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学打叶问咏春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16:11:41

点击下载

作者:周光远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看图学打叶问咏春拳

看图学打叶问咏春拳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介绍了咏春拳的源流和包括技击原理在内的基础知识,接着采用真人示范分步骤图解的方式对叶问咏春拳的身法、散式、肘部攻击、小念头套路等内容进行了讲解。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叶问咏春拳的功力训练方法和在不同情景下的防身类应用。无论是热爱咏春拳的入门级练习者还是资深选手,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提升自身能力的技法讲解。

作者简介

周光远,叶问宗师的第三代传人,武术名家。周光远多年来致力于增强国民体质、传承国术精神的工作,其弟子已遍布全国各地。周光远自幼接触传统武术,遍访名师,曾学习长拳、太极拳等拳法,后拜佛山叶问系咏春传人梁家铭为师。周光远曾经与姚才系咏春(姚才与叶问、阮奇山并称为“咏春三雄”)、彭南系咏春等各派咏春名家切磋交流,后专心研究佛山咏春拳术。

周光远从2008年开始在北京收徒,与各咏春门派交流学习。2014年,周光远成立光远咏春拳总会,开展传统武术的推广、普及、教育工作,以及咏春拳的普及、教育工作,并在此期间传授佛山叶问系咏春拳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

在线教学视频观看说明

请按照以下步骤获取在线视频。

步骤一: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

步骤二:扫描右侧的二维码。

步骤三:

1. 若您已经关注“动动吧”微信公众号,可直接观看视频。

2.若您尚未关注“动动吧”微信公众号,将进入如下手机界面。

请长按该二维码并关注“动动吧”微信公众号,随后将直接进

入资源获取界面。请点击“资源详情”,即可观看视频。第一章源流和基础咏春拳源流源夫流

关于咏春拳之起源未可考证,据叶问在《咏春拳源流》中讲述:梁博俦先生在云贵边界娶妻严咏春,得咏春拳。后传拳与族侄梁兰桂。兰桂后传拳与红船黄华宝。自黄华宝开始有文字记载可考证。

先祖严咏春氏,原籍为广东,少而聪颖,行动矫捷,磊落有丈夫气,许字福建盐商梁博俦。未几母殁。父严二事被诬,几陷于狱,因是远徙川滇边区,居于大凉山下,以卖豆腐为活,此清代康熙年间事也。其时河南省嵩山少林派,武风甚盛,招清廷忌,派兵围捕,攻而不下。适有新科状元陈文维者,邀宠献议,设法勾通寺僧马宁儿等,四处纵火,里应外合,少林寺被毁,僧徒四散。由是五枚法师与至善禅师、白眉禅师、冯道德、苗显等五人亦分途出走。而五枚止于大凉山(又名栖霞山)白鹤观。每日下如市,因与严二父女贸易,渐且作稔熟。

时先师年已及笄。有当地土霸涎其姿色,恃势迫婚。父女二人日有忧色。为五枚法师洞悉其由。因怜其遇,许以传技保身,使该土霸俟能除,梁氏婚约后始赋于归。由是即随五枚返山日悉勤修苦练。技成,乃约土霸比武,卒将土霸击倒。自此五枚云游四方,频行殷殷诫以严守宗风,等婚后发扬武术,同佐反清复明大业。综合过去事迹,知咏春派拳术,实宗于五枚法师也。

先祖师既婚,首传技于夫婿梁博俦,其后梁博俦传梁兰桂,梁兰桂传黄华宝。黄华宝为红船中人,与梁二娣为伍。恰至善禅师混迹红船中为“煲头”,将绝技六点半棍传与梁二娣。而华宝与二娣以共事红船之故,因得日夕观摩,互相传习,补短截长,混成一体。从而咏春拳之有六点半棍者,盖有由也。遂至梁二娣传技于佛山名医梁赞先生,梁赞深得其奥,达于化境。远近武士慕名来请与较者辄为败,由是声名鹊起。后来梁赞传于陈华顺。而问与师兄吴小鲁、吴促素、陈汝棉、雷汝济等师事陈华顺迄今已数十年。是则吾侪之于咏春派拳术一脉相承。其来有自数典不忘乃祖,饮水应念其源,自宜有以纪念先祖孕育之恩。抑亦所以维系我同门侪辈也,缓拟发起组织咏春堂联谊会焉。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想同门师友定有同情也。我武唯扬,胥焉有赖此耶。佛山一脉咏春拳的传承

叶问在佛山收徒七人,本派咏春拳传承叶问佛山系咏春拳,周光远师承

叶问宗师嫡系弟子伦佳之徒梁家铭,是问公第三代传人。咏春拳的特点

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种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种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拳术,更是一种正确使用自身力量的拳术。较其他中国传统武术,咏春拳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可能受到的损害降至最低。此外,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等理论为基础内容的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指导肢体的灵活应用。

一、守中用中

守中用中指的是与对方交手的过程中,应守卫自身中线不被攻击,集中攻击对手中线的要害部位。守中用中是咏春习练者攻防格斗时必守的第一法则。

二、朝面追形

运用咏春拳法面对对手时,应尽可能正面朝向对手。不论对手环绕着自己走向任何方向,必定如影随形般黏住对方,控制其重心,进而制服对手。

三、攻守同期

咏春没有先接招再还招之说,更没有“纯防守”动作。咏春练习者往往擅长双手同时做出不同的攻防动作,且动作转换流畅自如。

四、不“追手”“追手”指的是一味追着对方的“桥手”,并以此为基础做相应的攻防动作,却忽略了攻击对方中线的薄弱环节。

五、不冲身

不冲身指的是临敌攻防之际,无论发出或承受了多大的力量,始终保持腰马稳健和进退有度,不失重心。

六、不借助位置发力

咏春拳的“攻”和“守”,皆以能修炼到可将任何位置作为发力点为原则。换言之,无论手在何处、受制与否、处于何种角度,皆不必收手或撤身蓄力,可做到随时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力击人。

七、来留去送“来留”是指对手用手或脚向自己攻击时,除了化解攻击外,尽可能将对方的手或脚留在攻来的当下位置上,以便将其牢牢控制住,令其来力用尽、新力不生。“去送”是指对手以其极强猛的力道实施拳脚攻击时,牵引令其攻击落空,同时顺其势借其力,将力送去令对手失势、失重,或招式用老,无法变招攻击。

八、甩手直冲“甩手”是指双方手臂相接时,对方突然将与我方相接的手臂撤去(不论撤走方向)的情况。一旦对方“甩手”,我方应迅速发招,从对方撤手处直攻入其中线要害,为“直冲”。

九、轻桥去手

轻桥去手指的是当双方桥手触碰相接时,若从接触点感觉到对方发力轻或无,则立即用截击或迎击的方式从来力处击出,直冲对方重心。轻桥去手全凭皮肤感应发力,重在灵活运用,应感而发。

十、重桥留中

重桥留中是指双方桥手触碰相接时,感觉到对方发力强猛,运用步法和身法的迅捷移动,以保护自身的中线要害及保持平衡,同时牵引对方重心,令其失衡。平衡为第一原则,搏击之时,尽量降低被对方借力而导致自身失去平衡的可能性。咏春拳技击原理中线原中

中线理论是咏春拳的核心理论。

中线又称人体子午线,是双方之间最短的距离,所以保持中线去攻击也是最短的攻击路径。从中线攻击时,两臂在中线上指向对手,外来的力量就会卸向左右两边。所以保护好中线,既最有效地保护了自身的身体部位,也占据了保护自己和攻击对手的地位,这便是夺中线与守中线的含义。要注意的是,中线是随着双方移动而移动的,所以中线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内外门原理

咏春拳中,通常可把人体划分为“内门”与“外门”。其中处于两手臂之外的称为“外门”,两手臂之间的则称为“内门”。

在实战中,无论对方如何改变招式,都只是置于自己双手的“内门”或“外门”而已。当然我们应设法使对手的双手置于自己的“外门”,也就是设法使对手的双手离自己的“中线要害”远一些,或者说使其攻击偏离自己的身体。这就要求自己的双手应始终占牢“内门”这一关键部位,当然,这一要诀应与“守中用中”原则结合在一起运用,也可以说“守住内门”是“守中用中”的一种延伸。

如果你的双手能够始终守住内门,除了可借此保护身体上的大多数要害部位外,还可使自己可以更快捷地发起攻击。这是因为自己的攻击基本上是从中线直接发出的,可节省时间与距离。格斗讲求的是瞬间的、闪电般的快速反应,因此哪怕是仅仅快出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都可能会抢先击中对手并一击制胜。四门原理

在身体中画出四方形区域并分上内、上外、下内、下外四块小区域。

1. 上内:主要用来应对对方攻向自己的头部左侧的打击动作,无论对方用何种方式向此处攻来,都可用手迅速将之挡至外侧,或挡向右侧。

2. 上外:主要用来应对攻向自己的头部右侧的打击动作,无论对方用何种方式向此处攻来,都可用手迅速将之挡至外侧。

3.下内:用腕部来进行快速格挡,防御对方攻向自己的左肋、左腰等左侧要害处的打击动作。

4. 下外:主要用来应对对方攻向自己的身体右侧的要害处的打击动作,例如用腕部格挡低位拳法或是中位踢法等。连消带打原理

连消带打即防守的同时发动进攻。“消”就是化解对方进攻。该原理强调以柔克刚、借力打力,攻防同时就是消打同时。寸劲原理“寸劲”:利用肘底去发力,以做到最简便、最直接、最近距离地发力。除了肘底发力之外,还可以动用手腕、肩膀、腰胯、膝盖、脚腕等关节的力量,再利用脚下与地面的接触,做到力从地起,把力量发挥到最大。在进退之间和发力的练习中深刻体会到踝与膝合,膝与胯合,胯与腰合,腰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

咏春拳是一种技击性较强的南拳拳法,以身体结构、关节活动及流体力学为基础进行研究改进,在实战过程中有简单、实用的特点。简单指咏春拳的套路动作和攻防动作简单,实用指在实战过程中的打击效果明显。咏春拳讲究同时使用双手,一手攻则另一手守,连消带打,形成多方位的近身搏斗的优势,同时成倍地提高打击效果和防守之势。第二章身法和招式基础身形拳形日字拳

日字拳也称“日字冲拳”,因拳头沿着中线摆正似“日”字而得名。日字冲拳的寸劲是以旋转力加上手肘力而形成的。

咏春拳有“发拳肘在中”的拳诀,因此每次出拳都必须注意,手肘部应贴近中线,使用肘部的力量将拳推送出去,动作轨迹呈一条直线。出拳时,打出的每一拳都要位于另一只手手腕的上方,使双手连环出拳形成封闭的形态,这种连环形态可以有效防范对手抢夺中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连环出拳时,身体应该处于较为松弛的状态。凤眼拳

风眼拳是佛山一派咏春拳的保留拳型,有多种使用方法。

用法:

1. 用大拇指瞄准对手眉骨,食指发力,带拳点出,攻击对手眼部;

2. 食指发力,同时借助腰马力抖动手腕,横向带拳点出,攻击对手太阳穴;

3. 食指发力,带拳向下点出,攻击对手天突穴;

4. 食指发力,带拳朝斜上方 30°打出,旋转攻击对手下颚;

5. 食指发力,同时借助腰马力抖动手腕,横向带拳点出,攻击对手喉结部位;

6. 食指发力,同时翻转手腕,由下至上挑打,攻击对手膻中穴;

7. 食指发力,同时翻转手腕,由下至上挑打,攻击对手下阴;也可直接从膀手变招凤眼拳攻击对手下阴;

8. 食指发力,同时翻转手腕,横向出拳,攻击对手软肋;

9. 食指发力,带拳点出,攻击对手腋下部位;

10. 食指发力,同时借助腰马力抖动手腕,出拳攻击对手后脑。掌形柳叶掌

四根手指并拢、内扣,拇指紧贴,使用掌根发力,使力量通达指尖。指形标指

标指,顾名思义,就是手臂如标枪一般,弹抖有力,且力可穿透。手臂完全伸直时,标指比拳的攻击距离远,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攻击方向。标指主要用于咏春拳的后期训练,手法灵活多变,刁钻毒辣,是咏春蛇形的高级技术之一。

用法:

1. 搭住对手桥手,直接出招标指,借势攻击对手;

2. 施展标指,从对手桥手下方钻上攻击;

3. 左右摆动,攻击对手;

4. 由下至上,攻击对手;

5. 使用下标指,攻击对手下肢。步形二字钳阳马

咏春拳特有的基本桩功。其姿势要领为:两脚分开,距离与肩同宽,双脚内八站立,双腿略微弯曲,双膝内钳,膝盖之间间隔为一拳。

步骤:

1. 并步朝前站立,头正,颈直,双手收拳,放于胸侧;

2. 双膝略微弯曲,两脚脚跟向外打开;

3.双脚踩地,以脚掌为轴心,继续向外打开脚跟,直至与肩同宽,保持目视前方,身体端正、平衡,同时脚尖略微内扣、双膝略微前屈、上身略微后倾;需要注意的是,站二字钳阳马时必须保持正确的姿势,让重心落于双脚中心部位,才能沉稳发力、腰马合一。

用法:

双膝内钳,可以夹住对手攻来的腿,从而保护下阴。夹住对手腿之后,变招转马,可断对手的腿。独脚马

咏春拳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其姿势要领为:两脚分开,距离与肩同宽,双脚内八站立,一条腿略微弯曲,用于支撑,另一条腿抬起,大腿平行于地面。

独脚马主要用于训练身体的平衡性,也可用于加强下肢力量,日常训练中常配合日字冲拳等上身拳法一并使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训练时应注意让双腿交替进行训练,才能保证身体左右两侧力量的均衡发展。初学者刚练习时,下肢会产生酸疼感,随着力量增强,便会大有改善。手法摆桩

咏春拳特有的基本桩功,由二字钳阳马、问手、护手组成。

在整个摆桩的过程中,一共构成了七个三角形。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因此,练习摆桩,重在保持功架标准,长期练习下来,不仅能实现左右稳定,而且还可能实现前后移动。探手

探手,也称问手。探,顾名思义,就是试探对手。其姿势要领为:手肘略微弯曲,切勿过硬过直。实战中常用来试探对手桥手力量大小,以洞悉其攻击意图。

探手要求手肘要略有弯度,切忌太直。

应用

用法1:

任意一只手使用探手,可以拨开或拍开对手攻来的拳。

其他用法:

2. 与对手互桥时,可变招枕手,连消带打;

3. 与对手互桥时,使用探手试探、感受对手的力量,然后迅速变招,借力打力,甩手直冲。护手

护,顾名思义,就是保护、防护的意思。护手是一种防御招数,实战中常用来保护己方的前胸要害。

护手的位置为靠近探手一侧胸的中间。

应用

1

用法1:

对手以摆拳攻来,我方可将护手变为侧拍掌应对,使用寸劲,以掌根拍开对手。

2

采用借力打力,连消带打,变招为杀颈手反击。

其他用法:

2. 对手以直拳攻来,我方可将护手变为摊手,连消带打,变招托腮掌反击;也可将护手变为抓手攻击对方,同时另一只手配合使用擒拿或断臂的招数;

3. 被对手从后方抱住时,我方可将护手变为标指,向后出手,攻击对手眼睛。摊手

咏春拳“三板斧”之一。

摊手是咏春拳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法之一。多与日字冲拳配合使用,称为摊手冲拳、摊打。

步骤:手心向上,保持手肘距中线一拳的距离,沿着中线向前、向上、向外旋转;沿着对手前臂表面旋转,可产生向前的力道,消去对手攻来的力道,从而压住来手、保护中线。摊手是一种以柔克刚、连消带打的手法。

用法:一手摊开对手攻来的拳脚,另一只手同时攻向对手中线要害部位。摊手是咏春拳中的一种被动手法,优势在于顺应对手的攻击而出招。

应用

1

用法1:

对手出拳攻来,我方直接用摊手进行防守;另一只手同时出击,连消带打,使我方攻防兼备。

2

其他用法:

2.对手出拳攻来,我方以摊手防守,然后直接变招托腮掌出击,甩手直冲,以柔克刚;

3.手背向上时,摊手与标指用法相同。

注:内、外门均可用。回手

回手为“鹤形”:手平,收紧肘部,注意内、 外门之分。

1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