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国际4A广告顶级文案创意思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09:39:48

点击下载

作者:朱海松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移动互联网时代国际4A广告顶级文案创意思维

移动互联网时代国际4A广告顶级文案创意思维试读:

其他

你将孤军奋战你将义无反顾你将不辱使命你将面带微笑——献给辛勤的广告人

推荐序一:强势品牌的终结——移动互联时代品牌创建与管理的新范式

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始于2005年,资本推动的分众媒体让中国整个媒介格局发生变化。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十大传媒平台,这个平台尚处于变化中,但是大致的格局已经形成:第一,电视联播网,这个媒体可能在今后一两年还将有更大的动作,并将形成新的强势覆盖;第二,广播协作网,汶川地震中广播曾经起到非常大的救助作用;第三,大经济板块里的大型报业集团,已经形成报业集团的混媒平台;第四,杂志精准营销平台;第五,分众媒体平台,包括楼宇、商超、医院等;第六,全国铁路媒体网;第七,全国公路媒体网;第八,全国航空媒体网;第九,全国户外媒体网,包括高速、地铁、车身、站点等;第十,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

在中国的整个传媒环境中已经形成十层媒体覆盖,新媒体环境必将促使媒介平台的运营商、广告创意的集成商、特定的营销机构以及创意产业集群发生变化。因此,面对新市场环境,企业的整个传播策略、营销策略都需要进行调整。

混媒时代:强势品牌的脆弱性

自2008年我们开始提出“混媒”概念,时至今日,10种媒体形态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且彼此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对传统媒体的全面整合,所有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面地开始社交化。

不可否认,每位企业家都希望将品牌做大、做强,但是未来也许“小”才是更好、更安全的选择。身处混媒时代,强势品牌的脆弱性逐渐暴露出来,且在未来5年内将日趋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媒介环境和信息市场环境的改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品牌的博弈主要存在3种力量:消费者的权益、媒体寻租以及券商做空。当品牌的影响力越大,那么它面临的风险将和影响力成正比,风险就可能越大。

ibrand定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创建模式进入了小而美的时代,是需要小微品牌在京东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上生存的一个时代。传统品牌塑造主要依靠的是大众媒体提升知名度和权威,即所谓的BRAND。而如今品牌的创建已由一个大时代迈向小时代,叫做ibrand。ibrand可以成为我们自己的品牌、粉丝品牌,小而亲切,没有很强的压迫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已经从知名度向透明度转变,从公信力向亲和力转换。

ibrand就是要建设一个轻资产、快营销的平台。通过构建数字大本营,由数据大本营跟现在已有的公共平台或者是跟我们能匹配的平台进行一种互联互通,因此我们就要在这个架构里设计好搜索的入口,我们希望把这个东西构建出来,构建出来之后再从一点一滴做起,搭到已成型的大的平台上进行互联互通的品牌营销。

ibrand成为品牌建设大势所趋

大品牌的影响力通常由权威、公信力、知名度所铸就,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强势品牌的权威与强势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未来品牌的创建将由大写的、权威的、强势的BRAND向小写的ibrand转型。ibrand是平等、亲和力与口碑的象征。任何一个曾经的强势品牌在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建立一个网络拓扑图,ibrand正是这个图的核心,结合搜索、在线视频、社会化的媒体去构建一个ibrand发展的模型。

ibrand构建和发展的新特点

第一是搜索营销,第二是口碑营销,第三是视频导购,第四是在线支付。

ibrand创建发展的新特点主要包括搜索营销、口碑传播、视窗导购、在线支付,其中,搜索营销构成整个营销的核心环节。营销方式正在从传统的AIDMA营销法则(A—Attention,I—Interest,D—Desire,M—Memory,A—Action)逐渐向含有网络特质的AISAS(A—Attention引起注意,I—Interest引起兴趣,S—Search进行搜索,A—Action购买行动,S—Share人人分享)发展。

在全新的营销法则中,两个具备网络特质的“S”—Search(搜索),Share(分享)的出现,体现了互联网时代下搜索(Search)和分享(Share)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向用户进行单向的理念灌输,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影响与改变。

ibrand构建要做好三缘

地缘(Local),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独一无二的场景,比如农产品的地方特产。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透明度超高,过去那种利用信息不对称编撰品牌故事的做法已经不可行了,品牌透明度高于品牌知名度,品牌亲和力大于品牌公信力。

人缘(People),过去可以用现在完成时做品牌,去做未来的规划,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的创建与发展,已经不能用现在完成时,而是用现在进行时,品牌已经直播化了,移动互联网就是人与人的连接。

机缘(Opportunity),小微企业要懂得借助大平台来实现跳跃,我们过去是用CCTV的平台来跳跃,现在利用互联网平台则更轻松。例如,三只松鼠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利用B2C平台实施线上销售,凭借便捷的线上销售平台完善客户的服务体验,在短时间内形成品牌和分品牌的运作。

多屏的视觉整合:混媒的主题传播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企业和新兴在线企业都将面临如何建立轻资产、快营销、爱品牌这样一个企业快营销平台的任务。完成任务之前应当首先解决好三个关系: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在线与离线的互动和信息流与交易的匹配。

这一切需要企业尽快建立自己的数字与非数字时代的混营销平台,即一个平台:数字大本营;两条战线:非数字营销与数字营销通路混合;三个步骤:Web3.0交易、Web2.0社区、Web1.0媒体;四流合一:人流、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新媒体环境下,BRAND要逐渐向ibrand转型,小微企业的平台式生存将成为未来5~10年非常重要的模式。平成混媒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晓波2015年1月28日

注:中国品牌营销的学术领军人物、广东平成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吴晓波先生对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多次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他是第一个发现中国消费者的认知果壳模型,第一个提出“品牌三论”(创意产业“节点经济论”、品牌认知论、Inter-media混媒传播论),第一个提出“互联网不是第五媒体,而是超媒体”的中国广告人。这些观点都极具影响力,是代表中国广告界向世界提出自己理论模型的第一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他又提出全新的“ibrand”理念。“ibrand”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理解为“自品牌”“我品牌”“个性化品牌”等“小而美”的品牌形象,其实每个自媒体就是一个“ibrand”。吴晓波先生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塑造面临的挑战是品牌不仅要有“ibrand”基因,还要在传播过程中把碎片化的“ibrand”重新聚合产生整体涌现性。吴晓波认为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存价值观将是“把智商留给服务器,把情商留给自己”,“ibrand”时代社会生活将更加倾向于“诗歌的回归、手艺族群的崛起、极简生活的倡导、社交媒体泛滥下的孤独”。

推荐序二:如果神存在,那一定是你自己

1993年年底,我谋到了第一份文案的工作。那家公司的老板对文案的理解就是广告牌上的那几个字,因为一个月拉不到几个广告牌的订单,也就写不了几个字,她觉得每月付我400元的薪水太贵,两个月不到就把我辞退了。

1996年4月,我怀着4A梦去了北京,托人引见了几家4A公司的总监。他们基本上都是委婉地告诉我目前还看不出我有做创意的天分,或者告诉我他们不收没有北京户口的人。8月辗转来到上海,猫在一位朋友处,向上海所有的4A投了简历,全部石沉大海。

这算是我1996年以前广告职业的点滴经历,恐怕也是许许多多来自中国非发达地区的本土广告人的经历。

多年以后,当我们环顾四周,见多了那些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广告大诗人,再看看那些满怀热情、苦苦求索,却看不到未来的本土广告人的时候,你就会懂得专业而又乐于帮助本土广告人的人士是多么值得敬重。

值得期待的本土创意

如果你回顾1990年前后的本土广告创意,你会对电视里大喊大叫“省优、部优、国优”,或是“厂长经理电话多少多少”之类的广告词会记忆犹新。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这种广告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那个年代,我们没钱、没地位、没职业自豪感,有的只是自卑。

但几年后的今天,特别是广州的本土广告公司,在与国际4A的抗衡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广告创意,诸如脑白金的《亲友篇》,以及海王银杏叶片《年龄篇》这些促销力、传播力非常强的诉求;还有雕牌洗衣粉《下岗篇》这样打动人心的创意,都出自土生土长的本土创意人之手。虽然这些本土的创意或多或少地存在表现简陋、执行粗糙,以及品牌平台空洞等问题,但是在直捣消费者的内心方面(这是创意存在的本质价值),都足以成为4A广告诗人们扪心自问与自我鞭策的教材。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土创意人必将逐步成熟,也必将主导中国广告创意的未来。

拿下未来

最近这一年多,我大部分的广告职业经历都在本土公司,平时共事、接触的也大多是本土同行人,算得上是真正土生土长的本土广告人。本土创意人生存的压力加上对广告的热情,使得他们对专业的执著追求,以及改变现状的欲望远远胜过我所见过的外来创意人。但他们也存在一些通病,比如对4A的盲目崇拜、浮躁、急功近利、缺少耐心,以及缺乏社会责任感等,并由此造成了漠视基本功、夸大创意的价值、追求技巧导向,以及判断力的迷失、诗人作风等诸多后遗症。本土创意人,特别是年轻人,如果能克服上述问题,一定会加快本土创意人的整体崛起。对此,我有如下体会。

如果神存在,那一定是你自己

对4A的盲目崇拜,导致许多本土创意人浪费了很多无谓的时光,把原本应用来专心积累经验、训练创意思维、锻炼基本功、探求消费心理、培养洞察力的时间,用来盼望与等待,认定唯有进4A才能得到创意真传。但事实是,连4A最资深人士都要钦佩的一些本土广告人,比如广州的吴晓波、上海的高峻等就从来没有进过4A的大门,要坚信4A不是唯一培养英才的地方,要坚信努力可以改变一切。或许你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进过4A,但你有可能做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创意。

从针眼里赢得世界,也是真理

大部分的本土创意人不注重细化、深化自己的基本功,文案不像文案,美指不像美指,成天只有兴趣挖空心思地想一些不切实际的创意技巧,不知道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对创意概念的深度挖掘、敏感的策略触觉、文案的基本功以及美术的执行力,很少人用心去积累。拿文案来说,如果一位文案对各类人群的心态足够敏感,就一定能熟练地把握对应的文案风格,不管是大气的、温馨的、孩子气的,还是幽默的、平实的和柔情的。如果再细一些,比方说,如果你可以精确地辨别出酷味十足的年轻人的幽默、子孙满堂的老年人的幽默、刚刚步向成功的商业人士的幽默以及其他各类阶层的幽默,那么,你在文案这一块,就足以为自己创造出一片天地。

避免被4A同化

普遍来说,4A对本土人群的洞察力和敏感度偏低,关心技巧比关心效果更热衷,而品牌意识、创意的表现力与执行力相对较强。涉足4A,如果你的运气好,你可能遇上一位专业素质好、尊重并积极了解本土文化和市场的外来创意人;但如果运气不好,你就会遇到不切实际、技巧导向的广告诗人。他们看国外的电影、居住在外国人聚集区、在高级酒吧与“老乡”聚会,除了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外,他们几乎对中国一无所知。创意诗人不切实际的作风导致了他们无视广告存在的价值,逃避品牌问题和销售问题。他们只关心技巧,并以此掩盖不足。最严重的是,他们迷惑并同化了大量的本土创意人,让他们染上了“诗人”的气质。

为你的本土资历而自豪

如果你在本土公司待过,那意味着你可能养成了追求高效率广告的习惯,因为你的客户不像国际公司那么有钱,经不起折腾,没有机会供你玩弄创意;意味着你可能更为公司的利益着想,因为你的公司不像4A那么有钱,可能随时面临发不出工资的危险;意味着你可能更珍惜小案子,并从中捕捉到发光的机会,因为你以前根本没机会做大案子,只有机会做事无巨细的基础工作,比如了解产品功能、做POP美术或文案,写软文、专题片;意味着你可能很有耐心,不怕太多的策略限制,因为你做过世界上最无聊的广告,比如房地产广告;意味着你可能是多面手,因为你的公司人手不齐,连市场调查你都要参与。

一年不妨做一件“飞机稿”。“飞机稿”指并未真正发表,而是为了参赛而做的广告作品。国内各大广告奖项里面的得奖作品,超过一半都属此类。

综合专业角度与成功效率,我建议广告人一年做一次“飞机稿”,你可以全面发挥你的洞察力,从深度着手,做出让他们汗颜的“飞机”创意。

多一点时代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良好的时代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既有助于你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创意的价值,又有助于拓展你的创意视野。你将不会拘泥于无关痛痒的诉求与小技巧本身;你将铭记创意的价值不仅衍生于聪明,更衍生于智慧;你也将铭记公益广告的存在理由与价值依托,是为了真正唤醒社会大众的责任意识,而非仅仅为了博得同行的会心一笑。知名广告创意人陈绍团

推荐序三:众筹,一场广告的葬礼

致已经离去及终将离去的广告人:

笔起笔落,好多话哽在胸口,在长达15天的时间里,不知从何开始。

时至年尾,寒流不断,2014年的这个冬天,我仿佛不断地在送别。一位又一位好朋友,离开广告行业,转向人生的新方向,哪怕曾经热爱并激情澎湃。

送别的酒杯夹杂着泪光满满,盛满了不舍和情谊。

他们几乎和我一样,将青春献给了这个行业,奋战十几年,然后和这个世界一起来到互联网时代,面对时代的改变。

改变就意味着离开吗?我不由自主地想,我们从何而来,又该向何而去?

不知道现在的“90”后如何认识广告。

十几年前,同样的冬天,刚毕业的我,在一场关于广告的展览中,被一张干净、直接、充满创意的广告海报击中;脑洞的另一边开启,激情渗透全身。我由此认定,这就是我喜欢的职业。不是一名工程师,不是一个名作家,而是,用创意改变世界。

那一年的冬天,我没日没夜地翻阅了数十本广告书籍,翻阅全年的《国际广告》,认认真真地做好了一份“十分广告”的简历,鼓起勇气,忐忑不安地投向了某4A 广告公司——一个神圣而不可及、非专业而不可及的地方。

没有传播专业的学历,没有新闻文学华丽的功底,没有令人震撼的设计绘画作品,但我幸运的是,遇到了广告行业的第一位伯乐。他说:“这个行业充满着挑战,重要的不是学过了什么,而是你愿意去学什么。不断创想、创新,因为我们总是在路上。”

这句话,指导着我十数年的生活,一直到现在依然回响。

当然,生活必须要血泪交融,我们才能相信自己没有虚度。

我渐渐成长为一个标准广告人:

光鲜亮丽却身心疲乏,忙碌不停仍然要随时满血复活;

绞尽脑汁想砸墙,仍要在第二天一大早交出最好的方案。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翻阅书籍、浏览外网、走访市场、观察消费者、跟他们对话,真真实实地去体验原本不属于我们的每一款产品。

——不是富翁,却要写出绝世豪宅的领袖品质。

——不是外星人,却要写出猫狗粮的美味。

——讨厌榴莲,却也写下了充满贵族气息的猫山王宣传方案。

——以及,作为一个大男人,我却了解卫生巾为何要干爽,了解为何托杯与一体成型的内衣如此重要。

把一天掰成48小时地工作,在饭桌上想,在马桶上想,连走路时也在想,像柯南一样到处寻找着灵感的足丝马迹。我们常常为了某个创想争得面红耳赤,常常呆若木鸡般地深度思考,常常因为一句差点就脱口而出的广告语,一群人畅快淋漓地喝着酒,总是吵着闹着蹦出不少经典的语句。当绝世妙想不被理解的时候,恨不得当场互相爆头。

总是半夜起床立刻开始赶稿,也对几日几夜不眠不休的生活习以为常。每天都进行着定时炸弹的倒计时,紧张地等待着大限的来临。

然后,我们和这个世界一起迎来了改变。世界像个大的哈哈镜,折射着乱糟糟又充满新玩意儿的现实。

2014年,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世界。“90后”牛气冲天地叫嚣着如何如何颠覆行业,一众电商微商品牌开始疯狂热吸引粉丝;张行说要打破传统创意人买卖关系,马佳佳把老板、市场部、推销员、明星集于一身;昨天的董明珠和雷军争相炒作,今天 1% 的“伟大的安妮”在周末又火了一把……

有人说,微信会淘汰杂志,淘汰很多媒体的从业人员。也有人说互联网时代会干掉4A广告公司,互联网思维将干掉传统的品牌传播。

身在4A广告,我们带着迷茫看着一篇一篇如此如是的文章,痛苦,思考,困惑;带着不死的心,爱挑战的激情,打起一场又一场的互联网战役。越来越多的资深人士觉得迷茫甚至迷失,拿到订单不再喜悦,面对方案疲惫而厌倦,时间依然不够用,青春却早已不再。

不知不觉中,我的小伙伴们渐行渐远。

一些人在互联网时代,选择了离开,去互联网创业;

一些人厌倦不断地创想,选择了企业的平台大施拳脚;

一些人厌倦了无休止地加班,选择了窝在心爱的小房子里,开起客栈,售卖咖啡。

在送别的酒桌上,在感怀、不舍和某种不知名的愤怒中,我想,好吧,如果我们终将离去,如果广告注定死亡,那就众筹一场关于广告的葬礼吧!

我们一起告诉未来,离去的终将会离去,我们来埋葬过去。

因为,我们总是在路上。知名广告人李景彤广州尚易广告有限公司(广州4A成员)2014年12月20日

绪论:每个人都能流行15分钟

“每个人都能流行15分钟”是网络时代的传播宣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重要传播理念与哲学。这句话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一句名言。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8.6—1987.2.22)被誉为20世纪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波普”是“流行”(Popular)的缩写。波普艺术是指长久以来,包括报纸的插图、流行音乐、广告、漫画等能够赢得普通人欢心的大众文化。安迪·沃霍尔让高雅艺术通俗化,不论是一卷厕纸或一个厕板,只要盖上他的印章,随即便时髦起来!安迪·沃霍尔就是时尚本身。2014年2月,安迪·沃霍尔所作的毛泽东画像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约合人民币7663万元的高价被拍卖。该画像是沃霍尔在1972年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华之际所作。安迪·沃霍尔在《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波普启示录》一书中说:“商业艺术(Business Art)乃是‘艺术’(Art)的下一个阶段。我以一名商业广告艺术家(Commercial Artist)起家,希望能以一名商业艺术家(Business Artist)终了。”他做到了。这本书的扉页上印着他的名言:“在未来,人人都会成名15分钟。”安迪·沃霍尔从一名广告艺术家变成了一位艺术哲学家。“每个人都能流行15分钟”背后的潜台词是“每个人都是超级巨星”,表达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而这种思想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安迪·沃霍尔超越了他的时代。“每个人都能流行15分钟”,在20世纪60年代是个理想,在当下是个现实。网络上的草根逆袭正成为常态,这种常态演化成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从商业角度看,互联网思维最突出的体现是自媒体,自媒体的蓬勃兴起正是“每个人都能流行15分钟”的真正实践。如果说同样是20世纪60年代的加拿大传播大师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就是信息”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介哲学的话,安迪·沃霍尔的“每个人都能流行15分钟”就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传播哲学。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思潮,互联网思维从商业层面看是用户思维、流量思维、体验思维等,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美国企业家乔布斯是第一个真正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极致的商业大师,以iPhone系列为代表的苹果智能手机,其“直指人心”的人性化设计和开放的平台战略,改变了整个商业世界,这场革命当下仍在进行时。“每个人都能流行15分钟”是对每个个体的放大与表达,这只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才能真正地实现,而这也深刻地影响着商业模式。

波普艺术的产生可以说是20世纪60年代的屌丝逆袭。20世纪60年代,安迪·沃霍尔在他的工作室“工厂”(Factory)里作画、拍电影。他尊重每一个个体,让每个人都觉得非常特别,“梦工厂”是开放的平台,免除不必要的价值判断与自我压抑,在这里人人都可以自由上下,凭借“才华”成为目光焦点,他让许多边缘人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超级巨星”的品质。“超级巨星”以沃霍尔的定义,就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但他们的才华很难界定而且几乎不可能销售”。“工厂”里进出各色人等,无论是名流显要、艺术家,还是街头混混和妓女,都往来自如;这里弥漫着毒品和性,也颠覆着传统;一切皆有可能,一切可能都已发生。这与当下的互联网精神高度一致。安迪·沃霍尔以自己的理念打造了这一“工厂”。他的启蒙老师曾对他说:“将来会有一天,商业艺术就是真正的艺术。”他毫无忌讳地应用和开拓了多种媒介和表现可能,涉足众多不同的领域,设计、绘画、雕塑、装置、录音、电影、摄影、录像、文字、广告……不变的是,对于所处时代的高度敏感。安迪·沃霍尔作品的内容是针对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的产物。他所有艺术创新的背后体现着慈悲、平常、清静、自由、自然的理念。

安迪·沃霍尔的《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波普启示录》一书中没有惊世骇俗的理论、没有概念、没有定义,全是日常琐碎的事物描述与直白的看法,说了很多,又感觉没说什么。安迪·沃霍尔把高雅艺术通俗化、平民化。艺术家陈丹青在为此书写的序言《消费时代的自由和诚实》一文中说:“这本书展示了无所不在的自由和诚实,或者说,沃霍尔以无辜的自私、病态的天真、备受困扰的好奇心,以及对任何外部信息与内心活动的天然的平等意识,向我们证明什么才是自由和诚实。阅读它,我发现自己对消费时代种种人性的可能,对于时尚、购物、金钱、媒体、性等的感知,仍处于前消费时代。”从“让汤罐与广告值得一画”到使“每分钟的琐碎与无聊值得一顾、值得一写”,陈丹青评论说“沃霍尔已经过时了,但他在我们这里尚属未来。现在,沃霍尔近30年前那些语无伦次而异常细腻的独白,对于自以为进入现代生活的中国都市读者们,可能正当其时。不过请注意,你休想从中获益,除非你也像他那样诚实地面对自由,以至无须在乎那就是自由,就是诚实。”“安迪·沃霍尔曾经来过中国。在访问并观看了中国大画家李可染的作品后,安迪·沃霍尔说:‘我想买。’但他指向的却是李可染孩子画的‘儿童’画。”

职业艺术家、艺术评论人艾未未在《我将是你的镜子——安迪·沃霍尔访谈精选》序中评论说:“在20世纪60年代,一代人的价值观取代了传统;深刻、精英、历史、永恒、优越、成熟、绝对、唯一,这些价值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现实、表面、瞬间、感性、快乐、平等、简单、机械、重复、大众;是这些概念更新了民主和自由的品质。在那个年代的美国,在不经意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英雄,这很是令人惊叹……他的传播是其自我特征,包含了他的所有的活动和生命本身;作为复杂的兴趣和荒诞的行为的综合体,他实践着时代的热情、欲望、野心和幻想;他创造了一个广泛感知世界、实验性世界、平民化世界、非传统经验世界、反精英反贵族的世界。这是人们不情愿接受的安迪·沃霍尔的真正价值。”

安迪·沃霍尔的最大的价值是他用一生的实践完成了对传统的艺术价值和社会秩序的反讽和不屑,用虚幻的表象战胜他不情愿的、残酷无情的、没有人性的真实世界。而真正的讽刺是在他离世后,他已经成为新的更大的更空虚的现实中的偶像,他的不屑本身已经成为后世的经典。

关于安迪·沃霍尔,不确定的事和确定的一样多,他是美国最广为人知的艺术家,但是只有不多的人知道他真正做过什么……尽管他有着最广泛的出版物,极高的曝光率,但安迪 ·沃霍尔的艺术价值在生前并不被广泛承认,它们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的期许,他改变了美国艺术的现实和理想。

阅读《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波普启示录》可以感受到他的哲学有“活在当下”“平常心是道”的生活气息,充满了内在体验,我们可以从平常心、慈悲心、清静心、自由心、自然心5个角度来体会安迪·沃霍尔的哲学,以下是摘录。

平常心

那些在当下发生时你以为毫无意义的时刻,往往到头来成为你人生一整段时期的印记。

我喜欢无聊的东西,我喜欢一样的可以被不断地重复的事。

这首歌讲的是他对什么事情都不在乎,以及他对我也不在乎。简直是太好了,他成功地传达了他什么也不在乎的想法。

东京最美的东西是麦当劳。斯德哥尔摩最美的东西是麦当劳。佛罗伦萨最美的东西是麦当劳。北京和莫斯科还没有任何美丽的东西。美国真的是最美的。不过假如人人都有足够的钱过日子的话会更美。

我敢确定我看着镜子时,什么也看不到。别人总说我是一面镜子,如果一面镜子看着一面镜子,里面能看到什么?

当“我”看着镜子,我只知道我看到的自己跟别人看到的不同。

有的评论家说我是“空无本身”,这对我的存在感一点也没有帮助,之后我理解到存在本身便是空无,我才觉得好一点。但我还是执迷于一个念头:注视一面镜子,什么人、什么东西都看不到。

我一直在想戴眼镜代表什么意义。当你习惯戴眼镜之后,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能看多远。我想到眼镜发明前的那些人。那一定很奇怪,因为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在观看,取决于他们的视力有多糟糕。如今,眼镜使每个人的视力几乎没有差异。这个例子显示人与人越来越相像。假如没有眼镜的话,每个人看见的程度会有差异。

没有人对我倾吐心事——我不是他们想要倾吐心事的那种人。我们每天都会经过一座桥,桥下有用过的避孕用品。我总是大声地对所有人说出那些是什么东西,然后他们会笑。

除了花在工作上的漫长时间外,我对那些日子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蟑螂。我住过的每一间公寓都有一大堆的蟑螂。

有时候,人们任相同的问题害他们好几年惨兮兮,而他们其实可以说:“那又怎样。”那是我最喜欢说的话之一。“那又怎样。”“我妈不爱我。”那又怎样。“我丈夫不跟我上床。”那又怎样。“我功成名就但却依然孤独一人。”那又怎样。我不知道在我学会如何玩这一招之前是怎么度过那些年头的,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学会,但是一旦会了之后,永远都不会忘记。

美其实跟一个人完成美的方式有关。当你看见“美”,与之相关的还有场景、他们穿的衣物、他们站在什么东西旁边、他们走下楼梯前使用的衣柜。

我喜欢现在纽约的人必须排队等着进电影院。你经过许多大排长龙的电影院。但是没有一个人看起来不高兴。永远进不去最是刺激,接下来最刺激的就是等着进去。

我一向喜欢拿剩余的东西来创作,做剩余物的作品。那些被丢弃的东西,每个人都知道是不好的东西,我一向认为很有潜力变得有趣。

对我而言,有三样东西永远显得很美丽——我那双不会夹脚的鞋,我的卧室,以及归国时的美国海关。

慈悲心

在那句被无数次引用的“我希望自己是一部机器”背后,沃霍尔曾流露出清晰的伤感:“生活很伤人。如果我们可以变得机械化一些,如果我们可以被设计成更开心又有效率去工作的机器——我们会少受一些伤害。”

我猜我对于“工作”的解释非常宽松,因为我觉得光是活着就已经是件大工程,而有时你还不见得想去做。被生下来就像是被绑架一样。然后被卖去当奴隶。大家随时都在工作。机器永远运转不停,即使是你睡着的时候。

在有些圈子里,有些重量级人士认为他们有重量级的脑袋,像是“迷人”以及“聪明”以及“漂亮”这些字眼全是贬抑之词;所有生活中分量较轻盈的东西,也就是最重要的东西,都遭到贬抑。

有的人认为暴力很性感,但我永远无法这样想。

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是美的,那就没有人是美的。

以致当你看见不美的人时,他们显得非常美丽,因为他们打破这种美丽的单调。

这个国家的伟大之处在于,在美国开始了一个传统,在那里最有钱的人与最穷的人享受着基本相同的东西。你可以看电视喝可口可乐,你知道总统也喝可口可乐,丽斯·泰勒也喝可乐,你想你也可以喝可乐。可乐就是可乐,没有更好更贵的可乐,你喝的与街角的叫花子喝的一样,所有的可口可乐都一样好。

我很困惑新闻是属于谁的。我一直是这么想:假使你的名字出现在新闻中,那么新闻媒体应该付钱给你。因为那是“你的新闻”,而他们拿了这个东西当成自己的产品来卖。但是他们总是说他们在帮你,而这么说也没错;但话虽如此,假如人们不给新闻制作单位自己的新闻,假如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新闻留给自己的话,就不会有任何新闻。所以我想双方都应该付钱给对方。不过我还没有完全想清楚这件事。

赚钱是一种艺术,工作是一种艺术,而赚钱的商业是最棒的艺术。

清静心

在60年代,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都感到兴味盎然。在70年代,每一个人开始抛弃每一个人。60年代吵吵嚷嚷,70年代空空荡荡。

跟死亡这么近距离接触,就彷佛和生命近距离接触一样,因为生命也是一场空。

在我的人生中,当我“感觉到”最为合群并寻求知心好友的时候,我找不到任何接受者,因此我最孤单的时候正是我最不想要孤单的时候。而从我决定宁愿孤单一人,不要任何人跟我诉说他们的问题的那一刻起,每一个我生平连见都没见过的人,都开始追着我跟我说那些我已经决定最好不要去听的事情。我在心里认定我是个独行侠之际,也正是我得到一群你可称之为“追随者”的时候。

因此在50年代晚期,我开始了与电视机的一段恋情,一直持续到现在,有时我在卧室里一次让4台电视机开着。我一直没有结婚,直到1964年我拿到第一台录音机——我的妻子。我跟我的录音机结婚已经10年了。当我说“我们”,指的是我跟我的录音机。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点。

最好的爱情是那种“不去想它”的爱情。有些人能够跟人发生性行为而且真的让自己的心灵一片空白,然后用性填满;有些人永远无法让自己的心灵一片空白然后用性填满。因此当他们在性交当下,他们想着:“这真的是我吗?我真的在做这件事吗?这实在很诡异。5分钟前我不是在做这件事。再过一会,我也不会做这件事。我妈会怎么说?别人怎么会想到要做这件事呢?”因此第一种人——可以让自己的心灵一片空白并用性填满然后不去想它的那种人——比较快活。

自由心

我热爱世界上的每一种“解放”运动,因为在“解放”之后,那些一直以来是个神秘谜团的事情变得可理解且无趣,然后没有任何人会觉得自己被摒弃在外,就算他们不属于当今引领风潮的一员。

当时我已经发表我的“波普艺术”(Pop Art)宣言,因此我有一大堆工作要做,一大堆画布要撑起来。通常,我从早上10点工作到晚上10点,回家去睡觉,然后早上再回来。但是早上我到工作室的时候,我前一天晚上离开时留在那里的人依然在里面,依然精神奕奕,依然伴着卡拉斯与镜子。

那时我才明白人们能有多疯狂。举例来说,有个女孩搬进电梯里,一个星期都不肯出来,一直到他们拒绝拿可乐给她喝她才出来。我不知道那整个圈子的意义为何。既然工作室的租金是由我来支付,我猜某个程度上来说,那算是“我的”社交圈,但是别问我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我始终搞不清楚。

那些反文化(Counter Culture)、次文化、波普艺术、超级巨星、药物、灯光、迪斯科——任何我们认为是“年轻又热门”的事情——大概都在当时开始起步。在某个地方一定会有派对:如果地下室里没有派对,那屋顶上一定有;如果地铁里没有派对,那巴士上一定有;如果船上没有派对,那自由女神像里一定有。

刺激的事情就是“不去做”。假使你爱上某个人然后不去做,这样要刺激得多。

自然心

但是后来我又想,或许没有人为你指点迷津也没什么不好,因为假如你早就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你的余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供你幻想,那你有可能会发疯,什么可以想的东西都没有。既然人越活越长命,可以在青春期后还留下这么多时间从事性行为。

继活着之后,第二件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性行为。当然,对有些人来说这不算工作,因为他们需要这项运动,他们有精力从事性,而性赋予他们更多的精力。有些人从性获得精力,而有些人因性而耗损精力。我认为性太耗神费力。但如果你有时间去做,而且需要这项运动,那么你就该做。但是,假如你先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从中获得精力或者耗损精力的人的话,你可以为自已省下很多麻烦。就像我说过的,我是耗损精力的那种人。不过,当我看见其他人为了性忙进忙出的时候,我能够理解。

比起相貌平凡的人,美丽的人有时候更让你等他们,因为美丽与平凡之间有很大的时间落差。

我从来没有不在状态,因为我从来没有状态。

大家都说:“我手上的时间。”这个嘛,我看着我的双手,只看见许多的纹路。

我的画面就是它的全部含义,没有另一种含义在表面之下。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真正的安迪·沃霍尔,只需看看我的绘画、电影和我的外表,没有什么东西隐藏其后。

一旦你停止欲求某个东西,你就会得到它。我觉得这真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我无法确切知道我是否曾有能力去爱,但在60年代之后,我再也不曾以“爱”的观点来思考。然而,我变得对某些人“痴迷”,可以这么说。60年代有一个人令我痴迷的程度远超过任何我认识的人。而我所体验到的痴迷与某种爱的体验大概非常接近。

每个人一生中总有某个时刻是美的,往往是在不同的阶段。有时候他们在婴孩时期相貌出众,而长大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他们年纪稍长后,可能又好看起来。或者,他们可能比较胖,却有张美丽的脸庞;或者有罗圈腿,但有副美丽的躯体;或者是美女中的翘楚,却胸部平平;或者是美男子中的魁首,但是“你知道那个地方”比较小。

于是我也认为她是个美女,因为我通常以人们的主观形象为准而接受他们,因为他们的主观形象与他们思考方式的关联胜过他们的客观形象。

知名艺术家徐冰在为《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写的推荐序中说:“这本书差不多是一本禅的公案集……精神上的自由才是更深刻的人生自由,他的复杂性在于:他把艺术与社会核心部分的关系看得透到了让人‘无从下手’的程度。只有退回到中国禅智慧的方法里,才有可能找到大致的对位。”

如果你总是期待师傅告诉你什么是禅的要旨,师傅一定不会告诉你。如果你想从沃霍尔这本书里找到对艺术的回答,同样也一定找不到。这种“尴尬”正是沃霍尔的一种方法。事实上,学会想事情的方法比弄清楚一个事情的概念不知道要重要多少。

波普艺术作为流行文化的代表向人们展示的是信手拈来的创新,需要无时无刻的创意。中国禅宗本身就是巨大创新的结果,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

徐冰在一次关于安迪·沃霍尔主题的访谈中评论说:“安迪·沃霍尔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当代精神。他是一个艺术反映时代精神做得最好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表现的不仅是当代社会的优秀之处,还有它的弊病。他向人们提示时代的本质特征,揭示了当代社会与古典社会质的分界点。”徐冰说安迪·沃霍尔是一位思维的大师、艺术的大师、禅智慧的大师。

平常心、慈悲心、清静心、自由心、自然心正是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禅宗的精髓是“不说”,而是需要自己去体验“顿悟”,这也是理解互联网思维的“法门”。真正理解“互联网思维”是需要“内在超越”和“顿悟”的,你可以说禅宗不是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一种生活态度往往是一种处世哲学的体现。禅宗倡导“人人都可成佛”,与安迪·沃霍尔的“每个人都能流行15分钟”异曲同工。“你被枪杀过。这是你毕生所经历过最强的性高潮。”安迪·沃霍尔把女同性恋者维米莉·苏莲娜刺杀他的体验称为最强的性高潮。维米莉对安迪·沃霍尔极为推崇,久而久之,她认定对方控制了自己的思想。终于,维米莉闯入安迪·沃霍尔的办公室,开枪将他射伤……1968年的这起刺杀事件是美国现代通俗艺术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1996年的一部英国电影《我杀了安迪· 沃霍尔》(I Shot Andy Warhol)就是描述这一事件的。维米莉的曾经被安迪· 沃霍尔拒绝发表的作品《泡沫声明》此后多次再版,成为女权主义的经典作品。当安迪·沃霍尔由一个屌丝逆袭主流艺术成功之后,边缘成为主流,却被另一个“屌丝”所逆袭,边缘并不永是边缘。维米莉·苏莲娜因为这个事件被载入了史册,刹那即是永恒!流行,已经不是15分钟的事了,安迪·沃霍尔遇刺后一直没有康复,1987年死于外科手术。

你能理解“每个人都能流行15分钟”的意思了吗?

这是顶级文案创意思维!

开篇:成功,这是意志的较量

跨栏运动员飞跃过巨大的刀片……

与鲨鱼共泳……

赛马者从一栋摩天大厦顶楼跳向另一栋……

成功,这是意志的较量!

这一组超现实的广告是瑞士运动手表TAG Heuer的全球品牌广告宣传,由电视广告延伸出的平面系列,它的主题文案“SUCCESS,IT’S A MIND GAME”揭示竞技比赛项目中意志品质是获胜的关键,高手间的对决总是意志的较量,暗喻瑞士运动手表TAG Heuer坚韧的质量和品牌形象。这组充满创意的广告每个画面都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广告中的文案创意工作是想象,是思维的游戏,是Mind Game。一个好的广告文案能保证广告成功了80%。文案创意思维就是富于想象的思维,是激发受众思维的想象,通过超越现实的想象,激发出合理的欲望,实现现实的行动,从而拉动销售。

文案是在肆意挥洒的想象空间自由驰骋的斗士,是思维的激荡、创意的战场。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呼喊着:“解放我吧,让我自由得像那旷野上的鸟儿,那看不见的小径上的漫游者;解放我吧,让我自由得像滂沱大雨,像摇晃着一绺绺头发,奔向未知终点的暴风雨;解放我吧,让我自由得像森林之火,像高声大笑着向黑暗挑战的雷霆。”每个文案都有着自由狂野的情怀,广告创意活动是思维的活动,一切从文案开始,一切从文案的创意思维开始。

1 抽象是人类的本能

什么是抽象

抽象是简化,但抽象的过程却很复杂。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构筑着我们复杂的思维结构。抽象不仅是人类一切思维的基础,同时还具有超越一切思维的特征。德国艺术史家、美学家沃林格尔(1881—1965)在《抽象与移情:风格心理学研究》中这样论述抽象:“抽象冲动还具有表现为对一切表象世界的明显超验倾向,我们把这种情形称为对空间的一种极大的心理恐惧……人类的理性发展遏制了那种由人在整个世界中丧失立身之地而产生的本能的恐惧,只有他们对世界的深刻直觉阻止了这种理性发展的东方文明民族,才依然能意识到一切生命现象的那种神秘的混沌……他们在艺术中所觅求的获取幸福的可能,并不在于将自身沉潜到外物中,也不在于从外物中玩味自身,而在于将外在世界的单个事物从其变化无常的、虚假的偶然性中抽取出来,并用近乎抽象的形式使之永恒……”

物理学家海森堡把抽象定义为:“一种可能性,只用一种观点思考一个物体或者一组物体,而不管物体的所有其他特征。抽象的本质在于抽出一个与其他特征对比来看是特别重要的特征。”毕加索在描述自己的一幅抽象画时说:“我想说裸体。我不想把裸体画成裸体。我只想说胸,想说脚,想说手或者肚子。找到说出来的办法那就足够了。”他在寻找视觉语言上的精髓。尽管所有的抽象都是简化,但是最好的抽象却能够提供新的、多重的见解和含义,能够用简单来表达不明显的特征和暗含的联系。最为简单的抽象常常是最难感觉到、最难做出的,同时它也能提供最为重要的洞见。一些科学家们认为抽象“几乎就是智力的全部特征或者与智力同义”。

抽象能够提高一个人对现实的敏感力,抽象会得到本质和纯粹的概念,会产生最大的直入主题和最多的张力。

对于每一个物体都可以进行抽象,每一个抽象都可以阐明一些隐藏的真理。我们甚至可以说,现实就是所有抽象的总和。在一个学科中学会怎样抽象对理解所有学科中的抽象都有帮助。

20世纪初,摄影家阿尔文兰顿·科伯恩,在镜头前装上像万花筒式的镜子所组成的附件,被摄体分成一系列的抽象平面,从而产生第一批以光影的动感为特征的纯抽象摄影影像,并取名为旋涡照片。从形式上看,科伯恩的这些照片不过是各种形状和色块组成的图案,但它却是现实光影的反映,而不是幻觉影像,因此,这种不体现客观实体的方式引起了当时摄影界的广泛关注。“视觉艺术的极致,在于利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难以具体化的情感”,现代摄影作品常把抽象和写实这两种互相矛盾的东西密切结合在一起,以形体构成、光色调配、明暗对比、线条组合等手段展现;同时,摄影还能表达个人内心理想的追求,表达内在的意念。

抽象的现代舞同样可以让人感受到在肉体和心灵两个层面上的震撼力。现代舞是一门抽象的无声造型艺术,它的审美意识、艺术理念、舞蹈构架和语言都与传统的舞蹈艺术不同。现代舞刻意追求舞者的个性,它注重艺术家内心的感觉,并通过人身形体充分展现出来。现代舞强化“表现性”:表现抽象的观念,表现“自我”,表现内心的冲突,表现本能,表现潜意识,表现直觉、幻觉和梦境。抽象的现代舞使人有广泛的联想空间,可以在画面上建立一个有深度的、不可言传的幻想世界。匍匐、翻滚、旋转、腾跳、飞跃、振臂、呐喊,没有对白、没有内容,或单人、或双人、或群体,低缓急切、快慢不定、歇斯底里,伴随着音乐的节拍,飞扬起舞;前卫,反叛,震撼,从舞动的肢体的美感之中,间或会触动你内心潜藏的、蠢蠢欲动的情感,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体验。

广告是一种实用艺术,是一种实用的抽象艺术。广告创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对复杂对象的简化过程,广告所传播的是简化的信息,广告的目的是希望能对受众激发出持久的复杂联想。

某期《读者》杂志曾登了一篇《简约先秦史》,是生动的抽象。

盘古说:我开;

共工说:我撞;

女娲说:我补;

夸父说:我追;

精卫说:我填;

后羿说:我射;

仓颉说:我造;

神农说:我尝;

燧人说:我钻;

有巢说:我搭;

黄帝说:我们怎么搞?

尧说:我让;

舜说:我也让;

禹说:我还是让;

启说:让让让,让你个头啊,也不看看人家受得了受不了!

鲧说:我堵;

禹说:我疏;

盘殷说:我迁;

伯夷说:我采;

叔齐说:我饿;

子牙说:我钓;

武王说:我伐;

穆王说:我游;

幽王说:我点;

褒姒倾国一笑。

干将说:我铸;

鲁班说:我锯;

王僚说:我砍;

荆轲说:我刺;

嬴政说:没刺着!

孙子说:我谋;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无为;

庄子说:自在;

公孙龙说:我辩;

韩非说:把这些人给我统统抓起来!

……

微信“朋友圈”广告文案:它是什么?

它无孔不入

你无处可藏

不是它可恶

而是它不懂你

我们试图做些改变

广告,也可是生活的一部分

点评:这是腾迅公司微信团队在手机微信“朋友圈”推送的第一条广告宣传文案。微信朋友圈第一则广告于2015年1月20日正式上线。其第一阶段特点为:1. 为feed信息流模式;2. 第一期只有世界500强品牌客户才能有资格投放;3. 每个微信用户平均每天可以看到4条广告;4. 手机微信朋友圈广告年收入预计100亿元;5. 腾讯宣传的广告理念:广告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必须接受它。客观说来,朋友圈推送广告是典型的传统广告投放思维在手机媒体上的延伸,违背了手机媒体的本性,即个性化。广告虽然是生活的一部分,没错,但每个人需要的广告信息是不一样的!所以以手机微信朋友圈广告为代表的手机媒体广告的发展方向,是广告信息的“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与“大规模的个性化推送”。

杜蕾丝“朋友圈”广告文案:它无孔不入

它无孔不入

你欲迎还拒

不是它“可恶”

而是它懂你

我们总在

做些什么

点评:腾迅公司微信团队在手机微信“朋友圈”推送广告宣传文案的第二天,知名品牌杜蕾丝在官方微信发了一条微信:“杜杜在朋友圈,投了一则广告。”文案一语双关:“它无孔不入。”其创意思维出色,更是对网络传播规律的深刻洞察,是真正的顶级文案创意思维。

PPmoney微信推广广告文案: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收到了宝马广告,我却只能看瓶可乐

以“人民(People)的财富(Money)为人民(People)”为宗旨的互联网金融品牌PPmoney,是致力于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专业、高收益的理财平台。2015年1月25日,PPmoney也以“朋友圈”广告为切入点,通过平台的卡通形象“小P”来宣传自己的平台,其原创的“你收到了宝马广告,我却只能看瓶可乐”广告在微信推出后,迅速吸引了10万人次以上的阅读量,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今晚

朋友圈第一波广告来袭

三组广告上线

据说,腾讯为宝马、Vivo、可口可乐三家通过大数据分析定向投放了朋友圈广告。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

收到可乐的都是屌丝

收到Vivo的都是中产

收到宝马的都是土豪

小P看着屏幕上的可乐广告,好心塞

曾经我以为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我坐在自行车上哭

你却坐在宝马上笑

如今我才明白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我只看到可口可乐

你却能收到宝马广告

不想再看可乐广告?

想离宝马更近一步?

PPmoney带你增值财富

PPmoney,会理财,更赚钱!

想象比知识重要

某意大利男装平面广告文案这样说:“咱们的衣服,从来没有流行过。”意大利著名旅游景点比萨斜塔的平面广告文案说:“不是每一个错误都可以成为经典”。这些文案让人充满想象。抽象是人类的本能,抽象的过程是想象的过程。一说想象力我们马上会联想到艺术想象力。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1798—1863)提出,想象比知识重要。想象力是艺术家所具备的最高品质。德拉克洛瓦在其日记中写道:“……在我的心中,蕴藏着一种内在力量,它比我的身体更强而有力,时常赋予我以新的生命。对某些人来说,这种内在的力量似乎并不存在,而对于我,它的力量却远甚于我的肉体;没有它,我终必死亡,而化为乌有。这种力量就是我的想象力,它主宰我的一切,鞭策我不断向上……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我用绘画创造出来的想象更真实;除此而外,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狄米埃认为崇高的情感乃是一切天才的源泉。而我认为唯有想象的、敏锐的智力,才是创造的源泉。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有些人能见别人之所不能见,或者说,能产生与众不同的见解。”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有创造力的人依赖想象而不是靠个人生活体验进行创作,没有想象力是不能成为天才、不能创造艺术的;有创造力的人才可以依靠想象力在创作中真实、成功地反映他从未亲身体验过的几乎所有事物。叔本华还认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想象力使他有一种“在经验之前就预期着美”的能力。就是说,创意天才通过艺术创造的美不是靠摹仿实际的自然得来的,而是通过想象力预见到值得摹仿的自然美,这种美在创造者的“表达中已超过了自然”,使人们看到了自然努力要表现出“而尚未表现出的东西”。在叔本华看来:“纯粹从后验和只是从经验出发,根本不可能认识美,美的认识总是、至少部分地是先验的”,真正的具有创造力的人“认识这种美竟如此明晰,以致他表达出来的美乃是他从来未曾实际看到过的美”。

苹果广告文案:不同凡响 Think different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

他们特立独行

他们桀骜不逊

他们惹是生非

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

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

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

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

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

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

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也许,他们必须疯狂

我们为这些家伙制造良机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

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Think different”广告(不同凡响)是苹果公司在乔布斯 1997 年回归苹果后拍摄的广告,在长达1分钟的广告中描述了爱因斯坦、甘地、毕加索、马丁·路德·金、鲍勃·迪伦、约翰·列侬等“不同凡响”的人,文案“致那些疯狂的家伙”句句铿锵有力。史蒂夫· 乔布斯(Steve Jobs)曾评论这个广告说:“我们只用了60秒,就重建了苹果曾在90年代丢失了的反传统形象。”乔布斯第一次看到这个广告文案时热泪盈眶,不能自已,他亲自为这部广告配了音,在他生前人们并不知道有这一版本,乔布斯去世后,他的配音版本广为流传。这个广告文案充分表达了乔布斯的心声。改变世界!做不同凡响的人!完全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乔布斯正是通过苹果系列产品真正地改变了世界!iPhone手机引爆了移动互联网热潮,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引发了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商业变革。乔布斯不仅是伟大的企业家,也是伟大的艺术家和革新家。乔布斯改变世界的信念激励了无数的创业者,他的产品理念和不同凡响的气概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贵遗产。这个广告甚至被誉为百年内最伟大的广告。

苹果iPhone6广告文案:“比逼格更有逼格”,“Bigger than bigger”

2014年苹果iPhone 6发布,宣传文案“Bigger than bigger”,苹果大陆官网译为“比更大还更大”,苹果港台官网皆译作“岂止于大”。“比逼格更有逼格”出自天涯、豆瓣等论坛达人之口,直意为“装逼的格调”,代表“装逼的程度”,“逼格”越高,“装逼”的程度越深。词性为中性名词,并不都是贬义。iPhone 6广告语“Bigger than bigger”与该词异曲同工,而被网友翻译成“比逼格更有逼格”,使得该词更加火爆。

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文案:再一次,为平凡人喝彩!

中央电视台最成功的公益励志广告:再一次,为平凡人喝彩!广告讲述:人们总会在逆境中汇聚起再一次的能量,这个民族只会越挫越强,这个世界永远欣赏每一个敢于再来一次的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面对挫折、不顺、痛苦、磨难的时候,或许我们都曾灰心、彷徨、无奈、失望、焦虑、迷茫、不自信,但只要坚持,再来一次,或许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生活没有彩排

人生也没有裁判

总会有些时候满心期待,换来的却是失望

或者是不体谅

环顾四周

似乎只有你自己在徘徊

努力了

好像还是看不见希望

你甚至一度地认为

没有人比你更加不如意了

渐渐地

你会开始不自信

不勇敢

不愿向前……

然而

每当这个时候

你都能在心中听到一个声音

清晰而坚定

再来一次!

当生活的哨声响起

再一次

选择责任与担当

再一次

为成长积蓄力量

再一次

只为追逐的梦想更近一些

再一次

为了更多人能分享阳光

再一次

相爱在通往年轻的路上

再一次

坚守心中的完美

这一刻

每个平凡人

旧的自我离开

新的自我诞生

成功与否并不重要

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我们总会在逆境中汇聚起再一次的能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