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16:34:31

点击下载

作者:徐清祥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式相亲

中国式相亲试读:

为《中国式相亲》序

陈颖光

这部讲述婚姻文化的书稿摆在我的面前。作者是杭州吴越信息研究所的研究员徐清祥先生。他让我写个序言。这使我又喜又忧。喜的是徐先生又要出新书,可喜可贺;忧的是:我有什么资格为资深文化学者作序呢?然而去年拙著《闲庭信步》的出版,得到徐先生的关注,我心存感激,他的要求我不能拒绝,故虽有惶恐之感,我还是提起了笔。

尽管天气寒冷,我断断续续看了好几天才看完,一页一页翻过,好像有股春风徐徐吹来,感觉清新惬意,有时乃至有“顿悟”之感,我想这是一部好书,值得人们关注和阅读。

从知识角度讲,这是一部相亲文化的教科书,也可作为文化史书来读。它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引证有据,案例丰富,富有情趣。以二则相亲故事开篇,一节一节地述说相亲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在讲述相亲方式时,他摆出“唐伯虎点秋香”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后,指出历史上本无其事,只是传说后,接着笔锋一转,作为本人相亲的分析资料,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以论述“一箭式”相亲的前因后果。我看完这部书稿,感觉增加了不少新知识。

从文化角度讲,这是一部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文化著作。单凭《中国式相亲》这个书名,就知道这是一门新学科。好像过去没人研究过,徐先生无疑是首创者。书中所述,不是泛泛地作理论分析,而是举出实例,提出问题,阐明己见,有据有论。且有许多论据为他亲自调查所得。这些论述材料,外似故事,内含逻辑,深入浅出。如辑自《清代名人逸事辑览》的《周栎园奇遇记》,写了贵为太守的周栎园,在走马上任之际,以他仪表堂堂的面貌和帅气,让一个银匠女儿看得眼都直了,并产生强烈的爱恋之情。但是两人地位相差太大。为此,面貌姣好的银匠女子患上相思病,茶不思来饭不吃。如果没有适当的人传言,结果可能会是一条生命的消失。后来竟然因为一位医生的穿针引线,促成了这桩姻缘。作者以此阐述双向相亲的重要性。读来清新、自然、贴切、流畅,令人信服,启人智慧。

婚姻的成败及其结果,牵涉到方方面面。诸如婚姻会产生生育,而生育的良好与否,又和所结成的婚姻及组建的家庭是否幸福有关。为此,相亲不仅要促其成,更为重要的是要使之般配。只有婚姻般配,才可能有如意、幸福、美满的婚姻,才能称为成功婚姻。为此,相亲的成功就是婚姻及家庭的成功。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知道相亲的重要,从而更加重视相亲。

书中还谈到相亲的方式方法、目标要求、注意事项、内容与礼仪、相亲与物质条件及家庭的关系等等,可以说是一部相亲文化的百科全书。

这里我想提一下本书的四个启迪性的观点。

一是强调相亲坚韧性对于成功的重要。

相亲为了什么,应该是为了婚姻。相亲的成功固然与当事人的条件有关,但亦和相亲人的努力,即追求有关。作者在开篇就提出一个矿工因为外形不出众,文化也不高,十次相亲十次吹。在同事的鼓励下,他并未灰心,并在当时的《中国妇女》登出征婚启事,引来不少应征者,其中有个还是做过幼儿园老师的城市女性。在谈了几次后,女方亲眼看到男方的诚实和人缘,结成婚姻。这一事例说明,相亲固然要讲条件,但也要坚韧,加上其他因素,成功的概率就大一些。

二是将现代相亲定性为促成理智型婚姻的前奏。

婚姻是一对青年男女走到一起后,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结合体,也是构成社会细胞的一个原子。重感情是第一元素但不是全部因素。因为相亲是为了婚姻,婚姻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要求和条件;离开物质条件,只讲精神恋爱,是激情性质的相亲,是书中所说的一箭式相亲的一种,相亲还有更多的方式。而其他相亲方式促成的婚姻,大多和物质条件密切相关。如在城市离不开婚房和经济地位,在乡村离不开文化习俗和结婚费用,因为这些都是社会文化的要求。为此,书中强调相亲重爱情外,亦要考虑性格平和、物质保障及家庭因素。讲究这些,不是不要爱情,而是认识到浪漫激情有时间特征。

三是强调本人相亲的决定性作用和时代性特征。

一般说,相亲只是本人的事,而本人相亲较重直观感觉,情感的触发为主要因素。就理智型婚姻来说,物质条件、亲缘因素作为考量相亲成败的重要条件。不过,婚姻毕竟以个性化的因素居多。如书中举到的偷窥式相亲的例子,是作者在黄龙洞目睹。女方本人在初步看对的情况下,向父母示意索取对方的联系方式,就是本人相亲决定性因素和时代性特征的体现。

四是提出对相亲成功与否应有的态度。

现代相亲大多由婚介牵线。男女双方不太知情,和经熟人介绍的相亲不同,也即包含许多未知数。且相亲者对于对象往往有一定要求,如气质好,面貌英俊、秀丽等。常规是先通过照片进行筛选。但照片和实际可能有距离。当这种情况出现时,相亲就可能不成功。那么相亲不成怎么办呢?作者提出二点,一为韧,二为宽容,他以一位日本女大学生苦苦追求中国纤夫未成功来说明“相亲不成情谊在”是相亲者风度的体现。“中国式相亲”是一块处女地,历史上有关相亲的资料散处在各种文献中,现代相亲文化的材料,大多浮现在各个相亲会、婚介或深藏在每个相亲人的心中。徐先生在这一领域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写出了二十余万言的《中国式相亲》,殊为可贵,为中国相亲文化作出贡献。我在此谨表示祝贺,亦向大家推荐此书。

是为序。2015年3月8日第一章相亲与婚姻发展概述第一节婚姻老大难,相亲就不难

虽说相亲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它始终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许多城市“现代相亲会”的兴起,可以预期,相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会有许多人去接近它、喜欢它、研究它、应用它,相亲终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使现代社会学的宝库更加丰富。

有些婚姻老大难问题,一碰上相亲,居然一点都不难!

一桩老大难的婚姻,伴随着一个离奇的相亲故事,“难”字竟一点点被化解,最后喜结连理。对于这段相亲经历,我不知道该用“缘”字来解释,或是由偶然性因素促成。用“缘”字来解释,属于东方文明,就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用偶然性作注脚,它归属西方文化范畴,就是碰巧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了。不过,不管东方还是西方,这朱某的婚姻难题,因为男方勇敢招亲,女方主动相亲,最后结成一对幸福夫妻却是不争的事实,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河南省商丘市焦作矿务局,有个矿工朱某,憨厚、勤劳、诚实;早先是农民,家境贫困,后来加入矿工队伍,每月收入80元,在20世纪80年代,属于中上工资水平,但家境仍不富裕;且个人并不出挑。这就带来了一个现实问题:找对象难!不过,“男大当婚”是一般人都有的基本要求。到了27岁那年,不仅他急,朋友和组织上也为他着急。他的同事兼朋友王好义,看到死挨下去不是办法,就鼓励朱某打开思路,去登征婚启事。这个主意矿上也支持,说是要开什么证明之类,矿上立马照办。

朱某起初有顾虑,用他的话来说:“俺这样的人,能有女人看上吗?”但是,要解决终身大事,在没有其他好办法的情况下,试一试也无不可。为此,在王好义的多次劝说后,他终于打消了顾虑,拣了张自己满意的照片,准备了15元广告费,并在矿工会的帮助下,以朴素的语言,草拟了一则要求不高的征婚启事,盖上了公章,寄往北京的《中国妇女》杂志社。

广告用语如下:

朱某,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高小文化,无疾病,身高1.64米,父母已故,兄弟4人,有房8间,月收入80元,有哪位丧夫之妇,或娘家需劳动力的,俺愿到她家去落户。通信地址:河南省焦作市冯营矿北宿舍1号楼002室。

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在报章杂志登征婚启事是件新鲜事。不过,杂志社很支持一个基层煤矿工人的要求,很快将启事刊登出来。

与此同时,一个在东北幼儿园工作的上海小姑娘李林(化名),由于家里逼婚,出走在外,偶然在杂志上看到这则启事,感到很新鲜,便想探个究竟。再一想自己孤身一人,在外漂泊,何不去看一看。就这样,小姑娘根据启事的线索,踏上了去河南相亲的路。

但她到了开封后,却有些迟疑起来:我一个大姑娘,主动上门去相亲,这合适吗,会不会被人讪笑?但转而一想,既然来了,总得有个结果才好。她打听到矿上离开封市区不远,且所住旅馆有人去矿上,就写了封短信,内容是:“我叫李林,为应征而来,已经来到开封,希望来见一见。”以下是发信地及房间号码。

话分两头。在朱某这方,接到短信后,真是太高兴了。他在矿上和朋友们的支持下,将李林接到矿上。见面后更是喜出望外,一则,对方是个教师,比工人文化程度高;二则对方年轻且皮肤白皙,在农村绝对找不到这样的美人儿。但是,他也因以上两条,担心女方看不上自己而扭头走人。

事情确如所料。当李林看到的朱某根本没有照片上年轻英俊后,就想打退堂鼓。可李林也有温和、柔情的一面,想想自己千里迢迢来相亲,这样一见面就走,好吗?加上矿上和朱某的真诚挽留——说是“谈得成谈不成都不碍事”,“谈不成也会将她送回开封”。就这样,李林作出暂留几天的决定。

事情就在这几天中出现转机。经过几天的相处,李林发觉这朱某虽然看相老一些,但他的诚恳、热心、人缘、勤劳等方面很是突出,比她想象的要好,足可以抵消他在相貌方面的欠缺;还有他的收入大致是自己的一倍。人品、经济等条件,竟然让李林慢慢处出了感情,再后来谈上了朋友,最后结成了婚姻!

直到上海的《现代家庭》杂志在2002年2月号上登出后,才让大家知道他俩相亲结婚的奇缘和全家的幸福生活。题目是《中国杂志征婚第一人的幸福时光》,同时还有一家三口的照片。

朱某在未相亲前,是婚姻困难户;在进行相亲后,这婚姻大事迎刃而解了!在这里“勇于相亲”是一个关键词。那么,什么是相亲呢?

对于这一词语,民间的解释很简单:有婚姻意愿的男女双方当事人或其委托人的一次或多次见面、交谈、共处,包括对对方容貌、举止、谈吐、性格、经济状况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解的一个认知过程。而实际情况要宽泛得多,包括直接、间接乃至替代等形式。就相亲文化这一概念而言,由于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体系,也即尚未成为一个学科,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释。为了探讨的方便,试简述如下: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相亲文化就是有婚姻意愿的男女双方从情感的、经济的、民俗的、医学的、生活的等诸多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双方当事人及其家长,对一桩婚姻所表现出的态度及其最后的意图。其内容包括:

1.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观察和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包括容貌、体征、气质、性格以及行为特征、财产状况、亲缘关系、健康状况等诸多方面的分项或综合的可靠资讯。

2.范畴。研究和了解一般相亲、特殊相亲(包括无意识相亲)、委托相亲、功利相亲、非意愿的强制相亲或被动相亲等形式。

3.特征。具有主动性、被动性和相互性。

4.目标。为了结成婚姻,解决异性男女结合、共同生活以及生育子女和相互赡养等问题。

5.意义。通过相亲这一举措,达到婚姻的预期目标,促使一桩平常婚姻、美满婚姻或非对称婚姻的成功。

在叙述相亲学的定义后,我们不妨对照一下这则奇特的相亲故事。按定义1,有关相亲学的内容,李林在多角度、多方面了解男方的真实情况后,最后作出肯定的抉择。按定义2,这应该属于一般相亲,符合相亲的规则。按定义3,双方都具有主动性和相互性。按定义4,男方从正面展开爱情攻势,女方虽说处于情感的守势,从初始的不可能,逐渐融解成为可能,说明勇于追求,是相亲成功的重要一步。按定义5,一桩不被看好、几乎没有可能的相亲,一步步趋向平衡……

以上是对李林与朱某相亲的粗浅剖析。

下面再看一则始于单方继而双向的相亲故事。大致经过如下:

清代中叶的某一天,滁州知州(太守)周栎园新官上任。太守,正五品,上任之际,当然需要鸣锣开道,坐上八人大轿。这周某人进士出身,年纪很轻,相貌堂堂。新官到任,自然引来子民的夹道相望。在这支观瞻的队伍中,有一个银匠的独生女儿,姓钱。不料她在看了太守上任的风光后,竟看出毛病来了,之后一段时间,茶不思饭不吃,终日无精打采。

银匠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视如掌上明珠,问她有什么不适、有什么毛病,女儿总是说,没什么,没什么的。那为什么不吃饭呢?女儿沉默,不给回答,或者说回答不了。老父亲急了,请来了本城的名医诊治。

这位名医姓葛,他不但看出大姑娘患了忧郁症,而且看出她的病根是相思病。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钱大姑娘虽然只是银匠的女儿,但幼年时读过一些诗书,粗识文字,所以眼界也高。一般的手艺人,并不在她的眼里。只有英俊儒雅、熟读诗书的人,她才看得上眼。而当她在看新太守上任的情景时,不禁为太守的俊秀面容及翩翩风度所征服,对他一见钟情了。

在封建时代,一个银匠的女儿,和一个进士出身的太守,地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一点大姑娘不是不知道,正式婚配根本不可能。不过大姑娘更明白这一点:不能当夫人,当个如夫人、小妾,倒是没有地位限制的。但是,即使降低了要求,这愿望也难以达到,如何将这个愿望传递过去?传递出去后,太守会不会接纳?这都是天大的难题。一句话,还是地位相差过于悬殊的问题。

这葛医生既看出银匠女儿的毛病,也看到她人品不俗、容貌秀丽。觉得这样的大姑娘,如果按常情,嫁给手艺人,实在有点可惜,而要做人家的妾,也要太守看得中,才会愿意接纳。医生很仗义,临走时说:我看看有没有机会促成,如果有机会,那一定是天意。就这样,葛医生走了。

也许是事有凑巧,也许是好心人的智慧,此后有一天,太守犯了点风寒,去请葛医生诊治。这是一个见太守的好机会。葛医生盘算一下,决定趁诊病的时机,向太守说说这件奇事。怎么个说法呢?当面直陈太唐突,没有策略,这类事情不宜由自己先开口。因为对方毕竟是太守。

在府衙的书房里,葛医生的首要任务是诊好病。在一番望、闻、问、切后,便开起药方。不过,在开处方过程中,葛医生似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面带忧郁。这如何瞒得了精明、能干的太守。于是,他发话了,问:“葛先生何以心神不宁?”

葛医生没有回答。“这方子可是对症下药?”“回大人,小人纵有心事,但绝不能拿治病当儿戏。”“那么,先生为什么心有旁骛,若有所思?”“这……这……这……”葛医生在“这”了一番后,终于将银匠女儿的遭遇、所患病况如实告诉了太守。最后,还加上了几句评述:“这个女孩真不错,志行高远,容貌秀美,气度不俗。嫁个凡夫俗子实在可惜!”说了此番话后,葛医生心想:“我带话的承诺已经完成,就看这孩子的造化了。”

这番叙述,的确让太守惊异:“草根”中竟有这样的奇女子!太守沉吟良久。想想,说:“纳妾倒是无妨,但需品貌出众才好”。接着话锋一转,作出决断说,“明天我经过她家门口,让她站在那里,如果我觉得满意,则以点头表示同意;如果看得不满意,就放下轿帘穿街而过,恕不成全。可行?”“好,好。”葛医生为此精神一振,仿佛是自己的事一般,径去告诉了银匠及其女儿。

第二天下午,太守果然打轿而过,在经过银匠家门时,便掀起轿帘,一眼就看到大姑娘亭亭玉立在门口。那艳光照人的面庞和眉宇间透出的一股秀逸之气,不但让周太守认可,而且禁不住在心头叫好;他连续点了三次头。事情就这样圆满结束。小姑娘的病自然就好了。

这是一则双向相亲的故事。从银匠女儿一见钟情开始,虽有点传奇性,但也反映出人性有光彩的一面;中间经好心人撮合,最后皆大欢喜。(事载《清代名人轶事辑览·周栎园奇遇记》)

分析这则相亲故事,并思索其中有什么不平凡意义的话,大致有五点:

1.这则相亲故事属于“前相亲”形式,在当时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双方都对对方作了审视,并表示满意。

2.这是一桩特殊的相亲,女方看男方,从无意识到有意愿;男方看女方,是有意识到有结果的安排。

3.就银匠女儿来说,结成婚姻的障碍排除后,从医学即优生学的观点看,不同层次的联姻,具有地位、血缘比较相异的特征,有利于产生优秀的下一代,将双方优良的禀性遗传给下一代。

4.从相亲的属性看这桩相亲故事,双方都具有主动性的特征。两个主动性的叠加,使婚姻立马促成。它也告诉人们,什么是相亲文化,从相亲到婚姻需要双方争取。

5.就民俗而言,双方都属本人意愿。虽不具平等性,但属于高度自愿,是一桩别样风景的好姻缘,亦符合当时的社会规范。这桩“不被人看好的婚姻”结果却是出奇的好。

从以上两则相亲事例,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两点感悟及认识:

1.婚姻老大难,相亲就不难,但要有勇气,还需有机缘。

2.相亲就是男女双方当事人直接或间接见面,包括见面的方式、约定的时间、相见的内容等。实践中的相亲,其概念、范围、注意事项等方面可能更为广泛。主动性就意味着勇于追求,多一点勇气就多一份成功。这就是一般意义的相亲文化。多掌握这方面的内容,就可能达到预期的相亲理想,从而得出:我的相亲对象和自己是否般配,相亲是否要继续下去。进一步说,相亲文化就是研究相亲方面的知识、理论及其延伸。了解相亲文化方面的知识,是一个普通相亲人或相亲关系人做好相亲这件事的必备条件。第二节媒,古代相亲的代名词

要说相亲的历史,它应该和婚姻具有同步性,但又不可能完全同步。一般说,远古时期的婚姻(性行为),以无意识、缺乏感情的居多,而相亲则多表现为有意识寻求感情的行为。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致从上古时起,相亲和婚姻就逐渐同步起来,那就是“媒”的产生。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媒有官媒、自媒、私媒之分,居于婚姻双方的中间,起着沟通、调适、促成的作用。媒本应是好事,可是为什么后来名声不是很好呢?那是因为人性之私的固有,大多数媒人都有功利的要求,这就不免产生媒的不正当性。

相亲的目的是为了婚姻的美满,而美满的婚姻更离不开事先的相亲。这就像人或物与其影子。不过,在远古时期,社会形态是群婚制,一般情况下,男女之间,看对了就成婚是常情常事,事先很少有相亲这道程序,或者说,只有即相即婚的状态。

不过,因为古代涵盖远古、上古、中古、近古等不同时间段。至少从进入上古的后期,即自周朝时起,男女之间在成婚时,有了相亲这一程序,那就是媒的产生。

关于古代媒和相亲这一话题,以下分为四部分来说:一、古代相亲的载体:媒;二、古代相亲的特征;三、古代相亲的方法;四、媒和相亲的流变。一、古代相亲的载体:媒

什么是媒?早期研究中国婚姻史的陈顾远先生在《中国古代婚姻史》和《中国婚姻史》中说:“媒亦称媒妁。媒者,谋也。谋男女结合之事。”在古代,男女结婚必有礼,也即婚姻的仪式;仪式必有人:结婚的男人和女人;还须有引见、促成的人,那就是媒(媒人)。陈先生还说,媒妁就是居间人的意思。中国婚姻制度经历极短暂的抢劫婚、买卖婚姻后,实施聘娶婚姻时,媒尤其显得重要。

为了做好“媒介”,官方还自上而下设立媒官,专司官方和民间的男女婚姻大事。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也有了媒介,也有称为媒妁、媒婆、冰人、媒人的,即为了成就男女双方婚姻大事的中间人。

就媒的种类而言,又有官媒、私媒、自媒等三种。(一)官媒

古代的媒,并不是现代民间所流传的“媒婆”之类,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职业、官位。大约自夏商周三朝起,朝廷就设置“媒官”一职,处理男女的婚姻大事。起初主要为了宫廷、官吏婚姻的需要,后来逐步扩大到管理民间婚姻大事。《中国婚姻史》引《路史》曰:“太昊伏羲氏正姓名,通媒妁,以重万民之丽。”《诗·幽风·伐柯》云:“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这些记载,都说明官媒的存在及其作用。

关于官媒的职责和作用,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见证婚姻的成立。对当事双方缔结婚姻一事的确认,主要是见证双方家庭方面的意愿,具有今天领结婚证、需证婚人之类的性质。这是对大多数相亲人、婚姻人而言。

官媒还有附属成员,即做具体服务的一种人。如历代以来为皇宫选才人、宫女者。他们服务于皇室,对初入选的宫女都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及身体检查,由年岁较大、富有经验的妇人担任,检查入选宫女的肤色、体毛、声音等,以免万一皇上宠幸,怀上“龙种”,不致有损皇族的血脉。这些人的工作,就是相亲的程序。

二是处理特殊婚姻的事务。如封建时代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志,有所谓的选婚与罚婚,赠婚与赐婚,收继与续嫁(婚姻),赘婿与养媳(婚姻),招夫与典妻(婚姻),虚合与姘居(非婚姻)等公开婚姻与隐蔽婚姻等形式。以公开的选婚为例。每年有选良家女子进宫备选的事务,以供皇帝玩乐,是由官媒操作的。早些年曾放映过电影《拉郎配》,就是反映这种为皇宫选婚的。

罚婚则是将罪犯的妻女罚配给军士为妻。它起源于战败国的俘虏,具有惩罚性和强制性特征。介于选婚和罚婚之间的有将犯错的官员家庭的女性成员送入宫内的。由于这些女子具有文化或相对聪慧,而受到统治者赏识。如唐时的上官昭容,后来成为内宫的要员。

赠婚与赐婚,大多行于统治阶级或家庭与家庭之间。其中的赐婚,系将女子赠人为婚或由皇帝将宫女赠人为妻。这种婚姻,比选婚和罚婚要温和得多。

其他关于收继婚与续嫁婚,赘婿婚与养媳婚,招夫婚与典妻婚,虚合婚与姘居婚等,或因各朝不同,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三是通过婚姻的形式,对少数贫困的妇女实施有效救助。这时的官媒既是中间人,也是“民政部”。《元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张复叔母孀居且瞽,丐食以活。吕思诚怜其贫,令为媒,互人以养之。”这则记载是说,媒不但有其居间性,还兼有互济的性质。类似于今天民政部门济困扶贫,但是以一个妇人的出嫁为媒介的。(二)私媒

就是民间自发的一种媒介形式,与官媒对应的民间媒人略迟于官媒,原因可能是官媒力量有限,必须有私媒的补充。《中国婚姻史》引《燕余》语:“古之所谓媒,皆官媒,私媒至周末乃盛行。”由此可见,私媒是在官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私媒的特征是:于礼不悖,不受官方的限制。私媒又有媒证和媒介之别。媒证即主媒,婚礼主持人,大多由当地乡绅出任。媒介,即具体介绍人,奔波于男家和女家之间,为相亲和婚姻“搭桥”,以跑腿、传递信息为主,一般的私媒大多由民间的妇人担任。由于她们缺乏文化以及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这些从事媒业的人,被称为媒婆,在民间的口碑不太好。《金瓶梅》第七回有诗讽之曰:我做媒人实自能,全凭两腿走得勤。唇枪惯把鳏男配,舌剑能调烈女心。利市花常头上戴,喜筵饼锭袖中撑。只有一件不堪处,半是成人半败人。(三)自媒

大多表现为直接相亲。不论是男方或女方,本人对对方的面容、才情、身体和精神状态,以及个人所拥有的物业权、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综合条件,这些都是相亲需要了解的。例如第一节提到的银匠女儿,无意间看到太守竟如此年轻英俊,由衷地爱慕他,产生非要嫁此人不可的心理。这就是从无意间相亲所沉淀下来的自媒(相亲)。同样道理,周太守有了纳妾的想头后,是否最后同意,还得当面相亲后再定,这也是自媒。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婚姻由家长统管,但是不可否认,男女情爱的产生,属于原发性,所以,自媒会很自然地产生。汉朝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私奔,他们就是自媒式相亲所促成。

自媒与私媒的最大的区别是:私媒为他人的嫁娶作谋划,自媒为自己成亲谈爱慕及成婚。私媒具有社会的规范性,自媒在封建时代大多属于不遵守礼法的个人行为。如后面要说的李靖和红拂女的私奔,虽说他们为了追求自由婚姻,但即属于自媒,和封建礼教相悖。二、古代相亲的特征(一)女方:被动性特征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相亲、婚姻和家庭领域,对妇女的要求是“三从四德”。其中的“从父”就是由父亲安排女儿的相亲和婚姻。一个“从”字,说尽了女子在相亲和婚姻问题上的被动性特征。那时候的一部分女子,可以用钱物买卖、交换。明代才子徐渭(文长),就是其生母被徐家买入后所生。后来,徐渭的父亲故世,徐渭的生母又经历了被卖出的苦楚。这样的例子很多。从这些事例大体可看出:古代的相亲和婚姻,对于女子来说是极为被动的。(二)男方:主动性特征

和古代相亲相联结的婚姻,就男方而言,具有明显的主动性特征。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就风俗而言,相亲时,总是男方去女方的家中,或其他场所。男方主动,正大光明;女方若主动,就被认为“轻薄相”,必须羞羞答答。

2.就行动说事,结婚亦称娶妻。“六礼”中有“亲迎”的规定,须男方亲自到女方家中迎娶,反映出男方的主动性。更有在相亲中实施抢婚的。

据《中国婚姻史》有关章节载:“……更就民间的劫婚而言,此或因徒贪他人之妻女之色而然,或因门第之隔不易得妻而如此。若春秋时,郑游贩于归途中,遭逆妻者而夺之,以馆于此。南北朝时,高乾求崔氏女不得,其弟昂与往劫之。置女村外,谓兄曰:何不行礼。于是野合而归。”以上所引的便是抢劫婚。其中高乾因为主动求婚不得,而约了弟弟高昂一起去抢婚。抢到手后,因为怕被女方抢回去,就暂时安置在村外。为了“生米煮成熟饭”,他的弟弟高昂就“启示”哥哥高乾行“周公之礼”,这样,被抢回去的可能性就基本没有了。虽说用现代眼光来看,这实际上是实施强奸行为后的结婚,但就婚姻来说,明显反映男方的主动性。

国外亦有男方主动性的情况。据《青年参考》2013年12月2日载,吉尔吉斯斯坦至今仍流行“抢新娘”习俗。单身汉带着几个伙伴在街上寻觅,见到中意的就绑架至自己家,再劝说其嫁给单身汉;有80%以上能成功,原因是当地风俗认为被抢亲者已不纯洁。这些都说明男方对婚姻的主动性。(三)双方:信物性特征

旧时在婚姻领域有“郎才女貌”之说,是为婚姻而相亲的一种自然追求,即女的看男方,大多重在才识方面,也包括财产、地位、气魄等条件。男方看中女的大多注重美貌,以及温柔的性格、细致的处事。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在旧时,男方要负担一家的生活,女的基本不参与劳动。这就要求男方有一定的力量和技能,以适应谋生的需要,用以保证生活来源。反过来,主要生活来源由男的解决,男的就要求女的长得更漂亮一些。

当相亲阶段的这些前提基本达到要求后,为了保证今后婚姻的实施,就产生见证这一承诺的需要。通常情况下,由某一个特定的物件来完成,以表示爱情的相许。这种物件,通常被称为信物。如相亲后婚姻关系确定,女家就要给男方家庭生辰八字,男方家庭除回馈外,通常会赠与一些礼物、礼金。这些都是相亲成功的标志。三、古代相亲的方法(一)两层法:大媒和小媒

古代相亲的程序,一般先由小媒进行,后再由大媒认定。小媒所起的是桥梁作用,大媒所起的是拍板作用。那么什么是小媒?什么又是大媒呢?

小媒就是行媒的实际操作者,婚姻及相亲介绍人,通常由社会地位不高上了年纪的妇女担任,即俗语所说的媒婆。她们在男女双方的家庭或本人间,穿针引线,传递信息,当终于说动双方家庭比较乐意接受这桩婚姻后,就进入正式谈婚论嫁的程序。这时,为了保证婚姻双方的社会承认,就有请大媒的需求。即请有社会地位的乡绅、族长主持媒事,大媒介入谈婚论嫁后,这个婚姻就算确立了,即对相亲成果的确认。大媒有证婚、主婚的性质。(二)间接相亲法

一般来说,民间的媒人,大都见过做媒对象本人,包括男方或女方。这是因为做媒需要他(或她)将男方向女方介绍并了解情况。在那个时代,首先需要介绍的是生辰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时,一般都采用夏历。“时”即古时的十二时辰。同时也介绍属相,即某男或某女生肖属什么。在多数地方,对婚配的属相很讲究,属相不能犯“冲”,“冲”则不宜婚配,如茅盾先生的婚姻,就配过属相。对方家庭为了属相不犯“冲”,事先设定般配的属相,使婚姻能顺利完成。(三)直接相亲法

在古代,大量的媒由媒婆完成,但也有少数的婚姻成功,由男女双方直接促成,媒只是一道程序和一种形式。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是他们直接见面、相亲而结成。虽然为家庭所反对,但他们以私奔实现婚姻目标。可谓是一个直接相亲成功的典范。又如隋朝时,大臣杨素府中有一歌伎,因常手执红拂而被称为红拂女。一天,青年才俊李靖往杨府拜谒,在和杨素谈论天下大势时,虽说显示充分的才干,但杨素最终未接纳李靖。不过,却让侍立的红拂女产生了爱意。当李靖无奈离开杨府后,红拂女于晚间收拾细软,投奔李靖的旅舍,说明来意,表示愿意奉侍终生。李靖见红拂女一表人才,亦有好感,两人遂结成夫妻。对于这段姻缘,应该是直接相亲法促成。四、媒和相亲的流变

相亲之俗,一般认为起源于择婿。当女儿的父亲相中一个男青年后,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便主动挽媒说合。春秋战国时史书有这方面的记载。到了汉魏六朝,为女儿相亲择婿之风颇盛。汉高祖刘邦就是吕后之父自择的婿。宋时,“相亲”这一名词有了文字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嫁娶》有记载:“男家备酒礼,择日诣女家,或借园圃,或在游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

社会总是不断进步的,婚姻和相亲也同样在不断地进化。一般说,从夏商周三朝起,婚姻已经步入男权社会阶段。至汉代,因为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在婚姻领域,要求妇女有“三从四德”,其中的第二“从”就是“出嫁从夫”,以丈夫为主,以及与之相连带的“夫唱妇随”等规范。

只有在少数民族侵入汉民族生活的中原地区后,才产生不同婚俗文化的冲撞。如元代游牧民族占统治地位,所以在婚姻领域,也由蒙古族来主导。又譬如,在大清王朝267年的统治中,满洲贵族带入的转房婚、收继婚等婚姻文化,虽然仅在统治阶级内部施行,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中国古代相亲方式的变化,大致发生在清末,即19世纪末。在那段时间里,由于满清政权外交及屡遭战争失败,被逼进行改革,出国留洋、引进西学、开展洋务等的影响,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逐渐影响着国人,并冲击着传统习惯,从大城市开始,逐步衍生出近现代婚姻的文化,相亲方式亦随之变化。关于流变的进程,留待下一节《近现代相亲和婚姻轶闻》中讲述。第三节近现代相亲和婚姻轶闻

在漫长的封建婚姻时期,婚姻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根据的。在婚姻缔结之前,即使有相亲程序,也都是男方的权利;女方似无“相亲”权利可言。这种情况,直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才开始变化,却呈突变性,那就是:男女平等、自由婚姻等思想的出现,具有婚姻革命的性质。这和当时西风东渐的大背景有关,也是许多仁人志士奋斗的结果。

有人说,一次成功的相亲,就会有一桩成功的婚姻。也有人认为,一次不成功的相亲,当然就没有幸福婚姻可言。细细琢磨起来,这样的说法并不确切。

就前一种说法而言,一次成功的相亲,就会有一桩成功的婚姻吗?恐怕未必。首先,相亲成功,只说明促成了婚姻;而婚姻的成功与否,也即婚姻是否幸福、和谐、理想、美满,或是将就,则是另一个话题。因为,有的婚姻,是由于相亲成功才缔结,但它的后续竟然是:不久后矛盾激化,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闹,最后,导致离异,你能说这个相亲是成功的吗?显然不能。只能说,这类相亲有结果,而婚姻并不幸福。其次,一次未成功的相亲,其后续肯定是:不再有婚姻。仍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错过了一次好姻缘,这当然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另一种可能是:避免了一次勉强婚姻、坏婚姻,那应该是好事,这就充分说明相亲对于婚姻的重要。基于上述认识,相亲好不好和婚姻是否幸福,是不同的范畴,不宜混淆起来看。

由于近现代中国是从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婚姻和相亲的方式,也同样处在剧烈变革的背景之下。在述说近现代婚姻、情爱和相亲发生质的变化时,这里举一些较为典型的名人轶事作为代表,作些略说。一、张謇和沈雪君的情爱轶事

在《清代名人逸事辑览》中,有一则张謇和沈雪君之间的相亲相爱又相敬如宾的轶事。

张謇(公元1853年-1926年),字啬庵,江苏省南通市人,清光绪二十年状元,近代立宪派人士,因兴办工业、造福乡里、实业兴国,很有业绩,时人尊称其为啬公。他生活在朝政日非、内外交困的社会环境里。不过,由于他有高尚的人格和清醒的头脑,在一次偶然事件中,激发了他回乡办实业的转折。

晚清的状元,而且和当时的帝师翁同龢有师生关系,在中枢做官是很自然的事。有一次,他和一些中枢官员在一起,忽传来西太后慈禧驾临的谕旨,时值大雨滂沱,按规矩,大臣们都须跪迎。大臣都是忠臣,当然不敢违规,就跪在大雨中恭迎圣驾。而西太后到来后,对于个个已是“落汤鸡”似的老臣,竟然一语安慰和一点怜惜也没有,仍然是一副皇太后的架势。这就让张謇觉得做官“没意思”。不久就找了个理由,辞官回乡,并立志办实业,为国家和桑梓做点好事。这对于张謇来说是很自然的事。

在晚清时,基本没有现代工业,仅有少数手工业,怎样才能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呢?张謇首先着手的是本乡本土的刺绣业(苏绣为全国四大名绣之一),之后,办起了大生纱厂、资生铁冶公司、大达轮船公司、通海垦牧公司等。在创办苏绣艺术传习所时,聘请本省苏州的苏绣名艺人沈寿任所长。为此,还引出一段红粉佳话。

据有关资料载,沈寿,字雪君,不但精技艺,而且通文墨,美妙姿,她亲手绣的一幅作品,曾以皇家赠品名义,送给意大利王室,并得到称誉。张謇请沈雪君主持苏绣艺术,沈为了发扬艺术,不惜离开家乡,在多次接触中,终产生了恋情,最终传为一段佳话。

张謇和沈雪君的相处,就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是实业救国;就他们能公开见面、交谈、探讨而言,是社交的公开;就男女情感而言,是一种复杂的交往形式。二、梁启超三拒何惠珍轶事

梁启超(公元1873年-1929年),晚清时改良主义者、学者。19世纪末赴京城考试时,参与“公车上书”而名震天下,后在光绪皇帝支持下,提倡维新运动,失败后逃亡日本、欧美。一次,梁启超出访欧洲,所到之处,免不了广泛宣传、到处演讲,鼓吹改良救国,参加者以华侨为多。有个姓何名惠珍的少女,多次听梁启超演讲(何惠珍时任翻译),被梁启超的演讲才能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他;她鼓起勇气向梁表白愿意嫁给他。但遭到梁启超的婉拒,梁对她说:“我已有妻室。”这是第一次;第二次何在劝说父亲对梁启超所从事的事业捐助后,再次求爱,表示愿意做妾,但梁仍然以对不起原配夫人婉拒。

不过,梁夫人是个贤良之人,自己远在日本,对梁的生活不能照顾到。当得悉此情后,不但不妒忌,而且表示丈夫身边应该有人照顾,还写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示赞同梁启超纳妾。但是,梁启超还是(第三次)拒绝何惠珍的求爱。他送给何一张照片,背面有一首题诗,句曰:“一夫一妻是界令,我与浏阳实创之。尊重公约割私爱,须将身做后人师。”并对何说:“我和谭嗣同共同发表过‘不纳妾’的主张,我不能违背对社会的承诺。”在这件轶事中,何惠珍是在听演讲中,无意识地做了相亲的事。而梁启超在面对少女的“相亲”中,始终遵守了道德的规范。

梁启超还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禁早婚议》等文章,抨击旧的婚姻制度,主张男女平等,是我国早期自由婚姻的积极鼓吹者、开拓者、实践人,是晚清时推进旧婚姻制度改革的勇士。三、蔡元培登报招亲(续弦)的轶事

蔡元培是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浙江绍兴人,在出任教育总长及北京大学校长时,以兼收包容各种思想著称。在生活领域,蔡反对旧的婚姻制度,主张婚姻自由。不过,在蔡元培青年时期,思想尚未成熟,蔡的第一次婚姻,属包办婚姻。后因病,蔡的原配妻子逝世。

1900年,蔡元培登报拟续弦,绝不是现代人的一类炒作,而是通过广告的形式,宣传新的婚姻思想,表达打破旧的婚姻观念对人们的束缚。他的登报求妻,内容有五个方面:(一)女子须天足,不缠足。(二)女子须识字。(三)男方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男女双方若意见不合可离婚。

以上五条,前两条是对女方的要求,在今天看来是每个女子都具有的条件。可在当年,却是凤毛麟角。三、四两条,是蔡元培先生对自己的约束、承诺,因为在当时,法律规定男子可娶妾,而且人数不限,男权特征非常明显,男女平等权益无从谈起。这两条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和决心;反映出蔡元培先生对旧式婚姻深恶痛绝,愤慨之至;希望通过自己的表达,对旧的婚姻制度和相亲方式有所冲击;誓做改革旧婚姻制度的带头人。第五条则体现蔡元培先生对建立自由恋爱和婚姻观念的确立,也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

蔡元培先生的广告一经刊出,就有许多朋友给他介绍,并经过男女双方多次的相亲和交谈,他终于娶到了一个符合条件,双方都满意的对象,她名叫黄仲玉,当然是个有新潮思想的妇女。四、秋瑾和她的《精卫石》轶事

秋瑾,人称秋女侠,辛亥革命烈士,一生为推翻满清皇朝奔波于国内外,推动武装起义。1907年,因与徐锡麟发动“皖浙武装起义”失败被捕,惨遭杀害。

秋瑾的一生,为民主革命、妇女解放,终生奋斗不懈。关于反对封建的婚姻制度,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方面,她曾写有不少批判旧式婚姻制度的文章,如《女界钟》等传世,其中的《精卫石》是一部自传体的作品,原计划写二十回,现存六回,以下节选的是她呼唤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体现,录于下:此生若是结姻缘,自由自在不因亲。男女无分堪作权,互相敬重不相轻。平日并无苟且事,学堂知己结婚姻。一来品学心皆知,二来志趣尽相闻。爱情深切方为偶,不比未见陌路人。相敬相爱多尊重,宜家家室两无嗔。

秋瑾在这首《精卫石》诗中,表现出了对男女平等、自由婚姻的追求和渴望,并身体力行实践之。五、康有为婚姻和相亲轶事

就相亲和婚姻关系的变化而言,从晚清至民初,是一个大变大动的时段。期间的斗争十分艰难并且激烈,守旧的认为新派人忘记了祖宗,刻意维护旧的婚姻制度。新派人在接受新思想后,大声疾呼,追求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守旧的人,阵营比较巩固,势力依然强大,因婚姻而扼杀妇女的事时有所闻。新派的人,却有两种:一种身体力行者,为主流,如梁启超、谭嗣同等,说到做到,让人心服口服;另一种嘴上讲时新,但一旦触及自己的利益,就不能以身作则,犯了说一套做一套的毛病。如康有为,既是“百日维新”的领头人,大谈新政,可自身却有多房妻妾。康在往南洋时,由于演讲娓娓动听,显示出他的个人才华,还吸引了一个华侨女学生的爱,而成为他的妾。就促成此次婚姻而言,那次演讲竟然成了他的相亲场地。女方相中男方的是才学,男方相中女方的是年轻美貌。六、以赵五贞为代表的反抗替代相亲轶事

在追求婚姻自主的思想浪潮下,有的烈性女子为了自身的相亲权利不被无情剥夺,不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并未以心相许,但被迫成婚,竟至以自杀表示抗争。最著名的有赵五贞割腕自杀。那是因为男方是个怎么样的人她都不知道,尽管父母认为他很有钱,从未相过亲,凭什么要嫁给他!

事情的发展和赵五贞被强制“结婚”有关,留到《婚姻》的有关章节叙述。

之后,长沙又发生了一起因自由恋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的事件。南门外有一名常姓女青年,因与左姓男子相亲合意,常姓女子自愿跑到左姓男子家成婚,却遭其父反对。后经官府判决:婚姻成立。

以上两起抗击封建包办婚姻的轶事,其中有反对替代相亲的,也有本人直接相亲、自由恋爱获得成功的,是众多反对父母包办婚姻的代表性案例。这些都说明了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的精神,开始逐渐为人们接受。第四节当代相亲会热

当代相亲会在城市掀起,有其现实原因,那就是许多大龄男女的存在,他们工作忙,找对象的时间少,还有今天的大龄男女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分外宠爱。

当代相亲会当作公益事业来办,既是事实,也遮掩着部分举办单位有打品牌的商业意识。不过,不纯粹为了盈利,仍然是现代相亲会的共同属性。

这里所说的当代,是狭义的当代,并不涵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代至70年代,而是指“今天”、近来的意思。因为当代相亲热是从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在解放之初,或“文革”期间,相亲可以有,也可以进行,但以悄悄进行为宜,不能热,热了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改革开放后就不一样了。相亲既可公开、大胆进行,而且公家还可参与进来。更令人欣喜的是,有些单位将相亲当作公益事业来办,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纷纷办起了相亲会,多数是每月一次,安排在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少数是两周一次,也有每周搞一次相亲会的,让一些迫切要求相亲的大龄男女有更多的机会。一、当代相亲会热的时代背景

当代相亲会热,大多热在大中城市,那里经济比较发达,人口相对集中;小城市搞相亲会相对较少。但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和乡村似乎例外——那里不但有多种多样的相亲会,而且形式独特,风趣得很。

那么城市相亲会是怎么起源的呢?大致有以下几种因素:(一)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经济方面,生产关系的调适,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就为相亲会热提供了物质基础。(二)城市建设的加快,带来了个人工作压力加大,许多人或为工作日夜拼搏,或为科研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不太有时间去为求偶花心思。(三)大龄男女增多,造成了求偶的后备大军,他们已经面临错过最佳婚育期的“恐慌”,而产生迫切的求偶心理。尤其以大龄女性最为突出。(四)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企业改变了公有制的性质,使得一部分企业的工会工作有所淡化,工会关心职工生活方面有所减弱,促使社会上婚介企业猛增,具有公益性质的相亲会诞生。(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政府贯彻了以民生为本的政策,催生了城市相亲会的诞生。(六)从婚介诞生之日起,由于它的商业逐利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另类婚介,其中一度比较猖狂的婚托最遭人谴责,使一些求偶者金钱被骗、时间白耗,影响很坏,这就促使具有公益属性的相亲会参与进来。二、城市相亲会之最

根据笔者参加过的几次相亲会,以下选择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相亲会,分别作些概说。(一)最严肃的相亲会:北京相亲会

作为中国的首都,流动人口增加和知识人口比例较高等因素,很早就办起了相亲会,至于是否最早,尚待求证。在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由“严肃婚恋网”主办的石景山游乐园“绝对100万人白领相亲会”举行,活动项目有“绣球抛情”、“情歌对唱”、“鹊桥相会”、“八分钟约会”等,盛况空前,吸引全市及周边城市年轻人纷纷前来参加相亲。有位美籍华人,听到这个信息,亦不远万里,赶来参加。(二)最商业化的相亲会:上海相亲会

上海是东方的大都市,年轻人、高素质人才比较集中,经济高度发达。其中有相当部分为“海归”人才,这部分人有工作忙、收入高、事业性强、交友渠道较窄、人际关系网不畅等特点。但是,他们同样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需求。

在上海办相亲会,商业性较强。以2008年5月3日在绿谷别墅办的一次相亲会为例,名称为“金银窝相亲会”,地点在嘉定区虹光路111号,每位参加者需交会务费五百元。用他们的话来说,相亲没有公益这回事。(三)最风光的相亲会:杭州西湖中国相亲大会

首届办于2009年,在西湖白堤举办。可谓风光无限,盛况空前,喜气洋洋,硕果累累。有以下几个亮点:

1.环境风光。杭州西湖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湖光山色、风景秀丽自不必说。更为可贵的是,相亲大会办在西湖之中。从外湖船上望过去或在北边宝石山俯视,相亲大会现场一览无遗。加上白堤上空彩色气球高悬空中,白堤上五彩缤纷,可谓风光无限。

2.内涵风光。名称为中国相亲大会,由浙江省婚庆专业委员会、“中国红娘网”团队牵头,与全国最大的相亲交友平台上海“世纪佳缘”联手。借助他们有24万实名会员的优势,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具全国最大规模的优势。在全国五大相亲“熟地”上海、南京、厦门、武汉及杭州设立分会场。相亲形式采取“八分钟约会”,每“八分钟”就有16人结对约会。在第一届相亲大会上有“月下老人”穿梭于相亲人之间,往来祝福每一对相亲人。第二届相亲大会,还邀请“白娘子”赵雅芝到现场担任公益使者,为相亲大会平添几分浪漫氛围。

3.硕果风光。由于相亲大会在西湖湖中央进行,且联手全国民间相亲集市,为此参与人数多且广,除了浙江本省外,有从上海、江苏、广东、东北等地赶来参加的,人数多达万人以上。有42375人参与网络投票,大会评出十大爱情基地,杭州列为首位。通过大会相亲,有3600人结成对子。(四)最实惠的相亲设计:武汉相亲街

武汉相亲会的形式是:搞相亲一条街。将一些婚介机构集中到某一条街上,既方便求婚的诉求,又便于加强管理。

据2007年的资料,武汉相亲街只有一条,街上开设有10家婚介机构。在2008年10月,又开两条相亲街,目标是让全国各地的相亲人到武汉相亲并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五)最新潮有趣的相亲活动:广州相亲会

广州市向来以开放、新潮著称,相亲会亦不例外。以2007年在天河广场举办的相亲会为例。为了活跃现场的气氛,主办方设计了“砸枕头”的项目。报名参加者的男女比例,以一比一、女子稍多为度,“砸枕头”是女方的“权利”,由女子进行。活动规定:可以砸向任何男子,而且砸的人数不限。不过,女子也有一点束缚,那就是每位女子的右小腿外侧,都要缚上一只吹大的气球,男子可以伺机踩破它。

由于参加的都是白领,既有风度,也不乏活跃的气氛。一些帅气的男子,被许多女子反复围砸,砸得无法招架,乃至因退避而绊倒在地。同样,几个俊美的女子,腿边的气球,最先被踩破。待活动结束,因有刚才的“枕头”之缘,相互有了一点认识,便开始正式的交谈,进入相亲的正题。(六)影响最大的相亲会:西安相亲会

据《人民日报》报道,古城西安于2007年举办了一次万人相亲大会,地点在西安城市广场。这一天,人头攒动,在相亲会上“插满”了各式各样的相亲人,参加者男女老少都有,有本人相亲的大男大女,也有为子女操心的众多家长,场面比招聘会还热闹,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相亲会。新华通讯社还给发了通稿。(七)最具新闻性的相亲会:沈阳相亲会

沈阳是个北方大城市,开放程度虽不及广州市高,但有一点却让人惊异:在2007年的一次万人相亲会上,沈阳市体育馆出现了最为热闹的场面。参加相亲者最大的76岁,最小的仅21岁。有50对相亲者当场表示找到意中人。有关信息由当地的《沈阳情感专刊》给予报道。据说,有不少同性恋者参加的相亲,还有配套的同性婚姻介绍人,可谓天大新闻。(八)最具特点的相亲会:重庆相亲会

蒙眼相亲,虽说不是重庆市首倡,但办得如此有规模、如此出色,重庆是有特色的一个。2007年,重庆市新区动力大酒店举办“翩翩相亲会”,从邻近城市及本市赶往参加的相亲者,有200多人,让许多人开了一次相亲会的眼界。特色是什么呢?在于“蒙眼”,即先谈后相,一反常态。

相亲过程大体如下:1.先向大会报到,领取一块号牌和一副眼罩;2.戴上眼罩按号牌入座;3.和对方(桌子对面)的异性握手并交谈(八分钟);4.脱下眼罩,实现“见光死”(一方或双方不愿交往)或“见光活”(双方都有交往的意图)。此次活动,有50多对结成初步的对子。(九)最认真的相亲会:兰州相亲会

兰州相亲会已办了11届。2014年8月这一届万人相亲会,除了活动丰富多样,履行报名手续外,为了对相亲人负责,他们要求核对户口本。因为这上面载有已婚/未婚、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等信息,以示对相亲人负责。这天,省报一总编带了29岁的儿子去相亲会,觉得这样做很好。三、相亲会进行式

相亲会既然在中华大地发展起来了,就会自然地产生如何办好的话题。根据实践经验,对如何规范操作程序,完善相亲进行归纳。以下根据上海、北京、武汉等地一些相亲会的操作过程,作了些梳理。(一)资料登记

这是第一道过程。多数情况下,由本人或家长代相亲者将个人信息交给相亲会主办方,由他们作资料的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本人姓名、出生年月、性别、身高、面部长相、体重、收入、住房情况、职业状况、职务职称、婚姻现况、联系方式、对象要求等。对于这些资料,录入电脑后,隐去姓名、联系方式及单位地址等要素,然后打印成册,供需要一方查看挑选。(二)信息传递

有相亲需求的男方或女方,经查阅资料后,选择中意的异性对象,告知相亲会经办人;再由相亲会征询对方,是否愿意见面,如果觉得愿意试谈,则为见面的双方约定时间,经双方同意后,开始告知当事人接触。关于见面的地点,既可以在相亲会安排之处,也可以由男方或女方自由约定。这道程序到完成介绍为止。(三)登台献艺

相亲会重要形式之一。由主办方搭建舞台,在主持方表演有关相亲的节目后,插入一些由相亲者本人自由表现的节目,如唱歌、朗诵、跳舞或其他特色节目等。一般都是由一些比较有专长的人参与,展示才艺,以博取相亲对象的青睐。不过,须是登记入会的会员才行。凡购票入场的非会员,如果因登台表现出色,吸引异性,并向主办方要求见面时,主办方会要求他们入会,然后告知联系方式,安排时间见面。(四)收费情况

在完成信息传递后,进入正式相亲时,一般企业化的相亲会,常规是要收服务费的。以比较中档的相亲会为例,大致为每年收八百元至一千五百元,服务期为一年,也即一次相亲谈不拢,可以要相亲会再介绍其他对象。也有采取会员制的婚介形式,参加者大多为高端白领或金领,费用较高,从三千元起至上万元不等。不过,收费高,服务也相应提高,甚至有专人服务。

在这方面,相亲会和婚介差别较大。相亲会以收成本费略加盈利为尺度;婚介要高一些,具体数额,变动较大,比较难说。一句话,总要有利可图。四、相亲会和婚介的竞争及同一

不可否认,城市相亲会是以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为主要举办方,他们实力雄厚,社会信誉度高,是举办大型相亲会的主体,具体操作时大多采用企业化的运作方式。不过,作为非主流的婚介中小企业,他们也在搞相亲会,只是规模较小,收费较高而已;从另一角度看,婚介办的相亲会服务意识较强、针对性较突出,效果也不错,所以他们能成为现代相亲会的有力对手。

应该这样说,大型相亲会影响大,效果好,作为婚介的小企业如何应对呢?每当大型相亲会期间,婚介总想依傍事业单位的资源优势;而当依靠上以后,他们又必然显露出逐利性为主的特征。所以,他们和事业单位的相亲会是两条平行线的关系,一般不相互融合。

有这样一个实例。2006年,杭州黄龙洞的公益相亲大会,由“中国红娘网”举办。婚介闻讯,要求加入。举办方权衡得弊,采取收费后同意进场的策略。但结果是婚介入场,商业性突出,影响到公益的形象,于是,只好下不为例。第二章相亲与恋爱第一节从相亲导入恋爱

相亲的基本目标是婚姻,但它必须走过一座恋爱的桥。从相亲顺利地过渡到恋爱,或经过曲折进入恋爱状态,则这桩婚姻已经十有八九了。如何从相亲向恋爱过渡,本质上讲,要看双方是否适合、谈得来,从情投意合到相互吸引。

是不是有一种方法或途径,能比较有效地从相亲导向恋爱呢?笔者认为应该是有的,下面几个小故事有点借鉴作用。

现在城市流行相亲会,其实质是婚介,也即先介绍情况,次征求意见,后汇合双方。如果双方都有意向便见面谈谈,才有男女双方的接触。从这个时候开始,最理想的情况是:双方都有感觉。如果一方有感觉,另一方没有,则不太可能交往。如果双方均有感觉,谈下去,则最理想的状态是开始有爱意,即一般所说的进入恋爱状态。

相亲的目标是婚姻,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有的相亲者竟有十回相亲九回空呢?据报载,有一位相亲者,连续相亲40次均未成功,分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