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当知道的国家城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08:31:15

点击下载

作者:李睿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你应当知道的国家城市

你应当知道的国家城市试读:

世界主要国家

法国(France)

法国(France)

西欧国家。西靠大西洋的比斯开湾,东南滨地中海。面积55万平方千米。人口6 063万(2000年),90%是法兰西人。居民多信奉天主教。法语为国语。首都巴黎号称“浪漫之都”,是法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有1 300万的客流在这里来来往往。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像一个钢铁巨人,高高地耸立在恬静的塞纳河畔。在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马赛,你可以造访大仲马在小说《基督山伯爵》里描写过的度假居所。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开。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属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大河有塞纳河、卢瓦尔河等。铁、煤、铝土储量较丰富。林地覆盖率26.4%。工、农业都很发达,属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

英国(Britain)

英国(Britain)

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位于欧洲西部的不列颠群岛,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小岛组成。面积24.4万平方千米。人口6 094万(2008年),80%以上是英格兰人。英语为国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首都伦敦。大不列颠岛又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个部分。大不列颠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爱尔兰大部分为高地。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石油资源丰富,北海油田探明储量20多亿吨。从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经过18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末,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经济发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以服务业和重工业为基础。

爱尔兰(Ireland)

爱尔兰(Ireland)

西欧岛国。位于爱尔兰岛上,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与英国隔海相望。面积7万平方千米,占爱尔兰岛的84%。爱尔兰为北美通向欧洲的通道。人口416万(2008年),大都为爱尔兰人。居民94%信奉罗马天主教。第一国语为爱尔兰语,第二国语英语更为流行。首都都柏林。爱尔兰国土由中部平原和环列四周的滨海山构成,形似一个边缘陡峭的盆地,南北高中间低;中部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拔30~120米,其间有海拔200~300米的低丘,这一地区被茂盛的森林覆盖,绿地遍野,是理想的草原牧场。东部和北部山脉海拔700~900米,南部山脉海拔700~1 000米;西南沿海悬崖陡峭、怪石嶙峋。山中多洞穴、暗流;滨海山地久经侵蚀,山体被宽谷分割,有利于内地与沿海之间的交通。大西洋沿岸港湾曲折,多良港。气候温和湿润,为典型海洋性气候。锌矿储量丰富。经济以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

比利时(Belgium)

比利时(Belgium)

西欧国家。东与德国接壤,北与荷兰毗邻,南与法国交界,西临北海。面积3.4万平方千米。人口1 036万(2003年)。居民90%信奉天主教。首都布鲁塞尔。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降低,3/4地区是平原。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全年盛行西风,冬温夏凉,常年有雨。工业发达,以钢铁、有色冶金(铜、铅、锌)、机械、汽车、炼油、化学、纺织等为主。比利时是世界十大商品进出口国之一,按人均出口量计算排名世界第一。50%以上的工业产品供出口,其中金属丝线、平板玻璃、梳洗毛线、钻石等的出口量均列世界前茅。交通运输业相当发达,高速公路以首都布鲁塞尔为中心向四面伸展,内河航线密布,旅游业也很重要。

荷兰(Netherlands)

荷兰(Netherlands)

西欧国家。西、北两面临北海,东同德国、南同比利时为邻。面积4.15万平方千米。人口1 860万(2003年),90%以上为荷兰族,此外还有弗里斯族。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弗里斯兰省讲弗里斯语。居民31%信奉天主教,21%信奉基督教。首都阿姆斯特丹。全境为低地,1/3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1/4的土地低于海面,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沿海有1 800多千米长的海坝和岸堤。13世纪以来共围垦约7 1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1/5。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有莱茵河、马斯河。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其西部沿海为低地,东部是波状平原,中部和东南部为高原。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连接而成。荷兰的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冬温夏凉,月平均气温:1月2℃~3℃;7月18℃~19℃。由于地低土潮,荷兰人接受了法国高卢人发明的木鞋,并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赋予其典型的荷兰特色。年降水量650~700毫米。有天然气、石油和煤等蕴藏。工业发达,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高,花卉种植多,旅游业发达。航运业和渔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匈牙利(Hungary)

匈牙利(Hungary)

欧洲中部内陆国。东邻罗马尼亚,南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西与奥地利接壤,北与斯洛伐克、乌克兰为邻。面积9.3万平方千米。人口1 019万(2007年),主要民族为马札尔族(即匈牙利族),约占98%。少数民族有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德意志和吉卜赛等族。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66.2%)和基督教(17.9%)。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首都布达佩斯。全境以平原为主。多瑙河以东的匈牙利大平原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还有西北部的小平原,大部分海拔100~150米。山地不足五分之一。北部山地的凯凯什峰为全国最高点,海拔1 015米。西部外多瑙山地为阿尔卑斯山的余脉,一般海拔300~500米,最高科里什峰,海拔704米。包科尼山南麓的巴拉顿湖为中欧最大湖泊。山区森林茂密,有栎树、山毛榉、椴树等。重要河流为多瑙河及其支流蒂萨河。巴拉顿湖为最大淡水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4℃~-2℃;7月,20℃~22℃,年降水量480~800毫米,自西向东递减。铝土矿储量丰富,分布在外多瑙山地一带;还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锰、铀等矿藏。全境三分之二地区有地下热水蕴藏。工业以机器制造、炼铝为主;果园业发达,盛产葡萄、苹果、杏、梨等,葡萄酒酿造著名。

德国(Germany)

德国(Germany)

欧洲中部国家。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面积35.7万平方千米。人口8 253万(2005年),德意志人占90%。居民主要信天主教、基督教。首都柏林。德国的地形异常多样,整个地势南高北低。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千米)、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默尔湖、米里茨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 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1月,-5℃~1℃;7月,14℃~19℃。年降水量500~1 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 100和1 700平方公里。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为第三大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国。

捷克(Czech)

捷克(Czech)

欧洲中部内陆国。东连斯洛伐克,南接奥地利,北邻波兰,西与德国相邻。面积约7.89万平方千米。人口1 000多万,94%是捷克人。官方语言为捷克语。首都布拉格。国土分为两大地理区,一个是位于西半部的波希米亚高地,另一个是位于东半部的喀尔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山脉组成。最高点是海拔为2 655米的格尔拉霍夫斯基峰。境内高地、丘陵和盆地相间。边境多山,苏台德山的斯涅日卡山,海拔1 602米。气候温和,年降水量平原为450~600毫米,山区1 200~1 600毫米,坡地有混交林和针叶林。矿产有煤、铁、铅、锌、银、铀等。在伏尔塔瓦河上建有大型水电站。捷克原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一部分。1993年1月1日独立。工业以燃料动力、冶金、化工机械制造、轻工等为主。乳肉畜牧业和养禽业比较发达。文教事业发达,古迹众多。

瑞士(Switzerland)

瑞士(Switzerland)

中欧内陆国家。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面积4.1万平方千米。人口742万(2004年),日耳曼人占72%。应用语言共四种: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拉丁罗曼语。前三种语言系官方语言,为联邦的正式文件所采用。英语亦广泛运用。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天主教徒约占信教人口总数的44.1%,基督教徒占36.6%。另外,伊斯兰教徒约占4.5%, 其他3.1%,无宗教者占11.7%。首都伯尔尼。全境为山地和高原。森林面积达1.25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31.3%。如果再加上农业、绿地面积(10 166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24.6%),则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绿地所覆盖。瑞士是欧洲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在瑞士境内375公里,是瑞士最大的河流)、阿尔河(在瑞士境内295公里,是瑞士最长的内陆河)、罗讷河(在瑞士境内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内陆河)。湖泊共有1 484个,其中最大的是莱芒湖(又名日内瓦湖),面积582平方公里,最深处310米。瑞士水力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机械和仪器制造、化学最为重要。钟表制造业世界闻名,旅游业发达。瑞士是经济很发达的国家,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境内设有许多国际组织的总部。

斯洛伐克(Slovak)

斯洛伐克(Slovak)

欧洲中部内陆国。周围与捷克、波兰、乌克兰、匈牙利、奥地利相邻。面积4.9万平方千米。人口540万(2005年),其中斯洛伐克人占86%。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境内主要为西喀尔巴阡山脉,西南和东南有小片平原。温和大陆性气候。主要河流属多瑙河流域。森林面积占全境面积的1/3。矿产主要有铁、锰、锑、菱镁矿等。电力发展较快,建有梯级水电站,还建有核电站。工业部门主要有黑色和有色冶金、机械、石油化工、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纺织、食品等。农产品有大麦、小麦、油料、玉米、甜菜、烟叶等,还有园艺和葡萄栽培。畜牧业较发达。

奥地利(Austria)

奥地利(Austria)

欧洲中部内陆国家。位于中欧南部的内陆国。东邻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接壤。面积8万多平方千米。人口812万(2006年),98%是奥地利人。居民88%信奉天主教。通用德语。首都维也纳。东阿尔卑斯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及多瑙河谷地,北部和东南部是丘陵。全境96%的面积属多瑙河流域。湖泊众多。温带阔叶林气候。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茂密。是世界主要菱镁生产国。奥地利工业发达,国有企业控制了95%的基础工业和85%以上的动力工业,其产值及职工人数均占其总数的70%。主要工业部门是采矿、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电力、金属加工、汽车制造、纺织、服装、造纸、食品等,采矿业规模相对较小。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自给有余。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劳动力总数的56%,其中旅游业是最重要的服务行业,主要旅游点是蒂罗尔州、萨尔茨堡州、克恩顿州和维也纳市。奥地利的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出口产品是钢铁、机械、交通工具、化工制品和食品。进口主要是能源、原料和消费品。

波兰(Poland)

波兰(Poland)

欧洲中部国家。北濒波罗的海、俄罗斯,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东北和东南与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相连。面积31万平方千米。人口3816万(2005年),98%为波兰人。波兰语为国语。首都华沙。全境绝大部分为略有起伏的低平原(平均海拔173米),北低南高,北部多冰碛湖,南部有低丘陵,靠近捷克边境为苏台德山和贝斯基迪山。地势北低南高,中部下凹。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国土面积的72%。主要山脉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较大河流有维斯瓦河(长1 047公里)和奥得河(波兰境内长742公里)。全国99.7%属波罗的海流域,其中维斯瓦河流域占二分之一,奥得河流域占三分之一。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亚尔德维湖,面积109.7平方公里。全境属于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自西而东,自北而南,海洋性气候渐减,大陆性气候递增,年降水量450~800毫米,南部山区可超过1 000毫米。森林占国土面积28%。工业发达,煤炭储量居欧洲前列;铜矿开采发展迅速,为欧洲主要产铜国之一;钢铁、造船、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都相当发达。主要作物为各种麦类和马铃薯、甜菜等。牲畜主要养牛、猪和羊。

罗马尼亚(Romania)

罗马尼亚(Romania)

东南欧国家。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北和东北与乌克兰、摩尔多瓦接壤,西北与匈牙利为邻,西南与塞尔维亚相接,南依保加利亚,东南临黑海。海岸线长245千米。面积23万平方千米。人口2 246万(2002年),罗马尼亚人占88%。罗马尼亚语为国语。首都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的地形奇特多样,境内平原、山地、丘陵各占约1/3的国土面积。喀尔巴阡山脉以半环形盘踞中部,山脉以西为特兰西瓦尼亚高原,以东为摩尔多瓦丘陵,以南为瓦拉几亚平原,东南为多布罗加丘陵。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夏季暖热,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600~800毫米,东南部在500毫米以下。河流属多瑙河水系,多瑙河下游1 075千米沿南部国界线转而流经东南部,为重要的通航河道,峡谷区水力丰富,河口区有芦苇丛生的广阔三角洲。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丰富,还有煤、铁、铝土、金、铜、锌、铀、盐矿等。经济以工业为主。

希腊(Greece)

希腊(Greece)

东南欧国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包括附近许多岛屿。西南濒地中海,东临爱琴海。面积13万平方千米。人口1 096万(2004年),约95%为希腊人。希腊语为国语。东正教为国教。首都雅典。国土面积的3/4为山地,沿海有低地。属地中海式气候,冬温湿,夏干热,年平均气温:1月,5℃~11℃;7月,25℃~27℃。年降水量东部400~700毫米,西部约900~1 200毫米。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等,富水力资源。工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已占国民总产值首位。有冶金、电子、化学、纺织、造船和食品等部门。输出工业品、矿产、烟草、水果、皮革等,输入粮食、机器等。希腊多历史古迹和古建筑,旅游业发达。海运重要,海港有萨洛尼卡、比雷埃夫斯、帕特雷等。全国分为13个大区、52个州、359个市镇。

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

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

欧洲小国。介于瑞士和奥地利之间,莱茵河流经西部边境。面积160平方千米。人口3.5万(2006年),日耳曼人占总人口的多数,通用德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首都瓦杜兹。东部是山地,西部为莱茵河上游冲积平原。气候温和。国内不设常规军。采用瑞士货币。对外事务和在国外的利益由瑞士代表处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迅速,财政收入主要靠发行邮票、旅游业和工业。

意大利(Italy)

意大利(Italy)

南欧国家。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以及西西里岛、撒丁岛等岛屿。北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得里亚海、伊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并且与突尼斯、马耳他和阿尔及利亚隔海相望。面积30万平方千米。人口5 875万(2005年),约98%为意大利人。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意大利语为国语。首都罗马。北边有阿尔卑斯山脉,山南是冲积平原。亚平宁山脉纵贯半岛,南部多火山,地震频繁。海岸线曲折,多良港。大部分属地中海式气候。河、湖众多,水力资源丰富。矿藏数量不多,天然气、地热资源较丰富。工业发达,主要以加工工业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赖外国进口,工业产品的1/3以上供出口。国家参与制企业比较发达,原油年加工能力为1亿吨左右,有“欧洲炼油厂”之称;钢产量居欧洲第二位;塑料工业、拖拉机制造业、电力工业等也位居世界前列。农业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0%。意大利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文物古迹很多,有良好的海滩和山区,公路四通八达,旅馆多为中小型。主要旅游城市是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摩纳哥(Monaco)

摩纳哥(Monaco)

位于欧洲西部,法国东南地中海岸。国土北、东、西三面为法国所环绕。全国长约3.5千米,最窄处不足200米,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3.5万(2004年),主要为原籍法国和意大利的居民,摩纳哥人仅3 000左右。官方语言是法语。天主教为国教。首都摩纳哥。地中海式气候。背山面海,风景优美,港湾内游艇密集,为欧洲著名游览胜地。有驰名的海洋博物馆与赌场。主要经济来源是房地产、旅游业、邮票业和赌场收入。轻工业较发达。首都摩纳哥是著名的旅游中心,筑于滨海阿尔卑斯山脉伸入海中的崖顶,始建于中世纪。

西班牙(Spain)

西班牙(Spain)

南欧国家。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上。面积50万平方千米。人口4 085万(2001年),主要是西班牙人。居民大都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语为国语。首都马德里。境内高原和山地相间,是欧洲地势最高的国家之一。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地中海式气候。多矿藏,汞储量占世界首位。森林面积广阔。传统工业有机器制造、钢铁冶炼等。橄榄油产量居世界前列,乳、肉畜牧业和捕鱼业发达。由于气候宜人和多历史文化古迹,旅游业发达。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

葡萄牙(Portugal)

葡萄牙(Portugal)

西南欧国家。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部,西、南滨大西洋。面积约9万平方千米。人口1 085万(2007年),99%以上为葡萄牙人。通用葡萄牙语。多信奉天主教。首都里斯本。地形北高南低,多为山地和丘陵。北部是梅塞塔高原;中部山区平均海拔800~1 000米,埃什特雷拉山海拔1 993米;南部和西部分别为丘陵和沿海平原。主要河流有特茹河、杜罗河(流经境内322公里)和瓜迪亚纳河。北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平均气温:1月,7℃~11℃;7月,20℃~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水力资源丰富。有钨、锡、铀、铁、锰、铜等矿藏。软木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盛产葡萄、油橄榄和无花果,葡萄酒、橄榄油产量居世界前列,畜牧业以养羊为主。海洋渔业发达。

丹麦(Denmark)

丹麦(Denmark)

北欧国家。位于北欧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包括日德兰半岛的大部分和附近的400多个岛屿。面积4.3万平方千米。人口541万(2005年),98%是丹麦人。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宗。丹麦语为国语。首都哥本哈根。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30米。海岸曲折多峡湾。全国各地距海不超过80千米。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冬暖夏凉,多风。有褐煤、泥煤、白瓷土、石油、硫等矿。工业主要有食品加工、造船、炼油、化学、电子等。养殖业和渔业均较发达。

瑞典(Sweden)

瑞典(Sweden)

北欧国家。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面积44.99万平方千米。人口912万(2007年),瑞典人占99.7%。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路德宗。瑞典语为国语。首都斯德哥尔摩。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诺尔兰高原,全国最高峰克布讷凯塞峰海拔2 123米,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主要河流有约塔河、达尔河、翁厄曼河。湖泊众多,约9.2万个。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5 585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约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但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不太寒冷,大部分地区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木材和水力资源丰富。14世纪前已是独立王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中立。工业较发达,农业以乳用畜牧业为主。海运发达,主要海港有斯德哥尔摩、哥德堡和马尔默等。公路、河运网发达。瑞典是世界上政治相当清明的国家。

挪威(Norway)

挪威(Norway)

北欧国家。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部,西南濒大西洋,西北临北冰洋。南北向长条状,最窄处只有6.3千米。国土约1/3处于北极圈内。面积38.7万平方千米。人口475万(2008年),挪威人占87%。84%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挪威语为国语。首都奥斯陆。地势从西部海岸向东部高原和山地陡升。境内多高山、冰川。其最南点(北纬约58度)比中国最北点(不到北纬54度)还要向北。北极圈横穿挪威北部,北部一些城市到了6月、7月根本没有夜,可以看到午夜的太阳以及美丽的北极光。最北端的北角也是欧洲大陆的最北点。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岛屿,有的峡湾伸入内陆160多千米。大部分地区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沿海是世界著名的渔场。是世界著名渔业国、航海国,工业发达。

芬兰(Finland)

芬兰(Finland)

北欧国家。西南濒波罗的海。在北极圈内的领土约占1/3。面积33万平方千米。人口524万(2004年),芬兰人约占92%。芬兰语和瑞典语同为国语。居民绝大部分信奉基督教路德宗。首都赫尔辛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东部有高地,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和平原。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岛屿众多,湖泊约6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3℃,夏季13℃~17℃。年降水量约400~600毫米。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71%,以松和云杉为主。水力资源丰富。有铜、锌、金、铬、钴、钛、钒等矿藏。工业以木材加工和造纸为主,乳用畜牧业发达。出口收入的40%~50%为木材、木材制品、纸张和纸浆,对外交通重海运,内陆湖区交通重要,有运河联系许多湖泊。旅游业发达。

俄罗斯(Russia)

俄罗斯(Russia)

地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面积1 70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1.4 亿(2007年),俄罗斯人占81.1%。近4/5的人口、大部分城市和首都莫斯科均在欧洲部分。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 91%信奉东正教,5%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各为1%,0.8%信奉佛教,其余信奉其他宗教。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东部主要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漫长。大河有伏尔加河、鄂毕河。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居世界前列。工、农业均发达。

乌克兰(Ukraine)

乌克兰(Ukraine)

东欧国家。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北邻白俄罗斯,东北接俄罗斯,西连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罗马尼亚、摩尔多瓦毗邻。东西长1 316千米,南北长893千米。面积60万平方千米。人口4 891万(2007年),乌克兰人占3/4,城市人口约占60%。首都基辅。大部地区为平原,东、西、南部有丘陵和山地。最大山系为西部的喀尔巴阡山脉,最高峰戈维尔拉山海拨2 061米。最长河流第聂伯河发源于俄罗斯,流经乌克兰河段长981公里。大部属温带草原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岸属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煤、铁、锰矿世界著名。重工业、农牧业、交通运输业均发达,工业以采矿、钢铁、有色冶金、机械制造、化工为主。农业主产冬小麦、玉米和甜菜。输出煤、金属、机车,输入机床、木材、石油、有色金属等。重要城市有哈尔科夫、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和敖德萨等。

白俄罗斯(Belarus)

白俄罗斯(Belarus)

东欧国家。是位于东欧平原西部的内陆国。东邻俄罗斯,北、西北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交界,西与波兰毗邻,南与乌克兰接壤。面积20万平方千米。人口995万(2003年),白俄罗斯人占4/5。首都明斯克。大部分为平坦低地。温带阔叶林气候,1月平均气温-6℃,7月平均气温18℃。白俄罗斯矿产资源贫乏,但在明斯克南面的索利戈尔斯克有相当丰富的钾盐储量。森林约占土地面积的1/3。经济以工业为主,主要是加工进口原材料和碳氢化合物燃料以生产化肥,精炼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盛产亚麻、马铃薯和饲料作物等。肉乳畜牧业发达。

日本(Japan)

日本(Japan)

东亚岛国。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属于亚洲,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延伸。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俄罗斯、朝鲜、中国、菲律宾等国相望。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组成。面积3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几乎全为大和民族。日语为国语。首都东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活动频繁,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全国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因此才有“火山地震之邦”之说。富士山是全国的最高峰,海拔3 776米。在火山分布地区,景色优美,温泉资源丰富,成为著名的观光疗养地。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东西两侧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日本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和良港。主要为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森林占国土面积的67%。工业极为发达,主要分布在京滨、阪神、中京、北九州岛四大工业地带和濑户内海工业地带,工业原料和燃料绝大部分靠进口,制成品大量输出。海洋渔业发达,捕鱼量居世界首位。铁路网较密,高速铁路(新干线)居世界前列,商船吨位和对外贸易额都居世界前列。

韩国(R.O Korea)

亚洲东部国家。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端。西南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及对马海峡,东边被日本海包围着。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邻。大韩民国于1948年由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国会议长李承晚立国,国号延用日本殖民前的朝鲜王朝(即“李氏朝鲜”,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面积9.92万平方千米。人口5 008万(2007年),朝鲜族占99%。通用语为韩国语,首都首尔。境内多丘陵和平原。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双重特征。一年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韩国现在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

朝鲜(D.P.R Korea)

朝鲜(D.P.R Korea)

亚洲大陆东北部朝鲜半岛北部的国家。北部主要与中国接壤,东北端与俄罗斯有陆地边界,南部隔军事分界线与韩国相邻。朝鲜东面为日本海(包括东朝鲜湾),西南面为黄海(包括西朝鲜湾)。面积12.31万平方千米。人口2 293万(2005年)。单一朝鲜族。国语为朝鲜语。首都平壤。境内以山地为主,约占国土面积80%,朝鲜海岸线全长约6 000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2℃,年平均降水量为600~1 000毫米。朝鲜北部多为山区,东北地区多深狭的山谷,而海岸平原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占13.9%。中朝界河鸭绿江是朝鲜最长的河流,位于朝鲜东北部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的长津湖是朝鲜最大的湖泊。朝鲜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平壤,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南部的开城、西北部的新义州、东部的元山和咸兴以及东北部的清津。特产人参。矿产有煤、铁、铜、钨、铅、锌、金、石墨等。沿海盛产鱼、盐。

中国(China)

中国(Chin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做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人口13.2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56个民族,居民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2%。汉语为国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首都北京。中国土地辽阔,地形复杂,整个地势呈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是高山、高原,东部是宽广的冲积大平原。长江、黄河等主要大河均沿此斜面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气候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受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森林覆盖率相对较少。矿产资源丰富,煤、钨、锡、锑、锌、汞、铅等储量居世界前列。物产丰富。经济发展迅猛,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蒙古(Mongolia)

蒙古(Mongolia)

东北亚国家。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蒙古的南、东方向与中国接壤,北与俄罗斯联邦相邻。面积156万平方千米。人口266万(2008年),90%为蒙古人。国语为喀尔喀蒙古语。首都乌兰巴托。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北部,平均海拔1 580米。戈壁约占国土面积的1/3。典型的大陆型气候,早晚温差大,冬季最低气温可至-40℃,夏季最高气温达35℃。蒙古春季(5至6月)较短,一直到5月中旬才转暖,树木发芽,草原变绿。夏季(7至8月)昼热夜凉,紫外线强,阴雨天和夜晚时天气会骤然变凉。秋季(9至10月)天气变幻无常,有可能突然变冷,甚至下雪。冬季(11至4月)天寒地冻,漫长的冬天几乎每天都在飘雪。

菲律宾(Philippines)

菲律宾(Philippines)

东南亚岛国。北与中国台湾省相望,西临南海,东濒太平洋,南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相望。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人口8 400万(2004年),居民主要是马来人等,还有华人和华侨。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通用他加禄语和英语。首都马尼拉。全国有7 107个岛屿,其中吕宋岛和棉兰老岛共占岛屿总面积的2/3。多火山,地震频繁。热带季风气候,多台风。森林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0%以上。主要矿藏有镍、锰、金和铜等。主要作物有椰子、甘蔗、蕉麻等。椰干和椰油输出占世界首位。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东南亚国家。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共有17 508个海岛。位于亚、澳两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之间,面积190万平方千米。人口2.35亿,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民族有一百多个,主要为爪哇人,占总人口的47%。印度尼西亚语为国语。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数最多的国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首都雅加达。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各岛多火山,地震频繁,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100余座,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1/6,居火山国家首位。赤道南侧为热带雨林气候,接近亚、澳两大陆的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经济以农林矿初级产品生产与出口为主,20世纪70年代起发展新的重要工业。木棉、胡椒、金鸡纳霜、橡胶、棕油产量居世界前列,工业有炼油、造船、车等,石油产量占东南亚的60%。爪哇岛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马来西亚(Malaysia)

马来西亚(Malaysia)

东南亚国家。由十三个州组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以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连接新加坡;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亚,而文莱国则位于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间。马来西亚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面积近33万平方千米。人口2717万(2007年),主要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及原住民族。伊斯兰教为国教。马来语为国语及官方用语。首都吉隆坡。赤道雨林气候,高温多雨。大陆架有石油与天然气。森林覆盖率68.1%。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加工制造业、贸易和采矿业为主。橡胶、棕油和锡的产量占世界首位;石油产量居东南亚第二位。

越南(Viet Nam)

越南(Viet Nam)

东南亚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东部。东濒南海,北接中国,西连老挝、柬埔寨。面积近33万平方千米。人口8 700万(2007年)。有54个民族,京族占89%。越南语为国语。首都河内。地形狭长,南北长达1 650千米,东西最窄处仅50千米。山地占全国面积的3/4。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 1 500~3 000毫米。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南方雨、旱两季分明,大部分地区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森林占全国面积的40%。矿产有煤、铁、铬、铅、铜、锌等。经济以农业为主,稻米是主要农产品,工业有钢铁、水泥等。水陆交通便利,铁路与中国云南、广西铁路衔接。重要海港有胡志明市等。

柬埔寨(Cambodia)

柬埔寨(Cambodia)

东南亚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东和东南邻越南,东北和老挝毗连,西和北连接泰国,西南濒泰国湾。面积18万平方千米。人口1 300万(2008年)。民族20多个,高棉族占80%,讲高棉语。首都金边。东北、西南是山坡和山脉,中部为湄公河下游平原和洞里萨湖平原,为全国农业发达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森林占总面积的41%,名贵树种有柚木、铁木、紫檀等。矿产有铁、锡、钨、金等。农业人口比重很大,约占总人口的90%,稻谷是最重要的作物。柬埔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1993年实行经济改革后,才开始加快发展的步伐。

泰国(Thailand)

泰国(Thailand)

东南亚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1万平方千米。人口6 308万(2003年)。有30多个民族。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老挝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和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泰语为国语。95%的居民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首都曼谷。北部和西部是山区,中部是湄南河平原和三角洲;南部是狭长的丘陵地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度不低于摄氏18℃,平均年降水量约1 000毫米。11月至2月受较凉的东北季候风影响比较干燥,3月到5月气温最高,可达摄氏40℃~42℃,7月至9月受西南季候风影响,是雨季。10月至12月偶有热带气旋从南中国海经过中南半岛吹袭泰国东部,但在暹罗湾形成的热带气旋为数甚少且弱。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

老挝(Lao)

老挝(Lao)

东南亚内陆国。同中国、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毗邻。面积23万平方千米。人口580万(2005年)。多信奉佛教,通用老挝语。首都万象。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国土面积80%为山地和高原,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55%。生物资源有安息香、柚木、紫檀、红木、孔雀、象、虎、犀牛等。矿藏有铁、锡等。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

印度(India)

印度(India)

南亚最大国家。位于南亚次大陆。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东南与斯里兰卡、西南与马尔代夫隔海相望。面积298万平方千米。人口11.3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纳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亚族3.8%,旁遮普族2.3%。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2%)、基督教(2.3%)等。首都新德里。北部为高山地带,中部为大平原,南部为半岛高原。属热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矿藏有煤、铁、锰等,水力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海洋航运发达。

斯里兰卡(Srilanka)

斯里兰卡(Srilanka)

南亚岛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南的印度洋北部,与印度半岛相望,扼西太平洋地区与西亚、欧洲、非洲间的海上交通要冲。面积6.56万平方千米。人口1 961万。国人大多信奉佛教。主要语言为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首都科伦坡。中部是山区,沿海平原做环状分布。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矿藏有钛、石墨、锆石、宝石等,水力、森林资源丰富。斯里兰卡是个农业国,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出口茶、橡胶、椰子;工业以农产品加工和采矿业为主。

巴基斯坦(Pakistan)

巴基斯坦(Pakistan)

南亚国家。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与阿富汗、伊朗、印度、中国为邻,南濒阿拉伯海。面积79.61万平方千米。人口1.65亿。居民97%信仰伊斯兰教。乌尔都语为国语,官方多使用英语。首都伊斯兰堡。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地,南部沿海一带为不毛荒漠,向北伸展则是连绵的高原牧场和肥田沃土。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这三条世界上有名的大山脉在巴西北部汇聚,形成了奇特的景观。源自中国的印度河进入巴境后,自北向南,长驱2 300公里,最后注入阿拉伯海。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以纺织为主。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中亚内陆国。东南连接中国新疆,北邻俄罗斯,南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面积约27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人口1 507万(2007年),哈萨克人占36%,俄罗斯人占40.8%。首都阿斯塔纳。西南部属图兰低地和里海沿岸低地。中、东部属哈萨克丘陵,东缘多山地。半荒漠、荒漠地带约占全境面积的60%。平原地区年降水量约100~300毫米,山区可达800~1500毫米。河网稀少。主要河流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在中国)、锡尔河、伊犁河、楚河等。有巴尔喀什湖等湖泊。铜、铅、锌、铬的储量丰富,还有煤、铁、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磷灰石等。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9℃~-4℃,7月平均气温19℃~26℃。铜、铅、锌、铬的储量丰富。大部地区原为哈萨克汗国领土,东部巴尔喀什湖以东和斋桑泊一带原为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叶被俄国强行割占,1991年成立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工业以有色金属冶炼、煤炭和石油开采为主。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牧场占农业用地80%。

乌兹别克斯坦(Vzbekistan)

乌兹别克斯坦(Vzbekistan)

中亚国家。西北濒临咸海,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毗邻。面积44万平方千米。人口2 850万(2008年),乌兹别克人约占2/3。首都塔什干。全境地势东高西低。平原低地占全部面积的80%,大部分位于西北部的克孜勒库姆沙漠。东部和南部属天山山系和吉萨尔—阿赖山系的西缘,内有著名的费尔干纳盆地和泽拉夫尚盆地。境内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肥沃谷地。主要河流有阿姆河、锡尔河和泽拉夫尚河。属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夏季漫长、炎热,7月平均气温为26℃~32℃,南部白天气温经常高达40℃;冬季短促、寒冷,1月平均气温为-6℃~-3℃,北部绝对最低气温为-38℃。年均降水量平原低地为80~200毫米,山区为100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冬、春两季。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连接东西方和南北方的中欧中亚交通要冲的十字路口,古代曾是重要的商队之路的会合点,是对外联系和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的活跃之地。乌兹别克斯坦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历史上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联系。矿藏有天然气、煤、石油及铜、铅、锌、钨、钼、金等。中亚地区重要的棉花产地,也是天然气、羊羔皮和生丝的主要产区。

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

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

中亚国家。西部和北部分别同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东邻中国新疆,南界阿富汗。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人口692万(2006年),塔吉克人占62%。首都杜尚别。地处山区,境内山地和高原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 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北部山脉属天山山系,中部属吉萨尔-阿赖山系,东南部为冰雪覆盖的帕米尔高原,最高的为共产主义峰,海拔为7 495米。北部是费尔干纳盆地的西缘,西南部有瓦赫什谷地、吉萨尔谷地和喷赤谷地等。大部分河流属咸海水系,主要有锡尔河、阿姆河、泽拉夫尚河、瓦赫什河和菲尔尼甘河等。水力资源可观。湖泊多分布在帕米尔高原。喀拉湖最大,为盐湖,海拔3 965米。全境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高山区随海拔高度增加,大陆性气候加剧,南北温差较大。1月平均气温-2℃~2℃;7月平均气温为23℃~30℃。年降水量150~700毫米。帕米尔高原西部终年积雪,形成巨大的冰河。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仅植物就有5 000余种。矿产资源有褐煤、石油、天然气、铅、锌、钨、锑、汞等矿藏。植棉业重要,是中亚长绒棉的主要产区。畜牧业以养羊为主。工业多属轻工(纺织、制毯)和食品加工。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西亚国家。占阿拉伯半岛大部分。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阿曼、也门等国接壤。面积约225万平方千米。人口2 460万(2005年),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首都利雅得。地势西高东低。全境大部为高原。西部红海沿岸为狭长平原,以东为赛拉特山。山地以东地势逐渐下降,直至东部平原。沙漠广布,其北部有内夫得沙漠,南部有鲁卜哈利沙漠。鲁卜哈利沙漠东部的布赖米绿洲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三国争议地区。全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荒漠气候,西北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候。年降水量大都在200毫米以下。有金、银、铜、铁、铝土、磷等矿藏。东部波斯湾沿岸陆上与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藏量极丰。石油是其经济命脉,石油及其制品占出口额的90%,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

伊拉克(Iraq)

伊拉克(Iraq)

西亚中部国家。仅在东南端有小出海口通波斯湾。面积43.8万平方千米。人口2 880万(2005年)。阿拉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6%,库尔德人约占21%,其余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犹太人和伊朗人等。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东部地区有些部落讲波斯语。通用英语。伊拉克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全国95%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60%、逊尼派穆斯林占40%。逊尼派穆斯林统治什叶派穆斯林,引起了南部什叶派穆斯林的不满,常常发生动乱。首都巴格达。境内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平原为国家的中心地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西南部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经济以石油业为主,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稻米、棉花、烟草、温带水果与椰枣等。椰枣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伊朗(Iran)

伊朗(Iran)

西亚国家。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连,南面濒临海湾和阿曼湾。面积164万平方千米。人口6 747万(2001年)。国语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首都德黑兰。国土绝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国家,海拔一般在1000~1 600米。东部为加恩—比尔詹德高地,北部有厄尔布尔士山脉,达马万德峰海拔5 670米,为伊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约占国土面积一半。中部为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有卡维尔盐漠与卢特荒漠,平均海拔1 000余米。仅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击平原。西南部扎格罗斯山麓至波斯湾头的平原称胡齐斯坦。主要河流有卡流伦河与塞菲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南岸属伊朗。伊朗东部和内地属大陆性的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干燥少雨,寒暑变化大。西部山区多属地中海式气候。年降水量除西北部山区与里海沿岸超过1 000毫米外,一般在50~500毫米之间。中央高原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地毯生产历史悠久,闻名世界。

科威特(Kuwait)

科威特(Kuwait)

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国家。靠波斯湾西岸。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人口270万(2002年),居民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国语为阿拉伯语。首都科威特城。全境为波状起伏的荒漠,气候干热,淡水不足,饮水主要来自伊拉克及淡化海水,粮食、蔬菜、水果也大都靠进口。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南部的布尔甘油田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沿海有较为丰富的水产,主要产珍珠和虾。科威特城是阿拉伯半岛东岸最重要的深水港,位于科威特湾南岸。

黎巴嫩(Lebanon)

黎巴嫩(Lebanon)

西亚国家。位于地中海东岸,东面、北面与叙利亚交界,南面与巴勒斯坦为邻。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人口400万(2006年),阿拉伯人占了绝大多数,国语为阿拉伯语,居民信伊斯兰教或基督教。首都贝鲁特。国土狭长,位于西亚裂谷带上。属地中海式气候。经济以商业、轻工业与农业为主。首都贝鲁特为自由港,集中了全国大部分商业与工业,也是西亚中部地区的交通、商业与金融的主要中心。主要海港还有的黎波里、赛达等。

约旦( Jordan)

约旦( Jordan)

西亚国家。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北,同叙利亚、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接壤,西南一角临红海亚喀巴湾。面积9.14万平方千米。人口548万(2003年),其中主要为阿拉伯人,90%以上信伊斯兰教。通用阿拉伯语。首都安曼。国土大部分为高原,最西部裂谷带自北而南分为约旦河谷地、死海谷地、阿拉伯谷地三段,多数地方地势比海平面低;东部和东南部为沙漠,面积占全国面积的4/5。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沙漠气候,西部山地属地中海式气候。死海中钾盐和溴蕴藏量丰富,磷灰石储量居世界前列。经济以采矿业为主,主要收入来源为磷灰石的开采。

叙利亚(Syrian)

叙利亚(Syrian)

西亚西部国家。西北临地中海,陆上与土耳其、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为邻。面积18万平方千米。人口1 840万(2002年),其中阿拉伯人占总人数的4/5,信奉伊斯兰教,国语为阿拉伯语。首都大马士革。最西部是西亚裂谷带的北延部分,具有地中海式气候;东为广阔高原,占全国土地的绝大部分,其南半部属叙利亚沙漠,北半部属于草原。矿藏有为数不多的石油、磷灰石、铜等。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大部分凭借灌溉,出产小麦、大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以及梨、李等水果。叙利亚是伊拉克基尔库克油田出海油管的过境地。

阿富汗(Afghanistan)

阿富汗(Afghanistan)

西亚最东部内陆国。面积65.23万平方千米。人口2 993万(2007年)。普什图语和波斯语为官方语言。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喀布尔。兴都库什山脉占全境面积的4/5。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矿藏以天然气与铁矿为主。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主要是农、牧产品加工,主要农牧产品有小麦、大麦、水果、羊毛。紫羔皮著名于世。从开伯尔山口经喀布尔,穿兴都库什山到马扎里沙里夫的公路,以及从坎大哈到赫拉特的公路,是南亚、西亚、中亚之间的重要交通线,具有战略意义。

以色列(Israel)

以色列(Israel)

西亚国家。位于巴勒斯坦地区。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西边有着与地中海相连的海岸线,南边则有亚喀巴湾。人口680万(2004年)。以色列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约旦大裂谷,以及内盖夫沙漠。地中海沿岸的海岸平原从北部的黎巴嫩边界一直延伸至南部的加沙,该地区土壤肥沃而潮湿,是农业和水果栽种的重要地带。海岸平原的东部是中央的高原地带,高原地带的北边是加利利山脉的山丘,更南边的地区是由许多小型而肥沃的溪谷地区所组成的撒马里亚山脉;再往南则是荒芜的朱代山丘地区。中央高原地带的东部是约旦大裂谷,属于长达6 500公里的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在以色列境内的裂谷是由约旦河、加利利海,以及死海所构成。内盖夫沙漠由大约1.2平方公里的沙漠组成,占据了以色列一半以上的土地面积,在地理上内盖夫沙漠属于西奈半岛的延伸。以色列是发达国家,多年的战争锻炼了军力,是中东地区的军事科技强国,奉行强硬的对外政策。工业主要有纺织、化学等。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

土耳其(Turkey)

土耳其(Turkey)

跨亚、欧两洲的国家。土耳其虽然在地理上主要属于亚洲,但政治上往往属于欧洲。亚、欧领土之间为黑海海峡。面积78万平方千米。人口7 200万(2006年)。伊斯兰教为国教。土耳其语为国语。首都安卡拉。大陆西起巴尔干,东至高加索,全长1 000英里,向北延伸至黑海,南部濒临地中海。大陆长达5 000英里的海岸线点缀着数处保存完好的爱琴海和地中海海滩。巍峨的大阿勒山高达5 165米,山顶终年积雪覆盖,景色最为壮观。气候类型变化很大。东南部较干旱,黑海被薄雾笼罩;地中海和爱琴海地区冬季温和,而多山的东部地区积雪期长达数月,异常严寒。一般来说,土耳其的夏季长,气温高,降雨少;冬季带来了降雪和冷雨。果园、麦田和水库储有充沛的雨水,葡萄园和去海滩游玩的人有充足的日照。气候多样性使得土耳其的农作物品种极为丰富。这里是世界上烟草、阿月浑子(开心果)、葡萄干和水果蔬菜的主要产地。

埃及(Egypt)

埃及(Egypt)

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部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面积100.2万平方千米。人口7 190万(2007年)。伊斯兰教为国教。国语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 642米。尼罗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 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 000平方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为12℃,7月平均气温为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月至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锰等。农业发达,主产长绒棉和稻米,产量均居非洲首位。炼油工业发达,其中原油独占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