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枇杷栽培新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14:47:32

点击下载

作者:张元二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优质枇杷栽培新技术

优质枇杷栽培新技术试读: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枇杷生产第一大国,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枇杷生产正在成为广大农村振兴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短、平、快项目,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农民种植枇杷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近年来,有的省将枇杷列入重点发展的果树种类,在我国南方枇杷可作为果树品种结构调整的首选果树。《优质枇杷栽培新技术》一书是笔者长期在生产一线指导生产过程中,耳闻目睹广大果农种植枇杷苦于缺少理论支持,渴望得到枇杷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指导的现状,于是撰写了本书。全书着重阐述当前枇杷生产中出现树体偏旺、花多实少、树高冠大、适龄少果、品质不优等情况,从枇杷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揭示其生长发育规律和导致低产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控旺长,保花果,促优质,创高效为核心的生产模式及配套关键性新技术。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华中农业大学果树专家吴强盛博士的在审稿、定稿等方面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在书中引用了章恢志、金光、何明忠、江国良、林莉萍、胡正月、赖钟雄、陈义挺、胡平正、杨邦伦等果树或枇杷研究专家的科研成果和宝贵经验,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二〇〇八年八月于昆明第一章 概述

枇杷甜自苦寒来。

花傲霜雪开放,果斗严寒生长。在从开花到成熟的6个多月中,曾历经了鲜花在-6℃以下,幼果在-3℃以下,胚珠在-2℃温度下的低温环境,通过这些临界温度线所获得的枇杷果实是甜的。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蔷薇科,常绿乔木,叶互生,长椭圆形,有锯齿,冬初开小白花,五瓣,常数花集生,果实为正圆形,淡黄色,外面有绒毛,含种2~3粒,味甘酸多浆,可食用。枇杷是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的常绿果树,其特性为秋萌冬花,春实夏熟,在百果中是独具先天四时之气的珍稀佳果。枇杷果实在江南4~6月成熟,早熟品种在2~3月成熟,是一年中上市最早的水果。采收的果实在入夏之初可以南北调运。由于果肉细嫩多汁,酸甜适口,被誉为水果极品。一、枇杷栽培意义与概况

枇杷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2 000多年,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只是零星种植,人们对枇杷的了解甚少。枇杷果实色泽艳丽,风味独特,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据测定,每100克枇杷果肉中含有蛋白质0.4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7克,粗纤维0.8克,灰分0.5克,钙22毫克,磷32毫克,类胡萝卜素1.33毫克,维生素C毫克。尤其是红肉枇杷的类胡萝卜素和白肉枇杷的谷3氨酸含量高,为多种水果所不及,故称枇杷是防病健身之良药。祖国医学认为枇杷味甘性寒。甘能滋补养血,寒可清热生津,有滋养润燥之功效,适用于低血糖症,心脏衰弱,津液不足,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虚热咳嗽等病症。民间常用枇杷叶熬水服用,对治疗咳嗽有很好的效果。常吃枇杷鲜果还具有止咳、润肺、利尿、健胃、清热,对肝脏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枇杷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罐头等多种产品。

现在仅中国和日本为国际水果市场提供枇杷果实。中国是世界上枇杷生产第一大国,种植面积为5万公顷,年产量达20多万吨,占世界枇杷栽培面积和鲜果产量的80%以上。目前,枇杷果实在国内人平均不到0.067克,在水果中排行不到前10位。当前枇杷年总产量只相当于世界杏总产量的1/23,桃总产量的1/109,梨总产量的1/151,苹果总产量的1/592,比其他水果产量均少,故通常称枇杷为“小水果”。因此,枇杷生产特别是大果枇杷生产,不仅在国内水果市场中占有较大的销售空间,在国际市场的前景也非常广阔。据专家预测,优质枇杷单果平均重在50克以上的所占比例少之又少,优质大果枇杷在国内外水果市场上更具优势。

别小瞧枇杷这个“小水果”,面对中国枇杷产业的发展,组织有关方面尽快研究制订推动枇杷产业加快发展的计划,促进枇杷科研、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采取扶植政策,鼓励适宜枇杷种植和加工的地区发展枇杷产业,不断提高脱毒枇杷种苗繁殖技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因地制宜的栽培新技术,联合建立枇杷产业技术信息服务中心,共享信息资源、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共同防范经营风险、加强枇杷产业各个环节的联合,逐步形成行业规范,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二、枇杷栽培历史与现状

枇杷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早在唐朝时期就传到世界各地,以后陆续传到了法国、印度、以色列、阿根廷、阿尔及利亚、智利、美国、墨西哥、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现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云南、贵州等省区市均有枇杷栽培。近年来有的省已将枇杷列为重点发展的果树种类,将其作为结合南方果树品种结构调整的首选果树。重庆市正邦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正计划建立一个全国最大的枇杷生产、加工基地,打造国际优良枇杷品牌。

随着国内枇杷种植面积和鲜果产量增加,但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枇杷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水果大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就必须生产出优质无公害果品。因此,枇杷在生产栽培技术及环境上,要有所改进和提高,不断生产优质绿色有机果实出口和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的水果市场,迎合人们对果实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枇杷生产发展很快。福建省云霄县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2002年漳江实业有限公司的枇杷获得“绿色食品标准认证”。主要是因为采用了无公害生态栽培模式,建立良种高效示范基地,开展枇杷集约高效产业配套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据福建省中心检验所检验报告:早钟6号枇杷单果重55克,可溶性固形物占14%,总含酸量0.4克/100 ml果汁,固酸比为35:1,可食率为72%,重金属含量等均符合Q/YJZSOI—2002标准中一级指标要求。他们多年的经验总结如下:(1)选择无污染的环境建园,选择远离矿区、工业区、生活区,背风向阳、土壤疏松、水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农业环境监测站测定,基地大气、水质、空气等质量优良,是理想的生态果园基地。(2)采用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

①完善水土保持技术;②推广保水耕作技术;③实行喷灌、滴灌、节水灌溉。(3)加强技术管理:①综合防治病虫害;②疏花疏果套袋;③整形修剪;④提高果品质量;⑤采取山顶“戴帽”,建立防护林带;⑥采用生态果园模式;⑦改良土壤,人工锄草,不用除草剂,防止土壤板结,深耕熟化土壤,配方施肥,套种绿肥。(4)适时采收果实,根据贮运交通条件改善,加速了枇杷果实流通,枇杷果实长途运销量的比例逐年加大。三、枇杷生产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枇杷种植虽已在南方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栽培面积和总产已跃居世界之首,有些研究技术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在生产上缺少宏观和科学的指导。因此,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品种单一市场供应期短

枇杷在我国已经有不少能生产高档果实的优良新品种。但因现在还没有一个完善和严格的种苗标准基地。为此,果农选用种苗的时候比较盲目,导致栽植品种单一,使果实成熟高度集中上市,市场鲜果供应期只有20天左右,货架寿命仅为6~8天,容易造成过剩和滞销,导致果实价格低廉。加上对枇杷认识度较低,产业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机衔接,相关单位缺乏合作,甚至互相排斥,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一些地方为了促销,盲目为抢占市场提前采收,使果实特有的外观颜色和风味不能充分表现,出现品质差。自己砸自己的品牌,阻塞销路,出口市场也时有退货发生,给生产者带来了经济损失。

2.产量不高不稳现象普遍

枇杷具有能自行调节梢果矛盾和花芽形成容易的特性,故称枇杷是丰产果树。果苗定植后第一年长苗,第二年壮干,第三年试果,第四年单株鲜果产量可达14.4千克,管理水平高的果园单产可以逐年提高。在各地典型示范基地的枇杷生产过程中,不少产区出现树势旺长,坐果率低,花果脱落严重,青壮适龄树不结果,成年树产量不高不稳,果实的商品率低等问题。有的地方有20%~30%的枇杷园不结果,这些已成为当今枇杷生产中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1)果农缺少超前投入。有的只重种植轻管理,导致缺乏持续发展后劲。枇杷是一个适应性强、投产早、经济回收快,回报率高的水果品种,各地引种后普遍成功,争相发展。特别有不少地方政府,都把发展枇杷生产当成农民致富的短平快项目,加以推广扶助。枇杷虽是一个经济栽培寿命较长(可达50年以上)和经济效益很高的果树,但需要高投入,早投入。可是在大发展之后,靠政府帮助建园的农民,由于资金缺乏,基础设施条件差,又缺少技术指导,结果种植枇杷失败。由此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使得一些地方时有发生粗管、抛荒,甚至砍树现象。(2)技术支撑力度不够。枇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果业,各地在示范推广中都投入了一些科技力量,也摸索出一套早结果、早丰产的优质栽培新技术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枇杷生产的大发展。由于这些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普及和推广的力度差,特别是至今许多果树科技人员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生态环境认识不足。如枇杷的花而不实问题,研究至今仍然在花期低温问题上打转转,缺乏深层次地去认识。由于暖冬满足不了枇杷为解除花而不实对低温的要求,导致只有营养生长而没有生殖生长或出现生理死花。施肥不及时营养跟不上,使花量少,花质差,着果率低。因无法提供科学的栽培措施和化学调控技术支撑。加剧了枇杷低产和不稳产的恶性循环。

3.产后保鲜技术环节薄弱

我国枇杷果实的保鲜贮藏有了很多创新技术,但仍以鲜食水果上市销售为主,果实的保鲜贮藏新技术应用甚少。一些先进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普及,在枇杷的生产和利用上很不平衡,如加工利用和产值率较低,产业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机衔接。特别是绝大多数的枇杷果实,产后在常温下运输和销售,而果实的采收期又正值夏季高温多雨时节,没有形成贮藏、运输、销售的冷链,损失很大,限制了枇杷的规模化生产和均衡的市场供应。四、枇杷开发前景的展望

枇杷在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种植历史的淡季“小水果”。主要是由于枇杷的适应性较广,栽培管理方便,特别是病虫害相对较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只是柑橘树的一半。每亩果园年生产投入成本费用(肥料、农药)为600元左右。枇杷的鲜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以广西南宁市明阳农场集中成片的“早钟6号”、“长红3号”品种枇杷园为例,定植后6年树龄的果树,每667平方米可产鲜果2 000多千克,每千克在果园销售价6元,亩产值12 000元以上。通过这个事例再看果农的受益情况。该农场果农张健超夫妇俩都已50多岁,种植8亩枇杷,每年3月中下旬采收,城里汽车直接到果园收购,不愁果实难卖,果实在果园批量销售,每千克6元,亩产值达12 000元,年收入共计10万元左右。又如2001年5月中旬,成都市场的大果枇杷每千克30~35元。2006年4月中下旬,云南昆明市场大果枇杷每千克价25~30元,都居同期水果售价首位。上述各例表明,只要品种优良,管理科学,都能获得丰产、优质、高效益。枇杷一般6年生的嫁接优良品种,都能进入高产结果期,每亩鲜果产量在1 500千克以上,每千克平均销售价以25元计,亩产值为37 500多元。在我国江南最适枇杷栽培的生态区域,只要每户农民能种植3~5亩枇杷果园,年收入可超过10万元,农民就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小康生活。提倡农民种植枇杷的具体方法,可以借鉴各地快速发展果业的经验,由当地政府组织引导,村级全面规划,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种植,农民自己投资建园,资金不足的农户政府帮助向银行小额贷款解决,技术问题由县级农业部门指导和培训。这是一个短平快项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也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保证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好办法。现在农民种植其他作物,一亩耕地创造的价值仅及一亩枇杷果园创造价值的1/20。即20亩耕地才相当于一亩枇杷果园。俗话说:“一棵果树当亩田,一片果树富万家”。因此,开发枇杷果业必须靠政府以政策引导,消除现在农民中普遍存在的“三缺一怕”思想(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和怕市场)。五、枇杷的物候期与树体

枇杷的物候期因地区、品种、栽培条件和不同年份气温变化等方面的原因而有所差异。枇杷树体的特征是指枝、叶特征。

1.物候期

枇杷果树每年与外界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呈现一定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即果树的年生长周期。这种与季节气候变化相适应的果树器官(根、枝、叶、果)的动态时期称之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1)开花期。一般枇杷的花期较长,现蕾在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初花期在霜降至立冬(10月下旬~11月中旬);盛花期在立冬至小雪(11月中旬~11月下旬);终花期在大雪至小寒(12月中旬~翌年1月中旬)。(2)果实成熟期。是在立夏至芒种(5月上旬~6月上旬。早熟品种是2月中旬~3月下旬)。福建等枇杷产地的中南部亚热带区枇杷成熟为3~4月份;北部的亚热带、温带南部地区是在5~6月份成熟。(3)展叶抽梢期。在3月上旬~5月上旬是春梢抽发期;5月下旬~7月下旬为夏梢抽发期;8月中旬~9月中旬为秋梢抽发期;11月上旬是冬梢抽发期(冬梢除福建等中南部的亚热带产区外,其他产区的枇杷树均不会抽生)。(4)枇把的换叶期。枇杷树的换叶期是在每年寒露以后,多集中在各次新梢萌发期和抽梢开花期。但枇杷树一年中落叶较多的时期,是在春梢发生后的4月上中旬,此期所落的叶片基本上是老叶。

2.枝叶特征

枇杷树的树形呈圆头形,树干的表皮呈灰褐色,表皮无裂痕,枝梢(新抽生枝梢)为青棕色或青绿色,一年生的树枝是棕褐色。成年树的枝干为灰棕色或灰褐色,侧生枝长于顶生枝;结果枝短而充实,顶生枝上的顶芽多数会形成花芽结果;叶片是单叶互生,叶缘呈锯齿状或近全缘,羽状网脉,有叶柄或似叶柄,叶片的上表皮细胞外层角质化有光泽,下表皮生有绒毛。六、枇杷树对环境的要求

枇杷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有不同。所谓外界环境条件,是指其生存地点周围的一切因素总和。我们了解和掌握枇杷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目的在于不断提高枇杷的鲜果产量和品质。对单株果树来说,它们相互之间的互为环境,在环境与果树之间,环境条件起主导作用。环境中对果树起作用的称为生态因子。其中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这些因子综合构成为生态环境。但对果树发生直接影响的,如光照、温度(热量)、空气、水分、土壤等,是果树生存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除此以外间接影响果树生长的还有地形、风、人类社会等因子。

枇杷园是一个动态平衡的人工生态系统。根据社会经济条件,模拟自然,创造合理的生态条件,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枇杷园单位面积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是枇杷果树栽培的重要任务。研究和掌握环境条件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是达到上述目的进行适地适栽的重要依据。这就是果树与生态环境相互紧密联系的辨证统一体,所有的生态因子是综合在一起对果树发生作用的。

1.光照

光照是枇杷果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不可缺少的因素,尤其枇杷树是属于喜光植物,俗话说:“山冈松,山背杉,向阳山坡栽枇杷”。因此,光照充足与否对枇杷鲜果产量影响很大。光照不足,枝条就会不充实,容易发生徒长,碳氮比下降,花芽分化不良或中途停止,花粉量少,着果率低。光照不足,枇杷花期和幼果期阴雨过多时生理落果严重。光照不足,果实的含糖量显著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不高,有机养分积累少,新根产生不多,无机养分吸收受到影响,树势减弱,病虫发生加剧。光照不足,受直射光时间短,枝条接受直射光中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抑制作用减少,漫射光照射的机会相对增多,漫射光中较多的红、黄光线有利于生长。相反,如果光照充足,能使光合作用顺畅进行,有机养分增加,果实糖分提高,品质好。据我们多年在枇杷果园观察发现,光照不足的部位,枝条趋向于细弱徒长,直立向上,花芽少,不充实,着果率低。

实践证明在光照充足的果园中,树体强健,枝梢粗壮,叶片增厚,叶色浓绿,花芽饱满,坐果率高,果实外表色泽鲜艳,果香独特,病虫害发生少,产量高,品质优。

枇杷幼龄树的生长期和成年树的结果期对光照的要求各不相同。幼苗期的枇杷树喜欢散光照射,尤为刚出土的幼芽苗,忌阳光直射和曝晒,故需在苗圃搭起遮阳棚。成年树结果期则要求光照充足(果树内膛不能过于郁闭),反之会造成枝梢生长不良,枯枝增多,诱发病虫危害。因此,新建果园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注重密植幅度,在适当密植的情况下,要坚持进行必要的夏季修剪和冬季整枝,除培养树姿、平衡生长与结果的关系以及枝组更新外,还要改善树冠的光照条件。

2.温度

温度是果树生存的因子之一,决定着果树的自然分布,对果树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理活动有明显的影响。枇杷是喜温果树,作为经济栽培区,通常认为以年平均温度为12℃以上才能生长,而在15℃以上为适宜生长温度,从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来看,北半球和南半球纬度在22°~33°的地区,都能种植枇杷。主要枇杷产区在亚热带地区,地处南北半球纬度25°~30°地区为适宜种植区域。美国把-12℃作为枇杷树耐寒的临界温度,把-3℃作为幼果冻死的温度。我国根据各地枇杷产区的生态指标,提出适合枇杷种植的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的温度生态指数如下。

适宜区:年平均温度为18~20℃(生理最适温度),≥10℃的年活动积温为5 000~6 500℃,最冷月(1月份)平均温度为6~10℃,日最低气温≤-3℃的天数为0~10天。

次适宜区:年平均温度为15~17.9℃的年活动积温为4 500~4 999℃,最冷月(1月份)温度为4~5.9℃,日最低气温≤-3℃的天数为11~20天。

枇杷不同生育期和植株不同器官,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能力各不相同,其树体的耐寒性较强,成年树在冬季短时间的-18℃下无冻害,持续时间越长,受冻越严重。枇杷的花蕾最耐寒,可耐-5℃低温,开放的枇杷花丝、幼果最不耐寒,幼果生长的最低温度不低于-3℃。由此,看出枇杷常绿果树对低温比较敏感,树体耐低温(即耐寒性)较柑橘强,各器官对温度的要求有别。但枇杷不耐高温,花开始发芽的温度在10℃以上或5℃以下和35℃以上,花粉发芽率均较低。夏秋干旱高温季节,土壤温度超过35℃时,枇杷树的根系即停止生长,成熟果实容易萎缩。由于枇杷开花在秋冬,果实成熟于初夏。因此,冬季要求有一定的温度,否则会直接影响当年的产量。这就成为是否枇杷经济栽培的限制因子。凡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冬季温度不低于-6℃,幼果期温度不低于-3℃的地区,栽培枇杷都能成功,并获得好的收成。在北缘地区新建枇杷园应选择在江河、湖泊旁边,可以调节气候或在园地西北面有高山抵挡寒流的地方建立枇杷园较好。

3.水分

水是枇杷果树各个器官重要的基本组织成分,细胞分裂和伸长都必须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果树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有水分的参加,枇杷树虽然有喜湿习惯,但是又怕涝。果园土壤要能保持湿润,果树根系生长就会正常,如土壤积水即易产生烂根,严重时全株果树死亡。这是由于枇杷树的祖先,长期生长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果树的叶片、枝梢、根系和果实等器官,对水分有其一定的要求。江南各省、区、市,常年降水量为1 000~1 800毫米,水量充沛,能满足枇杷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的需要。虽然在一年之内降水量分布不均,但除特殊年份外,一般在7月上旬雨季结束,进入高温干旱时期,有利于花芽分化。10月份至翌年2月份,雨量仍较少。此时气温偏低,蒸发量小,只要做好树盘覆盖,不出现冬旱,不会太多影响枇杷生长和开花结果所需的水量。到3~4月份春雨期和5~6月份的梅雨期,夏、秋季常有雷雨和台风带来的雨水,如果园地下水位过高时,极易发生涝害,影响根的正常呼吸,妨碍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还原性有毒物质的生成,引起枇杷树烂根落叶。这时正值果实增长期,遇到长期连绵阴雨寡照天气,会影响糖分转化,果味变淡,着色不佳,成熟延迟,裂果增多。若出现干燥寒冷西北风天气,亦易使果实脱水皱缩,落果严重。7~8月份出现阴雨连绵天气,枝梢生长旺盛,不易停止生长,顶芽很难成花,花芽分化不好。11月~翌年2月上旬开花期气温偏低雨水多,会降低花粉的发芽率。俗话说:“枇杷开花天气晴,来年获得好收成”。就是说枇杷开花时晴天,昆虫多授粉好,落花落果少,产量高。由此,为应对枇杷各个生育期所出现的不良天气,应将地下水位降低到1米以下,开深沟排除渍水,降低土壤湿度,保持枇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定水分。

4.土壤

枇杷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既有广泛的适应性,又有严格的选择性。如沙质土、壤土、紫色土、黄壤土、红壤土或丘陵山坡地以及其他瘠薄土栽植都能成功。枇杷根系喜微酸性和中性的质地疏松、排水方便、通气性良好、耕层深厚的沙质壤土、砾质壤土、冲积土等。理想的土壤酸碱度pH值为5.5~8.0,以pH值6.0~6.5为最好。最忌容易积水或过于黏重的土壤。这是因为枇杷果树根系较弱,缺氧反应敏感,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在10%以上才能生发新根。土壤中氧的含量不低于15%,枇杷果树根系才会正常生长,如果土壤中的含氧量低于5%,枇杷果树根系的生长趋于缓慢或停止,含氧量低到2%时细根便会死亡。因此,枇杷树对土壤虽然要求不十分严格,但不论何种质地的土壤,都需要排水良好(特别对果园地下水位的要求,务必在1米以下)。为了枇杷果树能够早结果,产量高,品质优,能维持较长的经济效益寿命,对枇杷果园地址的选择条件必须是土壤肥沃深厚,贫瘠的土壤宜进行深翻扩穴改土,多施农家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选择在山地建园,地势高爽,阳光充足,容易排水,比在平地建园更好。要使枇杷速生、丰产、优质,就应针对果园的不同土壤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改土措施。江西省果农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深、改、肥、酸”等办法改良土壤,效果显著,“深”就是荒山深垦,冬冻夏晒,改变土层浅薄板结状况;“改”是结合挖定植沟(穴)时,深施农家有机肥,对黏土应采用掺沙或沙土掺泥等客土法进行土壤改良;“肥”是在果园行间间种绿肥、花生、大豆,就地翻埋作物秸秆作为绿肥;“酸”是在中耕追肥时施用酸性肥料,提高微酸性土的酸度。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通气性,有效地改善了土壤性状。

5.风及其他

枇杷果树由于树冠挺拔,叶大而密,透风性差,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浅,又较狭窄,故在建园时应选择背风处或有人工培植的防护林,尽量减少大风危害。微风对枇杷生长有益,可以促进果树株间、行间和树冠内部的通风条件得以改善。如强风则是枇杷栽培条件的限制因素之一,花期遇强风会影响开花传粉,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柱头易于干燥,受精不利,造成花果脱落。在展叶不久时遇上大风,新梢尚没有完全木质化,易被强风吹折。果实增大期遇强风,往往将果枝折断而减产歉收。

所谓其他灾害,是指冰雹和工厂“三废”等对枇杷生长结实产生的危害,局部地区在春夏之交,常有不同程度的雹灾发生,使果树新梢断残,叶片打碎,果实砸烂,减产歉收。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油,导致枇杷果树叶黄枝枯脱落,不结果实。因此,果园基地选择时,必须考虑这些灾害因素的影响。第二章 枇杷的生物学特性一、植物学形态特征

枇杷为多年生常绿乔木或灌木,植株高大,其树体高度与冠径一般可达4~5米(经人工控制株高2.5米左右)。枇杷树在一年中生长发育的过程,为年生长发育规律。而一年中生长发育的时间有330天左右,生长与休眠没有明显的界限。但一年中枇杷树的根、叶、枝、芽、花、果、种等器官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规律。

1.根

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苗先育根”的宝贵经验。表明根系是枇杷果树的重要器官。根除了有固定地上植株(主干、枝叶)吸收水分、养分作用外,还具有贮藏和合成营养物质的功能。根的生长与地上部的生长、开花、结果关系很大。要使枇杷丰产稳产,就要为根系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枇杷果树的根系不够发达,须根较少。据日本研究,枇杷须根与全根的重量比值为0.16,叶片与须根的重量比值为8.57,地上部与地下部重量比值为3.64。枇杷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垂直向下生长。地下水位高,排水不好的果园,容易造成烂根。

2.叶

枇杷叶为单叶互生,叶的上表皮细胞外层角质化有光泽,下表皮有密生绒毛,叶缘呈锯齿状或近全缘,羽状网脉。叶片由叶面、叶柄和托叶构成。叶身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圆形,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叶片大小和形状随品种、枝梢抽生时间及栽培条件而变化。通常以春梢上的叶作为品种的代表。叶片是果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树体有90%左右的干物质是靠叶片合成的。枇杷树不但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叶片和叶面积指数,而且要求叶面积在树冠内合理分布,才能提高叶片的总体光合效能。叶片寿命一般为13个月,因各种情况而差异很大。老叶逐渐脱落,待新叶同化机能旺盛时老叶才脱落,因而出现新老叶交替现象。新叶的光合作用效能随叶龄增加而增加,成熟后光合效能达到高峰。树冠过大叶面积指数过高,树冠内膛无效光区增大,这样不仅不能高产,反而会导致减产。目前采用自然开心形整形,就是为了增加树冠的有效光区,提高光能利用率。一株枇杷树上的叶片多少、叶片质量高低及分布状况与其丰产和果实质优的关系密切。

3.枝

枝条是构成枇杷树冠,扩大树体,着生叶片与根部沟通,交换和输运营养物质以及着花着果达到开花结果的目的。枇杷的新生枝梢为青棕色或青绿色,一年生枝为棕褐色,成年树枝为棕色或灰褐色,侧生枝比顶生枝长,顶生枝短而充实,顶芽多数能形成花芽。枇杷果树从树冠不同部分构成树体地上部骨架结构。包括主干、主枝、侧枝、延长枝、结果枝组等部分。(1)主干:从地面的根颈部起到第一主枝以下为主干。树干棕褐色,老树干裂痕浅,树形圆头形开张,实生树主干较高,中心干较明显,嫁接树成年后中心干明显。主干起着支持树冠向上伸长的作用,果树地上部分在主干以上总称树冠。(2)主枝:直接着生在主干上的永久性骨干枝为主枝。(3)侧枝:着生在主枝上的固定性骨干枝分枝称为侧枝。(4)延长枝:指主枝、侧枝等骨干枝先端,继续延长和扩大树冠的一年生枝条。(5)结果枝组:又叫结果单位枝,着生在主枝和侧枝等骨干枝上的多年生枝群,是结果的主要部位。根据其来源和所占体积(含果枝数量以及寿命长短等不同)结果枝组可分为大型结果枝组、中型结果枝组和小型结果枝组三类。枇杷果树其他各类枝条的生长特性如下。

生长枝(也叫营养枝),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着生在树冠外围光照条件好的部位,枝条上多着生叶芽,偶有花芽,能形成较多的副梢,叶片大且厚,节间短而组织充实。幼年树与旺长树上的生长枝,长势较强,结果量过多的树和老树则长势弱。生长枝是构成幼树扩大树冠和培养结果枝组的主要枝条。

徒长枝,枝条直立生长,消耗树体大量营养,节间长,芽瘦小,叶大而薄,枝条组织不充实,多着生二次枝,不会形成花芽。幼龄树和生长旺盛的树上徒长枝较多,可通过整形修剪,培养成各级主枝形成树冠;成年树上的徒长枝,常扰乱树形,应尽早疏除;根据树冠需要,可通过夏季摘心培养成结果枝组;对衰弱老树抽生的徒长枝,可利用为更新树冠,即选择适宜部位的徒长枝,经过适当短截以促进新梢,2~3年亦可使衰弱老树重新形成树冠,恢复结果能力。

长果枝,枇杷长果枝生长能力较强。幼龄结果树上的长果枝,在结果的同时又能抽枝,这种长果枝不仅结果性能差,而且落果严重。

中果枝,生长能力中等,枝条较细。幼壮果树结果性能好,但容易中途落果。

短果枝,多着生在枝梢中、下部,节间短,枝上除顶芽和叶芽外均为单花芽。由于生长停止早,所以花芽较充实饱满,如营养条件好,结果能力强,是重要的结果枝,修剪时注意只能疏删,不能短截。

4.芽

芽是枝、叶和花器官的原始体,它与种子有相似的特点,在繁殖时可以形成新的植株。芽是果树生长、结果及更新复壮的基础。了解芽的习性,对培育和利用优质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芽在枝梢上着生的位置,枇杷芽可分为顶芽和侧芽。顶芽着生于枝梢的顶端,均为叶芽,侧芽着生在枝梢的叶腋内即称腋芽。顶芽和腋芽都着生在枝的一定位置上,统称为定芽,而在愈合组织的附近或节间上,发生的芽亦称不定芽。按照芽的性质,枇杷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只抽枝长叶的芽叫叶芽;能发育成花或花序的芽叫花芽;有的芽先抽枝,并在枝上长叶、开花,这种芽叫混合芽。从芽的萌发特点可分为活动芽和潜伏芽,也叫隐芽。如在老枝或主干原节位处,有潜伏芽(隐芽),在受到特殊刺激后萌发出新梢,利用这种特殊习性对老树复壮更新很重要。又如枝条基部的芽发生在早春,因为此时期气温低则常成隐芽,以后随着气温升高,枇杷树上的叶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增强。所谓的隐芽发育状况改善,因叶片中积累了大量营养,隐芽即成了极为充实饱满的芽,这种芽在嫁接时是选择壮芽的对象。枇杷冬季未开花的枝条顶端有一个顶芽,到春天这个顶芽抽生的枝条,称春生顶芽枝,侧芽抽生的枝条称春梢侧芽枝,夏梢顶芽和夏梢侧枝同上述一样。但夏秋季枇杷枝条的顶芽有一部分形成花芽,在秋末抽生极短的一段枝条有1~3片叶或无叶而形成一个花轴,其上也有许多小枝轴会开花结果,是枇杷花芽的混合芽。

5.花

枇杷花是由花托、子房、胚珠、花丝、柱头、花瓣、花药、花柱、萼片等组成(图2-1)。花穗都是顶生的,为复总状花序(小穗为聚伞花序),每个花穗花数多少差异很大,多的花数250~260朵/穗,少的30~40朵/穗,一般的70~100朵/穗。从能用肉眼认识花穗起,约经1个月后开始开花,花的开放顺序因花穗类型不同而有差异,最早开放的花是花穗总轴顶部的单花,然后是花穗中部支轴的花,最晚是花穗下部支抽的花。下垂的花穗以弯曲部为中心,从上至下依次开放,而每一小穗同样则是顶端一朵花先开,两侧的花后开。枇杷开花时所需温度为11~14℃,此时开花最多,10℃以下开花期延长。开花的迟早因地区、品种、枝梢类型和环境条件而有很大差异,花穗出现早晚与花穗大小成正相关的,早期花穗最大,中期次之,晚期最小。顶生的夏梢母枝开花最早,侧枝较晚。浙江果农总结枇杷开花期分为三批:头花是10~11月份开放,头花的果由于生长期长,发育充实,果实个大,品质最好,但易受冻害,应做好防冻保护;二花是11~12月份开放,由于二花果实生长期稍短品质次之,受冻害也比较少;三花开放在1~2月份,果实生长比头花果实更短,果实个头小,品质差,而受冻害少。在四川成都以9~10月开花结果,果实品质好。攀枝花、西昌等地区于7月份开花,由于高温干燥,坐果率低,9月份开花的坐果率较高,可以提前3个月成熟。图2-1 枇杷花的构造

枇杷花粉萌发所需温度的要求:10℃以上花粉的萌发率都低,在15℃时花粉完成受精过程很短。北缘地区栽植枇杷,11~12月份晴天中午气温升高,枇杷花粉可以完成受精过程。在此期间应抓住晴天气温回升的机会加强叶面追肥,促进授粉受精,提高结果率。

为了丰产稳产,对枇杷花芽分化进程和规律应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尤其要掌握花芽形态分化初期与花芽生理分化期,以便进行人为调控花芽分化时期,枇杷结果是由叶芽生理组织状态转化为花芽生理组织状态,称花芽分化。花器官分化完成后又称花芽形成。此期除内部因素外,而外部与内部因素对花芽分化使起的促进作用即称花诱导。花器官在芽内开始出现时又称形态分化,在形态分化前生长点由叶芽生理状态,转向形成花芽生理状态的过程则称为生理分化。

枇杷花芽是结果母枝上顶芽分化形成的。从7~8月份花芽开始分化后的1~3周形成花托、花瓣,一个月后形成雄蕊、雌蕊。随后再分化成胚珠、花粉粒。枇杷花芽分化临界期(即生理分化期),大概是6月~7月,这时生长点原生质极不稳定,对内外因素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容易改变代谢方向,此时是控制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就是顶芽原基在不同条件下,既可分化成叶芽又可分化成花芽。顶芽原基向花芽分化的基本生理和营养条件如下:①要有建成花芽更丰富的物质、包括光合产物、矿质盐类和由以上两类物质转化合成的各种碳水化合物、各种氨基酸及蛋白质等;②要有形态建成中所需要的能源。如能量贮藏和转化物质(淀粉、糖类等);③树体的激素代谢要有利于芽原基向成花方向发展,主要是赤霉素数量下降,活力降低,脱落酸的数量增加,活力加强,细胞激动素及吲哚乙酸(IAA)等生长素维持适当的量和活动水平;④要有与花芽形态建成有关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等的代谢有利于花芽分化。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要增加对枇杷果园的施肥量和调节氮、磷、钾比例,增加磷、钾肥用量,补充微量元素,控制供水,降低土壤含水量,适当疏去树冠上部的徒长枝和过密枝,采取拉枝、扭枝等栽培技术措施,通过人为去影响枇杷树体的营养、水分和激素的活动水平,调控花芽分化进程,从而达到提高花量和花质。由于每株枇杷果树的每个顶芽营养、水分、激素水平各不一样,进入花芽期的具体时间亦有先有后。所以只有掌握花芽生理分化的大致时间(6~7月份),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及时采取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促进花芽分化,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6.果图2-2 枇杷果实的构造

枇杷果实由花托发育而成,其构造由花托(果肉)、子房、花萼三部分构成(图2-2),植物学称其为“假果”。外果皮强韧,但易剥离,果肉较厚。成熟枇杷果实的果肉由花托形成,萼筒由花萼形成,子房壁形成包围种子外的内膜。幼果子房有5室,每室有2个胚珠,但受精的胚珠不一定能发育成种子,有的退化或冻死,幼果仍能继续生长。果实重量、体积和果肉重量的增长与果实纵横径的生长是同步的。盛花后118天内果实重量、果肉重量和果实体积缓慢增长,日增长量分别为0.011 9克、0.011克和0.099 7立方厘米;盛花后118~158天内增长迅速,日增长量分别是0.31克、0.192克和2.547立方厘米;盛花后158天至果实采收增长量放慢,日增长量分别达0.2克、0.096克和0.698立方厘米,其生长发育曲线为S型。

枇杷果实成熟期约10天左右,此期间果实中的糖分增加,一直延续到果皮充分着色后的若干日才停止,成熟枇杷果实中糖分以蔗糖最多,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而枇杷果实中酸含量却下降,其中酸的主要成分是苹果酸和少量柠檬酸。

7.种子

枇杷随着果实发育,种子的重量与果实重量不一致,种子重量在盛花后125天内生长极缓慢,日平均增长量仅为0.002 7克;盛花后的125~146天为生长高峰,日平均增长量达0.116 8克,其增长量为前期的43倍。由此以后至成熟种子重量增加很小,日增长量只有0.006 1克,生长发育曲线与果实生长发育一样为S型。

枇杷种子特别肥大,种子约占果实全重量的15%~25%。种子主要是两片子叶形成,胚根小,种子多为卵圆形、长椭圆形,颜色为赭黑色、褐黄色或棕色。单果种子数为1~8粒,富含淀粉,可提取工业用淀粉或用以酿制酒精。二、枇杷生长发育特性

枇杷树的生长活动,在一年内或年度间均有明显的连续性,并表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到死亡的全过程,为个体生长发育规律。掌握这个规律的目的在于正确地制定农业措施,提出相应的栽培技术和改进对策,缩短枇杷树的幼年和老年时期,延长成年时期,以便减少投资,实现早结优质果,提高效益。

1.枇杷经济栽培期的划分

枇杷的经济栽培寿命为60~80年。立地条件好和科学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种植杂交(嫁接)优良品种,其经济栽培寿命可以长达100年。现在以大量推广嫁接枇杷品种为例,将枇杷经济栽培划分成三个时期。(1)幼树时期:枇杷树从苗木定植到第一次结果(大概在2~3年),在这个时间段以营养生长为主,每年抽生新梢3~4次,个别幼树虽可开花,却很难结果。此期间的主要特点是根、枝、叶营养生长旺盛,产量逐年增加,一年中各季都有枝条萌发,是为枇杷树搭好高产骨架(树冠成塔形),为以后打下丰产基础阶段。因此,枇杷树在幼年时期就要抓紧做好中耕、施肥和定形修剪等各项工作。促进树冠和根系的快速生长,叶光合和吸收面积迅速扩大,同化物质积累逐渐增加,为首次正常开花结果创造条件,奠定物质基础。在栽培上注重对果园管理进行扩穴深翻,充分提供有机肥料和水,轻剪长放多留枝,加速地下根系和地上植株协调生长,根深叶茂,早期形成预定树形。到后期才缓和树势,使花芽形成量达到适当比例。(2)成年时期:为枇杷树的结果盛期,从有经济产量起,经过稳定的高产阶段到开始出现大小年至产量连续下降初期为止,长达30年~40年以上,在这漫长的几十年中,其特点是,营养生长下降,树冠扩展缓慢多为圆头形,枝长而粗,生长旺盛,树冠上下内外都有花果,鲜果产量达到高峰。这个时期要特别加强肥水管理和修剪整形。及时施肥补充树体消耗的大量营养物质,使地下部的根系和地上部的枝条生长逐渐强盛。树冠内部有少量旺盛更新枝条,开始向心性生长,从而缩短根叶距离,有利于提高吸收和合成营养的速度。所以在栽培技术上肥水供应是关键,精细地更新修剪,均衡配套营养枝、结果枝,并要达到生长、结果和花芽形成都能成为平衡状态,才是持续丰产,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一环。(3)老年时期:枇杷树从产量降低到几乎没有经济收益开始,直至大部分植株不能正常结果。在这一时间段的特点,枝叶稀疏,叶黄枝枯,主干过于衰老,无法进行更新复壮,没有了经济栽培价值,几十年后的衰老树,应砍伐清园。枇杷果树衰老期出现早晚,受栽培管理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2.枇杷是无休眠期的果树

枇杷树在生长过程中不能明显地划分出它的休眠期,正因为枇杷没有休眠期,一年中能抽发4次新梢。从春季开始进入萌芽生长后,直到冬季四季中都属于生长阶段,包括营养生长(根、枝、叶)和生殖生长(开花、结果)两个方面。在冬季较冷的地区一年中也能抽发3次新梢,鲜花照常在低温下傲然开放。在华南地区施肥充足,生长茁壮的幼树,一年甚至可抽生新梢5~6次。枇杷树的生长发育特性,是祖先在原产地长期的生长环境中所获得的遗传性。由此,枇杷的栽培与气候原因,会使整个生长期出现低产或不稳产等现象,只有认识和掌握了枇杷树这一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关系,对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帮助。

3.枇杷根的生长变化

枇杷树根系一年中有3~4次生长高峰,土温在5~6℃时开始生长,9~14℃时生长缓慢,18~25℃生长旺盛,30℃以上则停止生长。枇杷树的地下部根与地上部抽梢是轮换交替进行生长。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而开始活动,第一次根的生长高峰在1月下旬(大寒)~2月下旬(雨水),是全年根生长最多的一次。这时地上部第一次抽生春梢同时进行开花结果。第二次根生长高峰在5月上旬(立夏)~6月中旬(芒种),此期气温高,雨水多,夏梢开始抽生。第三次根生长高峰为8月中旬(立秋)~9月中旬(白露),而地上部的秋梢抽生期。第四次根生长高峰于10月下旬(霜降)~11月下旬(小雪),这时是地上部的冬梢抽生期。在比较寒冷的亚热带北部(或温带南部)区域,枇杷根一年只有3次的生长高峰期。

由于枇杷树的根系不够发达,垂直根较少,水平根系多,在土壤中分布较浅,但这又与土质、果树品种和树龄相关。主根在1~1.3米深的土层中,离地表10~50厘米的土层中大多数是吸收根系,80厘米以下土层根系分布较少。在土层深厚疏松的园地果树根系生长旺盛,深达土层1米以上。根系在地下水平分布区域的大小,基本与地上部树冠的大小成一致。枇杷树细根多,粗根壮根少,成网状在土层密布。如果在年周期中果园土壤管理没有根据根系的生长特点进行,在早春气温低,养分分解慢,此时正值根生长高峰(是全年根系生长最多的一次),更是春梢抽生、开花结果期,就会造成营养供应不足。因此,果园管理必须增施腐熟优质有机农家肥,扩穴深翻,迅速提高土温,促进吸收根的大量发育。夏季进入高温少雨季节,仍要保持根的正常活跃生长,夏初又是果实生长处在最旺盛时期,也要采取上述有效措施,秋季进行土壤深耕,结合施肥,对提高树体营养物质积累,满足秋冬开花结果的需求有重要作用。枇杷根系与其他果树根系相比欠发达,在土层中分布较浅,这就要求在管理上注意枇杷果树根系在生长过程中,所容易发生的生理障碍现象,如冻害、热害、肥害等。

4.叶片与枝梢的萌发

枇杷叶、枝生长期有几个重要时段。(1)叶芽萌发期:叶芽萌发后生长点(幼叶)伸出芽外,随即在节间伸长,幼叶开始长出时小而嫩,光合作用微弱,叶、梢的主要营养物质,全靠树体贮藏的养分供给生长。(2)旺盛生长期:枝梢延伸,幼叶迅速展开,叶片增多,绿叶面积加大,光合作用不断增强,叶梢进入旺盛生长期。(3)缓慢生长期:新梢形成顶芽,生长逐渐缓慢直到停止。(4)组织成熟期:枝梢内部养分积累,组织充实,逐渐木质化。

枇杷枝梢加粗生长,是茎内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和增大的结果。加粗生长比加长生长稍晚,加粗生长与加长有明显的相关性。因为萌动的芽和加长生长时形成的幼嫩枝叶,能产生生长素一类的物质,会激发形成层的细胞分裂。为了促进枝梢加粗生长,必须在树枝上保留较多的叶片。各类枝梢随着树龄、树势、种类、栽培条件而有变化。幼龄树以长枝为主(徒长枝也会发生),随着树龄增长进入初果期,此时长果枝、中果枝偏多,在骨干枝的中、下部形成短果枝,至盛果期则以短果枝为主。常绿枇杷树一年四季没有明显的休眠期,老叶脱落的时间多集中在各次新梢萌生和抽穗开花时,这是对低温、高温、干旱等环境变化所表现的一种适应我国南方的气温和湿润气候有利于叶片快速生长,且生长量大。特别是生长优势较强的青壮树。绿色叶片可以利用阳光、水分、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为根、枝、叶、花、果提供有机养分。

5.叶芽与花芽的分化

枇杷枝梢上的芽原始体在发育过程中,一种形成叶芽(趋向于营养生长);另一种形成花芽(趋向于生殖生长)。花芽从孕育最初阶段起,到逐步分化出花器为止的发育过程,称为花芽分化。枇杷花芽分化时间因地区不同而不同,据观察,一般是在6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有两次花芽分化高峰期。枇杷花芽分化可分三个阶段,即花芽生理分化期,花芽形态分化期,性细胞成熟期。(1)花芽生理分化期:是在树体营养物质和激素达到一定水平,外界条件适宜时,花芽内生理和组织状态发生质的变化。(2)花芽形态分化期:是在枝梢生长点生理分化以后出现形态分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生长点由尖变圆,接着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原基发生形态分化。(3)性细胞成熟期:是在雌蕊原基形成后,继续经过多次分化形成雌雄配子体(卵和精子)。枇杷花芽生理分化是花芽孕育,形态分化是花芽建造,性成熟阶段是花芽完善。因此,花芽分化的三个时期,是枇杷生殖阶段三个不同的生理活动,相互间互为因果关系。以往在栽培学上对花芽分化研究多注重于形态分化,对花芽生理分化研究甚少,性成熟阶段更鲜为人知,正是由于对花芽生理分化和性成熟阶段知之不多,造成管理措施不到位,出现花量少,花质差,着果率低,甚至歉收。

6.开花习性

枇杷果树的开花时期有别于其他果树,有三个不同点。第一是在冬季低温时开花;第二是从10月份至翌年1月份,花期达3~4个月之长;第三是花量多而坐果率低。特别在低温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萌芽、抽梢、开花、结果。在开花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能耐受有时会发生的持续阴雨、低温、寡照等恶劣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性细胞发育时间短、花器官不完善,受精差,着果率低,果粒小,品质劣。枇杷全树开花达5%以上为始花期,开花达25%以上为盛花期,开放的花数达到75%以上称末花期。待花冠全部脱落或凋谢即是终花期。枇杷树开花早晚和持续日数多少,因品种和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就同一棵树的不同部位,开花的时间也不是一样。枇杷开花顺序如下:树冠下部的开花期长,中部次之,上部的花期最短;同在一个花穗上总轴顶部的单花开放最早,中部支轴上的花次之,下部支轴上的花开放更晚;在一棵枇杷树上,从第一朵花开始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放需46天左右,一朵花从花蕾露白到谢花,需19~20天。根据枇杷开花特性,在栽培上不存在因冬季温度不足而影响到萌芽、开花、结果的现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全球温室效应产生暖冬气候,有利于满足枇杷对低温量的需求,加上栽培技术不断提高,能有效地调控春芽适时萌动,加上及时追施肥料,防治病虫害,促使果树生长健壮,芽体发育饱满,枇杷高产优质已逐步实现。

7.授粉受精

枇杷果树均具有自花授粉的自交能力。由于枇杷蜜腺丰富又为虫媒花果树,可通过昆虫传递花粉,达到授粉受精目的。一般可采取在果园放养蜜蜂,初花期在树冠上喷洒糖溶液,引集蜜蜂、昆虫等,有利于帮助授粉,提高坐果率,增加鲜果产量。据资料介绍,气温在10℃以上时,花粉开始萌发,20℃左右发芽率达70%以上,5℃以下和35℃以上发芽率较低。在阴雨低温或刮大风等恶劣条件下,蜜蜂和其他采蜜昆虫活动少,难以帮助授粉受精。但在一天中只要有短时花粉萌发所需的温度(10℃以上),花粉管就能顺利地伸长到达子房胚珠,完成受精过程。为了提高枇杷的坐果率,在定植时果园应配置授粉树,花期相同,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8.果实发育

枇杷受精后子房迅速膨大,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枇杷从受精后幼果不断增大,果实生长初期为2月上旬(立春),果实纵径增大较快,横径增大较慢;果实生长中期在2月下旬(雨水)至3月中旬(惊蛰),果实纵径和横径增大的快慢近乎平衡;果实生长后期是3月中旬(惊蛰)至4月上旬(清明),果实横径增大加快,4月中旬后迅速达到高峰。枇杷幼果形成到果实成熟需要124~134天,其中生长初期和中期因气温影响而生长速度缓慢,到3月中旬气温回升,4月上旬膨大达到生长高峰。4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30天中,是果实迅速生长期,因气温不断稳定升高,细胞、种子都在迅速增长,果实不断膨大。成熟前大约15天内果实发生成熟期的变化:果皮由绿色逐渐转为黄绿色至黄色,最后是橙黄色或橙红色。果肉迅速增大,糖分增加,肉质变软,酸度迅速降低,种子停止生长。在这15天内果实的蔗糖、果糖、葡萄糖和部分小梨糖、蛋白质、苹果酸及少量的柠檬酸、糖酸比的变化都非常明显。第三章 枇杷的品种

目前,枇杷的主栽品种都是经过科学的培育选择。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要求,遗传上也有相对相似的植物群体。但仍然存在着株间差异,今后应加强选种,提高种性、防止混杂退化和并不断培育新品种。一、枇杷品种介绍

枇杷是蔷薇科枇杷属常绿乔木。其品种资源在我国极为丰富,目前已发现14种和一个新变种——大渡河枇杷。枇杷属植物分布在亚洲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约有30多种。1990年,华中农业大学章恢志教授等,根据花期的不同和老叶背面有无绒毛将枇杷分成4组,每种枇杷的学名见表3-1。

1.第一组:冬季(10月份到翌年2月份)开花,幼叶下面有绒毛,老时仍不脱落的有:普通枇杷,栎叶枇杷,大渡河枇杷,麻栗坡枇杷。

2.第二组:秋冬开花,幼叶下面有绒毛,老时脱落近无毛的有:齿叶枇杷。

3.第三组:春季(3~5月份)开花,幼叶下面有绒毛,老时仍不脱落的有:怒江枇杷、台湾枇杷。

4.第四组:春季开花,幼叶下面有绒毛,老时脱落近无毛的有:倒卵叶枇杷、大花枇杷、腾越枇杷、香花枇杷、窄叶枇杷、小叶枇杷、椭圆枇杷、窄叶南亚枇杷。二、枇杷主要品种

现在已利用或有利用前途的一批枇杷种或变种、变型,多处于野生状态,零星分布在山区。各具有独特优良特性,可供今后开发利用或作砧木及育种材料。

1.普通枇杷

别名卢橘,原产于我国贡嘎山东南坡的大渡河中下游地区。常绿小乔木,树体高大约6~10米,树干颜色灰褐,新梢有锈色绒毛,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叶长12~30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部叶缘似锯齿,叶面光亮多皱,叶背有锈色绒毛,叶柄甚短,似具芳香。圆锥花序顶生,一个花序有小花数10~200朵不等,秋冬开花,花期长达3个月以上,子房5室,每室2个胚珠,果实圆或卵圆形,直径2~5厘米,淡黄至橙红色,原生种果实小,肉质薄。栽培种的果实大小形状不一,成熟期在4~6月份,果实以鲜食为主,也可加工制作罐头、蜜饯或作为酿酒等原料。

2.台湾枇杷

原产于台湾省中部和广东省。又称台广枇杷、山枇杷、赤叶枇杷。为常绿小乔木,树高7米以上,枝干粗壮,棕黄色,叶片集生在小枝顶端,卵状长圆形,长9~10厘米,叶边缘微向外卷,具有钝锯齿,叶片较薄,赤色,背面密被锈色绒毛,有“赤色枇杷”之称。春天开花,圆锥花序顶生,长7厘米以上,花为白色,长1.65厘米,果实10月成熟,似球形较小,无毛,味甜汁多,可鲜食,有治疗热病之效果。该品种生长在山坡,山谷阔叶林中,耐寒能力较弱。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用作枇杷砧木。

3.栎叶枇杷

别名苦樱桃、红籽。常绿小乔木,株高7米以上,小枝灰褐色,幼枝被绒毛,后自脱无毛。叶为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7~15厘米。果呈卵圆形,色暗褐,直径6~7厘米,果实味苦涩。每果有种子1~2粒,该品种多生于河边、溪边或湿润密林中,种子可繁殖作枇杷嫁接育苗砧木,因嫁接的亲和力比较好。

4.大渡河枇杷

别名大红籽。常绿小乔木,株高10米左右,华中农业大学章恢志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栎叶枇杷这一新变种。其种类位置处于栎叶枇杷和普通枇杷之间,可能是普通枇杷的始祖植物。小枝为绿色至黄褐色。叶长10~24厘米,表面光亮。叶缘多为锯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较大,其直径1.5~2厘米,花梗被锈色绒毛。果实直径2~3厘米,色为黄或橙黄,果味苦而酸,果内有种子1~3个,耐寒抗病虫能力强,在4~5月份成熟。分布在四川省石棉、汉源等地。该品种与普通枇杷一样均用作砧木,嫁接亲和力好,具有进行枇杷抗性育种研究的潜在价值。

5.大花枇杷

别名山枇杷。常绿小乔木,树高4~10米,产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枝干粗壮,棕黄色,无绒毛,叶片集生于枝顶,长圆披针形,长7~8厘米,两面无毛,叶缘反卷,边缘具钝锯齿,叶基全缘。春季开花,花径1.5~2.5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色白。果实大,椭圆形或圆形,直径1~1.5厘米,果橘红,果味酸甜。可鲜食和用作酿酒原料。

6.南亚枇杷

别名光叶枇杷,原产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及印度北部。常绿乔木,株高10米以上,叶片椭圆形、倒卵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深刻尖锐锯齿。叶面光亮,两面无毛,花成展开的圆锥花序,花较大,长和宽均为8~12厘米,花瓣白色,长4~5厘米,花有山楂味,有2个花柱,5月份开花,7~8月份果实成熟,卵圆形,果较小,直径1~1.5厘米,每果内种子1~2个,含糖10%左右,可鲜食或作酿酒原料。该品种生长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山坡杂林中。三、枇杷品种分类

枇杷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长期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性,又由于在生产实践中长期人工定向选择,形成了众多的优良品种、株系和单株。从统计资料看,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枇杷栽培品种约350个,国内许多果树专家学者进行过很多研究。1960年,曾勉教授在主持全国枇杷研究工作现场会上的论文中提出,区别枇杷品种的主要标志以果肉颜色,分为白肉、红肉、黄肉,依果型分为圆形、卵圆形和扁圆形。1984年,吴耕民教授在《中国温带果树分类学》中提出枇杷分类方法,按果实肉色和形状分类者为最多,在栽培上,依果实成熟的早晚,分为早熟种、中熟种和晚熟种。1987年,章恢志教授在《中国果树栽培学》中提出了枇杷品种应按生态进行分类。因此,概括起来枇杷分类有生态型分类、果肉色泽分类、果形分类、用途分类、成熟期分类、进化程度分类和数量分类等,共有7种分类方式。关于我国枇杷品种的分类,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一般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有生态类型、果肉类型、果型类型和成熟类型等4种。

1.按生态类型分类

这是章恢志教授在《中国果树栽培学》(1987)中提出的枇杷生态分类观点。(1)温带型品种:耐寒性较强,适合在我国北亚热带,部分暖温带稍有霜雪的地区栽植该品种。树叶和果实均表现较小(由于木质坚硬,生长缓慢,抽穗开花期长,开花参差不齐而使果小)。常见的品种有:江西杨梅洲4号,江苏照种白沙、青种,浙江大红袍、洛阳青,武汉华宝2号,安徽光荣,日本茂木、田中等。这些品种引到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栽培,同样大多会很好的开花结果。如日本的茂木、田中已成为我国台湾省的主栽枇杷品种。(2)热带型品种:耐寒性较弱,适合在少霜雪的中、南亚热带边缘地区种植。表现叶大,果大,生长较快,花期基本一致。如福建解放钟、白梨、梅花霞、长红3号、早种6号、香钟11号、广东大圆种等。这些品种若在北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种植,易受冻害。如江西省赣南的会昌县、龙南县栽植早钟6号开花结果良好,在赣中栽植则受冻害,赣北冻害较严重。

2.按果肉类型分类

这是曾勉教授1960年在江苏主持全国枇杷研究工作现场会上提出的分类标准,确定区别枇杷品种分类的主要标志为果肉颜色,分为白肉、红肉、黄肉三类。但对黄色较难掌握,只分成红、白两大类。(1)红肉品种:果肉橙黄至橙红色(包括橙红、浓橙黄和淡橙黄等)。肉质紧密,酸甜适度,风味独特,果皮韧厚,较耐贮运。树势中等或偏强,抗逆性好,特别是抗寒性强。果实既可鲜食又能加工。对红肉类品种的界定国内果树专家提出,以江苏“青种”枇杷肉的颜色为标准,如肉色深于青种即是红肉类,肉色相当或浅于青种则为白肉类。常见的红肉枇杷品种如余杭大红袍,黄岩洛阳青,安徽歙县大红袍,江西杨梅洲4号,福建莆田梅花霞、坂红,武汉华宝3号,成都龙泉驿大五星、龙泉1号,四川纳溪县早红1号、早红3号以及太城4号,福建的解放钟、早钟6号等。(2)白肉品种:白肉类枇杷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种质资源。果肉颜色呈乳白或淡黄和淡橙黄。肉质细嫩,多汁味甜,果实以鲜食为主,不宜加工。该品种树势中等偏弱,抗寒能力较红肉品种差,果皮较薄,不耐贮运,产量不高,不易管理,生产上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如江苏吴县白玉、照种白沙,浙江余杭软条白沙,江西珠珞白沙,四川纳溪早白沙,福建莆田白梨、乌躬白以及冠玉、青种、宁海白、白茂木、大圆种等。

3.按果实形状分类

1984年,吴耕民教授在《中国温带果树分类学》中论述枇杷品种分类方法时指出,按果实肉色和形状分类者为最多。(1)长形品种:果实纵径明显大于横径,包括椭圆形、长倒卵形、长梨形,故有牛奶种之称。这类品种的每个果实内种核较少,通常只有一个核,可食率极高。如福建长红3号、乌躬白,浙江大夹脚、黄岩花鼓筒和日本的引进品种茂木。(2)圆形品种:果实的纵径与横径大约相等,成圆形或近圆形。这类品种果实内含种核较多(2~4个)。如浙江大红袍、软条白沙、福建白梨、解放种,成都龙泉驿大五星,四川纳溪早红1号、早红2号和引进日本的品种田中等。(3)扁圆形品种:果实的横径明显大于纵径。这类品种内含核更多,果肉薄,可食率较低。代表品种有江苏早黄、荸荠种,福建算盘只,浙江彭种,还有霸红、皖泊等。

4.按果实成熟期分类

吴耕民教授(1984年)提出了在栽培上依果实成熟的早晚进行枇杷品种分类的方法。由于我国适合栽培枇杷的地域广阔,各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差异而使成熟期不一致,每年2~6月份枇杷果实自南至北陆续成熟上市,就在同一地区栽植的同一品种,成熟期亦有早晚之别,故在栽培上可依次进行品种分类。(1)早熟品种:指在当地相同栽培方式的条件下,最先成熟的品种。如浙江的头早、二早,福建莆田的早红蜜,四川纳溪的早红1号、早红3号,日本的引进种森尾早生等。(2)中熟品种:是比早熟种迟10天左右成熟的品种。如浙江的大红袍、夹脚,四川纳溪的金丰、黄肉,成都龙泉驿区的大五星、龙泉1号、龙泉5号及白梨、乌躬白等。(3)晚熟品种:即比中熟品种晚10~15天左右成熟的品种。如浙江的青碧,福建的大钟、解放钟,黄岩的光明,江西的杨梅洲4号,成都龙泉驿区的晚五星,日本引进的田中、茂木等。四、国内主栽枇杷良种

现将目前国内已经利用和有开发前途的优良枇杷品种介绍如下。(一)大果优良枇杷品种

大果型枇杷良种标准:果实个头大,果皮色泽鲜艳,果肉细嫩多汁,果内种核较少,果实酸甜适口,能耐贮运,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等,具备上述条件则为大果优良品种。

1.浙江大红袍

浙江余杭塘栖的主栽品种。树势强健,枝条开张,树冠呈圆头形,叶片大小中等,呈长椭圆形,叶片较厚,叶肉微皱,叶缘上部有锯齿,下部全缘。花穗较大,平均着花75朵。果实正圆或扁圆形,单果重达39克,大的单果重70克以上,果实大小匀称,果色橙红,有果粉,长茸毛,果皮韧而厚,易剥离。果肉厚,色橙黄,质粗而致蜜,汁液一般,味甜,酸度偏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可食率高达75%,果内有种子2~3粒。在当地成熟期6月上中旬。

该品种产量高,果大外观美,抗逆性强,耐贮运,既可鲜食又能加工罐头。

2.白玉

来自江苏吴县洞庭东山。树势强健,生长旺盛,枝条粗壮褐色。果实椭圆形,顶平基部钝圆。果色淡黄,果皮上多有白色圆形斑点,果肉颜色清白,汁多细腻,风味清香,品质最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可食率71%,单果平均重33克,最大重达36克。果实成熟期在当地为5~6月初。

该品种果形较大,成熟较早,丰产性好,无明显大小年,抗旱性强,不易裂果。

3.洛阳青

是浙江黄岩主栽品种,占当地栽培面积的85%以上。树势强健,树冠开张,成年树喜光,抗逆性强。叶为椭圆形。在黄岩种植于12月中旬盛花,每个花穗平均有花67朵左右,支轴下垂。果实倒卵形,单果重30~40克,果皮颜色呈黄色,果肉橙黄色。成熟期在当地5月下旬至6月上旬,果实采收时萼、果顶萼片仍带青色,果皮厚韧。果肉粗硬,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5%,果实内平均有种子2.6粒。

该品种早期丰产性好(幼树结果早),抗性强,如抗旱抗涝,抗叶斑病、日烧病,且裂果少,果实整齐,外观漂亮,色泽鲜艳,商品价值高,能耐贮运。

4.红灯笼

来自四川成都龙泉驿区。树势中庸,树姿直立。果实卵圆形或近似圆形,果皮橙红色,果面没有或极少有锈斑,果粉中厚,外观鲜艳美观。果肉颜色橙红,果肉厚度平均1.2厘米,肉质细嫩,汁液特多,风味独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糖多味甜,可食率76%,成熟期在当地6月上旬。

该品种容易成花,丰产性好,抗旱能力强,是一个极晚熟的枇杷良种。

5.夹脚

是浙江余杭地区主栽品种之一。树势强健,树姿直立,中心干与主枝所成的角度较小,树冠成杯状形,叶片中等大,叶缘上部有疏锯齿,下部全缘,叶片有皱,颜色浓绿。花穗下垂,藏于叶腋间,每个花穗着花85朵。果实歪斜卵形或椭圆形,单果平均重达33克,最重单果44克,果面呈麦秆黄色,果肉颜色淡橙黄,肉质细嫩,汁液极多,酸甜适度,风味较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可食率75.4%,每果内平均有种子2.5粒,在当地每年6月上旬成熟。

该品种丰产期长,果大略酸,抗性强,鲜食差,但却是最好的加工原料。

6.香钟11号

为福建省农科院培育而成。树势中庸,树冠开张,枝梢粗壮,节间较短,树叶茂密,叶色浓绿。果实倒卵形至短卵形,果皮橙红色,锈斑少,果粉多,鲜艳美观。果皮厚,易剥离,耐贮运。果肉厚度0.92厘米,颜色橙红,肉质细嫩化渣,香气浓,风味正,口感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1.2%,酸量为0.19%,维生素含量为52微克/克。果实内平均有种子4.1粒。可食率68.8%,单果平均重57.5克,最大单果重量超过100克。

该品种坐果率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中晚熟品种,为目前红肉品种中品质最好的浓香大果型枇杷品种。

7.富阳种

来源于江苏吴县光福乡,是当地主栽品种。树势强健,树冠圆头形,枝条长而软,树形开张整齐,叶片较大,叶缘锯齿宽且明显。花穗疏松,果实圆球形,单果重30克左右,果面果肉橙红色,果皮多有绒毛,斑点明显,皮薄容易剥离,果肉致密细腻,汁多味甜,含总糖量为0.57%,每果有种子3~6粒。

该品种生长快,寿命长,产量高,丰产性好。耐冻害,裂果少,果实均匀,是鲜食、罐藏的优良品种。

8.长红3号

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1976年在主栽品种长红枇杷实生树中选育而成。树势强健,新梢粗壮,发枝力中等。果实长卵圆形或卵圆形,果皮果肉淡橙黄色,果面锈斑少,果皮易剥离,果肉细腻,汁液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10%,含酸量0.37%,味清甜,种子半圆形或三角形,每果内平均有种子3.65粒,单果重达40~50克,最大果重70~80克,可食率达71.8%。

该品种树体抗性强,丰产稳产性好,日烧果、皱缩果、裂皮果等病果少。鲜食、制罐均可。结果过多容易早衰,口感稍淡。

9.太城4号

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莆田地区农业局、福清县太城农场等单位协作,从实生树中选出。树势强健,树枝粗实密生。叶片长椭圆形,叶色淡绿,叶缘锯齿不明显。花穗大,花数多。果实倒卵形,单果平均重45.4克,果顶平,果基尖削,果皮果肉均为橙红色,果糖多,果皮易剥离,果肉特别厚,肉质致密,汁多化渣,纤维少,风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0%,可食率达74.1%,果实内平均有种子1.34粒,独核果率达84.2%。在当地成熟期为每年5月上旬。

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抗性能力强,裂果和日烧果较少,果大而皮厚,颜色鲜艳,品质极佳,果型端正,宜鲜食和加工罐头。

10.茂木

日本引进品种。树势强健,发育旺盛,树形直立,进入生长盛期后逐渐开张,枝条较多。果实长倒卵形,单果重40~50克,最大果重60~70克,果皮橙黄色,果粉灰白色,果皮较厚,容易剥离。果肉橙红,肉厚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果肉细嫩,甜多酸少,品质优良。果内平均有种子2~3粒,可食率达75%左右。在台湾省种植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成熟采收上市,在日本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

该品种丰产稳产,坐果率高,果肉厚甜,适合在肥沃土壤中栽培。

11.华宝2号

是华中农业大学章恢志教授在引入浙江余杭五儿白沙品种实生繁殖后代中选出。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叶片长椭圆形,果实椭圆形或近圆形,单果重38克,最大单果重45克,果梗粗长,萼片大小中等,抱合。果面橙黄色,绒毛中等,果皮较薄,容易剥离。果肉橙黄色,果肉较厚,肉质细腻多汁,甜中带微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可食率72%,每果内平均有种子2.6粒,在武汉栽培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果实大小中等,色泽艳丽。

该品种风味独特,花期晚,幼果前期发育迟,能避过严寒,丰产稳产。自花结实率不高,栽植时要配置授粉树,并提高果园的肥水管理。

12.田中

日本引进品种。树势旺盛,树姿开张,枝条较多,树冠圆头形。果实大,倒卵形,横剖面为五角棱形。果表面、果肉颜色均为橙红,果皮有果粉,果皮薄,难剥离,耐贮运。果肉薄,肉质粗,果汁多,果味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种子卵圆或三角形,棕褐色,单果重70~90克,最大单果重量达165克。在台湾地区栽培3月中旬至4月下旬成熟,福州为5月上旬成熟。

该品种为晚熟品种,能耐寒,丰产稳产,果实外观漂亮,但果实肉薄质粗,含酸量高,退酸迟,应注意适时采收。

13.泸州6号

是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县农牧渔业局农技站于1986年在茂木枇杷实生园中选出。为当地的主栽品种之一。树势强健,树冠较开张圆头型。萌芽率和成枝力强,分枝多而紧凑,枝条节间较短。叶片大小中等,长椭圆形,叶肉较厚,叶面不平整,叶缘有钝状锯齿,分布在先端,基部全缘,花穗圆锥形,较紧密,基部的小枝轴呈下垂或倒钩状。每穗平均有花78.3朵。果实卵圆形,单果平均重46.7~58.5克,最大单果重达100.1克。果顶平广,基部钝圆,果面绒毛短而密,淡棕色,果面无锈斑,果皮橙黄色,果皮薄易剥离,果肉深橙黄色,细嫩多汁,口感好,稍带微酸,香甜味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13.5%,最高达20%,可食率达75%~79.3%,果实内有种子平均达2.2粒。

该品种在当地于5月中旬成熟,是晚熟丰产优良种,宜鲜食,加工制罐。

14.朝宝

来自安徽省。树势强健,生长旺盛,枝条较密,多为斜生,果实卵圆形,顶部平广,基部渐尖。果面橙黄色,斑点大而明显,果皮厚有锈斑,不易剥离。果肉厚,橙黄色,肉质稍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每果平均有种子4粒,种为长扁圆形,黄褐色。在当地种植的成熟期为5月下旬,较耐粗放的栽培管理。

该品种耐寒,产量高,果实耐贮运,在生产上大小年结果明显。

15.龙泉1号

是成都市龙泉驿区从实生树中选育而成。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58.31克,最大单果重达105克。果面橙红色,果肉厚颜色橙红,果皮薄易剥离,风味好,酸甜适度,果肉质地细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1.9%,可食率为70.85%,每果内平均有种子4.4粒。在当地栽培的成熟期为5月上中旬。

该品种丰产性好,适应性强,是四川省近年推广的主栽品种之一。

16.杨梅洲4号

是江西省安义县农业局和安义县枇杷研究所于1986年从当地普通枇杷实生树中选育而成。树体长势较强,5年生树高180厘米,树冠径达185厘米。果实圆球形或椭圆形。单果平均重达38.8克,最大单果重54.5克,果实大小匀称。果皮橙红色,果粉较多,果皮薄易剥离。果肉橙黄色,果肉厚0.84厘米,肉质细嫩,汁多味甜有微香,可食率6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7%。果内种子较少,每果平均有2.6粒。果实品质上等,鲜食、加工皆宜。在安义县当地栽培10月下旬花芽萌动,11月上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开花,5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该品种定植后结果早,5年生树龄单株平均鲜果产量23.3千克。抗日烧病,发病率只有1%~2%。

17.解放种

是福建省莆田市城关镇,1949年从大钟枇杷实生变异中选育而成。母树在1949年开始结果,果形似钟故名解放钟。福建省各地均有栽培,成为当地主栽品种。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引种栽培后,一直表现良好。树势强健,枝梢粗壮,树姿直立。叶片较大,春叶平均长40.5厘米,宽14.2厘米,复叶略小,叶色浓绿光亮。10月下旬花芽萌动,11月上中旬至翌年1月份开花。果实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单果重61克,最大单果重172克。果皮橙红色,果皮厚度中等,果粉多,锈斑少,易剥离。果肉浅橙红色,果肉厚0.94厘米,肉质致密。汁液较多,甜酸适度,风味浓郁,可食率71.46%,可溶性固性物含量11.5%,酸含量0.51%。每果平均有种子5粒,果实耐贮运,品质上等。

该品种在福建种植的成熟期是5月上中旬,江西中部为6月上旬,丰产性强。注意预防少量日烧病、裂果病,果肉稍粗,退酸期晚,未成熟果偏酸,可供鲜食、加工。

18.早钟6号

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于1981年用解放钟为母本,日本枇杷良种森尾早生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1998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是福建省栽培面积最大的枇杷品种之一。江西省龙南县和会昌县引种栽培后,表现良好。广西南宁市明阳农场引种该品种,表现成熟早(3月中旬采收上市),产量高(667平方米面积产鲜果3 000千克),抗病虫能力强(病虫害很少)。树势强健,树姿直立。叶片大而厚,叶色浓绿。在当地种植9月中旬花芽萌动。9月下旬开花,11月中旬盛花,12月上旬终花。果实例卵圆形或梨形,单果重52.7克,最大单果重100克。果皮橙红色,鲜艳美观,锈斑少,果皮厚度中等,容易剥离。果肉橙红色,肉厚0.89厘米,肉质细嫩化渣,甜多酸少,香气浓。可食率6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含酸量0.26%,每果内平均有种子4粒。果实品质极上等。在福建种植(福州地区)的成熟期为4月上旬,江西省会昌、龙南等县和四川种植的成熟期是在4月下旬。

该品种丰产性能好,成年树单产鲜果25千克以上,大小年结果现象不明显,新梢和幼果防虫时使用敌百虫药剂敏感,应防止药害。叶片、开花、幼果的抗寒力较低,容易受冻害。

19.安徽大红袍

由安徽省歙县绵潭村汪长才从浙江塘栖引种的实生枇杷树中选育而成。又名五星枇杷、大红花枇杷,是当地主栽品种,广为种植。树势较强,分枝较稀,枝粗而软。10月上旬花芽萌动,10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开花。果实圆形,单果重45.5克,最大单果重100克以上,果顶平广,萼片开张,呈五角点状。果皮浓橙红色,厚度中等,果粉多,有白色斑点。果肉橙红色,肉厚1.1厘米,肉质稍粗,汁液较多,浓甜而略带微酸,有香气。果实可食率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果实内有种子平均每果4.2粒,果实耐贮运,品质上等,鲜食、加工兼用。

该品种成熟期在当地栽培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丰产性强。20~30年树龄的果树单株鲜果产量可达200~250千克。抗寒抗旱能力强,但易发日烧病和炭疽病,应注意防治。

20.大五星

由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于1980年从普通枇杷实生变异种中选育而成。原名龙泉14号,在1994年和1996年,被评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优良果品,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近年在四川省栽培面积较大。树势中庸,树姿开张,层形明显。幼龄树每年抽梢3~4次,以夏梢结果为主。成年树每年抽梢2~3次,以春梢结果为主。6~9月花芽分化期,成花易,花量大,自花结实率20%。9月中下旬花芽萌动,10月上旬至翌年1月开花,花期3个多月,果实5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圆形或卵圆形,果顶萼洼处呈五角星形,故名大五星。果实大,单果重62克,最大单果重达100克,果皮桃红色,果皮较厚,容易剥离。果肉橙红色,厚度0.96厘米,肉质细嫩,汁液较多,风味浓郁,甜多酸少。果实可食率7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酸含量0.39%。果内平均有种子1~3粒。果实耐贮性较差,常温下可贮5~6天。果实品质极上等。

该品种早结丰产性能好,嫁接苗定植后3年投产,第四年后亩产鲜果1 000千克以上。据龙泉园艺所资料介绍大五星枇杷适应性广,耐寒性强,在年平均气温13℃以上,最低气温-6℃地区,均可成功栽植。现在北至陕西汉中,南至海南省等广大区域,均已引种,且一直表现良好,丰产稳产性强。果实鲜食、加工皆宜。但易感染叶斑病,出现早期落叶,应在栽培上加强肥水管理,及早预防叶斑病,定植时果园要配置授粉树,以利提高着果率。

21.大钟

是福建省莆田市城关宋庆二在100多年前从普通实生枇杷中选育而成。大钟枇杷在莆田是百年以上的传统品种,果实形状如钟故名大钟。原为当地主栽品种,现已逐渐由解放钟所取代。树势中庸,枝多密生,树姿开张。叶缘反转外卷明显,状如小船,俗称“溪船底”,故为本品种的显著特性,9月下旬花芽萌动,10月中旬至12月开花。果实倒卵圆形,单果重平均为51.5克,最大单果重79克。果皮浅橙红色,果皮厚度中等,有锈斑,果粉多,剥皮稍难。果肉橙黄色,果肉厚度0.85厘米,肉质致密,汁液量中等,酸甜适度,风味浓,可食率70.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酸含量0.65%。果实内有种子平均达5~8粒(是种子含量较多的品种),果实耐贮运,品质中上等,鲜食加工均可。

该品种果实成熟期在福建莆田为5月中旬,江西安义县为6月上旬成熟。丰产性能较强,但易发生裂果,需采用套袋方法减少裂果损失。防止叶斑病发生而引起落叶现象。在栽培措施上要加强果园肥水管理。

22.冠玉

是江苏省吴县果树研究所于1983年从吴县东山白沙枇杷实生树中选育而成。199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冠玉。现已在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推广种植。树势生长强健,在江苏吴县栽培一年抽发3次新梢。春梢于3月上旬至4月初抽生,夏梢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抽生,秋梢为8月中旬至9月抽发。夏梢是主要结果枝,是构成产量的主梢。内膛春梢也可直接成为开花结果母枝。10月下旬花芽萌动,11月上中旬至12月下旬开花,果实成熟期在当地为6月上旬。果实椭圆形或圆形,单果平均重43.4~61.5克,最大单果重70克。果皮淡黄色,果皮中等厚,有韧性,易剥离。果肉白色至淡黄色。果肉厚度1厘米,肉质细嫩化渣,汁液多,酸甜适度,有香气。可食率66.2%~71.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4%,果内种子较多,每果平均有3.5粒。果实耐贮运,在常温条件下可贮藏15天,好果率达98%以上,且仍能保持鲜果风味。果实品质极上等。

该品种丰产性能好,18年生母树单株平均鲜果产量达57.9克。植株耐寒性强,在-7.1~-9℃枇杷花和幼果的冻害率只有47.5%,较对照品种软条白沙为78.2%的冻害损失少30.7%。果实鲜食、加工兼用。

23.华宝7号

华中农业大学从引自江苏省吴县荸荠枇杷品种实生树中选育而成。树势较强,树枝半开张。从采果痕处易抽发结果枝。10月上旬花芽萌动,10月底至12月中旬开花,果实于5月下旬成熟。果实卵圆形,单果平均重34.9克,最大单果重50克。果皮橙黄色,果皮厚易剥离。果肉橙黄色,果肉厚0.8厘米,肉质较韧稍粗,汁液多,甜酸适度,风味浓。果实可食率63.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果实内种子含量较多,每果达4粒。果实耐贮运,品质上等。

该品种早果性能强,进入盛果期后,丰产稳产。果实不仅鲜食好,加工制罐尤佳。但受低温危害后,果皮容易生锈斑,由于果实的外观锈斑多而会影响商品价值,应采用套袋栽培措施,可减轻损失。

24.芙蓉黄皮

为江西省赣县茅店乡地方品种。树势强健,枝梢粗壮,树枝开张。10月中旬花芽萌动,11月上旬至翌年1月上旬开花,果实在6月上旬成熟。果实倒卵圆形,单果重30克,最大单果重40克,果皮淡橙黄色,果皮较厚,容易剥离。果内淡黄色,果肉较厚,肉质细嫩,酸甜适度,有微香。汁液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8%,果内种子较少,每果平均2.5粒。果实品质中上等,适宜鲜食和加工。

该品种丰产稳产,成年树单株产量130~150千克,抗逆性强。

25.坂红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与莆田市华亭乡万坂村于1975年共同选育而成。树势较强,幼枝红褐色,节间短,枝叶较密集,树姿开张。10月上旬花芽萌动,10月下旬至12月份开花,果实在当地5月中旬成熟。果实卵圆形或近圆形,单果重35~40克。果皮橙红色,果肉较厚,肉质细腻,汁液多,甜多酸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3%,酸含量0.29%。果实不耐贮运。果实品质上等,鲜食、加工兼用。

该品种丰产性能强,裂果、皱果、日烧果和锈果等生理病害不易发生,还抗叶斑病和耐湿。

26.宁海白

是浙江省宁海县于1993年从白砂枇杷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原名白荔枝。2001年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称号。浙江省林业局批准将“宁海白”枇杷示范基地列为全县林业特色基地。由此,成为宁海县及周边县、市推广种植的枇杷品种。树势较强,枝条粗壮,树姿开张。10月下旬花芽萌动,11~12月份开花,果实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果实椭圆形或圆形,单果平均重达52.5克。果皮淡黄色,果皮较厚,容易剥离。果肉乳白色或黄白色,果肉较厚,肉质细嫩,汁液较多,甜酸适度。果实可食率达73.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每果内平均有种子4粒,品质上等。

该品种丰产性能较好,抗寒能力较强。

27.光荣

是安徽省歙县漳潭乡农民张光荣,从大红袍枇杷实生树中选育而成,故名“光荣”。是歙县枇杷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树势强健,枝条粗壮紊乱,树姿开张。10月下旬花芽萌动,11月上旬至12月份开花,果实5月下旬成熟。果实卵圆形,单果重45克,最大单果重80克。果皮橙黄色,果皮较厚,容易剥离,斑点密而明显。果肉橙黄色,果肉厚度0.93厘米,肉质较粗,但柔软多汁,味甜带微酸,有香气。果实可食率6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酸含量0.44%,果内种子较多,每果平均4粒,果实耐贮运。品质中上等,鲜食、加工兼用。

该品种进入盛果期较迟,丰产性能较强,大小年结果现象不明显,树体比较抗寒抗旱。

28.霸红

是江苏省扬中县新坝乡新安村于1955年在枇杷实生苗中选育而成。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枇杷良种第6名,同年通过鉴定并命名为“霸红”。树势较强,发枝力中等,枝条较粗,树姿开张。春梢是主要的结果枝。11月上旬花芽萌动,11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开花,果实在当地6月上旬成熟。果实圆球形或扁圆形,单果平均重31.5克,最大单果重40克。果皮橙红色,皮厚较韧,锈斑少许,皮易剥离。果肉橙红色,果肉厚度0.9厘米,肉质细嫩,汁液较多,风味浓甜,具有香气。果实可食率65.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7%。果内种子较多,每果平均4.5粒,果实耐贮运性强,品质上等,最适合鲜食和加工罐头。

该品种丰产性能稳定,树体抗寒性特强。1977年初,当地出现大冻害天气,最低气温为-11.3℃,其他枇杷园因冻害没有了收成,而霸红枇杷却没有受到大的冻害,当年仍照常结果,单株产鲜果100千克。

29.木瓜枇杷

是湖南省沅江县首建乡的地方品种。树势较强,枝梢粗壮,树姿开张。10月下旬花芽萌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开花,果实于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熟。果实梨形或牛奶形,以牛奶枇杷相似。单果平均重52克。果实纵横径分别为4.66厘米和3.95厘米。果皮橙黄色,果皮较厚。果肉浅橙黄色,果肉厚而质地柔软,汁液较多,味甜稍带微酸,有香气。可食率7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酸含量0.58%。果内种子较少,每果平均2.6粒。果实品质中等,宜鲜食。

该品种较丰产,成熟期如遇强裂阳光照射,易发日烧病,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30.龙泉6号

由成都市龙泉驿区,1980年从普通枇杷实生树中选育而成。树势强健,枝梢较粗,树枝开张。10月中旬花芽萌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开花,果实5月中旬成熟。果实圆形,单果平均49.6克,最大单要重100克。果皮橙红色,皮厚易剥离。果肉橙红色,果肉厚度0.88厘米,肉质细嫩,风味浓甜,可食率68.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果内种子较多,每果平均达4粒,品质上等,鲜食、加工皆宜。

该品种早果、丰产等性能强,进入盛果期后产量稳定,抗叶斑病和裂果病较强。

31.早红1号

是由四川省纳溪县农业局果技站于1990年从普通枇杷实生树中选育而成。树势强健,成枝力强,树姿开张,幼树枝条粗长,结果后枝条增粗,有下垂特性。10月上旬花芽萌动,10月下旬至12月份开花,果实在当地4月下旬成熟,是纳溪县最早成熟的枇杷品种。果实圆形,单果重平均为31.5~38克,最大单果重达53克。果皮橙红色,果皮较厚,锈斑少,易剥离。果肉橙红色,果肉较厚,肉质细嫩,汁液多,酸甜适度,风味浓郁。果实可食率68.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11.5%。果内种子较少,每果平均2.8粒,果实品质上等。

该品种坐果率高,丰产稳产。抗叶斑病、裂果病和日烧病。

32.泸州8号

是四川省纳溪县农业局于1986年引进的日本茂木枇杷实生树中选育而成。树势强健,主干红褐色,枝条粗长,着生较密,节间稍长,幼树树姿直立,进入盛果期后渐次开张。10月上中旬花芽萌动,11月上旬至翌年1月上旬开花,果实于5月上旬成熟。果实梨形或长倒卵圆形,单果平均重43.5~56.7克。果皮橙黄色,果皮较厚,果粉灰白色,果皮易剥离。果肉橙黄色,果肉厚度0.6厘米,肉质柔软,汁液多,酸甜适度。果实可食率75.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1.8%。果内种子较少,每果平均1.7粒,单核果率占45%。果实耐贮运,品质中上等,鲜食、制罐皆宜。

该品种坐果率高,丰产稳产,抗逆性强,不裂果,但有时会出现少量日烧病果。

33.东湖早

是由福建省连江县东湖镇江新官从普通枇杷实生变异种中选育而成。1998年通过省、市果树专家鉴定。树势较强,枝条粗壮,层形明显,树姿开张。一年内幼龄树抽生4~5次新梢,成年树一年春、夏、秋抽生三次新梢。春梢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抽生,夏梢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抽生,秋梢在8月上旬抽生,有时冬梢于11月上旬抽生。春梢和春延夏梢及夏梢,都可成为结果枝。成年结果树以夏梢为主要结果枝。9月上旬花芽萌动,9月中旬现蕾,10月下旬花蕾露白。初花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盛花期11月中下旬,终花期12月中旬。单花穗从始花到终花历时10~25天,单株果树从始花到终花历时36~64天。在福建省连江县果实3月上旬着色,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熟。果实近圆形,单果平均重59.2克,最大单果重110克。果皮橙红色,果皮较厚,锈斑少,易剥离。果肉橙红色,果肉厚度0.44厘米,肉质细嫩化渣,味清甜。果实可食率为71.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11%,含糖量7.6%,酸含量0.36%,果实品质上等,适合于鲜食和加工制罐。

该品种早果性好,3年生嫁接树单株产量18.9千克,最高单株鲜果产量26.24千克。成年果树大小年结果现象不明显。较抗叶斑病,但在潮湿地段易患脚腐病,建园时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干爽地,可减少病害。

34.晚钟518

是福建省于1992年从普通枇杷实生树中选育而成。通过福建省和福州市果树专家鉴定。已在广西、广东、四川等南方地区推广栽培。树势中庸,枝梢粗壮,树姿直立。9月下旬花芽萌动,10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开花。果实在当地5月中下旬成熟,比当地解放钟迟熟20多天,是最晚熟的枇杷优良品种。果实倒卵圆形,单果重71~76克。果皮橙红色,易剥离。果肉橙黄色或橙红色,果肉较厚,肉质致密,稍粗壮清脆,汁多化渣,酸甜适度,有微香,口感好。果实可食率平均为73.8%~7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4%。果实耐贮运,品质上等,鲜食和加工制罐皆宜。

该品种丰产性好,产量稳定,抗性较强。

在我国栽培的枇杷品种中,以上只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4个优良品种。并对每个品种的来源、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作了介绍。其他大果型的枇杷品种见表3-2。(二)普通枇杷优良品种

从各地主栽品种中选出一系列最适合栽培的普通枇杷良种23个加以介绍。

1.照种

是江苏省吴县洞庭东山乡农民贺照山于1827年在实生白砂枇杷树中选育而成,又名照种白砂。为当地主栽品种,占栽培面积的80%以上。该品种有短柄照种和长柄照种及鹰爪照种三个。树势中庸偏强,枝多开张,节间短,分枝多,分布均匀,树冠圆头形略扁,生长繁茂,结果层厚密。叶大而厚,前端叶缘锯齿,后边叶为全缘,叶色深绿,皱褶明显。花序疏松,花穗总轴先端下垂,每穗有花72朵。果实圆球形或椭圆形,顶部平广,基部钝圆,有时呈五角形。果实大小匀称,单果重30克,果梗硬,果粉厚,果皮淡黄色,果皮薄韧,剥后的果皮易反卷。果肉淡黄白色,肉质细嫩,汁液较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3.6%,酸含量0.46%,甜酸适度,果内有种子3~4粒。果实成熟期在当地为6月上旬,结果大小年不明显。

该品种生长快,产量高,果实整齐,风味好,不易裂果,耐贮运。开花期迟,能耐寒,果实细小,果肉较薄。

2.单边种

浙江省黄岩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树势强健,叶片较厚,花穗平均有花119.4朵。果实椭圆形,单果平均重34克,果面一侧未充分发育,故称“单边”种。果实肉色清淡橙红,质软致密,汁液较多,甜酸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62%,可食率64.3%,每果平均有种子1.4粒。在当地5月中旬成熟,适宜鲜食、加工。

该品种抗寒耐瘠,结果树大小年不明显,成熟较早,抗日烧病、裂果病。但树干易发生烂脚病。要注意果园排水,保持土壤干爽。

3.白梨

来自福建莆田。树势中庸,树冠开张,枝条粗细中等,分枝较密。树冠圆头形,在当地栽植11月中下旬盛花,果实4月下旬成熟,果实圆形或椭圆形,果顶平广,基部钝圆,单果平均重31.8克。果皮淡黄色,果粉多,皮薄易剥离。果肉雪白,细嫩如梨,汁液较多,入口化渣,果肉厚度0.85厘米,可食率7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酸含量0.3%,清香味甜。果肉种子平均4.1粒。是福建省枇杷鲜食极品良种。

该品种丰产稳产,品质上乘,抗性较强,裂果病、皱缩果、日烧病都很少发生。但不耐贮运。如果实碰伤后破皮容易变黑。

4.光明晚熟种

来自浙江黄岩。树势强健,树干稍粗,1~2年生枝比较粗壮硬实,枝密繁茂,叶披针形,叶肉微皱。花穗直立,穗基第一、第二支轴下垂,每穗平均有花64朵,果实长卵圆形,单果重31克,果面浓橙黄色,皮厚易剥离。果肉深橙红色,叶液较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0.5%,果实可食率71%,甜酸适度,汁多味浓口感好。成熟期在当地为6月中下旬,比主栽品种晚10~15天。

该品种抗性强,丰产稳产,裂果病、日烧病发生少,花期长,坐果率高,可鲜食,加工、制成罐头皆宜。

5.乌躬白

来自福建莆田。树势强健,树形开张,树姿直立,枝条稀疏粗壮,树冠平圆头形。果实卵圆形或圆形。果面黄色,果皮较薄,容易剥离。果肉乳白色,肉质细嫩,汁液较多,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6%,酸含量0.21%,每果内平均有种子2.3粒,单果平均重49.5克,最大单果重86.5克,果实成熟期在当地4月底至5月初。

该品种丰产稳产,果实较大,耐贮耐运。抗逆性强,裂果病、日烧病、皱果病发生少。但风味逊于白梨品种。

6.软条白沙

来自浙江余杭。又名软吊白沙、真白沙。也是以优质而闻名全国的一个古老品种。树势中庸,枝条细软,有时先端弯曲,无明显主干,树冠倒披。叶片大小中等,椭圆形。果实卵圆形或圆形,果面淡黄色,向阳面密生锈斑,果皮极薄,果皮剥离后会自然卷成筒状。果肉乳白色或黄白色,果肉较厚,质地柔软,汁液较多,酸含量0.55%,甜酸适度,味道可口,单果重25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8%,果实可食率为73.7%,品质极佳。每果内平均有种子2.8粒。在当地6月上旬成熟。

该品种品质佳,为我国著名枇杷品种。抗逆性差,不耐寒,在成熟期遇到阴雨天气容易裂果,不耐贮运,产量不稳,经济效益不高,栽培面积逐渐减少。

7.莆新本

来自福建莆田。树势强健,树体开张,发枝力强,枝梢成穗率高,着果稳定,结果性较好。果实短,椭圆形,果蒂稍歪,未成熟时果顶有棱角,到成熟时果顶渐圆满宽平。果皮橙黄色,果粉多,果面颜色鲜艳美观,果皮厚韧,容易剥离。果肉质地细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2%~12.6%,酸含量0.12%~0.32%,甜酸适中,风味较佳。每果有种子2~4粒,可食率68.8%~72.6%。在当地栽培11月上中旬开花,5月上中旬成熟。

该品种果大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

8.青种

为江苏省吴县洞庭西山主栽品种。树势强壮,树冠开展,树形呈圆头状,枝条较长,叶大肥厚,质地硬挺,叶肉多皱,形状椭圆,叶缘锯齿明显。叶序疏密中等,花穗支轴先端下垂,每个花穗平均有花92朵,花瓣较大。果实单果重33克,圆球形,成熟时蒂部仍呈青绿色,故名“青种”。果肉颜色清,橙黄,肉质细嫩,汁多味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6%,可食率达69.5%,风味较浓,甜酸适口,每果有种子2~3粒,在当地6月上旬成熟。

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果实大小匀称,皮厚耐贮运。在成熟期如遇阴雨天气容易患病,裂果较多,在栽培上对肥水要求较高,需加强果园管理。

9.荸荠种

来自江苏吴县洞庭西山。树势强盛,枝条粗短,分枝多,角度小,树冠呈圆锥形。果实扁圆形,略似荸荠,故而得名“荸荠种”。叶片大小中等,长圆形,叶柄细长,叶缘锯齿不太明显。花序疏松,每个花穗平均着花达76朵,果实大小整齐,单果重33克。果皮橙黄色,绒毛多,果皮厚度中等易剥离。果肉淡黄白色,肉质细嫩,汁液较多,果肉厚度0.85厘米,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4%,可食率67.3%,每果有种子3~5粒。当地11月上旬至翌年1月中旬开花,6月上旬果实成熟。

该品种寿命长,树势旺,丰产性好,抗性强,不易发生寒害和日烧病的危害,耐贮藏。

10.梅花霞

为福建省莆田市著名主栽品种。树势中等开张,树冠圆头形,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缘上部锯齿密而深,基部全缘,叶质较厚,叶色浓绿。果实倒卵圆形,果实大小均匀,单果平均重35.83克。萼片先端掀起似梅花形,与果面红霞相映,故果名为“梅花霞”。果顶平广,果基尖削,萼孔闭合。果皮橙红色,果粉多,绒毛浓。果皮较厚,容易剥离。果肉橙红色,肉质细致,汁多味甜,风味较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酸含量0.55%,可食率70.84%。每果平均有种子4.7粒,果实在当地4月底至5月上旬成熟。

该品种丰产优势强,果色鲜艳,品质上等,耐贮运,不易裂果、皱缩,是鲜食、制作罐头的良种,但老叶易患灰斑病。

11.珠珞红沙

来自江西省安义县珠珞山区,又名红花枇杷。树势较强,树冠整齐,枝条粗短。果实扁圆形,果顶平广,萼托微凹,基部纯圆。果皮橙黄色,果皮厚度中等强韧,容易剥离。果肉厚度0.83厘米,质地柔软致密,汁多甜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9%,高达18.55%,可食率76.2%,单果平均重26.6克,最大单果重31.4克。每果内有种子2~4粒。在当地12月中旬盛花,果实5月中下旬成熟。

该品种丰产、稳产、优质,经济寿命长。抗逆性强,果形平整,色泽佳,外形美,适合鲜食与加工。

12.华宝3号

由华中农业大学从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成。树势强健,叶片长卵圆形,叶肉较厚,叶色深绿。果实近圆形,单果平均重32.9克,果实大小均匀,果皮、果肉均呈橙黄色,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可食率74.2%。每果平均有种子2.4粒。

该品种丰产稳产,耐贮运。鲜食与加工皆宜。

13.塘栖迟红

来自浙江塘栖。树势强健,树冠圆头形。果实斜生,在果枝上排列紧密。果实近圆形,大小均匀,果顶凹陷。果面淡橙黄色,稍有锈斑,果皮厚而韧,容易剥离。果肉橙红色,质地细腻,汁液较多,味浓可口,酸甜适度,果实可食率71%,单果重33克。

该品种丰产稳产,抗逆性强,是加工罐头的好品种。

14.牛腿白沙

来自湖南省沅江县杨梅山和三眼塘乡。树势强壮,果实卵圆形或圆形,单果平均重24.6克,最大单果重38.4克,果面深橙黄色,果肉淡黄色,质地柔软消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每果内有种子2.8粒,果实在当地5月底成熟。

该品种丰产稳产,抗逆性强,是鲜食、加工兼用品种。

15.大乌脐

来自广东丰顺。树冠圆头形,枝条稍软,果枝在结果时垂下,果实在果枝上排列紧密,每穗着果数为6~9个,果实卵圆形或椭圆形。果顶平广,稍有下凹,果基钝圆。果实成熟时果萼上面全布满长而密的黑色绒毛,故名“大乌脐”。果皮橙黄色,条斑,锈斑少,果皮薄,易剥离。果肉淡橙红色,肉质柔软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糖含量7.8%,酸含量0.428%,每果内平均有种子2.8粒。可食率67.8%,果实在当地每年4月底至5月上旬成熟。

该品种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鲜食、加工皆宜。

16.沅江红沙

在湖南省沅江县各产区有栽培。树势中庸,果实梨形,单果平均重28.2克,果面淡橙红色,果肉浓橙黄色,质地柔软,带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6%。果实在当地5月中旬成熟。

该品种分圆形和长形两类,后者有发展前途,鲜食、加工兼用。

17.石橙

来自江苏省扬中县。树势开张,树冠圆锥形,发枝力好,枝条稀疏粗壮,果实梨形,大小整齐,每穗平均坐果6~8个。果面橙黄色,绒毛较厚。果皮厚韧,容易剥离。果肉橙红色,细嫩汁多,带有香气,甜酸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可食率64.3%,单果重25克,最大果重达36克。

该品种树体强壮,果肉较厚,加工性好,是鲜食、加工兼用品种。

18.青边

来自广东省丰顺县。树冠圆头形,叶长椭圆形,果顶平广。果实卵圆形,单果重平均为25.3克,最大单果重31.2克。成熟时果实腹背两侧各有青绿色或黄绿色绒纹,故名为“青边”。果面淡橙黄色,果实肉质白色,质地细嫩,汁液较多,甜酸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6%,可食率67.5%。每果有种子2.6粒。果实在当地4月下旬至5月初成熟。

该品种丰产性好,在管理上缺肥情况下,树体极易衰退。抗性弱,日烧病、炭疽病较易发生。

19.泸州12号

来自四川省纳溪县。树冠圆头形,树姿直立,枝展整齐,发枝力和成枝力较弱,枝条粗壮而稀疏,节间较短,每穗着果3~8粒(为果实内含种子较少的枇杷),果穗稀疏,果实卵圆形。果皮橙黄色,果皮较薄,容易剥离。果肉橙黄色,柔软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12%,可食率73%~76.5%,果实内含种子每果平均1.6粒。

该品种在当地为特早熟水果,宜鲜食、加工制罐。

20.荔枝枇杷

来自广西临桂县六塘乡。树冠圆头形,中心主干不明显,叶片椭圆形,花穗紧密,果实圆形或扁圆形,单果平均重12.9克,最大单果重25克以上。果皮粗糙,呈红褐色,果面覆盖有褐色锈斑及果毛,似荔枝果皮,故名“荔枝枇杷”。果肉橙红色,品质好,风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4%。

该品种有大果型和小果型两类,大果型的是加工制罐最佳原料。

21.皖白

安徽省歙县。树势强健,树干灰褐色,枝梢稀、软。果形有歪圆和扁圆两种。果顶平广,萼部微凹,基部有突起小鳞片。果皮、果肉均为橙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单果重32克,最大单果重45克。可食率65%,每果有种子2~3粒,果实在当地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

该品种产量高,丰产稳产,最耐贮运。

22.龙泉5号

是成都市龙泉驿区从实生树中选出。果实卵圆形,单果平均重53.1克,最大单果重57克。果肉厚橙红色,质地细嫩,风味浓甜。果皮厚而易剥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

该品种丰产性好,适应性强,品质较佳。

23.莆选1号

由福建省莆田市农业局秋芦镇农技站选育的品种。树势强健,树形开张。果实倒卵形,果皮橙红色,果粉多,果皮较厚,容易剥离。果实肉质细腻,酸甜适度,风味浓,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单果重量达65克。每果有种子3.5粒,可食率68%。果实在当地每年4月下旬成熟。

该品种质优香气浓,有发展前景。(三)从日本引进的优良品种

日本的枇杷是从我国引种的,后经过实生培育选优,繁衍至今。近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的优良枇杷品种以果形大、色泽好、品质优为特点。日本现在已有46个枇杷栽培品种,其中几个主栽品种占日本现有总栽培面积较大,如茂木品种占62%,田中品种22%,长崎早生品种占11%,也有栽培面积较小的,大房品种占2%,其余的品种占3%。

现将从日本引进的几个优良枇杷品种特性介绍如下。

1.茂木【品种来源】日本三浦氏从引进中国的普通枇杷种子,在长崎县茂木町繁殖后的实生树中选育而成。大约在1830—1847年,日本从中国唐枇杷中发现了果实大,外观漂亮,品质较好的实生变异种,后称为茂本。【经济性状】茂木枇杷品种在日本占总栽培面积的62%。果实长倒卵形,单果重50~60克,最大单果重70克。果皮橙黄色,果粉灰白色,果皮偏厚,容易剥离。果肉橙黄色,肉厚汁液多,细嫩柔软,甜多酸少,果实可食率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每果平均有种子2.4粒。果实成熟期在日本长崎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我国四川省成都市为5月中旬。【生物学特性】树势较强,枝条多,进入盛果期后,树冠渐次开展,叶片大小中等,狭长浓绿,叶面光亮,叶片先端边缘有较小的锯齿状。果穗大,一个果穗上可留3~5个或5~7个果。9月下旬花芽萌动,10月上旬至翌年1月初开花,果实在台湾省3月中旬至4月上旬成熟。

该品种被引进到我国台湾省后,已成为主栽品种,在大陆的四川、广西等地也广为种植,均表现出坐果率高,丰产性好的特性。没有大小年结果现象。适合在土壤肥沃处建园种植,是鲜食的优良品种。

2.田中【品种来源】日本田中芳男从长崎县引入的大果枇杷种子繁殖后,在实生树中选育而成。据说,1879年日本生物学家田中芳男在长崎吃到大果品质优良的枇杷,将枇杷种子带回去播种在庭院中,于1887年选出一株果大质优的枇杷,命名为田中。【经济性状】田中枇杷品种在日本占总栽培面积的22%。果穗、果实大,果实短卵圆形,横剖面为五角棱形。单果重60克,最大单果重达150克。果面橙黄色,果皮较薄,稍难剥离。果实表面有果粉,外观漂亮。果肉橙黄色,肉质稍粗,汁液较多,甜中带酸,果味浓香。充分成熟的果实,汁液增多,甜味更好,风味更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可食率70.3%,每果平均有种子2.4粒。【生物学特性】树势强健,枝梢粗壮,生长旺盛,树型较大。幼龄树姿直立,成年树的树冠开张。叶片较大,叶色浓绿,叶片凹凸不平,叶缘有浅疏锯齿。9月中旬花芽萌动,10月上旬至12月下旬开花。果实在日本长崎为6月上中旬成熟,在四川成都为5月下旬至6月初成熟。现在我国台湾省栽培较多,福建、湖北、四川也有种植。

该品种表现出丰产稳产的特性,以果实特大(最大单果重为150克)、晚熟、耐贮运而被广为种植,但果实在树上退酸慢,没有成熟的果实含酸量高,故需充分成熟时采摘为宜。

3.长崎早生【品种来源】长崎早生是日本长崎县果树试验场于1976年,用茂木为母本,本田早生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在日本种植发展较快,已占日本枇杷栽培总面积的11%。【经济性状】果实短卵圆形,单果重45克,最大的单果重50克,果实均匀整齐。果皮橙黄色或橙色,皮易剥离。果肉橙色较厚,肉质致密,柔软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酸甜适度,风味浓,带香气,品质上等。【生物学特性】树势强健,树姿直立。花穗中等,10月中旬花芽萌动,11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开花。果实在日本长崎4月中旬成熟。

该品种较丰产,抗性强,尤其抗寒性强,是日本早熟枇杷最为抗寒的品种。

4.大房【品种来源】大房枇杷品种是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具津支场于1967年用田中做母本,楠枇杷品种为父本杂交育成。【经济性状】大房枇杷品种在日本总栽培面积中只占2%。

我国福建、湖北、四川等省于1989年引进,栽培表现良好。果实短卵圆形,大小不够整齐,果肉橙红色,肉质较硬稍粗,汁液较多,甜中略带微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可食率70.3%,味稍淡,品质中等,果内种子较多,每果平均4.7粒。果实可供鲜食和加工。【生物学特性】树势特别强健,生长旺盛,树冠稍开张,在贫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