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民主、国家、阶级和专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05:38:53

点击下载

作者:王伟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谈谈民主、国家、阶级和专政

谈谈民主、国家、阶级和专政试读:

前言

为了驳斥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奇谈怪论和荒谬论点,为了澄清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许多糊涂认识和糊涂观念,还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国家、阶级、阶级斗争和专政学说的本来面貌,促使人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些重大问题的正确观点,回答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从2012年至今陆续撰写了“关于民主”“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关于国家与专政”共三篇研究札记,相继发表在内部刊物上。许多同志看后建议我把这些短文集结成册,供更多的读者阅读。故此,我将这些文章整理编辑为《谈谈民主、国家、阶级和专政》这本小册子,以飨读者。在此也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一 关于民主1.民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民主,无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领域,还是在国际社会政治生活领域,都是一个极其重大而又敏感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一般来说,民主可以有三种不同内涵的指意:一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民主,就是通常所说的民主政治。民主就是政治,这个指意上的民主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譬如,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实行作为国体的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强有力的专政;实行作为政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都是基本的民主政治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主是指国家政治制度。二是作为具体组织形式、机构、机制、操作层面的民主,就是通常所说的民主政治的具体组织形式、运行体制、机构、机制,具体运作程序、原则、规则。它是为一定的国家制度、一定的政治、一定的阶级服务的,为什么服务,就从属什么,就具有什么性质。一般说来,它本身没有特定的政治性、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如是议会,还是人民代表大会,是总统,还是国家主席,并不能说明国家制度的性质。再如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民主的通常规则,本身不具有明确的政治性、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三是作为民主价值观、民主思想、民主作风的民主。如对民主的价值追求、价值判断等价值观,关于民主的理论、观点、认识等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多听不同意见的民主作风。这些作为观念形态的民主,是有意识形态性、阶级性的,譬如同样的民主理论,可以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观,也可以是工人阶级的民主观。

三种指意不同的民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比如社会主义民主,必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然要求领导干部具有“公仆意识”“取消一切特权”等优良的民主作风和民主思想。三者也是相互区别的,第一种、第三种含义民主的政治属性不能混淆,而第二种含义的民主则可借鉴,如民主政治的一些具体组织形式、机构、体制、机制、操作原则、程序和规则,既可以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所采用,也可以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所采用。

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即民主政治,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从来就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超历史的、永恒的、普世的民主政治,即国家民主制度。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原始社会是无阶级社会,在原始社会晚期,人们创造了比较成熟的原始社会的民主议事制度,以及相应的组织形式、机制。可以说,这是原始社会公有制所决定的原始公社内部的民主政治,是原始公社内部最广泛的民主制度,当然这种民主政治也有一套民主议事程序和规则。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制度带有极其鲜明的阶级性,奴隶社会的国家政治制度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制统治,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剥削权,奴隶社会不可能有什么民主政治。但是在奴隶制的希腊城邦社会,也产生了一种城邦民主政治,无疑这种民主也只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少数人对多数人专政的民主。封建社会是专制制度,是与民主政治根本对立的封建政治制度。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建立了与民主政治根本不同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治制度。旧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实行的仍然是黑暗的专制独裁制度。

资产阶级是在专制的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新生阶级,代表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要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受封建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必然首先要冲破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政治,建立与私有制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从根本制度上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这就产生了以民主制度来代替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该说,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资产阶级创造了适应人类历史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可以说,资产阶级民主在资本主义上升期是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的。

然而,资本主义民主同时具有两重性、两面性:一方面,相对于封建主义来说,有其进步性和革命性,但其进步性和革命性是暂时的、历史的、有局限性的;另一方面,相对于工人阶级来说,又有其欺骗性、反动性的一面。资产阶级民主从一开始就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以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为前提的民主,是以保护资产阶级私有制经济利益为条件的民主,因而资产阶级民主在资本主义上升期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的同时,就具有局限性、有限性、反动性、虚伪性和欺骗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来说,它实行的并不是真正的民主,以表面的全民性作为伪装,掩盖其对多数人实行统治、压迫的阶级实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民主逐渐丧失其进步性和革命性。

当今时代是作为新生事物的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博弈的伟大时代,显现出两种历史趋势、前途和命运的反复较量。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同时,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反动性也愈益显现。资本主义以社会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的同时,资产阶级就造就了它的对立面——工人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开始孕育否定、替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因素。自社会主义作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力量,以社会制度的形式诞生以来,它就一直遭到资本主义运用经济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乃至军事力量的围攻和剿灭。

资产阶级在其革命时期,民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是它战胜封建势力的思想政治武器,它所追求的民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政治武器的确比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武器强,这些思想政治武器一度成为向封建专制主义开展斗争的舆论工具。但随着资产阶级上升期的结束,资产阶级在运用民主巩固其经济基础,运用民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武器为其存在保驾护航的同时,也运用民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武器向社会主义国家发起意识形态的进攻,企图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广泛的人民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民主制度,当然,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社会主义民主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作为新型民主,它还有很多缺憾和不足。在当今时代对民主的选择上,必然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民主政治的生死博弈。2.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表现为一个过程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刮起了欧债危机狂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由此造就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持久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乃至“占领伦敦”运动,发生了此起彼伏的罢工、示威、游行活动。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继而转化为意识形态危机,激起了意识形态的争执。生活在西方的许多人,上至一些政治家和理论家,下至不少平民百姓,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反思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质疑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说:“今天的问题是,在失控和可能仅为少数人自私地谋取好处的金融体系下,在缺乏任何有效框架来给予我们更大、更雄心勃勃的目标的情况下,民主是否还能繁荣,这还真是一个问题。”对现行西方民主提出严重质疑,“西方民主还真是一个问题”,不啻是对鼓吹西方民主具有“普世价值”的说法以一记重棒。

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表现为一个一个具体的、特殊的过程,没有抽象的、超历史、超时空、超国情、永恒、静止、普世的民主。所谓民主是具体的,就是说民主是一个一个特殊的、具体的客观社会存在,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美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英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等,没有离开具体民主而单独存在的抽象的、普世的民主。所谓历史的,就是说民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实践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民主表现为一个历史过程,没有永恒的、固定的、不变的、绝对的民主。民主,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政治,作为观念形态的民主思想,作为从属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程序和规则,都是一定历史时代、一定特殊国情、一定具体条件的产物,它是历史地形成的,有一个生成、完善的过程,是与某一具体国家、具体政党、具体阶级、具体人群相伴随的。

每一种具体的民主政治、民主思想、民主形式、程序和规则,都具有其内在的、与其他民主相比较而共同具有的属性,民主是有其共性、一般和普遍性的,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离开具体民主而单独存在的抽象的、超历史的、超时空的、“普世”的民主,这就是民主的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普遍的辩证关系问题,我们可以统称之为民主特殊与民主一般。民主特殊就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个别的、具体的、历史的民主,如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西方资产阶级的政党民主等;民主一般就是指寓于民主特殊之中的民主的共同属性。民主一般只是存在于民主特殊之中,是一个一个具体的民主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共同的属性,是具体民主的一般表现。从哲学认识论上来讲,民主特殊与民主一般就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个别”与“普遍”的关系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名”与“实”的关系问题的争论,实质就是关于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的争论问题。“名”为一般,“实”为特殊,譬如,桌子是此类物品的统称,为“名”,而人们所看到、接触到的都是一个一个具体的桌子,如长桌、圆桌、木桌、石桌、大桌、小桌等,此则为“实”,即桌子实物。“名”是“实”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名”存在于“实”之中,“名”离不开“实”,而“实”则有“名”。“个别”“特殊”“具体”是个别的、特殊的、具体的客观地存在的事物。“共性”“一般”“普遍”是指存在于个别、特殊、具体事物中的共同的一般属性和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共性”“一般”“普遍”存在于一个一个“个别”“特殊”“具体”事物之中,没有离开“个别”“特殊”“具体”事物而单独存在的“共性”“一般”与“普遍”,而每个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本身在与其他事物的比较中都有其共同的属性和普遍起作用的规律,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普遍是辩证统一于个别的、特殊的、具体的事物之中的。离开个别、特殊、具体的东西而单独存在的一般、普遍、共性是根本没有的。所谓民主政治、民主思想、民主规则,都是存在于具体的国家、具体的阶级、具体的政党、具体的人群乃至具体个人之中的,离开具体的国家、具体的阶级、具体的政党、具体的人群、具体的个人的所谓民主一般是不单独存在的。这就好比离开活生生的具体的个人的所谓灵魂是根本不存在的一样。

当然,不能因为民主的具体性、特殊性、个别性和历史性而否认不同民主的共性、一般性和普遍性。我们只是反对把民主一般说成是脱离民主特殊的所谓超历史的、超阶级的、普世的民主,并不反对说每个具体的民主都具有共性、一般性和普遍性。

列宁认为,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片段绝对化,就会走向唯心主义。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普遍的关系反映了人的认识过程、认识规律,是人的认识的一个节点。一般来说,人的认识是从认识个别、具体、特殊的事物开始的,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反复过程,才抽象出对一个一个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事物的共性、一般性和普遍性的认识。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具体、特殊认识起,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东西认识多了,才进一步从中比较而抽象出具体事物中所蕴含的共性、一般与普遍,从而提升为共性的、一般的、普遍的概念。比如说桃子,人们是从具体的蟠桃、毛桃、水蜜桃等各种不同品种的具体桃子中,从大桃、中桃、小桃等多种形式不等的具体桃子中认识到桃子的共性,然后把具有这些共性的东西统称为桃子,这就是桃子概念的形成。当然,从生物科学来说,具体桃子是具有共同的基因条件的。谁吃过桃?人们吃过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形态万别的个别实体的桃子,而没有吃过桃子概念,即桃子一般。抽象的桃子一般并不等于具体桃子本身。如果一个人只让他吃桃子的共性,他是吃不到桃子的。从认识论上来说,无限夸大人对具体桃子的共性抽象认识这个认识片段,实际上就走到唯心主义结论上去了。谁见过“人”呢?谁也没见过不男不女、不中不外、不大不小的抽象的人,人们见的都是具体的个人,如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人”只是从具体个人中抽象出的共性的人的概念,寓于活生生的一个一个具体人之中。中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的著名的“白马非马”的命题,“白马”是个别、特殊、具体的马,“马”是概括了所有具体马的共同特点的一般的马,一般只存在于个别之中,一般的马只存在于一匹一匹具体的马之中,把一般与个别绝对分离,将一般的马与具体的马绝对分开,无限夸大一般的马,就会得出错误的判断。

民主也是如此。什么叫民主?是人们对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国度、各个不同阶级、各个不同政党所具有的具体民主制度,及其相应的民主思想、民主规则加以抽象出来的共性的东西,可以说是民主一般,从而形成民主概念。民主共性、民主一般、民主普遍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它只存在于具体、个别、特殊民主之中。就拿民主政治来说,如果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时空环境、发展过程,而把某一历史阶段的民主制度作为适用于一切历史阶段的民主,把某一国家的民主制度作为适用一切国家的民主,是不现实的。普遍适用于一切历史时代、一切国度、一切阶级、一切政党、一切群众的民主制度是不存在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离开了具体土壤、具体的环境、具体的条件、具体的过程,橘就不是橘,而为枳了。美式民主是根据美国国情、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和美国资产阶级要求,以及美国人民可接受程度,自美国民族解放和独立战争以来所逐步形成的以两党议会制为特点的民主,不要说它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不同,就与同样是资本主义的英式民主也不同,英式民主是君主立宪式民主政治,是英国资产阶级不彻底革命的妥协的历史产物。英式民主政治与美式民主政治同样是资产阶级民主,但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它们也是不尽相同的。当然,无论是美式民主还是英式民主,它们都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共性。所以,把某一特定条件下的民主说成是完全绝对的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的东西,适用于一切,是不现实的。任何特定条件下的民主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同时也有其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和需要在新的历史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必要性。

如果把具体民主抽象成一般民主原则套用一切、剪裁一切,不过是玩弄抽象的民主概念,把自家民主强加于别国、别人的干涉逻辑而已。一些西方政治家、理论家把美式“民主”、西式“民主”说成具有“普世价值”的民主,拿着民主大棒,在全世界到处找人打。在美国政客看来,美式民主是世界上最好的民主,具有普世价值,是全世界的样板。这些美国政客在全世界到处推销,企图把它硬套给一些他们认为不满意的国家,当做打人的狼牙棒到处敲打与他们不同的国家。看谁不顺眼,就采取双重标准,凡是他们不满意的国家,他们就给人家扣上“专制”“独裁”“邪恶”的帽子,必欲除之而后快。比如,对俄罗斯的大选,他们竭力捣乱破坏,对普京当选,他们怒火燃烧。而对自己任意干涉别国内政,蛮横地制裁、勒索他国,甚至武装入侵他国的暴力行为,则披上“普世民主”的外衣。

实际上,这次金融风暴已然让许多西方人觉醒过来了,开始反思西方民主的虚伪性。有人就形象地把西方民主称为金钱民主,认为“金钱是民主的母乳”,一语道破了西方民主的实质。据埃菲社2012年1月27日报道,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的一些知名学者一致认为:“欧洲民主已经被贪婪的金融市场绑架,而且这个没有底线的市场现在已经威胁到了人权和政治权。”葡萄牙社会学家阿·德·桑托斯说:“欧洲的民主和宪法都不合格,现在主宰它们的是高盛公司。”他说,目前的危机让人“有理由认为资本主义是反民主的”。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若里翁2011年12月对法国《论坛报》记者说:“选举改变不了什么。……在这个逐渐衰落的制度面前,政客们已经没有任何回旋余地。无论身在哪个阵营,他们唯一能做的是假装还控制着局面。解决问题的希望只可能来自那些明白问题本质的人。”在这里,思考的人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西方民主有什么弊端?西方民主是不是像有人所鼓吹的那样是普世的、完美的、永恒的民主?只让少数人发大财而带不来大多数人的幸福,这种民主是人们所需要的吗?可见,具体到被称为具有“普世价值”的西式民主,也是一个势必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产物。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民主是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资产阶级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不同于封建专制的,优于历史上其他阶级政体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该民主的特点:一是结束了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封建专制统治,带有鲜明的反对封建专制的特性;二是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相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以往阶级社会形态来说,赋予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以较多的自由、平等、人权,如承认每一位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这只是在资产阶级所容许的范围和限度内;四是形成了与其民主政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民主理论,以及一整套比人类历史上以往任何民主政治都要成熟的民主形式、程序、规则,为今后更先进、更合理、更高级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理论、形式、程序、规则提供了前提和资以借鉴的经验……这些都是资本主义民主的长处。然而,任何历史阶段的民主、任何剥削阶级的民主,都有其历史的和剥削阶级的局限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任何时代的剥削阶级都是少数人的阶级,该剥削阶级所创造的民主必然首先服从于并服务于该少数阶级的利益,是少数阶级的民主,这是毋庸置疑的铁的事实。作为人类历史上较其前历史阶段的民主成熟的资本主义民主也逃脱不了这条铁的定律。正确地说,资本主义民主仍然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少数剥削阶级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民主,这就是资产阶级民主的阶级本质。当然,在满足、维护资产阶级少数人利益的同时,为了保证该阶级少数人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资产阶级民主也会兼顾其他阶级、阶层的利益需求,相比它之前的剥削阶级来说,会给予其他阶级、阶层以较多宽限和较为广泛的民主。资产阶级在实施民主的同时,从来没有忘记并丢弃专政,民主与专政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民主就有专政,强化民主的同时也要强化专政,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护资本主义的民主,就要建立和保持强大的专政工具,资本主义民主是在强力专政基础上实现的民主。

资本主义民主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为了能够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阶级阶层,它更需要借助民主的大旗,把他们所主张的民主说成是全民民主、普世民主,给其他阶级许诺更多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在资产阶级国家建立的早期也是如此。资产阶级民主具有革命性的同时,亦带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资产阶级民主自我标榜为全民民主,但其实质和最终目的是少数剥削阶级的民主,披着民主外衣,打出普世的标牌,在形式上做更多的民主文章,有很强的两面性。当然,资本主义民主也不完全都是骗人的,的确较以往的剥削阶级来说,会给予其他阶级较多的民主要求,满足较多的民主诉求。然而,资本主义民主的进步性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没落而越来越少,欺骗性越来越大,形式上的民主越来越多,会增加越来越多的反动性。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三个重要区别:一是历史上真正多数人的民主,是被压迫、被剥削、被统治阶级多数人的民主;二是说明自己在实行民主的同时,亦实行专政,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称之为无产阶级专政,即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三是公开宣称自己的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人民民主,不排除对极少数人的专政,而不像资产阶级那样把自己的民主伪称为全民的、普世的民主。

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辛亥革命,采用资产阶级上升期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理论武器,试图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从而推动中国走向独立、解放、富强的强国之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进步的,其资产阶级民主理论武器唤起了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前赴后继。然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以及世界已经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列强已将世界殖民地分割完毕的世界格局现状,不允许中国独立自主地走资本主义民主强国之路。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像革命时期的西方资产阶级那样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结果是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围攻下半途而废。蒋介石集团自称是孙中山的继承者,但他所推行的独裁统治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愈加国之不国、民不聊生,把旧中国进一步引向内战与黑暗,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并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民主主义革命理想和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民主纲领,展开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首先,它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而不是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其次,它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资产阶级及一切爱国人士在内的最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之后,要不间断地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文化,而新民主主义政治就是新民主主义民主。新民主主义民主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民主。新民主主义民主还要过渡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主张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民主思想。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民主主张既继承了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思想,又超越和发展了孙中山旧民主主义思想。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既是对新民主主义民主的继承,又是新民主主义民主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而提出并设计的,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它有机地包括两个方面:对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对少数人民的敌人实行最有效的专政。新民主主义民主的实质就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的制度、体制、程序和规则,构成了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创新观点。新民主主义民主与我们党进一步实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不可分割的。新民主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准备,社会主义民主是新民主主义民主的继续和进步。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主张一是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必须有助于巩固生产资料公有制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治制度;三是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实现广泛民主与集中领导的统一;四是必须建立和实行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体制、民主法治、民主形式、规则和程序;五是以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党成功地建立了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提供了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民主应当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广泛、更先进的民主,但由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并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党也经过了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我国目前实行的民主政治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封建主义流毒深广的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度也走过一段弯路,如“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路线,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确立相一致,党领导人民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批判地继承人类社会一切优秀的民主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民主所创造的积极成果,抛弃资产阶级民主的糟粕,继承新民主主义民主的优秀传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社会主义各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是未来向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直至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民主;是适合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情的民主,是与该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民主;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包括一切爱国的阶级、阶层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是以中国特殊历史形成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基本特征的民主;是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民主。由于现阶段的中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转变来的,发扬人民民主、肃清封建主义影响格外重要;又由于中国正处于成熟的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影响下,一方面防止西方民主的侵入,另一方面也有向西方民主学习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建立、逐步完善、逐步成熟的历史过程。

列宁说:“无产阶级民主比任何资产阶级民主要民主百万倍。”一定要设定实现最广泛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与形式是一致的。为了保证最广泛人民民主目标的实现,就要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民主制度、民主体制、民主形式与民主程序、规则和机制。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描述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已经创造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但距离应实现的目标还很远,需要共同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既不能一切照抄照搬西方民主政治的做法,又不能脱离现阶段国情而超越时代,不能认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而放弃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努力,不能因为今天我们的民主的尚待完善而自我否定、自我矮化,更不能把资产阶级民主说成是千年文明而主张全盘接受,实行民主西方化。当然,也不能放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推进、不断完善,须知资本主义的民主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构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才刚刚开始,刚刚开始的新生事物尽管不完美,但它的未来永远是光明的、美好的。二 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1.马克思主义仅仅是科学地说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是一个已经被弄得面目皆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至今日,似乎谁提阶级和阶级斗争,就大逆不道,至少是不合时宜,不是被冠以老“左”的帽子,也是被斥为“过时”。如有人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讲阶级、阶级斗争”,“历史发展到今天,阶级、阶级斗争早已不复存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已经过时,不灵了”。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然而最早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既不是马克思,也不是恩格斯。马克思主义不在于承认不承认阶级与阶级斗争,而在于在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上提出了超越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一个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问题。(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资产阶级思想家最早承认并研究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客观事实。

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经过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阶级、阶级差别、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事实被纷杂的社会矛盾、森严的等级制度等表面的社会现象所掩盖,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欺骗宣传,不易被人们所认识。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随着大工业产生发展,阶级关系变得越发简单明了,各个阶级同经济活动的联系更直接、更明显了,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这就为人们正确认识阶级与阶级斗争提供了客观条件。

然而,确认阶级和阶级斗争事实,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在马克思之前,资产阶级思想家已经发现资本主义社会中有阶级的存在,发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斗争。马克思自己就曾说过:“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的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第一次从经济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分野,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三大基本阶级: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他们分别以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为其经济收入。同样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揭示并说明了阶级以及阶级之间的经济对立。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佐、梯叶里、米涅等,已经叙述了中世纪以来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指出这是理解中世纪以来法国历史的钥匙,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动力。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意识到了阶级与阶级斗争,恩格斯认为圣西门“认识到法国革命是贵族、资产阶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这在1802年是极为天才的发现”。但是由于他们都是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并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不可能揭示阶级产生与消灭的根源与途径。(2)在资产阶级思想家已有的思想成果基础上,马克思在给约瑟夫·魏德迈的信中谈到,关于阶级存在和阶级斗争,“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以下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指出了阶级的产生和消亡的历史条件。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产生和消亡是一个历史过程。阶级的产生只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了剩余产品,有了私有制,才出现的。阶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也会走向消亡。当生产力发展到社会创造的产品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产品实行按需分配时,阶级也就消亡了。可见,阶级的产生和消亡是和生产力发展状态完全连在一起的,阶级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不是永恒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指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趋势。阶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产生了国家、监狱、法庭等暴力统治的工具。阶级斗争有经济、思想、政治的三种斗争形式。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暴力革命,用武装夺取政权。阶级斗争的进程经过历史上的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发展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最后必然要走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这条道路上,这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