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阿勒泰系列典藏合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21:24:16

点击下载

作者:李娟

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娟阿勒泰系列典藏合集

李娟阿勒泰系列典藏合集试读:

总目录

九篇雪

冬牧场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阿勒泰的角落版权信息书名:九篇雪作者:李娟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04ISBN:9787530219102本书由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授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目录

自序

新版序

再版序

章 绣满羊角图案的地方

交流

马桩子

小孩努尔楠

赶牛

在河边

妈妈知道的麻雀窝

绣满羊角图案的地方

吃抓肉的事

行在山野

吃在山野

穿在山野

住在山野

野踪偶遇

章 这样的生活

外婆在风中追逐草帽

什么叫零下四十二度

牛在冬天

花脸雀

富蕴县的树

落叶的街道

房子破了

荒野花园

魂断姑娘崖

挑水

像针尖

空手心

这样的生活

和鸟过冬

有关酒鬼的没有意义的记叙

补鞋能补出的幸福

草野之羊

九篇雪

草野之羊

星空

森林

蝴蝶路

童年

暴雨临城

孩子的手

风雪一程

南戈壁

故事

自序新版序

今年

月,在长沙的一场读者见面会现场,一位上了年纪的读者主动要求为大家朗诵一段我的文字,说那是他最喜欢的一篇。令我吃惊的是,他选择的居然是我近二十年前的处女作《九篇雪》中的《蝴蝶路》一文。这篇文章内容混乱而激动,隐晦又不安。不知是哪里触动了他,不知当年写这篇文章时的那个青涩中二的我和此刻这位已经退休的读者之间有什么神秘的共鸣。我感到,虽然这些文字的生命由我赋予,可我不一定了解它们,它们的命运远不受我的掌控。

尤其没想到,它会一版再版直至三版,从二十年前一直走到了今天。

是的,这是我的处女作。大约写于一九九八年至二〇〇一年。坦率地说,和我之后越渐稳定、从容的创作相比,我一直都不满意这部作品。或者说,我不满意写出这部作品的当年那个自己——她潦倒、狼狈、无知、轻佻,是笼中之鸟、井底之蛙。空有大把的青春与自信,盲目任性,横冲直撞,不停摔倒,但是从来不怕疼。

我悔耻少作,羞于多谈,却阻止不了这本书在世上走过了这么些年仍没能停下脚步,没能熄灭火苗。它青涩造作,却仍然为许多陌生人所需,仍然能打动各种陌生的心。我想,可能曾经那个糟糕的自己,那段难堪的青春,也正是许多人曾有过的或正在经历的真实的生命状态吧?可能我那些不自然的尖锐的讲诉,恰好击中了他们情感的靶心。而我呢,今天的我虽然否定了这本书,可二十年前的我,却强烈地需要这样一本书,需要这种混乱却勇敢的探索与倾诉。二十年前的我只顾着自己宣泄,却无意中打开了千万淤滞心灵的阀门。

况且,我虽然不认同过去的那个自己,却无法剥离她。我如今的一切都蜕自她辛苦形成的那枚死茧。我源于她。我羡慕她。她可要比我勇敢多了。她从童年和青春中赤手空拳闯了出来,还顺便把我也带了出来——好像从一场大火中把我救了出来。假如非要让我指认一个这个世界上对我帮助最大的人,那我就坚定地选她。这个世界上,我最感谢的就是她。

由于校稿,我把这本书重读了一遍,感觉大大异于

年前再版时的审读。

六年前我刚写出了《羊道》和《

冬牧场

》,写作感觉趋于节制和敞亮。那时,我对这本处女作嫌弃得不得了,眼睛不是眼睛,嘴不是嘴的。以至于一直影响到这一次的阅读,读得非常艰难。不过读着读着,感觉渐渐有了变化。才开始,一直忍受自己早年的缺陷,慢慢地,开始吃惊于自己早年的执着。我总很满意每一个此时此刻的自己,总觉得自己一直都是走在越来越好的路上。今天比昨天好,今年比去年好,十年后比十年前好……但是读这本书时,就有点动摇了。又感到自己现如今所有的好,可能是因为舍弃了另外的种种的好才得以存留和壮大。我曾经丰富又奢侈,现在的我却只有一条路可走。虽然活在世上只需要一条路就够了,但年轻时那种面对无数道路任意选择的蓬勃野蛮的生命力已然退潮。当然,我也没有否定现在,只是吃惊于时间的神秘与成长的神奇。

好吧,作为我的早期作品,作为地质岩层的一页,这本书是我个人的纪念册,留存了我那极度没有安全感却充满奇异希望的少女时代的真实影像。喜欢我文字的老读者也许会爱屋及乌,好奇于我的过往,可能这就是这本书另外的一点意义(虽然我希望我呈现的是一部部文学作品,而不是自传)。在这本书里,我写了许多自己看到的故事和听来的故事。和我后来的所有文字一样,视野统统局限于个人经历。其中有一部分篇章显然是小说的结构。但却并非虚构,是我把从我妈或其他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融入了自己的胡思乱想。对于当时还没有什么人生经历的我来说,那些故事奇异尖刻,令人莫名激动。在青春期所有不眠长夜里,我反复幻想它们的一切细节,仿佛它们是未知的前方命运的巨大隐喻。越晦涩越阴郁我就越迷恋,仿佛越黑暗越逼仄的出口,才是我释放渴望的唯一途径。二十年后,我已经和那团乱麻毫无关系,只和快刀有关系。二十年后我可以举重若轻地处理绝大部分纷乱情感。但二十年前我却拿它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拿自己的激情与任性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发泄般地喷涌文字,泥沙俱下,重重堆积。

现在的我仍然着迷于各种听来的奇闻轶事,却很难深陷那种庞杂蓬勃的欲望之中了。我仍然还在用文字自我表达,但脚下道路已经远离所有分岔口,有了坚定的目标。

再说一个关于这本书的秘密:听说每一个作者的创作,其实都有特定的倾诉对象。如今我的所有的文字都是写给所有陌生人看的,充满寻求与试探。可这本书却不一样,当时,只为了写给一个人看,只为了向一个人倾诉。是的,这本书的秘密是爱情。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正深深地爱着一个人,对他的爱意和渴望浸透字里行间。可能这本书的魅力之一正在于此——因为暗藏爱情而流露“天知地知”的神秘美感,有深邃的歧路,有迷人的偏执,以及深陷情爱中的人才流露的迷茫,才会有的倔强……话说这场爱意持续十年,它滋养着我也消耗着我。由于缺乏回应和帮助,这个巨大的爱情渐渐变成巨大的包袱。十年后,几乎就在一夜之间,突然就不爱他了。感到又痛苦又轻松。我很满意这样的命运:爱来如山倒,爱去如抽丝。

在六年前的再版序里,我却把书里的不稳定的情绪全推给当时对外婆病情的担忧……由此可见,就在六年前,我还不太能面对自己那点心思呢。

最后,还有一个关于这本书的小故事。第一稿结束后,我去乌鲁木齐交稿,途中却把所有稿件都遗落在搭乘的车上……那时的我,写作时总是在底稿上反复修改,涂抹得天书一般。好容易誊写清楚后,绝大多数的草稿就顺手扔了,眼不见心不烦。就算没扔,日子久了,那些鬼画桃符谁还认得出来!总之,当时带着天打雷劈般的心情回到了富蕴县,又花了几个月时间,绞尽脑汁重写了一本书……现在的《

篇雪》正是这第二稿。我总是对这本书不满意,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失去的往往是最好的”这种逻辑在作祟吧?

这一次的序,还是要以感谢来结束——感谢三版的出版方,感谢二十年来的所有读者,感谢所有时刻的自己。二〇一八年十月再版序

二〇〇〇年夏天,我二十一岁,已经在乌鲁木齐打工一年多,处境狼狈,便再次回到夏牧场上的杂货店,和妈妈、外婆一起生活。没多久,我九十岁的外婆摔了一跤,瘫痪了。为便于治疗,我离开了牧区,在县城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一边照顾外婆,一边写作。写了整整一个冬天,外婆终于有所恢复,我呢,也有了现在的这本书。

那个冬天是那些年里自己唯一的一段最完整、最平静的写作时光。书写得还算尽兴,虽然总是为外婆的病情难受,为未来担忧。这些情绪难免渗入了写作之中。

而这本书的初次出版则在二〇〇三年的春天。出版后没几个月,在读过这本书的两位朋友的帮助下,我结束了多年的动荡生活,进入机关上班,从此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和稳定的生活,并在业余时间展开了稳定的文字创作。也正是通过这本书所打开的道路,我继续前行了很久,写出了后来的《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及《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直到现在的《羊道》系列和《冬牧场》,差不多都可算是这本书的延续。

可我是骄傲的人,多年来一直为自己年轻的笔力与年轻的矫情感到羞愧,怎么也不肯再版此书,只摘取了很少的一部分放入《我的阿勒泰》一书的最后一章中。可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对它有需求,一些购物网也开始出售它的复印本和电子版,制作粗糙,错漏连篇。令人非常不安。于是,在这个夏天,在整修农村旧房子的紧张又劳碌的时光中,一闲下来就翻出电子版,断断续续读了一遍,时不时陷入当年那些欢喜和激动之中。仍然也会有羞愧,却已经很坦然了。于是决定再版。

幼稚也罢,矫情也罢,无论如何,眼下这些文字所对应的是曾经的一个真实的自己。只不过那个自己太年轻了。可年轻不正是幼稚与矫情的土壤吗?也正是同样的土壤,又长出了后来的坦率与勇力。一切走在必经之途上,一切毫无意外,一切无须后悔。

这些年来,总是听到很多声音称我为“天才”。可我想,所谓天才,应该是指那些起步早、起点高,一开始就能做到最好的人。而我,我并不是突然就成为了现在这样的自己。我的写作有着漫长而明显的进步过程。我不是天才。再说,三十多岁的天才,也实在说不过去。

总之,像最初的自己又站到了面前,《九篇雪》又出现在这世上。在保留旧版本基本面貌的基础上,新版本修正了所有别字(实在搞不懂旧版的错字怎么会那么多!)和病句,已然全新的面目。感到松了一口气。

这本书的出版,既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感谢吧。

感谢刘亮程先生,当年正是他促成这本书的初次出版。

感谢李敬泽先生,二〇〇一年,他为我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这本书中的同名文章,是我在写作之初得到的最隆重的鼓励。

感谢贺新耘贺姐,我们正是通过这本书结下珍贵的缘分。二〇〇三年,她特意找到书中提及的沙依横布拉克夏牧场去看我。除了生活上的关爱,还帮我

处推荐文字,于是《南方周末》二〇〇四年为我开设专栏,自此,我的文字开始进入内地读者的视野。为此一定要感谢当时的编辑马莉,虽少有交流,但总是能感到她的诚善与认同。

还要感谢陈村先生,我们同样也缘于此书在网上结识,这些年他为我殷切发声,并助我打开了后来的出版道路。

还有其他所有的不吝于赞赏的编辑与读者,谢谢你们。正因你们,在写作上我从不曾灰心过。二〇一二年九月第一章 绣满羊角图案的地方交流

让我苦恼的是,无论我说什么都无法让叶肯别克理解——“啊,叶尔肯,你怎么在这里?”“啊,你好!你好!好好……”“你也好!”“是的,对对对!”“你干什么去?”“好的,可以可以。”“我现在要到那边去一趟。”“是的是的。”“这几天怎么不去我家玩了?”“好!可以!”“我外婆这几天生病了。”“对对对!是的!”

我耐着性子,比画着对他解释:“外婆——就是我家的那个老奶奶,躺在床上——胳膊,不能动,呃,这个——腿,也不能动——不吃饭,难受极了……”“啊——那太好了!好得很嘛!”

我真想把手里拎着的包拍在他脸上。转念又想,这也不能怪人家,他看我指手画脚指天画地的,可能以为我在和他谈天气。“好吧,再见。”“好,再见再见!”——这次居然听懂了。

我看到他满脸阳光灿烂地转身离去时,似乎也大松了一口气。

只有我妈才能准确无误地和这个人完成各种交流。倒不是我妈的哈语有多好,只不过她更擅于想象而已。而叶肯别克则更习惯误打误撞。误打误撞倒也罢了,偏还要陪上满脸诚恳的、“我能理解”的表情。

有那么一些清晨时光,进山贩羊皮的维吾尔族老乡总是围着我家砌在沼泽边的石头炉灶烤火取暖。我外婆在炉边做早饭,大家一边烤火一边你一句我一句地恭维我外婆高寿、身体好,能干活……而我外婆一直到最后都以为他们在向自己讨米汤喝。更有意思的是,我外婆偶尔开口说一句话,所有人立刻一致叫好,纷纷表示赞同,还鼓起掌来。哪怕她在说:“稀饭怎么还不开?”

那些时候,我和我妈总是在赖床。我俩缩在不远处的帐篷里悄悄地听,笑得肚子痛。

当然,总有些东西,即使表达不畅,仍然易于理解。比如友谊,比如爱情。小孩努尔楠只要静静地瞅你一会儿,你就会不由自主抓把糖给他;而小伙子们若老是赖在帐篷里不走,则一定要发发脾气,否则就会糊里糊涂有了一大堆男朋友。

说到这个,倒让人想起来,其实与叶肯别克的交流也并非每次都是失败的。至少有那么一两次沟通成功了。

那天,我们在山谷口的草地上相遇。他问我:“你妈妈去县城了吗?”

我说是的。又说:“一个人真没有意思啊。”

他马上来了精神:“那明天和我钓鱼去吧!”

我说:“好啊。”鬼才去。

他满眼放光:“我们进到那边的山里去!”“好啊!”想什么呢,把你美的。“去摘那个草莓好不好?”“行啊。”呸。“草莓可好吃了!”“真的?”“可多了,你都不知道有多少!……”

“……”“……从山上往下看,一个也没有;从山下往上看,红红的一片。全藏在叶子下面呢……”

我望着他,草地向四面八方展开。那一刻居然有些迟疑了。想起我妈有一次从那个方向的大山里回来时也给我捎回了一大把草莓,并且也是那么说的——摘草莓要从山下往上看……

野草莓红红的,小小的,真的很好吃。

至今一想到草莓,总会想到那片美丽的草地上的那场美丽谈话。不知道是草莓使那一刻时光变得如此透明美好,还是那些话语渲染了一颗草莓。

真的,我从没像那一刻那样殷切渴望过交流。马桩子

讲一些马桩子的事情。

我们才搬到沙依横布拉克牧场时,生意惨淡。那一年,

年一度的阿肯弹唱会设在了库委沟那边。听说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全都往那边跑了。这片夏牧场上的毡房少得可怜,原先珍珠一般撒遍山野,那一年稀拉得令人心寒。

一起做生意的伙伴们一家一家地搬走了,不久后这片草地上只剩下了我家和另外两三个帐篷,寂寞地面对着更寂寞的山谷。

我家实在没有能力搬家,我们雇不起车。没办法,生意太惨淡了,我们连搬家的钱还没赚出来呢。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走。那一段时间总是下雨,总是刮风,我们洗了搭在柴禾堆上的衣服总是会被吹到沼泽里去。我们这个家很简单,因为我们总是想着离开,什么都是临时的,什么都在将就、凑合。

当最后一位关系密切的老乡也开始拆帐篷装车时,我们的衣服又一次被风吹走弄脏了。我妈气极,拿着斧头在柴禾堆里噼里啪啦砍了一阵,整出两根碗口粗、两米长的木头来。然后在沼泽上大力挖坑,想立两根桩子,之间牵根铁丝,做成一个正儿

经的晾衣服架子。她一边做这些,一边冲着正为搬家而忙得不亦乐乎的那群人大喊:“你们走吧——走吧!我要在沙依横布拉克扎根了!”又“砰”地把木头栽入挖好的大坑,又喊:“展开崭新的人生!”再砸一下,再喊:“生根发芽!”很豪迈很悲壮的样子。

他们在车上冲我们的新晾衣架欢呼,祝我们生意兴隆,祝我外婆万岁。

结果,不知是心诚还是怎么回事,架子一立起来,生意一下子好得不得了。细察究竟,果然是晾衣架的功劳!不过现在不能称之为“晾衣架”了,因为所有来到沙依横布拉克采购日用品的牧民们都拿它当马桩子拴马呢。

以前吧,大家骑着马来到这儿,绕着这片帐篷区走半天,终于在河对面才找着桩子系马。然后顺便在河对面的店里买东西。等转到我们这边时,东西都差不多置齐了,顶多探头进来瞅一下便走。而现在他们一来,径直在我家门口系上马就走进帐篷,照着老婆给开的纸条三下五除二买齐了东西,打好包,寄放到我们这儿,再到另外的店里慢慢转。临走牵马时再顺便进来看一看,是否还有落下忘买的或临时想到要买的东西。

再加上这条山谷里的生意人走得没剩几家了,也没了竞争,所以嘛——

我妈一高兴,一口气又在门口立了一大片桩子。

每当我们弯腰走出帐篷,一抬头,门口一大片马,连旁边柴禾堆上也系的是(也不怕马拖着柴禾跑了),简直让人没办法通过。

我们跟着转场的牧民来到巴拉尔茨。这回不用搭帐篷了,我们在一个村子里租了间正儿八经的土墙房子。虽然又黑又破,虽然地上扫不完的土。

这里生意倒是不错,因此从没动过栽几根马桩子的念头。而且也没那么多时间,我们整天都得忙着在柜台里收钱。

还好马缰绳一般都挺长,进商店的人不用拴马,直接牵着绳子进店,马就在外面等。绳头挽个圈随手挂在铺着长短不齐的木板的柜台边缘,倒也省事。碰到缰绳短的,够不着柜台的话,那人就把头从门口探进来打个唿哨,我妈一推我:“去!”我就乖乖跑出去,接过绳子,站在外面替他牵马。他则不紧不慢进房子和我妈慢慢打招呼,喧话。

说不定我把马骑走,绕着村子兜几圈回来,他还在慢条斯理地选购东西。

有时候牵的会是一峰骆驼。我拉一下绳子它点一下头,跪下去。我又拉一下,它再点一下头,站起来了。我拉个不停,它开始不耐烦,左右摇晃着头,磨着牙,突然大步向我走来。我吓得丢了缰绳就跑。

在巴拉尔茨,我就是一根马桩子。

喀吾图小镇的马桩子立在镇上唯一一条马路的尽头,面临河边一大片墨绿的草场。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根。这是真正的马桩子,粗壮、高大,衬着对面山坡上一座座东倒西歪的泥土房屋,很古老,很乡村的感觉。周围没有树,视野开阔。只有它们疏疏密密,高低参差地立在天地间,稳然、怆然。

平时那儿很冷清,偶尔系一匹马,“古道西风、人在天涯”。不过牧业上下山经过就不一样了,那一处挤的全是马,五彩斑斓一大片。加上马鞍子、毯子,以及披在马背上、垂在马腹下的彩绣饰带……好一片图案与色彩的海洋!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喀吾图别的哪个地方都没有这里这样热闹。

我每天挑水时都会经过那里,总是抬头望着眼前的桩子,从第一根数到最后一根,再从最后一根数回来。数一根走一步,咬着牙数的。那几根桩子似乎一根一根栽在心里,那个数字和桶中水一起,从桩子上砸下去,一下一下地,似乎要把桩子砸到完全没顶。

雪化完后,一个年轻人坐在高高的桩子上拉风琴。他坐得那么高,身后全是蓝天。我曾在一次婚礼的晚宴上见过他,他那时没拉手风琴,只是在宴席中静静地坐着。就像在那高高的马桩子上坐着时一样的。后来我向马桩子走了过去,他就拉起琴来,琴声从马桩子间一根一根绕过来,来到我面前。小孩努尔楠

小孩努尔楠的声音属于那种音量不大,穿透力却特强的类型。娇脆、清晰,像是在一面镜子上挥撒着一把又一把的宝石——海蓝、碧玺、石榴石、水晶、玛瑙、猫眼、紫金石、霜桃红、缅玉……叮叮当当,晶莹悦目,闪烁交荟……等你缓过神来,俯首去拾捡的时候,另一把又五光十色撒了下来,真正的“应接不暇”啊。而对我来说,这小孩声音的最大魅力还是在于:他的话我一个字也听不懂。

但他才不管这些呢!他只管说,很认真地娓娓道来,神情专注,以强调自己正说着的这件事是必须得到重视的。他眼睛黑白分明地望着我,时不时夹着一两个手势进行补充或加重语气。有时也会停歇三两秒,等我表态。看我不说话,又独自解释或补充了下去。表情越发郑重,内容之严重性直追环保、和平与发展。

最后,我终于迫使自己从这片魅惑力极强的语言氛围中清醒过来,努力地、仔细地辨识着其中似曾相识的哈语词汇……

终于听懂了——

他在反复地说:“……苹果有吗?瓜子有吗?糖有吗?汽水有吗?……”

我说:“钱有吗?”

说完这话,立刻后悔得想踢自己一脚!多没水平!多煞风景,多俗气!

果然,他听后愣了一下,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微张着鲜艳的小嘴:“钱?……钱……”然后神情立刻沮丧下来,一副被伤得体无完肤的样子。

我连忙赔着笑,抓了满满一把杏干,又抓了一把瓜子,统统塞给他。小家伙噙着眼泪微微嘟囔着什么,接过来,再慢而小心地把散落在柜台上的瓜子一颗不漏地抹入胸前的小口袋里。然后仍是一副难过万分的样子,转身一步一步,委委屈屈地走了。

我妈说:“这小孩简直比我还贼!”

我可不那么认为,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嘛。四岁还是五岁?

下次努尔楠再来的时候,仍然是坦然晴朗的样子。这回什么也没说,首先递上来一张绿色的纸片。“你看你看!”我接过那张钱在我妈面前晃了晃,然后往这小孩衣兜里满满地塞了糖和瓜子。他欢天喜地地走了。我妈说:“不过两毛钱,看把你高兴的!”我高兴的可不是这个,努尔楠实在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可是,他总是穿着褴褛而宽大的衣服,长长的袖子一直垂下来盖住指尖,上面打满了补丁;肩缝上脱了线;鞋尖被大拇指各顶出一个洞来。但他并不为此感到些许的难为情。他回过头来,像戏剧里甩水袖一样把小手从肥大的袖子里抖出来,扒在柜台上,露出鼻子以上的部分,神情专注而坦白。山里不会有因衣着简陋而局促不安的小孩,因为所有的小孩都是那副样子。甚至我也是将开襟毛衣套在西服外套外面的,里三层外三层套了一大堆裤子,还光脚趿了妈妈的那双大两号的凉鞋,整天“呱嗒”而来“呱嗒”而去。

小努尔楠小胳膊小腿儿,小而整齐的模样像很多动物小时候那样可爱,比如小鸡,小羊羔,小猪小狗小兔子等。可如果这小人儿再领一个又小了一号的小人儿站在一起,那情景更令人稀罕了。那个小人儿可能是个弟弟,小得连名字都问不出来,不过可以摇摇晃晃走路了。努尔楠牵着他从草场尽头远远走来,得好半天工夫才能磨蹭到河边浅水段处。然后大的弯腰抱起小的——当然只能勉强使小家伙双脚离开地面而已。他紧揽着弟弟的肋下,努力向后弓着腰,仰着脸,在哗哗水流中打着踉跄往前走。弟弟被他架在胳膊下似乎相当不舒服,缩着脖子,小肩膀被梗得高高耸起,衣服也撩得老高,小肚皮都露出了一大截,双腿直直垂着,比上吊还难受。相信看到这幕情景的所有人都会立刻冲上前,跳进水里,一把捞起两个小不点统统撂上岸。

弟弟,倒是没见他说过话。努尔楠大珠小珠落玉盘地阐述他的意思时,弟弟就极其严肃地望着他,还微皱眉头。假如努尔楠站在他左边,他眼珠子就往左边瞅;努尔楠站在右边,就往右边瞅;假如努尔楠站得太高了,他就努力把眼珠子往上翻——反正脑袋是绝对不会摇来晃去地乱动的。整个人儿看起来端正极了。

我问努尔楠家在什么地方。他向山谷尽头指了指,为了表示极远,还是踮起脚尖指的。然后又叮叮咚咚独自说出一大通来。我拼命猜想这其中有没有一句是欢迎我去他家做客。

今年沙依横布拉克这一带毡房十分分散,一个绝不会在另一个的视野之中,我真想知道像小努尔楠这样的孩子究竟怎样在各自偏远寂寞的童年中成长并快乐着的。他的父母总是会很忙,除了牧放牛羊,夏天还得晾制够一整年食用的干奶酪,还得剪羊毛、擀羊毛毡、打草;他的弟弟总是不说话,他没有同龄的伙伴;他不知道转场之路以外的世界;他的父母不会给他什么钱,而在这样的地方,他有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他没有汽车模型、卡通玩偶和“开发智力”的模板图片;他甚至不懂些许的汉话。无论他多么认真专注地表达,也只能让我理解这表达的“认真专注”。就像他满心明朗的世界,除了令我感觉到其明朗之外,再一无所知。我天天看到努尔楠远远地穿过山谷向我们这一片帐篷区走来。到地方后,不停地对这个说什么,对那个说什么。仰着脸,双手摊得很开,比画着,有时还转身在原地绕个大圈,表示他描述的东西足足有那么大。

我盯着他看了半天,突然想听听,他弟弟又会说些什么。赶牛

我听到帐篷后面的塑料篷布哗啦啦作响,很快整个帐篷震动起来。不好!顺手操起一个家伙就跑去赶牛。绕到帐篷后面一看,好家伙,整整齐齐一大排。乘凉的乘凉,蹭痒痒的蹭痒痒,一个比一个自在。还有两位正在墙根那儿使劲拱土,草地给刨得松松的,埋着的柱子根部都给刨出来了。我气坏了!对直冲过去,看到谁就打谁。众牛哄散逃命,紧张之中乱了套。正在咬铁丝的那位情急之下居然钻进了绷篷布的铁丝和篷布之间的空隙里,还想从那里突围,却被卡着,进退不得。只好拼命晃着大肚皮左右扭动挣扎。眼看“刺啦”一声,帐篷篷布被牛角撕开了一道尺把长的口子。我急了,冲上前拽着它的尾巴就拔,它却更加不顾一切地往前面钻——根本钻不过去嘛!我只好又转过去,往相反的方向敲它的脑袋,它猛地往后一退,这才挣脱出去。可是这么一折腾,牛角一挂一扯一拉,“叭!”铁丝断了,整面篷布被全部撕开,货架和商品的背影赫然曝光。我又惊又怒,顺手拿把铁锨就追。那牛真的给吓坏了,一路长嘶、狂奔。我把它从帐篷后面追到帐篷前面,又把它从前面追到后面,整整追了两圈。到第三圈这个笨蛋才聪明起来,悟出和我这样绕着帐篷兜圈子毫无意义。便斜出一条生路,直奔它的牛朋友们而去。我也只好罢手,啪地把锨插在草地上,气呼呼地坐在那里等我妈回来给她汇报情况。

我妈在附近山上拾木耳,很快就回来了。她站在那里笑吟吟倾听我满腔血泪的控诉,也不开腔。末了笑得前仰后合:“刚才还在半山腰上我就看见了,真够笨的——把牛绕着房子追了两圈才赶跑……”

直到现在,她还时不时地提起这事,好像真有那么可笑一样。

在沙依横布拉克,赶牛这种事几乎每天都得来几趟。真不知我们家帐篷后面到底有啥好玩的,牛们每次聚会都选在那里。后来我妈把柴火堆里那些最稀奇古怪,枝枝条条刺拉得最夸张最不像话的柴火棒子统统挑出来,篱笆一样堆在后面。她想,这样牛就走不到跟前了,也许能护住帐篷。结果恰恰相反,这一做法无非给牛们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把更多的牛吸引过去——那些木头正好用来蹭痒痒。而且牛一多,挤挤攘攘的,帐篷破得更快。帐篷后的篷布被那些枝枝杈杈戳得千疮百孔。“又是你们!”——我妈从天而降,手持大棒,怒目喷火:“又是你们几个!”你看,她把它们的模样儿记住了——全是些尕尕的半大牛娃子。看见我妈,掉头就跑。一模一样的七八头,跑在一起颇具声势,其尾巴还统统笔直竖起,一片旗杆似的。我妈追了一趟子,实在忍不住了,就笑了起来,回头冲我大喊:“你看它们的尾巴!”然后斗志全消,提着棒子捂着笑痛的肚子回家了。

我外婆眼花耳背,搞不清楚房后的动静,只负责屋前。一有牛在屋前拉屎,就举着拐棍去打。我妈很不以为然,拉就拉呗,反正牛粪又不是什么脏臭的东西,我们以前还拾过干牛粪用来烧火呢。后来时间久了,我妈发现,那些牛根本就是故意的——它们走到哪儿都好好的,都不拉,全都留到经过我们家门口时才解决。这不明摆着欺侮人吗?是该赶。于是这差事就交给天天闲着没事干的外婆了,也好让她老人家经常有机会活动活动。结果,外婆人老迟钝,拖着拐棍颤悠悠追了半天,再颤悠悠回到家里时,牛已经比她先到,早就在那里等了半天了。然后又当着她的面,再拉一堆。

更气人的是晚上。一整个晚上帐篷外窸窸窣窣,牛影憧憧,一个个拼命舔篷布(那个角落堆过几百公斤粗盐,它们可能在舔沾在上面的盐末儿)。塑料布可不像帆布或木板,稍微一动,便“哗啦哗啦”响得厉害。再加上牛朋友“呼哧呼哧”的喘粗气声,折腾得人一夜不得安宁。真是的,也不知是谁家的牛,晚上居然不管(后来才知道这个地方只有小牛才圈养),夜夜来我们家帐篷门口的干燥地面上露宿过夜。我的床板恰好搭在帐篷前侧,估计我的脸和它们的脸相距不到一尺,只是中间薄薄隔了一层塑料布而已。我妈建议我准备个棍儿搁枕头边,再吵就捅它。于是我就一夜一夜地捅啊捅啊,弄得第二天早晨两眼红肿,哈欠连天。而它们倒好,早早地溜了,只留下几摊牛粪作纪念。还有一次的纪念则是被连根撞出的晾衣服的木头桩子。

就这样,全家人一起赶,白天赶,晚上赶,越赶越纠缠不清。沙依横布拉克的日子好像全是在赶牛中度过的,倒也不是很乏味。我妈到现在还在经常嘀咕:“……娟真够笨的……绕房子追了两圈……那一天……”在河边

有人跑去告诉我妈:“你的巴拉(孩子)掉到河里了。”我妈不信,跑到河边一看,果然,我正在水里挣扎。

这一次我实在是不想解释是为什么。水淋淋地往房子跑去,一路上谁见了都笑我,还有几个小伙子在起哄,一个小孩一直跟我跑。

我妈下巴都快笑掉了。一面帮我手忙脚乱地换衣服,一面自以为幽默地开着玩笑:“唉哟我的儿啊,河里鱼再多你也不能这样干呀!”

好像她从来没有掉到河里一样。完全忘记了那一次——当时我们所有人,眼看着她踏上那个小独木桥扭头大喊:“看我踢正步!”接下来,还没弄清怎么回事——连她自己也不知怎么了……总之当时的情形快得根本说不清楚,只能描述如下:一,二,三——“扑通”!“哗啦啦”!……

她从水里满脸莫名其妙地站起来,仍然没反应过来。从头到脚,毛衣毛裤都湿得透透的。

直到现在,她一想起那事还大不服气:“一点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就那样一下子掉了下去,岂有此理——就那样就掉了下去!”

这一带好像就我们母女俩搞过这种名堂,简直没道理。我们在河边生活,和水打的交道未免太彻底了。

哈萨克牧民逐水草而居,我们这些跟着牧民做小生意的人也大都选在夏牧场上人居相对密集的交通要道处驻扎。那些地方一般都位于有河流经的平坦开阔的谷地中央。在库委牧场,河水就在身边,出门走几步,一脚就跨进水里了。哗哗啦啦的水声日日夜夜响在枕边、脚边。清晨起来,解开系在门上的绳子,木门一歪,“吱呀”而开。河水便溢满森林和沼泽的气息,寒冷清爽地迎面扑来。

在沙依横布拉克牧场生活的时候,我们一家去晚了几天,河边的干燥地方全被别的生意人占满了,我家只好退到稍远一点的沼泽地里栽桩子扯篷布搭了个小帐篷栖身。每天去河边提水,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湿黏黏的草团子穿过沼泽。要走错一步就麻烦大了,家里等水烧饭的人不一会儿就会赶来营救。

在阿尔泰群山前山一带的巴拉尔茨小村,离河就远了。上坡下坡,翻干沟,过草地,攀峭壁,穿灌木丛,再经过一小片树林才能到达。不过那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一条河,清澈、宽阔,两岸密林苍郁,草丛又深又浓。在河中央,卧着很多又大又白又平的石头,我常常跪在上面洗头、洗衣服。那儿一带只住着我们和房东两家人,河边更是人迹罕至。因此我和妹妹还在河里洗过澡。河底雪白的细沙像肌肤一样可亲。

河边总是横七竖八堆满了倒木,腐朽了,泡得发黑,并生满了苔藓。那是发洪水时从上游冲下来搁浅在那儿的。有的自然而然横过两岸成了桥。而我更喜欢的是有人为痕迹的那种桥,架在需要的地方。一般是两根长木头拼宽了搭在一起,上面还培了草皮和泥土,提醒人:前面有沼泽,过不去了,还是从这里过河吧!你看,这山野看起来寂静偏僻,但却并不荒凉。只不过人类生活的印迹被自然的浓密遮蔽住了而已。其实,它的每一个角落都被人熟悉。

而我们刚进入深山牧场时可害怕了。没人的林子根本不敢进去,生怕碰到熊啊狼啊野猪啊什么的。还害怕坏人割我们的帐篷,偷我们的商品。可日子一久,发现在这种鬼都不过路的地方,坏人根本就混不下去。

哪怕在悬崖峭壁的最险要之处也会发现人的足迹、牛羊的粪便、炊息的篝火残迹。我还曾在棘荆深处拾到过一方绸帕,在森林中迷路时遇到一群山羊……总之人类生存的迹象热闹极了。虽然,出门还是很难遇见一个人。

我在河中间的小洲上洗衣服,慢悠悠地磨蹭,一洗就是大半天。洗一会儿,玩一会儿,静静地,自由自在地。有时,也会感到寂寞。偶尔抬头看一眼远处,可能会有另一个人骑着马从山谷尽头出现,越来越近。每一次,我都希望他是到我这里来的。我低头接着晾衣服,等再抬头时,说不定他真的来了。不,是一个“她”。她在岸对面系好马,却没有走独木桥,而是像小羚羊那样敏捷机灵地纵跃,直接从沼泽那边跳过来。她一踏上这块河中央的小洲就笔直地走向我。好像对我说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说。就这样,径直走来坐在我面前,直直地望着我。

多么美妙的一个下午!阳光温暖,与一个陌生的、语言不通的、七八岁的哈萨克小孩,在阿尔泰群山深处的峡谷里,在一条美丽的河水边,默默地坐着。我心情愉快地搓揉着衣服,不时抬头对她笑着,后来忍不住唱起歌来,一首接一首地唱。那个漂亮小孩就与我面对面坐着,久久地看着我。偶尔也站起身,在小洲上走一圈,又回来,原地坐下,抚摸自己膝盖上的补丁,然后再抬头看我。她的眼睛,眼白干净清亮,眼珠是明净的银灰色,溢动着淡淡的褐色和绿色;瞳孔则大而漆黑。

后来我笨拙地用哈语问了一下她的名字,她居然听懂了,叮叮咚咚地回答了一声什么。我没听清楚:“什么?”她又叮叮咚咚重复一遍。我还是没听清,却不好意思再问了。我俩唯一的这一次对话便在记忆中的那个下午沉浮闪烁着,让一切都亮晶晶的。

——那实在是一段妙不可言的时光。这个小孩子从远方走来,似乎专门为了陪伴我一个下午似的,我们之间的亲近似乎是天生的。为什么后来就再也不曾碰到第二个这样的人了呢?后来当我一次又一次孤零零地坐在老地方洗衣服时,常常会这么想。

我每次总在同一个地方、面朝同一个方向洗衣服。还总是光脚坐在鞋子上,脚踩进冰冷的流水里。左边长着一大丛开着紫花的植物。当河水流到这片开阔的牧场上,便散开流成了好几条并排的河。并随着地势时不时地汇合,再在前方一块大石头旁分开,自在极了。河水划出了一块又一块的小洲,上面四处停着黑色的大鸟,稍近一些的都背朝着我。偶尔也有骆驼或者牛从对岸涉水进来,好像再没别的路可走似的,非要紧紧地贴着我经过。还装作没看到我一样,把水踩得溅我一身。还有一次,这块方寸之地上居然造访了十来峰骆驼!准备开群众大会似的,简直快要没我的容身之地了。再后来又登陆一峰,终于把我给挤了出去。第一次抱着衣服盆子愤愤不平地挪了老窝。

山区的河总是流速很急,衣服掉下去可不好办。要不就眼睁睁看着它被冲走,要不,就追!

——我跳下河就追,跳下河才发现河里根本追不成。虽然水位只及膝盖上三四寸,但要跑动起来是万万不能的。可恨的是那件被冲走的衣服游走的速度也并不是很快,就在我正前方——差十厘米就够得着的地方——摇摆。不管我紧赶慢赶,反正就差那么十厘米。气得我简直想猛扑上去,用身高弥补手臂长度的遗憾。祸不单行,跑着跑着,鞋又被冲掉了,只好又去追鞋子。偏偏这个时候河分汊了……很不幸地,两个目标被分配到了两个方向,气得人眼珠子疼。没有鞋子,河底总有些尖硬的石片狠狠扎着光脚心,每跑一步都疼得要命。不过这一疼,把我疼开窍了——干吗非要在河里追?正想着呢,鞋子总算够着了。把它撂上岸,自己也跟着爬上岸。也顾不上穿鞋了,光一只脚一高一低地继续追着水里的衣服跑(偏那时我又穿的是风火轮似的松糕鞋),想要赶到衣服前面从下游截住它。岸上倒没什么阻力,但岸边的石子碴粒并不比河底的温柔些,而且还多了让人防不胜防的碎玻璃片儿(——可恨的酒鬼们)。有草的地方还长了一种叶子上布满细刺的矮茎植物……这些都不提了。却说我洗衣服的地方可谓地形复杂,河水这一支那里一支的,不停分汊。我要追衣服,又不能在河里跟着衣服走捷径,只好曲里拐弯地在河岸上绕远路。过了好几座独木桥,几经辗转才绕到冲走我衣服的那支水流的下游。却一眼看到……我的衣服刚好就在那里被岸边斜出的一根小树枝挂住……气死我了……早知道它会被挂到这儿,跑不到哪里去,刚才何必急成那样!啥都乱套了,脚痛得不行,划了道口子,腿上扎满小刺,裤子一直湿到腰上,毛衣也湿了半截……

我妈从不洗衣服,也不提水,但每天还是要到河边转几圈。她比较喜欢钓鱼,虽然从来没有钓到过一条。她笨得,鱼就在鱼钩旁边欢欢畅畅地游着、嬉戏着,还甩着蹦子跳——也钓不到一条。每次还要倒赔一根又直又长的好棍子——每次钓不上鱼她就把鱼竿折断,扔进水里,跑回家向我们发誓这辈子要是再钓鱼就如何如何。

我们共同喜欢的事是顺着河一直走啊走啊,无边无际地散步。尤其是在那些漫长而晴朗的黄昏里(那会儿再也不会有顾客上门了),山野晚景清晰明亮。森林下方,碧绿的缓坡斜下来与河边深绿的沼泽相连,如嘴唇与嘴唇的相连一般温柔。连接处长满黄色的晶莹的碎花,像吻。河岸边的缓坡上斜斜立着一座木头小屋,屋顶摇摆着细长茎干的虞美人。那是爱情栖憩的地方。森林在木屋背后,从南到北地浩荡。我们走了一段路,看到了桥,过了桥,就向那里走去。河水在身后哗啦啦奔淌,前方的美景梦一般静呈。多少个这样美好漫长的黄昏在河边展开。我们走到坡顶,回头看见山谷下方我们的家,我们的塑料房子,在河水拐弯处更美地等待着。

然而在河水暴涨的日子里,这一切就没那么赏心悦目了。天气长时间阴沉多雨,水流急湍混浊,山里的交通也会被阻断。那一次不巧正碰上七年一度的大型阿肯弹唱将在下游一条山谷里举行。我们都想去,可是路断了,又没车,眼看着弹唱会的日子一天天来临,还差两天……还差一天……已经开始了……已经开始两天了……可我人还在这儿!一想起这伤心事就忍不住趴到床上号啕大哭。再一想赛马已经结束,摔跤已经结束,姑娘追正在进行,弹唱马上开始……哭得更伤心了。我妈便找到一个当天也赶去看弹唱会的小伙子,给了他二十块钱。然后她满脸羡慕地目送我骑在小伙子的马鞍后面,在茫茫雨幕中远去。

但是两个钟头后我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浑身上下湿得透透的,哭丧着脸告诉她:那小子是个色狼。

事情的全部就是这样:我不同意,就自己打原道走回家了。说起来简单,其中周折不少。比如一开始由于语言障碍,他怎么也不能使我明白他的意图,一直“解释”到山谷口。又过了河,直到开始进入森林时,我才慢慢搞清他对我指手画脚“吱哇”半天原来并不是在描绘弹唱会的盛况……当时我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硬是直接从马背上跳下去,很镇定地一步一步沿原路离开。然后他也打马转身走了。

他走了,我可惨了!被丢在荒山野岭,家还是那么远,保不定又碰到个骑马的野小子……而且背包里还揣着几千块钱,准备看完弹唱会后顺道下山进一次货……不敢再往下想了。

那时我已经穿过一大片过去年代的木结构墓地,来到了河边。河水暴涨,混浊急湍,实在看不出浅水段在哪里。只好顺着刚才过河的马蹄印慢慢下了水。胆战心惊地感觉着水到了小腿,水到了膝盖,然后又漫过大腿……漫到腰部时,我简直一步也迈不出去了!汹涌的水流绵而有力地把我往下游推挤。此时自己浑身所有的力量也就恰好只能抗衡这样的冲击了。要知道水淹得越深,身体的受力面越大,此时我已经站在河水中央,谁知道下一步会逐渐浅下去还是更深?我紧紧抱着我的包——刚才那个小色狼都没让我这么害怕过!

……天晓得最后我怎么过去的,反正还是过去了。

接着又过了一条更加惊险的河。当我踌躇满志走向第三条河——和前两条相比充其量不过是一支小水沟——时,就在这时——××××……

事后的情景是这样的:我从岸边歪歪斜斜站起来,吐了一口混浊的河水。眼镜还在,真是奇迹。

对了,忘了交代一下,发生这事的前前后后那段时间一直下着雨。并且雨越下越大,后来又砸起了冰雹。我鞋跟太高(为了凑热闹而打扮了一番嘛……),跑也跑不起来,躲又没处躲。想到反正身上已经湿透了,索性也不管那么多了。便从容走在雨幕中,任瓢泼大雨一个劲儿地对准我淋。那种淋,简直比被人一手揪开后领,另一手拿起水瓢直接往脖子里灌还痛快。没几下就把刚才在河里滚的一身泥沙冲得干干净净。唯一不便的是,眼镜成了水帘洞的洞口,什么也看不清楚,满世界明晃晃、白花花的一片。刚擦净立马又给浇成水帘,根本来不及收拾。真想在上面安两把汽车雨刷啊。

不知今后能否再碰到那样的雨……后来,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每当我还是坐在河边洗衣服时,常常为这个问题发呆。那天那样的雨啊,从天到地注满了液体一般。我走在其中,在阿勒泰水草浓密的夏牧场上,在河边,顺着河往上游慢慢走去。没有牛,没有羊,没有一个毡房,没有一个人……没有尽头……恍惚间似乎也没了去向,全都是雨……

对了,那一天还有一件事我做得非常得意。即使在那种情况下——当我从那个小色狼的马背上跳下来,择路而逃之前,还没忘记找他要回我的二十块钱。他居然老老实实给了……到底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可见他不是坏人,至少他没有恶意。我不相信如此美好的山野世界会滋养出龌龊的心灵。而我,我是攥着我的二十块钱回家的。我蹚过河,顶着时强时弱的雨阵,顺着河走了快两个钟头才回到家,双手攥满我的勇气。

在河边,更多的日子里我们喜欢顺着河往上游走。带着馕饼、鱼竿和跳棋。我们越走越远,山谷也越渐狭窄陡峭。河水的轰鸣声两岸响彻。我们的欢声笑语在其间惊跃、躲闪。我们牵着手光脚过河,在激流中东倒西歪,高声尖叫。冰凉刺骨的水刺激着我们快乐的极致之处。最后我们纷纷爬上岸,抬头看到群山颤颤,近在眼前。再回头望,想到这条河是怎样吮纳着道道细碎支流,闪耀在蔚蓝色额尔齐斯河的上游……而我们,又是这庞大的水系间,多么明亮的一点……

当然也不能忘记这些河中的一条曾冲跑过我的鞋子。有一次当我过河时……那天,好几个人帮我追都没追到,一生气,干脆把另一只也扔进了河里。于是那天我硬是光两只脚走回了家。山里还好说,没人看见,顶多是石子硌着脚心不太舒服。可进了喀吾图小镇就很不自在了,只能硬着头皮昂首向前,眼睛尽量避免往下看,以免把街上那些闲人的目光从我干净的连衣裙转移到我脏兮兮的光脚上来……这也算是一种勇气吧!

——在河边。写给美丽的富蕴县。但愿我以后生活的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一条河经过。妈妈知道的麻雀窝

我妈在山里游荡,只要一发现麻雀窝,就得给挖回家不可。不过后来她再也不这么干了。不知她想到了什么。

有一天她玩了半天回家,告诉我她又发现了一个——“就在那边山上的一棵爬山松下面。挤挤攘攘的一窝小麻雀,一个个肉乎乎的,羽毛还没长几根。我顺着声音拨开松枝,它们还以为老麻雀来了,一个个嘴张得大大的,直直仰着小脑袋。”

我努力想象那种情景。“你是怎么看到的?”

她并不回答,继续说:“你没看见真太可惜了,你不知道那多好玩!一个个嘴张得大大的,大大的……”“哪儿呢?在哪儿呢?快带我去看!”“一大窝,可能有七八只,羽毛还没长几根……”“——你这个人!……”

她老人家捂了脸,趴在床上一个劲儿地笑:“不告诉你,死也不告诉你,急死你!”

此后,她每次出去都会去探望她的麻雀朋友,再回来向我汇报最新情况:“太快了!才两天工夫就长了那么多羽毛,我捏起一只放在手心,瘫瘫软软的,站也站不稳……”

或者是:“有一只不知怎么从窝里掉了出来。离窝不远,一边爬一边扑腾。看到我了吓得要死,叽哇乱叫。我就把它拾起来搁回到它的姐妹中间……”

还有一次说:“你没看到那个情景实在太可惜了——它们的嘴张得大的。要是你小时候也那么好喂就好了。”

我在一旁只有边听边干瞪眼的份。那段时间我没鞋子穿,走不了山路。顶多在门口的沼泽上转转。“你抓一只回来给我看看嘛!”“去去去!”

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又说:“小麻雀挤在一堆,样子都长得差不多。老麻雀怎么喂遍呢?万一有的饿着有的又撑着了怎么办?”“它肯定是按次序一个一个喂的嘛。”“万一老麻雀出去的时候,有一只把另一只挤开,换了位置的话,岂不多吃了一顿?”

她想了半天,最后说:“恐怕只有你才那么聪明。幸好只生了你一个。”

过了几天,突然变了天,雨不停地连着下了一个星期,河水暴涨。一天我妈顶着衣服从外面回来,取了只塑料袋,又匆匆顶着衣服走了。“干啥去?”

她只是说:“别跟着来,外面雨大。”

那几天我还是没鞋穿,牧场上唯一一个补鞋子的老头还在下游的一个牧场上游荡,迟迟不往我们这边迁。

我妈回来的时候说那窝麻雀快被雨水冲走了。“老麻雀一看到有人过来,一下子飞走了。跳到不远处的石头上,急得直叫唤,又不敢靠近。小麻雀挤成一堆,我伸手一摸,一个个身上潮乎乎的……”

后来她把塑料袋蒙在松枝上,罩在麻雀窝上方。

这下完了,我想。

雨老是下个不停。不知怎么的,我天天想着这事。那是妈妈私有的一场奇迹,她可以每天身临其境,真实详尽地讲述麻雀窝每日的遭遇,可就是没法让我去亲自看一眼。于是那情景对我来说,简直就像一个……就像一个梦似的。

谁叫我没鞋子穿……

后来雨终于停了,红日普照。妈妈还是天天出去,但不知为什么再不提麻雀窝的事了。我知道她一定还会经常去看它们,因为我经常在问:“今天那个麻雀窝怎么样了?”“还不是和原来一样。”

大约被问烦了,终于有一天,她说:“你自己去看呗。”

我大喜。那时那个补鞋子的老头儿来了,我夏天穿破的六双鞋全补好了。便出去满山遍野地找,我找到了两个旱獭洞和数不清的蚂蚁窝,偏就没发现那个麻雀窝。便开始怀疑。又找了一圈,回到家中:“到底有没有那个麻雀窝?”

我妈说我和它没缘。继续吊我胃口。“到底在什么地方?!”“死也不告诉你。”

我真生气了!

她这才交代:“喏,你往那边那个山上去,在半山腰左手边有一大摊乱石头。”

我知道那个地方。“中间有一条朝山的北面渐渐斜下去的小路。”

是的。

我照她说的准确无误地寻到那儿。果然看到一丛爬山松。我走上去一把扒开……看到一条蛇……

……天知道那天我是怎样回到家的!不由得委屈万分。倒不是为着到底有没有那个麻雀窝的问题,只是觉得这个地方太过分,太偏心了。它为什么只对我妈展开全部的世界?

那个麻雀窝,从此也只为我妈存在于这深山老林之中——的某一个角落。绣满羊角图案的地方

我在夏牧场上,走进一家又一家的哈萨克毡房。这样的小白屋一经敞开,便是在迎接我的睡眠。我弯腰从彩漆小木门进去,径直踏上花毡躺倒。梦境便在这房间里的每一处的每一个角落中层层叠叠的羊角图案花纹中展开……女主人走过来,为我盖上一件大衣。

也许我并没有睡着,我躺下不久后还起来过一次。拎了门边的小桶出去,和阿依努儿一起挤牛奶;回来后,组装好脱脂机,把奶汁脱脂,看着淡黄的稀奶油像金子一样细细流出……这正是擀毡的季节,也许我还和所有的人一起压了毡子……后来,有客人来了,我蹲在炉子边看着柴利克烧茶,又看着她在餐布上摆开一排空茶碗,逐个斟茶。然后我又靠到花毡角落里,和孩子们一起望着高谈阔论的大人们,偷偷打量客人中那个最漂亮的年轻人。后来他递过来一块包尔沙克(油炸的面食)……等所有人告辞之后,我同女主人一起把残宴收拾利索了,才又躺了回去。这时女主人走过来,为我盖上一件大衣……直到醒来。

醒来时,满屋的羊角图案和重重色彩一层层地堆积着,挤压在距我的呼吸不到一尺的地方,从四面八方紧盯着我,急促地喘息,相互推搡着,纷纷向我伸出手臂……又突然一下子把手全收了回去,突然发现了什么似的!一步一步后退……然后转身就走。走到靠枕上,走到花毡上,走到绷在房间上空的花带子上,芨芨草席上,食橱上,墙上挂着的马鞍皮具上,老母亲的白头巾边缘上,男孩割礼时穿的黑色对襟礼服的袖口上,摇篮上,床栏杆上,木箱上,捶酸奶的帆布袋上……等它们一一各就其位后,才回过头看我一眼。我醒来了。但我翻个身还想继续睡,女主人掀开我身上的大衣,笑着推搡我,开着玩笑。大家都笑了起来。女孩子们在我面前铺开了餐布,蜡烛点起来了,奶茶倒上了。馕被一块块切开,有人递过来一块,男主人往我茶碗里搁了一大块黄油……晚宴开始了。

我什么也没有做过,我只是一个客人。只有在梦中,才能深入这个家庭,安守这种漂泊迁徙的生活。我把我身边那件不知是谁的大衣披上,紧裹着跪坐在衣箱旁,听着他们说话,用我不懂的语言。烛光摇曳,整个房间人影憧憧,明明暗暗。我猜想他们的话语中哪一句在说草原和牛羊,哪一句在说星空和河流,哪一句是爱情,哪一句是告别,还有哪一句,是我……困意再一次袭来。那件大衣温暖着我,我裹着大衣悄悄靠着衣箱躺下,又扒开衣缝朝外看了一眼。这一次我看到了晚宴上的一切都暗淡了,沉寂了,没了,只剩烛光独自闪烁——只有餐布上的那三支烛火,只有乱纷纷的一片瞳孔中的烛火……暗处拥挤着沉默……突然,贴着我脸颊的那只衣箱一角明亮了一下,只那么一下,就叫我一下看清描绘在那里的一只羊角图案。其线角浑圆流畅地向暗处舒展。在箱子另一侧,必然会有另一只对称的图案,于黑暗中沉默着两相遥望。我想取来一支蜡烛,把整面箱子上的花纹照亮,便把手伸了出去。却再也忍不住困意,阖上了眼睛……于是那只手便先于我探进我的梦境……

我走遍山野,远远去向一个又一个毡房,走到近处,大声喊:“有没有人?”然后推门进去,看到房中央的铁炉上,茶水已烧开,嘶啦作响。没有人。我空空出来,绕着毡房走一圈,还是没有人。我看到毡房后山坡下的空地上,编织彩色带子的木架上绷开了一道又一道长长的、颜色缤纷的手染羊毛线,梦一样支在那里。上面的带子刚编了一半,各种鲜艳明亮的毛线从架子这头牵到那头,笔直纤细。带子上的图案在未完成处拥挤、挣扎、推推搡搡,似乎想要冲开别在那儿的木梭子,一泻千里,漫野遍山……

有时,那里平放着一大幅芨芨草席,刚刚编织了一半,每一根草茎上都细细缠绕着彩色毛线。其余的毛线团在草地上四处零散滚落,中间搁着一本书,正翻开的那页插图正是作为临摹的花样。而书上的图案除了家乡的山水牛羊,还有遥远的、未曾亲眼所见的情景:熊猫、大象、长城、大海、椰子树……

要不就在那里铺开了一块半成品花毡。旁边支着敞口锅,煮着艳丽的黄色或紫色染料水,一束一束的羊毛线浸在水中,耐心地浸渍、熬煮,锅底的柴火渐渐熄灭……没有人。我便远远离开,走向另一个毡房。艺术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寂寞就是这样表达出来的,还有什么呢?

倘我能——倘我能用我的手,采集扎破我心的每一种尖锐明亮的颜色,拼出我在劳动中看过的,让我突然泪流不止的情景,再把它日日夜夜放在我生活的地方。让这道闪电,在我平庸的日子中逐渐简拙、钝化,终有一天不再梗硌我的眼睛和心——那么,我便完成了表达。我便将我想说的一切都说出了,我便会甘心情愿于我这样的一生……——可我不能。

语言在心中翻腾,灵感在叩击声带,渴求在撕扯着嗓音,我竭尽全力嘶声挣出的却只有哭泣……我多么,多么想有一块巨大的,平平展展干干净净的毡块,用随手拈来的种种色彩,用金线银线,血一样的红线,森林一样的蓝线……再用最锐利的针,在上面飞针走线,告诉你一切,告诉你一切……我多想,在有爱情的地方绣上一只又一只的眼睛;在表示大地的角落描出我母亲的形象;在天空的部分画上一个死去的灵魂的微笑;这里是丰收,绣上坟墓吧!这里是春天,就绣一个背影……在鸟儿飞过后的空白处绣上它的翅膀;在牛啊羊啊的身上绣满星空和河流……我多么想!我多么想……

我走进一家又一家的毡房,抚摸别的幸福女人的作品,接受主人珍贵的馈赠——只有给未出嫁的女孩才准备的花毡。然后,在那些毡房里,那图案的天堂里,睡去,醒来。我抚摸着心中激动异常的那些,又想起自己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一面空白的毡子,未曾着色的一张草席,一个房子,一段生活,一次爱情,一个家,甚至是一张纸——去让我表达。而我却有那么多的铅笔、水彩、口红、指甲油、新衣服,青春,以及那么多话语,那么多的憧憬……像永远沉默的火种……

我日日夜夜在山野里游荡,忍不住一次又一次跟着暮归的羊群回家。赶羊的人高高骑在马上,不时回头看我。若我停下了脚步,欲要离开,他便勒了马,与他的羊群在那一处徘徊。马不安地转身、踱步。那人看我时的神情似乎决定要目送我,直到我消失在他的视线尽头为止。我多么想说一句爱他的话,问他是我的父亲吗?还是我的丈夫,还是我的兄弟?我多么想骑在他马鞍后面,让马潮湿滚烫的体温把我所有的语言一句句擦拭、烘烤,让它们轻飘飘地,从心底浮起,上升,一声一声涌到嗓子眼……我唱起了歌。

有人弹起了冬不拉,所有人打着拍子合唱起来。我在歌声中悄悄移向暗处,躺下睡去。梦见了所有旅途中的那些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羊角的图案从星空降临。那么多的羊挤在一起,越挤越密,越挤越紧……到最后,挤得羊都没有了,只剩下羊角,密密麻麻地,优美地,排列到天边……

我若也为我的家庭描绘下那么多的羊角,那么我空空荡荡的毡房一定也会拥挤不已。羊角和羊角之间的空隙,栖满了温顺谦和的灵魂。它们不言不语,它们的眼睛在羊角下看我,它们的呼吸让房子里的空气如海一样静谧、沉稳,并从毡壁的每一处缝隙源源不断地逸出,缭绕在广阔、深远、水草丰美的夏牧场上。这才是“家”,只有家才能让人安然入睡。

有人把蜡烛拿了过来,问我睡着没有。我终于看清了我脸庞旁边那只羊角图案的全形——一只盘曲的、四面分叉的精美尤物。我闭上眼睛什么也没说,那人把我母亲的手伸过来,为我掖了掖身上盖着的大衣。

我还是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心中澎湃的激流渐渐退潮,冉冉浮起羊角的图案。我擦干眼泪继续睡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