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思考的力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12:16:57

点击下载

作者:(德)克劳斯•伯恩哈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优质思考的力量

优质思考的力量试读:

前言

一边墨守成规,一边期待进步,这是十足的发疯

平平常常的某一天,您正在做着平平常常的事情,突然,一阵巨大的恐慌感袭来,并且伴随着下面这些症状:

心悸

呼吸困难,气喘气促,喉头堵塞

头痛,头昏,晕眩

反胃作呕,腹部紧张不适

胸口疼痛

冒汗

战栗颤抖

四肢麻瘦或有剌痛感

身体或脸部有灼热感

对周遭事物有不真实感

失控感

濒死感

在巨大的痛苦和恐慌中,您以为自己患上了重病,急忙就医,医生详细检查过后却宣布一切正常,这令您大惑不解。

其实,刚刚您很可能“只是”经历了一次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又称急性焦虑发作,患者往往会在毫无原因和预警的情况下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慌,并伴有上文列举的症状。

仅在德语地区就有1400多万人有过惊恐发作经历,其中超过200万患者会反复发作。他们无比渴望摆脱恐慌与焦虑,回归正常生活。

多年前,好友患病的经历促使我成为一名心理医师,立志为焦虑症患者服务。看到当时业界普遍使用的疗法不尽如人意,我便开始探索更有效、更全面的治疗方法。如今,我和妻子经营的心理诊所 (位于柏林)已经发展成一家专门从事惊恐发作治疗与研究的心理康复机构。

我们采用的治疗方案全部基于现代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既不去探究病人的童年伤害,也只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使用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传统疗法如呼吸练习、暴露疗法、肌肉放松等早已被我们摈弃。因此经常有人问我们,为什么我们的治疗方案与常规疗法差别这么大?我总是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来回应他们:“一边墨守成规,一边期待进步,这是十足的发疯!”惊恐症的常规治疗思路确实可以用“墨守成规”来形容。尽管那些疗法常常对患者毫无帮助或者作用不大,但还是被一再用于临床。同时,最新的、开创性的脑科学研究成果却往往被束之高阁。新发现与新知识得不到运用,心理医师们只知为病人开抗抑郁药物,而不去探索新的疗法。许多常规疗法已经沿用了几十年,并且从未得到改进。

其实在过去的20年间,脑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大脑的新知识。借助医学成像技术我们已经可以监测大脑的活动了,可以测试什么样的想法或精神活动会引起什么样的身体反应。如今,借助各种前沿技术,我们已经充分了解惊恐发作时大脑内发生的变化,网络的普及也使得学术交流更为便捷。

本书中提到的所有疗法均在我们的诊所中运用多年,被证明切实有效,并仍在不断改进中。目前,我们70%的病人只需6次诊疗即可完全摆脱惊恐发作。听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事实的确如此。

当然,再好的一本书也无法代替一位有经验的医师。不过本书至少可以帮助您明白惊恐从何而来,并教给您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来克服恐慌,回归正常生活。

我衷心地希望这本书对您有所裨益。克劳斯·伯恩哈特科普及医学新闻记者、心理诊疗师、德国神经医学教育协会会员 Chapter 01是什么引发了您的惊恐发作

恐惧本来是一种很健康很自然的生理反应,因为它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的一部分。举个例子:一个人看到一头饥饿的狮子突然从灌木丛后面跳出来扑向他,这时,他的身体会立刻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导致他心跳加速,他会在千分之一秒内做出决定是与狮子搏斗(我建议最好不要这么做)还是拔腿就跑。这一系列反应都是正常且健康的,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问题是,如果灌木丛后面并没有狮子,而那个人的心脏却突然毫无原因地狂跳不止,他感觉身体将失去控制,头晕恶心,四肢麻痹,呼吸困难,好像整个人会疯掉一毫无疑问,此时他的身体出了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诱发这一系列大脑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我将在下面的章节里一一阐述。请您不要跳过任何一个您认为不重要的章节,因为惊恐发作的诱因往往不止一个。只有弄清楚所有的诱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施以正确的疗法才能够迅速彻底地克服恐慌。

首先我将简要概述惊恐发作的四个诱因。警惕,您的身体是否发出最强警报

多年的从医经验告诉我,首次惊恐发作的最大诱因是被压抑或被忽略的身体警报。起初,病人长期忽略自己的直觉——直觉是潜意识(即心理)的传声筒。病人越是运用理性来说服自己不理会直觉,潜意识里的不满足感就会越强烈,而及时注意到这些警报信号则可以促使我们尽早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

这些警报信号形式各异:精神方面有记忆力与注意力突然下降、无力感、兴趣缺失与似乎毫无原因的悲伤等,而惊恐发作可以说是最后也是最强级别的警报信号。身体方面的警报信号则包括胃肠功能紊乱、突发性视力下降、皮肤不适、肌肉不由自主地颤动、尿频等。

研究表明,某些看似与心理无关的疾病如椎间盘突出和带状疱疹也属于身心性疾病,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我将在第二章详细阐述身体警报与惊恐发作的关系以及当身体发出这些信号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吃什么,怎么吃才能避免惊恐发作

研究证明,某些药物能够诱发惊恐发作,比如抗精神病药和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甲状腺激素等。一些患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女性患者在服用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时可能会因为剂量不当而引起惊恐发作。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务必注意服药剂量是否合适。我有一些病人用猪甲状腺激素代替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惊恐症状很快减轻。我还将在第三章第一节对此进行详细阐述。您也可以在我们的网页hilfe-bei-Hashimoto.de上获取相关信息。目前网页有德语、英语和法语版,将来还会添加更多语言的版本。

但相较于药物,毒品更容易诱发惊恐发作。其中作用最显著的是四氢大麻酚(即大麻的主要成分)。此外摇头丸(主要成分为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简称MDMA)、可卡因、从某些蘑菇中提取的赛洛西宾以及目前市面上泛滥的新型人工合成毒品也是惊恐发作的常见诱因。

这些物质会严重破坏神经递质,还能令大脑在一段时间内关闭保护机制。但吊诡的是,毒品似乎同时能显著提升大脑功能,有些作家和艺术家会借助毒品获得灵感,比如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的几部重要作品就是在毒品的作用下完成的(目前医学上没有找到二者之间的直接关联)。

大脑关闭了保护机制就好比供水系统中没有了过滤装置,水流速度当然会加快,但是污物会随着水流散布到各处,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系统故障。大脑在毒品的侵害下也会发生故障,比如会产生某些能够诱发惊恐发作的神经元联结。

首次惊恐发作后,如果继续吸食毒品,之后惊恐发作的风险会随着吸食次数增加而越来越大。不管是首次尝试还是已有数年吸食经历,如果在吸食某种毒品48小时后出现惊恐发作就应立即戒除,因为很显然,这种毒品诱发惊恐发作的风险特别高。即使发作过后感觉恢复得很好了,也绝不能再碰这种毒品,因为惊恐发作的经历已经存储在了大脑中,下一次吸食时身体很容易对它产生同样的反应。

其实绝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有一两次类似惊恐发作的经历,程度可轻可重,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缺乏维生素B、营养不良造成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无法耐受某种食物等都可12能诱发惊恐发作。

不过,通常情况下,当缺乏某种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物质时,我们的身体会自动做出反应来弥补这个不足——我们会对富含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产生强烈的食欲,食欲满足后,恐慌的感觉很快就会消失。

一个建议:素食主义者由于不吃动物肝脏、肉类、蛋类和奶制品而容易缺乏维生素B。当有恐慌感袭来时可迅速补充维生素B制剂。1212

惊恐发作也与某些能够引起胀气的食物或者谷脘不耐受大有关系,这些食物可能引起胃心综合征。胃心综合征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内科医生路德维希·冯·霍姆海德(Ludwig von Roemheld)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的,所以也称为霍姆海德综合征。他发现那些经常胀气或打嗝的人往往伴有身体灼热感、呼吸困难、心悸、气促、恐慌、头晕、失眠、心律不齐等症状,这些症状恰恰也是惊恐发作的主要表现。

德国《Exaplan临床医学大辞典》中这样描述胃心综合征的成因:“横膈膜被胃肠道中的气体向上顶起,从而压迫心脏,引发多种心脏不适症状,比如类似心绞痛的疼痛感。严重时可导致短暂晕厥。

胃心综合征比较容易确诊和治疗,一些家庭小药方就能有效缓解胀气。只要横膈膜不受压患者就不会产生恐慌感,所以对于和胃心综合征有关的惊恐发作,最关键的应对之策是趁大脑尚未形成固定的恐慌反应机制时尽早控制胀气。

缓解胀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像中世纪的人那样无拘无束地尽情打饱嗝和放屁。胃肠道内的气体大量排出体外,自然就不会将横膈膜顶起。不过打饱嗝和放屁可能会引起家人和同事不快,所以更切实可行的方案是改变饮食。我建议您尝试在14天内避免食用任何能引起胀气的食物。倘若您确实患有胃心综合征,仅仅通过改变饮食就可以防止惊恐发作。

在我们的官网 panikattacken-loswerden.de 的博客专栏里有一篇关于胃心综合征与惊恐发作的文章,文中列举了多种不易与极易引起胀气的食物:

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

·荚果类:四季豆、豌豆、兵豆、鹰嘴豆·蔬菜类:洋葱、韭葱、大葱、卷心菜、紫甘蓝、德国酸菜、大头菜、韭菜

·水果类:香蕉、梨、苹果、猕猴桃、橙子、樱桃、杏、果脯

·谷类:面包(包括全麦面包)、麦片、糕饼点心、糙米

·奶制品:牛奶、酸奶、高脂奶酪·肉类:鹅肉、鸭肉、肥猪肉 ·香肠类:萨拉米香肠及其他肥肉较多的香肠品种 ·饮品类:碳酸气饮料、果汁、酒类(红葡萄酒除外,可适量饮用)

·糖类及增甜剂:蔗糖、果糖、乳糖、山梨醇、木糖醇

·其他:坚果、果仁、蘑菇、辛辣调料、酵母及各种快餐不会引起胀气的食物:

·牛肉、鸡肉、火鸡肉(去除脂肪和鸡皮)

·水煮土豆、土豆泥 ·清淡的汤品

·烧熟的蔬菜(如菠菜、胡萝卜、西红柿)

·低脂凝乳

·不带气的水、姜茶、茴香茶、葛缕子茶、茴芹茶能够引起胀气的食物实在太多,而且避开某些食物很可能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所以改变饮食并非易事。对此我有四个小窍门可以让您不必放弃太多食物就能减少胀气。

窍门一:请您在7天内完全避开任何含有谷脘的食物,也就是所有的小麦、黑麦、斯佩尔特小麦、燕麦以及大麦制品,然后观察是否还会胀气。

很多人患有原因不明的谷脘不耐症,在血液中能检测出谷脘抗体,不过为何有人会对谷脘产生过激反应,医学界目前还没有定论。

除了过敏源检测以外,您也可以自行判断是否可能存在谷脘不耐受的问题。您可以尝试连续几天只吃蔬菜和少量鱼或肉类,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添加面食,饭后仔细留意是否感觉疲倦,疲倦感持续多久,注意力是否下降,然后比较吃与不吃面食的差别。我本人就能感觉到巨大的差别。我很喜欢吃各种面包,但在不吃面包的日子里我的注意力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食物也消化得更好。

窍门二:按照正确的顺序进食,且不要把食物混在一起吃,吃完一种食物间歇片刻再吃下一种。

举个例子:我很喜欢吃火腿裹蜜瓜,但有些人这样吃一定会胀气。原因很简单:倘若只吃蜜瓜,最迟半个小时后蜜瓜就会离开胃部进入肠道。而消化火腿所需的时间比蜜瓜长得多,蜜瓜和火腿一起吃,火腿会阻碍蜜瓜的消化,当蜜瓜在胃部停留过久就会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将横膈膜向上顶起,一些敏感的人就会出现霍姆海德综合征的症状。

正确的进食顺序意味着富含水分的食物应该先吃。比如水果不能作为饭后甜点来吃,而应该安排在正餐开始前。吃完水果后休息片刻才可以开始享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窍门三:葛缕子籽与姜能有效抑制胀气。葛缕子籽可在多种菜式中作为调味料使用,姜可以生吃。建议您在饭前嚼一小勺磨碎的生姜。如果无法忍受姜的辣味可以用姜茶来代替。此外,茴香茶以及茴香、葛缕子和茴芹三合一茶也能化解胀气。

窍门四:加强体育锻炼,即使无法保证大运动量,至少可以经常出去散步。运动可以强化横膈膜肌肉。横膈膜越强健就越不容易被胃肠道中的气体顶起。

当然,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综合运用这四个小窍门,倘若这四点您可以全部做到,那么基本上只需要避开几种真正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比如豆类、葱类和某些增甜剂即可。

尝试这四个小窍门,您会发现自己明显变得精力充沛。有些患者仅仅通过增加运动和改变饮食就可以摆脱惊恐发作。您的思考方式在不断塑造着神经元网络的结构

很多患者在第一次惊恐发作后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患了重病,比如心脏病、脑部肿瘤等。他们忧心忡忡地去看急诊,但医生检查后却给出了“身体没有问题,之前的症状可能‘只是’惊恐发作”的诊断。

绝大部分患者无法接受这样的诊断,因为他们确实感到身体极度不适。于是他们仍然会担心自己是不是患有这样那样的疾病,继续到处看医生,辗转于各家医院,做尽所有能做的检查,希望找出引发那些不适症状的“真正原因”。

其实这些担心和四处求医问药恰恰会使一次偶然的惊恐发作发展成经常性发作。因为研究表明,长期焦虑伴随极其负面的情绪可能改变大脑的结构。与恐慌感有关的神经元突触联结累积到一定数量,几周甚至几天之内大脑内就会形成引发惊恐的自动反应模式。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思考时,大脑中产生的想法事后能够回忆起来,说明思考的结果以某种形式存储了起来。不过我们的大脑不是计算机,没有一个硬盘可以用来保存数据。

人脑的信息是以神经突触联结的方式来存储的。神经元以某种方式联结,一个想法随之产生。做出这一发现的美国脑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因此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的发现为更有效地治疗惊恐发作开辟了新思路。坎德尔能够证明人脑中所有的想法和印象都以神经突触联结的方式存储起来。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想法,在它产生时伴随的情感越强烈,其神经突触联结便越强大。

负面思维方式可令大脑建立能够引发恐慌感的神经生化学基础。经常产生负面想法就好比是在铺设一条通往糟糕的自我感觉和恐慌感的高速公路,而快乐与轻松的感觉则成为一条羊肠小道。

经常有病人问我,为什么恰恰是在他们身心松弛之际恐慌感会突然袭来,比如晚上窝在沙发里时、愉快地度假时、做一些熟练动作如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等等。

答案很简单:我们的大脑在安静状态下比在压力状态下更容易自动启动已经固定的反应模式,而且大脑“闲不住”,总要找些额外工作来做——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比如一次重要的通话、一个棘手的任务,或者争分夺秒地赶进度时,大脑没有空间留给焦虑和恐惧。

可是一旦我们安静下来,大脑就开始给自己找事情做。这时什么想法会来得更快呢?是走高速公路的负面想法还是走羊肠小道的愉快回忆?

当然是走高速公路的负面想法来得更快吧!如果负面想法的神经元联结比正面想法的神经元联结更强大,大脑就会更容易产生负面想法。

您的思考方式在不断塑造着神经元网络的结构。人脑每天会产生几十万新的神经元联结,将这一天中出现的想法都存储起来。当某种想法反复出现时,相关的神经元联结会越来越强大,反之,出现频率不高的想法,其神经元联结会逐渐衰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渐渐淡忘学生时代学过的数学公式,因为这些公式长久不用,相关的神经元联结消失了。正面想法如果出现频率太低,也会像那些数学公式一样失去相关的神经元联结。

神经元的联结方式决定了大脑在面对外界刺激时会做出何种反应,也就是说,大脑中已经建立了各种想法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久而久之,大脑会形成自主反应,我们不是大脑的主人,正相反,我们的一切行为都被大脑控制。

有一种危害特别大的自主反应叫作“目的性悲观主义”——大脑倾向于更多地感知消极的事物,对周围的美好视而不见,所有那些可能帮助我们改善生活的机会都被大脑选择性忽略。

也许太多糟糕的经历使您所见所感都是困苦愁烦,也许您继承了父母负面悲观的思维模式,不过没有关系,您仍然可以重新训练大脑建立正确的反应机制。当然这些训练需要花一点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些努力是绝对值得的!

通读全书,找到最适合您的训练方法,然后请立刻开始训练吧!您绝对可以将自己的大脑重新“编程”,摆脱无名恐慌,恢复感受美好的能力。

也许此时此刻您完全看不到希望,但您要相信,痊愈确实是可能的!大脑会对经常重复的行为形成自主反应机制,比如刷牙、开车、十指打字等,忧虑与恐惧也是同样的道理。

会开车的读者不难明白我的意思——技术熟练的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想事情、听收音机或者和同车的人交谈,他根本不需要特意考虑什么时候应该踩离合或换挡,发动机转速多少,这个转速下应该开几挡,是不是刚才应该看一下后视镜……这些动作会让一个初学者手忙脚乱、满头大汗,而在一个有经验的司机那里早已成为无意识的自动反应,原因正在于我们的大脑会将有意识的思考转化为无意识的反应。

如果我们一再重复某些动作或想法,大脑就会形成固定反应模式,这些动作或想法的控制权已被从大脑转移到小脑,成了无意识行为,由此在大脑中为有意识的思考腾出空间,以便接受新的任务,应对新的挑战。

如果您已经被负面想法束缚了很多年,总是习惯性焦虑,您可能不太有信心改变大脑的负面反应模式,摆脱各种恐慌症状。确实,目前的惊恐发作常规疗法中没有一种能像本书中介绍的方法那样帮助患者迅速长久地改变神经网络的结构。

不管是暴露疗法、解析童年伤害(心理分析),还是呼吸练习抑或肌肉放松都不能改变神经元的联结方式。暴露疗法与心理分析甚至会强化大脑的恐慌反应模式。这一点我还将在第四章第二节里进行详细阐述。很多心理医师乐于给病人开抗抑郁与镇静药,其实这些药物并不能在结构上改变大脑,最多只能略微缓解惊恐症状。

成功的疗法必须能够让患者的大脑中尽快产生存储愉快感觉的神经元联结。当这些神经元联结达到一定数量,大脑就会将相关信息转移到小脑中,正面情绪的自主反应模式成功建立。

基于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的思维训练法可以大大缩短这个从形成神经元联结到建立小脑自主存储反应模式的过程。几天之内患者就会感觉情況好转,3到6周后病情明显改善,6到12周后82%的患者可以完全摆脱惊恐发作。

在本书的后半部分我会详细介绍各种思维训练的方法,也许您现在就想直接跳到这部分,不过我建议您耐心读完前三章,并仔细揣摩,切实领会,因为观念的转变是踏上康复之路的第一步。越是责任感强的人,越容易惊恐发作

有时我的病人能很快痊愈,但几周或几个月后惊恐发作又会卷土重来。病情的反复往往是病人可以因为发病而得到“继发性获益”。这种病人一方面确实饱受惊恐发作的折磨,另一方面却能得到一些隐形的好处,并且病人通常意识不到他是在通过生病而获益。

比如,病人会得到伴侣细心周到的照顾,或者获得逃避某项无聊工作的正当理由。也可能患者长年照顾生病的家人而筋疲力尽,自己生病后就可以毫无愧疚地摆脱这个义务。

总之,继发性获益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绝大部分此类病人都有特别强烈的责任感,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当自己陷入特别糟糕的境地,别人才会放下对他们的期待。为了摆脱无法承受的责任和义务,惊恐发作是唯一的出路。

也许您会觉得这种事情不可思议,但我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这种情況。患者会在一夜之间摆脱惊恐发作,仅仅是因为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为生病的父亲/母亲请来一名护工。在下一节中我将讲述一个继发性获益的典型案例。糟糕的婆媳关系引起的惊恐发作

2015年2月,一位女士前来就诊。她那时32岁,身体健康,却有数年的惊恐发作史。当她开车穿过隧道时特别容易发病,所以他们一家在度假前总要仔细计划好路线,务求避免经过任何一条隧道。结果,选择度假地时丈夫和两个孩子总得迁就她,他们虽然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在她第一次来我的诊所之前已经在别处接受过两年的治疗,甚至还服用过一年半的抗抑郁药物。在这期间她的体重飙升了11公斤,心情更是雪上加霜。(虽然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惊恐发作是业内常规,但我个人极不赞成,我只有在极个别情况下才会建议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关于这一点我还会在本书后半部分详细阐述。)

四次治疗后这位女士的恐慌症状完全消失了。她在全科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抗抑郁药的剂量,几周后就不再需要服药。她又可以正常开车了,即使是通过长长的隧道也毫无问题。

可是八个月后,她突然给我打来电话。她泣不成声,语无伦次,我费了好大劲儿才弄明白,她最近又经历了一次惊恐发作,而且完全想不通是为什么。我请她到我的诊所来,有针对性地问了她几个问题,很快就弄清楚了原因。

原来,在她患惊恐症后已有三年不去公婆家了,因为去公婆家的路上要经过一段长长的隧道。当她消除了对隧道的恐惧以后就再也没有理由不去拜访公公婆婆了。现在与老人见面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她在压力之下再次惊恐发作。

她怕见公婆是因为与婆婆关系极其恶劣,暗地里称其为“老妖婆”。这倒完全可以理解,因为结婚九年后,婆婆仍然把她当作一个不受欢迎的外人:因为她抢走了自己心爱的儿子。每次两人见面后她都要大病一场。所以惊恐症对她来说一方面是折磨,另一方面却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继发性获益,病人会利用生病来避免一些令其不愉快的事情。当然,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我的病人并不是假装惊恐发作,她的症状是真实的,她发病时确实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病人表示完全同意我的诊断。我建议她清楚明白地告诉丈夫与孩子,虽然她现在开车没有问题了,但是她不会再踏入公婆的家门。既然婆婆不认可她,何必跑去找气受呢?保持距离不是对自己和全家人都好吗?与丈夫和孩子沟通后,他们都接受了她的决定。丈夫独自带着孩子去探望父母。有意思的是,后来婆婆对她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她再也没有经历过惊恐发作。

患者不妨自问一下:惊恐发作对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好处?比如可以避免和某人见面,不用做某项工作,或者可以推迟生活中的某些改变,比如分手、换工作或者搬家?

我们有一系列的询问技巧可以很快发现患者是否有继发性获益。我的很多病人一开始并不愿意承认惊恐发作对他的好处,因为他对做出改变的恐惧大于对惊恐发作的恐惧。当然,一个优秀的心理医师可以帮助病人勇敢地迎接改变,使生活走上正确的轨道。

请您牢记,惊恐发作其实是潜意识中的一种既健康又正常的保护机制,可以保护您免于面对其他更糟的事情。本书可以帮助您弄清楚为什么您的身体会建立这套保护机制,并且使您获得重建人生的力量。小结:发现引发自己恐惧的真正诱因

·惊恐发作只是警报信号,提醒您已经忽略内心的真实感受太长时间了。

·毒品和药物可能导致惊恐发作。

·某些胃心综合征患者可能因为胀气引起惊恐发作,这类患者往往通过改变饮食与增加运动即可摆脱惊恐症。

·惊恐症常常是负面思维模式的结果。不过,适当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大脑的相关自主反应。

·有些患者会无意识地利用惊恐发作逃避生活中的某些改变,所以在勇敢地做出改变后常常会不治而愈。 Chapter 02倾听潜意识的声音,捕捉身体的警报信号

身心性疾病往往是潜意识向意识发出的警拫信号。治疗身心性疾病首先必须弄清楚潜意识是如何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使身体产生不适症状的。

目前的临床医学还不太关注这一点,导致许多惊恐症患者生怕自己患有心理疾病,而宁愿相信是某个器官出了毛病。手足麻痹、心悸、胃痉挛、胸闷、头晕、失真感……所有这些感觉是如此真切,使患者不能不怀疑自己的身体大有问题。

部分患者确实会有一些器质性病变,但大多数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健康的。这些症状只是为了提醒患者有必要改变某些行为或思维方式,否则长期这样下去,身体真的会出大问题。高度重视这些警拫信号并正确应对,您的焦虑症及惊恐发作是完全能够治愈的。大脑是得到100% 充分利用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惊恐发作时身体的一系列反应,我们先将注意力转向大脑,观察一下大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意识与潜意识。

成年人的大脑中有86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它们通过大约100万亿个突触互相联结。这就意味着每个神经细胞至少会与1000个其他神经细胞相连。860亿神经元与100万亿突触可能产生的联结方式比地球上所有沙粒的数目还要多得多,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

不过,意识能用到的神经元与突触相对较少。人脑每秒钟最多只能接收8项信息,形成一个想法平均需要3秒钟,所以过去科学界认为人脑只使用了大约百分之十,不过今天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潜意识占据了大脑绝大部分的“存储空间”,大脑是得到充分利用的。惊恐发作是潜意识的“爱心提醒”

头脑的真正主人是潜意识,而不是意识。潜意识使用直觉发声——您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您遇到一件左右为难的事时,您会用理性思考到底应该做还是不做,做了有什么好处,不做又会怎样。但其实在前思后想的过程里,您的直觉早已给出了答案。

因为与潜意识有关的神经元与突触的数量如此庞大,可以马上将眼下的处境与过往的人生经验比对,从而迅速得出结论,并且以直觉的形式把这个结论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大概只需要零点几秒!让我们的意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切是根本不可能的。

此外,潜意识所涉及的因素也远远多于意识,比如体态、肢体语言、情绪、词汇的选择、气味等。大量研究表明,潜意识能够仅仅依据一个人的气味就判断出能否和他/她生出健康强壮的后代,从而在配偶的选择上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气味也会使我们觉得无论如何也不想靠近某些人。

所以,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倾听、相信您的直觉。如果您执意忽略它,身体迟早会出问题。我见过许多人长期拒不理会直觉,而最终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

潜意识好比一台超级计算机,它不断地对我们的生存处境做出分析评估,然后针对各种问题给出具体的建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护我们免受损失。

如果有人长期忽略直觉,甚至故意和直觉对着干,他的潜意识就会发出警报信号。不同的情况下信号也有强有弱,比较强的信号我们称之为身心性疾病。

大脑有能力借助神经递质在几秒钟之内命令身体产生不适症状,而涉及的器官却是完全健康的。为了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机制,我下面要打一个比方:

请您想象一位慈爱的母亲观看四岁儿子踢足球的场景。这小男孩只有一点点人生经验,对于世界的认知极其有限,所以我们让他代表意识。而母亲则拥有数十年的人生经验,具备前瞻性的思考能力,我们让她代表潜意识。现在小男孩沉浸在踢球的快乐里,他奔跑着,把球越踢越远,眼看着就要跑到一条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了。警醒的母亲,也就是潜意识,立刻大叫:“快停下!站住!”她喊了一遍、两遍,接着提高声音又喊了第三遍。如果这时孩子还不停下来,母亲就会急忙跑过去,很可能在千钧一发之际才抓住儿子,把他从街上拉回去。孩子大吃一惊,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会这么激动,这么粗暴地拉扯他。

其实这和惊恐发作的原理是一样的。因为您一再无视直觉的提醒,潜意识只好以惊恐发作这种极端的形式强烈敦促您尽快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出反思。

潜意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保护您,阻止您的生活继续向错误的方向走下去。有时候潜意识不得不采取比较激烈的措施,比如惊恐发作。

如此看来,与其说惊恐发作是一种疾病,还不如说它是潜意识的“爱心提醒”。因为您拒不听从直觉的声音,潜意识只好采取严厉的措施,借助神经递质令身体产生激烈反应,强迫您停止做对自己有害的事情,或者至少开始进行反思。所有的生理不适,只是为了保护您免受更大伤害

神经递质是在突触传递中充当“信使”的化学物质,大脑通过神经递质几乎可以激发身体的任何反应。神经递质有几十种,大家最为熟知的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催产素和组胺。

当您感到害怕时,大脑刺激肾上腺,分泌出大量的肾上腺素。这种神经递质可以使您心跳加快,以便向身体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由于能够引起恐惧的情形往往促使我们逃跑或自卫,所以四肢获得的营养和氧气最多。

但是如果恐慌感来得毫无理由,当然也就没有逃跑或者搏斗的必要,这些多余的营养和氧气只能用于加强恐惧感,所以身体必须为这些能量寻找出路,毕竟我们的身体拥有自动寻求各方面平衡的能力。在消耗多余能量的过程中,肌肉会发生轻微的震颤,表现为四肢内有蚁走感以及浑身颤抖,这些肌肉活动继而会导致体温迅速上升,于是多余的能量在细胞内燃烧,您会感觉全身发热冒汗。

您不必因为这一系列反应而感到害怕,其实这正说明您的身体十分健康,在经历特殊状态后能够很快重新获得平衡。

如果您在惊恐发作时不仅没有灼热感,还浑身发冷,那很有可能是您急促地大口吸气导致。这种情形医学上称之为过度换气。过度换气的后果是更多的二氧化碳被呼出体外,血液的pH值升高,身体的某些新陈代谢反应改变,手脚和大脑的供血变差。这种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头晕、四肢蚁走感、出汗等现象,甚至会发生肌肉痉挛。

请您务必理解,所有这些极不舒服的生理反应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护您的身体免受更大的损伤。

有时候腹泻与胃痉挛也有同样的作用。

胃痉挛时,除了肾上腺素,身体还会分泌组胺。组胺不但和皮肤有关,也负责调节部分胃肠道及支气管功能。组胺能够让人在恐慌状态下发生胃痉挛,但这也是一种有益的反应。当我们出于恐惧准备逃跑或搏斗时,大脑会通过组胺立刻暂停消化功能,因为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此时更需要用在自卫上。组胺进一步发挥作用,使我们感觉腹部不适,急需排便。这是一种很原始的反应,对于今天的人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但在进化史上却起过重要的作用。

如果您经常看动物世界节目,就会观察到,动物在逃跑时会一边奔跑一边排便。这是为了减轻体重,跑得更快一点。不要小看排出的这一点重量,有时候它可以决定逃亡者的生死。

人体仍然保留着这一古老的反应机制。有些人在惊恐发作后会感觉尿急,还有人会拉肚子。这也是一种大概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正常现象。

在德语中有些日常口语的表达就和这种反应机制有关,比如“我有尿”意思其实是“我害怕”。还有许多有趣的说法能够形象地描述神经递质引起的种种生理反应,如“恐惧坐在我的脖子上”,“恐惧渗到皮肤下面了”,“我吓得停止了呼吸”,“恐惧重重地击打我的胃”,“我脚下的地面被抽走了”,等等。

如果我们害怕改变生活方式,一再拖延,潜意识便不得不一次次发出警报,这样一来,哪怕再健康的身体迟早也会出问题。此时将会出现“真正的”不适症状,不过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这些症状通常会不治而愈。

大部分胃溃疡、椎间盘突出、慢性腹泻、带状疱疹和皮肤瘙痒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在我的诊所中,很多患者学会对身体信号做出正确反应后,不到一个星期惊恐症状即有明显减轻。

所以,惊恐症患者不必频繁看医生,更不必一次叫救护车。无论做多少次胃镜和心脏检查结果都是一样的。与其在这些检查中浪费时间和金钱还不如开始顺从潜意识的声音,学习那些能够帮助您的大脑建立健康反应模式的技巧与方法,从而使您的生活重回正确的轨道。停止与直觉对抗,建立全新的思考模式

惊恐发作可以说是潜意识的“爱心提醒”,因为您害怕改变,所以长时间被困在一种糟糕的生存状态中,久而久之就会损害健康。您的直觉可能早就提醒您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可是理性却一再找出各种原因说服自己保持现状。最后潜意识不得不动真格儿的,拿出强硬的手段来逼迫您做出改变。

所以学会倾听直觉的声音非常重要。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哪个决定是来自直觉,哪个是来自理性呢?其实很简单,这里有一个清楚的判断标准:

直觉从不给出理由,而理性却有很多论据。比如:您的老板要求您加更多的班,您的直觉很可能马上说“不”,您的理性却说:“行吧,这不是个多赚钱的好机会吗?”

理性说:“没必要去找别的工作,天下老板一般黑。”而直觉却说:“这份工作不能再做下去了!”理性说:“来吧,把剩下的这点也做完,做完了下周就不用做了。”直觉说:“你该休息了,今天到此为止。”

如果您为了追求业绩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最后反而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查缺补漏。当您身心倶疲到一定程度时,潜意识就会自动给身体“放假”——通常是以生病的形式。请您相信:

潜意识通过直觉做出的决定总是比通过理性思考做出的决定明智得多。所以我的建议是,停止与直觉对抗,因为直觉传达给您的信息都是为了保护您,阻止您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损害身心健康。

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只有那些恐慌感是突如其来,而不是长年恐惧不安的患者的直觉才是健康的。比如一个人一向很喜欢开车,但是突然有一天在开车时惊恐发作,于是他因为害怕再次出现惊恐发作而回避隧道或者高速公路,等等。

但也有一些人对汽车敬而远之是因为不敢去学开车,这种人的直觉就另当别论了。他们可能是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在儿童期就形成了胆怯畏惧的性格特征。他们往往或多或少有一些社交恐惧。这类人要摆脱恐惧和不安全感需要更多的时间,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必须学习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式。不过我的个人经验证明,只要正确运用本书中介绍的方法并且坚持下去,大约四到六个月患者就会有明显进步。别迷信医生,直觉是您最好的人生顾问

读到这里,想必您已经懂得了身体会如何自己“制造”症状,您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反复做各种检查却始终查不出病因——因为您本来就没有什么病。那些症状只要借助一些基于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设计出的训练方法就可以治愈,不必吃药,更不必动手术。

严重忽略心理因素,把身心性疾病当作单纯的生理性疾病来治疗是当今医学界的通病,比如高血压。我的一些患有高血压的病人每天会量很多次血压,并长年服用ß受体阻断药。研究人员发现,其实仅是对高血压的恐惧本身就足以使血压突然飙升。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大褂高血压”,也叫“白大褂综合征”,很多人一看到医生的白大褂血压就会突然升高。

血压仪也有类似的效应,有的人只要一戴上血压仪就开始担心会看到一个糟糕的测量结果。所以,原则上我建议每隔24小时量一次血压就已足够。如果多数血压值处于安全区域,我建议您与全科医生商谈是否可以逐步减少E受体阻断药的用量。因为长年服用这种药物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一天当中出现几次暂时的血压升高并不意味着就一定需要立刻服用降压药。

我希望您能够重新掌握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而不是盲目相信几个医生或理疗师的话。有时候我们只需要一点点常识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医生的建议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有益的,不管他的建议是不是出于好意。

对此我想通过高血压的例子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假设您有一个大花园,需要经常浇水。不过您的水管不够长,不能浇到花园的每个角落。您会怎么做?

我会用大拇指按住管口。如此一来,水管里的压力增强,水流速度加快,水会喷射出来。

血液循环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您一有压力身体就知道现在它需要更多的营养和氧气。于是您的动脉变窄,血流加快,血压升高。现在您的身体得到充足的能量,细胞内的代谢废物也会更快地排出。这是一种自然健康的身体反应。当压力减轻后,身体会恢复常态。但是如果您使用e受体阻断药来人工降低血压,那么您的身体就必须采用别的途径来让血液更快流动,比如令心跳加快。

除了量血压以外,血象检查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您是否知道,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能在两分钟之内改变很多血象指数。

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艾米·卡蒂(Amy Cuddy)、达纳·卡尼(Dana Carney)以及安迪·亚普(Andy Yap)共同发现了所谓的“能量姿势”——请您舒舒服服地坐在一个老板椅上,十指交叉置于脑后,双腿搭在写字台上,保持这个姿势至少两分钟,如果能坚持五分钟则效果更佳。

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您的睾丸素水平会上升,而“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则会明显下降。您感觉自己踌躇满志,充满冒险欲望,这种心态对于惊恐症患者的康复大有益处。

一些很简单的方法常常能带来巨大的改变——倾听潜意识的声音,摆一个“能量姿势”,不要想都不想就大把吞下医生给开的药,也不要把惊恐发作看作一种疾病,请您牢记,惊恐发作是潜意识的“爱的提醒”。

很可能当您转变思路后,在几周之内就会彻底摆脱惊恐症。一位病人痊愈后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令我十分感动,在此摘录部分段落:尊敬的伯恩哈特先生:

我仍然无法相信在您的帮助下,我竟然这么快就摆脱了惊恐发作!现在我对这段经历充满感恩。要不是惊恐发作,我根本不会去反思自己生命中的问题。直到我觉得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才鼓起勇气做出了几项改变。

如今回头来看,其实这些事情我几年前就应该去做了。现在的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我一直要等到惊恐发作才开始活出我一直想要的那种人生?

从第一次就诊到现在短短的四个月里,我可以说是获得了新生,我现在的状态比过去十五年间的任何时候都要好得多。连我的朋友们都注意到了我的变化,他们也很惊讶:区区几次就诊就有这样显著的疗效。

如今,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感觉到可以雄心勃勃地面对新的挑战,也很期待结交新的朋友。我在过去四个月里所学到的东西让我的内心一天比一天强大,这段经历实在是太奇妙了!

不胜感谢!妮可W.

这封邮件给了我很大的鼓舞。W女士只不过是学会了把直觉当作最好、最聪明的人生顾问就重新获得了快乐自由的人生。其实自人类存在以来直觉就有这样的功用。为了让您也能很快像W女士那样获得新生,我将在下面的章节里对于惊恐发作的其他三个诱因进行详细阐述。希望您能尽快找到恐慌感的真正来源,以便开始对症治疗。小结:为什么身心健康却仍然会产生不适症状

德国著名的医生及喜剧大师艾卡特·冯·希尔施豪森(Eckart von Hirschhausen)曾经在一个节目中讲过沙漠里的企鹅的故事:倒霉的企鹅站在滚烫的沙漠里,热得头昏脑涨。它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两条小短腿走不动,一双小翅膀飞不动,方圆几公里之内看不到一滴水。可怜的企鹅,它怎么会跑到沙漠里去呢?沙漠可不是它能待的地方。您说这只企鹅是自身出了问题还是它周围的环境不对劲?

这只企鹅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它很健康,只不过所处的环境不合它的习性。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企鹅?思考、分析它是怎么跑到沙漠里去的?给它吃药?当然都没用,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尽快把它弄到水里去。

您像这只企鹅一样并没有生病。虽然您在惊恐发作时非常痛苦,但您的身体确实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您的处境——不合适的工作、貌合神离的伴侣或者令人不愉快的朋友圏子。只有当您意识到这一点并离开糟糕的处境,您才有可能恢复良好的自我感觉。在本章的最后我来做一个小结:

·绝大部分惊恐发作的原因在于您长时间忽略直觉。

·直觉与理性的区别在于直觉从不给出理由。如果您在做决定前反复权衡利弊,说明您是在运用理性进行思考,而不是运用更精确更明智的决策机制——潜意识。

·长期的负面思维会使大脑形成负面反应机制,造成焦虑症和抑郁症。长期的目的性悲观主义也能使人患上心理疾病。

·惊恐发作也可能有生理性诱因,但是它们基本上不会造成规律性和频繁的惊恐发作。负面思维才是惊恐发作不断反复的元凶。

·惊恐发作的躯体症状是通过神经递质引发的。此时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健康的。潜意识通过这些症状提醒患者亟待改变生活状态。 Chapter 03“爱它,离开它或者改变它”——应对外部引起焦虑症的诱因

很多外部因素会引起惊恐发作,比如药物、毒品、糟糕的家庭和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中的变故甚至社会变迁。我们将一一探讨这些因素。实际上,这些因素常常相互作用,弄清楚导致您惊恐发作的具体因素是帮助您逐步走出恐慌的前提条件。

研究表明,某些药物可能引发恐慌发作,比如抗抑郁药物。然而很多心理医生却经常给惊恐症患者开抗抑郁药,这不是很荒谬吗?此外,抗精神病药和甲状腺素也是惊恐发作的诱因。

毒品比药物更容易诱发惊恐发作。各种毒品如大麻、摇头丸、可卡因、迷幻蘑菇以及许多新型人工合成毒品等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大脑,可以令人感觉极度欢欣,但同时也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酒精和毒品一样能让人产生依赖,大量饮用有自我麻醉、忘记痛苦和烦恼的作用,但通常酒精普遍被认为基本上不会诱发惊恐发作。

我在第一章里已经提过,如果您在吸食毒品后的48小时内发生惊恐发作,那么就必须立即戒除这种毒品。因为您的大脑中已经建立了针对这种毒品的反应模式,此后继续吸食,相关神经突触被激活和强化,惊恐发作的风险将会大大提升。

您在服用药物时也要有这种警惕性。如果您怀疑某种药物诱发了第一次惊恐发作,就应尽快咨询主治医师,考虑换一种替代性药物。

不管是药物还是毒品导致的惊恐发作,大脑中都会形成恐慌反应的神经元联结。仅仅停药或者戒毒并不能使神经元联结自动消失。所以要想彻底摆脱惊恐发作,尽快消除相关的神经元联结是关键。

不过神经元联结的消除无法像在计算机里删除文件那样快速直接,必须走迂回路线,也就是建立大量的正面想法的神经元联结,当它们的数量超过负面想法的神经元联结,大脑就会倾向于启动正面的反应模式,而负面想法的神经元联结会逐渐衰退消失。我还会在第四章里详细阐述这个过程的神经生化学原理。哪些替代性药物可以减轻惊恐发作

甲低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素,这可能会诱发惊恐发作。所幸我们有一些替代性药物。有些患者停用甲状腺素(简称T4)而代之以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第二大甲状腺激素,简称T3),恐慌症状即有明显减轻。请您下次做甲状腺检查时要求医生在T4之外同时检测一下T3值,T3的重要性并不亚于T4。

此外,以天然的猪甲状腺素代替人工合成甲状腺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猪甲状腺素所含的有效成分远远超过人工合成的甲状腺素。我的很多病人不但因此摆脱了惊恐发作,还获得了更多惊喜:睡眠改善、体重有所减轻、心情阴晴不定的状况也大有好转。环境越恶劣,身体会采用越严厉手段迫使我们改变

神奇的人体拥有一套精妙的保护与早期警示机制,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身体会不断发出各种信号提醒我们不要做损害健康的事情。

当我们吃了有害的东西或者吸食了无法耐受的毒品,身体会很快做出反应,我们会觉得头晕恶心,浑身发热,继而呕吐或者腹泻,从而把这些毒物尽快排出体外。

绝大部分人都很容易理解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滥用药物和吸食毒品会导致呕吐、腹泻等生理反应。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相信,潜意识为了让我们下决心摆脱乏味的工作、令人痛苦的恋情或者糟糕的生活环境会令身体做出同样的反应。这个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与食物中毒并无二致。

不管是药物、毒品还是糟糕的工作环境,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危害越大,身体就会采取越严厉的手段来敦促我们尽快做出改变。

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出了问题,神经递质与激素都会激发类似的身体反应:恶心、胃痉挛、身体发冷或者发热、头晕、疼痛、不适感觉与心跳加快。唯一的区别是,心理警报信号开始时比较微弱,只有一再被忽略时才会越来越强烈,而不洁食物、药物或毒品等引发的生理反应我们会马上感觉到。精神药物:是祝福还是沮咒?抗抑郁药

心理疾患带给病人的痛苦太大,很多医生认为病人要想尽快缓解症状就必须接受药物治疗。于是抗抑郁药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大的药物。

滥用抗抑郁药背后的理论基础在于,抑郁症与焦虑症患者的大脑中缺乏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有研究人员认为,这两种神经递质负责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抗抑郁药的作用在于促使人体产生更多的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理论上听起来没问题,那么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又如何呢?——很多前来就诊的病人告诉我,他们在治疗心理病的医院住院时,尝试过多种抗抑郁药,一种不行就换另一种,最多的试过五种。有一位病人形容这个过程就像“在浓雾中摸索”。

我们可以看看几项最新的有关研究报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金.弗尼尔(Jay Fournier)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六项不同的研究可以证明,只有在病情特别严重时抗抑郁药物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总体来看,抗抑郁药仅对四分之一的病人有积极作用,四分之三的病人服药后不但没有好转,却还要忍受很多副作用。

抗抑郁药治标不治本,无法改变大脑中的神经元联结,它们只能调节神经递质,令患者增加一些愉快的情绪。这就好比汽车的冷却系统里有一个裂缝,车主不去修补裂缝,只是每天补充冷却液,如此勉强维持发动机的运转。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会越来越大,车主必须越来越频繁地停车补充冷却液,他的活动范围自然会越来越小。

焦虑症的治疗如果只是在缓解症状上做文章,就和给有裂缝的水箱补充冷却液一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已经知道,焦虑症来源于大脑的自动反应模式,所以克服焦虑症最明智的做法是改变神经元网络的结构,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病情,无法根治。

其实,很多研究人员早就对制药商们宣称的抗抑郁药的疗效表示怀疑了。美国几家制药商巨头已经因为虚假宣传而被判罚数十亿美元。他们为了扩大市场不惜编造散布谎言,夸大抗抑郁药与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实际上,抗精神病药能否用于治疗惊恐发作在医学界仍有争议。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抗抑郁药危害的信息,可参考我们的主页上列出的书单。

在美国,2005年以来所有的抗抑郁药包装上都必须印有“服用此药可提高自杀风险”的警示语。在德国,在所有的香烟盒上都能看到“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但在抗抑郁药品包装上从来看不到这种提示。强镇静剂(苯二氮平类药物)的危害

除了抗抑郁药以外,镇静剂——例如可能产生依赖性的苯二氮平类药物也广泛用于治疗焦虑症。目前市场上大约有二十余种苯二氮平类药品,我接触最多的是地西泮(商品名称:Valium)和劳拉西泮 (商品名称:Tavor)。后者在奥地利和瑞士的商品名叫作Temesta。这类药品20分钟之内即能发挥药效,可以较快地消除恐惧感,并令人放松,所以焦虑症患者往往有滥用镇静剂的倾向。

问题是,当患者定期服用苯二氮平类药物14天后,身体即会产生上瘾反应。如果突然停药,严重的脱瘾症状又会令患者痛苦不堪。所以最好在万不得已时才考虑苯二氮平类药物。它们和抗抑郁药物一样只能减轻恐惧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精神药物既不能真正治愈惊恐症,又有诸多副作用。所以我认为,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说,精神药物不是祝福,而是诅咒。不过有一点请您注意:如果您已经在服用精神药物,请不要自行停药。因为您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这些药物,如果突然停药,身体会产生剧烈的不适反应。请您务必咨询主治医师并在其指导下逐步缓慢地减少剂量。您最好先运用本书介绍的方法练习数周,当您感觉身心强大到有能力应对停药反应时才可以考虑停药。我们需要“发现错误的信条与“健康的自私”

健康之钥其实就握在您的手中,因为您才是对自己的健康负全责的那个人。您的健康不是社会的责任,不是医生的责任,家人也没办法决定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没有人能强迫您服用对您无益的药物,没有人能强迫您维持一段并不幸福的感情,没有人能强迫您曰复一日地去做一份痛苦的工作,没有人能把您困在一个没有爱和尊重的环境里。没有人能做这些事,一切取决于您自己!

当然,我并不是说如今您患上惊恐症是咎由自取。我的出发点是给您指出一条摆脱恐惧和不安全感的光明之路,帮助您彻底摆脱惊恐症的痛苦。不过,踏上这条光明之路的前提条件是您准备好重新对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

此外,您也亟须克服对于“改变”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使许多人走不出其实已经快令自己窒息的糟糕环境。这种恐惧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在本书接下来的章节里,您将学到很多如何做出改变的策略,您甚至将体会到做出改变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其中有一个策略叫作“发现错误的信条”,也就是认识到那些自我欺骗的谎言。下面我要讲一个有关的小故事:

我曾经治疗过一位来自德国北部的女性患者,在此称她为多丽丝吧。她从事房产管理工作很多年,起初她和一位同事一起负责320间公寓的租赁、维护等事宜。后来同事怀孕离职,多丽丝不得不一个人承担起全部工作,但工资却涨得不多。

在此期间她管理的公寓增加到500多间,租户不断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来找她。公司老板却拒绝增聘员工,因为这些工作看起来她一个人也应付得来。

但是老板不知道,多丽丝差不多每个周末都会把文件带回家去处理,她的丈夫抱怨连天,婚姻亮起红灯,女儿也很不开心,朋友们更是逐渐疏远,因为没完没了地加班使她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家人和朋友。

最后,多丽丝在毫无预警的情況下经历了一次惊恐发作。她终于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她来到我的诊所,向我详细地讲述了发病的经过。我听了以后便问她:“看来这份工作快把您累垮了,可是您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呢?”

她脱口而出:“我已经49岁了,在这个年纪上哪儿去找工作呢?再说我现在挣得也不少。就凭我的学历,哪儿也挣不到现在这么多钱。我要是不想干,外面多的是年轻人等着我这个位置。”

我反问她:“您怎么知道一定找不到别的工作呢?您试过了吗?”她当然没试过,因为她完全不相信自己能找到。

我建议她去其他房产管理公司试试看,并且启发她:“假设这里有两位应聘者。一位49岁,有多年的工作经验,9年来独自一人管理着500多间公寓。他善于和租户打交道,房屋出了任何问题都能妥善解决,总而言之,这位应聘者完全胜任房产管理员的工作。另外一位应聘者28岁,入行没几年,不知道能不能应付得了那些难缠的租户,而且随时可能要孩子,休产假……如果您是老板,您选哪一个?”

多丽丝终于明白,她自以为的那些弱项其实恰恰是她的优势所在。于是她马上开始找新工作,一周之内就给两家公司投了自荐求职信,而那两家公司都想聘用她。因为她并不是饥不择食的失业者,所以可以从容地在薪水上讨价还价。

三个月后多丽丝换了工作,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经历过惊恐发作。她真有点懊悔为什么没有早点考虑换工作。

现在,她只需管理180间公寓,工资却比以前多了450欧元。最重要的是,周末她再也不用把工作带回家做了,而且花在路上的时间也比以前少了一刻钟。

这实在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多丽丝对一直以来的一些固定的观念做了认真的思考和反省。

我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类似的事情。人们会轻易地在头脑中形成一些看法,但从来不问事实是否如此。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每天会自我欺骗多达70次,这些偏离事实的错误想法不经意间进入大脑,被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下来。糟糕的是,每个谎言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健康。

有些人由于父母的坏榜样,从幼年开始就形成了负面的思维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