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掌控力——摄影构图黄金法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01:10:59

点击下载

作者:郑毅 郑欣编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画面掌控力——摄影构图黄金法则

画面掌控力——摄影构图黄金法则试读:

前言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现实中的同一个场景,不同的摄影师的拍摄理念,选择的拍摄时间不同,运用的镜头焦距、拍摄角度和画面截取位置也各不相同,从而产生了千差万别的摄影作品。例如,有的摄影作品使用超广角镜头创作,画面中迸发出大胆豪放和极强的冲击力;有的作品通过中长焦镜头,结合框架式构图或前景来衬托主体,表现出含蓄的效果,同时增加照片的可读性,这就是摄影构图的魅力体现。

摄影构图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摄影师和摄影作品观看者的视觉经验的总结,从画面分析中总结和提取一些有效的表现手法,指导相机用户或有读图需求的人群,快速地掌握画面的语言,并学会利用这种语言分析、阅读和创作摄影作品。

初学摄影时,对于摄影器材总体投入,不要为太远的未来买单。就总体而言,好镜头的作用胜过好相机。相比之下,镜头的使用率更高,光圈、画质、对焦速度在创作中更有优势。在修习构图的同时,也要逐步提高设置相机的熟练程度,增强对瞬间的把握能力,训练自己看到相应的到题材,就可以迅速分析,并在相机中给出拍摄预设。如果对某一摄影题材感兴趣,可以通过观看相关题材的照片来分析构图,对其运用的拍摄手法进行解读和借鉴。

在平日的拍摄中,建立构图的意识非常重要。因为,对于不同摄影题材可以利用其构图意识的互通性进行创作。很业余摄影师一样可以接到婚礼、会议、人像写真和宣传片的拍摄工作,就是源于这种互通性。此外,每个摄影题材的构图和拍摄特点也都有其研究价值,例如人像的摆姿、拍摄汽车的最佳角度、商业摄影中手表的指针调整、风光摄影中对的光位和天气预判以及动物摄影中对动物习性的了解等。

学习构图是修习审美和练习创造美感的过程,了解和运用这门独特的视觉语言,不仅可以拥有强大的画面掌控力,更重要的是能探索视觉的全新世界,并享受用画面语言解读世界的美妙过程。郑毅2014年5月第1章初识摄影构图

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几乎同一时间开始拿起相机研习摄影的一群人中,有过美术或设计基础的人,总是能在众人中显得出类拔萃。这是因为,无论摄影还是其他画面艺术形式,都有着共通的图像语言。构图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画面语言的掌控力,以形式感、表现力强的照片为例,通过画面语言进行分析与解读,也就成为了解和掌握构图技法的最佳途径。

什么是“构图”

构图的目的

摄影构图精彩实例

■拍摄模式:P挡

■光圈:f/7.1

■快门速度:1/160s

■焦距:105mm

■ISO:2001.1 什么是“构图”构图的来历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英语Composition,为造型艺术的术语。它的含义是: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一个艺术性较高的协调完整画面。构图在我国国画画论中被称为布局,或叫做经营画面。可以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的,我们也可以简单地称它为取景。

■拍摄模式:P挡

■光圈:f/5.6

■快门速度:1/50s

■焦距:18mm

■ISO:400摄影中的构图

摄影构图是指一幅照片的画面布局和结构安排。尽管对摄影构图含义的具体认识不同,但结论是相同的,就是构图好的照片比构图差的照片更具有形象的吸引力,更耐看,也更能传达摄影师的表现意图。可以说,一幅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取景与构图的成功。摄影构图的特点是,不仅要对画面进行经营和布局,还要结合相机的设置和操作,运用构图这门视觉语言,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和内容。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4.5

■快门速度:1/80s

■焦距:18mm

■ISO:640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4.0

■快门速度:1/160s

■焦距:49mm

■ISO:1001.2 构图的目的

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

在一定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因此,研究摄影构图的实质,就在于帮助我们从周围丰富多彩的事实中选择出典型的生活素材,并赋予它以鲜明的造型形式,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摄影艺术作品。

简单地说,摄影构图的核心目的只有两个:

1.使画面更加美观,更好地展现被摄主体;

2.把瞬间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4.0

■快门速度:1/250s

■焦距:12mm

■ISO:1001.3 摄影构图精彩实例简洁的构图

也许很多读者都听说过“摄影是减法的艺术”这句话,那么,为什么说摄影是减法的艺术呢?

从字面上看是说,拍摄时应减去画面中与主题无关的元素,来突出主体才能使画面引人注目。然而,它与美术写生不一样,美术写生只要把不需要的不画上去就行了。而照相机的镜头是可以收罗所有客观内容的,从中减去不必要的元素就并非易事了,总不能将其统统搬开或轰走吧?除去变换视角、抓好时机等,还有几种常见的摄影技巧,比如压暗背景、虚化背景、留白或后期处理等都是实现减法的手段。

如下图中摄影师就是选择了留白的方法使画面达到简洁的效果。而右图中则是利用虚化背景而达到简洁效果的。

恰到好处的减法就是提炼,做到突出主题。简洁的画面可以给人更丰富的想象空间,画面简洁了,意义却极大地丰富了。

■拍摄模式:P挡

■光圈:f/4.0

■快门速度:1/4000s

■焦距:200mm

■ISO:200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5.6

■快门速度:1/60s

■焦距:64mm

■ISO:100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4.0

■快门速度:1/80s

■焦距:130mm

■ISO:200缺失式构图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8.0

■快门速度:1/400s

■焦距:121mm

■ISO:100

这种构图方式的特点就是指从画面中“裁出”相对完整的局部,为了突出主体,使其他部位残缺,用以衬托出主体形象的完整与完美。这是一种运用残缺与完整的对比统一达到构图和谐完美的一种法则。

现代摄影构图中,摄影师有意追求残缺的形象,不求画面中形象外形的完整,只求传达一种事件流程中主体活动的瞬间停留的感受。这种画面没有一个完整的形象,只是一个残缺的局部,但这个局部正是对主旨精神的传达。

如上图中,摄影师选择拍摄猫咪的头部特写而舍弃其他部分,突出表现猫咪的神态,从而传达一种安静、专注、祥和的感觉。

左图中,摄影师放弃了布达拉宫的全景,而选择其一角进行拍摄,配合后方起伏的山峦,表达了布达拉宫宏伟之外的另一种氛围。

著名的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就是因其“断臂”而更加美丽。只有懂得大胆舍弃的摄影师才能在有所放弃中获得独特的美丽瞬间。光影的塑造

摄影与绘画、雕塑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光影的表现了,摄影是用光影作画的艺术,每一种光线都有独特的魅力,可以说,任何一种光线都适合摄影,就看是否能正确运用。光影永远都是摄影艺术表现的主题。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8

■快门速度:1/2s

■焦距:45mm

■ISO:100色彩与构图:融入及控制色彩

摄影的表现力包括很多方面,而色彩是重中之重。人类对于色彩的爱好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色彩是视觉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它一直是美术家与设计师们探索的课题,在摄影方面,也需要对色彩进行深入的研究。

那些鲜艳的色彩点立刻可以成为照片的趣味中心,有力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色彩最大限度地作用于构图。同时要注意主体中色调和背景色的关系,主体的颜色比背景色更明亮,就更具效果。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8.0

■快门速度:1/200s

■焦距:15mm

■ISO:100安排画框衬托景物

良好构图的一个诀窍就是寻找适合拍摄主体的框架,如一棵树或一扇拱门。选择框架式前景能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框架内的景物,突出主体。将主体影像包围起来形成一种框架,可营造一种神秘气氛,就好像一个人从藏匿处偷偷窥视某个地方。框架式构图有助于将主体影像与风景融为一体,赋予照片更大的视觉冲击。留心诠释主体影像的不同方式,多花时间观察拍摄主体,绕拍摄主体多走走,当你从不同视角审视拍摄主体时,你会发现可供拍摄的角度很多。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4.0

■快门速度:1/2500s

■焦距:12mm

■ISO:100

要牢记保持前景与拍摄主体之间的平衡,勿使照片中的框架过于突兀。使用广角镜头时,如果主体影像显得太小,可以后退再取景,用中变焦镜头轻微地压缩视角,使画框后的主体影像自然增大。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3.2

■快门速度:1/6s

■焦距:12mm

■ISO:640不平凡地表达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并不一定要有复杂的内容,绚丽的色彩,但一定要有深刻的含义或者可以给人留下思考空间,给观看者以启发。一张内容简单的作品,若我们运用艺术的光影、形象去表现它,使它超出单纯的视觉所看到的画面,就一定是丰富而令人怀念的作品。

如上图所示 ,这种构图非常独特,摄影师位于北京鸟巢和水立方建筑附近,在拍摄前找角度的时候花费了一番心思。不仅权衡柱子的角度,还关注了灯光带来的染色效果,以及背景与前景的光照比例,通过利用多种表现手法和独特的拍摄视角创作出这张表现力强的照片。均衡的构图

均衡构图可以分成两种:对称式平衡和非对称式平衡。对称式平衡一般称之为对称式构图,可以理解为左右或上下基本对称的构图。非对称式平衡称之为均衡式构图,虽然左右或上下并不对称,但在视觉上仍然感觉平衡的构图。照片中的内容就像天枰的两端,内容可以大不相同,但是重量可以保持平衡。在照片中,景物的重量可以理解为视觉的比重,或者理解为各种景物给人带来视觉刺激的强弱,以及所形成的心理感受的强烈与否。 对于非对称的视觉均衡,通常有以下规律:

1.处于照片中心位置或者视觉中心位置的景物重,处于照片边缘的景物轻;

2.暖色调的画面重,冷色调的画面轻;

3.色彩艳丽的画面内容重,色彩暗淡的画面内容轻;

4.高调照片中的黑色重,低调照片中的白色重;

5.形态清晰的画面内容重,形态模糊的画面内容轻;

6.运动的景物重,静止的景物轻;

7.有生命的景物重,无生命的景物轻;

8.人文景观重,自然景观轻,例如山中的寺庙与树林;

9.近处的景物重,距离镜头较远的景物轻;

10.规律排列中反规律的景物重,雷同的物体轻。

■拍摄模式:手动

■光圈:f/2.8

■快门速度:1/5000s

■焦距:27mm

■ISO:200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4.0

■快门速度:1/320s

■焦距:90mm

■ISO:200突出景物质感

摄影师根据对客观质感的观察、判断,创造出个人对被摄体的理解与体验。这种质感的创造是独特的和非具象的。

质感是由光影造成的,质感能帮助我们确定空间,质感强烈显得距离较近,当质感显得模糊和没有强烈对比时,它们使对象显得很远,利用质感可以制造有控制的变化或强烈对比。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3.5

■快门速度:1/100s

■焦距:28mm

■ISO:400抓住决定性的瞬间

我们在拍照的讨论中,常常可以听到“决定性瞬间”,那么,到底怎么样算是决定性的瞬间呢?这个理论是由法国摄影大师卡尔·布列松提出并创立的,他对这个理论的阐述的核心是:“在一秒钟的很小一部分中,以一种精确的形式呈现出某一事件的重要性,使它成为这一事件的最恰当的描述。”在这段论述里,有两个关键要点:一个是精确的形式,即一个精确严谨的构图框架;另一个是在这个瞬间,所有的元素都处于最完美的位置。

如上图所示,如果拍摄者晚1秒钟按下快门,烟花则脱离了陪体而显得孤立,而早1秒钟按下快门,烟花又没有达到壮丽的美感。

这是摄影艺术里的一道没有人可以绕行的门槛,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清楚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一理论,是开展摄影实践的一个必要基础。发现和表现线条

线条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视线往往会随着线条移动,无论它们是由道路、排成行的笔直树干和电线杆等构成的明线条,还是隐含在形体、色调和颜色的轮廓中的间接线条,都是如此。因此,摄影家们可以充分利用线条,通过精心安排画面构图,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被摄物,把画面中不同的景物联系在一起,或由它们来表现纵深和动感。通常,垂直、对角和水平的构图,能造成完全不同的基调,曲线则能使影像产生一种节奏感。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2.8

■快门速度:1/800s

■焦距:150mm

■ISO:640第2章构图中的视觉特性

无论照片的拍摄还是观看与解读,都是一个视觉交流的过程。因此,摄影师只有充分了解观察方法,以及读者对照片的观看习惯,才能超越相机简单记录的功能,而拍摄出给观赏者印象至深、并能进行感情交流的摄影作品。本章中,我们将介绍引起的人们视觉刺激以及心理变化的画面构成特点,并结合照片实例进行深入剖析。

视觉的流程

视觉的引导方法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8.0

■快门速度:1/640s

■焦距:24mm

■ISO:1002.1 视觉的流程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3.5

■快门速度:1/500s

■焦距:200mm

■ISO:100视觉流程的定义

所谓“视觉流程”,是指画面构图对于用户的视觉引导,第一眼看哪儿,第二眼看哪儿,哪里多看一会,哪里少看一会,这些都可以通过视觉流程的规划来实现。不少人认为摄影构图只是关系到照片的美观问题,其实,它更关系到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清晰的视觉流程,不但可以提高照片的可观赏度,更可以增强摄影师通过照片所传达的情感。例如这张球场开赛前的照片,人们通常会先关注参赛选手而后关注玩具车。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7.1

■快门速度:1/800s

■焦距:28mm

■ISO:100视觉的引导

简单的视觉流程有“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心理学认为上方和左方易重视,人们欣赏画面的时候通常是首先通观全画,然后将视线停留在某一感兴趣的点上。

我们在构图的时候要注意视觉中心的规律,照片的中间部位、较大的物体(较近的物体)、对比较强的地方和色彩鲜艳的地方容易成为视觉中心。

利用这些规律,从选取最佳视域、捕捉注意力开始,到视觉流向的引导,流程秩序的规划,再到最后印象的留存为止,都是构成要素的空间定位,我们称之为画面的视觉引导。

如左边这张拍摄于川藏线上的秋色照片,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天空部分,因为画面中天空部分的颜色是最亮的,之后,视线开始向下移动到大片金黄色的草地,接着移动到画面底部,又顺着小路向上移动到画面的中心,最终停留在中间的山峰上。在欣赏完主要画面后,视点又会分散在色彩较为饱和与亮度较高的树丛上,最后看到的是照片中阴影部分内容。2.2 视觉的引导方法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6.3

■快门速度:1/60s

■焦距:24mm

■ISO:100安排点和线引导视线

视觉的引导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就是利用画面中的“点”或“线”了。当然,这并不是指真的点或者线,而是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形成的线或由点组成的线。例如,下图中草地上的栈道将人们的视线从画面底部引导到远方的观景台上。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7.1

■快门速度:1/10s

■焦距:12mm

■ISO:100利用对比引导视线

通过对比来引导视线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常见的大小对比、明暗对比、疏密对比、色彩对比等。下面上图利用了转经筒的近大远小对比,从而行成画面的纵深感和汇聚线条。下图利用了夜晚中的明暗对比,形成视觉引导。

■拍摄模式:P挡

■光圈:f/5

■快门速度:1/10s

■焦距:18mm

■ISO:800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5.6

■快门速度:1/100s

■焦距:5.6mm

■ISO:100利用透视引导视线

透视关系也是引导视线的常用手法,特别是当被摄主体的旁边有很明显的透视关系时,比如栏杆、扶手、墙体等,都可以加以利用。这样视线会随着透视关系把视觉中心集中在被摄主体上。

如左图所示,作者贴近木墙,拍出木墙的透视效果,使人的视线不知不觉地随着木墙的透视关系移动到人物身上。由于透视效果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空间,也加强了照片的纵深感。如果没有木墙的透视效果,那整张照片就失去了纵深感,也就显得平常乏味了。

■拍摄模式:快门优先

■光圈:f/4.5

■快门速度:1/160s

■焦距:125mm

■ISO:100分离主体引导视线

这种通过把被摄主体与背景分离来达到引导视线的方法,让视觉中心瞬间集中在被摄主体身上。

如左图所示,摄影师使用了慢速快门配合追随拍摄的表现手法。这种运动模糊的背景和相对比较清晰的人物,会让视线一下子集中到人物的身上,然后顺着跑道的线条向右移动,最后又回到人物身上。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可以通过虚化背景、纯色背景、压暗背景等方法来实现。第3章构图的基本法则

构图的目的是,在照片这个二维平面中展现出现实世界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在摄影构图的过程中,通过前人对现实中元素的拆分与归类、总结,形成了一些多题材间共通的基本创作法则。利用这些法则进行摄影创作,可以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和赏心悦目。

摄影构图的主体

摄影构图的主体

摄影构图的环境

摄影构图的留白

拍摄的角度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11

■快门速度:1/250s

■焦距:67mm

■ISO:1003.1 摄影构图的主体

一幅照片中,主体的形状往往是最容易辨认的。主体体现了照片的主题思想;处于画面结构中心(注意是结构,不是构图),它能抓住观者的眼球。

主体应该从画面中脱颖而出,而其他部分相对于主体来说,叫做“背景”或“前景”。

主体和背景的关系是“对比”和“层次”的关系。首先,主体的大小要占画面的一定比例。主体与背景对比越强烈,层次差别越清晰,主体就越突出。我们前期拍照的取景和后期对照片的处理,追求的就是用技术手段弱化背景,强化主体,使两者分离。逆光剪影和证件大头照就是最典型和极端的例子:一个是非常易于识别的外形,一个是干净、单一的背景。

当背景的内容复杂、主体的形状也复杂的时候,背景就会干扰观众对主体的识别。

当然,并非所有的照片都具备显著的主体或者明确的“主体背景差别”。全景风光照中,明确清晰的前景、中景或者远景展现了空间的层次和透视关系,大多以线条和色调等元素构图。这些元素之间的“分离关系”被弱化,没有明确地“强调主角”。

■拍摄模式:光圈优先

■光圈:f/4.5

■快门速度:1/500s

■焦距:200mm

■ISO:400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