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金石论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09:27:58

点击下载

作者:李亚平,李俊卿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燕赵金石论集

燕赵金石论集试读:

燕赵金石论集·序

《燕赵金石论集》经过河北省金石学会和编者的不懈努力,终于告成,即将付梓,可喜可贺!

河北省是文物大省,也是金石遗迹众多的省份之一。其中铜器铭文、历代墓志及其他石刻,乃是大宗。另外如砖文、瓦当文、陶文等也为数众多。以时代来看,从春秋战国直至明清,各个时期都有相当数量的实物。这些金石上的文字,都记述着当时的鲜活历史,这有待于我们去深入考释研究,以推动整个中国史、中华民族文明史的研究进程。

历史研究,需要不断发现新的史料来推动。自王国维先生提出历史研究的二重证据法以来,地下文物,特别是有文字记载的实物,受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重视。随着出土文献不断出现,一些历史悬疑和众说纷纭的问题得到证实或澄清。比如《孙膑兵法》,历史上只有著录“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语),但世无传本,所以引起人们的疑惑:孙膑是否写过《孙膑兵法》一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了大批秦简,其中就有完整的《孙膑兵法》,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其他如近年来发现的大量竹简(如清华简),为解决历史疑案提供了证据,特别是对儒家重要经典——《尚书》的校订及增补逸篇,都有重要的考据价值。

记得二十年前,我为一位研究上古史及古文字的朋友书写过几句顺口溜:“甲金证史,幸哉斯文。四堂云逝,自有后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中青年学者加入到金石研究的队伍中来。读了《燕赵金石论集》中的论文及作者小传,我发现收入文集的作者,除去老一辈的著名学者如李学勤、杨鲁安等先生外,大部分作者都是年富力强、学问功底扎实的中青年学者。他们的论文大都论证严密,观点能服人,十分令人欣喜。我希望我们的作者继续努力,深入发掘,多出新的成果,为燕赵的金石学研究进一步繁荣做出更大贡献,进而促使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乃至全国的历史文化研究更上层楼。

希望河北省金石学会将“大旗光电杯”燕赵金石学术活动坚持下去,每隔几年便出一辑《燕赵金石论集》,形成规模,以期在全国金石学界产生更大的影响。

上编

◎《中山刻石》拓片(局部)

《中山刻石》释文

◇李学勤

1978年,我受河北省文物管理处之托,为平山南七汲村发现的一块大河光石上的刻铭作了释文,后经《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发掘简报》引用。现在看来,释文有须改进之处,特重加考释,请大家指教。

刻铭共两行,十九字,隶定如下:罟尤臣公乘守丘

丌臼曼敢谒後尗贤者

第一行首字右上疑为“”,下增“女”,金文常见,此字当即“监”字。“罟”意为网,特指渔网。“监罟”应为监管捕鱼的小官。“尤”意思是罪过,“尤臣”就是罪臣。“公乘”是复姓,战国时魏人有公乘不仁。“”,即“得”字。“公乘得”,人名,自称罪臣,当系被贬为监罟微职。“守丘”就是看守陵墓。这两字在行中与上面“”字稍远,但从文意看仍应连上读。公乘得任监罟,本来没有守陵的职责,估计只是趁工作地点之便,对故君尽其心意。“丌”,即“其”字。“臼”,读为“旧”。“”即“将”字。“曼”是人名。“其旧将曼”,是公乘得被贬前的部将。“谒”意思是告。“後”,即“后”字。“尗”读为“淑”,意为善。“後尗贤者”,后来的贤人。

通读这一刻铭,其意为:现任监罟的罪臣公乘得在此看守陵墓,他的旧将曼敬告后来善良贤德的人。

当然还可以有另一种揣测,公乘得已经死了,葬在陵墓附近,在地下为故君守望,这块石刻起的是类似后来墓碑的作用。石刻是几十年前发现的,且经移动,可惜这一点已无法验证了。◎《守丘刻石》拓本十年燕王造行议鍨浅识◇徐占勇

达观斋藏有一件十年燕王造行议鍨(戈),形体较大,中脊隆起,两边有血槽,直援微上扬,长胡,胡刃上有两个波状突刺,阑内有三个长方形穿;直内无刃,内上角方、下角有缺口,有一个长方形穿,内正反两面共铸有十七字铭文:正面铸铭九字为:“十年燕王造行议鍨。”背面铸铭八字为:“右御攻尹,其攻中。”援、内全长27.5厘米,阑长14.5厘米。

此戈造型独特,形体宽厚并带有血槽,品相一流,光亮如初,寒气逼人,再加上配有燕国独具特色的、非常奇特的凤头戈龠,更是威武壮观。凤头型戈龠,俗称戈柲冒,体形较大,戈柲冒高8.5厘米,宽8.5厘米,銎孔外径3厘米×3.5厘米,銎孔内径3厘米×2.3厘米;凤冠◎戈和戈龠制作成四个锋利的突刺,每个突刺高2厘米,凤眼突起,喙弯曲向下,下冠纹饰清晰,椭圆形(鸭蛋形)銎口,下端有1厘米宽、并且加厚了的边沿,靠近下端有一穿孔,整体纹饰清晰,不仅美丽壮观,而且还有较强的杀伤力,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于燕王鍨考古资料曾有记载,例如燕下都武阳台出土的“燕王喜造御司马鍨”和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燕王职作御司马鍨”。但是,到目前为止,带纪年的燕王鍨仅此一件,就是达观斋收藏的“十年燕王造行议鍨”。它的珍贵性就在于:为研究、判定燕王顺序提供了可靠的重要依据。李学勤先生在1959年第八期《文物》发表的《战国题铭概述》(上)写道:

燕王是兵器的名义上的督造者,共有下列五王:燕王职、燕王、燕王绥、燕王戎人、燕王喜。职是昭王,的兵器和昭王的极似,他最可能是惠王。戎人没有鍨,近于燕王喜,他可能是孝王,而绥可能是武成王。

考古资料记载:在燕下都五王之中,姬职即燕昭王,姬喜即燕王喜,戎人、、绥三王之中,究竟谁是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并无记载。三王之中,燕惠王在位七年。燕武成王在位十四年,燕孝王在位三年。这件燕王造行议鍨是十年所造,那毫无疑问燕王就是武成王。

除此之外,这件十年燕王造行议鍨铭文戈还对《燕下都》一书作者关于燕王戈三种称谓的论述提出了质疑。燕国戈称“鍨”“鉘”“锯”,究竟与官职高低有无关系?十年燕王造行议鍨对此提供了新的依据。《燕下都》一书中写道:

我们认为燕国自燕易王之后,燕国的戈称“鍨”“鉘”“锯”,是由于官职的高低和职掌的范围不同,大概是官职在“行议”以上的官员,使用的戈称“鍨”,官职在“行议”以下的,使用的戈称“鉘”,燕王的“侍卫徒御”使用的戈称“锯”。

对上述结论,这件“十年燕王造行议鍨”提供了否定的依据:“行议”这个官职不能作为区分戈称“鍨”、称“鉘”的理论依据。“行议”这一官职本身不能既归上又归下,燕下都出土的55号戈“燕王造行议自夆司马鉘”和达观斋收藏的“十年燕王造行议鍨”,均系“行议”这一官职,这又如何解释?因此我认为:燕国戈“锯、鍨、鉘”这三种称谓与官职高低并无关系。当然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还有待于随着不断地发掘进一步研究探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