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背后(中国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06:18:29

点击下载

作者:寒心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财富的背后(中国篇)

财富的背后(中国篇)试读:

内容提要

智者为王,策划为王,智者,胜者,强者也。有智,人皆有希望。财富总是和智慧连在一起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是,此道非歪道创新不是盲从追随大法,而是要有“敢为天下是”,的勇气和魄力,特立独行,以此脱颖而,有的是经营和方法的创新,利用产品的周期安排相关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每种产品的。特点,尽物之所能而为,赚钱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从一点一滴做起,接受困难的挑战。

第一章 “智”者为王

引言:智者,胜者,强者也。有智,人皆有希望。财富总是和智慧连在一起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是,此道非歪道也。

超越无限的起步

20来岁的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靠设计个把软件就能挣个几十万,这样的事,早几年听起来似乎是个天方夜谭,可现如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却早已对此司空见惯,屡见不鲜了。

在清华大学里一间普普通通的学生宿舍里,笔者就拜访了一位这样的“学生富翁”——小庄,一个在大一便以一套期货分析软件而净赚了30万元的风云人物。

走进宿舍时,小庄正在“工作”着:只见他踩在一条缺了个腿的小方凳上。上半身掩在上铺垂下来的蚊帐内,而一台价值不菲的笔记本电脑则摆在枕头上,随着小庄的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跳动,蓝色的显示屏上也不停地变幻着字符,据他的同学透露,小庄总是以这种奇特的方式工作。

当问及这位“小富翁”的创业过程时,这位架着黑眼镜的清瘦男孩腼腆地笑了:“其实我也谈不上什么创业,就是大一时由于在机房里我的编程能力比较抢眼,恰好被一位师兄发现了,于是便邀我和他一起开发软件,仅此而已。”小庄的话平淡而杯素,然而就是他,在与那位博士合作合随即被一家从事期货信息的公司看中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小庄便为这家公司开发了一套软件,而且效果相当不错,老总当即为他开了30万元的报酬,并额外奖给了他一台价值不菲的笔记本电脑,还愿与他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其实,在北京的许多电脑公司,已经有很大一批大学生在课余从事软件编程,硬件组配和网站技术指导等工作,而小庄,可以说是这批“天之骄子”中的佼佼者,中关村一带许多的电脑公司,常常便在学校贴出海报,吸引学生报名参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工作。即便是联想这样的大公司,也不难见到学生的身影。很多电脑公司的老板都透露,他们还是喜欢用学生,电脑业,本来就是年轻人的天下。

当问及小庄将来的打算时,年轻人耸耸肩,回答得极为简洁:“赚足够的钱,学足够的知识,然后自己做老板去闯一片天。”

看着小庄踌躇满志的神态,听到他充满抱负的话语,隐然已有了IT新贵的作派。保不准哪天,在小庄们中间真能也闯出几位比尔盖茨,李泽楷来。

“智”者为王

“一项大学生的成果卖出700万。”于1997年举行的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突然爆出了这样一条新闻,而且迅速传遍了全国,轰动一时——。

1997年11月10日,在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签字仪式上,林炜与重庆农药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世伦分别签定了转让合同书,而转让费则高达700万元。

700万元!这个天价打破了“挑战杯”竞赛中历次成果转让费的最高记录。而林炜,也转眼间成为了轰动一时的风云人物。

林炜,这个四川联合大学皮革工程专业女硕士研究生,面对这似乎突如其来的成功和荣誉,一脸的坦然和轻松,她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灵感”和“天赋”,而只是觉得“水到渠成”,只是在实习中边发现皮茸生产问题边想法解决获得的成果。说来也挺有传奇色彩,这位在皮革生产技术研究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河南姑娘,一开始选择专业时却是“另有其爱”——电信专业,林炜于1991年参加高考,本来一心想学电信专业,哪知道却阴差阳错地进了皮革工程专业,小姑娘开始时挺不乐意:“那不就做皮鞋吗?我可不干。”为了这事她可没少懊丧困苦过。但很快,她便得知了四川联合大学在这一专业设有轻工博士后流动站,而且还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其学术地位在全国可属一流,于是,林炜安下了心来学习。并于1996年随同导师参加了亚洲国际皮革科学技术会议,在会上,她不仅宣读了自己的论文,而且成为了会议主持人。那一年,林炜是24岁。

1995年3月时,林炜到成都的一家工厂实习,不久,她便发现了制革中采用的鞣剂各有优缺点,能不能有一种更好的新产品呢?这个念头跳入了她的心里。从那年的暑假开始,林炜就一头钻进了新产品的研究中,新产品成型后,她又一头钻进了工厂的试验,几个寒暑假几乎都泡在了工厂里,和工人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工人们看了这个不一般的大学生,都禁不住啧啧称赞:“这个女娃吃得苦,不简单。”

在那段时间,她跑过的工厂就有20多家,至于做了的实验,怎么算也有上千次。

1997年,林炜带着她的成果来到了南京参赛,人山人海的大学生科技展厅里,各式各样的成果分外抢眼,而林炜的“KM⁃RC铭鞣粉生产技术成果说明书”迅速成为了展区的抢手材料,众多皮革企业代表都如获至宝,而南京、济南的两家皮革厂更是当即表示愿出高价洽购。最后,重庆农药化工集团公司以700万元的转让费独家买断此项技术成果。

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表示疑惑与担心:“一个大学生的成果?这么多钱?万一搞砸了怎么办?”面对众人的疑问,公司副总经理回答得相当简洁:700万元,值。事实上,重庆农化集团真正吃到了科技的甜头:早在两年前,这家公司还在因为废料无法自行处理,经济效益不佳而举步维艰,但自从试用林炜的新技术后,公司不仅解决了污染治理的老大难,经济的效益也更是明显提高。

获得了700万后,一向俭朴的姑娘仍然自我解嘲地说“我一直是素面朝天”。她很不习惯被称为“大学生首富”,她一直所想的是:把转让费首先用于课题经费,继续自己的研究。

石破添金

1987年春节一过,缪寿良就率领几个同甘共苦的哥们南下深圳“淘金”,一路颠簸,他们在宝安区安营扎寨。

他把发财的目光,投向了采石场。因为,在当时,深圳的高速发展,建路、修桥、造大厦,没有一样离得了采石的。而在五华县,采石技术堪称全国一流。要发财,何不由此项去发展呢?

一经酝酿成熟,缪寿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以石为伍,他对未来之满倚丽梦想。

但缪寿良没有资金,没有朋友,环境是陌生的,语言又不通,咋办?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缪寿良选定了目标,面对困难信心面倍,毫不退却。他说,我虽然没有资金,但我有智慧,我有不可动摇的意志。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一位供电局的朋友说:深圳电力严重不足,尤其七八月,三天两头停电均属正常。

停电、停电、停电!停电将意味着什么?缪寿良反复思考这个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那将是意味着一到七、八月,所有的采石队将出现电力危机,影响正常作业。哦,原来这停电现象蕴藏着不可泄露的商机。

于是,缪寿良心生一计,东拼西凑筹集一笔款项,买了一台柴油发电机,坐观其变,静候机会。果然不出他所料,1988年秋天,几十个采石场与广深一级公路签订的合同全部被废除。因为受电力不足影响。没有一个采石场可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真是天赐良机!缪寿良终于有了用武机全。他的发电机在关键时刻大发威力,承揽了全部采厂业务。聪明过人的缪寿良终于一夜之间击败了几十个采石工程队。当别人醒过来时,悔之已晚了。

物以稀为贵,缪寿良把握了无限商机,石子价格也因为独家生产而翻一番,原本18元/立方猛炒至36元/立方,他彻底地大发其财——石头源源去,钞票滚滚来!

财富点拔机遇最爱光顾独具慧眼的人。坐享其成又不肯动智用脑的人要想发财不啻是痴人说梦。缪寿良既有敏锐的观察力,又舍得下本钱去牢牢把握这一天赐良机,他怎会不发财呢?

慧眼识稍纵即逝的机会

社会的出现具有偶出性和易逝性。但精神强干,反应灵敏的人往往能抓住稍纵即逝的大好良机,一举成名。

80年代初,美国大地卷起了一股可怕的“黑旋风”——艾滋病!任何药物都阻止不了性接触后可能带来的恐怖后果——死神的光临。既想保持开放的性观念又怕见上帝的美国人后来发现,有一种小玩意能够有效地抵挡死神的进袭,那就是——避孕套。而当时,美国国内自产的避孕套一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远在东半球这一边,嗅觉敏锐的两位日本商人立即发现了那座“金山”,立即要极短时间内,开动本公司的机器,加班加点生产成箱成箱的橡胶避孕套,火速运往美国大陆。刚一上市。美国众多的销售部门人潮蜂涌,热闹非凡,两亿多只避孕套不几日便“脱销”,喜上眉梢的日本人生产相伏——为生意的成功。

财富点拔捷足先登常用在幸运人的身上,其实,用来比喻抓住机遇的经营者最为恰当不过了。能把性工具避孕套的生意做到异国并大发横财,这样的经营者腿脚实在快捷。这住这样一句话:一旦有机会,先于别人抓住并利用,你就已经成功了99%。

独辟蹊径

农民杨是上海一工厂的合同工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发现卖瓜子能赚大钱。他知道心动不如快行动。

回到家乡后,他利用周日到附近做了一番调查研究。由于附近有较近的葵花籽来源,生产成本不会过高。他想自己所在乡和附近的三四个乡总共有6万多人,一年说不定能卖出十万斤瓜子,扣除原料和加工费,每年能净赚2万多元。

经过一番策划和计算,他踌躇满志,具体操作应运而生:他买了一个大炒锅,又买来一些生葵花籽来试制,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终于炒出了脆而不焦、味道很香的瓜子。他抓住农村过春节对瓜子需求量大的机会,雇人来和自己一起炒瓜子。春节过去后,杨一结账,发现售出的瓜子竟达到20吨,赚了一大笔钱。

一试即灵,龙桥瓜子声名远播。杨马不停蹄,趁热打铁——炒出了葵花瓜子,五味瓜子等品牌。杨十分喜欢看毛泽东军事著作,这次做生意他又特意研究了各种兵书,把兵法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经营管理上。他吸收了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经营路线,先让自己的产品广泛地占领了农村的贸易站、个体商店、国营商店的瓜子柜台,然后昂首向城市挺进。他先让产品打入江苏、浙江一带,接着又让“龙桥瓜子”这块招牌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在扩大经营范围的同时,杨十分重视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和产品种类的开发,使得龙桥炒货由单一的炒瓜子发展到现在包括有核桃、松子内在的近30种炒货,年产量也由最初的350吨增长到3000多吨。

炒货是季节性食品,一到夏天,炒货厂便到了淡季。龙桥炒货厂是乡办企业,用的工人大都是临时工,一到淡季,由于没什么工作可作,工资少,许多临时工都辞职到别处找工作去了,而且往往就不再回来。这样,当炒货旺季来临时,企业又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重新培养熟练工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深谋远虑的杨决定投资生产冷饮的设备,充分利用炒货淡季时间来赚钱,并留住熟练工人。他自筹资金4000万元,迅速上马三套生产冷饮的流水线。两个月后,杨首创的果仁冰淇淋面世了,这种冰淇淋以葵花籽、松仁、花生仁等为配料。由于当时电视上正推出深受儿单喜爱的电视剧《小龙人》,杨就以“小龙人”作为龙桥厂系列冷饮的商标。这种产品投放市场后,立刻受到了消费者的喜欢,尤其是小朋友们十分喜欢,赞不绝口。经过这一系列努力,龙桥厂终于成了上海市为数极少的没有淡季的食品厂之一。

财富点拔创新不是盲从追随大法,而是要有“敢为天下是”,的勇气和魄力,特立独行,以此脱颖而出,有的是经营和方法的创新,利用产品的周期安排相关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每种产品的特点,尽物之所能而为,赚钱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惟有远虑,才无近忧

高海沈浮中,正确的决策,是商务正常运作,赢取经济利益的先决条件。大凡功成名就者都有自己的一整套中远期计划。

陈世增入主玉田县第二化肥厂时,处境非常艰辛,工厂荆棘丛生,满目苍凉,蛛丝满布,陈世增经深思熟虑后果断决定:将化肥厂建设为碑酒厂。

陈世增的这一决策来源于充足的信息分析和科学的预测。当时,仅唐山市的大小啤洒厂14个。别人说,啤酒市场快饱和了,还凑什么热闹。陈世增的“战略研究小组”有足够的信息分析:1987年、1988的是啤酒市场的好年头,1989年将有啤酒大战,1990年啤酒行业的生产将陷入低谷。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陈世增不但决定建厂,而且决定快建厂,快投产,高效益,高起点,制定出1987年打开市场,1988年扩大战果,1989年积极竞争,1990年巩固提高的分年度决策目标。

在这一决策指导下,豪门啤酒厂成立了。豪门的目标当然是占领全国市场,但攻占第一个市场尤为重要。豪门人要在三个市场上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占唐山,攻天津,还是进北京。先攻唐山市场,困难较少,容易成功,但影响不大,更重要的是误了时机;攻北京市场,攻下了当然好,但北京市的啤酒行业历来实力雄厚,攻破的可能性不大,一旦久攻不克,降了士气;天津呢,天津与唐山二市的关系一向较厚,交通方便,市场较大,尚有攻克的可能。

于是,他们集中大力向天津“开炮”,但事情却一曲三折,不尽人意。品意高雅的天津人哪全认从一个县办小厂能生产出优质啤洒。硬攻不克,就改用迂回,陈世增举行了有天津各界人士参加的啤酒品尝会,把他们的啤酒和另外一种名酒拿掉商标混放在一起让大家品尝,小厂终于敲开了天津的大门。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们趋此做出更宏伟的决策:以天津为根据地,发散向四面八方进攻,抢占国内外市场。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陈世增采取了借势壮已的战略。先与北京五星啤酒石联营,最后实现由“借牌子”(五星)到“创牌子”(豪门)的决策。1987年刚一占领天津市场,他们就在天津周围筑“围墙”、布新点,保持主市场,发展新市场。当他们在天津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比例时,就有力量往南北蚕食,打北京,攻东北,进而把东北、华北两大市场连成一片,进可攻,退可守。另外,在华东、西北、中南地区也有战略布点,为今后向全国推进做了充分准备。“豪门”不熄为豪门,在经营策略上他们采取了中庸之道的“领先半步。”这使他们赢得了市场,赢得了顾家,领先半步确实好,一方面可使自己免于疲惫,另一方面可使对手不至于太为难自己。

财富点拔决策自古有之。战略决策即长谋,有诸葛亮所作“隆中对”而三分天下;有朱无璋采纳“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建议而创立明王朝。战术决策有孙膑为田忌赛马献策而胜齐威王等等。决策,特别是战略决策的正确,是保证各项事业,各种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决策一旦失误,其危害的巨大和深远,都是其他工作失误所无可比拟的。诸葛亮的“三分隆中”决策,是我国最早、最大的成功决策案例之一。决策必须有全局观念,必须有一个系统的运筹规划,必须有一个考虑了尽可能多的因素的模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挖东墙、被西墙的办法,只顾一时,不顾长远利益的办法,只求某个局部的“夺魁”、“锦上添花”,不重视系统的整体优化的办法,只思进攻,不愿退让的办法,都是决策的大忌。诸葛亮对东吴既斗争、又联合、以联合为主的方针,就是一种全局观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谋远虑,才能使事业一步步地发展起来。

善于包装

少年时代的格芬是个穷光蛋,靠母亲开小加工商店定做胸围为生。因为环境的缘故,格芬从小就对生意上的事情有了相当了解。而且他立下志向,一定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冒险精神,赤手空拳干出一番事业来。

辗转奔波几年,格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商场技巧。他发现在唱片业发展有利可图,但苦于■中羞涩,如何是好呢?

于是他便终日混迹于娱乐圈中,寻找突破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民歌手罗拉尼洛。

在此之前,罗拉尼洛的歌喉已颇受欢迎,但台风极差,出不了众,上不了台面,因此,她的歌唱事业并不如意。格芬看准了这一弱点,决计加以利用。于是,格芬便主动邀请罗拉尼洛合作,共创金枪鱼音乐公司。条件是这样的:罗拉尼洛的歌曲版权归公司所有。公司负责为罗拉尼洛包装和推销。

签好合作协议之后,格芬便玩起他的包装手法来。他将罗拉尼洛的歌曲夹在诸如巴巴拉·史翠珊等当代大红大紫的歌星的唱片中,制作后四处推销,这样,大大提高了罗拉尼洛的身价。光这一手,格芬便赚得了大钱。

1969年,格芬决定将金枪鱼音乐公司卖掉,得到现金450万美元,他与罗拉尼洛各得225万美元。

有钱好办事,手头变粗后芬格再接再励,谋求更上一层楼,白白成立了唱片公司,包装了一批歌手,利用媒介制造轰却效应,歌手们迅速大红大紫。

捧红了几批歌星之后,格芬在1972年决定将公司卖给华纳通信公司,作价700万美元。之后,他离开了唱片界一段时间。

1980年,格芬卷土重来,创办了格芬唱片公司。成立之后,唱片公司屡遇挫折。直到1990年,终于时来运转,他手下的“枪与玫瑰”乐队走红,格芬顿时身价百倍,成为一家独立的大唱片公司。

财富点拔人是“三分相貌,七分打扮”可是包装的重大意义,恰如其分的包装,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格芬正是借包装突出重围,闯出一片天地。格芬从事歌星包装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操作策略上,主要有以下方面:其一,格芬对消费者的需求十分稔熟。他能根据消费者的动向作出判断,作出极富有创意的决策。其二,格芬工作方法科学。他知道如何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员工忠诚地为他服务。其三,格芬能充分利用所在的环境。他能适应好莱坞的生活、摸透了好莱坞的节奏,充分发挥了它的价值。以上策略都是格芬的独到之处,值得那些没有本钱却想发大财的人好好借鉴。

小东西,赚大钱

华藉子孙范先生起在欧洲的丹麦自谋财路,混迹生意场几年,他想到利用自己独具特色的手艺可以广纳财源。于是他就开了一家中国春卷店,开始时生意并不好。范先生琢磨后明白了,纯粹的中国式春卷并不合欧洲人的胃口。他重新进行精心选择和配制,不再运用中国人常用的韭菜肉丝馅心,而是采用了符合丹麦人口味的馅心。这一独具匠心的改变,外加范先生的不懈努力,原来惨淡经营的小店顾客绎绎不绝,某名而来者方集,积累了资金,范先后迫不及待扩大生意。

他放弃了以前的手工操作采用自动化滚动机新技术来生产中国春卷,并投资兴建了“大龙”食品厂,还建了相配套的冷藏库和豆芽厂。生意越做越大,范先生的春卷开始向丹麦以外的国家出口。他坚持中国春卷西方口味这一秘诀,针对欧洲各国人的不同口味,采用豆芽、牛肉丝、火腿丝、鸡蛋或笋丝、木耳、鸡丝、胡萝卜丝、白菜、咖喱粉、鲜鱼等不同原料来制作,生产出来的春卷营养卫生、香脆可口,风格各异,因而深受欧洲各国人的喜欢。

由于大龙春卷价格稳定,又适合西方人口味,范先生的订单滚滚而来,生意扩展到欧洲各国。70年代末,经美国国会的专家化验鉴定后,美国政府每天向范先生订购10万只符合美国人口味的大龙春卷,以供给美国驻德国的5万士兵食用。

1986年,墨西哥举办了第13届世界杯足球赛,大批球迷忙于看球连吃饭都顾不上。范先生抓住这个机会,按照墨西哥人的口味习惯,生产了一大批辣的春卷销往墨西哥,结果被抢购一空。

范先生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运用新的设备和技术,原本是默默无闻的小生意一便成为赫赫有名的大户,由于他的公司产品质量上乘,服务一流,中国式春卷名声大振。

财富点拔许多从商者点是渴望自己能做大宗买卖,赚大钱,但那毕竟也是“大款”的专利,底子薄的人是可望而不可及。其实,小生意可以带来高利润,小东西一样可以赚大钱。范岁久就是慧眼独具,靠小春卷白手起家,成了大富翁。

顾客出力,老板收银

时代不断的变化。“流汗产业”已经到来,所谓“流汗产业”,就是说服务行业尽量让顾客或活动,而在此过程中赚钱。在日本,有人居然在麦当劳汉堡店里设了游泳池,为的是让客人在进餐前先活动活动。“流汗产业”的时代是否已经到来尚难定论,不过,现代人更多了些参与意识却是确实的。现在不伦什么事情,人们都喜欢亲自尝试一下,体验一番。以前人们大多喜欢听别人唱歌,而今卡拉OK已经普及了,——人们觉得自己唱更过瘾一些。不论是流行歌曲还是民歌,谁不会对着影碟机唱上三五首?以前人们只看别人在舞台上跳舞,现在则喜欢上舞厅“亲自”跳。什么迪斯科、交谊舞……年轻人跳,中老年人也跳。“流行产业”之所以兴旺,是因为该产业对于老板来说,既省钱,又省事。“亲手做,自己尝,有得吃,有的玩”。这是香港一家面包店的广告词。这家面包店开在沙田新城市广场,与众不同的是:这家面包店由顾客自己动手,“自做自受”。每位顾客只需付12元的港币,就可以参加这种别开生面的像过家家一样的游戏了。当面包师把原料调好以后,分给每位顾客,由顾客随意把面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然而当场烤制。在这里,顾客与老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尽所能,各得其乐。顾客为老板找了工,但老板不必付工钱;顾客花了钱,高高兴兴地玩了“做面包”的游戏,且吃饱了肚子。老板除了提供做面包的材料外,只管收钱,当起了名符其实的“用手掌柜。”当顾客亲手做的热乎乎、香喷喷的面包出笼后,他们兴高采烈,趁热吃下,欢声笑语,荡漾其间。这家面包店因此生意兴隆,大发利市。

某城市有一家名叫“西部牛仔烧烤”的快餐店,规模不小,生意很是红火。原因在哪里呢?这也是一家“老板袖手旁观,顾客自做自受”的自助式快餐店,几十张餐桌,每张桌上都设置了烧烤炉和火锅;洗净切好的原料,要由顾客自己端着盘子一一取来;烹饪亦由顾客亲自主理,油盐酱醋要由顾客亲手添加。老板甚至还给每位顾客准备了一件干活用的塑料围裙。在这里,人人都是向老板缴费的顾客,人人也都是为了老板免费打工的厨师兼跑堂。

这家自助式的快餐店,每日食客云集,常常到了晚上八点钟,仍有不少渴望“自食其力”的顾客在等待空位。

财富点拔做生意不光是让对方被动的接受,而是对方主动的进入你的圈套,这才是善之善者也!

出血出汗,不如点子卖钱

点子是什么?是主意,是办法,是脑袋瓜子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点子也能卖钱,”有人这样说。点子不出力,不出汗,能卖钱吗?其实不然。

北京的李阳就是靠卖点子,从280元退职金起家,仅三年时间,就办成了拥有数百万元资产的“点子公司”。

东北有一家工厂为日本生产一次性筷子,一箱5000双却只卖90元,价格几乎与木料差不多,没什么赚头。但是不干还不行,毕竟这个工厂还养活着工人,不干就没饭吃。李阳给筷子厂出了个点子:在筷子上分别印上日文“星期一、星期二、……”当日是星期几,就相应地用印着星期几的筷子;而且有的筷子还印着“母亲节”、“父亲节”的字样,在节日的当天便将这种筷子放在饭盒上。日本商社职员的工作很紧张,整日像机器一样运转,许多人忙碌得忘记了“今天是星期几”。中午,快餐店送来盒饭,看到筷子上印着星期,使人感到既新颖、又有情趣。只因多印了几个字,就使一箱筷子从原价90元,一下涨到了300元。这种筷子出口到日本后,立即引起了轰动,李阳也得到了大笔的“点子”费。这不是懒人致富吗?

为了拓宽马路,北京朝阳区文化宫有100户居民需要拆迁,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和惯例,每拆迁一户需20万元拆迁费。100户共需拆迁费2000万元,可是主管部门只下拨了1400万元拆迁费。假如这是一道小学算术题,我们可以这样列算式解答:20万×100户-1400万元=600万元,答:拆迁100户,还差600万元。

这个答案,老师应该判满分吧?但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现实的题。这道题让负责拆迁的公司老总犯了难。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呀!

请看李阳如何解这道难题:

李阳请负责拆迁的单位在北京郊区买了100套商品房,此地因距市区15公里,交通不甚方便,故每套售价权2万元。然后又以每辆4万元的价格,买了100辆小汽车,并注册为出租车,送给拆迁户每户一辆。此车可以自己开,也可以包给他人,——悉听君便。如此一来,拆迁户住上了新房,又圆了汽车梦,个个皆大欢喜。李阳的点子列成算式解答为:1400万元-(2万元+4万元)×100户=800万元。答:拆迁100户还多出拆迁费800万元。

就这样,李阳凭头脑中的点子,仅用600万元就办成了需要2000万元才能办的事。

李阳为浙江金华火腿厂出点子,把延续了数百年的整只火腿一起卖,改为罐头小包装,投入市场后供不应求,李阳获酬金10余万元。

李阳设计的一种新式垃圾桶,技术转让费累计达50万元。

靠卖点子,李阳买了房子、买了车子,成了百万富翁。

财富点拔现在我们应该相信点子神奇的力量了吧,点子出效益出神奇,点子能够解决的问题,多少勤快人的劳动才能抵得上,这很难说。

十年心血,百万铜钱

505神功元气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很多人知道发明者是一个叫来辉武的先生。但要是说到《中医药物贴脐疗法》这本书,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它的作者是广西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主治医师谭支绍。

发明人,家住陕西咸阳城;写书者,府上广西南宁市。两地中间隔着陕、贵、川、黔的崇山峻岭,两人并不相识。但二位高人却把目光同时盯在了人的肚脐眼儿上,都在伺机用药物堵上去,以达悬壶济世、治病救的人目的。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这也难怪,据史料记载,肚脐眼儿又叫神阙穴,为人体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与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面骸、皮毛骨肉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

谭医师长期悉心研究药物贴脐疗法,并应用于临床,为总结、继承药物贴脐疗法,他夜以断日、笔耕不辍,勤勉有加。1987年谭医师写出了《中医药物贴脐疗法》的初稿,在这部扬扬洒洒长达20万字的医学专著中,谭医师详细论述了药物脐疗法详加注解,理论基础,治疗原理功用与适应症,对临床应用各科,以及从浩繁的古代医书中搜集到的50种药物贴脐疗法详加注解,分门别类地注明其主治病症,列出药物配方,介绍药物的制法、用法、注意事项等等,并阐明出自何处、何书,最后还附有祥实的临床案例。

镜头切换到千里之外的咸阳。来辉武也有悄悄地向肚脐眼儿逼近,但他的主攻方向却与谭医师大不相同。历来,传统的药物贴脐疗法是把膏、丹、丸、散、糊等各种剂型的药物置于患者肚脐眼上,敷药后须加盖消毒纱布、腊纸等,再用绷带、胶布等加以固定,稍有不慎很容易使药物流失,污染皮肤和衣服,且这种方式用料及工序太多、太麻烦。来辉武挥舞快刀斩乱麻,他不用膏、丹、丸、散、糊,只把原药装入小布袋中,用缝纫机轧几圈,再做个小肚兜,把药固定在肚脐上。这样一来,不但省去了纱布、腊纸、绷带、胶布,也不会使药物流失,污染肌肤,既省事又方便,从而解决了药物贴脐疗法商品化的大问题。

终于,两支进攻肚脐眼儿的盟军在易比河会师了。1989年,谭医师所著《中医药物贴肚脐疗法》正式印刷出版;同是在1989年,来辉武发明的505神功元气袋获批准文号,正式投产。

谭医师的书在全国印刷一万余册,为我国中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来辉武的元气袋则多次获国内外发明金、银、铜奖,505保健大楼因此拔地而起,来辉武荣升集团公司总经理,却辙向社会捐资数十万,元气十足。

面对祖宗传下的“药物贴脐疗法”这份遗产,两位大师各显高招。而来辉武却画龙点睛,创新了一点。

财富点拔正是“小小生意赚大钱”,我们在做生意时,目光虽说要致远一点,但决不能小看了这些小生意。

懒办法,赚大钱

日本的横滨有一位A夫人,因独生子患病入院,便也住进医院陪床,日夜护理,有一天,当病重的幼子想要喝牛奶,却又虚弱地难以坐起来时,爱子心切的A夫人心如刀绞,她想,有没有办法让孩子不用坐起来,躺着就能喝牛奶呢?

正好利用那段陪孩子的时间,A夫人看了一本怎样搞发明的书,读了给他以很大启发。

她想:用来喝牛奶的吸管是直的,人躺着喝牛奶就要洒在床上,如果吸管是可以弯的就好了。次日,她买来一支胶皮管,让儿子用来喝牛奶。这根胶皮管,果然可以自由弯曲,儿子躺在床上即可喝奶,再也不用费力地支撑着身子坐起来喝了。但是,胶皮管却有一股怪味,儿了刚喝了一口就不愿再用了。伟大的母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支撑着她,为了病中的儿子免受坐起来喝牛奶之苦,她整日在思索着。

有一天,当她看到水龙头上安装着塑料蛇形管时,心中突然一阵惊喜:若把吸管做成蛇形管,中间留一小段可以任意弯曲那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这位聪明的母亲电报来到之后,还意外获得了一笔巨额酬劳当全世界各种肤色、说着各种语言的人们,用这种新颖的、可弯曲的吸管,动作优雅地吮吸着香甜的饮料时,有谁会想到,这是一位母亲为了怕她病中的儿子坐起来喝牛奶累着,而想出的一种赖办法呢?

财富点拔就是这样,只有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财富才不会从身边溜走。

儒高风采

“商”与“文”,似乎是一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冤家,“文”人的清高自守,自命不凡与商人的市侩玩世不恭似乎永远也搅不到一块儿去。可是在南国,就有这样一个既腰缠万贯,得意于商贾之道,又擅长于文字,酷爱者书立说之人,他把文化融入商业之中,以充满着农厚中华文化神韵的酒楼而闻名。他就是集商务与文文学于一身的著名实业家兼作家吕英达。

吕英达一共开设了7间高档酒家,并精心为每间酒楼度身过造了美妙动听的名字:“倚闲居”洒家,“湘园”酒家,“思乡楼”酒家,“随芳园”酒家,“楼外楼”酒家,“缘轩”酒家,灵芝素食馆。吕先生的7间酒楼不仅是在当地久负盛名。连许多外国友人也是因真独树一帜的经营方式,充满东方神韵的情调慕名而来。

说起来,吕英达涉足餐饮业也是属于偶然,这文质彬彬的“夫子”原来是想在工业部门大展举脚的,他与朋友们合办过针织厂,造纸厂,纱厂,造伞厂等多家工厂,却不是怎么得心应手。他开餐馆的初衷也很有趣——只是为了亲朋好友们闲暇相聚吟诗饮酒时能有了好去处,不料这样一来他反而在餐饮业闯出了名堂,一发而不可收拾,到最后他让出了大部分的股权,抽出来的奖金开设了一家又一家的酒楼,而且餐馆生意兴旺无比。

尽管在商界吕英达捍洒自如,然而文学作为他心中永远的挚爱,从未被他放弃过——他天资聪颖,而且文笔清灵,且尤以诗歌最为出色,而对于古典诗歌的研究更有其独到的见解,先后出版过十余部作品,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曾有文章这样评价他的作品:“吕先生的诗歌,是由感而发,真挚而热烈,却又因其古典婉雅的诗风,而显得有节制有蕴味,显得大气而沉郁。”

而正是由于吕英达先生对文化的喜爱而融入了酒楼的建设中,所以他的每一家酒楼都可以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气息的文化。他的酒楼,将中国文化,中国饮食,烹饪技术都融为了一体,琳琅满目地际没着南北杰出画家书法家的得意之作,为菜香、酒香飘逸之余,平添了一习书香气,令人徜徉于其间,顿感心旷神怡而赏心悦目,而那悠扬的古曲丝竹,更是使酒楼远离了红灯绿酒的喧嚣浮躁。

1994年,吕英达便邀请了著名的北京仿膳饭庄举办了“满汉金席精选”和“宫延乐宴”,此后,他又邀请了山东孔府和山东舜耕山庄等联合举办了中国孔府喜宴,邀请钓鱼台国宾馆,北京饭店和港台一些名厨联合举办了:中华美食世纪之宴。

吕英达先生的“中国孔府喜宴”举办得尤为成功,这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他潜心研究了孔子提出的“食不厌精”的含义,了解了孔府“喜、寿、家”三种宴会的渊源后提出:孔府宴形式隆重而十分考究,菜肴成系配套而有章有配,确实是中国文化宝贵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如果这种古代饮食文化能成功运用到现代餐饮业中,体现出真美学,色彩学,营养学上的特点和符合现代卫生的原则,那将会产生新的生命力,发现灼灼灿烂的光华。

在宴席期间,他还特意邀请了古篇名手归英秀现场表演直篇为孔府宴助兴,又诚请了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孔祥林讲解孔府宴的历史,形式和规格等,使宴会登堂入室成为了介绍中国文化的研讨会,这一创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举办期间不仅座无虚席,就连几天后的预订票也销售一空。

将文化融于餐饮业,使得酒楼远离了红灯绿酒喧哗嘈杂的尘俗,而以文化酒楼的特点办得有声有色,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生意兴隆,不尽财源滚滚而来了。

第二章 策划为王

引言: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除了时间的流逝之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观念的变化。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超越自己,难就难在必须时时更新观念,以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谁就是英雄和成功者。

顾客即上帝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扁了神州大地,“第三产业”应运而生“新兴职业”犹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小小一张邮票却大有文章可做。本来集邮是一种陶冶情操、培养志趣的高尚活动。然而有许多邮票贩子却把集邮当作发财致富的新路子,这其中不乏投机之人。而他们之中的一些高手,则利用这些邮票贩子发财心切的心理,投其所好,造成某种邮票能赚大钱的假象,自己从中大赚一笔。

北京市有个姓张的人,在1991年邮市“发烧”时,他就是个投机者,赚了一大笔。张说:他是长期请病假专门作邮票生意的,他组织一个“大票团,”筹集众人的闲散资金,在他的管理、组织、协调下,共同投入邮市。在“大票团”中,股份者们同心同德,力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团结就是力量,他们朝共同的目标前进。

1992年9月,还在邮市价格暴跌之时,他们就实施了第一次突击计划。他们选择了“西藏张”为突破口,他们认为这种小型张在发行的那年,有30%拿到国际上去做了宣传,加上总数少,会引起风波。

他们采用了四步走:第一步是形成“火”的假象。他们几个人纷纷出动,凡是市场“西藏张”全部吃进,总共吃进了价值8万元的“西藏张”。连续几天,市场上几乎看不到这种票子。第二步是放风说“西藏张”在广州每盒1600元,反正北京离广州远,谁也去不了,有大哥大的大款早已撤走。另外,还放风说,国际上有专收“西藏张”的,有多少收多少。第三步是:3天后,邮票火起来了,一睦人跟着吃进,终于把“西藏张”的价格从1000元提到1500元,人们争进“西藏张”。第四步是坐收渔利。他们几个人趁机又偷偷放票,1400~1450元就抛,不明真相的人还不明白市场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几个人8万元“西藏张”基本是全部抛出去。最后结果,这几个人只用一星期的时间就净赚了35200元。当人们翻然悔悟上当受骗时,他们却已激勇退,消声匿迹,邮票价格迅速下跌,一泻千里。

有些邮迷也上了张某的当,但邮迷们大多把集邮当作一种陶冶情趣的爱好,没有轻易随风逐浪,因而上当的只在少数。

财富点拔“投其所好”其实就是要摸透顾客或对手的心理,顺着他们的爱好,讲他们喜欢的人和事,做他们想让你做的事,和他们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然后一笑百“钱”生。投其所好,就是要打动他人之心。

“发明”其实不遥远

河南省有一位爱动脑,勤动手的工人,一次夜里乘车激发了他的钻研兴趣:两辆车在车时车灯对照对安全大大不利,如能制造出一种消除这种那该多好。

他回家一查资料,发现自己这个奇想算得上汽车历史上的一个绝想了,确实是史无前例。就连以精明著称的日本人,也只发明了一种人工操纵的“车灯眼皮”“即在自己的车类上安装一个可活动的遮蔽物,发现对面有车来时,就用手操纵传动杆,让”灯眼皮把车灯的一部分遮住,减小亮度。这个科技户于是就想设计一种新的更好的设备。

他设计了一个电筒式的装置,这个装置前面的光敏元件能测到对面车灯的强光,后面的调主线路系统则可以调节自己的灯减弱光的强度。如果双方汽车都安上这个装置。两车就可以同时减弱灯光安全通行,等到对方车过后,灯光又可以变强。装置尽管“貌”不惊人,但却发挥巨大的作用,解决了汽车照灯相遇的难题。困此,在1986年深圳举办的出口工业品交易会上倍受青睐,一举夺得了2000万元的订单,而这个个体户可从中获利上百万元。

财富点拔世界如此之大,发财的路子多的是,就看你够不够细心,能否从沙中挖出金子来。不要忽略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也许当中就隐藏着商机。同时要勤于动手、发明创造很大一部分是靠动手来完成的。

“曹操献刀”的启示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个反面人物,但曹操是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军事家,这毋庸置疑,他称刺杀董卓时被董卓提前发觉,但他处惊不乱,称刃有余,脱口而出谎称是来献刀的。这一“曹操献刀”的故事告诉我们,随机应变往往能化险为夷。

三年前,李光接过了一家已倒闭的街道办制胶厂。该厂30来人,倒闭时亏下5万元外债,拖欠工人9个月的工资。

刚刚接受烂摊子的时候,他用集资的办法招收了200多名工人,买了油毡纸把漏屋蒙起来,暂时解决了厂房问题,又从工人家里借来缝纫机,解决了设备问题。

正当他对制胶厂实施“起死回生术”时,获得一个准确的市场信息,制胶业市场产品过剩,许多回收复制行业的厂家都纷纷下马。李光得到这个情报后,脑子里立即就出现了一个“变”字,果断地决定变。“变”也要因地制宜,经过数次的调查和考虑,权衡利弊,他决定从本地区的兴旺表达的高牧业开突破口,以皮革制品杀出一条财路。他就地取材,用皮革制作自行车座垫、手提包、背包、儿童书包、旅行包等产品,很快占领了市场。债务还清了,工人工资补发了。小本生意获大利,让一些挣扎着的小厂都纷纷来参观。

李光特敏感,他预感到这些人即将成为竞争对手。于是他立即又想到了“变”。他们厂转产牛皮鞋、皮箱、山羊革茄克衫等。很多工人都来责问厂长:“这么畅销的产品为什么要停止生产?”不久这个问题便让实际情况来作了解释:许多来取经的工厂,见他们的原产品本小利大销售快,回去后争相大批生产,结果市场很快就出现了滞销现象。别的企业“穷则思变”,而李光是“富则思变,”远大的眼光和超乎寻常的胆略使他在“商场如战场”的残醋竞争中崔然不动,他在别人一哄而上之时,转产新产品,市场反而一片兴旺。

皮件厂办得比较顺利,新产品很畅销,可是李光想问题就是比常人深一层,他预想到皮革制品有时会出现滞销现象,仅靠一种产品风险大,如果采取“一业为主,多业并举”,那么一种业务不景气时,另外业务可以马上扩大,弥补损失。于是决定再上一种新产品。

为了选择新产品,他四处奔走了解市场行情。一张“首届A市骡马物资交流大会”的海报吸引了他。本地牛皮资源丰富,皮质又居全国之首。加工牛皮的念头产生了。从市场他又了解到“黄牛蓝湿皮”在外贸市场上是紧俏商品,于是他立即组织力量,很快就生产出了色泽鲜艳的黄牛蓝湿皮。当年,这一新产品就被一外商看中,当即与他们厂签订了年供货5万张的合同书,由于他们厂的产品质量好,又守信用,所以不久黄牛蓝湿皮就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印度等亚洲各国。

人随时代的步伐走,而企业应跟着市场信息变。在这方面,李光善是应付自如,就产品不断充实市场。一次,一位农村姑娘来到皮件厂,她在买一只结婚用的皮箱。厂里的业务员把她领到了制箱车间,那里有准备发到各个城市去的航空模压箱、旅游箱、轻便手提书箱、带轱辘的套箱等各式漂亮的箱子,可姑娘一个都没看中。这一小小的变化举动立即引起李光的兴趣,他思索和研究;如何才能适合农村市场的需求,如何打开农村市场的被提上日程。农村是个广大的市场,而自己的厂却没去占领它。应该把产品面向农村。

他立即组织力量设计制造出了色彩鲜艳,龙飞凤舞,图案明朗的带着乡土气息的皮箱。这种龙凤皮箱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很多农村经销店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前来订货。他们的产品占领了农村市场,产值和利润很快大幅度上升。开发一个新产品,就能占领一个市场。农村市场刚占领,李光又捕捉到一个有价值的信息。他看到一个购货员,穿着一身时髦的西装,可脚上却踏着一双旧布鞋这身装束很不协调,李光不觉上前探问了一下:“您为什么不穿皮鞋?”“脚气严重,没福气穿啊!”

这句不易被人注意的话却拔动了企业家那敏感的神经:对!研制药物皮鞋,防治脚气病。中国人生脚气病的多,这可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市场呵!他立即向制药公司和有关科研单位取经、学习,并高薪聘请科研人员研制药物皮鞋。不久试验成功。经过上级科研单位鉴定,防治效果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新产品获得了省和国家的科技成果奖。皮鞋一闪亮登场,订货单伤至沓来,经商者也蜂拥而来,李光获得巨大成功,事业如日中天,势气逼人。3年后,原来盖着油毡纸茅屋变成了七层五开间楼房和宽敞的车间,30来人的小厂变成3500多人的中型厂。

财富点拔李光的“兴厂之道”在于他根据市场信息,随机应变,机敏果断。可见,“随机应变”在当今的商战中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在商场上,市场风云,变幻莫测;强手林立,各显神通;明争暗抢,五花八门;鲸吞蚕食,触目惊心。企业经营者面对如此的竞争场面,只有以变应变,才能在商海中劈风浪、绕暗礁,直挂云帆济沧海,夺取最后的胜利。当前,我国整个经济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在具体操作上,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善于对影响市场消费的诸因素进行仔细地分析,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遵循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反应,按照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根据市场的本质要求,不失时机地作出灵敏的经营销售调整,经市场主导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敏锐的市场触角使他认识到必须生产另一种新产品,以便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开始张罗忙碌。一张“首届A市骡马物资交流大会”的海报吸引了他。本地牛皮资源丰富,皮质又居全国之首。加工牛皮的念头产生了。从市场上他又了解到“黄牛蓝湿皮”的外贸市场上是紧俏商品,于是他立即组织力量,很快就生产出了色泽鲜艳的黄牛蓝湿皮。当年,这一新产品就被一外商看中,当即与他们厂签订了年供货5万张的合同书,由于他们厂的产品质量好,又守信用,所以不久黄牛蓝湿皮就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印度等亚洲各国。

借钱生财

我们今天的商海谋略,很多时候也会用到“借”字,借得巧,借得妙,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赚钱的机会,特别是在创业之初,自身实力还未雄厚之时。万物凋敝的1987年新春,临危受命走马上任的吴县染整总厂厂长陆明面对凄凉空荡的厂房和负债累累的局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这个厂设备不齐备,且破旧不堪,很多道工序都要外加工,致使肥水外流。印什么亏什么。已经连续亏了5年了,一百多号人,连工资都发不出。

新厂长面对着众多疑虑重重的眼睛,毫不犹豫地发表就职演说:我们这个厂是一条漏船运载着酒。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清醒,大家同心协力,马上‘补船’。厂长简短的一番话,唤起了几近失望的工人们的一丝信心。

如何“补船?”陆明认识到,只有配齐整套印染设备,才能把生产稿上去,这是治本的第一步,可是完善整套生产设备需投资260万元,这钱哪儿去搞?借!借钱生财,只有这个办法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苦心人。在陆明不辞劳苦多方奔走游览下,有关上级领导部门终被他的真情善意所感到。苏州印染厂同意与他的厂横向联合,并借给氧漂机、722定型机、高温高压卷热机、整染机等一整套印染设备,价值上百万元。团县委的一批年轻人又帮助他借来80万元资金。陆明用这笔钱造了必要的生产厂房,安上了变压器、锅炉,工厂出现了生机,工人们的情绪开始沸腾了。

光有设备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经营有道的人才来干事才能使企业起死回生。在用人这着棋上,陆明自有番见识:一个人只有在从事他所喜爱的工作时,才会创出成就,取得更大的成绩。在用人之前,虽然他已胸有成竹,但在可能的情况下他还要征求工人本人意见。

厂里有个叫施坤元的工人,他机灵过人,并擅长交际,是个当供销员的料子。但是这人毛病也不少,平时自由散漫,还因赌博被罚过款。所以当陆明想让他当供销员时,很多人坚决反对,认为这样的人不宜重用,陆明耐心地劝说有意见的有关领导,他亮出自己用人的观点:他犯了错误,该罚就罚,该处分就处分,但是不能不让他发挥特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需要的是爬的优点。

就这样,他硬是保举了一个有缺点的能人。当施坤元知道自己已调出来当供销员时,又激动又兴奋,这工作正符合他的兴越和特长,士为知已者死,受聘后,他不顾身体不好,正发高烧,连夜去上海、山东等地为厂里接洽业务。正当陆明为订单不足犯愁时,突然两分电报送到他手上:“上海外贸口岸已打开,承接染整业务800万元。”“在山东某厂落实全国独家生产的富涤混纺坯布100万米。即请落实资金安排生产”。

两份电报的发报人都是施坤元。“施坤元究竟在上海还是山东?立即与他电话联系!”陆明命令秘书。秘书打完电话后来汇报:“施坤元在山东,他谈完业务就被送进了医院,当时他正发高烧。”

顿时,陆明热泪盈眶,自己终究是没看错人,力排众议坚持已有了良好的效果,顶住的压力一下子烟消云散,怎能不激动?

就这样,工厂接连开发了富春纺、华春纺、苏春纺三个市优产品,1988年,也就是陆明任厂长的第二年,这家厂的产值已达2700万元,综合效益170万元,外贸额从零猛增到600多万元。1989年,厂里又增添长线印染设备,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德国电光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涉临绝境的工厂重又生机盎然,工人们参加干劲十足,走动性和松散性空前高涨,经济效益一路高歌猛进,对1990年突破年利润600万元大关。

财富点拔三国中,荆州对刘备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了。刘备当时只有以荆州作为根据地,才能振兴日后霸业。而此时的荆州还是别人的。为此,诸葛亮连施计谋,由“借”荆州到最后得到了荆州。一个“借”字将诸葛亮的谋略衬托得光彩夺目,一个“借”字也为刘备日后的业绩打下了基础。李白曾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用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条成功之道。许多经营有道的企业都曾在“借”字上大做文章,从而创造出超常的业绩。在创业之初,或者在面对一个破破烂烂的经营,而凭借自己的力量又实在难以支撑下去时,充分地借用他人之财,借用他人的设备,借用他人的优势,在短时期内完全可以打一场漂亮的战役,就像吴县染整厂厂长陆明那样。总而言之,就一“借”字,但你纵横驰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你胆识超人,最敢自信,帘时设势,你就可以如鱼得水,你尽可以威风八面。但是,在运用“借”字时,必须按道德标准行事:正直、诚实、讲信用,还必须记住“欲人施于已,已必施于人”的金科玉律,只有这样,才能借力制胜。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在当今市场竞争中,我们有许多企业必须破除传统的自然经济的思想束缚,换上具有现代意识的经济头脑,在经营发展中坚决克服“万事不求人”、“他人不可信,只能信自己”、“借来的钱不牢靠”等小生产者观念,大胆地投入竞争之中。荀子说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焉,善假于物也。”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当自身力量不足时,不妨在“借”字上多动动脑筋!

无本亦生财

温州声名远扬,商业发达,是因为温州,“藏龙卧虎”——温州人头脑灵光,经济细胞超常温州人最善于无本生财,在这方面有许多生动诱人的例子。比如捡破烂,也捡得有特色,捡出了一家家工厂来。有位姓李的温州老板,如今已家财8000多万元了。当初,一无所有,穿得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当看到别人做生意,赚大钱,过上好日子,他眼热了,但自己没有本钱,咋办呢?

左思右想,毫无办法,他就到处走走,看看有没有出路。这一走,就走出了一条路来了。他出现,城里人开始讲究了,居室都布置得很好,清洁卫生每日都得做,比如拖地,用一块布抹很费时费事,如果改用棉质拖把,那就方便简单多了。制作棉拖把有何难呢?于是,他就四处去打听,看看能否弄些材料,结果,他在一家大棉纺厂的垃圾堆里,捡回了许多厂家丢弃的棉布条。他便利用它们,分理出来扎成各种拖把。拿到街上试销,每把还可卖到2元钱。对,就先干这个无本生意。于是,他便放手干开了。一年之后,他居然积蓄了500多元。

有了这500多元,他便考虑,怎样才能迅速致富呢?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利废这一行最有搞头。于是,他又改变了只制扎拖把的单一产品结构,东借西凑,弄了点资本,购买了缝纫机。他把捡来的破碎棉布中稍大的布块,拼缝成童装,细小的,便扎拖把,这样干了半年之后,赚了5000多元。

财气变粗,羽兽渐平的李老板秘谋策划着出来。

他瞄准市场上毛毯的热销这一点,专门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棉纺厂、化纤厂中收购各种边角料,花费本钱并不多,运回后,筛选分拣,那些大块的制作成童装,细小的,不再制作拖把,而是剥理成丝,纺成丝线,编织成为各种毛毯,或者挂毯。比如童装,每件成本相当低兼,原材料连同人工及各项开支打进去,也不过3-4元,而大宗批发,一般都在10元以上。

财富点拔李老板白手起家,从家境寒酸的低层者成为“贵族派”,正是依靠其独具慧眼,迎合了大众的生活品味,一举家财万贯,昨听匪夷所思,实则确有真人实事,且前例不少。多留份心吧!财富就近在咫尺!

乾坤大挪移

别具一和的家庭工厂,使温州顿时名流全国,但,万事开头难。尽管产品富于地方物色,精致玲珑,许多服装工厂因为销路问题焦头烂额,皱眉不展。

小L在温州土生土长,那年高考,他以全村最高分考入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因为家穷,他一到京城就开始琢磨做些生意,补贴学习生活费用。温州人素有小犹太人之称,精明的头脑在小L身上表现得相当突出。

一个学期之后,小L对北京的服装行业有相当的认识,便决心做一回“倒爷。”寒假结束后,他便与一些产品滞销的服装厂联系,由他捎上两个旅行袋的牛仔装,拿到北京投石问路,探探行市。起初,小L也没有把握,只权作一试。因为这是厂家的试销样品,又不用先付款,做工特别考究,所以小L一到学校便在校园试开了。“什么价?”小L的同学发问。“十二,哥们优惠,十元。”

这种价钱在北京不可想象。因为市面上,同样做工同样质地的少说也得20元。

尝到甜头,小L从此便尽可能地挤课余时间,干起了“推销员”的行业,在京城学府间忙碌奔波,不断生产。

每到一个学校,他便直奔宿舍,直接入手,每次他都开价18元。比市价便宜2元,然后便双方交涉,讨价还价,一般砍到15元为底价。因为这已经比市价便宜了5元多。等两个旅行袋的牛仔装全部售完,一合计,居然收入了1800多元,扣除应支付厂家的出厂价成本,净赚1000元!每条牛仔裤的平均获利率,在150%以上。

牛刀小试,就如此惊人,小L此时此刻已明白了推销别人产品将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厂家的滞销产品,只凭老乡关系,就可以先货后款,卖完结算了。这不是无本生意吗?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决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干一场。

他主动出击,仅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了市井街坊之中,寻找目标,“猎取”大头。他不满足于四处流浪的交易。

经过个把星期的流连之后,小L对服装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便以小老板的身份同商贩们侃起生意经来了。他还特地花钱,印了一盒相当精致的名片。打上家乡温州某某服装加工厂驻北京力事处主任之头衔。这一招果然奏效,不仅从这帮服装倒爷们的口中挖出了不少信息,还同一位财大气粗的摊主挂了上。二人一拍即合,合伙联手大批特批牛仔服。

小L便俨然以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同摊主谈服装的款式、价格、数量、发货时间等等。一切都谈妥,签订了供销合同之后,小L便拍发电报回温州那家服装厂,要厂里火速发货过来。越快越好。服装厂没料到小L有如此神通,喜不自胜,当即发了大宗牛仔衣。货到了,小L便拿着提货单和供销合同,找到摊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讫,小L便大大赚了一笔。而这宗牛仔服,因为设计与众不同,做工也相当出众,一上摊,就被众多小商贩一抢而空。那大摊主也称小L有眼力,表示愿意继续合作。

小L摇身一变成了“天之骄子”中的帅哥,他继续着他的生意……

财富点拔代销代购,倒载腾挪,最常用的技巧就是以信息为向导,通过市场调查,利用时间差、地域差、价格差,来推销积压或滞销产品,达到谋利目的。在动作方式上,它不同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店销,也不同于超级市场的开柜自选,它是一种主动出击,上门推销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地域选择上、交货时间上、付款方式上,都有空白地带,可供无本者广施拳脚。因此,它是一种没有本钱发大财的营销返作模式。小L瞅准了市场,明确的势点,于是,白手空入刃,他成功了。

职工虎虎有生气,商场勃勃满活力

在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时代中就有宇宙开始是一团“气”之说,“重气下沉变地轻气上浮成天”是古代哲学家的“最高境界”,玺铁马生涯中,更有“一鼓作气”拼搏精神,当今全球经济萧条萎缩的情况下,企业家们又纷纷地眨起了“生气生财”之法宝。“红楼”商场是太原市郊的一个百货商场,是由农村供销社改建的。由于高场原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市场封闭,供销社一统天下,整天坐等上门客。在这种经营思想下,“红楼”商场累计负债达204万元,点到固定资产的91%,已面临着破产。为了换救“红楼”商场,上级派了一个能人李能气,来治理这个濒临破产的商场。

就任于危难之际的经理李能气,受当时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发,用“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的是自己的”办法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他果断采取了“二保、三定、四放权”的改革措施。

即:二保:保销售基数,超额不限,确保税收;保利润基数,多收归已,少收自补。三定:定风险抵押金;定员不定人,保证大多数职工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安规章制度。四放权:下放经营权,撤销商场业务科,改由各组自己进销货;下放物价权,除国家控制的商品价格外,其余商品一律自主定价;下放分配权,在保证上交销售额和商品利润的前提下剩余归组,承包人收入可以高出职工的20%;下放劳动用工权,承包人有辞退职工的权力。

改革措施一经掌握群众,立马形成生产力,职业虎虎有生气,企业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红楼”商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上班站柜台尽职尽责,下班后四处组织货源联系业务。过去8小时工作制雷打不动,现在却成了10小时,甚至12小时。过去商场五辆车运货得不到保障,往往这星期进的货,下星期还拉不回来。一年的开支费要3万多元。

改革后商场只留了两辆车,货却不够拉,司机主动各柜组抢任务,商场每年还可以从两部车上多收入3000元。实行新的改革措施后,商品的适销率达到百分之百,商品周转率比过去加快20天,而且处理了以前有问题的商品。由于工资实行的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措施,多劳多得,不劳无获,商场职工全力以赴,拼命干活,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改革几年下来,“红楼”真的是红红火火,大红大紫,销售额累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利润逾千万,固定资产也水涨船高,达到2000万元。

财富点拔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曾有这样一句经验之谈:“你要能使一个人感到他十分重要,他就会欣喜若狂,就能发挥冲天的干劲,小猫就会变成大老虎。”可见,激励是领导艺术的灵魂。企业领导人能否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关键是能否善于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即使他的员工“虎虎有生气”。目前,我国工商界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从外部环境讲,企业在原材料、燃料、资金、运输等方面遇到很多困难;不健全的市场体系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被一些无形的东西束缚了,潜在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企业内部环境讲,由于旧观念的长期影响,改革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实行起来很困难:“脑体倒挂”、“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倒挂”等分配方面的弊端,也挫伤了一部分职工的积极性,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等等,困难是无法回避的。幻想突然出现“奇迹”,或者整天牢骚满腹,怨天怨地,都没有用。唯一的出路是一经营者与职工拧成一股劲,一鼓作气,迎难而上。一个企业经营者,要正视困难,不仅要心中有数,还要向广大职工讲清、讲透,自己要亲自作表率,来激励广大职工参与管理,使广大职工以高昂的士气,在希望和挑战并存地严峻形势下,迎接美好的明天。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哨和淘金者的天堂深圳,有一位十分著名的“硕士破烂王”。

堂堂一名高学历知识分子,竟“沦落”至这般田地,自有一番痛不欲生的艰辛经历,但,他最终大功告成,显赫一方,他是伟大的,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位青年是十足的知识分子,硕士毕业后他就想到了应该到深圳去闯一番事业,于是就“孔雀东南飞”。在他的想象中,深圳虽不能说是遍地黄金,也应该是充满机会,发点小财还是不成问题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它与人们的想象似乎总是相差万里之遥。到深圳后,他在不同的公司,都遇到了同样的命运。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却总是找不到工作。

这种时候,希望能够学有所用、发挥专长已经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时常处于半饥饿状态的肚子总是提醒他:首先要混口饭吃才行,填饱肚子是头等大事。他只好退掉了原来租的房子,搬进了路边的铁皮房。周围的人十分杂乱,有的一间房便是个工厂,有两个男子租的一间房便是间屠宰场。他们都很忙,衣服都很破旧。可是,他很快就发现,他们都挺有钱。

经过了无数次的思索,经过了惊心动魄的斗争,那位青年终于下定决心收破烂,从此开始他的“创业之旅”。步入这条破烂路他深感内疚,羞的向亲人朋友启齿,这不是浪费资源吗?他曾经在夜深人静时黯然泪下,但他从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风雨无阻,尽管有此遗憾。

财富点拔当求职失败、生路将绝之际,捡破烂也不失为一种人生选择,即使是硕士,也无例外;当你不满足于现状时,收购废品一样也能改变你的人生之旅。无论你是下岗职工还是待业青年,无论你是男的还是女的,无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干这一行对你都是求职之路。关键是要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端正自己的想法,坚信自己的正确选择,你就一定能成功。

第三章 真诚无限

引言:现实的社会,总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但是,谁也不能忘了,这个社会是别人的,也是你的。作为其中的一员,你该怎么想,怎么做?答案只有一个,在理解的基础上,以主人翁的身份尽力去完善它、改造它,让它的明天因为有你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世界是我们大家的。世界需要热心肠。

北京马路上的钱不好挣

大凡下岗的,可以说多数是普通职工,他们多凭着手中的一技之长而在社会中跌爬滚打,而对于部分下岗的普通干部来说,从昔日的所谓“管理者”岗位走下来重新面对社会,他们又是怎样笑对艰辛与困苦呢?下面是一位下岗普通干部的回忆:

我是鞋帽工业联合公司一名普通干部,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是市场经济的大潮把我推向浪花的高处,在商海的游泳中,我从不会游泳到逐步学会了游泳,是生活的严酷现实和经商的实践把我从“要转轨变型,要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等口号中解脱出来,并体会到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适应者存和不适应者亡的道理。

1994年,面临市场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公司的机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的调整、压缩管理人员,扩大实体人员,为了大家的吃饭问题和公司的自身生存不断做出新的决策,与此同时,曾做过长期管理工作的我来说下岗了。

下岗后,我好像坐上了没有底的轿子,我甚至是赌气似的想:自己身体好,工作能力也不比别人低,甚至还要比别人强,为什么要选择让我下岗。我从1980年开始就做安全保卫和劳动工资工作,当过企业的人保股长、办公室主任、单位的临时支部书记和整整一年的公司行政科负责人,服从领导,严守纪律,工作需要时不分昼夜,从没向领导要过加班工资和倒休,自己的时光在工作中无私的献给了事业的发展和需要,到头来,却下了岗,心里总觉得怨,又面对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我心里无比的气愤,很难以平衡。

那段时间里,为了排遣寂寞和无聊,我静下心来,翻看了许许多多一直想看却未抽出时间来看的书,我边阅读边思索,书中的理性之光驱走了我的怨气与不满——不涉风险,四平八稳,安享太平过一辈子固然快乐轻松,但只有那些不安现状,历经艰辛创造生活,有利家国的人才能称得上是英雄豪杰啊!

于是我选择了经商的道路。1994年4月我走访了农村的农贸市场,看行情,找销路,准备去卖鞋,但是天不随人愿,还没等我进货,鞋的价格就开始大幅度上调,公司门前的经营场地几乎都被占领,还没等货比三家,我只好放弃卖鞋的念头了。

又经过几天的思考和家人商量,准备卖猪肉,货来源于北京肉联厂,于是我托人在角门市场承租了货棚,自筹资金万元,正式开始了卖肉的行当。

由于长期安闲地在办公室作着干部工作,再加上头脑中的一些“面子”意识,一开始很害怕遇到熟人,害怕别人说自己在工作中没好好干,人缘不好,被优化出去了。有时一些熟人从我棚前过,我只好难为情的背过脸去。有一次在我们公司帮过忙的老关从我货棚前路过,并碰上了我(当时我们在公司劳动科共事)心里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后来时间一长,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也熟了,伴随着商品大潮的冲击,我自己也在想,一不偷,二不抢,合法经营,时刻在用自己的血和汗挣碗饭吃,这又有什么呢?还是符合中央所提出的要靠诚实劳动来索取一定报酬精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为情的思想意识也随之淡薄了。

在那段日子里我每天都是早晨六点就骑上三轮车去提货,然后再骑过大半个城市来到市场去销售,然后一直跑到晚上九点多钟才能回家。

在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我又重新接受了酷暑和严冬的考验,在经营的日子里,从来没有节假日,从来没有星期天,不管是刮风、下雨和大雪纷飞的时节一直都在自己的商亭里干。就这样我没有停止一天手中的工作。因为我体验到,经商手中没有货不行,没有货就等于停止了经营,不但各种费用扑面而来,没有效益,更主要的是苦心经营的客户会全跑光,所以这些客观情况逼着我一天也不能歇。

由于自己斗志不退,树立坚韧不拔和敢打必胜的拼命精神,在商海里学会了游泳,得到了锻炼,加深了对“樱桃好吃树难栽”在道理上的理解。

当年我自筹资金万元,本金回来后,净挣一万多元,自己的碗里也多少有了肉,虽然经营期间日子很艰苦,但回想这些,乐也就在其中了。

如今,我也开起了自己的几家公司,在日渐富起来的日子里,我仍然不能忘怀那所艰苦的岁月,或许此时此刻,我获得的已不仅仅是金钱。

财富点拔人人说北京是天堂,遍地都是黄金……可是,又有人说,天上降宝贝,也得起得早!

财富点拔以和蔼之气待人,以平常心看待财物,可以说是王劭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经管理念,有谁见过整日与人争吵打闹的商家能够发财致富?和气迎人,平情应物,家和而万事兴啊!推己及人关心你的顾客,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想,包容他们的一切过激言行和刁难,这已不仅仅是致富之道,更是做人的哲学。常怀宽恕之心,以和气而生财,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章 以信为本

引言: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端正心态,方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承受住风吹雨打,以不变应万变。好的心态,不仅能提高人生的质量,而且能避免事业少走弯路。

炒股分身术

刘豹,名如其人,作为深圳家户喻晓的股市大户,别人还在拼命挣扎时,他的存款额已逾500万元人民币。

当被称作散户的普通股民为买卖股票,在汹涌的人潮中挤得汗流浃背,挤掉扣子、挤掉鞋子的时候,刘豹却悠然自提地呷着茶,随时随地呼唤证券小姐为他办理股票买卖。越有钱就越容易赚钱,马太效应在他身上得到了应验,刘豹对此颇感自得。

1991年11月,深圳市溢价发行11家股份公司的股票,总面值2亿元,这次新股认购的原则是公开、公正、公平,新股面前人人平等,不承认大款的特权。有关部门规定:凡持有居民身份证的18岁以上的公民,均可领到新股认购申请表,最后,再从三百万张申请表中抽出十万名中签的幸运儿,每位中签者可以购买2000股股票。

九十年代初,在中国股市刚如婴儿起步,处在初始阶段,股票少、幕名而至的股民不以计数,股票紧缩。

得知新股的认购办法后,一向感觉良好的刘豹失去了往日的悠然,一下子呆住了。百万富翁成了沧海一粟,凭一张身份证买一张申请表,中签率只有3.6%;即使中了签也只能买2000股股票,中不了一股也不能买,刘豹的500万元派不上用场了。他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又恨自己不能像孙悟空那样拔根毫毛变出一群刘豹来。但是刘豹岂甘坐失良机。他想:申请表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有居民身份证,就可以买到新股认购的申请表;身份证越多,中签率就越高,就可以买更多的股票,赚更多的钱。

可是,到哪里去找那么多身份证呢?他想到了开服装厂的朋友。哪个服装厂没有几十上百的打工仔?

于是他找到了肌装厂的老板,花钱“租”来800张身份证,并且雇人连夜排队,买来800张申请表。800张申请表,就是800个刘豹啊!中签结果一公布,刘豹的800张申请表有20张中了签。按说这20张中签表也能买四万股股票,够不错了,但是这远远满足不了刘豹的胃口。为买到更多的股票,刘豹再一次使出了分身法。他以每张3000~5000元的价格,大量购买中签表,然后把剩余的全部资金用来购买新股。

短短几个月,刘豹所挂股票先后上市,净赚几百万,刘豹大发横财。

在商店里,如果有谁拿着十元钱硬要买二十元,人家一定以为他是神经病,可是刘豹先用小钱买申请表和中签表,然后再把中签表换成股票,只是拐了个变,最终达到了以小钱买大钱的目的。

刘豹懒不懒?他购买的申请表、中签表哪一张不是那些勤快人放弃睡眠、强打精神,连夜排队熬来的?而这些勤快的夜半排队人,有谁更比刘豹赚得多呢?

财富点拔什么叫分身有术?什么叫神奇?有时候,一切都是悄无声息的。

不名一钱却尽“风流”

住房是任何一个人所必须的落脚点或躲风避雨所在,有钱人大都拥有自己称心如意的“安乐窝”。

如果现在告诉你,有这么一个人,没钱也盖起了自己的房子,而且不是普通的房,是在寸土寸金的海南省省会的闹市区,盖起了一栋大楼,你会相信吗?现在,这栋16层的大厦就矗立在海口市中心,这位奇迹的创造者名叫罗先友。

当初,他怀揣着5000元人民币只身闯海南,现在,面对平地而起的广厦千间,像面对生日宴会上的蛋糕。他踌躇满志地开始切蛋糕了:留两层自用足矣;一至四层出租,每年坐收租金500万元;其余10层全部售出,获购房款4000余万元。除去各种费用,罗先友净赚2000万元。

高楼万丈平地起,罗先友用的是懒办法。

罗先友初闯海南,适逢海南房地产热,地价疯涨,要想建房,要么花大价钱买地皮自建,要么出资与当地人合建,然后分成。真可谓: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没钱没地靠边稍息。罗先友没钱又没地,可是他不愿靠边稍息,他想到了租地。

于是,他骑着自行车,到处找可租之地,终于找到了一家即将迁往城外的工厂。罗先友提出,租地七十年,建内江大厦,建成后,每年交厂方11万元。他特别向厂方强调:租期内你们将收入770万元。厂方听说770万的租金,比卖地还多不少的钱,挺划算的,很快就拍板同意了。

这是罗先友下的一着妙棋:第一、租地不用像买地那样预付大量的现款,就把别人的地变成了“自己的地”;第二、在租金上占了大便宜。寸土寸金的省会闹市区,两亩多地每年租金才11万,与后来他盖起16层大楼后仅其中四层的租金每年就500万元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虽说租期内租金共有770万,但那是要用漫长的70年作分母来除的啊。厂方得到微薄的租金,失去了70年的机会。

罗先友大功告捷,聪明处在于他浓彩粉墨渲染770万这一庞大数字,漫天过海掩饰仅仅11万的年租金。

地皮落实后,他马上又通过新闻媒介向四川各地广而告之:四川省将在海口市建一“窗口”——内江大厦,现预订房间。预收房款,使罗先友轻而易举地集资2000万元。

罗先友省钱省事搞到了地皮,又走捷径解决了建房款。建房时,又恰逢海南建房热急剧降温,建房大军无米下锅,只要有活干、能糊口,亏本也愿接工程。罗先友把工程包出去,不但不用给承建方工程预付款,而且还要求对方垫支施工,大楼建了一半,承建方垫支了数百万。

罗先友空手套白狼,未动自身分毫,借鸡生蛋,坐拥广厦千万间。

而大楼真正的建造者,在罗先友搬进总经理办公室的同时,又要另找一处工棚去住了。

财富点拔没有钱,没关系,想干事,得多用脑。不名一钱可享尽风流,这不是难得之事,一个事业有大成的人,总要经历盆穷的。

三十六小时搞掂几千万

股票登陆中国的起点站是上海和深圳。新生事物招来众多急欲发财的炒股者,一时间,两座城市更是热闹非凡。

那时,武汉真有冒险家,提上血汗钱,不远千里去上海,住旅馆炒股票,一时为人欣羡。因为当时人们大多端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工资不高但有人管,能到外地住旅馆炒股淘金,必然是有闲又有钱的阶级。

可是,要说一向以炒股老大哥自居的上海人,居然会专程飞来武汉,也住旅馆炒股,倒有些奇了。

1996年夏天,武汉某证券或业部真的来了一位操着上海普通话的人,三十来岁,高高的,黑黑的。他号称拥有股资4000万,是上海最早炒股的股民之一。在证券部大户室的“官员”陪同下,这位上海股民坐进了已有几位武汉大户的小房间。

落座定后,他满不在乎投市行情,举重看轻。反而神侃起上海的奇闻轶事,头头是道,武汉的“同去”时不时叹息自己孤陋寡闻,不见世面。

闲谈中,无意中说出自己刚下飞机,还没住下。这时,一位武汉大户马上用手机给联系了附近一家高级宾馆(那宾馆的老总是他的朋友),并关照宾馆好好照顾,多给优惠。放下电话之后,又方越聊越投机。收市后,武汉大户设宴,为这位上海朋友接风洗尘。面对热情好客的武汉股友,人生地不熟的上海大户顿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次日,上海大户三杯酒下肚,神密兮兮地把此次来汉的目的和盘托出:兄弟此来,拟与另几位上海股友联手吃进“三特”公司股票,你们可以跟随买进,但注意保密,切不可外传。

看官,你可知道,这“三特”是武汉一家民营科技股份制公司,发行的股票只在武汉市流通买卖,人们叫作“武汉柜台股”,尚未在上海或深圳上市。也就是说,该股目前只有在武汉才能买卖,待上市以后才能异地买卖。

武汉大户听了窃窃私喜,财神爷来到了家门口,天上掉下了陷饼,当即拍板跟定上海大户。

第二天,上海资金空运到汉。当时的“三特”股票价位并不低,但上海人仍毫不犹豫地大量买进,而后便是“沪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大户室的几位武汉兄弟有的坚信不疑,满仓跟进;有的半信半疑,半仓而已。

几天后,“三特”打起了摆子,股价一路下滑,竟滑到了7元以下。武汉人大骂上海“小赤佬”。没买的暗自庆幸没上当,有的人慌忙“割肉”。

不料,不久之后,股价又上扬到了9元多,这一下被套了几天的股民又急急地获利了结。大家忙上忙下,忙进忙出,勤快得不得了。一个月后,亏本的已“割肉”,获利的已了结,“三特”股票与那位黑脸的上海大户像孔乙己一样,渐渐被人遗忘了,只是偶尔被人当作闲谈的资料,说笑一番。不料,到了十月份,“三特”股价像吃错了药,疯涨不已,只几天功夫,已涨到了14元,整整翻了一番。听说“三特”价位在13.50元时,大户室的报单小姐接到上海电话,委托全部卖出。

黑脸大户一趋西行,不知不觉间已净赚4000多万元,兴高采烈地往腰包里塞。在他所赚的钱中,可有这间大户室武汉朋友的血汗钱?可人家上海黑脸股友,分明是把秘密透露给你,让你跟进,让你赚钱的啊!

其实,那位上海大户也并非具有特异功能,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上市的股票难以有太大的涨升空间,而尚未公开上市流通的股票价位偏低,一旦上市很可能会向上一蹿,加之他可能也了解一些该股票所属公司的经营情况。正确的分析使他懒得不断地买进卖出,从而促成了他在股市上的成功。

财富点拔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所谓气高人胆大,自信心也是发财致富的必要因素。那种畏前畏尾,瞻前顾后,唯唯诺诺,胆小如鼠之徒只能坐失良机,徒呼“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该出手时就出手,自信者往往能找准有利时机主动出击,一鸣惊人。

郑晓超成功创业之道

年轻就是无形的资产;年轻,注力四射,朝气蓬勃;年轻,渴望闯出一番新天地。

夜色很美风很凉,此时,一艘客轮徐徐地逆长江而上,形争影只,沉闷压抑的机器声隐约可见。夜,已经很深。

这个时候,五等舱后甲板上当然是毫不例外地躺满了旅客,横七竖八的,让人不禁会有一种残忍的联想。好在从这些人那轻轻的呼噜声中,才让我们感觉到生命在这个夜晚还在延续。唯一例外的是,有一个温州青年叫郑晓超,也躺在那里,但并没有睡。他身材弱小,被周围那些大汉们不断压挤,就显得更加弱小可怜。他没有睡,也许是睡不着。他头枕着两个鼓鼓的提包。两个大眼睛一直望着天空,望着天空那片闪闪烁烁的星星,仿佛在憧憬着遥远的未来。

其实,他是担心那临行时母亲缝在内裤里的几百元钱。这是家里东挪西借的路费和生活费,他丝毫不敢大意,好始保持高度警惕,惟恐睡着了钱没了——被人偷走。

1980年的温州还很穷,温州青年大多是一副贫穷的外表。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都有一股日后被称之为温州精神的冲动。那个时候,在温州青年心中,还只是一股冲劲,那就是愿意受穷,一定要靠个人的奋斗,闯出一条致富的道路。

于是,在温州乐清县柳市镇,一部分能够集到资金的贫苦农民,以著名的“前店后厂”的近乎原始的形式,开始了温州历史上最伟大开拓之一低压电器工业的生产。而别外那些没有集资能力的青年,则负责把由这样的工业基础生产出来的各种低压电器产品,送到四面八方的用户手里去。

就这样,温州第一批推销员产生了。据说,先后有十万乐清青年加入了这支大军。他们浩浩荡荡冲出温州,冲出浙江,跨过长江,跨过黄河……

郑晓超当然是这支大军的普通一兵。而且可以说是温州第一代推销员。只是在多年以后,他成了浙江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管理着一个年产值3000多万元人民币的工业企业。而和他一起闯荡生活的伙伴们,大多数从已经在推销员的岗位上退休了。

出身书香门第的郑晓超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初中,居然被人为地中止了进入高中学习的可能。他父亲是一名数学教师,他数学成绩也特别好。但当时学校还保留着一条几近荒唐的惯例——

教工的子女应把深造的机会让给工农出身的学生。于是,郑晓超再也没有机会进学校受教育了。

这一打击无疑是晴天霹雳,万般无奈,郑晓超找了一份会计工作,由于他聪明玲俐,勤勤恳恳,业绩异常突出,工资收入也很可观。只是,当柳市低压电器市场正在逐渐形成规模的那些如火如荼的日子里,同样凭着他的聪明,郑晓超敏感到,当小会计不是自己的事业,也不符合他大展宏图的理想。

温州人本能的冲动告诉他,闯荡去,才会有出息。他很快和一些生产厂家联系,愿意推销他们的产品。在与厂家签定有关合同的同时,他毅然辞去了原有的工作,开始了艰苦的推销生涯。现在,他的人生和这条长江上的客轮一起在漂泊。对这个个子不高的温州青年来说,如何把手中的产品推销出去,他对此一无所知,更加可笑的是,他对自己要推销的产品规格、型号、性能、用途也几乎一无所知。他心中只有一点很明确,我要把这堆还叫不出名称的玩意儿变成钱,带回家乡去。

憧憬着美好灿烂的明天,郑晓超脸上浮现出了笑容。不知不觉间,他已酣然入梦,轻风吹拂着他瘦弱的身体,可他全然不觉。

平生第一次拿到自己辛勤劳作而获取的“血汗钱”,他的眼睛湿润了,攥着钞票的手微微的颤抖,心潮澎湃。

已经成为乐清市知名的民营企业的郑晓超时常回忆起他当产品推销员的这段历史。因为这段人生的经历对他将来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更让郑晓超自豪的是,温州繁荣的今天,和一代一代推销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而自己曾是这推销大军里的排头兵,现在自己的企业正在为温州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一个从未接受过培训的推销员第一道难题就是要对产品的熟悉,要有丰富的产品知识,否则,如何使客户认识产品并决心购买呢?但这一切,对大多数农民出身的温州推销员来说,有多么困难。好在郑晓超初中毕业,脑子又好使;死记硬背,加上理解能力,总算把这堆复杂的低压电器全记住了。

实际上,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他在轮船的五等舱里,在火车硬坐车厢的过道,在山区公路的汽车上,在肮脏的大客车里和飞满苍蝇的小饭馆里,一有空,他就摸出各个厂家的产品说明书,一边读着,一边对照实物,直到对产品的名称、型号、性能等知识完全记住为止。

和其它同行一样,他们每天都肩负两个鼓鼓的货包:一个准备填饱肚皮的食物,另一只才是急欲推销出手的样品。他们走街窜巷,四处奔波,累了席地而坐,稍微歇息又敲开另一客户的大门。

他们的脸上,永远带着忍辱负重的微笑,他们永远带着一种坚定却又有分寸感的神情,操着一口发音十分奇特的不标准普通话对客户说:“请您一定试用我们的产品。先试用,用好了,再定合同;一定不想用,也没有关系,交个朋友,这是我们家乡的土特产,不成敬意,只是表达交朋友的诚意,请一定要收下。”

当然,日复一日重复如此繁重的体力运动,这对于文质彬彬的郑晓超简直是受刑。但是,比较那些虎背熊腰,身材魁梧的壮汉而言,文化知识较高的他又占了有利位置,头脑灵活,能说会道,他的行动举止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当然,大多数情况得到的是生硬的回拒:“不用,快出去,温州人无孔不钻。”“对不起,那我先出去了,不过,我会再来麻烦你的。”

当客户下班时,郑晓超已经在单位门口等着他:“和长,我保证你会喜欢我们的产品。”“小伙子,你真是有心人。不过,我们的用量很小。”

郑晓超一看对方口气有些松动,赶紧接上去:“没关系,我们几十块钱的合同也可以定。”

他当推销员的第一个月,靠着几十块钱、几百块钱的一张张合同,积少成多,居然还有500多元的收入。拿着这些钱。郑晓超激动不已,忘记了这一月的辛苦和疲劳。他一遍又一遍地数着这些还浸着汗水的湿气的钞票,把它们紧紧握在手心里,仿佛要在这些钱里挤出水来。

推销员的生活不言而喻是非常艰苦,遭白眼,受冷遇是家常便饭。而作为柳市低压电厂的推销员,他们更是倍尝酸甜苦辣。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多如中毛,媒体又频频曝光,在前沿阵地冲锋陷阵的推销员的信心和积极性受到巨大的挫伤。

当柳市的低压电器一度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以后,可以说,所有在全国各地艰苦奋战的推销员经历了他们干这个行业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他们纷纷从各个用户单位里被赶了出来;一些曾与他们有过合作的用户也纷纷拒绝他们来。郑晓超的境遇也是一样。在这种大背景下,他是无法超脱的。其实,很早的时候,他就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问题。每次回到柳市,他都要把市场情况反馈给生产厂家,要求他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让外地的用户满意放心。他总是选择一些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尽可能地把好产品推销给用户。

所以,这些年来,他的工作总是比别人顺利,业绩也比别人做得更好。然而,这一次,他也栽了。一个关系一直很好,合作得很愉快的客户找到了郑晓超对他说:“晓超,不是我不帮忙,而是你们的货实在说不过去了。这一次,我只有退货了。否则,这个责任,我承担不起。”

郑晓超没有讨价还价,二话没说就如数退还货款,他一向是讲信誉讲质量的,他不想昧着良心挣钱。

这次退货,给郑晓超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但这还不足以让郑晓超心痛,最让他难受的是,自己家乡的产品这样不争气。他多么希望柳市早日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低压电器产品,好让温州的推销员挺直腰杆,扬眉吐气地喊:“我们温州的产品最好!”

朋友的一席话激起了郑晓超年轻争强好斗的雄心壮志。

推销生涯的复杂经历特别是这次的质量危机的打击,使郑晓超更加成熟了起来,他那张原来看上去特别稚嫩的脸渐渐浮现出成人的古铜色,眼角也似乎过早地有了一点皱折。他开始更多地与朋友与过去的同事一起交流、探讨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的看法,并时常会独自一个人静静地思考自己的将来。

他觉得自己正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眼前有三条路他可以选择:第一条就是继续像现在这样作推销员,将来开了销售公司,赚一笔钱;第二条路和当时许多家庭作坊一样,在家里敲敲打打或买几台机器作一些大企业需要的零配件,慢慢地求发展;第三条路,就是另辟道路,作别人没有做、很少做而又有前途的事业。

四年的社会磨炼,当然不像其它同龄人能在有围墙的大学里接受知识的熏陶,但郑晓超还是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实成能力。他冥思苦想盘算前途。

想来想去,他觉得第三条路正是自己将来要走的,适合自己发展的路。这股冲动,使得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没日没夜进行市场调查,寻找选择自己合适干的项目。好些日子过去了,他也研究过许许多多的产品,最后就因为各种条件不成熟,不得不放弃。

就在他苦苦寻觅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场合,他碰见一个朋友,这是一个电力金具方面的工程师。老朋友见面,自然要小聚一次,吃一点便饭,喝一口小酒。郑晓超平时并不抽烟,也不喝酒,现在心里不痛快,也就想喝几口酒,驱驱心中的烦闷,几杯啤酒下去,心时的话禁不住要向朋友倾诉。他把自己的理想和苦恼向朋友和盘托出。

昔日的老朋友露出了爽朗的笑容,胸有成竹地对他说:“过去你曾经帮了我不少忙,该是我报答好人的时候啦!现在有一项目急需生产厂家,看看你意下如何?”

说着,朋友从提包里摸出两个小零件,给郑晓超:“你看看这两个零件有什么差别?”郑晓超接过来一看,这是两个铜铝接线端子,是用在电力设备上的零件,郑晓超过去也曾推销过,但对这种产品,他并不特别熟悉,所以他拿在手里看了一会儿,看不出什么名堂。“你再仔细看一看。”朋友说。这一次,郑晓超看得非常仔细,他终于发现,这两个外形相似的零件制作方法完全不一样,铜与铝的接口端,一种是用铝浇铸的,一种则是磨擦焊接。前者温州有生产,质量极不可靠,郑晓超推销了一阵,客户认为质量不可靠,都不敢下订单;而后者,则是郑晓超从来没有见过的。

朋友抑扬顿挫地娓娓道来:“后面这种产品才是正实货,目前全国只有几个生产厂家,这是个大好契机,希望你能考虑。”郑晓超内心本能地为之一震。他知道,自己又有一股冲劲在酝酿。这是什么样的冲劲,他还一时说不清楚。但他很快克制住,一边专心听着朋友介绍情况,一边脑子里在飞速盘算着。

老朋友说到,这种产品在未来前景非常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我们的电网建设会加快速度和规模时,话音未落,郑晓超马上接上去说:“我干。”

朋友说:“好,有眼光,有胆略,有气魄。不过,这种产品虽然小,但设备投资却不小,你行吗?”朋友说后面这句话,是有所指的。因为当时的大部发温州人只选择投资小、技术含量低、见效快的产品,只要有一点规模的投资,他们选择起来,比较谨慎。郑晓超说:“投资方面,我来考虑,我马上回去商量一下,尽快回答。”不久,低压电器生产厂家林立的乐清柳市镇,悄悄地挂出一个牌子——“乐清永固金具厂”。郑晓超成了这家工厂的厂长。

几个股东对郑晓超起的“永固”赞不绝口,质量是企业生存的保证,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产品质量过硬企业方才“永久坚固”。

他的座右铭是:少说多干。几年如一日,他坚持不懈地努力着,直到有一天,人们刮目相待。

事实证明,郑晓超从干推销转向实业,跨出这一步是有远见的,特别是首先选择进入电力金具这一行,生产铜铝类电力金具这类除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远见以外,更看出他的务实精神。这就是多数由推销转向办企业的人的特点,他们都是一些有心人,对市场非常了解,所以,他们的选择总是能够一下子就对路子,马上让市场接受。这种经验结果,是用血汗换来的。这也就是他走向成功的秘密所在。

不过,1985年,郑晓超知道自己的选择非常正确:生产厂家少,竞争对手少,潜在市场很专业,很有前途,一般人不易看到;但在技术上,可以说,他并没有多少把握,只是凭着温州人胆子大的特点,先答应下来再说。

他争分夺秒地劳碌奔波:白天,千方百计筹备资金;晚上,挺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研究各种资料,自力更生,很快,他对电力金具行业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通过一番思索,他清醒地认识到机器设备是当务之急,必须首先解决生产设备的问题。

郑晓超作出一这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这种铜铝类电力金具的用户是国家电力部门,资金雄厚,用量大,市场前景广阔,这一点无须质疑。如何能赢得电力用户信赖,长久地占领这个市场,从几年的推销经验可以看出,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产品质量,而购买高性能的机器设备则是当务之急。当时的“乐清永固金具厂”,牌子挂得挺正规,但厂房简陋极了,用竹子编成围墙,上面盖石棉瓦,就成了生产车间,厂长办公室,就设在不远的自己家早年盖的老屋里,连个电话也没有。联系业务,就得跑到很远处的邮电局打电话。这样的设备,别说是生产电力金具,就算打个铁钉也不一定做得出来。许多人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整天忙碌、疲于奔命的郑晓超。他行吗?会不会在柳市多了一个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厂家。

这一切,郑晓超不做任何解释,他只是默默地干着,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走去。直到有一天,人们得知,郑晓超从遥远的东北某市定了一台价值5万元的机器,人们才对他刮目相看——他真的要干一番事业了。1985年前后,在乐清县,没有一个所谓的电力金具厂敢像郑晓超那样,投资那么昂贵的机器设备,或者说,他们觉得没有必要投资那么好的设备。他们认为,投资那么大,这意味着风险大,而像这种铜铝接线端子,只要能接起来销出去不就完了么?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把铜铝接起来,聪明的温州人有的是土办法,别说是用浇铸了,连胶水都敢用上。

在创业的艰苦岁月中,柳市信用社给予了郑晓超很大的帮助。他对这家银行没齿难忘,怀着无比崇高的敬意。正是在他感到“山穷水尽”之时,银行冒着巨大的风险让他贷款5万元,解了他的烧眉之急。而他,也很争气,没有辜负期望。在1985年,一台价值5万元的大型设备要运到设在农村的乐清永固金具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单是道路条件就让人一筹莫展。

机器是运到站了,但没有相应的公路让汽车开到厂里去,怎么办?郑晓超急中生智,提议利用木板铺成的滚筒滚动的办法,使平板平像蜗牛爬行似的,艰难前行,硬是将这台大型设备运到了简易厂房里。不管怎么辛苦,机器总是运到了、装上了。可能生产了。郑晓超和他的几个股东们当工人,又当技术员,通过几个月的艰苦攻关,他们终于生产出第一批产品。送到国家有关部门去鉴定,得到的消息是,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神态沉重的郑晓超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脸。他凭着自己的超人胆识和高瞻远瞩,正确地做出决策,他的理想与追求一步步实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郑晓超不是夸夸其深,故弄玄虚,他那样说,他那样做了,“顾客至上”,他说的当是无愧。

1989年,对于温州部分企业来说是一个“黑色的年月”。由于温州产品量大面广,良莠夹杂,带来了温州产品的一些负面效应。此时,有人写信给中央有关部门,要求对温州产品特别是低压电器进行严厉打击。

来信引起中央有关方面的充分关注,并迅速派员赴温州乐清柳市,一场声势浩大的以整治假冒伪劣低压电器为重点的战役全面拉开了序幕。温州生产的很多产品被禁销或销毁,许多企业濒临倒闭和破产,冒牌、质量低劣再次使温州成为全国的焦点和热点。从中央到地方,这里成了“打假”新闻最丰富的源泉。

此次“严打”一度使温州商界萧条没落,许多老板也是唤声叹气,萎瘘不振。

好在当时国家部委组成的中央工作组和浙江省、温州市以及当时的乐清县审时度势,确定了“打击、堵截、疏导、扶持”八字方针,在打击生产假冒伪劣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同时,注重对少数知名企业和正规生产企业的疏导和扶持。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排除了一些低价、劣质、冒牌产品的不正当竞争,这些少数的企业的销量反倒提高了。许多外地客商和本地供销员就像赶集似的向这些优势企业集中,并出现了在企业门口排队购买的经济奇观。“永固厂”作为这少数的企业之一,也尝到了因质量过硬而带来的甜头,加快了完成原始积累的步伐。这次震憾人心的打假治劣行动,使郑晓超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质量兴企”和创造、发展自己的品牌对一个要持久、健康发展下去的企业是多么的重要。既然如此,何不借这次契机,让永固更坚强的站出来,走出去呢?

为此,郑晓超响亮地提出了“一切为产品质量服务,一切为用户着想,”创造永固自己的品牌的口号,这种口号在当时别人认为是豪言壮语,说说罢了,但郑晓超不仅仅是经常说,他也这样做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总有一天,闯出自己响亮的品牌。尽管不少亲朋好友苦口婆心的劝他:“现在形势对温州大大不利,你大可不必再坚持打温州这块牌子!”更有不少人指指点点,郑晓超该会神经紊乱了吧!

面对他们的言语,郑晓超没有争辩,他知道在这个时候跟他们争辩,自己的理由显得有点苍白的。但他心里十分清楚,虽然用“固”牌开拓市场难度要大得多,但凭着他的质量信誉,一定会独树一帜的。事实正说明了这一点。一路攀登一路鲜花。从购买第一台别人不愿问津的价值五万元的设备到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进而拿到乐清第一批国家铝、铜铝类电力金具生产许可证;从1991年将“固”牌商标进行注册,到“固”牌产品被评为“浙江首选品牌”,继而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两网改造推荐产品;从1985年年销售不超过十万元到现在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的业绩,都反映了郑晓超为创立自己的品牌,树立永固的质量信誉所付出的努力。

为了跟上电力事业发展的潮流,公司还开发生产了热缩附件,这种产品的开发,使公司实现了电力金具、热缩附件的配套生产。现在,郑晓超又在领导大家实施新的技改方案……

同行竞争者极不情愿地接受现实:郑晓超已经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他们落后了。

俱往矣。如今,郑晓超已经有实力向社会公布如下的资料:

浙江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乐清永固金具厂,1995年更名为浙江永固金具厂。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实现企业资产的优化组合,1991年1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批准,整体改组为浙江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注册资金2070万元,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厂房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现有固定职工218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共23人。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规格齐全,拥有45个系列80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800万只,产值达3000万元,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深受用户欢迎。公司设备不断更新,目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C20N型铜铝磨擦焊接设备,C-50型机械传动式磨擦焊机,C-250L闪光焊接机,2XE5-315型交直流钨极手工氩弧焊机,63T、100T、160T磨擦压力机,X50A、X625型铣床,16T、35T、63T可锻式冲床等等。设备完好率96%以上,生产试验设备满足电力工业部GB2317-85的有关要求。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行之有效。1989年获得了电力工业部生产许可证,1996年经电力部考核查列入电力部归口企业,1996年又开始贯彻IS09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1998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公司管理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产品质量有了更为可靠的保证,为公司尽快迈进现代化管理的一流企业,与国际经济接轨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司连续10年被评为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和星级企业。1993-1998年连续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1993年铜铝接线端子获得中国科技之光成果金奖,1996年固牌电力金具及热缩附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1997年电力金具被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推荐为“1997年浙江首选品牌”,企业还在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国家中型乡镇企业”,并被列为电力部归口管理企业。

尽管技术术语不少,但也正通过这些术语,反映出了郑晓超能主管的企业能取得的辉煌成绩,令我们不由肃然起敬,钦佩他的魄力和胆识。

然而,这份资料还有许多东西没有提供,那就是,关于浙江永固金具厂在行业中的位置。早在90年代初期,一些生产铜铝类电力金具的大厂家的推销员就发现,他们的用户名单正在悄悄地减少。开始,他们并不在意,他们当然知道,在温州,有一家金具厂家,势头不错。但他们觉得这只是一家民营小厂,和国有企业形成不了竞争。

国有企业,家大业大,失掉几个客户算不了什么。然而,有一天,当他们发现客户的名单正在迅速减少的时候,就有点挺不住了,但也已经来不及了。有些工厂大意失荆州,出现产品滞销和开工率严重不足。浙江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羽翼丰满,优势越来越强,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专业人士吃惊地发现并不得不承认,竞争局面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优势神不知鬼不觉地倾向了郑晓超一边。

根据初步统计,日前“固牌”铜铝类电力金具市场份额在浙江省占80%,而在全国各大省市地区也达到25%以上。在电力金具行业(铜铝类)昔日的国企老大哥们,已落在永固金具股份有限公司的后头了。

在温州,象郑晓超这样的功成名就者比比皆是,郑晓超只是大海中的浪花一朵。但,每个人的创业成功之道却是不尽相同,各施绝技。

不少人想问问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郑晓超。恐怕他也没有细想,但有一点,他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从他创业一开始,就至始至终追求产品质量。在当推销员的那个岁月里,他吃尽了假冒伪劣产品的苦头。所以,当他自己创造事业的时候,便紧紧地抓住质量不放松。

我们无需大肆渲染,大吹大擂郑晓超的艰苦创业,过多描写他如何摆脱困境塑造响当当的品牌。我们不如从他的性极特征去略知一二他事业的飞黄腾达。

我们也知道,他虽然不是传奇人物,但他的事业发展又是这样迅速如有神助。除了坚持质量意识以外,关键还在于他选择项目的到位、准确和远见。如果说,前者是所有成功企业家的共识的话,那么后者则是郑晓超性格独特的素质所决定的。他选择的项目,和我国电力发的总趋势始终保持一致,好比一条小船,把绳索拴在一条大船上,跟着大船往前走。十几年来,他的企业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开拓自己的产品,为社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这种具有历史性的选择,在当时的产品推销员中,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出的。但郑晓超做出了,所以,郑晓超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他的绝招,也许就是这个——抓住机遇不放松!

财富点拔郑晓超自己有一句人生格言:“没有超越,就没有发展。”为使企业迈上新的台阶,为了祖国电力事业的发展,郑晓超正在用他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来抓住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郑晓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不懈拼搏从默默无闻的推销员摇身变为大名鼎鼎的企业家。在羡慕他的骄人业绩时,我们更应从他艰苦卓绝的奋半史中借鉴有利因素,以促进和提高自身的素质。

“大碗茶”故事

“先易后难”不是无能为力之举,而是白手起家创业者的明智之择。

一曲《前门情思大碗茶》,也许会唤起许多人的情思和回忆,北京人恐怕更不会忘记,80年代初,前门楼子底下,有一个20多名待业青年组成的卖茶棚子。

1979年,领导决定让尹盛喜带领20多名待业青年出去自谋生路。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门路,怎么办?前门楼子下,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的商旅,每每经由此地,善于没有茶馆。只能委身喝那不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尹盛喜计上心来:何不摆个茶摊,满足众多行人的需求。于是,他筹借了一笔钱,实施和张罗起来,同时还卖些烟酒小件。

大碗茶是一个本小利薄的买卖。大栅栏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尹盛喜正是看中了茶摊小的优点:资金需要不多,国家和私人都不需投资太多,而且茶摊也特别活,了解的信息多。所以,尹盛喜从小处着手,他不怕企业小,资金少,认为只要眼光远,魄力大,什么行业到手中都能赚大钱。大栅栏贸易公司正是依靠那一碗碗沁人心脾,清香爽口的大碗茶,日积月累,聚少成多,积攒的公司资本。

大碗茶的摊子小,但它却特别灵活,有利于利用开放的商品市场,打“麻雀战”。它的特点是机动灵活,薄利多销,聚少成多。大栅栏贸易公司从前门到八达岭,从北京到深圳,哪里有买卖,就到哪里设点;顾客需要什么,他们就卖什么。

这样,既受顾客欢迎,资金周转又快。他们在官商统得过死,尾大不掉的国有企业的缝隙间,不但生存下来了,而且“游刃有余”,把“弱小”的弱势,变成“灵活”的优势。几年的功夫,在国家和私人都没有投资的情况下,这个小茶摊就发展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商业企业。

如今,企业更是如日中天,气势逼人,职业二千多人,营业点遍布大街小巷,经营几千种商品,百货、服装、特种工、饮食、家电等,一应俱全。并且固定资产以达五百万,年营业额高达数千万元。众人瞩目,一些生意场上的高手也赞叹不已,自愧弗如。

财富点拔“先易后难”讲究的是“先易”。什么样的事情算是“易”的呢?卖大碗茶无疑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很高的技术。但是,光是事情本身容易做,也不算得上“易”。因为一件容易做的事情,如果有很多人都做的话,竞争会非常激烈,那么想做好它、想挣到钱,就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因此,除了事情本身容易做之外,“易”的另一窍门就是对这个事情最好是搞冷门,最大的好处就是竞争者少,对于一个企业经营者来说,这是最优越的条件。“大碗茶”的成功说明,经营“冷门”产品的确是白手创业者迅速起家的捷径。“大碗茶”的成功还说明:在商场上,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另外,认准了“易(容易做又冷门)”后,就应大胆地去做。

以信为本吴志剑

吴志剑,一个个人财富估计达18亿元,拥有下属公司数十家,总资产28亿政华集团公司的老板,一个获得江泽民、李鹏等中国领导人亲切接见的杰出青年企业家,可以说是常人难及,很是成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老总1985年闯深圳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同7个伙伴一起,整整捡了一个月的易拉罐。

吴志剑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喜好读书,写作颇佳,然而运气却似乎不太好。1985年海后尝试了各种工作却无一成功:办过文化俱乐部,被流氓给砸了;养过鸡场,全病死了;水尼预制板厂因质量低卖不出去而关了门;电子管厂、食品加工厂等也相继跨台。

于是,1985年她过完25岁生日后,吴志剑怀惴800元同7个伙伴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当时他只想出来闯荡一番,长长见识。

然而,深圳这个吴志剑眼中能把士兵变成将军的战场,一下子就无情地把他给打蒙了,800元人民币没几天就花完,吴志剑和伙伴们只好开始捡易拉罐,一捡就是一个月。还好吴志剑并未气馁,他坚信:这仅仅是在磨炼自己的意志,机遇一定会来的。

这一天,吴志剑背着一麻袋易拉罐拐过春风路时,看见墙上新贴了一红榜。原来是一家商场要承包,他想也没想。就走上前去把榜揭了下来。

走进办公室,副总问:“包商场要8000元的押金,你带了没?”

他答:“我没钱。”“那你揭什么榜?”“就凭我捡了一个月的易拉罐。”

副老总看着这个自信的年青年,沉思片刻后就将这商场给了他。

说是商场,其实就是间铁皮屋,而且很不起眼。为了推销商品,他们主动送货上门——一回给客户送电冰箱,因为电梯坏了,吴志剑二话没说,硬着背上冰箱爬上二十多层楼,送到客户家里。

于是,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吴志剑就如数交上了8000元的押金,半年后,他就买下了这间商场,8个月后发展成4家;到10个月时就成立了政华贸易公司。

就这样,这群初到深圳时白天以拣易拉罐为生,晚上睡在公厕里的汉子,凭着他们超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一步一个脚印,以小铁皮屋,承包小商店。贸易公司,到今天发展成了拥有数十亿元资产、近百家企业的大型集团公司。

财富点拔创富的道路千差万别,但其中必不可缺乏的是“奋斗”二字,透过成功的背后,可以看到血泪交织、荣辱共存的拼搏历程,亦可窥见屈辱、窘迫、自信、自尊及自励之路。只有在个人的奋斗过程中,个人的坚毅、容忍、勤劳和机敏才能发挥到极致,从中亦可得知,在环境的逼仄、自我意志激励下,一个人可以拥有怎样惊人的能量!吴志剑们便是始终以高昂的战斗姿态,用一般人三倍的脑力、体力和耐力,这才开辟了市场,把握了最初的机会啊!

信念无敌

花城书版社用特快专递寄给我的《女人网三部曲》,当我手捧着它时,内心无比激动……手捧着书,我没有着急地去翻开扉页,而是将“她”捂在了胸口,如同捂住自己的孩子。不过,这“孩子”孕育、出世得太不容易了。

那是1995年的十月初,北方的阳光最灿烂的月份。可当我以一个“下岗职工”的身份走出六层的办公大楼时的心情却没有像阳光那样灿烂。虽说是我自己为了一个“计划”而将自己“精简”了;虽说我比别人早一步看到了国有企业科室机构其庞大臃肿肯定是不会长此下去的。但是,真的交了在宣传科的那张办公桌和钥匙时,心里真有点舍不得。

我16岁进制丝厂做缫丝女工,辛苦了11年后被调到了幼儿园做音乐教师,9年后又被厂领导委以重任来到了宣传科干新闻宣传工作。也许工厂里的女职工会明白,一个女人靠自己的工作能力坐到我那把工作椅上是极少的,可我,却把“香馍馍”丢了!

尽管我的“下岗”与别人稍微有些不同,但还是感觉到莫名的惆怅和伤感。下岗第一天,早上醒来恰巧是6点钟,我在一种下意识中忙不迭地穿衣服、洗脸、刷牙……当我看到摞在桌上的一大摞子书——我从办公室抽屉里带回来的平时我自己的书时,才忽然顿悟,我不上班了……实际上,下了岗的一个星期之内,我一个字也没有写出来,天天对着我那用了几年时间构思出的“三部曲”大纲出神……这时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因为,从这个月开始我就没有分文工资了。

于是,我坐立不安地拿出一盘钢琴曲放进收录机内……听任《命运》的旋律在我的小书房内回旋,我突然思路大开——我不能关起门来任自己瞎写,我要到北京去考察文化市场,只有了解了国内的文化市场,我才能达到自己的两个目的——第一个是了却自己的心愿,将酝酿几年的《女人网三部曲》写出来;第二是我这个不拿工资的业余作家要靠手中的笔养活自己。我不是太看重钱,而是首先要明白文化市场的状况。

从北京考察文化市场回来,我马上坐到了书桌旁开始了创作。我换了岗位——那便是创作。而且,这个“岗位”是我自己喜爱的、钟情了半生的,应该努力去做好。速度很快,一个半月我便拿出了十万字,创作状态也很好。我每天与小说稿中的人物对话,忘记了吃饭是经常的事儿。

止当我创作进入状态的时候,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天晚上,我正沉浸在我的《风网》中与主人公“四儿”同悲同泣,我妈妈来了,她说我父亲病了。我当时不信,他前几天还提着剑去公园练身呢!可是,第二天去医院,他竟然自己不能行走了。经大夫检查,他患了脑血栓,并被告知这种病可能在近期内加重。果然如大夫所说,住院几天后他竟然无法自己吃饭了,给他一块馒头他都拿不住……我顾不得写作了,天天去医院陪他,可心里却焦急万分。因为,大夫告知,父亲这种病可能会三五年乃至十年八年地躺下去……我从小就体弱,又有先天性心脏病,加上月余连续辛苦,便发起烧来……记得那天是1995年的阴历腊月二十八,我一个人躲在医院走廊尽头的窗户底下偷偷地哭……窗外,鞭炮声一会儿稀一会儿密,与我的心情形成了对比。我是独生女儿,没有兄弟姐妹与我分担责任和痛苦……而且,由于爸爸单位效益不好,一分钱的药费也不负担,我只要看到大夫送到我手上的催交费用的通知单就从心里打颤。试想,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能有多少收入可供这么成万元地往里“填”?何况我还有个上高中的女儿需供养……永远无法忘却,1996年的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床挨床地打吊针,因为就在年三十晚上,发烧一个月余无暇治疗的我,晕倒在了水泥地上……

终于,六天六夜的吊针之后,我的烧退下来之后,当我回家为爸做饭时,无意中的回来,使我看到了桌上我那还未完成的小说稿。我的心震颤了——我是为了这个才舍弃了工资和工作的,可我现在却一个多月没写一个字了。这样不行!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于是,我便四处打听找人去照看我父亲。当然,我的举动全家反对,他们认为我已经不拿工资了,再花钱去雇人太不现实,谁知道将来写出的东西会不会成了一堆废纸?可是,我骨子里的“韧”劲儿上来了,我要拼一拼,试一试,谁的本事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大作家也是从无名起步的。“冲破了全家的阻力”,我雇了一个钢厂的下岗男职工来照看我父亲,因为我父亲这时已经大小便不能自理,男同志方便些。当我将300元钱递到那人手里时,他哪里知道我也是一名下岗工人,那300元钱是我从朋友那儿借的。

对于我用“下岗”来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的举动,最反对的是我的妈妈,可是,我已经40岁了,“妈妈,我求求您理解我一次,让我用后半生不太健康的身体为我最钟爱的文学活一回吧!”

爸爸毕竟是过来人,看问题的眼光毕竟要远一引进。但很理解我,也很支持我。每次我去医院看他,他都拉着我的手说:“行了,我看见你就放心了,回家去写你的小说吧!”可当我转身时,他又用一双期待的眼睛看着我:“孩子,你明天可再来看我呀?”我点点头,让泪水一滴滴流回心里,走出病房,快跑了几步来到大门口,扑在冰凉的水泥柱子上失声痛哭……我知道我这个独生女儿在爸爸的心目中是谁都无法取代的,我忘不了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为了让我这个几岁的娃娃吃饱,硬是从本来就稀少的口粮里省出几个粗面馒头在星期天带回家,可他干的是钢厂抬铁水的活儿,有几次竟然饿晕了……可我又不能十年八年地等下去,我自己的那个“计划”已经等不起了。如果我真的什么也不干了来伺候他,全家将来又怎么生活?“好事多磨”,也许上帝有意识地在考验我的意志,在第一部小说有了15万字,在我的构思“渐入佳境”时,我的腰坏了。我的腰病是陈年老病了,经常犯。开始还能坚持一两个小时,后来15分钟都不行了,而且每次起坐都需手扶桌子,忍着撕心裂肺的疼痛,最后,干脆起不了床了……“起不了床我也要写!”我的“韧”劲儿上来了。

在治疗腰的两三个月间,我趴在一张大木板床上,双手撑着上肢完成了《风网》的后5万字和《雨网》的前15万字。趴着写字,只消十几分钟,双臂便痛得撑不住了,情急之中我想了一个办法,拿几个枕着叠起来,半身趴在上面,果然,轻松多了。说实在的,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我从来不哭,我想让他们看到我的脆弱。但心毕竟,人心是肉长的,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我在一个人的时候也通常用哭来释放。每天的下午是我意志最薄弱的时候,因为这时我累了一天的精力开始萎落了……电话响了,很准时,我拿起电话,“今天写了多少字?什么?才3000字?不行,太少了,再写2000!”我一听这话,虽心里委屈,但精神却上来了,创作欲望也高涨了……书出来的那天,我这位挚友真诚地说:“其实,我狠着心说那些话时,我也快哭了。但是,我必须训你,那种时刻,你不需要眼泪……你说,我当时的行为像不像法西斯?”这个时刻,我哭了,为情谊而哭。

在书稿的第二部《雨网》创作期间,我只要手中的笔一停下来,面临着的问题便是,那就是书稿写完了该寄往哪一家出版社。因为,我不仅仅面临着毫无名气,人家出版社不会理睬我的问题,还面临着生命能支撑多久的问题……我的心脏这时已被大夫亮了“黄牌”,用我的话说它正在“风雨摇曳”之中,一不小心,上帝也许会招我而去……此时此刻的我“孤注一掷”了,将三部小说的梗概写出来复印了几份,分别寄往了几家在中国最有名望的出版社。很多人可能会说,只要有出版社为你出版就已经很不错了,你却专来挑中国最有名望的出版社,可是我认为自己拿生命换来的东西应该要无比珍惜。

花城出版社并不是第一个做出反应给我答复的,但却是最认真最诚恳的。当时,他人没有允诺我什么,只想看了书稿再定。

也许书稿“来”得太不容易了,我将稿子打好包准备邮寄时又拿回来了,为什么?怕寄丢了。我四处打听谁去广州出差……终于,一个好友恰去广州办事,我便委托了他。但是,当人家来我家拿稿子时,我竟然极其自私地叮咛:“丢了什么也别把我的稿子丢了?”“这是你的命,我怎么能丢了?”幸亏人家能理解我。

稿子捎走了,如同将我的心被捎走了一样坐立不安。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一个月后一天晚上的九点钟,我正在书桌旁写我的“三部曲”的第三部《雪网》,正在为了书中的主人公珍珍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归宿而举棋不定……这时,电话铃声响了,电话是花城出版社副社长谢日新先生打来的。他说:“你的稿子我看完了,感觉不错……你的语言流畅,艺术感觉特别好,希望将另两部稿子寄来……”我在想,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一起来和我分享这快乐,那该有多好。我一个人关门来到外面,星星、白杨树、小路,构成了一幅多么迷人的图画……我想起了趴在床上写书的日子;我想起了爸爸期待我守在他身边的目光;我想起了为爸爸治病欠下的债务;我更多的是想起了那些理解我的兄弟姐妹们,他们也是工薪层,也缺少钱,但他们还是鼎力相助了我,并轮流去照看我父亲;我甚至想起了一个小姐妹,为了照看我父亲冒雨去却淋病了,发了十几天的高烧:我忆起了文友张宏森,虽然他正在《车间主任》的创作繁忙阶段,仍然通宵不睡地看完了我的稿子。是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文品什么是人品……那一天,我从外面归来时已是晚上11点了,夜深了的马路上,我的脚步很清晰,我甚至听到了自己那不规则的心跳声……家人已经睡下了,他们不知道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我蹑手蹑脚地来到了我的小书房中,抱起我平时最钟爱的一个大布熊“橙橙”,让它毛绒绒的脸贴着我的脸平静了一会儿……这天晚上,我写到夜里两点,并且没有感到丝毫的劳累。因为,我终于看到文学以一张慈祥的面孔向我走来;我终于看到了我劳动的果实正在枝头上成长……

3部书稿都捎到出版社,被肯定之后上报广东新闻出版局的那段日子也挺难熬的,因为那是决定我前途命运的日子。整整40天,这40天对我来说比4年还长……用什么办法来平息心中的不安呢?写作!我这时又夜以继日地趴在了我的那盏小孤灯下。在这40天里,我拿出了一个6万字的中篇小说《普通故事》和一个5万字的中篇小说《心灵有约》。

出版社得到出版局正式批复的日子是7月,一个灼热流火的日子里,我收到了传真。我新闻界的好友为我喜悦得沉不住气了,争相在《淄博日报》、《淄博声屏报》、淄博电视台、淄博人民广播电台等报道了这个喜讯,但是,我没敢告诉我的爸爸妈妈。一则爸爸这时正处在弥留之际,意识已经不清醒了;二则妈妈正处在痛苦之中,我怎能去打扰她?可是,一个看着我长大的李伯伯沉不住气了,拿着报纸来到了爸爸的病床前,一字一句地将好消息念给了他听。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我爸爸听了后竟然笑出了声,并很清楚地吐出了这样一句话:“我女儿为我们家争光了……”我回转过身偷偷地抹泪,并为自己不能时时刻刻守在他身边而内疚。3三后,我亲爱的爸爸去世了,他还没来得及看他所生女儿的书,这对于我是终生遗憾。

清明节到了我手捧着一束花和3本书来到爸爸墓前,“爸,一束花表示我对你的孝心,3本书表示我没有辜负你的教养,爸,九泉之下希望你能安宁。”

财富点拔想办成一件事一帆风顺无异于天方夜潭,不太可能。若遇到困难别打退堂鼓,或转移目标,或不能全力以赴,最终都会失败,达不到目的。所以,只要认定目标,一定要坚持到底,百折不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五章 从一点一滴做起

引言:当我们说起前辈们的熟悉的名字时,那些名字总是和他们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就像星星一样永远闪烁不停。如果你热爱生命,那么,请从具体的小事做起,热爱你所从事的事业,把它做好,做到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高度。只有事业,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存在的价值。

路就在脚下

——善于“挑争”和接受挑战的李瑞萍

我自1994年从门头沟煤矿下岗以来,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用此而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我认真地对待面临的窘境和困境,坚信天无绝人之路,我在努力重望全新的自我,争取早日就业。

刚刚下岗那年,孩子仅两周岁,一切的家务事都要我亲自动手,但我并没有被孩子拖住手脚,而是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只身一人到京城找工作。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家俱城卖家俱,月收入只有500元。我想外地女孩能吃苦,为什么我不能吃苦,咬着牙就干了下来。干了几个月,又兼职业务推销,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掌握了一些销售商品的技巧和营销知识,业务也不断提高,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工资收入也有所增加。我没有沾沾自喜于现状,为老板做事,总觉得拘束,又缺乏自由。我憧憬着未来有一天自己做自己的老板,随心所欲,我朝着梦想的方向孜孜以求。

有了这个梦想以后,自己感到知识的贫乏,尤其是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工人出身的我只会干活,做一个熟练工种,没有什么一技之长,也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现在已进入商品经济社会,没有文化知识就做不好任何工作。有了这种感受,我就立志加强文化知识的修养。

首先我报名参加了财会速成班的学习,掌握了财会管理知识,同时工作也有了进展,我由开始为老板卖家俱提升为管理几个家俱城网点的业务管理工作,工资收入也日渐丰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并没有忘记曾经工作了十几年的“黑土地”,没有忘记那些仍在下岗的姐妹们,我管理的几个商业网点需要用人,就积极与“矿劳务市场”联系,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鼓励那些下岗姐妹们振奋精神,鼓足勇气,摆脱贫困,闯入市场,体现自我价值,我先后帮助十几个姐妹闯入市场,安排了工作,摆脱了贫困。

形势所逼,社会竞争的要求,我又于忙碌中抽出时间参加汽车驾驶培训,为以后工作和生活准备。

经过三年多的“商海”锻炼,不但积累了经验,也积累了财富,他人也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但是在这期间,自己也有苦和累。我有自己的小家,有丈夫、女儿。丈夫长期上小班,孩子小管不上,我又整天奔忙,经常到幼儿园接孩子是最后一个。但是各种苦和累都被我克服了。我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挺过来了,但是我又觉得,我比过去充实了许多。

三年的坚苦打拼,奋力搏杀,我省吃俭用,攒足了资金。终于,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1997年8月份,我在八角地带投资办起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