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男孩女孩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11:45:54

点击下载

作者:童世军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耶鲁男孩女孩全集

耶鲁男孩女孩全集试读:

前言

耶鲁大学为世界培养了数不清的世界级人物,历年来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行榜上始终在前三名之列。在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美国,是什么因素使耶鲁大学吸引了择校挑剔的学生,是什么因素使耶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耶鲁大学成立于1701年,是一所私立大学。它和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齐名,历年来共同角逐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院前三名的位置。该校教授阵容、课程安排、教学设施方面堪称一流。漂亮的哥特式建筑和乔治王朝式的建筑与现代化的建筑交相辉映,把整个校园点缀得十分古典和秀丽。

耶鲁大学在美国高等学府中有着不可逾越的地位,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上具有相当强的实力,是学术重镇所在,是百舸争流的港湾,令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魂牵梦萦、心生爱恋。最重要的是它力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在历史悠久的校园里散发出一种引领学术潮流的活力,并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作出杰出贡献的年轻人才。

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之魂,也是一所大学最持久的生命力所在。耶鲁大学的办学理念只有一句话:培养未来世界的领导者。耶鲁最有影响的是本科教育,其教育思想是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未来的领袖。学生进来以后给他们相当多的机会自主地发展、全面地发展,所有的教授都要给本科生上课,授课期间完全是讨论。耶鲁大学的正教授招聘条件有这么一句话:此人能够在本领域与世界该方面的领袖进行竞争。

耶鲁大学的学生都体现出充分的自信、自强和挑战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他们觉得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成为领袖人才。

耶鲁大学曾经培养了5位美国总统,分别是: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第41任总统乔治·布什、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和第43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

美国前任副总统切尼、第一个通过民选当选参议员的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利伯曼、前国务卿范锡、前国务卿万斯、印第安纳州州长罗伯特·奥尔、密苏里州州长约翰·阿合克罗夫特、俄亥俄州州长理查德·塞莱斯特等。

除政界人物外,耶鲁大学还造就了灿若群星的其他各界知名人物。电报的发明者摩尔斯,词典编纂学家诺亚·韦伯斯特,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保罗·纽曼,以及那位著名的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等。

耶鲁大学还培养了美国金融帝国的基础,所培养的美国大公司的领袖人物比其他任何大学都多,共有533位耶鲁毕业生曾任美国国会议员和著名商业公司的领导者,如可口可乐、宝洁、高盛公司和摩根集团等。

耶鲁大学特别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独立思考是希望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和自己的角度去提出问题,有自己能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耶鲁培养的世界一流科学家中,有1755年发明潜水艇和鱼雷的科学家戴维·布什内尔,有发明世界第一台高能粒子加速器——回旋加速器、获得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欧内斯特·劳伦斯,细菌遗传学的先驱乔舒亚·莱德伯格,等等。截至2000年,耶鲁学子共有近20人获得诺贝尔奖。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保罗·格林格德教授、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教授和麦克法登教授都曾在耶鲁任教。

由此可见,耶鲁人在政界、商界、艺术界英才辈出。可以说,耶鲁大学是培养各界领袖的摇篮。

耶鲁大学与中国还具有渊源,也为中国培养了许多精英。耶鲁大学与中国的教育交流,是其历史上最早的国际性教育交流,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早在18世纪初,耶鲁医学院的毕业生就来到广州附近行医传教。容闳于1854年获耶鲁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美国大学毕业的中国人。

除容闳之外,著名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经济学家马寅初、教育家晏阳初等先后负笈耶鲁,并以卓著的成就闻名遐迩。

还有其他一批杰出的中国留学生,比如:颜福庆、李继侗、杨石先、施汝为、陈嘉、王家楫、高尚荫、唐耀、杨遵仪、应开识,等等。

今天,耶鲁仍然是众多中国学生心中的梦想。有数以千计的中国学生、学者,他们构成了耶鲁最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

耶鲁大学到底青睐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最看重学生哪些素质?耶鲁男孩和女孩令人耀眼的传奇究竟是如何练就的?这无疑是很多家长和学生最为企盼的秘诀。

为此,本书精选张微伟、于瀚清、杨承、陈莉茜、李沫思和苏小恬等18位精英学子成功踏入耶鲁大学的故事,当你读完这些精英学子的真实故事之后,你会对他们成功秘诀有所了解。从梦想到实现,需要的是从小的教育、执著的追求、优秀的品格和艰辛的努力,同时或许还有一些独出心裁的成功方法?本书将会告诉你这些成功秘诀。

第一章 张微伟

第一章 张微伟0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图腾,而这些,不过是我的图腾而已。

——张微伟

人物简介

张微伟

张微伟,男,1990年出生在湖南岳阳市普通工人家庭里,就读长沙雅礼中学。2008年2月20日,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并获取耶鲁大学20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耶鲁大学是张微伟向往的学府,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成绩优异的张微伟就着手准备申请留学的事情。2007年4月,他顺利通过了托福考试。随后,又顺利考过了SAT——这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所必须参加的考试。

谁能想到,曾经竟是一个内向自卑、逆来顺受的学生,却叩开了世界知名学府的大门。

张微伟的成绩特别好,从小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英语天赋。在张微伟上四年级时,父亲就为他买来了李阳疯狂英语书和磁带。因为好玩,张微伟深受周星驰电影和张卫健电视剧的影响,对夸张的台词语调产生了强烈兴趣,常常模仿。张微伟常学着用李阳的疯狂读法树立信心“装腔作势”。

张微伟在熟人面前言谈自如,但在生人面前却手足无措,不善交际,属于典型的新时代独生子女。

据张微伟的父亲张林芝介绍:“张微伟小时候,除了成绩好点,没有什么优点。他内向,自省,沉静寡言,逆来顺受,喜怒不形于色。”张林芝回忆,张微伟出生时,任护士拍来打去,直忍到最后一刻才哭出来。

上初中后,张林芝对儿子说:“微伟,如果你觉得不太痛苦的话,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性格。”这种改变是艰难而痛苦的,但他最终战胜了自我。张微伟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在同学的鼓励下开始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张微伟的性格发生转折出现在他上初二时——博文外教班的学习经历。外教是一位来自纽约的女老师Cara。

在课堂上的游戏部分,Cara有意喊张微伟主持。程序很简单,只不过是随机报出几个指令,尽量骗过游戏参与者而已。但对14岁的张微伟来说,那也是第一次大胆放开地面对不熟悉的人。从前的他总是在学校捧着书或者和熟悉的朋友说话,而之后的张微伟渐渐开始跟“半熟”的同学说话,开始走出了极度的自卑与不自信的内心世界,开始尝试世界上别样精彩的人生。这个时候的张微伟仿佛脱胎换骨似的变了一个人。

初三时,长沙雅礼中学面向全省招收100名学生,张微伟以全省第10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这所学校。

在高中阶段,张微伟不仅学习能力比较强,爱好也十分广泛。在学习之外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过人之处:校学生会主席、年级学生分会主席、社团部副部长、心理协会会长、英语协会会长、蚂蚁兵团实践协会会长、报社主编、社团刊物主编。

2007年,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举行“首届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张微伟通过了口试与笔试,并进入了“模联”培训的团队。在该活动中,他被选入了一个特别项目——世界遗产中心(WHC)。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遗产申报,处理申请文件中的“文化、历史意义”、“保存现状”、“相关保护条例及措施”等。张微伟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主办方的好评:“你所具备的外交家的素质,远远超出了主席团的想象,我们希望将来能在真正的联合国会议上看到你的名字!”主办方的高度评价,对于张微伟而言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于是,他更加坚定了考美国大学的决心。

优势:综合素质强。

成功秘诀:自由、兴趣、信心、改变。

成功的教育,在于发现孩子的天性

2008年2月20日,长沙雅礼中学高三理科实验班学生张微伟拿到了世界顶尖学府——美国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仅如此,他还获得耶鲁大学20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获得全额奖学金,那意味着给他父母赚了一栋高档房子啊。”当得知张微伟被美国顶尖学院耶鲁大学录取后,他周边的朋友给他算了一笔账,他拿到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一年近5万美元,四年就是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150万元。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拿不出这样一笔巨款供孩子上学的,但是,张微伟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为自己赢得了在美国顶尖学府学习的机会。“向美国高校申请的那段时间,真的很累,白天瞪着眼上课,晚上还要回家加班。”回忆起那段忙着申请的日子,张微伟还是觉得有些紧张,因为美国与中国的时差颠倒,很多工作都要晚上来做,他曾经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电脑一直处于上网状态。他说,所有提交给美国学校的材料,都要用英文写,而英文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表达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申请材料到最后都要反复修改,非常严谨,唯恐出一点错误,那些论文都背得滚瓜烂熟,连做梦都能梦到。

张微伟的母亲蒋雅平说:“这么多年,跟孩子一路走来,最大的体会就是,让孩子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张微伟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长岭炼油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张林芝和母亲蒋雅平都是炼油厂的工人。尽管日子过得很紧张,但夫妻俩却对儿子寄予厚望,不遗余力地对他进行培养。

张微伟的父亲张林芝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他正在沙发上看书,刚学会走路几个月的小微伟走过来问他:“这是什么东西。”张林芝随口教小微伟书名怎么念,没想到过了几天后,张林芝问起儿子,小微伟竟把书名的字一一读出。从此张微伟注意力全在认字上,在家认字,出门认字,走到哪里都在认字。

张微伟的母亲蒋雅平说,张微伟平时喜欢看书和思考,尤其爱好英语,曾获得过全国英语技能大赛岳阳赛区(初中组)三等奖。在学校组织的百科知识竞赛中,曾获得一等奖,被老师称为“知识小博士”。

张微伟的母亲蒋雅平说,张微伟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当他的意见和父母的意见不一致时,他嘴上并不会说出来,但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张微伟的父亲张林芝说,他们对张微伟的管制是极端自由的,从来不会逼迫他去学乐器什么的。因为张微伟成绩一直不错,考上个重点大学应该是没问题的。

但在一段时间内,张微伟喜欢上了看卡通片,这让父母感到担心,怕张微伟痴迷卡通片影响学习。但张微伟的父亲张林芝并没有用强制的手段制止张微伟,而是慢慢引导张微伟自觉改变习惯。

1998年,张微伟上小学二年级,喜欢上了电脑,张微伟的父亲张林芝便为他买了一台电脑。由于担心张微伟痴迷网络,因此没让电脑联网,也坚决不允许张微伟进网吧。而事实上,张微伟还是比较自觉,从小到大,张微伟的父亲并没有发现张微伟进过一次网吧。直到上了高中后的某一天,张微伟笑着对父亲坦白交代:“其实我还是去过两次网吧的,但是陪同学去的,也没玩,就看着同学玩游戏。”父子俩相视而笑。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人的个体差别和个体发展的多样性、丰富性,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对于母亲来讲,在孩子教育的初期,家长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的责任之一就是发现孩子的天性。

每个孩子的身上有我们人类的全部特点:独立与依赖,勤奋与懒惰,开放与封闭,勇敢与退缩,残忍与善良,蒙昧与内疚,好动与安静,好奇与淡漠,上进与消沉……他们需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丰富的个性内涵,充满爱的父母来帮助他激发他身上的优点,使孩子更加和谐地成长。

一般来说,孩子个性表现和行为特征无非以下四大类,即: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

1.活泼型的孩子,生来聪明好动,热情开朗,满脑子是创意,好奇心也强,不怯场,爱说爱笑。他们天性积极,但注意力易分散,做事总难善始善终,学习成绩相对差些。他们更喜欢校园演出和娱乐,并且表现突出。适合表演、主持、跳舞、唱歌、营销等职业。他们需要不断鼓励、督促和刺激,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同。最能紧跟时代潮流。

作为家长,要教导孩子自律、整洁和使用金钱,经常地拥抱和亲吻他们,鼓励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决不纵容,哪怕是对你有利(比如拿你的钱为你买礼物)。

活泼型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好玩和被关注,他们须有一个团队环境来约束。

2.力量型的孩子,意志坚强,精力充沛,勇敢果断,善于指挥,有冒险精神,追求挑战和变化,控制欲望强烈,从小具有领导天赋。他会通过大发脾气来取得控制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适合体育竞技、探险职业和个人创业。力量型的孩子最大的渴望就是当“老大”,当事与愿违时,他们会因不耐烦而大吵打闹。

作为家长,一定要坚决制止孩子霸道和随心所欲的行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以免失去权威,甚至被孩子反过来支配和控制。这类孩子很会通过钻父母的空子,达到控制全家的目的。家长要尊重他们内心对公平、公正的强烈需求,为他们提供能发挥潜能的环境。让他们忙碌起来并承担一些责任,满足他们追求成就的渴望。

3.完美型的孩子,智慧聪明,一出生,脸上就写着认真,躺在婴儿床上,就会分析和思考。大人们会说:“他看起来真聪明,跟小大人似的。”他们是最有创造力和艺术天赋的,一般对音乐、美术设计、文学、哲学、摄影、建筑等职业有兴趣。他们是高标准自我要求的好学生,不用别人监督和敦促,能安静地做作业,学习和生活有条不紊。但不善表达内心感受,时有悲观情绪。

父母要鼓励孩子发展专长和爱好,让他们懂得感恩和面对失败,坦言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尽量少接触悲剧性的书籍、电视或音乐,免得加重伤感和忧郁。

完美型的孩子注重细节,追求完美,还希望别人能察觉他的内心需求。

4.和平型的孩子,平静随和,自娱自乐,不必刻意关照。每天喂饱了他,就去睡觉,在所有的婴儿中是最温顺的。长大了,他只是个旁观者和好听众,但优柔寡断,没有主见。

和平型的孩子,不会公开反抗,但安静中却藏着他钢铁般的意志。是好职工、好朋友,适合办公室工作和处理行政事务。

作为父母,一定要在面面俱到中发现他的特殊才智并加以引导,从小就多读书给他听,多玩一些心理挑战类的游戏来激发他的热情。鼓励他多参加摔跤、跑步等户外体育活动。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尽力解除冲突和恐惧,多让他们自己去做选择和拿主意。

和平型的孩子渴望平静和安宁,他期待尊重和被认同,你要让他知道,你很珍惜他。

按照天性养育孩子,就是从本质上认识孩子,无条件接纳他的全部,全身心地帮助他认识自己,爱他自己,做他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去发掘孩子们的天性,并据此来调整教养方法,适应孩子的需求,塑造孩子的个性,提供和谐的环境,抚育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用心,不能人家说孩子有什么天性就认为孩子有什么天性,做妈妈的平时一定要多留心孩子,多和孩子一块玩,要去发现孩子的优势,学会赞美孩子,孩子就会朝着你期望的路上走。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张微伟说:“小时候爸妈对我的管制是极端自由的,从来没有逼迫我学过乐器什么的,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张微伟的成长得益于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开明的父亲对他要求很宽松,任其自由发展。

据张微伟形容,他生活的环境是一个没有公交车,没有红绿灯,骑着单车半个小时就能逛遍全城的小小的世外桃源。他无法感知到外界的气息,上课对他们来说也是玩。

于是,小孩子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娱乐上。每个人都有着童年的梦想,张微伟从小就坚信自己能上清华大学。在玩的间隙,一贯乖巧的他“听话”般地完成着每一项作业。虽然上课不十分认真听课,可凭着聪明头脑在考试升学时却不费力气。

课外生活是很自由的。他偷偷溜进工厂,将废旧钢材区当做“战场”;顺热水管爬到单车棚的顶上;在居民区错综复杂的道路之间玩捉迷藏,或者偶尔花五元钱到溜冰场疯滑一晚上。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地方,催生了孩子眼中无尽的幻想。

在张微伟的眼里,废旧的钢管和小铁屋变成了“战斗基地”,房屋周围的水沟边是乐高军团决一死战的格斗场。每天上学的路上,他与邻居的小孩讲现编现讲的系列故事,居然讲了一年而没有重复。爱幻想、思维出格的特点也许是在这样的童年中形成的。小时候的他最想成为漫画家或作家。于是,他照着漫画书在拼音本上画过许许多多的故事,也写过“所谓”的《校园水浒传》。童年时光,张微伟就曾发明过三款大富翁、一款江湖、两款战棋、一款角色扮演共七款风靡一时的纸上游戏。他还发明了在任何地理环境包括工厂、社区、公园都能玩的游戏,受到小朋友的热烈追捧,他也成了一个远近知名的“儿童游戏专家”。

张微伟的父亲说:“孩子应该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生活,而不是望子成龙的父母或自以为是的教育家的看法,家长与教师的关心和指导只会造就一些机器人。”

张微伟的父亲认为,在家里,孩子永远处于被动地位。每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一个长不大的成人会自告奋勇地教他怎样玩电动火车;当摇篮里的婴儿想看墙上的东西时,一定会有人抱他起来。有谁会觉得,当我们教孩子怎样玩他的玩具时,我们便剥夺了他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发现的快乐和征服困难的快乐?可能会使我们让孩子相信他们不行,必须依赖大人。

其实,父母不一定要按自己的意志逼迫孩子去干什么。爱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和大人一样,只能学会他们喜欢学的东西。所有的奖品、分数和考试都妨碍正常性格的发展,只有书呆子才会认为从书本上学习才算教育。书本是学校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的只是读、写、算,其余的是工具、泥巴、运动、戏剧、图画和自由。

孩子的生命潜能是通过自由活动得以发展的,限制孩子的自由,是把孩子当成执行命令的机器!而真正合理的教育,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像当初训练孩子学走路一样,退后一步,留下一点自由的空间给孩子,不去过多地束缚他,也用不着过多地担心害怕,用不着过多地给予保护,只需要你的鼓励尊重,这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一颗自由的心灵,才能拥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而这一切,将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诚然,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启蒙教育和特长训练,并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精力都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也是我们每个为人父母者的天职和责任。然而,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好愿望,一些家长却总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甚至胁以武力,强令孩子学这学那,使孩子忙得几乎丧失了玩的自由。面对孩子的请求、无奈乃至泪水,家长们很有必要对这种责任与愿望进行一番认真的再思考,而后,我们或许会形成这样的共识:

对于孩子的学习,当是一个顺其自然的引导过程,而不应是一种主观的强迫和规定,更不能因为重视孩子的学习而忽视孩子玩的天性。我们都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世界,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那么,如何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呢?

一是,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努力使他们朝着特长的方面发展,并力争成才。

二是,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做父母的要多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要对孩子控制得太死,变成了“机器人”。

三是,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做父母的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奉献爱心,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团结互助的良好品格。

给一片天空就有翅膀来飞翔,给一方土地就会有大树来扎根,给一湾深潭就会有蛟龙来搏击。

帮助孩子走出个性的误区,树立信心

上了中学以后,张微伟告别了快乐的童年。学习上的压力,让他变得内向、沉静寡言、逆来顺受,甚至有些自闭。看到孩子的变化,父亲张林芝对儿子说:“微伟,如果你觉得不太痛苦的话,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性格。”张微伟虽然也明白父亲的话,可是每次参加课外活动时,他还是羞答答的。

就在张微伟的父亲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张微伟所在的炼油厂中学,来了一位美国女教师Cara,中文名叫柏二丫。柏二丫在炼油厂中学开设了一个英语培训班,张微伟也报了名。见儿子如此上进,张林芝夫妇十分高兴。他们觉得这是一个让儿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大好机会,便找到柏二丫“密谋”:上课时,多让儿子碰碰钉子,多给他制造一些难堪,借以克服他的自卑心理。

柏二丫欣然同意。于是,在上第一节课时,她就仔细观察张微伟的表现:其他同学在兴高采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张微伟却缩着脖子低着头。柏二丫见状,径直走过去,用英语和他对话。尽管柏二丫提出的问题极其简单,但张微伟的脸竟然红到了耳根,一句也答不上来!满堂哄笑之后,张微伟更加不自在了。令他更加难堪的是,柏二丫非但没有罢休,还重复性地与他对话。无奈之下,他结结巴巴地回答了问题。柏二丫听后很不满意,便让他重新回答问题。

就这样,在柏二丫的再三“纠缠”下,张微伟也不想在大家面前丢脸,于是每次回答问题时,他都努力做到声音洪亮,语言流利。

为了锻炼张微伟的胆量,只要有学生参与主持的活动,柏二丫总是把机会留给他。一天,柏二丫为同学们上游戏课。她知道张微伟在童年时期就开发过游戏,便有意让他主持。其实程序很简单:随机报出几个指令,尽量骗过游戏的参与者。尽管如此,但第一次站在大家的面前,张微伟还是红透了脸,不过他很快就进入角色。对14岁的张微伟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在如此多的不熟悉的人面前做出了大胆举动,他开始走出自卑与不自信。

处在这样的集体当中,张微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的性格也在潜移默化中悄然转变。他开始尝试将自己的视野放到书本之外,开始摆脱封闭,开始想要尝试不同模样的人生。

初三时,长沙雅礼中学面向全省招收100名学生,张微伟以全省第10名的优异成绩考进了这所名校。

来到长沙雅礼中学,成绩好的同学比比皆是。初来乍到的张微伟并不适应新环境,学习并不好。高一第二学期起,张微伟下课除了上厕所便是做习题,那时的张微伟不断地重复三件事:做题,分析错题,不懂就问别人。在那样紧张的半年中,张微伟几乎什么都不想,唯一的事情就是努力把成绩赶上去。“高中阶段,除了英语,我几乎每一科都考过班里倒数三名。经过长期努力,月考中我终于拿到班里第一时,自己都不敢相信。同时,也有些辛酸。仿佛是一种恩赐,仿佛是一把利刃,击碎了我当时的迷茫。”“对待高考,也许简单的拼搏就是最好的出路。那时的我,因为迷茫,因为没有目标,路走得很直,从没有左顾右盼。”张微伟说,“是的,我从没有怀疑过什么,在最绝望的时候,心中所能想起的,也只有‘尽最大的努力’这样的信念。”

尽管在学习中有过最初一年的狼狈,但为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张微伟还是参加了许多社团,主持人培训、戏剧社、校园广播站……充分利用雅礼的平台不断充实自己。

高一那年的四月,正是春天最明媚的时候。张微伟从走廊回到教室,便见课桌上静静地躺着一张纸。那是一封复印的信,原本是写给全国知名中学的校长的,大意是哈佛大学的某“中美关系协会”要集合哈佛大学的50名本科学生,与中国的300名高中生,在上海举行一次“领袖峰会”。张微伟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高二时,张微伟参加了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顺利地通过了笔试与口试进入了模联培训的团队。他被选入了“模联”的一个十分特别的项目——世界遗产中心。“这大概是我高中阶段最幸运的一件事了。”张微伟说。

高二暑假的七,八月份,张微伟把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与学院的奖学金专栏全部调查了一遍,筛选出了可能给予国际学生全额奖学金的学校。

哈佛是最霸气的学校,普林斯顿也同样颇有魄力,耶鲁的感觉则较为温和,属于柔中带刚的感觉。哥伦比亚十分看重硬实力,哈佛青睐受过西式教育的学生,而耶鲁最强调的是两个字:潜力。2007年11月,张微伟提交了耶鲁大学的提前申请材料;12月,耶鲁大学发出了六份中国内地提前录取通知书,张微伟就是其中之一。幸运的是,一位与张微伟曾在上海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也一道被录取,对于才刚满18岁的稚嫩小子来说,即将到来的美国之旅将不会那么孤单。“我从小时候的性格到现在的性格,从最初的追求到现在所看重的东西,我自认为我的改变是大的,并且十分珍视这种改变。”张微伟坦言:“为录取结果伤心的人很多,而我认为如果到了一个很大的入选范围之内,谁被录取就是一个纯运气的问题了。如果真的让我说一个被录取的原因,我只能说是因为我的改变。”

张微伟能及时发现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和不足,并积极地去改变。这种改变是艰难而痛苦的,但他最终战胜了自我,完成了“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大多数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羞怯和自卑感,许多孩子在遇到失败、遭到挫折以后,面对“恶劣”的环境无精打采,他们以自己是个“不行”的人为理由,选择逃避,说明自己已无能力解决所面对的问题。这时,需要家长进行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害羞是一种习惯,是自卑感的外在表现。有的家长常告诫孩子,孩子的同学中有些同学是可以交往的,有些同学是不能交往的;还告诫女孩子应当文静、礼貌、整洁,说话声音要小、速度要慢,见到陌生人和异性要注意回避。在这种教育下,孩子长大后多半是羞怯的,而且羞怯一旦形成,是轻易赶不走的。

有些孩子在人群聚集的场合无法说话,想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但又张不开口,甚至害怕自己的发音不准。在整个交际过程中,他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所以,羞怯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羞怯的人往往十分脆弱、常常自卑,又极力压抑自己的恶习;他们摆脱不了挫折的阴影,或者干脆躲在阴影里看这个世界。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走出这种不良心理障碍的误区呢?

首先,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一个人要对自己的品质、性格、才智等各方面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方可在生活中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除此之外,不要讨厌自己,不要以为自己羞怯就容忍自己的短处。一个人不要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例如,有的孩子总认为自己学习不好,天生愚笨不敢跟别人比;有的孩子认为自己拙嘴笨舌,不善辞令,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在与人交往中就缺乏勇气,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连自己都不信任的人,当然很难引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而这又恰恰助长了自卑,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越发增长了羞怯和自卑。要经常给孩子以鼓励,让他不但能认识自己,还要全面接纳自己。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正确与人比较。

自卑感强的人往往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其实,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有的孩子因为学习不好而产生自卑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家长就不应该拿孩子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相比。如有的父母经常说:“你看看隔壁的小刚,年纪和你一样,他的成绩就这么好,为什么你的成绩就这么差?”这种比较只能使孩子越比心情越糟。其实在比较中扬孩子的长、避孩子的短往往更能增强其自信心。

最后,要努力塑造孩子坚强的个性。

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评价而造成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智力优秀者一般具有四种品质:第一,一定要取得成功的坚持力;第二,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第三,自信心;第四,不自卑。

一些有特殊才能的科学家、艺术家的实践表明,他们的成就与他们个性品质有密切的联系。鲁迅的话就很能说明问题:“我哪里是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另外,能力和自信心是密不可分,自信心强的人往往能扬长避短,能力发挥得更充分。

要让你的孩子知道:只有自信才能挖掘自己的潜力,才能有勇气正视别人的优点。

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六条智慧:

1.在生活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2.不要总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更不要贬低孩子。

3.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

4.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夸奖来满足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上让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自我满足。

5.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

6.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

家长教育孩子应是春风细雨般的,针对孩子的现状,作为家长应该伸出热情的手来扶他一把,哪怕孩子上百次的跌倒,家长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不感到被抛弃的滋味,使孩子走出自卑的困境。

第二章 于瀚清

第二章 于瀚清01

我从来不补课,但上课时非常认真地听讲,一旦做出学习计划或者其他决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不懈努力,从不半途而废。

——于瀚清

人物简介

于瀚清

于瀚清,1990年出生的沈阳男孩,身高180厘米,喜欢微笑,擅长运动,帅气开朗。来自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日语特长班。母亲刘艳杰是大学的老师。2007年12月15日,于瀚清收到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并同时获得全额奖学金,于瀚清托福的成绩111分,SAT I 2180分,SAT II 2360分。

从小就学习成绩出众,小学奥数竞赛获全省一等奖,初三时参加国际一级日语考试就考出了354分的高分。

2006年9月,中日友好交流中心长期交流项目在中国选择了32人赴日留学一年,于瀚清代表东北育才学校参加了此项活动。从日本回国后,于瀚清眼界宽了,报考耶鲁大学成为他的目标。耶鲁面试官和于瀚清谈得最多的是怎样融入新环境,有着留学日本经历的于瀚清面试轻松过关。优势:于瀚清的优势就是在育才接受了五年特殊的英才教育。他曾代表学校参加过沈阳市日语大赛、英语大赛;2005年当选沈阳市优秀学生;2006年经学校推荐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和中日交流中心合作的日中青少年长期交流项目赴日交流一年。这些经历都是成功申请耶鲁大学的“法宝”。成功秘诀:兴趣、好奇心、表率、挑战。

要想孩子学习好,兴趣很重要

于瀚清高二那年,正赶上中日友好交流中心在全国选拔32名高中生到日本留学一年。曾荣获沈阳市优秀学生、成绩始终在班级名列第一的于瀚清幸运入选其中。18岁的于瀚清和另一名中国学生被安排到日本札幌市立命馆大学庆祥高中学习。初来乍到,虽然没有语言障碍,但由于中日课程设置上的不同,于瀚清学习上还是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生物,他在高一时从未学过。借来教材,几个星期的恶补,成绩上来了。日本高中一学期有五次考试,第一次考试,于瀚清数学就考了个第一,以前没学过的生物也考了个全年级第五,其他科目他也考过全年级第一。当地规定高中生可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课中选择两门学习,而于瀚清竟把四科全选了,他是全校选课最多的学生。

于瀚清从小就学习成绩出众,小学奥数竞赛获全省一等奖,初三时参加国际一级日语考试就考出了354分的高分。从日本留学一年刚归来,班级语文考试,他考了个第一,而他在日本的一年并没有学习语文课。

也许有人把于瀚清视做天才,其实不然。在大学任教的母亲刘艳杰认为,儿子好奇心强,学习全凭兴趣,不仅不累,而且效果好,从小到大几乎没参加过补课班。

于瀚清的母亲刘艳杰说:“要想学习好,兴趣很重要。我不主张孩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决定他该学文还是学理,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不要限制他可能具有的潜在能力。刚进外语特长班时,他对学习语言没有信心,尤其是对学习日语更没有兴趣。我们鼓励他,给他买了许多他喜欢的日本原版动画片看,逐渐地,他对学习日语不再反感。当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更加信心倍增,在初三时他就通过了国际日语一级考试并取得了354分的高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学习好,就必须引导孩子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孩子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考察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是否有热情,是否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决心。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能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比方说,兴趣在足球上,他便会对足球如痴如狂,哪怕脚扭伤也不想下球场,再累也想继续坚持;兴趣在网络游戏上,他连续熬几个通宵也愿意;兴趣在小说上,他可以一口气看完一本数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它可以使人自内心发出一种迫切的需要,然后不惜一切地去满足自己这种需要。

兴趣与人的认识、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兴趣是孩子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带有很浓厚的情感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孩子便会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在学习上拥有强烈的积极性,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努力地去学习而不容易觉得疲劳,当遇到困难时,能够拥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

在学习过程中,有学习兴趣的孩子,往往对学习能充满热心,有的甚至会对所学知识达到迷恋的程度;当学习之后,他们会觉得非常的舒畅,非常的惬意,从而产生欢快、愉悦的心情。这不仅有利于他们获取知识,还有利于其心理的正常发展。

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一般会随着学习兴趣而转变,比如对数学感兴趣,在学习数学时便会觉得非常高兴,身心舒畅,作业能及时完成;不喜欢语文,学习时便会觉得浑然无味,呵欠连连,对完成布置的作文什么的更是敷衍了事。

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孩子的学习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程度上,甚至于可以说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兴趣作为动力,孩子便不会再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会觉得学习是那么的令人舒畅,那么的令人期盼,在学习时,就不再那么容易疲倦,不再那么容易分心。

怎样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从多方面入手,而且还需要外界的帮助,尤其是老师家长的帮助。

1.父母利用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的兴趣。一般说来,孩子在接受一种新事物的时候,会先对其进行尝试性的接触。比如说孩子先不知道篮球为何物,这个时候看到别人打篮球也不会有多大兴趣,看多了之后,自己也想试试,这时候孩子已经对其产生了兴趣。当终于投进了第一个球,会感到一种喜悦,这时孩子的兴趣便会随之增加。如果再有人来让孩子一起打球,在激烈的竞争中,孩子会对其越来越感兴趣,孩子的兴趣在一次次的交战中,一次次的成功投篮中增加。当孩子的兴趣增加到一定程度,那时就会达到如痴如狂的程度。

在学习上,父母可以逐步地培养孩子的兴趣。比如说解题,有的孩子形成了习惯,稍微难的题都不去思考,直接照抄,这还算是好的,有的干脆就让别人帮忙抄。如果要想孩子学习好,首先父母就得让孩子去尝试,也不一定非得一下子便选择难度大的题来做,可选择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试试,让孩子努力解决它,当孩子做成功了,孩子便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时候孩子便会对其增加一丝兴趣。如此逐步提高,逐步发展,向更难的题进发,学习更多的知识,孩子的兴趣就会逐步提高。当孩子通过努力,成绩提高了,这个时候就会更加高兴,兴趣更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父母要充满热情,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曾有一位家长让自己两岁半的孩子学绘画,原意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一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还有一位家长看到孩子在作文中用了不恰当的比喻时,就对孩子大加讽刺。家长这样的态度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有很大打击,因为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第一个有权威的评价者,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可是家长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地、轻而易举地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

当孩子做得好时,应表扬孩子,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鼓励孩子,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

对于因学习有困难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家长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到困难的原因,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

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做作业就不会做。家长讲了几遍,若孩子还不懂,家长往往就没有耐心和信心了,说孩子不用心,没有希望了,严重的还打骂孩子,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孩子越发对学习不感兴趣了。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在无奈之余可以找心理医生检查评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用科学的方法来矫治。

3.要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一些优秀家长的经验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孩子对背外语单词不感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用外语交流,参加各项外语活动等感兴趣,那么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背单词的活动。所以家长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

4.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首先,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家长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把闹钟拆开了并不停地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便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这样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对孩子的提问要回答,如果不回答则可告诉他如何查询,或者弄明白后再告诉他。父母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其次,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很重要的。如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的活动或外出郊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孩子通过发现问题而产生好奇心。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劲头本来就不高,再参加兴趣小组会分散更多的精力,就不准他参加这类活动,这种做法恰恰失去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好机会。

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于瀚清刚到日本时,同学们除了好奇,很少有人主动与他交流。他就主动融入日本学生之中,以真诚结下许多朋友。每天下午三点放学后,于瀚清一头扎进体育馆,参加篮球社团活动,他还是校男篮的绝对主力。

虽然还是一位18岁的高中生,但于瀚清的心已飞向社会,他寻找各种机会参加活动。札幌及北海道地区的各类演讲大赛中,都有他的身影,而且成绩不俗。由于他是全校英语最好的学生,欧盟领导人来校参观时,他被校方指定为提问代表。32名中国学生结束留学前在东京与日本政要交流时,他也是3名发言学生代表之一。

在日本高中,选修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很多。于瀚清干脆当起了中文教师的助教。每逢上中文课,他就带同学们一起朗读。他还在校内开讲座,为准备利用假期到中国研修的日本同学做指导。

2007年7月,一年的留学即将结束了,于瀚清就读的日本高中极力挽留他在学校继续学习,并参加日本高考,并承诺免除一切费用。于瀚清婉言谢绝了日本学校的好意,他时刻没有忘记他来自中国,来自东北育才学校。

从日本回来后,于瀚清眼界宽了,他想见识更广阔的世界。报考耶鲁大学成为他的新目标。此时距申请美国高校只有三个多月时间,而SATⅠ和托福他还都没有成绩,而有的同学早在半年前就已着手准备了。

虽然对耶鲁充满期待,但于瀚清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发榜”前一天,他紧张得一夜未眠。那天一大早,于瀚清上网输入了自己的考号,网页上赫然写着:“恭喜你被耶鲁大学录取!”于瀚清使劲揉了揉双眼,生怕自己看错了。认定没错时,他立即向爸爸妈妈通报这个好消息。幸福的来临使全家人激动得相拥在一起,妈妈更是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相对于学习成绩,国际名校更看重学生的阅历、社会实践情况及创新等方面能力。于瀚清在与耶鲁面试官交谈时,面试官和他聊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融入新环境。正是有了一年日本求学经历,他的面试十分轻松。于瀚清的日本班主任在给他写的推荐信中说,因为他的表现,彻底改变了对中国学生的印象,他也为日本学生做出了表率。

于瀚清的母亲刘艳杰说:“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时代要求我们的孩子不仅仅要有智商还要有情商,让孩子拥有坦荡的胸怀,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一直担心孩子身上会有优等生常常会有的通病,比如自视清高、傲慢无理、自私轻狂等。每当孩子有这样的倾向时,我会很严厉地纠正他。所以,于瀚清愿意为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奉献自己的力量,而且从不抱怨,即使在学习最忙的时候,他还去福利院做过义工,去世博园做过志愿者,这些现在看来也是他成功申请耶鲁大学的法宝之一。日本学校的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富有爱心、积极向上、具有责任感的优秀学生。’”

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有人这样比喻,如果一个孩子,他的品德很好,他的智力很好,学习很好,但是身体垮了,这就好比是残品,是景德镇的瓷器,质量非常好,但是破了就不能用了。如果这个孩子身体很好,品德很好,但是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换句话说,智力不是很好。这样的人相当于产品里面的次品,还能用,但大家不太喜欢用,因为不是高质量的。如果这个孩子身体很好,智力很好,学习很好,但是品德不好,那就相当于废品,甚至是危险品。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明白事理,培养儿童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求知欲。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会他怎样做人,要让他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孩子知道一个人为什么要善待别人、体谅别人、为什么要见机行事。从小就懂得真理的孩子,比任何人都要幸福。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造就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多半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模仿也是一种有待发展的能力,需要成人随时鼓励,以增强孩子的兴趣和信心。全身心地沉浸在欣赏或自娱中,尽情享受艺术的乐趣,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现在许多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和钱财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过于偏重对孩子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训练的风气愈来愈盛。他们热衷于为孩子作早期定向,描绘设计各式各样的“理想蓝图”,完全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强迫孩子接受成人的主观臆想。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会给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早期教育不仅仅是智力和技能的培养,还是性格、情感、意志、道德的教育。孩子总会长大成人,而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不仅要具备聪慧的才能和智力,更重要的是具备完整的、高尚的人格。如果说一个孩子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的情感,去爱别人;不懂得如何珍惜、爱护别人的劳动果实;不懂得如何去和别人友好、和善地相处,不懂得这个世界上除了他的权利外,还有别人的权利,那么,在日后越来越注重人们的协作关系的集群社会中,他又如何学会生存呢?

众多的事例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成才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健康强壮的体魄是孩子成才的重要前提,智力是成才的条件之一,而品德决定着成才方向,良好的性格如勤奋、勇敢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是成才的重要保证。

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引导和塑造孩子健康阳光的性格。性格是人生、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但凡是取得辉煌成就的杰出人物,都拥有健康无缺的性格特征。性格有缺陷的人,无论多么优秀,都逃脱不了悲剧人生的命运。即使我们不求显赫,甘愿平淡,也应该乐观、坚强、自信地生活。人的性格虽然带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还是可塑的。作为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孩子不苟言笑,不爱动,要多与孩子交谈沟通,开些轻松幽默的玩笑,并鼓励其多与同学、邻居孩子玩耍来往;孩子不自信,干什么怕人家笑话,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引导、表扬孩子;孩子胆子小、吃不了苦,除了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野炊、军训等活动外,要利用节假日,多带孩子外出旅游、走亲戚。总之,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活泼好动、自信向上、坚强果敢的性格。同时,要培养孩子换位思考的习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善于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礼让他人。

2.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一个人只有兴趣广泛,涉猎面广,知识才会丰富。比如,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的作文水平比较差,就只会找教师补习作文。可要写好一篇文章,除了有很好的文字基础外,还要有很好的社会经验。找教师补习,他一般只会帮你进行字词训练、句子训练、段的训练、篇章训练,但最重要的生活社会经验的训练,他是教不了你的,没有广泛的社会实践,就没有开阔的眼界,写出来的文章就空洞无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作文的沃土,要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要孩子作文写得好,关键是要重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要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

3.品德教育是家庭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小树不修枝长大难成材。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诚实、活泼开朗的性格,要懂礼貌、讲卫生、爱劳动。孩子身心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不能先开发智力,忽视培养美感和优良品质;更不能一味开发智力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和身体。

4.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孩子要全面发展,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经验和掌握日常生活实用知识,否则,长大后就会成为所谓的“书呆子”。为此,家长一是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洗衣服、做饭洗碗、扫地擦桌等家务活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节假日要抽出一定时间让孩子到商店、饭店、农田等地去帮忙学习,或外出旅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二是要让孩子做有心人,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勤于思考,掌握弄懂实用常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付出长期的艰辛的努力。树立整体观念,克服片面发展的思想,从体、智、德、美几方面综合培养孩子,是我们每个家长必须做的。

父母要与孩子做朋友,共同成长

对于于瀚清的成功教育,于瀚清的母亲刘艳杰还有一个重要体会,她认为,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和他一同成长。

于瀚清的母亲刘艳杰说:“不给孩子压力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不去管他,任其放纵,你要时刻关注他在做什么,多与他交流,和他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告诉他该如何去做;让孩子觉得被尊重。比如说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网络、游戏、动漫等,我的孩子也着迷,你完全不让他去接触是不现实的,这样可能反而会更加激发他的兴趣。所以,很早我们就给他买了电脑,允许他上网、打游戏,还给他定了当时很贵的软件杂志,同时和他定下规则:必须在完成作业之后才可以玩,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独立思考并具有批判精神的孩子越来越多,与孩子共同“成长”已经成了父母的必修课。孩子热爱哲学,你也得稍微知道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孩子喜欢历史,你也得能侃侃希腊史和罗马史;孩子喜欢网络,做个“网盲”总不太方便跟孩子沟通。培养与孩子的共同爱好,并借此接近孩子的心灵,父母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并最终找到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不要做一个永远正确的妈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过于重视教育的正确性,而忽视了有效性,忽略了亲子关系的温暖与激励作用。从小到大,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都是“正确”的,但有效吗?当我们说教的时候,孩子是否听进去了?还是把头扭到一边,或者以沉默抗拒?甚至把门关起来?要知道,一个永远正确的妈妈是非常可怕的,要使教育有效,最重要的是营造温暖的亲子关系。

现在的父母与孩子普遍缺乏沟通,存在生活中的“关门现象”:孩子回家就把门关上,关门其实是孩子的一个表情,表达的是“别理我,我不愿意跟你说话”。因此,孩子成了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虽天天见面,却不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关门?因为在家庭的对话中,家长往往不是父母,而成了道德的评判者、喋喋不休的说教者、永远正确的建议者,这使家庭对话充满说服、威胁、控制与建议,其实它们都是沟通的绊脚石,阻碍了孩子表达内心感受,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反应是对他们感受的不接纳,他们只好闭嘴、或为自己辩护、或充满愤怒。

事实上,孩子在遇到问题、情绪出现困扰时,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教育家,而是能了解自己、关怀和包容自己的父母。如果孩子不愿意将在外面受到的困扰告诉我们,最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曾在听过孩子的诉说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孩子所期待的接纳,孩子的心情得不到安抚,甚至会加深创伤。

倾听与接纳更具有建设性和有效性,比教育更重要,因为倾听与接纳让孩子感觉到我是重要的、受尊重、有价值,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自己,因此获得成长。

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局限于如何培养孩子,很少考虑施教者本身素质也是需要培养提高的。如果父母的素质不高,却又自以为是地对孩子指手画脚,只会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作为父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及时矫正自己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迫在眉睫的事。父母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有一个很实用的办法,那就是别把自己当成“老师”,把自己也当成一个成长中的“学生”,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提高,跟孩子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接受新知识和新鲜事物,这样才能同孩子有共同语言,在沟通中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而非抗拒。

现在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与老一辈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有不同。但几乎每一个人都要面临成为父母的角色转换问题。对年轻父母来说,除了要了解孩子的想法、思考的方式,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自己,认清自我的角色。

1.首先父母要跟孩子做朋友,而且是做最好的朋友!当你孩子是小孩时让他玩好,不要去压制他做什么,除危险事情以外,让他玩得开心就好,不过在他玩的同时,你们就适当引导他,比如说他所玩的前因后果会怎么样呢,让他思考问题,等等。那样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就很透明彻底了,孩子想的事,做父母的就会一目了然,在学校里孩子的一些想法就会回家跟父母说。还有,孩子做错事千万别骂,跟孩子讲道理,错在哪,让他改正。时间长了,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心就更近了,就成了最好的朋友、无话不说的朋友了!

2.父母要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试着成为孩子的“伙伴”。因为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喜欢在同伴那里寻找理解和共鸣。父母要放下专制的架子,与孩子建立一种“伙伴关系”,当孩子把父母视为“一条战线”的“哥们儿”时,在接受教育时的逆反心理会少得多。

3.改变居高临下的教子姿态。两代人之间存在冲突与代沟,父母要负很大责任。如果父母思维守旧,知识落伍,却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的“导师架子”,与孩子的对话肯定会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

因此,做合格的父母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要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共同成长,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对孩子不要期望过高,只要孩子有进步就表扬孩子。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要鼓励孩子,给孩子自信!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的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