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悲歌:能源之福与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21:42:33

点击下载

作者:杜连功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繁荣与悲歌:能源之福与祸

繁荣与悲歌:能源之福与祸试读:

前言

繁荣与悲歌,一个相互矛盾的话题。繁荣给人美好希望,催人奋进;悲歌启迪人类反思,使人清醒。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始终是辉煌与衰落相随,繁荣与萧条共生。悲喜交加,荣衰与共,这就是人类历史的规律。

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经济时代的开启都是以新型能源的引入为标志的。当人类认识了火并利用薪柴告别茹毛饮血而完成人类文明的第一次跨越时,火灾对人类生命的威胁随之而来;当煤炭作为新型能源来源替代薪柴,推动第一次工业文明和社会繁荣时,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严重灾难。随着化石能源被广泛使用,它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使人类文明取得了辉煌成就,却让地球面临着温度和化学性质可能发生巨大灾变的风险及自然生态系统毁灭的威胁。

每当一种新的能源资源被引入人类社会生活时,总会点燃人类新的希望,然而当希望膨胀、无法遏制时,人类就会面临灭顶之灾。人类在资源开发中获得了发展和繁荣,但为了争夺和控制资源,历史上曾引发了不少冲突和战争,上演了一幕幕资源悲剧。当人类在无节制的欲望冲动中疯狂掠夺资源时,这种行为给世界带来了各种危机,把人类文明推向灾难的悬崖。

历史上的工业文明大国,都无法躲避工业文明的惩罚。

煤炭和钢铁工业曾推动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加上机械制造和工业化生产,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的国家。英国曾是世界上最富有、最繁荣的国家,享有“现代工业革命的摇篮”“世界工厂”的美誉,也曾一度登上世界文明的辉煌顶峰,然而煤炭使用的毫无节制,几乎把英伦三岛变成了工业文明的“炼狱”。1952年的“伦敦毒雾事件”以及一系列的环境灾难,迫使英国走上长达60多年的治理大气污染的自我救赎之路。

从19世纪90年代起,英国的综合国力开始滑落,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耗尽了大英帝国的国力。后来居上的是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美国完成了“去英国化”的伟大梦想。

英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优雅地滑落了,但美国之梦却实现了。美国的强大几乎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繁荣顶峰上的美国人把20世纪骄傲地称为“美国世纪”。

然而,美国繁荣的背后却难掩衰落。1961年以来美国先后发生过17次政府面临崩溃的大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70年代的“滞胀”,让美国人至今记忆犹新;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国大萧条以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灾难。过度扩张的商业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把美国从繁荣的顶峰拖向债务悬崖。巨额的财务赤字、贸易逆差和大规模的负债,以及国内持续攀高的失业率,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2013年,面对最严重的债务危机,美国政府曾一度关门停摆,美国之梦被惊醒。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受到了广泛质疑,一时间,“去美国化”的呼声此起彼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联合国统计数据表明,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1980年到2011年期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从5840亿美元增加到19040亿美元,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却从20.93%降到16.83%;德国制造业总产值从2490亿美元增加到7290亿美元,占比从8.91%降到6.44%;法国从1400亿美元增加到2510亿美元,占比从5.02%降到2.22%;英国从1260亿美元增加到2330亿美元,占比从4.52%降到2.06%。同期,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中国却异军突起,其制造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1330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3470亿美元,占比从4.76%上升到20.10%,2012年中国一举跃升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短短35年时间里,中国经济以令世人惊叹的高速度发展,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当前,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以往相比,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凸显,中国社会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都直接依赖于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利益失衡矛盾日益突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深化改革需要在调整重大利益关系上取得进展。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依然突出的情况下,深化改革中的反腐败斗争形势非常严峻。改革在时间与空间上所受的约束全面增强,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深化改革不但是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繁荣昌盛的关键,而且是我们跳出历史周期律,解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的关键。一个国家,只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从容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国应当因势而动,积极参与并尽量引领这场新的工业革命,为世界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殷切希望,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书着力研究人类文明史上能源开发在创造工业文明和促进社会繁荣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反思人类在无节制的能源利用过程中引发的各类危机,及其对大国兴衰和文明复兴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

书中集中披露了工业文明发展历史中曾发生过的重大事件、经典案例和其中值得人类总结的经验、教训,启迪人们努力摆脱对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盲目扩张路径的依赖,寻求可持续的、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西方专家善于案例分析和研究,而东方学者却热衷于理论的探索。本书尝试借鉴西方专家的长处,即对人类能源开发史上的重大事件及案例进行研究和解析,但恐深度不够,请广大读者谅解。

本书内容广泛,涉及煤炭、石油、化工、核能、海洋以及气候谈判等专业知识,加上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的资料难以获得,笔者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着实不少。所以,笔者虽然竭尽所能,但是书中可能仍存在不少问题,希望能及时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第一章全球最大宗离岸意外漏油事故

2010年4月20日在墨西哥湾发生的悲剧性事故造成11人死亡,严重的石油泄漏使得各界普遍失去对BP的信任。我们对发生的这一切深感遗憾。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挽回罹难的人们,我们向他们的亲人再次表示哀悼。——鲍勃·黛德立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一、“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BP)在墨西哥湾马孔多(Macondo)勘探井作业的外海石油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因为天然气泄漏而发生爆炸。持续的大爆炸升起了高达46米的浓烟,钻井平台在4月22日早晨沉入海底。爆炸致使11名工作人员丧生,17人受伤。石油钻井平台沉没的当天下午1时,钻井开始漏油,并向周边海域蔓延。据BP估计,平均每天就有1万桶(按原油的世界平均比重标准计算,7.35桶原油可折合为1吨)到1.2万桶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最严峻的时候每日泄漏16.2万桶原油,导致超过2500平方千米海域被石油覆盖。

这次漏油事故是全球最大宗的离岸意外漏油事故,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被称为“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又称为“英国石油漏油事故”。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海域的海水水质受到大范围污染,不少鱼类、鸟类以及海洋生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都受到严重侵害,致使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宣布当地的渔业进入灾难状态,这些州的旅游业也受到沉重打击。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

截至2010年6月1日,有1700万~2700万加仑(约40万~64万桶)的原油泄入墨西哥湾,而且每天还在以1.2万~1.9万桶的量继续泄漏。

受漏油事故的影响,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宣布对33个深水石油钻井项目的暂停期延长到6个月,并暂缓在阿拉斯加沿海的石油钻探项目。《BP集团201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概要》披露,“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从发生爆炸到封堵泄漏成功的完整时间表如下:

2010年4月20日“深水地平线”平台发生爆炸。

4月22日“深水地平线”平台沉没。

4月23日

11名失踪人士被认定遇难。

5月2日

开始钻探一口减压井,以便永久封堵泄漏的油井。

5月8日

暂停在主要漏油点上放置围油罩,原因是水合物积聚。

5月16日

开始钻探第二口备用减压井,立管插入管工具后,初期估计日吸油量为3000桶。

5月29日“灭顶”作业(向井内注入钻井液以制止井喷)宣告失败。

6月4日“深海立管总成”控油罩使油气被收集至“发现者企业”(Discoverer Enterprise)号。

7月15日

石油停止流入墨西哥湾。

8月9日

压力测试证实马孔多油井水泥作业成功。

9月16日

减压井截断马孔多油井。

9月19日

美国海岸警卫队认为油井封杀作业成功完成。

这次漏油灾难长达87天,是全球历史上石油泄漏污染最为严重的事故。这起事故涉及井内压力失控以及防喷器失效问题。爆炸初期,防喷器的应急装置未能封堵油井,导致泄漏发生,急速溢出的大量天然气遇火后引发大爆炸,致使石油钻井平台沉入海底。

爆炸发生后,BP动用了50余名技术人员及其他领域的专家和BP的安全运营主管,在BP的事故应对行动之外,启动了专项调查。

BP的调查结论认为,事故不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调查发现一系列复杂且相关联的机械、判断、工程设计、运营实施和团队衔接方面的失误,涉及BP、越洋公司和哈里伯顿3家公司,这一切共同引发了这起重大事故。

美国针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组织国家委员会、海岸警卫队、国家工程学院、化工安全委员会、国会、司法部、证监会及海事局等多部门展开外部调查。国家委员会于2011年1月发布报告,指出BP及其承包商内部的某些管理和决策失灵、监管失败,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深水地平线”外海石油钻井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BP公司从2008年3月承租,历时已9年,而美国油田服务业巨头哈里伯顿公司是给马孔多油井提供固井水泥服务的承包商。

今天重新审视BP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时,能发现一个当日被忽略的事实,早在2010年9月,BP石油公司就曾发布了一份内部调查报告,指出在井喷发生前,马孔多油井溢流超过40分钟,但瑞士越洋勘探公司钻井队并未发现。

2010年10月底,美国国家石油泄漏委员会公开表示,BP和哈里伯顿公司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前的2010年3月便已意识到,用于封堵马孔多油井的水泥存在质量问题,当时哈里伯顿公司曾多次进行过水泥测试,显示用于固井的水泥材料并不稳定,造成固井质量缺陷,但遗憾的是,BP与哈里伯顿公司并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011年9月,美国海岸警卫队与美国海洋能源管理局的调查报告认为,用于固井的水泥出现问题是马孔多油井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马孔多油井在漏油事故发生前已存在预算超支、监测设备异常等问题。然而,BP与哈里伯顿公司在实施油井固井作业中为了节约开支而减少注入油井的水泥用量,由此埋下了安全隐患。

从2010年6月开始,美国司法部已经针对这起漏油事故展开了28个月的调查,不可思议的是,在马孔多油井实施钻井作业的瑞士越洋勘探公司的雇员竟然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化训练。更令人气愤的是,BP和哈里伯顿公司竟然出现销毁证据的犯罪行为。

2012年4月,美国联邦检察官以两项阻碍司法罪起诉并逮捕了BP前工程师米克斯,理由是他在收到要求保留证据的法律通知后,仍然从他的智能手机上删除了大量与漏油事故有关的短信,从而蓄意毁灭了与该次漏油事故有关的证据。

2011年12月,BP向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联邦法院指控哈里伯顿公司故意销毁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应负责任的证据,即曾用于马孔多油井的水泥样本以及有关的测试结果。2013年7月25日,美国司法部在其声明中表示:哈里伯顿公司销毁了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调查有关的电脑模拟数据等证据。

尽管哈里伯顿公司一直试图逃避法律制裁,但不得不同意就销毁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有关证据一事认罪。在一份认罪协议中,哈里伯顿公司同意支付20万美元的最高罚款数额,并承诺继续协助美国政府调查漏油事故。在认罪协议外,哈里伯顿公司将向美国国家渔业和野生动物基金会支付5500万美元的自愿赔偿金。美国司法部2013年7月25日已同意不再进一步对哈里伯顿公司发起犯罪指控。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教训之一就是告诉了油企如何有效地监督承包商以及这么做的必要性,在全球的能源行业中,油企更多承担的是业主和组织者的角色,重大项目几乎总需要多家公司进行财务和技术协同,往往涉及多家商业伙伴和供应商,并需要雇员和专业承包商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油企将一部分工程采购和施工外包,随着外包范围广泛外延,甚至部分核心业务也位于外包之列。据BP的报告显示,运营活动中大约有60%以上的工时是由承包商完成的。

如此,油企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和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与之合作的承包商、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责任心。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业主和组织者的油企的议价能力被削弱,而且风险控制能力也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关于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责任认定,除了BP作为主要责任方外,瑞士越洋公司及哈里伯顿公司也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BP作为业主对工程施工方缺乏有效的监管,它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BP集团首席执行官黛德立表示:“我们致力于让公司各个层级都从这些令人心碎的事件汲取教训,而不仅限于深水钻探的范畴。无论是我们的运营方式,还是我们的组织方式,以及我们管理风险的方式,都可以汲取教训。”二、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使墨西哥湾大范围的海水水质受到污染,给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如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等带来了重大影响,从环境到野生动物,再到经济和社会问题。

2010年5月26日,路易斯安那州州长表示,该州超过160千米的海岸受到泄漏原油的污染,污染范围超过密西西比州和亚拉巴马州海岸线的总长。相关专家指出,污染可能导致墨西哥湾沿岸1000英里(约1609千米)长的湿地和海滩被毁、渔业受损、脆弱的物种灭绝,墨西哥湾沿岸生态正在遭遇“灭顶之灾”。

2010年6月的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每天约有3.5万~6万桶的原油泄入墨西哥湾。

2010年11月相关调查报告指出已经发现有6014只鸟类、609只海龟、100只海豚在内的动物死亡。

美国杜克大学海洋生物学家拉里·克罗德指出:“现在这个时段尤其敏感,因为很多动物都在准备产卵。在墨西哥湾,大蓝鲸、金枪鱼正在繁衍,它们的鱼卵和幼鱼漂浮在海面,海鸟正在筑巢,而对于产卵的海龟来说,海滩遭到破坏,其影响是致命的。”

让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海洋学家维斯伯格更忧心的是,油污会被卷入墨西哥湾暖流。这样的事件一旦发生,被污染的暖流一周左右就会扩散到佛罗里达海峡,第二周就会漫上迈阿密海滩。进入暖流的油污会污染美国海龟国家公园,使珊瑚礁死亡,继而使大沼泽国家公园内的海豚、鲨鱼、鳄鱼和禽类等受害。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已发展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灾难。

2010年6月15日,奥巴马结束第4次墨西哥湾漏油现状视察后,当晚就宣布“政府会尽一切努力与这次灾难做斗争,无论它将持续多久。政府会促使BP赔偿所有损失,全力帮助墨西哥湾和受损害的人们从悲剧中恢复”。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几天后,美国联邦政府就成立一个由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国家环保局、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以及多个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和机构,包括BP共同组成的联合区域指挥部(UAC),以应对、处理漏油事故及信息沟通。

为了提高透明度和客观性,2010年6月,BP与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协商达成一致,任命曾负责管理过“‘9·11’受害者赔偿基金”和一些重大事故的大型基金的肯尼斯·费恩伯格先生负责评价和管理个人与企业的赔偿。这个机构被命名为墨西哥湾理赔机制(GCCF),并于2010年8月接受管理并赔付个人和企业的索赔。另外,BP还直接管理各州、堂区(路易斯安那州)、其他州的县、美国原住民部落和其他政府实体基于损失和花费而提出的索赔及资助请求。

为了支付由墨西哥湾索赔机制(GCCF)裁决的索赔、各州和地方应对灾难的成本及索赔、给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修复费用及相关成本,2010年6月16日,BP与美国政府达成一致,BP将建立一只200亿美元的信托基金,专门用于赔偿漏油事故的受害者。并由美国资深律师负责这笔基金的运作。3名法官组成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并处理对申诉的裁决。

2010年期间,BP已向该信托基金支付总计50亿美元的款项,并承诺每季度支付12.5亿美元,直至2013年底。为了保证资金到位,BP已将部分在墨西哥湾的资产列为该信托基金的抵押物。

另外,漏油事故发生后,BP拟定了一系列方案,试图能从源头上制止原油泄漏。例如规划减压井,拦截、围堵和回收漏油,在井口安装控油罩,以及通过“静态封杀”程序封堵油井。

据统计,BP先后共动员4.8万人、6500艘船只,并部署大约2500英里(约4025千米)围油栏以围堵或吸收漏油,还在海上使用大型撇油器和浅水设备去除含油污水,以防止漏油从海上涌向海岸。BP采取受控燃烧和燃烧围油栏的方法,共清理265450桶漏油。

为了把漏油对脆弱物种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BP建立了“野生动物回收石油基金”,并同意把从回收漏油获得的石油净收入捐赠给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基金会。截至2010年12月31日,已捐赠资金达2200万美元。

为了解读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长期影响,BP建立了5亿美元的墨西哥湾研究计划,向路易斯安那州大学、北部墨西哥湾研究所、佛罗里达海洋研究所、亚拉巴马州海洋环境科学协会以及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共计4000万美元的资助,并对漏油与分散剂的分布、构成和生态互动进行研究,旨在研究和监测漏油的影响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为了缓解漏油事故对墨西哥湾沿岸各州旅游事业的影响,BP先后向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提供了共计1.17亿美元的补助金,支持该地区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

曾在美国司法部担任主要环境罪行检察官的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教授乌尔曼说,针对BP的罪名,应根据《海员被杀法律》和事故中钻油平台工人死亡数提出杀人罪指控,并问责BP石油公司违反《清洁水法》和《候鸟法》,还应对妨碍国会议事罪进行处罚。

BP一直坚持不懈地与美国联邦政府和墨西哥湾沿岸美国各州政府谈判,2012年11月,BP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BP接受12.56亿美元刑事罚款,另外支付23.94亿美元给野生动物基金会用于环境补救行动,提供3.5亿美元给美国国家科学院,此外在未来3年向美国证交会支付5.25亿美元。法官萨拉·万斯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地区法庭批准了和解协议,终止BP因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所受的刑事犯罪调查。不过,和解协议并不意味着终止联邦政府对BP的民事犯罪指控。

尽管如此,这起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还是在美国掀起一场舆论风暴,据调查,有71%的美国民众认为奥巴马政府在处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对BP过于“手软”,53%的美国民众认为奥巴马政府在应对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表现“不好”或“非常不好”。三、87天与177亿美元的教训

事故的代价往往是惨痛的,安全事故对能源企业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事故如同一道刻在企业身上的“伤疤”,带来的不仅是巨额的经济、人才损失,还会严重损害企业形象。

2010年,悲剧性的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严重影响了人们对BP的信任,BP的高层意识到:“2010年事件对很多人造成了影响,从墨西哥湾地区的当地社区和企业,到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客户、同事、合作伙伴和股东。我们对受到我们的运营及运营方式影响的每个人都抱有深切的责任感——不仅是在墨西哥湾,而是包括我们开展运营的任何地方。也不是今年,而且包括每一年。”

2010年对BP来说,可谓是事故频发的一年。除了“深水地平线”爆炸致使11人死亡、9人工伤外,在荷兰、德国和加拿大也发生事故导致3人死亡,在加拿大一次飞机失事中造成9例工伤。面对突如其来的“深水地平线”爆炸及墨西哥湾漏油事故,BP以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立即启动展开独立于BP事故应对行动之外的调查。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尽最大努力来减少爆炸和漏油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并努力试图把次生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面对美国政府的压力和民众的批评,BP多次道歉并承担了清理油污的大部分责任,并积极配合美国联合区域指挥部展开外部调查。

在此次危机中,BP积极推进本土化危机管理,首席执行官戴德立担任危机管理负责人,先后聘请了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前局长詹姆斯·李·威特以及几位资深的美国律师加入危机管理团队,这一系列措施对恢复BP的形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及时应对灾难的同时,BP努力提高宣传工作的透明度和客观性,积极引导媒体舆论,重塑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例如,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BP在网站首页上立即推出“墨西哥湾的答复”的导航条、BP正在积极开展的海水清污工作、全面海岸线清洁工作、拯救野生动物、给墨西哥湾沿岸渔民提供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帮助沿岸各州恢复旅游活动等。BP明确告诉公众,接受一切个人、企业和政府实体的合理合法的索赔诉求。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公众对BP的信任度。

从2010年4月20日“深水地平线”平台发生爆炸起,到7月15日BP高级副总裁肯特·韦尔斯宣布石油停止流入墨西哥湾止,共历时87天。2010年9月19日,美国海岸警卫队确认马孔多油井封杀作业取得成功。应对事故需支付的资金,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计达177亿美元。为了履行承诺,BP暂停了2010年3个季度的股息支付,当年亏损达到49亿美元。

美国政府以及墨西哥湾沿岸受到漏油影响的各州政府密切关注墨西哥湾海鲜产品的食用安全问题,在漏油最严重的2010年6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曾禁止在墨西哥湾大约37%的联邦水域进行商业及休闲捕鱼。到2010年12月31日,除了1.2%的水域,其余水域均已解禁。

2010年7月,BP董事会特别成立了“墨西哥湾漏油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管控BP涉及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各项活动和责任,包括“墨西哥湾理赔机制”、环境恢复工作、社区联络,以及对各种罚款和处罚的回应。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BP提出了安全监管与价值增长要携手并进的理念,建立了一个更具实权的安全及运营风险职能部门,由该部门向各业务运营部门派驻代表,对技术活动进行指导和干预(如有需要的话)。该部门在运作上独立于集团业务部门,由BP最高层的集团管理层成员直接领导,该部分负责人直接向首席执行官汇报工作,参与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

2011年,BP对上游业务领域共47个主要项目涉及的设备进行了全面修理;2012年,BP再接再厉,对37个项目设备完成大修。

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每项行动的实施,BP实施了一套独立于美国管理标准之外的自我钻井监督标准验证,并由相关部门(S&OR)进行独立审查。为了提高墨西哥湾作业的安全性,BP还建立了集成实时环境系统(CORE),通过CORE巨大的数据墙,实时反映墨西哥湾每座作业机的钻机数据,确保BP能够在发生类似事故时成功压井。

这些覆盖全公司的体系在安全、风险管理和运营完整性方面提供了系统化的保障。

BP通过独立调查,对深海钻探提出了26条建议,涵盖了加强承包商管理的措施,以及各方面的保障,包括防碰器、井控、油井完整性压力测试、应急系统、水泥测试、平台审计和核查、人员素质等。

在调查和建议的基础上,BP重组为三个独立的板块:勘探、开发、生产,每一个板块由一名新任命的主管领导,并直接向集团首席执行官报告,使每一个板块的新动向都能让集团核心领导层时时掌握。

尽管BP遭受了“深水地平线”爆炸和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沉重打击,导致公司生产和经营状况严重受创、财务负担沉重、公司声誉和形象严重受损。但是,BP依靠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大刀阔斧地改革重组,重新树立起先进的创新理念和机制,建立了清晰一致的工作标准、统一的价值体系,避免了BP在墨西哥湾漏油的旋涡中沉没,使其能重新站立起来,燃起了获得重生的希望。四、BP能否浴火重生

2010年,BP在经受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致命打击之后,为了化解人们对BP能否可持性发展的疑虑,BP将2011年定位为重整旗鼓的一年,提出了新的战略:“我们决心让BP成为一家更安全、更具风险意识的企业。我们将履行我们在墨西哥湾事故发生后的各项承诺,努力奋斗,重新赢得各方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将在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能源需求、参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等方面发挥我们的作用,重新确立我们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进而为我们的股东重建价值。”

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BP推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2011年1月1日,由董事长、3名执行董事和11位非执行董事组成新的董事会,并任命戴德立为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下设5个常设委员,这些委员会完全由非执行董事组成。董事会授权各个委员会开展一部分监控和监督活动,各委员会主席负责向全体董事报告有关委员会活动的最新情况。董事会确立一套董事会治理原则,并将界定范围内的管理职权授予集团首席执行官。该限定范围包括这样一条要求,即在考虑健康、安全和环境后果之前,集团首席执行官不得开展任何行动。

同时,BP重新界定和强化了安全及运营风险部门的职权和职责范围,其核心责任是:提供独立于业务线的制约和平衡;加强强制性安全相关标准和流程,包括运营风险管理;提供有关运营风险的独立观点;评估并增强BP的员工在安全及运营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安全及运营风险部门监督并审查公司在世界各地的业务,确保按照集团的运营管理体系(OMS)开展运营。

为了加强公司的统一管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BP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运营管理体系,它整合了健康、人员、流程安全、安保、环境和运营可靠性,以及如何维护承包商关系和组织学习等各方面要求,形成一套共同的体系。所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都在OMS体系内实行统一管理。BP在公司内还建立了OMS的原则和标准,包括:对风险的评估、排序和管理;事故调查;完整性管理;针对某些类型项目的环境和社会要求。这样,就在公司范围内建立了清晰一致的工作标准、统一的价值体系、共享的知识和技能交流模式、共同的风险管理体制、协调一致的薪酬激励机制,强化了公司对各个运营部门的控制力度。

BP的行为准则为雇员、承包商和供应商确立了标准,BP定期对准则进行审议。2010年,共有552名雇员因违反BP行为准则被解雇,其中因违反健康、安全、安保或环境要求而被解雇的员工占解雇总数的40%以上。另外,BP终止或未续签的供应商合同有14份。

从2011年开始,BP通过优化全球业务组合,推行“先收缩后发展”的战略。BP在重构上游业务的同时,加快剥离非核心与非战略性业务,先后出售了位于发达国家的炼厂等外围资产,出售了槽罐装和瓶装液化石油气业务,包括终端储存和物流资产等设施,以及全部的太阳能资产。这些资产包括部分优质资产,但均非核心资产。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BP筹集到所需的巨额赔付资金,以保障付款的及时到位。2010年和2011年,BP通过资产剥离获得197亿美元的收入。BP计划到2013年底实现380亿美元的资产剥离。

在瘦身的同时,BP积极推动新兴市场和新能源领域的开发。2012年10月22日,BP与俄罗斯石油公司达成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以现金加股权的方式回购BP所持有的秋明BP(TNK-BP)50%股权。通过这一笔大宗交易,BP在获得了大笔资金的同时,还获得俄罗斯石油公司19.75%的股权,并预计能在俄罗斯石油公司的9人董事会中获得两个席位。BP还可以通过与俄罗斯在国家层面的合作,获得参与北极开发的机会。而俄罗斯石油公司,又以280亿美元现金在同一天完成了对俄罗斯寡头财团AAR所持有的TNK-BP其余50%股权的收购,实现了俄罗斯能源的国有化战略。

BP在推进市场化和能源产品多样化的进程中,把重心转移到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去。

2012年2月,BP与中国石化合作在重庆投资了一个特色天然气化工项目。

2012年3月,BP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手中收购其拥有的4个离岸勘探区块中40%的股权,从而在巴西取得14个勘探和生产区块的特许权,并在其中6个区块开始营运。

2012年7月,BP用72亿美元收购印度信实工业有限公司旗下23个石油及天然气区块30%的股权。

通过收缩后的扩张,BP的深水资产已经遍布巴西、尼日利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墨西哥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以后,BP加强现金流管理,实施了积极的现金流管理策略,2011年经营性现金流约22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60%以上。BP计划到2014年现金流比2011年再增长50%。

因漏油事故的影响,2010年第二季度BP净利润出现大幅度下滑,股价大幅下跌,全年利润净亏损达37.19亿美元。但是,BP依靠强大的再生能力和创新能力,凭借先进的创新理念和机制,不但没有沉没于墨西哥湾,而且在“深水地平线”爆炸和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实现浴火重生。经过两年多的努力,BP很快扭亏为盈,2011年净利润达到257亿美元,201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达到59亿美元,2012年7月,BP以3864.6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荣登世界500强企业第四位。“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以后,为了探讨出“怎样重建信任”的答案,2010年秋,BP先后在伦敦和华盛顿举行了两场舆论领袖圆桌讨论会,参加者有非政府环保组织人员、注重社会责任的投资者、非政府社会正义组织人员、业内同行人员以及一名大学生等共18人。与会者表示,BP若要重建信任,就必须提高透明度和加强沟通,在文化、投资和战略上展现出切实、重大的转变。

为了稳住和扩大因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而受重创的美国市场,BP选择了鲍勃·戴德立这位曾当过TNK-BP公司总经理的美国人出任BP首席执行官。2013年3月4日,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剑桥能源周”高端论坛上,戴德立在强调BP在美国市场的重要作用时,甚至这样说:“我们没有成为美国历史的一部分,但我们将成为美国未来的一部分(We weren't the part of U.S.history,but we will be the part of U.S.future)。”

当我们今天重新回顾和审视“深水地平线”爆炸及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时,一种沉重的社会责任感会压在心头。当我们回眸世界海洋油气勘探历史时,这种责任感或许会变得更加清晰。

1887年美国人修筑了一条连接陆地的栈桥,在距离加利福尼亚海岸约200米的海上成功打出了第一口海上油井,至2013年海洋石油工业已经经历了126年的岁月。最初只是依靠栈桥进行钻探作业,后来逐渐扩展到浅海,现在已经推进到3000多米的深海进行作业。

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与陆上油气作业相比,深海油气作业常常面对恶劣的气候和海况、复杂多变的海底地质条件、许多不可预知和不可控的潜在风险,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隐患甚至由此引发的环境灾难。从人类开始海洋油气勘探起,各种灾难时有发生,有时甚至相当惨痛。

1988年7月6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在英国北海钻油的帕玻尔·阿尔法(Piper Alpha)海上石油平台,技术人员在设备定期维护时,在需要检查的100个危险的液化气安全阀中,竟然出错忘记更换其中一个。当天晚上10点,当连接液化石油气泵的开关按钮被按下后,石油平台发生爆炸。在不到2小时的时间内,90多米高的钻塔被大火吞没,大火一直烧了好几个月,167名工人失去生命,直接经济损失达34亿美元,直到1989年2月才局部恢复生产。该事故是海上石油重大灾难之一,被列入人类历史上十大工程灾难。由于这场灾难,英国曾强制关闭了很多海上石油生产设施。

企业发生事故是可怕的,事故的教训是惨痛的,但更为可怕的是事故发生后一切照旧,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机制。《中国石油石化》披露:

2010年被媒体广泛关注的全球恶性石油石化事故约有60起,死亡94人,受伤297人。

2011年全球(不包括中国)油气产业发生各类事故89起,共造成243人死亡、139人受伤和187人失踪。其中,死亡和失踪事件集中发生在对管道和储油罐的盗采和恐怖袭击中。

从事故发生的产业部位看:管道、炼油厂、钻井平台和储罐事故排在前三名,分别占总统计数据的46.07%、28.09%和11.24%。

从事故性质分类看:恐怖袭击排在第一位,占总事故的37.08%;违规施工排第二位,占34.83%;因设备老化管理不善引起的事故占16.8%,排在第三位。恐怖事件造成的事故主要集中在北非和中东国家,且主要袭击对象是油气管道等储运设施。

从事故发生的国家看:美国发生事故22起,埃及10起,伊拉克8起,伊朗5起,日本和叙利亚各4起,几乎占全球事故总量的六成。

今天,当我们冷静回顾这些重大事故、理性分析这些灾难形成的原因时,我们并不是要人为撕裂这些已经愈合的伤口,更不是要在这些伤口上撒一把盐,而是为了敲响安全的警钟,寻求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吸取血的教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事故的警示作用。

对一个企业来说,竭尽全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努力消除事故的影响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有勇敢面对事故、实事求是地剖析事故深层次的原因,才能促使企业摆脱阵痛,重新站起来。BP在经历重大事故后的浴火重生,对国际上的油气公司及其他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二章美国繁荣的背影

物质繁荣来自勤俭,来自干劲和事业心,来自工业活动领域中的艰苦努力;任何国家,如果没有深厚的物质繁荣的基础,都不可长久地生存下去;但是,如果仅仅依赖于物质繁荣,任何国家永远也不会成为真正伟大的国家。——西奥多·罗斯福

美国三十年一轮回。——阿瑟·施莱辛格

1775年,马萨诸塞莱克星顿的一声枪响点燃了北美大陆居民反抗英帝国殖民统治并争取独立的激情,拉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受马萨诸塞州人民抗击英军英勇行为的鼓舞,新英格兰各地民兵纷纷响应,组建了一支新英格兰军队,把英军围困在波士顿,并攻占了位于纽约和加拿大之间的泰孔德罗加和克朗波因特。

1776年1月31日,华盛顿第一次发出独立的吼声:“澎湃的自由精神在我们身边激荡,永远不会屈从和被奴役,我们决定和这个如此不近人情、不公正的国家(指英国——作者注)断绝一切关系。”3月17日,大陆军攻占波士顿,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士气,提升了殖民地人民脱离英帝国统治、建立独立自主国家的信心。6月12日,由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罗杰·谢尔曼、罗伯特·利文斯顿5人组成了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7月4日,大陆会议投票通过了《独立宣言》。7月9日,《独立宣言》在费城公布,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从此组成独立自由的国家。

然而,独立之路布满荆棘。《独立宣言》颁布后,英帝国并不甘心在北美大陆的失败,开始了疯狂的反扑,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正义事业经受了重大的挫折和考验。经过8年的艰苦战斗,终于在1783年9月3日,美利坚合众国与英国签署了《巴黎和约》,“英国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从此,美利坚合众国在艰难的环境中诞生了,这个国家在成立后的200多年时间里,一直影响着全世界。

1788年7月2日,美国诞生了《联邦宪法》;1789年2月4日,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

1797年3月,华盛顿在连任两届总统后发表了离职宣言,之后回到费农山庄园,建立了自己的蒸馏室,成为著名的威士忌酒商。在这个先有宪法,后有国家,最后才有总统的国度里,华盛顿留下的政治遗产至今仍在影响着美国。

1865年美国南北统一后,一个空前繁荣的大市场,各式各样的控股公司、托拉斯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成长,美国变成了一个公司化的国家,上演了一个又一个的创富奇迹,产生了石油大王、铁路大王、电气大王……这些大型托拉斯富可敌国,开启了一个财富涌流的时代。但是,这些托拉斯组织往往会滥用特权对市场实行垄断,导致了对一些中小型公司以及社会中下层人们发展和生存的严重威胁,为了生存,中产阶级掀起了一场反托拉斯的社会运动。1890年,由佛蒙特州参议员乔治·F.爱德蒙起草《反托拉斯法》,后经参议员约翰·谢尔曼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总统后担心公司权力泛滥会威胁到政府的权力,断然阻止了摩根集团正在组建的卡特尔。1903年,美国司法部成立了反托拉斯局。1911年5月11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公司违反《反托拉斯法》,并将其拆分成34家新公司,从而宣告了托拉斯盛景的幻灭。

1873年9月开始,美国经历了一场持续5年之久的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到资本家的剥削和打压,从而导致马萨诸塞福尔河工人大罢工,宾夕法尼亚无烟煤矿厂大罢工和1877年宾夕法尼亚铁路大罢工。这些罢工,在联邦军队强力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却显示了工人阶级对美国新兴的垄断资本的强烈冲击力。

进入20世纪,美国在经历了1921年战后的短暂经济危机后,从1922年起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统计表明,192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862亿美元,到1929年竟达到1044亿美元。当时,很多美国人都非常亢奋,认为这种大繁荣会一直持续下去,是一种“永恒的繁荣”。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是卡尔文·柯立芝,史学界把这一繁荣时期称作“柯立芝繁荣”。然而,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的大崩溃把美国人的狂热和希望打压到了谷底。所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又被称为“玫瑰色的噩梦”或“繁荣中的危机”。

然而,当大多数美国人民为经济危机忧心忡忡时,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赫伯特·胡佛却与众不同,他优雅地抖一抖手绢,说:“你们的担忧持续太久了,经济危机早就过去了。”可是,美国经济危机并没有像胡佛说的已经过去,而是像“过山车”一样从经济繁荣的顶峰滑落到大萧条,每一个美国人都感受到从美好的梦想到希望破灭的痛苦,人们痛心疾呼,“这一次美国染上了一种不可治愈的顽疾”。

到1932年,美国失业人口超过了人口总数的15%,估算失业人数有1250万~1300万,大萧条的阴影笼罩着全美国。

美国人民又是幸运的,当经济萧条的蔓延和深化让美国社会越来越动荡不安时,一位强有力的人物——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拯救了美国,也改变了美国的政治重心,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斯福高瞻远瞩,他看到了世界未来的潮流,把政治工作重心从信奉了100多年的孤立主义转向国际主义。他认为,美国人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实现对世界的领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同时,美苏的矛盾也上升到难以弥合的程度。罗斯福在第4任总统任期内病逝,副总统杜鲁门接替上任,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以及美苏在柏林的对垒,美苏争霸把世界推入“冷战”时代。“冷战”期间,美苏为寻求两极架构中的自身安全,通过谈判来相互妥协、相互制约。苏联解体后,美国国内政治全面右倾,对内反民主、限制自由,对外穷兵黩武,美国对外政策出现了强烈的反差。据美国国会调研部2004年的统计资料,从1798年至2004年的206年时间里,美国共有320次公开使用武力,平均每年1.5次。而从1798年到“冷战”结束的1991年的193年间,美国年均用兵1.15次;从1991年到2004年的13年间,美国年均用兵次数达到7.8次,几乎为“冷战”结束前的7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历了麦卡锡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美国既经历了肯尼迪的“新边疆”计划和古巴导弹危机,又经历了约翰逊时期的越南战争,导致深陷泥潭。尼克松政府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并结束了越战,施行了一系列试图通过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然而,通货膨胀在尼克松新政的实施下非但没有得到丝毫改善,反而引发美国第五次经济危机。水门事件以及美国国会对总统的弹劾,使尼克松身败名裂,不得不辞去总统一职。

杰拉尔德·福特——这位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未经选举就接任的总统,一上任就遇上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最大的特点是“滞胀”,即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消费物价指数明显攀升。喜爱经济学而又信仰保守主义的福特,始终摇摆于保守主义的紧缩性经济政策与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经济政策之间,这种既反衰退又反膨胀的政策被美国经济学界讥讽为“松紧搭配”。福特没能提出有效解决经济滞胀的办法,在左右摇摆中把美国经济拖入了进退维谷的状态,美国人民在这种不景气和低迷的经济滞胀中迎来了美国建国200年。在200周年大选中,吉米·卡特击败了福特,成为美国第39任总统。

卡特执政期间留下的唯一亮点是《戴维营协议》,加速了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谈判历程,减缓了中东地区紧张和不断发生战争的局势。

1980年,里根战胜了吉米·卡特,入主白宫。里根执政期间,参照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两种观点不同的经济学学派制定出了内容相互矛盾的经济政策,这被称为“里根经济学”,也被称为“劫贫济富”政策。里根大力推行的相互矛盾的经济政策,换取了持续6年的低通货膨胀下的增长,但却把美国经济推向更动荡不定的境况中,导致美国发生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来第八次经济危机。里根在8年任职期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累计高达1600亿美元,比之前历届美国总统累积的财政赤字还要多。里根时代是美国富人不断涌现的时代,也是美国历史上贫富差距最大的时代,更是美国贫穷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比最高的时代。富人的繁荣和穷人的悲歌交织在一起,奏响了美国社会矛盾尖锐、动荡不安的交响乐。

乔治·布什在1988年大选中胜出标志着里根时代的终结。然而,布什却继承了里根对苏联的政策,主张“超越遏制”战略,全面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来促使苏联的政治多元化、经济自由化。从1973年8月1日签署欧安会的《最后文件》(《赫尔辛基宣言》)起,作为另一个超级大国的苏联,解除思想武装的自杀过程仅仅用了18年,乔治·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共同发表了一个声明:宣布冷战结束。从此,苏联进了历史博物馆,美国成了主导世界的唯一的超级大国,布什憧憬着建立自己的世界新秩序,从而发动了海湾战争。

然而,海湾战争的胜利并没有使布什获得连任。美国经济在布什任期内增长乏力,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7%,加之失业人数和贫困人口不断增加,使部分市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面对大量的社会问题,如毒品泛滥、种族主义蔓延、艾滋病传播等,布什政府束手无策,到1992年大选前夕布什的支持率下降到29%,是50多年来最低点。美国大部分民众急切盼望迅速改变衰落状态,呼吁变革。于是,克林顿胜出了,他的当选结束了共和党十多年来实施保守政策的局面,开创了一条新自由主义的中间道路。

克林顿主持了“冷战”结束后美国的第一届政府,放开手脚发挥市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极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互联网、计算机等新兴产业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许多美国大型公司不断扩展海外业务,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近1/3的国外投资,跨国公司的繁荣把美国经济推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克林顿第一任期内,美国政府预算赤字从1993年的2900亿美元,减少到1996年的1000亿美元左右,克林顿政府创造了100多万个新的工作岗位,使美国的高失业率有所缓解。克林顿在第二任期内,又获得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4%的好成绩。到2000年克林顿任职结束时,美国经济实现了连续112个月的稳定增长,这个时期又被称作“克林顿繁荣期”。

克林顿的政绩虽然得到了美国民众的认可,但是由于他的私生活不检点,使他成为美国的“话题总统”,“莱温斯基性丑闻”事件,以及“拉链门”事件中克林顿的说谎行为,加上共和党人大肆宣扬,美国众议院最终批准了对克林顿的弹劾调查,从而终结了克林顿的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