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国学之蒙学精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00:13:49

点击下载

作者:王克忠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典国学:国学之蒙学精粹

经典国学:国学之蒙学精粹试读:

前言

温家宝总理谈到传统文化时曾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习近平副主席也曾谈到:“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可见,阅读传统文化书籍是多么重要。

实际上,早在19世纪20年代,大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就已经出版,“国学”热潮在那时开始逐渐兴起。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明白,作为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而“国学”正承续着中华文化的火种,使中华光民族灿烂的文化传统跨越时空、世代相承。

本书精心挑选了国学精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同时选编了部分国学常识及国学趣典,将趣味性、知识性熔为一炉,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古代经典作品,传承古人的智慧精粹。王克忠

蒙学,顾名思义,就是启蒙学习。在古代,父母开始教育孩子或孩子初入私塾读书时,都有一套特定的教材,比如

《三字经》

、《千字文》、

《百家姓》

《弟子规》

《朱子家训》

等。这些教材行文简洁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包罗万象,意思浅显易懂。这一系列的教材就是过去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类似于今日的看图识字、童话书等。《三字经》《三字经》是古代私塾启蒙教材的首选读物,素来有“蒙学之冠”的美誉。全书三字一断,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内容包罗万象,蕴涵深刻道理。全书仅三百多字,却将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融会其中,不仅教儿童识文断字,还让儿童增广见闻。从古至今,《三字经》都受到广泛好评,成为国学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初:开始。习:习惯。意思是:人刚刚出生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天性如出一辙,彼此没有区别,但随着后天的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意思是:如果孩子不及时受到良好教育的话,他那本来善良的天性就会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关键在于“专且精”。【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断:剪断。杼:梭子。意思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有一天,孟子不好好学习,逃学回到家,母亲就剪断了辛辛苦苦织成的布来教育他。【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意思是:五代时期的燕山人窦禹均教育孩子很有方法,他教育出的五个儿子,都扬名于四海。【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养:养育。过:悔过。意思是:如果只管生养了孩子而不去教育他,那就是父母失职了。如果老师教育学生不严格,那就是老师懒惰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意思是: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对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读书学习,到老了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琢:雕琢。义:道义。意思是:玉石不经过一番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皿。人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做人儿女的,年轻的时候要尽量去结识良师益友,这样才能习得很多礼节和道理。【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温:使温暖。执:执行。东汉时有个人叫黄香,九岁时就知道替双亲把被窝暖热,以此来孝敬父母。这是每一个懂得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效仿的。【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个的梨让给兄长,这种尊敬兄长的行为,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懂得的。【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孝悌:孝敬父母,敬重兄长。意思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其次是见闻广博,知道基本的算术,能够识文断字。【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意思是: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意思是: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星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纲:纲领。亲:相亲。意思是:三纲就是君臣之间要存有忠爱之义,父母和子女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穷:穷尽。意思是: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叫做四季。这四个季节循环往复,永不终结。【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意思是:东、南、西、北是四个方向,这四个方向必须要找个中心位置,才能分辨出来。【曰黄道,曰所躔,曰赤道,当中权】意思是:太阳运动所经过的轨迹叫黄道,地球中央有一条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意思是:赤道附近,温度极高,我们中国,在地球的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意思是:长江、黄河、淮河及济水,这四条河都东流入海,是江河的代表。【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意思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及中岳嵩山,号称中华五岳,是我国高山大川的代表。【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良:重要的。意思是:读书人、农民、工人及商人,这四民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人。【曰仁义,曰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意思是:爱心、公正、才智及诚信,是我们生活里的行为守则,不允许混淆、破坏。【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意思是:地球上除了人类,还有花草树木,这些植物在水里和陆地上到处都是。【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意思是:虫、鱼、鸟、兽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上飞翔,有的能在地上奔走,有的能在水里畅游。【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意思是:稻子、高粱、豆类、小麦、玉米及谷子,这六种谷类是人们的重要食品。【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意思是: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家畜都是人们饲养驯化的。【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意思是:快乐、生气、忧伤、害怕、爱恋、憎恨、占有欲,是人所具有的七种情欲。【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意思是:青、黄、赤、黑、白,这五种颜色是人们的眼睛所能识别的。【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含:品尝。意思是: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是我们平时吃东西可以尝出来的。【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意思是:羊膻、焦糊、香、鱼腥及腐臭,这五种味道是我们可以用鼻子闻出来的。【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意思是: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绒及竹子,这八种造乐器的材料,称为“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意思是:平、上、去、入,这四种声调必须要协调(才能有动人的声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意思是: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我生儿子,儿子生孙子。【自子孙,至曾玄,乃九族,人之伦】意思是:从我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到玄孙,一共九族,这是最常见的人伦关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友:爱护。恭:恭敬。意思是: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睦,兄长要爱护弟妹,弟妹要尊敬兄长。【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意思是:长幼之间要有伦常顺序,朋友相处要诚信,君主要尊重臣子,臣子要忠于君主。【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意思是: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十种大义应当牢牢记住,不能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意思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及缌麻,这五种孝服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要穿的。【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射:射箭。御:驾车。意思是:学习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数学,这是古代读书人必备的六艺,今日的学生已经丧失这些才能了。【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意思是:书法是六艺中唯一一个现在还被人学习的,认识字后就开始研制字的构造和意义。【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意思是:中国的文字,较早的时候有甲骨文、钟鼎文,后来出现大篆、小篆,之后有了隶书、草书,这些都要分清楚而不可弄混。【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意思是:天下的学问很多,想要面面俱到,就会无从下手,但若减少科目后,就会明白很多道理及根源。【凡训蒙,需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训:教导。训诂:注释古代书籍,考据,辨析义理的学问。意思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义理要考察清楚,如何断章读句的方法要讲透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意思是:学习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要把启蒙阶段的书都研习透了,才能读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意思是:论语,一共有二十篇。内容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孔子关于为人处世与政治观点的言论。【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意思是:《孟子》共有七篇,内容是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意思是:《中庸》这本书是子思作的,中是不偏不倚,庸是不变的意思。【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意思是:《大学》是曾子作的,讲述了一个人从修身、齐家、治国到平天下的道理。【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通:明白。意思是:研读孝经,把孝经里的道理都掌握了,再学习四书,有了学习的基础,才能去研究六经这些典籍。【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意思是:《诗经》、《尚书》、《易》、《礼记》、《周礼》、《春秋》,这是六部经典著作,要好好学习。【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意思是:《连山》、《归藏》及《周易》,这三部古书合称“三易”。【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意思是:典、谟、训、诰、誓、命,这六篇文书是《书经》里的精华。【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意思是:周公作了《周礼》,里面记载了国家的官制和机构的情况。【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法备】意思是:戴德和戴圣作了注释《礼记》的书,阐释了圣人的观点,让后人知道了前世的礼法制度。【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意思是:《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要熟练吟诵。【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意思是:《诗经》没落,孔子作《春秋》来扬善除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意思是:三传,指的是注释《春秋》的《公羊传》、《左传》、《榖梁传》。【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意思是:经书研究透彻了,就可以研习百家著作了,只通晓里面的精要,记住每件事情的关键即可。【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意思是:诸子百家著作繁多,最重要的有荀子、杨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意思是:研读经书和子书,融会贯通以后就能研读史书了。要考察历朝历代的世系,弄清兴亡盛衰的原因。【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意思是:从伏羲、神农到黄帝,后人称他们为“三皇”,他们是上古时代的君王。【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意思是:唐尧和虞舜,后人尊称他们为二帝,因为他们能够把帝位禅让给德才兼备的人,所以造就了一个太平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意思是:夏朝大禹王时代,商朝成汤时代,周朝文王时代,被尊称为“三王时代”。【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意思是:夏,大禹王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了家天下。经过四百多年,夏朝被商汤所灭。【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意思是:商汤起兵伐夏桀,立国,定国号为商。商朝经历了六百多年,到纣王时就灭亡了。【周武王,使诛纣,八百载,最长久】意思是:周武王灭纣亡商,建立周朝,经历了八百年才灭亡,是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逞:显示。意思是: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王朝的威望就降低了,纲纪就瓦解了。各诸侯国各自为政,大动干戈,一些善于谋划的人就伺机而动,到处鼓动,从此天下大乱。【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意思是:东周由春秋时期开始,由战国结束,春秋时期出了五个霸主强国,战国时有七个强国诞生。【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意思是: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他死后传位给秦二世,就被刘邦和项羽推翻了,从此楚汉相争,天下大乱。【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意思是: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到孝平帝时,王莽篡夺了帝位。【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意思是: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朝,建立了东汉朝,汉王朝共历经四百年,在汉献帝时灭亡。【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意思是:魏、蜀、吴三国瓜分了汉朝的天下,历史上称为三国,晋朝统一三国,后来晋朝又分为西晋和东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意思是:晋朝之后,陆续出现了宋、齐、梁、陈,这四个王朝都建都在金陵,因此历史上称他们为南朝。【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意思是:北方的元魏,分为了东魏和西魏,不久宇文周篡夺西魏政权,建立北周;高洋篡夺东魏政权,建立北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意思是:到了隋朝的建立,南北才统一。可隋朝只传了一代就灭亡了。【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意思是:唐高祖李渊率领仁义之师,灭亡了隋朝,建立了大唐的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意思是:唐朝传了二十代,将近三百年时间,后来梁朝灭了唐,国号才更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意思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及后周,史称为五代,五代的历史都很短暂,都有各自的原因的。【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意思是:宋朝源自后周的禅让,宋朝传了十八代,先后分为北宋和南宋,最后灭亡,被元朝所征服。【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意思是:二十二史全在这里了,从他们的兴乱历史可以吸取很多教训。【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意思是:史书虽然名目众多,但读的时候还是有个顺序的,《史记》是首先要读的,第二是《汉书》。【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意思是:读史书,《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三国志》排在第四位,读这些的时候要配合经书来读,把《资治通鉴》作为参考用书,辅助理解。【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意思是:研读历史书的人,要考证历史的史实,这样才能学贯古今,如同自己亲身经历。【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意思是:读书的方法不但要用口去读诵,还要用心去体会,不但白天要用功,晚上也要复习。【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意思是:从前,孔子听说项橐有学问,就拜他为师。像孔子这样的圣人,都不忘刻苦学习啊。【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意思是:宋朝的赵普好读论语,虽然贵为宰相,仍然坚持刻苦学习。【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蒲编:蒲草做的书。意思是:西汉路漫将借来的书抄在蒲席上,公孙弘把借来的书抄在削竹子做成的竹简上。这些人没有钱买书,却知道刻苦用功。【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意思是:晋朝时的孙敬刻苦学习,为了不让自己在晚上打瞌睡而影响看书,就把自己的头发用绳子束起来,吊在房梁上。战国时的苏秦,为了多多读书,每当困意来袭的时候就拿把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这样刻苦用功是自发的。【如囊营,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意思是:晋朝时的车胤,家里穷,买不起灯供他看书,他就抓了很多萤火虫聚集起来,靠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的光刻苦读书。孙康为了看书,每到晚上就到雪地里借助反光看书。他们的家境虽然不好,却没有停止学习。【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意思是:朱买臣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但却自强不息,每次背着柴火还背诵书籍。隋朝的李密,放牛为生,却一心向学,经常把书挂在牛角上苦读。他们在这样身体劳累的情况下还刻苦读书,人们应该效法。【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意思是:苏洵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发奋读书。【彼继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意思是:苏洵年纪大了才后悔没有早读书,你们要珍惜好年华,发奋读书。【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意思是:宋朝的梁灏,八十二岁时殿试夺得状元。【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意思是:像梁灏这样大年纪的都热衷于学习,被人称颂,你们这些年轻人,更应该致力于读书。【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意思是:北齐的祖莹,八岁就能吟诗。唐朝的李泌,七岁就能以棋为题作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意思是:他们聪慧智高,被人称奇,你们要以他们为楷模,好好读书。【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意思是:东汉时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的好坏。晋朝的谢道韫,能吟咏诗句。【彼女子,且聪明,尔男子,当自警】意思是:(蔡文姬)这样的女孩子都如此聪慧,你们这些男生要好自为之,向她们学习,好好努力读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意思是:唐朝的刘晏,七岁时就被推举为神童,到翰林院担任文子刊正等工作。【彼虽幼,身以壮,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意思是:刘晏的年纪虽然小,却做官任职了,你们从小就好好学习,也能够做到。一个有作为的人,也可以像刘晏一样为人称道。【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意思是:狗会在晚上看门守院,鸡会在早晨啼鸣报晓,我们要是不好好学习,如何能称为人呢?【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意思是:蚕能够吐丝,蜜蜂能采蜜,人要是不努力学习,就不如这些动物。【幼儿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意思是: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就刻苦学习的话,长大后就应该努力实践,这样上能够报效君主,下能够造福百姓。【扬名声,显父母,光子前,裕于后】意思是:自己的名声远播,会使自己的父母感到光荣,对自己的后代也有一种典范的作用。【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意思是:一般人留给子孙的是满箱满柜的财宝,我教给子孙的,只有一部《三字经》,教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只要努力的学习肯定会有效果的,只知道玩乐是没有好处的,要时刻警告自己,戒除玩心,刻苦学习。《百家姓》《百家姓》是古代蒙学使用最为广泛的读物之一。其成书时间要早于《三字经》。市面上发行的《百家姓》通行本共有五百六十八个字,涵盖有四百四十四个单姓,六十个复姓。全书通篇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朗朗上口,可以使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国的大部分姓氏的写法、读音,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原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曲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鬰,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郤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欧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正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跋夹谷,宰父谷梁。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赵姓】源出于嬴姓。据传说,周穆王有个车夫名叫造父,他的祖先是嬴姓祖先伯益。造父曾向穆王进献了八匹千里马,穆王给这八匹宝马配备了一辆非常华丽的马车,并经常叫造父驾车带着自己周游天下。有一年,周穆王乘着这辆车来到西王母居住的昆仑山游玩。正玩得高兴时,却传来东南方的徐偃王起兵造反的消息。穆王得知后,急忙往回赶。造父驾着马车,日行千里,使穆王及时赶回了都城镐京,发兵平定了叛乱。穆王认为这次平乱中造父驾车有功,就赐封他在赵,造父的后代就以赵为姓氏。【钱姓】源出于彭姓。远在西周时,寿星老人彭祖的后人彭孚担任钱府上士,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官名为姓,钱姓开始传世。【孙姓】源出于姬姓。周公旦的弟弟卫康叔的后代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叫公子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他以祖父的字“孙”作为姓氏。孙姓还有源出于芈姓的。楚国有个著名的贤臣叫伟敖,字孙叔。孙叔敖是楚国国君的后代,他在担任楚国令尹时,楚国国力十分强盛,深得楚国人拥护。孙敖的后代便以他的字“孙”作为姓氏。【李姓】源出于嬴姓。相传上古帝尧时,担任大理职务的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的职务,一直经历了虞、夏、商三代,被人称为理氏。商末,理氏后人理徵因为执法不阿,得罪了商纣王,被纣王处死。理徵的妻子带着儿子利贞逃走。母子俩无以为食,幸好当地李树果实成熟,母子俩便以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利贞为了避难把姓氏改为李。李利贞的后人便以李作为姓氏。【周姓】源出于姬姓。周人的祖先后稷是黄帝的后裔,本来居住在邰,后来族人迁居周原,称为周族。周武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周人以姓姬,直到周朝灭亡后,子孙才以周为姓氏。周姓还有一支来源,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曾把普乃氏、贺鲁氏等赐姓周。【吴姓】源出于姬姓。太伯、仲雍和季历是周太王的儿子。小儿子季历很有才干,他的儿子姬昌又自幼聪明过人,因此周太王想让季历当继承人。太伯和仲雍这两位兄长明白父亲的心意,就自动退出竞争,趁周太王生病时,假托外出采药,出走到东南沿海一带建立了吴国。太伯和仲雍相继为国君,以后由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春秋时期,吴国渐渐强大起来,成为当时的一个强国。后来由于吴王夫差骄傲自大,被越国打败,亡了国。夫差的子孙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郑姓】源出于姬姓。封地在郑的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弟弟。周幽王时,郑桓公见幽王无道,预感将来必有灾乱,就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太史伯说,位于河南中部的虢、郐两国之间有河、洛、济、颖四条河,交通方便,土地肥沃,是个非常安全的地方,可以把家属和财产安置到那里。郑桓公依计而行。后来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际,用武力夺取虢、郐的土地,在新郑一带建立了郑国。郑国被韩国灭掉后,郑伯子孙就把郑国国名当作自己家族的姓氏了。【王姓】源出众多,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孙,遂为姓氏,重要的缘起有如下几个。一是,出于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子孙在陈国;二是,出于子姓,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三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高公之后;四是,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冯姓】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是公族之后,因为他的封地在冯,便以当地地名为自己的姓氏,其后代也就以冯为自己的姓氏了。【陈姓】源出于妫姓。相传舜当天子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他们住在妫瑞。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大女儿元姬嫁给妫满,封他为陈侯,让他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其后人就以陈为自己的姓氏了。【褚姓】源出于子姓。春秋时期,宋共公的儿子公子段在宋国任褚师(市场管理员之类的官),他的后人便以他的官名为姓,褚姓诞生。【卫姓】源出于姬姓。周公旦的弟弟卫康叔的封国在卫,公元前254年被魏国吞并,成为魏的附庸国。卫国国君的子孙后来便以国名为姓,卫姓开始流传。【蒋姓】源出于姬姓。周朝初期,周公旦的儿子伯龄的封地在蒋。春秋时期,蒋国被楚国所灭,蒋伯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蒋姓开始流传。【沈姓】有两支来源:一支源出自姬姓。周成王把叔叔季载封在沈国。公元前506年,沈国被楚国灭掉,沈君的后人便以沈为姓氏。另一支出于芈姓。春秋时期,楚庄王的曾孙名叫戌,在楚平王时期任沈县县尹,被人称为沈尹戌。沈尹戌的后代以沈为姓氏。【韩姓】源出于姬姓。韩城是姬万的封地,众人称姬万为韩武子。韩武子的曾孙韩厥以这块封地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杨姓】有两个来源,都源于姬姓。西周时周宣王的小儿子尚父被周幽王封于杨,建立杨国,杨侯的子孙便以杨为姓氏。晋国灭杨后,将它封给公族羊舌西。羊舌西的儿子以封邑为姓氏。杨姓开始流传。【朱姓】源出于曹姓。周武王时,曹挟的封地在邾国,所以曹挟又称邾子挟。战国时期,邾国被楚国灭掉,邾子的后人便将国名“邾”字的偏旁去掉,以朱为自己的姓氏。【秦姓】源出于嬴姓。秦朝灭亡,赢姓后人就改称秦姓。【尤姓】由沈姓所改。五代时,王审知在福建建立闽国,当地姓沈的人为了避他的名讳,便把沈字三点水去掉,改为尤姓。【许姓】有两个来源。相传上古时,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不愿,就归隐于田。许由就是许姓的先祖。另一支源出于姜姓,西周初年,周武王把炎帝裔孙伯夷的后代姜文叔封在许由曾居住过的许,建立许国,称为许文叔。战国时期,许国被楚国灭掉,许国国君的后代以许为姓氏。【何姓】由韩姓所改。战国末年,韩国被秦国灭掉。亡国后的韩国遗民有一部分逃到淮河与长江之间的地方,当地人把“韩”读作“何”。韩氏子孙为免遭秦国人迫害,就干脆把韩姓改成了何姓。【吕姓】源出于姜姓。相传吕国是炎帝后代四岳的封国,历经虞、夏、商、周几代。春秋初年,吕国被楚国灭掉,吕国国君的后代便以吕为自己的姓氏。【施姓】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鲁惠公有个儿子名叫公子尾,字施父。公子尾的儿子以父亲的字为姓氏,施姓开始传世。【张姓】有三个来源。相传少昊有个儿子叫挥,他发明了弓,因此被封为弓正,专管制造弓箭,并被赐姓为张。另一支源出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解侯,字张,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作为姓氏。第三支源出秦末,韩国贵族姬良因避祸而改姓张,就是张良,而他的后代一直将张姓沿用下去。【孔姓】源出于子姓。周朝时,宋闵公的六世孙名叫嘉,字孔父,其孙以祖父的字为姓氏,孔姓流传。【曹姓】有两个来源。相传颛顼有个曾孙叫陆终,它的第五个儿子叫安,封地在曹国,因而姓曹。此外,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振铎被封在曹国,曹安的后代被改封在邾国。后来,姬姓曹国被宋国灭掉,曹君后代便以曹为姓氏。【严姓】由庄姓所改。春秋时期,楚庄王的后代有姓庄的。东汉时,汉明帝名字叫刘庄,庄姓子弟为避明帝的名讳,便将庄改为同义字严,严姓传世。【华姓】源出于子姓。周朝时,宋戴公有个孙子名督,字华父,又称华督。华督在宋殇公时任太宰。华督的孙子华孙御事以祖父的字为姓氏,华姓开始流传。【金姓】有三个来源。一是,上古时期五帝中的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又称金天氏。传说他的后代就以金为姓;二是,西汉时,汉武帝赐归顺汉朝的匈奴太子姓金,取名金日磾,他的后代也就以金为姓氏;三是五代时,吴越王名叫钱刘,那里的刘氏为了避他的名讳,改刘姓为金姓。【魏姓】源出于姬姓。毕公高有个后代叫毕万。春秋时期,毕万在晋国做官,他多次随晋献公出征,立下很多战功。晋献公便把魏封给他,他的子孙就以当地地名为姓氏。【陶姓】远古时期,尧帝最早居于陶,以制陶为业,后来受封为唐,所以有唐尧之称,故称陶唐。他的子孙有以居地为姓者,相传姓陶。【姜姓】源于炎帝。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河边,所以就把姜作为自己的姓。【戚姓】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卫武公有个后代孙林父封地在戚,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氏。【谢姓】源出于姜姓。周朝初年,伯夷的后代被封为申侯。后来周厉王娶了申侯的女儿为妃子,他们生下的儿子就是周宣王。周宣王把谢地封给舅父申侯。这以后,申侯的子孙中有一支就以谢为姓。【邹姓】有两个来源。一支出于子姓,西周时,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了宋国,宋国为子姓。微子启死后,弟弟微仲即位。微仲的后代正考父为宋国上卿,被封在邹。他的后代中有一支以封邑名为姓;另一支出于曹姓,颛顼的后代曹挟建立邾国,又叫邾娄国。周朝时,邾娄国把邾娄二字合音为邹,改名为邹国。邹国后来被楚国灭掉,邾国国君的后代有一支就以邹为姓氏。【喻姓】由俞姓所改。南朝梁时,梁武帝重用士族,赐安州刺史俞药为喻姓,这是喻姓的开始。【柏姓】源于柏树图腾。相传远古时代,有一东方部落的首领名叫芝,因为他把柏木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所以被人们称为柏芝。柏芝的后代就以柏为自己的姓氏。【水姓】来源有两支。一是,古时候居住在江湖河岸的人以“水”为姓;二是,古代有负责掌管湖泊的水官,其子孙有以官名为姓的。【窦姓】源出于姒姓。夏王少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继承了帝位,小儿子被封在仍氏国。少康赐小儿子姓窦,小儿子的子孙便承袭窦姓。【章姓】源出于姜姓。周朝初年,齐太公封他的一个儿子在章国。春秋时期,章国被齐国灭掉,章国人从此便以章为姓。【云姓】相传颛顼的后代陆终共有六个儿子,他的第四个儿子叫求言,被封在郐国,赐予云姓。【苏姓】源出于己姓。相传颛顼的玄孙陆终有六个儿子,长子名樊,被赐给己姓,封在昆吾国,所以又称昆吾。昆吾有个儿子于夏代中叶被封在苏,国君的子孙便以苏为姓氏。【潘姓】源出于姬姓:周文王有一个后代名叫季孙,被封在潘这个地方,季孙的后代就以潘为姓氏。【葛姓】来源有两支。相传远古时,中原有个部落叫葛天氏,葛天氏的后人以葛为姓。另外,夏朝时伯益的后代被封在葛地,称为葛伯,葛伯的子孙也以葛为姓。【奚姓】有两支。一支源出于任姓,相传黄帝有个儿子叫禺阳,赐姓任。禺阳六世孙叫奚仲,是个发明家,他把黄帝发明的车子加以改进,使其坚固耐用而又灵便,因而被夏禹任命为车正。奚仲的后代以奚为姓。另一奚姓出现在北魏时,鲜卑族的薄奚氏改姓为奚。【范姓】源出于祁姓。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周成王时改封唐国的后人在杜,因此人称唐杜国。周宣王时,唐杜国国君杜伯被宣王无辜杀死,杜伯的儿子隰叔逃到晋国,并在那里担任士师,隰叔的儿子便以父亲的官职为姓氏,称为士为。士为的孙子士会很会打仗,他因为战功而先后得到随和范两处封地。士为的子孙后来也就分为士氏、范氏、随氏三支。【彭姓】颛顼的四世孙陆终有六个儿子,老三叫籛铿,就是相传中的彭祖。彭祖被帝尧封于彭城,其子孙后代就以国名为姓。【郎姓】源于地名。周朝时候,鲁国的费伯率领军队驻扎在郎城,后来驻兵时间长了,费伯的族人中有许多就在郎城安居下来,这些族人的子孙,就以郎城这个地名为姓,世代姓郎。【鲁姓】源出于姬姓。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封地在鲁。因为周公旦要辅佐周王,他就派自己的儿子伯禽去鲁国。后来鲁国被楚国灭掉,鲁侯的子孙就以国名为姓。【韦姓】有两支。一支源出于彭姓,夏帝少康封大彭氏的子孙元哲在豕韦国为诸侯,韦国国君的后人就以韦为姓氏。另一支源出于韩姓,西汉初年,韩信被吕后杀死后,他的儿子逃到南粤,并删去韩字的一边,改韩姓为韦姓,他的后代也就一直沿用韦姓。【昌姓】相传黄帝有个儿子名昌意,他就是昌姓的先祖。【马姓】源出于嬴姓。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被赵王封为马服君。后来赵奢的子孙以他的封号为姓,马服姓后来简化成马姓。【苗姓】源出于芈姓。春秋时期,伯比有个孙子斗越椒,他起兵抢夺楚庄王的君位,被楚庄王打败,死于乱军之中,他的儿子贲皇逃到晋国。晋国国君把苗邑封给他,贲皇因此被称为苗贲皇。苗贲皇在晋楚鄢陵大战中帮助晋国打败了楚国。苗贲皇的后人就以苗为姓。【凤姓】远古有个部落首领叫帝喾,是黄帝的后代,帝喾有个大臣叫凤鸟氏,凤鸟氏的后代以凤为姓。另外一支凤姓,出于唐代南诏国王族,这个王族的阁罗凤的后人以凤为姓。【花姓】古代只有华字,汉初,有人将华简写成花,一些华姓人也就改姓为花。【方姓】神农氏的后代中有一位叫榆罔,将儿子封在方山一带。榆罔的儿子本来叫“雷”,受封方山后又叫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方。【俞姓】黄帝时,有个名医叫俞跗,他就是俞姓的始祖。【任姓】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小儿子叫禺阳。禺阳建立起了任国,任国公族的子孙后来就以任为姓。【袁姓】周朝时,有个贵族叫伯辕,伯辕的孙子叫涛涂,将祖父名字的辕省去左半边,作为姓,成为了袁姓的始祖。【柳姓】春秋时期,鲁国有位贵族叫展禽,改姓柳下,史书上称他柳下季,后来简化成柳姓,柳姓就是由此开始的。【酆姓】出自姬姓。文王第十七子受封于酆国,称为酆侯,其后人便以酆为姓氏。【鲍姓】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夏禹的后人敬叔被封在齐国的鲍邑,所以人们也称他为鲍敬叔。他的儿子鲍叔牙把父亲的封地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鲍姓开始流传。【史姓】西周初年,有个著名的太史名叫尹佚,人们称他为史佚。史佚的后代以史为姓。【唐姓】相传尧在早期为唐侯。他当上了天子后,立国号为唐,所以尧也称唐尧。唐尧死后,舜帝又封唐尧的子孙为唐侯。唐侯的后代就以唐为姓。另外,春秋初年,南方有个姬姓唐国,它被楚国灭掉后,唐国国君的后代也有以唐为姓的。【费姓】源出于嬴姓。夏朝时,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嬴,又因被封在费,所以又称大费。伯益的小儿子名叫若木,他在费国继承了君位,继续以费为姓氏。【廉姓】源出于嬴姓。相传伯益的大儿子名叫大廉,继承了伯益驯鸟的职业,所以又称鸟廉氏。大廉有个儿子把父亲的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廉姓传世。【岑姓】源出于姬姓。周文王有个弟弟名叫耀,耀的儿子渠被封为岑子,他的后代就以岑为姓氏。【薛姓】源出于任姓。奚仲在夏禹时担任车正,是车的创造者,被封在薛,建立薛国。薛国人以薛为姓。【雷姓】相传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为方雷氏,方雷氏的后代有的以雷为姓。【贺姓】源于庆姓,因避东汉安帝之父刘庆的名讳而改姓为与“庆”字意相近的“贺”。【倪姓】源出于曹姓。周宣王时,邾武公夷父颜封他的小儿子肥在睨。睨国后来被楚国灭掉,睨人以国名为姓。古时,睨和倪相通,所以睨姓又称为倪姓。【汤姓】商汤是殷商开国君主成汤的号。成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其子孙中,有的以他的字“汤”为姓氏。【滕姓】是个古老的姓氏,它有两个分支。相传黄帝有个儿子被赐予滕姓,这是滕姓的一支。另外,西周时,周武王封弟弟叔绣在滕国。战国初年,滕国灭亡后,滕国国君的后代便以国名为自己的姓氏。【殷姓】源出于姬姓。商朝迂都殷后,又被称为殷商。殷商灭亡后,殷商的一些遗民以殷为姓氏。【罗姓】源出于熊姓。西周时有个楚国的同姓国罗国,罗国被楚国灭掉后,国人以罗为姓。【毕姓】源出于姬姓。周武王封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高在毕国,称为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代就以毕为姓氏。【郝姓】源出于子姓。商朝时,帝乙封儿子子期在郝乡,他的子孙便以郝为姓。【邬姓】春秋时期,晋国正卿祁氏有一处封地在邬,由他的家臣臧负责管理,所以臧又称为邬臧,他的后代就以邬为姓氏。【安姓】东汉时,安息国有个太子名叫清。公元148年,他来到东汉都城洛阳,并按照中国的习惯给自己取字世高,以自己的国名为姓,名叫安世高。这以后其他安息国人到中国来,也都以安为姓。【常姓】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卫国有公族子弟的封邑在常,其子孙以常为姓。【乐姓】源出于子姓。西周末年,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衍,字乐父,他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为姓,乐姓流传。【于姓】源出于姬姓。周武王有个儿子封在纡国,称为纡叔。纡叔的儿子就以纡为姓。古代纡和于同音通用,所以纡姓又称为于姓。【时姓】源出于子姓。相传商汤的子孙中有封地在时国的,后来时国被楚国灭掉,时国人就以原国名为姓。【傅姓】商朝宰相名叫说,由于他生活在傅岩这个地方,所以人们就叫他傅说。傅说的后代就以傅为姓氏。【皮姓】源出于樊姓。春秋时期,有个大夫名叫樊皮,他的后代中有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卞姓】相传黄帝有个后代叫明,封在卞国,称为卞明,卞明的子孙就以卞为姓氏。【齐姓】源出于姜姓。姜子牙被封在东方的齐国。战国初期,齐国的权臣田氏赶走了齐康公,自立为齐侯。齐康公的后代就以齐为姓氏。【康姓】有两支。西周时,周公旦把商朝故都周围地区封给弟弟叔封,建立起卫国。叔封死后,被谥为“康”,所以叔封又称为卫康叔。卫康叔有一个庶子以康为姓氏。此外,汉时西域的康居国使者留住在汉朝,并以国名中的“康”为姓氏。【伍姓】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北上与晋军争霸,伍参立下破晋大功。事后,楚庄王提拔伍参当了大夫,伍参就把自己的名作为姓氏,他的后代也就以伍为姓氏了。【余姓】由余的祖先原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后来,由余奉命出使秦国。他见秦穆公贤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国,由余的子孙以他的名字以姓氏,余姓开始流传。【元姓】分为两支。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名叫喧,他的封邑在元,因而被人称为元喧,他的后代就以元为姓氏。北魏时,孝文帝进行改革,他把自己的原姓“拓跋”改为“元”姓。【卜姓】分为两支。一是,相传夏帝太康有个弟弟封在莘国,他的后裔中有专门从事占卜职业的,便以卜为姓氏。二是,北魏时,鲜卑族的须卜氏也改成了卜姓。【顾姓】分为两支。夏朝昆吾氏有子孙被封在顾国,夏朝末年被商汤攻灭,顾伯的子孙便以顾为姓氏。西汉时,勾践的七世孙闽君摇被封为东海王,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为顾余侯,顾余侯住在会稽,他的后代中有以顾为姓的。【孟姓】源于姬姓。鲁桓公有子名庆父,被封为建氏,称为仲孙氏。后因国家发生内乱,庆父逃亡莒国,并改称孟孙氏。他死后,其子公孙敖继承爵位,仍称孟孙氏,后简称孟氏,也就是孟姓。【平姓】源出于韩姓。战国时期,韩哀侯的小儿子韩辍被封在平邑,他的子孙就以平为姓氏。【黄姓】源出于嬴姓。相传周代时,伯益的后代被封在黄国。春秋时期,南方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与楚国对抗,后来黄国被楚国所灭,黄国国君的后人就以黄为姓氏。【和姓】相传帝尧时,分掌天地的官员叫和仲、和叔,他们的后人就以和为姓氏。北魏孝文帝时,鲜卑族素和氏改姓氏为和,这是和姓的另一支源头。【穆姓】“穆”在古代时常被用作帝王的谥号,如春秋时期的宋穆公、战国时期的鲁穆公等,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先辈的谥号“穆”为姓氏的。【萧姓】源出于子姓。春秋时期宋桓公把大心封在萧,作为附属国,称他为萧叔。萧叔的后代就以萧为姓氏。【尹姓】商周时代,尹是一种官名。这些尹的后代中,有很多人就以前辈的这个官名为姓氏。【姚姓】相传舜的出生地在姚墟,因而姓姚。舜曾住在妫,因而他的后代中也有姓妫的。后来姓妫的又有许多改姓为姚。【邵姓】源出于姬姓。周朝初年大臣姬是因功被周王封在召,因而被称为召公。召公曾与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乱,是周朝初年的四朝元老。他的子孙世袭召公的爵位,并以召为家族的姓氏。由于召在古代有“邵”和“召”两种写法,召氏也因此分为邵氏和召氏两支。【湛姓】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邑城河阳内有一条湛水,居住在这里的人便以湛为姓。【汪姓】源出于漆姓。上古时代有个汪芒国,国君是漆姓,汪芒国人以身材高大著称。当年大禹在会稽山召集天下诸侯,汪芒国国君防风氏因迟到而被大禹所杀。汪芒国人后来以汪芒为姓,以后简称汪。【祁姓】有三个来源。黄帝的25个儿子中,有一个儿子名祁,他的后代便以祁为姓。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中也有以祁为姓的。另外,祁还有一支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晋献公的第四代孙子名叫奚,被封在祁这个地方,所以又叫祁奚,祁奚以公正无私而著称,他的后代都以祁为姓氏。【毛姓】源出于姬姓。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叔郑在毛,称为毛伯,又称为毛公。毛公的后代以毛为姓氏。【禹姓】相传远古时代,中原大地洪水泛滥,大禹用疏通河道的方法消除了水患,使人民安居乐业。禹氏就是大禹的后代。【狄姓】源出于姬姓。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孝伯在狄城,孝伯的子孙后以狄为姓氏。【米姓】隋唐时期,西域地区有个米国。米国常有人到中原一带定居,这些人后来就以国名为姓氏。【贝姓】古时清河郡有地名叫贝丘,住在那里的人以地名为姓氏,贝姓开始传世。【明姓】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秦国的贤臣百里奚是周太王的后代,百里奚的儿子叫孟明视,孟明视的后代中有以明为姓氏的,明姓开始传世。【臧姓】源出于姬姓。西周时,鲁孝公的儿子公子抠字子臧,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为姓氏,臧姓开始传世。【计姓】周武王封少昊的后裔于莒,初期定都于计斤,其后世子孙就以地名为姓,称为计姓。【伏姓】相传上古时期,伏羲的后裔有以伏为姓的。【成姓】源出于姬姓。周文王有个儿子叫叔武,被封在成国,他的后代就是成姓的祖先。【戴姓】源出于姬姓。西周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春秋时期,戴国被宋国灭掉,戴国人后来便以戴为姓氏。另外,戴姓还有一支出于子姓。春秋时期,宋戴公的庶子以父亲的谥号为姓氏,戴姓传世。【谈姓】源出于己姓。周朝时有郯国,相传是帝少昊后裔的封国。郯国人后来多以郯为姓氏。上古时郯和谈通用,所以姓氏郯又写成谈。【宋姓】源出于子姓。商纣王有个哥哥叫启,封在微,所以又叫微子启。周朝建立以后,就把商朝旧都的周围地区分封给他,让他建立起宋国。宋国灭亡后,国人为了纪念,就以宋为姓氏。【茅姓】源出于姬姓。西周初年,周公旦有个儿子被封在茅国,他的子孙就以茅为姓氏。【庞姓】源出于姬姓。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裔被封在庞,他的子孙便以庞为姓氏。【熊姓】相传黄帝在有熊这个地方建都,因而称为有熊氏,他的后代中便有以熊为姓氏的。熊姓还有一支源头出于芈姓。商朝末年有个老人叫鬻熊,姓芈,他很有学问,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周朝建立后,周武王便封鬻熊的孙子熊绎在荆楚建立了楚国。楚王的后人多以熊为姓氏。【纪姓】源出于姜姓。相传西周时有炎帝的后裔被封在纪国。春秋时期,纪国被齐国灭掉,纪君的子孙此后便以纪为家族的姓氏。【舒姓】源出于偃姓。春秋时期,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龙等小国,相传都是皋陶后裔的封国。这些小国后来陆续被徐国和楚国灭掉,他们的后代便都以舒为姓氏。【屈姓】源出于芈姓。春秋时期,楚武王的儿子瑕被封在屈邑,他的子孙就以屈为姓氏。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的屈突氏也改为屈姓,成为屈姓的另一支源头。【项姓】源出于姬姓。周代有项国,是周的同姓封国。春秋时期被楚国灭掉后,项国国君的后人便以项为姓氏。【祝姓】上古时,在祭祀仪式中主管致赞辞的人员被称为“祝”,担任这一职务的人员中,后来就有以此职务为姓氏的。【董姓】相传颛顼的子孙鹨叔安的儿子叫董父,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他替帝舜驯养的几条龙都能表演各种舞蹈,被帝舜赐以董姓,他的后代有以董为姓氏的。【梁姓】源出于嬴姓。周朝时,秦仲的五个儿子征伐西戎。打败西戎后,得到周宣王的封赏。其中二儿子康被封在夏阳梁山,称为梁康伯。公元前641年,秦国攻灭了梁国后,梁伯的后人就以梁为自己的姓氏。【杜姓】源出于祁姓。帝尧的儿子丹朱被舜封为唐侯,建立唐国。西周初年,唐国人作乱,周公旦率军灭掉唐国,将唐国子孙迁到杜,建立杜国,杜国人就称为唐杜氏。相传周宣王时,唐杜国国君杜伯遭到宣王宠妃的诬陷而被宣处死。杜伯死后,他的后代中有一支便以杜为姓氏。【阮姓】源出于偃姓。皋陶有子孙被封在阮国,后来就以阮为姓氏。【蓝姓】春秋时期,楚国蓝县县尹名叫伟,人称蓝尹伟,他的后代便以蓝为姓氏。【闵姓】源于姬姓。春秋时,鲁庄公之子启在继承了王位两年之后,就被庆父所杀,根据周朝的谥法规定,死于非命的王公诸侯谥为“闵”,因此,后任君王便给他谥为“闵”,史称鲁闵公。他的后世子孙中有部分以其谥号为姓。【席姓】由籍姓所改。秦朝末年,项羽的手下有个叫籍归的人,为了避项羽的名讳,便改籍为席姓。【季姓】源出于姬姓。鲁庄公的弟弟季友的子孙以季孙为姓,后来简称为季姓。【麻姓】有两个来源。春秋时,齐国有大夫麻婴,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为姓。另外,周朝时,楚国有大夫的封地在麻,他的后代也有以麻为姓的。【强姓】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强除,他的后代以强为姓氏。【贾姓】西周时,周康王封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为贾伯,其子孙便以贾为姓氏。【路姓】相传上古时帝喾有个孙子名叫玄亢,玄亢为尧立下了大功,被封为路中侯。玄亢的后代以他的封号为姓氏。【娄姓】源出于姒姓。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代贤王的后裔,封夏帝少康的后代在杞国。春秋时期,杞国人迁都到淳于,杞君有一支子孙被封在娄邑,后代以娄为姓。【危姓】相传上古时帝尧的儿子丹朱不满父亲把帝位禅让给舜,便联合南方的三苗部族起兵同舜争天下,结果被舜打败。叛乱平息后,舜把三苗族人迁到西北的三危山一带居住。三苗族的后人中有以地名为姓。【江姓】源出于赢姓。相传周代时,伯益的后代被封在江国。公元前623年,楚国出兵攻灭江国。江国国君的后人便以江为姓氏。【童姓】相传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嗓音洪亮清越。他的后代便以他的名为姓氏。【颜姓】颜氏有两个源头。一支出于曹姓。邾子挟有一个后代名叫颜,人称邾颜公,他的庶出子孙以颜为姓;另一支出于姬姓。春秋时,鲁侯伯禽有后代就封在颜,并以颜为姓氏。【郭姓】源出于姬姓。周平王把姬序封在北虢。公元前655年,晋国借道虞国灭掉北虢。姬序的后人就以虢为姓氏。古时虢与郭二字通用,虢姓后来转为郭姓。【梅姓】源出于子姓。商朝时有梅国,是商的同姓封国。梅国国君的后人就以梅为姓。【盛姓】源出于姬姓。周穆王时有同姓封国盛,春秋时期被齐国灭掉。盛国国君的后代以盛为姓。【林姓】源出于子姓。商朝末年,比干死时,他的妻子陈氏怀着身孕,为了躲避纣王的迫害,带着四名婢女逃奔到牧野这个地方。后来,在深山老林的一个石洞中生下一个男孩,名叫坚,字长思。周武王伐纣后,陈氏带着坚投奔周朝。周武王因他是贤臣比干的后代,又出生在深山老林中,就赐坚为林姓,称为林坚。【刁姓】春秋时期,齐桓公有个宠臣叫竖刁,他的族人以刁为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