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是设计出来的:洛克菲勒送给年轻人的礼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14:09:55

点击下载

作者:东隅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幸运是设计出来的:洛克菲勒送给年轻人的礼物

幸运是设计出来的:洛克菲勒送给年轻人的礼物试读:

前言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这也许跟他的人生信条“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设计运气使自己成功”有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人生简历。

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里奇福德镇,父亲威廉·洛克菲勒是一个无牌游医。由于其父缺乏责任心,长年在外以药贩身份流浪,导致家庭生活艰难。母亲伊莱扎肩负起养家糊口的繁重任务,独自抚养五个子女。

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幼年时,洛克菲勒曾将自己捉到的小火鸡精心喂养,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给邻居,收取本息。

1855年,由于其父的原因不能继续上学,离7月16日高中毕业典礼只差两个月。洛克菲勒听从父亲建议,花了40美元在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克里夫兰分校读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课程。

1858年洛克菲勒以800美元的积蓄加上从父亲那里以一分利借来的1000美元同克拉克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主要经营农产品。他未参加南北战争,却在战争期间赚取丰厚利润,1862年公司利润达到17000美元。

1897年,从标准石油公司退休后,洛克菲勒专注于慈善事业。中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海外投资中独占鳌头。众所周知的是,北京协和医院及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鲜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约翰·洛克菲勒曾说:“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礼物。”出于对家族的责任感,年迈体衰的老洛克菲勒后来把这种人生观传递给了他唯一的儿子。劳伦斯也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赚钱的天赋,他的名下拥有15亿美元的资产,在《福布斯》全球587位亿万富翁中排名第377位。

2004年7月11日,坐拥亿万家财、在美国叱咤风云的劳伦斯·洛克菲勒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3代传人,尽管含着金钥匙出生,却绝不是一位纨绔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仅开了风险投资的先河,还为美国的环保及慈善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洛克菲勒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领略洛克菲勒思想的精髓,看是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他通过设计运气改变自己的人生,并最终成为一代大亨的。

第一章 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你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心中必须装着第二步

有目标才有希望

——洛克菲勒说:“没有想好最后一步,就永远不要迈出第一步。”

生活中有些人态度散漫,随便地找个工作,稀里糊涂地结了婚,漫不经心地过日子,心中没有一点进取心和愿望,却梦想着事情能像自己想象的一样美好。这样的人是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恩·约特女士在纽约新温斯顿饭店创办了“易职诊断处”,她是一位人生的指导者。她给那些对自己工作不满意的人提出意见,供他们参考。在跟朋友讨论失业的问题时,她这样说,这些人之所以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这些人找到内心的愿望和目标。这也是一位妻子应该协助丈夫的事情,帮助他找到生活的目标,然后他才能够明确地向这个目标前进。《婚姻指南》的作者赛门和伊瑟格琳,曾经指出快乐的婚姻建筑在共同的生活愿望的基础上,无论这个愿望是什么——一幢新房子,一个大家庭,或是去欧洲旅行一次……

书中写道:“关键是先制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生活的快乐、满足和趣味来自于对生活的设计、希望和梦想,来自于对生活中的胜利与失败、满足与失望的共同分享。”

住在堪萨斯州威基塔的威廉·葛理翰夫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威廉·葛理翰是威基塔威廉·葛理翰油料公司的负责人,公司的经济效益良好。小时候,威廉·葛理翰就已经懂得怎样从油料经营和投资中获取利润了,如今他和夫人玛丽拥有的人生财富令许多人羡慕不已:健康、富有、6个聪明的孩子、成功的事业、豪华的住宅,他们在未来的岁月可以尽情地享受这一切。

有一个朋友认识威廉·葛理翰很多年了,他向威廉请教成功的秘诀,威廉回答:“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努力实现。”

威廉·葛理翰和玛丽结婚不久,就开始做房屋不动产买卖,从中赚取一些佣金。他们租借一幢办公大楼废弃的一角作为办公室,玛丽在那里负责联络,威廉在外寻找生意。开始,并没有什么业务,这对新婚夫妇经常是食不果腹。

后来,终于出现了转机。他们开始自己购买房子再转手卖出,然后自己建造房子出售,他们的事业前景一片光明。就在这时,威廉却认为自己应该谋求更好的发展,因为他有充沛的精力。

威廉·葛理翰夫妇举行了几次家庭会议,后来他们选择了石油生意,这样威廉·葛理翰油料公司就正式成立了。这家公司对交易的机会和挑战性有强烈的渴望,所以作为成功的范例,经常被人们提及。但是威廉夫妇并不满足,他们还在谋求新的发展,并考虑进行国际投资。

当威廉夫妇为自己选择目标制订计划时,他们总会考虑到威廉受过的训练、拥有的素质和性情。玛丽告诉我,为了避免失去进取的精神,威廉总是在实现一项计划之时,马上去制订一个更有挑战性的计划。所以,他们的生活一直充满着挑战,也充满了由此而来的成就感。

威廉夫妇的成功就是一个证明,人生应该制订计划,依照计划行事,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一条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前行的动力,那么任何风向对它来说,都是逆风。谁能够不经瞄准而命中靶心呢?瞄准靶心的人可能会出现一点偏差,但是总比闭上眼睛盲目射击好得多吧。

如果你想让自己优异出众,你所做的就是激励自己找到生命的重心,制定生活的目标,并按计划去逐步实施。在没有确定最后一步之前,永远不要贸然迈出第一步。

成功对我们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成功意味着财富、名望或者权力、安全感,还是满意的工作、服务社会?成功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应该仔细考虑这些问题,找到成功对自己真实的意义,从而确定自己生命的目标!

创富要有计划性

——洛克菲勒说:“凡事都需要看得远一点。你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心中必须装着第二步——这几乎是我一生的经验。”

如果你准备外出旅行,你一定会先确定目的地,然后研究地图,确定行走的线路,制订旅行计划,包括第一天到哪里,第二天住哪家宾馆,然后才会出发。

许多人创富的欲望很强烈,天天想的就是创富发财;创富的目标也制定得非常明确,想赚几百万,想坐好车,想住好房,但他们最终却是一场空梦,100个人当中,大约只有两个人制定了达到创富目标所准备实施的创富规划,大多数人是随波逐流。其原因就是缺乏具体可行的创富规划。说得更加明确一点,就是缺乏实现创富目标的具体计划。

成功者的经验表明,只有当你事先做好规划,并且让你的规划帮助你发挥潜力和创意,你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你致富的梦想,达到创富的目标。洛克菲勒说:“凡事都需要看得远一点。你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心中必须装着第二步——这几乎是我一生的经验。”

那些没有规划的人,就如同没有航线图的航行者,不知身在何方,目的地在何处,即使非常忙碌,也不会有什么成效。现实与目标之间,有着较长的路程,并且这段路程往往充满了艰难和坎坷,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实现目标,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创富也是一样,我们需要将通向创富目标的路程分解成一个一个步骤,逐步完成。

制订规划实际上也就是制定行动纲领,它告诉你如何通向目标,就像路线图一样告诉你如何从A点到达B点。例如,如果你的目标是增加50%的生产量或销售量,你就必须规定每天每月所必须达到的数量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例如,每天打电话给5位新的潜在客户;再如你想在年底前修3门新课程,那么必须事先规划,否则你可能排不出时间去上任何课程。

一般来说,在制订创富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你的目标是什么?2.对于你自己以及影响目标实现的一切事物,你有何了解?3.你拥有什么样的物质条件来实现你的目标?4.你计划运用怎样的人力、物力来实现你的目标?

要把每个目标都当成是某一天的第一任务,全力以赴地去完成。然后对本年度或一个月来各个目标的执行情况一一检查,凡是能够顺利完成的目标加以保留,否则便取消或更改。

另外,一个没有期限的梦想或是目标,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有些人设立过很多的目标,但是,却很少实现,原因有以下几点。1.不合理。2.没有期限。3.缺乏详细的计划。4.没有天天衡量进度。

这种计划是注定要失败的。即使偶尔取得成功,也是侥幸得来的运气。千万不要靠运气生活,你一定要靠目标和计划生活,这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每一个成功者都有明确的目标,也都有伟大的梦想,同时他们都具有具体可达成的计划和期限。

下面,我们就说一下目标的具体规划。

1.一年之中,也许你有10个、20个目标,也许只有七八个,不管这些目标能不能实现,把它全部写下来;从全部目标中选出4个最重要、最想在今年达成的目标,再选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作为核心目标。

所谓核心目标,就是你在今年最想实现的目标,假如今年只能够完成一个目标,就选那一个;选出核心目标之后,再把其他3个依照优先顺序排列;当你完成这些步骤时,你已经有4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而且是依照优先顺序来排列的。有90%的人设立目标,可是他们没有排定优先顺序,因此他的时间管理不当,经常在同一个时间,做非常多的事情,而且效率不高。

2.列出优先顺序后,下一步是要定出具体的完成期限。每一个目标都需要具体的完成期限,然后再把每一个期限分割出每一个月的工作。如果你7月份要达成核心目标,在1月份要完成哪些事情,在2月份要完成哪些事情,等等。

这样的规划方式,会让你的生活更有系统、更有组织;你会感觉凡事更轻松,能够事半功倍;达到目标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如果你从来没有设定过任何目标,你可以从这个礼拜开始设立,先列出这个礼拜要完成的目标,依照优先顺序排列,选出最重要的目标。从今天开始就制订一个计划,然后向这个目标前进。

低姿态的人走得更远

——洛克菲勒说:“越是成熟的稻子,越是低垂稻穗。”

西奥多·罗斯福刚刚就任总统时曾说过,他对自己决策正确率的最大希望是75%。伟大如罗斯福这样的世纪伟人才这个比率,我们一般人又该是多少?

要是你有55%的正确率,你就可以到华尔街证券市场,每天能赚100万美元。要是你没有这55%的正确率的话,就不要肯定别人总是错误的了。无论用哪种方式指责对方,哪怕是一个眼神、一种语气、一个手势,或直接说他错了,都会产生同样的后果。你让他的智慧、他的判断力、他的骄傲和自尊都受到了打击,他不会认同你的。你不但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他还会反击你。即使你用了柏拉图或康德的哲学逻辑来巧妙地指责他也没用,因为这毕竟让他受到了伤害。

谈话的时候永远不要出现这样的字眼儿:“那么,你来看我是怎么做的。”这样的话简直犯了大忌,你这样表达,无异于在说:“我比你强,我能让你明白一件事。我可以改变你的想法。”

面对这样一种挑战的姿态,肯定是会起争执的,而且很快,快到不等你继续,他已经准备好反击了。所以,要改变别人的主意真是不容易,哪怕是用最温和的方式,也都是非常困难的。而用上面那些方式说话只会令事情更难办。

要是你真的想要证明一个问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要让教导看起来不像教导,就要让对方有这样一种感觉:他的错误只是由于他忘记和忽略了而已。承认是自己的错误就能避免争论,而且还能使对方变得跟你一样宽容,可能他也会承认自己是错误的。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就算对方觉得我们有些傻,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指出来,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早在300年前,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就说过:“谁也不可能教会别人什么事,只能帮助他学会什么事。”19世纪英国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也说过类似的话,他对自己的儿子说:“要是有可能的话,你比别人聪明是最好不过的事了,但不要把你比别人聪明这件事在别人面前显摆出来。”苏格拉底在雅典也经常教育他的弟子:“我只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一无所知。”

我没法期望自己比苏格拉底还聪明,所以,我不应该指责别人的错误。当别人说了什么话——你认为是错误的话,也许你可以这样说:“是这样子的。我有别的想法,当然我有可能是错误的。通常我也会犯这样的错误,要是我真的不小心搞错的话,我希望你能帮我改过来,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用这样一种说话方式结果就会好很多。任何情况下,没有人会对“我有可能是错误的,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样的话表示反感。有一位先生名叫哈尔德·林克,他是道奇汽车在蒙大拿州比林斯的代理商,就曾使用过这个规则。汽车推销行业竞争压力很大,这影响了他的心情,以至于经常对顾客的抱怨很冷漠,有时候还会与他们发生冲突,这又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意。哈尔德·林克说:“我慢慢发现了事情的不妙,我开始尝试用另一种方法与客户交流。我对顾客说:‘真抱歉,我们也有错误。对于您的车,我们可能确实也有不对的地方,请您及时给我们反映吧。’这样一来顾客的语气就不那么强硬了。等他平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彼此就可以客观理性地交流了,问题就好解决多了,许多顾客对我的这种态度还表示感谢呢。我曾遇到两个顾客,他们还因此推荐自己的朋友来买车呢。现在生意竞争得这么厉害,我们就需要这样为我们介绍客户的顾客。现在我完全相信,尊重顾客所有的意见,并使用巧妙的手段来处理问题,这对于自己的成功是非常有益的。”

不可否认,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许你会觉得他在装傻,但是他成功了,取得了客户的信任。你也可以试着放低姿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制订长远的人生计划

——洛克菲勒说:“做事不抢时间,不求多,稳稳当当地做,就能做许多事情,这有多好!”

尼克·亚历山大从小在一所孤儿院里长大,那里的伙食粗劣,孩子们在那里总是吃不饱,就是在饿肚子的时候也要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

尼克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上大学。小尼克非常聪明,可以说是一个神童,他14岁中学毕业之后,就来到社会上谋生。开始,他在一家裁缝店里做缝衣匠,他在那里工作了14年。后来,裁缝店加入了工会,他们的工资提高了,工作时间也缩短了。让尼克感到幸运的是,他的妻子愿意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一切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他们结婚后不久,裁缝店开始裁减人员,这对年轻的夫妇不得不自己去闯天下了。

他们想办法筹集资金,他的太太丽莎还为此卖掉了自己的订婚戒指,最后,他们在宾夕法尼亚州亚顿市开了一家亚历山大房地产公司。公司成立后,生意十分兴隆。这时,丽莎决定让尼克上大学。在尼克36岁那年,取得了学位,这是他人生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同时也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尼克获得学位后,帮助自己的太太继续做房地产生意。他们又有了新的愿望——在海滨建造一所新房子。不久,他们就实现了这个目标。

他们是否贪图享乐,停下来休息了呢?没有!因为他们要为女儿的教育做好足够的准备。于是他们把房子改成公寓出租,他们一心一意要实现这个目标,最后孩子上大学的费用终于有了保障。

目前,亚历山大夫妇在为自己的退休保险金努力奋斗。尼克单独主持事业,丽莎在家照顾生活。亚历山大夫妇的生活是忙碌的,同时也是幸福的。

萧伯纳曾说:“我厌恶所谓的成功,因为这样的成功意味着再也没有事情可以做了,就好像是一只雄蜘蛛,完成了受精,只有等待着被雌蜘蛛杀死。我的目标永远在前面,而不是后面,所以要不断地进步,向前看。”

许多人的一生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生活单调、醉生梦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相反,那些在人生中有明确目标的人,就是在警觉地等待着机会,一旦机会出现,他们紧紧地抓住它,获得很多收获。

如果要制订长远的计划,最好是把五年作为一个阶段,这样便于管理和实现。

一位太太说:“我希望我的丈夫永远不要感到满足,不要停下他进取的步伐。我们这五年的生活中,每年都会为一个目标去努力——首先是他的学位,其次是进修课,然后是谋取一个自由投稿的工作,现在则是他的事业。如果有一天他对我说,他已经满足了,那么我们的蜜月也就结束了。”“无论你做什么,只要牢牢记住自己最终的目的,就会获得无穷的动力向前进。”实现一个目标之后,马上再为自己订立一个新的目标,这就是成功的要诀。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

在坚持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

——洛克菲勒说:“参与高尔夫比赛,你需要一杆一杆地打下去,你每打出一杆的目的,就是离球洞越近越好,直到把球打进。”克里蒙·史东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美国的商业巨子之一,被称为“保险业怪才”。史东幼年丧父,靠母亲替人缝衣服维持生活。为补贴家用,他很小就出去贩卖报纸了。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饭馆叫卖报纸,被赶了出来。他乘餐馆老板不备,又溜了进去。气恼的餐馆老板一脚把他踢了出去,可是史东只是揉了揉屁股,手里拿着更多的报纸,又一次溜进餐馆。那些客人见到他这种勇气,终于劝老板不要再撵他,并纷纷买他的报纸。史东的屁股被踢痛了,但他的口袋里却装满了钱。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史东就是这样的人。史东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试着去推销保险了。他来到一栋大楼前,当年贩卖报纸时的情况又出现在他眼前,他一边发抖,一边安慰自己:“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而可能有大的收获,那就去做。马上就做!”他走进大楼,如果他被踢出来,他准备像当年卖报纸被踢出餐馆一样,再试着进去。他没有被踢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他的脑海里一直想着:“马上就做!”每一次走出一间办公室而没有收获的话,他就担心到下一间办公室会碰钉子。不过,他毫不迟疑地强迫自己走进下一间办公室。他发现,迅速冲进下一间办公室,就没有时间感到害怕而放弃。那天,有两个人向他买了保险。就推销数量来说,他是失败的,但在了解他自己和推销术方面,他有了极大的收获。第二天,他卖出了4份保险。第三天,6份,他的事业开始了。20岁的时候,史东自己设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保险经纪社。开业的第一天,他就在繁华的大街上推销出了54份保险。有一天,他有个令人几乎不敢相信的纪录,122份。以一天8小时计算,每4分钟就成交一份。1938年底,克里蒙·史东成了一名百万富翁。他说成功的诀窍是由于一个叫作“肯定人生观”的东西。他还说:“如果你以坚定的、乐观的态度面对艰苦,你反而能从其中找到好处。”

事业取得成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战胜失败的过程。因为任何一项事业要取得相当的成就,都会遇到困难,难免要犯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例如,在工作上想搞改革,越革新矛盾越突出;学识上想有所创新,越深入难度越大;技术想有所突破,越攀登险阻越多。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说:“世人何尝知道,在那些科学研究工作者头脑里的思想和理论当中,有多少被他自己严格地批判、非难地考察,而默默地隐蔽地扼杀了。就是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得以实现的建议、希望、愿望以及初步的结论,也达不到十分之一。”这就是说,世界上一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成功与失败的比率是1:10。至于一般人与这个比率相比当然要低得多。因此,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能不能经受住错误和失败的严峻考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姚莉·路易斯是佛罗桃尔罐头制品厂的创办人。她的工厂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丘因谷,拥有3间大厂房,其中一间占地67英亩。她的成功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环境对她的直接或间接的助力,但我们仍强调她的主观努力,因为这是她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她的家庭环境并不是很好。父亲是个小唱片店的店主,收入还不够保证他的子女吃得好,穿得暖,以及送他们上学。她在15岁那年,嫁给了一个粗鄙的杂货商人。正因为这些不幸的遭遇,使她有了改变境遇的雄心。

我们假如细心研究一下那些艰苦出身的伟人的成功之路,便可以发现,他们的成功包含着许多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

在主观方面,他们对生活有着极大的不满,渴望对艰苦的生活加以改善,这种不满的情绪,便成了他们改造环境的原动力。他们对于知识有一种如饥似渴的追求欲。像高尔基那样,他宁愿被人家拉到广场上狠狠鞭打一顿,以换取一个钟头的空闲时间来读书;安徒生是个至老也苦学不倦的大孩子,他认为学习新的知识比积蓄金钱更为有用,虽然获得盛誉,仍旧勤学不辍。

他们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实际的经验,我们知道,书本的知识全是来自实际的生活经验。在未有建筑学之前,人们已经晓得用木、用砖、用石头建筑房屋了。在未有艺术理论之前,人们已经懂得在石头上刻出美丽的图画,已经懂得唱动听的歌曲,已经可以跳动人的舞蹈。在未有农业学以前,人们已经晓得用犁、用锄来耕种土地。在未有药物学以前,人们已经懂得用草药来治病了。这些宝贵的生活知识用文字总结出来,便变得更具体、更系统,而且还有后人不断去改正它、丰富它、发展它。

那些在艰苦中奋斗出来的人,因为先接触实际生活,有了经验然后去进修理论,就会触类旁通,这是那些艰苦奋斗的人之所以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理想需要用一生去实现

——洛克菲勒说:“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没有什么比人更了不起的了,这要看你为你的同胞和国家做了什么。”

有一则很经典的故事。有一个英国教师叫布罗迪。有一天,他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作文簿。他努力地搜索记忆,发现这是自己20多年前所教过的一个班31个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布罗迪本来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国空袭伦敦时被炸飞了,出乎他意料的是,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25年。看到这些作文簿时,布罗迪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他随手翻了几本,很快就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梦想迷住了。其中有一个叫彼得的学生说,他长大后要当海军大臣,因为他擅长游泳;另一个学生说,他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法国25个城市的名字;还有一个叫戴维的盲学生,他认为自己将来一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总之,31个学生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五彩缤纷的未来。布罗迪再一次认真地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把这些作文重新发到那些学生们的手中,让他们看看自己是否实现了25年前的梦想。于是,他找到当地的一家报社,请求报社为他发一则启事。报社人员很快就答应了他的请求,立即发了一则启事。没过几天,书信从四面八方来到布罗迪的手里。他们中间有学者、有商人、有政府官员,但更多的是普通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自己当年写的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过了一段时间后,布罗迪意外地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那个叫戴维的学生就是我,我很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我写下自己的梦想的那一刻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并且一直为实现那个梦想而努力。25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当初的那个梦想。现在,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实现你的梦想。”

其他30位同学都将自己儿时的梦想丢弃在了某个角落,而布伦克特却始终牢记着自己的梦想,并一直向着梦想而努力,25年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内阁教育大臣。然而,我们更多的人像那30位同学,儿时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梦想,比如,我长大后一定要当作家,我长大后一定要当画家,我长大后一定要当空军……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梦想却被时间冲刷得支离破碎。

很多人之所以一生碌碌无为,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梦想丢弃在年少时。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遗忘是梦想最大的天敌。不管儿时的梦想有多么绚丽多彩,如果你不将它牢记在心里,那么时间也会褪去它原来的颜色。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的梦想,等到垂垂老矣时才突然发现,梦想已被自己丢在青春年少时。

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创办微软公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坚持不懈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曾说:“我小时候的一个梦想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这个梦想并不是说要挣多少钱,建立多么伟大的一家公司,我只是梦想有这么一个非常出色的工具。实现这一个目标已经走完一半的历程,当然这是要做一生的工作。我希望我最终结束工作的时候能够完全实现这个梦想。”我们一起来看看比尔·盖茨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湖滨中学上学时,比尔·盖茨第一次见到计算机。见到计算机的第一眼起,比尔就对它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后来,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比尔·盖茨对计算机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对实际应用程序大感兴趣。因此,比尔·盖茨只要一有机会就想办法接近计算机。然而,当时的计算机太稀少了,比尔·盖茨想尽办法也只能偶尔接触一下计算机。在这种情况下,比尔·盖茨便暗自下定决定:“我以后一定要让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用上电脑。”在梦想的驱使下,比尔·盖茨为了能接触到计算机,便和保罗·艾伦一起去一家公司打工。比尔·盖茨由于捣蛋,破坏了计算机的安全系统,给公司带来了损失。结果,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都受到了严重的批评。受尽委屈的比尔·盖茨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继续朝着梦想勇敢前进。在他们的努力下,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研制的软件使计算机进入了全新的实用领域,计算机得到了迅速而普遍的推广,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由美国西北部蔓延到了全美国。人们争相购买这种计算机。没过多久,计算机热潮席卷了全世界。比尔·盖茨在兴奋之余,看到了计算机的前景。于是便做出人生中的最重要的决定:从哈佛退学,创办一家自己的软件公司。然而,比尔·盖茨的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不管他们怎么反对,比尔·盖茨依然坚信自己的选择。就这样,比尔·盖茨创办了微软公司。创办微软公司只是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开始,比尔·盖茨深知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可能要花费一生的时间。因此,为了使公司能够发展壮大,比尔·盖茨带领员工一步一步地在IT领域前行。迄今为止,比尔·盖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比尔·盖茨儿时的梦想:让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用上电脑。在某些人看来,也许认为比尔·盖茨的想法荒谬可笑。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荒谬可笑的想法促使比尔·盖茨奋勇前进,即使遇到挫折,也勇往直前。更难能可贵的是,比尔·盖茨几乎花费了自己一生的时间来实现这个梦想。这正是他的成功之处。

比尔·盖茨告诫年轻人:理想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用一生去实现,别把梦想丢在年少时。所以,年轻人一旦有了理想,应该时刻将理想牢记在心中,并用它时刻提醒自己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第二章 享受工作,进行有建设性的争吵——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

找一份适合你的工作

——洛克菲勒说:“我从未尝过失业的滋味,这并非我运气,而在于我从不把工作视为毫无乐趣的苦役,并能从工作中找到无限的快。”

以下内容,是为那些还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的年轻人而写的。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请仔细阅读,因为,它将会对你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能会决定和改变你的一生,将会对你未来的幸福、收入和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项决定,也许可以成就你,也可能会毁掉你。它到底是什么呢?

你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谋生?做一个农民、邮差、科学家、森林管理员、速记员、兽医、大学教授,或是干脆摆一个小吃摊?

在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时,大多数人都像在赌博。哈瑞·爱默生·福斯狄克在他的《透视的力量》一书中说:“每一个男孩在面临如何度过假期的选择时,都是一个赌徒。他是用自己的青春做赌注。”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降低各种选择的赌博性呢?首先,要努力寻找自己喜欢从事的工作。

轮胎制造商古里奇公司的董事长是大卫·古里奇,当有人问他:“一个人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说:“热爱你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的工作时,即使工作再苦再累,你也觉得像玩游戏时一样兴致勃勃。”

在这方面,爱迪生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这位没上几天学的报童,后来却促进了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几乎每天,他都在实验室认认真真地工作18个小时,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在那里。可他从来不觉得辛苦,他说:“我从未虚度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快乐的。”

有这样对工作的激情,难怪他能取得这样重大的成就!查理斯·史兹韦伯也曾说过:“每个从事着自己所热爱的工作的人,都终会取得成功。”找一份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也许对此你有些茫然,什么样的工作才是自己所热爱的呢?

现任美国家庭产品公司工业关系副总裁的卡尔夫人,曾经为杜邦公司雇用过数千名员工。她说:“从我的观点看,世上最大的悲剧就是,太多的年轻人从来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想想看,一个人在工作中除了赚到薪水,其他一无所获,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也是如此,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不了解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一开始时雄心勃勃,有着许多梦想;但是,若在30岁之后依然一事无成,就会变得沮丧、颓废,甚至对生活漠不关心。

而且,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也很重要。霍金斯医院的雷蒙教授曾配合几家保险公司进行了一项有关长寿的调查,在影响寿命的众多因素中,他将“适合的职业”放在了首位。苏格兰哲学家卡莱尔也曾说过:“祝福那些找到心爱工作的人,他们已经不需要别人的祝福了。”

在招聘人才方面,索柯尼石油公司的人事经理保罗·波恩顿非常有经验。在过去的20年中,保罗曾面试过75000名应聘者,他还出版过一本叫作《获得好工作的6种方法》的书。

朋友问他:“现在的年轻人在求职时,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他说,“这多让人惊讶啊,你想想看,他们宁可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购买一件穿几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却不愿多动心思考虑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这多奇怪啊,要知道,一个人从事的工作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和幸福啊。”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也许,我们可以咨询一下“职业指导”。但请注意,他们可能会帮到你,也可能会害了你,这完全取决于职业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这个有着光明前景的新兴行业,才刚刚起步,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

在这些职业咨询机构,你可以接受职业测验并获得他们的指导意见。但请记住,最终作出选择的应该是你,而且只能是你。职业辅导员的建议并非绝对正确,他们彼此之间的意见也常常发生冲突,有时甚至会出现荒唐的错误。

有一次,一名职业辅导员建议一个学生去做一名作家,理由是她的词汇量丰富。这也太可笑了吧,当一名作家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要想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充分传达给读者,仅有丰富的词汇远远不够,它更需要思想、经验和激情。如果这个女孩接受了这个辅导员的建议,结果只会是:一个极有天分的速记员,变成了一个沮丧的准作家。

我必须再次强调,那些职业辅导专家包括成功人士在内,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因此,你应该多找几家咨询,然后用常识来判断他们的意见。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有点奇怪,为什么我总是说这些让人担心的话题呢?但是,如果你知道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忧虑和沮丧都与不合适的工作有关,你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如果你不信,可以向你的父亲、邻居和老板咨询一番。著名的学者约翰·米勒曾说过:“工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是‘社会最大的损失之一’。”我想,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也许正是那些对自己的日常工作极为厌恶,把工作当成毫无乐趣的苦役的“产业工人”。

选你所爱的工作,爱你所选的工作

——洛克菲勒说:“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职场并不了解,他们凭一时的兴趣走进了一家公司工作。然而,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这份工作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神圣。于是,便整天抱怨自己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工作也枯燥、乏味,薪水仅仅够维持生活。他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天都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终于忍无可忍时,他们便三天两头地换工作,理由当然是“我不喜欢,干得没劲”。

如今,大学毕业生频繁换工作这一现象非常普遍。虽然每个毕业生都想找自己喜欢且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可是,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受到机遇的青睐等因素限制,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很多年轻人为了养活自己,凭着一时的冲动便去上班了。如此一来,抱怨就在所难免了。其实,抱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于事无补,不如从这份工作中找到乐趣,爱自己所选的工作。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萨姆尔·沃克莱刚从事旋车工,他很讨厌这份工作。每天只要一望见那满满的一车螺丝钉,他的眉头就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忧伤地想道:“螺丝钉!螺丝钉!螺丝钉……自己的这一生是否都要消磨在旋钉子这件琐事上?哎!凭我的能力,我什么工作不能做,为什么偏偏要做旋钉子的工作呢?就算我努力地把这一车螺丝钉旋完,但旋完后,马上又会有同样的一堆钉子出现在我眼前,我又要不停地旋。旋啊,旋啊……每天都这样重复地旋,何时才是一个头啊!”不管怎么想,萨姆尔·沃克莱都想不通。荷维德在第二架旋车上工作,他见到萨姆尔·沃克莱那忧郁的神情后,深有同感,他也很厌倦这份工作。于是,便说道:“我跟你一样十分讨厌这份工作,可是,能怎么办呢?去找领导说:‘让我们做这种简单机械的体力工作简直就是大材小用,申请得到另外一份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不用想就知道领导听到这些话,一定会看不起我们。或者,我们索性辞职不干了,重新去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可是,这毕竟是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工作啊!我们怎么能轻易放弃呢?”萨姆尔·沃克莱听了很苦恼地问道:“难道我们就找不出别的什么方法来改变这种讨厌的工作吗?不,肯定不可能,一定会有办法的,只要我们肯动脑子去思考。”就在这时,萨姆尔脑海中突然涌现出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把这种单调无味的工作转变成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把它变成一种游戏,那么工作起来就会感到很快乐了。于是,他立即说道:“荷维德,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吧!你在你的旋机上磨钉子。然后,我再把它们旋成一定的尺寸。我们现在就来比一比,看谁做得快。过一会儿,如果你磨钉子磨烦了,那么我们再换着做。”荷维德虽然不知道原因,但他也觉得这样做肯定很有趣。于是,便同意了。因此,两个人的比赛便开始了。果然,工作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烦闷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明显得到提高。没过多久,领导便给他们调换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后来,年轻的萨姆尔·沃克莱便成了鲍尔文火车制造厂的厂长。

面对自己讨厌的工作,萨姆尔·沃克莱与现在年轻人的做法完全不一样,他并没有紧紧地咬着牙根,就如受酷刑一样去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没有选择放弃这份枯燥乏味的工作,而是巧妙地把工作当成了一种游戏,并且饶有兴趣地做了起来。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后来成为鲍尔文火车制造厂的厂长。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上面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在职场中,当我们无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得不去做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时,其实,我们可以像萨姆尔·沃克莱一样,在工作中寻找“罗曼蒂克”。

微软精英李开复说:“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毫无疑问,李开复的观点与上面的故事所阐述的道理不谋而合,而“爱你所选”则来自于李开复的成长经验,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上大学时,李开复是一个内向、羞涩、恐惧的学生,他不喜欢跟人沟通,更不喜欢进行任何演讲。在一次暑假打工中,李开复为宾夕法尼亚州60个最聪明的高中生教授计算机课程。他一直认为自己教得非常成功,可是,在暑假结束时,他却意外地发现许多学生都认为他的课程太枯燥了,学生们一点学习兴趣也没有。那一刻,李开复才发现自己的演讲力与沟通力是如此地差,同时,他也明白自己根本不适合当老师。可是,可以不当老师,但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与人沟通啊。就在这时,李开复想起了哲学家伯里克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有思想,但是不能表达的人,如同自己没有思想。”刹那间,李开复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他忍无可忍,终于决定突破自己的瓶颈,直击软肋。于是,李开复便向系里一些知名的教授请教: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演讲者?有的劝道:“不要做你没有兴趣的演讲。”有的有针对性地建议:“如果你害怕,就看坐在最远处的观众的头顶,因为他们分不清你在看哪里。”……李开复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便立即实行起来。然而,理论与实践总有很长的距离。尽管如此,他仍然不怕困难,争取各种演讲的机会,努力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当他反复练习一段时间后,他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慢慢地,李开复喜欢上了演讲。如今,他常常去各大高校演讲,每年至少25场。面对那一双双热切的眼神时,李开复热情洋溢地为他们解惑。那一刻,他知道当年那个羞涩的自己已不复存在。

李开复能够在大学生中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离不开他的演讲口才。倘若他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他肯定不能为大学生解惑,不能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更不能赢得他们的信服。而他演讲成功是因为他战胜了自己,成功地培养了演讲兴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你们无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时,不妨认清现实,爱自己所选。假如我们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而频繁地换工作,那么我们就会在频繁跳槽中荒废大好时光。所以,就现实而论,我们应该理智一些,努力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找到乐趣,慢慢去适应它,并认清这份工作的优点,最终喜欢上这份工作,并乐此不疲地进行工作,从而在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就。

因此,我们不必拘泥于兴趣,而去生硬地衡量工作。“爱你所选,努力地去培养兴趣。”这样,我们就很可能从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中找到乐趣。

在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里,有的人“爱一行,干一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有的人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能够改变自己。在不能找到自己所爱的工作时,不妨认清现实,爱自己所选的工作。

强大的责任感

——洛克菲勒说:“没有一件事像个人的责任感一样,可以激发并强化做事的能力。”“美国文明之父”爱默生曾说过:“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处于最高的位置。”

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农民有“种好田、多打粮”的责任,员工有“讲技术、创效率”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除了对社会、工作的责任,我们还要有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里根11岁那一年,在一次课间玩耍时,跟几个同学一起踢足球。不料,只听见“砰”的一声,足球打碎了一位老师家里的窗户。那位老师非常生气,要求里根赔偿12.5美元。一个小学生哪有这么多钱。因此,里根只好哭丧着脸,回到家中,寻求父亲的帮助。父亲听了,很慈祥地说道:“你打碎了老师家的玻璃,是应该赔偿人家。”“可是,我没钱怎么赔偿啊?”里根快哭出声来。父亲说道:“没关系,你没有钱,我可以借给你。不过,你必须在短时间内把这些钱还给我!你自己做的事必须自己负责。”就这样,里根借父亲的钱赔偿了老师家里的窗户。后来,为了还清父亲12.5美元的债务,他利用业余时间去餐厅打工,在回家的路上,他还捡一些废品来卖。通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凑够了12.5美元。对于一个11岁的男孩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但里根依然通过自己的双手弥补了自己的过错。在攒钱的这个过程中,里根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责任心。

里根长大后能成为总统,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责任感。假如里根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那么谁也不放心将一个泱泱大国交给他打理。而他的这种责任感正是源于父亲小时候对他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比尔·盖茨深有同感,他经常对微软员工说:“一个员工可以不伟大,但是不能没有责任心。”这也是微软之所以能称霸全球的核心理念。所以,他们在招聘员工时,非常注重员工的责任心。有一次,微软公司招聘一位高级管理人员,破格采取了另一种面试方法。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他们有的管理经验丰富,有的精明干练,有的足智多谋。可是,他们一个也没有面试成功。其实,微软公司这次招聘只有一道面试题,那就是要求面试者谈谈对责任的理解。然而,如此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一批又一批面试者,一个也没有被录取。面试者都疑惑不解,便问面试官鲍尔默:“这是为什么?”鲍尔默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们也很遗憾,我们虽然非常欣赏各位的才华,你们分析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语言简洁畅达,令我们感到很满意。但是,我们这次面试不是一道题,而是两道题,遗憾的是,另外的一道你们都没有回答。”所有面试者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说道:“还有一道题?”“对,还有一道题。你们看到躺在门边的那个笤帚了吗?你们有的人从上面跨过去,有的甚至往旁边踢了一下,有的甚至还踩了它一脚,但没有一个人将它扶起来。”大家听了鲍尔默的话,齐刷刷地望向门边的那个笤帚。过了一会儿,鲍尔默又说道:“对责任的深刻理解远不如做一件有责任的小事,后者更能显现出你的责任感。”

一个人的责任感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往往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中。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不愿负责任,那么又怎么能担当大事呢?上面的面试题正是以小见大,通过观察一个人是否对小事负责的态度来测试他的责任感。

微软公司正是将责任感作为核心理念,所以,微软的每一位员工才能将“让人人用上最优秀的软件”作为自己的责任,并深信自己一定能肩负这个崇高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个使命,微软的每一位员工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最大限度地付出自己的心血与热情。

其实,任何一家公司都十分注重员工是否拥有责任心。因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员工是不会成为优秀员工的,更不可能为公司创造价值。

责任心是一个员工立足职场的根本,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与义务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即使你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职员,但只要你努力地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出色,尽职尽责,那么你就是老板最需要的员工,最终会得到老板的重视。《蜘蛛侠》中有一句话,“能力多大,责任有多大”。而我要说,“责任多大,能力有多大”。任何时候,你都不要吝啬说:“这是我该负的责任!”且应进一步把这句话作为一种对待事情的习惯用语,无论对家人、对工作、对社会都应如此。由于强大的责任感,你将更加成熟。在别人眼里,“负责”将会成为你的一个特征词,成为你“个人魅力”里的一个重要部分。

洛克菲勒说过:“没有一件事像个人的责任感一样,可以激发并强化做事的能力。”当你拥有了更多的职责,并且很好地完成了它时,你就奠定了不断攀登的台阶;当你拥有了“负责”的砥砺,得到了负更多责任的能力与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时,你将可能成为承担更大责任的人。

薪水是次要的

——洛克菲勒说:“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因此成为什么。”

进入职场中,我们很多年轻人都抱着为老板打工的心态来工作,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在为薪水而工作,为别人而工作,为公司而加班,为领导而拼命。如果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就大错特错了。抱着这种心态工作,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

其实,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因此成为什么。只要对自己的工作目的有了这一正确的认识,我们就会明白为自己工作的道理,就能以饱满的热情去努力工作,就能真正地用心做事,就能为公司创造价值。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明明是为公司创造价值,为什么是为自己工作?”因为我们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变成了一个有用之人。

是的,没有人能给我们能力,也没有人能抢走我们的能力。一旦我们拥有了某种能力,它将忠实地伴随我们度过一生,不离不弃。

微软精英张亚勤之所以开创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开始就正确认识到了工作的目的,懂得为自己工作的道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1989年,23岁的张亚勤获得了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比克赫尔茨教授的推荐下,张亚勤进入了一家研究院。这是张亚勤的第一份工作,张亚勤很珍惜这次机会,认为自己只要辛苦付出、多想多干,总会收获成果。毕竟,论文和产品是最好的申请专利。因此,他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每半个月就把研究报告和成果交给领导。工作三个月后,张亚勤在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当他很兴奋地把自己辛苦做出来的东西交给领导时,领导翻了翻,就让他回去等消息。过了几天,张亚勤被领导请进了办公室。这位领导看上去精明能干,说话不紧不慢。他首先客气地问张亚勤在研究院工作如何,是否适应工作环境。寒暄了好一阵,他才慢悠悠地把张亚勤的研究报告拿出来,称赞道:“亚勤,你的研究很精彩,报告也做得非常漂亮!”张亚勤本想谦虚地说点什么。没想到,领导却话锋一转说道:“可是,你能不能慢点呢?”张亚勤不明所以,瞪大眼睛望着领导。领导接着解释道:“你现在的工作效率给其他同事太大压力了,已经有人向我反映因为你的原因,自己被分派的工作太多,有点承受不起。”张亚勤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埋头工作,丝毫没有注意到同事们的感受。他更不知道这里的同事都很闲散,跟他的拼命工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无形中,给他人带来了压力。张亚勤已记不清自己是怎么从领导的办公室走出来的。在后来的工作中,他总是带着几分无奈。尽管如此,他深知为自己工作的道理,需要借助公司这个平台来成就自己。因此,他并没有因为心理的不快离开这家研究院。选择留下来的张亚勤并没有被同化,他一如既往快马加鞭地搞研究,自己给自己订立了一个研究计划,圈定了一系列项目课题,一个接一个地往下做,只是大大降低了报告的频率。

假如张亚勤对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也认为自己是为老板或者领导而工作,那么不需要他人提醒,早已经被其他同事同化了。那么,昔日的神童也许就被淹没了,我们今天也不会知道世间有一个叫张亚勤的人。

因此,张亚勤基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年轻人要更多地学会为自己工作,不要等着别人安排工作给你,也不要老算计自己这么努力,是不是让公司太占便宜,自己太吃亏了。要记得你的一切努力,都会在未来得到公正的回报。”

是的,当我们提高了工作能力,那么不管在哪家公司,我们都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说出的话才有分量。

所以,静下心来,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吧!学会为自己工作,在认真工作的过程中,你会学到很多别人学不到的东西,体会到很多别人体会不到的乐趣。而它们将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不断寻找最好的方法

——洛克菲勒说:“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找到一种最好的方法。”

某跨国公司的标语牌写着这样一段话:“假如你有智慧,请你贡献智慧;假如你没有智慧,请你贡献汗水;假如你两样都不贡献,请你离开公司。”事实上,成大事者和平庸之人的本质区别,就是能否理性对待困难,能否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工作中遇到问题,假如你只是在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自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假如你善于带着思考做事,开动脑筋,你就会收获更多。

同样一项工作任务,有的员工可以非常轻松地完成,而有的员工还没有开始就时不时地出现一些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个人能力高低,还在于有没有用心工作,用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更好的成果。夏洛特和露西同时受雇于一家餐馆,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店员干起。可不久夏洛特就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而露西却像被人遗忘了似的,还是一个普通服务生。她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做服务生的时候,夏洛特与露西每天接待的顾客相差不多。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夏洛特总是比露西多赚百十来元钱,而且一直都是如此。原来,每当有顾客上门的时候,露西总是微笑着迎上前,盛一碗汤,问道:“加不加鸡蛋?”客人说加,露西就给客人加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人,露西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几乎各占一半。夏洛特也是微笑着迎上前,盛上一碗汤,问道:“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客人笑着说:“加一个。”再进来一个顾客,同样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人说加两个,不爱吃的人就说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就这样,一天下来,夏洛特的业绩自然要比露西好一些。

在工作过程中,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善用大脑工作的员工往往工作绩效更为出众,自然也更受企业欢迎。

一般来说,企业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员工,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能力、性格也是千差万别。经过长时间观察,心理学家将员工分为以下三类。

1.机械型员工。

有一做一,机械地按领导的具体指示一步步做事。面对这样的员工,就如同面对一台机器,领导要将工作步骤像写程序一样,详细地布置给他,否则他很难顺利完成任务。

2.智能型员工。

这类员工会主动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于工作中,以此弥补领导在专业方面的不足,同时还能够为领导提供某些专业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就像领导的智囊团。

3.智慧型员工。

这样的员工懂得系统地思考问题,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并用于工作。他们不仅是用头脑工作的员工,也是企业最需要的员工。

在平常的工作岗位上,能否主动运用智慧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是一个员工是否有能力的表现。优秀员工总是运用智慧工作,他们会先分析工作的具体情况,然后看该怎么做,在工作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总是能够想方设法解决。在某牙膏公司,老板问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增加牙膏的销量?”有人提议:“多做广告!”老总皱着眉头。“多送小礼品。”老板摇摇头。“不如降价吧,或者买一送一。”“都是亏本买卖。”老板烦躁地摆摆手。“把牙膏口的直径增大1毫米。”角落里响起一个声音。老板眼前一亮,说道:“就是它了!”

这个方法很聪明,牙膏口直径增大,使用者就在不知不觉中多消耗了牙膏,销量自然也就被带动起来了。我们一定要努力做一个智慧型员工,因为只有在工作中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才能成为公司发展的顶梁柱、老板的左右手,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发展前景。

职场上,很多人苦恼自己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毫无解决之道,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你的创意来源。牛顿说过:“仔细地观察生活,从中会发现很多奥秘。”只要你愿意去找,就有机会找到更好的方法,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找到一种最好的方法。

对同事不要心存偏见

——洛克菲勒说:“良好的方案往往不是由互相容忍得来的,而是争吵的结果。”

小约翰销售部下属的业务主管维奇,跟小约翰发生了冲突而辞职不干了,小约翰担心父亲会责怪自己,所以没有告诉他这件事。

这一天,洛克菲勒突发奇想要去公司看看。“对了,”洛克菲勒问了一句,“怎么没见到维奇,他不是你这部门的主管吗?”“他呀,他一个月前就辞职不干了。”小约翰漫不经心地回答。“真的?”洛克菲勒显得很吃惊,“为什么?”“他不想做了啊!就是这样。”

洛克菲勒坐了下来:“约翰,我是认真地问你的,希望你能严肃地回答我的问题。培养一个职员直至他们能上岗工作,得花费不少资金。若是不断辞退刚刚训练完毕的职员,那么公司的利益就会被训练职员这一项所占去。为了维护部下的士气,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爸爸,我没想到你的反应会这么强烈。那天,我提出了一个计划方案,维奇当然又要反对,自从我接管销售的工作,成为他的顶头上司以来,我每提一个方案,都会无一例外地遭到他的反对。这次他又故技重施,我再也忍不下去了,就同他吵了起来。当时我们两人都很激动。两天以后,他交了辞职报告就走了。”小约翰耸耸肩说,“就是这样。”“约翰,我认为在这件事上,你的处理不够慎重。维奇在我们公司做了13年,他忠于职守,是一位勤奋刻苦的职员。这一点谁都没有怀疑过。”“可是,爸爸,一直以来,他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一条暗藏的毒蛇,准备随时随地乘人不备咬上一口。”“噢,约翰,我没想到你竟会对他有这种印象,在我直接管理公司的销售部门时,他虽然有些方面有点古怪,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员。或许是他的奇怪的脾气使你很反感,造成了反目为仇的原因吧!“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在对待下属员工时,千万要记住,不管你喜欢他的个性也好,不喜欢也好,也不管他个性乖戾、孤僻也好,温顺、柔和也好,都不必过多地考虑,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工作业绩及工作态度上。而一个职员一天一次还是一千次擤鼻涕都不成问题,只要不是给他人造成麻烦的、令人不快的,或者是特别古怪的脾气,都不应成为辞退他的理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少的各式各样的有时甚至是特别古怪的癖好。“维奇先生辞职的理由如果你认真地评价一番的话,会发现受益良多。我只是听你反映他出格的脾气,似乎怎么都不能让你称心如意。你要知道我们是一个企业,而性格分析是我们的外行,这一点你不可小觑。维奇在我们公司工作了13年,这期间没有一位其他的职员向我反映过对他的不满,这一事实应该敦促你不断反省。”“可是每次开会,他总是对我提出的意见说长道短,要不就是一脸的不屑,这实在让我受不了。”小约翰依然耿耿于怀。“约翰,你不要忘了,一致的意见不见得就是最好。当下属对你的方案无异议时,并不能认为这项方案就是完美无缺的。在这个时候你切不可沾沾自喜,而应该鼓励下属,让他们敢于提出相反的意见。一个方案——即使是挺不错的——只有不断改进补充,才能更上一层楼。良好的方案往往不是由互相容忍得来的,而是争吵的结果。“你我都清楚,维奇是一个真正的恪尽职守的员工,只要花一定的时间,很多性格都可以相互磨合。况且你跟维奇一起工作仅有4个月的时间,也许再过4个月你会对这个人有更多的好感。你就会以不同的观点评价这个人。“对宝贵的有经验的老员工,你是否以你自己的所为所好作为基准呢?只要偏离了你的标准就看不顺眼,那么公司是否有失去他们的可能?这是我心中的一大疑问。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我就得在你将公司劳力全部解雇之前,提早把你送到精神病医生那里去。”“你太夸张了,爸爸,恐怕我还没有那么严重吧!”“约翰,对于我们这种企业集团来说,经营光芒是灿烂的,还是暗淡的,这完全取决于公司的人才培养与如何使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经营始于人,也终于人,育人、用人,成为企业家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必要研究企业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用人心态。“第一,企业家要确立‘公司里没有不称职的人’的人才观,才能在用人上做到人尽其才。第二,企业家在选拔、使用人才时,要树立公正、民主的心态。第三,企业家在用人上要有‘看人长处、容人短处’的宽宏心态。第四,企业家还要有不避用仇人的用人心态。第五,企业家在用人上还要有感恩的心态,才能在人才中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事业兴旺发达。”“总之,约翰,员工是宝贵的资源,不可将他们跟青砖、红瓦、泥灰等建筑材料等同对待,也不可将他们跟机械设备一样对待。”“约翰,”过了一会儿,洛克菲勒说道,“我并不是想干预你的事务,可能我的这一番说教会让你深感厌倦。”“当然不会,爸爸,正相反,你这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我想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会按你的教导去处理的。”

第三章 知识+智慧——积累的知识越多,成功的希望越大

充实自己的心灵

——洛克菲勒说:“伟大的书籍就像伟大的智慧树,伟大的心灵之树,我们将在其中得以重塑。”

对心灵只施以教育的影响还不足以使其成熟、发展,我们还必须对它善加应用,促使它对这些教育的影响产生反应。我们去读书俱乐部、去听课、看戏、听演讲,只能获取一层薄薄的文化外衣,而它除了能给我们在聚会时增加一些谈论的资本之外,并不会带来较深远的目的或成果。

知识的存在只能有一个具体的理由,那就是促进心灵的成长。而心灵的成长则是善加运用的结果。

成熟的心灵,完善的人格,逐步获得的通达和成就感,与个人社会人格的所有较高能力相组合,从而获得猎取广泛知识的兴趣以及感情上的愉悦……这些则是自我改善的各个阶段,以及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纽约时报》于1956年2月刊登了一篇对依萨克·普莱斯勒的专访:白天,普莱斯勒先生在一家百货公司做售货员,他利用四年晚上的时间完成了高中夜校教育,而后又进入布鲁克林学院夜校继续攻读大学课程,然后他又开始研读法律。在他大学一年级时写的一篇名为《快乐是什么?》的作文中,普莱斯勒先生写道:“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取得高中文凭,进入大学,然后做一名期待已久的律师。”“我内心的快乐随着期待的临近而增加着,依照我的努力程度,大学要在五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法律学院的学习则又需要五年。”

在任何年轻人看来,这的确是个充满抱负的计划。然而依萨克·普莱斯勒进入大学的时间却是在他60岁生日后。他知道,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在任何年龄都可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教育必须有一套正规的课程,但它不应该局限于校园之内。

劳伦斯·洛威尔博士——哈佛大学前校长就曾说过,任何大学教育或教育培训制度教给我们的只是如何帮助自己,而我们自己则必须学会如何教育自己。教育是一种漫长的过程,它贯穿成长的全过程,它是一种心灵所需的自发运动,是一种扩充心灵发展的过程。

只要我们懂得了这些,不管我们身处生命中的哪个年龄段,都可以追求自我教育和自我改善的人生乐趣。而培养晚年仍乐于继续汲取知识的热情,则是人生中最好的投资。

美国人最喜欢的新闻评论播报员洛威尔·托马斯博士,是我最喜欢、最敬佩的人。他睿智、喜好钻研,有着渊博的文化修养,而且涉猎范围很广。晚年时,虽然他的身体已经衰老不堪,可心灵依然敏锐如年轻时一般。诺门·文森·皮尔博士就曾谈到去拜访晚年的托马斯博士的事。两人见面寒暄后,托马斯博士就问起了皮尔博士对亨利八世的看法,并且说自己近段时间一直很关注这位君王,还认为,历史学家对亨利八世的评说有些不公正,并且向皮尔博士道出了自己对亨利八世的看法。这使皮尔博士十分惊讶:一个年迈的老人在病房中依然任心灵随处游弋,并且穿梭了好几个世纪。

我们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器官就是心灵,我们要经常滋养并妥善运用它,这样才能促进它自然成长;如果我们懒于滋养而又对其缺乏运用,则会令它因发育不良而萎缩。

读书,快速成长的捷径

——洛克菲勒说:“知识是外在的,是我们对所见事物的认识;智慧则是内涵的,是我们对无形事物的了解;只有二者兼备,你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美国舆论调查机构的创始人和罗德奖金新泽西委员会的主席乔治·盖洛普曾说过:“学习是一种持续一生、不能停顿的过程,可我们当中有很多人在取得文凭后就停止了学习。”

其实,大学为我们提供的只不过是学习研究的时间和场所,而有待我们自己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我们想要快速成长起来,早日在社会上立足,那就得了解“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意义。当然,那些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如果他们也希望完善自我,那么他们可以选择自修。

赫伯特·莫瑞生——英国工党的杰出领袖曾谈起自己得到的最好的忠告。那时,他才15岁,在一家杂货店当小工。一个街头的骨相师给他摸过骨后,问他平日都看什么书,他回答说大部分是看那些书报摊上一个硬币一本的那种恐怖的谋杀案小说或短篇故事。骨相师说:“虽然看这些无聊的书比不看书要好,但我觉得你很聪明,应该看些历史、传记方面的书。你可以凭自己的爱好去选择书看,不过你要养成一个严肃的阅读习惯。”正是这位骨相师的话使莫瑞生的人生有了转折。他知道了即使只有小学文化,也一样能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从那以后,图书馆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终于有一天,他进入了英国下议院。后来他说:“以前我每天都把时间浪费在听广播、看电视上了,但是与一本好书相比,这些节目都是微不足道的。”

书籍能使我们穿越时间、空间,去和世界上的伟人对话,与伟大的心灵沟通,使我们遨游在心灵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书籍能使我们博学、睿智,任何我们渴望学习和知道的东西,都可以在书本中找到。“文学经验是人类生活中最具深远影响,最能塑造心灵的重要事件。它可以通过聚会、说书人使文化繁衍生息;它可以使我们在几千年后仍可以接受柏拉图和耶稣的教导;它可以把心灵和时间紧密结合起来,使我们有能力管理和控制宇宙;它既可以像‘善’这个概念一样抽象,却又可以如门闩一样精确实用;它是人类通往高尚优雅境界的黄金之路。”新泽西州布鲁菲尔的初中教师兼阅读专家弗兰克·詹宁斯如是说。

是啊,书是人类精神的奇葩,是人类智慧、愿望和抱负的结晶。也许我们有机会认识和我们同处一个时代的伟人,但你若想了解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他们的书籍。我们奢望着能与伟大的心灵交谈,比如能跟苏格拉底一块儿散步或与雪莱一起做梦,和萧伯纳进行辩论或与马克·吐温一起开怀大笑……你知道吗,只要你还活着,只要你走进任何一家图书馆,你的梦想就会成真。

人类一生下来就限于宇宙中的一个狭小空间里。虽然我们能活60年、70年,甚至90年、100年,可是这些时间与永恒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我们再把自己封闭起来,远离书籍、抛开对知识的渴求,那么我们注定只能原地踏步,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

书籍能让我们感受到鲜活的人类经验。通过书籍,我们可以知道罗马十二大帝时代的人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伦敦在瘟疫流行时期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俄国曾经是一块多么神奇的土地,可是通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在他们作品中的描述,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逐渐从内部腐烂的国家。凭借手中的笔,这些不朽的艺术家们记录的腐败的种子最后终于结出了美丽的革命花朵。正是通过他们的伟大作品,我们找到了可供现在借鉴的有价值的东西。

威尔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敢保证威尔斯的身体或他这个人会永垂不朽,但我敢断言思想、知识和意志的成长却是个永不间断的过程。”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上!相信吧,时间会把书籍中的垃圾淘汰,为我们留下人类思想和经验的精华。真正的好书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而且历久弥新,这是某些畅销书所不能比拟的。

泰迪·罗斯福向来就不喜欢被评为“本周畅销书”的书,他曾这样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宁可看曾经是‘前年畅销书’的书。现在仍然有人在读前年的书,那则说明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对于那些只能作为‘本周畅销书’的书,我想它的最终去处只能是垃圾桶。”

读《战争与和平》这种经典小说诚然会比读一本新小说花的时间多,然而它会融入你的生命,陪伴你一生,并让你因此受益。当然,我并不是盲目地夸大经典小说对我们所起的作用,但你的心灵会一天一天成熟,你的精神会自然而然地影响你的后代,到你老了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自己并没有虚度此生。

学无止境,不要虚度光阴

——洛克菲勒说:“积累的知识越多,成功的希望就越大。”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非常喜欢学习,于是便离开家乡四处拜访名师,希望能得道。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小和尚终于找到了一位高僧,并恳求高僧收他为徒。高僧见他一片诚心,又天资聪慧,于是就答应收他为徒。小和尚喜出望外,拜师后就刻苦学习。两年后,小和尚学到了很多东西,便日益骄傲起来,自以为得到了师父的真传,便不想继续跟着师父参禅拜佛了。于是就向师父辞行,要求下山去。高僧很清楚小和尚的心思,并没有阻止他下山,而是微笑着对小和尚说:“你去拿来一个钵子,然后往里面装一些石块,直到装满为止。”小和尚按照高僧的吩咐,很快就把钵子装满了。这时,高僧便问道:“你觉得钵子装满了吗?”小和尚颇为得意地回答:“满了啊,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高僧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冷静地走过来抓了一把砾石放进去,然后晃了晃钵子,砾石一会儿就不见了。高僧望着小和尚又问道:“满了吗?”小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便低着头,红着脸回答道:“好像还没有。”过了一会儿,高僧又抓起一把沙子放了进去,晃了晃钵子,沙子又不见了。高僧又问道:“满了吗?”小和尚惭愧地说道:“只是看上去满了,可是好像还能装下很多东西。”高僧仍然没说什么,只是取来一只杯子,让小和尚往钵子里面倒水。小和尚倒了一点水就见杯子满了,于是就想停止倒水。高僧却在旁边说道:“不要停,继续倒。”小和尚一个劲地倒,钵子里倒满了水后,而多余的水都溢了出来。这时,高僧才说道:“停下吧!现在你看看满了还能装得下别的东西吗?”小和尚明白了师父的一片苦心,便向师父请求道:“对不起,请你原谅我的无知。”

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然而,年轻的我们更多的却像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就不必再学了。这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许多大学生认为,只要大学一毕业,就以为自己完成了学业,就不用再学习了。因此,走入社会后,他们就将课本丢弃在了某个角落,从而丧失了上进心。

知识是生活的指南,而学习知识就像钻探石油一样,钻得越深,越能找到知识的精髓。很多同学毕业后都有这样一种感触: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同学们聚在一起时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五年后再聚在一起时,每个人都有一些变化,那些在社会上不断学习的人更能适应社会、适应工作,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那些不断进取的人,只用学校里学来的知识,结果自然就落伍了。

李开复对此深有感触,他在《做最好的自己》中说:“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五年里发展出来的新技术可能就会淘汰过去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里积累的技术。所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这样,才能在这个生理寿命逐渐延长、知识寿命日益缩短的社会里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其实,社会也是一所大学。一个人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应该学习,不仅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还应该向他人学习工作经验、学习别人的优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才能更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工作的过程中,李开复常常虚心地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工作经验,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李开复在苹果工作时,不仅得到了上司的认可,还得到了同事们的支持。1992年,李开复便荣升为语音识别小组经理。然而,他当时并没有任何管理方面的经验,不仅要管理与他年龄相仿的工程师,还要管理资历比他深得多的“老苹果人”。可是,这位“老苹果人”并不服从李开复的管理,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不仅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还故意反对李开复的决策。李开复不愿意与任何一个同事发生冲突,只好一忍再忍。然而,部门的某项指标却经常完不成,李开复为此感到头疼不已。经过苦苦思索,他最终决定向他的mentor(苹果公司为每个中层管理人员配备的“管理导师”)佛瑞德·福斯请教经验。佛瑞德·福斯听了他的诉说后,便语重心长地说道:“开复,作为管理者,你的性格过于软弱。当你需要作正确选择的时候,你需要拿起手里的武器。做经理,不仅要有智慧,还要有决心。我命令你,一个月之内,把这个人开除。”李开复听取了佛瑞德·福斯的建议,开始试着以坚定、严厉的态度来对待这位老员工。后来,当那位老员工在会议上故意提出反对意见时,李开复就正面地告诉他,90%以上的人都赞成这个观点,因此没有再讨论的必要了。当他漫不经心地工作时,李开复就提出严厉的警告。另外,还给他明确了工作目标,当他完不成目标时,李开复就会及时提醒他……一个月以后,那位老员工发现李开复并不好惹,也知道在苹果不好混。于是就另谋出路,离开了苹果。

李开复用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告诫我们:进入社会后更要努力学习,不仅要多读书,还要多向他人学习。回顾故事,试想一下,如果李开复当时没有虚心地向佛瑞德·福斯请教,那么他还能当好一个经理吗?还能管理好自己的下属吗?正是佛瑞德·福斯合理的建议,李开复才领悟了管理的精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年时期的学习时间是最宝贵的。即使你已经大学毕业,而且已经进入社会,也应该多分配一些时间来学习,多积累一些知识。这样,才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才能更有希望获得成功。

第四章 勤奋务实——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

欲成大事先做好小事

——洛克菲勒说:“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生决定。”

很多年轻人都有着“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梦想,他们想做一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让自己一下子取得成功,这绝对不是坏事,但是,只想做大事情,不愿意做小事甚至对小事不屑一顾,却是一种极不好的心态。现在的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能不折不扣地去落实“从小事做起”呢?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只是缺乏执着于小事的恒心。

法国银行大王恰科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也是一位像乔布斯一样成功的领导者,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我们来看看恰科的一个故事。恰科年轻时,到一家银行去谋职,可是,一见面就被董事长拒绝了。当他失魂落魄地从银行走出时,看见银行大门前的地面上有一根大头针,便弯腰把它拾了起来。第二天,银行录用恰科的通知书出乎意料地来了。原来,就在他弯腰拾大头针的时候,被董事长看见了,董事长认为如此细心的人,很适合当银行的职员,小事看本色,于是决定雇用他。恰科因此得以在法国银行界施展拳脚,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小事情”虽小,抓实了就不小,抓好了就是大事业。拾起地上的一根大头针是件微不足道的事,而恰被董事长看见也属偶然,但是,就是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体现了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由千千万万的“小事情”组成的,没有“小事做好,实事做实”的态度,就只能是空谈。

这就是小事,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其他的人也能做。要想比别人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生活中,有的人只想着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而不愿干平平凡凡的琐事,结果只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其实,小事并不是小人物的事,大人物每天做的事情,也是一些小事。所不同的是,大人物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某一件或某一些大事的构成部分。

不可否认每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都怀有一颗成就大事的心,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也很难付出努力。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他们都是从小事做起,重视每个细节的。正所谓做大事前,先把小事做好。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他的行动决定的,而非由他的出身来决定。乔布斯身边的人曾这样评价他:“乔布斯是一位咄咄逼人、要求严厉、高度重视细节的管理者和控制狂。”小事不小,这是时下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种理念,它告诉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从小处着手。但在现实工作、学习、生活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对每一个人来讲,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正是乔布斯成功的基础。他在工作中从不忽视任何一件小事,认为小事也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乔布斯曾经亲自让广告代理商改掉某个广告文案第三段中的一个字,曾经3次改变所有苹果公司零售店的灯光布置,为的是店内的产品看上去像广告中那样熠熠生辉。对于乔布斯来说,企业成败决定于顾客走进店面,打量产品包装,打开包装然后试用产品等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中。

虽然有人批评乔布斯想控制一切细节,不放过每件小事,实际上他并非对所有小事都感兴趣。乔布斯只关心那些与公司、顾客有关的细节及其带给顾客的体验。乔布斯不想等到产品出问题后再后悔:因为某一个小的环境没有做好,因为忽略了一个小细节,而导致整个产品的失败,甚至是整个公司的危机。他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那时我们总会骄傲地说:“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发明家!”“我要当画家!”“我要当文学家!”“我要当舞蹈家!”随着自己慢慢长大,理想逐渐清晰化,这些梦逐步改为:“我要成功!”“我要干一番大事业!”

而真正能够像乔布斯那样成为“家”,真正能“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很少。那些没有成名成“家”的人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天赋不够,而是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好像只有做大事才能显示雄才大略,殊不知,做好小事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大事皆由小事组成,人不可以一步登天,离开小事,大事就只能成为空想。

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做一件事情实际上就是对自身素养、品行、学识进行一次锻炼。千万不要因为细小或者低微就鄙视它,放弃将使你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放弃自身素质提高的可能。很多人渴望发现自己的价值、渴望成功,但却总是在苦思冥想,而不是从简单的小事做起,这样就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价值的机会和走向成功的契机。“我不是生来就站在演讲台上的人,但我是生来就肯做小事的人。”乔布斯认为能不能成大事,先要看他能不能做小事,会不会做小事。一个连小事、实事、具体事都做不好的人没有资格领导整个公司。乔布斯这种态度和精神是成就任何事业都必须具备的,只要拥有这种态度和精神,并且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则必然会成就事业,创造奇迹。

永远充满希望、满怀激情

——洛克菲勒说:“凡事都得试试,哪怕希望微乎其微。”

永远充满希望、满怀激情,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朝最好处努力,用最高标准要求,保持最快乐的心境,而绝不容许自己陷入悲观、绝望的心境。

按照我们所希望的方式,或者说按照事物应有的方式去思考和评判事物,并相信我们自身的完美,相信我们不会有任何缺憾,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我们的人生。凡事都得试试,我们才能知道结果是否和预期一样。

要时时记得我们所想成为的那种理想的人,牢记你对自己能力、自己各方面素质的期望,不要总是想着自己的弱点、不足或失败,而要牢记理想,勇往直前、顽强拼搏,这才有助于你实现自己的目标。

时时期望,相信自己能实现雄心壮志,并勇于尝试,这种习惯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促使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时时充满希望,坚信事物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朝着坏的方向发展,相信我们是在走向成功而不是在走向失败,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会使我们精神振奋、备受鼓舞。

无论发生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要放弃那一线希望。

你要完全相信,你能完成你想做的事情,对此,你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如果这种怀疑的念头爬上你的心头,你要毫不客气地把它驱逐出去。在你的脑子里,只能保留那些与你的理想一致、对你理想的实现有帮助的思想,而要排斥一切敌对的思想,抛弃一切令人沮丧的情绪,包括那些有可能导致失败和不愉快的情绪。

你想做什么事,或者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倒没什么关系,重要的是,你要时时充满希望,保持乐观的态度,大胆地去尝试。这样,你各种能力的增长、你全面素质的提高,会令你本人也大吃一惊。

一旦你形成了乐观、快活、充满希望的精神风貌,你就不会轻易陷入与之相反的颓靡状态。要是我们的后代获得了这种良好的素质,就会使人类的文明很快发生彻底的革命,使我们的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

一个受到此种训练的心灵会时时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它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克服人生旅途中的种种不和谐、不友善,消除那些妨碍我们的安宁、舒适和成功的敌对因素。布莱恩·布洛辛拥有过他想要的一切:美式足球的球员合约、漂亮的妻子珍和即将诞生的儿子班。布莱恩回想以往,说:“突然有一天,我的美好世界开始支离破碎。球队排挤我,我失业了,没有能力找一份好工作。更糟的是,我的儿子生来没有双脚、少了一只手,医生遗憾地告诉我们,他得了非常罕见的疾病,全加拿大仅有3例病例。我的妻子驾车失控,迎面撞上一辆时速65英里的货柜车,我就坐在她旁边,亲眼看着她断气。被送到加护病房后,医生发现我的脖子断裂,所幸仍能走路。”假如你觉得相信未来是困难的,记住布莱恩的故事,他像浴火凤凰般从梦想的残骸里劫后余生。他说:“那实在是一段艰苦的岁月,没有上帝和朋友的支持,我早已陷入绝望的无底深渊了。”他没有绝望。我们问他如何走过那段暗淡的岁月,他说:“我对美式足球很在行,我可以阻球、抱球、运球,但我对自由创业一无所知,所以我渴望获得知识。我每个星期读一本书,每天听一卷录音带,我发现良师益友和心中理想的人物。我并不害怕问他们问题,我接受各方的指导,相信上帝可以帮我度过每一天,而且我一直相信自己。”如今布莱恩有成功的事业、美丽的新妻子黛卓和快乐的家庭。15岁的儿子班克服了残障,成为一个杰出的学生和出色的作家。

是什么因素使布莱恩相信他自己呢?那是个秘密,但这是通往未来的关键。假如你相信自己,你将会成功;假如你不相信自己,不妨听从布莱恩的建议,阅读他人战胜困难的故事,找寻一群积极、相信你的人,相信你自己。就像布莱恩一样,你会从潦倒中走出来,实现新梦想。

永远充满希望、满怀激情,不放弃每一次机会,哪怕希望微乎其微,你的前途将无限光明,你会变得富有和幸福,你会拥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你会事业有成,正是这些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构成了你生活中的最大资本。

把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大胆地表达出来,然后付诸实施,即使这种目标表面上看来希望渺茫,甚至完全遥不可及。如果我们常常把自己的理想表达出来,并努力尝试,那我们所期盼的结果往往会变成现实。我们所想获得的东西——不管是强壮的身体、高尚的品德,还是上等的职业,如果我们尽可能地使之具体化,并全力以赴地为之奋斗,那么,这种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要比我们消极无力时大得多。

把一件事情做透

——洛克菲勒说:“从最底层干起,一点一点地获得成功,我认为这是搞清楚一门生意的基础的最好途径。”

有一个寓言“猴子掰包谷”,说的是猴子在包谷地里收获,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又扔掉手里的,去掰那个“更好”,不知不觉走到玉米地的尽头,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去一看,恰恰是个赖包谷。也只好将就了。

我们都会笑那个猴子太傻,可是换了你,又会怎样?

猴子犯傻是有客观原因的。首先,包谷有层层叠叠的壳包着,里面的内容究竟如何,并不那么容易判断。其次,太多的包谷摆在面前,形成了诱惑和干扰。只有一个包谷时,你会剥开来细细观察;两个包谷,你会放在一起比较;满眼的包谷,你就分不清谁是谁了。高矮胖瘦相差无几,一律地摇曳生姿,掰了这个就要放弃那个,你到底要谁?

我们都熟悉一条组织原则——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的“多数”意义并不大,反而是“少数”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一个将军的某一个念头,可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败。十支股票中,你只要买对了两支,这两支所赚的钱,也许比其他八支都多。一个公司,占总人数20%的那部分员工,却创造了超过80%的利润。同样,只要有20%的员工和你捣乱,你这个公司基本上就稀里哗啦了。1999年,苹果推出第二代iMac时,乔布斯重新定义了计算机的外形,让人们知道了电脑在实用之外,也可拥有独特、炫目的外形。iMac有着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乔不斯说:“它让你想咬上一口。”乔布斯的创意就在于与众不同,当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颜色的播放器时,苹果推出纯白、薄得像张卡片一样的iPod,它再次引领了潮流。有了乔布斯就意味着创意无处不在,当你还在痴迷五颜六色的电脑时,那对乔布斯来说已经过时了,有了乔布斯你永远猜不到电脑会变成什么样。2008年,当乔布斯从一个小小的牛皮纸袋里拿出Macbook Air时,你会想到这是电脑吗?乔布斯的创意又重新定义了笔记本外形。当苹果推出只有一个按键、全部采用触摸屏控制技术的手机时,用乔布斯的话说:“iPhone是一款让你一见钟情的手机。”2010年,苹果iPad再次颠覆了人们对电脑的印象,电脑不但是颜色多样,可以放进牛皮纸袋里,还可以是一个平板屏幕,但千万不要以为擅长经营的乔布斯的眼光就会停留在这499美元上,iPad采用的是同jPhone一样的操作系统,这同系统现在还没有被破解,这就意味着购买iPad的用户只能购买正版软件,从App Store下载软件使用。

面对苹果的产品,千万不要觉得稀奇,因为乔布斯一辈子就在研究怎么抓住观众的眼球,如何引领时尚,如何与众不同,如何让产品占领市场。

做企业的人,往往并不是没有遇到过赚钱的机遇,也曾经有过潜力很大的项目,那真是一段愉快的日子,干什么都顺,前途无限光明。然而当那一阵高峰过后,日子又渐渐平淡了,许多人便开始烦躁,一心想创造新的辉煌。于是大量的精力用于开拓,原来赚钱的事反而顾不上了,时间一长,自然废弃。

千辛万苦开了头,却不能坚持下去,一辈子都在追寻,一辈子都在选择,等到发现已经快走到人生尽头,才像那掰包谷的猴子,随便对付一个了事。

一个好项目的珍贵,要在很久以后,回头再看,才能发现的。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正如你买了十支股票,也许80%的利润来源于其中的两支,如果你不紧紧把握住它们,那另外八支的亏损就可能把利润全部吃掉。

把一件事情做透,是成功人生的捷径,千万不要以为机会遍地都是,人一辈子大量的活动其实都只是铺垫,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只有几次,当你手上抓住一个机遇时,再难也不要松手,也许完成这一件事,就奠定了一生的价值。

关于做事,洛克菲勒曾说:“从最底层干起,一点一点地获得成功,我认为这是搞清楚一门生意的基础的最好途径。”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决定要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不做什么是为了等待那要做的什么,一旦决定要做,就要一点一点地从最底层干起,直到把它做透为止。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洛克菲勒说:“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如果我们薪水微薄,错误不在于我们的星座,而在于我们自己。”你每天有24小时,一年365天。在这期间你都做了什么?8小时用于睡眠足矣;可能工作9小时,那么剩下的7个小时呢?你的未来决定于你在工作时间做了什么,也决定于你在工作时间之外做了什么。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娱乐的时间,而且是大量的娱乐时间,不知你每天能拿出多少时间来学习呢?

毕业西点的纳尔逊·布莱德林说:“一个人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假如你想提高你的能力,就必须要克服懒惰的习性和摒弃不劳而获的观念,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勤奋工作,认真做好每件小事。”一个喜欢偷懒的人,最终什么事都干不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心,都要付出劳动,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左拉说:“世界上最伟大的法则就是工作,工作使有机的事物缓慢而有条不紊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任何事物都要运动,一旦它离开了运动,那它就会停滞,这就是自然的法则。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只有不停地奋进,才能有所收获。

乔治·拉斯罗说:“在我的一生中,我最幸运的事情是,我能够认识许多用勤奋灌溉的艺术家。他们都强迫自己每天写作12至16个小时,尽量减少休息时间和睡眠时间,真正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谈到自己是如何工作时,他这样说:“至于我,常常不分白天黑夜,连睡觉和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这在一些人的眼里,应该是难以忍受的生活。但是,凡是想取得成就的人,都不得不这样做。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创作充满了热情。但是,当我写作了8个小时或10个小时之后,大脑和神经过度紧张,已达极限时,我承认,这样的工作实在是有些单调乏味。天地做证,我不能说假话。然而,在这些繁重枯燥的工作中,也有着鼓舞人心、能起补偿作用的东西,那就是精神得到了满足,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正是因为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我的精神世界才会更加充实。”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要有付出以后才能有回报,在职场上也一样,要拿高薪,就要勤奋努力。懒惰不仅让人失去物质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丧失进取的精神动力,消磨一个人的意志。所以必须要勤奋工作,这样,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大有收获。

就日常工作来说,勤奋首先应该表现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勤奋还需要诚实的品格、精明的技巧来激励,美好的理想来引导。纵观那些成绩突出的优秀职员,他们尽管背景、性格、特长千差万别,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勤奋。正是因为勤奋,他们的工作水平才得以不断提高,晋升的机会也比别人要多,从而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薪水也越来越高。

当然,我们所说的勤奋并不是以健康为代价,格莱斯顿先生在他年迈的时候曾透露自己的成功秘密,他说:“我在工作中得到了最大的乐趣,并养成了勤奋工作的习惯。年轻人总觉得休息就是中止所有努力,但我却有新的发现,最好的休息是可以改变工作的一种方式。假如长时间看书、思考,把脑子弄得昏沉沉的,那就到空气新鲜的室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锻炼一下身体,让思维尽快地得到恢复。要知道,自然的努力是无止境的,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心脏也不会停止跳动。只要大自然伟大的活动有一刻停止,我们人类就会死去。我尽量在工作的时候也模仿大自然的方式,顺应自然规律生活。我所获得的回报就是健康的消化功能、良好的睡眠、身体的各个器官保持在最好状态。这就是我要留给你们的成功的秘密——勤奋工作带来的回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如果想让自己的薪水增加更多,那就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吧!从现在开始行动,你的薪水你自己说了算,高薪绝对不是神话。

财富是勤奋的副产品

——洛克菲勒说:“财富是意外之物,是勤奋工作的副产品。每个目标的达成都来自于勤奋的思考与勤奋的行动,实现财富梦想也依然如此。”

2008年2月,在接受《财富》杂志记者访问时,乔布斯曾说:“我们生产了许多产品,我们十分勤奋地工作,Mac的市场份额每个季度都在增长。我们的增长速度是行业平均速度的4倍。我们在帮助行业共同前进,我们放入了英特尔处理器,而且我们让个人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与Mac的应用程序并行不悖,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他们不必非得安装Windows,他们还有其他的选择,我想以前从未有人真正这样考虑过这个问题。”

乔布斯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每当所有人都觉得已经很好了,他总会继续做一些事情,以至于使得事情本身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不管是产品的设计还是营销的推广。勤奋是乔布斯成功的最大因素之一。对他来说,财富不过是勤奋的副产品。

一个人如果说什么能够使得他失败,那就是懒惰,懒惰会消磨你的意志,会使得你得过且过,懒惰是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所以当你想着要偷懒的时候,你不妨对自己说:“不如再多做一些。”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拥有财富、走向辉煌,但是,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勤奋努力。

现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并提供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的王沛,她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功,与她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她读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挤时间攻克爷爷布置的数学难题。她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除星期六外,其他晚上都不看电视,她勤奋努力地学习,时常钻研到深夜。俗话说,天才出于勤奋。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童第周,上小学时有一次考试,只考了45分。他通过勤奋努力,最后成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爱迪生如果不勤奋努力,他能发明电灯,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吗?有的人,即使很有天分,如果他不勤奋努力,也会蜕变为碌碌无为的人。读过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的人,无不为方仲永的“天才”夭折而伤感、惋惜。方仲永5岁能作诗,在人们纷纷请方仲永作诗之际,他的父亲感到有利可图,就让他放弃了学习,整天带着他到处吃喝玩乐,结果诗才枯竭,终于“泯然众人矣”。

从这几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勤奋努力,必须拥有永无止境的知识。达·芬奇曾说过,铁不用会生锈,水不流会发臭,人的智慧不用会萎缩。大脑这部机器,如果不经常运转,就会成为一团废铁。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都是离不开勤奋的。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爱迪生还说过:“巨大的成就,出于长期的勤奋。”因此,成功来自勤奋。成功与勤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功是勤奋的必然结果,而勤奋则是成功的必备条件。而财富、地位,不过是勤奋的副产品罢了。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这样的事例不正说明勤奋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吗?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上学的时候,并不是一名成绩出色的学生,老师甚至说他是“智能低下的人”。可是他毫不泄气,勤于学习,虽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学校,但他没有失去信心,反而成为了一名举世闻名的科学巨匠,还是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

勤奋像只梭,使你的智慧越积越多;懒惰像把锁,锁住你大好的前途,锁住你人生中所有的光辉。在达成人生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够勤奋了吗,是否需要再多做一些呢?”

做勤于思考的人

——洛克菲勒说:“一切事情,你要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你得亲自去看……盲目下手的人是捞不到好处的。他们都是蠢货。”

一位美国妇女曾经对她的女儿回忆过这样一个人:“他满头白发,十分凌乱;他个子不高,肥大的衣服随便地套在身上,就像人们为了保暖,将毯子裹在身上一样;他有一双深凹的眼睛,嘴上长着粗硬的胡子。他老是凝视着,思考着。当他走近时,突然发现了我,愉快地微笑一下,然后又继续走着和思考着。”这个人就是继伽利略、牛顿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可以说是勤于思考又善于思考的典范。

世界上勤奋的人,数不胜数,但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却不是很多。同样都是勤奋,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没有成功呢?这里的分界限,就在于你是不是勤于和善于用脑。

勤奋思考,是打开成功宝殿的钥匙。许多人没有成功,是因为他们懒得动脑,有些人成功了,是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勤奋思考。

许多年来,熟透了的苹果自然掉在地上,却没有人认真地思考这件事。牛顿却认真地思考了,从这里面受到启发,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被人认为是不屑一顾的小事,却隐藏着极大的成功要素,这全靠我们的头脑去发掘。最没出息的人,是不愿动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这样的人,虽然也能做一些工作,但永无成功的希望。

牛顿对勤奋思考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思索,连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渐地见及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小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只是由于我辛勤耐久地思索所致。”

牛顿还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思考罢了。”一个人能否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是不是勤奋思考。

有许多人,虽然经过了千辛万苦,却一生都没有什么成就。这些人的教训,就是盲目努力,没有认真地动脑筋思考。相反,那些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都是思想上的勤奋者。美国著名化学家,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萨姆纳说:“只要你不停地使用你的大脑、你的大脑就绝不会衰竭,而你这个人也就永无老朽之悲。在科学上取得成就的诀窍就在于此。”

马克思有一句警世名言:“思考一切。”世界上各行各业的伟大人物,比如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他们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很好地发挥了头脑的思考功能。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经常教导身边的人要学会思考。有一天深夜,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他的一个学生仍然伏在工作台上忙碌着。卢瑟福问道:“这么晚你还在做什么?”“我在工作。”学生答道。“那你白天做什么呢?”“在工作。”“那么你早晨也工作吗?”“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卢瑟福问道:“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在你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要想尽快达到目标,那么,每一天你都必须把思考的时间留出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整个科学不过是日常思维的一种提炼。”这是爱因斯坦科学生涯的最好写照。许多人没有获得成功,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去思考,用心去行动。如果认真去思考了,用心去行动了,你会发现,成功离你并不遥远。

第五章 自信与坚持——我总设法把每一桩不幸化为一次机会

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洛克菲勒说:“成功的人只是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所作所为的平凡的人。”

信心是“不可能”这一毒素的解药。信心的力量惊人,它可以改变恶劣的现状,造成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结局。充满信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

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们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当你有强大的自信心去推动你的成功车轮,你就可平步青云,无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岭。

克服眼不能看、耳不能听、嘴不能说三重痛苦,终生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被称为“奇迹人”的海伦·凯勒成功的一生,无疑是这话的最好印证。海伦刚出生时,是个正常的婴孩,能看、能听,也会咿呀学语。可是,一场疾病使她变成又瞎又聋的小哑巴——那时她才19个月大。生理的巨变,令小海伦性情大变。稍不顺心,她便会乱敲乱打,野蛮地用双手抓食物塞入口里;若试图去纠正她,就会在地上打滚乱嚷乱叫,简直是个十恶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绝望之余,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一位老师照顾她。所幸的是,小海伦在黑暗的悲剧中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着不幸经历的女性。她10岁时,和弟弟两人一起被送进麻省孤儿院,在孤儿院的悲惨生活中长大。由于房间紧缺,幼小的姐弟俩只好住进放置尸体的太平间。在卫生条件极差又贫困的环境中,幼小的弟弟6个月后就夭折了。她也在14岁得了眼疾,几乎失明。后来,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学校学习凸字和指语法,便做了海伦的家庭教师。从此,沙莉文女士与这个蒙受三重痛苦的姑娘的斗争就开始了。洗脸、梳头、用刀叉吃饭都必须一边和她格斗一边教她。固执己见的海伦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身反抗着严格的教育。然而最终,沙莉文女士究竟如何以一个月的时间就和生活在完全黑暗、绝对沉默世界里的海伦沟通的呢?答案是这样的:自我成功与重塑命运的工具是相同的——信心与爱心。

关于这件事,在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一书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写:一位年轻的复明者,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将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灌注入一位全聋全哑的小女孩身上——先通过潜意识的沟通,靠着身体的接触,为她们的心灵搭起一座桥。接着,自信与自爱在小海伦的心里产生,使她从痛苦的孤独地狱中被救出来,通过自我奋发,将潜意识那无限能量发挥,步向光明。就是如此:两人手携手,心连心,用爱心和信心作为“药方”,经过一段不足为外人道的挣扎,唤醒了海伦那沉睡的意识力量。一个既聋又哑且盲的少女,初次领悟到语言的喜悦时,那种令人感动的情景,实在难用笔述。海伦曾写道:“在我初次领悟到语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天亮——我想再没其他人,可以感觉到我当时的喜悦吧。”仍然是失明,仍然是聋哑的海伦,凭着触觉——指尖去代替眼和耳——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她10多岁时,名字就已传遍全美,成为残疾人士的模范。1893年5月8日,是海伦最开心的一天,这也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博士值得纪念的一日。贝尔博士这位成功人士在这一日成立了他那著名的国际聋人教育基金会,而为会址奠基的正是13岁的小海伦。若说小海伦没有自卑感,那是不确切的,也是不公平的。幸运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里树起了颠扑不灭的信心,完成了对自卑的超越。小海伦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这个20岁的姑娘学习了指语法、凸字及发声,并通过这些手段获得超过常人的知识,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她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不是哑巴了!”她发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兴奋异常,不断地重复说:“我已经不是哑巴了!”4年后,她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受到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海伦不仅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和写稿。她虽然是位盲人,但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而且,她著了7册书;比“正常人”更会鉴赏音乐。海伦的触觉极为敏锐,只需用手指头轻轻地放在对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把手放在钢琴、小提琴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她能以收音机和音箱的振动来辨明声音,又能够利用手指轻轻地碰触对方的喉咙来“听歌”。如果你和海伦·凯勒握过手,5年后你们再见面握手时,她也能凭着握手来认出你,知道你是美丽的、强壮的、体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满腹牢骚的人。

海伦·凯勒,凭着她那坚强的信念,终于战胜自己,体现了自身价值。她虽然没有发大财,也没有成为政界伟人,但是,她所获得的成就比富人、政客还要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在欧洲、亚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讲,唤起了社会大众对身体残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书》称颂为有史以来残疾人士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一个不信任自己心灵力量的人,不懂爱护自己,未能推己及人,徒然耳能听目能见,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海伦·凯勒既盲且聋,但她信任自己的心灵力量,爱护自己,推己及人,于是,她的“心眼”亮了,“心耳”开了,创造了物质的财富,也创造了心灵财富。

对此,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评价说:19世纪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身受盲聋哑三重痛苦,却能克服它并向全世界投射出光明的海伦·凯勒及其很好的理解者沙莉文女士的成功事迹,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信心是心灵的第一号化学家。当信心融合在思想里,潜意识会立即拾起这种震撼,把它变成等量的精神力量,再转送到无限智慧的领域里促成成功思想的物质化。

的确,心存疑惑,就会失败。相信胜利,必定成功。

成功源于积极的心态

——洛克菲勒说:“正确的态度将我们引向致富之路,错误的态度却可能导致人财两空。”

培养积极的心态,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环。所谓积极的心态,包括所有“正面”的特质,如自信、希望、乐观、勇气、慷慨、机智、仁慈及丰富的知识。对人生态度积极的人,必有远大的目标并为此而努力不懈。有一次卡耐基接受广播节目的采访,主持人请他用几句话说明他所学到最重要的教训,卡耐基说:“我所学到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想法显得多么重要。如果我了解你的想法,我就能知道你是个怎么样的人,因为你是你自己思想的产物。只要改变想法,我们就能改变人生。”

人类最大的问题——事实上也可能是我们唯一的问题——就是选择正确的思想。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一点,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有些人虽然有积极的心态,但是一遇到挫折就会失去信心,他们不了解成功需要秉持积极的态度,并且不断尝试。

曾经统治罗马帝国,本身又是哲学家的马可·奥勒留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可以决定你的命运:“我们的思想,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纽约的零售业大王伍尔沃夫的青年时代非常贫穷。他在农村工作,一年中几乎有半年的时间是打赤脚的。他创富的诀窍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充满积极思想,仅此而已。他借来300美元,在纽约开了一家商品售价全是5分钱的店,曾经全天营业额还不到2.5美元,不久后便经营失败。以后他又陆续开了4个店铺,有3个店完全失败。就在他几乎丧失信心的时候,他的母亲来探望他,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不要绝望,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富翁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