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20:10:01

点击下载

作者:罗曼·罗兰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名人传

名人传试读:

编委会

主 编 姜忠喆 蔡励  周忆江 竭宝峰 赵颖实 唐飞    任德成 于飞  林乐常 夏宇波 崔庆鹤 夏本超副主编 邢耀东 彭茵  段延辰 宋庆松 刘风光 华玉柱    张广玲 李征  闫佰新 曹小平 刘慧宇 李鸿编 委 蒋益华 刘利波 温艳  肖华  冯林  冯胜明    彭进宇 朱健  梁楚武 吴江华 彭芳  冼小军    许礼厚 吕冬云 谢乃钧 刘干才 李丹丹 华斌    梅昌娅 李恬  张宏  马跃琴 刘小清 方士华    周丽霞 胡元斌 孙玉坤 王厚雪 张稳  张家瑞    李娟  姜钰茜 全崇聚 刘潇黛 王志强 黄欣    王子霖 安维军 刘舫  王国成 宫晓东 杨冰    王红岩 张永洲 孙元坝 刘洪涛 王伟  曾海霞    陈枫  汤华登 甘奎文 韩仁军 谭锡珍 刘伟明    刘伟  朴京善 姜甲善 刘金栋 孙义顺 韩刚    毕建坤 洪伟  王震  郭明  宋连红 崔武    王毓刚 卢瑶  苏瑾  宋垣  周丹蕾 杨坤    徐莉  韩超  翟耀武 翟禺淇 汪家满 张良军    何婷  陶国生 方倩儒 宋绍宁 姜艳  戴红勇    邓浩  张铧  周新全 韩军征 张兴亚 张桢    郭颖初 赖晖林 顾东敏 季立政 韩天骄 戴盈三    王岩松 李大明 郭振明 宋长津 汪裴  刘小慈    韩兆  徐聪  盖世颖 尹丛  尹一飞 徐素贤    付丽  鲍慧  高晴雯 邢建  朱明刚 王胜利    兰天  王自和 谭松  赵国彬 姜德山 姜秀云    姜云超 姜晓丽 姜维才 姜商波 姜忠  姜杰    姜霞  姜耀东 姜宇  韩延吉 王学锋 石金友    李中国 蔡晶  徐斐  王爱玲 朴光哲 卞莹    戚兵  江树松 张锦花 单胜娥 施红  陈浩    沈锦丽 冯鹤  唐丽璿 张新玲 王珑  高凤华    刘德悦 顾艺霞 黄诗宇 刘畅  王杰明 张桢    蔡胤  蔡文  张兰丁 陈家凤 陈喜  丑蕾    王婵  张婵  魏强  陈丽芬 孙维平 段欣宇    李雪  李晓科 杜婧舟 杨华楠 袁伟东 徐强    孙敏  徐婉如 胡旭  杨鸣  边艳艳 魏奇海    拉巴平措 大橋拾玖仁总策划 李剑桥 杨华楠 游峰  段欣宇 李晓科 杜婧舟

出版前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接受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有这样的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成熟、长大,将来才可以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他们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也是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养成优雅风度、形成高尚思想品格的好教材。这些世界文学名著,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具有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特别是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世界名著,非常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本套作品按照语文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进行了精选,集中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我们考虑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而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又是卷帙浩繁,不便于中、小学生阅读的现实,在参考和借鉴了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并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并在每一作品前加入了

导读

,介绍作者生平、成书时代背景等,指明作品特点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深入浅出,使之尽量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便于广大中小学生轻松阅读和理解吸收。我们知道,文字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同一种思想,可以有不同文字表达方式,只有具备高度文学素养的人,才能完整准确把思想表达出来。而要做到这一点,不经过长期严格训练是做不到的。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多认字、会组词、能造句或会写文章,还要不断提高欣赏水平,从世界名著中得到熏陶,受到教益。要做到这些,光靠课本和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这就是我们出版本作品的初衷。本作品选材严谨,取舍得当,对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对教师教学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和收藏。导读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罗曼·罗兰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20世纪初,罗曼·罗兰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罗曼·罗兰凭此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名人传》里的三个人,虽然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另一个是俄国的作家。各自处于不同的领域,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名人传》创作于20世纪前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证,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这三位艺术家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20世纪初,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光辉夺目的太阳。罗曼·罗兰制订了详细的创作计划,并先后写成《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名人传记”。当时社会萎靡之风逐渐蔓延,罗兰作为一个作家,深感羞愧。他觉得应该唤醒世人,便写出了《名人传》。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成为现代的英雄史诗,并告诉人们: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作品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让读者怦然心动,在于作者喜爱在客观叙述三位名人生平活动之前或结束之后进行评论与赞美。这些抒情性的评论、赞美,一方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因为紧接着前面客观叙述的自然生发,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人物,并增加了传记本身的情感强度。罗曼·罗兰在作品中大量地引用了传主的书信、日记、诗文等第一手的资料,让过去的人物通过他们自己最真实的书写活动来向人们表露心迹,这显然比合理的想象、杜撰更有可信度。罗兰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强调欧洲各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他们之间情同手足。每个民族的顽强战士的抗争及其放射出来的巨大能量足以令全世界都为之骄傲,因此成了全世界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名人传》每个传记在结构上是紧凑的,在总体结构上是有一种有机联系的整体性。

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1792年手册)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红色的阔脸庞,只是到了年岁老时脸色才变得蜡黄,病态,特别是冬季,当他独居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他额头突起,宽大。头发乌黑,厚实浓密,好像梳子都从未能梳通过,毛戗立着,似“墨杜萨头上的蛇”。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会弄错其细微差异。1825年,雷斯塔伯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揪心的痛苦”时,需要竭尽全力来忍住流泪。一年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小酒店里碰到他,他正坐在一个角落里,抽着一支长烟斗,双目紧闭,仿佛随着死神的临近,他越来越这样了。有个朋友跟他说话,他凄然地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谈话本,并用其聋子常有的尖声让对方把想要他做的写下来。他的脸色经常变化,或是突然有灵感出现,甚至是在街上,会使行人吓一大跳,或是他正弹琴时被人撞见的时候。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分外吓人;嘴唇发抖;一副被自己招来的魔鬼制伏的巫师的神态。如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像李尔王。”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邻近科隆的波恩的一所破屋的可怜的阁楼上。他祖籍弗朗德勒,父亲是个既无才华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佣,是厨师的女儿,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丈夫死后,改嫁贝多芬的父亲。苦难的童年,缺少被家庭温馨呵护着的莫扎特那样的家庭温暖。自一开始起,人生就向他显示出像一场凄惨而残暴的战斗似的。他父亲想到用他的音乐天赋,把他吹得如同一个神童。4岁时,父亲就把他一连几个小时地钉在羽管键琴前,或给他一把小提琴,把他关在房间里,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差一点因此而永远厌恶艺术。父亲必须使用暴力才能使贝多芬学习音乐。年少时的他就得为物质生活而操心,想法挣钱吃饭,为过早的重任而发愁。11岁时,他进了剧院乐团;13岁时,他当了管风琴手。1787年,他失去了他崇敬的母亲,他成了一家之主,担负起对两个弟弟的教育重任。他羞愧地被迫要求酗酒成性的父亲退休,后来已无力支撑门户:人家把父亲的养老金都交给了儿子,免得他胡花乱用。这桩桩件件的悲惨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他在波恩的一家人家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托,那是他始终珍视的布勒宁一家。可爱的埃莱奥诺雷·德·布勒宁小他2岁。他教她音乐,并领她走向诗歌。她是他童年的伙伴。也许两人之间有了一种十分温柔的感情。埃莱奥诺雷后来嫁给了韦格勒医生,后者也是贝多芬的好友之一。直至最后,他们之间都一直保持着一种恬静友情,这可以从韦格勒和埃莱奥诺雷与忠实的老友之间的书信往来得到印证。当三个人都垂垂老矣时,友情更加的动人,而且心灵仍如从前一样的年轻。尽管贝多芬的童年非常的悲惨,但他对童年,对童年待过的地方,始终保存着一种温馨而凄凉的回忆。他被迫离开波恩,前往几乎度过了其整个一生的维也纳。在这里,贝多芬度过了他的头20年。在这里,他少年的心灵之梦形成了。他的心永远地维系在这片土地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梦想着再见到它,但始终未能如愿。“我的祖国,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里,始终与我离开它时一样的美丽,一样的明亮。”革命爆发并开始席卷欧洲,它占据了贝多芬的心。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中心,贝多芬于1789年5月14日注册入学。他听未来的下莱茵州检察官、著名的厄洛热·施奈德教授在该校上的德国文学课。当攻克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波恩时,施奈德在课堂上朗诵了一首激情昂然的诗,激起了同学们的热情。第二年,他发表了一个革命诗集。在预订者的名单中,可以看到贝多芬和布勒宁家人的名字。1792年11月,当战争逼近时,贝多芬离开了波恩。他前往德意志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在那儿定居下来。途中,他遇到向法国挺进的黑森军队,想必他的爱国之情又油然而起了。1796年和1797年,他把弗里贝格的战斗诗篇谱成了曲:一首《出征歌》和一首合唱曲《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人民》。自1798年起,尽管奥地利和法国的关系紧张,但贝多芬仍同法国人,同使馆,同刚到维也纳的贝尔纳多特将军过从甚密。在交往之中,他的共和派情感弥足坚定,而且人们可以看到在他以后的岁月中,这种情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这一时期,施坦豪泽替他画的一张像,较好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形象。那是一张严峻的脸,充满着野心勃勃的烈焰。画中的贝多芬比实际年龄显得小,瘦瘦的、笔挺的,高领口使他僵直,目光不屑和紧张。他知道自身的价值,他相信自己的力量。1796年,他在笔记里写道:“勇敢不屈!尽管身体虚弱,但我的天才将会得胜的……25岁!这不已经到了吗!我25岁了……人必须在这一年显示出他的完整的人格。”伯恩哈德夫人和格林克说他很傲慢,举止粗俗、阴郁,说话时带有很重的外地口音。但是,唯有几个密友了解他藏匿在这种傲然的笨拙下的善良心。他在给韦格勒写信时,第一个念头便是:“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手头拮据:如果我的经济能力使我无法立即接济他的话,我就只要坐到书桌前,不大一会儿,我就使他摆脱了困境……你看这有多美。”在稍远处,他又写道:“我的艺术应该为穷人们的利益作出贡献。”苦痛已经敲响了他的门,它缠住了他不再离去。在1796年至1800年间,重听开始严重起来。耳朵昼夜不停地“嗡嗡”直响,他的内脏也使他痛苦不堪。他的听力越来越下降,有好几年工夫,他都没把这事告诉任何人,连他最亲爱的朋友都没告诉。他总躲着别人,免得自己的残疾被人发现,他独自深藏着这个可怕的秘密。但是,1801年时他无法再隐瞒了,他绝望地告诉了他的朋友中的两位: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他在写给韦格勒的信中说:“……我在过着一种凄惨的生活。两年来,我避开所有的交往,因为我是个聋子,我不可能与人交谈。如果我干着其他一些行当倒也无妨,但在我的这种行当里,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况。我的仇敌不少,他们对此会说些什么!”“在剧院里,我必须坐得特别靠近乐队才行,否则我就听不见演员们的道白。如果我坐得稍微远一点的话,我连乐器和歌声的高音都无法听见……当别人轻声说话时,我几乎听不见,但要是别人大声喊叫时,我又难以忍受……”“我常常诅咒自己的一生……普吕塔克引导我听天由命。如果可能的话,我却想同命运挑战。但是,在我一生中的有一些时刻,我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听天由命!多么悲惨的隐忍啊!然而,这却是我所剩下的唯一的路!”这种悲剧式的愁苦在这一时期的一些作品中有所表现,如1799年创作的第十三号作品《悲怆奏鸣曲》,尤其是1798年的第十号钢琴曲《第三奏鸣曲》。奇怪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带有这种愁苦,还有许多作品,诸如欢快的1800年的作品《七重奏》、清澈的《第一交响乐》等,都反映着一种年轻人的无忧无虑。想必是一定得有一段时间才能让心灵习惯于痛苦,然而心灵极其需要欢乐,所以当它没有欢乐时,它就得自己制造欢乐。当“现在”太残酷的时候,它就在“过去”生活。过去的幸福时光不会一下子消失,它们的光芒在不复存在之后仍将长久地照耀着。在贝多芬的生活里,除了这些肉体的痛苦而外,又增添了另一种苦痛。韦格勒说他从未见过不带强烈感情的贝多芬。这些激情似乎一直是纯洁无邪的。激情和欢娱之间毫无相干。人们今天将两者混为一谈,那证明大多数人愚昧无知,不懂得激情以及激情之难求。贝多芬在心灵中有着某种清教徒的东西,粗俗的谈论和思想令他厌恶。在爱情的神圣方面,他有着一丝不苟的看法。1801年,他的激情的对象好像是朱丽埃塔·居奇亚迪,他把他那著名的名为《月光奏鸣曲》的佳作献给了她。首先,这段爱情使他更加感受到自己残疾之苦,以及使他不可能娶这个他所爱的女子的境况之艰难。再者,朱丽埃塔风骚、稚气、自私,她使贝多芬很痛苦。而且,1803年11月,她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这类激情摧残着心灵,而像贝多芬那样,心灵已经被病魔弄得脆弱了的时候,这类激情有可能把心灵给毁灭了。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他似乎要一蹶不振的时刻。他经历了一场绝望的危机,我们从他的一封信中了解了这一点,那是他当时写给他的两个弟弟卡尔和约翰的遗嘱,上面注明“待我死后方可拆阅并执行”。这是反抗的和撕心裂肺的痛苦的呐喊,听见这种呐喊不能不让人悲从中来,他几乎要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是他那不屈不挠的道德情操阻止了他,他痊愈的最后希望破灭了。这是一种垂死的悲鸣,不过,贝多芬又活了25年,他那坚强的性格不可能屈服于挫折。这爱情、这痛楚、这意志、这颓丧和傲岸的交替、这些内心的悲剧,都反映在1802年他所写的伟大作品之中。一种无法抗御的力量把他那阴郁的思想悉数涤荡。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无法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大革命正在抵达维也纳,贝多芬为它所激动。赛弗里德骑士说道:“他在亲朋好友中间主动谈论政局,他用罕见的聪颖、清晰明确的目光评判着。”他所有的同情都倾注于革命思想,晚年时最了解他的朋友辛德勒说:“他喜欢共和原则,他支持无限制的自由和民族的独立……他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创建共和的政府……他希望在法国举行全民选举,希望波拿巴能把这种选举搞起来,从而奠定起人类幸福的基础。”他如同革命的古罗马人,受着普吕塔克思想的熏陶,梦想着一个由胜利之神法国的第一执政建立的英雄共和国,因而在1804年他一连写出了《英雄交响曲:波拿巴》、帝国的史诗和《第五交响曲》的终曲、《光荣的史诗》。第一支真正的革命乐曲在其中再现了,巨大的事件在伟大的孤独的心灵中显得极其强烈和纯洁,即使与现实接触也毫不减弱。贝多芬的面容在其中显现着,带着这些史诗般的战争的色彩。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到处都有着它们的影子,也许他自己并不知道:在《科里奥兰序曲》中,暴风雨在呼啸;在《第四弦乐四重奏》中,其第一章就与这个序曲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在俾斯麦谈到的《热情奏鸣曲》中也是如此,俾斯麦说:“如果我经常地听它,我会永远英勇顽强的。”在《埃格蒙特序曲》,直至《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连技巧的炫耀都是壮烈的,仿佛千军万马在奔腾——这又有什么好惊讶的呢?1805年11月,《菲岱里奥》首演时,是法国军官前往观赏的。住在洛布科维兹家里的是巴士底狱的攻克者于兰将军,洛布科维兹是贝多芬的朋友和保护人,他把他的《英雄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题献给了他。1809年5月10日,拿破仑驻军舍恩布伦,不久,贝多芬便仇恨起法国的征服者们来。但他那法国人的史诗般的狂热仍没少感受到,凡是不能像他一样的去感受这种狂热的人将只能对他的这种行动与胜利的音乐一知半解。贝多芬突然中止了他的《第五交响曲》,摒弃了习惯手法,一口气写出了《第四交响曲》,幸福在他面前显现。1806年5月,他与泰蕾兹·德·布伦威克订了婚。她早就爱上了他。自从贝多芬来维也纳的最初的日子里,她还是个小姑娘,因为贝多芬是她哥哥弗朗索瓦伯爵的朋友,她便跟着贝多芬学习钢琴,从那时起,她便爱上了他。1806年,贝多芬与兄妹俩在匈牙利的马尔车瓦萨家里做客,在那里他们相爱了。他的那些幸福时日的回忆保存在泰蕾兹·德·布伦威克的一些叙述中,她说道:“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晚餐过后,在月光下,贝多芬坐在钢琴前。他先是用手平抚了一遍琴键。弗朗索瓦和我都了解他的这一习惯。他总是这么弄一下再弹奏的。然后,他在低音部敲了几个和音。接着,他缓缓地带着一种神秘的庄重神情,弹奏一曲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如果你把心献给我,先悄悄地相传;我俩心灵相通,勿为别人所知。’”“我母亲和教士都已入睡,我哥哥凝神远望,而我,被他的歌声和目光穿透,感到生活幸福无比——第二天早上,我们在花园中相遇。他对我说道:‘我正在写一部歌剧。那个主角已在我心中,在我面前,不论我到何处,不论我在何处驻足,我从未达到过这么高的境界。一切都充满着光明、纯洁、明亮。在这之前,我如同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只顾捡石子,不看路上盛开着的鲜花……’那是1806年5月,征得我亲爱的哥哥弗朗索瓦的同意,我成了他的未婚妻。”在这一年写成的《第四交响曲》是一朵纯净的鲜花,蕴藏着他一生中的这些平静日月的芬芳。源自爱情的这种同样的调和精神对他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发生着影响。赛弗里德和格里尔巴泽说,他兴趣盎然,心情开朗,幽默风趣,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对讨厌的人也能容忍,穿着颇为考究;他在迷惑他们,竟致未能察觉他的重听;他们说他很健康,只是有点近视而已。梅勒当时为他画的一张肖像,也是这副带有一种浪漫的高雅、稍微有点不自然的神态。贝多芬希望诗人喜欢,并且知道自己已博得欢心。狮子在恋爱:它藏起自己的爪子。但是,人们在他的眼睛里,甚至在《第四交响曲》的梦幻和温柔之中,仍感到那可怕的力量,那任性的脾气,那愠怒的俏皮话。这种深邃的平静并未持续多久,不过,爱情的亲切影响倒是一直延续至1810年。无疑,多亏了这一影响贝多芬才获得自制力,使他的才华结出了最美好的果实,诸如古典悲剧《第五交响曲》;夏季的一天那神圣之梦——《田园交响曲》。还有那《热情奏鸣曲》,那是受到了莎士比亚的《暴风雨》的启迪写成的,他把它视作他的奏鸣曲中最强劲有力的奏鸣曲,发表于1807年,并题献给泰蕾兹的哥哥的。他把富于梦幻和畅想的奏鸣曲题献给了泰蕾兹。并附有一封没有日期的信,写上“致永远的爱人”,与《热情奏鸣曲》一样,表达了他的爱情之炽热。然而,是什么神秘莫测的原因阻挠了这两个相爱的人的幸福?也许是没有财产,条件的差异。也许粗暴、染病、愤世的他不知不觉之中使他所爱的女人感到痛苦,而他也对此感到绝望。婚约毁了,然而双方似乎谁也没有忘记这段爱情。直至1861年,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泰蕾兹·德·布伦威克仍爱着贝多芬。1816年,贝多芬说:“每当我想起她时,我的心仍像初次见到她时跳得同样地激烈。”就在这一年,他写下了6支乐曲,名为《献给遥远的爱人》,生动感人,深邃真切。1810年,他被爱情抛弃了,他又孤身一人。但是,光荣来到了,而且他也感到浑身是劲了。他正值壮年。他任由自己那暴躁和粗野的脾气发泄,不再顾忌人言、习俗、社会等一切。他有什么可害怕或敷衍的?爱情不再,雄心已无。剩下的只有他的力了,力的欢乐和消耗,几乎是滥用它的需要。“力量,那是不同于常人的精神!”他又不修边幅了,他的行为举止比从前更加的大胆放肆。他知道自己有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甚至对崇高的人物。1812年7月17日,他写道:“除了善良而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其他的高贵标志。”那时见过他的贝蒂娜·布伦塔诺说:“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任何一个国王对自己的力量有这样的一种体味。”她被他的威力所慑服。她在写给歌德的信中说:“当我第一次见到他时,我觉得整个世界全都消失了,贝多芬使我忘记了世界,甚至忘记了你,啊,歌德……我不觉得自己搞错了,我觉得此人远远地走在当代文明的前面。”歌德想要结识贝多芬。他俩于1812年在特普利兹的波希米亚浴场相见了,但却话不投缘。贝多芬对歌德的才华倍加赞赏,但是,他的性格过于自由,过于暴躁,与歌德的性格难以相融,而且难免会伤害到歌德。在这一时期,1812年在特普利兹,只用了几个月的工夫,《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便写成了:前者是节奏的大祭乐,后者是幽默的交响曲,他在其中也许表现得最自然,正如他所说,是最“放松”的,带有欢乐和疯狂的激越,意想不到的对比。他为独立战争而激动。1813年,他写了一支《威灵顿之胜利交响曲》,而在1814年年初,他又写了一个战斗合唱曲《德意志的再生》。1814年11月29日,他在君王们面前指挥演奏了一支爱国主义歌曲《光荣时刻》。而在1815年,他为攻陷巴黎作了一个合唱曲《大功告成》。这些应景之作比他其他所有音乐作品更加为他带来声誉。布莱休斯·赫弗尔根据弗朗索瓦·勒特罗纳的一张素描完成的木刻画,以及1812年弗兰茨·克莱恩在贝多芬脸上拓出的脸模,都把贝多芬在维也纳大会期间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张紧咬着牙床、愤怒和痛苦深印的狮子脸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意志力,——一种拿破仑式的意志力。此人在谈到耶拿战役之后的拿破仑时说道:“真不幸,我对战争不像对音乐那么拿手!否则我将击败他!”但是,他的王国不在这个世界。如同他在写给弗朗索瓦·德·布伦威克的信中所说:“我的王国在天空。”维也纳对贝多芬从未有过好感。像他那种傲岸而自由不羁的天才,在这座瓦格纳那么深恶痛绝的轻佻浮华的城市里是不可能讨人喜欢的。贝多芬从不放过任何可以离开它的机会,将近1808年,他真切地想过要离开奥地利,前往威斯特伐利亚国王热罗姆·波拿巴的宫廷。但是,维也纳充满着音乐的源泉,我们也必须实实在在地指出,维也纳也始终有着一些高雅的鉴赏家,能感觉出贝多芬之伟大,避免使祖国蒙受失去他的奇耻大辱。1809年,维也纳的三位富有贵族——贝多芬的学生鲁道夫大公、洛布科维兹亲王和金斯基亲王——答应每年给他4000弗罗林,唯一的条件是他得留在奥地利。他们说:“由于一个人只有在不为衣食所虑的情况之下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艺术,才能创作出艺术之荣光的那些伟大作品,所以我们决定以此方法使路德维希·冯·贝多芬摆脱可能阻遏其物质上的障碍。”不幸的是,效果没有回应承诺。这笔年金并未足额付给,很快就又完全停止发放了。自1814年维也纳大会之后,贝多芬的性格改变了。社会开始薄艺术而厚政治,音乐兴味被意大利风破坏了,而时尚则完全倾向于罗西尼,视贝多芬为迂腐。贝多芬的朋友们和保护人或散或亡:金斯基亲王死于1812年;里希诺夫斯基亲王死于1814年;洛布科维兹死于1816年。受贝多芬题赠美妙的四重奏的拉美莫夫斯基,1815年2月举行了自己的最后一场音乐会。1815年,贝多芬同童年的朋友、埃莱奥诺雷的哥哥斯特凡·冯·布罗伊宁闹翻了,从此,他形单影只了。他在1816年的笔记中写道:“我没有一个朋友,我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耳朵由重听变为全聋。自1815年秋天起,他同剩下的那些人除了笔头交流而外别无交往。他把自己封闭了起来,离群索居,唯有大自然能带给他一点慰藉。1815年认识他的查理·纳德说他从未见过有人像他那样地喜爱花草、云彩,他似乎依靠着大自然活着。在维也纳,他每天都沿着城墙遛一圈。在乡间,他常独自散步,从黎明到夜晚,不戴帽子,顶着烈日或冒着风雨。他精神上的焦虑从中找到了慰藉。他被金钱的忧烦弄得精疲力竭。1818年,他写道:“我几乎沦落到乞讨的地步,可我还得装出一副不缺衣少食的神气来。”另外,他还写道:“作品第一百零六号是在紧迫的情况之下写成的。为求取面包而创作真是苦不堪言。”施波尔说他经常出不了门,因为鞋子开了口子。他欠出版商的债不少,因为他的作品卖不出什么钱来。在日常的窘境中,在没完没了的官司里,这些官司包括或因索取别人答应他的津贴,或因要保留对侄子,也就是他兄弟于1815年因肺结核死去后留下的儿子的监护权,贝多芬耗得油干灯灭了。他把心中溢满的温情全都倾注在了这个孩子的身上。他这又是在自己折磨自己。似乎有一种境遇的慈悲在费心地不断更新和增加他的苦难,以使他的才气不乏其营养。一开始,他必须同不配做母亲又想夺走小查理的弟媳争夺这个孩子。后来,这个被激烈地爱着的侄子表现得并不配其伯父的信赖。贝多芬本想把这个并不缺少天资的侄子引上大学之路,但在替他的未来做过各种各样的梦之后,不得不答应他去做商人。但查理常去赌场,欠了一屁股的债。由于一种比人们认为的还要常见的可悲的现象,伯父的伟大情操非但无益于侄子,反而有害于他,使他恼恨,促他反抗,如同他自己所说的活现其可耻灵魂的那句可怕的话语:“我变得更坏了,因为我伯父要我上进。”1826年夏天,他竟然朝自己脑袋开了一枪。但他并没有死,反倒是贝多芬差点儿为此送了命,因为贝多芬始终未能从这个可怕的打击中摆脱出来。查理治愈了,但他到其伯父死之前一直都没有让他的伯父安生过,而伯父之死,与他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贝多芬临死前,他都没有在贝多芬的身边。几年前,贝多芬给他侄子写信说:“上帝从未抛弃我。将来总会有人来为我送终的”,但送终的却不是他的侄子。从这个忧伤的深渊深处,贝多芬着手歌颂欢乐了。这是他毕生的计划。自1793年,在波恩的时候,他就对此有所考虑。他一辈子都在想歌颂欢乐,并以此作为他的大作中的一部终曲。巨人的作品战胜了公众的平庸。维也纳的轻浮因此而受到了一时的震撼,该城一直完全属于罗西尼和意大利歌剧的一统天下。忧伤受辱的贝多芬将去伦敦定居,并想在那儿演出《第九交响曲》。如同1809年那样,几位高贵的朋友又一次恳求他千万别离开祖国。他们说:“我们知道您写了一部新的圣乐曲,您在其中表达了您深刻的信念所启迪您的那些情感。深入您那伟大心灵的超自然之光照耀着它。另外,我们也知道您的那些伟大的交响曲的桂冠上又增添了一朵不朽的鲜花……”“您最近几年的隐遁使所有曾把目光转向您的人感到怅然。大家都痛苦地在想,当一种外国音乐在设法移植到我们的舞台,想把德国艺术作品弄到无人问津的时候,那位在人们心中地位崇高的天才人物却沉默着……我们民族期待着一种新的生命,新的荣光,并不顾当今时尚而重创一种真与美的时代,这一重任只有您能承担……但愿您能让我们很快遂了心愿……但愿仰仗您的天才,未来的春天为了我们,为了世界而更加的鲜花盛开!”这些言词恳切的信说明贝多芬在德国的精英们中间,不仅在艺术上,而且在道德上,享有多大的威望。他的崇拜者们为颂扬他的才华而想到的第一个词儿,既非科学词,也不是艺术词,而是信念这两个字。贝多芬被这些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他留下来了。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了《D大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的首场演出,非常成功,几乎是盛况空前。当贝多芬出现时,观众们掌声不息,连续了5次。在这礼仪之邦,即使皇族驾临,习惯上也只是鼓3次掌。演出之狂热竟然惊动了警察,交响曲引起了一阵狂热的骚动,有许多人哭了起来。音乐会后,贝多芬因过于激动而晕了过去,他被抬到辛德勒家。他昏昏沉沉地和衣躺着,整夜未吃未喝,直至次日早晨。但胜利只是短暂一瞬,贝多芬分文未得,音乐会没有给他带回一个子儿。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苦痛的战胜者。贝多芬终于抓住了他终生的目标。他抓住了欢乐。他会在这控制着暴风雨的心灵高峰久留吗?当然,他还将跌落到往日忧愁之中多日。然而,似乎《第九交响曲》的胜利在他身上留下了光荣的印记。他未来的计划是:《第十交响曲》、《纪念巴赫的前奏曲》、为格里尔巴泽的《曼吕西纳》谱的曲子、为克尔纳的《奥德赛》和歌德的《浮士德》谱写的音乐,还有《大卫和扫罗的圣经清唱剧》,这些都显示出他的思想倾向于德国古代大师们的强劲和宁静。在这最后的几年里,尽管创作条件艰难,但贝多芬所写的音乐常常有着一种嘲讽的、傲然而欢快的蔑视的全新特点。他死前4个月,1826年11月完成的最后一段,作品第一百三十号的四重奏的新的终曲,非常之轻快。严格地说来,这种轻快不是常人的那一种。时而是莫舍勒斯说的那种嬉笑怒骂,时而又是战胜了那么多苦痛之后的动人的微笑。反正他是战胜者,他不相信死神。但死神终于来了。1826年11月末,贝多芬着凉了,患了胸膜炎,是他在为侄子的前程而冒着隆冬严寒四处奔波归来之后。他在维也纳病倒了,朋友们都在远方,他让侄子替他去请医生。据说这个冷漠的家伙竟然忘了,两天之后才想了起来。医生来得太晚了,而且诊治得很浮皮潦草。3个月里,贝多芬那运动员的体魄在与病痛抗争着。1827年1月3日,他立他亲爱的侄子为正式继承人。他想到了自己莱茵河畔的朋友们,他还给韦格勒写信说:“……我多么想同你聊聊!但我身体太虚弱了。我什么都不行了,只能在心里吻你。”1827年2月17日,贝多芬经过3次手术,等待第四次手术时,他躺在弥留的床上安详地写道:“我耐心地在想,任何病痛都会随之带来点好处的。”这个好处便是解脱,是如贝多芬临终前所说的“喜剧的终结”,我们要说,是他一生悲剧的终结。他在一场大雷雨中,在雷声滚滚中咽了气。1827年3月26日,一个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

海林根施塔特遗嘱

给我的弟弟卡尔和约翰噢,你们这些人啊,竟把我看做或让我被人看做是个记仇的疯癫的或愤世的人,你们对我是多么的不公平啊!你们并不知道这种外表有何隐秘的原因!自童年时起,我的心灵和精神便都趋向于温柔仁慈的情感。甚至一些伟大的事业,我也始终准备着去完成。可是,请想一想,6年来,我的健康状况是多么糟糕,而且还被一些无能的医生给耽误了,年复一年地被欺骗,总希望能够好转,最终却不得不面对一种顽症,即使康复并非完全不可能,但也许得等上个好几年。我虽然生来具有一种热烈而积极的性格,甚至能适应社会上的各种消遣,但却很早就被迫与人们分离,过着孤孤单单的生活。如果有时我想克服这一切,啊!我总是无可奈何地被残疾这个不断翻新的悲惨经验所阻遏!然而我又无法跟别人说:“大声点,大声喊,因为我耳朵聋!”啊!叫我怎么开口去告诉人们我的某个感官有毛病,这感官对我来说应该比对别人更加重要,更加完美的,可它从前可是最完美的,在我这一行中肯定很少有人有我的那个感官那样的完美的!噢!这话我可是说不出口啊!因此,如果当我本想与你们做伴而你们又看到我躲在一边的话,请你们予以谅解。我的不幸让我加倍地感到痛苦,我因为它而被人们误解。在交往中,在微妙的谈话时,在大家彼此倾诉时,我却无法得到一丝慰藉。孤单,完全的孤单。我越是迫切需要在交际场合露面,我就越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我只得像一个被放逐者似的生活。如果我走近一个交际场合,我立即有一种揪心的忧虑,生怕被人发现我有残疾。因而我最近刚在乡间小住了半年,我那高明的医生让我一定要尽量保护好自己的听觉,这也正是我的心愿。然而,不知有多少回我非常渴望与人接触,心里总是痒痒的。但是,在我旁边的一位听见远处有笛声而我却一点也听不见的时候,或者他听见牧童在歌唱,而我却什么也没听见的时候,那是多大的耻辱啊!这样的一些经历使我完全陷入到绝望的边缘,我几乎快要了结自己的生命了,是艺术把我挽留住了。啊!我感到得在完成我觉得赋予我的全部使命之前我是不可能离开这个世界的。就这样,我苟且偷生了,那真的是一种悲惨的生活。这具躯体是那么的虚弱,哪怕微小的一点变化就能把我从最佳状态投入到最糟糕的境地!“要忍耐!”别人就是这么说的,现在我应该选择作为指南的就是忍耐。我有了耐心,但愿我抗御的决心能够长久,直至无情的死神想来掐断我的生命线为止。20岁,我就已经被迫成为哲学家,这不是容易的事,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比对其他的人这更加的艰难。神明啊,你从苍穹能渗入我的内心深处,你了解它,你知道人类的爱和行善的愿望居于我心中!啊,人啊,如果有一天你们看到这句话,想一想你们曾经对我是不公平的;但愿不幸之人看到一个像我这样落难之人时能聊以自慰,尽管大自然的种种障碍,这个人可是竭尽了自己之所能,以跻身于艺术家和精英们的行列。你们俩,我的兄弟卡尔和约翰,我死之后,如果施密特教授尚健在的话,你们就以我的名义去请求他把我的病情描述一番,在我的病历中夹上这封信,以便撒手人寰之后,至少社会能尽量地与我言归于好。同时,我承认你们俩是我那微薄的财产的继承人。你们平均分一分,要相亲相爱,同舟共济。至于你们对我的伤害,你们是知道的,不过我早就原谅你们了。你,我的卡尔,我还要特别地感谢你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对我的关怀照顾。我祝愿你们能有一个更加幸福的生活,没有忧愁的生活,不像我那样。要教你们的孩子讲道德,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我这是经验之谈。是道德在我穷困潦倒时支撑了我,多亏了它也多亏了艺术,我才没有以自杀来结束我的生命。永别了,你们相亲相爱吧!我感谢我所有的朋友,特别是里希诺夫斯基亲王和施密特教授。我希望里希诺夫斯基亲王的乐器能保存在你们两人中的一个人手里,但你们俩千万别因此而发生争执。如果它们能对你们有什么益处的话,立刻把它们卖掉。如果我躺在墓穴之中还能帮你们一把,我将会多么的高兴啊!如能这样,我将欣然地迎接死亡。如果死神在我有机会挖掘我所有的艺术天赋之前来临,那么,尽管我命运多舛,我还是希望让它迟来的。但即使如此,我也高兴了。它难道不是把我从一种无尽的痛苦状态中解救出来了吗?愿意何时来就何时来吧,我会勇敢地向你迎去的。永别了,别完全把我遗忘在坟墓之中,我是值得你们缅怀的,因为我在世时常思念你们,想让你们幸福。愿你们幸福!路德维希·冯·贝多芬1802年10月6日于海林根施塔特

贝多芬致阿芝达牧师书

亲爱善良的阿芒达:我最敬爱的朋友,接到你的来信,我的心里既高兴又痛苦。你对于我的忠诚和挚爱,我感觉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相比,你自始至终与我保持着这样的友情,真是令我感动。不错,我曾经对你的忠实进行过试验,我能把你和任何一个朋友区别开来。你不仅仅是我维也纳的朋友,绝不仅是这样,你是我的故乡所能产生的最杰出的人物之一!我非常希望你能常在我的身边,因为我感觉自己可太怜了。你可能还不知道,我身体最宝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已经大大地不如以前了。当你还在我身边时,我就已察觉到很多征兆,但我始终隐瞒着,不敢告诉你。可自此以后,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了,能不能治好,我现在还不清楚。你说,我的听觉还有希望痊愈吗?我希望如此,但恐怕不太可能,因为这种病几乎没有药能够治愈它。我今后将会过着凄清悲凉的生活,不敢见任何一个我喜欢或挚爱的朋友,特别是在这个可悲、自私的社会……现在,我认识的人中,最值得信任的朋友是李区诺斯基。他从去年到如今,已经给了我600弗洛冷。有了这些钱,再加上我自己的作品卖的钱,今后就不会为每天的面包着急了。我现在写的东西,马上就会有四五家出版商买,估计能卖一个很好的价钱。最近一段时间,我写了很多东西。你现在既然已经在钢琴铺里定购了钢琴,我会把钢琴和我的作品一起打包寄给你,这样也可以使你节约一部分钱。我现在略感欣慰是来了一个朋友,我可以和他聊聊天,享受一下纯粹的友谊,他是少年时代的好友之一。我们在聊天时经常说到你,我对他说,远离故乡之后,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也不欢喜扎曼斯加,因为这个人没有担当,难以维系长久的友谊。这两人,我只能把他们当做高兴时使用一下的工具,因为他们就是一辈子也不能了解我崇高的工作,更不可能真心关心我的生活,我只能根据他们为我所做的事而回报他们。唉!我若是能全部恢复我的听觉的话,将是多么幸福啊!果真是那样,我一定会飞奔到你那里去。但现在,我不得不远离你,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没有好好把握,没有完成以我的才能与力量所能做到的事情。我不得不忍受着心中的伤痛去寻找另外的栖身之地。虽然我曾发誓要战胜这些恶魔,但这是我能够做到的吗?阿芒达,假若半年之内我的病不能治好,我请要求你一定要放下手中的一切到我这里来。你来后,我决定到各地去走走。我的耳聋对钢琴演奏和作曲影响不大,但在与人交际时特受影响。我想请你做我的旅伴,有了你我才会感到幸福。现在,无论什么东西我都敢进行尝试。从你离开后,不管歌剧或宗教音乐,我什么都写。我想,你一定会答应我的,你一定会帮助你的朋友分担他的疾病和痛苦的。另外,我要告诉你,我的钢琴演奏也大有进步。我希望这次的旅行能使你快乐。以后,我希望你能够永远和我在一起。你以前所写的信我全部收到,我给你写的回信虽然不多,但你永远都在我眼前,我的心也永远会温暖地为你跳动。关于我耳疾的事,请你暂时为我保守秘密,对任何人都不要说。希望你多给我写信,哪怕是几行也能使我得到安慰。我最亲爱的朋友,一定要快点给我来信。你的四重奏我没有寄给你,因为从我开始写作四重奏之后,已把它做了很多修改,以后你自己会看到。现在,再见了,我亲爱的朋友!如果我能替你做些令你高兴的事,请你一定告诉我,我是真心地热爱你的。

贝多芬致弗朗兹·葛哈特·韦该勒书

维也纳,1801年6月29日亲爱的好韦该勒:谢谢你的关心!其实,我的所作所为不值得你来关注。可是,你却这样好心。你是我最忠诚、善良、正直的朋友。你说我把你忘记了,忘记了你们大家,忘记了我是这样珍视,这样热爱的你们?没有,这是决然不会的!我常常情不自禁地、热烈地想念你们,想回到你们身边生活一段时间。我的故乡,那个美丽的生我养我的地方,到现在依然异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它和我离开时一样,没有丝毫改变。我想,当我再次看见你们,再次去问候我的父亲莱茵时,那一定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只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去,我现在还不能肯定。但我可以告诉你们,当你们再次看见我时,你们一定会发现我真正长大了。我不是指在艺术方面,而是指在为人处世方面,你们会发现我变得更完美更仁厚。假若我们的国家没有一点进步,我想,我的艺术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改善那些可怜的人们的悲惨命运……你想了解一些我近来的生活,我可以告诉你,我生活得不错。从去年起,我最热心的朋友李区诺斯基,每年给我600弗洛冷的费用,他承诺直至我找到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差事为止。我现在写的乐曲能挣一些钱,别人预定的作品,我都应接不暇。而且每件作品都有六七个出版商争着购买。他们根本就不跟我讨价还价,我定的价格,他们一般都会照付。你说这种形势多么好啊!假若我某个朋友经济出现困难,而我又没有那么多的钱帮助他,这时,我只需要坐在书桌前面,一会儿便能解决他的困境。不过,我的生活还是过得比较节俭的。但不幸的是,我的病弱的躯体,被嫉妒的病魔袭击了。近3年,我的耳朵听觉逐渐减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受我肚子不舒服的影响,你以前是知道的,我有过肚子不舒服的毛病,而现在情况更加严重了,我不断地腹泻,致使身体极度地虚弱。法朗克用补药来滋补我的身体,用薄荷油治疗我的耳朵。可是这些措施一点也不见效。我现在是听觉越来越坏,肚子也照常泄泻。直至去年秋天都是这样,那段时间我几乎都绝望了。后来,有一个愚蠢的医生让我洗冷水浴,还有个比较明智的医生,则叫我到多岛河畔去泡温水浴。没想到,这一招,使我的病情略有好转,肚子泄的症状基本上消失了,可耳聋的症状却更加恶化。去年冬天,我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剧烈的腹痛依然折磨着我,可能是旧病复发了。直至上个月,我又去请教凡林,我对他一直非常相信。另外,我认为我的病是应该请外科医生诊治的,他完全能够止住我的腹泻。他又让我洗温水浴,并在水里兑了一些健身的药酒。他没有开任何药物,直至4天前才给我开了一些治胃病的药丸和治耳朵的一种茶。现在我觉得身体好一些了,体力也恢复了一些,只是耳朵还“轰轰”作响,日夜不息。这两年,我回避一切交际,因为我不能对人说:“我是聋子。”假若我不是干的艺术这一行,或许没有什么,但在这一行,这是致命的遭遇。我的敌人会说什么呢,他们的数量可不少呢!为了使你对我这古怪的耳聋,有个明显的概念,我给你说形象一点。如果是在戏院内,我必须要坐在贴近乐队的地方才能听见演员说话。要是座位稍远一点,我听不到乐器和歌唱的高音。不过,真是奇怪,在与人谈话时,人们从来没有发现我的病症。有时,人家在柔和地谈话时,我勉强能听到一些,但是,我只能听到声音,却听不出他们说的是什么。可当人家高声叫喊时,我又会痛苦不堪。我这病以后到底会怎么样,只有上帝知道。据凡林医生说,多少会有一些好转,但不一定能完全复原。我经常诅咒自己的生命和造物主。普罗塔克说应该学习隐忍,但我却要和这种命运宣战。虽然,我只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我希望你不要把我的病情透露给别人,哪怕是洛亨也不要说;我是信任你,才把这个秘密告诉你的。另外,你写信与凡林讨论这个问题,我很高兴。如果我的身体还是这个样子,我计划在明年春天到你那里去;请你在环境优美的地方帮我租一所乡下屋子,我想做6个月的乡下人。这样做,也许会对我的病情有些好处。隐居忍受!真是伤心的居住地!可是这却别无选择!——不好意思,在你并不清净的时候,又给你带来一层友谊的烦恼,请你原谅。现在,斯丹芬·勃鲁宁在我这里,我们基本上天天都在一起。回想当年的情形,我感觉十分欣慰!他已长成一个出色的青年,而且像我们一样,善良、朴实而又颇有些智慧,心地非常纯正……我还想给洛亨写一封信。哪怕我平时没有一点音信,但我是不会忘掉你们的,亲爱的朋友们。可是你也知道,写信从来都不是我的强项;一些非常好的朋友长年累月都收不到我一封信。我这个人只会在音符中生活;一件作品刚完成,另一件又接着开始。现在,我常常同时写着三四个东西。——多来信吧,我一定想办法挤出一些时间给你回信。代我向大家问好。再见,我最忠实的朋友韦该勒。请你相信贝多芬的情谊和友爱。

贝多芬致韦该勒书

维也纳,1801年11月16日亲爱的韦该勒:我的好朋友!非常感谢你近来对我的新的关心,我简直有些不敢承受。你问我身体怎么样了,需要什么东西。对于这些话题,虽然我并不愿意说起,但你既然问了,我还是非常愿意告诉你的。几个月来,凡林一直在我的两臂上涂发泡药,我很不喜欢这种治疗方法,因为不仅痛苦,而且一连几天,我都不能动一下手臂……不过,耳朵里的轰鸣声比以前小了许多,特别最先发病的左耳。但到现在为止,我的听觉没有一点改变,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会越变越坏。腹泻止住了,我洗了几天温水浴后,每个月有8至10天没有不良反应。另外,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服用一些治胃病的药。我也按你的嘱咐,在肚子上敷一些草药。凡林不喜欢我说淋雨浴之类的话。现在我对他不怎么满意,他对于我的病太不上心,也太不周到了。去他那边对我又比较费事,但我若是不到他那儿去,他就从来不过来看我。你认为希密脱怎么样?不是我喜欢换医生,可凡林总是想用手术解决问题,却不想去钻研书本上的知识。希密脱和他就完全不一样,最起码他不会像凡林那样对我漠不关心。有人认为直流电的效果比较好,你觉得如何?有个医生对我说,有一个既聋又哑的孩子经过治疗都恢复听觉了,还有一个聋了7年的人也治好了。据说希密脱在治疗这类病症上经验很丰富。我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有生气了许多,也恢复了与人们的正常往来。你都不知道我两年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孤独与悲哀一直伴随着我。我的残疾阻碍着我的生活,就像一个幽灵,我只好逃避着人群。有人认为我是憎恶人类的人,其实我并非如此!现在的变化,是一个可爱的,体贴人的姑娘促成的。她爱我,我也爱她。这是两年来我重又遇到的幸福的日子,也是第一次我觉得婚姻可能给人幸福。不过,她和我境况不同,但这时我还不想结婚,还想勇敢地拼搏一下。要不是为了我的听觉,我早已走遍半个世界,而这是我应当做的。在人前琢磨我的艺术,对我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不要以为我在你们家里会快乐。谁还能使我快乐呢?连你们的殷勤,于我都将是一种重负。我随时都会在你们的脸上看到同情的表示,这会使我更加苦恼。我故乡的美丽的乡土,有什么东西能够吸引我呢?我想,不过是那里的环境较好一些罢了。而这一点,假若没有这病,早就实现了!噢!要是我能摆脱这病魔,我愿拥抱世界!我的青春,是的,我觉得它不过才开始。我不是一向病着吗?近来我的体力和智力突飞猛进。我窥见了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更迫近它一些。唯有在这种思想里,你的贝多芬才能存活。一些休息都没有!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还有什么休息。而可怜我对睡眠不得不花费比从前更多的时间。但愿我能在疾病中解放出来,那时候,我将以一个更能自主、更成熟的人的姿态,来到你们面前,以加深我们的友谊。我应该尽可能地在此世得到幸福,绝不要苦恼。不,这是我不能忍受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该有多美啊!我不是到这个世界上来过恬静的日子的。……替我向洛亨致千万的情意。你的确是有些爱我的,对吗?请相信我的爱心和友情。你的贝多芬

爱莱奥诺·韦该勒致贝多芬书

科布楞兹,1825年12月29日亲爱的贝多芬:这么多年来,你一直是我们最亲爱的人!前面韦该勒给你写信是我的主意。如今这愿望实现了,不过,我认为还应当再添加几句。不但为使您回忆我,而且为加重我们的请求。那个请求就是,问您什么时候再回莱茵和您的出生地,给韦该勒和我最大的快乐。我们的朗亨感谢您给了她那么多美好的时光,她非常高兴听我们谈起您。她知道我们青春时代在篷恩的小故事,争吵与和好……她非常渴望能够看见您!然而这妮子毫无音乐天才,但她曾用过不少工夫,那么勤奋那么有恒心,居然能弹奏您的奏鸣曲和变奏曲等了。又因音乐对于韦始终是最大的安慰,所以她同他消磨了不少愉快的光阴。裘里于斯颇有音乐才能,但目前还不知用功,6个月以来,他很快乐地学习着大提琴。既然柏林有的是好教授,我相信他能有进步。两个孩子都很高大,像父亲。韦该勒最爱弹您的变奏曲里的主题,老人们自有他们的嗜好,但他也演奏新曲,而且往往用着难于置信的耐性。您的歌,尤其为他爱好,韦该勒从没有进他的房间而不坐上钢琴的。因此,亲爱的贝多芬,您可看到,我们对您的思念是多么热烈多么持久。我希望您告诉我们,说这对您多少有些价值,说我们不曾被您完全忘怀。要不是我们最热切的意愿往往难于实现的话,我们早已到维也纳我的哥哥家里来探望您了。但这旅行是不能实现的了,因为我们的儿子现在柏林。韦该勒已把我们的情况告诉了您,我们是不该抱怨的了。对于我们,连最艰难的时代也比对多数其余的人好得多。最大的幸福是我们身体康健,有着很好而纯良的儿女。是的,他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