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14:27:13

点击下载

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试读:

译者序言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医学博士、医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被誉为“我们期待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也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圣洛伦索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在儿童教育学领域独树一帜,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观念掀起了一场儿童教育的革命。蒙台梭利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儿童教育理论和方法超越了不同地域、民族、宗教和社会狭隘的界限,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她的教育著作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五大洲传播,以蒙台梭利命名和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校迅速普及和推广,成为20世纪儿童教育方面一个极其独特的现象。1936年出版的《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最为著名和流传较广的一部教育名著。

20世纪初,随着科学特别是医学的进步,一场促进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社会变革蓬勃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重视儿童的早期发育、卫生健康和心理成长。那么,儿童是谁?儿童与成人和社会的关系如何?重视儿童就要研究和发现儿童。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童年的秘密。儿童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儿童是人之父”,“现在应该开始重新‘了解你自己’”。蒙台梭利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在尊重儿童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为儿童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超自然”环境,使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正常化的发展,并在帮助儿童正常化发展的过程中,开展儿童教育。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拥有主观的心理生活。”“婴儿自出生起就有真正的精神生活”,灵魂的胚胎肉化成人,是属于“成长发育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的行为”。婴幼儿不仅有各种潜意识的本能,还有自然天赋的成长发育的心理图谱,有劳动本能和学习的自主意识。因而,“人有天生的行为自由,需要特别营造”。为儿童自然和自主的心理塑造,必须营造适合的环境,才能使儿童得到正常化的发展。否则,在儿童身上将出现心理扭曲和偏离,造成各种各样并影响到成人阶段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只有让儿童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进行正常化的活动,他们身上很多的疾病和病态才能够消失。”

因此,在“超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上,蒙台梭利指出,儿童长期“受到成人的压抑”,儿童与成人冲突的原因在于成人的自以为是和“先验”正确,儿童在不断地进行抗争。“成人拒绝接受儿童的心灵,替代了儿童。成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在用无益的帮助和暗示吹动儿童的心灵之灯并最终把它熄灭”,“成人对待儿童有一种特殊的虚伪。成人用牺牲儿童的需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对此成人不敢承认,因为它是无法容忍的”,“成人与儿童冲突造成的后果可以在人的一生中无限地扩展,它如同将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后泛起的层层涟漪”。蒙台梭利以热爱儿童之情大声疾呼:“父母不是儿童的建设者,而是守护者。……父母应该纯洁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心中的爱,理解这种爱是意识里最深厚的感情,不应该受到自私或懈怠的影响。”“忽视和忘却儿童的权利,折磨和践踏儿童,无视儿童的价值、权利和本性,应该引起全人类最强烈的反对。”

要正确对待儿童,变革是必然的。需要改变父母、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总而言之,要改变成人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在著作中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其中一个核心就是必须营造适宜的,而且是属于儿童的环境。她主张“教育要从出生时抓起”;“满足未成熟儿童的需要,放弃自己的要求,顺应他们的要求,这就是成人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对儿童教育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注重环境”;“应该为‘儿童的心灵得到解放’创造极为有利的环境,应该消除所有抑制他们行动的障碍”;“真正新型的教育就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对儿童的解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保护和扶植儿童,帮助儿童的成长。”教师要做好精神准备,“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摒弃发怒和傲慢的心理,应该知道谦卑和心怀仁爱……这些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放纵儿童的所有举动,完全放弃对儿童的评判,并且忽视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他们应该始终牢记自己是教师,他们的使命就是教育”。

儿童代表着未来,对于社会、文明和人类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不懈努力地工作,意味着在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的秘密。蒙台梭利发现了儿童时期的秘密,她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世界。或许,我们之中仍有许多父母和教师还不知道这个秘密,这也是翻译这本书的目的。

此版《童年的秘密》是根据最近一次意大利文版的内容翻译,该版增加了玛丽亚·蒙台梭利根据该书葡萄牙文版所补充的新内容。因此,这个译本的内容可以说是《童年的秘密》的全译本。

译文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如能蒙各位读者指出,当不胜感谢。梁海涛2007年5月于意大利

第一篇

第一章儿童的世纪

短短几年里,儿童看护和儿童教育方面出现快速惊人的进步,不仅仅是因为生活方式的变革,更与思想的觉醒密切相关。它不仅是19世纪90年代儿童卫生保健的进步,而且更突出的表现在儿童本身的个性有着新的表现,并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如今,如果不重视和了解儿童的生活,就不可能深入地研究医学、哲学或社会学的各个学科。

为此,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胚胎学对所有生物科学,甚至是人类进化的影响。就儿童而言,必须承认,儿童的影响远比人类反映的其他所有问题影响更大。

不是生理意义上的儿童,而是精神意义上的儿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是“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未来可能取得的进步。

瑞典作家和诗人艾伦·凯早已预言,我们的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

如果人们耐心查阅历史文献,就会无不巧合地发现,意大利国王维多利奥·艾玛努埃莱三世在1900年(世纪之交)因其父亲遇害继承王位时,他加冕的第一次讲话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在讲到新世纪新时代到来的时候,他就把它称为“儿童的世纪”。

或许,这些近乎预言般的表述反映出科学研究所揭示的问题,19世纪90年代,苦难中的儿童在传染病的肆虐中死亡,远远高于成人的十倍;儿童在学校遭受责罚。

然而却没有人看到,儿童本身隐藏着一个生命的秘密,它能够揭开人类灵魂神秘的面纱,虽然未知,但它却能帮助成年人解决个人和社会的问题。这种看法可以成为对儿童研究的新的科学的根基,其重要性可以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生活。儿童和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探寻潜意识中的秘密,开启了一个过去未曾知晓的研究领域,虽然它无法解决所有困扰现实生活的问题,但却能够帮助理解儿童内在的表现。

可以说,心理分析超越了在心理学中曾被认为无法超越的意识表象,如同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海克力斯神柱,神话中它代表着走向神柱之外世界的边缘。

心理分析超越了这一切,它探入潜意识的海洋。如果没有心理分析的发现,就很难想象精神意义上的儿童对深入研究人类问题所做的贡献。

众所周知,心理分析在原理上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新方法,因此它最初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心理分析学一个真正杰出的成就,却是发现潜意识对人类行为的支配能力。它近乎是一种深入意识的背后,对心理反应的研究,解答那些完全与陈旧思维相反的、内在潜藏的事实和意想不到的现实。因此,心理分析展示了一个巨大未知世界的存在,而且可以说,这个未知世界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但是心理分析没有解说这个未知世界,它仅仅迈出海克力斯神柱,却没有畅游辽阔的海洋,就像希腊预言一样只给予了人们一种启示,因此它也使弗洛伊德将心理分析局限于病理学的范畴。[1]

早在19世纪夏尔科的时代,人们就在精神病学领域谈到了潜意识。

由于混乱复杂的因素内在沸腾,需要透过表面寻找出路,潜意识就此为它打开了一个通路。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它从心理疾病的深层次中暴露出来。所以,在潜意识中与意识表现不一致的各种怪现象,被简单地认为是病症。弗洛伊德反其道而行之,他借助一种出色的方法,找到了深入潜意识的道路,但是,他也只是停留在病理学的范畴。然而,有哪些正常人会接受心理分析的痛苦测试?接受一次对灵魂的手术呢?因此,对待病人,弗洛伊德从心理学的角度推断结果,而且大部分是在一个反常规基础上做出的个人推断,但这些推断构架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弗洛伊德想象潜意识的海洋,但却未能探索,他把潜意识看作是疾风暴雨的海峡。

弗洛伊德的理论是不全面的,治疗病人的方法也不是完善的,因为它不可能治愈各种“灵魂的疾病”。积淀古老经验的社会传统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普遍性竖起了屏障,而一种全新启迪的真理却应该打破传统,如同客观事实突破表象一样,或许探究这一巨大的客观事实,需要临床治疗技术或理论推理以外的东西。儿童的秘密

或许探究广袤的未知世界涉及不同的科学领域和概念定义,需要从人的源头开始研究,解读在儿童心灵与外界环境冲突中的行为表现,发现戏剧性或悲剧性的斗争秘密。在这场斗争中,人的灵魂变得扭曲和阴暗。

心理分析学已经触及这个秘密。利用心理分析手段一个最惊人的发现,就是找到精神病远在儿童时代的根源。潜意识唤起的回忆所表现出的童年痛苦并未被人们普遍了解。相反,它与主流看法相去甚远,但这是心理分析学最震惊人心的发现。这种痛苦是纯精神层面的,潜移默化的,能够完全在不经意中实质性地造成心理病态的成人个性。这是一种成人主导儿童,对儿童自发行为造成的压抑,而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成人就是母亲。

需要明确区分心理分析交叉在一起的两个不同的研究层面。一个层面是比较表面的,它来自个人本能与周边环境条件的碰撞,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因而经常与本能愿望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并不难在意识的范畴里对隐藏在下面的干扰因素溯本求源,因此它是可以治愈的。另一层面则是深层次的,是童年的记忆,它并不是人与所处周边社会环境的冲突,而是儿童与母亲的冲突,可以泛泛地说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冲突。

心理分析学刚刚触及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冲突问题,它与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密切相关,鲜有实例,而且被简单地当作一种不太重要的既往症,即对疾病原因假设性的解释。

但是,人们已经认识到,治疗所有的疾病,包括身体疾病,都有其儿童时代所发生事件的重要原因,那些由于儿童时代所导致的疾病往往是最严重和最难治愈的。因此,可以说,儿童时代是疾病孵化的温床。

然而,尽管治疗身体疾病已经发展成为不同门类的科学,如儿童卫生保健、育婴学,甚至还有优生学,而且实现了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的社会变革,但是心理分析学却没有任何发展。成人心理的严重紊乱和成人与外部世界冲突激化的儿童时代根源已经被证实,然而却没有人对儿童生活采取任何实际的行动。

或许因为心理分析只专注于探查潜意识的手段,这种手段可以在成人中发现,但在儿童面前却成为一种障碍。对儿童不能适用同样的手段,他们不可能回忆童年,因为他们就处在童年。需要观察他们而不是探查他们,需要从心理的角度观察他们,以此尝试揭开儿童与成人和社会环境关系中的冲突。很明显,这种观察角度摒弃了心理分析的手段和理论,从一个全新视角观察在社会环境中的儿童。

这里不是讲述需要如何穿越探查病者荆棘的狭隘,而是放眼人类生活的现实,关注精神意义上的儿童,它是人自降生后,人生发展过程的实际问题。人类历史未曾书写过人的心理历程,“敏感的儿童”遇到了障碍,置身于无法避免的和比他强壮的、主宰他、不理解他的成人的冲突之中。描述带给儿童未经开垦而且脆弱的心灵所造成的莫名痛苦,至今仍是一片空白,这些痛苦使儿童在潜意识中自认为是不同于自然造就的低等人。

提出这一复杂的问题,与心理分析学无关。心理分析局限于疾病的概念和治疗的药物,而与心理分析相比,精神意义上的儿童问题包括预防,它是一般普遍的儿童疗法,有助于克服障碍,避免冲突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因为障碍和冲突造成的后果是心理分析学主治的心理疾病,或是心理分析学认为的,可以影响所有人的一般性精神失常。

由此,围绕儿童问题诞生了一个全新、独立,或许是唯一与精神分析学并行的学科。它实际上是一种对“儿童精神生活的帮助”,是完全正常化的教育,但是它的特点是深入儿童未知的心理世界,同时唤醒成年人,因为在儿童面前,成人的行为往往出自错误的潜意识。注释

[1]夏尔科(Jean-Martin Charcot, 1825—1893),法国著名的医学教师和临床医学家,现代神经病学的创建人。他也是弗洛伊德的老师。——译者注第二章被 告

关于成人心理紊乱的根源,弗洛伊德用“压抑”一词论述,其实这个词已经说明了问题。

儿童不可能像一般人一样正常成长,因为他受到成人的压抑。“成人”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儿童在社会中是被孤立的。因此,当成人影响他时,这个成人马上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成人最贴近儿童,首先是母亲,其次是父亲,还有教师。

社会赋予成人一个反向的任务,即由成人负责儿童的教育和成长。然而,在深入探查内心灵魂时,人们才发现,那些曾被认为全人类守护者和乐善好施的人们却应当受到控告,他们应成为“被告”。这些人是儿童的父亲和母亲,很多人是教师和儿童的监护人,因此,受到控告的可以认为是成人,也就是对儿童负有责任的整个社会。这种意想不到的控告发人深省,就好像末日审判中神秘和严厉的声音:“你究竟是怎么对待我托付给你的孩子的呢?”

被告的第一个反应是辩护、抗议:“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孩子是我们的爱,我们已经尽心竭力去照顾他们。”这里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主观意识的,另一个则是潜意识的。辩护是自然的,由来以久,可以不必重视。这里我们所关心的是控告,或者说是被告。被告忙于改善对儿童的看护和教育,他们陷入了一个到处是问题的迷宫,一个开阔但却是没有出口的森林,他们不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

那种对儿童有益的理论应始终保持对成人的控告,毫不留情,毫不例外。

就这样,控告能够立即成为备受关注的中心。它不是指摘非主观愿望所犯的错误,不是指出可能会羞辱他人的缺点和不足,而是指摘那些潜意识的错误,把错误放大,继而发现自我。而发现自我和运用未知才能获得每一次真正的进步。

人们每次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态度都是抵触的。每个人面对主观意识错误受到的批评都感觉不快,但对待无意识的错误却热情关注,因为无意识的错误包含着可以完善和超越已知的秘密。正如中世纪的骑士,他可以因为一点小小的指责受到打击而进行决斗,同时他会跪拜在祭台前谦卑地说:“我错了,我在所有人面前声明,是我一个人的错。”圣经故事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例子。为什么在尼尼微的众人汇聚在约拿的周围?为什么所有人,从国王到平民百姓,都那么热情地加入约拿先知追随者的队伍?而约拿却指责这些人是可怕的罪人,并告诉他们,如果不归依的话,尼尼微将被毁灭。又如,为什么圣约翰能够召唤众人到约旦河边,他用什么样的甜蜜咒语招来如此众多的人?而他却把所有人称作“蛇蝎之辈”。

这就是精神现象。人们跑去听他人指责,跑去同意和认可这些指责。有些指责甚至是尖刻和莫须有的,但它却能够从深层中唤醒潜意识,使潜意识与主观意识相结合。所有精神的拓展都是为了觉悟,获得过去不曾拥有的东西,如同文明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发现的前进历程。

那么,对待儿童,为了把他们从精神生活的危险中拯救出来,需要做与当今不同的事,首先要向前迈出关键、重要和决定性的一步,那就是改变成人。他们的确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他们也表明热爱孩子,甚至可以牺牲自己,他们也承认面对的问题难以克服,但是他们必须另寻出路,求助已知、主观愿望和意识以外的东西。

儿童也存在着未知世界,儿童的内心灵魂中总有一部分是鲜为人知的,人们必须去了解。儿童也需要发现自己的未知。除了心理学和教育学观察和研究意义上的儿童,还有未知意义上的儿童,需要探索,充满热情和献身精神,就好像有人知道了藏金子的地方,会跑到那个不知名的地方,挖掘宝贵的金子一样。成人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去寻找隐藏在儿童内在灵魂中那些未知的东西。每个人都应该去做这项工作,不分等级、种族或国家,它可以挖掘出人类精神进步“不可或缺的元素”。

成人不了解儿童和青少年,所以才会与他们发生持续不断的冲突,解决的办法不是让成人学会理智,或是补习欠缺的文化知识。绝非如此。应该是另一个出发点。成人需要自我认识到阻碍他们真正“理解”儿童和尚未意识到的错误,如果他们不具备这种心态和心理准备,就不可能进步。

自我觉悟并非想象的那么困难。尽管错误是无意识的,但却是令人痛苦的,稍做暗示便会令人感到非常必要,好像脱臼的手指需要复位一样,因为人们会感到手不能正常工作,痛苦不会消失。所以,错误一旦出现,需要立即矫正意识,长期的软弱和痛苦都是不能容忍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就变得容易了。一旦我们相信,我们过去太夜郎自大,自以为无所不能,那我们就有可能去关注和承认儿童有别于我们的心理特性。

与儿童相比,成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是自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他们是从自我的角度看待精神意义上的儿童,所以对儿童的错误理解也就越来越深。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成人把儿童看作是一个“空虚的生命”,需要通过努力把它填满,如同一个“没有能力和无助的”人需要他们做所有的事情,好像一个“没有内心主导”的人需要他们一点点从外部引导。总之,成人就好像儿童的造物主,从与他们的关系中考虑儿童行为的好坏,成为好坏善恶的试金石。他们永远是正确的,他们代表着好,儿童必须以他们为榜样,所有与成人性格特点相佐的东西都是坏的,成人要立即去纠正。

这种态度在潜意识上抹杀了儿童的个性,而成人却还自以为是热心、关爱和奉献。第三章生物片断[1]

当沃尔夫发现胚胎细胞分裂时,他向人们展示了生命诞生的过程。同时,他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活生生的、直接观察的方法,表明[2]细胞内部存在着既定生成的指令,他打破了莱布尼兹和斯帕兰札尼[3]关于生命形式已存在于胚胎之中的生理学思想。当时的哲学流派认为,受精卵即生命在原始形态中尽管不完善,但生命本身的雏形已经形成,只要放在适当和有利的环境中,它就可以发育成长。这种观点来自对植物种子的观察,种子在两片子叶中已经包括了幼小的植物,可以看到根和叶,埋在地下后,就会按既定的一切发育成长为一棵植物。所以,人们设想动物和人也是同样的过程。

然而,在发明显微镜以后,沃尔夫在观察生命体如何形成时发现,生命的原形只是一个简单的胚胎细胞,在可以看到肉眼所看不到的物质的显微镜下,没有任何生命雏形的存在。两个细胞结合形成的胚胎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液和细胞核,看上去它与其他细胞没有区别,而其他细胞只是原始形态的简单细胞,没有变化。但是,生物不论是植物或是动物,都来自原始细胞。我们过去在发明显微镜之前所看到的,即种子中的幼小植物,已经是胚胎细胞发育成的胚芽,完成了结果的阶段,果实落地撒下的是已经成熟的种子。

在胚胎细胞中,存在着一个极为个别的特征,即细胞快速分裂和按预定的图谱进行分裂。这种既定图谱在原始细胞中没有任何物质的表现。在细胞内部,只有极小的东西,即决定着遗传关系的染色体。

可以看到,动物胚胎初期,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然后又分裂成为四个细胞,依此分裂下去,直到形成一个空洞的球体,称为桑葚胚。然后胚胎内屈为两层,中间开口,形成一个双壁的腔体(原肠胚),通过不断增殖、内屈、分化,发育成为结构复杂的器官和组织。因此,胚胎细胞尽管看似简单、透明、没有任何物质图谱,但它却按自身的非物质指令非常顺从地工作,就好像忠实的仆人,熟记交给他的工作并去执行,因此,不需要任何书面的东西说明他所领受的秘密指令。图谱通过不知疲倦的细胞活动表现出来,而且只有在工作完成时才能看到,而在完成的工作之外则什么也没有了。

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的胚胎中,第一个形成的器官是心脏,或者说是即将成为心脏的器官,它最初是一个有节奏、按指令开始搏动的囊泡,母体心脏每跳动一次,它跳动两次。它不知疲倦地持续跳动,是帮助身体所有组织形成并富有生命力的发动机。

这是一种隐性的整体工作,非常神奇,它自我完成,是从无到有的奇迹。那些充满智慧和生命的细胞从来不会出错,按照分工深入地分化,有的形成软骨细胞,有的形成神经细胞,有的形成皮肤表层细胞,使每个组织各就各位。这种造物的神奇是被深深隐藏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大自然把它严密地包裹,只有大自然自己可以打开,而打开时,大自然带给世界一个成熟的生命,宣告一个生命的诞生。

但是,生命的诞生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肌体,它也像“胚胎细胞”一样,同时包含着特定的、潜藏的心理机能。新的肌体不仅是器官的运动,还有其他官能,如本能。本能不可能包含在某一个细胞之中,它存在于一个生命的肌体里,一个诞生的生命之中。如同每个胚胎细胞拥有肌体结构的图谱,人们不可能事先看到它,而每个新生的肌体,不论属于哪一个物种,哪一种生物,甚至是昆虫,都具有心理本能的图谱和与周边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官能。

蜜蜂神奇的本能使它们组成一个复杂的群体,这种本能不可能在虫卵或幼虫时期表现,只能在成虫时表现出来。鸟类的飞翔本能是在出生之后,而不是出生之前表现的,可以依此类推。

因此,新的生命形成后,就会被某些神秘的东西引导,让它行动,给它特征,使它工作,去适应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不仅提供了肌体生存的手段,还诱发每个动物履行它自身神秘的使命,不是在大自然中简单地生存,而是采取必要的手段维系自身的世界与和谐。所以,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外部环境。

每个生命肌体都有适宜的“超心理”机能,天地之间已经冥冥做出的安排。这种高级的机能已经存在于新的生命之中,在动物界尤为明显。刚出生的动物温顺,因为它是羔羊;另一个动物凶猛,因为它是狮子。这个昆虫严守纪律辛勤工作,因为它是蚂蚁;另一个昆虫只会孤独地吟唱,因为它是蝉。

新生儿也同样不简简单单是一个活动的躯体,它还是一个精神的胚胎,有着潜藏的心理指令。虽然人与所有其他生物在“心理世界”上有所区别,但如果认为只有人没有心理发育成长的图谱,那是非常荒谬的。

人的精神深深地潜藏着,不同于动物的本能可以在行为上马上表现出来。人的行为不像动物行为受既定的本能主导,它是一个非常自由的空间,需要特别去营造。每一个人都在自我营造中发育成长,因而是不可预知的,过程复杂、艰难,难以触摸。因此,儿童的内在灵魂存在着秘密,如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向我们逐渐展示,我们是不可能了解的。正如胚胎细胞分裂一样,如果没有图谱就没有一切,但是这个图谱没有方法可以揭示,只能在肌体形成之后才看得到。

所以,只有儿童才可能向我们揭示“人类自然图谱”。

但是,每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都是微妙的,儿童的心理生活需要保护,需要有像大自然保护生物胚胎一样的环境。

大地上听到一个颤抖的声音,从未听到的声音;发自喉咙,从未颤抖的喉咙。是人,曾经活在黑暗之中;眼睛从未见到一线光明,在最底的深渊。是人,曾经活在寂静之中;没有声音,哪怕是极细微的,也从未聆听。我听到,人曾经真的在水中生活;奇妙温暖的水,突然从冰面下涌出。[4]他讲,肺从来没有呼吸过(坦塔罗斯本来可以轻松一些),但它是活的。空气突然舒展开他原本合拢的肺。于是,人开始哭喊。大地上听到一个颤抖的声音,从未听到的声音;发自喉咙,从未颤抖的喉咙。他曾经是一直休息的人,谁能想象,那是绝对休息吗?他在休息中不费力地咀嚼,因为有其他人在为他咀嚼;他沉寂在自己的胎中,因为有其他生命的肌体为他提供充足的热量;即使是他娇嫩的肌体也不需要防卫毒菌侵害,因为有其他肌体为他工作;他只有心脏需要工作,成为心脏之前已经在跳动。是的,在他还不存在时,心脏却在跳动,比另外一个心脏跳动快两倍。我知道,那是一个人的心脏在跳动。现在,他一个人前进了,承负起所有的工作;受到光线和声音的侵扰,最幼小的身体开始辛劳,发出最强烈的呼喊:“你为什么抛弃我?”这是人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耶稣死了,耶稣升天了!注释

[1]沃尔夫(Kaspar Friedrich Wolff, 1733—1794),德国胚胎学家,现代个体发育理论的奠基人。提出“渐成论”,即早期胚胎中没有预先存在的结构,胚胎的四肢和器官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渐变过程而形成的。——译者注

[2]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译者注

[3]斯帕兰札尼(Lazzaro Spallanzani, 1729—1799),意大利生理学家。在微生物及身体的各种机能与动物繁殖的研究方面作出贡献。——译者注

[4]坦塔罗斯,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之子,起初得到众神的宠爱,后因变得骄傲自大,侮辱众神,被打入地狱,永远受着痛苦的折磨。以其名喻指受折磨的人,以“坦塔罗斯的苦恼”喻指能够看到目标却永远达不到目标的痛苦。——译者注第四章新 生 儿超自然环境

新生儿出生后,不是进入一个纯自然环境,而是走进人文环境,走进了人类的生活。这是一种“超自然环境”,建筑在自然并借助自然的基础之上,为人类生活提供可贵的帮助,同时又使其更容易适应自然。

然而,人在降生时开始从一种生活向另一种生活过渡,尽一切努力去适应生活,但人类文明为新生儿又提供了什么样的帮助呢?

人从降生起生命形式的根本转变,要求人们用科学的方法对待新生儿,因为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出生时那样遇到如此痛苦的冲突和反差。

但是,没有任何东西为这种痛苦的转换做出顺利的安排,人类文明史中本应在开篇的第一页讲述文明的人如何帮助生命的诞生,但至今仍是一片空白。

或许很多人以为当今的文明世界已经非常关注新生儿了。

是这样吗?

当婴儿出生时,大家都会为作母亲的担心,会说作母亲的受苦了。难道婴儿就没有受苦吗?

大家都想着,作母亲的累了,需要让她的周围光线暗一些,安静一些。

难道婴儿就不需要吗?他来自一个从来就没有一丝光线和一点点声音的地方。

所以,应该为婴儿安排一个光线较暗和非常安静的环境。

他曾经在没有任何干扰和恒温的环境中发育,液体均匀温和,专门让他休息,也没有一丝光线和一点点声音,而现在却突然从液态环境转换到空气环境之中。

婴儿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嫩弱的眼睛从来没有看到过光线,耳朵曾经感受的也只有深渊般的寂静。那么,成人是如何对待婴儿的呢?

婴儿直到降生那一刻,始终在母亲身体的“襁褓”里,没有被触摸过。那么,成人是如何对待婴儿焦躁不安的身体呢?

婴儿从液态环境突然转入空气中,没有经过像蝌蚪变成青蛙那样逐渐变化的过程。

那个娇嫩的身体与硬物无情地碰撞,被成人不灵活的手来回摆弄。

人们在家里几乎不敢碰那个娇嫩的身体,他太脆弱了。亲戚和母亲都担心地看着他,把他交给“有经验的人”照顾。

但是,有经验的人也不是始终能够小心翼翼地照顾这个娇嫩的小生命。只有一双强有力的手稳稳地抱住婴儿是远远不够的。

要照顾这个弱小的婴儿,必须做好准备。护士在照顾成年病人之前,为了解如何移动病人身体,或者如何细致地涂药膏或绕绷带,不是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吗?

为什么对婴儿做不到。

医生在处置新生婴儿时并不是特别小心谨慎,当新生儿绝望地哭叫时,所有人都会开心地笑。那是他的声音,哭叫是他的语言,他用哭叫清洁他的眼睛,扩张他的肺。

婴儿一出生马上被包裹起来。

过去婴儿被紧紧包裹在襁褓里,就好像被打上石膏一样。可怜的小生命,僵直地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不能活动。

然而,在婴儿出生时和第一个月里,真是没必要包裹婴儿。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婴儿服装的发展,我们就会看到其中渐进式的变化,从过去硬实的襁褓到轻便的套衣,衣服逐步减少,再发展下去,婴儿的衣服可以完全不需要了。

婴儿应该像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一样裸露着。绘画和雕塑作品中的天使都是裸体的;圣诞马棚中,圣母玛丽亚敬拜和抱在手上的圣婴也是裸体的。

实际上,婴儿需要温暖的外界环境,而不是衣服。由于婴儿出生前一直在温暖的母体内,本身没有足够的热量适应外界的温度。大家都知道,衣服只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如果外界环境是温暖的,衣服就阻碍了婴儿身体从外界环境接受热量。

我们可以看到,刚出生的小动物身上有一层绒毛或皮毛,母亲用身体护住和温暖它。

我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过分坚持。我相信,在交流的时候,美国人会对我说他们在美国是如何如何照顾新生儿的;德国人和英国人会质问我,为什么我无视他们在医学和护理学方面取得的进步。但我要说,我知道这些事情,我研究了这些国家更多的东西和取得的进展。然而,各国仍然缺乏真正迎接新生命诞生应有的心理准备。

人们的确做了很多,但是,如果无视过去曾经是未知的东西,不在过去认为已经足够或不可逾越的内容基础之上增添新的认识,那还算什么进步?如今在世界各地,人们对婴儿还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我还想讲另外一个方面。尽管我们深爱着孩子,但是我们几乎从婴儿降生那一刻起就对他们有一种防范的本能。它不仅仅是防范的本能,还是一种自私的本能,驱使我们保护自己拥有的东西,哪怕是毫无价值的东西。

自婴儿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在照顾孩子时就反映出,不要让孩子搞破坏,不要弄脏东西,不要让人讨厌。是的,就是要防范孩子。

我相信,当人类充分理解儿童的时候,才能找到更加完善照顾他们的方法。

在维也纳,人们对护理新生儿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新生儿的婴儿床部分加热保温;设计用一次性的吸收性材料做婴儿床的垫子。

但是,对新生儿的护理不应该只停留在预防婴儿死亡和隔离病菌上,比如当今在最现代化的医院里,护士在接触婴儿时都要戴口罩,以防止口中的细菌传染给婴儿。

这里还有婴儿出生后的“儿童心理照管”问题,在看护儿童时让儿童容易适应外部世界的问题。

为此,要改变人们对新生儿的态度,需要在医院训练,向家长进行宣传。

在富有的家庭,人们还想着华丽的摇篮和花边刺绣的婴儿装。但是,那就如同在想,按照这个标准,如果他们习惯打孩子,那么打那些富家孩子也需要用金手柄镶珍珠的鞭子。

对新生儿如此地奢华表明,他们完全忽视了婴儿的心理。家庭的富有应该用于更好地改善婴儿健康,而不是为条件优越的婴儿提供奢侈的享受。对婴儿最好的护理莫过于有一处远离城市噪音的地方,相对安静,光线柔和而且可以调节。温暖恒定的温度,如同在接生室一样,人们应该安排一种适合婴儿裸体的环境。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移动和搬动婴儿,要尽量减少用手接触他。应该借助一种轻软的东西提起儿童,如加厚柔软的网状吊床,托住婴儿的全部身体,使其体态好像在出生前一样。

这些撑托婴儿的东西要轻拿轻放,动作轻巧有素,垂直或水平移动婴儿更要特别当心。护理学已经做过类似的研究,有专门抬起病人和水平缓慢移动的方法,而且它是护理病人最基本的技巧。已经没有人再垂直地抱起病人,而是用柔软的支撑物垫在身下再移动病人,这样病人水平方向的体位就不会发生变化。

新生儿也像病人,如同其母亲一样,他刚刚度过死亡的危险期,看到他活着的那种喜悦和满足也同样是一种危险过后的心理放松。有时婴儿出生时几乎窒息,需要用人工呼吸马上救治;有时因为皮下出血头部肿块变形。但是,新生儿和成年病人不能混淆而论,婴儿的需要与病人不同,这个从虚无中走来的小生命,在用他最初敏感的心理去感受,做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适应环境的努力。

对新生儿的态度不应是怜爱,而应是对造物神奇的崇敬,应是对我们感知范围内还存在无限神秘的崇敬。

我见到过一个窒息的新生儿,刚刚被救过来,就被放在一个地上的水盆里,在快速沉入水中的时候,婴儿马上睁开眼睛,身体颤动,伸直四肢,好像人跌倒时的反应一样。

这是他第一次经历恐惧。

触摸和搂抱婴儿的动作和婴儿敏锐的感觉应该让我们思考,这使我们联想起天主教牧师在祭台上摆动圣器。他用洗净的双手,一会儿垂直摆动,一会儿又水平摆动,中间停顿,手法讲究,好像经过深思熟虑;那种手法就好像手中承接着巨大的力量,使他不得不时时停下。当牧师把圣器放下后,他便跪下来顶礼膜拜。

一切都在安静中进行,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映射出微弱的光芒,一种充满寄托和高尚的氛围萦绕在神圣的殿堂里。那么,新生儿也应该生活在类似的环境之中。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对婴儿和对其母亲的护理,试想一下,如果对待其母亲像对待新生儿一样,那我们就会明白我们所犯的错误。

人们不让动新生儿的母亲,而新生儿被带离其母亲,因为怕新生儿打扰她。新生儿只有在喂奶的时候才会被带回到其母亲身边。在带来带去的过程中,人们给婴儿穿上配有锦带和刺绣花边的漂亮衣服,新生儿被摆弄,甚至震动,这等于强迫刚刚生产的母亲马上站起来,穿起正装参加宴会。

成人把婴儿从摇篮中抱出来,齐肩高高举起,然后又放到其母亲身边躺下。有谁敢想象让产妇这样运动?人们习惯认为,婴儿没有意识,没有意识自然也就没有痛苦和欢乐,所以,小心翼翼地对待婴儿毫无意义。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尽心竭力护理那些危重和失去意识的成年病人呢?

原因是救护的需要,而不是这种需要的主观意识。与人的生命其他年龄阶段相比,正是因为这种需要,科学和情感给了更大的关注。

错了,这不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解释。

实际上,人类文明史上对生命初期的理解还是一片空白,是一张白纸,还没有人书写,因为没有人仔细思考过人最初的需要。尽管我们每天从很多的经验教训中逐渐意识到警世的真理,如婴幼儿期(包括孕期)的问题会影响人的一生,胎儿和幼儿的健康能够影响到成年后的健康和人种的健康(如今已被公认),那为什么我们没有重视出生问题,没有重视这个人生命中最难克服的危机呢?

我们对新生儿没有感觉,对我们来说,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当他来到我们这个世界时,尽管我们创造的世界是为了他,但我们却不知道如何欢迎他,而他要将世界发展下去,取得超越我们的进步。

所有这一切让我们想到《约翰福音》所说:

他来到这个世界世界为他创造但世界却不认他他来到自己的家但家人却不认他第五章天赋本能

高级动物,即哺乳动物受本能驱使,都非常注意他们后代的哺乳期。以一只温顺的家猫为例,它会把刚出生的幼仔藏在某个昏暗幽静的地方,对幼仔非常小心,生怕幼仔被人看到。一段时间过后,活泼可爱的小猫才会跑出来。

完全自由生活的哺乳动物更加细心照顾它们的幼仔。绝大部分哺乳动物都过着群体生活,但雌性在预产期时会离开群体,寻找一个僻静隐蔽的地方。产仔后,会单独喂养一段时间,时间长短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二三个星期、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作为雌性的母亲对这些小生命马上担当起护士和助手的角色。新生的幼仔不习惯充满光线和噪音的环境,于是母亲会把它们带到一处幽暗的地方。尽管幼仔在出生后已经具备所有官能,能够站立行走,但是母亲仍然精心照顾和教导它们,仍然把它们隔绝在群体之外,直到它们完全掌握了本领和适应了环境。之后,母亲才会把它们带回群体,与它们的同类共同生活。

不论是马、野牛、野猪、狼还是虎,尽管哺乳动物种类繁多,但是这种母性关怀却是基本相同的,非常令人感动。

母野牛会远离她的群体,独自一个带着它的幼仔,宠爱它,照顾它。小野牛冷了,它会用前爪护住;小野牛脏了,它会耐心地把小野牛的皮毛舔得光滑干净;哺乳时,它会三条腿站立,方便小野牛吃奶。之后,母野牛把小野牛带回群体,仍然继续耐心地为它哺乳。所有雌性四足哺乳动物都是一样的。

雌性动物在临产前几个月不仅要找一处单独的场所,而且还要忙着为幼仔准备营造一个安乐窝。例如,母狼隐藏在昏暗的密林深处,或许找一个岩洞作为栖身之地。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母狼会挖一个洞穴,或在空心的树干里筑窝,或用柔软的东西,甚至咬下自己胸前的毛造窝,这样也方便为小狼仔哺乳。母狼一次能产下六到七只幼仔,幼仔出生时闭着眼睛,听不到声音,母狼把幼仔藏起来,哺育它们,而且从来不抛弃它们。

在哺乳期,所有母狼对靠近狼窝的动物都表现出很强烈的攻击性。

动物被圈养后,这种本能发生了变异。母猪会吃掉自己的幼仔,而母野猪却是动物中最温柔和亲切的母亲。被关在动物园笼中的母狮,有时也会吃掉自己的小狮子。

因此,动物天赋的保护本能只有在能够完全自由地反映基本本能时,才会正常地展现出来。

本能驱使的逻辑明确而简单:刚刚出生的哺乳动物在与外界环境“初次接触”时,需要特殊的帮助,必须考虑到这是一段生命刚刚开始的非常时期,生命经过巨大的努力来到世间,需要休息,同时它的各种官能刚刚开始活动。

在此之后进入所谓婴幼儿期,也就是生命的第一年——哺乳期,即世间生活的初期。

雌性动物远离群体对幼仔的照顾不仅仅局限在身体上。母性还要努力唤起新生命深处的心理本能,造就“另一个同类”。光线柔和远离噪声之处是最好的地方。在哺乳的同时,母亲监督着幼仔,帮助和关怀幼仔健康地成长。例如,小马驹随着四肢逐渐强壮,开始认识和跟随母亲,弱小的身体在遗传基因作用下开始表现出马的特征,但是母马却不会让任何人看见在变成小马之前的幼仔;母猫同样也不会让别人在它的幼仔睁开眼睛和站起来之前,也就是成为小猫之前,观察研究它的幼仔。

很明显,大自然关心这个巨大的工程并做了细致入微的安排。母性照顾新生命的使命远远超过身体的范围,她用最体贴的爱和关怀等待唤醒新生命潜藏的本能。

同样也可以说,通过对新生儿必须而且是不遗余力的、最精心的照顾,我们在等待人的精神的诞生。第六章灵魂胚胎肉化成人“肉化成人”一词是把新生儿看作灵魂,肉化人身后来到世间。这个概念是基督教最神秘和神圣的境界之一:圣灵化作肉身,成为人,祷告词是“et incarnatus est de Spiritu Sancto; et homo factus est”。

科学认为,人从虚无中来,他开始就是肉身,而不是肉化成人。只是组织和器官的发育演化构成了人的生命。但这也是一个谜:为什么那个复杂和有生命力的肌体从虚无中来?我们的目标不是停留在类似的思考上,而是要挖掘事实,深入到表象的背后。

在对新生儿护理时,必须非常注重新生儿的“精神生活”。如果说新生儿已经有精神生活,那也是在他出生后的第一年或更晚才有的。当前,对婴幼儿护理所取得的进步不仅是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还有他们的精神生活。今天人们都在说:教育要从出生时抓起。

很明显,“教育”一词在这里并不是教学的概念,而是帮助婴儿心理的发展。

今天,人们可以想到,婴儿自出生起就有了真正的精神生活,它分为意识的和潜意识的;潜意识里充满着冲动和心理活动,早已成为大众普遍谈论的话题。

但是,尽管把潜意识局限在浅显的基本概念里,我们也可以姑且认为,婴儿已经具备本能活动,既有消化功能,也有心理功能,如同哺乳动物的幼仔,它们能够迅速并且内在实现其物种的特征。但是,与其他动物幼仔相比,婴儿在运动功能上好像发育较慢。婴儿在降生的一瞬间便能感觉到光线、声音、触摸,等等,感觉器官开始活动,而运动功能却还不健全。

因此,应该以新生儿的形态作为考虑问题的重要出发点。婴儿出生时没有行为能力,而且要持续较长时间,婴儿不能站立,需要像病人一样护理;婴儿不会说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能发出的声音只有哭叫和疼痛时的喊叫,就像人们需要救助时那样的喊叫,要他人跑过来帮助。

只有经过较长的时间,几个月、一年或更长的时间,那个躯体才能站立和行走,那时,他已经不再是像病人的躯体,而是一个幼儿的人的躯体。经过数月或数年的时间,那个声音才会是能够讲话的人的声音。

现在,我们用肉化成人一词所讲的是成长发育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的行为。肉化成人是一个通过某种能量可以激发无活力的躯体,给躯体的四肢肌肉、发音器官提供自主行为能力的神秘过程,由此人化作肉身。

婴儿出生后很长时间内没有行为能力的问题非常令人思考。那些哺乳动物在刚出生后或在出生后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站立和行走,寻找母亲,尽管声音微弱、不完美,甚至是可怜的,但它却能发出同类的语言。小猫真的发出喵喵声,羊羔咩咩叫,小马驹确实会嘶嘶地啼叫。它们在寂静的世间试着发出微弱的声音,人们听不到刚出生的小动物嘶叫和哀嚎。它们行为的准备期是非常快的,准备很容易,可以说,动物肌体在出生时已被本能激活,本能决定了它们的行为。人们都知道,幼虎如何跳跃,一只刚出生站立起来的小山羊是如何蹦跳的。因此,任何刚出生的小动物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躯体,它还包括了一些功能,不是生理器官的功能,而是受本能驱使的功能。所有本能通过活动表现,代表着动物物种的特征,与动物的身体外观相比,本能表现出的物种特征更是不变的和独具特色的。

简言之,动物的特征不是外观而是灵性。

所有这些非植物性功能的特征,我们可以笼统称为“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已经存在于刚刚出生的动物中。但是,为什么婴儿却没有这种灵性呢?

有一种科学理论认为,动物的本能活动是同类动物代代积累经验和遗传的结果。那么,人为什么如此落后,不能从祖先遗传呢?人早已经能够直立行走,讲复杂的语言,完全可以遗传给自己的后代。人的心理生活极为丰富,与其他物种的生命完全不同,所以很难想象为什么只有人没有心理发育的图谱。在这种矛盾下面,肯定隐藏着某种真理。人的心理可以完全深藏不露,不会像动物本能那样,通过既定的行为表现出来。

不受动物固有的引导本能驱使的事实说明,人有天生的行为自由,需要经过特别营造,需要每个人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去创造,因此它是难以预知的。在这里我们举一个不太贴切的例子,用我们生产的物品进行比较。有些物品用模具或是机器快速批量生产,完全一样。有些物品则是手工精雕细琢,各不相同。手工制作的价值在于每件物品都留有制作者的痕迹,比如,刺绣艺人的手艺,艺术作品的天才创作。

可以说,动物和人的灵性差别在于:动物是批量生产的,每个动物会立即繁衍出同类动物固定一致的特征。而人是手工制作的,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创造的精神,创造使人成为大自然的艺术杰作。但是,这个工程是缓慢长期的,在外象表露之前,需要不间断地做内在的工作,不是固定种类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因此,它是一个谜,会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正如艺术作品在向公众展出之前,艺术家会把作品一直藏在画室里倾心制作一样。

不断工作形成人的个性特征是肉化成人内在的工程。尚没有行为能力的人是一个谜,在这个没有行为能力的躯体里,包含着所有生物中最复杂的机制,归属他的东西是他自己,他必须通过自我帮助才能肉化成人。

人们通常所说的“肉体”,是称为生理肌肉自发运动器官的组合。这个定义指肌肉受意识驱动,更准确地说是器官运动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没有器官,没有工具,意识无能为力。

不考虑动物的本能,各种动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昆虫,如果没有运动器官,它们就没有任何能力。在高级动物中,尤其是人,肌肉非常繁多复杂,学习人体解剖课程的学生们都说:“要记住所有的肌肉必须要剥开研究七遍才行。”另外,在肌肉的活动中,各个肌肉相互配合完成最复杂的动作。有些肌肉伸张,有些肌肉收缩,有些肌肉起接近的作用,有些则是接触性的。那些反向功能的收缩肌肉更是为了功能的协调!

肌肉收缩校正伸张,因此它们总是相伴相生的,一组连接肌肉总会与一组临近肌肉结合,但不是真正的结合,而是几组肌肉结合转化成一个运动,这样运动就可以变化无穷,比如杂技演员,或是小提琴家,他手上的肌肉可以在琴弦上演绎出极其细微的动作。

每种运动都有反向动作的配合,每个协调的动作都要求一组肌肉与另一组反向运动肌肉同时运动,两组肌肉运动都经过充分准备。

人们并没有过分依赖自然。人的最高精神,即创造性和指导性精神完全依靠个人的能力,一种在自然之上的超自然能力。这才是应去考虑的人的最初的问题。为开启通向世间的道路,人的灵魂精神要肉化成人。这是婴儿生活的第一个篇章。

因此,个人肉化成人的过程已经具备心理指令,儿童应该有一种心理生活,它应该在激发和能动性生活之前存在,而且存在于任何外在表现之前并独立于外在表现。

人们如果认为婴儿肌肉无力,无法站立,或者天生不能协调运动,那是极为错误的。

新生儿的肌力在四肢刺激反应和柔韧性上是非常明显的。吮吸和吞咽协调复杂,但婴儿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较之更完美的了。与其他动物幼仔相比,大自然给了婴儿更多的条件,给了本能主导以外的更大的活动空间。这时,本能退居次要地位,有力的肌肉安静地等待新的指令,等待着意识的呼唤,为人的精神服务。婴儿不仅要实现人类的特征,还要实现一个具有灵性的个性特征。当然,还有人类的本能,它是最根本的特征。每个婴儿将来都会直立行走,会说话。毫无疑问,他会有自己不同的个性,但它还是一个谜。

对所有的动物而言,我们都能猜到它们长大之后是什么样子。如果是一只羚羊,它一定是非常敏捷的赛跑能手;如果是大象的后代,它一定是走起路来憨态可掬的动物;如果是老虎的后代,它一定是凶猛的;如果是兔子的后代,它一定会啃咬植物。

但是,人什么都可以做到,在他无行为能力的表象下蕴藏着神奇和惊人的个性特征。他语无伦次的声音有一天将发出语言,但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讲哪种语言,他会注意从外部环境学习所讲的语言,先是努力发音,然后是音节,最后是词语。在与外界环境相关的所有行为能力上,他将成为有意识的建设者,是全新的人的创造者。

婴儿出生时无行为能力的现象,在哲学思考方面早已被广泛认识到,但至今仍没有引起医生、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注意。然而,很明显,这种现象是我们必须去认识的诸多客观事实之一。很多客观事实隐藏在潜意识里,长期被人们忽视。

在日常实践中,这些儿童本身的自然条件却带来了很多后果,对他们的心理发育成长构成严重的威胁。儿童的自身条件使人们错误地以为,不仅儿童的肌肉是消极被动的,即肌体是无行为能力的,甚至儿童本身也是无行为能力的,儿童是一个内心灵魂被动和空无的人。儿童将来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但那是将来比较晚的事情。因此,成人错误地相信,在此之前,是他们通过对儿童的照顾和帮助,给了儿童灵性,对此成人有义务和责任,而且显示出他们才是儿童的塑造者和心理生活的建设者。成人设想可以从外部完成创造性工作,通过刺激、指导和提示,使儿童获得智慧、情感和意志。

成人自封一种近乎神圣的权力,甚至相信他们自己就是儿童的上帝,自认为像《创世记》中所说的:“我将用我的形象创造人。”傲慢是人的第一个原罪,自诩为上帝是造成后代不幸的根源。

事实上,如果说儿童拥有破解个人谜底的钥匙,拥有心理图谱和发育成长的心理指令,那么它们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是潜在的和非常脆弱的,而成人受其想象中天赋权力的驱使,主观能动和过分投入地干预,可能抹杀儿童的心理图谱或扭曲儿童心理图谱的自我实现。

成人完全可以从人的源头上抹杀神圣的心理图谱,如果世代相传下去,人将在肉化成人的过程中畸形成长。

在人类的实际问题中,这是最严重和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于,儿童拥有主观的心理生活,虽然它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儿童需要长时间艰难和秘密地实现。

这种观念使人惊奇地看到,那个被禁锢、暗藏的心灵在婴儿出生后,要努力获取意识,试图见到光明,要诞生和成长,逐渐灵化和用意志唤起无行为能力的肉体。然而,在外界环境中,却有另外一个拥有至高权力的人在等待他,要抓住他,甚至要摧垮他。

外界环境对肉化成人的客观事实没有任何准备,因为没人看到它,也就没有人期待它(对它没有任何保护,没有人帮助它实现)。

肉化成人的儿童是一个灵魂胚胎,他们需要生活在外界环境里,就像肉体胚胎需要母亲怀抱一样,他们也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受到一种充满活力、挚爱和丰富营养的外界环境保护,这个环境专门为了接纳他们而不是阻碍他们。

当成人最终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对待儿童的态度就应该转变,儿童肉化成人的灵魂胚胎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

我们喜欢娇嫩可爱的儿童,把儿童看作我们手中的玩具,只是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备加呵护,然而他们还有另外一面,我们必须给予儿童最大的尊重。拉丁语是“Multa debetur puero reverential”。

肉化成人通过潜藏的努力得到实现,遗憾的是人们对这种创造性的工作还不了解,还没有著书立说。

任何刚出生的动物都很难有想去做的感觉,因为意识还不存在,但这种意识将去指挥,指挥尚没有活力的东西,让它具有活力和秩序,让它感知外界环境,然后再通过身体肌肉即刻努力去实现这种意识。

个体或更准确地说灵魂胚胎,与外界环境发生着交流,通过交流个体得到发展和完善。这种原有的创造性活动与胎体的活动是一样的,心脏代表着胎体,在胎儿的生长环境中,心脏通过母亲的血管提供的营养,确保胎儿肌体各个部分的发育和营养。人的心理个性也通过这样一种与外界环境相关的“发动机”得到发展和塑造。婴儿努力去融合外界环境,并通过这种努力形成个性最根本的元素。

这种缓慢和渐进的行动表明精神在持续不断地获取工具,同时精神也在不断努力维护自己的主权,避免行动沉沦于惰性和机械性。精神必须持续指挥行动,不至于受到固定本能的控制和陷入混乱。这种努力使创造力始终得到积极的发展,为灵魂肉化成人的永久工程做出贡献。

人就是这样自我形成了个性,如同胚胎和儿童成为人的创造者,是“人的上帝”。

那么,为人父母又做了什么呢?

父亲只提供了一个看不见的细胞,母亲除了一个胚胎细胞外,还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为提供保护和生育创造了必要条件,使胚胎细胞可以自己分裂繁殖,孕育尚无行为能力和还不能说话的新生儿。父母创造了他们的孩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表述,应该说人是由儿童创造的,儿童是成人之父。

人们应该把儿童潜藏的努力视为神圣的,应该热情地期望那种勤勉的表现,因为这个形成时期决定了人将来的个性。

出于这种责任感,人们必须深入和科学地研究儿童的心理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我们正处在一门科学的初始阶段,还需要长足地发展。为此,成人应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不懈努力,掌握人是如何形成的最终奥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