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精耘职苑——教师论文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15:54:40

点击下载

作者: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仰望星空,精耘职苑——教师论文集

仰望星空,精耘职苑——教师论文集试读:

代序:一枝一叶总关情

时令已是暮春,神州大地春意闹。放眼华夏,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满庭芬芳的时节,我们职教人欣喜之余,思考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在历史留下痕迹?

哲学家黑格尔指出:“一个民族拥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睿智的话语发人深思。

职业教育是系统的工程,是严格的科学,要树德立人,要凸显技能学习,这些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究和创新。适逢我校2013年4月被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三部委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学校的良机,我校179名教师全员参与,凝心聚力,闻鸡起舞,用热情与梦想,用汗水与智慧,探索着职业教育的真谛,开拓着我校职业教育的新天地,构建跨越的新常态,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改革,紧跟职业教育的发展潮流——“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下企业深入市场搞调研,重新建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新的适合市场发展要求的课程标准,编写富有明显区域特色的新教材,锤炼师资队伍,翻转传统课堂,推进现代学徒制,从思想到实践,从课堂车间到就业市场,多角度、多侧面大力改革,戮力前行,掀开了学校有史以来的触及灵魂的大变革。

在工作中,学校倡导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撰写论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要求广大教师“力行省察“,大力宣传:一名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努力去不断地对自我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才能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真正实现自我的成长。每一份教育的精彩无一不是深思的结晶,机械的教学催生的是被动的教书匠。只有会思考的教育者才是真正的教育家。一个有抱负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影响力的名师,成为专家型的学者。真正的教学科研应该是融入每天教育工作的深入思考,是探索教科研的有效学习,将思考和学习的点点滴滴收获积累起来,整理、消化、反思,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动,提升自己的教育品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业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的在日常教学之余,还应该使自己成为研究者、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通过教育科研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恰逢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我们更加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于是,众多有心人将所做所思凝集于笔端,流淌于键盘,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历和技能实习实践中闪耀着思想火花的精华倾泻出来,带着泥土的芳香,有着接地气的朴素。这里收集的68篇文章,是我校部分教师在职苑里辛勤劳作的汗滴,是他们鲜活思想的喷发。有的侧重于职业教育理论运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评价和师资队伍整体提升等诸多方面;有的侧重于职业教育技术提升,现代学徒制实践的某个体环节的知微知著。多种类型萃集,云水相关,相映生辉,使得这本论文集景象万千,真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个中流淌着的是一腔对学校创建伟业的热血与豪情。

作为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笔耕、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师,我们从本论文集中看到了这一点。

本论文集中强调为师之道,不仅是专业成长之道,也是道德追求及快乐生活之道。从其中许多普通教师的实践及成功案例可表明本论文集“理论实践的求实求是”之特征。

职业教育是一项固本培元促进经济发展的事业,关乎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职业生涯。适逢盛世,我们没有理由不投身创业追求向前?我们的追求是:仰望职教的星空,领悟技能的真谛,汲取各师的智慧,追逐职教的梦想。

敢问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在何方?

路就在脚下——深入,扎实,有效的投身学校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的历史洪流之中,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有的人把教育科研写在纸上,有的人把教育科研踩在脚下,写在纸上,飘逸潇洒;踩在脚下,醇厚实在”。确实,教育科研不是靠笔写出来的,而是靠实践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

有人说:“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他应当如星辰,远看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仰望星空,使人眼界深远;脚踏实地,更觉使命重大!

诚然,由于时间匆促,加上编者水平有限,可能个中文章中些微瑕疵未能得到甄别。在风格上难免让人叹息,这是以后要加以完善的事情了。

谨以此书奉献给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的同仁们。

当我写下对你的誓言,更加懂得了脚下这片大地的美丽;

我与祖国有约,大地飘荡着幸福的滋味;

当白鸽从蓝天飞过,那是我对你的爱无怨无悔。编者2015年3月于厦门同安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卓金恭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 高级讲师

随着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要求的变化,中职校如何确定数控人才的培养方向,如何分析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如何制订实用高效的教学计划,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数控专业教学改革能否实施成功的关键。为此,本文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分析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现状,明晰数控专业的课改思路,明确数控专业课改目标,提出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课改的必要性1.行业背景与社会需求

作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及其专业群主要服务产业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一直是厦门市的支柱产业,而厦门市的机械装备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具有较强的制造和配套能力。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用工需求信息表明,近三年来,特别是2011年厦门市紧缺工种中,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数控工种位列前三,《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厦门市确定十三条制造业产业链,机械制造业为厦门市支柱产业之一。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高新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凸显,企业对人才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要实现校企深度融洽、无缝对接,必须深化课程体系改革。2.专业定位

数控专业定位是以职业岗位工作对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相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数控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主要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普车、数车和加工中心等技术工种的中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相应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以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主动服务社会”的优势,坚持走校企融合、教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人才之路。

服务面向定位是坚持依托制造业行业,立足厦门,面向厦门、漳州、泉州三个地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数控专业的准确定位让课改有了明确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3.专业基础

学校现有数控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专业教师18人,“双师型”教师达95%,本专业师资为本科学历的达95%,研究生学历新增4人,专任教师具高级职称者达35%以上,外聘企业兼职教师9人。掌握较先进的新工艺技术,并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是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数控技术专业是厦门市的示范专业,还拥有一流的教学实训设备。基地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财政重点支持,现实训设备总值达837万元,拥有精密加工中心10台、数控车床16台、普通车床15台、线切割机1台、火花成型机1台、磨床、铣床、钳工实训台等共345台套。此外,学校有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5个,满足了专业教学和实训之需。

数控专业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专业教师自编的实用校本教材,技能鉴定起步早、服务面广,2005年开始进行数控车工、普通车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等职业技能鉴定。数控专业良好的基础为课改的有效实施提供质量保障。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设备欠完善,学校对设备的添置跟不上日新月异的企业新设备,实训工位不足,不能实现小班化教学;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欠缺,特别是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较少;教学方法有待变革,仿真实训室未完善,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不够深入,数控专业资源库稀缺,抽象讲解或简单的PPT教学效果和效率均不能满足要求;多年未深度修改教学计划,未与企业技术骨干深入探讨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三、市场调研结果

市场调研结论:90%的企业最看重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其次看重学生的数控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最不看重的是外语能力。职业道德方面包括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安全文明生产能力,思考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沟通与协作能力,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在数控专业技术能力方面,企业最看重的是制图与识图的能力、零件加工工艺能力、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数控编程能力,其次是工装夹具设计制作能力、普通机床操作能力、二维计算机绘图技能、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等。此外,存在以下五方面问题:(1)学生在学校内所学习的专业技能缺乏社会实用性,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专业技能的实训不能与企业生产接轨。(2)部分学生不能以积极的、正常的心态面对社会,对社会缺乏了解,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个人的素质有待提高,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不足,眼高手低,站在这山望那山高,就业稳定率低。企业要求的不是简单的操作工,而是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较好的职业发展基础。(3)就社会大环境而言,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不少学生不能胜任整个加工工艺流程,特别是编程与过程质检监控,造成成品率低,影响企业经济效益。(4)一些大公司的就业门槛过高,一般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在学历上我们的学生就已失去了绝大多数著名企业的准入资格。而准入门槛较低的小企业在用人制度方面存在缺欠,待遇较低,缺乏人才培训机制,易造成跳槽等不良现象。(5)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第一是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高尚的企业道德,第二是专业技术水平、处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只注重技能的培养,缺乏人格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大部分毕业生缺乏检测技能、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四、课改思路

数控专业课改必须紧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步伐,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结合厦门区域特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发展需要。(1)广泛开展企业调研,在对数控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召开由企业技术能手和一线技术骨干组成的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探讨数控专业人才成长规律,依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参考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证考核鉴定要求,校企合作开发出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研讨论证,在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制定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2)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根据数控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以任务教学为引领,以实际项目为驱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围绕学习领域对应开发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每门课程不是传授单纯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数控领域的职业能力和相关工作任务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学习任务。课程体系模块由公共基础课(含德育课、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含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实践课)和选修课(专业拓展课和职业素养拓展课)三大部分组成。五、课改目标(1)完善课程体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新的课程体系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应变的综合能力。(2)满足企业对岗位的需求。在企业调研中了解到,企业对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方面,明确表示:加工编程、加工操作、设备维护、质量检验仍将是主要岗位,文化课以够用、专业课以实用为原则,在校期间的实训课应对接生产实际。(3)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生产性实践为教学主线,注重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培养健康的心态、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4)构建“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优质核心课程体系,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专业、小专门化”课程架构。六、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岗位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设置课程体系结构,文化课以够用、专业课以实用为原则,确保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效果和效率。以职业岗位为依据,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把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和职业资格考证衔接起来,注重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构建“校企融合,教、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随着企业岗位对数控人才要求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如何确定数控人才的培养方向,分析人才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制订实用高效的教学计划,是数控专业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此,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新的课改必须依据“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分析调研企业岗位需求和梳理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把企业生产要求与行业企业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起来确定课程学习领域;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学习情境和编写教材;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学、做一体的形式组织教学;把学校“双基训练”和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既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工作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线。采取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工学结合实施教学、顶岗实习、毕业生跟踪反馈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2.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数控专业的技能主要以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呈现,所以新的课程体系架构必须以能力证书化为目标,做到课程内容和行业标准深度融合、顶岗实践和就业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内容、能力训练和考证融会贯通,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满足企业用工的技术要求。

新的课程体系必须创新教育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应用及更新,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动态更新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数控类企业所需的工作岗位,通过调研和考察掌握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工作过程对应的职业技能目标,确定关键能力目标,根据应用能力的培养思路和职业养成规律,由浅入深安排学习内容,并由企业实际工作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主线,以“职业基础”“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三大系统为学习内容。学生根据岗位目标要求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等方式进行学习,逐步深入。开发以项目化、职业化为特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课程。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架构调研报告、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以《数控车工》《普通车工》《机械制图》和《数控铣工》4门核心课程教材的开发为切入点,逐步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精品课程课件4套、校本教材4本,与企业共同研发实训课教学仿真软件,增强教学的实效性。3.新课程体系构成(1)公共基础课。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岗位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重视德育、体育课,在德育教学中,要尽量培养学生规划好人生目标,塑造好良好的职业道德、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体育课主要是增强体质和培养耐挫、耐劳能力,不容忽略。语文课应重视应用文写作,忽略古文等深奥知识传授,英语也以从简为妥。主要课程及学时分配:德育(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哲学人生)144学时,语文144学时,数学144学时,英语144学时,物理72学时,计算机108学时,体育144学时,共900学时,占总学时27.8%。(2)专业课。

①专业核心课:主要由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三科组成。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机械基础36学时,公差配合与测量基础54学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36学时。此外,应开足机械制图课,特别是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的培养;要编制实用校本教材,掌握好专业技能基本功,开足实训课,练好专业技能基本功。学时分配为:机械制图144学时、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72学时、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36学时、机械CAD72学时、车工工艺学54学时,共378学时,占总学时的15.6%。

②专业方向1:以熟练掌握数控车工应知、应会为主线,专业技能课与职业资格考证紧密融合,教学过程中增加生产性实践教学环节,开足实训课。具体课时比例分配如下:普车生产实习144学时,数控车工实习180学时,数控铣工生产实习108学时。专业方向2:以熟练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的应知、应会为主线,专业技能课与职业资格考证紧密融合,教学过程中增加生产性实践教学环节,开足实训课。具体课时比例分配如下:普车生产实习144学时,数控车工实习108学时,数控铣工生产实习180学时,占总学时的13.3%。

③顶岗实习:主要通过构建校企长效合作运行机制和不断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企共同评价实习生学习质量来实现,以工学结合为载体,创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人才培养机制。具体课时比例分配如下:社会实践540学时,毕业实习及报告540学时,共占总学时的33.3%。(3)选修课。主要包含技能拓展和素养拓展两方面。为了增加专业方向的拓展能力,使数控专业的学生不但成为普通车工、数控车工,还要成为企业中广泛需求的人才——数铣/加工中心的技术人员,为此应加深机械CAD的知识延伸,增加机械CA M,增加钳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专业老师根据教学经验融入加工中心编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和编程能力;把电工安全融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让学生在校有限的学时内学到更多更强的实践技能。具体课时比例分配如下:钳工基本技能72学时,数控加工CA M72学时,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72学时,共216学时,占总学时的6.7%。此外,还可增加素养拓展,开设音乐、美育、书法、礼仪或心理健康等课程108课时,占总学时的3.3%;第三、第四学期开展校内生产性实习各一周。

狠抓实训师资建设,确保教学质量——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因素

洪永庆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 高级讲师一、引言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之一,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此,要加快生员结构的改善,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培养一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建设适应现代化新常态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

2014年6月23~24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14年7月1日,我们从《厦门日报》上看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为人们描绘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职教人欢喜雀跃,职业教育的春天来到了。

欣喜之余,我们不能不对我们当今正在从事的中等职业教育做一番深刻的反思。2014年春季,笔者于开学后的第6~7周深入生产实习车间随堂听课,了解生产实习教学(以下简称“实习教学”)实际,共听课15人24节次,从中了解了我校目前实习课的教学现状,也产生了一些深入思考后的想法,下面就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实习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二、提升实习教师队伍素质迫在眉睫

一所中职学校要办出水平与特色,综合因素很多,不仅要有优质的生源、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设备,还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要办好,教师是关键,领军型、创业型人才最重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日趋重视,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我校的生产实习设备从简陋到逐步现代化,已基本能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需要了。从地方投入到中央专项资金的到位,我校的生产实习设备早已更新模式。许多到我校参观的同行对此羡慕不已。

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共计127人,人事代理3人,外聘人员131人(不含临时工);现有专职教师179人,行政人员12人。在编50岁以上教师11人,占总数的9%;在编41~50岁的教师43人,占总数的37%;在编31~40岁的教师20人,占总数的17%;在编30岁以下的教师22人,占总数的19%。由此可见,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充分反映了年龄上的优势。从学历结构上看,在编专职教师103人[男54人,女49人,研究生15人(含在职学习),本科86人,大专2人],全校在编本科学历以上教师95人,占教师总数的82%,在编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2%;从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看,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实验师共31人,讲师41人,其中“双师型”教师达到92%。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现有85个教学班,学生3579人。

学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调整专业设置,目前学校开办22个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加工制造类: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船舶机械装置安装与维修3个专业;交通运输类: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2个专业;土木水利类:建筑工程施工1个专业;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电子技术应用3个专业;财经商贸类:会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4个专业;旅游服务类: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西餐烹饪4个专业;文化艺术类:美术设计与制作1个专业;医药卫生类:护理、助产、药剂、中医康复保健4个专业)是厦门地区唯一一所办学专业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坚持走全日制教育与职业技能工种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常年面向社会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操作、电工、焊工、乡村医生、厂内机动车驾驶5种培训与职业工种等级考试;毕业生实行“双证制”,由行政主管部门发给毕业证书,通过考核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常年面向本校学生与兄弟学校学生开展计算机操作员、普通车工、数控机床车工、数控铣床车工、医药商品购销员、中式烹饪师、西式烹饪师、客房服务员、无线电装接工、电工、焊工、乡村医生、厂内机动车驾驶13种职业工种的培训与等级考试,是同安区仅有的一所能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发证的学校。

学校制定科学的校园总体规划,致力于校园校舍的改造、建设,初步形成教学区、教学生产实习区、运动区、生活区的合理布局。学校环境整洁有序,教学设备齐全。学校占地面积117346.7平方米,生均41.9平方米;校舍70226平方米,生均8.5平方米。建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1个,足球场1个,标准篮球场9个,标准排球场3个以及室外体操区、室内乒乓球馆和室外乒乓球台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先进,拥有校园广播、校园闭路电视、校园计算机网络3个系统,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数字校园学校”。

当地政府始终把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保证教育经费的落实。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等多种渠道,学校有稳定的教育经费来源,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其中生均公用经费2008年460元,2009年460元,2010年460元,2011年460元,2012年750元,2013年910元)。学校近年基础建设、大型设备添置等专项经费均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学校每学年缴存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都能及时足额返还学校。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校投入3089.45万元的资金,用于扩建校舍,添置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的体育馆和汽车维修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筑面积达5873.62平方米。在抓好校园建设的同时,我校重视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优先添置各种必需的教学设备、设施。现已按I类标准配齐理科教学仪器和实验设施;按省标配备配齐科技(劳技)、体育、音乐、美术、卫生等科室的器材;图书室和图书资料也达到省标配备的标准;在信息技术装备及设施方面,各班教室全部配备了信息化教学设备;配置了多媒体电化教室、计算机室、视听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学校建有校园网,安装有教育资源库;校园网采用14千兆光纤接入厦门教育城域网。

学校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突出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办学特色,实习设备不断完善。主要教学设备有:钳工实习车间2个,机加工实习车间3个,电工实习车间2个,电子装接、检测实习车间2个,综合实习车间2个,电化教室2个;电工、电子、电力拖动三合一实习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95个,计算机网络中心1个,烹饪实习车间4个,设立助产、护理、药剂实习场所以及旅游专业用的形体训练厅、实习餐厅、客房等设施,固定资产总投资约1.2亿元,能满足全体学生生产实习的需要。

学校重视教师的业务成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核心,大力抓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精神,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办学工作实际,制定本校相关制度:《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2013~2017年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兼职教师聘任条件及考核管理办法》等,严格落实政治要求严,理论素养好,工作担子重,教研水平高,探究能力强的要求,狠抓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强化措施,多层次培养,不断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专业建设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特点和学校办学实际需要,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师能力为本位,从社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选拔、聘请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或具有较丰富的专业技术与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师,改革、完善、优化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机制,进一步优化整体实训教师队伍结构,突出特色,深化改革,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加强管理,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日常工作中,注重新知识、新教学手段的学习运用。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题研究带动教研,以集体备课落实教研,促进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成长。组织全体教师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新潮流,学习微课,聘请国家级专家到校开展微课培训与信息化教学设计讲座,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微课设计制作大赛;学习典型的教改经验,特别是要学习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成功的教学方法,从而整体高效地推进教师的业务提升,提高了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学校利用千载难逢的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契机,以示范校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积极培养各学科专业带头人,数控、电子、护理三个重点建设专业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编写课程标准,撰写校本教材,并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之中。

根据专业建设把全校教师分为15个专业教研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每学期安排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尤其对新入编教师,不仅组织多场的教学能力培训,而且专门安排一个成熟教师给予指导,要求师徒互相听课3节以上,把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无私传递到新老师的工作之中。

学校要求教师重视课题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两年来,学校承担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课题1个,厦门市级“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1个,校本教研课题12个,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共有48人,占全校教师的比例为40.6%,高级教师有24人参加课题研究,占教师总人数的20.3%。其中依据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撰写的论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探索与实践》获市级三等奖。

学校教学、实习、生活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管理规范,严格按国家规定收费,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历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2010年5月,福建省教育厅发文确认我校为“福建省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2012年8月,我校顺利进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行列。

自2008年秋季迁址新校区——同安五显文教区办学以来,为厦门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近万名的技术工人,为高一级职业院校输送大量的学有专长的学生。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职业学校的教师与普通学校的教师完全不同,一个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既要具备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操作技能。理论教师应能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能掌握一个工种的操作技能。

我校自2008年秋季整合办学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习教师队伍方面,专业教师的比例还偏少,许多教师是原来的高中教师,上课时还是用要求高中学生的标准来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此外,许多教师采用讲学的形式来讲授课程,其教学工作还在遵循过去传统的模式,与学生互动教学整体欠缺或不到位,这与中职校的实习教学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师资队伍结构有待加快充实。

实习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担负着生产学习教学重任,主要是传授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今后的职业生涯。衡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是生命线,是一所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是否成功的方向标。

怎样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不少中职学校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中职校实习教学除了具备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外,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实习教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一流的教师团队才会培养一流的学生。”这个看法早已经成为厦门市职教人的共识。

实习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即除能熟练地担任生产实习课的教学外,还要求能讲授本工种的工艺理论课。从我校实习教师的现状来看,一部分是从高校毕业生中择优选用的,大部分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和理论提高。从高校毕业生中择优选用的实习教师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在编写生产授课计划、教案或讲义及课堂授课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另一部分是从本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的,这部分人大多动手能力较强,但专业理论素质不高,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不强。留校的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深深体会到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在实习教学过程中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只好照本宣科,因此很难启发学生内在的思维潜力。实践证明,这样的师资现状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崭新要求,我校面临亟须提升实习教师师资整体水平的迫切现实。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分为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教师分为三级实习指导、二级实习指导、一级实习指导、高级实习指导,分别等同于理论教师的教员、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副高)。实习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应达到高级工以上水平,并获得高级工以上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学生实践技能教学指导工作。

这从理论上界定了实习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和职业技术工种等级资质。目前我校的实习教师队伍整体离主管部门的从业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多数大学毕业生分配到中职校后直接到理论教学的岗位,一方面,由于理论教师较缺;另一方面,其本人不愿意从事实习教师的教学工作,即使经过短期的实习,要胜任实习教学的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就我校的数控、电工电子、护理、汽车、计算机、物流等技术工种的师资状况来看,其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科技发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国家要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大力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这就需要实习教师紧跟形势,通过外在的促进与自身的努力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为了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中职校尽快提高实习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不断提高师资素质才能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学校在办学中深知提升实习教师师资问题的重要性,从2009年起有计划地从企业聘请一些专家与实习教师“结对子”,聘请有技术、有文化的能工巧匠进校充实实习教师队伍。这些人员进校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独自承担实习教学任务,有较好的敬业意识。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学校采取“以老带新”或组织教师下企业(医院)实习和日常在岗业务自学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近年来,乘着改革发展的东风,学校大力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升级工程建设,在同安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学校自2009年秋季以来从“985”“211”等高校中招聘了36名工学、理学、经济学、医学、管理学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充实了我校的专业技术教学,这为加强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校的实习教师一般能熟练地指导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还能主动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辅导,学生上课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了。在实习教学每天入门指导时段,教师不但要将操作技能要领和注意事项讲解清楚,而且将相关的专业理论要点讲透,同时做好示范引领,让学生在实习中提高职业工种操作技能水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实习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时巡回指导中,及时发现问题不但能在操作方法上给予矫正,还从理论上帮助分析。

另外,教师们为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注重“以赛促学”,选拔技能操作优秀的学生,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由专业的实习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进取意志和励精图治的精神。

2010年4月,我校学生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中职组)农林类花木嫁接技能大赛,获得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

2014年1月,我校学生参加厦漳泉三地同城竞赛,获得焊工组第1名;

2014年5月,护理专业学生苏慧娟、陈鸿代表厦门到南京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2015年3月,护理专业苏慧娟代表厦门到福州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获二等奖;

2015年4月,我校学生张嘉斌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中职组焊接竞赛,获二等奖。

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引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技能竞赛:

2013年春季,郭巍佳、陈韶越参加2012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商贸组三等奖;

2013年11月,本校16名教师参加厦门市中职校教师教学能力抽测,张绿萌获数控组第二名,王琳获医学组第二名,张跃强获德育组第二名,吴晓鸿获医学组第三名,郭巍佳获商贸组第三名;

2014年4月,蒋淑婷参加厦门市总工会举办的职工技能大赛,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2014年6月,本校8名教师参加厦门市中职校教师国家技能大赛选拔活动,杨鸿女获医学组一等奖,张绿萌获数控组一等奖,另有教师获一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

2014年11月1~3日,由教育部主办的2014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南京举行。由全国各地经过市级选拔赛及省赛逐层遴选而产生的1468名职教教师组成的37支代表队云集南京参加决赛,一共有726件作品同台展示。参赛作品、参赛教师数量均创历届之最,本次大赛共开设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等多个赛项。我校医药类教师杨鸿女,孤身一人赴会,克服种种困难,参加了中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医药卫生专业组竞赛,目标坚定,勇敢拼搏,成功登顶,荣获一等奖(该组共设有两名一等奖),实现了本校教师在全国性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金牌“零的突破”,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我校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赢得了荣誉。11月3日10时,喜讯从南京闭幕式会场传回,全校一片欢腾,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搞好职业教育的坚定意志。

厦门市代表队中职组由市教科院陈振源主任领队,参加了大赛中的12个赛项的比赛,赢得多项荣誉:获奖项目10个,获奖率为86%;高职组参加8个赛项的比赛,获奖项目4个,获奖率为50%。厦门市参赛教师在激烈的竞争中共斩获一等奖4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5名,成绩优异,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总成绩名列全国第七,厦门市教育局荣获大赛“最佳组织奖”。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中职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在于教师各方面素质及业务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实习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更高,我校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和掌握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是反映学校实习教学的晴雨表。

我校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坚持日常集中培训学习外,还采用灵活的方式。(1)分期分批地把有培养前途并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的实习教师送到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或有关院校进修。2014年6月,学校选派数控专业刘力、黄贤渴,计算机专业陈稳赞、叶志海四位教师参加厦门市骨干教师专业培训,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进行脱产业务学习。(2)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自2013年10月起,护理专业王琳到上海医科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脱产研究生学习,现已毕业;目前学校有郭巍佳、张丽华、张绿萌、陈韶越、邵黎乖、刘力、徐双智等老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3)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定期或轮流到外地考察学习。2013年暑期,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骨干专业团队一行20余人到上海同济大学学习;2014年7月上旬,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护理专业团队一行7人远赴兰州,到甘肃卫生学校、环境资源学院学习取经,收获丰硕。(4)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学习生产中的工艺操作技术。自2013年起,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大批的专业教师深入工厂、企业、医院、酒店等单位,开展每人阶段性的20天生产实践活动。

总之,人才是支撑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创新型的科技人才是我校打造美丽校园,建设创新型学校的关键。中职校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专业设置,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人才引进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和创业环境。

近年来,学校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培养、吸收和用好人才作为科技兴校的重要任务和内容。通过大力发展适合社会市场需要的有高附加值的专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实施创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示范校等升级工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人才引进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条件和创业环境。

此外,学校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科技人才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创新。并积极争取研究院所、企业集团到校开展科技活动,吸引一批人才来校就业、创业。

种种实践案例表明,一批领军型创业人才的引进为学校新兴专业的崛起和原有专业的改造、转轨、升级增添了新的活力。筑“巢”才能引“凤”。几年来,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社会急需人才的热门专业,并注重发挥产业对人才的承载和吸引作用,积极引导实习教师到名牌高校、优资企业进行锻炼培养,增强了生产实践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搭建争创国家示范校的创新平台,对创新创业人才产生“虹吸”效应,引导实习教师投身于服务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从2012年秋季起,围绕国家示范校建设,每年投入资金超过4000万元,为领军型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强力支撑。逐步推进实习教师的“理论教学+生产实习指导”的一体化建设,朝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复合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奋力前进。三、结束语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有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厦门市首批正高级中学化学教师、厦门二中校长吴启建提倡教师要“力行省察”。他这样认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努力去不断地对自我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才能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真正实现自我的成长。”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面向社会,强抓发展机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争当时代进步的弄潮儿,手擎红旗向潮头立。全体中职校教师要认清社会改革发展大趋势,狠抓教学改革,深挖内部潜力,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复合式技术人才,为建设小康社会多做贡献。

有人说:“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他应当如星辰,远看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诚哉,斯言!

笔者回顾32年的教学生涯,深切地认识到:仰望星空,使人眼界深远;脚踏实地,更觉使命重大!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014.6

[2]厦门日报,2014.7.1/2014.7.8

[3]陈至昂.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与规范管理全书[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4]吴启建.托起明天的教育——青年教师成长之道[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5]戚更晨,等.生产实习教学法概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劳动部教材办公室.钳工生产实习[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1985

[8]李超.数控加工实例[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9]许友谊,等.数控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讲义[M].江苏大学

数控专业建设与尖端数控设备选购策略的分析

刘力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 高级讲师

厦门地区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建设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可谓方兴未艾。据统计,公办中职学校中,开办数控专业的有厦门轻工学校、集美化工学校、同安职业技术学校、海沧职业技术学校、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技师学院(中高职综合)等,其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2013年超过1000人,数控专业用工需求和技术工人培养规模扩大相互促进,得益于厦门特区外向型经济快速稳定发展。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特区建设的一些重要行业,如IT、汽车、轻工、机械、电子、医疗等行业,尖端装备的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可以说,数控技术的应用给厦门的产业发展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尖端数控技术的应用也将为特区建设的第二次腾飞插上翅膀。

中职学校是培养数控专业技术工人的主力军,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技术工人,就必须审慎面对专业建设中的诸多新思想、新问题。怎样根据数控专业的教学需求选购尖端设备?怎样把数控尖端设备的作用转化为教学推动力?这一系列的问题已成为中职学校关注的热点,数控设备的先进性、复杂性和发展的迅速性,以及品种、型号、精度、档次的多样性,决定了科学选用尖端数控设备的必要性。一、中职学校数控机床选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普遍缺乏尖端数控设备的使用经验和掌握数控复杂加工技术的人才,在数控机床选购中存在盲目性、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部分学校认为配置高精度数控设备是学校档次的象征,机床选型时不考虑投资效益,忽略性价比,盲目追求进口、高档,片面讲究功能齐全,对教学的实用性认识不足。(2)选购不同厂家的产品,机床选型混乱,高端、中端、普通机床不成系列,数控操作系统难以统一,机床类型、规格不配套,造成操作、编程和维护的困难,难以充分发挥高端设备的效用。(3)购置高端数控机床时只重视主机性能,而忽略附件和刀具的配套,导致在使用中因缺少某个附件或刀具而影响整个主机的运行,高端的设备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设备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搭载的数控系统和先进刀具、夹具和量具等,没有这些相应的配套,机床就好像一个没有工具的工人,空有一身力气而无从发挥,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对学校专业发展和用工市场变化预测不足,和千变万化的商品市场一样,由于各地优势产业的不同,比如同样用于模具加工的数控设备,厦门地区偏重于制造冲压模,生产轻工类产品,广东省偏重于制造注塑模,生产家电产品,泉州地区偏重于制造鞋模,以生产服装鞋类产品见长等,不同的设备需求决定了学校选购高端设备的意向,因势利导,才能有的放矢。二、尖端数控机床选购的策略1.实用性

选购高端数控机床时,学校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出发点,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数控机床的实用性。(1)规格、精度的实用性。数控专业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任务驱动法”,首先应确定加工教学典型零件的相关技术参数。典型零件的尺寸大小决定了机床的加工尺寸范围;典型零件关键部位的精度决定了所选机床的精度等级。机床精度的评定指标较多,共有的关键指标是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及综合加工精度,这些指标既反映了伺服机构的刚度,也说明了位置反馈测量系统的质量。定位精度与传动链各环节的弹性、间隙等因素有关,反映了机械系统中的扭曲、挠度、爬行、共振等诸因素造成的综合误差。选购时应避免盲目追求高精度,注意机床精度、规格与工件精度、尺寸形状相匹配。(2)数控系统功能的实用性。数控系统的设计从二次大战开始具有雏形,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诸多种类,比较典型的是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E)系统、日本的法拉克(FANUC)系统等,我国也有广州数控、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较为成熟的系统。数控系统功能可分为基本功能与选用功能,各种数控系统的基本功能都类似,但为用户提供的多种可选功能就有显著差别,要从控制方式、驱动形式、反馈形式、检测、操作方式、接口形式和故障诊断等方面来衡量,合理地选择适合尖端数控机床的可选功能,放弃不实用的可选功能。2.长期性

选购数控机床时,学校要从数控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时间规律着想,还要考虑的是数控机床使用的寿命——长期性。(1)尖端数控机床使用过程的长期性。以数控系统方面的使用寿命为准,数控机床设计的使用寿命一般为7年,购买尖端数控机床后,要在机床折旧期限内,尽量多地使用于实践教学和竞赛训练、考试等过程中,以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另外,还要综合考虑机床的市场占有率,一般尖端数控机床都是应用于复杂精密度高的高端零件加工中,市场占有率高的数控设备说明是旺销产品,行业内保有期长,已受到多数用户的青睐和肯定,学生在校内学会的此类机床专门的操作知识和技能基本不会因工作环境的变化而有大的影响,因而也解决了对生产厂家设备的适应性问题。(2)尖端数控机床精度稳定的长期性。尖端数控设备的精度可靠性是广大数控设备用户必须关心的焦点问题,选用数控设备时应注意厂家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确认其产品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标准(规定为500h)。目前多数机床厂都采购成熟的数控系统和零部件进行组装。国内应用较多的数控系统有日本的法拉克、德国的西门子等。立式加工中心的床身出自昆明和南京的居多,而床身中的直线导轨、主轴又分别来自德国和中国台湾等国。所以机床的主要零部件的质量一般是可靠的,需要重点考察的是数控机床组装厂家的售后服务网络是否健全,服务队伍的素质是否能胜任工作,服务能否及时,是否能履行承诺等,才能够长时期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机床的精度。(3)尖端数控机床精度领先的长期性。数控技术作为机械加工前沿的学科,总是有领先发展的无限活力,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此时技术领先的尖端数控机床,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就退居为普通数控机床,因此尖端的数控机床或产品总是只具有相对的优势,比如前几年的四轴加工中心,如今五轴加工中心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中职学校作为教育单位,应该像德国职业学校看齐,以技术超前的眼光和魄力,选购行业内最新、最尖端的数控设备并尽快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保证教学设备保持一段较长时间的技术领先。3.回报率

尖端数控机床的价值高,采购时既是对学校财力的考验,使用时又是对学校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使用效率的考验,设备折旧和贬值都会对投资造成影响,学校必须考虑投资的回报率。

学校选购数控机床考虑的投资回报率,不同于生产企业对设备的估量。多数企业购买的尖端数控机床用于批量生产,以节省编程、对刀等辅助时间,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不高,人工费用占比相对较低。数控机床的主要优势是工序集中,使用效率很高,能够在短期内收回投资的机床才是好机床。而学校使用尖端数控机床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培养学生技能水平和教学、竞赛训练、技术革新等,考虑到数控机床的升级、更新较快,不需要加工定型产品或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因此学校购置尖端数控设备的目的,只要和教学效果、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能够挂钩,对学校数控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充分的作用,则其投资回报率就是合理的。4.专业竞赛需求性

教育部对职业学校确定的办学方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导向:“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尖端数控机床应用于竞赛具有急迫性,每年的大赛考题都代表了该专业技术的领先水平,只有拥有先进尖端设备的学校培养的学生才能在大赛中摘金夺银。

当竞赛成绩成为衡量学校办学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各中职学校在竞争中都力图抢占“制高点”,尤其是近几年,数控类竞赛紧跟该行业发展的尖端水平,从加工零件的复杂程度、加工效率逐渐向加工零件的精准度和加工难度的方向转变,竞赛训练设备的先进性成为制约选手成绩的一个首要因素。从教育部组织技能大赛所需数控设备发展的趋势来看,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设备选购主要研究热点、采购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速多轴数控设备,目前主要是五轴联动加工中心;二是车铣复合加工数控设备,典型的是德国的DMG复合数控机床;三是三维扫描设备,典型的是激光、红宝石触头三维扫描仪(如FARO Prime系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