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15:39:17

点击下载

作者:屠启宇,李健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试读:

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屠启宇;李健 著该书由讯飞有声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音频技术由讯飞有声提供下面由谷臻小简为您带来10%本书干货版权信息

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

屠启宇;李健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9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

或图表。

DNA-BN:ECFD-N00017651-20190410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9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目 录1. 第一章 科技创新中心城市2. 第二章 国内外科技创新城市建设与发展案例3. 第三章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实力评价方法与结论4. 第四章 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发展主线5. 第五章 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城区组织模式与重构6. 第六章 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城区服务业发展7. 第七章 创新与上海新城建设的空间新战略8. 第八章 智慧新城与上海新城建设的升级思路9. 第九章 上海—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战略10. 第十章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研究第一章 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第一节 当前城市发展的战略挑战与应对一、后危机时期的城市问题与发展模式转变机遇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突出了创新在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时候的重要性。二、“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战略规划的主要特质

创新驱动城市发展为城市战略规划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并引导民众在城市生活中跳出常规去思考、规划和行动。第二节 危机下城市创新发展的研究进展

科技部、发改委先后批复超过30个创新型城市,这为我国在区域层面大范围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落实国家创新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上海如何发挥在新一阶段的龙头城市作用值得关注。一、国外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动态

危机时期,有关城市创新发展的研究相应加速。

2011年10月21日,福布斯还首次发布“2011年中国境内创新能力最强城市”。深圳、苏州、上海位列前三名。评选重点放在新兴产业和升级传统产业方面的力度,政府在营造企业创新环境方面的作为。二、创新上升为城市发展主战略的路径

总之,为驱动城市创新战略,城市规划不再适用一般的城市战略规划方法,城市发展不能再仅用与金融和商务发展相关的指标进行考核。对于城市创新战略来说,社会氛围比商务氛围更加重要。第三节 城市创新战略的技术路径与模式一、城市创新战略的技术路径考察

本节主要从城市创新战略的实践出发,梳理各城市不同技术路径与模式,分别选择国际上著名的创新城市和国内主要的创新示范城市作为考察对象。(一)国际创新城市建设的路径分析

1.赫尔辛基地区的创新城市建设策略

赫尔辛基于2005年提出要把该地区打造成建立在艺术和科学基础上的世界水平的创新中心。

2.新加坡的创新城市建设战略

新加坡提出以创新导向取代过去的投资导向,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发展策略。

3.旧金山的创新城市建设规划(二)国内创新城市建设的路径分析

我国城市创新战略发展与推进的路径与模式,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总结。

1.广义创新型城市与狭义创新型城市(1)广义创新型城市

主要为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已经初步具有后工业化发达特征、城市等级较高的城市。(2)狭义创新型城市

主要为高科技产业相对发达、城市等级较低及城市发展面临转型压力的城市。

2.原始创新型城市,集成创新型城市,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型城市

原始创新的发展必须依赖大学、科研院所等知识生产的源泉,塑造城市自身知识竞争力并应用于产业发展。二、城市创新发展的模式与战略(一)发展模式的差异

1.依据城市规模和地位的重要性,分为依据规模和地位的不同,可以把创新型城市分为世界创新中心城市、区域创新中小城市和中小型特色创新城市

2.依据城市创新发展基础产业的不同,把创新型城市发展分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城市模式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中心城市模式

3.依据城市创新发展战略的不同,把创新型城市分为自主创新发展模式、模仿创新发展模式、合作创新发展模式

4.按照政府市场的组合方式,将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主导型模式和混合型模式(二)一般发展策略

城市创新发展依据自身优势,制定发展策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创新城市建设路径,制订科学措施;

二是,从创新的固有定义入手,制订战略;

三是,提出城市创新战略。第二章 国内外科技创新城市建设与发展案例第一节 国外城市创新建设整体进展与实践案例分析一、国外城市创新发展的新特点

赫尔辛基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拥有人口59万。赫尔辛基在国际创新型城市中,早已建立有良好的声誉。

赫尔辛基计划在2012年全年举办各种活动和项目,包括公共活动、展出、开发项目,活动虽然多样但都贯穿着寻找改善城市和日常生活的新方案的思路。

在多达300多项的活动和项目中,赫尔辛基设计区项目是其中的旗舰项目之一。四、案例2——“欧洲硅谷”都柏林(一)经济奇迹:从“欧洲农村”到“欧洲硅谷”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爱尔兰政府不断调整经济政策,改变经济结构,完成了由农牧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跨越,赢得了“欧洲软件之都”、“欧洲硅谷”等美誉。作为爱尔兰首都的都柏林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爱尔兰经济增长奇迹的中心点。(二)转型经验:“硬件”与“软件”双管齐下打造一流投资环境

1.“欧洲教育质量最高”:极富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2.全球极具吸引力的商业地区:塑造一流投资环境

3.智慧经济5年计划:国家战略推动“创新岛”建设(三)创新案例:软件产业异军突起

20世纪80年代早期,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又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在爱尔兰进行软件产业的开发。此后,爱尔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对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扶持上,包括一系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第二节 国内城市创新发展整体进展与实践案例一、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一)我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概况

我国对创新型城市的定义是,“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二)我国城市创新发展的比较评价

从我国创新型城市创建的实践来看,其建设尚处在探索过程中。由于各个城市的经济基础不同,历史文化各异,因此根据自身实际探索了不同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建设道路,也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二、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建设案例——无锡“Park经济”(一)无锡市Park经济概况

无锡将“Park经济”作为“园区经济”升级版,形成适宜企业成长的局部环境,实现企业、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聚集,从而形成一个在地理空间上相对集中的企业集聚发展的经济模式。(二)无锡市发展Park经济的成功经验

2010年,无锡11家领军型Park完成了工商业务总收入近700亿元、出口8.5亿美元,引进530企业157个,集聚了1.13万专业人才,成为无锡经济发展中最具创造力、活力和发展空间的特色板块。第三节 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认知与系统要求一、关于城市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更新(一)科技创新内容应取决于城市功能

在知识经济社会,城市功能开始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和服务功能逐渐转向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主的科技创新功能上来,创新逐渐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因此而具备科技创新的特性。(二)创新型城市应以各类功能区为主要载体

创新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需要特定的载体,以高技术园区等各类产业功能区为代表的生产空间和以创新城区、社会为代表的生活空间与公共空间就是城市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三)科技创新绩效成为城市创新最受关注的检验标尺

由于城市是各国统计年鉴中统一的最小统计单元,同时,城市也是实施科技创新的最理想空间场所,因此,目前各国和地区关于科技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都是以城市为基础单位进行设计的。(四)城市创新最终要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

单纯基于制造业创新活动的特点来理解和构建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这种认识偏差往往导致城市创新政策不能有的放矢。二、关于城市创新的系统性要求(一)政策框架要求

政策框架是城市创新系统的最基础构架,包括4大方面。

1.科技政策

2.产业政策

3.金融和财税政策

4.科技管理政策(二)管理框架要求

总的来说,管理框架的职责是确保城市科技创新科研系统化、咨询完善化、管理成熟化、转化有效化。(三)能力框架要求

1.知识流动能力

2.知识创造能力

3.企业创新能力

4.城市创新能力第三章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实力评价方法与结论第一节 城市科技创新实力评价“类型—阶段”二维模型构建一、城市科技创新实力的评价维度

按照活跃度和势能两个维度建立了世界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分析框架,将城市创新能力分为四种类型:“涌动的热泉”增长势头很大,但是活跃度还较低;“运动的海洋”增长的势能和活跃度很高;“平静的湖面”,以及“正在消失的池塘”位于底层区域,活跃度较高,但是增长势能已经很低。二、城市科技创新实力评价模型构建

本研究与原有一些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本质差异并不是体现在指标体系本身,而是体现在评价路径上。不同于以往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用同一个模型来评价所有的城市。三、城市科技创新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

以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指数研究成果为借鉴,以现状为基础,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产出三方面入手,评价城市创新发展的现状、水平与层次,在科学论证、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创新评价体系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与构建一、指标的选择及指标体系的初定

在从核心备选指标中选择创新具体指标时,入选指标考虑的程序和因素有两方面:

一是技术性选择。

二是特色性选择。二、指标体系的完善(一)指标体系的检验(二)指标体系权重的设立三、指标体系的确定

本研究经过对初选的指标进行单体检验和整体检验,调整了部分指标,并且通过两轮德尔菲问卷调查的专家意见反馈及权数的设定,最终确定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体系。四、阶段标准值的确定

所有创新型城市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评价,通过计算所有指数的权重,可以计算出某种类型城市的总体得分,通过与成熟阶段标准值的比较,可以判断出该城市创新水平所处阶段。五、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数的计算

创新城市评价采用统计综合评价方法,即在创新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将不同量纲的指标加以综合而形成无量纲化的二级评价值,将这些评价值按照创新投入、创新资源、创新产出等三个模块加以合成为三个一级评价值,然后再将这三个一级指数合成为总指数。第三节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实力评价结论一、类型与阶段划分与判定(一)城市发展阶段的类型判定

进行创新型城市的类型判定。分为两类:服务经济型和工业经济型。(二)城市创新水平阶段判定

依据上文分析中的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总体评价,形成每个城市的具体得分,并依据阶段划分的依据:启动阶段为20分,起飞阶段为40分,成熟阶段为60分。(三)城市类型—创新阶段划分的启示

虽然创新型城市存在两种类型,但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所有涉及的评价指标存在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指标只用于评价服务经济型创新城市,第二种类型是指标只用于评价工业经济型创新城市,第三种类型是指标适用于服务经济型和工业经济型两种创新城市的评价。二、从类型的角度来分析(一)服务经济型

1.基于二级指标分析

一是,总体而言,城市发展的阶段越高,其创新水平也相对越高。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各个分项得分都相对较高。

二是,处于服务经济阶段的城市,其城市发展阶段较高,并不一定会伴随着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的提升。

三是,处于服务经济型的城市,通常而言,三个二级指标的发展水平都较为均衡,因此,在推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推动城市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提升。(二)工业经济型

1.基于二级指标分析

就当前而言,我国城市推动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创新环境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及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升,其水平也得到了明星的改善。而另两个指标,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在推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其提升难度还相对较大。三、从阶段的角度来分析(一)成熟阶段分析

一是,有多个指标发育非常突出,这些指标也是最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性质。因此,从推动城市创新水平尽快提升的角度来看,这四个方面应该是政府层面的着力点。

二是,发育水平较为均匀,这些指标与城市发展阶段紧密相关,指出推动城市创新水平的中坚力量,需要长期维护。

三是,成熟阶段的城市间,仍有差异极大的指标,表明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多重的推动路径。(二)起飞阶段分析

一是,有多个指标发育相对较为均衡,这些指标与创新城市发展的根基直接相关,也直接反映了我国当前处于起飞阶段的城市,在创新推进上仍存在较大的短板。

二是,有部分指标得分较高,这些指标是城市推动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关注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需要长期维护。

三是,个别指标在个别城市非常突出,表明了不同城市在推进创新城市建设过程中,有不同的路径。(三)启动阶段分析

一是,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城市而言,处于启动阶段的城市,在所有指标上的差异均不明显,各个城市间的创新水平,无论是二级指标还是三级指标层面,都保持在较为均衡的状态。

二是,仍存在最大的短板区域,这些城市在创新表现上存在明显的短板,这些领域应该是下一步处于启动阶段城市加快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着力点。四、对上海的创新水平的评价(一)总体表现:处于创新水平的成熟阶段(二)二级指标表现:创新产出是短板(三)三级指标表现:指标极化明显第四章 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发展主线第一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解析一、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特征

科技创新从来就不只是科技自身的创新,而是融合了社会发展的理念与思想,是一种以创新作为驱动力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式的实现方式。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分类

由于受到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和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创新城市类型的划分依据不一。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全球创新城市或地区已具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功能,一些学者注重进行全球创新城市评价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育规律的基本启示

现有的有关全球创新城市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多注重探讨推动城市发展的内生力量,并强调建立在科技资源禀赋基础上的自主创新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内涵,而对非科技因素与外生力量的重要性关注不足。第二节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发展主线确定一、主线聚焦于三大现实需求(一)服务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提升上海在全国、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创新地位(三)促进科技价值实现二、主线内涵——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上海科技创新需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能级和水平。三、上海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解读(一)强调综合优势而非单一优势

随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多极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已不仅仅在于科技本身,也不在于科技的单一方面如何发达,而在于如何综合利用自身科技、经济、文化优势来寻找突破口。(二)强调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既然是比较优势,就有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等级之分,地方节点、区域性节点、全球节点的功能释放将随时间推移而升级。(三)强调核心优势而非边缘优势

所谓核心优势,是指某一发展时期的突出优势,因此,核心优势是一种动态优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