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着潜艇出航(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04:25:46

点击下载

作者:马玉全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驾着潜艇出航

驾着潜艇出航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驾着潜艇出航作者:马玉全排版:KingStar出版社:大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6-01ISBN:9787550509122本书由大家出版传媒(大连)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王世昌,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7月1日出生,原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47年8月入伍,戎马一生,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万山群岛战役和剿匪斗争。1952年被选调到海军部队,并进入海军潜艇学院学习,是我国潜艇部队第一代潜艇指挥员。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七纵队政治部民运部干事、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司令部侦察队政治指导员、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训练队政治指导员、海军第四海军学校一队学员,担任过军事联络员、潜艇艇长、潜艇支队支队长、旅顺海军基地装备部副部长、基地后勤部部长和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少将军衔。业余时间热衷文学创作,文学作品获得省、市和部队的多项奖励,被誉为“将军作家”,历任辽宁省作协理事、大连市文联副主席(现任顾问)、大连市作协副主席(现任顾问)、东北文学基金会会长。1990年离休后,成为大连市关心下一代老干部革命传统报告团的成员、沙河口区关工委顾问、社区政治辅导员。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海军兵器馆,又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世界第二家潜艇博物馆;出任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军校校长,2013年与北京少年军校总校合作,成为总校旅顺营地负责人。其用心与模范行为赢得一片喝彩声,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向他授予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王世昌与殷仪结婚王世昌任潜艇艇长王世昌(左)与入党介绍人王世昌的作品都是业余时间写就王世昌把母亲接来兵器馆参观王世昌与殷仪海军兵器馆初建时期核潜艇试航归来,左一为王世昌王世昌(左)与刘精松在演习中王世昌(左)与大连市关工委副主任李宝霞在一起王世昌全家福序言忠诚谦卑燃烧自己火炬精神令人敬仰方军

这部传记文学记录了一位将军的成长历程。王世昌将军以新中国早期潜艇指挥员的身份,回顾了我国潜艇部队建设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作为“将军作家”,他展示了火样的激情;作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他创立了全国首家潜艇博物馆、海军兵器馆,人们称赞他是永远燃烧自己的火炬。

由于在大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关系,我与王将军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拿到王将军的传记文学文本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着他今天与昨天的故事。

正如一位大书法家为他撰写的题词那样:“剑光冲星斗,文光射日虹。”他的激情人生丰富多彩,他是文武双全的将军,他是燃烧着的火炬,无穷地挥发出正能量,他无私地燃烧着,照耀着自己前进的路程,也给他人带去光明与温暖。他令人敬仰,令人钦佩,他的生命光芒四射。

将军原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是一位戎马一生的共产党人。1947年,他16岁的时候,就参加了由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后来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指导员、军事联络员、潜艇艇长、潜艇支队副支队长和旅顺海军基地装备部副部长、后勤部部长、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少将)、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社会上他也有着多个身份:北京国际经济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理事、大连市文联副主席(现任顾问)、大连市作协副主席(现任顾问)、东北文学基金会会长。离休后,将军的炬光、奉献见诸于社会各界,同样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王世昌将军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与敌人面对面地战斗,经历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万山群岛战役及剿匪运动,品尝到战斗的艰辛与胜利的快乐。建国后,他成为新中国早期为数不多的潜艇指挥员,而且一直在潜艇部门工作了25年。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他所在的潜艇题词,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走下潜艇之后,王世昌相继担任海军旅顺基地装备部副部长、后勤部部长以及基地副司令员。当时五十出头的他,爆发出两股激情,一是工作岗位上他身体力行,在部队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风气,倡行现代科学管理;二是起早贪晚利用工作之余进行文艺创作,点燃了创作激情,将一部部小说和影视片以及一首首歌曲奉献给社会。他的歌词作品受到音乐界人士的高度赞赏:那首唱遍整个海军潜艇部队的旋律激昂的《我驾着潜艇出航》(作曲朱齐典),词作者便是王世昌;由铁源、吕远、刘诗召等人作曲,宋祖英、孙维良、杨赤等分别演唱的《大连迎宾曲》,为大连音乐界所认可和称赞,也为大连众多市民所熟悉。一步步地努力,一步步地攀登,他的文学作品经常获得省、市及部队的奖励,立过二等功,成为中国作协知名军旅作家。提起“文革”中的不平遭遇,王将军笑曰:“人生难免一时受点儿委屈,遇到不公平的事,权当历史跟你开个玩笑嘛,你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

从岗位上退下之后,王世昌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的形象依然闪烁着光彩,为共和国后来人献出余热,即便处在耄耋之年依然精心运作未竟之业。

王世昌离休后的足迹,更多的是走进了青少年的心灵。他成为大连关心下一代老干部革命传统报告团的成员、沙河口区关工委顾问、社区政治辅导员。他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海军兵器馆,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潜艇博物馆;他出任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军校的校长,并与北京少年军校总校合作,成为总校的一个训练营地,将把少年军校办得更有风采。鉴于王世昌对青少年一代教育方面的奉献,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向他授予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能把王将军的大半生闪光的经历记录下来,并且介绍给后人,无疑是奉献出一份财富和一个无价的珍宝,人皆愿意为此效力。

他还说,我虽然结束了部队的生活,可是我心中的梦想和未来正在进行,我还有新的事业要去做,我的生命要伴随事业向前延伸。他谈起了康熙大帝:“清朝这个皇帝有作为啊,歌词中讲他要再活500年,很有志气豪气!我不是康熙大帝,但我一定会在晚年有梦想有追求,一生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活得精彩纷呈。”

王世昌最喜欢吟诵这样一首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他颇有体会地谈起这首诗。他说,这首《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富有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调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写这一首诗时,曹操已年过五旬,刚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满腔激情壮志,乐观自信,十分感动人心。

王世昌跟大家讲,对这首激情澎湃的诗,自己很有同感,曹操这首诗应当成为老年人的座右铭,它太动人心弦,太振奋人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具备鼓舞人的力量,激励人们老当益壮,自强不息,不甘平庸,继续奋发有为,去做暮年的英雄!

与人谈起白居易、陶渊明两位古代名人,王世昌颇有感慨。他说,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不能遇到挫折打击就退隐山林,逃脱尘世,改变志向,躲进世外桃源,并改变过去的扶正疾邪的战斗锋芒。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贯穿着他一生爱国正义、崇拜英雄、傲岸人生的品格,所以他比较赞赏曹操、陶渊明的诗作与情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王世昌虽然脱下战袍,可是他依旧在关注中国的强军之梦,任何一项来自军队尤其是海军潜艇部队的喜讯,都会让他大声击掌,都要令他凭窗眺望、心潮激荡。此外,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写字台前,接着打来的电话,迎送着客人,热心于社会事务的发展与联络,对青少年教育等益民项目倾注热心和力量。将军还时常深入生活,创作新的文学作品。他说:“对于国强民富奔小康,要多想着点儿,这是中国老百姓的梦,也是我的梦,为了这个梦想我要多做一些好事!”“暮年不减风云趣,百万雄兵彩墨中。”这是著名作家姚雪垠为王世昌老将军的题词。题词一直挂在将军家中客厅的正面。观题词,更让人回忆起王世昌将军的足迹,仰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记录王将军的历史经历,是作者的荣幸,让我们一起走进王世昌将军的昨天与今天,感受他精彩的生活经历和情操。(作者系大连市政协原副主席,现为大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从嫩江江畔到南海

与王世昌将军见面是快乐的,老人家耄耋之年仍侃侃而谈。

在全国解放的前夕,将军的故乡齐齐哈尔于1945年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城市之一。机械工业有名的齐齐哈尔成为东北根据地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支援解放战争的重要后方基地,在解放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先后是嫩江省和黑龙江省省委的所在地,是重要的战略后方。解放战争期间,齐齐哈尔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倾城支援解放战争。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挑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内战,仅在东北战场就调集40多万军队,妄图占领整个东北。中共中央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准备参军参战,全面掌握和控制了东北。获得翻身解放的广大青年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全省到处是母送子、妻送郎、父子兄弟争当兵的动人场面。齐齐哈尔提出了“参加主力,保卫家乡”的口号,从1947年年初开始到1948年年末,先后有1402名优秀青年被输送到主力和地方部队。王世昌就是这个时候加入了人民的军队。

解放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战争,是一场生死大决战。东北3年解放战争十大战役战斗,包括秀水河战斗、本溪保卫战、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等,次次都进行得非常激烈。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装备与兵力虽然相差悬殊,但共产党军队最终取得了大决战的全面胜利。

王世昌将军对邓华印象特别深刻。他非常感慨地告诉我们,他所在的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最早军长是邓华。在东北野战军的高级将领中能运筹帷幄的帅才,邓华将军是其中一个。邓华将军缜密、细致、大胆、求实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作风更是难能可贵。东北战场的重要、艰辛的攻坚战斗,几乎都要邓华指挥的部队参加。邓华有句口头禅,王世昌开始觉得新奇,接着便有所领悟,牢牢地记在心里,并在实践中发挥出来。这句口头禅便是:“勇敢就是战术,积极就是办法。”每当遇见困难时,他就自然想起这句话,困难也就迎刃而解。“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用宝贵的鲜血与生命书写的战争传奇永远昭示天下:战争中有政治智慧与军事谋略的较量,有意志与信仰的追求与抗争,更关乎民心、军心及正义力量的归属。解放战争中虽然敌众我寡、装备水平相差悬殊,但共产党照旧战败敌人的事实,正是对此有力的说明。”王世昌将军深沉地做了一段小结。战火中的成长

齐齐哈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拥有800多年的历史。王世昌7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遭受很大的打击,他家的生活困难的情景可想而知了。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确如此,王世昌同3个姐姐,一放学回来就帮助母亲干家务活儿,分担家庭的困难,不让母亲挨累。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之后,生长在东北的中国人吃大米就犯“经济罪”。当年日军明确规定,中国人不准吃大米,大米只能留给他们这些“高等民族”的人吃。吃大米的中国人是“经济犯”,会受到严惩,最轻的是打嘴巴,最严重的会被抄家。日本人当街对吃大米的中国人左右开弓,下手特别重,或者让他们在毒太阳下罚跪,日本人甚至会用刺刀挑开所谓“经济犯”的肚子。中国人只配吃高粱米棒子面。年轻人很多都被抓去当了劳工,惨死他乡。1945年后的齐齐哈尔已经属于解放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抗日战争结束后由苏联移交过来的。1947年春天,正在齐齐哈尔市读初中的王世昌感触最深、记忆犹新的是见到了中共中央派来的代表蔡畅同志。为了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以中央妇委书记蔡畅同志为首的一批妇女干部进入东北后,立即在东北局领导下,密切与各方面配合,贯彻“男女齐发动”的方针,迅速开展了妇女工作,一方面通过各种活动,广泛深入地向妇女群众宣传党对东北的方针政策,宣传妇女翻身解放的道理,唤起妇女的觉醒;一方面大力组织发动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党领导的一切反封建斗争,参加土地改革和大生产运动,号召妇女努力生产工作,积极支援前线,为保家保田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王世昌(中)与母亲

在王将军眼里,这位中央领导作风朴实,待人和气,大家都管她叫“蔡大姐”,他由衷地尊敬她。蔡畅同志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31年年底,蔡畅同志奉调进入苏区,先后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白区工作部部长兼妇女部部长,江西省工农检查委员会主席。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10月,蔡畅同志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到达陕北后,历任中共陕甘省委统战部部长、组织部部长,中共庆阳中心县委书记等职。抗日战争时期,蔡畅同志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在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她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她转战东北,兼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妇委书记。蔡畅是受中央的委托来到齐齐哈尔指导这里的土地改革、恢复生产、城市人口就业、妇女运动工作的。王世昌补充说:“1946年春天,任中央委员的蔡畅来到东北筹建东北解放区妇女联合会,指导东北土地改革中的妇女工作,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妇委书记。1948年,蔡畅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1949年春,蔡畅当选为全国妇联主席。从20世纪20年代起,她就是全国妇女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又担任全国妇联主席近30年,1990年9月去世,其光辉的一生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旗帜和骄傲。长征中蔡畅保持着乐观情绪,那时她身材纤瘦,但意志坚强,组织上给她备了一匹马,但她很少骑,而是让给伤病员,认为他们更需要马。她曾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被盛赞为‘一位伟大的女英雄’, ‘她代表新中国’。”蔡畅的作为,深深影响着年轻的王世昌。

那个时候,齐齐哈尔地区的农村土地改革、妇女运动、革命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央领导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人民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纷纷要求上前线解放全中国。

王世昌喜欢文艺作品,得到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分黑天白日地读,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深深融进他的脑海里。电影《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和话剧《白毛女》《李自成》等,也在影响着王世昌的思想,他跟同学们在一起议论:“毛泽东是代表人民大众的,中国像齐齐哈尔这样能做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地方是极少数的,蒋介石政府管区的腐败触目惊心,我们要参加人民的军队,解放全东北和全中国。”当地组织起西满战区服务团的时候,王世昌和同样向往革命的两个姐姐,加入了服务团。他那时才16岁啊。战区服务团在前线接触了蒋管区百姓的疾苦,令王世昌产生了强烈的阶级感情,认清了蒋家王朝的腐败与没落,更坚定了跟紧共产党的信念,走上新的战场,消灭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蒋介石武装。

王世昌在战地服务团的时候,看见几个同他一样大小的伙伴,他就立即参与到领导布置的工作中。服务团的重要工作是战地宣传、鼓舞士气、通报战役情况,很忙很忙的。王世昌负责写标语,写好后就往大街小巷里送,找到显眼的地方就刷上标语。战争年代物资缺乏,连黑墨水都难弄到,王世昌就去刮锅底的黑灰,拿水和和,去写大标语。运送物资他也干,能听得到前线的枪炮声。他还不断操着一口学生腔,为行军的部队战士鼓劲加油,心里想着:用不多久,我也会上前线的。姐弟奔赴战场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凭借人数远远超过八路军这个优势,又有美国做后盾提供大量美式武器装备,妄想压垮八路军,于是在1946年,蒋介石发动了不得人心的内战,他们出动了500万兵力,进攻不足百万兵力的八路军,妄图铲除中国共产党,独霸中国。他们首先向中原的八路军解放区进攻,颇有一举歼灭八路军、接管全部解放区的架势。东北平原上,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大决战打响了,战争硝烟不时扬起。在东北,中共领导下的东北民主联军(由东北人民自治军发展而来,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基础)同蒋介石派来的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军队开始交战,内战大火很快燃烧到嫩江江畔的齐齐哈尔。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解放东北和全国,齐齐哈尔掀起了热血青年积极报名参军的浪潮。王世昌(左)与入党介绍人

1947年6月,战区服务团里的王世昌和两个姐姐,一起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部队,16岁的王世昌被分配到东北民主联军七纵队,姐姐分配到联军二纵。那时参军者普遍文化程度低,初中文化的王世昌很受部队重视,被视为知识分子。应该格外介绍的是,以后成为王世昌夫人的殷仪,也是这个时候来到部队,同王世昌的姐姐成为战友,年龄也是16岁,小小的年纪就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的正义事业中。

跟姐姐最后见面的那一天,王世昌还记得他们之间的对话。“姐,我要跟部队出发了,妈还不知道,你们告诉母亲参加部队的事了吗?”“先别告诉妈也好,别让她上火,我们等到安稳之后再告诉妈。学校里有好几个同学,都要到前线上去,我们女生可能编入卫生救护队,还要训练呢,参加解放东北和全国的战斗,爱国青年应该这样。”“好,我们随时保持联系,会有见面的那一天的。”“争取吧。好了,姐不跟你多说,快集合了,先接受训练,等我安顿好给你写信。”

鉴于王世昌能干、有文化,在学校又是班干部,而且还做过区工作队队长,首长不久就把他调到四十四军部队政治部,当起干事来。此后他还担任过侦察队指导员、情报处参谋等职务。随着一个又一个战役的展开,王世昌的职务也在变化,他在枪林弹雨、炮火硝烟中成长,他为新生的共和国的建立默默奉献一切。勇敢与积极

王世昌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一个革命干部一定要有饱满的政治热情,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不息的热情和牺牲精神。当兵打仗不勇敢,甚至失掉理智,晕头转向,你就没有了主意,更不知运用什么战术。做什么事情只要有积极精神,动脑筋想办法,你就可能是成功者、胜利者。所以王世昌讲:“在一般的情况下,‘勇敢就是战术,积极就是办法’。战争中邓华司令员这两句教导使我受益匪浅。”

王世昌体会说:“可以讲,我这一生正是按着勇敢与积极的精神去完成任务的。来了任务,在没有执行的时候你就要积极去想、去准备,即使你战术理论再好也要有勇敢的精神才能执行下去。打仗也好,和平时期也好,都需要政治激情与热情,英勇无畏是激情的体现,积极热情去做就有办法。假如你仅仅为了个人利益去计较的话,你就会贪生怕死,你就可能出卖原则和同志;如果你忘掉了自我,见到困难你不退缩,就有了办法和智慧,就能勇敢地冲上前去,战术就会产生作用,直至达到预定的目标。”王世昌四平战役后留影

王世昌谈起当年在部队的情景,坦率地说道:“那个时候我的思想单纯得很,想的就是多杀敌、多立功,听从党的指挥,这就是理想和追求,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不容你想入非非。逐渐地,我明白了解放军这支部队不仅要解放家乡东北,还要解放全中国,理想大,目光远。勇敢、积极是我参加战斗的主导思想,战场上贪生怕死、不积极作为,往往会死得很不光彩。辽沈战役那时候,敌人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这发炮弹打过来,留下一个大坑,下一发炮弹一般不会再落这里,我熟悉这样的规律,便果敢避身弹坑内;飞机扫射时,我就围着大树或房子转,子弹打不着我。”

王世昌提起打仗,立刻就特别有精神,打新立屯、打彰武、打四平、围长春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他说:“我使过的枪太多了,大都是从国民党部队那里缴获的,蒋介石被我们戏称作‘运输大队长’,他们有啥我们也有啥。手里有了好枪打仗也过瘾,我常常手拿两把枪参加战斗。有时这枪子也不长眼。”说着他挽起袖子、撸起裤腿,胳膊、腿上露出了一块块伤疤。“尽管我伤痕累累,可我现在活得很好,终于看见了蒋家王朝的崩溃。打到南京撤下国民党旗的时候,我们官兵那是激动异常,跳着高欢呼啊!有一部电视剧《解放》,建议大家看看,战争年代的情景很真实。”辽沈战役大决战

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先摧毁东北的国民党反动军队,理由是:第一,东北民主联军(四野前身)实力不凡,打歼灭战比较容易成功;第二,四野军队若拿下东北,可以以东北工业支持其余解放区部队;第三,辽沈战役一旦胜利,四野即可挥师入关,协助华北人民解放军一同对抗华北国民党部队,组织平津战役。于是,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在中共最高统帅部的领导下,出动10万部队,不惧美国支持的蒋介石部队,经历了松花江战斗、四平战斗、塔山阻击战,一举攻克锦州,我军处处绝境逢生,屡战屡胜……

王世昌在言谈话语里,对锦州战役印象非常深。问他为什么,他介绍道:在辽沈战役开始之初,国共双方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和毛主席都将占据锦州作为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都派出重兵去固守或争夺锦州。在1948年10月初,东北野战军迅速逼近锦州城下,而国民党的几路大军也分别从海路、陆路合围而来,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王世昌重点回顾了锦州战役。他讲,在攻克锦州的过程中,解放军在锦州东侧的塔山,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搏斗——这就是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当时我军正在组织进攻锦州,以确保辽沈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知道大事不好,便派出10倍于我军的兵力支援锦州,于是解放军就在塔山迎击这支来势汹汹的援军,阻击战打了6天6夜,最终我军以生命和鲜血固守住塔山,确保了进攻锦州的胜利。

人们让王世昌讲讲参加辽沈等战役的一些细节,他莞尔一笑,娓娓诉说。

一踏上战场,枪炮声一响,尤其经历了几场战斗,什么苦啊、累啊、生命啊,就都不在乎了。当兵干啥来了?流血牺牲解放受苦老百姓啊,怕啥呀!那时我军处于进攻状态,因此常常是急行军、夜行军,一天走个百八十里的是家常便饭;开始脚打泡,渐渐地就磨成了铁脚板。王世昌最初行军也是天天走得脚上起大泡,一脚踩下去,发出咕叽咕叽的声音,他忍着钻心的疼继续前进,绝不掉队,走着走着钢铁脚板就练成了。那时,国民党凭借着美国人的支持,装备先进,给养充足,而解放军是“小米加步枪”。头上敌机频频狂轰滥炸,每次进攻都打得激烈,但是解放军战斗气势如虹,任何困难都不在乎,你飞机来了,我拿步枪也敢打你。解放军每天都吃什么?一句话:走哪儿打哪儿,打哪儿吃哪儿。常有断顿的情况。那时最好的情况是攻进敌人占据的城市,打开国民党军的仓库,嚯,好吃的东西应有尽有,没见过呀!于是将那里多得很的罐头、饼干、肉品等分给各部队,享受一顿美餐。战士们边吃边议论:“你说这国民党军队,天天吃得多好,还有美国佬支持,可是就不能打胜仗,可惜了……”还有的说:“都说国民党腐败,腐败了吃什么好的也得打败仗啊。”

这种好日子不是天天有的,高粱米、小米才是家常便饭,而且没有菜,有盐和咸菜就不错了;还有就是嚼黄豆粒,或嚼硬硬的饭痂子。有一次,部队赶到一个地方,老百姓没有跑,但没有粮食提供出来。老百姓告诉部队战士,有一家地主囤积了大批黄豆不卖,谁去借也不行,听说解放军来了,现今跑得无影无踪。部队经过研究,将他家几乎要发霉的黄豆煮熟分给同志们充饥。官兵们就这样边行军边抓一把黄豆塞进嘴里,去迎接下一个战斗。吃黄豆虽然顶饿,但时常引起搞笑的后果——屁多。这样大家倒也轻松不少,紧张的战斗生活还可以有笑声。喝水虽有问题但可以克服,城市自来水不可能经常品尝,乡村的河水、井水是经常饮用的,有时也会把一些体力差的战士弄趴下,上吐下泻的。

王世昌讲,当时解放军的服装严重不足,有时把国民党军的仓库打开,拿出服装来穿上,为了与国民党军区别,就在战士的胳膊上扎上白毛巾。正规的解放军军服(上衣和裤子)很少同时发给战士,那时战斗紧张,军需物资奇缺呀。武器装备更不如国民党军,人家是美式家伙,我们有使用精良武器装备的,一概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王世昌风趣地说:“我们解放军,一顿饥来一顿饱,苦累能报销。谢谢国民党,供我们吃穿少不了,假如缺了枪和炮,就向国军要。”随着战争的发展,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和给养逐渐改善,这其中除了依靠人民的支持,再就是战利品的获取。王将军说,获得敌人的战利品是不用打收条借条的,但是对于从老百姓、商家手中借来的东西,必须打借条。借条上注明借东西的时间地点、部队名称,届时要算账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得违背,这是解放军能够胜利的一大法宝。王将军感慨道:“那时我们很清廉的,除了当时物资极不丰富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我们严格执行党和部队的纪律,谁违背纪律谁就要受到处罚,毫不含糊。”部队每驻一地,都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动百姓一草一木,尊重群众,爱护群众,不管任务多么紧张,首先把群众工作放在首位。为群众挑水、扫院子、打柴火。部队有时因紧急行军后半夜进村也从不打扰群众,在百姓的屋地上铺上稻草过夜。部队在休息之暇,积极地组织和宣传群众,讲述斗地主、分田地、争取解放的革命道理,提高广大群众的觉悟。部队还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深入群众之中,广泛发动群众,宣传革命,进行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工作,提高广大贫苦百姓的阶级觉悟,增强人民群众对我军的信赖和必胜信心,通过对两种军队性质的鲜明对比,激起每个贫苦百姓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党的组织积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筹集军粮,为部队抬担架,备粮草。不少老乡家主动为子弟兵磨米磨面,甚至有的人主动献出自己家唯一的牲口为部队运送弹药。有很多人不分白昼黑夜,风天、雪天为部队当向导。有些青年在战斗未打响前,就积极提出申请,要求参军参战。有一位英雄母亲,在丈夫杀敌牺牲后,又把两个儿子送上前线,后来儿子也双双战死在前线。这位妈妈被部队称作“英雄母亲”。解放军所到之处,出现了一派军民大团结的生动局面。广大贫苦百姓阶级觉悟日益提高,广大指战员战斗信心更加旺盛,战斗所需物资都得到了保障,大大地促进了战斗的进程。我们听到这里很有感慨,现在那些贪官侵占、贪污数额巨大的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他们的脸红都不红一下,还假惺惺地在那里喊廉政,对比我们的先辈,他们应该得到正义的审判,他们是党和人民的叛徒,是江山的蠹虫。人道与正义之师

有一个阶段,王世昌在部队的民运部工作,这民运工作是前线、二线两头都得跑的工作,部队出发前他就要和战友先行去“打前站”,为部队安排吃住事项,还要做好群众工作,得到老百姓的理解、支持;部队撤了,他要去做善后事项,接受战俘啦、赔偿啦、安抚啦,使解放军的人性、人道主义精神与模范事例广为传播。有几次他看到腿受伤的国民党俘虏兵拖后,未负伤的俘虏官兵管都不管,王世昌就让他们停下来,从俘虏队伍里挑出两个人,叫他们去搀扶伤兵,该给他们换药就叫我们的卫生员给换上。一个被俘的军官悄悄跟王世昌说:“上级长官跟我们老是讲‘共匪’‘共匪’的,说我们国民党是正规部队,还有王牌军,很多军官毕业于黄埔军校,又有美式武器,根本没有瞧起你们解放军,说你们迟早得完蛋,一口咬定保证打败共军,刺激我们作战的话多是‘升官发财’。人不能貌相,现在我服了,你们才是人道正义之师,你们总打胜仗有内在原因,听你们说了,那就是‘打仗为人民’,我们那里哪有这样的口号。”

王世昌回答道:“你们的失败说明,部队能不能打胜仗,不完全在于装备好坏,国民党军队论武器、人数,都比我们强,可是你们政府官员腐败,你们代表的是地主、资本家的利益,得不到大多数的人民支持,人心失掉了,军心也不稳了,还能打胜仗吗?另外,你们打仗靠什么?靠金钱物资、升官刺激,靠吹牛说大话,到头来落个一场空。”

说话间凑上来几个俘虏,末了也纷纷点头。王世昌的一番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王世昌明白这个军官说的是心里话,经问,他也是从农村出来的。

战争考验着人。王世昌感慨地说:“攻锦州、打四平、攻天津……战斗激烈、残酷,解放军在吃、穿、用都缺乏的情况下,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丝毫没有动摇消灭国民党的意志、决心,没有贻误任何战机,我们是一支钢铁的队伍,希望青少年们去观看解放军三大战役的纪录片,那是两党两军的大决战,是意志、战斗力、作风的大决战,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是正义的力量。”

说到这里,王世昌想起同部队里的一个人,这个人的经历代表着极少数意志薄弱者,他因小失大,不能处理好自己的个人生活,破坏了部队纪律,离开了部队,一辈子都是遗憾。“他这个同志,干工作还可以,有才干,曾经当过演员。”王世昌讲起这个人来:

参军后,这个同志行军到达沈阳的时候,意外碰见一个亲戚,亲戚捎话给他说:“你妈妈很想念你,总说你这一当兵就不知啥时候能回家,她提到你的终身大事时就哭,眼睛都要哭瞎了,你不能回来看看吗?错过机会可是一辈子的事,你好好想想吧……”亲戚的话在他心中激起涟漪,他也就一边行军一边寻思这些事,有时无精打采,对到前方作战几乎没了信心。可是行军打仗是不能请假的,部队没有这样的先例,怎么办?说什么也得回家看看。此念一产生如何也控制不住,他回家的决心已定。夜间他趁部队休息,给指导员写了一封信留下,把枪放在枪架上,偷偷开了小差溜回家去。第二天部队发现了这个情况,并利用这件事向全体官兵进行了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教育。革命要到底

在辽沈战役秋季攻势中,解放军是所向披靡、节节胜利,守城之敌溃不成军,弃城而逃。锦州虽然难攻,但解放军用了31个小时一举拿下;天津守敌尽管顽固,解放军取之也仅用了29个小时,除夕前进驻了天津。

王世昌回忆,按林彪的指示,锦州总攻发起前,各纵队都挖了万米以上的交通壕,有的挖了两万多米,一条条蛛网似的从攻击出发地推进到锦州城墙跟前。交通壕都是蛇形的,步兵的有1米多宽、2米多深,最前点距敌60多米,以敌人投弹扔不到为准。炮兵的阵地能开进汽车,有的把火炮推到距敌百把米远。大军云集,地面上很少看到有人走动,既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又减少了伤亡。国民党守城司令范汉杰回忆:那时也曾想反击四野,一看那交通壕就没了主张,只有拼命打炮,可是看不见人只能乱打一气。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着战士,大家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起宣誓要继续前进,打到全国解放。王世昌至今还能背诵下来当时战士人人会背的那支顺口溜:

1948年(11月),解放全东北,打到平津去过年。

革命要到底,还有两千里,打到两广去,活捉白崇禧。

顺口溜浅显明了,宣示了解放军战士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和目标,不解放全中国绝不停下脚步。历史证明了这支人民军队是无往而不胜的。王世昌回忆,他曾经与东北战士有一番对话:“你老家是哈尔滨呀?我家在齐齐哈尔,老乡老乡。”“是的,打完东北这些仗,我真想回家,反正东北也快解放了,该回去看看。”“回家看看,享享清福,可以理解,这个念头我还没有想过,现在就扔下枪杆子回家,恐怕不行,听首长讲,我们是解放军,要解放全中国的,我跟你一样,也有点儿想家,但是应该服从大局,东北虽然解放,我们还肩负着全国的解放任务。毛主席都发表文章了,是论当前的形势与任务的,号召全党全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奋斗。”“好,还是你想得实际,还是你有眼光,那就革命到底,豁出去了。”“好,那咱们就加油,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全国解放再回家……”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四野)向国民党发动决战,只用了52天时间,解放了东北全境,蒋介石派出的国民党精锐全军覆没。这次战役,使中国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东北成为解放全国的大后方。王世昌随即与部队百万大军浩荡入关,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号角!

这里提一下“打到平津去过年”。有人问他:“真的是在天津过的年吗?”他说:“部队说到做到,我们在天津过的大年,好开心和热闹啊,吃上了饺子,喝上了庆功酒,誓师会也开了,一定打到两广,活捉白崇禧!”

就这样,他从嫩江江畔出发,一直随军打到南海,最后把蒋家王朝撵到台湾,引来了全国解放的欢呼声浪。人民战争胜利之本

听过这么多的战争故事,有位大学生问:“将军,为什么我们的部队能够连连取得胜利?”

王世昌不假思索地说:“打胜仗首要的是官兵们的英勇顽强,这种顽强的战斗作风,总的说是来自阶级觉悟提高,其次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进行的是一场人民战争啊。”

王世昌回忆起部队时常进行的“整军运动”,尤其是辽沈战役前夕,每个部队采取诉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方式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做好战役前的思想动员。具体来讲是让战士们诉说亲身经历,挖苦根、算细账,诉说受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迫之苦,并用大量事实说明蒋介石是地主资本家的代表,国民党反动军队是蒋介石欺压人民的工具,参加解放军正是为了劳苦大众和自己的解放,将来过上幸福生活。如此政治思想教育,大大提高了战士们的政治觉悟,民族恨、阶级仇牢记心中,为人民而打仗、立功当英雄的思想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有力调动了战士英勇作战的决心和意志,确保了一个个战役获得胜利。王世昌听到过一名战士的话:“我说伙计,当兵那会儿我家里穷,时常揭不开锅,人家一动员,我也想弄口饭吃,就参军了。一个阶段里,说真的,真不知道为啥打仗,人家叫冲我就冲,打一仗下来还活着很高兴,嘴里念叨老天爷保佑;自从开展‘整军’教育,我才明白要为人民打仗,战场上阵亡是光荣,为人民大众解放而死值得,贪生怕死可耻,我要争取火线上入党。”

那一次王世昌参加连队召开的诉苦大会,战士当中有几名俘虏兵,那时叫“解放兵”,其中一个是小李。小李上台诉说自己家的遭遇——他老家在河北农村。50多岁的父亲给地主扛长工,起五更爬半夜,累死累活地干,一家5口人还是连饭都吃不饱。父亲累出了病,不治而死。他和母亲草草埋了父亲的尸体,领着两个妹妹来到山西的一家煤矿挖煤捡煤,对付着生活。但是这也没有挽救病重的母亲,她也撒手人寰。该给母亲出殡的时候,小李连一副薄棺材都买不起,还是一帮逃难的穷弟兄凑钱将母亲草草入了土。有一天,国民党军队到煤场抓兵把小李抓走了,他再三哀求说自己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妹妹,人家也不理,拿枪逼他离开煤场,抓去国民党军队当兵,小妹妹是死是活也不知道……王世昌(右)天津战役后留影

小李诉苦到这里放声大哭起来。此时台下一片哭泣声。他停住眼泪,说:“解放过来以后,我还不明白为谁打仗;我现在明白了是谁让我受的苦,明白了应该用手中的枪去打谁。今后,我一定在解放军里好好打仗,为人民打仗,为我的亲人报仇!”小李的话引起场上一片掌声,激起了思想共鸣,很多战士流下眼泪,小李站在那里连连敬礼。

这样的诉苦会,是“整军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战役拉开、国民党军接连溃败、俘虏兵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整军”教育必须进行。这样一来,广大战士提高了政治觉悟,明白了为谁打仗,怎么样打。各部队在组织上还积极发展党员,连有党支部,排有党小组,党员成了核心人物、模范人物、榜样人物,党支部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整军”教育成果表现在战斗上就是战士们求战心切、立功情绪高涨,战场上大喊着“为人民而战斗”,英勇杀敌,一往无前。

王世昌说,部队在鼓舞士气方面,除了政治思想教育宣传,还重视歌曲的作用,令他心灵震撼最大的是那首解放军军歌。他有些激动,陷入战时的回忆。说着说着,他就轻轻哼唱起来: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军歌多么高亢嘹亮,军歌多么振奋、激荡战士的心,每当战事间歇时间,这首军歌便在战士队伍当中轰然响起,似乎变成了英勇冲锋杀敌的利器,大家热血沸腾,同仇敌忾,誓死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将军介绍了这首军歌诞生的历史:1939年秋,《八路军大合唱》完成,《八路军进行曲》即为其中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智斗“大仙”

到了1950年,龟缩于台湾的蒋介石出于政治需要,企图振奋颓败的士气,巩固蒋家王朝的统治地位,不断叫嚣“反攻大陆”,颇有哪一天卷土重来再次统治大陆的架势。他们也派出特务人员到大陆偏僻地区,联络潜伏人员和土匪武装,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抵制共产党领导,与新生政权对抗。鉴于当前形势,党中央此刻发起了为时1年左右时间的剿匪运动,要坚决铲除残余恶势力,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王世昌受命来到了广东省的惠州、东莞、英德一带,执行剿匪任务。经过一番调查,作为区行政委员会主任的王世昌知道,这一地区土匪居住比较分散,而且数量不少,山沟里岛屿中散散落落的居民几乎户户有枪,多家有土匪,他们对新中国、共产党知之甚微,国民党特务一煽动,他们就闻风而起,与解放军作对。经过1年多的艰苦努力与斗争,王世昌完成剿匪任务,建立和巩固了地方人民政权。

这里仅说一件事情。那是王世昌带领队伍进驻惠州地区不久。有一天,正在一个工作队研究工作的王世昌被屋子外面的杂乱的叫喊声打扰,警卫员进来报告:“王主任,一个自称大仙的人带领一帮人在外面闹事!”什么?大仙?王世昌和部下一起走出房门,去见识这是何方的“神仙”。只见那个被叫作“大仙”的人,身着八卦仙衣,手持七星宝剑,威风凛凛地立在门口。“大仙”看见大官出来了,便摆出一副盛气凌人、不屑一顾的架势,后面跟着一些百姓。没等王世昌开口,“大仙”便道:“天意降苦降难,年头不好,解放军征粮实属错误,百姓苦不堪言,罪过呀,天理不容啊……”说着念起咒语,眼睛直翻,不明真相的群众跟着跪地磕起头来。王世昌看着这个“大仙”气不打一处来,心里说着:“妖言惑众,十恶不赦!”他往前迈了一大步,面向群众一摆手示意要讲话。那时当地人不会讲普通话,一色粤语,本来王世昌讲粤语很地道,上级首长来了都要他当翻译,这次,他故意叫部队的文化教员给他当翻译,他讲普通话,目的是用来拖延时间,便于他分析观察“大仙”的心理动态,以便准确找出与之斗争的办法。他说道:“老乡们,现在全国已经解放了,地方人民政权也建立起来,共产党会领导你们过上好日子的。目前解放军在剿灭残余土匪和特务,要完全解放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给大家一个安定的新生活,坚决回击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叫嚣,希望大家支持解放军的行动,征粮是有政策的,不要受坏人的蒙蔽和欺骗。”说着他用手指着那个“大仙”继续说:“他说他是‘大仙’,是‘神’,大家知道啊,‘仙’‘神’是刀枪不入的,对不对?今天咱们就来个灵不灵当场试验,准不准过后便知,真‘仙’假‘仙’一试便知,大家说好不好?”他停下来环顾左右,见没人吱声,就说:“既然大家没意见,咱们就这么办。”他说得明白透彻,全场肃然,那“大仙”也失神地张大眼睛,忐忐忑忑地站立着,不知解放军要怎么个试验法。王世昌把一切都看明白了,观察出“大仙”此刻内心的慌乱和胆怯。只见王世昌用右手捂住腰间的左轮手枪套,假装做出要拔枪的样子,面对着“大仙”,他严肃地说道:“那么,你要是没什么说的,现在咱们就开始试验,看看你是不是真‘大仙’。”那“大仙”哪里经历过如此场面,知道自己玩的把戏不灵了,解放军不吃自己这一套,他不敢往王世昌的枪上再看一眼,心想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吧。像突然触电一样,他扔下七星宝剑,张开两只胳膊,浑身发抖,鞋底子好像抹了油,顷刻间窜进山林,失魂落魄地跑得无影无踪,围观者一阵大笑,受愚弄的几个百姓也知道了上当,表示今后要听解放军的话,支持当地政权工作。

讲了一大堆战争故事之后,王世昌轻松了一下,提起这么一件事: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大部队经过北戴河时休息,一身征尘的官兵们赶紧利用战役间隙,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闭起眼睛睡睡觉。可是,人们看见王世昌此时倒忙了起来,这里找找,那里看看。原来,王世昌听说这个地方有大海,这个东北嫩江江畔出生的汉子,顾不上行军的劳累与困乏,从人家那里借过一匹马,两腿一夹马肚:“得儿,驾!”眨眼间飞奔到梦想的大海边。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海,高声喊着:“啊,波涛汹涌的大海呀,今天我圆梦了,我终于来了!”他欣喜若狂,走进海水里,让海水没过小腿,伸手触摸着碧绿的大海,往脸上泼水,倾泻着一个军人对大海的激情。也许这是命运在告诉他:全国解放后,你将成为天天与大海为伴的军人。他也没料到,战争结束后,自己真的成为人民海军的一员,在碧蓝的大海上整整漂流了近50年,大海见证了他的博大胸怀,见证了他勇往不败的智慧与才干,见证了他卓越的表现,见证了他的成长。

多年征战,奠定了王世昌将军奋斗、奉献、一往无前的人生态度,也给了他战斗的舒畅与欢乐,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让他更珍惜每一天,催促自己在每一天里再为时代奉献能量:“我愿意成为熊熊燃烧的火炬,要不断地发光发热,给社会人们带去光明、温暖与美好,为自己照亮前程。”万山群岛战役

让王世昌记忆犹新的是他随部队参加的首次海战,这就是解放战争中后期的万山群岛战役。王世昌所在的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军直接参与了这次战役。王将军当时在深圳沙深宝边防委员会任军区联络官。这是他打到祖国南方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解放军海军与陆军的第一次联合作战,战士们攻坚克难,协同作战,创造了又一个奇迹,在解放军史册上书写了辉煌。战争过后,王世昌与战友赵锡顺合作,创作出剧本《来者不善》,故事背景便是万山群岛战役。

在此之前,解放军经历的海战并不多,一次是1949年10月,三野叶飞率领的第十兵团,凭借一些木帆船攻击金门;另一次是四野邓华领导的第十五兵团,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同样是使用一些木帆船,机动灵活地攻击敌人的兵舰,创造了木船打兵舰的胜利,这场战役被外电评为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万山群岛战役主要也是使用木船,在木船上安装大炮,结果同样夺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

万山群岛位于珠海市东南方,这里是珠三角和华南腹地海上出入的咽喉,万山群岛扼守在航道的要冲,是广州、深圳、澳门和香港船只进出南中国海的必经之地,所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万山群岛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清朝时由于珠江口海上交通频繁,这些岛屿便成为海盗藏身之处。占据统治香港的英国人认为万山群岛距离香港岛较远,不会直接威胁香港,管治这些岛屿也是鞭长莫及,而且管理起来对于整体意义不大,所以,万山群岛一直由中国国民党政府管治。万山群岛战役解放军战前动员

王世昌介绍,万山群岛战役发生于1950年5月至8月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陆、海军各一部对国民党军据守的广东省万山群岛进行的进攻作战,也是人民解放军海军建立以来首次与陆军协同登岛作战。万山群岛总计有百余个岛屿,主要有垃圾尾(今桂山岛)、外伶仃岛、东澳岛、三门列岛、大小万山岛和担杆列岛、佳蓬列岛等。

王世昌回忆道: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后,中国华南地区已经被解放军全部控制,蒋介石率残余军队不得已逃到台湾。但是,华南沿海有100多个岛屿,还是由国民党军把守着,蒋介石不断地叫嚣要反攻大陆,以保全自己的脸面,振作官兵的士气。他们经常派遣匪特对大陆进行骚扰,威胁大陆的安全,也让老百姓揣摩不准究竟将来时局会怎么样。有的渔民就说:“国家都成立了,咱们的万山群岛也应该解放啊。”广大群众心向共产党,迫切要求解放万山群岛,铲除这些时常威胁他们的国民党残余部队。1950年4月下旬,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奉蒋介石命令,来到万山群岛部署防御,决定组成“万山防卫司令部”,以求最后一搏,企图控制进出香港、澳门的主要航线,封锁珠江入海口,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万山群岛,妄想控制住广东的南大门,他在官兵面前叫嚣道:“强大的美军已经进驻朝鲜半岛(6月朝鲜战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了,蒋委员长有令,我们海军肩负重要使命,前途光明啊,光复大陆的光荣任务要由我们来承担了……”

王世昌当时作为部队沙深宝地区边防委员会的军事联络员,为即将到来的战役准备忙碌着。战役开始前,解放军必须到香港采购航海器材及设备,因为我军没有太多的军舰,有些舰艇损坏严重;抽调上来的木船上缺乏主机与航海器材,需要大量添补器材和设备。王世昌驻扎在深圳边防委员会,负责处理、接洽我军部队人员往返于香港与大陆的诸多业务,极其繁忙。在繁忙的事务中,王世昌还要抽出时间给上级首长当粤语翻译。当时部队的首长多是北方人,初到广东语言不通,紧急重要关口只好调用王世昌做翻译。王世昌平时用心接触群众,学习广东话,时间一长说起广东话来十分流利。他说:“我常在下边做群众工作,不懂他们的语言不行,我就时时琢磨粤语方言,也就掌握了这种工具。工作逼你学呀。”

当一批器材设备采购完毕,出关口的时候常常遇到麻烦,比如关税等问题。每批器材进到海关来,王世昌都要前往海关处理和协调,向海关人员晓以战事情况,说明部队的状况和需要,以取得海关的理解与支持。当然也出现过少数部队人员进出香港与地方产生矛盾的问题,王世昌总是处理得顺顺当当,维护了部队的声誉、纪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开始采购航海器材并不顺利,因为那时国民党特务活动频繁,采购人员一走特务就跟踪,得知解放军要采购航海设备,便提前到香港进行破坏,阻止商户出售。但是他们毕竟是黔驴技穷,最终还是难以阻挡解放军购置航海器材的计划。有一次,王世昌和一位刚从香港采购归来的熟人唠嗑,王世昌关心他的任务完成情况,那个人说:“特务尽管破坏,但是香港也不是他们国民党特务的天地呀,‘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告诉你吧,咱的任务完成了!”王世昌听了很高兴。那人继续说:“咱解放军已经打过了四大战役,全国基本解放,万山群岛战役肯定拿下,不过这是打海战,国民党的装备远远强过我军,肯定有困难,但是赢惯了国民党军队的战士们不怵这些,我们的英雄是不可阻挡的。”

王世昌蛮有兴致地回忆道:“别看我们是第一次陆军配合海军登船作战,人家的装备又比我们强,可是我们的士气比他们旺,提起打仗战士们都嗷嗷叫,天不怕地不怕,陆军用的大炮也装上了船。那个时候说来奇怪,我们军队所到之处都是敌溃我胜,一边倒了,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的颓势相当明显,连香港人都感到很奇怪:这美国人当后盾的国民党军队是怎么的了?就知道退呀败呀,一股脑儿地往台湾岛跑,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了,好像那个童话里被戏弄的身上什么衣裳都没有穿的皇帝,赤裸裸地在大街上走一样。”

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兵团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南军区关于解放万山群岛的指示,决定“力求早打快打”,集结部队,趁守军立足未稳,奔袭舰船停靠地,首要任务是打垮、封锁和阻滞敌舰,为解放军登岛作战创造条件。5月8日,人民解放军海陆各参战部队在中山县沿海集结,战役序幕拉开。解放军第四十四军在广东军区江防部队的配合下向垃圾尾发起登岛作战,这就是说,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大型海战正式打响了。

据王世昌的回忆,开战时为凌晨4时左右,天色尚黑,我军“解放号”炮艇,第一个冲到马湾附近,发现前方锚地里有国民党的几艘舰艇,队长林文虎指挥“解放号”全速开至距离敌舰400米左右时一声令下,船上轻重武器一齐向敌人的舰艇开火,几艘国民党舰艇果然被炮火击中。此刻,国民党军舰用警报灯四处照射,“解放号”船员们借着灯光发现周围竟有20多艘敌舰。我军舰长梁魁庭认得敌方的旗舰“太和号”“中海号”,便大声下令:“趁敌人没有完全苏醒,瞄准敌舰驾驶台,狠狠打!”几发炮弹打出,立见效果,“太和号”驾驶室被一发无后坐力炮弹打中着火,国民党万山群岛防御部的司令齐志鸿被击中受重伤,失掉一条手臂。此刻,国民党海军发现自己的旗舰被击中,又不知周围有多少解放军舰艇,瞬间队伍大乱,几艘敌舰匆忙起锚向外围海域逃去。林文虎指挥炮艇追击,又打中了对方的两艘护卫艇。这时天亮了,国民党军仔细一看,发现冲进来的竟然只是一艘装备落后的小炮艇,大叫:“不要跑了,是小炮艇啊,还击!”便开始调头进攻解放军船舰。这时“解放号”主炮被打坏,停止了射击,队长林文虎不顾自己安危,冲到甲板前的炮位上检修火炮,敌舰上一排机关炮弹朝他打来,甲板上爆炸声频频,林文虎被几块炮弹片击倒在炮台边,牺牲时他依旧怒视敌舰,手中紧攥着望远镜。此刻,“解放号”炮艇上的19名官兵只剩下3人,船被打穿160多个洞,只好拖着长烟开回本部。

王世昌介绍说:林文虎是泰国华侨青年,抗战爆发后,回国参加东江人民抗日武装,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曾任东江纵队中队长。解放万山群岛的战役开始时,林文虎被任命为海军火力船队副队长。他壮烈牺牲后,被中央军委海军司令部追认为全国第一位“海军战斗英雄”。南海舰队第一舰队政治部在黄浦岛为他立了纪念碑。

随后,我军派出最大的“桂山号”登陆舰在锚地外堵截,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击沉其炮艇1艘,击伤登陆舰、扫雷舰各1艘,其余舰艇仓皇撤逃。我军“先锋号”“奋斗号”炮艇在牛头岛以东海域与国民党两艘炮艇遭遇,当即将其击沉。登陆部队先头两个营乘势在青洲、三角等岛登陆,垃圾尾守军趁夜逃走。26日至28日,登陆部队相继占领牛头、垃圾尾、蜘洲、大碌、大头洲等岛。解放军江防部队其他小艇继续向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发起攻击,击伤多艘国民党军大型舰只,迫使这些国民党舰只返回台湾修理。第一次海战取胜后,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官兵,解放军登陆作战过程非常顺畅,解放军江防部队掩护解放军登陆部队采取逐岛攻击的战法,攻占了万山群岛各个岛屿,这期间,解放军江防部队也在一系列海战中挫败了国民党军队。

5月末,国民党海军从台湾调来护卫舰两艘、登陆舰两艘、扫雷舰4艘和炮艇数艘,连日在小青洲、牛头岛以北海域游弋,炮击人民解放军已占各岛和输送船队,企图挽救灭亡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我军继续贯彻“早打快打打得赢”的方针,对来敌坚决反击。5月30号下午,三角岛和大头洲岛上的人民解放军炮兵击伤国民党军舰3艘,登陆部队占领东澳及大小万山等岛,迫使国民党军退守外伶仃岛、担杆列岛。国民党海军从台湾续调驱逐舰和炮舰共3艘,增援万山群岛。他们除以主力舰艇守卫担杆列岛外,还派出大小舰艇10余艘,游弋于外伶仃岛和三门岛海域,企图引诱人民解放军于海上决战。我登陆部队于6月下旬登上三门岛,连夜架设火炮,并部署舰艇隐蔽进入伏击海域。6月末的一个凌晨,我军以猛烈火力袭击国民党海军在外伶仃锚泊和在海上游弋的舰艇,激战5小时,击沉其炮艇1艘,击伤驱逐舰1艘、扫雷舰和炮艇各2艘。登陆部队从7月初开始先后占领外伶仃岛、担杆列岛、直湾岛、北尖和庙湾、蚊尾洲。8月上旬,万山群岛战役宣告结束。

时为陆军的王世昌满怀深情地说道:“激烈的万山群岛战役历时75天,我军越战越猛,陆军也能参与海战并打得赢。那个时候,全国即将解放的大好形势,极大地鼓舞着将士,大家杀敌相当勇猛,将士们心里想的是:没有解放军打不赢的仗,再说当时国民党一败再败士气低落,没有心思打仗。”他讲起了解放军“舰艇上拼刺刀,跳帮抓俘虏”的故事。那次我军登陆部队的船同敌舰艇靠在了一起,我军领头的一名排长大喊:“准备刺刀,抓俘虏,跟我来!”当解放军战士蜂拥登上敌舰艇的时候,敌军被呐喊声和亮晃晃的刺刀吓得魂飞胆破,趴在甲板上不敢动弹。有一名国民党兵炮手吓得丢弃了手里的炮弹,举着颤抖的双手,低着头对我们的排长嘟囔着说:万山群岛战役中解放军使用的木船“你们,你们这叫啥打法,没见过,太不正规了,海战就是舰对舰、炮对炮,哪有跳到我们甲板上拼刺刀的,我们没有练过这个,当了俘虏我也不服气……”“今天你见识了吧!这是新打法,你们完蛋就别啰唆,下艇投降!”那位排长说。听了国民党士兵的牢骚意见,一旁的解放军战士们哈哈大笑起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