩与汗液的蒸发进行体温调节,保持人体温度的相对恒定。(2)感觉作用:外界刺激作用于皮肤,通过神经总支传递到中枢神经,产生触觉、冷觉、痛觉等感觉,使之作出有利于机体的反应。(3)排泄作用:皮肤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排泄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3.自稳作用

皮肤的自稳作用是指皮肤自身正常生理状态稳定的能力。一是皮肤各种细胞按固有速度进行分裂更新,发挥功能,以维持皮肤的正常状态,当异常情况出现时,皮肤相应作出反应,以达自稳的目的。如随着皮肤紫外线照射量的大小不同,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量也不同。二是皮肤受到损伤后,立即有细胞外液或血液布满疮面形成痂皮代替缺损的皮肤暂时发挥屏障作用,等到创面新生组织长成时痂皮自行脱落。如缺损过深过大,基底层细胞无法修复时,则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形成瘢痕。三是保持皮肤的润泽和弹性。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可防止水分蒸发,同时皮脂本身也有润泽毛发作用。

4.代谢作用

皮肤是整个机体的组成部分,人体的主要代谢活动,如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的代谢都在皮肤中同样进行。调节人体代谢的方式,如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酶调节等也都在调节皮肤代谢中发挥作用。(1)水的代谢:皮肤是人体的一个贮水库,其含水量约占体重的18%~20%,其中75%位于细胞外,它不仅是皮肤各种生理作用的重要内环境,而且对整体的水分也起调节作用;急性脱水时,皮肤可提供5%~7%的水分以补充血循环的不足;当体内水分增多时,皮肤内含水量也增多。皮肤总排水量为每天300~420克。(2)糖的代谢:糖以糖原、葡萄糖和黏多糖三种形式参与皮肤代谢,产生皮肤细胞活动所需求的能量。(3)蛋白质代谢:皮肤蛋白质可分为纤维性蛋白、非纤维性蛋白和球蛋白三大类。表皮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在基底细胞开始,但在表皮各层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蛋白质合成。在皮肤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表皮内主要为酪氨酸、胱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等。真皮内主要为羟脯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4)脂肪代谢:表皮细胞内含胆固醇和磷脂类。7去氢胆固醇是维生素D的前身,受紫外线作用后,转变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磷脂对细胞的胶体状态和通透性有重要作用。(5)酶代谢:酶属蛋白质,它的种类很多是调节细胞代谢的重要触媒。酪氨酸酶是黑色素代谢的触媒,它是一种含铜的蛋白质,在皮肤色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第二节 银屑病的定义

不少人由于皮肤上出现皮疹,就怀疑自己是否得了银屑病,其实银屑病有它自己典型的表现。就病名而言,所谓“银屑”,顾名思义,即在皮肤的表面可以看到银白色的鳞屑,这种鳞屑非常特殊,初看是覆在红色或淡红色丘疹或斑片上的一层,经过搔抓,或长久地积蓄,呈现出多层,如云母状,越抓越明显地显示出银白色,有些皮损的鳞屑可厚如蛎壳。

银屑病还有另外两个典型的特点,即“薄膜现象”和“血露现象”。当轻轻搔抓,使鳞屑层层剥离后,显示出暗红色,光亮平滑的皮面,像一层娇嫩的薄膜,故称之为“薄膜现象”;如果再继续搔抓,剥去薄膜,可见到非常明显的针头大小筛状出血点,如“露水滴”,称为“血露现象”。银白色的鳞屑,薄膜现象和血露(点状出血)现象是银屑病的三个基本临床特征。

银屑病的皮疹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以头皮及四肢伸侧为多见,指甲、黏膜有时也可有特殊的损害。皮损的形态多样,如点滴状、钱币状、斑块状、环状、地图状等。特殊病例可出现脓疱、关节变形、全身皮肤大面积潮红、剥脱等严重表现,甚至危及生命。

部分银屑病的皮损可以未经治疗自行痊愈。发病可能与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功能失调、精神因素、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而且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状况、不同的季节等都对该病有影响,因而表现出银屑病临床上所见到的种种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临床类型和不同的治疗效果。

银屑病是皮肤病学家的重点研究疾病之一,世界各国都设有专门的医学科研机构进行探讨和研究,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对其有透彻的认识,尤其是对银屑病经过治疗后仍再次复发的问题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对银屑病皮肤表皮细胞过度增殖和增殖过快的现象,而采用抗肿瘤药物、维甲酸类药物、免疫调节剂、抗生素、重金属制剂等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取得效果,但这些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的应用。采用紫外线局部照射疗法曾经引起医学家的青睐,但过度照射可能引起的诸如皮肤癌、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危险性,又使临床上使用时需持谨慎态度。中医中药治疗该病,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草药来源于自然,与工业合成的西药相比,副作用少,尤其是辨证施治,因人而异,组方灵活多变,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了相当喜人的前景。

目前,尚无很好的预防方法来免除人们患银屑病之苦,但是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劳、受凉,消除感染病灶,饮食得当等都有助于改善身体状态,有助于对本病的治疗。第三节 银屑病发病情况

银屑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但是地区和人种的差别很大。许多国家都进行过银屑病在当地人群中的流行调查,总的来说,在白种人中较常见,黄种人次之,黑种人、阿拉伯人、印度尼西亚人及美国印地安人中罕见。在西方白种人中间,银屑病的患病率常超过2%,而在东方,据估计,银屑病的患病率不到0.1%,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别。固然东、西方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社会条件有显著的不同,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但相信在患病率的差别中,人种的不同(遗传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1984年,我国进行了全国性的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普查城乡居民574万余人,发现患者9582人,患病率为0.156%,在各型银屑病中,寻常型银屑病患病率最高,占97.98%,脓疱型及关节病型各占0.69%,红皮病型为0.58%,就疾病严重程度来讲,重度患者占8%,中度占30%,而轻度占60%以上。皮损的分布部位以头皮最多,其次为小腿、肘、大腿等,少见于黏膜、甲、外生殖器等。

10多年来,我国未重新进行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但我国人口由10亿增加到13亿以上,如发病率不变,意味着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每年要净增10多万新病例,但这是低估数字,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展,实际数字还要高。由于银屑病是常见的皮肤病,泛发性或严重的病情给予患者很大的精神压力,对生活质量确有影响,是值得重视的健康问题。

银屑病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和双生子同时发病倾向,特别是双亲一方有病,其子女中有10%患病;双亲都有病,其子女有50%发病的危险,可以说明该病有遗传背景是肯定的,遗传因素决定了人群发病率的高低。关于银屑病的遗传方式,多认为该病是多基因遗传,包括环境暴露因素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我国银屑病在地区上分布的特点也说明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态学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南方温暖、潮湿,造成银屑病的发病是北高南低。进一步分析有关气候因素发现,日照强度和时数与银屑病的发病为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我国北方日照强度虽高、时间虽长,但气温低、降水少;南方则反之,可以认为是气候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北方银屑病发病高。环境因素对银屑病发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北方的气候是否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增加,从而影响到银屑病的发病,也是值得考虑的。

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下,银屑病的发病存在城乡差异,可能与城市中“三废”污染以及城乡之间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有一定关系。值得提出,钢铁、矿山工人的患病率皆比较高。国外有学者提出一种环境污染的气体(如一氧化氮)似乎与一些疾病,包括银屑病有关。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而且往往是较大的人群,难以排除其他混杂的可能因素,人群发病与暴露因素的联系未必代表个体发病与因素的关系。但生态学研究可以先提出病因假设,随后需要用其他流行病学方法或临床、实验方法作病因分析,进一步阐明暴露因素和发病的因果关系。第四节 易患银屑病的人群

人体之所以能够生存,是依靠生命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吸收和排泄。皮肤是机体最大、最复杂的一个排泄器官,一方面担负着使机体不受外界风、寒、潮、湿、热等自然环境破坏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担负着机体的分泌和排泄功能,随时保证机体内新陈代谢功能的正常运行,特别是汗腺器官,担负着调整机体与自然界冷热等环境平衡作用,保证人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热量的排泄,使人体保持清洁和正常体温,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运动。所以说皮肤正常功能一旦出现反常现象就会影响人体的屏障作用和排泄功能,机体就会产生疾病。而银屑病患者正是由于环境、病灶、饮食等诸多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脏腑代谢功能失调,皮肤脉络微循环障碍,使机体应排泄的内毒素积聚于皮肤而发生银屑病,下面两种人群为多发人群。

1.年龄

银屑病的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15~45岁者约占80%。在儿童期和19岁以前发病的女性占大多数,但以后发病的则以男性为多,平均发病年龄为男性28岁,女性24.6岁。

2.性格

人格特征决定了机体对不同事件的敏感程度,也决定其内心痛苦或“应激”的体验程度。(1)性格内向,生活自我者:这类人格特征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性格内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同他人交谈心理活动世界。对于同样的事物较常人敏感,若不顺心,就会引起精神不愉快,造成心理痛苦感,而且这种痛苦感又不善于向他人倾述。同样是做事情,别人可以随便做做即可,性格内向,生活自我者就不行了,而且很固执地要按自己想像那样做得十全十美,如果不这样就会感到事事不如意,常常自己同自己过不去,自己谴责自己。这样长期生活在一个内心痛苦的世界之中,久而久之就会使机体伤心耗气,气滞血瘀,元气大损,免疫能力下降,人为地造成了患银屑病的可能性。(2)易抑郁、焦虑和惊恐者:在现实生活中,抑郁、焦虑和惊恐是任何人都有的精神表现。问题是极个别人心理适应能力较差,面对同样的事物时,常人不会产生这种表现,而这类人格特征的人则会产生,且这种人格特征正是银屑病患病前情绪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势。外国学者采用前瞻性实验设计方法实验,证明了抑郁、焦虑和惊恐的精神状态先于皮损症状出现,故这种人格特征是产生银屑病的诱因之一。(3)负性事件适应能力差者: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往往是生活条件较常人优越,特别是自幼生活条件优越,较少经历负性事件,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一旦生活中出现负性事件,就易引起抑郁、焦虑和惊恐,且又不善同他人交谈,负性事件刺激频数越高,情绪波动越大,患病的危险性也就越高。

这三种人格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存在。医学理论上多元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特定人格特征对内外环境刺激存在着高度敏感性,当受到一定程度的负性社会事件时,就会引起情绪变化,导致机体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及免疫功能的紊乱,最终引发银屑病。第五节 银屑病的危害

银屑病是一种顽固而难治的疾病,临床表现以皮肤上出现丘疹及斑块,上覆以银白色鳞屑为主,因其鳞屑层层脱落,就像粗的松树皮,故中医学称之为“松皮癣”。银屑病不仅有碍美观,还会对机体产生危害。

1.对患者生理的危害(1)遗传:银屑病患者体内含有致病遗传基因,这些基因会传给下一代。(2)瘙痒:银屑病伴有皮损、剧痒或还有关节疼痛,日夜不得安宁。(3)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丢失:由于银屑病大量脱屑,构成皮肤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叶酸等物质随之丢失。若皮损迁延多年不愈且泛发全身,会导致低蛋白血症或营养不良性贫血。临床表现为乏力、倦怠、面色苍白,易于感冒等症状。如果由于不正确的“忌口”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会使上述症状加重。(4)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导致脏器损害:有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会突然发生高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及白细胞增高,皮肤上迅速出现粟粒大小、密集的小脓疱。脓疱连成大片,干涸后于皮下再发新的脓疱,反反复复持续数月不消退。这就是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此病常常并发肝、肾等系统损害,亦可因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衰竭而危及生命。(5)关节型银屑病导致关节损害:关节型银屑病除有银屑病损害外,还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临床表现有关节肿大疼痛,活动受限,晨僵,甚至关节积液或变形。长久如此,可产生关节强直。X线检查呈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但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有的患者血沉可以增快,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关节病型银屑病病程慢性,往往经年累月而不易治愈。(6)红皮病型银屑病导致全身损害及继发感染:红皮病型银屑病少见而严重。表现为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或暗红,肿胀或伴有渗出,表面覆有大量麸皮样鳞屑。患者伴有头痛、发热、畏寒等全身不适,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若没有及时正确处理,极易造成死亡。由于皮损面积大,细菌易于侵入,会导致败血症而死亡;由于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容量不足等,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亦可由于肝、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银屑病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到整个机体,因此患者不可掉以轻心,不可滥用不恰当的药物治疗,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2.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取得了共识,即银屑病是一种心理生理疾病或称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指的是一组身体疾病,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均和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联。心身疾病的发病取决于易感素质和心理社会应激(指来自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来的压力)相互作用。

易感素质就是遗传素质,指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具有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特点。(1)在生理方面,可以见到银屑病的遗传因素的作用。银屑病有家族成员患病倾向,银屑病是多基因遗传,其家族成员虽有患病倾向,但不一定就得病。可是,由于有了易感倾向,发病的可能性就有可能增大。与单基因遗传疾病发病率高相比,如鱼鳞病,基本由基因决定发病,后代中发病率高,而银屑病涉及多基因,还要受环境因素影响才会发病,所以同一家族成员发病率会低于单基因遗传性疾病者。(2)在心理方面,即银屑病易感素质的心理方面,其特点是不良性格。单有患病倾向,不一定就发病。

除易感素质外,心理社会应激在促发疾病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后者称为发病诱因。常见的诱供因是工作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焦虑烦恼和抑郁的情绪等等。因此,心理状态在疾病中的作用决不可轻视。(3)银屑病患者由于在人体体表的可见性会影响外在形象,增加肉体的痛苦与治疗的困难,加之有关媒介信息之不当等,会进一步加重心理社会应激,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①银屑病的皮损表现在皮肤表面,影响形象,导致患者夏天也不敢穿短袖衣裙,使人际交往产生不便,甚至觅偶困难,或造成家庭关系紧张等。

②因银屑病剧痒,或还有关节疼痛,使患者日夜不得安宁。

③目前银屑病治疗仍较困难,单一疗法常难彻底治愈,外用药及光疗等又太麻烦,治愈后又常易复发,使患者希望根治银屑病的想法与银屑病治疗的复杂性、顽固性发生矛盾。

④银屑病患者求愈心切而百方求医,一些“包治、根治银屑病”、“银屑病有救了”等虚假广告应运而生,在上述信息的幌子下,采用不合理的方法或言过其实的药物或仪器,骗得患者一时的心理满足,最后往往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使患者原来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恶化,从而加重了病情,导致恶性循环。2银屑病的诊断

银屑病作为一种常见病、慢性病,给患者的生理、心理带来极大的痛苦,及时、准确的诊断,才能给予正确、合理的治疗,使患者尽快恢复并保持健康,因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第一节 临床表现

银屑病可发于各种年龄,男女发病无大差异,初发年龄悬殊颇大,最小者为3个月,最大者可达70~80岁,以15~45岁为最多,10岁以下较少见。临床上根据银屑病症状表现的偏重及特征,一般将其分为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四型,其中寻常型银屑病所占比例最大,初发皮损的部位以头部最多,其次是小腿、肘部、大腿、背部、前臂等。银屑病皮肤损害特点是边界清楚、有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点。一、寻常型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皮损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典型损害的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但有些病例可能不同时具备所有的诊断要点,有些病人的表现可以是隐匿的或短暂的。典型的临床特征为银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皮损起初多为炎性红色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随后逐渐扩大或融合成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则露出一层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这是表皮内棘细胞层,称为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即达到真皮乳头层的顶部,此处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该体征对银屑病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皮损的颜色可多种多样,典型的损害为深红色斑块。在肤色浅的种族,病人皮损颜色浅,几乎呈粉红色,而在肤色深的种族则看不见这种粉红色表现。

鳞屑多种多样,大多数银屑病损害都覆盖非常特异的银白色鳞屑,蛎壳样损害的鳞屑为蜡黄色或橙褐色,厚度不一。鳞屑刮除后,其下为一红色光滑发亮的薄膜,其上有小出血点。当鳞屑不明显时,可轻轻搔刮,这是诊断不确定损害的一个有效方法。除了掌跖部位稍有不同外,银屑病损害在同一患者表现很大程度的一致性,虽然鳞屑厚度不一,但颜色比较均匀一致。

损害一般边界清楚,当中央消退时,损害呈现环状,对于发生在四肢屈侧、头皮及阴茎部位的银屑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其表皮增厚使损害表现为高于邻近正常皮面,从而容易触知。彻底清洗或经治疗去除过度增生后,这种特性会暂时消失。

躯干及四肢上的损害为片状及斑状,大小不一,直径从1厘米至几厘米,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损害为单个或多个,多个皮损可呈对称性分布。小斑块可融合而成大斑块,尤其常见于腿部及骶骨区。当皮损跨越关节运动线时,可出现皲裂。部分损害有一清晰的周边区。

银屑病患者一般没有特殊的自觉症状,在泛发性银屑病患者,瘙痒是常见主诉之一,曾有一项研究以皮损面积超过30%的门诊银屑病患者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84%的患者有瘙痒症状。瘙痒已经成为银屑病患者中常见而顽固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引起同形反应的重要因素。(一)皮损形态分型

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可有多种表现,有些还非常类似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依据皮损形态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点滴状银屑病、湿疹样银屑病、脂溢性皮炎样银屑病、蛎壳状银屑病、扁平苔藓样银屑病、慢性肥厚性银屑病、疣状银屑病及线状和带状损害。

1.点滴状银屑病

皮损以直径在0.1~0.5厘米大小的红丘疹为主,散布于全身各处,多见于20岁以下患者,儿童最多见。此类患者常伴有咽喉部不适感或扁桃体炎,尤其是初次发病者或因感冒发烧、扁桃体炎而引发的银屑病患者,绝大多数的皮损是点滴状。

2.湿疹样银屑病

典型的银屑病具有独特的丘疹鳞屑性皮肤损害,一般根据皮疹形态可以作出诊断。然而有时皮肤表现介于湿疹和银屑病二者之间,这种银屑病称之为湿疹样银屑病。湿疹样银屑病在临床表现上有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圆形扁平斑片状,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如硬币,称钱币状银屑病;另一种是银屑病患者身上同时有湿疹样表现的损害,也可以是银屑病患者原有的皮疹在各种刺激诱导下而发生继发性湿疹样改变,可称为继发性湿疹样银屑病。

3.脂溢性皮炎样银屑病

脂溢性银屑病是寻常型银屑病中较特殊的一种。如果银屑病的皮肤损害局限在或主要发生于头皮、面部特别是鼻翼两侧、双眉和耳部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所谓“脂溢部位”,且皮疹具有灰黄色油腻鳞屑等脂溢性皮炎的特征,则称为脂溢性银屑病。

4.蛎壳状银屑病

蛎壳状是描述显著角化过度的损害,表现为指环状具有凹形表面的过度角化性皮损,看似牡蛎。其形成是因为皮损处糜烂及渗出,如渗出性湿疹,干燥后形成污褐色鳞屑痂,并重叠堆积,状如蛎壳。

5.扁平苔藓样银屑病

有些患者的皮损倾向于苔藓样改变而类似扁平苔藓者,称扁平苔藓样银屑病。

6.慢性肥厚性银屑病

有些患者因反复发作及经过多种治疗,皮损呈肥厚性,暗红色,鳞屑少而薄,并相互融合为片状损害,似皮革状或苔藓样改变,称慢性肥厚性银屑病。

7.疣状银屑病

有少数患者皮损表面形成疣状,称疣状银屑病,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特殊的银屑病类型。所谓疣状是指明显突起的皮肤损害,一般在寻常型银屑病持续数年后发生,皮损顽固不退或经常复发。多见于下肢,特别是小腿,也可见于躯干、头皮及其他部位。除疣状皮损外尚有典型的寻常型皮疹,并可伴有关节或指甲改变。发生疣状银屑病的原因不明,有人认为系在外界因素如使用砷剂、化脓菌感染、外用药不当等的影响下机体反应性发生变化之故。

8.线状和带状损害

线状银屑病伴随其他典型损害而存在,是同形反应现象的一部分;带状损害主要见于带状疱疹部位的同形反应,不伴有其他部位损害。线状银屑病很少见,且易与炎性线状上皮疣状痣混淆。(二)皮损部位分型

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可以遍及全身各处,以头皮和四肢伸侧最为多见。指(趾)甲和黏膜亦可被侵及,少数可见于腋窝及腹股沟等皮肤皱襞部,通常掌跖很少发生。常对称分布,也有少数患者可局限于某一部位。由于损害所在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1.头皮银屑病

可仅见于头皮,但大多数同时累及躯干及四肢等处,皮损为边界清、覆有厚鳞屑的红斑,有时融合成片,甚至满布头皮。鳞屑表面由于皮脂及灰尘相互混杂而呈污黄或灰黄色,但剥离后其间仍为银白色。皮损处毛发由于厚积的鳞屑紧缩而成束状,犹如一束束的毛刷称“束状发”,但毛发正常,一般无折断及脱落现象。

2.面部银屑病

在急性进行期,面部常可出现银屑病皮损,大多呈点滴状或指甲大小浸润性红色丘疹或红斑。因每日洗脸,故鳞屑较薄,或无鳞屑。皮损散在分布,或呈脂溢性皮炎样,偶可分布如蝶形,类似红斑狼疮。

3.皱襞部银屑病

累及腹股沟、外阴、腋窝、乳腺下褶、臀部及其他皱襞部位,又称为反向性银屑病。生殖器部位单独被累及的几率较低,常与其他部位一起被累及。皮损呈界限明显的炎性红斑,鳞屑少或无鳞屑。由于患部潮湿多汗及经常摩擦,皮损表面湿润而呈湿疹样变化。该型银屑病因鳞屑大大减少甚至缺失使诊断困难。常为原发性疾病,或为感染性、脂溢性皮炎诱发,但抗细菌和抗真菌剂治疗无效。虽然皮损自身无汗,但周围皮肤多汗,浸渍和摩擦使银屑病表现发生改变,皮损表面呈瓷釉色,皱褶深处常见皲裂,特别是臀裂处,除非伴有继发性感染或药物性皮炎,否则边界清楚。耳后皱褶或外耳道银屑病有时很难与感染性或脂溢性皮炎区别。

4.掌跖银屑病

本型少见,可与身体其他部位同时发生,亦可单独见于掌跖。皮损为境界明显的角化性斑片,其中央较厚,边缘较薄,斑片上可有点状白色鳞屑或点状凹陷。皮损与局部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有关。有时可因皮损较厚而引起皲裂。银屑病与湿疹有时交替出现,难于鉴别。手腕或前臂皮损边界清楚,无水疱,易于鉴别,损害如位于指节背面,皮损则为深红色且明显增厚。手足其他部位的银屑病保持其典型特征,或与创伤或职业刺激有关。

5.黏膜银屑病

银屑病累及黏膜者较为少见,约有10%的银屑病患者黏膜亦可受累,但黏膜损害与脓疱型、红皮病型及斑块型银屑病有关。皮损多种多样,包括灰色、淡黄色、白色或半透明的斑块或环形损害、弥漫性红斑。常见于龟头内面,亦可发生于口腔及眼结膜等处,尚有报道见于尿道、膀胱等部位。发生于龟头和包皮内面者为边界清楚的表面光滑干燥性红斑,刮之有白色鳞屑。发生于口腔者以颊黏膜为多见,亦可见于舌、硬腭、齿龈及口唇等处,损害为乳白色或灰黄色的丘疹或肥厚斑片,周围红晕,基底浸润,表面呈浸渍状,剥离后见有点状出血,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有皮损的银屑病患者中发现有口腔病损者约占25%,且口腔病损与皮损间有消长一致的关系。黏膜银屑病很少单独发生,大多在身体其他部位可有银屑病损害。

6.尿布银屑病

尿布银屑病又称银屑病样尿布皮炎或婴儿银屑病,是指在婴儿使用尿布的部位发生的境界清楚的大片状红斑,其上逐渐出现白色鳞屑,皮疹向外发展可超过尿布范围,在临床和病理学上都符合银屑病的表现。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有银屑病家族史的婴儿,由于尿液中的尿素分解成为氨类物质,刺激皮肤而发生银屑病皮损。尿布银屑病多在出生后数日至9个月内发病,尤其以2个月左右发病者为多。本病无性别差异,春夏季节发病稍多见。经治疗后一般在1~10周内可痊愈,愈后多不复发。少数病例在本病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脂溢性皮炎或异位性皮炎,约17%的患儿发展为典型的银屑病。

7.指(趾)甲银屑病

约有50%的银屑病患者有指(趾)甲损害,特别是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几乎均伴有点状凹陷,甲板不平,同时失去光泽,有时甲板可出现纵嵴、横沟、浑浊、肥厚,游离端与甲床剥离或整个甲板畸形或缺如,有时呈甲癣样改变。各型皮肤银屑病均可累及甲,并常伴有银屑病性关节病,但发病率各不相同。甲板凹陷是最常见的改变,甲变色、甲下过度角化及甲剥离也很常见,偶有破裂出血,甲床与甲母质的纵向活检证实了这些改变。甲床银屑病出现凹陷、嵴和沟,而甲剥离、甲下过度角化及破裂出血是由于甲床或甲床上皮银屑病引起的。甲床和甲床上皮的环形褪色区类似甲下油滴。组织学上,这些银屑病改变区位于甲床上皮。念珠菌常污染银屑病甲及甲床,但皮肤癣菌很少见。

8.毛囊型银屑病

临床上罕见,常发生在典型银屑病损害之后,可有两种不同的临床类型,成人型主要见于妇女,毛囊性损害作为泛发性银屑病的一部分,对称分布于两股部;儿童型则见于非进行期银屑病患儿,毛囊性损害聚合形成非对称性斑块,好发于躯干及腋部。

9.外伤后银屑病

常见于年轻的男性,开始是受伤部位发病,然后发展到其他部位。某些女性刮腿毛时腿上的小伤口处也可突然发生银屑病。(三)特殊类型银屑病

不同年龄的银屑病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儿童及老年患者的银屑病表现有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特殊之处。

1.小儿银屑病

小儿银屑病与链球菌感染、遗传因素更为密切,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史,半数以上的患儿伴有扁桃体慢性肿大,70%左右的患儿有明显的家族史。皮损以寻常型、点滴状为主,关节型及甲损害较少见。皮损常有冬季重、夏季轻的现象。由于初发皮疹常随感冒发烧而出现和消退,而且皮疹与其他原因造成的皮疹(病毒性、药物性等)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所以容易被忽略或误诊。

2.老年银屑病

老年银屑病患者有三种类型:一是从青少年即患银屑病但不严重,延续至今;二是原本无银屑病患病史,当年龄到50岁左右时因内分泌失调或精神刺激或感染等发生皮银屑病病变;三是皮损从点滴状突然转变为大斑块状或者是原皮损经治疗已痊愈,近日皮损又突然发生或在原皮损部位出浸润性斑块,并呈持续性进展。第一类患者病情一般比较稳定,由于常年患病,患者对此病的发展规律有所了解,所以多数会配合治疗,而尽量使皮损趋于稳定状态,个别患者随着皮肤的老化、干燥皮损越来越痒,只要不乱用药,一般不会出现年轻时出现的急发症状。第二类患者多伴有精神、情绪的诱因而发病,皮损可以呈点滴状也可以呈斑块状,女性多随着更年期综合征的加重而加重,部分患者的皮损可在60岁以后自行痊愈。第三类患者是病情加重者,皮损多呈斑块状,色偏紫黯,鳞屑厚并且紧粘在斑块上不易剥离。绝大多数患者伴有明显的甲损害,部分患者有关节损害,并且对一般药物治疗反应不敏感。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个别突发者皮损若呈浸润性、持续性发展时需要关注皮损恶变及伴发恶性肿瘤问题。肿瘤的发现可以在皮损突发之后、之前或同时,部分患者是与长期应用抗细胞增生药物及某些不适当的治疗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银屑病患者的基因突变率比正常人高,所以对老年银屑病患者要注重全面体检。(四)病程经过

病程经过缓慢,有的自幼发病,持续十余年或数十年,甚至有迁延终生者。易反复发作,亦有少数治愈后而不复发者。大部分病人到冬季症状加重或复发,至春夏季节减轻或消失,称为冬季型银屑病;另有少数病人的症状在夏季加重,而在冬季减轻或消失,称为夏季型银屑病;极少数病人因经过多种药物治疗或病程较久,其发病的季节性往往不明显。一般来讲银屑病病程可分为三期。

1.进行期

新皮损不断出现,旧皮损继续扩大,是病情的发展期,也有称其为急性期。此期因炎症较严重,可见皮疹色红,周围红晕扩大,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现象典型易见。此时患者机体敏感性增加,当用热水烫洗或用手剥离鳞屑时,都会使皮损明显加重,如果刺激外观正常皮肤(擦破、创伤、注射的针孔、X线照射的部位等),即可发生银屑病样皮损,临床称为“同形反应”,一般在受伤后5~9天出现。因此对进行期银屑病的治疗要避免刺激,尤其不可为缓解瘙痒而采用烫洗、擦洗及外用刺激性药物,以免使病情加重。进行期皮损以点滴状居多,其次是钱币状、地图状。

2.静止期

新皮损未见出现、旧皮损也未见消退,是皮损处于相对不发展的阶段,此期也有称为稳定期或慢性期。这是临床最常见的病情,皮疹虽红但周围红晕不再扩展,鳞屑可比进行期增多但皮损范围几乎不再扩大,机体对外界刺激仍敏感但没有进展期那么强烈,烫洗、剥屑仍可使皮损加重。此期一般可维持很长时间,是银屑病最常见、最持久的表现状态。静止期以斑块状、地图状为主,点滴状的静止期一般比斑块状短,易进入消退期。

3.消退期

新皮损未见出现、旧皮损在消退,皮疹逐渐缩小、变平。皮损的消退表现不同,有从周围开始逐渐消退缩小的,也有因从中心开始消退而呈环形或半环形的,有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斑者,也有留有色素减少斑者。当皮损完全消退后,无论以何种形式消退者,其皮损均与正常皮肤一样,不留任何痕迹。

一般点滴状、小斑块状消退较快,斑块状、地图状等消退较慢。发病时间越短,消退相对越快。患病时间长、反复发作次数多,消退相对缓慢。消退的快慢与皮损的数目、皮损面积的大小,一般没有明显的关联,主要是与皮损的自愈力有关。皮损的自愈力的实质是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应付能力,是机体、皮肤自平衡的能力。二、脓疱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在临床上较少见,皮损主要特点为无菌性脓疱。依据皮损分布,脓疱型银屑病可分为两类:泛发性和局限性。泛发性可累及全身,为亚急性、急性,甚至演变为暴发性而危及生命;局限性皮损好发于手足,一般为慢性病程。(一)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是一种重型银屑病,具有银屑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患者发生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之前后常有寻常型银屑病,所以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关系十分明确。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家族史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家族史类似。

本病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或在银屑病进行期应用外用药刺激有关;亦有人观察到本病发生于上呼吸道链球病菌感染之后,故认为可能与感染有关。在银屑病患者处于不耐受状态时,连续使用煤焦油可以诱发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水杨酸盐、碘化物、锂、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及孕酮等药物刺激也可诱发本病,其中最重要的是皮质类固醇。实践证实,停止系统性类固醇治疗可诱发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密闭条件下,局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也可诱发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慢性稳定性连续性肢端皮炎突然停止服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可转变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感染、妊娠和低钙血症等也可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大多急性发病,可在数周内泛发全身,常伴有高热,关节痛和肿胀,全身不适及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全身症状,并在银屑病的基本损害上出现密集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浅在性小脓疱,其表面覆盖着不典型的银屑病鳞屑,以后脓疱迅速增多成为大片或成为环形红斑,边缘部分往往有较多的小脓疱。全身各处均可发疹,但以四肢屈侧及皱襞部为多见。亦有先自掌跖发疹,后再延及全身者。有的病人在短期内,全身迅速发红肿胀,并出现无数的无菌小脓疱。脓疱于数日后干涸脱屑,但其下又可再发新的脓疱。常因摩擦等外因,使脓疱破裂,而出现糜烂、渗液、结痂或脓痂等皮损。口腔颊黏膜亦可出现簇集或多数散在的小脓疱,指(趾)甲可出现萎缩、碎裂或脱落,有的甲板肥厚、浑浊,甲板下有堆积成层的鳞屑,甲床亦可出现小脓疱,患者常有沟状舌。病情减轻后,可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病程可达数月或更久,大多数呈周期性反复发作,也可发展为红皮病。常可并发肝、肾等系统损害,亦可因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衰竭而危及生命。患者多因缺乏有效的治疗常导致急性期死亡。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可分为如下几型。

1.急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以急性泛发全身的无菌性脓疱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为特点,病情重,常出现红皮病、关节和指(趾)甲损害,有一定的病死率。其发病方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在较年轻时发病,先有典型的银屑病皮疹而多被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经过一段时期后受到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不当等因素的诱发而发展成全身脓疱病;另外一种则发病较晚,常无银屑病皮疹或仅有不典型损害,迅速发展成全身泛发性脓疱。

2.妊娠期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疮疹样脓疱病)

此型很少见,多发生在妊娠的后3个月,也可能更早,有在妊娠的第1个月发病的报道。病程持续至婴儿出生,偶尔可更长,是一种少见而特发于孕妇的皮疹,具有泛发性脓疱病的表现。常为肢体屈侧发病,呈对称性成群分布,若呈全身分布,则表明病情十分严重。

临床表现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类似。全身功能严重紊乱,伴发热,甚至出现心衰和肾衰而导致死亡,也可出现谵妄、腹泻、呕吐和手足抽搐。最先于腹股沟生殖器区部位的屈侧出现皮疹,在皮肤急性炎症区出现很小的脓疱,皮损向外扩展,中心变干,形成斑块。脓疱呈黄绿色,为侵袭性,有恶臭味,可结痂或逐渐增大。皮疹分布广泛,个别区域愈合后留下淡红棕色的色素沉着。舌、颊黏膜,甚至食管都可能被累及。短暂的脓疱后为环状或侵蚀性皮损。

此病越重,持续的时间就越长,由胎盘功能不全引起的死产、新生儿死亡或胎儿异常的危险性就越大。本病再次妊娠时可特异性复发。

3.婴幼儿和青少年脓疱型银屑病

各种类型的银屑病都可见于儿童,但儿童脓疱型银屑病发病率很低。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中,仅不足5%为儿童。虽然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可在任何年龄段儿童中发病,但25%以上是年1岁以内发病,也有在出生后几周内发病的病例,甚至还有先天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报道。

同儿童寻常型银屑病及成年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相比,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中男性多见。幼儿患者病情较轻,无系统症状,或可特异性减轻,少数严重者伴发热及中毒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2~10岁儿童发病较多见,由于毒性和红皮病史而突然发病,并迅速广泛蔓延,病程为几天,但随后为反复性炎症。

在儿童,本病的诊断存在很大问题,至少1/3幼儿患者的皮疹曾被误诊为脂溢性皮炎、尿布皮炎或尿布型银屑病。此外,儿童先天性红皮病伴发脓疱病者很少见。

4.环状脓疱型银屑病

环状型及其他类型皮损常见于亚急性或慢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也可见于急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皮损起初为稀疏的隆起水肿性红斑,然后慢慢呈离心性扩展,类似于离心性环状红斑。环状红斑边缘有脓疱,由于皮损进展缓慢,脓疱干燥,变成鳞屑。

5.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局限型

本型在含义上与主要累及掌跖部位的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有明显不同,指的是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基础上有一处或多处皮损发生脓疱改变,因此有人认为将其称为伴有脓疱的寻常型银屑病可能更为贴切。本型最常见的诱因是外用药物的不良刺激。

6.并发症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多伴有较多且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症是很多患者死亡的原因。(1)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漏到组织中而引起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患者的白蛋白半衰期降低,仅为4天(正常为11~12天)。(2)肾脏损害:低蛋白血症导致低钙血症,随后引起血量减少,而发生致命性肾小管坏死。(3)肝脏损害:血量减少、全身毒性及药物可引起肝损害,甚至出现黄疸。胆汁淤滞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不明,据报道可能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急性发作密切相关。(4)血栓与栓塞:小腿的深静脉血栓可导致致命性肺栓塞。(5)感染: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常使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并发葡萄球菌感染。脓疱内容物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而血培养为阴性。大多数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是由葡萄球菌血症引起的观点尚未得到证实。(6)炎症性多关节炎:较常见,约占1/3。(7)肠吸收障碍:是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急性发作的特点,主要由低钙血症引起。肠吸收障碍使治疗药物的吸收相应减少,是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8)淀粉样变:是急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一种少见并发症,偶有报道。(9)脱发:如果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持续多日,全身损害发生后可出现严重脱发。偶尔在疾病最高点后2~3个月可出现静止期脱发。(二)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

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以掌跖脓疱型银屑病相对多见。

掌跖脓疱型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局限性银屑病中的一个类型。其皮损仅限于手足部,损害为对称性,多始于手部的大、小鱼际和足底、足跟侧面,逐渐发展至以赤白肉际为界限的全手掌和全足底,常累及指、趾端,伴有严重的甲损害。皮损的特点是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2~3毫米大小的黄色浅表性脓疱,较密集,有的呈环状、半环状排列。因脓疱是从真皮中出来的,所以越小的时候上面的皮越厚、越不易破溃。脓疱可逐渐长大并融合,有的脓疱相互融合成直径为1~2厘米的脓湖。特点是“无菌性”,即取其脓液检查,是无菌性的。脓疱经1~2周后可自行干枯、结褐色痂,痂脱落后形成小片鳞屑,此时在鳞屑下或原无皮损处又出现新的脓疱,如此反复发作,以致在同一块斑片上可同时见到脓疱、结痂、鳞屑等不同期的皮损。并且常常可以同时见到受损害的指、趾甲,指、趾甲受累后可见甲缘红肿、溃烂、变形、混浊、肥厚、脓疡,严重者甲板下也可见脓疱、有脓液积聚,甲可出现萎缩、碎裂、溶解。

掌跖脓疱型银屑病的发生可与口腔感染、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等以及锂剂治疗诱发有关系。而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外用药,尤其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氮芥等发疱性、刺激性药物,其次是因局部接触碱性物质、洗衣粉、洗涤剂、染发液等诱发。

典型的掌跖脓疱型银屑病患者手掌、足底部接连不断地、成批地发生脓疱。对掌跖脓疱型银屑病是否伴有其他部位的银屑病性皮损存在争论,一般认为掌跖脓疱型银屑病伴有其他部位皮损者为7%~30%,但也有随访了5年,仍未有出现其他部位皮损的报道。三、关节病型银屑病

当银屑病患者伴有明显的骨关节病变时被称为“关节病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除有典型的银屑病样皮肤损害外,患者还伴有类风湿样关节炎症状。

多数患者(大约有75%)的关节病变是继发于银屑病之后;少数患者(大约占10%)的关节病变发生在银屑病之前;还有部分患者的关节病变是与银屑病同时发生的,但最多见的是随着银屑病的反复发作,病程年久、症状恶化,而后出现关节改变。但关节症状的缓解或恶化与皮损的缓解或恶化的关系不成比例,两者不平行,临床上常可见到关节症状很重,但皮损不明显者,也有皮损很严重而关节无症状或症状很轻者。一般蛎壳状皮损或伴有明显甲损害的患者多伴有关节症状。关节型银屑病的遗传基因表达似乎比其他类型银屑病更明显一些,有资料显示,一级亲属有相同疾病的患者与二级亲属没有相同疾病的患者相比,其患病的可能性要高40倍。在单卵双生儿中关节型银屑病的发病有明显的一致性,范围在30%~70%。创伤偶尔以多种反应方式在关节型银屑病的发生中起着始动作用,锂剂可使银屑病恶化并诱发关节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通常发病缓慢,但有1/3以下患者发病相当突然,这些患者病症的严重程度及不同的症状表现可提示患者可能同时患痛风等。

银屑病性关节炎的特征是以类风湿因子为阴性的病变,即大多数患者在检查血清中类风湿因子时,没有发现血清中有类风湿因子。一般认为,若血清中有类风湿因子,即类风湿因子为阳性者,该患者可能存在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叠的病症,也就是说,该患者即患有银屑病又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除有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外,其病变均为对称性的病变,而银屑病多是不对称的病变,对称性多关节炎不足25%,而且银屑病患者对关节的痛苦感觉没有类风湿患者对关节的痛苦感觉强烈。虽然银屑病可以在任何年龄中发病,但其关节病变在20岁以前很少见到,一般是在30岁以后关节病变才逐渐上升,40岁以后则多见,60岁时达高峰。有明显关节病变的银屑病患者,与没有关节病的银屑病患者相比,更易发生指、趾甲改变,伴有关节炎的患者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甲损害;而伴有严重甲损害的患者,大多数也有潜在的或明显的骨、关节病变。典型的斑块型、蛎壳型银屑病患者,几乎均伴有骨、关节病变。关节型银屑病一般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露,严重的银屑病患者中有30%~40%伴有明显的关节症状。

银屑病的关节病变可同时发生在大、小关节,亦可见于脊柱,但以不对称的小关节病变为主。远端指趾间关节受累是关节型银屑病的独特表现,通常在病程的早期就可出现,其他掌指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也常受累,颞下颌关节也可受累。受累关节可红肿、疼痛、积液,周围的皮肤常肿胀、红肿,关节活动受限,久之关节可变强直。骨受累的特征是破坏和增生,同时存在关节强直、骨膜新骨形成、关节腔狭窄、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积液,少数可见典型的杯状畸形或蕈样畸形,这是由于受累骨出现明显的骨质溶解,近端骨头部呈锥状骨溶解,远端骨头部新骨形成使基底部扩大所致。韧带肌腱起始点的骨肥大增厚,肌腱在与骨联结的部位发生病变,尤其是伴有甲营养不良的远端指趾骨的皮质损害,都是常见的。

甲床的角化过度可造成甲远侧端向上弯曲、甲剥离;点状凹陷、纵嵴和沟是由于甲母质处银屑病所致,可能由于甲角质形成细胞核残留,这些病灶脱落,引起点状凹陷;当甲母质的中间部位受损时,临床表现为白甲,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比,银屑病性关节炎的症状轻。有研究表明,发病8年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仅有36%能胜任工作,而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中仍有69%能胜任工作。有资料报道,关节型银屑病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不对称的小关节性关节炎

此类大约占70%,以近端指、趾关节及掌指关节为主,膝关节、髋关节也常受累,可因指、趾腱鞘炎而引起香肠状指。

2.远端指、趾节间关炎

此类约占5%~10%,远端指趾间关节受侵蚀、关节腔狭窄、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积液,少数可见杯状畸形,并伴有明显甲营养不良。

3.对称性多关节炎

此类不足25%,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但病情较轻,血清中类风湿因子为阴性。

4.脊椎型关节炎

此类以男性多见,脊椎的改变很像强直性脊椎炎,但相当不对称,骶髂关节炎占10%~50%,以单侧性的骶髂关节炎或不对称性脊椎旁韧带骨赘的发生为特点,并且常无症状。

5.毁形性银屑病性关节炎

大约有5%的患者外周关节炎出现受累指、趾骨的骨质溶解,引起指趾骨叠进、缩短,致使严重畸形,该类型常始于早年,有时可见发热、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具有皮损广泛和骶髂关节炎频繁发作的特征。

6.前胸壁慢性复发性无菌性髓炎型(掌跖脓疱病伴胸锁骨关节炎)

有2%关节型银屑病患者可出现胸骨柄和肋胸关节受累而形成的“前胸壁综合征”,如果与脓疱型银屑病有关联时被称为“前胸壁慢性复发性无菌性骨髓炎”,临床表现为不典型的前胸廓痛。此型多为掌跖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即掌跖脓疱型银屑病患者伴有胸骨柄和肋胸关节受累而形成的“前胸壁综合征”。但这不是绝对的,患者的掌跖脓疱疹症状可以很明显,也可以不太明显,而掌跖脓疱疹不明显者多有明显的关节症状。因有少数掌跖脓疱型银屑病患者伴有灶性骨损害,表现为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和胸肋锁骨骨肥厚。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可能与掌跖脓疱型银屑病本身有关,有可能是掌跖脓疱型银屑病的一种系统性表现,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和胸肋锁骨骨肥厚很可能是其骨改变病谱中的一个极端表现。

7.银屑病性甲皮肤肥厚骨膜炎

此类型的突出特征为大拇指受累,指甲也受累,但一般关节不受累。临床上甲皮肤肥厚骨膜炎有明确的疼痛和软组织肿胀,甲分离、甲板纵嵴必然存在,同时可有因甲下真皮的炎症播散至末端指趾骨引起的骨损害。甲下炎症和骨侵蚀在局部共同导致肢端骨质溶解的现象。四、红皮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又名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这是较少见的一种严重的银屑病,约占银屑病病人的1%。多见于中、老年,极少累及儿童。常因银屑病在急性进行期中的某些刺激因素,如外用刺激性较强的或不适当的药物等引起;少数可由寻常型银屑病自行演变而成。近年来,亦有用皮质类固醇治疗银屑病,在长期大量应用后,如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快,而使症状复发增剧而引起红皮病。此外,脓疱型银屑病在脓疱消退过程中,亦可出现红皮病改变。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初起时,在原有皮损部位出现潮红,迅速扩大,最后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炎性浸润明显,表面附有大量较皮样鳞屑,不断脱落,其间可伴有小片正常皮岛。发生于手足者,常呈整片的角质剥脱。此时,银白色鳞屑及点状出血等银屑病特征往往消失,但愈后常可见有小片寻常型银屑病损害。指(趾)甲浑浊,肥厚,变形,甚至引起甲剥离而脱落。口腔、咽部、鼻腔黏膜以及眼结膜均充血发红。患者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及不适等全身症状。浅表淋巴结可肿大,白细胞计数常增高,病程顽固,常数月或数年不愈。即使治愈,亦易复发。

1.分型

红皮病型银屑病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由慢性损害逐渐发展到表皮剥脱阶段,有人认为是一种波及全部或绝大部分皮肤表面的泛发性斑块型银屑病。常有数小片不被累及的正常皮肤,可保留银屑病皮损的原有特征。本型治疗后常可减轻,预后相对较好。(2)不稳定型银屑病。它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突然发病,也可由局部不耐受性提高等诱发;关节型银屑病易转变为本型;感染、低钙血症、抗疟药、焦油和停用皮质类固醇等因素都可以促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变成红皮病。一旦发展成本型表现,则原银屑病的损害特征消失,皮损累及全身皮肤,病人出现发热,病程不规则或迁延。与稳定型相比,瘙痒严重,且易复发,病死率高。

2.并发症

持续广泛的皮肤炎症对体温调节、血流动力学、肠吸收、蛋白、水和其他代谢有严重的影响。(1)发热:正常环境条件下,体表辐射和对流热损失增加可导致危险性低体温,代谢活性提高使机体产热代偿性增加,但时间过长会引起组织分解代谢和肌肉消耗。同时,银屑病或红皮病由于表皮内汗管闭塞而出现少汗或无汗,引起体温过高,也是一种危害。(2)心血管系统改变:皮肤血流、血容积和心输出量都可以增加,如果这些改变持续存在,可导致心血管系统衰竭、高血压、心肌或心瓣膜心脏病或贫血,特别是老年人。(3)肠吸收障碍(皮肤源性肠病):当银屑病缓解时可恢复,但早期关于小肠结构性内部改变的报道未得到进一步证实。(4)低蛋白血症:皮剥脱性银屑病大量鳞屑脱落使蛋白质(角蛋白)大量丢失,同时也丢失铁,暴发性银屑病由于肠病及循环中的蛋白质渗漏到皮肤中而丢失更多的蛋白质。最终,低蛋白血症促使自身炎症引起的水肿或心力衰竭的发展。铁离子丢失、吸收及利用减少使轻度贫血进一步发展。血清和红细胞叶酸盐及血清B水平较低。12(5)脱水: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皮肤屏障作用被破坏,使得经表皮的水丧失增加。尿量增加及任何原因引起的水摄入量不足最终都会导致脱水。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者较多且较严重,部分病人在患红皮病型银屑病之前即患有其他疾病,一些患者在患红皮病后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合并症,有些患者可以同时或者先后患多种并发疾病。据报道,红皮病发病前合并症有高血压、癫痫、糖尿病、冠心病、室性早搏、胸膜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落叶性天疱疮、卵巢肿瘤、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痛风等。第二节 银屑病检查

典型的银屑病依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但特殊部位和难以和某些皮肤病区别的不典型病例,需要切取和钻取一小块皮疹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方可确定诊断。一、一般检查

银屑病的实验室检查多无特异性,对本病的诊断没有太大的辅助意义,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帮助。

1.寻常型银屑病

根据好发部位以及界限清楚的红斑、明显的鳞屑、典型的薄膜现象、清楚的筛状出血点即可诊断。(1)光镜检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可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甲皱微循环异常。(2)免疫学检查:银屑病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可出现异常。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分别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银屑病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状态的基本实验室方法。银屑病患者的试验值一般较正常人群低。免疫球蛋白则高于正常人群。此外,补体的检测也有一定的意义。(3)肝功能检查:银屑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肝损害可由某些治疗药物引起,也可由银屑病本身引起。肝脏损害与银屑病的严重度有关,因此,检查肝功能对于指导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4)血细胞参数及血脂变化:银屑病患者伴发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几率分别为正常人群的15倍和11倍。银屑病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体积分配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配宽度、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均可高于一般人群,且增高的程度与病情的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银屑病与心血管疾病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故血细胞参数及血脂异常是银屑病患者易伴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可作为判断病情和估价疗效的重要指标。(5)X线检查: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的病人骨密度降低,使骨折发生的危险增加。

2.关节型银屑病

关节型银屑病常与寻常型银屑病或脓疱型银屑病同时存在,大小关节皆可受累,尤其以指关节最易受累,受累关节可肿胀、疼痛。特点是游走性、不对称、类风湿因子检查为阴性。(1)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可增快。(2)X线检查:受累骨关节边缘有轻度肥大性改变,部分患者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关节破坏,但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如软骨消失、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变窄、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等。

3.脓疱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主要特点是在寻常型银屑病基础上出现多数小脓疱,并且反复发生。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部分患者可有低蛋白血症及低钙血症。

4.红皮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皮肤呈弥漫性发红、干燥、覆以薄鳞屑。特点是在弥漫的皮损之中,有正常皮肤形成的“皮岛”。因患者绝大多数都有明确的银屑病病史,所以比较容易诊断。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二、特殊检查

1.放射性核素

银屑病的病变过程中有众多细胞因子参加,而且其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同时对骨代谢也有明显的影响,所以随着银屑病病情的发展,骨病变的现象也越来越显露。因银屑病患者对骨损害的自我感觉比较弱,除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有明显的关节肿胀、疼痛外,一般患者没有特别的异常感觉,但这并不表明没有骨损害。放射性核素异常浓度是该处胶原代谢异常的反应,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查,显示55%为阳性反应,骨关节放射性核素异常浓集,其中以颅骨最多,下颌骨、肋骨次之;关节部位以膝关节最多,踝关节、肘关节次之。对骨显像的阳性部位做X线拍照对比,结果绝大多数X片上皆无任何异常反应。由此可见,上述骨关节的损害是一种银屑病自身所致的损害,银屑病的皮肤表现只是我们临床肉眼所见的病变之一而已,其实患者此时不仅仅免疫功能紊乱,而且内分泌、神经系统也受到影响,从而常伴随着失眠、急躁、咽痛、易感冒,女性患者还可见月经不调等自己可以感觉到的症状。而骨损害、微循环障碍等是肉眼看不到、自己也感觉不到的病变,但确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病变。

2.脑电图

对银屑病患者神经系统的检查从银屑病的发生、加重及治疗用药都体现了神经因素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明确了神经系统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关系。对银屑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测,发现3/4的患者存在界限性及轻度异常脑电波,并且其异常程度与皮损广泛度一致,皮损情况好转后,脑电图也可恢复正常。许多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而副交感神经的抑制性降低,神经即兴奋不到一定高度也松弛不下来。

3.微循环状况的检查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病程1年以上患者与病程不到1年的患者相比,红细胞膜钠离子、钾离子、ATP酶活性前者高于后者,细胞膜镁离子、ATP酶的活性降低,红细胞膜的变形能力降低,可能与此有关,但两者没有形成线性关系。银屑病患者微血管的管襻弯曲畸形者、管径扩张者,微血管内血流缓慢,管襻顶端有瘀血、管襻周围视野模糊,并有渗出和出血,与正常人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目前对银屑病患者存在的微循环障碍问题、全血黏度的增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是因是果还很难说清楚。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常见的无传染性皮肤病。银屑病依据其皮损特点、好发部位、慢性经过、易于复发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等,一般易于诊断,但要与其他皮肤病鉴别。

1.寻常型银屑病(1)诊断要点

①根据皮损活动情况分为进行期新疹不断出现,旧疹继续扩大,邻近皮损常相互融合;炎症明显,鳞屑厚积,自觉瘙痒;可出现同形反应、稳定期病势停止发展,炎症减轻,鳞屑变薄和退行期皮疹逐渐缩小,消退,留下脱色斑或色素沉着斑。

②身体各部均可发生,好发于头皮、四肢、肘、膝伸侧和臀部,多为泛发,有时可长期局限于某一部位。

③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斑丘疹,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将鳞屑刮去后呈硬脂样光泽,称为硬脂斑或蜡滴现象,其下有发亮薄膜称薄膜现象,去除薄膜后可见点状出血现象。皮损形态可表现为点滴状、钱币状、斑块状、地图状等。不同部位的皮损可有不同表现:头部皮损时,头皮覆厚屑,头发成束状,无脱发;面部皮损呈点滴状或脂溢性皮炎样,或呈蝶状红斑,因洗脸,故鳞屑薄或无屑;小腿皮损常带紫色,易浸润肥厚,呈苔藓样变,似慢性湿疹或神经性皮炎;掌跖损害为点状角化过度,上覆白色鳞屑或为大小不一的边缘清楚的脱屑损害,常伴皲裂,有时可表现为弥漫性掌跖红斑角化症样。有少数患者皮损有少量渗出,表面形成污褐色鳞痂,状如蛎壳。

④在局部外伤部位、尿布皮炎等处发生银屑病损害,称为同形反应。一般在伤后3~18天出现,常发生于急性期、进行期。

⑤少数患者有黏膜病变,多见于龟头、口唇及颊黏膜。龟头皮损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片,有薄层带光泽鳞屑。口唇可有单层银白色鳞屑。颊黏膜处表现为灰黄色和白色边缘的浸润性斑片。

⑥部分患者可有指、趾甲病变。初期甲板呈点状下凹,以后可甲板增厚,失去光泽,甲板与甲床分离等。

⑦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角质层内可有微脓疡,棘层肥厚,其间有海绵状微脓疡形成,表皮凸规则下伸,乳头呈棒状,内有弯曲而扩张的毛细血管,有诊断价值。(2)鉴别诊断

①脂溢性皮炎:皮损颜色红中带黄,鳞屑细碎而带油性,可形成油性鳞痂;头发不聚集成束,基底层浸润较银屑病轻,剥除鳞屑无出血点,可伴毛囊性丘疹和脱发。

②头白癣:多见于儿童,损害为灰白色炎性糠状鳞屑斑,周围有卫星状分布的小鳞屑斑,炎症轻微,有断发。病发及鳞屑可查到真菌菌丝和孢子。

③扁平苔藓:应和胫前、龟头处银屑病鉴别。扁平苔藓皮损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覆盖光泽的云母状鳞屑,常伴口腔黏膜角化浸润性损害;龟头扁平苔藓皮损常呈环状,由暗红色或紫红色多角形丘疹组成,表面有珍珠样光泽,无厚层鳞屑及出血点。

④红色肥厚症(又叫增殖性红斑):应和阴茎、龟头银屑病鉴别。二者均发生于阴茎头,但红色肥厚症为鲜红色持久性扁平隆起,表面略发亮,界清,缺乏鳞屑,呈天鹅绒状,时久可继发上皮癌,有特殊的组织病理象。

⑤类银屑病:鳞屑薄,基底炎症轻微,剥除鳞屑无出血点,愈后可留萎缩斑,无明显自觉症状,顽固难治。

⑥玫瑰糠疹:病程短,皮损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头皮鲜有损害;皮疹呈黄红或淡红色斑片,鳞屑细、碎、量少,不呈银白色,卵圆形斑疹的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

⑦毛发红糠疹:典型损害为密集的毛囊角化性丘疹,可融合成橙红色斑块,界清,表面有细小鳞屑,在其周围仍有毛囊角化性丘疹可见;鳞屑呈灰白色糠秕状,不易剥下。病理可见毛囊角化。

⑧神经性皮炎:应和肘伸侧和小腿的银屑病相鉴别,二者有时皮损十分相似。但神经性皮炎的鳞屑非多层厚积,苔藓化明显,瘙痒剧烈;组织病理象呈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轻微,缺乏微脓疡和海绵状微脓疡。

⑨湿疹:应和皱襞部、胫前及手掌的银屑病鉴别。皱襞部银屑病可有湿疹样改变,但在其他部位可有银屑病的皮损,且不如湿疹痒剧;此外可在局部扑粉,使湿润面干燥,如为银屑病,可呈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改变。胫前的慢性湿疹有时和此处银屑病损害相似,但后者界清,干燥,无湿润期病史,必要时可作活检以区别之。手掌部角化过度性湿疹应和银屑病相区别,前者腕部损害周围可有丘疱疹、水疱或湿润史;后者身体其他部位可有典型银屑病损害,干燥,界清。

⑩甲癣及甲湿疹:指、趾甲银屑病亦可呈现甲板肥厚,光泽消失,变脆,但多伴有身体其他部位银屑病。甲癣多先自甲边缘或甲床发病,甲板破坏,增厚变灰,可查见真菌。甲湿疹表现甲板凹凸不平,但光泽质地正常,常伴手足部湿疹及手足多汗症。

瑏瑡念珠菌病:摩擦部位的皮肤念珠病和弯曲部位的银屑病鉴别。前者的鳞屑附着于边缘,局部潮红,表面浸渍,周围有水疱或脓疱可见,真菌检查阳性。

瑏瑢二期梅毒的银屑病样损害:有性乱史,损害有铜红色和浸润等特征,梅毒血清试验阳性。

2.关节病型银屑病(1)诊断要点

①伴寻常型或脓疱型或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皮肤损害。

②关节病变为非对称性外周多关节炎,包括远端指间关节,可同时发生于大小关节,以手、腕、足关节多见,尤其以指、趾关节受累严重。

③临床表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颇相似,但服用水杨酸盐类无效,关节红肿,但疼痛较轻,活动可受限,甚至关节僵直。可分轻、重二型,轻型者关节症状轻微,大都只在手足小关节发生红肿,或有变形,不伴全身症状;重型全身各大小关节均可受累,关节炎症显著,红肿、变形,功能受限,并伴有发热、贫血、血沉加快等全身症状,此型多与脓疱型或红皮病型银屑病伴发。

④病程中关节症状和银屑病症状多一致,当银屑病严重时,关节症状亦多严重,银屑病症状减轻时,关节症状减轻。

⑤本型常迁延不愈,治疗困难,伴发脓疱性银屑病者,预后更差。

⑥常伴指甲改变。

⑦可伴有高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内脏淀粉样变、溃疡性结肠炎等。

⑧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清钙低于正常,血清中球蛋白增高,IgG、IgM增高。

⑨X线检查:无普遍脱钙,有绒毛状骨膜炎,骨溶解位于1个或数个远端指关节,改变较明显,可有关节缩短,有刀削样改变。近端指关节则受累较少,可有轻度肥大改变。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则可出现脱钙、关节腔狭窄、关节面侵蚀等症状,类风湿因子阳性。(2)鉴别诊断

①类风湿性关节炎:该病受累关节常左右对称,关节固定,有梭形肿胀,可侵犯周围小关节或引起脊柱关节增生、强直,不伴有银屑病的症状。类风湿因子阳性,抗“O”值升高,血沉显著加快,X线检查改变不同于关节病型银屑病的关节改变。

②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多为青年,多侵犯四肢大关节,无永久性关节损伤,水杨酸盐治疗有特效,常伴有心脏瓣膜改变。

③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突然,疼痛剧烈,缓解后关节症状消失。半数患者有痛风史,约70%患者早期有拇指受侵史,90%患者晚期有拇趾受侵史,有痛风结节,很少有关节固定症状。X线检查有普遍脱钙史,血中尿酸盐增加,应用秋水仙碱可减轻症状。

④Reiter综合征:起病大多急骤,关节病变主要侵犯下肢,远端指(趾)关节及其他小关节鲜有受侵,伴黏膜、生殖器官损害,但无甲点状凹坑,无银屑病皮损。可有蛎壳状皮疹及淋病史。

⑤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病:皮损为坚实的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丘疹和结节,好发于面(尤其是鼻和鼻旁)、手(特别是甲廓)、耳、前臂、头皮(特别是耳后)、颈和躯干。关节病变为对称的远端指节间关节损害,组织病理可以确诊。

3.红皮病型银屑病(1)诊断要点

①常因寻常型银屑病在急性期外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诱发,或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停药后反跳,亦可见于全身脓疱型银屑病后期。

②全身皮肤弥漫潮红、浸润,大量脱屑,其间常伴有小片正常皮岛。愈后常见小片寻常型银屑病样损害。

③掌跖角化,甲板肥厚,失去光泽。

④可伴随发热、畏寒、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淋巴结肿大。

⑤性质顽固,可迁延数月或更久,治愈后易复发。

⑥组织病理同寻常型银屑病。(2)鉴别诊断

①药物过敏所致红皮病:有服药史,常急性发病,开始可有红斑、水疱、糜烂,或表皮松解,晚期皮肤潮红、落屑或手、袜套样脱皮,全身症状明显。

②毛发红糠疹引起红皮病:早期于肘膝部或指、趾背可见特征性毛囊角化性丘疹或角质栓。有时在岛状正常皮肤周围亦可见到此种典型皮疹。

③皮炎湿疹引起红皮病:曾有皮炎、湿疹病史,无银屑病史,且多在急性阶段因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发展而成。

④鱼鳞病样红皮病:一般发生于出生后不久或婴儿时期,而颈部、四肢末端可见鱼鳞病典型损害。家族中常有类似疾病。

⑤落叶性天疱疮引起红皮病:有落叶性天疱疮病史,薄层松弛水疱及特异性鳞屑,组织病理可以确诊。

⑥网状内皮系统肿瘤所致红皮病:浸润显著,瘙痒严重,病程长,淋巴结肿大显著,常在红皮病基础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浸润肿块,以及血液中出现异形白细胞,皮肤、淋巴结的特异组织象。

⑦蕈样肉芽肿:一种低恶性度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多见于老年人,长期皮肤剧痒,皮损有红斑期、浸润期和肿瘤期,可发展为全身红皮病,组织病理可见表皮微脓疡,及向表皮T淋巴细胞浸润,有脑回状单一核细胞即蕈样肉芽肿细胞等。

⑧Sezary综合征:中老年多见,过去认为是一种皮肤网状细胞增生病,现证实属T淋巴细胞瘤性红皮病,为泛发性皮肤潮红,瘙痒显著,皮肤干燥落屑,伴水肿及色素沉着,或表浅淋巴结肿大,有毛发脱落及甲营养不良,末梢血可发现Sezary细胞,皮损真皮上部有致密细胞浸润,除Sezary细胞外有淋巴样细胞、组织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纤维母细胞等多种细胞浸润,表皮可见含Sezary细胞的小脓疡。

4.脓疱型银屑病(1)诊断要点

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①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②发病前在其他三型银屑病治疗中常有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水杨酸盐、抗癌药、碘剂、砷剂、青霉素、制霉菌素及日光照射史等诱因。

③发病急剧,全身症状严重,发作前有弛张性高热、关节痛、全身不适及局部烧灼感。

④皮损初发在急性炎性红斑基础上或原有银屑病皮损基础上,突发潮红,出现多数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无菌性浅表脓疱,附少量菲薄鳞屑,脓疱迅速增多成为大片脓湖状或成环形红斑状,脓疱于数日干涸脱屑,但其下又可再发新的脓疱。

⑤发病过程中或脓疱干涸消退后,常出现红皮病,全身大量麸皮状脱屑。如治疗得当,皮损可数日或数周内缓解,但以后又可因感冒、疲劳、月经来潮或细菌感染而呈周期性反复发作,预后较差。

⑥全身各处均可受累,但以四肢屈侧及皱襞多见,亦可先自掌跖发疹,以后延及全身。脓疱消退后可显示银屑病皮损。

⑦大多伴沟纹舌。甲下可出现积脓,指、趾甲可出现增厚、甲碎裂、分离、萎缩等。

⑧多见于青壮年。

⑨常伴发肝、肾等系统性损害,可因继发感染,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中毒或电解质紊乱而危及生命。

⑩实验室检查:急性发病期,末梢血白细胞明显增高(可达20×109/L),常伴有低钙血症,脓疱内容物细菌培养阴性。组织病理同掌跖脓疱型银屑病。

2)掌跖脓疱型银屑病

①患者可有银屑病史,其他部位可有典型银屑病损害,病情经过缓慢,易周期性复发。

②发于掌部皮损开始多在大小鱼际,继而扩延于掌心或指掌面。发于足部者,常见于足趾或趾侧缘,有的可发展到腕部或踝部。指端和趾端常不受侵,对称发生。

③在红斑上出现针头至粟粒大小无菌性脓疱,稍高出皮面。脓疱不易破裂,亦可逐渐增大,约1周后可干涸,形成黄褐色黏着性痂皮,脱落后可出现鳞屑,局部鲜红光亮,剥除后可有出血点。痂皮下常又可出现新的小脓疱,脓疱可逐渐增大,痂皮亦可厚积形成蛎壳状,其下可有脓液蓄积。

④常伴有沟纹舌,指、趾甲出现混浊、增厚甚至分离、脱落,甲周围可出现脓液。

⑤全身症状,如低热、弛张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⑥脓疱内容物细菌培养阴性。

⑦组织病理:基本和寻常型银屑病相似,但渗出较重,小脓疱可占大部分棘细胞层,棘层内可见海绵状脓疱,其中主要为多形核白细胞。角化不全,棘细胞层增厚及乳头瘤样增生变化均不显著。真皮炎性浸润较重,主要为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有少许中性粒细胞,弹力纤维破坏。(2)鉴别诊断

①肢端稽留性皮炎:无银屑病史,指(趾)先有外伤史,然后发生脓疱性甲沟炎。皮损初发部位为单侧,多见于指(趾)甲周围。自甲周围及甲床开始,甲板被破坏,形成多数细小脓疱,逐渐累及指(趾),很少延及肘关节以上,可侵犯口腔黏膜,自觉灼痛。组织病理示表皮深部脓疱,真皮有淋巴细胞及单个核细胞浸润。

②脓疱性细菌疹:有表浅性皮炎或有感染灶史。除掌指外,身体其他部位均有多数水疱及脓疱,水疱破后渗液干涸结痂,似湿疹样改变,可侵犯口腔黏膜。脓疱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敏感。组织病理示角化不全,角层下脓疱革兰氏染色可见有球菌。用抗生素、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③掌跖脓疱病:病因不明,无银屑病史,为反复发生于手掌或足底的慢性、顽固性无菌性脓疱疹,女性中老年人多见,周期性发作,为内容混浊的水疱或脓疱,静止期局部潮红,以角化脱屑为主。目前认为本病与掌跖脓疱型银屑病属同一疾病。

④角层下脓疱病:病因不明,常见于中年妇女,皮损为针头至绿豆大浅表性脓疱,疱壁菲薄,易于干涸或初起为水疱,旋即转变为脓疱,好发于腹股沟、腋窝、乳房、下腹及肢体近端,分布对称,以皱褶和屈侧为著,常呈环形或多环形排列,基底炎症较轻,患者全身状况良好,组织病理为角层下脓疱。⑤汗疱性湿疹:好发于掌跖,手指、足趾腹侧,瘙痒剧烈。初起为绿豆至黄豆大厚壁丰满水疱,疱液逐渐混浊,继发感染转为细菌性脓疱、糜烂、渗液、结痂、融合成片状,基底呈暗红色浸润,可与手、足、甲癣伴发。3银屑病的西医治疗

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银屑病的发生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功能紊乱等均有关系,也发现环境、季节等自然因素对其发病也有影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又发现银屑病表皮的增生受多种基因的控制。由于对这种多基因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还缺乏确切的认识,目前还没有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治疗的满意疗法。当前的治疗方法,虽有些针对机制的药物,但只能控制症状,仍不能解决复发的问题。有些抑制表皮细胞增生的药物虽有一定疗效,遗憾的是不但不能根治,有时还会有损害健康的不良反应。承认这种现实,在现有条件下既要努力帮助病人消除症状,又要不使病人健康受损,这就是当前银屑病治疗的总的原则。第一节 西医对银屑病病因的认识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近年来大多认为遗传、代谢障碍,感染、免疫功能障碍等可能为发病的重要因素,季节变化、潮湿、精神创伤或手术等也可能诱发本病。

1.病因(1)遗传因素:本病常有家族史,并有遗传倾向。国外曾报告,患者中有家族史者占30%~50%,甚至有个别病例报道达100%。国内报道有家族史者为10%~20%左右。关于遗传方式,有人认为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不完全外显率,亦有人认为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联遗传者。双亲之一患银屑病,其后裔发病率较健康者子女高3倍之多,若双亲皆患银屑病,其后裔发病率更高。近年来发现组织相容性抗原与银屑病明显相关,目前均认为银屑病受多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因素影响。(2)感染因素: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既是银屑病的始发因素也是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尤其是儿童和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患者,绝大多数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其致病菌主要是口腔链球菌、化脓性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分歧杆菌等,其次还有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临床表现多以咽痛、发热后全身出现点滴状银屑病样皮损为始发症状。此外,居住或工作环境潮湿也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与感染造成的免疫反应以及在特定环境下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有关。(3)代谢障碍:以往曾怀疑银屑病的发生与代谢、蛋白质代谢、糖代谢、维生素缺乏、硫及(或)无机盐代谢等紊乱有关,但均未以肯定。近年来研究证明,银屑病表皮中环磷腺苷(cAMP)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表皮的含量,而环鸟腺苷(cGMP)则较高。后者有促进细胞增生作用,这样就使皮损的表皮细胞失去控制。(4)免疫功能紊乱: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真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单个核细胞的聚集、细胞因子和黏附因子的表达,以及被诱发的角朊细胞的过度增生是本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而有人相信,银屑病在实质上是一种免疫细胞性疾患。(5)免疫功能障碍:一般认为银屑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紊乱。(6)内分泌障碍:本病与内分泌的变化有一定关系。与妊娠、分娩、哺乳期、月经期有关。在临床上观察到,多数患者月经期及妊娠期好转,皮损好转多发生在怀孕后的3~6个月以内,而分娩后大部分患者病情加重,这可能与妊娠期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加有关。12~45岁女性银屑病患者血浆的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浆孕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因此,血浆雌二醇水平的增高及孕酮水平的降低可能促发或加重12~45岁女性屑病患者的皮损。但是有的妇女在妊娠期间皮损加剧或恶化,因此也有使用长效避孕药治疗本病获得一定疗效的报道。(7)精神因素:皮肤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表达器官之一,精神过度紧张是银屑病发病和病情恶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诱因,由于过度精神紧张、性情急躁、情绪郁闷、烦躁失眠等精神因素做诱因,占其他所有诱因之首,资料显示,约占18.6%。精神过度紧张,产生一系列心理或生理反应,促发内分泌紊乱,损害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以及酶的代谢紊乱,从而促进了银屑病的发生,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银屑病患者已治愈多年未复发,由于受到巨大的精神刺激,过度劳累,家庭纠纷,亲人亡故,经济问题等使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抑郁,继而出现失眠多梦,心烦意乱,可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而后自觉燥热,瘙痒,从而促进了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

2.诱发因素(1)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同一地区中,钢铁厂的炼钢工人和从事井下工作的煤矿工人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同一地区的人群患病率。(2)气候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与银屑病的年发病率密切相关。一年中,气温的升降变化小则发病率低,变化大则发病率高。气体的流动能对人体产生刺激,尤其是暖气流突然向冷气流流动时,人体置于冷热交界,对机体的调节功能要求很高,如果这种调节功能不强,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就容易发病。此外,年降水总量大、湿度大可降低发病率,相反干燥易增大发病率。我国北部地区冬季寒冷、春秋暂短、气温升降变化幅度大,再加空气干燥、降水量少,所以北方比南方患病率高。而南方春秋季节持续时间长,气温变化缓和,降水量多,空气湿润,所以南方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北方。

高原缺氧或对环境的不适应等可成为不利因素而促发银屑病。据报道,移居于高原的汉族人比久居高原的其他人群易患银屑病。此外,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汉族患者的疗效不如当地居住民族疗效明显,可能与患者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关。(3)过敏因素:是银屑病的重要诱发原因之一。由于饮食或服用药物,或接触某种物质而过敏,常可诱发银屑病的发生。患者每次复发后,需仔细回想近来曾服用了什么东西,或接触了某种物质,从而使皮肤发痒,继而出现红斑,那么这种物质,今后应尽量避免接触,比如,某些海产品、牛羊肉、辛辣食物及其他物质等。(4)外伤:银屑病皮损发生于外伤之后的现象很常见,如碰伤、注射、虫咬、烧伤、烫伤及搔抓等,这些刺激均可引起皮肤损伤,继而诱发银屑病的发生。(5)药物因素:临床和研究表明某些药物可以诱发或加重银屑病,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锂制剂、抗疟药物、抗血脂类药物、四环素、吲哚美辛等,这些药可能与某些酶代谢、淋巴细胞活化等有关。(6)饮酒: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中和血管外膜的神经纤维中的一氧化氮原生酶,促使局部产生生理用量的一氧化氮,生理用量的一氧化氮对血管有一定的松弛作用和神经传导作用。银屑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一氧化氮原生酶比正常人低,乙醇(酒精)可以直接破坏这种酶,从而造成血管紧张和细胞因子之间比例的系列变化。血管紧张必然导致局部供氧量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反应。所以银屑病患者不能喝酒,喝酒会促使发病和原有的皮损加重。

酒不仅有上述作用,同时对神经也有一定刺激性。正常人皮肤的真皮组织内有众多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的末梢神经纤维,在表皮内有散在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这种细胞多位于表皮基底细胞层,部分与神经纤维有连接,皮肤结构的特点也使饮酒成为银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第二节 西医治疗

西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是从最初单纯的表皮增生、笼统的免疫性病变逐步认识到与神经之间的关系、与内分泌之间的关系、与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等,尤其是近20年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对银屑病的认识和对其治疗作用机制的探讨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量的临床资料也为如何正确对待银屑病的治疗给予有意义的指导。由于银屑病的病机尚未清楚,目前临床所用药物,从细胞增殖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到免疫调节剂、促细胞分化等都有,我们在此尽可能地以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结果、副作用为主要内容向大家介绍,以便使大家对此有一较全面的了解。一、全身治疗

1.维甲酸类

维甲酸是一系列维生素A的衍生物,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人们发现细胞核有特异性的维甲酸受体及连结蛋白,进而可以影响细胞的分裂、复制、表皮细胞的分化,使表皮细胞恢复正常角化及正常分裂增殖状态。(1)依曲替酯(艾吹停、芳香维甲酸、壬四烯酯、维甲灵替维甲、银屑灵)【适应证】适用于严重银屑病,如红皮性银屑病、脓疮银屑病;先天鱼鳞病、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病以及其他严重角化异常的皮肤病。【用法与用量】口服,开始剂量每日每千克体重0.75毫克,分2~3次用。疗程为2~3周,最大剂量不得超过每日75毫克,最后剂量需依疗效及耐受程度而定,通常6~8周为1个疗程,每日剂量每千克体重为0.5毫克,便能达到最佳效果。治愈即停药。(2)依曲替酸(阿维A酸、新银屑灵、新体卡松)【适应证】适用于严重银屑病及角化不良症。【用法与用量】成人开始剂量为每天25~30毫克,2~4周后可根据需要增加剂量。一般而言,在随后的6~8周内应为每天25~50毫克。(3)维A酸软膏【适应证】适用于寻常痤疮及皮肤角化异常。【用法与用量】局部外用,取适量涂于患处,每日1次。(4)维A酸(乳膏(霜)剂/凝胶剂)【适应证】适用于银屑病的辅助治疗。【用法与用量】局部外用,取适量涂于患处,每日2次,或遵医嘱。(5)维A酸凝胶【适应证】用于寻常痤疮及皮肤角化异常。【用法与用量】局部外用,取适量涂于患处,每晚睡前涂1次。

2.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对正常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使抗感染的免疫力降低,久用免疫抑制剂有可能抑制清除癌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发生恶性肿瘤。用于银屑病的免疫抑制剂有皮肤激素、环孢菌素。抗肿瘤药物中部分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如甲氨蝶呤、丙亚胺等。(1)甲氨蝶呤【适应证】适用于红皮病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泛发性银屑病,其他方法难以控制的病例。【用法与用量】一般为每周15毫克,最大剂量为每周50毫克。可采用口服,肌注或静脉给药的方法。(2)丙亚胺【适应证】适用于关节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最初剂量为125毫克,每日3次,每周服2天。4~8周后根据白细胞计数增加剂量,每日125毫克或250毫克,每日3次,每周服2天,交替使用。(3)羟基脲【适应证】适用于广泛性、顽固性银屑病及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每次0.5克,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4)环孢菌素A【适应证】适用于严重难治的寻常型、关节型和脓疱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静滴,一般为每天每千克体重5~12毫克,以生理盐水稀释为1%浓度,于4小时内滴入。(5)麦考酚酯【适应证】适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每次1克,每日2次,1周后加至1.5克,每日2次。(6)来氟米特【适应证】适用于重型银屑病关节炎。【用法与用量】开始治疗的前3天,每日100毫克,后改为每日20毫克,疗程3个月。(7)迪银片【适应证】适用于各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对于皮损面积小,症状轻的成年患者,每日服6~8片;对皮损面积大的轻症患者,每日8~10片;对面积大且重症的患者,第1~2周每日10~12片,2周后根据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可改为每日8~10片。在取得效果,皮损消退后或每年的易发季节建议每日服3~5片,维持1~2个月,这样可以减少复发,巩固疗效。(8)制银灵片【适应证】适用于各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口服,1次5片,1日3次,儿童酌减。

3.维生素类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须的有机化合物。治疗银屑病可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12素K4等。(1)维生素A【适应证】适用于银屑病。【用法与用量】口服5万单位,每日3次。肌注30万~60万单位,分2次肌注。(2)维生素B12【适应证】适用于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每次0.5毫克,肌内注射,每周2次,连用10次为1个疗程。(3)维生素C【适应证】适用于急性泛发皮损广泛的点滴状银屑病。【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0.2克,每日3次;静注,每日0.5~1.0克;静滴,每日3克,疗程1个月。(4)维生素D【适应证】适用于急性进行期及脓疱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成人每次口服1万~2万单位,每日3次,或每次40万单位肌注。(5)维生素K4【适应证】适用于银屑病。【用法与用量】口服维生素K4,每次6毫克,日3次,待皮疹接近基本痊愈或用药第10周时递减。(6)骨化三醇(达力士)软膏【适应证】适用于银屑病。【用法与用量】外涂于皮损处,早晚各1次。每周用药不可超过100克。(7)萌尔夫软膏【适应证】适用于头脸部银屑病。【用法与用量】外涂于皮损上,每日2次。

4.免疫调节剂

理论上讲免疫调节剂对银屑病应该有较好的疗效,但实际疗效都不高,且报道缺乏一致性。(1)卡介苗素【适应证】适用于银屑病。【用法与用量】肌注,每次1毫克,每周2~3次,3个月为1个疗程。(2)短小棒状杆菌菌苗【适应证】适用于银屑病。【用法与用量】肌注初始0.5毫升,每周2次,第二次1毫升,若无严重反应以后可每次2毫升,20次为1个疗程。(3)胸腺素【适应证】适用于细胞免疫缺陷者,可辅助治疗银屑病。【用法与用量】一般肌注每日或隔日2~20毫克。(4)转移因子【适应证】适用于辅助治疗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每次1~2单位,每周1~2次,3个月为1个疗程。(5)氨肽素【适应证】适用于银屑病。【用法与用量】一般成人口服用量每次1克,每日3次。(6)鳞屑多肽【适应证】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一般皮下注射每次2~4毫升,每日2次,可连用数月。(7)左旋咪唑【适应证】适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每次50毫克,每日3次口服,每周服3天休息4天,连用1~3个月可见效。

5.抗生素

银屑病患者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等,所以抗生素类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性治疗药物。此外,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患者需要酌情选用抗生素类药物。(1)青霉素【适应证】适用于急性点滴状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成人每日0.5~1.0克,分3~4次口服,或肌注0.4克,每日2次。(2)头孢曲松【适应证】适用于重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成人一般用量为每日2~4克,静脉滴注。(3)红霉素【适应证】适用于掌跖脓疱疹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成人一般用量为每日250~500毫克,分3~4次口服。(4)甲砜霉素【适应证】适用于脓疱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成人一般用量为每日500~1000毫克,分3~4次口服。

6.抗感染治疗

因银屑病的病机不清楚,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的治疗药物,而有些抗感染类药物本身含有多方面的作用机制,因此临床上虽然不推荐用此类药治疗银屑病,但也有使用者。(1)反应停【适应证】适用于治疗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成人一般用量为每日50~200毫克,分2~3次口服,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至每日25~100毫克维持。(2)氨苯砜【适应证】适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成人用量一般为每日50~200毫克,分2~3次口服,待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为每日25~100毫克,服药6天停1天,每服3个月停药半个月。(3)氯苯吩嗪【适应证】适用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成人一般用量为每日100~200毫克,分2~3次口服。(4)氯喹【适应证】适用于脓疱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成人一般用量为每日0.25~0.5克,分2~3次口服。(5)红霉素【适应证】适用于脓疱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每次3片,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每周服4天,停3天,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用其他内服和外用药物。(6)灭滴灵【适应证】适用于脓疱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每次0.2克,每日3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停药3天,服完3个疗程判断疗效。对久治不愈的静止期疗效较好。(7)甲氧苄胺嘧啶【适应证】适用于点滴状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成人每日口服200~400毫克,儿童酌减,除个别患者皮损鳞屑较厚需外搽硫磺膏外,一般不用其他任何药物,15天为1个疗程。二、局部疗法

局部外用药物在银屑病小面积皮损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抗炎和抗表皮增殖。下面介绍几种常用药物,可根据病情选择。

1.焦油类制剂【适应证】适用于银屑病。【用法与用量】煤焦油治疗的方法有单独采用和与紫外线联合应用两种。常用药有煤焦油、松溜油、糠馏油及黑豆馏油等,浓度一般为5%,每日1~3次。缺点是有气味和污染衣物。

2.蒽林制剂【适应证】适用于银屑病。【用法与用量】0.1%~1%蒽林软膏、糊剂或乳剂外涂,刺激性较强,可于涂药后洗去以减少刺激,或配合照射紫外线5~20分钟,其主要缺点是皮肤刺激及污染内衣。

3.水杨酸制剂【适应证】适用于银屑病。【用法与用量】通常使用5%浓度软膏或霜剂,可与其他药物混合配制。

4.尿素【适应证】适用于银屑病。【用法与用量】15%~20%浓度霜剂外用。

5.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适应证】适用于轻度到中度银屑病。【用法与用量】(1)泼尼松软膏:取适量涂于患处,1日2~3次,连续4个月为1个疗程(颜面部2个月),间隔4个月后可考虑开始第二个疗程。(2)地塞米松软膏:取适量涂于患处,1日2~3次,连续4个月为1个疗程(颜面部2个月),间隔4个月后可考虑开始第二个疗程。(3)确炎舒松软膏:取适量涂于患处,1日2~3次,连续4个月为1个疗程(颜面部2个月),间隔4个月后可考虑开始第二个疗程。(4)氯氟舒松软膏:取适量涂于患处,1日2~3次,连续4个月为1个疗程(颜面部2个月),间隔4个月后可考虑开始第二个疗程。(5)丙酸氯倍他索(恩肤霜):每日2次,每治疗6周停药2周为1个疗程。(6)培氯松软膏:取适量涂于患处,1日2~3次,连续4个月为1个疗程(颜面部2个月),间隔4个月后可考虑开始第二个疗程。(7)新适确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乳膏每日1~2次涂敷于患处,使呈一薄层,可以加上轻轻揉擦。无需在其外加上保护性包扎,因为已存在皮肤感染,不应施加封闭性包扎。(8)复方咪康唑软膏:涂于患处,必要时可用敷料包扎或敷盖,每日2~3次,连续4个月为1个疗程(颜面部2个月),间隔4个月后可考虑开始第二个疗程。

6.维甲酸【适应证】适用于轻度到中度银屑病。【用法与用量】一般常用浓度为0.025%~0.3%,配成溶液、霜剂或凝胶剂,每日1次外用。

7.免疫抑制剂(1)争光霉素【适应证】适用于顽固性银屑病皮损。【用法与用量】每次0.1克外涂患处。(2)喜树碱【适应证】适用于轻度到中度局限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每次适量外涂患处。(3)秋水仙碱【适应证】适用于轻度到中度局限型银屑病。【用法与用量】每次适量外涂患处。三、物理方法

1.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它位于可见光线紫色光之外。紫外线的波长在320~400纳米,为长波紫外线(UVA),波长在280~320纳米为中波紫外线(UVB),波长在200~280纳米的为短波紫外线(UVC)。其波长越短,穿透性越差,绝大部分作用在皮肤角质层。波长越长,穿透性越强,除大量作用在皮肤角质层外,尚有小部分作用在皮肤棘层和真皮层。治疗银屑病应当采用中波和长波紫外线。(1)紫外线的治疗作用:有关紫外线治疗银屑病有效的原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可能和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有关。

①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应激能力:紫外线可通过人体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的提高,来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新陈代谢,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病和应激能力。

②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部分银屑病患者有免疫功能降低的症状。通过小剂量照射紫外线,可以使患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形成增多,能激活补体,并使白细胞、巨噬细胞等的吞噬能力加强,从而提高免疫功能。

③能抑制银屑病表皮细胞的增殖:在银屑病皮损内,存在着表皮细胞分裂增殖过快的现象。紫外线可使那些增殖过快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减少,从而阻止细胞分裂增殖的速度。

④能损伤表皮细胞:反复的紫外线照射,可使表皮细胞遭到损伤。细胞损伤后,还可释放出一些化学物质,在局部造成炎症反应。大量的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刺激的结果,可使银屑病皮损逐渐消退。

⑤能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银屑病皮损中存在着微循环障碍的现象。照射紫外线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血液流动加快,从而使微循环“血瘀”的现象得以改善,有利于银屑病皮损消退。(2)紫外线生物剂量测定:患者对紫外线的敏感度不一,在紫外线照射疗法以前要测定一下患者对紫外线的具体敏感程度。一般可用生物剂量测定,它是在一定距离(如灯至皮肤的距离为50厘米)下,人体被紫外线照射12小时后出现可见的轻度红斑,这样的照射时间,即为一个生物剂量。(3)紫外线照射强度分级

①亚红斑量:小于1个生物剂量的红斑阈值,照射后不引起红斑。

②红斑量:照射剂量为1~4个生物剂量的红斑阈值,照射后引起轻度到中度红斑反应。

③超红斑量:照射剂量在5个生物剂量以上的红斑阈值,照射后皮肤红斑明显,以致引起水疱。用于治疗银屑病的紫外线剂量是用亚红斑量,即照射紫外线后不出现红斑。因为出现红斑会使银屑病反而加剧。

银屑病单纯用紫外线疗法往往疗效有限,为增加疗效,可在照射紫外线的同时加外用煤焦油软膏或焦油浴,或照射中波紫外线同时加外用蒽林软膏,或给PUVA(口服8甲氧补骨脂素,加照长波紫外线)疗法。(4)治疗方法:8甲氧补骨脂素每千克体重0.6毫克口服或0.1%~0.5%酊剂外用。服药后2~3小时或外用后1~2小时进行光疗。开始用最小光毒量,隔日1次,随着皮肤色泽加深,光敏感性降低,应逐渐加大剂量。当皮损消退95%左右时,应逐步改为每周治疗1次,每2周1次,每3周1次,治疗30次以上无效者,可改用其他疗法。紫外线照射疗法适用于久治不愈的寻常型银屑病,对一般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严重而不能继续治疗的红皮病型及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光敏感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少儿及孕妇患者禁用。

2.日光浴

日光浴疗法是利用天然的日光,照射身体的一部分、大部分或全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日光中除有紫外线脱敏和消炎功能外,还有红外线的温热作用,故能改善循环,促进代谢和炎症渗出的吸收,而达到消肿和止痛作用。(1)方法:在实行日光浴之前,应先行空气浴,选择海边、湖滨、江河岸边、山间、森林等幽静而空气新鲜的地方,气温在20~30℃之间。患者尽量少穿衣服或尽量衣着单薄些,或卧于床上或躺椅上,或做操,或散步,或慢跑,也可在宽敞、空气流通的室内进行。第1次15分钟,渐增至1小时,每日1~2次,进行7~10天,作为疗前准备。进行全身日光浴时均取卧位,暴露全身,并分成上下两区进行照射。下部照射30~35分钟,上部照射15~20分钟。头部及眼睛避免日光照射,可用草帽及有色眼镜保护。局部日光浴一般也用卧位,暴露治疗部位,非照射部位用布单遮盖。照射时间根据病变性质及部位而定。每次日光浴后,最好再行空气浴15~30分钟,或用34~36℃温水沐浴,然后静卧休息。每次照射后,注意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反应剧烈者应减少照射时间或暂停治疗。(2)注意事项

①进行日光浴时,应考虑地面日光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气温不能太低。

②日光浴前后要进行空气浴,以免发生反应。

③日光浴最好在饭后30分钟进行,不应在空腹时进行。

④日光浴时可用伞或草帽遮挡头部,不宜用毛巾或布单包裹头面,以免影响散热,引起中暑。照射时间要适当。

⑤照射中或照射后,如有恶心、呕吐、眩晕、体温上升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照射,以后要减少照射量,每次照射后要补充足量的水分作为预防。

⑥不应在日光浴治疗过程中看书、看报或睡眠。

⑦在进行日光浴治疗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照射量由小到大。如皮肤出汗则表示超过剂量,如发现皮肤显著红肿,则为灼伤特征,应终止治疗。

⑧日光浴后,应在通风阴凉处休息10~15分钟,然后进行温水洗浴。

⑨日光浴数日后,如发生全身不适、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可能是日光的蓄积作用和刺激过强的反应,应暂停日光治疗。

3.矿泉浴

利用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作用于人体,以达治愈银屑病的目的。

矿泉水是一种在地下深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气体或放射性元素的地下水。由于绝大部分矿泉水都有一定温度,故通称温泉。含有1克/升以上的可溶性固体,或含有一定量的特殊气体或一定量的微量元素,或具有34℃以上的温度,可供保健和医疗应用者称医疗矿泉。

医疗矿泉水,因各地泉水所含的化学离子及其含量不同,作用及疗效也有差别。一般认为矿泉水治疗的作用机制是当沐浴时水中的化学物质和放射性镭或其衰变物,被吸附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活性薄膜,改变皮肤和器官的电位,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反向性地兴奋、抑制和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以及兴奋肾上腺皮质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矿泉浴治疗银屑病主要是浸浴,所谓浸浴,即让病人浸于水中,集矿泉水的温度、化学和机械作用,对人体进行综合治疗。沐浴可去除鳞屑,清洁皮肤,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常用有硫磺浴、糠浴、焦油浴、矿泉浴及中药浴。应用矿泉浴疗法治疗银屑病,治愈率达40.2%,总有效率可达85%。但此种疗法疗程长,疗效一般,且治疗不便,所以近年来多作为一种辅助疗法来应用。(1)适应证:对于静止期及消退期患者,矿泉浴可去除鳞屑,促进血液循环,降低神经的兴奋性并达到镇静止痒作用,且能改善全身的循环状态及新陈代谢过程,但对进行期的患者来说,因机体处于高度敏感状态,洗浴可由于水的冷热刺激而使皮损加重,亦可因用力擦洗与表皮发生同形反应,使皮损泛发加重。(2)矿泉浴方法:矿泉浴一般在按摩、牵引后进行效果更好,水温应高于40℃,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10~15次为1个疗程。

洗澡的浴温不同,对患者的作用也有差别。通常,人们把矿泉浴分为4种不同的浴温,即低温浴、不感温浴、温热浴和高温浴,以适应不同疾病或不同患者的选择使用。

①低温浴:指在34℃以下的浴温,它能使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胃肠活动减弱。

②不感温浴:浴温为34~36℃,与皮肤表面的温度相当,适宜于较长时间的浸浴,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基本上无影响,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对银屑病的鳞屑有软化除屑作用,有利于银屑病皮损的消退,应用的比较多。

③温热浴:浴温为37~39℃,能使副交感神经兴奋,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压下降,胃肠蠕动增强,基础代谢活动增加,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加快,体温升高,皮肤角质被软化溶解,容易脱落,对促进银屑病皮损消退比较有利。

④高温浴:浴温为40~44℃,对皮肤的刺激性较明显,对循环、呼吸等各系统也都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因此较少使用。

在洗浴时,上述浴温的使用上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比如想要温热浴,而某一矿泉水水温却在45℃以上,那么在抽取矿泉水的同时,可适量加入冷水,使水温降至37~39℃,即变成了所需要的温热浴。(3)注意事项:浴疗更衣室室温不应低于22℃,水浴室室温不应低于25℃。浴疗结束后躺卧休息15~30分钟,擦干全身,穿好衣服才能离去,以免受凉感冒。空腹或饮食后不能立即入浴。若浴中出现头晕、心慌、眼花、大汗时应即慢慢出水卧床休息,以防严重虚脱。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活动性结核病、出血、感染及关节炎急性期、月经期等,应慎用水浴疗法。

4.自血疗法

自血疗法系非特异性免疫刺激疗法的一种,对于机体有脱敏和刺激作用。自血疗法操作简单,便于掌握,患者易接受,不需用药,适合基层单位开展。在治疗过程中,须严格无菌操作。(1)方法

①抽取患者自身静脉血5~10毫升,立即行臀部肌肉注射,隔日1次或1周2~3次,血量可渐增至10~15毫升,5~10次为1个疗程,不加抗凝剂,一疗程后判断结果。

②用5毫升注射器酌情抽取患者自身静脉血1~3毫升,距病灶0.5厘米处15°角进针,无回血即快速注入,拔针后用于棉球压迫片刻,一般剂量为每平方厘米1毫升,每次治疗不超过2个病灶。注射完毕即用短波紫外线灯局部照射,剂量为1~2级红斑量。每隔5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2)注意事项:自体静脉血还可与其他药物,如确炎舒松、争光霉素等联合注射,可提高疗效。

5.淀粉浴疗法

此疗法只适合于大面积皮损者使用。(1)方法:浴缸放2/3的温水(不超过40℃),然后加上450克的淀粉,搅匀,然后躺进去泡15~30分钟(泡之前先喝一大杯水),泡的过程中用棉签轻轻刮掉身上的皮屑,千万不能刮伤皮肤,以免引起感染,浴后抹干身子,涂上一层润肤的药膏即可。(2)注意事项:泡完后血管会有所扩张,可能会有发冷的感觉,时间不会很久,十几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

6.静脉封闭治疗

静脉封闭治疗用于急性进行期。(1)0. 25%普鲁卡因溶液10毫升缓慢静推,每日或隔日1次,或普鲁卡因0.25克加5%葡萄糖液500毫升、维生素C 1~2克,静脉点滴,10次1个疗程。(2)山莨菪碱液加入2%普鲁卡因10毫升患处皮内注射,一次量不超过10毫升,3~5天注射1次,然后用梅花针叩刺,3~5分钟即可,5次为1个疗程。或用苯海拉明100毫克,加入0.5%普鲁卡因至100毫升于皮下浸润注射,隔日1次,每次量不超过25毫升。

7.生物反馈疗法

银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是精神因素包括过度的兴奋和焦虑。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会引起生理的变化,如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温度改变,从而影响免疫、内分泌系统。现在已知道,精神紧张会促使神经末梢释放一些化学物质,诱发炎症,银屑病的皮损中就有类似的改变。因此,解除精神紧张,消除心理障碍是银屑病的治疗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精神神经放松训练的心理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是借助于现代仪器将机体内的生物信号加以放大处理,并通过仪器及时、准确地以视觉或听觉的形式显示出来,自我调整偏离正常的反馈信息,使机体从无序状态调整为有序状态,从而起到调节机体整体功能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对身体有益无害的全身调节性疗法,被形容为“绿色疗法”。目前,此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身疾病,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银屑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低下,兴奋性和耐受性都较差,通过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可恢复正常,进而皮损也会随之好转。

一般认为,机体内脏活动受自主神经控制,不受人的意识支配,不能随意调控,但通过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可训练个体用有意识的理念来控制内脏活动。在训练过程中,被试者内脏器官包括肌肉、皮肤等生理活动的信号,通过仪器进行放大处理后,以听觉或视觉的形式呈现给被试者,使其了解有意识的活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情况,并逐渐发现和掌握某些有意识的活动以此来调整内脏器官的活动,并逐渐用意识来控制机体的活动。训练方法包括被动集中注意训练、塑造技术、认识放松训练、防干扰思想练习等。(l)被动集中注意训练是被训者在训练过程中,放松自己的注意力采取被动注意的练习,使身心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状态,将注意力放开,从而打破长期紧张的生活模式。(2)塑造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方法,逐渐扩大放松训练的成果,使被训者运用放松技术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训练过程中,要求被训者掌握放松时感受到的机体感觉或状态,以便能够在没有反馈信号的情况下,仍能保留有反馈信号时的机体感觉而维持处于放松状态。(3)认识放松训练是被训者通过对急躁情绪、思维活动等对机体影响情况的认知,清楚自己的心理活动与其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逐渐学会如何控制心理活动而维持身心放松状态。(4)防干扰思想练习是被训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非训练要求的思维活动时,不有意识地去排除或试图控制它,而是继续原来的训练,并进行下一个训练内容,久之这种干扰训练要求的思维活动便会自动消除,而按训练要求进行练习。

生物反馈疗法本质是一种心理(行为)治疗,其疗效除受被训者的依从性及其对生物反馈疗法训练技术掌握程度的影响外,医务人员的态度和行为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医务人员崇高的医德、良好的精神面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耐心细致的技术指导、热情周到的服务、融洽的医患关系,以及对患者始终的人性化关怀等,能够帮助患者掌握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耐心接受训练,并扩大对该疗法的需求,真正起到身心放松的作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治疗结果显示,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提高身心疾病患者的整体机能,使机体紊乱的内环境得以明显调整,对单纯生物医学方法治疗收效较小的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8.透析疗法

透析疗法是利用半透膜两侧液体中的溶质浓度总是趋于相互平衡的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方法。半透膜是一种特殊的薄膜。当位于半透膜两侧的液体浓度不同时,它可以使水从浓度低的一侧渗透到高的一侧区。同时,又能使浓度较高一侧的某些溶质分子渗透到较低一侧来,从而使两侧的液体浓度达到平衡。在尿毒症以及某些急性中毒症患者的血液中,有害物质分子的浓度增高,通过透析将之部分地清除掉,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长期以来,透析疗法主要用于这类疾病的治疗,并且发挥了较好的治疗作用。

本世纪70年代,曾有人在使用透析疗法治疗尿毒症时意外地发现患者伴发的银屑病逐渐得以治愈了。于是,近20年来,在国内外不断有人将透析疗法应用于银屑病,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疗效。目前一般认为,透析疗法对治疗银屑病是有效的,必要时可谨慎地施用于某些病例。

透析疗法治疗银屑病有效的原理,目前还不太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排除了某些有害物质以及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了调整、增强有关。

目前较常使用的透析疗法有两种,即血液透析疗法和腹膜透析疗法。这两种疗法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人体也有较大的损伤(特别是腹膜透析疗法),因此要注意严格选择病例,不可盲目使用。接受治疗的患者,一般应当是病情严重、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伴有肾功能衰竭的病例。并且不应当属于下种情况: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脑溢血、休克或低血压、严重的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腹膜有粘连或腹腔内有感染、伴有凝血功能不良,患者是孕妇、体质严重虚弱者或老年人。

此外,透析疗法可发生出血、感染、腹部损害等许多并发症或副作用。4银屑病的中医治疗

银屑病在我国有文字记载并有较具体的认识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命名有“干癣”、“白癣”、“白壳疮”、“蛇虱”、“风癣”、“白疵”、“松皮癣”等,其发病原因复杂,概括起来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为风、寒、湿、热、燥、毒之邪侵袭肌肤;内因可由素体血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疾病初期多夹有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卫不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或因湿热蕴积,外不能宣泄,内不能利导,阻于肌肤而发病;病久不愈,风寒、风热、湿热之邪化火,而耗伤气血,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或因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肤而成;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使营血亏损,血虚生风所致。少数患者可因调治不当,兼感毒邪,湿邪化燥,以致燥热成毒,热毒流窜,入于营血,内侵脏腑,造成气血两燔的证候。第一节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其血热的产生由多种因素引起,如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心主血脉,心火亢盛则热伏营血;或饮食不当,平素嗜好烟酒及辛辣之物和肥甘动风之品,以致脾虚湿盛,郁久化热,加之肌热当风,外受六淫之邪侵袭,内外相搏而发病。

1.外邪客肤

六淫之中或风或寒或湿或热或燥均可外客肌肤,影响肺卫之气的宣畅,进而阻塞经络,瘀于肌腠,不能荣养肌肤,此为“腠理虚受,风与气并,血涩而不能荣肌肉故也。”

2.情志内伤

七情抑制,郁久化火,火热之毒,扰于营血,外扑于肌表,毛窍闭塞不通,气滞血瘀,发为本病。

3.腥发食物

偏食过于辛辣、海鲜等腥发动风之类食物,使之脾胃不和,气滞不畅,湿热互结,外透皮肤而发,皆“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气血相搏而生”。

4.冲任失调

冲任隶属于肝肾,若因月经或生育等因素导致冲任失调,势必进而影响肝肾阴阳的偏亢和不及,表现为阴虚内热,或阳虚外寒之类的症候群,病程日久则会出现阴阳两虚或者真寒假热或者真热假寒之类的错综复杂的征候。

总之,病初主要表现在血分变化,包括血热、血燥、血瘀等,病久则反映在脏腑功能上的盛衰,其中以肝肾两脏最为突出。第二节 中医内服药物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脾肺湿热,复感风湿热邪,蕴于肌肤,致局部气血运行失畅,气久郁则生热;或因风寒外袭,营卫失调,郁久化燥使皮肤失养,或因七情内伤、气机壅滞,久郁成瘀而成。临床辨证可分血热、血瘀、火毒、风湿痹阻、冲任不调等型,分别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清热养血、滋阴润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清火解毒、凉血清斑,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调摄冲任、补益肝肾等治则。一、辨证治疗

本病的治疗,辨别皮疹的寒、热、风、湿对于立法是非常重要的。皮损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是银屑病辨证的依据,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的属阳,屈面则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上部的多属风,下肢的多属湿;皮疹基底潮红,多属热燔营血。同时还应结合脉、舌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苔黄燥为热在气分,黄腻为热在肝胆;脉沉细或濡细则为虚寒等。具体情况分别对待,按证候、病期不同有所侧重,对特殊性银屑病,则应当根据辨证不同,加以相应的治则和方药。

1.血热型【辨证】本型相当于进行期,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皮损系点滴状或斑块状,新的皮损不断出现,鳞屑较多,瘙痒明显,常伴有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施治】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方药】克银Ⅰ方加减:土茯苓、紫草、板蓝根、生地各30克,生槐花20克,忍冬藤、草河车、白鲜皮各15克,北豆根、威灵仙、生甘草、丹皮各10克。口渴、心烦、便干加生石膏30克,栀子10克,大黄10克(后下)。【服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

2.血燥型【辨证】本型相当于稳定期,病程较长,皮损肥厚,色暗红,经久不退,皮肤干燥瘙痒,新生皮疹较少,原有皮损部分消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缓或沉细。【施治】滋阴养血润燥,佐以清热解毒。【方药】克银 Ⅱ方加减:生地、白花蛇舌草各30克,丹参、玄参、白鲜皮、草河车各15克,麻仁、北豆根各10克,大青叶20克。若脾虚湿盛加白术10克,生薏仁30克;上焦热盛加水牛角5克;皮肤瘙痒甚加地肤子20克,乌梢蛇6克,蝉蜕10克,苦参15克。【服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

3.血瘀型【辨证】本型相当于退行期,皮损肥厚,色暗红,经久不退,鳞屑附着较紧,肌肤甲错,时有瘙痒,常伴有面部褐斑,肤质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细缓涩。【施治】活血化瘀行气。【方药】消银化瘀汤加减:金银花40克,土茯苓、当归各30克,川芎、丹参、鸡血藤各20克,川牛膝12克,蜈蚣2条,全虫、三棱、莪术、甘草各10克。若月经不调加香附20克,益母草30克,艾叶10克;气虚加黄芪12克,党参15克。【服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

4.脓毒型【辨证】在银屑病皮损上出现多数密集浅在性小脓疱,有的融合成片,有烧灼感,伴有发热,口渴,关节痛,尿黄,便结,苔黄,脉弦滑数。【施治】清热凉血,解毒除湿。【方药】解毒凉血汤加减:白茅根、银花、白鲜皮各30克,水牛角6克,生地、连翘、大青叶、生薏米、滑石粉各15克,丹皮、苦参各10克。【服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

5.风湿阻络型【辨证】银屑病皮损合并关节病变,以手足小关节受损为主,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甚者僵硬畸形,不能伸直,舌淡苔薄白腻,脉弦滑或濡。【施治】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桑枝30克,白鲜皮、鸡血藤、土茯苓各15克,秦艽、防风、独活、威灵仙、当归、赤芍、牛膝各10克。【服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

6.热毒伤阴型【辨证】因银屑病自然发展或治疗不当而致全身出现弥漫性潮红,大量片状脱屑,伴有轻重不同的发热、畏寒、心烦、口渴等症状,溲黄赤,便干结,舌红绛,无苔或有裂纹,脉滑数。【施治】清营解毒,凉血养阴。【方药】解毒清营汤加减:银花、生地、白茅根各30克,生玳瑁、生栀子各6克,川连3克,连翘、蒲公英、丹皮、石斛、玉竹各15克,麦冬10克。【服用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二、中成药治疗

1.血热风燥型(1)克银丸【药物组成】土茯苓、拳参、白鲜皮、北豆根等。【功能与主治】用于皮损基底红,舌基底红,便秘,尿黄属血热风燥型银屑病。血虚风燥型银屑病患者不宜服用。【服用法】每次口服浓缩大蜜丸2丸,或小蜜丸1袋,或浓缩水蜜丸10克,均为1日2次,温开水送服。重症患者可适当加量服用。小儿酌减。(2)复方青黛丸(胶囊)【药物组成】青黛、贯众、紫草、蒲公英、马齿苋、丹参、白芷、焦山楂、建曲、五味子、白鲜皮、乌梅、土茯苓、萆等。【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斑化瘀,祛风止痒。适于血热证,或血热挟风感毒者。【服用法】口服,丸剂,1次2丸,1日3次。胶囊每次服4粒,每日3次。(3)清热地黄丸【药物组成】水牛角浓缩粉、生地黄、芍药、牡丹皮、侧柏炭、荷叶炭、栀子炭、白茅根。【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服用法】口服,每次1~2丸,1日2次,温开水送服。(4)防风通圣丸【药物组成】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功能与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服用法】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5)凉血消炎糖浆【药物组成】地黄、金银花、白芍等。【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解毒祛风。【服用法】每次口服40毫升,1日3次。(6)百显克(百癣夏瘩热片)【药物组成】地锦草、毛诃子(肉)、诃子(肉)、西青果、芦荟及卡摩尼亚脂。【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服用法】口服,1次3~5片,1日3次或遵医嘱。(7)凉血消银丸【药物组成】苦参、白花蛇、百草霜、乌梢蛇、荆芥、防风、黄柏、蛇床子、当归、白鲜皮等。【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祛风止痒。【服用法】口服,丸剂,1次2丸,1日3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