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刊(2016年第3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16:54:49

点击下载

作者: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杭州学刊(2016年第3期)

杭州学刊(2016年第3期)试读:

汇聚时代智慧 构建新型智库

改刊启事《杭州研究》创办30年来,发挥了智库和决策参考咨询平台的作用,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做出了贡献。为进一步实现“汇聚时代智慧,构建新型智库”的目标,突破刊物自身局限,并逐步与中国集刊标准和南京大学CSSCI标准接轨,实行开放性、专业性办刊,本刊自2016年第1期起改名为《杭州学刊》。

改刊后的《杭州学刊》将秉承《杭州研究》的优良传统,更加注重学术性,力求在基础理论建设上有所突破;更加注重开放性,力求在办刊理念上有所创新,在用稿范围上进一步拓展。

本刊是中国集刊的会员单位,刊发的文章同时被中国知网、中国集刊网及其数据库收录。

凡需要《杭州学刊》的单位和读者,可直接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982。自2016年起,本刊一般不再赠送。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详见刊末《杭州学刊》投稿须知)。投稿邮箱:hzyj85811580@163.com;hzyjbjb@sina.cn。QQ群:95723407。

特稿

跨境融资政策分析及杭州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钮健

提要: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支持国内企业牵手全球低成本资金,发出资金要素市场变革的重要信号。本文分析了海外上市、海外贷款、海外发债和外资股权投资(外资PE或VC)等主要跨境融资途径,介绍了我国在外债管控、外汇管制和行政审批方面的一系列宽松政策,建议杭州把跨境融资纳入杭州构建开放型

经济

新体制,抓住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契机,大力拓展跨境融资,同时要加强信用建设,提升国际融资能力。

关键词:跨境融资 经济发展 杭州国际化

作者钮健,杭州市发展规划和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经济师(邮政编码310006)。

跨境融资包括海外上市、海外贷款、海外发债和外资股权投资(外资PE或VC)等方式。长期以来,为避免国际热钱短期套利影响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国家对跨境融资实行严苛的外债审批和外汇管理,因此尽管国内筹资成本高企,但海外低成本资金很难进入中国。自2014年开始,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防止经济持续下滑,我国跨境融资正在发生重大的实践创新和政策转变,杭州应当关注并把握其中的机遇。一 当前我国各类跨境融资的现状分析(一)海外上市在私营企业中方兴未艾

赴海外上市,由于国内审批相对宽松、国外上市门槛不高,成为国内企业尤其是私企乐于选择的海外融资模式。2014年共有83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完成IPO,融资2000多亿元。海外IPO地点集中分布于港交所主板/创业板、纽约证券交易所、NASDAQ、伦敦AIM市场、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等资本市场,其中香港资本市场表现最为活跃。目前,杭州海外上市企业达几十家之多,今后国内IPO的开放程度、难易程度对杭州私企赴海外上市将产生较大影响。(二)海外贷款作为传统融资通道有创新

海外贷款的主要形式是境外银行贷款,一般在外商投资企业中运用较多,企业在其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的差额范围内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贷款,其他企业因没有外债额度而无法跨境借入人民币贷款。但是,2015年以来我国海外贷款不断涌现创新案例。例如,青岛市试点开展韩国银行机构对青岛财富管理改革试验区内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青岛市24家企业获得韩国银行机构跨境人民币贷款25亿元,平均贷款利率为3.9%;厦门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正式启动,在厦门注册成立的企业和项目可以从台湾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入人民币资金,并通过厦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结算;上海旭辉地产采取国际国内银团合作贷款方式,获取为期三年的境外港币贷款14.4亿港元,年利率为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加4%。此外,“内保外贷”和“外保内贷”等跨境担保业务管制的进一步放松,有利于国内企业运用国内经济实力在海外获取廉价贷款,也有利于外商投资企业运用其海外资金实力在国内获取贷款。(三)海外发债领域频现平台类公司身影

海外发债通常采用在海外设立发债主体,由国内母公司提供担保协议、股权回购协议等进行支持和增信,发债筹集的资金在集团内周转并投放国内。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下发以后,平台公司利用该模式“出海”发债融资相当活跃。目前,京投公司、青岛城投、天津滨海投资、北京能源、安徽交投、广州交投等平台均在海外发债成功,发债额度通常为几亿美元到几十亿美元。京投公司5年期美元债券利率为3.625%,欧元债券利率略高于1%。海外发债对公司管理水平和信用状况要求很高,目前杭州地方融资平台还没有海外发债的案例。(四)外资股权投资为海外融资提供新的机会

外资股权投资是由外国企业或个人参与投资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对境内非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为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际产业资本的冲击,当前我国外币股权投资基金远多于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主要原因是外币基金的投资范围受我国产业政策限制)。合理引导外资PE或VC聚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会带来巨额投资资金,而且可以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近年来,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深圳先后开展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人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在中国发起设立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进而实现吸引境外资金直接投资境内企业股权的目标。二 我国跨境融资政策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支持跨境融资,让更多企业与全球低成本资金牵手”。此后,国家发改委、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委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我国涉及跨境融资的外债、外汇和审批管理政策开始出现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变化。(一)跨境融资的外债管控更趋宏观1.推出外债宏观审慎试点

2015年2月,我国外债宏观审慎试点分别在北京中关村、张家港保税区、深圳前海落地,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房地产等特殊行业外,三个试点地区的企业均取消借用外债的审批制,中外资企业的外债管理均改为外债比例自律,只按照企业净资产的一定倍数进行外债余额控制,此举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3个百分点。2.实行外债规模切块试点

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关于扩大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发改外资〔2015〕223号)出台,明确在上海先行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天津市、福建省、广东省以及厦门、深圳推行外债规模切块管理,试点省(市)国际商业贷款总规模由国家发改委下达后,试点省(市)内企业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申请的审批由试点省(市)发改委负责审批。3.实行境外发债备案登记管理

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进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的通知》(发改外资〔2015〕2044号)出台,取消企业发行外债的额度审批,改革创新外债管理方式,实行备案登记制管理;对企业发行外债实行规模控制,合理确定总量和结构调控目标,引导资金投向国家鼓励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规范境内企业间接赴境外发债的行为,鼓励中国企业采取直接发债模式进行境外债券融资。(二)跨境融资的外汇管制逐步宽松1.探索资本账户可兑换路径

2015年2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的实施细则出台,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从境外融入长期资金,取消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允许中外资企业或金融机构自主选择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还是外币资金。2.实行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

2015年6月,国家外汇管理局改革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允许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结汇(但在支付环节仍要进行真实性审核),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以结汇资金开展境内股权投资,这对外资PE而言意味着投资中国股权项目的大门重新敞开。3.取消境外募集资金调回结汇审批

自2014年开始,中国企业将不再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境外上市外资股项下境外募集资金调回结汇进行审批,此举将鼓励更多企业进行海外上市。(三)跨境融资的行政审批更为简化1.取消对外发行债券审批

2015年5月,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27号)出台,取消境内企业境外发行外币或人民币债券的额度审批。2.放宽跨境融资担保限制

2014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发布〈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的通知》(汇发〔2014〕29号)出台,明确境内企业无须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即可利用境内担保实力为其境外企业提供跨境授信支持,如跨境并购、境外发债和融资等;取消不必要的资格条件限制,取消针对特定主体或特定交易的资格条件限制,取消担保人及被担保人资产负债比例或关联关系的要求,基本放开了跨境担保的主体和范围。3.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

2015年9月,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CIPS)上线运行,企业可以在境内外开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账户,无须任何资本项目审批即可实现企业在境内外人民币资金的统一运营。三 利用跨境融资服务杭州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杭州正处于跨越GDP亿元大关、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期和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机遇期。展望“十三五”,杭州创建“两区”、筹备“两会”、建设“美丽杭州”,以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都需要筹集大量发展资金和建设资金。尽管近年来人民币与海外资金的利差有所缩小,但是从长远发展看,杭州仍应抢抓当前国家鼓励跨境融资的政策机遇,利用海外融资渠道服务杭州经济发展,提升杭州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一)把跨境融资纳入杭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期,杭州要走在前列,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部署。为此建议,借鉴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大自贸区的实践经验,以创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发挥杭州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产品创新、机制创新优势,以“跨境融资便利化”为目标,努力把杭州建设成为继自贸区之后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新的前沿阵地,以及全国和长三角地区率先构建区域开放型经济的领头兵;以编制《杭州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为契机,提出海外上市、海外贷款、海外发债和吸收外资股权投资策略,明确杭州进一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通国际国内两个资金渠道的对策措施,为杭州优势企业“走出去”和国外高端产业“引进来”提供高效金融服务。(二)把跨境融资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改革的新突破

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杭州新的金字招牌。杭州既要建设好“单一窗口”这个数据交换枢纽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也要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的金融支持体系。跨境融资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在跨境电子商务从P2P向B2B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打开跨境融资通道将成为杭州圆满完成综合试验区改革任务的一把利器。杭州应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的金融生态链,为跨境电子商务打造人民币和外币双重跨境融资通道,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利用海外低成本资金采购商品服务和建设海外仓。为此建议,争取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等部委的支持,以杭州银行和网商银行为基础,联合若干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集团,在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组建一家以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为主业的银行机构(或现有银行机构的分支机构),在严格监管基础上赋予杭州综合试验区以及杭州跨境电子商务银行最优的外债和外汇管理试点政策,使之成为服务跨境电子商务、融通国际国内资本的重要桥梁。(三)把跨境融资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筹资新途径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发布以后,各类投融资平台通过银行借贷搞建设的模式不可持续,以激发民间资本为特征的“PPP”投融资模式尚待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融资困境,杭州也不例外。为此建议,争取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支持,以国内引导资金为基础,大量吸收海外养老金、保险金等稳健资本,在杭州探索组建一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利用海外专家团队的经验,优化投资资金的筹集、资产评估、收益分配和风险控制,推动杭州公路、地铁、桥梁隧道、赛事场馆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确保在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后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该基金的性质宜明确为人民币基金,投资地域限于杭州市,投资产业为城市基础设施。为防止该基金的海外资本突然抽离扰乱建设计划,应明确海外资本的退出时限和方式。(四)把跨境融资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举措

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路径是混改,国有企业让渡部分股权给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实现多元主体持股,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杭州已明确未来五年国有资产证券化率的提升目标,并提出竞争类市属国有企业要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新培育一批上市企业。为此建议,杭州在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要着力招引优势海外资本(在改制企业所处行业中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以产业投资基金入股或以企业股东方式直接持股,要通过让渡股权变现部分国有资本,并获取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改制企业的竞争实力,条件成熟时推动此类混改企业在国内或海外上市。此外,今后杭州量大面广的平台类公司需转制为股份制公司的,可执行国有企业混改政策向海外资本让渡部分股权,进一步推动杭州基础设施产业跨境融资。(五)采取增信措施提升跨境融资主体的信用等级

境外金融机构和投资主体对跨境融资主体的信用状况具有强烈的风险识别要求,企业取得的不同国际评级往往对应不同的融资成本水平。例如,评级为标普BB+及以下的为投机级(高息)债券,而达到标普BBB-级别以上则可发行低利率债券。换言之,国内企业如果达不到国际投资级的评级,其海外发债获得的利率水平很可能会高于国内。为此建议,按照国际标准加快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和引进服务杭州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中介机构,全面提高杭州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引导杭州具有跨境融资意愿的企业群体,尽早熟悉穆迪、标普和惠誉以及中诚信国际、联合国际等国际国内著名评级机构的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要求,从内部管理、资产配置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企业的资信水平。(责任编辑 方晨光)经济

以新消费增强杭州经济发展新动力机制研究

汤华杰

提要:杭州市进入新旧动力加快转换的关键期,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逐步向消费驱动转型。本文通过对杭州消费升级的现状与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对当前制约消费快速增长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实际提出促进新消费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消费引领投资、激励创新、繁荣经济、改善民生、提高福利的良性循环机制。

关键词:新消费 新供给 动力机制

作者汤华杰,杭州市政府研究室社会研究处副处长(邮政编码 310026)。

杭州市进入新旧动力加快转换的关键期,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逐步向消费驱动转型,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与生产、科技、文化加快融合发展,新消费成为引领经济结构性变革的关键力量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十三五”时期,杭州应抓住新消费变革的历史机遇,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着力培育壮大新消费需求,加快形成发展的新动力。一 杭州市消费升级的现状与特点

2015年,杭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697.23亿元,比2010年增长99.0%,年均增长14.8%,而同期GDP年均增长9.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提高。总体来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新的消费格局正在形成。(一)从消费阶段来看,由生存型消费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

2015年底,杭州人均GDP超过1.8万美元,进入富裕国家水平和“富日子富过”的消费阶段,居民消费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居民收入中用于即期消费的比例逐步提高。2010~2015年,杭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14.8%)、个人消费贷款年均增长率(14.6%)远远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7.66%)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9.16%),显示出消费者正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生存型消费向主动超前的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二)从消费热点来看,由商品消费逐步向服务消费转变

根据国际经验,当收入水平达到6000美元以上,人们便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生活品质与精神追求,对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信息通信等的需求明显增加。2015年,杭州市居民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服务消费需求日趋旺盛,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1/3。居民消费的热点不断扩大到绿色环保、信息电子、旅游休闲、文化体育、教育培训、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电影票房、艺术品交易、语言培训等收入规模均居全国城市第三位。新的消费形式与消费业态层出不穷,如健身、跑步、骑行等新兴体育消费日益受到青睐。(三)从消费内容来看,由大众消费向品质消费、个性消费转变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时尚、绿色消费,个性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进口食品、婴童产品等高品质产品持续旺销,跨境购物呈井喷式增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立一年来,进口商品超过40亿元,跨境备案企业达2381家,网易考拉、速卖通等跨境平台快速发展。根据淘宝发布的《海淘十年报告》,杭州消费者海淘成交额居全国第三位。H&M、ZARA、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纷纷入驻杭州,全球四大知名家居店——瑞典IKEA、韩国Modern House、日本NITORI、法国Habitat进驻杭州。生态有机、非转基因、低糖等绿色饮食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等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商品消费呈增长态势。自由行、自驾游、城市休闲、民宿、主题酒店等渐成旅游主流,出境游、定制游、邮轮游等高端化、个性化旅游发展迅速。携程网数据显示,2015年杭州市私家团出游同比增长超过35%。(四)从消费方式来看,由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

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业态不断分流传统实体销售市场。2015年杭州市百货业销售增长6.8%,超市业增长3.1%,世纪联华、麦德龙、家乐福三大超市销售额同比增幅均为负数。而同期网络零售总额达到2679.83亿元,增长42.57%,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7.05%。O2O消费模式催生了团购式、体验式、上门式、配送式等线上线下融合新业态。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应用的普及,以及大众点评、滴滴打车等APP的推广,使得O2O线下消费、在线支付成为常态。蚂蚁金服发布的“2015年支付宝年度账单”显示,杭州消费者线上点餐外卖、手机打车均排名全国第一。(五)从消费领域来看,由传统消费向新兴消费转变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催生了更多新模式和新业态,信息消费等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兴领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消费量大幅增加,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新型信息产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信息服务快速增长,手机游戏和手机阅读增长迅猛,仅2015年动漫节现场交易消费金额就达54.92亿元。《中国互联网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杭州互联网视频、漫画、同人文、游戏等衍生产品消费额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五。同时,互联网汽车、互联网家政、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领域全线突破,网络服务消费加速发展,智慧生活引领消费时尚。(六)从消费场所来看,由单一消费向综合体验转变

居民对消费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购物,还追求综合的体验与休闲娱乐。传统市场由于功能、环境升级不足,销售逐渐萎缩,如近年来杭州大厦营业收入、利润、单店效益从多年在全国同类商场中排名第一变成近年来连续大幅下滑;杭州市293家专业市场销售收入仅微弱增长。而大型的综合体能够提供吃、喝、玩、乐、游、购、娱等“一站式”购物消费体验,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杭州已建成商业综合体29个,在建30个。西溪印象城、城西银泰城经营业绩大幅攀升。同时,便利店、快餐店、美容美发店、农贸市场、家政服务公司、维修店等连锁社区型业态,也随着居住区的增加而快速增长。二 杭州市促进消费升级存在的问题

杭州市释放新消费、培育新动能,面临消费主体、消费供给、政策体系、消费环境、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瓶颈问题。(一)优质消费供给不足

无论是商品消费还是服务消费均存在优质消费短缺,高端化、品牌化、个性化供给不足,供需失衡。企业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不够。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领域,公共投入与市场化水平存在“双低”现象,导致海外留学、海外代购、海外就医大量产生。医疗服务方面,“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高端医疗机构少,难以适应高端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二)政策体系支撑不够

一是财政扶持政策与消费升级不匹配,缺少如“十城万盏”等引导绿色消费的消费补贴制度,补贴往往给生产企业而不是消费者;存在重商品消费、轻服务消费的现象,缺少支持服务消费的财政政策。二是消费金融不发达。目前,各家银行除住房、汽车消费贷款这两种消费信贷业务以外,其他信贷品种较少,贷款数量不大。个人信贷业务手续烦琐,信贷利息偏高。同时,适应新消费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创新不足,无法满足企业与消费者的需求。三是服务消费缺少质量标准,导致消费服务参差不齐。(三)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一是商贸设施建设缺乏统筹。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制定缺乏统筹机制,杭州市商业网点发展不均衡:部分区域商业综合体过剩;部分新建社区商业网点少,业态不丰富;部分开发区、园区等商业配套不完善,农村商业配套落后。二是消费投诉增多。2015年,杭州市共收到举报投诉咨询198150件,同比增长64.09%。商品质量问题特别是食品安全、网络消费、跨境消费、服务消费等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农村消费产品质量问题严重。一些生产者与经营者缺乏法治意识和诚信意识,消费维权寻求补偿难。(四)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一是缺少与新消费相匹配的管理体制。消费涉及领域广、部门多,消费相关主管部门又存在职能交叉、重复等情况,不能有效统一管理消费促进工作。二是服务消费没有纳入发展目标。2016年,北京市提出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总和力争突破2万亿元的目标,同时将服务消费的增长作为拉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杭州市消费增长的目标还仅限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是统计监测体系不够完善。北京市建立了以最终消费支出为统计方向的统计检测体系,对服务消费专门制定了一套新的指标体系,真实反映了社会消费水平。杭州市消费统计没有囊括服务消费,无法全面反映社会消费的真实情况。三 加快释放新消费、培育新动能的相关建议

新常态下促进消费升级、激发新消费的新动能,必须立足实际,综合施策,建立全面促进消费升级的新机制。(一)逐步提高消费能力

一是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加大力度推进居民增收,建立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及养老金,保护居民财富性收入。二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加快事业单位市场化转制步伐,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及决策咨询等服务领域,进一步提高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比重。三是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建设,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外来人口在四县(市)入户,带动提升购买力。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农村宅基地流转力度,推进农村土地整理,逐步把固着在集体土地上的财产转化为货币化收入。(二)加大优质产品与服务供给

一是丰富服务供给层次,满足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注重服务市场细分,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供给。通过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通过市场化手段,满足中高收入群体层次高、个性化强的旅游、保险、美容、健身等服务需求。二是实施产品品牌提升工程。强化农产品、食品、药品、家政、养老、健康、体育、文化、旅游、物流等领域关键标准的修订,严格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加强企业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鼓励“老字号”提升品牌价值。三是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向国家争取优惠政策,加快进境免税店落地,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免税购物额,方便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健全促消费政策体系,促进服务消费稳定增长。将家政、养老、教育、保健等服务消费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健全促消费政策体系,引导服务消费稳定增长。二是推动民资和外资进入服务业领域。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下放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审批权限;另一方面,加大审批项目的服务与跟踪力度,加快民资和外资进入教育、医疗、文化和养老领域。同时,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支持,调动民资和外资进入的积极性,满足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求。此外,建议加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3〕10号)的贯彻力度,稳步推进杭州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带薪休假和职工疗休养制度。(四)拓宽居民消费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消费信贷业务,完善配套措施,加强消费信贷宣传,转变消费观念,促进居民消费。一是借鉴国外经验,实行政府贴息、低息等特殊信贷鼓励政策,切实降低过高的信贷消费成本,提高消费信贷吸引力。进一步放开消费金融公司,支持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化贷款手续,放宽贷款条件,扩大贷款对象范围,让更多的普通居民有资格贷款消费。二是完善消费信贷法律法规,为在杭金融机构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提供法律政策支撑,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提高个人失信成本,完善消费信贷信用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改变消费者的传统消费观念,营造良好的消费信贷环境。(五)统筹规划建设商贸设施

重点抓好商业中心及商业综合体合理布局,补齐开发区、新城、城市新建区域、社区、农村商业网点及基础设施短板。一是编制杭州市城乡商贸设施发展规划,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建立重点商贸项目规划建设的听证制度,引导投资方向,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商贸综合体、市场数量,积极鼓励特色街区、社区商业等项目建设。二是规划建设大型综合主题类消费项目。大型综合主题类消费项目投入大、综合带动性强,杭州缺少如迪士尼、长隆旅游综合体等投资数百亿元的大型综合主题类消费项目,应积极规划、引进、建设相关项目,形成新的消费区域和新的消费热点。三是合理布局商业中心。按照《杭州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标准》,促进开发区、新城、城市新建区域、社区等商业配套升级。完善农村商业配套,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打造城乡一体现代化流通体系。(六)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

从协同治理机制入手,切实建设好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维权环境、舆论环境,从而优化消费环境。一是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建立起由政府主导、工商和其他行政部门齐抓共管、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组织具体推进、行业协会自律、社会化专业组织与消费维权义工队伍参与、新闻媒体监督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社会消费、社会治理机制,创建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的良好消费环境。二是进一步加大网络消费、服务消费、跨境消费等领域的监管力度。理顺服务消费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边界,加大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等领域的监管力度。通过与网络平台的合作,增加抽检的批次和频次,优化抽检程序,净化网络消费环境。通过加强法律仲裁机制建设,解决跨境消费纠纷问题。三是加强企业和行业的源头管理。强化企业消费纠纷和解工作,强化企业主动维护消费者权利的意识,强化社会责任落实。(七)完善促进新消费的工作机制

摸清杭州市新消费的真实情况,明确释放新消费需求的目标,加强考核监测,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将“购物天堂,美食之都”建设领导小组更名为“促消费工作领导小组”,建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商务委牵头,相关市级部门、区县政府为成员单位,统筹领导杭州市工作。二是研究确定杭州市新消费指标。顺应消费发展趋势,建议以新消费指标替代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作为衡量杭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并将新消费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三是研究建立新消费统计制度。建立以最终消费支出为统计方向的统计体系,由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共同构成杭州市新消费市场总规模。商品消费沿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方法,服务消费参考统计分类标准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同时,研究建立网络消费、品质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新消费形式统计体系。以此为基础,分析掌握新消费的发展变化趋势。(责任编辑 方晨光)[1]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多城市比较与杭州对策范志刚

提要:城市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也是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集聚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电子商务,把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考量指标。本文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从协同发展角度出发,设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发展评价体系,并对相关城市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进行对比研究,深入分析电子商务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为推动杭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全球战略和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电子商务 评价体系 城市比较 杭州发展

作者范志刚,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副教授,浙江省现代电子商务研究院副院长(邮政编码 311121)。

中国互联网创造了充满活力的信息通信与技术产业、蒸蒸日上的社交网络和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而随着传统产业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效率并开创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的潜力仍有待挖掘。除了为企业和个体创造价值,互联网亦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生产率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强大催化剂。一 电子商务产业对现代城市影响解析(一)互联网新经济呈现巨大的潜力[2]

iGDP统计指标表明,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规模大、发展快而且影响深远。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占GDP的3.3%,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2015年,中国的iGDP经济已占GDP的9.4%,跻身全球领先行列(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美国、法国和德国)。中国现有6.89亿网民,互联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目前,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电子商务、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等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2015年,中国网络零售业的年销售额已接近60000亿美元,其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2013~2025年,互联网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将可能达到7%~22%,转化为年均增长率,也就是0.3%~1.0%的贡献率。

互联网不仅可以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而且将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过去20年来,中国依靠巨额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在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而互联网能够在生产力、创新和消费等方面为GDP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互联网加快了有效市场机制的形成,加强了竞争,使最具效率的企业得以快速胜出。同时,互联网使信息更为透明,有助于优化投资决策,让资本配置更为有效。互联网还可以推动劳动力技能提升、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降低价格让人们获取信息更为便捷,以及带来各种各样的便利以创造消费者剩余。尽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会带来某些风险和冲击,但最终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二)电子商务对城市发展的多重效应

在全球“网络经济”浪潮的推动下,现代城市经济从工业制造中心、商业贸易中心逐步演变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一个新兴的电子商务经济体已经浮现。而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新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产业,其蓬勃发展的态势逐渐将人们的认识从最初的“工具”“渠道”“基础设施”等阶段带入“电子商务经济体”的新阶段。电子商务及其生态演化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包含网商、电子商务服务商和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的巨大新商业空间,快速促进产业链的拉长和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电子商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商务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网络经济”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新名词,主要是指与互联网有关的生产、消费和交易活动,城市是其活动的基本平台。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主干理所当然地被纳入城市经济范畴,成为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网络技术进步正在传导城市产业结构和产业管制方式的巨大变迁,从而出现许多新的产业,如网络经济缔造了新兴的信息产业。如今在美国,信息产业已经占整个城市经济的1/3以上,而过去的主导产业汽车工业只占4%。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8%,而与网络有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则高达38.6%。新产业的出现无疑给城市提供了发展契机。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出现,有可能彻底打破传统商品交易的模式,一切与之相关的传统产业都将随之变更、整合,城市产业结构将重新调整,产业构成将被赋予新的内涵,产业档次也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最重要的是城市功能将发生历史性变化,城市将从工业制造中心、商业贸易中心逐步转为信息流通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2.电子商务对城市资源配置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全球的网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国别界限、国家之间的制度差别和城市之间的门户障碍,城市资源的透明度提高,资源共享的可能性增大,各种生产和贸易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更易进行,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经济的全球化要求各城市在世界市场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考虑城市发展与竞争的战略。3.电子商务推进了城市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性产业,其运营模式有助于推进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城市各个行业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了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提高城市的社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将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电子商务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而且节省了企业的一大笔资金,从而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城市各个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相关客户信息,以此为基础,这些客户信息能够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对城市的转型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在不断倒逼市场自我完善,促进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并将长期释放内需。二 相关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比较

电子商务为众多城市促进消费增长、推动产业升级等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总结各地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共同点及差异,研究各城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路径与城市产业基础的契合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策意义。(一)评价指标及样本选取

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侧重于从二手数据的定量分析视角对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如构建电子商务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电子商务交易(电子支付、电子交易额等)、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光纤长度、网站数、上网计算机数等)、政策环境(上网资费、电子商务认证中心等)、电子商务渗透率(网民、信息传输及计算机软件业职工人数)等],在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比较和评价。此类研究的不足在于数据的时效性较差,且不同区域的统计口径存在差异,结论的可靠性不易保证。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商务生态系统的一种,是由电子商务核心交易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物流服务企业、政府等组织机构以联盟或虚拟合作等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资源而形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其成员间信息共享、协同进化,实现自组织和他组织。本文将电子商务产业比较研究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环境层,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支持度、产业基础、创新活力等;第二层次是参与主体层,主要包括重点企业数量规模、龙头企业与政府合作深度等;第三层次是支撑层,主要包括信息化投入、配套产业(如物流业、金融业)发展、高端专业人才充裕度等;第四层次是拓展层,是指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更高阶水平的开拓或者自我演化的可能路径,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见表1)。表1 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对比评价指标

从现实来看,我国各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水平及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既有如深圳、广州、杭州等电子商务产业基础雄厚、产业成熟度较高、综合发展水平超前的先进城市,也有如金华、台州、郑州等寻求特色突破、走差异化道路的电子商务“新兴城市”。在国外,也有一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成熟的城市,如第一个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韩国首尔等。

本文选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义乌、首尔6个城市作为对比样本。样本选取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体现样本的代表性。5个国内城市均选自已有的两批电子商务国家示范城市名单(其中义乌为第二批)。二是注重寻找差异性。尽管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均属于国内电子商务的先进城市,但其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各有特色,值得深入探讨。三是注重层次性。在国内的5个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属于一线城市,杭州属于准一线城市,义乌属于三线城市。四是引入适度的国际比较。首尔发展电子商务较早,且政府引导的作用较为明显,选取首尔作为本文的样本城市,有助于学习借鉴国外经验。(二)样本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基本描述1.北京:电子商务总部优势明显,软硬件设施基础雄厚

北京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软硬件设施基础雄厚,是华北区域电子商务的核心城市。企业总部带动的规模化应用成为北京电子商务发展的典型特征。数据显示,北京拥有30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全国3/4的央企总部,总部经济的要素集聚力、经济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居全国之首,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有利条件。2015年北京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016.9亿元,增长44.3%,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量的贡献率达到44.5%,全国B2C销售规模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有6家总部设在北京,电子商务成为北京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在2015年公布的《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中,北京得分为27.95分,在全国排名第四。2.上海:B2B保持领先,网络购物最为普及

上海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快速增长,自2004年起一直居全国首位。与其他省份网络购物交易额占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大头”相比上海电子商务在B2B上的优势更为明显。2015年上海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16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B2B交易额为8632亿元,增长28.6%,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81.7%;B2C交易额为1928亿元,增长74.5%,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18.3%。在网络购物市场方面,上海网民的网络购物使用率达45.2%,上海是全国网络购物最为普及的城市。在2015年公布的《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中,上海得分为25.31分,在全国排名第六。3.深圳:产业生态优良,电子商务增速迅猛

借力创新驱动,深圳电子商务发展跻身全国前列。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制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政策,搭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业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支持企业技术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深圳电子商务交易额一直保持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5年深圳电子商务总体交易额达17364.5亿元,同比增长14.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交易总额的9%。预计深圳未来几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在2015年公布的《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中,深圳得分为37.49分,在全国排名第一。4.杭州:产业链完整,第三方服务领域保持领先

杭州是国内最早开展电子商务的城市之一,尤其是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领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阿里巴巴、天猫、淘宝、支付宝等领军企业的带领下,目前杭州市网络经营主体达47万家,交易规模居全国首位,聚集了一大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服务持续高速发展,逐步渗透于上下游的仓储、物流、快递、信息服务外包、商业模式创新等各个环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2015年杭州电子商务服务收入接近1000亿元,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在2015年公布的《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中,杭州得分为33.22分,在全国排名第三。5.义乌:线上线下紧密结合,产业集聚步伐加快

义乌是国内电子商务发展赢得后发优势的典型代表,义乌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先导性的新兴产业进行培育,通过“电商换市”推动市场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效果,有效地促进了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目前全国乃至全球许多知名的电商、电商服务商、电商交易平台和基础设施供应商已经在义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2015年义乌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1511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内贸零售成交733亿元,内贸B2B成交196亿元,外贸零售成交208亿元,外贸B2B成交37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县级市,义乌在2015年公布的《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中得分为46.62分,居“电商百佳县”第一位。6.首尔:整体水平处于前列,着力建设智能绿色城市

韩国电子商务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在亚洲处于前列,韩国统计厅发布的《电子交易及网购动向》报告显示,2015年韩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144.7万亿韩元(约6.5万亿元),其中首尔所占比重超过20%。2011年首尔发布了“智慧首尔2015”计划,提出实现“智能绿色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具体目标,在运用智能电网、云计算以及提供智能交通信息、智能环境信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三)样本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比较分析1.环境层指标对比(1)政府政策支持度。客观而言,在北京、上海、首尔等超大型城市,尽管电子商务产业也得到政府的一定重视,但由于此类城市竞争性产业过多,电子商务产业在享受特殊政策方面并不明显。相反,像义乌这样的政策资源相对薄弱地区,政府相当重视电子商务产业并出台大量鼓励性政策扶持产业发展。而杭州将电子商务产业提升到战略高度,并持续给予政策扶持,具有较为明显的政务及人文环境优势。(2)产业基础。北京的央企、国企占很大比重,且产品并非适应于电子商务的资源型、工业型产品类型。上海由于历史的因素,外资企业占比较大,综合性的金融、港口运输等行业发达,但与电子商务的契合度并不高。杭州、深圳、义乌等地从民营经济发家,无论是在经济体制表现还是当地企业的行业、产品定位等方面,都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形成了天然的良性互动。(3)创新活力。北京在此项指标中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政府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投入较高,企业的主体创新意识也很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内信息产业领域最早开发的园区之一,具有引领效应。上海没有大型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产业创新氛围不够突出。杭州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具有浓郁的网商创业创新氛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获批,杭州电子商务的创新能力、发展活力将迈上新台阶。2.参与主体层指标对比(1)重点企业数量规模。北京、杭州各自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B2C网站,以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为代表的B2C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深圳是国内电子商务的最大消费地,阿里巴巴1/5的交易量以及淘宝、卓越、当当1/3的交易量来自深圳,但深圳没有一家与之相匹配的电子商务企业。上海主要以一些外来(外资)电子商务平台入驻为主,义乌则以当地的草根电子商务企业为主,总体上并未产生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2)龙头企业与政府合作深度。从能公开获取的资料来看,北京、上海、深圳、首尔等地虽然有规模相对较大的电子商务企业存在,但与政府的合作不够深入。尽管义乌的龙头电子商务企业在规模上无法与大城市相比,但义乌政府非常重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与当地龙头企业的政企关系非常紧密。杭州在此项指标中表现最佳,杭州是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所在地,阿里巴巴间接带动杭州从事电子商务相关的就业超过100万人。2013年底,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已在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等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3.支撑层指标对比(1)信息化投入。从调研情况看,北京、上海、首尔等大都市信息化基础设施都很完备,杭州城市信息化发展程度目前与一线城市还有一定差距,义乌城市发展主要还是在商贸流通的硬件领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效果还不明显。(2)配套产业发展。近年来,杭州在物流、支付、信用建设等配套建设方面成效明显。上海、深圳、义乌等城市的产业链配套发展迅速,这主要从当地的物流园区建设、互联网金融的活跃度方面获取依据。相对而言,北京、首尔这两个首都的电子商务产业链配套建设则更多地从引导鼓励发展的宏观层面开展工作,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配套建设并不如其他城市发达。(3)高端专业人才充裕度。高端专业人才充裕度取决于该地区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对人才的吸引力等。以北京为例,北京有84所普通高校,其中有24所“211”高校,占比达28.57%,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30%,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上海、首尔在这项指标上与北京相近,深圳尽管在高校数量等方面处于劣势,但近年来通过人才引进、科研合作等方式,人才建设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尽管杭州、义乌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良好,但总体来看电子商务人才层次相对更偏重于运营型、后勤服务型人才,高端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需要加大力度。4.拓展层指标对比

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当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应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产生融合效应,达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远景目标。调研发现,首尔已推出了诸多智慧城市发展的具体举措且成效明显,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北京、上海、深圳处于第一梯队,杭州处于追赶阶段,义乌等城市则起步较晚。

综上分析,最终评价结果见表2。表2 相关城市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表现评分(5分制)续表三 促进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杭州未来电子商务产业生态体系的发展,应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在统筹设计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政府与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创新,系统地解决产业生态体系中的关键问题。(一)杭州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劣势剖析

杭州发展电子商务取得了阶段性领先,特别是电子商务服务业已经走在大多数城市的前列。但必须清楚地看到影响杭州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隐患,当前电子商务发展优势得益于政府支持、产业环境和市场经济等方面,但现有信息化、产业结构和高端人才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十分明显。

杭州有较为发达的服务业和消费品市场,在当前阶段适合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但随着信息技术设施和产业基础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必将进一步向其他领域拓展,其中制造业特别是工业品制造领域的空间十分巨大,而制造业是杭州的短板之一。这种需求的缺失,必将对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动力造成不足。与一线城市相比,杭州的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并没有优势,从长远来看,会影响杭州电子商务生态体系的优势构建。

最为关键的是,杭州不同于北京、上海等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高端人才的集聚相对困难,缺少产生电子商务新思想、新理念的土壤和氛围,很多高端人才的引进是暂时性或候鸟式的工作模式,这种状态必将影响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创新能力。(二)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对策建议1.探索创新电子商务扶持政策

杭州市政府在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扶持及政策创新氛围营造方面相对走在同类城市前列。政府应充分发挥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平台政策协同和政策创新的协调功能,通过示范城市和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发挥重点产业园区、新产业集聚地和电子商务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广泛地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二要通过地方规制设立的尝试,验证各类法规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国家设计电子商务法律环境和政策架构提供实践基础;三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政策创新,尤其是提炼总结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创新实践经验;四要探索开展政府主管部门在电子商务及其相关产业领域扶持政策的放权试点,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对部分适合由行业协会承担的扶持政策,将其管理职能交由行业协会承担履行。2.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杭州有着较好的传统制造业及商贸业基础,这为早期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作为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业最先进的城市,杭州市要充分引入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传统产业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传统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一是政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与现代传统产业相互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二是企业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即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3.整合资源优化电子商务人才结构

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构筑政策洼地,整合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资源,构建人才引进、培训、教育和研究体系,紧紧围绕电子商务交易服务、支撑服务、衍生服务在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开展人才工程建设,打造国内乃至全球电子商务产业的人才集聚地。一是成立“政府-高校-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联盟”,打造电子商务各级各类人才培训品牌。二是依托杭州市现有人才规划,制订电子商务高端人才专项计划,优化人才结构,打造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动力源。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种类规格与企业需求对接。四是建立电子商务领军人物和重点电子商务企业领导人“结对子”联系制度。4.推动政府与大企业实施战略合作

总结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成果,在电子商务领域引导更多的龙头企业与政府开展深度合作。一是建立定期联络工作机制,加强沟通联系,寻求合作发展机遇,搭建合作平台,实现共赢发展。二是建立“服务龙头企业网络站”,完善企业发展信息、政府信息发布共享。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奖励力度等。四是充分发挥阿里巴巴在推动城市形象塑造、高端要素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以及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金轲:《杭州全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杭州:党政刊》2015年第4期。

蔡强华:《打造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升级版》,《浙江经济》2014年第6期。

李征:《电子商务影响力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22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证据》,《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谢恩宏、石宇良:《我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和趋势》,《电子商务》2010年第10期。(责任编辑 方晨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