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秘密世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睡眠和记忆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09:28:56

点击下载

作者:佩内洛普·A.刘易斯,阳曦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睡眠的秘密世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睡眠和记忆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

睡眠的秘密世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睡眠和记忆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试读:

1 为什么睡觉?

Why Sleep?

睡眠不足会导致喜怒无常、幻觉、偏执、记忆力变差、专注力及决策力受损。这些功能都是由大脑控制的,所以实验结果表明,睡眠或者睡眠不足,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大于对身体的影响。

阿米巴虫会睡觉吗?它们肯定会在某些时候蜷缩起来,进入不活跃的状态,但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取决于你如何定义睡眠——而睡眠的定义不止一个。

如果采用极简主义的标准,你可以认为睡眠是指生物体进入不活跃的状态:如果在此时受到戳刺或是惊扰,它的反应没有平时那么激烈,但如果有危险逼近,它能够从这种状态中醒来。这种不活跃的状态似乎是有目的的,因为在睡眠受到干扰后,动物总会试图弥补(我们称之为反弹式睡眠)。根据这一宽泛的定义,阿米巴虫的确会睡觉。它们停止移动,蜷缩起来,哪怕被戳也毫无反应。这一状态会持续几个小时,通常是在夜间;如果老是被戳,休息受到干扰,它们也会出现反弹反应。昆虫、鱼类和两栖动物也会睡觉。事实上,动物王国的所有成员都会时不时地打个盹。对于黄蜂和其他有触须的昆虫来说,睡眠状态尤其明显,因为触须会弯曲下垂,这表明它们对环境的警觉性降低了。

那么,睡眠只是动物在无所事事的时候进行的一种活动吗?事实正好相反:睡觉常常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大部分动物生活在充满掠食者的环境中,一旦失去对危险的警觉性,它们很容易遭到攻击。要是没能发现鬼鬼祟祟靠近的掠食者,动物很容易沦为别人的盘中餐。我们这里说的不光是老鼠、长尾小鹦鹉或是蝌蚪之类脆弱的小动物,大型动物同样面临危险。比如说,躺着打盹的长颈鹿需要大约15秒钟才能站起来,要是这时候附近正好有只饥饿的狮子,那它就太不走运了(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长颈鹿大部分时间都站着打盹或是靠在树上小憩;不过每天晚上,它们还是需要躺下来一小会儿,享受一点高质量的睡眠)。[1]既然睡眠这么危险,而动物(例如长颈鹿)不惜以身犯险,这说明睡眠一定很重要。某些生活在野外开放水域里的动物(例如鹦鹉鱼)想出了一些聪明的法子,尽量减少午睡的风险。鹦鹉鱼会在自己体外形成一层黏滑恶臭的覆膜,以此吓退垂涎它的掠食者。宽吻海豚、鸭子和很多鸟类则创造了两个大脑半球轮流休息的睡眠方式,这种状态下它们的大脑活动模式表明,同一时间段进入睡眠的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另一个半球则保持清醒,控制着一只眼睛睁开以观察有无危险,同时协调一些基本的运动,例如游泳或者拍打一只鳍足来保持漂浮。[2]两个半球轮流休息的睡眠方式带来了一个关于意识的有趣问题:如果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处于活跃状态,那么这只动物真的醒着(或者说有意识)吗?

睡眠的功能

那么,睡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样消耗大量时间又危险的行为在动物界如此普遍,那么,它必然有某种重要的功能。在睡眠研究的历史上,阿兰·莱齐茨查芬(Alan Rechtschaffen)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曾经表示:“如果睡眠不提供某种生死攸关的功能,那它就是演化过程中最大的错误。”[3]在这一论断的提示下,科学家们合情合理地达成了共识:睡眠必然很重要。但是,睡眠为什么重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五花八门了。一种流行的观点是,睡眠是动物节约能量的一种方式。归根结底,动物睡觉时不怎么动弹(海豚等两个大脑半球轮流睡眠的动物除外),那么这种不活跃的状态必然会节省一些能量。这个假说很有蛊惑性。比如说,我们知道,为了节省能量,很多动物会冬眠;而且从表面上看,冬眠和睡眠似乎有许多共性——但是,冬眠通常会持续好几个月,而且冬眠时动物体温会大幅降低(有时候仅比冰点高出几度),远低于睡眠时的水平。事实上,许多动物冬眠期间体温会短暂地升高,以便获得足够的睡眠。这意味着它们投入了部分能量来获取睡眠——所以,睡眠的目的不可能是单纯地节省能量。

要研究睡眠为什么那么重要,还有一条路,那就是观察睡眠不足会引发什么后果。我们对睡眠不足的研究十分深入——在许多针对老鼠的残忍实验中,我们剥夺老鼠的睡眠甚至到了致命的程度;而以人类为标本的实验则小心得多,通过这些谨慎的实验,我们仔细分析了睡眠不足状态下人类的大脑、激素水平、注意力、记忆力和决策力。

在一项经典的实验中,我们在一池水里放了一个倒扣的花盆,然后把老鼠放在花盆顶上。花盆的顶高于水面,但面积很小,一旦老鼠的肌肉放松下来,它就会掉进水里(然后变得湿淋淋的!)(图1)。有一个睡眠阶段(REM,或者说眼快动睡眠阶段)的标志是身体肌肉彻底松弛,所以这一实验确保了老鼠每次一旦进入REM阶段就会湿淋淋地醒来。结果是,实验中的老鼠很快就失去了对体温的控制能力,体重减轻,皮肤出现损伤;几周内,它们全死光了。这一实验表明,睡眠对于体温调节和整体健康十分重要(比如,缺乏睡眠最终会导致死亡);不过实验结论也饱受非议,因为老鼠在实验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4]正如你能想象到的,某些批评只是抨击实验过程的残忍,显然在当代,这样的实验难以被道德委员会接受;而某些批评则有其科学意义。仔细思考一下这项实验,你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些不幸的小动物死于非命的原因其实并不那么明确。真的是因为睡眠不足?还是因为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引发了健康问题?后续的小鼠实验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目前还未得出能让怀疑论者满意的答案。[5]图1 老鼠蹲在倒扣的花盆顶上

以人类为标本的实验通常温和得多,除了长期(有时候长达11天以上!)的睡眠不足以外,参与者在其他方面得到精心照料,而且他们知道自己随时可以退出,所以基本不存在焦虑。尽管如此,这类实验仍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应激激素皮质醇升高、体温略微下降以及免疫功能衰退。这意味着从物理层面上而言,睡眠对免疫响应和保持体温都有重要作用。实验的效果十分明显,但还远远不如声名狼藉的花盆实验中那些老鼠烈士的激烈表现。

不过,睡眠不足对人类精神的影响远大于物理影响。不用多说你也应该很清楚,要是得不到足够的睡眠,我们人类很容易觉得烦躁。这方面最极端的例子也许是兰迪·加德纳(Randy Gardner)的故事,在1965年的一项学校科研实验中,这位17岁的少年连续11夜不曾入睡(创下了当时的纪录)。最开始几天里,加德纳难以集中注意力,也难以重复简单的绕口令;到了第四天,他出现了记忆丧失和轻微的幻觉(例如把一盏街灯当成人)。一周后,他说话变得缓慢而含糊,到第九天和第十天,他出现了更显著的认知损伤——比如说,从100开始倒数,他数到65就停了下来,显然是因为他不记得自己正在干吗了。他还表现出偏执狂的迹象,说话变慢,也没有音调起伏。但是,以运动为基础的技能似乎没有受损。经受考验的第十天,加德纳在弹珠游戏中战胜了一位正常睡眠的访问者。虽然损失了大约90个小时的睡眠,但在实验结束后,加德纳只补偿性地多睡了大约11个小时,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长期损伤迹象(当时的实验对他的监控也许没有今天这么严密,不过我绝不推荐任何读者自行尝试这一实验)。[6]

我们更克制、更科学地对更大的人群做了实验,加德纳的案例佐证了睡眠不足在此类实验中表现出的多种影响。换句话说,睡眠不足会导致喜怒无常、幻觉、偏执、记忆力变差、专注力及决策力受损。这些功能都是由大脑控制的,所以实验结果表明,睡眠或者睡眠不足,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大于对身体的影响。考虑到正是大脑通过复杂而精巧的方式安排了睡眠以及睡眠期间的身体运动——绝不是简单地停止运动,这个结论其实并不出人意表。下面我们进一步讨论。

睡眠时的大脑

我们知道睡眠期间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因为科学家们花了不少时间来检测这种大脑活动。最普遍的检测方式是在头皮上贴高导电性的金属小片,这些电极能探测到附近脑细胞发出的微弱电信号(图2a)。在你醒着的时候,这些信号会持续产生微弱变化,表征该区域的大脑活动迹象。比如说,你看到了某些东西,贴在视觉区域附近的电极就会有响应;而如果你听到了声音,听觉区域同样会有响应,以此类推。

当你醒着的时候,大脑活动十分活跃,所以总体模式是大量的快速小响应,电极探测到的信号图看起来像是一根快速摆动的波浪线(图2b)。人们认为,这样的波形图意味着在同一时间有许多不同的信号传往四面八方,所以信号的总体趋势是互相抵消。想象一下,如果一片小湖泊中有十艘快艇朝着不同的方向行驶,偶尔近距离擦身而过,湖里的涟漪会是什么样子——比起一艘快艇朝某个固定方向行驶产生的波浪,十艘快艇荡起的涟漪显然凌乱得多。当你昏昏欲睡,合上眼睛,来自脑部的电信号速度就会变慢,波幅增大。当你渐渐入睡,信号速度的减缓越发明显——湖里的快艇少了几艘,干扰因素减少;而且剩下的快艇体积变大了,所以它们荡起的波浪更高了(图2c)。然后你睡得更熟了,我们知道这一点,因为电极上很快出现了一种新的电信号——睡眠梭形波。这种波形是小规模阵发性的频繁活动,通常来自脑部特定区域。想象一下,现在快艇上的孩子们开始跳进湖里,每次有人跳下去,就会荡起阵阵涟漪,然后涟漪归于平静,孩子们被捞回了船上(图2d)。随着你走向睡乡深处,湖里的快艇越来越少,最后(当快艇激起的涟漪开始归于平静)你开始注意到,湖面上出现了巨浪,似乎水面下有尼斯湖怪兽正在翻腾;巨浪缓缓起伏,有规律地涌向湖岸。并不是你此前没注意到这些波浪——而是因为它们才刚刚出现。这些缓慢的大振幅波浪是深度睡眠的特征(图2e)。它的出现意味着大脑不再处理大量独立任务(湖里有很多快艇的情况),而是多区域通力合作,进入一种协调但缓慢的活动模式。图2 放置电极示意图(a),清醒时的脑电图(b),睡眠越来越深但尚未进入眼快动睡眠:第一阶段(c),第二阶段(d),慢波睡眠(e),最后是眼快动睡眠(f)

目前为止我描述的各个阶段都属于非眼快动睡眠,它们又分为几个阶段。你最初入睡的阶段(湖里的快艇只少了几艘,活动开始减缓)叫做第一阶段非眼快动睡眠。快艇继续减少,大脑活动看起来像是孩子们开始跳进水里,在湖面各处荡起涟漪,这个阶段叫做第二阶段非眼快动睡眠。你开始注意到怪兽荡起的巨浪出现在水面上,这一阶段叫做慢波睡眠——有时候缩写为SWS——它的名字来自脑电图上的大振幅慢速波动。

重要的是,整个晚上大脑在四个睡眠阶段中的循环不止一轮,而是周而复始,每个循环大约持续90分钟,而且REM和SWS的持续时间成反比。前半夜慢波睡眠的时间长,眼快动睡眠时间短,后半夜则相反。这意味着第一轮90分钟的睡眠循环中即使有REM阶段,时间也非常短——而在最后两轮睡眠循环中,SWS阶段就变得很短暂,这时候以REM阶段为主。

这些活动范式都可以通过头皮上的电极测量出来。对脑电图的分析表明,在非眼快动睡眠阶段,虽然你的脉搏和体温略微下降,但到此刻为止,你的身体和清醒时相比并无太大变化。但是,眼快动睡眠(经常简称为REM)的情况又如何呢?这一睡眠阶段通常紧跟着慢波睡眠,虽然REM阶段的睡眠很深(而且我们情绪丰富、离奇古怪的梦境大部分都发生在这一阶段),但大脑活动却有些出人意表。REM阶段中,海底怪兽不再兴风作浪,于是我们看到快艇又回来了——几乎和最开始入睡时一样多。简单地说,REM阶段的脑部电信号和我们昏昏欲睡却尚未入眠时很相似,看起来像是五六艘大型快艇在湖面上懒洋洋地漂着(图2f)。不过故事还没完呢,眼快动睡眠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个阶段中你的眼球会快速运动,当然,通常情况下眼睑是合着的。眼球是全身上下唯一能动的部位,因为这时候其他所有骨骼肌都进入了麻痹状态(所以那些可怜的老鼠一进入REM阶段就会掉下花盆)。

睡眠阶段的复杂舞步如何影响记忆、情绪和决策?睡眠不足为何会摧毁这些系统?下面几章中我将解答所有问题,但是现在,我们先来看看睡眠如何影响记忆。

我们知道,睡眠不足几天后,兰迪·加德纳的记忆出现了问题,所以缺乏睡眠显然对记忆有负面影响。与此相关的是,大量科研文献记录了睡眠后记忆力提高的案例。最佳案例是弹钢琴或者骑自行车之类的活动:也就是无须太多思考、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的以运动为基础的技能。这类技能在一夜睡眠后有所提升,有时候效果惊人。

这里有一个类似弹钢琴的好例子,让受试者在一分钟内以特定的顺序按键,看能按多少个循环。想象一下,如果从小指到食指进行编号(图3),每根指头负责一个键,那么按键顺序是4-1-3-2-4。白天受试者开始练习,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趋于稳定。然后,在12小时后再次测试。如果这12个小时里受试者一直处于清醒状态,那么他们的表现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如果这12个小时里睡了一觉,大部分受试者的速度会大大加快,弹出的循环次数最多可比前一夜增加20%。[7]图3 睡了一夜之后,按键速度比原来快

执行这项实验的是伯克利的马特·沃克(Matt Walker),这位谨慎的科学家起初认为,白天受试者提高不明显也许是因为白天我们总是会用手(和手指)完成各种复杂工作,这些活动可能会以某种方式干扰我们对“4-1-3-2-4”的记忆。他让受试者在两次测试之间戴上连指手套以验证这一想法,但实验结果毫无变化,所以干扰假说无法成立。看起来似乎是睡眠对这种记忆的强化有重要作用。

睡眠影响的不光是以运动为基础的技能(如果睡眠只有这么一点影响,你可能压根就不会阅读本书),而是所有类型的记忆——不过影响的方式不一定是简单的强化。如果我给你看一张词组表,比如说:猫—球,树—篱,箱子—打,然后马上让你完整复述一遍;12个小时后,如果再让你复述,你很可能发现某些词组你已经忘掉了。如果这12个小时里你睡过一觉,那你可能还是会忘掉一些词,但程度没那么严重。因此,睡眠似乎能够保护这类记忆,以某种方式延缓遗忘的速度,让你忘得没有清醒时那么快。

在背诵实验中,“睡眠可能只是减少了白天的干扰”,这个假设比在按键实验中更有分量。稍微修改一下背诵实验,让受试者躺在床上休息,但不得阅读、交谈或是看电影,结果表明,这类未入睡的休息也能起到类似效果的保护作用。

无论如何,研究睡眠与记忆的学者怀疑,睡眠的作用不仅是简单地减少干扰。毕竟,记忆是件复杂的事儿。在真实的生活中,一心只想记住某串词组的情况很罕见,大部分时间里我们运用记忆力的方式要复杂得多。我们拥有一系列常识概念,或者说想法框架,然后利用这些框架理顺与之相关的独立事实。比如说,我们知道生日宴会的含义,宴会上一般有蛋糕。我们可能还知道甜菜是什么东西,我们有个朋友去年举行过生日宴,她超爱这种紫色蔬菜。综合到一起,这两条信息可能会帮我们记住,她生日宴会上的蛋糕是甜菜做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生日和甜菜的基本概念,那个生日蛋糕的特点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因此很难被记住。对于这类潜意识知识的产生及整合、完善,睡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支持这一设想的证据正在稳定增长。小 结

本章导语定义了睡眠并介绍了睡眠在动物界的普遍性。我们了解了睡眠期间的大脑功能,简要介绍了睡眠不足的负面影响并讨论了睡眠对于巩固记忆的作用。在第二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影响并解释缺乏睡眠为何会导致感觉迟钝、决策力受损、情绪低沉、记性差甚至道德准则变动。2 我们如何知道睡眠对大脑是重要的?How Do We Know Sleep Is Important for the Brain?

睡眠不足时脑部有许多区域受到抑制,这意味着我们的感觉变得迟钝,失去创造性和横向思考能力,道德准则和决策力也会发生变化。睡眠不足还会扰乱学习能力,导致情绪全面低落。

你上一次彻夜不眠是什么时候?也许是通宵备考,也许是照顾宝宝,也许只是焦虑让你无法入睡,又也许你患有失眠症,早已习惯了彻夜无眠。那时候你感觉怎么样?恐怕不太美妙。不过,第二天你能照常生活吗?睡眠不足给大脑带来的影响类似饮酒

一般而言,一夜无眠后人们会发现自己能够相对正常地做大多数事情,包括你不太喜欢的那些事儿。大部分运动能力未受损伤,同样未受损伤的还有智商测试、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演及批判性推理能力。不过,别被这些测试骗了,睡眠不足仍会带来巨大(而且常常是危险的)损失,表现最明显的是开车之类的日常任务。实际上,驾驶是个极佳的案例,因为在开车的过程中,你必须保持警觉、集中注意力。驾驶的过程漫长而枯燥,但一旦有突发情况,你需要立即作出反应。想想看吧,你在一条笔直的路上飞驰,无须减速也不必转弯,直到某个人突然从前面蹦出来。哪怕轻微的疲惫都会减缓你的反应速度,这意味着你踩刹车的速度会比你希望的慢上些许。更严重的疲惫则会加剧注意力涣散的程度,这意味着你甚至有可能来不及发现对面那辆车——有时候会引发可怕的后果。

从很多方面来说,睡眠不足给大脑带来的影响类似饮酒。对于需要手眼协调的任务,每清醒一小时带来的损害约等于血液中多了0.004%的酒精。这意味着对大脑而言,在清醒状态下每过五小时基本等同于喝下了1个标准单位的酒精饮料(约含10克酒精)。如果超过20个小时不睡觉,你的行为表现相当于饮酒超过美国的醉驾标准(血液酒精浓度0.08%)。我们的公路两边警示睡眠不足的标志牌越来越多,正是因为科研人员研究了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影响。让人高兴的是,尽管睡眠不足如此危险,但它对警觉性和注意力的负面影响可以靠咖啡因彻底消除——咖啡上瘾者有福了!所以要应付这种情况,只要喝一杯双份的浓缩咖啡,然后等待20分钟让它起效以后再重新上路就好。

奇怪的是,与年长者相比,睡眠不足对年轻人的影响似乎更大;不是因为年轻人睡得更少,而是因为他们对睡眠损失置之不理。看起来似乎是更年长、更睿智的那些人发展出了某些策略来对付这类问题,借以自保。这一点可以作为有力的论据,用以反对向过于年轻的人发放驾驶执照。然而,由于我们这些成年人不愿意总是给孩子们当出租车司机,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没人愿意这么做。

睡眠不足影响的不光是开车这一类的枯燥活动。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过度疲劳时你对世界的基本知觉同样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首先,你分辨气味(是玫瑰还是薰衣草?)的能力会减弱,尝不出酸味的概率变大,你的听力(听不出两个音调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和视力(似乎会对右手视野里的事物投以更多注意力)也会出现小问题。

那么,睡眠不足是如何引发这些损伤的呢?要对这个问题刨根究底,方法之一是分别在充分休息和十分疲惫的状态下做同样的工作,然后比较两种状态下的大脑活动。采取这种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缺乏睡眠的情况下,大脑中负责保持注意力的一系列区域(前额叶皮质、丘脑、基底核和小脑,见图4)给出的响应信号大幅降低。重要的是,这些区域活动降低的程度与你的疲惫程度直接相关,也与你的认知受损程度直接相关。总而言之,这意味着通过五感记录外部世界的脑系统被削弱了,因为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你对这些输入信号的关注度不够。而视野之所以会偏向右边,与大脑视觉处理区域活动减弱有关,所以这种视力损伤同样是因为注意力转移。图4 缺乏睡眠时活动减弱的脑区域睡眠不足是如何影响思考活动的?

我们再来看看真正的思考活动是否受到影响,睡眠不足时,似乎只有那些最复杂的任务——需要创造力、横向思维、创新和灵活性(比如说,在两种准则之间来回切换的能力,例如为了获取某种奖励,到底应该向左转还是向右转)的任务——会受损。睡眠不足的人原创的想法较少,而且倾向于固守旧有策略,尽管这些老策略可能已经不再有效。所有这类活动靠的是大脑最前端的区域——前额叶皮质,我们已经知道睡眠不足时该区域活动减弱,所以这个问题得到了部分解释。让人惊讶的是,需要逻辑推演能力的高水平活动(例如智商测试和批判性推理)哪怕在经历两个不眠之夜后仍能基本正常地进行。这个发现表明,这类任务对前额叶皮质的依赖程度实际上低于前面那几种。[1]

睡眠不足引发的横向思维及灵活性受损似乎会导致一些异常的决策活动。比如说,睡眠不足时人类倾向于冒更大的风险。对大脑响应的研究表明,这类冒险决策与负责奖励的脑区域(比如说,吃巧克力或做爱时该区域会活跃起来)发出的异常强响应有关,同时事情出错(例如疼痛或者失去某些重要的东西)的负面后果不会激发大脑本应产生的惩罚反应。睡眠不足似乎还会削弱道德判断,因为这种情况下人们反应更慢而且更可能做出正常情况下违背自身道德准则的决定。总而言之,这种脑活动模式表明,睡眠不足时大脑负责奖惩的系统会暂时性失衡。有趣的是,这种失衡类似那些总是面临巨大风险的人(例如定点跳伞运动员、极限滑雪运动员等——见第9章)的活动模式。

咖啡也许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提高警觉性,但与疲劳有关的另一些问题却没法靠咖啡因来解决,例如精神方面的和道德判断方面的。这不光是咖啡成瘾者的坏消息,还意味着此类活动的神经基础不同于咖啡因能够有效激励的那些能力,例如注意力和警觉性。睡眠不足会扭曲人的情绪

比上面这些问题更严重的是,睡眠不足会扭曲你的情绪,大部分人听到这个消息大概不会感到惊讶。回想一下,最近一次彻夜不眠后,第二天你或许还能如常生活,但你恐怕不太可能觉得心情特别愉快、世界充满喜悦。你对世界的看法会比平常负面,因为你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低落是过度疲劳的常见后果。更重要的是,你面对的不光是情绪低落,常常还伴有积极的想法和行动减少、对冲动的控制减弱、自我评价下降、共情能力降低以及情商全面下降。人们缺乏睡眠时比休息充分时更容易沮丧、缺乏容忍和谅解、缺少爱心以及自恋。所有这些东西加起来,他们在情绪障碍临床量表上的得分会发生变化,原本完全正常的人可能会超过界限,进入临床相关区域。所以,如果在这一天接受测试,他们可能会被归入抑郁甚至精神疾病的范畴。[2]这些问题中的一部分也许可以简单地归咎于精力水平偏低,但是有证据表明,疲劳也会让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变得更负面。我们更可能从完全中性的脸部表情中解读出负面信息,对幽默的欣赏力也会变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我们尚不清楚。一系列研究表明,额叶内有一片特定区域负责过滤负面感觉,缺乏睡眠会损害该区域,于是大脑中负责响应负面信息的区域(例如杏仁体)就会变得过度兴奋。

睡眠不足会削弱学习能力,学生和学龄儿童的家长对此深有体会。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同样的信息,与睡眠正常的受试者相比,一夜未眠的受试者海马体(大脑中负责学习新信息的关键区域)活跃度大幅降低。[3]海马体的不活跃会导致记忆力变差,因为你试图学习的信息并未正确地刻入神经回路。有趣的是,这种疲劳导致的学习损伤似乎不会影响你对负面信息的记忆。如果向睡眠不足的人出示一张单子,里面有极度负面的词语(谋杀、强奸、死亡)、非常正面的词语(美丽、爱、快乐)和相当中性的词语(椅子、植物、建筑),睡眠不足者记忆负面词语的能力和休息充分时差不多,但他们却倾向于忘掉那些正面和中性的词儿。[4]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尚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在演化环境中,负面信息常常很重要(你肯定不想再次吃下有毒的浆果……),所以可能是大脑动用了额外的资源来确保你记住这类信息,哪怕你累得像条狗。脑部影像数据表明,在睡眠不足状态下,人类学习负面信息(该实验用的是图片)时会额外动用脑部许多区域,学习中性或正面信息时却不会,佐证了我们的这一观点。

要避开危险(和有毒的浆果),对负面信息的强调也许是件好事儿;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实在有点不幸,因为这意味着你对负面内容的记忆强过其他所有东西。再加上疲惫时人总是从悲观的角度看待事物,可能就是这类因素导致了睡眠不足的人情绪变坏。小 结

本章列出了睡眠不足引发的各种精神活动损伤,借此阐述了睡眠对大脑的重要性。睡眠不足时脑部有许多区域受到抑制,这意味着我们的感觉变得迟钝,失去创造性和横向思考能力,道德准则和决策力也会发生变化。睡眠不足还会扰乱学习能力,导致情绪全面低落。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还会更详细地讨论这些主题:第8章主要讨论睡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