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穴位按摩速查全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20:33:16

点击下载

作者:郭长青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对症穴位按摩速查全书

对症穴位按摩速查全书试读:

前言

FOREWORD

穴位按摩是传统中医中最神奇的绝技,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和传统中逐渐发展而来,其特点是用各种方式刺激遍布于全身的不同穴位,调整被称为生命能量的“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养心安神、美容养颜、延年益寿以及防治“未发之病”的疗法。

为了使广大读者可以掌握按摩这种健体祛疾的 “绿色疗法”,编者师承前贤的经验,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编写了《对症穴位按摩速查全书》,向读者介绍了多种常见病症和自我保健的按摩手法。

本书以穴位图和拍摄图相结合,以简单易懂的图解方式讲授穴位疗法,包括四章: 第一章对穴位常识进行详解,比如认识经脉、经络、穴位,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穴位;第二章为常用的按摩手法和注意事项;第三章为常见疾病的治疗,小到打嗝、落枕,大到糖尿病、肾衰竭、不孕症等,内容详尽;第四章为美容瘦身按摩,爱美人士最怕的痤疮、鱼尾纹、黑眼圈等都可以在这里简单又轻松地治疗。

从古以来,无数疑难杂症在奇妙的揉、摩、点、压下被一一化解。现在,就让我们开动身体的穴位小机关,让健康更好地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编者2014年2月第一章 穴位按摩的常识穴位即“ 穴”

穴位在中医上称之为“腧穴”,医学上是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当一些人身体感到不适或者疼痛的时候,发出信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穴位。

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腧穴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认识经络、经脉和穴位

人体穴位多分布在经络的循行路径上。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人体有经脉12条,分别以与其相连的内脏命名,即常说的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加上心包。其中,三焦是中医想象的器官,大多数人认为是人体几个系统的总称。

人体12条经脉的名称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凡是循行分布在上肢的称“手经”,下肢的称“足经”;分布在四肢内侧的称“阴经”,外侧的称“阳经”。四肢内侧前、中、后的经分别是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四肢外侧前、中、后的经分别是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另外,身体正面和背面中线分别有任脉和督脉分布。这些经络纵贯全身,沟通身体内外上下、脏腑肢体关节,具有运行气血、营养筋骨的作用。

穴位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就是运用恰当的手法,让“气”和“力”作用于一定的穴位上,并将其产生的作用,沿着经络——内脏的相关路线,深透到被按摩者体内,以激发经气,让气至病灶产生感应,来调整脏腑阴阳的功能和营卫气血的盛衰。也就是说,通过适当的穴位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也可以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治愈疾病。如何找准穴位

按摩是通过刺激穴位达到治疗身体疾病以及保健美容的作用,因此如何正确找到穴位至关重要。对于初学者来说,马上找到穴位恐怕不是很容易做到,但你也不要放弃。因为只要在正确穴位附近半厘米以内的范围,都可以达到按摩效果。

一般书上所标的只是一个大致位置的指引,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在实际中找到穴位。下面就来介绍几种简单的帮你快速找到穴位的方法。

手指测量宽度法

以自己手指的宽度为标准来寻找穴位。一般规定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直并拢时第二指节总宽度为3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其横宽面约为2寸;食、中两指第二指节的总宽度为1.5寸;拇指的宽度为1寸。

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作为确定穴位位置的方法。常用的骨度分寸见表1-1。

身体标志寻找法

身体标志如眉头、乳头、脚踝等都是常见的用来判别穴位位置的指标。例如,头部以五官、眉毛和发际为标志,如两眉之间取印堂。背部以脊椎棘突和肋骨等为标志,如肋弓下缘水平相当于第2腰椎;第7颈椎和第1胸椎之间取大椎。胸腹部以乳头、胸骨剑突和脐孔等为标志,如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取中脘;两乳头之间是膻中。四肢以关节、骨髁(踝)为标志,如阳陵泉在腓骨小头前下方等。

按压感觉法

如果按压到正确的穴位,常常会有酸痛的感觉,一般就找到穴位了。

特殊姿势定位法

可以利用某种特殊姿势找到穴位。如曲池穴在屈肘时的肘横纹外侧端后5分处;解溪穴在足背屈时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两筋之间;曲泉穴在屈膝时膝内侧的横纹端取之。表1-1 常用骨度表第二章 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和宜忌按摩手法

穴位按摩有多种方法,较常用的有按、拿、推、揉等,但并不是说只要能刺激穴位,哪种方法都可以。就算是同一种病,因为治疗目的不同,也必须选择不同的刺激方法。

医学上将人体功能低下的状态叫做“虚”,将高热、过度紧张称为“实”,只有人体保持平衡状态,既不“虚”也不“实”才是健康的状态。而在体虚的时候适合用平推的手法进行按摩,在体实的状态中适合用按揉的方法进行按摩,疏散气血,以保持平衡状态。

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手掌、肘部或足按压身体的某个部位。按照按压的深浅程度浅到肌肉,深达骨骼、关节、内脏。按压的方向应该垂直,按压的重量从轻到重,应有一定的压迫感持续一段时间后再放松,也可间断性的按放,要有节奏感,忌讳忽然用力,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按法可分为指按法、掌按法、肘按法、踩压法4种操作方法。

●指按法:用拇指指面按压,多用于穴位的按摩,按压的力度以有发胀、发酸的感觉为度。

●掌按法:用掌心或掌根按压,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部、背部、腹部。

●肘按法:用屈肘的顶部按压,多用于软组织丰满的深在部位或穴位上,如腰部、臀部或环跳穴等。

●踩压法:用足踩压的一种按法,常用于腰部、臀部、大腿等部位。

作用:通经活络、开通闭塞、祛寒止痛等。指按法掌按法肘按法踩压法

揉法

用手指的螺纹面或者掌根、掌面或大鱼际吸定于穴位上,轻柔地回环揉动。

揉法可分为指揉法、掌根揉法和大鱼际揉法。

●指揉法: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指指腹揉动体表的穴位。

●掌根揉法:用手掌掌根在体表的腰、腹、四肢等处揉动。

●大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揉动体表的方法。

作用: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活络等。指揉法掌根揉法大鱼际揉法

摩法

将手掌面或者指面覆盖在穴位表面,用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环形有节奏的摩动。摩法要求动作应该缓慢且柔和。

摩法的具体分类有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

●指摩法:常用于眼睛周围。

●掌摩法:常用于腹部。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

●掌根摩法:常用于头部、背部、腰部、臀部。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和中、调运气血等。

拿法

用拇指与中指、食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形成弧形(如对拿内、外关穴),作对称用力、一松一紧的拿按动作。常用于四肢部的穴位。

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祛风散寒、泄热止痛等。

擦法

用手掌或大、小鱼际或四指并拢,附于一定部位,沿直线做上下或者来回的擦动。

擦法可以分为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和侧擦法3种。

●掌擦法:手掌伸直,用手掌的掌面紧紧地贴于皮肤,连续做上下或者左右直线往返摩擦。此法比较适合肩背、胸腹面积较大又平坦的部位。

●大鱼际擦法:掌指并拢微屈,大鱼际及掌根部紧贴皮肤,做直线往返摩擦。本法接触面积较小,适用于四肢部。

●侧擦法:手掌伸直,用小鱼际紧贴皮肤,做直线来回摩擦。适用于肩背部、腰部及下肢部。

作用: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宽胸理气、疏肝解郁、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等。掌擦法大鱼际擦法侧擦法

推法

推法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方式很多。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一指禅推法,又叫指推法。用拇指的指峰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为主动,做来回不断地有节律的摆动。多用于头部和腹部。

另一种是掌推法,即用一手掌或双手掌紧贴皮肤,向前推挤肌肉。

作用:行气活血,解痉止痛。

掐法

用拇指或者食指指甲在穴位上反复掐揉。掐法常常与揉法相互配合使用。此法常用于面部、指端等穴位。

作用:疏通经脉、镇静安神、开窍醒脑等。单手掐法

点法

点法即将指端或器具尖端,固定于体表某个部位或穴位上点压的方法。适用于四肢、腰背部和臀部穴位。

点法可分为拇指点法、屈指点法和三指点法。

●拇指点法:用拇指端点按在穴位上,拇指指端着力,点按时拇指与施术部位成80度角。

●屈指点法:用掌指关节背侧面突起处点穴的方法。

●三指点法:用三指点体表某部的方法。三指并点法:即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并拢,用指端点压经络,定而不移。

作用:疏通经脉、祛风散寒、开导闭塞等。拇指点法屈指点法三指并点法

捻法

用一手的拇指、食指螺纹面,捏住另一手的手指,做对称用力捻动。适用于手指、手背及足趾。

作用: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等。

揪法

用拇指与食指指腹,或食指第2节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对合呈钳状,挟摄住皮肉、肌筋,捏而提起,随即使肌筋滑脱离去,并使咯咯作响。快速提捏,快速滑脱,如此反复操作,以局部呈紫红色或潮红色为度。多用于前额、项后、颈前、背部。

作用:清热解表、疏通皮肤、引邪外出、祛风散寒等。

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或拇指与食指、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称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捏并逐渐移动,称为捏法。

用拇指与食指中节桡侧面用力的,称为两指捏法。用拇指与食指、中指两指对称用力的,称为三指捏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称用力的,称为五指捏法。用于脊柱两旁的,往往双手操作,又称捏脊疗法。

作用: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两指捏法三指捏法五指捏法注意事项(1)按摩前一定要修剪指甲,不要戴戒指等,并要注意个人卫生。(2)环境应安静卫生,空气新鲜,室温适宜,不宜在当风之处练习。(3)按摩前要排空大小便,选择适宜的服装。(4)手应保持清洁和温暖,以免触及皮肤时引起肌肉紧张和不良反应,施术前最好能用温热水洗手。(5)按摩时心境要保持平静,注意力集中,以便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按摩。(6)取穴要准确,按摩多是以刺激经穴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第三章 穴位按摩治疗常见病症01 偏头痛偏头痛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为血管性头痛,呈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是由于颅内动脉收缩、扩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也称之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症状表现

偏头痛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颅内血管收缩期、颅外血管扩张期和缓解期。

颅内血管收缩期 也叫做先兆期,一般在头痛数分钟前或者几个小时内发生,主要表现为脑供血不足。如眼前冒金星、偏盲、视野缺损;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短暂半身麻木、肢体无力及言语不清等,但较少会发展成永久性的损害。出现上面的症状就预示着头痛即将发作。

颅外血管扩张期 由于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一般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头痛可以是一侧额颞部或双侧呈持续性跳痛或钝痛、胀痛,大多数都很剧烈,以致影响工作、学习,同时伴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或发红、烦躁、恶心、呕吐、食欲差、心慌等自主神经症状,入睡后头痛可减轻或消失。在此期间有时可见脑电图异常,穿颅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血流速度加快,脑血流图呈低张或速降波。

缓解期 头痛和血管扩张持续一段时间后趋于正常,进入这个时期,以上症状消失,患者无明显不适,仅少数人存在头晕、乏力、多梦等。若在缓解期进行仪器检查,多数不能发现异常。这段时期可为数周或数月不等。

事实上,上述三个时期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且无明显间隔期,每个时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患者注意

气候的变化、饮食或者药物等都有可能引起偏头痛的发作,因此偏头痛患者要注意消除或者减少偏头痛的诱因。在饮食方面应该避免饮用红酒和进食含奶酪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和焦虑的情绪,保持充足的睡眠;谨防由眼、耳、鼻及鼻窦、牙齿、颈部等的病变引起。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如有牙科疾病,应首先治疗牙病。

偏头痛发作时,可以用冰袋冷敷,躺下来休息一会儿,按摩头部,饮用绿茶,静心冥想,头缠毛巾,能够缓解症状。但症状严重时还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按摩穴位

■头颈部 百会穴、头维穴、太阳穴、率谷穴、强间穴、风池穴、天柱穴、翳风穴

1 按揉百会穴

位置 两耳尖连线与前后正中线交点,头顶中间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取端坐位或仰卧位,选准百会穴,用中指或食指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感向头部四周放散为佳。

功效 治疗头痛、偏头痛、眩晕、秃头、惊悸、健忘、高血压、低血压、中风、耳鸣、失眠、鼻塞、脱肛、痔、泄泻等。

2 按揉头维穴

位置 头前侧,在两侧额角发际向上0.5寸处。

按摩方法 取端坐位或仰卧位,用中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按揉两侧头维穴约2分钟,按后分别点按半分钟,以酸胀感向整个前头部和两侧放散为佳。

功效 治疗头皮痒、偏头痛、前额神经痛、高血压病、结膜炎、视力减退、迎风流泪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