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证治条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08:02:15

点击下载

作者:朱祥麟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奇经证治条辨

奇经证治条辨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奇经证治条辨/朱祥麟编著.—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2012.8重印)(中医药畅销书选粹.临证精华)

ISBN 978-7-5132-0774-4

Ⅰ.①奇… Ⅱ.①朱… Ⅲ.①辨证论治 Ⅳ.①R24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16955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邮政编码 100013传真 01064405750北京市泽明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开本880×1230 1/32 印张 6.375 字数 161千字2012年4月第2版 2012年8月第2次印刷书号 ISBN 978-7-5132-0774-4*定价 16.00元网址 www.cptcm.com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书店网址 csln.net/qksd/出版者的话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为直属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唯一国家级中医药专业出版社,自创办以来,始终定位于“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交流中医药学术的阵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载体,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摇篮”,不断锐意进取,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稚嫩到成熟的跨越式发展,短短的20多年间累计出版图书3600余种,出书范围涉及全国各级各类中医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医药理论、临床著作,科普读物;中医药古籍点校、注释、语译;中医药译著和少数民族文本;中医药政策法规汇编、年鉴等。基本实现了“只要是中医药书我社最多,只要是中医药教材我社最全,只要是中医药书我社最有权威性”的目标,在中医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9年我社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为了进一步扩大我社中医药图书的传播效应,充分利用优秀中医药图书的价值,满足更多读者,尤其是一线中医药工作者的需求,我们在努力策划、出版更多更好新书的同时,从早期出版的专业学术图书中精心挑选了一批读者喜欢、篇幅适中、至今仍有很高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品种,以“中医药畅销书选粹”系列图书的形式重新统一修订、刊印。整套图书约100种,根据内容大致分为七个专辑:“入门进阶”主要是中医入门、启蒙进阶类基础读物;“医经索微”是对中医经典的体悟、阐释;“名医传薪”记录、传承名医大家宝贵的临证经验;“针推精华”精选针灸、推拿临床经验;“特技绝活”展现传统中医丰富多样的特色疗法;“方药存真”则是中药、方剂的精编和临床应用;“临证精华”汇集临床各科精妙之法。可以说基本涵盖了中医各主要学科领域,对于广大读者学习中医、认识中医和应用中医大有裨益。

今年是“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牢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创新,不辱中医药出版人的使命,出版更多、更好的中医药图书,为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12月内容提要

本书是阐述奇经八脉辨证论治的专著。

全书首以概论,论述奇经证治沿革,奇经辨证论治内容及奇经用药特点。继按阴维、阳维、阴、阳、冲、任、督、带八脉分为八章。每章列释名、循行、腧穴、生理、病证文选及病机、治则、用药选说、穴位主治及证治条辨等节,详细阐明了奇经八脉的病证治法。制方150余首。书中论据及证治,上本《内》、《难》,下及百家,结合著者体会,密切联系临床实践,颇切实用。不但开创奇经辨证论治法,亦可羽翼脏腑辨证,故为学习和研究祖国医学不可少之参考书。龚 序

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我在庐山小天池一会议室内发言评论《全国首届中医书法及中医文化学学术研讨会》之种种失察时,群情激动,引起共鸣。继起发言者为湖北鄂州市中医院朱祥麟君,亦列举该会标题之谬误。听其言,似一儒医也,遂以小诗挑之,果工声律之学者。由是,常同游于牯岭、花径、望江亭、含鄱口间,论医琢句,意至乐也。会后,以其《中国宫廷秘方医疗佚事选评》及诗词佳什示我,益知朱君之学博且深焉。

朱君编著之《奇经证治条辨》,近即在京付梓,行将面世,索序于我。窃思正经十二,乃体内气血运行之主要通路,外联体表,内则络属脏腑,各有“是动”、“所生病”,各经之间又有表里配合关系。奇经八脉则不然,既无和脏腑的直接联系,相互之间亦无表里配合,诚所谓“奇”而无“偶”者。然奇经八脉实为调节气血运行之特殊通路,堪补充正经之不足,临证用其辨证立法不可或缺。河北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对“肌萎缩”进行研究,提出从奇经论治的新观点,创“扶元起萎、养荣生肌”的新治法,治疗运动神经元性肌萎缩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中医药报》1993,(8):30],初步解决了国内外医药界之难题。

朱书《阳维脉病证治条辨》对“阳维脉衰,卫外失固,屡易感冒风邪者,黄芪建中汤主之。”注谓:阳维为机体之藩篱。衰则卫外失固,风邪易袭而屡罹感冒,旋愈旋发,终无解期。以黄芪建中汤建立中气,充虚起衰,使阳维脉实则根治。对《难经》“阳维为病苦寒热”的发病机理阐述透彻,遣方建立中气,不固表而表自固,启人思路。举此一隅,即可想见斯书之学术水平及实用价值为何如矣。

朱君先世为医,相继五代,传有《医学撷精》、《瀛洲医案》及《临床医话》等著,盖渊源有自之博雅士也。我滥竽医林五十载,无善可言,然能好学不倦。今读朱君大作,获益良多,故乐为之序。安徽天长县中医院主任医师龚士澄时年六十有八撰于踱鳖斋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二日叶 序

中医经脉学说,有正有奇,正经十二,奇经八脉。正经向为世人所重,奇经每为医者所忽。粤自《内经》开其源,《难经》浚其流,其后,研究此学说者,寥若晨星,见于著录之专籍,但区区数种;零星论述散载于群书中者,亦凤毛麟角。是以二千余年对奇经学说之研究鲜有令人瞩目之进展。璞玉混金,亟待有志之士刮垢磨光,发扬光大之耳。

朱君祥麟,余之良友也。籍鄂州,得梁湖之英,颖悟过人,承五世箕裘,医鸣遐迩。善读书,工诗词,勤著述。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历三十年研习,撰成《奇经证治条辨》。其书博采诸家,摘要钩玄,得古今之心髓;引伸触类,证以己验,冶证治于一炉;又仿《伤寒论》例,以条文形式予以简练归纳,尤为首创;意未尽处,复为之诠解,理确义明。其内容新颖,实医林绚烂之花;承先启后,使理论付诸实践;启人心智,宜为后学之圭臬;付诸剞劂,将不胫而走天下矣。

是书成,属序于余。余滥竽医坛近四十年,庸碌无闻,何足以序人之书哉?然余知朱君久且深矣。同道之谊,莫逆之交,乐其书成,余又安可缄口而无一言?遂不辞,谨识朱君事迹一二及其书梗概,以弁简端,是为序。一九九一年七月岁次辛未仲夏望日鄂州叶发正撰于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自 序

中医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受到几千年医疗实践之检验,证明了它的实用价值,其理论有着科学的内涵。然而,在完整的中医学基础理论中,有关奇经八脉部分,能将其与临床密切结合者,在历代医林中,却寥若晨星。余初涉医林时,读《内》、《难》及百家医著,凡五脏六腑,十二经路,气血津液等内容,有章可循,殊感踏实。唯及奇经八脉,除针灸取其穴治,于临证则觉茫然。但余坚信八脉决非虚设空谈。垂三十年之探索,终识其为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临床亦具实践指导意义。奇经八脉辨证乃中医学中独特辨证方法。惜乎“正经人所共知,奇经医所易忽”(《四库全书提要》)。古籍尘封,怎任其久久泯没?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搜罗奇经八脉文献,吸其精华,结合临床应用,仿前贤体例,一证一治,条而辨之,颜曰《奇经证治条辨》。书虽成,自知舛谬难免,疏漏亦多,谨抛砖引玉,就正于海内贤达,匡其不逮。冀从理论与临床两方面来共同促进这一学术的发展,如曰有裨于世,则幸甚。而深化与完善此学说,则所望在于诸君也。朱祥麟序于鄂州洋澜湖畔之医室一九九一年三月一日凡 例

一、本书搜罗奇经八脉文献,按阴维、阳维、阴、阳、冲、任、督、带分章论述。每章首以释名,次以循行部位,次以腧穴交会,次以生理功能,次以病变证候与病机分析,次以治则,次以用药,次以穴位针刺,终以证治方药。则理论与临证紧密结合,无空谈之弊端,显示奇经辨证论治之实践意义与价值。

二、书中有关八脉循行、病变证候文选,除引李时珍文外,余皆为《内经》、《难经》、张仲景、王叔和之文,以示理论之源。后世医书所述,此节概从略。而八脉用药文选,多为后世医家临证所得,则录存以见发展之梗概。

三、奇经理论,人所易知;奇经辨证论治方法,能运用者少。故本书特设证治条辨一节。此仿张机《伤寒论》、吴瑭《温病条辨》作法,文尚简要,突出主证。为阐明证候病机及立方大意,特于每证下再作按语,注明大义,俾纲举目张,一目了然。

四、奇经辨证是以奇经八脉为纲,包含了脏腑、奇恒之府、十二经络、卫气营血阴阳等生理、病理内容的一种独特辨证论治方法,其以奇经为重点,而往往涉及脏腑病机,证候有从脏腑久病不愈传来,故本书虽以奇经证治立论,实可羽翼脏腑辨证。

五、书中治方,有经方,有新方,凡分量多少,仅标为模式。临证欲中肯綮,自当慎行斟酌。

六、奇经为病,下焦虚损,病多久延,其治疗有非朝夕可愈者,必认证真确,守方调治。所谓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若朝秦暮楚,游移不决,期求速效,往往事与愿违,其方后未说明服剂多少。亦应随证裁决。

七、病入奇经,多下焦阴阳虚损之候,治或通补其阳,或清补其阴,然要兼顾中焦胃气,用温勿燥胃阴,用清勿伤脾阳,以土为生化之源,胃气若败,必无挽法,是为奇经证治之所当注意者。

八、奇经学说,奠基于《内经》、《难经》。皇甫谧、滑伯仁发皇其针刺灸疗内容,而遗辨证用药方法。李时珍考释其辨证方法,但所论尚疏。以其博大之学问,研究药物性能,祖述张洁古、王好古等药物归经学说,但很少论及药入奇经,可见理论与临床仍存在一定距离。惟叶天士立法精细,扩大奇经辨证运用范畴,惜立论甚简,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中,览之者每忽而不深究。今笔者依据经义,复取历代诸贤精论,参与己意,汇成是编。缘囿于见闻,凡舛讹、缺漏,尚俟明贤教正,以求共同完善八脉辨证论治内容。概 说

中医治病,有多种辨证方法,这些方法都建立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自《内经》脏象学说确立,便为脏腑辨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汉·张仲景运用《内经》理论并与临证实践相结合,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后世医家又在实践中总结出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辨证治疗理论。然而鲜有述及奇经八脉辨证论治者。一、奇经八脉证治沿革

奇经学说创见于《内经》。《内经》对奇经八脉循行及生理证候有初步述及,并创用了针灸疗法与药物治疗。如《灵枢·邪客》治阳脉满目不瞑用半夏汤。又如《素问·腹中论》记载,因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竭伤肝,以致月事不来之血枯病,用四乌贼骨一茹丸,皆为代表方剂。其中乌贼骨、鲍鱼、雀卵等药物,辛咸温润,味厚气浊,能入下焦,开后世用动物血肉有情之品入于奇脉治病之先河。《难经》鉴于《内经》所述散漫,列专章以论八脉循行、生理及病证,使其条理分明,从理论上发皇奇经学说。至东汉·张仲景能将奇经理法运用于临床,如用桂枝加桂汤平冲降逆;用苓桂五味甘草汤治冲气上逆,面翕然如醉;用甘姜苓术汤治带脉的肾着病;用温经汤治妇人崩漏暮即发热,少腹里急,唇干口燥等症,乃冲任虚寒,瘀血内停,阳维失调所致。病种不独妇科,还涉及内科,从临床上丰富了奇经证治内容。王叔和著《脉经》,叙述八脉病证、脉象,特收录《手检图》,以阐明八脉切诊法,独具一格。其非《内》、《难》之文,当别有所本。晋·皇甫谧取《内经》、《难经》文义,祖述八脉循行、生理及取穴证治,指导针灸治疗,尤其增补某些穴位,注明八脉与他经交会,使奇经循行分布一目了然,为其突出贡献。其后王冰、滑伯仁、张景岳等注释《内经》,涉及奇经八脉,虽随文释义,亦间有阐发。唐代孙思邈在奇经用药方面有较大发展,如用小牛角腮散,(牛角腮、鹿茸、当归、禹余粮、干姜、续断、阿胶、乌贼、龙骨、赤小豆)治“伤冲任下血”;用阿胶散(阿胶、乌贼骨、当归、芍药)治“妇人下血”;用鲍鱼汤(鲍鱼、阿胶、当归、艾)治“妇人漏血崩中”;用猪肾汤(猪肾或羊肾、香豉、粳米、葱白)治“产后虚羸、喘气、乍寒乍热”等症,乃产后奇脉虚损,冲气不纳,阳维失调之候。宋·许叔微有内补丸(熟地、当归)“治妊娠冲任脉虚”,补血安胎。又如用紫石英丸(紫石英、禹余粮、人参、龙骨、牡蛎、杜仲、远志、苁蓉、泽泻、石斛、川乌、桂心、桑寄生、当归、五味子、甘草、干姜)治月经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等等。上述动物药通补阴阳如鹿茸、阿胶、鲍鱼、猪肾、羊肾、乌贼骨;镇固收摄药如紫石英、禹余粮、龙骨、牡蛎等等,皆为后世治奇经之常用药。金元·张洁古在脏腑辨证的学术基础上,重视奇经,扩充二维二证治内容。其弟子李东垣受其影响,亦注意到脏腑与奇经的相互关系。如治冲逆里急燥热,用补中益气汤加黄柏、黄连、知母。一方面补阳明以渗灌冲脉,一方面泄冲热以安中。又如冲气上逆,挟木气上干,肺气不降,喘息有音不得卧,用调中益气汤加吴茱萸,升清降浊,脏腑与奇脉同治。他如张子和,认为男子之白淫,女子之白带,皆系湿热之邪侵及带脉所致,治从湿热,与治痢同法,后人有宗其说者。上述虽皆片纸只字,弥足珍贵。宋代官修《圣济总录》专篇记载奇经八脉之循行及其功能、病证、腧穴与针灸治疗,较皇甫谧为明晰。至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上考坟典,下及百家,发《灵枢》、《素问》之秘旨,著成《奇经八脉考》,对八脉循行重加考订,并述生理功能,病理反应,以及治疗方药等,奇经证治始有较系统的阐明。奇经八脉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辨证方法,渐为广大中医同仁所重视。有清一代,将奇经八脉辨证应用于临床者逐渐增多。如武之望、傅青主、马培之、叶天士、尤怡、陈修园、吴鞠通、俞根初等,不过零星片爪,多应用于妇科。唯叶天士,其人深达经旨。广采前贤经验,在其丰富的临证实践中,深刻认识奇经八脉病理,治病每多讲究奇经,以通补为法,扩大奇经辨证治疗范畴,从而大大地促进了这一学术体系的发展。其时亦有医家如徐灵胎则斥八脉论治为“立异”(见《临证指南》徐批);不过,他亦不完全排斥这一方法,其谓八脉辨证较之脏腑经络辨证,“于理不碍,则亦各成议论耳”。有识之士,希望进一步推动奇经辨证理论的发展。如稍晚于徐灵胎的沈金鳌编著《杂病源流犀烛》,条列奇经八脉证治源流,在方药治疗方面较《奇经八脉考》又有所充实。严西亭等人又明确地提出四十二味药物入归奇经,对开拓奇经用药研究有一定意义。然而至近代医家,将八脉辨证广泛运用于临床者仍少,一般以囿于妇科为多。较有见地者为张锡纯、朱小南等。若结合临床并从理论上阐发奇经证治之书更觉缺如。唯今贤钱远铭研究员在《奇经八脉考研究》一书中,明确提出奇经八脉辨证体系之说,为免这一宝贵的医学理论沦于沉没,乃给医林一振聋发聩的疾呼。二、奇经八脉及八脉辨证概念

奇经八脉即阴维脉、阳维脉、阴脉、阳脉、冲脉、任脉、督脉、带脉。奇经八脉不拘于十二经脉。《难经·二十八难》说:“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湖泽,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亦不能拘之。”李时珍说:“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说明奇经八脉是十二正经之外的特殊经脉,虽然与十二正经相联系,但不拘于正经,能蓄溢调节十二正经的气血。其与十二正经的不同点为:①奇经八脉不与脏腑直接相通,这与十二经脉与脏腑直接相络属不同。②奇经八脉无表里相配的规律,这与十二经脉中阴阳经之间形成六对表里关系的情况有别。③奇经八脉无五行干支相配,这与十二经脉有五行干支相配不同。④奇经八脉无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流注规律,这与十二经脉有次序的环流贯注有异。⑤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有专穴分布外,其余六脉的腧穴则附属于有关的十二经脉中,这与十二经脉各有专穴分布不同。

奇经八脉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如自然界的河流与湖泊一样,能蓄溢十二正经的气血,从而参与了整个机体的维系与调节作用,成为脏腑经络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认识奇经八脉的生理、病理及其证候,能深化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故六经证候往往能反映脏腑病变。奇经不直接与脏腑相连,但通过十二正经而与脏腑相关,其更与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之府密切相续,如二维脉主营卫而关乎血脉,二脉主寤寐当涉于心胆,督脉络脑属肾,冲、任、督脉发于胞中,带脉系于胞等等。因此奇经八脉证候既与有关脏腑病变相关,更与奇恒之府病变密切,由此才具有它独特的内容。

李时珍说:“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主一身左右之阳,阴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奇经八脉考》)。此论说明奇经八脉的功能包罗了表里、左右、前后,上下,即凡身体之阴阳、表里、气血、虚实、脏腑、寒热无所不涉。故奇经八脉辨证能将脏腑、六经、气血、八纲等辨证方法融于一体,成为一种独特的辨证方法。此种方法,所识者少,因此李时珍有“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之慨叹。可见奇经八脉辨证是根据八脉生理功能及其所系奇恒之府、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津液的病变而反映于外的症状、体征,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而诊断其病位、病机、病性,为治疗提供立法处方的一种辨证方法。其对于中医各科均有临床指导作用。三、奇经八脉辨证内容(一)奇经八脉与脏腑

奇经八脉系于正经而与脏腑相联系。若就八脉之主要功能而言,则尤与脏腑(包括奇恒之府)相涉。阴维脉主营属血,气通血脉,维络诸阴脉而主心痛,故其生理病理每与五脏相联系。以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肺主气朝百脉而布血,肾藏精而化血。若脏阴血气失荣,或因邪阻脉络,则阴维失却维系之职,而发生心胸疼痛的症候。李时珍说:“阴维之脉,虽交三阴而行,实与任脉同归,故心痛多属少阴、厥阴、任脉之气上冲而然,暴痛无热,久痛无寒,按之少止者为虚,不可按近者为实。”是以阴维脉病心痛,当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寒热虚实对脉道的影响而辨治。

阳维主卫属气,维络诸阳经而主寒热。因三阳属表主气,肺合皮毛主卫,卫出于下焦,邪气犯之,则阳维与相关之脏腑失调,多有寒热之变。故阳维病寒热,须结合膀胱、胆、胃、肺、肾等脏腑之寒热虚实辨治。

二脉主目之开合与足之矫健,与筋相关,筋乃肝气主之,故二筋病,与肝有关。二入脑,又主卫气之出入而司寤寐,故与脑及五神脏功能密不可分,尤以心脑肝肾胆有关。以脑为元神之府,心藏神,肾藏志,肝藏魂,胆主决断,皆关乎神魂之动静。故寤寐失常,必辨二与五脏之证候,分清寒热虚实以施治。

奇经八脉赖后天脾胃之水谷精微以濡养,其中尤以冲脉关系密切。因冲脉起于气街,为血海,其源于脾胃,故有冲脉隶于阳明之说。若脾胃虚损,中宫乏气,坐镇无权,冲脉失养,其病或阳动失固,崩漏带淋,或冲气上逆,则冲心犯肺,肝胃皆逆,变证殊多。

在脏象学说中,脑为髓海属肾,而在八脉中,脑与督脉关系密切。督脉入络于脑。李中梓说:“脑髓至阴,通于尾骶”(《医宗必读》)。脑脊之外,正属督脉循行之所。《灵枢·经脉》说:督脉病,“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六淫外袭,脑与督脉俱病,则为脊强反折。督脉络脑属肾,气通命门,以阴精为用,以阳气为体。若督脉精血不足,阳气失充,脑府失养,则为虚证,发生头重震摇。

在脏象学说中,生殖功能为肝肾所主,而在八脉中则与冲、任、督、带密切相关。因冲任督皆起于胞中,主女子月经,男子精室之功能,带脉系于胞。再冲任督带皆与少阴肾脉相交,而督脉属肾;带脉发于足厥阴肝经之章门穴,肝肾同居下焦,故叶天士统谓“八脉隶乎肝肾”,而“肝肾下病,必及奇经八脉”。这种情况,在生殖系统功能失调上表现最为突出。故凡妇女之经带胎产,男子之精冷不育、遗精白浊等证候,必究冲任督带。龚商年说:“奇经八脉,为产后第一要领,盖八脉丽于下,产后阴分一伤,而八脉自失所司,温补镇摄在所必先”。说明奇恒之府的胞宫虚损,即显示奇经病证。八脉有如深湖涵蓄,产后失血证治,多从冲任督带着手调治。邵新甫说:“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此虚劳损三者相继而成也……因纵欲伤精者,当治下而兼治八脉”(《临证指南·卷一·虚劳》)。纵欲伤精,肝肾虚损,必及奇经;由此推论,凡各科疾病,精血大伤,由虚至损至劳者,每多奇经证候出现。

凡脏腑病而及奇脉者,或奇脉病而及脏腑者,或奇脉自病者,必权衡轻重缓急主辅,辨其寒热虚实而治之。经云:“治病必求其本”,循其病源以治本最为关键。沈金鳌说:“奇经八脉所以总持十二经,不明乎此,并不知十二经之纲维,十二经之出入。如肝藏血,其人本血病,治其肝而勿愈,必求其源于冲,冲为血海也。肺主气,其人本气病,治其肺而勿愈,必求其源于督,督为气海也。其任带维六经,可以类推”(《杂病源流犀烛·凡例》)。若沈氏之言,类推之,则肾藏精,其人本精病,治其肾不应,必求其源于任,任主胞胎(精室)也。脾胃主湿土,斡旋四周,其人本湿病,治其脾胃而勿愈,必求其源于带,带脉居中,总约诸脉,统领六合也。三阳主气属卫,其人本卫病,治其三阳勿愈,必求其源于阳维,阳维维系诸阳也。三阴主血属营,其人本营病,治其三阴勿愈,必求其源于阴维,阴维维系诸阴也。五脏主藏神,其人本神病,治其五脏勿愈,必求其源于阴阳,二主寤寐也。故病如经、带、胎、产、亡血、遗精、阳痿、不孕、不育、淋浊、久痢、久泻、脱肛、便血、厥证、虚劳、心痛、血痹、痃癖、癥瘕、腰痛、足痿、眩晕、失眠、癫痫、寒热等等,除按脏腑证治而外,都可从奇经寻得治法。(二)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有密切联系。阴维脉发于足少阴之筑宾穴;阳维脉起于足太阳之金门穴;阴乃足少阴之别络;阳乃足太阳之别络。可见阴维、阴隶于足少阴,阳维、阳隶于足太阳。故阴维脉病心痛有从少阴来者,如阴液大劫之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可用三甲复脉汤滋少阴以益阴维。阴脉至睛明,目中赤痛从内眦始者,病在阴,可取刺足少阴之照海,照海亦为阴所发。阳维脉能病腰痛,以阳维脉发太阳,足太阳循腰背,可取刺足太阳之承山穴。阳亦能病腰腿疼痛,可治以川乌龙马丸,温通太阳阳维痹阻之邪。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尤与少阴阳明相关切。其联系先后二天,交足少阴于会阴,交足阳明于气街,会于宗筋。若少阴受寒,逆气循冲脉而上,病发奔豚,治以桂枝加桂汤,温经平冲。若劳伤胃阳,中宫乏气,冲气上逆,脘痛高突,治从阳明冲脉,用苓桂薤甘汤温阳下气。任脉为阴脉之海,主摄三阴。任脉为病,内结七疝。若由三阴经而病及任脉者,或疏厥阴,或纳少阴,或升太阴,治从三阴以调任脉。亦有用之不效者,如任脉阳虚气陷,治宜通补任脉,方如鹿茸桂枝汤。督为阳脉之海,与足太阳并行于背,在上相交于大椎,在下相交于会阳,为卫气之根本。故邪入太阳,其甚者必犯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其用药如羌活、独活、苍耳、藁本等,能祛太阳风邪,亦能祛督脉风邪。又如疟入少阳,久而不愈,渐伤督阳者,治从督脉升阳以逐邪,方如鹿椒汤。督脉交足少阴于会阴,通于命门,其有背冷脊痛,重裘不暖者,可用加味附子汤,温少阴补督阳。带脉约束诸脉,发于厥阴之章门,章门又为足太阴之募穴,带脉在脊交于足少阴。如带病肾着,乃太阴阳虚湿阻所致,用甘姜苓术汤,治从太阴湿土以理带脉。上述乃八脉与十二经脉交相为病之大概,临证宜将八脉结合十二经脉之循行交会进行辨证,认清证候之来路而后施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