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要学胡雪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00:00:48

点击下载

作者:王志刚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商要学胡雪岩

经商要学胡雪岩试读:

胡雪岩小传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清朝民谚

胡雪岩,名光墉,生于1823年(清道光三年)小名顺官,字雪岩,祖籍安徽绩溪,出生于杭州。

胡雪岩的祖上,累习安徽人的传统,以经商持家,其父胡鹿泉,母金氏,做过沙船生意。因为生意失利,家道渐渐衰落。在排行中,雪岩为长子,下有兄弟三人,名唤月桥,秋槎,鹤年。没等胡雪岩长大成人,其父胡鹿泉即撒手人寰,本来就不堪重负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从此一蹶不振,这种情况,又哪来钱供他读书呢?所以,他在十二三岁时就不得不进入钱庄当学徒,靠自学而通文墨。当学徒,活计其实并不累,只是做一些洒扫、倒夜壶之类的杂活。那时,杭州一带管这种学徒叫“学生子” ,还要看一定的关系,师傅才肯收徒。进门拜了店主为师,这店主就得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胡雪岩的祖上,累习徽人传统,以经商持有,其父胡鹿泉,母金氏,做过沙船生意。因为生意失利,家道渐渐衰落。在排行中,雪岩为长子,下有兄弟三人,名唤月桥,秋槎,鹤年,没等雪岩长大成人,其父鹿泉即撒手人寰,本来就不堪重负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从此一蹶不振,这种情况,又哪来钱供他读书呢?所以,他在十二三岁就不得不进入钱庄当学徒,靠自学而通文墨。当学徒,活计其实并不累,只是做一些洒扫,倒夜壶之类的杂活。那时,杭州一带管这种学徒叫“学生子”,还要看一定的关系师傅才肯收徒。进门拜了店主为师,这店主就得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管吃管穿管住,还管他在外面的说话行事,以免招惹是非,这是店主对学生子好的一面。不过,在日常琐事上,店主就不会把他如嫡出一般供着。扫地抹桌,打水倒尿,有什么跑腿的事,全落到了学生子的头上。没有薪俸不说,师傅刚进门时就要约法三章,说打就打,说骂就骂,这也是得挺住的。

不过,胡雪岩碰到的店主还算不错,三年学徒,胡雪岩活没少干,骂也受了不少,但老板却没打过他一次。三年学徒期满,就干起了跑街。跑街这差事,干的就是些揽存款、放贷、收债之类的活计。干这行最能锻炼人,接触的人都是些三教九流的角色,只要你能在这行当上混个三年五载,保管你的嘴皮子能把死鱼说活。而且,当时政治腐败,一般要向然庄借债的,多半是拿去捐钱买官当的人。这伙人,成天就挖空心思如何媚上,讨人喜欢,有的是见风使舵。胡雪岩与这种人接触多了,也渐渐的知道了官场做派和世事人心,久而久之也交了一些这样的朋友。其中,王有龄就是其中有名的一位。这位捐钱买官的“老爷”后来官越做越大,成了胡雪岩发迹的一个重要因素。

胡雪岩是怎样认识王有龄的呢?

王有龄祖籍福建,父亲客死杭州,从此家中生活每况愈下。闲着没事,他有时就去西湖边逛逛。有一次被胡雪岩看见,从此就注意上了他。胡雪岩发现王有龄印堂发亮,方面大耳,生的一副官相,但身上的褂子却打上了补丁。心想,这人到底什么身份呢?

当然,想知道这些,也不能冒昧地乱问。既然胡雪岩有了这样一个好奇心,他就平时注意使上了劲儿。见到王有龄时,总是笑嘻嘻的,有意和他套近乎,但王有龄淡淡的,懒懒的。开始,胡雪岩还以为他是故意摆臭架子,假清高,就有些不以为然。见面多了,两人逐渐混熟了,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有一天,胡雪岩在路上碰上了王有龄,见有机会,便邀请王有龄至一小饭馆喝酒,酒过三巡,胡雪岩就道:“王有龄,我心里倒有个疙瘩。我看你不像平庸之人,何以天天无所事事,不去做点事儿?”

王有龄道:“做什么事儿不需要点本钱?”

胡雪岩心想,一步步来呗,难道你想一口吃个大胖子?但他嘴上却说:“本钱不在大,有你一副好资质就可以了。”

王有龄见有人夸奖他,说的也是实在话,一来二去,就将自己的难处说了,他父亲在世之日已经给他捐了个“盐大使”,只是父亲死后,家道中落不,没有钱去打点上面的头头脑脑,所以至今仍然没有补缺。

王有龄也算性情中人,这些话原本是不足与外人说的。你想,要是人家能帮你倒好说,要是不能帮你,你不是白说了吗?反而遭人轻视。

胡雪岩这回还真的帮上了他,将他从别处收来的500两银子,悉数借给了王有龄,叫他赶快北上进京去打点,好补上空缺。

王有龄当然上感激不尽,揣上了银票就北上。这时期,太平天国的军队已经打下武昌,九江,直取金陵,王有龄北上,走到山东就碰到了他的总角之交何贵清。这何贵清之父原来是王有龄家仆之子,因王有龄父亲见何贵清人很聪明,就命他与王有龄一起读书,后来两家各奔东西,断了音信,不想那何贵清以文章考取了功名,成了穆彰阿的门人,少年得志,很快就当上官。这也该王有龄要发,都是他父亲积下了阴德。在何贵清的帮助下,王有龄很快打通了关节。又恰好赶上何的同门师兄黄宗汉放任浙江巡抚。何贵清就修书一封,交与王有龄,叫他去打点黄宗汉,顺顺当当地当上了海运使。

就在王有龄北上期间,胡雪岩因私自拿钱庄的钱资助王有龄,丢了饭碗。没有了职业,胡雪岩家境颇为艰难,雄心勃勃的胡雪岩北上京师做生意,也没什么起色。

另一头,王有龄一路官运亨通,饮水思源,对胡雪岩是感激不尽。在各方面都给他提供方便。初在海运时,即委以胡雪岩以僚属,一切唯命是从。后来,黄宗汉又保举王有龄为粮台,因为有功又保为知府,接着又由杭州知府升道员。不出几年,连连晋升,就做到了浙江巡抚。

在王有龄升为巡抚之时,胡雪岩已经为自己捐了官,于是王有龄就委任他接管粮台。这里面的油水多多,胡雪岩自然是吃了不少好处。王有龄还以浙江巡抚的名义下命令:“凡解饷者必由胡雪岩汇兑,否则不纳”。这样,胡雪岩几乎掌握了浙江大半的战时财经。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很快就聚敛了一大笔钱财。

后来,何贵清想升大官,手里缺银子,就把王有龄找去,拐弯抹角的说了半天,王有龄还是没有将其所想猜透,但何贵清有恩于他,他找你王有龄必然是有所求的,王有龄就把胡雪岩请去商量。还没等王有龄讲完,胡雪岩就猜中了十之八九,当即叫王有龄修书一封,交代了一下王、胡二人之间的关系,胡雪岩就上路了,自己从钱庄里取了一万两的银票,直奔何贵清的府宅。而且,就是这个机会使他结交了何贵清。何贵清得了他和资助,很快升为巡抚。

1861年,太平军第四次进入浙江,为了能解江南江北两营的围,李秀成率军攻打杭州,把杭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以实现其“围魏救赵”计划。到了11月,杭州城里就弹尽粮绝,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王有龄万般无奈,就派胡雪岩与湖州的豪绅赵炳麟微服赴上海买办粮食和军火。只可惜,因为兵荒马乱,漕道受阻,粮食迟迟不能开船。而这边王有龄因为城破而自杀,时间是咸丰十一年冬月二十八日。

直到1862年2月,胡雪岩才将粮食运到杭州。但得知杭州城破,即改扮为客商模样,夜行昼伏,逆江而上,将粮食转赈宁波,自己亲自去拜会左宗棠。当时左宗棠正受朝廷之命到江浙平太平军,委以巡抚一职,亲率人马一直向东的打来。但一到杭州就断了粮草,军人没了粮饷,事就闹起来了。正在左宗棠无计可施之时,胡雪岩亲自找上门来,左宗棠就要他十天筹集二十万石粮食,胡雪岩因为有货在手,心里不慌,就说:“军机大事,岂可等到十日之期,三天足矣!”左宗棠当时就觉得这十天都不可能筹集齐备,但胡雪岩却如期将粮食交到了他的手中,避免了军人哗变,而且,有了粮食,军士作战勇敢多了,加上左宗棠乃天生的帅才,一路打过去,攻破杭州城,左宗棠得到朝廷的褒奖,但他心里有数,胡雪岩可是忘不了的啊!

胡雪岩获得左宗棠的信任,往来于上海、宁波等地,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

左宗棠入驻杭州之后,有很多后事要处理,胡雪岩也成了他处理善后事宜的得力帮手,负责赈抚局,设立粥厂、难民局、善堂、义塾、医局,掩埋暴露野的尸骨及劝捐。

1865年农历的正月,左宗棠得支清廷的重用,调任闽浙总督。胡雪岩因为助他粮草,帮他处理过很多难题,左宗棠已经是离不开他了。于是他奏请同治皇帝调胡雪岩往福建,做他在闽“修明政事”的“治事之才”,结果得到了批准。从此开始了左宗棠与他的合作。

胡雪岩不光是只懂赚钱,他也帮清廷办了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1866年,他建议左宗棠在马尾设立船政局,左宗棠也正有此意,两人不谋而合,后来又得到了皇帝的批准。筹办之初,胡雪岩利用与法国人的已有关系,出面与法国人德克碑、日意格谈判,达成《船政事宜十条》,并一手经营出入款和局务。1868年1月,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他可以说是有眼光的,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这件事办得倒也还算不错。也正是这件事情,加深了他对洋人的了解,为他以后与洋人打交道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1867年,因为西北边疆出现了回民叛乱,俄罗斯也伺机窥视我疆土,大力支持叛军首领阿古柏,清廷派了很多将领前去,都难以打败陕甘的回民军和捻军。于是,改派左宗棠。左宗棠还是离不开胡雪岩,叫他担任上海转运局委员,负责购运西洋军火,转运东南粮饷,协助左宗棠治疆。在左宗棠治疆这件事情上,胡雪岩也真是出了大力的功臣,要是没有他的支持和帮助,粮食饷银是不可能接济得上的。等左宗棠在陕甘地区扎下营盘,粮饷就告急。向地方行政长官催收,也是无果而终。为什么呢?西北连年征战,哪有种田的农民!哪有什么经济的积累呢?东南几省,刚从太平军的战乱中恢复,可以说是负饥民遍地,嗷嗷待哺,哪能抽出多少粮饷呢?整个清廷,财政早已是入不敷出,千疮百孔。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洋人贷款,左宗棠和胡雪岩是明白人,心都想到一块去了。1867年4月,胡雪岩为左宗棠借到了第一笔洋款,为120万两。1868年,左宗棠粮饷再度告急,胡雪岩又向洋人给他借了100万两,这是第二笔。

1872年,左宗棠已进到甘肃,粮饷更是困难,有的士兵已经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虽是国家正规军,但衣衫褴褛,跟土匪的打扮差不了多少。这倒不是什么体面的问题,西北的冬天来得早,去得迟,往往都是零下二十几度,可以说是滴水成冰,左宗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幸好有这么一个胡雪岩可以依靠。8月,胡氏捐制的加厚加长棉衣两万件及他劝捐的棉衣裤8000件运交左宗棠西征军后路粮台。这年冬天,甘肃连降大雪,比前几年更加冷,这些冬服,无疑是雪中送炭!左宗棠在这件事情上,更是感激不尽。胡雪岩真是知他心,急他所急!

因为胡氏的这些表现,左宗棠又节节胜利,为感激胡雪岩,1873年,左宗棠上书皇帝,请求为胡雪岩的母亲赏匾,皇上因感激胡氏确实为西征做了大量的贡献,亦准奏。

1874年,胡雪岩在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亩,建起了胡庆余堂药厂。这胡庆余堂可是中国近代有名的药厂。当时曾有“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不负重望,江南药王”之说,能与同仁堂平分秋色,并享誉“江南药王”之称,绝非一般药厂。第二年,胡雪岩做起了丝绸生意,也逐渐开始了他的实业生涯。

1875年,新疆阿古柏叛乱,清廷又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于次年出关西征。胡雪岩继续担任西往军驻上海转运局委员,承担购运西洋军火,筹借洋款的事务。12月12日,左宗棠致信胡雪岩要求速解洋枪洋炮以应前敌,并叫他帮助借洋债500万两。

第二年6月,胡雪岩从汇丰银行借到500万两银子,解了左宗棠粮饷之困。年底在余杭栖塘遭沉船事件,虽然保住了性命,却着实生了一场大病,左宗棠得知,亲自写信表示慰问,并希望他早日康复,“共措危局”。而且还上书光绪皇帝,高度评价了胡雪岩的功绩,要求皇上破格奖赏,赏胡穿黄马褂。皇帝也依言而准许。要知道,要不是有特殊的功劳和贡献,凭胡雪岩一个捐得的道员,如何有资格穿黄马褂呢?这之后,胡雪岩又为西征借过500多万两银子,可以说西北边防的巩固,胡雪岩的功劳,不比左宗棠麾下的大将逊色,在某种程度上,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1881年,胡雪岩开始陆续斥资收购上市新丝,以他的说法,是“鸟争一口食,人争一口气”,他开始向洋人叫板了。因不满外国人操纵中国的丝业,低价狠杀百姓,他开始以高出洋人的价钱收购生丝,到1883年,他投进去的银子达2000多万两!这年,恰好浙江当年气候不好,影响蚕桑生产,胡雪岩以为机会来了,就决定悉数收购本地生丝,又派人到外地去收购。他要与洋人一比高低,为中国商人出气,为黎民百姓图利。胡雪岩在没有发迹之时,也少不了仗着洋人,但他有了一定的实力,就自然地要考虑为本民族谋利益。这尽管有其商业利润的驱动,但的的确确有为民族利益抗争的一面。只可惜,这年意大利生丝丰收,消息灵通的都到意大利进货去了,而胡雪岩毕竟生处消息闭塞的中国,对这些情况全然不了解,结果囤丝达14万包,没法卖出。

这里面有些地方,需说与后人,胡雪岩消息不灵是一回事,而中国商界当时不团结又是另一回事,有些人喜欢窝里斗,这是有目共睹的。以胡雪岩此次与洋人的生丝大战为例,1881年时,洋人初时惧怕,曾派人找胡雪岩商议,愿意加价一千万两买他的丝,但胡雪岩非要加价一千二百万两才肯答应,结果没谈成。第二年,胡雪岩决定联合中国的几大商团共同来控制中国丝业,要让洋商一两也收不着,这样必然会听命于中国商人。但当时的那些商人,根本就无法组织起来,胡氏因上年收购生丝太多,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钱来收丝了,结果中国的其他一些商人,唯利是图,跟着洋人低价收购,新丝几乎十之八九为外商所收。这样一来,胡雪岩的旧丝就倒了大霉了。1883年,胡雪岩更是日子难过。中法战争升级,法国人严查过往商船,到中国做生意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时候,胡托人去劝洋人买他的丝,洋人却只答应让他按八百万两银子的价才要。结果,胡雪岩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又担心丝货变质,被迫低价脱售。胡雪岩也就这样开始破产。同年底,胡记阜康钱庄陆续倒闭,造成了近代史上最早也是最大的一次金融混乱。

第二年,清政府下令清查阜康钱庄在各地方的公私款项,下令革去胡雪岩江西候补道职衔。这段日子,左宗棠也出面保过他,两江总督曾国荃(曾国藩之第)也客观的评价胡雪岩借款接济西征的功劳,为他说好话。但这都没有办法,朝廷不下令盘查,整个江南的金融就乱套了。

胡雪岩现在可以说是四面楚歌,讨债的人排成了长队,他的最大的债权人——文煜,眼见胡氏破产了,心里着急,追讨最紧,文煜又有朝廷背景,最后,经左宗棠的同意,胡雪岩不得不以18万两的低价将价值数百万的胡庆余堂变卖与文煜。声名卓卓一时的胡氏家族,到此已经是山穷水尽,犹如大厦将倾!

1885年,胡雪岩的靠山左宗棠在福州去世,这对胡雪岩可以说是一个不祥的信号。左相在时,因胡氏是他的得力干将,也还有人碍着左相的面子,不敢将胡往死里整。但左宗棠一死,情形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12月17日,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阎敬铭奏请将胡雪岩拿交刑部定罪,查抄胡氏的财产以报朝廷。等清政府的官员们来捉拿胡雪岩的时候,胡雪岩已于12月6日忧郁而死。

胡雪岩从学徒直到中国有名的官商,从红人到弃儿,历经人世艰辛。其发迹乃时事使然,其覆灭何尝又不是时事造就?胡雪岩从发家到中兴,都与官僚分不开。他一生中,既有商人唯利是图的一面,又有报效祖国,为民族利益争死争活的一面,他的衰落,自然与旧式商人眼界狭小有关,又与国运兴衰,外强入侵有关。从他的一生,我们将看到这样一个道理:商人的成败,与自身的才能、社会的多变、国运的兴衰都具有密切的关系。一砥身之道 以诚感人

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

以诚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

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诚感人;

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诚做事。

胡雪岩(1823-1885)字光墉,原籍安徽省绩溪,寄籍浙江省杭州市。童年时代,因家中贫穷,无力支付他去读私塾的费用,于是他便在家中自学,时间久了,慢慢地也粗通文墨。

他的原籍安徽多商,徽商遍布各地,受经商之风的影响,胡雪岩在父死家贫的窘境中,12岁那年,经亲戚推荐,告别寡母,只身去杭州信和钱庄当起了一名小学徒。他的工作是扫地清洁提尿壶,以及为钱庄内的先生提供公私两方面的服务。这种学徒制度,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作为一个学徒工,名义上是学徒,其实是作奴仆。师父的责任是提供食宿,学不学本事就全靠自己了。因为以前的环境差,贫苦家庭生了孩子之后,便出现了粮食问题,既然连吃饭也出现问题,父母便只好将孩子送到店铺里做学徒以减轻家庭中的口粮负担。

父母送孩子去做学徒,精神上比较安乐些,因为学徒制度和奴婢制度比较上不同。作为一名学徒,如果生性肯学的话,还是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的。

师父收了学徒之后,也不会怎样传授技术,他收学徒,不过出于一片慈心。其实当时经济甚差,师父本身的工作也不足够,根本没有过剩的工作分配。

没有生产工作可做的学徒却要吃饭,这些“剩余价值”的闲人,便要受些恶气,师父对学徒呼来喝去,是闲事一件,更有些事业失意的师父,对学徒拳打脚踢,毫不客气地在学徒身上出气。因为,师父本身为了吃饭和生活,也要受客人的气,学徒便只好变成出气袋了。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师父手上的工作多了,他一个人应付不来,便要求学徒代劳。

学徒的地位,也因为经济的进步而逐步提高了。师父对一些学徒,不单止不能够呼前喝后,有些师父更将学徒捧为上宾,视为自己的米饭班主。因为,自己手上的工作太多,应付不下来。

胡雪岩做学徒的时代,刚巧是学徒最辛苦的年代,店铺的老板,好像是孤儿院的院长,他们收徒,便好像是对人施恩。

胡雪岩对自己有信心,虽然他是一名学徒,但他没有小看了自己,他要跳出学徒的命运。每天起来早,他比一般人勤劳,急急地将整天的工作做完,不单止做完,而且做到十全十美。每天工作,人家三小时的工作,胡雪岩两个小时便能做妥了,例如出去送货之类。

一年半载之后,胡雪岩又将工作做得很妥当,东家便有信心,分派他出外收账。一般来说,收账的工作是苦差一件,向客人放钱容易收钱困难。有机会选择的话,员工宁愿坐在店铺内等客人上门,不肯出外收账。但胡雪岩因为出身卑微,没有读过多少书,便没有选择的机会,东家既然提拔他,他便只好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好。

收账虽然困难,却是一个能锻炼人的差事。胡雪岩从工作中,学习了如何与人建立关系,更加深入明白人性。人性是什么呢?

第一是贪小便宜;

第二是怕损失;

第三是爱面子。

人性既然如此,胡雪岩便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他好交朋友,而且又慷慨,有钱没钱的时候,也出手阔绰,自己口袋中只有五两银子,他也可以全部借予朋友,急人所急。因为他的人际关系好,在收账的时候,也很顺利。

事实上,借了债的人,多数是肯还钱的,特别是经过钱庄审核过的客户,很少是无赖坏分子,但借债人有一个特性,是比较好面子,比较喜欢充“阔佬”。欠了债的人,心理上自卑,更怕别人知道自己欠债,手是有闲钱还债的时候,也要看看谁人追债,如果追债的人好耍威风,仗着钱庄而摆架子,就算有钱在身,也会拖上一拖,但如果你肯逢迎他们,给些面子,欠债的人总也会原银奉还的。

胡雪岩的长处是给人面子,正是你敬人一尺,人自然会敬你一丈。因此之故,胡雪岩追债的工作,做得比其他人顺利。人家三天的任务,交到胡雪岩的手上,只是一两天便完成了。

时间多了,如何消遣呢?外勤的人,有一个习惯,便是嫖赌饮吹。

但胡雪岩对自己有信心,不肯随便堕落。空闲的时间,他便四处应酬,认识一些朋友。虽然他手上没有充足现金,不能投资,买不起房地产,但胡雪岩认为投资的方法很多,例如朋友闹穷急,自己方便,借他十两八两的现银,也是投资的一种,因为别人欠了你的人情,一生也还不尽。胡雪岩也不是有心如此投资,不过他自小吃苦吃得多,明白穷人的需要,碰上别人有难,往往不问原因便送上金钱。

慷慨的人,不是天生如此的,人之所以慷慨,是受环境影响的。如果斤斤计较每次借出的数目,又要有收获才肯借出的话,算盘肯定划不来。但如果性格使然,急人所急呢?便有一种只问借钱,不问还钱的心态。假若胡雪岩做工的态度一样,只问付出,不问升级。当你的工作有表现,东家自然会给你升级。如果你要求东家给你升级才工作的话,你便不会努力。世界上哪有便宜的投资呢?

胡雪岩的态度是,无论什么发展机会跑到自己手上,一定好好把握,全力以赴,付出的时候,更不问结果和收获。在此期间,由于胡雪岩腿勤口勤,待人诚恳,重信守义,办事严谨,所以,对内,东家交办的事从未出现过纰漏。对外,又人缘极好,获得了较好的信誉,为他以后成为“红顶商人”奠定了基础。【评议】

在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人才有蟾宫折桂,升官发财的机会。所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正是此理。然而,胡雪岩的家世和学徒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不能沿科学正途去跻身仕林,又没有雄厚的家财为自己在官场谋得一席之地。反过来,三年的学徒生涯使他在仰人鼻息的生活体验中看透世态炎凉,这对他日后的生活和脾性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胡雪岩文墨虽浅,却洞悉世故,广交朋友,以诚待人,深悟砥身之道。

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说明了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忍辱负重,历尽磨难”是一门必修课。【有典】

在当代中国,有一位与胡雪岩相同命运的商业风云人物。他就是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

可以这么说,李嘉诚是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从而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他白手起家,在逆境中艰苦奋斗的历程,实际上是香港经济发展最具特色的缩影。

李嘉诚从小就喜欢读书,一看到书就如饥似渴地看个没完没了,无论是读小学,还是读初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为此,父母十分欣慰,下决心不论怎么贫困,也要供他读大学,将来成为一个栋梁之才。不料1943年,父亲李云英年早逝。没有给李嘉诚留下一分钱,反而给他留下了家庭的重担。

李云临终前,哽咽着对李嘉诚说了两句话:“阿诚,这个家从此靠你了,你要把它维持下去啊!阿诚,阿爸对不起你……”

由于对父亲的承诺和对家庭的责任,年仅14岁的李嘉诚谢绝舅父继续供他上中学的好意,决心辍学打工,养家糊口,要挣好多好多的钱。14岁的少年只有一个信念,要担起家族的重担,要对得起去世的父亲。

残酷的生计迫使李嘉诚别无选择地走上了从商之路。

李嘉诚的理想是当一个教育家,而不是商人,如果不是客观所迫,李嘉诚经商的可能性不大。李嘉诚后来回忆说,就是立业之初,他的理想还依然是“赚一笔大钱,然后再去搞教育。”

李嘉诚走肿了双脚行遍港岛,却依旧求职无门。十四五岁的孩子闯入社会,难免遭受许多难言之苦。

在李嘉诚“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舅父庄静庵让李嘉诚到他的中南钟表公司上班。完全出乎母亲和舅父的预料,李嘉诚的回答是:“我不进舅父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

最后,李嘉诚终于凭毅力、韧性,真诚在港岛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一份工作。在这里,每天需工作10个小时以上,凌晨5点就要到茶楼,给客人端茶送点心。李嘉诚每天早起晚归侍候客人,倒茶、擦桌、扫地不停地做。

李嘉诚在努力干好每一件事的同时,还给自己定了两门必修功课:其一是时时处处揣测茶客的籍贯、年龄、职业、财富、性格等等,然后去证实自己的揣测;其二是揣测顾客的消费心理,既要真诚待客,又要投其所好,让顾客在高兴之余掏出腰包。不久,李嘉诚对顾客的消费需要和消费习惯就完全掌握了,谁爱吃虾饺,谁爱吃肠粉和辣椒,谁爱喝红茶,绿茶,什么时候上什么茶点,李嘉诚都心中有数。他能让顾客乖乖掏钱,当然也讨得老板的欢心,李嘉诚成为“春茗”茶楼加薪最快的堂倌。但是,李嘉诚总觉得茶楼工作难以出头。为了学习技术,一年后,李嘉诚辞别老板,到舅父的钟表公司任职。

开始,舅父庄静庵只让他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就偷师学艺,仅半年时间,他就掌握了钟表的装配及修理的有关技术。

庄静庵很快就对少年李嘉诚刮目相看,将李嘉诚调往公司属下的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

1946年初,17岁的李嘉诚突然辞别舅父庄静庵。因为他此时已有了强烈的独立思想,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一条路,在舅父荫庇下谋求发展,收入稳定,生活安逸;另一条路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但要艰辛的多,充满风险。

李嘉诚选择了后者,他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呆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今后做大事业!所以,17岁的李嘉诚离开了发展势头极佳的中南公司,而去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五金厂做了一名小小的推销员。

上门推销,是李嘉诚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这段经历与茶楼侍候客人和坐店销售钟表皆不同。后者顾客已有购买的意向,而上门推销最初只是一方的意向。对方有没有买的意图?需不需要你的产品?你如何寻找客户、联系客户?你与客户初次会面该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客户没有合作意向,你如何激发他的合作意向?建立了购销关系的客户,你又该如何巩固这种关系?

五金厂出品的日用五金,比如镀锌铁桶这一项,最理想的客户,是卖日杂货的店铺。大家都看好的销售对象,竞争自然激烈。李嘉诚却时时绕开代销的线路,向用户直销。靠着诚实和勤奋,李嘉诚攻入一家旅店,一次就销了100多只。家庭用户都是散户,一户家庭通常只是一两只。高级住宅区的家庭,早就使用上了铝桶。李嘉诚来到中下层居民区,专找老太太卖桶。他很清楚这点,只要卖动了一只,就等于卖出了一大批——因为老太太不上班闲居在家,喜欢串门唠叨,自然而然成了李嘉诚的义务推销员。

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以销促产,产销均步入佳境。老板喜不自禁,在员工面前称阿诚是第一功臣,但就在这时,李嘉诚又要辞职,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但他仍不回心转意。

李嘉诚去了塑胶裤带制造公司。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欧美输入的塑胶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重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制品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特点,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趋赶时髦的风气所淹没。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之时,就感到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最初,塑胶制品是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人阶层。但塑胶制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舶来品愈来愈多,尤其是港产塑胶制品面市,造成价格大跌。李嘉诚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成为物美价廉的大众消费品。

塑胶裤带公司的老板,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塑胶裤带起家,短短一年,开发出10多个产品。香港的塑胶厂愈来愈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老板四处招聘推销员,前后又20多人做过推销,真正能胜任寥寥无几。

老板自己也常常出去推销,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其而遇。李嘉诚成了塑胶公司老板手下的败将,酒店更青睐塑胶桶,而不惜废掉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

不打不相识,李嘉诚虽败在塑胶公司老板手下,他的推销才能深得老板赏识。老板认为,李嘉诚未推销出白铁桶,问题在白铁桶本身,而不是他的推销术火候欠佳。老板有意与李嘉诚交朋友,约他去喝晚茶,诚心诚意拉李嘉诚加盟。李嘉诚同意了。

塑胶裤带公司有7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另几位是历次招聘中的佼佼者,经验丰富,已有固定的客户。

李嘉诚心高气傲,他不想输于他人。他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李嘉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他认为这样才会奋发。

塑胶裤带公司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着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要做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

李嘉诚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都无人问津。这一天上班前,李嘉诚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李嘉诚灵机一动,自告奋勇地拿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李嘉诚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让职员眼见为实,这样洽谈起来更有说服力。果真就有职员早到,并且还是负责日用器具的部门经理,李嘉诚顺利达到目的,该经理很爽快的答应试用塑胶洒水器。

李嘉诚做推销愈来愈老练,他深知:一个推销员,在推销产品之时,也在推销自己,并且更应注重推销自己。

李嘉诚有意去结交朋友,先不谈生意,而是建立友谊,友谊常在,生意自然就不成问题。他结交朋友,不全是以客户为选择标准。如俗语所说:“人有人路,神有神道。”今天成不了的客户,或许将来会是客户;自己做不了的客户,会引荐其他的客户;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帮着出出点子,叙叙友情,也是一件好事。

李嘉诚把推销当事业看待,而不是仅仅为了钱。他很关注塑胶制品的国际市场变化,他的信息来自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他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批量。他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知道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推销,销量应该是多少。

加盟塑胶公司仅一年工夫,李嘉诚就实现了他的预定目标:他超越了另外6个推销员,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手只能望其项背。老板拿出财务的统计结果,连李嘉诚都大吃一惊——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

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业务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他已熟练推销工作,生产及管理是他的薄弱处。李嘉诚身为总经理,但内心却把自己当成小学生。他极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总是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作服,同工人一道干,每道工序他都要亲自尝试,兴趣盎然,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

20岁出头就爬到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了令人羡慕的业绩,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李嘉诚应该心满意足了。然而,正干得顺遂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老板挽留不住李嘉诚,并未指责李嘉诚“羽毛丰满,不记栽培器重之恩”。老板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饯行,令李嘉诚十分感动。

李嘉诚说:“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家塑胶厂,我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

就这样,李嘉诚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转折,迈上了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与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一样,李嘉诚的青少年时期,历尽了各种人生磨难。但也正是这种磨难,砺练了他的意志和精神,培养了他的能力与慧眼,使他日后终于有所作为,能够成为华人首富。二言行一致 足见其信

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内外如一

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大小如一

自古以来,中国都流传着各种各样知恩图报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读书求功名的儒士。“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如果在十年寒窗中有人过问一下,尽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举成名之后仕子必会加倍报恩。

胡雪岩并非儒生,但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胡雪岩做学徒时,他的一个朋友从老家来杭州谋事,病倒于客栈中。房租饭钱已经欠了半个月。还要请医生看病,没有五两银子不能出门。

胡雪岩自己薪水微薄,但又不忍心看着朋友困顿无助,就找到一个朋友那里。朋友不在,胡雪岩只得问朋友的妻子,看她是否帮一个忙。

朋友之妻见胡雪岩人虽落魄,那副神气却不像倒霉的样子,就毫不犹豫地借了五两银子给他。

胡雪岩很有志气,从胳膊上捋下一只凤藤镯子,对朋友之妻说:“现在我境况不好,这五两银子不知道啥时候能还,不过我一定会还。镯子连一两银子也不值,不能算押头。不过这只镯子是我娘的东西,我看得很贵重。这样做,只是提醒我自己,不要忘记还人家的钱。”

后来胡雪岩发迹了,还了五两银子。朋友之妻要把镯子还给他。胡雪岩说:“嫂子,你先留着。我还的只是五两银子,还没有还你们的情。现在你们什么也不缺,我多还几两银子也没太大意义。等将来有机会还上您这份人情了,我再把镯子取走。”

后来这位朋友生意上遭了人暗算,胡雪岩闻讯后出面相助。朋友幸免于难,朋友之妻再次还镯子,胡雪岩这才收下。

自己困顿之时能为朋友做到这一步,而在此时尚信诺守持,后来在遇到陌生人有事相求时伸出援手,也就不算突然了。胡雪岩致富固由其聪明,然而与其心肠热,好助人,乐施舍,守信义也干系甚紧。【评议】

佛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人要存忠厚之心,讲求信义,不可为私利而生邪念。商人重利,所以往往刻薄怪戾,行起事来视他人如草芥。

在我看来,为商者,金钱固然是重要的,人情也同样重要,而诚信尤其重要。

做商人难,做个好商人就更难。在商业场中,大家为了一个“利”字,而绞尽脑汁,煞费心机,其间的名争暗斗不可谓不激烈。你算计别人,别人也在算计你。要想在这相互的算计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不倒翁”,实在太难。

如果说胡雪岩懂得人之常情,了解人性的弱点的话,他更善于运用人情,利用人情来做人情生意。但是他并不是钻人情的空子,而是体察人情,关心他人的困难,替他人的处境考虑,帮助他人排忧解难。与胡雪岩做生意的人大都佩服他的这种侠义之举,愿意与他进行商业往来,他们不仅把胡雪岩看作生意上的客户,更多的是作为知己朋友。所以,胡雪岩是做一笔生意,交一路朋友,商路越来越宽。【有典】

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诗经》中说:“白圭上的污点,还可能磨去;言语上的污点,就不能掩盖了。”

说话要守信,行动要果断。有命令就要执行,有禁规就要制止。法度不轻易改变,制度也不轻易变动,政务不轻视,策略不轻随。领导就要这样来立信。

领导立信在上,官员百姓遵守在下;法制政策令行在上面,所有的官员百姓共同执行在下面。就是说:只要是言语都得守信用,没有信用的言辞不是正人君子所说的话,而于禽兽没有差别了。所以古代的圣贤注重诺言,一言九鼎。

周公以桐叶封弟,文王以存原立信,尾生高以守信而淹死,季布一诺千斤,这些都作为千古美谈的话题。示信于人,所以能得人;示信于国,所以能得国,示信于天下,所以能得天下。所以老子重视戒除“轻诺”,孔子重视“讷言”。

老子说:“轻易许诺的人,必然少有信用。”孔子说:“君子不善言辞,却敏捷于行动。”又说:“守信用的人,人们就信任它。”

叔向说:“君子的言辞,守信用而有验证,所以怨恨就远离于他身边;小人的言辞,超越本分而没有验证,所以怨恨很快就上来了。”

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后,才去役使百姓,不然百姓以为是虐待他们。先要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他人,否则君主以为你在诽谤他。”信发自于心,诚发自于意。信出自于口,所以成就于德。

曾经有人说:“黄金不能改变我的言辞,死亡不能改变我的信守。”又说:“信用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则困难,小信守于言,大信守于心,君子守言,圣人守心。”这些都是千古的名言。三诚心实意 慷慨解囊

言而有信,感人必深

言不诚信,所感不深

陈代卿(四川人,同治光绪年间在山东做官)的《慎节斋文存》里记载了胡雪岩和王有龄的事。

王有龄(?——1861)字雪轩,福建侯官人,幼年时跟随父亲来到浙江。后来,他的父亲死于任上,眷属滞留浙江,难归故里。王有龄虽在道光中叶就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是没钱进京“投供”,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正在当学徒的胡雪岩,并且两人很谈得来。

历史上入仕者,或从文,或习武,为官为宦,来路光明正大,无可非议诟言。倘有一种人,文不能提笔成章,武不能盘马弯弓。金榜题名无望,封妻荫子休想,难道只好做个规矩老百姓,绝了为官为宦的念头?其实不然,只要孔方兄帮忙,一样可以穿朱着紫,出将入相哩!这便是进入官场的另一条途径:捐官。(解释捐官)

这年夏天,胡雪岩在一家名叫“梅花碑”的茶店里和王有龄吃茶,知道他打算北“投供”,加捐。然而他的境况实在不好,并且举目无亲,一天到晚穷困潦倒,现在只好每天在茶馆里穷泡,消磨时光。虽然捐了官却无钱去“投供”。

在清代,捐官只是捐了一个虚衔,凭一张吏部所发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要想补缺,必须得到吏部去报道,称为“投供”,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王有龄尚未“投供”,更谈不上补缺了。

胡雪岩虽然读书不多,却极有悟性,对“否极泰来”,“乐极生悲”这类社会哲理体会弥深。他身处钱庄,在钱眼里翻跟头,看惯了多少人在生意场上一夜之间暴富,改变命运;又有多少人万贯家财毁于一旦,沦为乞丐。他猜想为官做宦,也和升斗小民一样轮回运转,或官或民,全是命相使然。胡雪岩喜欢听说书,“昨日阶下囚,今日座上宾”,“落难公子,小姐赠金”,“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诸如此类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常另胡雪岩兴奋不已。

胡雪岩年龄尚轻,20出头,正处于多梦时代,他想象自己正是刚肠侠胆,救人危难的豪爽之士,虽算不上是“贵人”,但手里尚握有重金——那500两刚讨回来的未交给东家的银子,这就是助人成就大业的本钱。

王有龄却不知道胡雪岩的心思,他心不在焉地呷口茶,冲胡雪岩拱拱手,然后起身告退。胡雪岩看着王有龄渐渐远去,感到此时应该“义”字当头,为王兄解此燃眉之急。“老哥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从衣兜里掏出布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一张500两的银票。当时,王有龄一下看呆了,盯住银票如入定一般,半天回不过神来。当他听胡雪岩说这些银票要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双手乱摇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替他作保,他实在还不起!

然而当他感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绝非儿戏时。顿时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慌忙扶起他,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兄弟。胡雪岩重又唤来酒菜,举杯庆贺,预祝王有龄马到成功,衣锦荣归。两人如亲兄弟一般,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手足情。

第二天,王有龄买舟启程北上。而胡雪岩没有想到他会因此而丢失了饭碗。【评议】

胡雪岩从一个市井布衣风云际会,成为清代绝无仅有的穿黄马褂、紫禁城骑马的红顶商人,虽不乏投机钻营之举,我们却不应以“无商不奸”的观念来衡量他。相反,胡雪岩是一个为人忠厚、人情通达、眼光敏锐、手腕圆活的奇商,富有人情味和豪侠之气,在为人之道、经商方面,胡雪岩在重利的同时不忘义气,抓住了经商的本质,符合经商之大道。

胡雪岩在与王有龄谈论志向时曾表白:说到我的志向与众不同,我喜欢钱多,越多越好。不过我有了钱,不是拿钱票糊墙壁。我有了钱要用出去!世界上顶顶痛快一件事,就是看到人家穷途末路,几乎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刚好遇到我身上有钱——豪爽地洒下千金。在他刚涉世之初,慷慨资助素昧平生、穷困失意的王有龄北上捐官,使王从此青云得志,飞黄腾达,此举并非出于功利的目的,为自己日后寻求靠山,而是自身禀赋的天然流露。【有典】

生活中告诉人们,最稀有的东西最值钱。商业活动中什么最稀有呢?古往今来无例外,真诚是最稀有的。

历史的若干事例告诉我们:真诚为人终有报!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的人羸得成功,成功就会来陪伴你。生活常常就是这样。

在很多年前,在下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订房。“很抱歉,”柜台里的人回答说:“我们饭店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一家饭店也客满了。”

他停了一个,接着说:“在这样的晚上,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又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住一晚,虽然不是什么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晚就呆在这里完成手边的订房工作,反正晚班督察员今晚是不会来了。”

这对老夫妇因为造成柜台服务员的不便,显得十分不好意思,但是他们谦和有礼地接受了服务员的好意。第二天早上,当老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时,这位服务员依然在当班,但他婉言拒绝道:“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全天候呆在这里,又已经赚取了很多额外的钟点费,那个房间的费用本来就包含在内了。”

老先生说:“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个旅馆。”

年轻的柜台服务员听了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妇的好心,但他只当这是句笑话。

又过了好几年,那个柜台服务员依然在同样的地方上班。有一天他收到老先生的来信,信中清晰地叙述了他对那个暴风雨之夜的记忆。老先生邀请柜台服务员到纽约去找他,并附上一张来回机票。

几天之后,他来到了曼哈顿,于坐落在第五大道和三十四街间的豪华建筑物前见到了老先生。

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大楼解释道:“这就是我专门为你建的饭店,我以前曾经说过,记得吗?”“您在开玩笑吧!”服务员不敢相信地说:“都把我搞糊涂了!为什么是我?您到底是什么身份呢?”年轻的服务员显得很慌乱,说话略带口吃。

老先生很温和地微笑着说:“我的名字叫威廉·渥道夫·爱斯特。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

这家饭店就是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而这个年轻人就是乔治·伯特,他成为这家饭店的第一任经理。四坦言相告 其诚可见

诚心是自处之道,可以立天下之本

诚信是待人之道,可以交天下之友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进京“投供”的款子原是吃了“倒账”的,就钱庄而言,已经作为收不上来的“死账”处理了,如果能够收到,完全是意外收入。

欠债的人背后有个绿营的营官撑腰,钱庄怕麻烦,也知惹不起他,只好自认倒霉。但巧的是此人偏偏跟胡雪岩有缘,两人感情很好,很谈得来。他欠的债别人收不上来,可胡雪岩一开口就另当别论了,而此人最近发了大财,又升了职,当胡雪岩登门说明来意后,他二话没说,把钱如数交到了胡雪岩手中。

胡雪岩当时心想,反正这笔款子钱庄已当无法收回的死账处理,转借给困境中的王有龄,将来能还更好,万一不能还,钱庄也没有损失。

如果胡雪岩把这事悄悄办了也不会问题,可事情坏就坏在他把事情和盘托出了,而且自己写了一张王有龄出面的借据送到总管店务的“大伙”手里。

钱庄老板震怒于胡雪岩的自作主张,把店里的钱拿去做人情,不仅给钱庄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在店员中树起了一个恶例,尽管坦言相告,但并不能保证其他员工不跟胡雪岩学这类似的转手把戏,长此下去,还不把钱庄给砸了?

同行和熟人那里,也有人私下议论,绝不相信以胡雪岩的精明,会做出损已利人的事。所以对胡雪岩的坦言不但不信,而且觉得大可从这种交待上怀疑开去。保不准是狂嫖滥赌,欠下一屁股债,现在没办法了,挪用款项,然后编造出一个“英雄赠金”的故事来。

归在一起,就是不能用这种人了。不但原来的店不能用,而且同行也不能用,同业中虽都知他是一把好手,但恶名一传,别人想用也不敢用。胡雪岩在杭州无法立足,最后只好离开杭州,流落到上海。【评议】

做事容易做人难!有些人自以为绝顶聪明,人人都会上他的当,可以蒙骗别人,其实到头来如果原形毕露,毁得还是你自己。“做事总要诚实,处处为别人着想”是胡雪岩待人接物的原则,也是那么多同行、朋友都心甘情愿地为他做事的秘诀之一。“做事总要为别人着想”,也就是角色位置的调换,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从而对对方的利害得失与困难有较为切身的体会,而来考虑自己的事情怎样处理。处处为别人着想,即使当时自己的身心利益受到损失。而过后他人实实在在知道自己为他着想以后,就一定会使对方了解你的人品、情分,他也就明白跟着你做事决不会吃亏,也就心悦诚服被你拉住了,并且会以十倍、百倍的利益来回报你。

本文中胡雪岩如果此事自己不说,可能一点麻烦也没有。正是出于做人的诚实,他才以实相告,结果被扫地出门。而后来王有龄为他澄清此事时,胡雪岩又以“宰相”的肚量,宽容了此事,因而在商界交到了一个能两肋插刀的朋友,为以后开办阜康钱庄筹措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典】

诚可表现天地之道,充实天地之美,完成天地之善。有了真诚,才见天地之所以为天地,神明之所以为神明。诚为人性中第一美德,为英雄豪杰、伟大人物立德立言的第一要素。有了真诚,才见人之所以为人,英雄豪杰、伟大人物之所以为英雄豪杰、伟大人物。

诚作为人性中第一美德,懂的人多,做的却极少。有些人总爱以诚来装饰外表,而内部却是以伪欺人:外面以诚待人,内部以诈自持。真正能表里如一的人不多。内外不一的人,虽能取巧于一时,终究难成久远,只能成为一时的小人而已,并不是千秋万代能成大器的人。所以古哲的训言是:“人可欺,心不可欺。心可欺,天不可欺。”纵然能瞒天过海,只能是:“一世可欺,而万世不可欺。”所以圣贤豪杰以至诚为贵。

诚可格天,诚能感人。所以孟子说:“最诚实不变的人,是没有的。”朱熹说:“不能感动人,都是诚意不到位。”和颐说:“用诚来感动人,人也用诚来回报你。用权术来驾驭人,人也用道术来对待你。”凡是自己用什么办法来对待人,人也用什么方法来对待你,可以说是分毫不差,一报还一报。程颐又说:“人的毛病就在于用智,在于用权术,虽然是好事,但都是作为不诚无物的表现。”曾国藩曾经有所感慨地说:“天地之所以运行,国家之所以建立,圣贤之所以高大,都是诚来体现的。”诚就是最真的,最真就能达到最美,最美就能达到最善,这样便是天地的大德。

人应秉承天地之德,以人的美德,配合天地之德,便能天人合一。道家与儒家,都是坚持着天人合一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个功夫就是以诚为根本的。《易经·乾》中说:“修养做到了真诚,所以能立功建业,”《中庸》中记载:“真诚明智叫做人的本姓,以真诚为教化,天下就清明,清明就能看到真诚。”又说:“惟有天下的至诚能尽其性。能尽其性,便能尽人的性;能尽人性,就能尽其物;能尽物性,就可以参天地的化育;能参天地的化育,就可以与天地齐高了。”又说:“其次,是曲,曲能有诚,有诚便有形,有形就能显著,显著便可明白,明白就可行动,动就生变,变就可化,只有天下的至诚,才可参化。”至诚无声无息,无声无息就能长久,长久就得到了验证。得到验证就悠远,悠远就博大宽厚,博大宽厚就高明。博大宽厚,所以能承载万物,高明所以能覆盖万物,悠久所以能成就万物。博大宽厚配地,高明配天,长久得无穷无尽。最好能以诚来作为万物的终始。无诚就无物,无诚就无成就,无诚就无世界。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五十年兑诺 言出如山

古人云:“天生我才,必有一用”。有用者,必守信。言必信,行必果。信乃人立身行事之本,信者永存。

胡雪岩深知许诺对于别人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在于别人对他产生的期望。如果承诺不能兑现,他人就会对自己失望,自己也就自然失去了影响力。最为痛楚的是,下次你说的话,做的事,既便是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做下来的,别人也会在心里给你打个折扣,发个疑问:是否可信?这种不被人相信的痛苦确实难以忍受。

胡雪岩曾经有过一个承诺二十多年后才兑现的事情。那时胡雪岩用信和钱庄的外债,收回后资助王有龄去京中捐官。这一下犯了钱庄大忌,有人散发谣言,说是胡雪岩有这笔银子还了赌债。不管怎样,胆敢私下动用钱庄的外债,这样的伙计是没有其他钱庄敢用了,胡雪岩在杭州的生路算是断了。于是,便跑到上海学做生意。

城里有家钱庄,字号叫源利,有个得力的伙计是与他一起学做生意的师兄弟。他来到上海投奔他,试图在上海谋条路子,同时也兼学生意。刚到上海,却发现这位朋友已经由于家乡有紧急事情,回到浙江绍兴去了。别人告诉他不会等很久,这位朋友就会回来的。于是胡雪岩找了一家小客栈住了下来,这家小客栈就是“老同和”,谁知这一等就等了十天,人没等到,盘缠用光了,只好在小客栈里苦熬日子,囊中无钱,一筹莫展,只好闭门不出。

但客栈钱好欠,饭却不能不吃。他每天都在“老同和”吃饭,先是一盘肉,一碗大血汤,再要一样素菜。后来减掉白肉,一汤一素菜,再后来大血汤变成黄豆汤,最后连个黄豆汤也吃不起了,买两个饼,弄碗白开水就算一顿。这种日子过了有七八天,实在过不下去了,头昏眼花,倒还在其次,心中慌得很,那种滋味真不是人受的,好像马上就要大祸临头,那种滋味实在是难以忍受。于是发个狠,拿一件夹钱长袍子当掉后,头一件事就是到“老同和”去“杀馋虫”,但仍旧是白肉、大血汤和一样素菜。吃饱后付账,回到小客栈,忽然发现当票丢了,这样以后即使有钱也赎不回来了。胡雪岩当时倒并未如何在意,丢了就丢了,到以后有钱做件新的也一样。

但第二天,却有个十二三岁的小孩手里捧着一个包裹,找到胡雪岩的住处,原来是将他当倒的那件袍子送了回来。一打听之下,胡雪岩非常感动。

原来当时老板的女儿阿彩,由于在前堂招待客人,天天见胡雪岩来吃饭,早就留意他了,只见他一开始是大血汤和白肉,后来只有大血汤,再后来变成黄豆汤,这天忽然发现和原来一样,但身上却变成了“短打”。后来胡雪岩付账时,将长袍子当票掉在地上,后被店里伙计阿利发现,送交帐台阿彩。阿彩于是悄悄将长袍子赎了出来,关照阿利送回。胡雪岩了解到事情经过,便托阿利给阿彩带了句话:代我谢谢你们阿彩,她替我垫的钱,以后会加利奉还。从此也就没有再见阿彩的面。

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胡雪岩虽然常想起此事,也曾想起要还款,但不便对人说明缘故,办得不遂。此后想起来,不是时间不对,就是辰光不对,这件事情就这样搁下了。直到胡雪岩的生意濒临危险,胡雪岩到上海与古应春商量办法,正事谈完,闲庭信步到夜市逛逛。偶然中的偶然,胡雪岩踏进了“老同和”的门。

也许又带几分必然或上天安排,尽管古应春说了换一家,但胡雪岩仍然走了进去。“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易时移,此时的人事,真是“物是人非”,可以说是物换星移转头空,阿彩,这位当初站帐台招待客人的姑娘家,如今已成为老同和的老板娘,平时再也不会出来侍奉客人了。当年的伙计阿利是现在老同和的老板,他入赘,成了阿彩的丈夫,膝下一子一女,当时阿彩阿利正准备将“老同和”翻造,因为要修马路,老同和房子前面要削掉一半,平房改建成楼房。若要造的好一点,将老同和后面的一块地皮买下来,方方正正成个格局,要用到一千五百两银子,盖成之后,老店新开,重起炉灶,这笔本钱也要一千五百两银子,夫妻俩正为此事发愁,胡雪岩问明了情况,决定一定要好好在这事上帮一把。也算是了结一场多年的夙愿。否则的话,以后恐怕难寻机会了。按着他的性格,原想帮阿利“老店新开”,要轰动一下,但想一下当时自己的处境,自嘲的摇一摇头,最后就打算叫古应春带三千两银子的汇票给阿利,再叫古应春去跟阿彩谈一谈,告诉她事情的前因后果。

此事一了,古应春都为胡雪岩大大松了一口气。胡雪岩以后回想起此事,觉得自己这件事情也颇潇洒,胸怀不禁为之一宽,同时也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